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赤壁之戰(zhàn),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2.理清課文的條理,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用“非……不可……”和“果然”造句。
4.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全過程并從中悟出赤壁之戰(zhàn)雙方勝與負的根本原因。
2.理清課文的條理,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全過程并從中悟出赤壁一戰(zhàn)雙方勝與負的根本原因。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私獬啾谥畱(zhàn)的時代背景。
。ǘ⿲W會本課生字、新詞。
。ㄈ├砬逭n文條理,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學重點
。ㄒ唬┝私獬啾谥畱(zhàn)的時代背景。
。ǘ├砬逭n文的條理,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ㄒ唬┙沂菊n題,介紹時代背景。
《赤壁之戰(zhàn)》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jù)我國著名的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jié)改編而成的。哪位同學知道“三國”是哪三國?他們的首領各是誰?
。ā叭龂笔俏、蜀、吳。他們的首領分別是:魏是曹操;蜀是劉備;吳是孫權。)
“三國”是怎樣形成的呢?東漢末年,曹操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之后,雄心勃勃,想進一步奪取長江下游孫權的地盤。當時曹、孫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面對強大的曹軍,孫權聯(lián)合沒有地盤的劉備共同抵抗,公元208年冬在赤壁與曹軍交戰(zhàn)。課文講的就是這次戰(zhàn)役的故事。赤壁之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之一。這一戰(zhàn)局不僅改變了當時雙方的力量對比,也為后來魏、蜀、吳三國成鼎立局勢奠定了基礎。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ā俺啾凇边@個地方在哪里?交戰(zhàn)雙方是誰?他們?yōu)槭裁匆蛘?結果怎么樣?)
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正是這篇課文的學習任務。首先我們來聽一遍課文的朗讀錄音,找一找課文中是誰和誰在打仗。
帶著問題聽錄音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ㄟ@篇課文講的是曹操率領的80萬大軍和周瑜的3萬兵士作戰(zhàn)。)
周瑜是孫權的部下,東吳軍中的水上大都督。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東吳,在赤壁這個地方被周瑜率領的東吳軍打敗!俺啾谥畱(zhàn)”寫的就是這件事。作戰(zhàn)雙方力量懸殊那么大,曹軍為什么會敗呢?我們認真學習課文之后,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ǘz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2.辨字組詞
指導學生討論字的間架結構和字義,然后組詞。例如:“渡”字的部首是“氵”,說明這個字與水有關系,它的字音是右半部分的字音“度”,這個字的意思是:從這一岸到那一岸。用這個字組詞可以是(渡口)(渡船)(渡過)(渡江)等。
率——(率領)(輕率)(率兵)(表率)
遣——(派遣)(消遣)(調(diào)兵遣將)
駐——(駐地)(駐軍)(駐扎)(駐守)
隔——(隔離)(隔斷)(隔開)(隔熱)
策——(計策)(對策)(策略)(決策)
降——(投降)(降伏)(降龍伏虎)
盔——(頭盔)(盔甲)(丟盔棄甲)
混——(混合)(混亂)(混成一片)
仗——(打仗)(雪仗)(勝仗)
3.或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抵擋:抵抗的意思。
相持:各不相讓。
自不量力: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計策:對付某種情勢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定睛:集中視線。
波浪滔天:形容水面上波浪極大。滔,漫、充滿。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失去信用。
調(diào)兵遣將:調(diào)動兵力,派遣將領。泛指調(diào)動安排人力。調(diào),調(diào)動。
無心應戰(zhàn):沒有心思跟進攻的敵人打仗。應,應付。
丟盔棄甲:形容打仗狼狽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時用來保護頭部的帽子,多用金屬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屬做的護身衣服。
纜繩:拴船用的粗繩子。
號稱:名義上是。本課的意思曹軍說是80萬,實際上遠沒有那么多。
相持:雙方堅持對立,互不相讓。
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幔子:為遮擋而懸掛起來的布、綢子等。掛在屋內(nèi)的帳幕。
鼓聲震天:古時候打仗,擂鼓表示進攻。這里形容鼓聲非常大。
3.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教師范讀課文,然后找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的結構。
課文主要記述了曹操率軍攻打東吳,因為兵士坐不慣船,就把船用鐵索連起來,周瑜采納了黃蓋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計策,火燒了曹操的戰(zhàn)船、軍營,曹操大敗而逃。
這篇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懙模植荒芩捞灼鹨、?jīng)過、結果這一固定模式。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課文做具體的分析。課文在起因之后,經(jīng)過之前,這一部分是戰(zhàn)前的準備,應該單獨畫為一段。經(jīng)過和結果同屬火攻一仗的全過程,不能分開。按照這樣的分析,本課應該是這樣的'順序:①戰(zhàn)爭的起因,②戰(zhàn)前的準備,③作戰(zhàn)經(jīng)過和結果。因此課文應該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曹操率軍南下想奪取東吳的地方,東吳的周瑜調(diào)兵遣將駐在赤壁,與曹軍隔江相對。這是赤壁之戰(zhàn)的起因。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講曹軍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zhàn),用鐵索把船連起來練兵。黃蓋根據(jù)這些情況,向周瑜獻計用火攻打敗曹軍。這是雙方的戰(zhàn)斗準備。
第三段(第5~11自然段)講黃蓋假意投降,駕火船燒曹營,大敗曹軍。這是火攻一仗的全過程。
。ㄈ┳鳂I(yè)。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箤W生懂得赤壁之戰(zhàn),東吳獲勝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
(二)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火攻是怎樣進行的。
。ㄈ┙Y合上下文理解“非……不……”和“果然”,并結合生活實際造句。
。ㄋ模┯懈星榈乩首x課文。
二、教學重點
。ㄒ唬┝私獬啾谥畱(zhàn)的全過程,并從中悟出赤壁一戰(zhàn)雙方勝與負的根本原因。
(二)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火攻是怎樣進行的。
三、教學難點
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全過程,并從中悟出赤壁一戰(zhàn)雙方勝與負的根本原因。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在赤壁,東吳只有3萬人,卻能打敗曹軍的80萬軍隊,原因是什么呢?
停頓幾分鐘,使學生快速思考并認定這的確是個問題。
哪位同學知道“赤壁”在哪兒?作戰(zhàn)雙方是誰?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ā俺啾凇蔽挥诂F(xiàn)在湖北武昌市,長江邊上。作戰(zhàn)雙方是曹操和周瑜。)
。ò鍟撼啾诓懿僦荑ぃ
曹操和周瑜為什么要打仗,周瑜又是怎樣取勝的呢?我們一起來分析這篇課文。
。ǘ⿲W習第一段。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介紹了什么?
。ㄗ髡咴谶@一段具體介紹了戰(zhàn)斗發(fā)生的時間——東漢末年;地點——赤壁;交戰(zhàn)的雙方——曹操和東吳的周瑜;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曹操在長江北岸,周瑜的兵在長江南岸。這次戰(zhàn)事的目的是曹操“想奪取江南東吳的地方”。同時也可以看出曹操是這次戰(zhàn)爭的發(fā)動者,周瑜“調(diào)兵遣將”是為了抵抗曹軍。)
很明顯,戰(zhàn)爭發(fā)生的原因是曹操想擴大自己的地盤,從道義上講是不正義的,但是他們?nèi)藛T眾多,來勢兇猛。周瑜也毫不畏懼,調(diào)兵遣將與曹軍隔江相對。這場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和結果怎樣,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板書:南北隔江相對)
。ㄈ⿲W習第二段。
找同學分自然段讀書,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內(nèi)容。
對于難以適應的環(huán)境,曹操是怎么做的?
。ú懿倜钍勘汛粭l條用鐵索連起來。)
曹操為什么要這樣做,沒有別的辦法嗎?
。ㄒ驗椴懿俚氖勘际潜狈饺,這次作戰(zhàn)“非坐船不可”,可是他們不習慣船上的生活,所以曹操“叫人用鐵索把船一條一條連起來,鋪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樣!保
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曹軍必須坐船?(“非坐船不可。)
“非……不可……”是什么意思?誰能結合實際生活造一個句子,說明你理解了。
。ā胺恰豢伞笔潜仨氝@樣做的意思。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用到這樣的句式。如這人病重,非住院不可。)
由此可以看出,曹軍已經(jīng)為作戰(zhàn)做好了準備,把所有的船連成了一個平地。同學們,大家討論討論曹操這個辦法怎么樣?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曹軍潛在的危機,在此為學生理解黃蓋的計謀作了鋪墊。使一個教學上的難點很快就解決了。
。ㄟ@個辦法不好,因為這樣一來所有的船成為了一體,如果有緊急情況發(fā)生,一條船都跑不了,就會全軍覆滅。)
真聰明?墒遣懿倬蜎]有想到這一點,相反周瑜軍中的黃蓋卻注意到了,還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黃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第3自然段主要是黃蓋的一段話一共有三句,分析了作戰(zhàn)雙方的利與弊,以及在戰(zhàn)斗中取勝的計謀。
。S蓋認為①敵我力量懸殊很大,因為曹軍號稱80萬人,周瑜才有3萬兵士。②長期相持沒有好處。因為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長期相持,對兵力弱的一方不利。③曹軍船體相連難以分散。針對這些情況,黃蓋向周瑜提出用火攻的計策。)
怎么理解“周瑜說火攻是個好主意”呢?
。ǹ梢钥吹贸鲋荑ね膺@個辦法,只是具體怎么做“還得有個計策”。說明周瑜很謹慎,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最終采納了火攻。)
。ò鍟夯鸸ィ
“黃蓋說計策已經(jīng)有了,向周瑜說了一遍。”作者在這里為什么不寫出計策的具體內(nèi)容,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嗎?
請同學再讀第二段,教師在同學發(fā)言的基礎上,可具體講解這一內(nèi)容,幫助學生正確理解。
課文在這里不寫出計策的具體內(nèi)容是因為下文實際上是這一計策實施的描述。這樣寫既為下文埋下了伏筆,又避免了重復,從而使文章顯得結構嚴謹,語言精煉,引人入勝。
教師簡單小結這一段,并引出下一段。
要戰(zhàn)勝對方,就得知己知彼。周瑜一方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此決定用火攻;鸸ミ@一計策到底是怎樣實施的呢?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三段。
。ㄋ模⿲W習第三段
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因為故事性比較強,教學時最好以一個或幾個大問題為主,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用比較概括的語言按順序說一說。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留出大約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并根據(jù)問題思考。
請同學們認真讀書,并思考這樣的問題:火攻分為哪幾步實施,每一步主要做了什么?
課文分四步來寫火攻:①黃蓋寫信,向曹操假投降。投降的理由是“周瑜自不量力”,肯定失敗,并表示帶兵士和糧草投奔曹軍。這個理由正合曹操以人多自居必然勝利的心理,所以曹操信以為真。②火攻選擇在刮東南風的天氣里,船上裝滿引火的東西,趁著東南風駛向曹營。因為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這樣就使得“火攻”在東南風的幫助下得以很好的實施。③黃蓋在船接近曹營時,叫人點火,火船沖進曹營,致使曹操的戰(zhàn)船一下子都燒了起來,火又竄上岸,岸上的兵營也燒了起來。這樣近距離點火使曹軍措手不及。④周瑜帶兵追殺曹軍,曹操從華容道逃跑。“鼓聲震天”說明周瑜一方士氣大振,火攻大勝!皝G盔棄甲”形象地描述了曹軍大敗時狼狽逃跑的樣子。
在學生討論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給予一定的正確指導,并注意從每一步的內(nèi)容中,概括出主要詞語進行板書。
。ò鍟涸p降
東南風
點火
追殺
逃跑)
由此可以看出,“火攻”分四步進行。讓學生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把這四步寫在投影片上,然后在投影機上進行展示和評比。
“果然”一詞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在實際生活中怎么運用。
。ā肮弧钡囊馑际鞘聦嵟c所說或所料相符。課文中的“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隊帆船直向北岸駛來,……”這說明曹操正想著或正等著什么,結果發(fā)生的事實正合他意。但他沒有想到這些船不是來投降,而是來燒他們的。
果然——天陰得很厚,不一會兒果然下起了小雨。
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對“火攻”就會理解深刻,記憶清楚。緊接著師生共同研究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瑜只有3萬人,曹操擁有80萬人,力量懸殊很大?墒侵荑さ谋可朴谒畱(zhàn);恰好有東南風;又因為曹軍來犯,周瑜帶領兵將奮起抗擊,屬于正義事業(yè)。所以周瑜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人和,又加上有黃蓋的計策,揚長避短,使這樣一次力量對比極大的戰(zhàn)事,以少勝多,東吳取得了勝利。
(板書:原因:天時
地利
人和
結果:以少勝多)
。ㄎ澹┛偨Y板書,概括中心思想。
赤壁之戰(zhàn)的結果是東吳3萬人打敗曹操80萬大軍。這一結果是曹操難以預料的,教師指導學生結合板書做一個“戰(zhàn)后分析”,探討探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
東吳大勝,曹軍大敗。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這一結果說明“火攻”是正確的。同學們仔細想一想“火攻”計策的出臺是很隨意的嗎?
。ā盎鸸ァ辈皇请S意的,也不是憑空想象的。它來自于戰(zhàn)前東吳對敵我雙方情況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東吳軍從中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此他們揚長避短攻擊曹軍的弱點,取得了最后的勝利。而曹操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仗著兵多將廣,驕傲輕敵,還采取了錯誤的鐵索連船的措施,輕信了黃蓋的假降,致使80萬大軍狼狽逃竄。)
由此得出課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說明無論要做成什么事,都要做到知己知彼,揚長避短。
。┳鳂I(yè)。
。ㄒ唬┯懈星榈乩首x課文。
。ǘ┩瓿烧n后題1、2、3。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法建議
【 拋磚引玉 】
1 . 這是千古名篇,無論從語言上,還是結構上,文采上,都是一篇典范的議論文,除課本要求的背誦以外,其他部分也要熟能成誦。
2 . 學習本文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本文論證語言的特色。
3 . 了解本文常見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4 . 體會本文巧妙的巧思,縝密的結構,精當?shù)匿亯|。
【 指點迷津 】
重點:
1 . 了解作者賈誼。
2 . 了解本文寫作的歷史背景。
3 . 文章的主旨和結構:
《過秦論》意為“指責秦的 ( 政治 ) 過失的一篇政論”。分上、中、下三篇,本文選自《新書》,是上篇,內(nèi)容是總論天下的形勢,指出秦滅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論點,主要是論述秦始皇的政治過失,中篇剖析統(tǒng)一天下后沒有正確的政策,秦二世沒有能夠改正秦始皇的錯誤政策,主要指責秦二世的過失,下篇指陳在危迫的情況下秦子嬰沒有救亡扶危的才力,主要指責秦子嬰的過失。
《過秦論》上篇的中心思想是在分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原因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即:“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八默F(xiàn)實針對性是指西漢初期的政策,是勸諫西漢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
本文共5個自然段,分五個部分。 ( 大意略 )
4 . 本文主要的論證方法。
本文主要的論證方法是對比論證。本文作者作了幾項對比:一是將秦國的實力與山東九國對比,實力遠遠大于九國;二是將秦國的實力與秦統(tǒng)一天下后的秦朝對比,秦朝的實力大于原秦國十數(shù)倍自不待言;三是將陳涉的實力與九國對比,陳涉的實力則小到“不可同日而語”的程度。
陳涉〈 九國〈 秦國〈 秦朝最后交鋒的卻是最弱小的陳涉與最強大的秦朝,而結果卻是秦王朝的滅亡,“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 ”行文至此已水到渠成,結論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5 . 本文的語言特色。
本文的語言獨具特色,從語言的運用看,文章如辭賦一般,詞采華麗,千變?nèi)f化;多用對偶句與排比句,又多用對偶與排比渾然揉合的長句,句子短長相間,讀來瑯瑯上口。處處重復卻不給人以累贅之感,句句相似卻又沒有雷同之嫌。
6 . 本文翻譯時應注意的事項。
本文多用鋪陳渲染手法,極具氣勢,但給翻譯帶來了困難。比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中的“席卷”、“包舉”、“囊括”三個動詞均有“并吞”之意,“天下”、“宇 內(nèi)”、“四!本浮疤煜隆。很難分別為這兩組近義詞找出幾種不同的說法來翻譯它們。解決的`辦法就是 凝縮,如上句可譯為:“ ( 秦 ) 有吞并天下,統(tǒng)一全國的雄心”。“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則可譯成“宰 割、吞并各諸侯國的土地。”余類推。
7 . 正確理解本文中的繁筆寫法。
按照常規(guī),議論文中應以議為主,敘為次;敘為簡筆并為議服務。但本文中“敘”的成分占絕對優(yōu)勢, “議”的比重卻很小。我們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敘”忠實地為“議”服務。本文先詳敘史實,最后從這些鐵的事實中歸納出中心論點,給人以水到渠 成之感。如果沒有前四段所敘內(nèi)容作為基礎和根據(jù),“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觀點恐怕“千呼萬喚” 也難“出來”。
“敘”中寓議。如果我們邊誦讀邊體味的話,就不難明白,作者在敘述史實的過程中,時時流露出自己 的對秦之過的鮮明態(tài)度棗對一向奉武功而不講文治,一味使用暴力而不施仁政的做法是否定的、反對的。因 此對文中用繁筆敘事迄今無人責難。
8 . 文化常識。
“叩關”的“關”,系指函谷關。
“因河為池”的“河”,是指黃河。
“山東”的“山”,是指山。
戰(zhàn)國四公子:魏信陵君無忌、齊孟嘗君田文、趙平原君趙勝、楚春申君黃歇。
九州:兗 ( yǎn ) 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梁州、雍州!熬胖荨币嗫捎脕泶Q中國。
“百越”,也叫“百粵”。我國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稱,故稱“百 越”。
二、學海導航
【 學法指要 】
1 .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偾赜杏嗔Χ破浔 弊通敝
、谟嗤裼谑馑 振通震
、酆蠌木喗 從通縱
、芫笃疒淠爸 倔通崛
、葳A糧而景從 景通影
⑥外連衡而斗諸侯 衡通橫
2 .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 1 ) 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 承接
( 2 ) 因遺策 沿襲
( 3 ) 東割青腴之地 肥沃
( 4 ) 西舉巴蜀 攻取
( 5 ) 以致天下之士 招納
( 6 ) 樂毅之徒通其意 溝通
( 7 ) 踐華為城 踏
( 8 ) 逡巡而不敢進 有所顧慮而徘徊或不敢前進
( 9 ) 追亡逐北 逃亡的人,敗兵
( 10 )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邊防
( 11 ) 焚百家之言 意為言論,此指書籍
3 . 翻譯下列句子:
、佼斒菚r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 外。
提示:在那時候,商君輔佐他,國內(nèi)確立法度,從事耕種和紡織,修制防守和出戰(zhàn)的器械,對外推行連 衡之策而使諸侯自相爭奪。于是秦人毫不費力地奪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②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提示:砍下樹木作為兵器,舉起竹竿作為旗幟,天下人像云那樣聚集,像回聲那樣應和,提著糧食如同 影子那樣跟隨著他。
、廴柿x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提示:不施仁政而使攻和守的形勢變了。
4 . 詞義、組詞結構辨識
、偾厝碎_關延敵:主謂結構式。秦人打開函谷關引敵進入。
〔辨析〕延 yán棗多義詞,姓 yán;其余全為動詞。
( 1 ) 延長,擴展。如“蔓延”,“綿延”,“延伸”,“延續(xù)”,“延綿”,“延年益壽”,“茍延 殘喘”,“延口殘喘”。
( 2 ) 時間向后推遲。如“延期”,“延遲”,“延宕”。
( 3 ) 邀請,聘請。如“延至其家”,“開關延敵”,“延攬”。
、谮A糧而景從:聯(lián)合式結構。提著糧食,如影隨形似地跟著 ( 陳涉 ) 。
〔辨析〕贏 yíng棗多義動詞
( 1 ) 獲得,取得 ( 榮譽 ) 。如“贏得稱贊”,“贏得敬仰”,“贏得讀者”。
( 2 ) 專指獲利。如“贏利”,“贏余” ( 盈余 ) 。
( 3 ) 輸贏。如“贏得勝利”。
( 4 ) 擔負,背。如“贏糧而景 ( 影 ) 從”,“贏三日之糧” ( 《荀子·議兵》 )
③躡足行伍之間:動補式結構。出身于戊卒隊伍之中。躡棗引申為“出身于”。
〔辨析〕躡 niè棗多義動詞
( 1 ) 蹈、踩,以腳踏地,插足,參加。如“躡足”,“躡足 ( 于 ) 行伍之間”。
( 2 ) 追隨,跟蹤。如“躡蹤”。
( 3 ) 放輕腳步。如“躡手躡腳”。
、芙腋椭欤浩浇Y構。舉起竹竿作為旗幟。
〔辨析〕揭 jiē棗多義動詞,姓 jiē。
( 1 ) 高舉。如“揭竿而起”,“揭竿為旗”。
( 2 ) 把覆蓋或遮擋的東西拿開。如“揭幕”,“揭開鍋蓋”。
( 3 ) 把粘在、附著在別的物體上的紙片等物取下來。如:“揭去膏藥”,“把畫揭下來”。
( 4 ) 揭露、揭穿、揭底等。
5 . 多音、多義、形近詞語
第一組:
務耕織:從事耕種和紡織 務棗動詞,從事
非務相反也:并非一定要互不相同 務棗副詞,必定
好高鶩遠: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鶩棗動詞,追求
趨之若鶩:像野鴨子那樣為爭食而跑去 鶩棗野鴨子。
第二組:
拱手而。盒稳莺敛毁M力地奪取 拱手棗兩手相合,此處形容毫不費力
拱手加額:形容致敬慶賀 拱手棗兩手在胸前相抱 ( 左手抱右手 ) ,表示致敬。( 加額棗以手加于額前,表示祝賀 )
垂拱而制:即垂衣拱手。古時多形容帝王以無所作為、順其自然的方式來管束和治理天下。 拱棗拱手, 形容毫不費力的神態(tài)
垂拱而立:課文《屈原》中形容屈原站在已死的嬋娟腳邊垂衣拱手恭敬而立的神態(tài)。
——拱手,表示敬意
第三組:
因遺策:沿襲前代的策略。 因棗沿襲
因河為池:就是黃河作為池 ( 護城河 ) 因棗就著
因利乘便:乘借著這樣的便利條件 因棗乘借
因材施教:根據(jù)受教育者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育 因棗根據(jù),依照
( 附注:上述“因”,全為介詞,而介詞帶有動詞性,因而都帶著賓語。 )
第四組:
于是六國之士:在這時,六國的賢士。
于是——介賓短語,在這時
于是從散約。汉峡v的盟約于是就解散了
于是——連詞,常與“就”連用,也說“于是乎”,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
是前一事引起的。
吾祖死于是:我們的祖父死在捕蛇這件事上
于是——介賓知識,在這件事上
晉于是始墨:晉國從這時開始穿黑色孝服
于是——介賓短語,從這時
第五組:
追亡逐北:追逐逃走的敗兵 北棗名詞,指潰敗的軍隊
北收要害之郡:向北奪取十分重要的城邑 北棗向北,名詞作狀語
北面而事之:指投降曹操 北棗動詞,面向北稱臣
北國風光:北中國的景象 北棗名詞,北部,北中國
【 妙文賞析 】
不斷思索·積累
第一次看到這段材料時,就對它深有感觸,因為這恰恰是我平時常常思索的問題。與此同時,“愛”與“夢想”這兩個詞就映上了腦海。但我最后還是選擇了“追求”這個字來代替“夢想”,因為“追求”是一種努力的過程,而夢想可能只是一種空想。而只有空想的青春是不成熟的,題目中的青春不該作此理解。
在寫第一個層面“追求”的時候,在許許多多的材料中,我選擇了在《楊瀾工作室》中所認識的那位南極探險家的故事,她的樸素而堅定的身影至今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眼前。而后我用了一個反例,使論證更加充分。至于“青春是夢想的名字”,則是一部日本動畫片的歌詞。
第二個層面“愛”的開始,我就引用了一大段,不過說出來可能知道內(nèi)情的人都會笑我,那是我的偶像 Mr . Children ( 日本 ) 的話,但是“夢想”一詞是我為了連貫而加上的。記得冰心有句話:“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一邊撒種,一邊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比绻覀円呀(jīng)漠視了別人的痛苦,那么我們應該先漠視自己。
結尾部分扣了一下題,但是現(xiàn)在看來略顯拖沓。
前兩天,剛剛上大學的我接到原語文老師的電話,叫我寫一份獲獎作文的思路歷程,在電話里聽了自己的文章,我也深深地被自己感動了。寫文章只有90分鐘,但思考構思的積累過程是賽場外多年完成的。作文如做人,只有我們在生活中的不斷思索不斷積累,才能在為文的時候進發(fā)出思想的火花,寫起來才能思路通暢,一氣呵成。這篇文章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論證不夠,結構比較程式化。期待著各位能夠?qū)懗龈喔玫淖髌,更期待著各位能夠真正永恒地擁有青春,擁有明天?/p>
賞析:
本文榮獲全國青少年“世紀杯”作文競賽二等獎?少F之處在于張曉蕾同學對“青春”有自己的獨到思考與認識,以至在90分鐘的現(xiàn)場作文中一氣呵成。且思路清晰,行文暢達。議論有理有據(jù),是內(nèi)心的真實坦露,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使之在同齡人作文中脫穎而出。
【 思維體操 】
埃皮爾是位法國古董商。他正當中年,有萬貫家財,妻子義年輕貌美,他可算得上是個美滿幸福的人了。不料,他的妻子突然遭人殺害。兇手是他的一位年輕朋友,名叫莫里斯。
埃皮爾向檢察官告狀說:“昨夜我很晚回家,剛巧撞上一個人,從我妻子房里跑出來,他跌跌撞撞沖下樓梯。我借著門外月光一眼看出,這人是我的朋友莫里斯!
莫里斯被拘留。他對法官說:“我到他家去過,但沒殺人 ! ”
埃皮爾說:“我妻子肯定是他殺的。他跑出一百米,扔掉了一件什么東西,那東西在亂石被上碰撞后滾進深溝里,在黑暗中還撞出一串火花。”
莫里斯氣得大叫:“這是誣告 ! ”
檢查官聽罷,舉起一座女神青銅像說:“對不起,莫里斯先生,我們在深溝里找到了這件東西,要是再晚一小時,大雨也許就把這些線索沖掉了。銅像底部沾的血跡和頭發(fā)是埃皮爾太太的。我們在銅像上取到一個清晰的指紋棗這是您的指紋!
莫里斯反駁說:“他打電話給我,約我8點鐘到他家里談點事?伤裁凑(jīng)事也沒談,我就走了。至于指紋,那可能是我在他家拿銅像玩時留下的。”
這件案子一時難斷案,就擱了下來。
后來,法官阿蒙森受理此案。他一看埃皮爾的訴狀,就對同事們說:“很明顯,埃皮爾在誣陷莫里斯!蓖聜儐枺骸盀槭裁 ? ”
同學們
知道為什么嗎 ?
答案提示:因為銅是一種抗摩擦的金屬材料,青銅在巖石上不會撞擊出火花,埃皮爾在撒謊。
三、智能顯示
【 心中有數(shù) 】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解答 ( 1 ) ?/FONT> ( 7 ) 題。 ( 1990年高考題 )
田單將攻狄,往見魯仲子。仲子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碧飭卧唬骸俺家晕謇镏,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而不下,何也 ? ”上車弗謝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單乃懼,問魯仲子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請聞其說!濒斨僮釉唬骸畬④娭诩茨,坐而織蕢,立則丈鍤’,為士卒倡曰:‘可往矣 ! 宗廟亡矣,魂魂喪矣,歸于何黨矣 ! ’當此之時,將軍有死之心,而士卒無生之氣。聞若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zhàn)。此所以破燕也。當今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不淄上之娛,黃金橫帶,而馳乎淄、澠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碧飭卧唬骸皢斡行,先生志之矣。”明曰乃厲氣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 鼓之,狄人乃下。
注:①田單:戰(zhàn)國時齊人,以功封安平君。②蕢 ( kuì ) :草編的筐子。③丈鍤:
即“杖鍤”,拄著鐵鍬。④夜邑:地名。⑤淄上:地名。
( 1 ) “五里之城,七里之郭”指的地方是
A . 夜邑 B . 即墨 C . 淄上 D . 淄、澠之間
提示:本題考查正確把握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此題做起來比較容易,根據(jù)“田單曰:‘臣以五里之城, 七里之郭……’”和“魯仲子曰:‘將軍之在即墨……’”,便可知答案為 B。
( 2 ) 上車弗謝而去
A . 道歉 B . 告訴 C . 感謝 D . 告辭
提示:本題考查考生根據(jù)上下文解釋詞義的能力。根據(jù)上文田單和仲子的對話可以看出,田單非常生 氣,根本就談不上什么“道歉”,“感謝”,只能是“沒告辭就走了”,答案當選 D。
( 3 ) 先生志之矣
A . 作標記 B . 記住 C . 記述 D . 通“識”,知道
提示:A、B、C三項均不合事理,只有D正確。
( 4 ) 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①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诰⑾嘀詾槊裼嬚,亦不過前此數(shù)法也。
、塾H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艽怂詫W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荽耸浪圆粋饕。
⑥天地之所以養(yǎng)人者,原不過此數(shù)也。
、叽宋崴詾橹纹街駪]也。
、嗨郧矊⑹仃P者,備他盜之出入非常也。
A . ①⑥⑦ B . ③④⑤⑦⑧ C . ①②⑥ D . ②③④⑤⑧
提示:文言文里的“所以”,有的表示原因,可譯為“……的緣故 ( 原因等 ) ”;有的表示根據(jù)、依 靠、憑借,可譯為“……的根據(jù) ( 方法等 ) ”、“靠它來”“用來”等。例句中的“所以”表原因,可譯為“……的原因”,③④⑤⑦⑧句中的“所以”的用法與例句相同;①②⑥句中的“所以”表示根據(jù)、依靠、憑借。答案為B。
下列句子的正確意思是
( 5 ) 請聞其說
A . 請讓我聽聽你的說法
B . 請讓我聽你說一說
C . 請你聽我說一說
D . 請你聽聽這種說法
提示:本題考查的是翻譯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請”的意思。“請”用在動詞之前有兩種 不同的意義。第一種是請你做某事,第二種是請你允許我做某事,在古漢語中,第二種情況比較常見。從本文的情節(jié)看,田單起初不信魯仲子的話,果然攻狄不克,于是便回來向魯仲子討教,故C、D應排除。又因句中“說”是名詞,而B卻將它解釋成動詞,B項也應排除,只有A項正確,答案當選A。
( 6 ) 明日乃厲氣循城
A . 第二天就激勵士氣,巡視城中。 B . 第二天就激勵士氣,沿城墻巡視。
C . 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視城中。 D . 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墻巡視。
提示:田單攻狄三月不克,“乃懼”,精神狀態(tài)不佳,聽了魯仲子一席話,感悟頗深,“厲氣”自然是 “振作精神”之意,與“循城”銜接,語意連貫,因此應排除A、B兩項。又由于田單是從外攻打狄城,不可能“巡視城中”,故C也應排除!俺恰庇小俺菈Α敝猓珼是正確選項。
( 7 ) 魯仲子在戰(zhàn)前預言:“將軍攻狄,不能下也。”從原文本意來看,他這樣說的主要依據(jù)是
A . 先前田單織蕢杖鍤,貧困窘迫;而今黃金橫帶,四處游樂,已經(jīng)喪失斗志。
B . 過去田單城廓狹小,背水一戰(zhàn);如今東有夜邑,西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 . 眼下情況已和破燕時不同。現(xiàn)在情況是田單享有厚俸,溺于歡娛,只有士卒奮臂欲戰(zhàn),當時情況完 全相反。
D . 目前情況已和破燕時不同。當時情況是田單有死之心,因而士卒無生之氣,現(xiàn)在情況完全相反。
提示:本題考查的是正確把握文意的能力。此題比較簡單,只在能抓住 ( 篩選出 ) 魯仲子一席話 ( 從 “將軍之在即墨”到“所以不勝者也” ) 中的主要內(nèi)容即可很容易地選出正確答案D。
【 動腦動手 】
讀《過秦論》選段,完成 ( 1 ) ~ ( 3 ) 題。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田 亡 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 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1 ) 選出下列句子中的“將”和“將數(shù)百之眾”一句中的“將”解釋相同的一句。 ( )
A .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B . 出郭相扶將
C . 李白乘舟將欲行 D . 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
( 2 ) 選出“甕牖繩樞”的正確解釋。 ( )
A . 以破甕作窗戶,以草繩系戶樞。形容家里窮。
B . 窗戶像破甕,戶樞像草繩。形容房屋破舊。
C . 以破甕作窗戶,以草繩系戶樞。比喻門窗的樣子。
D . 破甕像窗戶,草繩像戶樞。比喻家里窮。
( 3 ) 把“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 ( 1 ) D ( 2 ) A ( 3 ) 天下的人像云彩一樣聚集起來,像回聲那樣響應,背著糧食像影子那樣跟著他。
【 創(chuàng)新園地 】
一對青年男女在河邊悠閑地散步。男的親熱地對女的說:“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爸爸媽媽已經(jīng)開始給我們準備結婚的東西了。”“都準備些什么東西了 ? ”“有三十六條腿,還有四只‘機’,凡是結婚時應該有的,他們都準備去買。”
女的一聽,說:“我不喜歡,這些東西代表不了我倆的愛情 ! ”說完,兩只眼睛直盯著男的。男的一聽,急切地問:“那你想要什么盡管說,只要你喜歡的我盡力辦到!
女的說:“那好,就明天給我去買‘一網(wǎng)捕三蟲,一只落網(wǎng)中,一只飛向西,一只飛向東’。”
男的一聽:“哎喲,這是什么呀 ? 叫我上哪兒去買呀 ? 我猜不著,你告訴我吧!
女的便貼著男的耳朵一說,男的呵呵地笑了。
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
答案提示:謎底:心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9課。
【教材簡析】
《兩只鳥蛋》是一首淺顯易懂的兒童敘事詩。在學習了《識字三》的基礎上來學習本課,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對課文里出現(xiàn)的生字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朗讀課文和理解文意難度都不大。因此,要緊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目標,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拓寬閱讀面。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朗讀詩歌的興趣。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師:請同學們背誦古詩《春曉》。春天來了真是“處處聞啼鳥”。(聽歌曲《苗嶺早晨》)
師:同學們聽到了什么?你們知道小鳥住在哪里嗎?(板貼大樹及鳥窩)猜猜這個鳥窩里會有什么?(板書課題,生齊讀。師注意糾正“兩”“鳥”的讀音。)
師:你怎么記住這個“蛋”字?
師:看到課題“兩只鳥蛋”,你有什么問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就知道了。翻到第39頁。
二、讀通課文
1.生自由讀課文。(標注圈畫生字)
2.教師示范讀。
師:大家讀得很認真,聲音響亮。老師也想讀一讀,請你幫我聽聽,哪里讀得好,哪里讀得不好。(師范讀課文,讀后學生評價,再帶讀學生認為讀得好的句子。)
3.小組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每一小節(jié)所描述的情景,體會感嘆號所表達的語氣。
4.小組挑戰(zhàn)讀。以小組派代表或小組全體挑戰(zhàn)另一組的形式練習朗讀,對獲得好評的朗讀者獎勵一枚“鳥蛋”。
5.小組展示讀。選出小組優(yōu)胖者在傘班展示,可以讀全詩,也可以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jié)或幾小節(jié)。
6.小組討論:課文講了什么故事?
三、學習生字
1.師:課文讀得好,生字就很容易認識并記牢。
2.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1)小組內(nèi)認讀課后練習“我會認”中的12個生字,同組同學評價。(不會的可通過向別人請教或查字典來解決)
(2)各小組上臺展示認讀效果,師生及時點評糾正。
(3)師重點指導“涼、輕、定”的發(fā)音。
(4)交流識字。哪些字你已經(jīng)認識了?你是怎樣認識的?小組交流,看誰的辦法最好。
(5)競賽識字。出示詞語大轉(zhuǎn)盤,讓學生自己轉(zhuǎn)動,轉(zhuǎn)到哪個詞就領讀三遍,看誰讀得準、認得多。獎勵識字多的同學一枚“鳥蛋”。
3.練習書寫生字,師指導“聽”“唱”“連”“遠”的寫法并范寫,生自己說“定”“向”的寫法。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
1.分小組品讀課文中的一個小節(jié)。要求:(1)一個同學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后說自己聽后印象最深的詞語。(2)小組自由朗讀本小節(jié),討論:這個小節(jié)說了什么?有何感想?
2.小組匯報,教師引導:
(1)第一小節(jié):做動作并想象“小小的”“涼涼的”鳥蛋。(板書:取拿)
(2)第二小節(jié):聯(lián)系生活理解“焦急不安”:你要是放學沒有回家,媽媽會怎樣?學生用“焦急不安”說一句話。理解“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放錄像讓學生看鳥蛋變成小鳥的`過程)
(3)第三小節(jié):學生從課文里找出“我”很愛護兩只鳥蛋的詞語(小心地、捧、連忙、輕輕地)。指名學生上臺做動作,板貼鳥蛋。
(4)第四小節(jié):“真的能聽見鳥兒的歡唱嗎?”(理解“仿佛”的意思)
師:同學們,能帶著感情把課文美美地讀一遍嗎?(生齊讀課文)
二、拓展閱讀
師:讀得真好!獎勵大家看看這些可愛的小鳥圖。(課件出示各種小鳥圖片,讓學生認識各種美麗的小鳥,產(chǎn)生要愛護小鳥的愿望。)
師:喜歡這些小鳥嗎?讀讀這首詩歌。(課件出示)
小鳥
藍天里有陽光,樹林里有花香,
小鳥小鳥,你自由地飛翔,
在田野,在草地,在湖邊,在山岡,
小鳥小鳥迎著春天歌唱。
愛春天,愛陽光,愛湖水,愛花香,
小鳥小鳥,我的好朋友,
讓我們一起飛翔歌唱,
一起飛翔一起歌唱。
師:這其實是首兒歌,會唱的可以跟著一起唱。也可站起來,跟著歌曲一起跳。
師:鳥媽媽給大家寫了一封信,請你讀讀,看信上寫了什么。(課件出示)
鳥媽媽的信
我家屋檐下,
有一個鳥巢。
一天早晨,忽然飄下一片羽毛。
那是鳥媽媽的一封信:
請你走路輕聲些,
不要驚醒我的寶寶。
(生自由閱讀,簡單說說鳥媽媽的信上說了什么。)
師:小朋友也給小鳥寫了一封信。你們讀讀,小朋友對小鳥說了什么呢?(課件出示)
小鳥
小鳥,小鳥,
你輕輕地跳,
我栽的小樹,
它還太小太小。
小鳥,小鳥,
你輕輕地跳,
可愛的小樹,
它還在睡覺。
小鳥你輕輕地跳啊,
再輕一點兒,好不好,
跳來跳去的小鳥。
師:我們又學習了三首詩歌,認識了很多生字。下面做個練習,請大家先把詞語讀一讀。你能照樣子補充嗎?
出示:
鳥蛋涼涼的 涼涼的鳥蛋
小路長長的 長長的小路
楊樹高高的 高高的楊樹
蘋果紅紅的 ( )
( ) 小小的船兒
小手胖胖的 ( )
三、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第二單元的課文告訴我們,要愛家里的每一個人。那學了這篇課文,你想想我們應該怎么做?(x鳥,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指導學生學習本課要求會認的“鑄、殿、渦、狹”4個生字。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堅定的錫兵》。
(二)新課:
1.鏈接安徒生:
你讀過哪些安徒生的童話?對他有什么了解?
2.新課:
、贆z查預習情況:
抽讀卡片:鑄成、宮殿、弱不禁風、旋渦、狹小
、趪@“堅定”,品讀課文。
A整體把握,提出問題:
題目是《堅定的錫兵》,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寫的是誰?突出寫他的什么?(堅定)
堅定什么意思?[(立場、主張、意志)穩(wěn)定堅強,不動搖。]
“堅定”就是這篇課文的中心詞,你能根據(jù)這個中心詞對全篇文章提出學習的問題嗎?
。ㄒ龑W生提出:從哪看出這是一個堅定的錫兵?他為什么這么堅定)
抓住文章的中心詞也是一種整體把握課文的方法。
B圍繞“堅定”全文探究。
默讀課文,
默讀課文,劃出文中讓你感受到錫兵非常堅定的語句。
a第四自然段:
出示:
“多么可愛的.小姑娘!”他心里想,“可是她也只有一條腿。我們倒可以做朋友,我一定會好好保護她的,因為我是一個錫兵!彼媾逻@位弱不禁風的小姑娘被風吹倒了,被小男孩兒碰倒了,或是被別的玩具撞倒了。他直直地望著她——她一直是用一條腿站著,絲毫沒有失去平衡。
默讀,你讀懂了什么?
錫兵非常同情、憐憫跳舞的小姑娘,他打定主意要保護她。
讀出他態(tài)度的堅決。
過渡:錫兵下定決心要保護這個一條腿站立的跳舞的小姑娘,他忠于職守,整天直直地望著她,保護著她。有一天,小男孩在玩玩具時,不小心錫兵掉到大街上。開始了危險的旅程。你還從哪感受到錫兵的堅定?
b.5—12
你從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他的堅定?6、9、10、12
指名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危險面前,他始終直直地站立,心里想著保護小姑娘,就是沒有想自己。)
角色換位:你們就是錫兵,在危險面前,你怕不怕?你為什么心里還想著保護哪個小姑娘,而不擔心自己?
把6、9、10、12自然段的“錫兵”換成“我”讀一讀。表達出自己不怕危險,堅定的決心。
C.13—14
當你歷盡艱辛,回到小男孩家,你又見到了小姑娘,你為什么不把自己為小姑娘做的事告訴她呢?
D.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小姑娘有健全的兩條腿,你還會保護她嗎?為什么?總結:通過你的話,我感受到你是一個多么善良、堅定執(zhí)著、有責任心的人呀!
語文教案 篇5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jīng)過。
2、初步學會仔細觀察圖畫,并且會展開合理的想象。
3、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并在行動上落實。
教學重點: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jīng)過。
教學難點:學會仔細觀察,并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學過程:
1、揭題后,讓學生先說說題意,現(xiàn)雯過去我們寫過哪些記事的文章。
2、學習課文課文,明確“習作要求”
、、要仔細觀察圖畫,理解圖章;②要發(fā)揮想象。
3、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理解圖章。
按課文中的第1、2、兩題邊想象,然后口述圖章。
4、指名說說圖章,進行口頭作文。
圖章內(nèi)容:屋子里一家三人正在吃午飯,小明嫌菜差不喜歡吃,一碗飯沒有吃完正要把剩下的半碗飯倒掉。這時,爸爸媽媽連忙過來阻止。爸爸告訴小明,飯不能倒掉。又指著門外正在插秧的農(nóng)民伯伯說:“要愛惜糧食,你看農(nóng)民伯伯是怎么種糧食的?現(xiàn)在,他們正彎著腰在插秧,以后要耕田除草、收割。糧食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怎么能隨便地浪費呢?”小明一拍腦袋說:“對!我怎么忘了。以前學過的兩篇課文都是講糧食來之不易的.,一篇是《白米飯和花衣裳》,還有一篇是《鋤禾》!眿寢屨f:“既然你已經(jīng)懂得了愛惜糧食的道理,就要落實到行動上?這樣吧,你嫌菜不合口味,我去給你燒雞蛋湯吧!毙∶髡f:“謝謝爸爸媽媽!”說著,轉(zhuǎn)過身回到飯桌旁又去吃飯了。
5、評議后老師小結:看圖作文,注意兩點(1)要仔細看圖,正確理解圖意。(2)想象要合理,事情經(jīng)過要寫得具體些。
6、讓學生思考課后第3題?紤]怎樣寫好這篇作文。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圖意口述自己要寫的內(nèi)容。
2、能按事情經(jīng)過順序?qū)懞眠@篇作文。
教學過程:
1、指名口述自己要寫的內(nèi)容。有不符合要求的提出來討論糾正。
2、讓學生根據(jù)要求進行習作。老師巡視指導習作有困難的學生。
3、交流習作。進行評議。
4、修改習作。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虛詞“而”的用法。
2.學習古人勤學好問,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方法。
教學設想
1.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簡介孔子,教學第一、二、三則。
第二課時,講評練習,教學第四、五、六則,總結思想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不失時機地進行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的教育。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釋詞、口譯,分析前三則。
教學過程
1.簡介孔子和《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50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經(jīng)周游列國、終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個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還整理《詩》《書》,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鬃哟罅π麄鳌叭省钡膶W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迷信鬼神的活動采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
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啟發(fā)意義的見解。
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弟子有三千,著名學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視“學稼”、“學圃”,看不起勞動人民。
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維護奴隸制秩序,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上提倡教化。
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談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jù)。
2.教師范讀課文。
3.正字正音。
慍yùn罔wǎng說yuè——不亦說(悅)乎
4.教學第一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指定學生一人朗讀這一則。
“子曰”:子,古代用作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這里可譯為先生、老師,指孔子?鬃诱f!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學了、學過,后面省略了學的內(nèi)容;而,順接連詞;時,按時,時時;習,溫習、實習;之,代學習的內(nèi)容。學了(什么),按時溫習它,不也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共同學習、研討問題),不也快樂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別人;知,了解;而,轉(zhuǎn)折連詞;慍,惱恨、怨恨;君子,這里指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卻不惱恨(他),不也是有修養(yǎng)的人嗎?
這一則包含幾層意思?各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
這一則包含三層意思: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一層表明了既要勤勉學習,還要按時溫習,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既講了學習方法,也講了學習態(tài)度。
、谟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
這一層表明了學須有友!抖Y記學記》中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遠千里而來,研究學問,析疑解惑,有利于學業(yè)進步,自然成為樂事。這一層講的是朋友間虛心互學的學習態(tài)度問題。
③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一層直接表明了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其實也表明了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墩撜Z憲問》篇孔子說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幫助體會這一層的含意。這一層含蓄地表明了學習要有不求人知、全在進德修業(yè)的正確態(tài)度。
第一則三句話講了三個意思,層次分明,言簡意賅。
5.教學第二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朗讀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溫習;故,舊的(知識);而,順接連詞;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詞“之”;為,作為、當作。復習舊知識,能夠領悟新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具有什么含意?
這一則表明了“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語言雖簡,含意卻很豐富。這里的“知新”,包含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體會,即認識的加深;第二是領悟到新的內(nèi)容,即知識的擴大。這里的“溫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復閱讀,而是在不斷復習的過程中,思考探究,獲得新體會,掌握新知識。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
6.教學第三則。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順接連詞;思,思考;則,就;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只是讀書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具有什么含意?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這兩句話闡明了學習與思考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對所學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這見解是很精辟的。
7、教學第四則。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貢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以何。為什么,憑什么;謂之,稱他。子貢問道:“孔文子(謚號),為什么稱他為‘文’呢?”“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敏,聰敏;好(hào),喜愛;恥,把……當作恥辱;下問,問下,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以,以是,因此?鬃哟鸬溃海ā翱孜淖樱┞斆舳窒埠脤W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作恥辱,因此(他的謚號)稱他為‘文’”。
這一則中,孔子對弟子進行了什么教育?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
這里孔子借回答子貢提出的問題,教育弟子既要勤學,更要好問,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表明了在學習上要有勤學好問、不恥下問的態(tài)度。韓愈在《師說》中說:“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樱O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币馑际钦f,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鬃釉蜊白诱埥坦俾毜拿Q,向萇弘請教關于音樂的事,向師襄學過彈琴,向老聃問過“禮”的知識。這些人的學識和個人修養(yǎng)都不如孔子。這正是孔子對子貢答話的很好的注解。8、教學第五則。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默地;識(zhì),記;之,它,代所學的東西;厭,滿足;誨,教導;何有,有何,有哪一樣;于,在;哉,嘆詞。默默地記住學過的東西,對學習從不感到滿足,教誨人從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詞:識:記住;厭:滿足;誨:教導。
翻譯: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皩W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罢d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tài)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于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么呀?”表現(xiàn)了孔子的自信。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边@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翻譯: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yè)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翻譯: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敝v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wèi)靈公》)
翻譯:孔于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但并)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跳水》教案06-13
語文園地教案12-16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28
《語文園地》教案02-21
語文母雞教案02-22
語文《氓》教案02-23
語文母雞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