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圓錐的體積應用的說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認真擬定說課稿,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錐的體積應用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錐的體積應用的說課稿1
1、認知目的:
(1)讓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它的特征。
(2)理解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并能靈活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2、能力目的:
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總結規(guī)律的能力。
3、情感目的:
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建立圓錐體的表象,概括圓錐體的特征,并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的體積。
教學難點:
理解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的關系,以及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計算機軟、硬件一套。
2、學生實驗用圓柱、圓錐容器十套,紅色溶液一桶。
3、幻燈機,圓錐體實物如:小丑帽、重錘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2、已知一個圓柱的半徑是2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導出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及圓柱體的體積,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另一種物體(出示圓錐體實物如:小丑帽、重錘),這種形體叫圓錐體。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的物體嗎?(請學生回答)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究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新授:
1、學生通過對圓錐實物及電腦圖形的.觀察,多角度多種實物中得到對圓
錐感性認識,在建立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出圓錐的特征是:它只有一個底面;這個底面是一個圓;它有一個頂點。
教師拿出已準備好的圓錐教具,將其一分為二,叫學生觀察圓錐的高,指出從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圓錐的高。
2、紹各部分的名稱(用電腦出示圓錐圖形)
3、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通過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圓柱、圓錐在等底等高時的體積關系。在實驗前教師提出實驗的要求和實驗要解決的問題。
問題:
。1)圓錐與圓柱是否等底等高?
。2)倒了幾次才能倒?jié)M空圓柱?
。3)這個實驗說明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體積有怎樣的關系?
要求:
。1)分五人一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實驗。
。2)教師每組給一個中空、未封底的圓錐,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制作的圓柱也不封底。
。3)將圓錐裝滿溶液,然后倒入圓柱里,裝滿圓柱為止。
實驗結束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得出結論,教師根據(jù)學生得出的結論得出Ⅴ錐=
圓錐的體積應用的說課稿2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是一節(jié)幾何課,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去從事觀察、猜想、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從情境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學生會產生探究問題的需要,然后再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fā)現(xiàn)和歸納公式,體驗過程。
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體積計算及其應用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課時內容。讓學生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材按照實驗、觀察、推導、歸納、實際應用的程序進行安排。
2、研讀完教材后,自己的幾個問題:
。1)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將圓錐體積推導過程與圓柱構建起聯(lián)系,還不會使學生感到生硬?
。2)學生對三分之一好理解,怎樣去認識是等底等高的柱、錐。
。3)大家都知道本節(jié)課必少不了學生的操作,怎么操作才是有效操作?怎么操作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怎么操作才能使學生更好體驗這個過程?
(4)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只能挖掘到圓錐的體積嗎?能不能再深入一些?
3、自己的創(chuàng)新認識:
首先,研讀教材后,我認為這幾個問題的根本是一致的都是要把握住“誰在學?怎么學?”首先,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想不只是讓學生學會一個公式,而是學會一種數(shù)學學習的'方式,一種數(shù)學學習的思想,體驗一種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
其次,是要提供給同學們一個可操作的空間。
。ǘ⿲W情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對點、線、面、體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同時也獲得了轉化、對應、比較等數(shù)學思想。尤其是對于高年級段的同學來講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十分豐富,自己又有一定探究能力,對于圓錐體積的知識相信是有一定認識的,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我們應該了解到他們認識到哪兒了?了解學生的起點,為制定教學目標和選擇教學策略做好準備。
2、自己的認識:(結合自己在講課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而談)
學生能夠根據(jù)以前的學習經驗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形認識到二者之間存在一定聯(lián)系,而且又是剛學完圓柱學生認識到這一點看來并不難,難的是等底等高。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意柱、錐間聯(lián)系的設計,突破學生對“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中的“等底等高”。
。ㄈ┙虒W方式與教學手段分析: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及特點,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選擇了“操作——實驗”的學習方式。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已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蔽艺J為這也正是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中所要體現(xiàn)的核心內容。第一次學習方式的指導:體現(xiàn)在出示生活情境后,先讓學生進行大膽猜測“買哪個蛋糕更劃算”。本次學習方式的指導是通過學生對生活問題進行猜想,使學生認識到其中所包含的數(shù)學問題,并由此引導學生再想一想你有什么解決方法。
。ㄋ模┘夹g準備與教學媒體:
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利用多媒體出示主題圖,然后要從圖中剝離出圖形來,并演示整個實驗過程。
教學目標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
2、通過操作——實驗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體驗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對實驗過程進行正確歸納得到圓錐的體積公式,能利用公式正確計算,并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的綜合能力。
(二)教學重點:理解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圓錐體積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
。ㄈ┙虒W難點: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圓錐的體積應用的說課稿3
教學內容:
教材第20頁例2、練一練。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步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能根據(jù)不同的條件計算圓錐的體積,能應用圓錐體積公式解決-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不同的條件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復習體積計算。
(1)提問: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2)口答下列各圓錐的體積:
、俚酌娣e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積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3.引入新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圓錐體積的計算,通過練習,還要能應用圓錐體積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自主探究:
l.教學例2。
出示例題,讓學生讀題。提問:你們認為這道題要先求什么,再求這堆沙的重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先求體積,才能求這堆沙的重量?這里底面直徑和高的數(shù)據(jù)怎樣獲得?指名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討論練習三第6題: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和高分別相等,那么,圓柱的底面積和圓錐的底面積有什么關系?這道題,已知圓柱底面的周長,先求出什么?在怎樣?理清思路后
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3)討論練習三第7題。
底面周長相等,底面積就相等嗎?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練習了圓錐的體積計算和應用:計算體積需要知道底面積和高。如果沒有告訴底面積,我們要先求半徑算出底面積,再計算體積。應用圓錐體積計算.有時候還可以計算出圓錐形物體的重量。
四、布置作業(yè)
1.練習三第5題及數(shù)訓。
2.出示圓錐形模型,提問:你有什么辦法算山它的體積嗎,需要測量哪些數(shù)據(jù)?怎樣測量直徑和高。請同學們回去測量你用第167頁圖制作的圓錐,求出它的體積來。
3.思考練習三第8、9題。
圓錐的體積應用的說課稿4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數(shù)學》(第一版)六年級第十二冊第二單元。
二、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這是本單元實驗探究性較強的知識點,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且能加以運用。
2、教學重點: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學會解決與計算圓錐形物體有關的實際問題。
3、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讓學生通過觀察、親自動手做對比實驗、分析、驗證等活動,初步感知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的由來,能理解并加以運用。
2、能力訓練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以及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思想滲透點: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索新知和學習數(shù)學的欲望。
四、教、學具準備
1、教具:量筒(2只)、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可裝水)、紅顏色的水、不規(guī)則的石塊。
2、學具:教師指導用硬塑料紙做3組可盛水的圓柱和圓錐(①等底等高;②等底不等高;③等高不等底。)、適量的水。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探究情景,激趣引思
1、教師行為
。1)談話:同學們探究了計算圓柱體積的方法。想不想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呢?今天我們用準備好的學具試一試!
。2)演示實驗:先出示實驗器材,讓學生細心觀察比較;在空圓柱里裝滿紅顏色的水,然后倒入一只量筒里;在空圓錐里裝滿紅顏色的水,倒入另一只量筒里,像這樣倒三次。
。3)質疑:通過老師做實驗,同學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2、學生活動
(1)聽談話,明確主題。
。2)細致入微地觀察演示實驗。
。3)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看到的、想到的。并分組匯報討論結果。(兩只一樣的量筒里水面高度一樣,用空圓錐倒了三次水,空圓柱倒了一次,它們的底面大小及高度一樣,兩只量筒里水的體積相等、空圓錐裝三次的水與空圓柱裝一次的水一樣多等)。
。4)親自用教師演示用具驗證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激活學生思維。)
。ǘ┨岢鎏骄考傧,實踐驗證
1、教師行為
。ǎ。﹩⒌希豪蠋熥龅膶嶒瀸ξ覀兘裉斓奶骄炕顒佑惺裁磫l(fā)?請同學們提出自己的設想,并給予各組學生必要的指導,進行小組討論。
。2)綜述討論結果,提問:所有圓柱的體積都等于圓錐體積的3倍,圓錐體積都等于圓柱體積的.1/3,是否正確,為什么?有什么條件限制?再讓學生觀察老師用的實驗器具思考。
。3)促思:同學們設想的條件哪一種正確?大家沒有量筒,用你們準備的
學具怎樣才能驗證假設?
(4)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驗證方案,怎樣讓它具有可操作性,教師適當點撥。
(5)組織學生用確定的方案進行合作探究,實踐驗證。
。6)誘導:修正假設,反思結果,得出結論,層層深入。
2、學生活動
(1)小組討論,積極交流,達成共識。
。2)分組匯報討論結果:對今天的學習有幫助,假設空圓柱和空圓錐里裝水的體積近似等于它們的體積;則老師所用的空圓柱的體積將等于空圓錐體積的3倍,空圓錐的體積就等于空圓柱體積的1/3。
。3)根據(jù)問題設想條件: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
(4)交流確定驗證方案:分別用三組準備好的空圓錐裝滿水倒入空圓柱里,看哪一組裝3次剛好裝滿。
。5)分組實驗。
。6)匯報探究情況:等底等高的一組空圓柱和空圓錐才符合原先假設。
(7)小結:圓柱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圓錐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即
V柱=1/3 V錐=1/3 sh=1/3 ∏r2h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鞏固探究成果,深化理解
1、教師行為
。1)鞏固新知:讓學生計算課本例1、例2、做一做,然后集體訂正。
(2)強調:計算圓錐體積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是什么?
。3)引申練習:一個圓錐形零件,已知下列條件,分別求其體積
、俚酌姘霃3厘米,高15厘米;
②底面直徑5厘米,高10厘米;
、鄣酌嬷荛L厘米,高10厘米;
④底面半徑3厘米,比高少70%。
2、學生活動
(1)自主訓練,多思多問。
。2)總結:計算時,不能忘記特殊數(shù)字“1/3”
。3)靈活運用公式,找出自己知識的不足。
(設計意圖:運用探究成果進行強化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四)拓展探究思維,邁向生活
1、教師行為
質疑:
。1)出示一個不規(guī)則滑石塊,怎樣求其體積?(教師作指導)
。2)學校食堂買來一車煤炭,倒堆成圓錐體,量得其底面周長和高分別為米,每立方米煤200元,結果付了1300元,問學校有沒有多花錢?
2、學生活動
(1)分組討論,引導得出求其體積的方法:把不規(guī)則的物體(不吸水)放進盛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體積也就等于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2)合作探討明確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反思:
立足教材,根據(jù)本地區(qū)挖掘學生較熟悉的、樂于接受的、具有多方面教育價值,能引起學生思考的素材,真正實現(xiàn)用教材,并加以創(chuàng)新,讓探究成功率提高,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構建了“激趣引思——實踐驗證——深化理解——邁向生活”的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教學評析:
教師充分利用教學用具,開發(fā)數(shù)學課程資源,讓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實現(xiàn)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愿望。
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觀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以學生為本,以問題為中心,以實驗探索為主要手段,以討論為交流方式,以陳述觀點及根據(jù)為要求,把學生推到了探究性學習的前臺,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自我評價、去體會科學知識的真諦,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圓錐的體積應用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1-08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1-10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07-22
圓錐的體積的說課稿11-06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1篇11-10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0篇11-08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5篇11-10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5篇)11-13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5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