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

時間:2022-11-10 11:25:1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錐的體積》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5篇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教材通過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倒水的實驗,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教課書43頁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體積,例2是已知圓錐形小麥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小麥的重量,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個例子教學,使學生初步學會解決一與計算圓錐形物體的.體積有關的實際問題。

  二、學生基本情況六年級四班,共有學生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以前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七學期對圓錐、圓柱立體圖形的特征進行了研究,通過學習,學生對圓柱,圓錐的特征有了很深刻的認識,對圓柱的體積,表面積,側面積能熟練地計算,但也有少數學生立體觀念不強,抽象思維能力差,因此學習效率差。

  三、教學方法由于本節(jié)課是立體圖形(圓錐的體積)的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須通過具體教具進行教學,從而給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本節(jié)課我采用具體的實驗,讓學生發(fā)現圓柱體積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然后讓學生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嘗試計算圓錐的體積,以達到解決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本節(jié)課一開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課題,一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二是為新授課作為輔墊,為學習圓錐的體積打下基礎。

  緊接著提示課題,以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其規(guī)律,總結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的難點,必須讓學生理解清楚,特別是對三分之一的理解。

  然后出示例題,讓學生嘗試解答例1,直接告訴底面積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計算,教師不必多的提示,只要學生會做就行。例2是已知圓錐形的小麥堆的底面直徑和高,要求小麥重量,實際舊就要先求體積。

  學生嘗試解答后,教師特別引導,要求體積,這個題不知道底面積,則要先求底面積,二是要讓學生討論,如果這堆小麥知道直徑和高,你能想辦法測出來嗎?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空間想象力。

  最后,設計了三個鞏固練習,都是在基本求出圓錐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提高訓練,這樣即滿足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又使優(yōu)生能有所提高。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2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35-36頁。本次說課包括五個內容: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和說板書。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圓錐的體積》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基礎上,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材突出了探索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引導學生在裝沙或裝水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公式推導。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發(fā)現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經歷數學化的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以下知識和技能: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并掌握了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理解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初步經歷了“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過程。能夠小組合作、動手完成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在教學中不光要讓學生們知其然,還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即深挖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推導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驗推導圓錐體積公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猜測、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識,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滲透轉化思想,并感受發(fā)現知識的快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公式,能正確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5、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一個圓柱、1個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水;學生自制的圓柱及各類型的圓錐若干、三角尺、直尺、沙子等

  二、說教法

  在公式推導階段,為了打破枯燥無味的公式推導過程,在教授本節(jié)課時,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引導法、實驗法、觀察法,探索法為主,以討論法、練習法為輔,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從:

 、、讓學生測量比較自制圓柱、圓錐的高;

 、凇⒆寣W生用自制的等底等高、不等高等底圓柱與圓錐分別裝沙實驗入手。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測量、實驗操作后總結實驗規(guī)律。通過小組實驗、討論、交流,歸納、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 Sh,然后通過讓學生列舉身邊的實例,引入實際運用。這樣,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去從事觀察、猜想、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三、說學法

  以往的教學是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基本上是處于被動的聽講,被灌輸者的被動地位,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沒有靈活性,隨機應變的能力差,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學生的情感也低落。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把課堂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學習、探討、商量、研究,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參與者。

  針對本節(jié),在學法上主要采。

  1、學生在學習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時,通過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實驗、觀察比較、討論小結,最終推導出圓錐的計算公式,從而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索新知識。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做,學生能想的盡量讓學生自己想,學生能說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說。學生不能想的,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想。

  3、教師提出與所學課程內容有關的恰當合理的問題,讓學生在分析、討論、探索的前提下爭取自己解決,對于有一定困難的問題,老師再從中提醒、點撥。從而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安排了5個教學程序:

  1、激趣導入,設疑自探:

  通過與學生關于買冰激凌的的`對話,引導學生回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提出圓錐的體積這一概念。

  2、探索新知,解疑合探

  小組合作,用自制等底等高、不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裝沙子進行實驗,從而得出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三倍,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V = S·h

  3、運用公式,質疑再探

  引導學生回到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總結出的公式計算圓錐形冰激凌的體積,解決買冰激凌的方案。然后出示圓錐形圖片,給出直徑和高,有學生自主解答,將知識進一步延伸。

  4、課堂練習,拓展運用

  由學生回顧整理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即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同時引導學生加深對乘三分之一的記憶。

  5、全課小結,布置作業(yè)

  通過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練習題,使學生能夠較好地運用圓柱與圓錐的關系,體會圓柱與圓錐之間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才有三倍的關系,合理布置本節(jié)課的作業(yè),課下加深鞏固。

  五、說板書

  板書內容力求醒目,字母公式使用彩色大字標示:

  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 = S·h圓錐的體積=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3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節(jié)“圓錐的體積”。本課是在學習了第一課時《圓錐的認識》后通過比較圓柱和圓錐而得出圓錐的體積的計算方法。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模式、三生培養(yǎng)五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皥A錐的體積”是在學習了圓的周長和面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計算,以及初步認識圓錐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本單元的重點。通過本節(jié)課內容的教學,發(fā)展學生的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為今后學生的深層次學習和自主發(fā)展打好基礎。六年級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年,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這為理解本節(jié)課的知識提供了有力的條件。但因學生之間個性差異很大,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也存在一些障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

  2、知識目標: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運用公式計算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關鍵:公式推導過程中:圓柱體和圓錐體必須是等底等高,則它們之間才存在必然的關系。

  二、說教法

  為了能夠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在活動中體驗數學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節(jié)課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以下幾種教法:以談話法、實驗法、觀察法為主,以討論法、練習法為輔,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本節(jié)課把多媒體演示引進課堂,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直觀的認識,富于啟發(fā)地清晰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再加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和老師的點撥解說、提問,使教學過程有機組合,充分顯示了電化教學的優(yōu)勢,較之其它教學手段和方法更易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三、說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相互聯(lián)系的,“教”是為了更好地“學”,教學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己想、自己說,想不到的,教師要從不同角度啟發(fā)、引導學生去想,去發(fā)現。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圍繞著問題去觀察,去討論,去實驗,去理解,去總結。

  古人說:“授人之魚,只供一餐所需;而給人之漁,終身受用不盡!毙抡n程要求學生不僅要“學會”,更要“會學”。本節(jié)課采用適于學生展開觀察、猜想、操作、比較、交流、討論、歸納等教學活動,為了更好的指導學法,我利用小組合作形式組織教學。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去發(fā)現,體驗創(chuàng)造獲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活動中迸發(fā)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火花。

  四、說教學模式

  本節(jié)課運用了小學數學情境———探究式教學模式。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揭示問題

  所謂的'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指教師要在上課開始創(chuàng)設一種能調動學生先前經驗,促進學生思維參與的探究氛圍。本節(jié)課我創(chuàng)設了兩種冰淇淋,怎么樣買更合算的情景。這樣做的目的,不只在于激趣,主要是讓學生逐步形成一種數學的眼光,在面對現實問題時能夠主動尋求用數學的方式來解決。

 。ǘ┨骄堪l(fā)現,建立模型

  這是學生構建新知識的重要一步,要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動、解釋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數學模型。

  1、直觀引入,直覺猜想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哪些物體的體積的計算,接著猜測圓錐可能與哪個物體的體積有關?再猜測他們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是為了讓學生把已有的知識信息與新知識建立聯(lián)系,為學生調整認知結構,構建新知識奠定基礎。

  2、實驗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分小組做實驗總結出等底等高的情況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最后根據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試著總結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學生親身經歷、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總結概括能力,與人合作的意識都得到了提高。

  3、啟發(fā)引導,推導公式

  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根據圓柱體積的計算方式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說一說,sh各表示什么?為什么要乘三分之一。這樣使學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整個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一直本著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重要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發(fā)展數學能力,真正做到“動手操作、體驗成功”。

  (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

  因為學生在探究發(fā)現、建立模型中創(chuàng)造的數學知識,發(fā)現的數學方法,要有一個內化的過程,為了關注每一個孩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四個層次的練習。

  【基本練習】

  首先解決情境中的問題,到底買哪一種冰淇淋合算。然后計算圓錐冰麒麟和圓柱冰淇淋的體積。在計算圓錐冰淇淋的體積時,允許學生有選擇的完成,這樣對學生進行數量上和難易程度上的開放,不但關注了學困生,也促進了尖子升和特長生的發(fā)展。

  【變式練習】

  是一組判斷題

  【應用練習】

  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再一次深化理解,并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綜合練習】

  把一個圓柱加工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形零件。求削去的體積。

  這是一道思維拓展題。首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解決問題,最后得出結論。這樣,不但注重了新知識的結構化,而且使學生對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這樣學生在應用中充分理解,加深了體驗,使新建立的數學知識得到進一步強化。從而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還對探究發(fā)現的過程、方法、經驗、進行了梳理。

  在本節(jié)課的課后我布置了一項實踐性的作業(yè),讓學生用硬紙板做一個圓錐,圓柱。要求是,圓錐和圓柱的體積相等。

  操作實踐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是培養(yǎng)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fā)展的一種有效手段。更是一種讓學生繼續(xù)獲取知識的延伸性學習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鞏固所學知識,擴大知識領域,并且產生知識遷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明白學習既沒有時間限制,又沒有空間限制,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說三生培養(yǎng)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力求照顧全體學生的學習感受,因材施教。學困生學習最基本的內容,優(yōu)等生在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適當擴大知識面,拓展了思維。在教學中,簡單的問題留給學困生,有難度的留給優(yōu)等生,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以強帶弱,最后分層次練習,基本練習和變式練習,主要是關注學困生,同時也促進了尖子生的發(fā)展。應用練習和思維拓展主要是關注尖子生和特長生。從而使不同的學生在本節(jié)課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總之,本節(jié)課,以教材為主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為了每個孩子的發(fā)展為宗旨,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在活動中體驗數學,這樣,既重視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又重視了學生的思維的發(fā)展過程,是每個孩子都在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中,提高了能力發(fā)展了思維。

  這次教學大賽的要求是同題同構,目的是共同提高。我們六年組三個數學老師在選課上,備課上,制作課件中,到后來寫教案設計,說課材料,真的是做到了合作。雖然是我們精心的準備了,但在教學中還是出現了很多的遺憾。

  1、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運用不是盡善盡美。

  2、在三生培養(yǎng)中,對差生的關注不是很到位。

  3、課堂中有浪費現象,造成了教學時間的緊張。

  4、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參與程度還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多聽課、多學習、多研究、多總結、多反思、使今后四十分鐘的數學課堂每一分都有效。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4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圓錐的體積》。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選擇、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及應用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課時的內容。圓錐是人們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形體。教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過程。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體積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空間觀念,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經歷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體積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以及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教學難點:理解圓柱體積、圓錐體積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體積之間的倍數關系。

  4、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圓錐和圓柱若干套,沙、實驗報告單;帶有刻度的直尺,繩子等。

  二、說教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教是為了用不著教。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主要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復習引入法。通過復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和推導過程幫助學生溫故知新,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

  2、情景教學法。通過讓學生猜測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的關系,誘發(fā)學生對猜測進行驗證的情景,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

  3、啟發(fā)分析法。通過對三次實驗結果的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啟迪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智力。

  并將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于教材的全過程。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新穎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求知的`學習狀態(tài)中展示個性,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三、說學法

  教與學密不可分,教是為了更好的學。教法是學法的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鑒于這樣的認識,在強調教法的同時,更要注重學法的指導。本節(jié)課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指導學生學會以下學習方法:

  1、轉化遷移的方法。通過復習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使學生學會發(fā)現、撲捉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促進認知水平的形成和新知的內化。

  2、比較分析的方法。通過對三次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拓展學生的視野,防止知識混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合作探究的方法。通過在分組做實驗中同學之間的交互作用,樹立團體意識,促進共同提高。

  四、說程序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分為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問:

  1、我們學過了哪些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它們的計算公式各是什么?

  2、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圓錐的體積。(板書:圓錐的體積)

  3、你認為哪一種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與圓錐有關?為什么?

  4、猜測一下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有什么關系?(板書:v圓柱=3v圓錐?猜測)

 。ū经h(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圓錐體積與誰的體積關系更密切的情景,自然而然導入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為新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5、怎樣驗證自己的猜測?(板書:驗證)

 。ǘ┖献魈剿,解決問題

  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當前小學數學改革的理念。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動手操作來發(fā)現圓錐的體積。

  1、出示實驗記錄單

  實驗次數

  選擇一個圓柱和圓錐比較,我們發(fā)現

  實驗結果:它們體積之間的關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師引導學生看懂實驗單,按照實驗記錄單做實驗,師巡視指導。

  3、讓學生介紹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去掉?)

  4、問:做了3次實驗,結果為什么不一樣?

  5、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有什么關系?(板書:v圓錐=v圓柱=sh)

  6、在這個公式中,s、h分別代表什么?Sh得到什么?為什么要乘?

  7、求圓錐的體積要知道什么條件?

  師小結:通過猜測、實驗驗證得出v圓錐=sh

 。ㄟ@樣設計,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與同伴的交流、比較中不斷完善優(yōu)化自己的知識結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w移應用,分層提高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我設計以下幾組練習題,請看:

  1、嘗試解答

  出示3組數據,讓學生任選一組進行解答。

  底面半徑4厘米,高6厘米

  底面直徑4厘米,高5厘米

  底面周長25。12厘米,高4厘米

  解答完后,叫一名同學板書。

  問:為什么都選底面半徑和高?

  小結:求圓錐的體積,先求出圓錐的底面積,再根據公式求出圓錐的體積。

  2、例1:(課件出示教材情景圖)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底面半徑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計算出小麥堆的體積嗎?

  (生獨立列式計算全班交流)

 。场⑴袛

 。ǎ保﹫A錐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

  (2)圓柱體積大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

 。ǎ常﹫A錐的高是圓柱的3倍,圓錐體積等于圓柱體積。

 。础⑻羁

 。1)一個圓柱的體積是6立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

 。2)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底面半徑和高都相等,圓錐的體積是18立方米,圓柱的體積是()。

 。ㄟ@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第1、2兩題主要是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能運用體積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以及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第3、4兩題是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理解圓柱體積、圓錐體積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體積之間的倍數關系。這些習題的設計,起到鞏固提高的作用。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ㄋ模┛偨Y評價,激勵發(fā)展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上了這些課,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你還有什么新的想法?還有什么問題?

 。ㄟ@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新學的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整理知識的能力,還能使學生體驗到探索成功的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說板書設計

  圓錐的體積

  等底等高v圓柱=3v圓錐猜測

  ↓

  驗證

  v圓錐=v圓柱/3=sh/3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了然,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僅僅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整體設想和教學預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十分重視課堂資源的生成情況,不斷進行課中反思,及時調控教學過程,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首先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內容。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最后一個單元中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又學習的一種新的立體圖形。(播放課件)圓錐的體積也是在學習過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積的基礎上的又一個延伸,也為以后學生系統(tǒng)學習立體幾何打下基礎。(播放體積公式課件)

  2、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有了清楚的認識,知道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具體問題,且經歷了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具有了初步的類比思維意識。絕大多數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強,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因年齡特點,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訓練。

  3、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我制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解決一些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通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滲透轉化思想,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4、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學情和教學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空心圓柱、圓錐容器、裝有水的水桶。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引導發(fā)現法、實驗操作法,同時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質量。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币虼,我在課堂上設計的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說學法

  有句話說的非常好“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標準還強調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我在講求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實驗轉化法

  有些知識單憑解說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過實驗,反復操作,才能深刻領悟其中的'內在奧秘。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我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引導:首先,讓學生做好操作的準備;其次,告訴他們操作的方法步驟和注意點;第三,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比較、發(fā)現、總結。這樣通過實驗操作推導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合作、概括歸納等能力。

  2、嘗試練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本節(jié)課在教學例題時,讓學生嘗試自己獨立解答,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程序:

  1、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利用復習圓柱、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及其應用,為新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通過以舊引新,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圓錐與圓柱的聯(lián)系,而且還能體驗得到新知的親切,從而產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2、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很多同學都喜歡吃冰淇淋,你們看,冰淇淋蛋筒的形狀是什么樣的?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圓錐形蛋筒能裝多少冰淇淋呢?(板書課題)怎樣求它的體積?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的體積來求?轉化成什么圖形最合適?猜猜看?下面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通過一系列問題聊天,激發(fā)興趣,活躍氣氛引出課題)

  3、實驗操作,探究新知。

  這個環(huán)節(jié)分三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實驗操作

  學生通過剛才的談話已經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學習興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投入到實驗中。

  1、我準備出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容器,先讓學生們自己觀察兩個物體的聯(lián)系,引導他們說出等底等高。(此過程我會拿著兩個容器到學生中去讓他們不僅僅能看到還能摸一摸,從而更直觀的感受等底等高。)

  2、質疑生趣

  我會拋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說如果把圓錐倒?jié)M水然后往圓柱里放,幾次能把圓柱也放滿水?(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大膽猜測)

  3、動手操作,實驗出真知

  帶著疑問、猜測做實驗。請兩組學生進行操作,其他學生一起幫他們做記錄。實驗結果就是三次能裝滿。(播放課件演示實驗過程)

  4、反復質疑,實驗解決

  是不是所有的圓錐都是正好用三次就倒?jié)M這個圓柱呢?(強化對等底等高的理解,小組討論各抒己見)這時拿一個小一點的圓錐容器繼續(xù)做一次實驗。實驗證明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裝滿水往圓柱里倒需要三次。

  第二步:推導公式

  1、討論: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充分交流。最終達成共識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即圓錐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這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圓柱容器里的水體積的分解,再次肯定學生自己的觀點的準確性。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計算公式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示課件)V錐=1/3 SH本步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新知,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的條理性、準確性,突出教學重點。

  4、嘗試練習,鞏固提高。

  以上兩道題,指名學生板書解題過程,集體訂正。及時把探索到的新知應用于實踐,教師從中得到教學信息反饋以便調整教學內容,學生體驗到“再創(chuàng)造”與“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5、拓展深化,綜合運用

  工地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沙堆。你能想辦法算出它的體積嗎?說說測量和計算的方法。

  練習設計從基本題入手,過渡到變式題,發(fā)展到綜合題,引伸到思考題,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練習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技巧,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評價反思,自我提升

  課末,我通過聊天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反思、評價,梳理本課知識點,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進一步鞏固本課教學內容。以下就是我進行的話題。

 、龠@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這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歸納所學知識內容、學習方法,能強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掌握學法。

 、趯ψ约汉蛣e人你有什么話要說?讓學生對自己和別人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能強化自信、自立、自強意識,激發(fā)自主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鄄贾米鳂I(yè):練習四的有關練習。適量的作業(yè)可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五、板書設計

  根據本課重難點和學生認知特點,我設計了簡潔明了而又形象直觀的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體現了新知的形成過程,又顯示了具體的解題方法,突出教學重點,形象直觀。

  六、教學反思

  1.要聯(lián)系生活學數學。在教學中我深切的體會到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一定要讓他們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應用于生活.要讓學生愛數學就先讓他們愛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在備課時不局限于教材,要結合生活實際去備課.2.教師一定要敢于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大膽猜想——實驗驗證——解決問題”的全過程,讓他們的才能與智慧得以施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貫穿始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生成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3.學生課后反饋上來的問題是計算問題很大,公式會用但是計算出現問題了,以后要多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

  (強兩點我簡單的概括了這節(jié)課我的理論支撐和設計構想,第三點是課后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本節(jié)課我的設計體現了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中的數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運算能力及推理能力等幾方面。初步探究中,效果還需有待觀察。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圓錐的體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的最后一個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和公式的具體運用。學生掌握這些知識,不僅有利于全面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為學生學習初中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同時也可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教材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本節(jié)課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1.通過實驗,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錐的體積。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觀察、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向學生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及“理論來源于實踐”的觀點。

  其中,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難點是通過實驗理解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時體積間的倍數關系。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特點,同時也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取讓學生做實驗的方法,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在充分感知中主動獲取知識,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公式,這樣就克服了幾何形體計算公式教學中的重結論、輕過程,重記憶、輕理解的弊病。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通過自己的操作、實驗、觀察比較、討論小結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從而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索新知。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課前需要準備好多媒體課件,并為每個小組準備一盆水及一個圓柱和兩個圓錐,另外還要為每個小組準備實驗記錄表一份,

  四、說教學過程

  熟悉教材只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基礎,而合理科學的教學程序才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為了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我精心設計了一下教學程序。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三、綜合歸納;四、合理應用;五、能力拓展;六、全課總結。

  下面我就從這五個環(huán)節(jié)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良好的導入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它不僅能抓住學生的心弦,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智力興奮狀態(tài),還有助于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根據本節(jié)課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要用到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這一具體情況,本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淘氣。淘氣想請同學們幫忙解決一個小問題,同學們愿意嗎?事情是這樣的:淘氣的學校門口有一個賣瓜子的小攤,老板為了省事,不用稱稱著賣,而是用硬紙板做了兩個容器,(大屏幕出示底為12。56平方厘米,高為6厘米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形容器)老板總是這樣給同學們宣傳:我的這兩個容器,底一樣高也一樣,如果你用圓柱形容器買一元錢只能裝一次,如果用圓錐形容器買一元錢則可以裝兩次。同學們,請你們幫淘氣想一想,淘氣應該用那種方法賣瓜子呢?問題拋出后,給同學們一定的思考時間,然后讓同學們各抒己見。同學們的想法不同,當然答案也就不同,這是教師抓住時機再次提問:要想知道那種方法劃算,必須怎么辦?當學生提出計算體積時,就會發(fā)現所學知識不夠用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被調動起來,這時出示課題:圓錐的課題。

  二、探索研究

  此時的學生極想知道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這時教師給學生提出一個疑問:在我們學習圓柱體積時我們已經清楚: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求得,那么圓錐的體積能否用底面積乘高來求呢?學生通過觀察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不難發(fā)現,底面積乘高求得的是圓柱的體積,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能否利用圓柱的體積來求圓錐的體積呢?為每組同學提供交流的時間,讓學生明白,只要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能利用圓柱的體積求出圓錐的體積。究竟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先將圓錐放入圓柱中估計一下。我們要讓事實說話。

  引導學生做實驗發(fā)現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為了保證實驗能有序有效地開展,實驗前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

  1、組長要明確分工,確定檢測員、操作員、記錄員。

  2、各小組做兩次實驗,兩次方法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要保證實驗過程及結果的準確性。

  讓學生做兩次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再次確定實驗的結果。當學生完成后,請各組同學進行匯報交流。學生通過實驗會發(fā)現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教師板書。為了再次向學生強調等底等高,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的學具都等底等高嗎?讓各組學生舉起自己的學具。老師發(fā)現我們各組之間的學具大小不同,結論怎么相同呢?使學生明白,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錐體積總是圓柱體積的1/3。這時教師再次質疑:如果不等底等高還會存在這層關系嗎?小組之間交換圓錐再次做實驗,再次強調等底等高。

  三、綜合歸納

  利用板書,讓學生觀察,圓錐的體積我們可以怎樣進行計算?得出公式:圓錐體積=底面積×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然后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所得的結論,你認為哪些字、詞比較關鍵?為什么?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對公式的辨析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公式,而且可以避免學生在運用公式時出現錯誤。

  四、合理應用

  上課時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果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一定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本環(huán)節(jié)我安排學生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采用哪種方法更劃算?讓學生利用條件計算圓柱與圓錐的`體積。這樣做不僅前后呼應,而且也能讓學生再次深入理解圓錐的計算公式。

  第二個問題,則是利用例2改編的一個情境:淘氣的同學晶晶看到同學們幫淘氣解決了問題,也想請同學們幫個忙,利用多媒體出示:麥收季節(jié),晶晶家把收的小麥堆成了一個近似圓錐形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數)。教師做簡單引導: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先求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利用展臺展示個別學生的解題過程,并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解題思路。

  五、能力拓展

  此時學生可能已經有些滿足,如果繼續(xù)毫無意思的練習,必將降低其學習的積極性,為此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就將練習題起了兩個有趣的名字:火眼金睛和智力大比拼,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實際上是對圓錐等于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的又一次體會。

  1、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其實是幾道判斷題,希望同學們能像孫悟空一樣利用自己的火眼金睛能識別出幾句話的對錯呢。

  1)、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

  2)、如果圓柱圓錐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是圓錐的3倍,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2/3。( )

  3)、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小2/3。( )

  通過這樣幾句話的判斷,可以讓學生深入的思考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教師也可以從學生判斷的正誤上了解一下學生是否對這類應用題已經掌握。

  2、智力大比拼

  智力大比拼則是在判斷題的基礎上,來解決一道實際問題,題目是這樣的:有一個高9厘米,底面積是20平方厘米的圓柱形容器,里面裝滿了水,用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實心圓錐擠壓,最后能擠出多少水?還剩多少水?如果有學生不明白題意,可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直觀演示。這樣也更有利于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

  六、全課總結:

  學生學了一節(jié)課,究竟學會了什么,讓他自己說說看,當然,從學生的回答中教師也可以看出自己的教學任務是否完成,課上的是否成功。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數學下冊第11頁—13頁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特征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并在學習了圓柱的體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就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初中階段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知識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特制定以下學習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圓錐的體積。

  2、通過動手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學習重點是: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學習難點是: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教法是啟發(fā)式教學法,實驗活動法,歸納總結法。教學中,既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要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三、說學法

  動手操作法,觀察發(fā)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說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引出課題:通過復習圓錐的特征、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引入新課,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2、揭示課題,展示目標。

  3、以舊引新,探究新知。

  通過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提出問題: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此時我會拿出已經準備好了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和圓錐形容器,然后提問以下幾個問題:這兩個容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誰的體積更大?圓柱的體積和圓錐體積之間有沒有一定的數量關系?問學生:“你用什么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呢?”這時候,肯定要有一部分聰明的或者已經預習課本的同學會說:“將圓錐形容器裝滿沙或水,在倒入圓柱形容器,看幾次能倒?jié)M!边@時候就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驗證他們的猜想。

  教師只需要做最總結: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如果用V表示圓錐的體積,S表示底面積,h表示高,那么就能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為:V=1/3Sh(板書,特別的用紅顏色粉筆寫出等底等高和公式)

  4、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通過“算一算”和“試一試”讓學生掌握公式的運用。

  5、鞏固練習,拓展深化,依次練習“練一練”中第1題,第4題和第5題。當然在練習的過程中,要隨時關注學生所出現的問題,以便得到及時的解決。

  6、質疑問難,總結升華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會問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是怎樣推導出圓錐的體積的公式的。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8

  一、說教材

  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的最后一個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圍成的最基本的立體圖形。由研究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體積擴展到研究圓錐的體積的。內容包括理解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和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具體運用。學生掌握這些內容,不僅有利于全面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提高幾何知識掌握水平,為學習初中幾何打下基礎,同時提高了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理解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圓錐的體積。

  2、通過動手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是: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是: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說教法

  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guī)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在本節(jié)課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采用情境教學法,先通過情境感知并進行猜想,再通過操作驗證,從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總結歸納出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時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尤其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三、說學法

  本節(jié)課學習適于學生展開觀察、猜想、操作、比較、交流、討論、歸納等教學活動,為了更好的指導學法,我采用小組合作形式組織教學。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去發(fā)現,體驗創(chuàng)造獲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活動中迸發(fā)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火花。

  四、說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以動手操作、觀察猜想、實驗求證、討論歸納法實現教學目標;教學中充分利用幾何的直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近似圓錐形的沙堆,接著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出他們想知道的知識,很多學生都想知道沙堆的體積有多大,從而導出課題“圓錐的體積”。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fā)現問題,激發(fā)了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

  2、探索實驗,得出結論

  A、動手操作

  把一個圓柱形木料的上底削成一點,讓學生觀察削成的圓錐體與原來的圓柱體有什么關系.要求先標出上底的圓心點,不改孌下底面,注意安全。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B、觀察猜想

  觀察、比較圓柱體與圓錐體。

  突破知識點(1)“等底等高”;讓學生猜測圓柱體積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關系。

  突破知識點(2)圓錐體積比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小、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2、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設想求圓錐體積的方法,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討論,給學生提供了聯(lián)想和交流的空間,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C、實驗求證

  學生動手實驗,小組合作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1)用天平稱圓錐體和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木料的質量;

 。2)把圓錐體浸裝有水的圓柱形水槽里量、算出體積;

  (3)用裝沙或裝水的方法進行實驗。這樣的設計,由教師操作演示變學生動手實驗,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通過學生演示、交流、討論,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圓柱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

  圓錐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1/3.

  圓錐體積=底面積×高×1/3

  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設想、探索、實驗中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3、應用結論,解決問題

  (1)以練習的形式出示例1。

  例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通過這道練習,鞏固了所學知識。

 。2)基礎練習:求下面各圓錐的體積。

  底面面積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底面半徑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底面直徑是6分米,高是6分米。

  這道題是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

  系舊知靈活計算的能力,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

 。3)出示例2。

  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6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

  通過這道練習,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4)操作練習。

  讓學生把實驗用的沙子堆成圓錐形沙堆,合作測量計算出它的體積,這道題就地取材,給了學生一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讓他們動手動腦,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4、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并在課后從生活中找一個圓錐形物體,想辦法計算出它的體積。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到生活中繼續(xù)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一)、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的最后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圍成的最基本的立體圖形。由研究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體積擴展到研究圓錐的體積,這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內容。

  內容包括理解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和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具體運用。學生掌握這些內容,不僅有利于全面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提高幾何體知識掌握水平,為學習初中幾何打下基礎,同時提高了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事物間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理解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時體積間的倍數關系。

  關鍵:組織學生動手做實驗,引導學生動腦、動手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二、說教法

  以談話法、實驗法為主,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為輔,實現教學目標。教學中,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小學階段學習的幾何知識是直觀幾何。小學生學習幾何知識不是嚴格的論證,而主要是通過觀察、操作。根據課題的特點,主要采取讓學生做實驗的`方法主動獲取知識。主要引導學生做了三個實驗。一是比較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強調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這個必要條件;二是做在圓錐中倒的實驗,使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存在著一定的倍數關系;三是做在小圓錐里裝滿沙土往大圓柱中倒的實驗,再次強調只有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存在著的倍數關系,搞清了圓錐體積公式的由來,從而理解和掌握了圓錐體積公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克服了幾何形體計算公式教學中的重結論、輕過程,重記憶、輕理解,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病。突出了教學重點。

  三、說學法

  1、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做,學生能想的盡量讓學生自己想,學生不能想的,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想,學生能說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說。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圍繞著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之中。

  2、學生學習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時,通過自己操作實驗、觀察比較、討論小結、推導出圓錐的計算公式,從而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索新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課題

  1、讓學生自己找出自己桌子上的圓柱體,指出它的底面和高。

  回答:(1)已知底面積和高怎樣求它的體積?(2)已知底面半徑、直徑或周長又怎樣求它的體積?

  這樣,學生可以利用遷移規(guī)律,從求圓柱體積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啟示,領悟出求圓錐體積的方法。

  2、讓學生自己找出圓錐體,指出它的底面和高,同時引出課題:圓錐的體積

  (二)講授新知

  1、(1)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憶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想:圓錐的體積也能轉化成學過的體積來計算嗎?轉化成哪種形體最合適?

  (2)教學圓錐體積公式

  首先,學生帶著如下三個問題自學課文,(電腦出示):(1)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2)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是什么意思?(3)得出了什么結論?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其次,學生操作實驗,先讓學生比較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再讓學生做在圓錐中裝滿沙土往等底等高的圓柱中倒和在圓柱中裝滿沙土往等底等高的圓錐中倒的實驗,得出倒三次正好倒?jié)M。使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3倍。

  第三、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歸納,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 1/3Sh。

  第四、讓學生做在小圓錐里裝滿沙土往大圓柱中倒的實驗,得出倒三次不能倒?jié)M。再次強調,只有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才存在著一定的倍數關系。

  第五、師生小結: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練習:

  填空:(口答)(電腦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錐的體積是15立方厘米,圓柱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如果圓柱的體積是a立方厘米,圓錐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

  2、教學應用體積公式計算體積(電腦出示題目)

 、倩揪毩。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教師行間巡視、指導,做完后集體訂正)。

 、谧兪骄毩暋V涣惺讲挥嬎恪⑸项}中的已知條件:“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依次改為“半徑是3分米”、“直徑是6分米”、“周長是12.56厘米”引導學生想:要求體積,先要求什么?

 、坌〗Y:要求圓錐的體積,不論已知條件如何改變,都必須先求出底面積。求圓錐的體積,不但不能忘記乘以1/3,還要注意單位統(tǒng)一。

  3、 教學例3(出示例3)

  例3: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來近似于一個圓錐,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這堆沙子大約有多少立方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學生讀題、想:要求這堆沙子大約有多少立方米,必須先求什么?(先分組討論,再嘗試練習,個別板演,然后集體評講。)

  通過這道練習,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4 、操作練習。

  讓學生把實驗用的沙子堆成圓錐形沙堆,合作測量計算出它的體積,這道題就地取材,給了學生一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讓他們動手動腦,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鞏固應用

  1、做P27-28練習九的第3、4、7、8題,(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特別注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輔導。)

  2、思考題:一個長15厘米,寬6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木料,用它制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這個圓錐體的體積是多少?(此題給學有余力的學生練習)。

  (四)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還有什么不懂得的問題?并在課后從生活中找一個圓錐形物體,想辦法計算出它的體積。這樣結尾,激發(fā)了學生到生活中繼續(xù)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

  總之,本節(jié)課教學,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掌握了學習知識的方法,真正體現了陶行之先生所說的:“教正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0

  微課作品介紹

  本作品是針對蘇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的“圓錐的體積”這一知識點而設計的微課。適用于義務教育六年級即將學習“圓錐的體積”或者已經學過但仍需鞏固的學生。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了解圓錐的特征、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些學生可能通過預習等途徑已經知道了圓錐的體積公式,但公式是熟知的,原理是抽象的。圓錐的體積公式是如何推導而來的?怎樣透過公式了解原理?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針對這個學習內容制作了本節(jié)微課。

  通過本節(jié)微課的學習,學生能突破“圓錐的體積是怎么推導得出的”這一難點,能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體積公式的由來,進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運用圓錐體積公式,為今后學習立體幾何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需求分析

  適用對象分析

  本節(jié)微課適用于即將學習“圓錐的體積”或者已經學過但仍需鞏固的學生。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了解圓錐的特征、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高年級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逐步增強,這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幾何知識,了解部分幾何圖形之間的轉化方法。但學生的立體空間觀念還沒得到完全發(fā)展,形體之間的轉化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學生的實際,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觀察法,猜想、操作等方法,讓學生切身體驗知識的生成和形成。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重難點部分,是小學學習立體圖形體積計算的飛躍,通過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較深入地理解幾何體體積推導方法的新領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重視類比,轉化思想的滲透,直觀引導學生經歷“猜測、類比、觀察、實驗、探究、推理、總結”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和計算公式。

  教學目標分析

  1.使學生在認識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基礎上,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設計

  (一)定向明法。

  1,談話:生活中有許多圓錐形的物體。

  生:今年我家糧食大豐收,爸爸他們把稻谷堆成一堆一堆的,就是一個個大圓錐。可是,這些圓錐的體積怎么 求?

  師:思考一下你能幫助馬小蘭同學解決這個問題嗎?

  2,揭示課題。

 。ǘ⿲嶒烌炞C

  師:回憶一下:之前我們怎么探索圓柱體積公式的(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

  師:思考一下,我們可以怎么探求圓錐的體積?

  師:哦,是的或許,我們可以把圓錐的體積轉化成圓柱的體積!

  1,估計圓錐和圓柱的體積關系。

  出示圓柱和圓錐的直觀圖

  師:請大家估計一下,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有怎樣的關系呢?

  問:這僅僅是我們的估計,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驗證我們的估計呢?

  師:為了驗證我們的猜想,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吧!

  2, 明確實驗方法。

 。1)實驗思路:在圓錐容器里裝滿沙子,然后倒入空圓柱容器,看幾次正好倒?jié)M,就能得出這個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2)實驗注意點:①裝沙子要裝滿,又不能多裝;

 、诘沟臅r候要小心,不能潑灑;

  3,匯報總結。

  (1)比較原來的圓柱和圓錐形容器,有什么特點

  (2)結論:等底等高時,①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②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總結得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圓錐的體積=× 底面積×高

 。ㄈ┤n總結。

  師:同學們,經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圓錐體積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嗎?以后遇到圓錐形物體,它的體積你會求了嗎?

 。ㄋ模┱n后鞏固。

  一堆大米,近似于圓錐形,量得底面面積是18平方分米,高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學習指導

  請在預習或復習蘇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的“圓錐的體積”時使用本視頻,并嘗試在觀看后使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另外,相關資料還有很多,可以去網上搜索更多進行鞏固。

  配套學習資料

  蘇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

  制作技術介紹

  制作PPT課件,再利用錄屏軟件錄制過程,用攝像機拍攝實驗過程,最后用非編軟件進行整合。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圓錐的體積》。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及其應用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課時內容。讓學生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對于把握和處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來我對學情進行分析。六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空間觀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從一年級開始就認識了立體圖形,五年級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在前面剛學了圓柱的體積,在此基礎上學習圓錐的體積,學生很容易掌握,做到水到渠成。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已有的生活經驗,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圓錐與圓柱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思想。

  3.使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的數學發(fā)現過程,培養(yǎng)學生樂于學習、勇于探究的數學情感。

  通過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利用圓錐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難點是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本節(jié)課我將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實踐操作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采用引導啟發(fā),合作交流和自主學習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討論交流中理解知識,在多樣化的練習中鞏固知識。

  為了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我將從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自主探究、掌握新知,鞏固練習、拓展延伸,回顧梳理、課堂小結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前我將創(chuàng)設冰淇淋大賣場的情景,出示圓錐形的兩個冰淇淋圖片:圖片1的冰淇淋底面積較小,高一些,圖片2的冰淇淋底面積較大,矮一些。讓學生判斷哪個冰淇淋大?選擇對的同學可以免費品嘗一根冰淇淋。讓學生猜一猜,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出“底面積”和“高”兩個關鍵量。接著引導學生思考:要想知道哪個冰淇淋大其實就是求它們的體積,自然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揭示并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以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設置情景,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快速切入正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大膽猜測,引導分析

  首先讓學生回顧已經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提出質疑圓錐的體積最有可能與我們學過的哪個立體圖形的體積有關?為什么?

  接著引導學生從圓錐和圓柱的共同特征入手,它們的底都是圓,從而引出圓錐的體積可能和圓柱的體積有關。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產生猜想,引出圓柱,為實驗探究做好鋪墊,并且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對新知的濃烈探索欲望。

  2、實驗探究,合作學習

  首先,我會出示實驗要求,明確各組任務。實驗活動分為兩組,一號學具用來證明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二號學具用來對比證明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不存在上面的關系。學生操作實驗時,我會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結果

  實驗完畢后,各小組匯報展示實驗結果發(fā)現:一號學具的實驗結果是一致的,在空圓錐里裝滿沙子倒入圓柱里都是三次裝滿。而二號學具的實驗結果是不一致的,在空圓錐里裝滿沙子倒入圓柱,出現了不同次數的裝滿情況,唯獨沒有出現三次的情況。

  接著,提出質疑:為什么各小組一號學具的實驗結果都是三次裝滿,而二號學具的結果卻有所不同?學生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發(fā)現:一號學具的圓柱和圓錐都是等底等高的,而二號學具中的圓錐和圓柱有等底不等高的,有等高不等底的,也有不等高不等底的。啟發(fā)學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符合等底等高條件的圓柱和圓錐,都是三次裝滿?

  4、教師演示,加以驗證

  我會用標準教具裝水再試驗一次,加以驗證,由學生自行總結出實驗結果: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三倍,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雖然學生通過實驗得到了結論,但是我還是會和學生解釋一下,用實驗得到的結果有可能是不嚴密的',實驗只是一種驗證手段,只是現在限于知識水平,還不能嚴格證明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但數學家已經證明了這一結論,可以直接應用。最后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V=?sh,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意識,體會數學的簡潔美。通過實驗探究的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為了檢測本節(jié)課目標的達成,我設計以下練習,1、基本練習,及時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鞏固圓錐的體積公式。2、解決引課中兩個冰淇淋體積的問題,首尾呼應。3、綜合訓練,給學生提供了思維發(fā)展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環(huán)節(jié):回顧梳理,課堂小結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引導學生圍繞“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回顧梳理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說板書設計

  以上呈現的就是我的板書設計,我的設計以提綱式的板書為主,這樣可以很直觀、很清晰、更明了的將整課內容展示出來,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結束語: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傾聽!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本節(jié)教材是義務教育小學數學(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三單元《圓柱、圓錐和球》中《圓錐體積》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例1、例2,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十二的第3、4、5題。

  2、本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及其應用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課時內容。讓學生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材按照實驗、觀察、推導、歸納、實際應用的程序進行安排。

  3、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2)能力方面:能解決一些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通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3)德育方面: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滲透轉化思想,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5、教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一對,與圓柱等底不等高的圓錐一個,與圓柱等高不等底的圓錐一個。

  學具準備:讓學生分組制作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若干對,一定量的細沙。

  二、說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要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自身的實踐、比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領略到知識的真諦。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節(jié)幾何課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1、實驗操作法。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因此,我在學生已經認識圓錐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實驗,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用空圓錐盛滿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圓柱中,發(fā)現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利用實驗法,為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發(fā)揮橋梁和啟智的作用,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逐步從具體的操作過渡到內部語言。

  2、比較法、討論法、發(fā)現法三法優(yōu)化組合。

  幾何知識具有邏輯性、嚴密性、系統(tǒng)性的特點。因此在做實驗時,我要求學生運用比較法、討論法、發(fā)現法得出結論:圓錐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讓學生討論假如這句話中去掉等底等高這幾個字還能否成立,并讓學生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圓錐、空圓柱盛沙做實驗,發(fā)現有時裝不下,有時不夠裝,有時剛好裝滿,得出結論:不是所有的圓錐體積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加深了等底等高這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三、說學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標準還強調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因此我在講求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實驗轉化法。

  有些知識單憑解說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過實驗,反復操作,才能深刻領悟其中的內在奧秘。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我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引導:首先,讓學生做好操作的準備,也就是各自準備好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一對,一定量的沙;其次,告訴他們操作的方法步驟和注意點;第三,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比較、發(fā)現、總結。這樣通過實驗操作推導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合作、概括歸納等能力。

  2、嘗試練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本節(jié)課在教學兩道例題時,讓學生嘗試自己獨立解答,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程序:

  1、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1)看圖說出圓錐的底面和高。

 。2)一個圓柱體零件,底面積是6。28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這兩道題是復習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公式及其應用,為新知遷移做好鋪墊。

  2、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六年級下冊《圓錐體積》說課稿(1)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圓柱體積公式及其應用,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2)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學習一些什么?

 。3)教師總結,出示學習目標。

  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說出要學的目標,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設了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

  3、實驗操作,探究新知。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是本節(jié)幾何課成敗的關鍵。為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盡量給學生有對象可說,有東西可做,有問題可想,有步驟可循,讓學生都能主動地操作、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方法。

 。2)動手操作,探究圓錐體積計算的公式。

  在實驗時,我提出了四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操作:

  ①比一比,量一量,圓柱和圓錐的底和高之間有什么關系?

  ②用空圓錐裝滿沙,倒進空圓柱中,可以倒幾次?每次結果怎樣?

 、弁ㄟ^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

 、苣隳苡脤嶒炚f明圓錐的體積不一定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嗎?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4)教師歸納公式,學生記憶公式。(板書結論和公式)

 。5)小結,剛才我們用了實驗發(fā)現歸納的方法推導出了圓錐的體積公式。

  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手操作,分析比較,歸納總結,使課堂真正活了起來;最后總結了學法,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嘗試練習,鞏固提高。

 。1)同時出示例1和例2。

  例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例2: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形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千克)

 、賻煶鍪纠},指名讀題,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②分析:例題1直接告訴底面積和高,根據公式可以直接求出來;例題2要求小麥的重量,必須先求什么?

 、壑该逖。

 、奂w訂正,指出計算圓錐體積時,一定不要忘了乘1/3。

 。2)鞏固練習,形成技能,完成做一做。

  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練習,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5、看書質疑,布置作業(yè)。

  ①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你用了什么方法學到這些新知識的?還有什么疑問的嗎?

  看書總結和質疑問難,是一堂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每一節(jié)成功的課,都應該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質疑問難,從而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诓贾谜n堂作業(yè):練習十二的第3、4、5題。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本節(jié)教材是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蘇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圓錐體積》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例五、相應的“試一試”及“練一練”。

  2、本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及其應用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課時內容。讓學生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材按照實驗、觀察、推導、歸納、實際應用的程序進行安排。

  3、教學重、難點:

 、沤虒W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平虒W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教學目標:

  ⑴知識方面: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颇芰Ψ矫妫耗芙鉀Q一些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通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堑掠矫妫和ㄟ^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滲透轉化思想,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5、教、學具準備:⑴教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一對;

 、茖W具準備:讓學生分組制作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若干對,準備一定量的細沙。

  二、說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自身的實踐、比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領略到知識的真諦。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節(jié)幾何課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1、實驗操作法。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币虼耍以趯W生已經認識圓錐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實驗: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用空圓錐盛滿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圓柱中,發(fā)現“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利用實驗法,為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發(fā)揮橋梁和啟智的作用,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逐步從具體的操作過渡到內部語言。

  2、比較法、討論法、發(fā)現法三法優(yōu)化組合。幾何知識具有邏輯性、嚴密性、系統(tǒng)性的特點。因此,在做實驗時,我要求學生運用比較法、討論法、發(fā)現法得出結論:“圓錐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讓學生討論假如這句話中去掉“等底等高”這幾個字還能否成立,并讓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重要意義,得出結論:不是所有的圓錐體積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加深了“等底等高”這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三、說學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標準還強調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因此,我在講求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實驗轉化法

  有些知識單憑解說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深刻領悟其中的內在奧秘。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我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引導:首先,讓學生做好操作的準備,也就是各自準備好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一對,一定量的沙;其次,告訴他們操作的方法、步驟和注意點;第三,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比較、發(fā)現、總結。這樣,通過實驗操作推導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合作、概括歸納等能力。

  2、嘗試練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北竟(jié)課在學習例五時,放手讓學生嘗試自己自己去發(fā)現、總結、歸納,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程序:

  1、談話導入

  ⑴出示圓柱:如果想知道這個容器的容積,怎么辦?

 、瞥鍪緢A錐:如果想知道這個容器的容積,怎么辦?

  2、教學例五

 、乓龑в^察:這個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乒烙嬕幌拢哼@個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

  ⑶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你的估計?

 、确纸M驗證;引導學生用適合的方法進行操作驗證。

 、山涣鳎赫f說自己小組是怎么驗證的,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视懻摚孩偻ㄟ^實驗,我們知道這個圓錐的容積是這個圓柱容積的三分之一,那能不能說圓錐的體積就是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為什么?應該怎么說才準確?②那怎么算出這個圓錐的容積呢?③推導出圓錐體積的公式(師板書)。④如果已知r和h圓錐體積公式還可以怎樣計算?如果已知d和h圓錐體積公式怎樣計算?

 、送瓿伞霸囈辉嚒。

  3、鞏固練習

  做“練一練”。

  4、歸納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今后注意?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4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級數學》(人教版)下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的第二課時《圓錐的體積》。本次說課包括五個內容:說教材、說教法。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圓錐的體積”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基礎上,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材突出了探索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引導學生在裝沙或裝米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公式推導。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發(fā)現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經歷數學化的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情分析

  學生以前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在此前又學了由曲面和圓圍成的立體圖形——圓柱,且經歷了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具有了初步的類比思維意識。通過前一節(jié)《圓錐的認識》,學生對圓錐的特征也有了一些了解,對學生來說,求體積并非陌生的新知識,只是像圓錐這樣學生認為不規(guī)則幾何體的圖形,求體積有困難。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 絕大多數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基礎,但公式的推導過程卻比較抽象、枯燥,對于他們來說該部分內容是一個難點。同時對于圓錐體積計算的實際運用,從以往的經驗判斷,學生對3倍的關系難以理解,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生參與實驗,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一些有關圓錐體積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推導圓錐體積公式的過程,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總結歸納的學習方法。

  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滲透轉化思想,并感受發(fā)現知識的快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公式,能正確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5、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一個圓柱、2個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沙子;學生自制的圓柱及各類型的圓錐若干、三角尺、直尺

  二、說教法

  在公式推導階段,為了打破枯燥無味的公式推導過程,在教授本節(jié)課時,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引導法、實驗法、觀察法,探索法為主,以討論法、練習法為輔,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從:①、讓學生測量自制圓柱、圓錐的高(在上一節(jié)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圓柱、圓錐);②、讓學生用自制的等底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圓柱與圓錐分別裝沙實驗入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測量、實驗操作后總結實驗規(guī)律!秷A錐的體積》說課稿

  通過小組實驗、討論、交流,歸納、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 《圓錐的體積》

  在公式運用方面:采取逐步深入的模式,讓學生討論在:①、已知圓錐的高與底面半徑;②、已知圓錐的高與底面直徑;③、已知圓錐的高與底面周長三種情況下,如何使用公式計算。然后通過讓學生列舉身邊的實例,引入實際運用。

  這樣,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去從事觀察、猜想、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倒水的實驗,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教課書43頁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體積,例2是已知圓錐形小麥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小麥的重量,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個例子教學,使學生初步學會解決一與計算圓錐形物體的體積有關的實際問題。

  二、學生基本情況

  六年級四班,共有學生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以前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七學期對圓錐、圓柱立體圖形的特征進行了研究,通過學習,學生對圓柱,圓錐的特征有了很深刻的認識,對圓柱的體積,表面積,側面積能熟練地計算,但也有少數學生立體觀念不強,抽象思維能力差,因此學習效率差。

  三、教學方法

  由于本節(jié)課是立體圖形(圓錐的體積)的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須通過具體教具進行教學,從而給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本節(jié)課我采用具體的實驗,讓學生發(fā)現圓柱體積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然后讓學生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嘗試計算圓錐的體積,以達到解決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一開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課題,一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二是為新授課作為輔墊,為學習圓錐的體積打下基礎。

  緊接著提示課題,以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其規(guī)律,總結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的難點,必須讓學生理解清楚,特別是對三分之一的理解。

  然后出示例題,讓學生嘗試解答例1,直接告訴底面積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計算,教師不必多的提示,只要學生會做就行。例2是已知圓錐形的小麥堆的底面直徑和高,要求小麥重量,實際舊就要先求體積。

  學生嘗試解答后,教師特別引導,要求體積,這個題不知道底面積,則要先求底面積,二是要讓學生討論,如果這堆小麥知道直徑和高,你能想辦法測出來嗎?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空間想象力。

  最后,設計了三個鞏固練習,都是在基本求出圓錐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提高訓練,這樣即滿足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又使優(yōu)生能有所提高。搜集整理參考。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相關文章: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07-22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1-08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1-10

圓錐的體積的說課稿11-06

圓錐的體積應用的說課稿11-23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1篇11-10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0篇11-08

《圓錐體積》說課稿02-15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5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