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的應用》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比的應用》說課稿1
教材簡析:
1、主要內容: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組以“金色的秋天”為題的“用數學”的內容,包括兩道例題和一組“做一做”的習題,練習中的13題《美麗的小湖》也是類似的題目,其內容都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教材在這里第一次出現了大括號和問號。
2、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是一種用情境圖反映的數學問題,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并在生活中去發(fā)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fā)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整個知識網絡來看,它也標志著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開始,是向后面的文字應用題過渡的橋梁。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教材,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認識并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能借助圖畫正確分析題意。
2、技能目標:
會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向學生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在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
這三個目標在教學中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
為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提出合適的數學問題。其中,正確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是關鍵所在。
對于教材重難點的確定,我是通過如下兩個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從教材知識點分析:
6和7的加減法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它又是進一步學習8和9以及10的加減法的最直接的基礎。
2、從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來分析:
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強,通過觀察圖畫,分析并敘述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進而選擇正確算法,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過程。
針對重難點,我打算采取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比的應用》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我講授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第一課時,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問題。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系,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延伸。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方便于學生對知識的遷移,也有利于加強知識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系,為今后學習正比例知識埋下伏筆。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2)能力方面: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按一定的比來分配一個數量。
2、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占總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的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靈活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二、說學情
對于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體悟和經驗,但是對于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并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guī)范的分配方法。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師努力去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探討新知識。
本課采取小組合作、交流探索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學會比較、分析、歸納、綜合,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方法,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現實情景和活躍的情趣,貼近學生的思維調動區(qū),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新課標提出:通過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所以我設計了如下問題:一班30人,二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1班和2班。怎樣分合理?
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出分的方法(平均分和按人數來分),進而引出課題《比的應用》。這樣使學生意識到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感受到生活經驗數學化與數學經驗生活化。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發(fā)展變化與延伸,為分散難點起著積極的遷移作用。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出示課本情境圖。如果把這筐橘子按3:2分,怎么去分?
教師引導:在這兒分橘子時,3:2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說說。(一班最少分3個時,二班分2個)。接著往下分,怎么去分呢?同桌互相討論。匯報,師生填表。從表格中的數據,你發(fā)現了什么?(大班分的橘子數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二班分的橘子數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不管怎么分,每次都按3:2來分的。)
2、出示課本主題圖。如果把140個橘子按3:2來分,怎么去分?
因為有了前面分橘子的基礎。學生很快就會完成表格。這就是列表法解數學題。
3、利用課件幫助理解、掌握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
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題中數量關系:題目要分配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重點思考討論:從3:2這個比中,你能知道什么?接下來鼓勵小組合作嘗試多種方法解答,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2、小結: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么結構特點?怎樣解答這樣的應用題?
這樣設計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靈活地依據提出的方法調換教學順序,并引導學生掌握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安排學生的小組討論方式能使學生一開始就暢所欲言,把幾種不
同思路比較和聯系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檢驗能力。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多層訓練,形成技能。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練習題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合恰當,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fā)展能力,達到練習的預期目的。
1、基礎練習
2、提升練習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設計了《營養(yǎng)搭配》這么一道題用以拓展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著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并及時的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這樣做既檢驗了效果,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
《比的應用》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橢圓命令的應用》這一課是新綱要云南省實驗教材《信息技術》六年級第八冊第七課,這套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多方位的運用了任務驅動法,有效提升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我認為把充滿童趣、簡單易學的LOGO語言設計編排在六年級下學期,向孩子們普及程序設計概念,計算機編程語言特有的邏輯思維,極大地推動了信息技術普及由應用操作層面向原理機制層面轉換,深化小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理解,為將來更深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在簡單繪圖、設置顏色的基礎上,學習LOGO語言中的復雜命令,把之前通過簡單命令寫出的冗長過程簡化為一個命令,使學生體會到代碼精簡的意義,以及精簡后執(zhí)行效率的提高。同時,通過等待命令的學習,讓圖形動起來,讓學生認識到通過程序語言設計實現計算機自動化的簡單原理。
從整冊教材來看,本課是LOGO語言設計由初級到中級的轉變,在本冊教材中起到了重要的銜接作用。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橢圓命令“STAMPOVAL’,能用橢圓命令畫圓或橢圓,認識等待命令“WAIT”,能用等待命令實現簡單動畫。
2、通過閱讀分析用橢圓命令設計的小過程,有效地鍛煉學生程序閱讀能力。
3、滲透良好的編程理念,培養(yǎng)邏輯思維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橢圓命令,掌握橢圓命令的兩個參數,能夠用橢圓命令完成繪圖。
難點:進一步認識等待命令,并能夠用等待命令使圖形動起來,實現動畫效果。
四、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在認知層面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和平面幾何知識;該階段的學生(11、12歲)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能進行具體運算,能在同具體事物相聯系的情況下進行邏輯運算,同時,逐漸由形式運算階段向邏輯推理水平發(fā)展;在技能層面,該階段的學生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比較熟悉;在情感態(tài)度層面,該階段的'學生喜歡接受新事物,對新奇的知識能夠保持比較長久的注意力。
五、教法與學法
采用任務驅動、傳統講授、自主探究、對比試驗等教法與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完整的把概念展示出來。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
采用命令卡片的形式復習之前學習過而本課即將用到的命令,同時展示命令卡片到黑板上。一方面強化命令記憶,更好的鞏固己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抬頭即能找到所用命令,部分基礎薄弱學生不用去翻閱書籍,節(jié)省出時間用丁操作練習,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二)激趣
用課前已經編制好的“眨眼睛”、“光暈”、“四連環(huán)”三個過程進行演示,激發(fā)學生對本課內容的興趣;并讓學生對這三個過程做歸納,得出共同點——即圓或橢圓,由此引出課題——橢圓命令的應用。
(三)橢圓命令的認識
由于是新學命令,我將采用追問式層層遞進的方法完成橢圓命令的教學。
l、認識橢圓命令。
①出示橢圓命令,讓學生跟讀命令,掌握橢圓命令由STAMP、OVAL兩個單詞組成,理解其含義為“繪制橢圓”;
、趲ьI學生書空記憶命令拼寫;
、墼诿畲翱谥休斎霗E圓命令,看到錯誤提示,再次輸入橢圓命令帶一個參數,再次看到錯誤提示,緊接著又一次輸入橢圓命令帶兩個參數,看到繪制山橢圓。
通過這樣反復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橢圓命令有兩個參數,與之前學習的。一個參數命令的不同。
2、初次感知水平軸、垂直軸。
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操作,給兩個參數x、Y具體賦值,第一次X不變改變Y,第二次Y不變改變x,體會出兩個參數表示的是水平軸x和垂直軸Y,并講解它們是由中心點水平、垂直方向到橢圓圓周上的距離。
3、二次感知水平軸、垂直軸。
提出新問題:假如小海龜右轉90度而命令不變,會是什么樣的呢?讓學生思考并提出假想結果,然后采用實驗法讓學生動手驗證自己的想法,得出最終結果:圖形不會隨小海龜方向改變而改變。深刻的認識到水平軸與垂直軸的概念。
4、三次感知水平軸、垂直軸。
當學生體會到第二次探索成功的喜悅后,提出問題:如何畫正圓?推動學生的學習沸點不斷提高,讓學生思考并上機操作,驅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X=Y時,繪制出的圖形是正圓,并且X、Y就是這個圓的半徑。
至此,通過三次探究,完成橢圓命令的格式、參數、用法教學,在這一層層遞進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命令靈活運用及再三探究知識的樂趣。
(四)等待命令的認識
1、展示課文中同心圓的過程代碼,讓學生閱讀,并回答過程中每行代碼的含義,強化程序語言設計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讓學生上機仿例操作。
2、演示編制好的“光暈”過程——即同心圓的動畫版,更進一步的激發(fā)學生一探究竟的念頭。
3、同時出示“同心圓”、“光暈”兩段過程代碼,讓學生在閱讀對比中,發(fā)現新命令——wait(等待命令),引導學生猜測這個新命令的作用,合作或者獨立探究等待命令的格式、參數及用法。
4、驅動學生修改代碼,體驗“同心圓”轉化為動畫版“光暈”的過程,通過對優(yōu)秀作品的廣播展示,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究帶來的成就感。
。ㄎ澹┱n后思考及作業(yè)
演示“四連環(huán)”過程——即按順序畫正方形并在四個角上畫四個圓形的動畫,引發(fā)學生思考如何實現“四連環(huán)”?并嘗試寫出代碼,把課堂延伸到課外。
七、板書設計:
橢圓命令的應用
命令卡片
(復習)
STAMPOVAL X Y
WAIT n
水平軸X
垂直軸Y
n表示微妙
100微妙=1秒
這就是我對《橢圓命令的應用》這節(jié)課的認識,很開心今天有這樣一個機會在這里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理念陳述給在座的各位,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比的應用》說課稿4
各位評委: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高教版《數學》基礎模塊上冊,第三章第3節(jié)的內容——分段函數的實際應用。
隨著我國職業(yè)教育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職教新理念指導數學教學改革。<新課標>強調在課堂中要營造和諧發(fā)展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實現學生自主發(fā)展,本節(jié)課的設計以拼客消費活動為背景,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實施開放性、活動性教學,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設計,學法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五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說明。
一、教學分析
《分段函數的實際應用》是一節(jié)應用性、實踐性極強的課,既是初中“函數”知識的直接延伸,也是函數一般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是解決可轉化為分段函數問題的數學問題,并將問題解決方式用來處理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職高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弱且參差不齊,且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這對高中數學教學帶來了負面影響。在教學實踐中,我以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征為切入口,以“拼客”消費活動為任務背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拼客”消費任務解決驅動自主發(fā)展教學,循序漸進地推進數學教學活動的展開。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自身特點,將分段函數的實際應用知識點分為概念性質初步應用與圖像深入應用兩課時。本節(jié)課作為概念性質初步應用第一課時,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體會函數的變量關系,理解分段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理解分段函數的概念;會建立簡單實際問題的分段函數的關系式。會求分段函數的定義域和分段函數在點處的函數值;
過程與方法目標:將四個任務問題(拼客的吃、住、行、游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分段函數),進行探索、分析、解決,讓學生學習到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對數學的高度抽象性、概括性的認識及數學素質的培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任務活動的探索過程,鍛煉合理分析問題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通過組織教學過程,體驗合作交流。加強評價與自我意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意識及學習興趣、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以及思想探索的樂趣;
圍繞這些目標,最先需要突破的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分段函數概念理解;從導入開始層層鋪設,讓拼客任務反復呈現、難度螺旋上升呈現教學內容,強調學生的參與、自主探索及自我反思,讓學生對分段函數概念的理解層層深入,數學思維能力不斷提升來突破重點。難點是建立實際問題的分段函數關系;突破關鍵是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實際情況理解分段函數就是不同條件下具有不同解析式的特殊函數,與函數一般性質聯系起來,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突出了數學知識的工具性,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二、說教法
教學理念:亞里士多德說:“告訴我的會忘記,給我看的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會理解!彼栽诮虒W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參與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重點知識的傳授上,我主要采用了任務驅動法:設計與教學知識相應學習任務情境,以任務驅動學生學習,每一個知識的學習都以任務引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
在難點的突破上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即通過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把學生帶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體驗和情緒?梢匝杆俚刈寣W生進入狀態(tài),將學習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而切身感受自己數學生活化。
三、說學法
1、小組合作探究法:分組開展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感悟,主動獲得新知,這也是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的體現。
2、角色模擬法:通過角色模擬,使學生經歷了“活動—體驗—表現”的認知過程,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通過這兩種學習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自我發(fā)展式的學習,實現快樂數學的教育思路。
四、說教學環(huán)節(jié)
本節(jié)課我以激趣,質疑,活動,鞏固四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活動,活動中又以四個“拼客”消費任務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任務背景(激趣)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請學生觀看視頻CCTV經濟頻道《經濟新主張》節(jié)目———今天你拼客了嗎?通過視頻信息創(chuàng)建樂任務情境,激活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本質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為下面消費任務的展開埋下伏筆。
在活躍輕松的氣氛中,拋出任務一:餐飲消費(質疑)
任務情境:“拼客”消費活動中的餐飲優(yōu)惠問題。通過題意解讀,引導學生發(fā)現:消費金額與實際付錢應分別在多個對應范圍進行研究;仡櫛硎竞瘮等N表示方法(表格、解析式、圖像),讓學生嘗試用表格表示函數關系式。在對表格表示函數進行理解后,提出疑問:如何寫出函數解析式?此函數的解析式又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餐飲消費任務的提出,讓學生直觀感知問題,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過渡到本節(jié)課的內容上。通過質疑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為知識點的學習埋下伏筆。
任務知識儲備環(huán)節(jié):提出分段函數概念,并指出求定義域,求函數值方法。
分段函數是在不同取值范圍內具有不同解析式的函數,實質是一個函數。兩個不同,強調取值范圍與解析式的對應關系。在書寫時候多加注意。
定義域是取值范圍的并集。
函數值的求法應注重先后關系,先判斷區(qū)間再對應求值。
設計意圖:由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教師幫助梳理,最后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內容。讓學生學會認知。
任務知識儲備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回到任務一,解決質疑問題。通過解析式的書寫,讓學生體會分段函數解析式的表示方式,強調取值范圍與解析式的對應關系。并考慮出消費活動的局限性(定義域范圍)與相應函數值求值問題。在嘗試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本環(huán)節(jié)的設定,前后呼應,讓學生初步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這對學生增強學習自信心、并為深入研究問題埋下伏筆,為任務的探究完成創(chuàng)設了條件。真正做到了“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教學模式。
在任務嘗試驅動環(huán)節(jié)是以:房租消費(活動)啟動的作為任務背景。內容是拼客消費活動中的住房優(yōu)惠問題。問題實質是要求學生能應用分段函數知識寫出分段函數的解析式,并討論定義域,函數值。
在任務情境呈現后,結合角色模擬活動,讓學生經歷了“活動—體驗—表現”的過程。讓學生對類同問題進行模仿解決。根據題目要求,先將問題分為用水量小于等于10立方米和大于10立方米的.兩部分,再對兩部分進行分別討論,列表,并將表格轉化為解析式,并求出定義域及對應函數值,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段函數概念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應用分段函數知識解決簡單的類同問題。在類同問題的討論中,讓學生嘗試應用所學知識,起到鞏固概念知識,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任務深入驅動環(huán)節(jié)是以:拼客出行消費(活動)為任務驅動背景。要求學生應用分段函數知識寫出較難生活問題提煉數學函數解析式,并討論定義域,函數值。
在出行消費活動背景呈現后,引導學生自主探討。根據題目要求,將問題轉化為依據行車公里數計費情況有三種,對三種情況分別分析。列出表格,并將表格轉化為解析式。由于在設計題目時候,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設計了理解容易出錯的附加條件和計算量偏大兩大難點,通過任務的實踐解決,既提高了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計算能力,克服了對數學的恐懼心理。通過情境任務的解決,既對分段函數新知識進行了提高練習,也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數學知識實用性,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任務拓展環(huán)節(jié)安排的是拼客旅游消費任務。通過拼客消費中的旅游消費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自主應用分段函數知識探討出行旅游分段函數問題,探討數學函數解析式,討論定義域,函數值。并提出可以利用圖像進行討論,完整表格、解析式、圖像三種表示表示函數方法,并為下一課時分段函數的圖像學習埋下伏筆。體現數學邏輯性與聯系性。
在任務回歸環(huán)節(jié)中:將本課內容回歸為三部分:
知識回歸—————回顧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及重難點,點名課題。
情感回歸—————回顧教學情境,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關系。
作業(yè)的分層次布置
設計意圖:必做題是為了檢驗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第二題屬于開放式的題目,探索題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提取與數字知識相關的信息。
教學反思:
1、教學理念明確“一個為本,兩個轉變”,貫穿始終。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感受到在課堂教學中應轉變傳統包教包導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以生為本,讓學生學習感興趣的數學知識,讓學生以靈活自由的方式參與學習,通過親自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把知識真正的傳授給學生。
2、教學活動設計巧妙
四個拼客消費任務的設計將知識點螺旋上升又循序漸進,通過任務實現突出了重點、通過情境層層深入突破了難點,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3、教學情境編制得當
對于職業(yè)學校的學生來說,興趣是第一老師,拼客活動的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將生活情境轉化為數學知識的能力,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能力而選用的教學情境,獲得了極好的效果,轉變了學生畏懼數學,覺得數學課內容難、不實用的心理。
以上就是我對分段函數實際應用的教學的一些理解,請各位專家多多指教,謝謝!
《比的應用》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本節(jié)課是上?萍汲霭嫔绯霭娴奈锢肀匦1的第二章第四節(jié)內容。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們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本節(jié)課安排的案例分析,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教材這樣安排,能較好地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不僅讓學生們進一步加深了對上節(jié)課所學規(guī)律的認識,同時還能使學生們感覺到學到的知識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s..,_g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⑴學會把實際物體的運動抽象為物理模型并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進行求解;
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鞘炀氝\用公式,學會一題多解。
過程與方法:分析問題時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明確物理過程,建立物理模型,各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切忌張冠李戴。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磐ㄟ^播放車禍的現場錄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仆ㄟ^計算在高速公路上行使的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以及對車禍產生原因的分析,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遵守交通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
、亲寣W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茸寣W生領悟到題目可以多解,人生之路也有多條,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其依據
教學重點:⑴把實際物體的'運動抽象為物理模型并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進行求解;
⑵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
教學難點: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一題多解
依據:因為學生們剛開始高中物理的學習,大多數同學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遇到問題時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同時,很多同學只滿足于只要能將題目解答完就行了,很少會深入思考、分析總結,找出最佳的解答方案。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理念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jié)課采用了
目標導學法
讓學生在上課之初就充分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
情境激學法
播放錄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課件模擬法
建立模型時,將物理情境用flash課件模擬出來,讓學生獲得更直觀的感受)
討論-比較法
在學生進行一題多解后,讓學生對幾種方法進行分析討論,比較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啟發(fā)學生認識獲得新知;uBp";sec
“生活實際→物理建模→案例分析→討論交流→歸納總結”這一教學程序最大限度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j2~Z:T
三、說學法:
討論法、歸納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討論,明確物理情境,明白物理過程,分析各種解題方法的優(yōu)劣,并學會對各種方法所適應的題目進行歸納總結。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教學內容備注
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提問: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告訴學生勻變速直線運動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生活中的許多運動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運動規(guī)律往往比較復雜,如果忽略某些次要因素,也可以把他們看作勻變速直線運動,并舉例說明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的教學目的是以一件真實的交通案例為例,來研究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的一般方法。)
目標導學)
播放一段錄象,讓學生親身感受到交通事故的可怕情境激學
提問:(1)是否知道我國每年有多少人死于交通事故?
。2)你知道的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3)剛才案例中見到的高速路上的撞車事故怎樣才能避免呢?
。4)怎樣計算高速運行的兩車間的安全距離?展示交通部的一些官方數據讓學生參考對照
物理建模
案例分析
將物理情境抽象成物理模型,做成flash動畫進行播放
學生思考:
。1)汽車剎車過程的運動分為幾個階段?
。2)各階段的運動性質是怎樣的?
。3)我們上節(jié)課學過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有哪些?
。4)請根據下列數據計算汽車行駛的安全車距。
課件模擬
課件展示案例:我國高速公路的最高車速限制為120km/h.設某人駕車正以最高時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駛,該車剎車時產生的加速度大小為5m/s2,司機的反應時間為(從意識到應該停車至操作剎車的時間)為0.6—0.7s
學生討論思考,請幾位同學展示自己的解答方法,教師進行總結
1)公式法:①s=v0t+1/2
、趕=(v0+vt).t/2
、踫=(vt2-v02)/2a
2)圖象法:v-t圖象
(此處重點講解用圖象法解題的過程)
學生思考
討論交流討論:(1)解決本案例用哪一種方法最簡便?
。2)其它幾種方法各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更方便?
。3)公安部門規(guī)定:嚴禁酒后駕車,你能幫助解釋它的道理嗎?
討論比較
鞏固練習
拓展提升用課件展示練習題內容:飛機著陸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若其著陸速度為60m/s,求ktY4I/j"
(1)靜止前4s內飛機滑行的距離;
(2)飛機著陸后12s內滑行的距離.
。▽W生求解該問題的第一步時可能會采用常規(guī)思路,即先求出靜止前4s對應初始時刻的速度,在依據位移公式s=v0t+1/2at2求位移.教師要在充分肯定學生做法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得出更簡便的解題方法.第二步學生習慣性的會將t=12s直接代入位移公式,得出錯誤結論,此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回扣生活實際,從而尋找出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法.)
拓展提升:告訴學生,在處理有關像汽車剎車、飛機降落在跑道上滑行等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時,要注意先求“剎車時間”,判定是否停下來,再求其他量,不能盲目用題中所給的時間代入公式計算,另外,把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看成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逆過程,可以簡化解題過程,提高解題效率.
研究性課題課件展示:有過開車經驗的人就知道,在高速路上開車,經常是超速了但是還不自知,能否設計一種儀器放在車內,該儀器與交通部的信息網相連通,能知道任何一條道路的限行速度,如果司機超速駕駛,該儀器就會自動發(fā)出報警的鈴聲,如果半分鐘后司機仍不減速的話,將自動接通交通部門的報警電話。PS:如果你有什么想法請隨時與我聯系(QQ:xxxxxxxxx)。
課后作業(yè)一輛值勤的警車停在公路邊,當警員發(fā)現從他旁邊以v=8m/s的速度勻速行駛的貨車由違章行為時,決定前去追趕,經2.5s警車發(fā)動起來,以加速度a=2m/s2做勻加速運動.試問
。1)警車要多長時間才能追上違章的貨車?
。2)在警車追上貨車之前,兩車間的最大距離時多少?追及問題是我們下節(jié)課所要討論的問題
《比的應用》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選自廣東教育出版社《信息技術(選修3)網絡技術應用》第六章《網絡安全技術》第一節(jié),課題是《網絡安全》,教材通過介紹有關電子商務與網絡安全方面的內容,普及網絡安全應用知識,促進網絡應用環(huán)境和諧、健康發(fā)展。
課程內容標準:在使用因特網的過程中,能夠識別并抵制不良信息,樹立網絡交流中的安全意識。
二、說教學對象
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網絡使用經驗,但是對于網絡應用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卻了解的并不全面,網絡應用的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對于這種類似安全知識教育的內容,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如果從學生不良的網絡使用習慣入手,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案例并形成概念,將會更好促使其網絡安全意識的形成。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 通過學習,了解電子商務的概念及常見的網絡安全隱患;能夠識別網絡應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能采取適當的安全措施。
過程與方法目標:
◇ 通過經歷回憶、案例分析等過程,體驗網絡安全隱患對正常電子商務活動帶來的危害,歸納出網絡應用的安全習慣,減低網絡安全隱患對自己的正當網絡行為所造成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 通過學習,領悟創(chuàng)建網絡安全環(huán)境的社會責任,形成良好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應用習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電子商務與網絡安全的關系。
◇ 網絡應用中的安全隱患及一般處理方式。
◇ 網絡安全問題及安全意識。
教學難點:◇ 網絡安全意識的形成。
◇ 對概念的理解。
五、說教法
◇ 情境導入法:情境導入,引起學生反響,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 案例分析法:引導學生對網絡安全案例進行理性分析,形成網絡安全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網絡應用習慣。
◇ 講授法:結合實踐和案例,形象地講解電子商務的概念。
六、說學法
◇ 發(fā)現法: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思考,發(fā)現網絡應用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歸納和提煉解決的'辦法。
◇ 小組討論法:以相近的四個學生為一個小組,在小組討論中既能讓學生各抒己見,也能讓他們學會從別人的觀點中得到啟發(fā),加深對網絡安全的理解。
七、說教學策略
1、 讓學生充分利用教學網站和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自主學習和討論。
2、 以適當的案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利用分析和活動,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促使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
設計理念:與新課程相適應,教學過程以學生的學為本,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學習探究的過程及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八、說教學過程
歸納升華
結束
開始
情境引入
程序
開展調查
網絡
演示購物過程
網絡
案例一
案例二
學習評價
知識拓展
視頻、
網絡
案例分析
調查統計
九、說教學反思
教學特點:
1、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取代了理論學習的枯燥。
2、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效果:
1、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2、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得到加強。
3、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得到了提高。
改進建議:
1、如果能讓學生體驗到更多的網絡安全問題,將更有利于學生對本課的理解。
2、學生網絡安全意識還需要教師、家長和社會,共同、長期的正確導向和培養(yǎng)。
《比的應用》說課稿7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今天要說的是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物理學》(第7版)第十八章《激光及其醫(yī)學應用》第三節(jié)《激光的醫(yī)學應用》的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的分析
1、學情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激光的基本原理和激光的特性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理解和了解的內容居多。但都是最新最前沿的知識,這就導致整個知識樹體系錯綜復雜,需要做好歸納、理清教學思路
2、教學目標的確定
通過本節(jié)知識,主要讓學生理解激光的生物作用,了解激光在基礎醫(yī)學研究與臨床中的'應用、醫(yī)用激光器、激光的危害與防護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臨床實踐的積極性。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jié)教材實際,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激光的生物作用,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激光的生物作用,而對激光在基礎醫(yī)學研究與臨床中的應用知識,由于種類繁多且與其它學科有交叉,限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需要教師的合理歸納,所以激光在基礎醫(yī)學研究與臨床中的應用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的制定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發(fā)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采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手段,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啟發(fā)引導學生,幫助建立形象、直觀的認識。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法二:通過實驗及實例,用歸納的方法得出結論,讓學生學會運用形象描述抽象的物理(物理模型的建立——科學抽象)的要領,再用分類比較,識別概念。
學法: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規(guī)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準備】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室、課件【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回顧前課內容,讓學生先說說激光都可以干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遇到哪些激光應用的例子,引出激光的五種生物作用。
2、講解新知識
、偶す獾纳镒饔茫ㄖ攸c):①熱作用②機械作用③光化作用④電磁場作用⑤生物刺激作用
、萍す庠诨A醫(yī)學研究中的應用(難點):
、偌す鈱ι锓肿印⒓毎、組織的作用與效應
、谟糜诨A醫(yī)學研究的激光技術
小結前兩個知識點,向學生提問,讓學生回顧激光的五種生物作用并分析臨床應用都用到了哪些生物作用。然后引出后三個知識點
、羌す獾呐R床應用(了解):
①激光診斷技術
、诩す庵委熂夹g
、柔t(yī)用激光器
⑸激光的危害與防護
3、課堂總結,檢驗學習效果
本環(huán)節(jié)由我系統地總結新知識,指出應掌握的重點,此時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對知識的總結反思自己掌握新知識的程度,進一步理順思路。
4、布置課后作業(yè),為后續(xù)學習打基礎
讓學生在課后查閱資料,寫一篇小文章,詳細介紹一種用于臨床的激光技術。
四、板書設計
綱目式板書
我的說課結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比的應用》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分數乘法應用題第一課時:“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課本第14頁例1,練習四第1——5題。
2、教材所處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所學的分數乘法應用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它是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在實際中的運用,同時還是學習“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以及今后學習較復雜的分數應用的基礎。因此使學生掌握這種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有重要的意義。
3、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2)、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這類應用題。
(3)、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4、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使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是本節(jié)重點,其中分析數量關系,找準單位“1”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及分數應用題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如下幾點教法:
1、有目的的運用遷移規(guī)律,啟發(fā)引導的方法組織教學,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采用“嘗試教學法”,利用學生好奇心和求知心切的特點,讓學生通過畫線段直觀上理解弄清數量關系,掌握例題的解題思路。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三、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的數學核心思想是:“教是為了不教。”這正體現了現代教學的目標不是使學生“學會”,而是讓學生“會學”,也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教給學生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jié)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以下學法:學會通過畫線段圖、觀察、分析、歸納最后概括出此類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掌握解題技能,發(fā)展智力,提高解題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出示復習題
1、列式計算
。1)20的1/5是多少?(2)6的3/4是多少?
。ㄍㄟ^復習,使學生喚起回憶,鞏固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溝通新知識,為學好分數應用題打下好的基礎。)
。ǘ┨骄啃轮
1、出示例1:學校買來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白菜?
(1)學生讀題、審題,明確條件和要求問題。
。2)通過畫線段圖,幫助學生弄清數量關系。指名多位學生說說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吃了4/5是指吃了哪個數量的4/5。
(3)學生嘗試練習解答,師巡視,指名學生板演。
。4)引導學生歸納“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小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用乘法計算。即:單位“1”×幾/幾=幾分之幾的對應量。
。ㄍㄟ^畫線段圖,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弄清數量關系,讓學生自己去找出題中的“單位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知識的規(guī)律,特別是差生,先讓他們發(fā)表見解,給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同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反饋信息”,教師進行精講小結,歸納,解決疑難,揭示解題方法。)
。ㄈ╈柟叹毩
1、做教科書第14頁“做一做”第1、2題。
2、做練習四的第1.4.5題。
。ㄗ寣W生獨立完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題方法。)
《比的應用》說課稿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的式題的特點,學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讓學生學習應用估算的方法判斷計算結果的合理性。
3、讓學生聯系現實問題主動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感受數學規(guī)律的普遍適用性,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運用數學規(guī)律提高計算效率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加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重點難點:
學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課件
一、教材分析
。ㄒ唬┙虒W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這部分內容教學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能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式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個數乘兩個數的和(或可以轉化成一個數乘兩個數的和),分別相乘比較簡便,可以直接應用乘法分配律分別相乘,再求和,算出結果;另一種是:求兩積之和的算式里有一個乘數相同,另外兩個乘數的和正好是整百、整十的數,可以逆向應用乘法分配律把相同的加數提出來,先求和,再相乘,算出結果。這兩種情況分別在例題和“試一試”中進行教學。
(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三)《大綱》要求
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正確理解乘法分配律,熟練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來得簡便。
。ㄋ模⿲W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乘法分配律,初步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內容,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體驗簡便算法的實際應用價值。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大綱》要求,教學內容和學情,本節(jié)課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
。ǘ┲悄苣繕耍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ㄈ┣楦心繕耍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ㄒ唬┙虒W方法
在教學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時,依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自主學習、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
(二)學法指導
本節(jié)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交流為主,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通過學生多思、多說、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ㄈ┙虒W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鋪墊引入
l.把相等的式子用線連起來。
(35+65)×3780×125+8×125
。80+8)×12511×4+25×4
(35+45)×1235×37+65×37
(11×25)×435×12+45
為什么(35+45)×12和35×12+45,(11×25)×4和11×4+25×4不相等?要使它們的結果相等,該怎么改?
想一想,我們是根據什么來找的.?
。╝+b)×c=a×c+b×c
2.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乘法分配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王叔叔到商場去采購一批服裝。
(1)出示例題圖。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談話:求買102件短袖衫.一共要多少錢,應該選擇哪些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怎樣列式?
板書:32×102=________元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強烈的的求知欲望,這樣的學習素材生動、真實、有效,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2)提問:你能先估計一下計算的結果嗎?
預設:
。1)32接近30,102接近100,30×100=3000(元)
。2)把102件看作100件,32×100=3200(元),
師:3200比3000更接近準確的結果。
實際付出的錢要比3200元(),多多少,你能口算出來嗎?
(學生在估計時會很自然地把102件看作100件,根據32×100=3200,估計出實際結果一定大于3200。估計是過程自然提示學生注意到102是個接近100的數,從而為把102看作“100+2”進行口算,以及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作了必要的孕伏。)
提問:你能口算出買102件要付多少錢了嗎?
學生回答時,教師板書:買100件用3200元,買2件用64元,一共用3264元。
(3)談話:口算得對不對呢,我們再用筆算來驗證一下,各自列式計算,指定一人板演。
(4)談話:口算和筆算相比,你覺得哪種算法更簡便?
。▽W生用筆算和口算的方法計算結果是已有的經驗。呈現出完整的豎式計算過程和口算過程,既是解決問題的需要,也能讓學生體會口算比豎式計算快捷方便。)
(指名口答)現在我們就把口算的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邊板書邊談話:我們把102分成兩個數,于是寫成32×(100+2)。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填完整嗎?為什么可以這樣計算?你能接著算下去嗎?
32×102
=32×(100+2)
=32×口+32×口
學生說算式,教師完成板書。
談話:這就是用簡便方法計算32×102的思考過程;仡欉@個過程,誰來說一說,先怎么辦?再怎么辦?這樣計算的根據是什么?
。5)填一填
15×2031001×84
=15×(200+)=(+)×84
=15×200+15×=×84+×84
(6)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
48×20273×lOl302×15
指定三人板演,其他學生任意做1~3題,共同訂正。
這些題目都可以用簡便方法計算,它們都有什么特點?學生交流。
2.教學補充題:王叔叔如果買8件上衣和8條褲子,一共要多少元?
預設
(1)根據已知條件列式。
65×8+45×8
(2)(65+45)×8
=110×8
=880(元)
比較兩種解法。
提問:你覺得哪個計算簡便?第一步進行算式變形的依據是什么?
3.教學“試一試”。
獨立練習:用簡便方法計算。
46×12+54×12
展示部分學生的答案,共同評議。
。ㄗ寣W生逆向應用乘法分配律,探索求兩積之和的簡便計算的方法,更全面地掌握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思路。)
4.想一想;下面橫線上怎樣填可以使計算來得簡便?
39×65+×
生練習后討論交流。
①這類題目的結構形式的特點是式子的運算符號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兩個積的和.
、谠趦蓚乘法式子中,有一個相同的因數,也就是兩個數的和要乘的那個數.
③另外兩個不同的因數,是兩個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數。
(在練習階段,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并通過比較,感悟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設計練習時,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基本教學理念。)
5.小結:
什么樣的式題能夠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來得簡便呢?
一種是:一個數乘兩個數的和(或可以轉化成一個數乘兩個數的和),分別相乘比較簡便,可以直接應用乘法分配律分別相乘,再求和,算出結果;另一種是:求兩積之和的算式里有一個乘數相同,另外兩個乘數的和正好是整百、整十的數,可以逆向應用乘法分配律把相同的加數提出來,先求和,再相乘,算出結果。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先獨立填空,再讓學生交流各是怎么想的,依據是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3題。
指名口算第1題,學生說口算過程,教師演示:
32×3
=(30+2)×3
=30×3+2×3
提問:你能說一說這樣做的依據嗎?
同桌相互說一說另外兩題是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的。
預設:
16×4
=(10+6)×4或(20-4)×4(乘法分配律的方法思想)
3.做“想想做做”第5題,第6題。說說解題思路。
五、全課總結
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文章
《比的應用》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及地位:
本節(jié)課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三單元最后一節(jié)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理解了分數與比的聯系,掌握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fā)展,并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有廣泛的應用。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生產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今后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礎。
按比例分配問題看似新知,實際上是用比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只是對于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并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guī)范的分配方法,繼而形成數學模型。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 1、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按比例分配是比的一種應用,又是“平均分”的發(fā)展,以加深對按比例分配的意義的理解。
2、通過解決問題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3、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學生自主探索意識、靈活思維品質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體會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現實意義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決策略,能正確解決相關的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把比轉化分數或成份,再使題目轉化為分數乘法應用題或歸一應用題來解決。
教具準備: 幻燈片電視
三、教學設想:
本著《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要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边@一理念,對比新舊教材對該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情的需求,本節(jié)課我預設了五個環(huán)節(jié):熱身練習,復習鋪墊;激趣引入,揭示概念;引導探究,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形成體系;分層練習,拓展延伸。力求達到課堂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認知步步為營。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也只是預設了有層次性和目的性較強的問題,而給學生以較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以問題為引路,在學習活動中活躍思維、暢所欲言,使所學的知識自然生成,使學生既對只是有較深的.體驗和理解,又可提高能力、訓練思維,使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fā)展。
四、教法和學法
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學中要因勢利導,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給學法,掌握學法,學會用法。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法我總體歸納為兩點:
1、“引導—探索”是本節(jié)可我采用的主要教學方式。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只是適當的點撥引領,而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提高能力。
2、緊密結合實際體現數學的應用性。長期以來應用題教學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只是流于簡單的解題訓練,而忽略了數學自身的應用價值,本節(jié)課我將力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其應用性,將數學生活化。例如:截木棒,分蘋果,種樹,分紅利等情景的引入,問題的呈現,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體現數學價值的同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五、課堂流程
<一>、熱身練習、復習鋪墊
1、 3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長()米,2段長()米,5段長()米。
2、六二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3,男生占全班的(),女生占全班的()。
3、鹽和水的比是1:10,鹽占鹽水的( ),水占鹽水的( )。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基本的認知水平出發(fā),復習舊知,為新知做好鋪墊,同時讓學生以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情景引入,揭示意義
1、一根木棒,按1:1分成兩段,你如何分?
2、一個蘋果3個同學來吃,如果讓你來分,你如何分?
教師:像這樣將一個物體等分成若干份,叫做平均分。
3、生活中的比
(1)我們喝的鮮橙中橙汁與水的比是2:9.
(2)安利洗滌劑與水的正常比是1:8.
(3)媽媽做米飯時,水與大米的比是2:1.
質疑:所給信息中,兩個部分量是平均分嗎?
教師:像這樣的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比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題:比的應用———按比例分配
(設計意圖;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易于解決的例子和生活中的比,使學生體會“平均分”和“按比例分”只是兩種分配方式,“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的特例,而“按比例分”是“平均分”的發(fā)展,從而體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1. 一個農場計劃在100公頃地里播種大豆和玉米。播種的面積比是3:2。兩中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
問題2. 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各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jié)課最主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以教材中的兩個例題為依據,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教師只是適當進行點撥,以及線段圖的出示,讓學生從份數轉化成分數,然后用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問題,加強學生對部分量和總量之間關系的掌握,讓后在用份數歸一的方法解決,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四>、對比歸納,形成體系
同時呈現已解決的兩個問題:
1、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點?
2、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
3、小組交流,歸納概括。
(設計意圖:將已經解決的兩個問題同時呈現,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歸納概括“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策略,從而形成數學模型。)
<五>、分層練習,鞏固延伸
1、基本練習
(1)一個三角形三各邊的長度比是3:5:4.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36厘米,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多少厘米?
(2)甲、乙、丙三個數的比是2:3:4.這三個數的平均數是12.這三個數分別是多少?
2、應用拓展
小明說:“我爸爸和王叔叔合作投資做生意,爸爸投資8000元,王叔叔投資4000元,一年后共獲利3000元,請你幫我算一算,我爸爸和王叔叔各應分得多少元錢?”
(設計意圖: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練習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體現和驗證,我設計的練習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有利于數學知識的領會、掌握、鞏固和發(fā)展,并能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設計意圖:將已經解決的兩個問題同時呈現,引導學生觀
《比的應用》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數學③(必修)》之后,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包括畫散點圖,最小二乘法求回歸直線方程等內容.在人教A版選修1-2第一章第一節(jié)“回歸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這一節(jié)中進一步介紹回歸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這部分內容《教師用書》共計4課時,第一課時:介紹線性回歸模型的數學表達式,解釋隨機誤差項產生的原因,使學生能正確理解回歸方程的預報結果,并能從殘差分析角度討論回歸模型的擬合效果;第二課時:從相關系數、相關指數角度探討回歸模型的擬合效果,以及建立回歸模型的基本步驟;第三課時:介紹兩個變量非線性相關關系;第四課時:回歸分析的應用.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2、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認識隨機誤差,認識殘差以及相關指數
根據散點分布特點,建立線性回歸模型
了解模型擬合效果的分析工具——殘差分析
過程與方法:經歷數據處理全過程,培養(yǎng)對數據的直觀感覺,體會統計方法的應用。
通過一次函數模型和線性回歸模型的比較,使學生體會函數思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案例分析,了解回歸分析的實際應用,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中適當地利用學生合作與交流,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體會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了解回歸模型與函數模型的區(qū)別
2、了解任何模型只能近似描述實際問題
3、了解模型擬合效果的分析工具——殘差分析和相關指數r方
難點:理解相關指數r方的含義
二、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籃球明星的身高體重表格,引出兩個問題。身高和體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如何來研究他們之間這種關系?通過這兩個問題的提出,自然而然的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回顧必修三學過的相關知識上,然后師生一起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必修3是高二上學期學的,而選修1-2是高二下學期學的,之間相隔時間太久,所以先由師生共同進行籃球明星的身高預測體重的回歸分析的操作。
2、問題呈現
提出問題,能否用籃球明星身高預測體重的回歸方程來預測一名高三女生的身高體重?目的是讓學生討論得出回歸方程只適用于我們所研究的樣本的總體的結論,同時也為后面給出例1做出鋪墊。
教材上的例1是給出七名女大學生的身高和體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在這里對這道例題改為現場讓學生代表用抽樣調查的方法統計10名女生的身高體重數據來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這樣做,數據來源于學生自己,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同時,也對必修3學過的抽樣調查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學習,學生在采集的時候,教師做必要的引導。數據采集完成以后,由學生自己畫出散點圖并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然后讓學生計算一名身高為168cm的高三女生的預測體重。
提出探究1,身高為168cm的高三女生,體重一定是預測體重嗎?如果不是,你能解釋一下原因嗎?
對于探究1,先讓學生思考,并小組討論,最后由學生討論得到正確答案,實際上61.65是身高為175cm的高三男生的平均體重的估計值,而不一定是某位身高為175cm的男生的真實體重。也就是說,用這個回歸方程不能給出每個身高175cm的高三男生的體重的預測值,只能給出他們平均體重的預測值。這也是教學重點之一。
在探究1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的提出身高體重散點圖并不是在一條直線上,而是在一條直線附近,從而給出線性回歸模型以及隨機誤差項e的概念。并提出探究2,有學生討論隨機誤差項e產生的原因。
在學生理解隨機誤差項e以后,教師提出探究3.,在線性回歸模型中,e是bx+a預報真實值y的隨機誤差,它是一個不可觀測量,那么應該怎樣研究隨機誤差呢?這個問題是本堂課的.一個難點。由教師用動態(tài)圖像演示并講解殘差概念。事實上,e不可觀測的原因是因為,e=y-(bx+a),而我們不知道身高對體重的影響到底怎樣,也就是bx+a的真實值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只能用y估來近似的估計它,從而e我們也可以用e估來估計它,這就是殘差。
掌握了殘差概念以后,教師提出探究4,:如何發(fā)現數據中的錯誤?如何衡量模型的擬合效果?這個問題由教師引導學生,師生共同來完成。事實上,殘差的絕對值特別大的點,很可能是錯誤數據。同時,如果模型選用合適,殘差點應該比較均勻的分布在一條水平帶狀區(qū)域內。但由于我們采集的數據只有10組,所以水平帶狀區(qū)域不明顯,正因為這樣,我后面提出了例2來幫助學生理解。
掌握了以上知識以后,我設計了例2,選用我校期中考試426名理科學生的語數外成績?yōu)楸尘,?chuàng)設了這個情景。這個設計的好處是,第一、數據來自于我們身邊,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并且能更深刻的體現本章的題目統計案例。第二、我們說殘差點如果比較均勻的分布在一條水平帶狀區(qū)域內,那么模型選取較為合適,數據量太少,6、7個點,顯然不明顯。第三、大數據量的處理,更能體現計算機的優(yōu)越性。
本節(jié)內容是新課標教材的新增內容,目的是通過案例介紹一些統計方法,讓學生體會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想,因此本節(jié)更看重的是回歸的統計思想,考慮到是新增內容,在高考中可能有所體現,但所涉及的數據計算應該不會很繁瑣,以選擇、填空的形式出題的可能性較大。所以在此處設計了4道選擇、填空的練習題。
最后小結部分由教師引導學生一起進行。通過對一次函數模型和線性回歸模型的比較,教師點出回歸分析的基本思想就是對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確定現象,是可以通過具有確定性的函數模型來近似的刻畫的。然后由學生來回顧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的一般步驟。最后布置作業(yè)。本節(jié)課結束。
三、教法學法分析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已有知識——發(fā)現新問題——啟發(fā)引導——合作交流——得到新知識。整個活動過程,學生始終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四、課后反思
1、本節(jié)課的兩個例題中的數據都來自于學生自己的真實生活,這樣的案例真實可靠,更具有說服力。
2、教學中沒有以練習為主,而是定位在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索,引導學生體驗數學中的理性精神。
《比的應用》說課稿12
我說課的題目是《有余數除法的應用》,下面我向大家匯報一下我的設想:我從教學設計、課件使用、拓展資源、作業(yè)設計、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首先說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有余數除法的應用》是青島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有余數除法單元安排的。是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有余數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之后安排的,主要學習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它是除法學習的一個重要的認識拐點,深化了學生對有余數除法意義的理解,極大的豐富了除法的應用背景。在解決有余數除法的問題中,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數學能力也得到發(fā)展。
課標解讀:
1.課程標準要求:
經歷實踐操作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所學的知識。
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
會獨立思考,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對別人的想法提出建議。
2.課程標準解讀:
第一分句的行為動詞“經歷”是指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感性認識。第二分句的行為動詞“運用”是指綜合使用已掌握的對象,選擇或創(chuàng)造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由此看來課標對這部分知識的要求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要求學生在圈一圈、想一想的過程中,加深對有余數除法意義的理解;第二個層面是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并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傾聽的習慣。
學情分析:
學生是在學完余數的意義、除法豎式及表內除法后教學的,對于除法的口算、豎式計算都有一定的基礎。通過課前前測,我們發(fā)現學生對有余數除法意義理解比較到位,但缺乏靈活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就落實在運用有余數除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習目標:
1.在圈一圈、想一想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及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2.通過交流、比較,總結出“有余數除法”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的區(qū)別。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大部分學生能夠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釋周期性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1.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有余數除法的應用》導學案
我還為學生提供了導學案,導學案能夠讓學生更加明確學習目標,了解學習重點難點,并能自主高效的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首先說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引用律動,設疑激趣。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運用音樂律動的方式帶領學生一起做“拍手歌”的律動表演。目的就是想通過這個有趣的律動表演,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設計了讓學生說教師說動作的游戲,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深入的數學思考,為下面繼續(xù)學習有余數除法的應用做好心理準備。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本節(jié)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4個小環(huán):
首先用學生非常熟悉的分組問題展開,教師問:沒6人一組,分完有剩余,可能剩幾人?
學生可能有猜1人或2人,或者1-5人,接著教師繼續(xù)追問,假如10人一組,可能會剩余幾人?學生會說出1-9人的答案,教師及時再問假如20人一組,會剩幾人?教師及時反問:你們想過為什么嗎?
學生可能說出想法后,教師總結,就是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接著下一環(huán)節(jié)就是租車問題。租車問題呈現之后,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下足了時間,目的就是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對余數進行合理的取值。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著重處理兩個沖突:
第一個沖突是一是一車超過6人的情況、一車少于6人的`情況和一車拉6人的情況進行交流辨析,讓學生自己來分析最多及至少的含義。
第二個沖突是一車6人,需要4次還是5次的問題。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在思維的碰撞中,對租車問題進行深入的數學思考。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買票問題
教師首先出示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學生在學習單2上,圈一圈,然后把算式寫下來,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收集不同的做法,進行全班的交流與評價。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能買4張票,一種是能買5張票,引發(fā)學生的爭論,在辨析中,讓學生自主選擇正確的答案。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之后,設計了一個辨析題,目的是鞏固上面學習的加一現象和去尾現象,學生通過三道題的鞏固,加深對生活中余數的取舍問題。
學生在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對余數的問題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與理解,因此教師及時詢問學生有哪些收獲?在談收獲的過程中,也進一步梳理了對進一現象與去尾現象的理解。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解決周期問題。
拓展練習:
“有余數除法”不僅是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而且聯系著“周期性”等數學問題。帶余除法的學生,深化了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極大地豐富了除法的應用背景。學生在運用帶余數除法解決較復雜的問題當中,判斷、分析和推理等諸多數學能力得到發(fā)展。特別是“有余數的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也直接聯系著學生的生活與學習。
一、生活中產生的實際問題
有余數的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由于二年級學生缺少實際生活經驗,對于如何“取舍”余數感覺很有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根據以往經驗,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因此我們選取了一些日常的食品、物品的買賣到日常生活中的門票、交通運輸、租車、租船等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有余數除法”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其實用價值。
二、周期性的數學問題
在數學計算中,經常也會出現周期現象的數學問題。按照某種周期性的變化規(guī)律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如果找到周期性的規(guī)律,就可以使較難的問題轉化為較簡單的問題。因此,我們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如果能與“有余數除法的”知識相結合,那么問題就迎刃而解。
【例1】
【例2】一串珠子,按一個紅色、一個黃色、一個綠色、一個紫色的規(guī)律重復排列,你能算出第25個是什么顏色嗎?
意圖:律動表演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形式活潑,內涵豐富,極大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實踐證明,音樂律動的引入,極大的豐富了有余數除法的內涵,學生的判斷、分析和推理等諸多能力也得到發(fā)展。
內容:
1、幫媽媽平均分“食物”
例如:媽媽做了58個餃子,每個盤子盛9個,至少需要幾個盤子?
2、幫媽媽買“生活用品”
例如:一包洗衣粉7元錢,30元錢最多買幾袋洗衣粉?
問題:
1、生活中的這些數學問題,你會解決嗎?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實踐活動,你有什么想說的?
設計意圖:
1、《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基于對課標的理解,我覺得應該讓學生感悟“生活數學”的巨大魅力,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比的應用》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介紹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敘述鈉的活潑性后,再根據性質介紹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法,最后介紹鈉的用途。教材內容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guī)律。本節(jié)重點討論鈉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從現象入手,去分析鈉的活潑性,為此,教材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然后解釋現象,作出結論。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了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質,了解鈉的保存、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推理、歸納、對比等獲取新知識的方法,初步學會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有關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全面觀察、分析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3)德育目標
重視實驗的規(guī)范操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增強環(huán)保意識;認識事物的現象與本質,讓學生建立實事求是的良好科學觀念。
3、重點、難點
。1)重點是鈉的化學性質,尤其是鈉與水反應。
。2)難點是探究性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尤其是鈉與水反應的探究學習。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教學主要體現“學教并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同時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guī)律,采用目標教學模式,運用講授、引導、探索、實物展示、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形式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1、引導學生掌握觀察實驗現象的方法。
2、強化學生實驗的基本操作
3、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教師演示“滴水生火”的實驗,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把“水火不相融”與“滴水生火”形成強烈反差,然后提問:俗語說:“水火不相容”,為什么剛才的實驗中卻用水點著了火呢?并告訴學生那是鈉的功勞。使學生迅速進入濃厚的化學氛圍,激發(fā)起學習金屬鈉性質的欲望。
。ǘ、自主實驗,觀察現象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有三個學生分組實驗探究:
1、觀察鈉表面的顏色以及表面顏色的變化。
2、將金屬鈉加熱,觀察實驗現象。
3、將鈉投入水中觀察現象。
同時,為體現環(huán)保意識,將鈉和氯氣的反應用錄像的形式展現。通過這些實驗,由幾位學生敘述實驗現象,并說明原因。其他學生補充。
(三)、由表及里,學以致用
通過學習鈉的化學性質,讓學生分析鈉在反應中的化學價變化,得出鈉在反應中得失電子的情況。并讓學生用剛學的知識解釋鈉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著火的鈉能不能用水來撲滅。同時解釋“滴水生火”的原因。最后介紹鈉的存在形式、工業(yè)制法和鈉的用途。
。ㄋ模、突顯重點,突破難點
、偈紫仁菍W生親自操作鈉與水在燒杯中的反應,這樣體現實驗真實性,可靠性。使學生在親身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分享和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
②其次 ,改進實驗裝置,驗證產物
鈉與水反應是本節(jié)重點和難點,需用多種形式、多角度對該反應進行分析。
五、板書展示
金屬鈉的性質及應用
一、鈉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 質軟 熔點低 ρ水>ρNa>ρ煤油
二、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 點燃
常溫:4Na+O2 = 2Na2O 加熱:2Na+O2 == Na2O2
2、與氯氣反應
2Na+Cl2 = 2NaCl
3、與水反應
2Na+2H2O = 2NaOH+H2
三、應用
700℃~800℃
TiCl4 + 4Na ===== Ti + 4NaCl
《比的應用》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二單元52頁例2和例3——比的應用,在本冊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
之所以將例2和例3放在一節(jié)課,主要是為了形成知識的層次和漸進,以利于通過知識點的對比,讓學生堅定對知識的感知結果。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均分”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為分數,用學生前面已學過的分數的知識來解答。這樣安排學生容易接受,不僅加深了對分數應用題的理解,還有利于加強知識間的聯系,為今后學習正反比例等知識打下基礎。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在分析問題和綜合運用知識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我班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去分析問題,學習新知識,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確按比例分配是比的應用,又是“平均分”的發(fā)展,明確按比例分配的意義和作用。
2、讓學生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應用這一直是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以及自學能力,促進能力的發(fā)展。
在轟轟烈烈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的發(fā)展是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主導思想。因此,為此,依據《數學課程標準》,我制定了這堂課的以上三個教學目標。
四、說重難點
重點: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答方法
難點:讓學生知道“把什么數量按什么比例”進行分配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這種特征,就能正確地運用這一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而把什么數量按什么比例進行分配,則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因此將其作為難點。主要將采用“自學——比較——應用”的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五、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操作實踐,復習引入,指導自學,分析比較,實際應用等教學法。
推廣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如何把學生由被動聽變?yōu)橹鲃訁⑴c,關鍵在于要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因此,我們要樹立起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針對這種教學思想,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
應該通過老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鼓勵、信任的情感意識,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其次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習興趣。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動手操作,促使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感知“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第三就是指導自學,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讓學生帶著教師給出的問題邊自學,邊思考,達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的目的,這樣,可以做到既讓學生學習,又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
第四就是重視應用,正所謂“學以致用”,這樣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鞏固學生在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六、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程序共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解決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采用分石子的實際操作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從而感知,以加深學生對按比例分配的理解;第二部分主要解決怎么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要讓學生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應用這一直是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就必須要首先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而采用分石子的實際操作法,即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又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感知,既貫徹了新課程理念,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更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一部分
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操作感知,導入新課。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數學課程標準》第21頁】
以同方為單位分一分
。ㄟ@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
(1)、按1:1把8顆石子分成兩部分。
(2)、按2:1把8顆石子分成兩部分。
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第一種情況是“平均分”,而第二種情況不是“平均分”。說明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除了“平均分”以外,還常常要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除了第一種情況是“平均分”外,還有第二種情況,由此導入新課,“按比例分配”。
這樣安排導入有利于學生把握知識的發(fā)展變化與延伸,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部分
怎樣按比例分配
。ㄒ唬、復習
(1)、甲數是8,乙數是10,則甲數是乙數的( ),甲數與乙數的比是( ):( )
。2)、第52頁出示復習題:一個農場計劃在100公頃的地里播種60公頃小麥和40公頃玉米;小麥和玉米的播種面積各占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小麥和玉米播種面積的比是多少?
這樣安排,目的是把握新舊知識和連接點,為分散難點起著積極的遷移作用。
。ǘ、自學
1、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的自學
先出示自學要求:這道題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來分配?播種小麥和玉米的面積比是3:2,表示播種小麥和總播種面積的比是幾比幾?播種的小麥占總播種面積的幾分之幾?玉米的面積與總播種面積的比是幾比幾?播種的玉米占總播種面積的幾分之幾?
老師引導學生嘗試,讓學生自學課本例2。其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在課本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生小組自學,教師進行指導
小組自學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這也是新課程要求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品質之一。
3、學生匯報,師生共同解題
先檢查自學情況,師生共同簡略解決例2
然后讓學生匯報:把誰按什么比例分配
4、自學例3
讓學生在學習、理解了例2的基礎上自然的過渡到例3,并運用例2的技能來解決例3,使學生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遷移以及綜合運用。
5、比較例2、例3
例2是把總面積100公頃按3:2進行分配,例3是把總棵樹按3個班的人數所占比例進行分配。
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比較,讓學生知道,按比例分配既可以是2個量比,還可以是3個或3個以上的量比。
(三)、練習
多層次訓練,鞏固新知識,形成技能。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練習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洽恰當,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fā)展能力,達到練習的預期目的。
1、基礎練習
某班男女學生人數的比是9:4,男生占全班人數的( ),女生占全班人數的( )。
這個練習用采分散難點,促使知識結構的內化。
2、對應性練習。
62頁的“做一做”第1題
采用講練結合的形式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后即時得到鞏固。
3、綜合性練習。
(1)甲、乙兩數的平均數是50,甲和乙的比是7:3,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2)一塊長方形地周長120米,長和寬的比是3:1,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米?
這種練習旨在加強對比,提高學生分析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ㄋ模⑦\用
混凝土,石子、沙和水泥的比是3:2:5,現在有20噸水泥,需要多少石子和沙才能生產出這種合格的混凝土?
有了基礎知識,并不等于擁有了技能。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知識方法的同時,教師大力提供應用時空,讓學生自主地運用“雙基”去解決實際問題,才能使學生形成技能和對知識與方法的遷移應用能力,應用已有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全新而又生疏的實際問題,這一點對于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
。ㄎ澹、全課總結
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這樣做既檢驗了效果,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
《比的應用》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硝酸及其應用。本章的核心內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識,而高中階段學習的元素化合物主要有: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鎂、溴、碘等眾多的物質。硝酸作為含氮物質在介紹元素化合物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且硝酸是中學化學中的三大強酸之一,掌握硝酸的性質及其應用是必要的。本節(jié)的教學在了解硝酸的氧化性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濃、稀硝酸與其他物質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時生成物不一樣。
2、教學目標
。ㄒ唬、知識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硝酸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隨著硝酸濃度的變化硝酸與其他物質反應生成物也發(fā)生變化。
(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得出結論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根據所學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知識來了解硝酸的氧化性,掌握硝酸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三)、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實驗習慣和科學態(tài)度,對學生進行辯證法教育,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3、教學的重點、難點:
硝酸的不穩(wěn)定性、強氧化性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硝酸的強氧化性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和教法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知道了硝酸是常見的氧化劑,而且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實驗的能力。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從硝酸的應用入手探討硝酸的性質。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運用化學研究的方法論為指導,采用“提出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研究討論——結論——應用”的邊講邊實驗的實驗探索方法進行施教,主要側重于實驗探索、對比分析、歸納概括。
三、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應該注意及時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一些富于啟發(fā)性的思考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及時進行總結,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的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簡明扼要地從解釋諺語“雷雨發(fā)莊稼”的道理引入。
。ǘ┫跛岬男再|:包括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硝酸的物理性質
讓學生根據實驗提綱進行實驗操作,簡單描述實驗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2、硝酸的化學性質:重點學習硝酸的不穩(wěn)定性和強氧化性。
(1)不穩(wěn)定性
通過對比實驗,設疑引導學生分析久置硝酸呈黃色的原因,得出硝酸的不穩(wěn)定性的結論;由學生推導并完成化學反應方程式,利用氧化還原的知識加以理解,“有降必有升”,貫穿辯證法的教學;同時提問硝酸如何保存?及時反饋所學知識,讓學生掌握“性質決定保存”的規(guī)律。
。2)酸性的通性
讓學生溫故知新,利用已學知識,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舉例說明硝酸的酸性;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3)強氧化性:重點是與金屬的反應。
、傧跛崤c金屬的反應
【設疑】濃硫酸能與銅反應,那么濃、稀硝酸能否與銅反應呢?
讓學生根據實驗內容進行操作,改進實驗裝置,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環(huán)保意識。分析實驗現象,配合軟件演示,運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推導化學反應方程式。
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歸納得出濃、稀硝酸在反應中均起到強氧化性和酸性的作用;同時繼續(xù)設問:“比較濃、稀硝酸的氧化性強弱?”讓學生深入討論,通過比較濃、稀硝酸與銅反應時的激烈程度,得出結論:濃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強,硝酸的濃度越大,氧化性越強;同時糾正學生用價態(tài)變化多少來判斷濃、稀硝酸氧化性強弱的學習誤區(q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總結出硝酸與不活潑金屬反應,濃硝酸被還原成NO2氣體,稀硝酸被還原成NO氣體,均沒有H2生成。
設問過渡:“比銅活潑的金屬能否與硝酸反應?”
引導學生類比濃硫酸的性質,演繹推理,得出結論:活潑金屬能與硝酸反應,而且沒有H2生成;同時強調:在常溫下,鐵、鋁在濃硝酸中鈍化;加熱時溶解。接著指出金、鉑不能溶于硝酸,但能溶于王水;簡單介紹王水的成分及巧記方法。
最后師生共同小結硝酸與金屬反應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并進行辯證法的教育。
②硝酸與非金屬的反應,通過設疑:“濃硫酸與碳能反應,那么濃硝酸呢?”引導學生類比,寫出濃硝酸與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提問:“在反應中濃硝酸起什么作用?”同時指出其它非金屬如S、P等也會與濃硝酸反應。
③讓學生討論硝酸能否與H2S、SO2、Br-、I-等還原性物質反應。教師小結得出正確結論,這樣使所學知識有一定的完整性,讓學生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途徑和方法。
④及時設置課堂練習進行反饋。
五、說板書設計
為了突出重點,板書硝酸的化學性質,書寫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以及多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配平講解。
【《比的應用》說課稿】相關文章:
比的應用說課稿11-05
比的應用說課稿11-09
《比例的應用》說課稿11-08
比的應用說課稿(10篇)11-10
比的應用說課稿精選10篇11-10
比的應用說課稿15篇11-16
比的應用說課稿10篇11-05
比的應用數學說課稿11-02
比的應用說課稿 1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