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3-12-15 09:26:33 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文章的整體思路。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并解題]

  1、同學們,你們每節(jié)課都要喊“老師好”,用此表示心中對老師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親、師”來表達對老師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虛的,教 師是排在國君和父母一之后的,實際上名列第三位,可見其重要性*。教師是傳播人類文明的使者,沒有教師,人類的文明之火就無法傳遞下去。那么,老師的作用是什 么?為什么要從師學習?擇師的標準又是什么呢?讓我們走進韓愈的《師說》來探個究竟吧!

  2、關于“說”

  “說”,古代議論、說明一類的文章的總稱,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種文體。它與“論”無大異,所以后來統(tǒng)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段恼卤骟w序說》指出:“說 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笨梢,“說”屬于議論文的范疇?梢韵葦⒑笞h,也可以夾敘夾議,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罢f”與“論” 相比要隨便些。像《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都屬“說”一類文章!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以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稁 說》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中學階段出現(xiàn)的這種體裁的文章有:《愛蓮說》、《馬說》等。

  3 、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 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nèi)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 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jīng)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二、[走進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籍昌黎,因為昌黎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稱他為“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 部”。死后謚“文”,也稱“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任宣武節(jié)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 貶,他的整個中年時代是不得志的。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反對六朝以來浮華艷麗的文風,竭力主張“文以載道”,提出了“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己出”的口號,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韓愈不僅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 刻,形式多樣,語言質(zhì)樸,風格剛健,氣勢雄壯,因此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 安石)之首。

  《師說》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曾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 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晚輩),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抗顏,端正容顏。抗顏而為師,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做起老師來了),世果 群怪聚罵,指目(手指而目視)牽引(拉拉扯扯),而增與為言辭(增添一些言辭來毀謗韓愈)。愈以是得狂名!蔽恼箩槍Ξ敃r士大夫恥于從師的惡劣社會風氣, 闡述了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tài)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還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因有進步的一面, 在當時是具有移風易俗影響的

  三 [探尋背景] 這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文章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十分發(fā)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學。韓愈寫這篇文章時35歲,正在國子監(jiān)任教。那么,韓愈為什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 矣”?原來他聽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教師,而是指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夠“傳道受業(yè) 解惑”的人。韓愈既以這樣的人自我標榜,也以好為人師而著稱!缎绿茣繁緜髡f他“成就后進士,往往知名。經(jīng)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

  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韓愈寫《師說》的社會背景,可以從柳示元《答韋 中立論師道書》中的一段話里看出。柳宗元說:“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 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 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庇纱丝梢姡n愈作 《師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

  實際上,可以把《師說》看作韓愈提倡“古文”的一個莊嚴宣言。六朝以來,駢文盛行,寫文章不重視思想內(nèi)容,講求對偶聲韻和詞句華麗,盡管也產(chǎn)生了一些藝術 成就很高的作品,卻導致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浮一靡一之風的泛濫。這種風氣,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韓愈不是第一個提倡“古文”的人,卻是一個集大成者。他無論 在文學理論還是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fā)展,并身體力行,培養(yǎng)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創(chuàng)作的年輕人。

  四.[ 語篇脈絡梳理 ] 語篇品讀

  “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 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真理、講習學業(yè)、解釋疑難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的,誰能沒有疑難呢?有了疑難而不向老師 求教,那些疑難就始終無法解決了。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真理和知識本來就比我早,我應該向他學習;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真理和知識比我早,我也應 該向他學習。我(向他們)學習的是真理和知識,哪管他們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地位貴賤,不管年紀大小,真理和知識在哪里,老師也就在哪里。

  【品味】“古之學者必有師!薄肮拧,古時候,指兩漢以前!爸,結構助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者”,附在動詞“學”的后面,結合成一個名詞性* 的結構,叫“者”字結構,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的”字結構“……的(人)”“學者”是學習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說的有學問的人。三字“必有師”,鮮明地針對 時弊提出問題,突出地強調(diào)了論點,是全文論述的總綱。第二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薄八浴,用他。這里的“者”是個語氣助詞,用在句子里表示略 作停頓!啊撸病笔枪艥h語中判斷句的格式。以上從正面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知”,懂得、明白;“之”,代詞,代“知”的對象, 指知識和道理。“惑而不從師”,有了疑難問題而不去跟隨老師學習,“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蹦切┏蔀橐呻y問題的,最后也得不到解決了!胺蛴怪淠曛群 生于吾乎?”是一個難句。“夫”,音義同“彼”!坝埂笔且蓡栒Z氣助詞,可譯成“怎么”。動詞“知”后面的結構復雜!捌淠曛群笊谖帷保跋壬谖帷 是“大”,“后生于吾”是“小”。這句意思是:那怎么去管他們的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道之所存,師之存也”,有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觀點。

  【體會】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本文的中心論點在開篇的第一句話中就帶出,“學者必有師”。托古言事,更增加了立論的力度。接著,對“師”的職責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 解惑也!边@簡短的概括,包含了豐富而深刻的內(nèi)涵。在傳道、受業(yè)、解惑三者當中,傳道是核心。所謂“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在佛、老盛行的唐代,韓愈倡導 “古文運動”,主張“文以明道”,表現(xiàn)出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積極進取精神。如果說“傳道”是目的,那么“受業(yè)”就是手段。“業(yè)”是指儒家的經(jīng)典,是“道”的載 體。在“受業(yè)”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疑問,所以老師具體的任務就是“解惑”,而韓愈也正是從這方面申述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惑而不從師,其為惑 也,終不解矣。”這一有力的論辯,解決了“從師”的問題,已不容置疑。然后,將討論的焦點引到擇師的態(tài)度和標準上來,推出了“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 存,師之所存”的結論。這一觀點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階層的門第觀念,具有在學問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辯證思想。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 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簦煹乐粡,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也歟!”

  唉!從師學習的風尚失傳已經(jīng)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難問題也就難了!古時候的圣人,他們(的才智)超過一般人遠得很哪,尚且從師而求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 們(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遠,卻以從師求學為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其原因不都是出在這里 嗎。ㄈ藗儯┨蹛圩约旱暮⒆樱瓦x擇老師教育他;但對于自己,就以拜師學習為恥。真是糊涂!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念書,告訴他們學習斷句的,不 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的老師。讀書不會斷句,有疑難問題不能解決,(在這兩事中,)前者去請教老師,后者卻不去,學了小的,丟一了大的,我看不出 (這種人)是高明的。巫師、醫(yī)生、樂師和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一說到“老師”“弟子”這樣的話,就聚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 (為什么笑),他們就說:“那個人與那個人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不相上下,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十分羞恥,以地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似于奉承巴結。” 唉!從師而學的風尚之不能恢復就可想而知了。巫師、醫(yī)生、樂師和各種工匠,是士大夫們看不起的,如今士大夫的智慧反而比不上(這些人),這不真是奇怪的事 情么!

  【品味】“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音義同“豈”,表推測語氣,“大概”的意思!按恕,代詞,指從師與否。這一句中的 兩個“所以”,與文章開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的“所以”是不同的,這一句中的兩個“所以”,由“憑借它”的意思引伸為“……的原因”;文章開 頭句中的“所以”則是“用他來”或“靠他來”的意思。都跟現(xiàn)代漢語中表因果關系的連詞“所以”不同!熬渥x之不知……明也”,也是一個難句,要理解為: “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薄靶W”指“句讀之不知,或師焉”;“大遺”指“惑之不解,或否焉!薄肮偈t近 諛”的“諛”后面的引號應當移到上文“道相似也”的“也”后面,因為“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是韓愈對“恥學于師”者的批評,不是“士大夫之族”講的。 這段末一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句中前一“其”,指代“君子”,“智”可作“見識”講;后一“其”,音義同 “豈”,表反問語氣

  【體會】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恥學于師”。

  如前所述,本文有復雜的寫作背景,并不是一時的即興之作。經(jīng)過前面一段的理性*陳述,涌動在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氣”終于一吐為快。第二段以感嘆發(fā)端,攜著批 判的鋒芒,如暴風聚雨,滌蕩乾坤,令人耳目一新!皫煹馈蔽ㄆ涫鳌熬靡印,則今日扭轉(zhuǎn)世風更難。作者運用了三組對比,將論述的重點轉(zhuǎn)移到批判現(xiàn)實中來。 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眾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結論;再以擇師教子和自身“恥師焉”作對比,得出了“小學而大遺”的結論;最后將“巫醫(yī)樂 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對比,揭示了尊卑貴賤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現(xiàn)象,發(fā)人深思。

  “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校瑒t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鬃釉蜊白、萇弘、師襄、老聃學習。而郯子這些人,他們不如孔子賢能?鬃诱f:三人同行。其中必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有才智,(只不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學術技能各有專長罷了。

  【品味】“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其賢”的賢,是指德和才。下文“師不必賢于弟子”中的賢,則可作高明講!靶g業(yè)有專攻”,術,本義是道路;術業(yè), “不是技術才能和學業(yè)”,而是所從事的學業(yè)!靶g”的相同用法如《隆中對》有“智術淺短”,智術是“智慧和所采取的建國路線”!叭诵小钡摹叭辈皇侵 表多數(shù),很多人在一起走路,當然會有老師,這就失去這一格言的警辟性*!叭笔恰吧僦幸姸唷,即最起碼的.多數(shù)的人在一起行走,就必然有我的老師。

  【體會】援引圣人從師的態(tài)度,進一步闡述師道、師生關系。

  第三段的開頭語氣又歸于和緩、理智、在平易中道出“圣人無常師”的事實。雖然論述文字很少,但十分有力。無論是舉實事,還是引言談,都能令人心服。最后, 作者以“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專業(yè)有專攻”作結,既是對前面有關從師學習態(tài)度的申述,也是對師生關系、師道關系的新的概括。這一 思想表現(xiàn)了一種動一態(tài)觀,用相對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師生關系,將老師和學生之間那條人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對自古以來“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提出了挑戰(zhàn)。這 種閃光的思想,被后世許多教育家引申發(fā)揮,對教育理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墒窃诋敃r,卻遭到士大夫階層的鄙視和痛恨,也不為一般人所理解。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

  李家的孩子名蟠的,十七歲了,喜歡古文,六經(jīng)和它的傳文,全都學習過。他不受時俗風氣的限制,向我來學習。我贊許他能實行古人求師的正道,就作這篇《師說》贈給他。

  【品味】“好(h&agra一ve;o)古文”,“不拘于時”,“能行古道”,為的慨嘆“師道之不傳”,古今對照,虛實并舉,突出了中心,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體會】說明寫作緣起。

  從表面上看,《師說》是為了鼓勵一個十七歲的孩子學“古文”而作的,也許還包含了一點自鳴得意的意思(因為李蟠“不拘于時,學于余”),實際上這只不 過是觸一動韓愈發(fā)表議論的一個契機,或者干脆說是一個借口。全文論證嚴密,說理透辟,是一篇深思熟慮的作品,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一對師生之間的往來贈答,產(chǎn) 生了深遠的影響。

  內(nèi)容結構:內(nèi)容論證法

  第一段:正面闡述①老師的作用傳道受業(yè)解惑 下定義

 、趶膸煹谋匾肽軣o惑

  ③擇師的標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作結論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階層恥學于師的不一良風氣

  第二段分論點 士大夫之族恥師之風是錯誤的

  論據(jù)

 。ㄈ齻對比) 對 比 作者議論抒情

  正確態(tài)度 錯誤態(tài)度

  論 據(jù)(1)

 。ǹv比) 古之圣人……

  猶且從師而問 今之眾人……

  而恥學于師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論 據(jù)(2)

  (自相矛盾)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與其身也,則恥師焉 惑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論 據(jù)(3)

 。M 比) 巫醫(yī)樂師百工

  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

  恥相師 嗚呼,智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分論點與總論點關系 批判中闡明總論點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從師的例子,再論從師的必要性*。

  師生關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例證法 引證法

  師道關系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第四段;寫作緣起 好古文不拘于時

  五、寫作特點賞析(一)論證方法

  1.下定義、作結論 :文章一開頭就斷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并下定義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接著從這個定義出發(fā),由“解惑”說到“從師”。經(jīng)過一番推論,又得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這其間層層銜接,一氣貫通,毫無冗余之處,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2.對比論證 :本文第二段寫得最為精彩,這和恰當?shù)剡\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有直接的關系。這段所用的三組對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jīng)過雙方的對比,造成了一種強烈的 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語意上形成了一個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習;“今之眾人”才智低,反而“恥學于師”。通過 對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從師學習的違背常理,則作者主張從師學習的觀點不言自明。

  3.引用論證 :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來進一步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就比前文籠統(tǒng)地說“古之圣人”更加切實可信。有了孔子這樣一個強大的支持者,更增強了說服力。而在短短的幾行字中,述事引言簡潔明快,表現(xiàn)出作者非凡的語言功力。

 。ǘ 語言特色* 1.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韓愈的散文以氣勢充沛、筆力雄放著稱,這體現(xiàn)在多用排比和對偶句式上。他的這種風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如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眾人……”。這種句式的運用,形式整齊,氣勢飛動,增強了表現(xiàn)力。

  2.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頂真,又稱連珠,頂珠、蟬聯(lián),民間俗稱為“咬字”,用上一句的結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使前后句子的頭尾蟬聯(lián),上遞下接。“歷 歷如貫珠”。本文這樣的句式很多,如開頭的幾句:“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這種句式的運 用,加強了句子之間的連接,使論述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密緊湊。

  3.豐富的語氣表達: 豐富的語氣表達,可以增強文章的生動性*,本文在這方面是相當成功的。如用“嗟乎”“嗚呼”這樣的語氣詞語加強感嘆,用“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這樣的 摹狀語句有聲有色*地描繪“士大夫之族”的神態(tài),用“如是而已”這樣的限止語句表示結論的無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連用了三組對比揭示“恥學于師”的不明 智,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但語氣卻各不相同!笆ト酥詾槭ィ奕酥詾橛,其皆出于此乎”,是疑問語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是判斷語 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是感嘆語氣。這種錯綜變化的語句,使議論更生動,說理更深刻。

  附:◎韓愈名字的傳說 韓文公名愈字退之,說起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話。

  韓愈父母早亡,從小就由哥嫂撫養(yǎng)。轉(zhuǎn)眼到了入學的齡,嫂嫂鄭氏一心想給弟弟起個又美又雅的學名,這天,鄭氏 翻開書年,左挑一個字嫌不好,右揀一個字嫌太俗,挑來揀去,過了半個時辰,還沒有給弟弟選定一個合意的學名。韓愈站在一旁觀看,見嫂嫂為他起名作難,便 問:“嫂嫂,你要給我起個什么名呢?”鄭氏道:你大哥名會,二弟名介,會、介都是人字作頭,象征他們都要做人去群之首,會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義都很不 錯,三弟的學名,也須找個人字作頭,含義更要講究的才好,韓愈聽后,立即說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書了,這人字作頭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韓愈好 了!编嵤弦宦,忙將字書合上,問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韓愈道“愈,超越也。我長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無來者,決不當平庸之 輩!鄙┥┞牶,拍手叫絕:“好!好!你真會起名,好一個‘愈’字吆!”

  韓愈怎么會給自己起出一個這樣又美又雅的名呢?原來他自幼聰慧,飽讀經(jīng)書,從三歲起就開始識文,每日可記數(shù)千言,不到七歲,就讀完了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 賦和文化素養(yǎng),使他早早就抱定了遠大志向,這個“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懷表露。 他長到十九歲時,已經(jīng)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勃勃少年。這年恰逢皇科開選,鄭氏為他打點行裝,送他進京去應試。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為入場便可得中,從未把 同伴擱在眼里。結果別人考中了,他卻名落孫山。后來,他在京中一連住了幾年,連續(xù)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又一連經(jīng)過三次殿試,也沒得到一 官半職。由于銀錢早已花盡,他由京都移居洛陽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陽,友人穿針引線,他與才貌雙全的盧氏小一姐訂了婚。盧小一姐的父親是河南府法曹參軍,甚有尊 望,韓愈就住在他家,準備擇定吉日與盧小一姐完婚。盧小一姐天性*活潑,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韓郎的才華,一方面又對韓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擔憂,她曾多次思忖,要 使郎君日后有所做為,現(xiàn)在就應當規(guī)勸他一下,可是如何規(guī)勸他呢?這天晚飯后,花前月下,二人閑聊詩文。暢談中,韓愈提起這幾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盧小 姐和顏悅色*地說道:“相公不必再為此事嘆憂,科場失意乃長有之事。家父對我總是夸你學識淵博,為人誠摯。我想你將來一定會有作為的,只是這科場屢挫,必有 自己的不足之處,眼下當找出這個緣由才是!表n愈聽后,頻頻點頭,心中暗道:盧小一姐果有見她,接著說道:“小一姐講的甚是有理,俗話說自已瞧不見自已臉上的 黑,請小一姐賜教!北R小一姐一聽,“嗤”地笑出聲來,說道:“你真是個聰明人啊!”隨即展紙揮筆,寫道: “ 人求言實,火求心虛,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韓愈捧贈言,一陣沉思:此乃小一姐骯腑之語。∽怨诺莉湵財,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謙虛之情,這個“愈”字便是證據(jù)。于是,他立即選用盧小一姐贈言中的最后兩個字“退之”給自已起了人個新名字。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鞏固漢語拼音。

  2、初步認識反義詞。

  3、復習鞏固認識的字。

  4、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lián)系起來。

  5、建立句的概念。

  6、激發(fā)在生活中獨立識字的興趣。

  7、正確、有事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復習要求認識的字。

  2、認識反義詞、讀句、說句。

  教具準備

  聲韻母貼圖、拼音卡、生字卡、事物貼圖、插圖

  第一課時

  一、我會寫

  1、談話激趣。小朋友們,前面我們學過的聲母、韻母你們還記得嗎?自己試著背背吧!

  2、檢查指導。

  教師依照順序出示拼音卡片。(學生開火車讀)。

  引導學生評價并隨時糾正錯誤。

  3、小游戲:找一找。

  ⑴依照順序,出示u、o、zh、ing、s、un、g、ie、r、m、ao、e、k、n、a、ui、f、en聲、韻母蘋果卡片及兩棵蘋果樹貼片。

 、瀑N一貼。

  請小朋友把蘋果貼在相對應的蘋果樹上,看誰貼得又快又對。

 、菍W生貼完后,指讀、評價。

  4、小組討論:怎樣才能又對又快地完成好呢?

  5、全班交流。

 、畔冉o每一個蘋果分類,是聲母的畫個“√”做記號,是韻母的畫個“○”做記號。

 、飘嫼蠓謩e抄寫。

  ⑶檢查是否遺漏,數(shù)數(shù)總數(shù)是不是18個字母。

  6、還有什么方法呢,只要能做到不會錯、漏,各種方法都可以肯定。

  7、按照學到的方法,動手完成書上的“我會寫”。

  8、教師評價。

  二、我會連

  1、游戲激趣。

 、艓熒献魍瓿伞胺丛捰螒颉。教師說一個字,做出相應的動作,學生也邊說邊做一個相反的動作來。

  比如:

  教師說大,用手比個大;學生說小,用手比個小。

  教師說下,同時比個下;學生說上,用手比個上

  ⑵引導:剛才,我們說的是意思相反的.詞,像這樣意思相反的詞,你們還知道哪些?(學生自由發(fā)言)

  2、學生對字游戲。

 、懦鍪旧挚ㄆ骸按蟆⑿、人、左、右、上、下”。學生認讀。

 、菩〗M討論,哪兩個字是意思相反的呢?貼一貼,對一對。

  ⑶把卡片貼到黑板上,全班齊讀。

  3、說句練習。如:我上樓了,他下樓了。

  4、完成書上連線題。

  三、我會讀

  1、識字比賽。

  每個小朋友拿出準備好的生字卡,同桌間互相抽讀,看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2、同桌合作:把卡片按不同的類分成八組。

  3、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4、全班交流。

  5、全班齊讀,個別抽讀。

  四、我會連

  1、學生自讀,不會的字同桌、小組內(nèi)互幫。

  2、個別抽讀。

  3、請學生上臺把詞語貼在對應的圖下方。

  4、全班齊讀詞語。

  5、學生自由選擇詞語說話。

  6、試著動手連一連書上的題目。

  7、同桌互讀。

  資料提供者: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氣氛,領悟民俗文化的教前豐富內(nèi)涵。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shù)谋磉_。

  重難點:

  品味老舍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shù)谋磉_。

  教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1交流關于春節(jié)的資料。

  2教師小結。

  3默讀課文

  預設一: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圍繞春節(jié)的熱鬧,作者寫了那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

  5文章按什么順序為我們介紹北京春節(jié)?

  學情預設:學生的回答有可能不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

  6快速瀏覽全文,按照年前,過年,年后找出相應段落。

  二學文

  1自由讀文章的第一部分,年前的北京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用一個詞來概括。

  2把讓你感到人們忙碌的地方畫下來.

  3交流

  4知道朗讀

  5從文章第一部分,你了解到那些習俗?

  6聯(lián)系生活談談你在春節(jié)前的這段時間都干些什么?

  三生齊讀第二部分

  預設二

  1過年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2過年時重點寫了那幾個日子?同事熱鬧,但鬧中各有不同。

  3除夕可以說是春節(jié)中的高潮,那時一番怎樣的景象?

  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師小結:除夕是一種喜慶,團圓的'熱鬧。

  初一

  1指名讀第九自然段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們都在干什么?

  2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拜年經(jīng)歷。

  3師小結:

  生觀看廟會圖,理解什么是廟會。

  4師總結并出示: 初一 悠閑 快樂

  5指導朗讀

  正月十五

  預設三:

  1“元宵上市,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到了!贝吻埃裁磿r候出現(xiàn)過高潮?

  2從“又”字中你體會到什么?

  3北京春節(jié)的熱鬧景象一浪高過一浪,正月十五的熱鬧表現(xiàn)在哪? 自由讀11——12自然段。

  4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談體會并指導朗讀。

  學情預設:學生有可能不按文章先后順序去找,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酌情學習。

  5出示燈展圖

  6除了這么多美麗的燈,還有什么?

  總結 十五 燈火 美麗

  7齊讀11——12自然段。

  四 師導讀13自然段

  過了元宵節(jié),天氣轉(zhuǎn)暖,老北京的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但老北京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卻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

  五引讀領悟?qū)懛?/p>

  六

  1自主閱讀課后閱讀聯(lián)接中的短文,比較同是過年,這三篇習作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通過三篇習作的對比,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fā)?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4、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時: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給課文生難字注音。

  2、完成《導練》42頁:一、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喜歡冬天嗎?能說說對廣東的冬天的印象嗎(陽光、樹木、花草、溫度)?那濟南究竟是一個怎樣迷人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xiàn)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二、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作品: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

  三、檢查預習:

  1、注音(投影):

  鑲上(xiāng) 圈兒(quān) 薄雪(báo) 看護(kān) 貯蓄(zhù)

  水藻(zǎo) 澄清(chéng) 一髻白花(jì) 狹窄(zhǎi)

  2、查正:《導練》42頁:一、整體感知1、2、

  四、整體感知課文

  1、在掃清生難字的基礎上,速讀全文,思考下列問題:

  (1)理清課文的條理(投影)

  (A寫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B寫陽光下的山C寫小雪下的山D寫外城下的山

  E寫濟南的水)

  (2)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抓關鍵詞概括)(投影圖片)

  (小山搖籃圖: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

  雪后初晴圖: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水墨畫:城外的遠山—一淡雅。

  空靈水晶圖:水色——綠。)

  (3) 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文中大量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擬人、比喻)(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晴,也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欣賞第一、第二自然段:

  (1)濟南的冬天天氣的特點是什么?課文用什么寫作方法寫濟南的天氣特點的?

  ( 溫晴。用對比的寫作方法。)

  (2)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找出奠定全文感情基調(diào)的句子?

  (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huán)山,像在“小搖籃里”,┅┅ )

  (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3)作者從山、水寫濟南的溫晴,陽光下的山是怎樣的(抓住關鍵的詞語)?

  (4)第二段中,作者寫得情景交融,濟南的人們也一樣喜愛,找出相應的關鍵詞語。

  (含笑、春天、溫暖、綠、慈善)

  五、小結:

  本文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把我們帶進了濟南美的冬天美的世界,文章著重描繪了濟南冬天的山和水。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習性。閱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說明文的情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nèi)容。

  能力目標“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感受文藝性說明文語言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nèi)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掃除字詞障礙,整體感知概括文章內(nèi)容。

  教學時間:2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可閱讀有關法布爾的傳略及法布爾寫的《昆蟲記》,并制作相應的課件,制作有關昆蟲特別是蟈蟈的外形,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理解。學生注意本課的語言積累,并注意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學生猜謎:(課件展示)謎一:

  天熱爬上樹梢,總愛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說知道知道。

 。ㄏs)

  謎二:

  綠袍元帥青頭將,封王賜爵不關餉。相逢總愛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門亮。

  (蟈蟈)

  大家說說,你是根據(jù)什么把謎底給猜出來的呢?(引導得出結論:根據(jù)謎語中講的特點以及自己平時的觀察)對,介紹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綠色蟈蟈》,看看他是如何發(fā)現(xiàn)蟈蟈特點的,他又是如何來介紹蟈蟈這些特點的。

  2、板書課題:綠色蟈蟈(法)法布爾

  3、觀察蟈蟈圖片。

  4、提問:誰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學生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亨利.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huán)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huán)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独ハx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然后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后編寫成書。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所表現(xiàn)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独ハx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chuàng)導人”。文學界尊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昆蟲記》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他被譽為“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5、檢查預習:課后生字詞。

  擾亂哀鳴狩獵哀號喧囂沉寂

  (mì)(cuàn)(jiéluè)(kù)(gōu)(yīnyǎ)(fēn)(zhōng)(wōjǜ)(zhuó)

  靜謐篡奪劫掠酷愛弱肉強食篝火喑啞氣氛螽斯萵苣啄(qián)(shǔn)(huì)(kuī)(tú)(tu)鉗子吮取喙盔甲屠夫唾液

  二、整體感知

  1、精讀文段,走近綠色蟈蟈。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快速閱讀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紹了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聲音特征、外表特征、習性)

  2、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征?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方面的習性?

  (外表特征——“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cè)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教師明確速讀方法:找中心句,抓關鍵詞。

  板書:特征: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習性:叫聲---柔和,食性---蟬

  三、小結:

  蟈蟈的生活習性------聲音、食性、共居情況。

  四、課堂練習: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更勝一chóu()靜mì()喧xiāo()lvè()奪夜色cāng()máng()

  2、請將橫線處的.文字替換成成語。

  a.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自語。()

  b、異常有力而又高又大的東西常常成了綠色蟈蟈進攻的目標。()

  c、蟬則驚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飛起逃竄。()

  d、它們對這道菜吃得特別有興趣。()

  五、作業(yè):

  1、抄寫本課字詞。

  2、熟讀本文。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

  找到文中你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并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明確:用擬人手法寫蟈蟈,流露出濃厚熾熱的喜愛之情。

  2、“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cè)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明確:用優(yōu)美的語言刻畫出蟈蟈可愛的樣子。

  3、“關于食物,我遇到了喂養(yǎng)螽斯時同樣的麻煩!

  明確:“麻煩”一詞表現(xiàn)出作者對蟈蟈悉心照料不怕麻煩的態(tài)度。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親切自然。

  4、“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著唾液的爪擦擦臉和眼睛,然后閉著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明確:“我用蟬來喂養(yǎng)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二、品味語言

  ①找出作者在文中對蟈蟈的不同稱呼。

 、谧髡咴谑裁辞闆r下用這些稱呼?

  狂熱的狩獵者

  夜晚的藝術家、歌手

  進攻者

  我籠里的囚犯

  蟬的屠夫

  蟈蟈稱呼的變化:

  夜間捕蟬的蟈蟈——狂熱的狩獵者

  入夜鳴唱的蟈蟈——夜晚的藝術家

  入籠喂養(yǎng)的蟈蟈——我籠里的囚犯

  飽餐蟬肉的蟈蟈——蟬的屠夫

  作用:

  運用擬人的手法使文章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深刻的印象。作者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深刻的印象,更能表達

  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三、主題:

  這篇科學小品文,妙趣橫生。作者觀察細致,文筆細膩生動,文中的蟈蟈活靈活現(xiàn),令人喜愛。從中我們體會到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對自然的陶醉與癡迷。

  四、小結:

  在這篇文章中,法布爾通過自己詳盡的觀察,用生動活潑的文字給我們介紹了蟈蟈這種可愛的昆蟲。

  介紹了它的一些習性,如叫聲、食物習性。詳寫了食物習性,對蟈蟈的叫聲進行了略寫。教會了我們這種昆蟲的一些自然科學知識。

  假如同學們對蟈蟈感興趣,還可以到圖書館或上網(wǎng)查找關于蟈蟈的資料。

  五、課文拓展:

  如果你也要寫一篇關于動物的說明文,你會怎么寫呢?根據(jù)前面所學的文章,試著自己寫一篇有關你最喜歡的動物的文章。

  六、作業(yè):

  1、完成《練習冊》和《學案》上的相關習題。

  2、預習第24課。

  七、板書設計:

  蟈蟈——蟬(叫聲)

  對比蟈蟈——鷹(捕食)突出特征

  蟈蟈——螳螂(食性)

  “竊竊私語”、“津津有味”

  擬人“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形象生動

  “酷愛甜食”、“寬容”、“妒忌”

  八、教學反思: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四單元是“人與自然”主題的第二單元,編寫的五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nèi)容。對本單元的教學,我們希望實現(xiàn)以下目標:情感和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xiàn)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要注意幾個方面: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體,強調(diào)綜合,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注意結合自己所處的地域靈活處理課文內(nèi)容;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有關優(yōu)美詞句。本文出自法國的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巨著《昆蟲記》,可謂名家名篇。教學本文,可通過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又是一篇優(yōu)美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yōu)美,擬人手法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一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并在實踐中運用?芍笇W生課外閱讀《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作為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科技小品文,對學生增強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領悟科學精神有著很強的教育作用。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雖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文章,卻不顯絲毫的機械呆板。文章既有對昆蟲形象地描繪,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這種寫作形式在以前的課文中從未有過,如何讓學生正確的感悟呢?唯有讓他們走進書中,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在執(zhí)教《綠色蟈蟈》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體驗文本的語言特色。一上課,我就引導學生直面文本,與文本親密接觸,使學生充分了解蟈蟈習性的同時,要求學生結合文中語句充分感受其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然后再次研讀課文。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引導學生在欣賞、品悟課文語言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并在交流中體現(xiàn)了語文的表達特點,不是片言只語,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課文的語言進行大段語言鋪陳敘述,從而實現(xiàn)課文語言向?qū)W生自身語言的內(nèi)化。在語文學習中關注學生的感悟的這過程中,既訓練了學生語感,又培養(yǎng)了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16

語文下冊的教案03-29

語文關懷教案03-04

語文下冊教案12-29

語文備課教案01-21

語文園地教案12-16

語文古詩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