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4-07-16 15:47:0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匯總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匯總15篇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去括號是中學數學代數部分的一個基礎知識點,是以后化簡代數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識點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接受該知識點存在一個思維上的轉換過程,所以又是一個難點,由此不難看出,該知識點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學生經過觀察、合作交流、討論總結出去括號的法則,并較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確且較為熟練地運用去括號法則化簡代數式。

  2、能力目標: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2)鍛煉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分解、知識整合能力。

  3、情感目標:1)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產生、發(fā)展及形成過程,培養(yǎng)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培養(yǎng)他們的協(xié)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去括號法則及其運用。

  難點: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應如何處理。

  ●教法與學法分析

  為充分體現(xiàn)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同時鑒于七年紀學生的思維所呈現(xiàn)出的'具體、直觀、形象之特點,為突破難點,選用“情境——探索——發(fā)現(xiàn)”的教學模式,通過直觀教學,借助多媒體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以“自主參與、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學法為主,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教學流程圖

  綜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緊扣教學重點,力求突破教學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設置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復習舊知

  承前啟后

  創(chuàng)設情景

  導入新課

  探究學習

  歸納總結

  動畫演示

  深化理解

  理解應用

  拓展升華

  反饋調控

  評價激勵

  問題備份

  全面考慮

  ●教學實施過程

  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ㄒ唬┗仡櫯f知,承前啟后 1、什么叫做同類項? 2、敘述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3、若a、b、c均為有理數,請指出以下代數式中的同類項及其系數,并進行合并。 ① a+2b-c ②a+(3c+2b-a)-(2a-c)

  由于有括號學生暫時無法正確指出各項系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問題:第三問第二小題你會進行合并嗎?

  回答 (意圖:對舊知識進行進一步加深和鞏固)

 。ǘ﹦(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問題一: 周三下午,校圖書館起初有a名同學,后來某年級組織同學來閱讀,第一批來了b位同學,第二批又來了c位同學,則館內一共有多少位同學? ① a+(b+c) ② a+b+c 1、聯(lián)系:它們等值 2、區(qū)別:①式有括號②式沒有括號。 3、從①式到②式叫去括號。

  1、你可以用幾種表達式來回答這一問題? 2、這幾個表達式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從①式到②式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觀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見解,相互點評,達到共識。 (意圖:給學生充分的交流空間,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取長補短”的涵義,以求在共同學習中得到進步,同時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及邏輯推理能力。

 。ㄈ┨骄繉W習,歸納總結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動畫演示: 法則:括號前面是“+”號,去掉括號及其前面的“+”號,括號內各項不變號。 1、讓學生觀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讀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間你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 2、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法則。 3、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暫時保留,對得出的結論給予評價。 觀察討論 回答問題

  共同探討 分類總結

 。ㄒ鈭D: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入動畫演示,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ㄋ模﹦(chuàng)設情景,繼續(xù)新課 問題二: 若圖書館內原有a位同學,后來有些同學因上課要離開,第一批走了b位同學,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學,則館內還剩下多少位同學? ①a-(b+c) ②a-b-c 1、聯(lián)系:它們等值 2、區(qū)別:①式有括號②式沒有括號。 3、從①式到②式叫去括號。

  1、你可以用幾種表達式來回答這一問題? 2、這幾個表達式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從①式到②式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觀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見解,相互點評,達到共識。 (意圖:給學生充分的交流空間,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取長補短”的涵義,以求在共同學習中得到進步,同時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及邏輯推理能力。

 。ㄎ澹┨骄繉W習,歸納總結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動畫演示: 法則:括號前面是“-”號,去掉括號及其前面的“-”號,括號內各項要變號。 1、讓學生觀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讀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間你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 2、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法則。 3、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暫時保留,對得出的結論給予評價。 觀察討論 回答問題

  共同探討 分類總結

 。ㄒ鈭D: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入動畫演示,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六)理解應用,拓展升華 解釋以下三個問題(理解部分) 1、法則以等式、文字方式出現(xiàn) ①a+(b+c)=a+b+c ②a-(b+c)=a-b-c ①括號前是“+”號,去掉括號連同它前面的“+”號,括號內各項不變號。

  ②括號前是“-”號,去掉括號連同它前面的“-”號,括號內各項要變號。

  2、法則中關鍵詞語的理解“連同”指括號及括號前的符號,所以去括號不僅要去括號還包括它前面的符號。 3、隱性的一個條件要求:括號內第一項為“+”號時,這個“+”號一般是不寫的,但你要把它顯現(xiàn)出來。

  教師點評指導。 特別是第三個問題 要予以特別說明。

  學生概括總結法則。 (意圖:使學生領悟到剖析數學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鞏固應用(應用部分) 例1:去括號 ① a+(b+c)②a-(b-c) ③a-(-b+c)④a-(-b-c) 例2:先去括號,再合并同類項 ①(x-y-z)+(x-y+z)-(x-y-z)②(a+2ab+b)-(a-2ab+b) ③3(2x-y)-2(3y-2x) 閱讀:當x=-2,y=-1時求多項式 3(2x-y)-2(3y-2x)的值 解:原式=(6x-3y)-(6y-4x)=6x-3y-6y+4x =10x-9y 所以當x=-2,y=-1時 原式=10x-9y =10×(-2)-9×(-1) =31

  例題的處理:教師啟發(fā)、引導、矯正,并從學生角度提出問題。例2③在解題步驟上要引導學生,保證解題的正確性、高效性。

  教師請不同數學素養(yǎng)的學生就閱讀部分給以說明,進行點評。

  學生自己探究思考后回答相應結果,并簡述理由。

  (意圖:體現(xiàn)彈性,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突出分層教學)

 。ㄆ撸┓答佌{控,評價激勵 1、練習 教科書P110練習1、2、3題

  2、課堂小結 (以問答形式,讓學生參與小結,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明確學習目標的效果)。 1、教師就學生練習分別給以指導。 2、及時表揚鼓勵。 3、強調書寫格式。

  問題: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獲?

  認真完成,適時加以討論。 (意圖:及時給予分層強化訓練,強調重點、糾正錯誤點、緊扣關鍵點。)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2

  《平面直角坐標系》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六章第一節(jié)第二次課的內容,它是在學習了數軸和有序數對后安排的一次概念性教學,也是初中生與坐標系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建立架起了數與形之間的橋梁,是數形結合的具體體現(xiàn)。這一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平面直角坐標系,了解點與坐標的對應關系;在給定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能根據坐標描出點的位置,能由點的位置寫出點的坐標。因此,本節(jié)課的學習,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知識和借助平面直角坐標系學習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一個基礎,它在整個初中數學教材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說目標與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

  使學生認識平面直角坐標系,理解并掌握橫軸、縱軸、原點及點的坐標,了解點與坐標的對應關系;能準確地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描出點的位置和根據點的位置寫出點的坐標,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準確性和深刻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主閱讀,用游戲活動和動手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平面直角坐標系,掌握用“坐標”表示平面內點的位置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利用游戲、觀察、實踐、歸納等方法,積淀學生的數學文化涵養(yǎng),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培養(yǎng)熱愛數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中認識平面直角坐標系,能正確地畫出平面直角坐標系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會用“坐標”表示平面內點的位置和坐標軸上的點的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的天性,他們正處于獨立思維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對數學的求知欲較強,具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對數軸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對于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構成和建立較為容易理解。

  說教學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師的責任是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開放地思考、討論、探究的氛圍,創(chuàng)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課堂教學境界。為此,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激趣法、自主學習嘗試法、合作探究交流法等教學方法,設計了“與文本對話——與生活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教師對話 ” 等一系列教學程序。

  說教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約2分鐘) “破譯密碼”游戲

  【設計意圖: 以游戲的形式導入,具有一定的新奇性、挑戰(zhàn)性,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與文本對話,理解概念( 約17分鐘 )

  1.接觸概念(讓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

  2.認識概念 為了幫助學生抓住概念中的關鍵詞,理解概念,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認識概念。)

 、攀裁唇衅矫嬷苯亲鴺讼?

 、破矫嬷苯亲鴺讼涤心男┨卣? (①兩條數軸②互相垂直③原點重合④單位長度一致)

 、瞧矫嬷苯亲鴺讼祪鹊狞c可以用什么來表示?(有序數對)

 、扔行驍祵κ侨绾尉唧w來表現(xiàn)點的坐標的?

  自學教材后,可讓學生回答以上問題,不正確的地方,教師不急于糾正,對于問題⑵和⑷,也可試著讓學生歸納,但不要求全面,不完整的地方,教師暫不補充。

  3.深化概念

  讓學生閱讀下面兩段材料,進一步找到問題的`答案,補充不完整的地方,嘗試性地完成活動1和活動2

  活動1.你會畫嗎? 在作業(yè)紙上試著畫一個直角坐標系,比一比看誰畫得最完整。

  活動2.你會標嗎?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自學中初步認識概念。通過材料的閱讀,活動的實踐,讓學生在自畫、自糾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畫圖習慣!

  三、與生活對話,融化概念(約5分鐘)

  活動3.你會找嗎? 讓學生在如圖建立的直角坐標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說出自己的坐標

  活動4.你會舉例嗎? 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實例.

 。ㄈ:象棋、圍棋棋盤,雷達探測圖,地球經緯度,計算機鍵盤,電影院座位等)

  【設計意圖:設計這兩個活動,是為了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有效地訓練了知識的應用,及時反饋了教學信息,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四、與同學對話,運用概念(約13分鐘)

  活動5 你會做嗎?“描點”與“報坐標”比賽(讓學生在活動1中建立的直角坐標系里完成這一活動)

  這一活動教師先將4個組長定為評委,其余同學以兩人為一組,全班分成若干組,同時進行,教師宣布比賽規(guī)則,最后,評出優(yōu)勝組,予以獎勵。

  活動6 你會猜嗎? 在如圖的直角坐標系中讀出下列各點,說說它們的位置,猜猜它們有什么特征。

  這一活動將學生原有的4個大組重新分為8個小組,讓學生各小組間行合作性地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這兩個活動的設計是為了體現(xiàn)“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在“做數學中學數學”;在觀察、實踐、討論中,大膽地猜想,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五、與教師對話,歸納總結(約5分鐘)

  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活動6的基礎上,各小組代表交流猜想,教師就學生的猜想,針對性的設計一些問題(如:①哪幾個點在X軸上?②它們的坐標是怎樣的?③有些什么特征?等),構建師生平等對話,最后,教師總結性地歸納:坐標軸上的點的坐標特征。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概括的能力,通過師生的平等對話,變教師講規(guī)律為學生找規(guī)律,教師最后的總結使數學知識精確化。】

  六、拓展延伸,強化能力 (約3分鐘)

  設計題目:各寫出5個滿足下列條件的點,并在坐標系中分別描出它們:

 。1)橫坐標與縱坐標相等

 。2)橫坐標與縱坐標相反

 。3)橫坐標相等,縱坐標不等

 。4)縱坐標相等,橫坐標不等

  你能找出每組的規(guī)律嗎?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出課堂,激發(fā)他們思考。】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jié)課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和嘗試性練習中進行獨立思考,在與同伴的交流、討論中形成對知識的理解,六個活動的設計由易到難,層層推進,有機地將學生的眼、口、手、腦調動了起來,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探索,學會學習,從而有效地落實了“三維”目標。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魯教版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第十一章第二節(jié)《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指導,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研究不等式的性質和簡單應用.它是進一步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礎.它與前面學過的等式性質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為滲透類比,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這節(jié)課在整個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繼方程后的又一種代數形式,繼承了方程的有關思想,并實現(xiàn)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進一步學習一次函數的性質及應用有著及其重大的作用。

  結合本節(jié)課的地位和作用,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能解簡單的不等式;

  (2)理解不等式與等式性質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能力目標:

  (1)通過不等式性質的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猜想,分析,歸納,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探索過程,滲透類比,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鉆研精神,同時加強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

  (2)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探索研究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熱情,

 。3)通過不等式基本性質的學習,滲透不等式所具有的內在同解變形的數學美,激發(fā)學生探究數學美的興趣與激情,從而陶治學生的數學情操。

  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本節(jié)課的

  重點是不等式性質及簡單應用.

  難點是不等式性質的探索過程及性質3的'應用.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不同層次的思維探索過程,化抽象為具體;用類比,對比的方法化生疏為熟悉,化零散為系統(tǒng).

  二、教法分析,教學手段的選擇:

  為了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探索發(fā)現(xiàn)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法,即采取觀察猜測---直觀驗證---推理證明---得出性質。在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中滲透類比,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學生通過觀察,類比,猜想,驗證,應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體現(xiàn)數學的嚴密性和系統(tǒng)性.為了突破學生對不等式性質3,理解的困難,采取了類比作化抽象為具體的方法來設置教學。

  三、學法指導:

  由于七年級學生有比較強的好奇心,好勝心以及顯示欲.同時經過一年初中數學的思維鍛煉,已經初步具備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學生的以上心理特點及認知水平,所以采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展開思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理解類比,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

  四、教學過程設計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緊緊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進行如下的教學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類比猜想

  提出問題:今年我比你大10歲,5年后,我比你大還是比你小,大幾歲,小幾歲?

  2年前,我比你大還是比你小,大幾歲,小幾歲?

  類比等式的性質1,不等式有類似的性質嗎?

  【設計意圖】通過一些生活實例啟發(fā)學生思考,猜想不等式的性質1

  2、舉例說明,驗證結論

  設計小活動:你說我驗

  同桌合作,舉幾個例子,可以是數字例子,也可以是生活當中的例子。相互驗證一下你猜想的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旨在增強教學的有效性,一方面增強學生間的合作意識,另一方面增強學生思考的嚴謹性;钴S課堂氣氛,掀起課堂的一個小高潮。

  學生總結,教師板書,以及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同一個整式”的含義。

  3、類比等式的性質2,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不等式是否有類似的性質

  不等式的性質2,3是這一節(jié)的重點、難點,在這個知識點的處理上,完全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不等號沒變,在什么情況下不變?不等號發(fā)生了改變,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了改變?讓學生自己的思維發(fā)生碰撞,再套用乘以或除以一個數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因此,必須分成正數和負數兩種情況。這種分類不是老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水到渠成的。讓學生再舉幾例試試,發(fā)現(xiàn)有沒有類似的結論。

  【教法說明】為了突破學生對不等式性質3理解的困難,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取化抽象為具體的方法來設計教學過程。為了體現(xiàn)以學生

  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探索發(fā)現(xiàn)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法,即觀察猜測---直觀驗證---得出性質,突出時間、結果和體驗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重要指標,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基于此,改變以往給學生畫好框架,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的教學模式,大膽放手給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這種方式能再次掀起小高潮。讓學生各有所獲,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學生通過觀察,類比,猜想,驗證,應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體現(xiàn)數學的嚴密性和系統(tǒng)性.

  師生活動:由學生概括總結不等式的性質2,3,同時教師板書.

  4、例題講解,探究新知

  例1將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5-1(2)-2x3

  解:(1)根據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兩邊都加上5,得x-1+5即x4

 。2)根據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兩邊都除以-2,得X-3/2

  【教法說明】解題時要引導學生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進行對比,并將原題與或對照,看用哪條性質能達到題目要求,要強調每步的理論依據,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質3與基本性質2的區(qū)別,解題時書寫要規(guī)范.

  【設計意圖】應用性質精講精練,對不等式進行變形,加強對不等式性質的理解,規(guī)范書寫格式

  例2:對習題1進行適當的改編:已知ab,填空并連線:

 。1)a-3____b-3根據不等式的性質1

  (2)6a____6b根據不等式的性質2

  (3)-a_____-b根據不等式的性質3

  (4)a-b____0

  教師活動:巡視輔導,了解學生作題的實際情況,及時給予糾正或鼓勵.

  注意問題:做此練習題時,應啟發(fā)學生將所做習題與題中已知條件進行對比,例2(3)是根據不等式性質3,不等號方向應改變.這是學生做題時易出錯誤之處.

  【設計意圖】連線改變以往簡單說明理由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同樣讓學生明白言之要有理,推理要有依據,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小試牛刀: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①∵∴( ) ②∵∴( )

 、邸摺( ) ④若,則∴,( )

  學生活動:一名學生說出答案,其他學生判斷正誤.

  答案:①√ ②× ③√ ④×

  【教法說明】以多種形式處理習題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2)練習第③④題易出錯

  6、拓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

  比較2a與a的大小

  【設計意圖】改變學生的思維定勢:2a一定比a大,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討論的思想。

  7、分層布置作業(yè)必做題:b,填空并連線:(1)a-3____b-3根據不等式的性質1

  (2)6a____6b根據不等式的性質2

  (3)-a_____-b根據不等式的性質3

  (4)a-b____0

  教師活動:巡視輔導,了解學生作題的實際情況,及時給予糾正或鼓勵.注意問題:做此練習題時,應啟發(fā)學生將所做習題與題中已知條件進行對比,例2(3)是根據不等式性質3,不等號方向應改變.這是學生做題時易出錯誤之處.

  【設計意圖】連線改變以往簡單說明理由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同樣讓學生明白言之要有理,推理要有依據,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5、小試牛刀: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①∵∴( ) ②∵∴( )③∵∴( ) ④若,則∴,( )學生活動:一名學生說出答案,其他學生判斷正誤.答案:①√ ②× ③√ ④×

  【教法說明】以多種形式處理習題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2)練習第③④題易出錯6、拓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比較2a與a的大小

  【設計意圖】改變學生的思維定勢:2a一定比a大,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討論的思想。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4

  數學說課稿初一各位專家、領導,下午好!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五節(jié)《整式的加法和減法》第1課時。我將從教材與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三個方面來闡述對本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有理數的運算以及代數式、整式的概念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合并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首先合并同類項的運算是建立在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之上,而熟練的整式加減運算又是各種式的運算的基礎;其次,對法則的探索過程能使學生積累探索式的運算的基本經驗,使學生體會到字母也可以參與運算,而且在運算中要遵循運算律,這為將來探究整式、分式的運算做好了思想方法上的準備。綜上可知,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承上啟下,對學生的數學技能和數學思想都將產生重要影響的課。

  本課時內容分四個層級:第一,從實際問題中提出同類項概念及其合并問題;第二,探索合并同類項的方法,得到合并的法則;第三,運用法則化簡多項式,訓練學生的基本運算技能,向學生展示法則的運用價值;最后是練習,提供了與所學知識相對應的、形式活潑多樣、有難易層次的練習和習題。

  通過以上分析,本課的重點應該是:1.經歷探索合并同類項的過程,正確理解同類項概念和合并法則;2.運用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化簡多項式。

  2.學生分析

  從數的運算到含有字母的運算,學生的認知有了新的沖突。他們一方面感到好奇從而有較強的學習愿望,另一方面又受到自身抽象思維不足以及過分依賴操作、模仿的學習方式的影響,所以感到困難重重,經常會出現(xiàn)機械死板、不會變通、屢錯屢犯等問題。針對這個現(xiàn)實,在教學設計時要特別注意結合現(xiàn)實生活、具體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并設計足夠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從具體數的運算向抽象的字母運算轉變,使學生感受到一個真實、鮮活的數學,而不是由枯燥的概念和繁瑣的運算堆砌而成的數學。因此,本課的難點是理解同類項的概念,理解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二、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技能:能識別多項式中的同類項,運用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化簡多項式。

  2.數學思考:通過法則的探索,進一步體會字母可以象數一樣參與運算,運算時應遵循數的運算律;通過合并同類項,體會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問題解決:通過“同類項可以合并”這一問題的提出,以及法則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情感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教學過程設計

  這是教學流程圖

  首先,我用教材中的問題導入課題:

  如圖,在一塊長為x,寬為y的草地中間,挖了一個面積為的水池后,剩余草地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會寫出兩個不同的代數式和,我讓學生分別解釋各自的思維過程。這種思維上的差異,為新課的導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我讓學生討論:“這兩個式子有什么不同,它們相等嗎,為什么?”在具體情境中,學生容易理解下面的運算,從而發(fā)現(xiàn)式子也是可以運算的,我引導學生繼續(xù)思考:“離開這個具體情境,你會對式子進行運算嗎?

  比如”這樣順勢就導入了課題——整式的加法和減法.

  在這里,我運用變式來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學生感到仿佛能做出來,又覺得有點似是而非,于是你一言我一語起了爭論,這時我指出思考的方向:“字母也是數,因此對字母運算一定要遵循數的運算律,動腦筋中的運算用到了哪條運算律呢?”引導學生由直覺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

  待學生用分配律解釋了動腦筋中的運算后,我指出:以上的運算實際上是運用分配律把多項式的項合并成了一項,再度引導學生思考:三個變式也能用分配律合并成一項嗎?

  學生再次討論后,得出以下結論:1.并不是所有的項都可以合并;2.只有字母部分完全相同的項才可以合并。

  至此,同類項的概念已是呼之欲出,這時我給出同類項和合并同類項的名稱,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同類項下定義,注意多叫幾個學生說說,各抒己見。通過這些活動,理解同類項這一難點已于無形中得到化解。

  正確識別同類項是合并同類項的前提,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學生不容易做到這點,所以我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做出了推遲給出概念、延長辨析過程的處理,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關注分配律,讓學生體會到字母也可以參與運算,使學生積累起探索數、式運算的基本經驗,另一方面也促成了學生對同類項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停留

  在表面的描述,為將來拓展到字母系數的同類項等留下發(fā)展的空間。當然探索和概括的過程也訓練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使學生體會到了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

  有了以上的探索經驗,本課的另一個難點:理解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已經不難突破。我讓學生思考教材中的“議一議”

  多項式x2y+3x+1-4x-5x2y-5中的同類項可以合并嗎?

  x2y+3x+1-4x-5x2y-5

  =x2y-5x2y+3x-4x+1-5(交換律)

  =(x2y-5x2y)+(3x-4x)+(1-5)(結合律)

  =(1-5)x2y+(3-4)x+(-4)(分配律)

  =-4x2y-4x-4)

  討論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詢問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理性精神。完成后引導學生觀察,合并后的多項式變簡單了,但并不是一定要合并成一項,強調只有同類項才可以合并。

  學生運用剛剛領會到的方法解決了多項式中同類項的合并問題,一定很有成就感,盼望老師給出更多的問題,借著這個勢頭,我又提出新的任務:怎樣在合并同類項時做到既快又準確呢?這就需要準確理解合并法則,并采取一些特別的書寫方法來進行訓練。

  于是進入運用新知鞏固訓練環(huán)節(jié),我向學生展示教材例1,鼓勵學生自己完成,并討論合并的具體方法。

  例1合并同類項

  (1);(2)

  在學生練習和討論時,教師要“耳聽四方,眼觀八路”,將學生中反饋的信息迅速納入下一進程的教學活動中去。比如有的學生這樣做第(2)題:

  ,還有不少學生概括合并的法則是“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減”,對此我做出補充說明:一是強調多項式中的項是通過加法連接而成的,所以中的“—”應視為項的系數的符號,二是根據分配律,合并時應把項的系數相加,而不是相加減。通過讓學生自曝錯誤再辨析糾正錯誤,學生對法則的理解更透徹了,用起法則來也更得心應手了。

  接下來我又以例題2為例,教給學生具體的操作步驟:一畫、二換、三并,三個步驟簡明扼要,便于學生模仿訓練,盡快形成基本技能,并且告訴學生,熟練后還可以省略一些步驟,做到口算。

  例2合并同類項

  (1);(2).

  解(1)-3x2-14x-5x2+4x2(2)xy3+x3y-2xy3+5x3y+9

  =-3x2-5x2+4x2-14x=xy3-2xy3+x3y+5x3y+9

  =(-3-5+4)x2-14=(1-2)xy3+(1+5)x3y+9

  =-4x2-14x-xy3+6x3y+9=

  訓練中,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千差萬別,因此仍會出現(xiàn)各種錯誤,比如不能正確識別同類項,混淆運算符號與項的符號,有理數運算錯誤等等,對此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解題情況,搜集學生中的錯誤作為新的學習資料,組織學生查錯因,想對策,談體會,充分利用課堂生成的學習資源,讓學生互幫互學,將新知逐步內化。

  合并同類項:

  除了以上的例題和練習,教材還提出了多項式相等的概念,讓學生再次體會合并同類項的價值,這就使得整個知識鏈更加完整了。教學中我這樣設計:

  先提出問題: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等嗎?

  莽撞的學生會脫口答出:不相等。

  這是因為學生對字母進行運算的意識還沒有形成,對此我反問學生:2+3+5和1+6+3也不相等嗎?

  學生受到啟發(fā),恍然大悟,馬上想到相等與否要通過運算才能下結論。這種頓悟讓學生把以往對數的運算經驗遷移到了現(xiàn)在對式的運算中,因而能更好的體會到合并同類項的價值,強化了對式子進行運算的意識和能力。接下來我又通過教材中的練習再次強化和鞏固。

  練習3.下列兩個多項式是否相等?

  習題A組3.如果多項式與多項式(其中a,b,c是常數)相等,則a=______,b=______,c=______.

  在反思評價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從知識和課堂行為兩方面進行反思評價: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和以前哪些知識有聯(lián)系?所學知識有何用處?

  2.你是否主動積極地參與了小組討論與學習,你發(fā)現(xiàn)自己或者小組成員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通過反思,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和思考習慣,倡導積極健康的學習風氣。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十章《乘法公式》的第一課時《平方差公式》,主要內容是對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和簡單應用。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課程設計四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方差公式是多項式乘法的后續(xù)學習及再創(chuàng)造活動的結果,體現(xiàn)教材從特殊——一般的意圖,教材為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是學生感受數學再創(chuàng)造的好素材,同時對平方差公式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及其代數運算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今后學習的堅實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能靈活運用公式進行簡單運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索和推導平方差公式,鍛煉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應用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公式的結構特征及正確運用公式。

  教學難點:公式推導的理解及公式中字母意義的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

 。1)教法:本節(jié)課我采用自主探索,啟發(fā)引導,合作交流,展開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交流。在探索中由舊到新,由學到“思”,由“思”到知識方法的提升,體驗探索數學的方法,同時展示學生探索成果,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的事。

 。2)學法:讓學生學會從“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驗證——應用拓展”這一數學方法,以問題為線索,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中使知識再創(chuàng)造,從中讓學生明確獲取知識,只有通過自己的探索才能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透過表象看公式特征,而不是死記硬背,在應用中學會知識的遷移,抓住公式的結構特征,提高靈活運用能力。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出示:考考老師

  (6a+b)(6a-b) (x+a)(x-a) (3x+2)(3x-2)

  (x+3y)(x-3y) (2a+b)(2a-b) (a+2)(a-2)

  讓學生任選一組,我馬上說出結果。我順勢指出,學了這節(jié)課你也能做到,同時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帶著問題和好奇走入本課的學習。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提問:(1)老師剛才的答案正確嗎?

  (學生便會根據多項式的乘法法則進行驗證)

  (2)這幾個式子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幾個式子的特點,積極思考,尋找答案。學生充分思考后,讓學生個別回答說出自己的觀點。經過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便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兩個數的和與兩個數的差的形式,至此,本節(jié)的難點便稍有突破。)

  (3)思考: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果呢?

  (我引導小組共同交流,合作探究,讓每個小組代表發(fā)言,經過每個小組的共同努力,便會發(fā)現(xiàn):由于利用多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法則展開后,中間兩項是同類項,且系數互為相反數,所以和為零,只剩下兩個數的平方差了)。

  (4)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你能舉一個式子驗證我們的發(fā)現(xiàn)嗎?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我們的發(fā)現(xiàn)嗎?(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設置,我引導學生得出平方差公式,并讓學生用課本的面積圖來驗證平方差公式。)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了從一般到特殊,再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重要的數學思想,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很好的基礎。

  3、運用新知,進行鞏固

  判斷正誤:(x+a)(x-a)=x2-a2 (-x+y)(-x-y)=x2-y2

  (m+n)(n-m)=m2-n2 (6a+b)(6a-b)=36a2-b2

  設計意圖:為了檢驗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情況,我設計了一組辨析對錯題。讓學生明白出錯的原因在于公式特征不清楚。

  4、再析公式,認清特征

  引導學生從項的符號上辨析特征,認清相同的項為a,相反的項為b,結果為a2-b2?紤]到學生剛接觸這類乘法,對于公式中的字母a、b用其他代數式替換,學生很難理解,所以我就運用太陽和月亮來表示,讓學生在題目中先找出太陽和月亮,然后在用公式代進去,這樣比較直觀易于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同時學生也少犯錯誤。還請學生自己出題讓其他學生來解答,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設計意圖:可深入的突破難點,為下一步的正確運算打下基礎,從而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5、運用公式,能力提升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獨立學習例1,找?guī)讉學生板演。在學生做完講評時,我引導學生把題目和公式對照,讓學生指出題目中的相同的項為a和相反的項為b。例2簡便算法,99х101 59.8х60.2觀察發(fā)現(xiàn)是公式的變形。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的教學深化學生對公式的理解,也加深了a,b具有廣泛意義的體會。讓學生知道,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可以代表一個數字,一個單項式或一個多項式。

  6、歸納總結,反思新知

  鞏固所學知識,并將對平方差公式的學習延伸到課下。

  師提問: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

  2.運用公式要注意什么?

  (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運用平方差公式

  (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應用公式,但實質能用,要注意變形,歸納易錯的地方。

  (3)指出公式中的a、b可以代表數字、字母,還可以代表式子。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分組交流,然后選代表發(fā)言,其余記錄。這樣有利于人人參與,教學方法克服一節(jié)課下來,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同時通過學生的思考,可以提高學生歸納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7、分層作業(yè),拓展新知

  作業(yè)分層布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面向全體學生,選做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做。

  設計意圖:作業(yè)布置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給基礎較好的學生充分的發(fā)揮空間,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四、板書設計

  10.5平方差公式

一、探究、歸納規(guī)律——平方差公式

  文字語言: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等于這兩個數的平方差。

  符號語言:(a+b)(a-b)=a2-b2

  二、用簡便方法計算99х101 59.8х60.2

  三、小結:

  1.平方差公式

  2.認清公式特征是運用平方差公式的關鍵。

  3.注意:

 。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運用平方差公式

  (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應用公式,但實質能用,要注意變形,歸納易錯的地方。

  (3)指出公式中的a、b可以代表數字、字母,還可以代表式子。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給予指正!

  謝謝!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 ,我說課的題目是《平行線及平行公理》,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和媒體的選擇、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過程的設計和說課綜述5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線及平行公理是初中幾何的重要內容,也是本章的重點,主要學習:平行線的定義、畫法,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的推論,它是在相交線、對頂角、垂線之后編排的,是以小學學過的平行線畫法及中學學過的相交線、直線的有關知識為基礎進一步學習的問題,重點探討了定義、畫法、公理及推論。特點之一:它揭示了同一平面內的兩直線除了相交之外的另一種位置:關系平行,為今后學習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以及八年級研究的特殊四邊形的有關知識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后證明兩直線平行提供了重要方法和依據;特點之二: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的使的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深刻性,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視圖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段教材承上啟下、至關重要。

  2、 教學目標的確定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獲得數學重要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實踐能力。根據本節(jié)教材特點,結合七年級學生已具備的初步的幾何基礎知識,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平行線的意義及平行公理,會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理解平行線的傳遞性。

 。2) 能力目標:通過滲透類比、轉化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抽象等思維能力以及視圖能力。

 。3) 德育目標:向學生滲透數學于實踐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于平行公理和推論是集合證明兩直線平行的重要和依據,而且這些知識的得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由感性到理性,實現(xiàn)了認識上的飛躍,所以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平行公理及推論。但由于七年級的學生接觸到幾何學習時間不長、內容不多,思維具有單一性,理解能力有限,對于平行公理的推論要真正弄清楚有一定難度,所以我把如何理解平行公理的推論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二、 教學方法和媒體的選擇

  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貴在得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新課程理念強調:我們的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它不在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引導學生、與學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由于七年級的學生好奇心、自我表現(xiàn)欲望高,根據加德納的多元化智能理論和雙主教學原則,結合本段教材特點,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引導發(fā)現(xiàn)法,并以電化教學為輔助教學手段。

  引導發(fā)現(xiàn)法作為一種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認知心理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以達到學生對知識的發(fā)現(xiàn)、形成與鞏固,進而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教學媒體我采用電化媒體,電腦媒體以其形象、顏色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官的刺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感性認識,使教學目標更完美的實現(xiàn),另外,電腦媒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它可以將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學生的學習思路交互體現(xiàn),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三、 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通過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實踐、類比、探索、歸納等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

  四、 教學過程的設計

  1、 結合實際,情景導入

  上課開始教師首先強調前面我們已經學過兩直線相交的情形,在同一平面內兩直線還有不相交的情形然后教師用展示筆直的兩條鐵軌、立在路邊的兩根電線桿。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發(fā)現(xiàn):每個圖形的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啟發(fā)學生:請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這樣的想象嗎?由學生舉例,教師指導具有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直線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平行線(板書課題)。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從生活走進數學,自然地滲透數學于實踐的觀點。

  2、 理性歸納,形成概念

  什么叫平行線呢?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抽象、概括,嘗試用幾何語言描述圖形的特點,師生共同完善表述內容,形成概念,對于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教師適時給予評價,及時鼓勵,使學生增強信心,并給出平行線的符號表示及讀法,指出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或平行。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及時反饋,鞏固概念

  為了及時鞏固概念,我用出示了兩道判斷題:(1)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線段(2)長方體的兩個棱。通過判斷可知:長方體的兩個棱既不相交也不平行,顯然不是平行線,我們把這樣的兩條直線叫異面直線。我用這兩個定義來強調定義中“在同一平面、不相交、兩條直線”這些條件缺一不可。這樣不但及時鞏固概念,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視圖能力。

  4、 動手實踐,理性歸納

  對于平行線的公理及推論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復習小學平行線的畫法的基礎上,由學生動手操作:過直線AB外一點 P畫已知直線AB的平行線,突出“兩靠緊,推動”等重要步驟和方法,然后出示練習:按要求作圖。用來強化作圖技能,用投影展示學生畫圖,共同評判,然后引導學生在剛才的基本圖形上過P再畫直線AB的平行線,從而得出此平行線存在的唯一性,進而歸納出平行公理,若過直線AB再畫AB的平行線,發(fā)現(xiàn)三條直線彼此是平行的,為什么呢?學生討論,這樣突破了教學難點。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達到思維碰撞,獲得對數學最深切的感受,體會創(chuàng)造之樂,通過推論的得出,實現(xiàn)了“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富有成就感,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突出了教學重點,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5、 反饋練習,鞏固所學

  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題:第一題是判斷題,目的是鞏固基礎知識;第二題是填空題,平行公理的推論的符號表示,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圖形與符號的轉換能力,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符號感;第三題是讀語句、畫圖形,書本P 頁,旨在檢查學生畫圖技能的形成情況,強化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設計習題力求層層深入、步步遞進,既注重雙基,又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提出的面向全體的要求。

  6、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課堂小結主要由學生完成,教師適時進行重點強調。分兩層:第一層是知識和方法的總結:

  (1) 本節(jié)課學習了那些知識?還有什么疑問?

 。2) 平行線是怎么定義的?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有幾種位置關系?平行公理和平行公理的推論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用概括歸納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使本節(jié)內容一目了然,重點突出。

  第二層是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學習體會和感受方面的總結

  布置作業(yè)分兩層:

 。1)必做:教科書

  (2)觀察與思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找出存在兩直線平行關系的現(xiàn)象,并思考為什么是這種現(xiàn)象?

  這樣設計不但及時鞏固了今天所學的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去了解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7、版面設計:

  本課的版面我主要是以的形式體現(xiàn)的,內容包括平行線的定義、畫法、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的推論等知識框架。這樣使本節(jié)內容條理化、系統(tǒng)化,實現(xiàn)了重點突出、圖文并茂。

  五、說課綜述:

  本節(jié)課的設計力求體現(xiàn)使學生“學會學習,為學生終身學習做準備”的理念,努力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數學教學成為一種過程教學,并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責任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和諧、適合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一種有利于思考、討論、探索的學習氛圍,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起點和教學方法。整堂課以問題思維為主線,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與學具及計算機輔助教學,特別是幾何畫板,巧妙地把數學實驗引進了數學課堂,讓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整堂課融基礎性、靈活性、實踐性、開放性于一體,通過“觀察——猜想——探討——歸納”,把知識形成的過程轉化為學生親自觀察、實驗、發(fā)現(xiàn)、探索、運用的過程,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認識自我,增強信心,提高能力。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能有機會向在座的老師們學習說課活動,我感到很榮幸。我說課的內容是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整式的加減”的第一課時內容。

  這節(jié)課知識技能主要有兩個:一是理解同類項的概念,二是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能正確進行同類項的合并。對同類項的概念理解,合并同類項的法則的探究學習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較好的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節(jié)課我打算利用多媒體教學,用類比法、講練結合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下面我把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的設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得到各位專家的指點:

  一、復習:

  由3~5名學生舉例說明單項式及其系數和次數,多項式及其次數和整式的概念。

  設計意圖及依據:復習單項式和多項式、整式的有關概念是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的情況,準確把握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為下一步探索合并同類項的概念和合并同類項法則作鋪墊。這樣的設計是以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第四點“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依據進行的。

  二、過渡引入:

  整式的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展示課本第53頁本章引言中的問題(2)(投影在大屏幕上)。

  這是一個簡單的行程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片刻,就能根據學過的“路程=速度×時間”容易列出式子:

  這時提問:這個式子是否還能進一步簡化呢?如何簡化呢?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整式的加減(1)(教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及依據:這樣引入能自然過渡,引入新課,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際背景,讓學生明確學習整式加減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設計符合數學新課標的要求和最近發(fā)展區(qū)域的教學原則。

  三、新課講解:

  (一)同類項概念形成的探索活動:

  1、探究1:組織學生自習課本53頁探究1的內容(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給3到5名學生起來說說解題的依據,最后老師肯定并且明確了是利用乘法分配律來解題。解法如下:設計意圖及依據:一是內容不難,學生容易思考得出方法和結論,得到成功的體驗;二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三是為后面探索合并同類項法則積累經驗,同時也通過類比體驗了“數式通性”。其依據是課改中的逐步推進螺旋上升的理念。

  2、探究2:組織同學們自學課本62頁探究2的內容(投影在大屏幕上)。

  學生有了前面探究1的.經驗,經過獨立思考,利用乘法分配律容易化簡所給式子:

  (4)(補充題)

  其中第(4)小題為補充題,這是一個不全是同類項的例子,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最后一項是與前面的項“不同”的項,只能合并前兩項,對第三項能不能與前面的結果繼續(xù)合并產生疑惑,這時教師把握好時機指出這里合并需要注意項的“同”與“不同”的區(qū)別,從引導學生思考能合并的項需要具備什么特征?并分小組討論什么樣的項算是“同”的以及“同”的含義如何描述?然后由各小組長代表發(fā)言,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同類項的概念,教師板書同類項的概念并讓學生朗讀概念兩遍: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幾個常數也是同類項!

  3、補充練習:下列各組是不是同類項,為什么?

  (1)和(2)和

  (3)和(4)和(5)9與

  讓學生思考后舉手回答。最后教師總結強調同類項概念的①“兩個相同兩個無關”:兩個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系數也相同;兩個無關:與系數無關,與字母順序無關。②一個約定:常數都是同類項

  設計意圖及依據:1、第(4)小題原來的教材沒有,是補充題,這是一個反例,由不全是同類項的多項式引出認識的沖突,自然指明討論什么是同類項的必要性;這是按照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概念教學的規(guī)律來設計的(概念實質上是在對事物進行分類研究的背景下產生和形成的),這種設計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也為在后面合并同類項的教學中,讓學生理解不是同類項不能合做好初步認識的鋪墊。2、小組合作學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新課改精神;3、突出概念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準確的理解同類項的概念和數學的靈魂——數學思想(抽象概括);4、補充練習是課本沒有的,這是一個針對性訓練,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理解同類項的概念,同時還補充強調了同類項“兩個相同兩個無關”,這樣學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水到渠成地理解和接受了同類項的概念,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5、以上兩個探索也為引出合并同類項法則作好鋪墊。

  二、探索合并同類項法則:

  1、給出一個多項式:讓學生尋找同類項,并探索如何合并同類項。

  學生容易找出其中的同類項,這時老師問:能否用前面的方法直接化簡這個多項式,為什么?

  對于這個提問學生結合前面的經驗,似懂非懂,不太容易合并這個多項式,產生了認知沖突,這時再問:是否能通過必要的變形使之能像前面一樣合并?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又問:這里變形的依據是什么?在學生順利解決這一問題后組織學生討論同類項合并前后,什么變了?而什么沒變?變化的地方怎么變?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出合并同類項法則(教書板書法則,學生作筆記并朗讀一遍):

  “在合并同類項時,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強調:通常把多項式的各項按照某個字母的指數從大到。ń祪纾┗驈男〉酱螅ㄉ齼纾┑捻樞蚺判。在多項式中,只有同類項才能合并,不是同類項不能合并。

  2、例題講解:講解課本65頁例1(題目投影在大屏幕上)

  例題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多項式中哪些是同類項,再根據交換律、結合律把同類項都結合在一起,然后按法則合并。先給學生獨立寫出解題過程,老師巡視,關注法則的運用情況和解題格式是否規(guī)范。最后讓學生口述,教師板書規(guī)范的解答過程,同時讓學生說明每一步的依據。這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教學規(guī)律之一。

  設計意圖及依據:這是合并同類項法則的直接應用,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辨別同類項,并熟悉合并同類項法則。既有學生獨立思考,也有老師的解題示范,能體現(xiàn)師生互動,同時也明確規(guī)范的解題格式。

  3、鞏固練習:課本66頁練習1(題目投影在大屏幕上)

  讓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關注同類項的識別、合并同類項法則運用熟練情況和解題格式是否規(guī)范,及時輔導;再給幾個學生把自己的解答過程投影在大屏幕上,師生共同檢查。

  設計意圖及依據:通過具體的練習,讓學生熟悉如何識別同類項,深入掌握合并同類項法則及其應用。

  四、總結:

  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那些知識?

  讓學生暢談學習過程的收獲與體會,教師總結。教師要重點關注(1)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總結是否全面準確;(2)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晰。

  設計意圖及依據:通過這個小結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小測驗。(題目投影在大屏幕上)

  給每個學生發(fā)一份事先準備好的測試卷,讓學生當場測試。

  設計意圖及依據:通過小測驗,讓學生接觸更多與合并同類項有關的題目(含中考題),提高解題能力,加深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體驗,把本節(jié)課活動推向高潮。

  六、布置作業(yè):課本71頁,第1,2題。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8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第3節(jié)《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第3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一)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對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實際是平面幾何中對封閉的兩個圖形關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兩三角形間最簡單、最常見的關系。本節(jié)《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是學生在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在了解全等圖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進行學習的,它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又是后繼學習探索相似形的條件的。本節(jié)課中的內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中的最后一個判定,在學習新知識中我們復習前面所學的SSS,ASA,AAS,也為后面的尺規(guī)作圖打好基礎。另外也對后面的三角形的相似等知識學習提供了保障。本節(jié)課的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ǘ┙虒W目標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邊角邊”這一全等三角形的識別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讓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初步領悟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同時,還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基本事實,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此,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用兩角一邊進行畫圖和驗證三角形是否全等的過程中,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條件“邊角邊”,并能應用它們來判定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還對兩邊分別相等且其中一組等邊的對角分別相等,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進行探索。

  (2)能力目標: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推理意識和能力。有關數學題的答題規(guī)范化的培養(yǎng)。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敢于實踐,勇于發(fā)現(xiàn),大膽探索,合作創(chuàng)新的精神;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ㄈ┙滩闹仉y點

  學情分析:

  學生現(xiàn)在處于幾何推理論證的初步階段,從這章開始,學生應該逐步學會幾何證明,幾何證明題的推理證明的書寫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同時,我們知道,以前學生學習幾何都是一些簡單的圖形,從這章開始出現(xiàn)了幾個圖形的變換或疊加,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找全等條件是一個難點。

  鑒于以上學情分析,我把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設置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條件“SAS”,并能應用它們來判定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探索“兩邊分別相等且其中一組等邊的對角分別相等,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是難點。我將采用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媒體演示的方式以及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學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ㄋ模┙虒W具準備,教具:相關多媒體課件;

  學具:剪刀、紙片、圓規(guī)、直尺。

  二、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主要是“邊角邊”這一基本事實的發(fā)現(xiàn),故我在課堂教學中將盡量為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時空,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做”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遵循“教是為了不教”的原則,讓學生自得知識、自尋方法、自覓規(guī)律、自悟原理。并且用導學案的形式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很好的把握。

  三、教學過程(一)溫故知新

  1.我們在前面學過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

 。ǘ┰O疑引題,激發(fā)求知欲望

  首先,我出示一個實際問題:

  問題:小穎作業(yè)本上畫的三角形被墨跡污染,她想畫出一個與原來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她該怎么辦呢?你能幫幫小穎嗎?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節(jié)課要研究和學習的主要問題,又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求知與探索的欲望,同時也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ㄈ┮龑Щ顒印跋胍幌搿,揭示知識產生過程

  數學教學的本質就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為此,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如下的系列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來揭示“邊角邊”判定三角形全等這一知識的產生過程。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重要學生的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

  活動一:讓學生通過復習回顧已學過的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引出本節(jié)課所要探究的兩邊一角能不能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

  活動二:讓學生首先通過畫圖對兩邊及其夾角對應相等的情況進行對比來判斷所畫的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特別的小組用疊合的方法來進行判斷三角形全等,由此得到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4(兩邊及其夾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為“邊角邊”或“SAS”)。

  活動三:在學生畫出有兩邊及其一邊的對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的圖上,讓學生觀察,看畫出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由此得出結論,這樣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老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并揭開秘密,針對此結論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鞏固。聯(lián)系實際: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圖形中三角形全等嗎?由于此圖來自本城市的重要工程,所以學生很快能理解兩邊分別相等且其中一組等邊的對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結論。并說明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是存在的,并可以應用數學解答實際問題。

 。ㄋ模┚氁痪,用了三個例子來鞏固“邊角邊”的應用。由老師引導--學生解決—學生點評—教師點評的流程講解練習。讓學生知道一般的我們寫三角形的有關題時,對應頂點應寫在對應的位置上,并且要知道每一步的理由,但不一定要寫出理由來。鏈接中考要求對學生的答題規(guī)范化能獲取高分。比如在第三個題中:3.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線。那么BD與CD相等嗎?為什么?回答相等,然后再說明理由。這樣才規(guī)范。還有公共邊的寫法,第一題中就寫成“AC=CA”而第三題的公共邊應寫成AD=AD.中考答題規(guī)范化應該從七年級抓起。

 。ㄎ澹┳鳂I(yè)布置:完成學案剩下的題。

 。┱n堂小結

  (1)本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

 。ㄆ撸├蠋煹馁浹。每一節(jié)課都送給學生一句有關學習的警句,促進學生對學習興趣培養(yǎng),讓他們從“你要學”轉化為“我想學”。

  附:

  復習:SSS,ASA,AAS

  結論:兩邊及其夾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為“邊角邊”或“SAS”.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9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全冊。我將從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材特點和內容結構、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堂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這七個方面對七年級數學教材進行分析:

  1、課程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①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整數、方程、不等式;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并能運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等進行描述

 、诮洑v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基本性質、變換、位置關系的過程,掌握三角形、四邊形、圓的基本性質以及平移、旋轉等的基本性質,初步認識投影與視圖,掌握基本的識圖、作圖等技能;體會證明的必要性,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蹚氖率占⒚枋、分析數據,作出判斷并進行交流的活動,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數據處理技能

 、茢祵W思考

 、倌軐唧w情境中較大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能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刻畫事物間的相互關系

 、谠谔剿鲌D形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空間幾何體的相互轉換等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fā)展幾何直覺

  ③能收集、選擇、處理數學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

 、苣苡脤嵗龑σ恍⿺祵W猜想作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⑤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發(fā)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墙鉀Q問題

  ①能結合具體情境發(fā)現(xiàn)并提出數學問題

 、趪L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解決問題,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垠w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苣苡梦淖、字母或圖表等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解釋結果的合理性

 、萃ㄟ^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惹楦信c態(tài)度

  ①樂于接觸社會環(huán)境中的數學信息,愿意談論某些數學話題,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②敢于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并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③體驗數、符號和圖形是有效地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fā)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④認識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以及結論的確定性⑤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2、內容標準

  ⑴數與代數。學習有理數、整式、方程(組)、不等式(組)等知識,探索數、形及實際問題中蘊含的關系和規(guī)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處理和交流數量關系及變化規(guī)律的工具,發(fā)展符號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瓶臻g與圖形。探索基本圖形(相交線和平行線,三角形等圖形)的基本性質及其相互關系,進一步豐富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學習平移、旋轉的基本性質,欣賞并體驗變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fā)展空間觀念

 、墙y(tǒng)計與概率。體會抽樣的必要性以及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進一步學習描述數據的方法

  ⑷實踐與運用。探討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研究課題,發(fā)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進一步加深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認識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3、教材特點和內容結構

  ⑴課本的編排意圖

 、僬_處理數學、社會、學生三者的關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通過學習數學知識,又服務于生活。

 、谶m應科技發(fā)展的`形勢,關注社會進步的需求,更新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認識,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理性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圩裱J知規(guī)律,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為教師營造教學創(chuàng)新的氛圍,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⑵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

  ①章前圖直觀新穎,引言引人入勝。如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的章前圖是一副氣勢宏偉的吊拉橋,引言中列舉了大量實例學校操場上的雙杠,棋盤上的橫線和豎線等生動形象,直觀新穎的圖文,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谡挠"思考"、"探究"、"歸納"等欄目,欄目中以問題,留白或填空形式為學生提供思維發(fā)展,合作交流的空間。如教學垂線段最短時,首先提出了一個挖渠的實例,通過探究,讓學生比較垂線段與其他點到直線的連線的長短,從而發(fā)現(xiàn)垂線段最短的性質,該性質的應用在日常很廣泛

  ③章后習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選擇習題內容時,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我們學的是生活中的數學,是身邊的數學,既有居民用水節(jié)電問題,運輸購物問題,還有農業(yè)生產問題等。由于教材中生活化素材較多,學生感到親切,能夠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⑶知識與技能的范圍

 、倭私庥欣頂档挠嘘P概念,熟練掌握有理數的運算法則,靈活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

 、诹私庹降母拍睿莆掌湫再|和運算法則,能夠熟練地進行整式的運算

  ③了解有關方程、方程組的概念;靈活運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解方程和方程組,能夠分析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組解應用題

 、芰私庖辉淮尾坏仁、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并把它們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堇斫馄矫嬷苯亲鴺讼档母拍

 、蘖私饨y(tǒng)計的思想,掌握一些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能夠用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哒莆障、換元等常用的數學方法,解決某些數學問題,理解"特殊—一般—特殊"、"未知—已知"、用字母表示數、數形結合和把復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等基本的思想方法

  ⑧通過各種運算和對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的變形以及重要公式的推導,通過用概念、法則、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

  ⑨了解已知與未知、特殊與一般、正與負、等與不等、常量與變量等辯證關系,了解反映在數與式的運算和求方程解的過程中的矛盾轉化的觀點

 、饫斫庥嘘P相交線、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圓的概念和性質,掌握用這些概念和性質對簡單圖形進行論證和計算的方法會用直尺、圓規(guī)、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幾何圖形12逐步養(yǎng)成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逐步掌握簡單的推理方法,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4、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

 、艡M向序列

  七年級數學共有十章內容,上冊四章,下冊六章,各章在內容上安排如下:

 、儆欣頂怠膶嵗胝龜、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法、乘除法和乘方運算的意義、法則。有理數的運算是本章的重點,對法則的理解是難點,克服它的關鍵是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谡降募訙p。由實例引出單項式、多項式的概念及合并同類項、去括號法則、整式的加減。本章主要內容是整式的加減運算,合并同類項和去括號是整式加減的基礎,它們是本章的重點,也是難點。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是通過必要的練習,熟練掌握運算法則

 、垡辉淮畏匠。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概念、解法及應用。解法和應用是全章的重點和難點。準確找出等量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建模思想

  ④圖形的初步認識。從日常熟悉的物體入手,抽象出簡單的幾何體,認識點、線、面、體的概念以及直線、射線、線段和角的有關概念。線段和角的有關性質是本章的重點,本章多從實物和模型出發(f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幾何圖形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菹嘟痪和平行線。主要包括相交線、平行線。相交線主要研究垂線的性質,平行線研究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以及平移。本章的重點是垂線的性質與平行線的判斷和性質。逐步深入地讓學生學會說理是本章的難點。在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⑥平面直角坐標系。主要內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概念,點與坐標的對應關系,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標表示平移等知識。本章只要求學生會建立適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建立點與有序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加強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

 、呷切。包括"三角形的有關概念"、"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與三角形有關的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鑲嵌".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并了解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通過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并在添加輔助線上加以指導,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證明方法

 、喽淮畏匠探M。主要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解法和應用。以方程組為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注意本章內容與前面內容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做好"一元"向"多元"的轉化,提高分析問題中數量關系能力

 、岵坏仁胶筒坏仁浇M。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概念、性質、解法及應用,并能把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以不等式(組)為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重點。在教學中,從多角度啟發(fā)學生思考數量之間的大小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鈹祿氖占⒄砼c描述。利用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通過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從而得出結論

 、瓶v向整合

 、儆欣頂岛驼郊訙p。有理數體現(xiàn)了數的擴充和運算的一致性;整式的加減體現(xiàn)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通過有理數和整式加減的運算,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谝辉淮畏匠毯筒坏仁健=洑v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建立方程或不等式的模型,重視建模和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蹐D形的初步認識和平面直角坐標系。讓學生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經歷由實際問題抽象數學問題,認識線段、角、平面直角坐標系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都是借助所學的幾何知識,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④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使學生充分感受統(tǒng)計在日常生活、社會和各學科領域的廣泛應用,調動學生學習統(tǒng)計的積極性和應用技能,為后面學習概率打下基礎總而言之,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體系都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5、教學建議

 、磐ㄟ^靈活地使用教材,設計新穎的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如教學"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時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或制作正方體,使學生有了感性認識,接著在課堂上讓學生去動手實際展開它,讓學生通過交流、比較、判斷、思考,發(fā)現(xiàn)不同的展開情況,歸納各種情況的所屬種類,極大地調動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

 、乒膭顚W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針對本套教材的特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適合學生情況的學案導學,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適時適當地點撥、答疑,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分層編排,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學困生,多鼓勵,多表揚,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拓展題,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能力

  6、評價建議

 、抛⒅貙W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fā)展水平等方面

 、魄‘斣u價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遵循《標準》的基本理念,以本學段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侵匾晫W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主要包括:能否結合具體情境發(fā)現(xiàn)并提出數學問題;能否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否體會到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重要性;能否用文字、字母、圖表等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能否解釋結果的合理性;能否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仍u價主體和方式要多樣化。將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和社會有關人員評價結合起來。評價方式要多種多樣,既可采用書面考試、口試、作業(yè)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課堂觀察、課后訪談、大型作業(yè)、建立成長記錄袋、分析小論文和活動報告等方式

 、稍u價結果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在呈現(xiàn)評價結果時,應重視定性評價的作用,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7、課堂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艑嵺`活動材料——應充分利用并開發(fā)實物材料和設備(如計數器、釘字板、立體模型、校園設施)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⑵音像資料與信息技術——可以開發(fā)錄像帶、光盤等音像資料,并使計算機、多媒體、互聯(lián)網等信息技術成為數學課堂的資源,積極組織教師開發(fā)課件

  ⑶其他學科的資源——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lián)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數學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

  ⑷課外活動小組——可以開展數學課外小組活動,用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與創(chuàng)新精神

 、蓤D書館資源——應基本滿足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這對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⑹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問題,應充分地從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素材

 、松鐓^(qū)、少年宮、博物館等活動場所——可以從中尋找合適的學習素材,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讨橇Y源——應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上的智力資源,如邀請有關專家為學生和教師講課、就一些問題向專家請教、查閱有關數學教育的國際資料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題是新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二節(jié)“平方根”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在七年級學習了乘方運算的基礎上安排的,是學習實數的準備知識。運算方面,在乘方的基礎上以引入了開方運算,使代數運算得以完善。因此,本節(jié)課是有助于了解n次方根的概念,為今后學習根式運算、方程、函數等知識作出了鋪墊,提供了知識積累。

  2、教學目標

 、拧⒅R與技能

  幫助學生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會進行有關平方根的運算;理解算術平方根與平方根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⑵、教學思考

  在具體問題中抽象出平方根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解決問題

  通過舉例使學生明確平方根是靠它的逆運算平方來進行,發(fā)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取⑶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主動參與使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并能夠解決困難,發(fā)展合作交流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與關鍵:

  重點: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難點: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的理解。

  關鍵:求平方根(即開平方)運算要靠它的逆運算平方來進行。

  二、學情分析

  根據教學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我從學生現(xiàn)有知識基礎、學習現(xiàn)狀等方面分析。

  1、學生的現(xiàn)有基礎

  在“平方根”的學習中,學生在七年級時已學過了乘方的運算,上節(jié)課又學習了算術平方根的運算,初步理解了根號的表示,有助于本節(jié)的學習活動進行。

  2、學習的現(xiàn)狀

  此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強烈的“自我”和自我發(fā)展的意識,因此對新鮮事物或新內容特別感興趣,但缺乏學習的方法。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1)情境教學法:目的就是使學生盡快“走進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

 。2)對比教學法:即把新舊知識,把二次方與平方根的概念,計算過程等對比起來進行教學.即使他們掌握了概念的本質,又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3)經驗交流法:即使學生在獨立練習、思考的基礎上,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經驗共享.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應該把過程還給學生,讓過程與結果并重。新課程也強調學生的學習應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據此學生的學法我定為小組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學習法.這樣,既能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學習氛圍,又能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個人魅力的平臺.

  四、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首先,我動畫的形式,用多媒體示出問題情境:

 。1)()2=9,()2=9;()2=0.64,()2=0.64.

 。2)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

 。3)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

  總結得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這樣的設計,其目的是通過填空,與算術平方根比較引出平方根的概念,溝通二者之間的關系,與乘方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ǘ┖献鹘涣,理解概念

  1、填空:

 。1)32=(),(-3)2=(),22=(),(-2)2=(),02=()

  (2)()2=&

  nbsp;9,()2=4,()2=0(3)有沒有一個數的平方等于負數的?

  2、想一想

 。1)正數的平方根有()個,它們互為();(2)0有()個平方根,它是();

 。3)負數______平方根(填“有”或“沒有”)

 。ㄈ┚C合訓練,突出重點

  1、出示例3求下例各數的平方根:

 。1)64;(2);(3)0.0004;(4)(-25)2;(5)11

  2、為了加深對平方根的理解,我出示課本P42頁“想一想”:

 。1)()2=();()2=();()2=()(2)對于正數a,()2=()

 。ㄋ模┱n后小結

 。ㄎ澹┳鳂I(yè)P47第3和第4題

  五、板書設計平方根

  平方根概念:……例3:---------------

  開平方概念:……解:(板演詳細解題過程)……

  法則:……

  六、設計說明:

 。ㄒ唬、指導思想:

  依據學生已有的基礎及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遵循現(xiàn)代教學思想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注意數學思想方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人品質;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實踐第一”和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思想。

  (二)、關于教法和學法

  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及情感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用實例和生活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節(jié)學習情緒,讓學生在乘方運算及其逆運算及平方根性質法則的比較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應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討論,解決問題;在練習訓練中提高解題能力,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同時,采用媒體輔助教學,增大教學密度,更好地揭示了問題的本質,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三)、關于教學程序的設計

  在教學程序設計上,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突出以下幾個注重:

 、僮⒅啬繕丝刂疲嫦蛉w學生,啟發(fā)式與探究式教學。

 、谧⒅貙W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圩⒅貛熒g、同學間的互動協(xié)作,共同提高。

  ④注重知能統(tǒng)一,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靈活運用。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平面直角坐標系”是“數軸”的發(fā)展,它的建立,使代數的基本元素(數對)與幾何的基本元素(點)之間產生一一對應,數發(fā)展成式、方程與函數,點運動而成直線、曲線等幾何圖形,于是實現(xiàn)了認識上從一維空間到二維空間的發(fā)展,構成更廣闊的范圍內的數形結合、互相轉化的理論基礎。因此,平面直角坐標系是溝通代數和幾何的橋梁,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直角坐標系的基本知識是學習全章及至以后數學學習的基礎,在后面學習如何畫函數圖象以及研究一些具體函數圖象的性質時,都要應用這些知識;注意到這種知識前后的關系,適當把握好本小節(jié)的教學要求,是教好、學好本小節(jié)的關鍵。如果沒有透徹理解這部分知識,就很難學好整個一章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及橫軸、縱軸、原點、坐標等的概念。

  2、認識并能畫出平面直角坐標系。

  3、能在給定直角坐標系中,由點的位置確定點的坐標,由點的坐標確定點的位置。

  4、理解各個象限內的點的坐標的符號特點以及坐標軸上的點的坐標特點。

  1637年,笛卡爾在他寫的《更好地指導推理和尋求科學真理的方法論》一書中,用運動著的'點的坐標概念,引進了變數。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高度評價笛卡爾,稱其將辯證法引入了數學。因此,在講授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部分內容時,應對學生進行運動觀點、坐標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等唯物辯證觀方面的適當教育。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能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由點求坐標,由坐標描點。

  2、教學難點:

  ⑴平面直角坐標系產生的過程及其必要性;

 、平滩闹懈拍疃,較為瑣碎。如平面直角坐標系、坐標軸、坐標原點、坐標平面、象限、點在平面內的坐標等概念及其特征等等。

  四、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鞏固訓練──拓展延伸”的模式展開,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探索、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jié)課中對于不同的內容應選擇了不同的方法。對于坐標系的產生過程,由于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可采用探索發(fā)現(xiàn)法;對于坐標系的相關概念,由于其難度不大,且較為瑣碎,學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閱讀,因此可采用指導閱讀法;對于由點求坐標、由坐標描點,由于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應采用小組討論和講練相結合的方法。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比直接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

  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學生的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本節(jié)課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探索思考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積極思考探索,讓學生經歷“觀察、類比、發(fā)現(xiàn)、歸納”過程,以此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被動學會”變成“主動會學”。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數軸上(一維)的點與實數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在生活中確定平面內(二維)的點的位置的方法,再與數軸上的點加以類比,從而引出平面內的點的表示方法,同時在學習中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本節(jié)課將借助于多媒體課件與實物投影儀進行教學。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立方根》。我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立方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數的平方根,實數的概念之后給出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無理數的概念,也為后面學習代數、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經歷立方根概念的產生過程。

  2、了解立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

  3、了解開立方與立方互為逆運算,會用立方運算求立方根。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立方根的概念和開立方運算。

  難點:例2第(2)題涉及兩種開方運算的混合運算,基礎較差的學生容易混淆,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分析

  由于七年級學生年齡低、好表現(xiàn)、具有形象思維等特征,所以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探究、討論交流法。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本著結論讓學生得,疑難讓學生議,思路讓學生想,錯誤讓學生析,規(guī)律讓學生找,小結讓學生講的原則,在方法的設計上,把重點放在了逐步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上,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五、教學過程分析:我從下面五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我的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

  為了較好地引出平方根的知識、又能較好地引入課題,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生都比較感興趣的魔方情境。

  問題:①三階魔方第一層有多少個立方體?

 、谒还灿啥嗌賯小立方體組成的?

 、塾8個小立方體組成的是幾階魔方你知道嗎?64個呢?

  這樣情境的設計意圖:為了避開書本單純地引入立方根的定義的形式,而是把復習平方根的定義容入到一個魔方這個有趣的情境之中,達到復習平方根的定義,又能在同個情境中銜接到立方根定義的學習。另一方面,通過魔方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接著立方根的`定義,我講授立方根的符號,并提出問題:這個3能不能省略?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把平方根、算術平方根和立方根符號進行對比,讓學生注意根指數3不但不能省,而且要寫在根號的左上角。

  到此為止,學生對立方根的定義和表示方法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接下來我就例1進行講解。

  例1:求下列各數的立方根:

 。1)125(2)-27(3)(4)-0.064  (5)0

  例1我主要采取設計幾個典型的例題,先讓學生思考并口頭回答125、-27的立方根是什么之后,我再給出(1)(2)兩小題規(guī)范的解題步驟。(3)(4)(5)小題由學生進行板演進行強化立方根的定義。最后讓學生進行觀察并思考:①一個數的立方根的個數有幾個?②一個數的立方根的符號與這個數的符號存在什么關系?得出結論:一個正數有一個正的立方根,一個負數有一個負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設計意圖: 我再給出(1)(2)兩小題規(guī)范的解題步驟,是因為在計算題的初學階段,教師給出正確、規(guī)范的解題步驟是比較必要的。后三個小題由學生完成是強化做題的步驟和鞏固立方根的定義。

  講解好例1的題目之后,我給出開立方的定義,然后過度到例2的講解,師生討論,教師板演,之后學生獨立完成(3)(4)兩個小題,指出:

  設計意圖:由于前面對立方根的理解,第(1)小題學生不難做出,而第(2)小題由兩個不同的符號混合在一起計算,學生有一些難度,我主要讓學生討論得出。(3)(4)兩小題是為了鞏固兩個符號的混合運算。

  我們來探究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異同點:求1、0、-1的平方根和立方根。之后讓學生仔細看一看,大膽說一說:不同點:

 、僬龜岛拓摂档钠椒礁c立方根的個數不同②表示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符號不同

  相同點:

 、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是0

 、谇笃椒礁、立方根的過程都是一種逆運算。

  設計意圖:及時的比較和區(qū)別,可以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新學的知識、又可以不忘舊的知識、從而做到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

  清楚了異同點之后讓學生辨一辨5道題。

  設計意圖:及時對容易出錯的判斷題進行鞏固,達到能夠活學活用!

  在此之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就學得差不多了,我就讓學生完成下面三小題:

  設計意圖:

 、谟216個小立方體能組成幾階魔方呢?

 、郯岩粋長、寬、高分別為50cm,2cm,8cm的長方體鐵塊溶化后鍛造成一個立方體鐵塊,問造成的立方體的棱長是多少cm?(損耗忽略不計)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小結,我們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師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的內容。讓學生懂得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繼多邊形內角和之后,突出了已知正多邊形邊數求內角的應用。

  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中理解鑲嵌的數學意義的同時,體會了鑲嵌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激勵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學習基礎較薄弱,學生能力還不夠強,結合七年級學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認識水平,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情景,發(fā)現(xiàn)有些圖形是不能拼在一起的,引起認知沖突。提出需要學習新知識,引導學生探究各種平面圖形能作鑲嵌的必備條件。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用多邊形無縫隙、不重疊地覆蓋平面。

  (2)從簡單的正多邊形入手進行實驗,探討它們獨立或兩兩組能否鑲嵌成平面圖案。

  能力目標:通過由淺入深的探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類比、歸納等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應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能力,探究和解決鑲嵌問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獲得各種體驗。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鑲嵌的含義。

  (2)正多邊形能作“平面鑲嵌”的必備條件。

  難點:如何設計由正多邊形鑲嵌的平面圖形。

  二、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探究式教學。以新課標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七年級學生的求知心理和以有的認知水平開展教學。

  2、學法引導

  學法突出自主探索、研討發(fā)現(xiàn)。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提供必要的指點和幫助,引導學生對探究性活動進行反思,不僅關注學生是否能用以有知識去探究和解決問題,并更多地關注學生自主探究和與他人合作的愿望和能力。

  三、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演示

  四、教學程序

  根據教材結構特點,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運用觀察、歸納、聯(lián)想的數學思想,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為:

  〔1〕導入課題:從家中裝修選擇地磚導入鑲嵌課題研究,目的是引起學生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2〕探究一: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圖案的觀察,引入鑲嵌的定義,讓學生知道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美。學生通過觀察圖案,動手操作,大膽猜想,探究出正多邊形中只有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六邊形可以鑲嵌成一個平面,而其他的正多邊形不可能鑲嵌成一個平面。

  〔3〕探究二:通過用兩種正多邊形設計房間地板,讓學生討論探究得出各種平面圖形能作“平面鑲嵌”的必備條件是:圖形拼合后同一個頂點的若干個角的和恰好等于360〔4〕歸納總結:納入知識系統(tǒng)。由學生歸納反思,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且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4

  第一課時說課說案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講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讓學生通過審題,根據應用題的實際意義,找出相等關系,列出有關一元一次方程,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本章節(jié)的重難點。本課講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題,為學生初中階段學好必備的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起到啟蒙作用,以及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的應用。在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以及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獨特的意義,同時,對后續(xù)教學內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應用題的一個重要步驟是根據題意找出相等關系,然后列出方程,關鍵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間關系及尋找相等關系。

 。╞)

通過和;差;倍;分的量與量之間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個字母表示未知數,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數的情況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綜合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3)思想目標:

  通過對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的教學,讓學生初步認識體會到代數方法的優(yōu)越性,同時滲透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的辯證思想,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對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決心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四個現(xiàn)代化而學好數學的思想;同時,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式,通過知識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根據題意尋找和;差;倍;分問題的相等關系是本課的重點,根據題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課的難點,其理論依據是關鍵讓學生找出相等關系克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這一難點,但由于學生年齡小,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弱,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的理解難度大。

  二:學情分析:(說學法)

  1:學生初學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往往弄不清解題步驟,不設未知數就直接進行列方程或在設未知數時,有單位卻忘記寫單位等。

  2: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抓不準相等關系;

 。2)找出相等關系后不會列方程;

 。3)習慣于用小學算術解法,得用代數方法分析應用題不適應,不知道要抓怎樣的相等關系。

  3: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可能還會存在分析問題時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這樣一來部分學生可能認為存在錯誤,實際不是,作為教師應鼓勵學生開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確,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確的,讓學生選擇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盡可能簡單明了。

  4:學生在學習中可能習慣于用算術方法分析已知數與未知數,未知數與已知數之間的關系,對于較為復雜的應用題無法找出等量關系,隨便行事,亂列式子。

  5: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不重視分析等量關系,而習慣于套題型,找解題模式。

  三:教學策略:(說教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

  1:“讀(看)——議——講”結合法

  2:圖表分析法

  3:教學過程中堅持啟發(fā)式教學的原則教學的理論依據是:

  1:必須先明確根據應用題題意列方程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抓住關鍵,克服難點,正確列方程弄清楚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并列出代數式表示這相等關系的左邊和右邊。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知曉解題步驟,通過例1可以讓

  學生大致了解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

  2: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仔細審題,認真閱讀例題的內容提要,弄清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分析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只寫在草稿上,在寫解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先設未知數,再根據相等關系列出需要的代數式,再把相等關系表示成方程形式,然后解這個方程,并寫出答案,在設未知數時,如有單位,必須讓學生寫在字母后,如例

  1中,不能把“設原來有x千克面粉”寫成“設原來有x”。另外,在列方程中,各代數式的單位應該是相同的,如例1中,代數式“x”“—15%x”“42500

  ”的單位都是千克。在本例教學中,關鍵在于找出這個相等關系,將其中涉及待求的某個數設為未知數,其余的數用已知數或含有已知數與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從而列出方程。在例1中的相等關系比較簡單明顯,可通過啟發(fā)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在例1教學中同時讓學生鞏固解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的五個步驟,特別是第2步是關鍵步驟。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5

  一、授課內容的數學本質與教學目標定位

  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教材七年級(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軸對稱》第二節(jié)“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經歷探索簡單圖形軸對稱性的過程,進一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線的有關性質,應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認識角是軸對稱圖形;

 。2)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線的有關性質;

 。3)能應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在探索角平分線性質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通過說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的能力;

 。3)通過學習進一步理解由“特殊”到“ 一般”的數學思想.

  ●情感與態(tài)度:

 。1)通過軸對稱圖形的教學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對軸對稱現(xiàn)象有了一定認識,能夠識別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的基礎上,經歷探索的過程,掌握角平分線的有關性質,為以后學習其他軸對稱圖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識奠定必要的基礎.

  三、教學診斷分析

  1.在學習有關角的對稱軸是角平分線所在直線的時候,學生常常將角平分線理解成角的對稱軸,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作了特別強調;

  2.運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問題時,學生常常會運用全等將角平分線的性質再證明一次,而沒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線的性質,簡化證明過程,因此,在本節(jié)課通過例題及鞏固練習,加深學生對角平分線性質的運用.

  四、教學設計說明

  1.根據新課程課堂教學理念“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本節(jié)課的設計遵循了這一理念,注意通過折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在操作中進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師生互動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并獲得用折紙這樣的操作發(fā)現(xiàn)法探究圖形性質的活動經驗.

  2.在本節(jié)課的教材內容處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它是滿足所有七年級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又注意了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比較優(yōu)秀),因此,本節(jié)課突出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即對原有例題作了補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饋練習活動,讓學生在議練中學會運用角平分線性質解決問題,同時還進行了思維拓展,這樣充分體現(xiàn)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數學課程基本理念.

  3.本節(jié)課在教法上選用了“探究——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這是基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有實踐背景,適用于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注意突出學生活動,設置了四個活動:①動手活動:通過動手度量、折紙等活動,探索角平分線的性質;②表述活動: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表述角平分線的性質,并互動說理證明;③應用活動:角平分線的性質的認識及應用;④拓展活動:結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對線段的軸對稱性進行探索.

  4.教材中只給出了角平分線的性質的文字語言敘述,并沒有給出符號語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學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學習時,已經接觸了符號語言的敘述,并且能夠進行簡單的說理,因此在這里,我引導學生將文字語言結合圖形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并且對性質進行了說理,同時在對性質說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師都給出了規(guī)范的說理過程,這樣既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為后面學習證明(一)、(二)、(三)打下基礎.

  5.評價方式

  根據課標的評價理念,教學中我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說理,是否能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并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和鼓勵.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05-15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精選)07-16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熱)05-15

小學數學說課稿 小學數學優(yōu)質說課稿06-25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經典15篇05-15

七年級數學從算式到方程說課稿06-24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4-23

初中說課稿數學01-06

數學說課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