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

時間:2023-10-23 18:15:4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20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圖形》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20篇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1

   核心提示:學生在上個學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課的.開始我先從孩子們認識的老朋友引入,同時從老朋友中得到新朋友:長方形、正...

  學生在上個學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課的開始我先從孩子們認識的老朋友引入,同時從老朋友中得到新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然后讓學生自己嘗試想辦法從老朋友身上找到新朋友并畫出來,從而進一步體會到面從體來,然后讓學生找生活中的新朋友,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在通過有趣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2

  本單元是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初步認識,這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識別這些圖形,對這些幾何形狀的特征有一些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基于學生在學習以前,對幾個立體圖形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在教學時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從現實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增加對圖形的認識。這節(jié)課教學思想是想通過動手操作、游戲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在課前的談話中,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同學們你們來認識這四位老朋友嗎?導入部分,讓學生上來摸四種立體模型。并引導學生通過觸摸觀察后,說說立體模型表面是什么感覺、是什么形狀。然后讓學生結合淘氣和笑笑的辦法思考用什么樣的辦法把立體圖形的表面圖形搬到平面上,體會“面在體上”。從而引出今天所學的內容--有趣的圖形。通過找朋友的游戲,把相同的圖形放在一起,結隊成為好朋友,加強了學生對新圖形的'認識。接著,讓學生找找教室和身邊的物體說說哪些物體中有今天所學的圖形。這樣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于學生把課本上的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意注意時間短,所以在教學中我先后設計了猜猜我是誰、摸物體、找朋友等游戲,發(fā)現學生積極性比往常高很多。但畢竟學生自制力欠缺,課堂容易過于“氣氛”,這點以后教學中還需完善。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于三角形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于是我設計了用小木棍搭建三角形的游戲,比較幾個學生搭建的三角形,讓學生說出幾個三角形的不同,然后引導學生認識到三角形三條邊是可以不一樣的。

  整堂課基本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不足之處尚需改進。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3

  在上課之前,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支蝴蝶,卻只畫出它的一半,說“這只蝴蝶和我們玩捉迷藏呢,誰能幫我們把它找出來?”讓學生上來將它畫完整。這部分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既讓學生進入了學習的情境,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觀察掛圖上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找找他們共同的特點,使學生興趣濃厚的,注意力集中的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通過學生的發(fā)現交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軸對稱圖形建立初步的表象。

  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設計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作用,讓他們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擺一擺、畫一畫等多種方式,制作一個軸對稱圖形,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大家一起評出最美的作品。并且讓孩子總結你是怎么制作的?怎樣制作才能保證你的作品是軸對稱圖形呢?進一步深化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這部分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使學生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感知軸對稱圖形的對稱美,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學生經過“操作一觀察一概括一認識”的學習過程,自主參與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很好的掌握了知識。

  最后讀一讀“你知道嗎?”帶領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對稱圖形,欣賞大自然中的對稱美,以及古今中外,著名的對稱的建筑(人民大會堂,故宮等)課前布置他們收集了相關的資料,大家一起共享,使學生深深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會對稱的科學與美學的價值。做到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溶為一體。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是學習平面圖形的起始課,是圖形與幾何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平面圖形,乃至運用圖形描述問題、借圖形圖形直觀進行思考的重要基礎。由于平面圖形比較抽象,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操作中引入平面圖形,體會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這節(jié)課設計的思路是:

  1. 先讓孩子們在觀察、操作中體會“面在體上”,并且通過“描”“印”等方法,得到對應的平面圖形;

  2.再通過觀察比較總結出不同平面圖形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

  3.在認識這些圖形后,通過觀察思考,體會這些圖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進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本節(jié)課重在學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在授課過程中為了讓孩子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方法自主發(fā)現、獲取新知,在操作后設計了連麥分享環(huán)節(jié)。但是直播過程中,因為網絡等原因,連麥失敗多次,不僅沒有完成分享的環(huán)節(jié)還浪費了很多時間,考慮到學生的年按特點和情感因素,甚至可能還會因為連麥問題,讓學生喪失聽課耐心,分散注意力。所以,盡管在預設中考慮到時間因素,每個環(huán)節(jié)安排的都十分緊湊,仍因為網絡原因出現了超時現象,課堂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在以后的直播過程中,我會更加注意和把握這些細節(jié)。

  關于線上授課,我還有一些思考和疑惑,想跟大家討論一下。對于不太會使用互動面板的一年級學生而言,我們在進行這類對操作和自主發(fā)現要求較高的課程中,到底該不該通過連麥互動,來搭建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橋梁,盡量讓學生自主生成新知。

  設想:如果連麥成功,則我們可以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一定程度上還可以使學生之間的想法互通,實時把握學生學情,掌握學生從觀察到操作到思考到總結的過程;如果連麥失敗,不僅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甚至還有可能讓許多學生喪失聽課耐心,分散注意力,事倍功半;但如果預設中舍棄一部分這樣的連麥環(huán)節(jié)(因為30min的課堂時間,往往連麥2個人差不多,再多1個就很困難)則很難達成相應的目標。這是我的一個疑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問題呢?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5

  本課主要是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進行直觀的認識,但是學生的圖形感都比較弱,主要從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圖形。課前我作了一定的準備工作,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作為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干盒、魔方、圓柱體的茶盒、乒乓球、皮球等。教學中,首先出示牙膏盒,讓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狀特征,如數一數有幾個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樣的,這樣引導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認識,像牙膏盒這種有6個面組成的,對著的兩個面的大小一樣的物體就是長方體,然后我再出一個與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樣的紙盒,讓孩子觀察說說特點,強化認識長方體,學會變通。接著在孩子們認識長方體實物的基礎上在黑板上貼出抽象的長方體模型圖片,將孩子對長方體的認識,從具象的感知的.認識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認識,并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孩子認識正方體、圓柱、球,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中找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本節(jié)課教學通過提供的大量實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葉筒、積木塊等實物,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數學知識,對要認識的這些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小組合作、動手給物體分類、觀察分類后每種物體的特點,抽象概括出了每種立體的名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于每一種圖形的認識都經歷了引入—抽象—給出圖形名稱三步,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于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6

  《認識圖形(二)》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可以直觀地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等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的物體在生活中比較容易找到,學生學起來也相對比較容易。而平面圖形認識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把抽象問題具體化,我預設:在課前讓學生準備了所需的立體圖形,用于在課堂上畫、印、剪,這樣做效果會更好些,把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聯系起來,這樣會更容易理解。我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一下總結,有以下幾點:

  1、對于低年級孩子,融入動畫和音樂,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直觀的'立體圖形,找到平面圖形,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輕松地進入了新課,既復習了上學期的立體圖形,又引入了新知——平面圖形。

  2、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到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發(fā)展了思維。在探索階段(體到面的認識)我設計了畫、印、剪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

  3、在鞏固練習階段,我設計了“猜一猜”“圈一圈”和“涂色”。通過設計富有童趣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思考,加深對平面圖形的理解。四、在欣賞圖片拼組時,可以預設到孩子們會很興奮,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美。在最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平面圖形,制作一幅美麗的剪拼畫,有趣圖形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不僅很有用,而且數學還很美。本節(jié)課,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直觀的圖形,讓學生多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數學,在活動中交流、建構數學,在活動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從孩子們出發(fā),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開拓。創(chuàng)設孩子們喜歡的各種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獲得各種能力。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7

  “認識圖形”這節(jié)課是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動手分類、小組合作、概括總結出四種立體圖形的名稱,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動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識別這些圖形,但不要求學生準確的表述這些圖形的特征。

  基于學生在學習以前對這些立體圖形已經有了一些認識,所以在教學時我提供了大量實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葉筒、積木塊等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物體,動手摸一摸使學生從中感覺每個圖形的形狀,通過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數學知識,對要認識的這些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小組合作、動手給物體分類、觀察分類后每種物體的特點,抽象概括出了每種立體的名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于每一種圖形的認識都經歷了引入—抽象—給出圖形名稱三步,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

  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于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8

  "平面圖形的認識"作為小學階段學生認識幾何圖形的第一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怎樣使學生既對幾種圖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認識,還能初步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一些數學思想的滲透,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這節(jié)課教師能認真領會課標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各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問題的提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本節(jié)課教師創(chuàng)設了"玩"的情境,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木"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最熟悉的一種玩具,幾乎家家都有。"玩積木"是他們最的游戲之一,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2、能從學生認知經驗,靈活處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學順序。

  對四種圖形的認識,教師改變了教材原來的.編排順序。這樣安排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體現了教師能認真鉆研教材,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靈活處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學順序。

  3、學生的體驗,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1)能讓學生在"玩"中體驗。

 。2)能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

  (3)能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

  總之,"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在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活動的體驗性方面,都能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努力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基本理念。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借助直觀的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北師大版的教材在認識圖形這一部分內容的編排上采用的是“先體后形”的策略,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有先整體后具體的特點,因此我在進行備課時也是力求從學生的視野來設計這節(jié)課。比如在流程的安排上,先讓學生通過對物體的外部觀察和感知對一些物體進行分類,然后再具體觀察每一類物體的形狀并找尋特點;由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有非常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我們也是力圖從生活入手,借助生活實際并應用于生活實際。

  整節(jié)課基本順利實施了我對這節(jié)課的想法,并大膽的組織低年級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雖然有諸多問題,但對一年級學生來講已屬不易,并且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歸納能力也做出一些嘗試和努力,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在教學的最后,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于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

  但是,在整節(jié)課的調控組織方面,我還需要繼續(xù)學習和努力;在學生交流合作中,也有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其中,我將在教學中不斷實踐使學生適應并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另外,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于長方體的的形狀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困難,我們設計的作業(yè)拓展性不夠,但是如果對長方體的內容進行過多的探討就會涉及許多平面圖形的問題,因此這一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10

  反思本課的教學實施,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課導入,可以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探究。

  例如在導課的時候,我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在認識物體一課中認識了四種圖形,它們都住在圖形王國里(課件演示:出現宏偉的圖形宮以及滿天飛舞的各種各樣的圖形),現在請大家認一認,說一說。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引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王國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有平面圖形家族,(課件演示——出示▄□△○)誰認識它們?請介紹一下。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

  二、引導操作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眲(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動腦和動手相結合,手是腦的老師,智慧出在手尖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盡可能的'給學生提供操作探索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教學新課部分,我改變了“教師演示,學生當觀眾,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法,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去嘗試、去思考想象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今天要認識的圖形都住在立體圖形上,你能想辦法讓他們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出來,單獨住到紙上嗎?”

  孩子們經過思考、討論后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有的孩子說:“可以把這些盒子放在紙上,用鉛筆沿著盒子周圍畫一圈!庇械暮⒆诱f:“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紙上!庇械暮⒆诱f:“可以把紙包在盒子的周圍,用手使勁折,就有一個圖形的痕跡了。”還有的孩子說:“還可以把盒子放在紙張下面,用鉛筆描”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印或畫一畫?孩子們情趣高漲,紛紛回答“要”。于是教師提出合作要求,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在小組展示、匯報的時候,就有了五彩繽紛的杰作:

  有的小組采用描的方法,描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形、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有的小組用印的方法,印出了好多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

  就這樣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孩子自由的操作、探索、思考、創(chuàng)新,讓孩子在操作中嘗試錯誤,品嘗成功,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學習興趣非常濃厚。

  三、精心設計練習,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本冊實驗教材的一大特點是非常注意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而課堂練習則是學習鞏固知識,實現由知識向技能和智能轉化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如何在鞏固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起到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又能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懂得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因此,在教學中我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設計一道這樣的題目:教師先以電腦演示展示各種各樣的交通標志(孩子們手中也都有一本交通安全讀物),并請孩子們說出這些各是什么交通標志,它的面是什么形狀的?再請孩子們想一想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東西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圓的?因為有了教師先前的啟發(fā)引導,孩子們的思路大開,紛紛舉手搶著回答:書、藥盒、香煙盒、食品包裝盒、中秋月餅盒的面

  下課以后,孩子們意猶未盡的圍著老師,揮舞著沾滿印泥的小手,晃動著花花綠綠的小臉蛋,興奮的沖著老師叫到:老師,今天的課可真有意思;老師,什么時候還要讓我們印圖形;老師,我還想上下去;老師,我還能想出其他辦法讓這些圖形搬家

  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果好。美中不足的是: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由于考慮的不周,忽略了孩子們實際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這些一年級的孩子從沒有使用過印泥,在沒有練習使用的前提下,一下子讓孩子使用印泥,結果他們把桌面、手掌、甚至小臉蛋上都涂得一片狼籍,讓人哭笑不得。

  下一次的教學中應改用一次性印章或用有海綿的印泥,效果會更好。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11

  “認識圖形”這一課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起始單元,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通過本課的學習將他們的已有的感性經驗進行整理抽象。針對對本課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的理解和處理,為了在教學中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主要關注:

  一、注重動手實踐,讓學生在“玩”中學數學。

  在本節(jié)課中一系列的知識點都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來獲得。興趣是推動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同時根據學生“好奇、好動”心理,課上就讓學生把課前準備充足的活動材料,每個小組一堆實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塊等)玩一玩,分一分,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地感知了這些實物的形狀,并為后繼學習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又如:在摸一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認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有什么感覺,跟小組同學說一說。這樣不僅每個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得到滿足,而且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形體的特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身心投入,讓學生在活動的課堂中逐步加深了對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的認識,體會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二、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讓學生快樂學習

  為了更好的聯系生活,應用所學知識,教師設計了多種有趣的游戲!罢遗笥选钡挠螒,讓學生根據對正方體、長方體等的認識,尋找生活中的實物,這樣能把物體、幾何圖形、圖形名稱聯系起來感知!安乱徊隆钡挠螒,讓學生通過在對圖形的觀察、觸摸、感知后,直接用手進行觸摸物體,使學生能通過觸摸準確想象出物體的形狀,并同幾何圖形聯系到一起,說出物體的圖形的名稱!罢乙徽摇钡挠螒蚴亲寣W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內容,學生通過觸摸,找出物體。“擺一擺”的游戲,讓學生通過擺長方體或正方體等圖形,感知拼擺后所形成的圖形,并有效感知其數量,如用四個小正方體擺一個大正方體需要幾個,并從不同側面觀察拼擺圖形的形狀。

  在游戲中,讓學生快樂運用所學知識,并進一步進行升華,提高對圖形的認識,有效的分清物和圖的聯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縱觀學生在課上的表現,參與熱情高、學習興趣濃,從他們歡樂的笑臉上,從他們友好的話語中,從他們不愿離開的腳步里,從他們天真的眼神中,我又一次感受到做教師的快樂,為師者還有何求呢!擁有這些足以!

  反思二:認識圖形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這一單元新課有2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這幾個平面圖形,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就是在認識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再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幾個立體圖形

  我在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各種操作活動。一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堆積木”復習學過的物體: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再通過摸一摸“從老朋友中來找新朋友”,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由此引入新課的教學。二是出示長方體模型,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模型的底面,提問:“你有什么感覺?”促使學生獨立發(fā)現它的面是平的、光滑的,同時激勵學生想出不同的辦法,從而體會“面”在“體”上;再描一描、畫一畫、用手比劃等實踐活動中是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進一步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學生學會從“體”上找“面”的方法,并充分體驗到與人合作及成功的快樂。三是在生活中找一找這三種平面圖形,這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和交流機會,并在區(qū)分圖形的過程中,相互啟發(fā),發(fā)現圖形的本質特征。四是動手在釘子板上圍一圍,這一過程讓學生通過圍,對這三種圖形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在釘子板上是圍不出圓的。五是動手在方格紙上畫一畫,通過畫學生體會到畫長方形時上下格數相等,左右格數相等;畫正方形時上下左右格數都相等;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在操作中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五是憶中說圖形,加深對圖形的認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數學。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12

  1、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展開教學。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圓,對二年級學生來說,到底認識了多少呢?認識了,有點認識,還是不認識?《標準》積極強調要找準學生的認知基礎、知識基礎。為了體現《標準》精神,我經過了兩次不同的試教。第一次,按學生還不認識這些圖形進行教學,結果在認識圖形的環(huán)節(jié)中出現了與預計不符的情形:原本想利用讓學生給圖形取取名字來制造課的亮點(預計他們在取名字時會出現百花齊放的場面),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性思維,誰知他們都輕而易舉說出名來,而且說出的名是與書上一樣的。我原本以為的亮點頓失光彩。當時我馬上追問了一句: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們自豪地說:我們早就知道了。冷靜分析后,其實原因在我,在我不了解學生的知識起點,不尊重學生生活經驗。于是,我設計了一張調查表,調查我所教的兩個班111名學生,看看他們到底有幾人認識了這些圖形,結果在所調查的學生中,111人都能叫出這些圖形的名字,也就是100%的學生已經認識這些圖形了,有些學生還知道了橢圓、三棱柱等。既然學生都已經認識這些圖形了,也就不需要再讓他們?yōu)閳D形取取名了,可以將重點放在如何把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體現出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提高一個層次展開教學。

  就這樣,第二種教學方案誕生了:直接從學生已經認識了上述圖形入手,展開教學,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 從學生喜愛的事物出發(fā)展開教學。

  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鬃右苍疲褐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讓學生樂之,學習效果一定明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引入了他們所熟悉、喜愛、樂見的卡通人物黑貓警長來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情境,特別是讓他們幫助警長破案,這些對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有效。當遇到疑問時,大家運用圖形知識仔細分析,尋找線索,排除一個個可疑對象,直至最后抓到小偷。整個破案的過程,既是鞏固知識的過程,又是嘗試成功的過程。在小結時,有的學生說:想不到這些圖形有這么大的用場,還可以破案。課后,還有很多學生圍著老師說:這節(jié)課真是有趣。

  3、借助多媒體計算機演示,使教學更貼近學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現代教學媒體,制作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配套、簡單又實用的課件,實現了人(師、生)機(黑貓警長)對話,通過幾句簡單的人機對話引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還把各種交通標志牌,破案情節(jié)中的各種腳印、汽車以及四個案發(fā)時到過現場的人的'圖片(GIF文件)通過電腦搬到教室的大屏幕上,使教學更貼近學生,F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激發(fā)了孩子思維的火花。例如,課件中出示各種殘缺的鞋印,讓學生猜測可能是什么形狀的圖形,學生們想像豐富,得出五花八門的結果。這些猜測有助于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的發(fā)展。通過多媒體動畫的演示驗證學生的猜測,又使學生從中體會到:要正確猜測形狀,就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習的專注力。同時,由于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融化了知識的難點,讓學生學得更有趣、輕松,更有收獲、值得回味。

  4、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標準》積極主張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力爭與學生打成一片,為學生創(chuàng)造極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教師站在學生當中或干脆與一位學生合坐在一起,傾聽他們的討論或參與他們的討論。當老師成了學生的伙伴,成了學生的朋友后,在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時,學生便無拘無束,敢于大膽地說,表達自己的觀點。

  5、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關于起點。在引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涂一涂時,沒有預計到大部分學生用彩色筆涂的速度那么慢,所需的時間那么長。以致影響了整堂課的時間,因此,對學生的起點不能局限于知識起點的研究,還應涉及到技能起點等諸方面。

 。2)關于傾聽。能傾聽同學的發(fā)言,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傾聽,有利于提高自己,達到取長補短之目的。幾次試教下來,發(fā)現學生要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極強,舉起高高的手,有的甚至情不自禁站了起來,惟恐叫不到他(她),場面是熱鬧之至。但是傾聽他人發(fā)言的習慣很差,同學在回答問題或表達觀點的時候,另外的同學卻往往表現出煩躁、不經意、無所謂甚至為沒被叫到而懊惱的現象,或是還是一直舉起高高的手,等著老師叫到他在同學回答問題時,卻忙著管自己,學習效果往往打了折扣。

  因此,如何讓學生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進而養(yǎng)成他們自覺、主動傾聽的習慣,是值得每位新課程老師研究的。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13

  教學反思:本單元要求學生認識四種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了解他們的名稱和特征,能正確區(qū)分和辨別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我設計的是一堂開放,活潑,更富挑戰(zhàn)性的課。我將學生分為11個學習小組,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小叮當禮物盒中的物體進行分類,通過分一分,摸一摸,搭一搭等自主,活潑的游戲,讓學生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自主探索。反思自己的`這一堂課:本節(jié)課教學我認為比較好的方面是:

  1、創(chuàng)設小叮當送禮盒的情境,較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分一分,摸一摸,搭一搭,循序漸進,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3、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體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探究的空間。

  4、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實物(乒乓球、茶葉筒、牙膏盒等)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對要認識的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

  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變化永遠比計劃快,這堂課我認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1、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時,要求不夠明確,不夠細致。有的學生沒聽清楚就操作。

  2、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隨意玩桌上的物品。

  3、教學時間把握不好,導致搭一搭沒時間做了。

  我覺得本堂課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改進:

  1、課前要加強小組合作的意識,不至于出現各玩各的局面。

  2、增強駕馭課堂及課堂應變的能力。

  3、合理安排教學時間。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14

  情感目標:通過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索新知識和學好數學的欲望,滲透熱愛生活的情感教育。

  能力目標:通過“摸、找、畫、說、拼“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和討論,使學生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特征,了解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認幾種圖形。

  【教學難點】:

  在摸、找、描、說、拼等活動中,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知道“面由體得”,初步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與投影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棱柱、水彩筆【教學過程】 :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教師在一個布袋里摸幾何體,并敘述所摸到的幾何體的特征,請學生猜一猜老師摸到的是什么。

  2.在自己所帶的形體實物中找出和老師一樣的物體。

  (在導入新課的活動中,教師并沒有局限于課本,而是從學生的認知和生活的實際出發(fā)

  來重新組建。通過摸一摸、猜一猜,充分調動學生認知和情感兩方面的積極性。)

  二、 感受“面”從“體”得。

  1、認圖形。

  師:今天圖形王國來了幾位新朋友,你們想不想和他們交朋友呢?生:想。

  師:交新朋友時,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生: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住在什么地方?

  教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這幾位圖形朋友,你們認識嗎?誰知道它們的名字?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師用課件出示四種圖形的名字)

  2、找圖形。

  師:它們住在什么地方呢?其實它就在我們的身邊。不信,我們就找找看。從你的桌子上拿一個立體模型,仔細觀察你發(fā)現什么?

  學生先獨立觀察,再進行小組交流,最后集中反饋。重點體會:面在體上。

  師:剛才你們已經把自己的發(fā)現跟小組內的同學說過了,現在有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說給全班同學聽一聽呢?

  生:我在圓柱上找到了圓形。生:我在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

  引導學生說完整、說清楚。突出學生的個性思維

  師:通過大家認真觀察,同學們發(fā)現在長方體上能找到長方形;在正方體上能找到正方形;在三棱柱上可以找到三角形,在圓柱上可以發(fā)現圓。

  師邊說邊播放多媒體課件,加深學生對面在體上的理解。

  (通過“看”體會面在體上,并借助課件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更好地理解面在體上,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

  3、 摸一摸。

  師:新朋友見面要握握手,現在讓我們動手摸一摸各個物體的面,看看你有什么感覺?

 。▽W生摸各物體的面,并和同組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感覺)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有什么感覺,想說的就站起來說。

  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平。

  (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都是平面圖形。)

  4、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有什么不同?

  生:一種是形,一種是體。

  生:長方體能站起來,長方形站不起來。

  生:正方體有6個面,正方形只有1個面。

  師: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都是平平的,它們都是物體的一個面。

  三、學會用“體”描“形”

  師:我們剛才認識了這幾個新朋友,又找到了它們的家。你們想不想給這些新朋友拍一張照片呀?(生:想)可是怎樣才能把它們拍下來呢?你來想個好辦法。

 。▽W生回答:畫的方法,在沙子上蓋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學生只說出畫的方法,師可引導:想想看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師:小朋友們真愛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法,請你選一種合適的方法去做。

  學生動手操作。

  師: 誰愿意與老師說說你是怎樣得到這些圖形的? 各小組匯報:

  生:我是把圓柱體放在紙上,用筆沿著邊畫出了一個圓.

  生:我是把學具上的這個邊涂上顏色,再印在紙上,紙上就有一個正方形了.

  生:我是把積木放在紙上,把紙向上折,就折出一個印來,你們看是一個三角形……

 。▽W生邊說邊演示,老師表揚并獎勵,每一個同學說完把畫好的圖形貼在黑板上)

  (給學生提供材料和時間的空間,通過在紙上得到平面圖形這一操作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通過展示作品,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

  四、體現知識應用于生活

  1、今天我們認識的這些圖形,在我們身邊也是隨處可見的,現在就讓我們看看教室里哪些物體上有這些圖形呢?

  學生自由活動,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先把自己的發(fā)現說給同學聽,再說給大家聽。

  師:在你家里能找到這些圖形嗎?能說給大家聽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集中反饋。

  2、師:實際上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同去馬路上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體課件:教材第36頁說一說交通標志的動畫片。學生先把自己的發(fā)現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再全班進行交流。

  (拓展學生的思維。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學生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探索與實踐

  CAI配著音樂出現各種圖形組合成的美麗的圖畫。

  師:你能說說它是由那些平面圖形組合成的嗎?(指個別學生匯報)

  師:下面請小朋友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并且說說你們都用了那些平面圖形。(學生隨著音樂分組合作拼圖,然后指小組展示并匯報)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這么漂亮的圖畫,你們個個都成了小小的發(fā)明家和設計師了。

  (整個過程學生表現主動,拼的結果豐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體現出了學生間的合作與互助,探索與創(chuàng)新,還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六、總結回顧、課外延伸

  我們今天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說說。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師:誰來說一說有關新朋友的情況?

  生:長方形有四條邊、有兩條長邊、兩條短邊。

  生:正方形長得方方正正的、從正方體上能找到正方形。

  生:圓形象太陽、象車輪子……

  師:下課后想想和這些新朋友還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別忘了告訴我。

  (簡單的課后練習,為學生提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要求,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比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內容設計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玩中學,樂中悟”是本課最大的特點。

  1、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yǎng)空間觀念。

  本課打破常規(guī),用“猜一猜”引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欲望,在操作活動中,初步體念了立體和平面的轉換。接著讓學生在學具中辨別,在生活實例中辨別。教師精心安排的觀察,操作等多種途徑激發(fā)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空間觀念在大量直觀感知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

  2、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學生探索。

  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教者能借助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挖掘數學外在的情感因素,發(fā)揮情感魅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是很有趣的。這節(jié)課,教師創(chuàng)設以“交朋友”為主線,(叫什么名字、給新朋友拍照、介紹新朋友等)來串聯知識的教學活動,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學生學得有趣、活躍、自然,使全體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3、教師安排了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獲取知識,教學中教師注重從感知入手,通過“看、摸、描”和討論、交流、認識平面圖形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面在體上”,獲得對圖形最直接的體驗。學生學習興趣深厚,同時在數學活動中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15

  今天我在講課本第106頁練習題3時,我指著一個球體問學生:“這是什么圖形?”學生竟然說:“圓1我感到很奇怪,之前我在講這節(jié)新課的時候,我也聽到有學生這樣說,當時沒有很在意,現在想來就是之前沒有對此加以強調比較,才使得學生現在對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區(qū)別不開來。

  我就此今天將長方形與長方體,正方形與正方體,圓與球進行了區(qū)分。讓學生先用紙折出長方形、正方形與圓,接著我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和球,讓他們通過仔細觀察,比較兩者之間的不同,并請學生們總結他們的不同點。學生們很快總結出了長方體、正方體和球是可以放到桌子上,具有立體感;而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是平面的,只可以擺在緊貼著桌子放。并且學生總結出了球是可以滾動的.。我就此提出向比如長方體、正方體和球的物體是立體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為平面圖形。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16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升為一年級的小學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他們采用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為主。怎樣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主體圖形,并以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呢?課前一段時間里,我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備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干盒、魔方等,圓柱體的茶盒、茶杯等,球體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畫出數學模型圖,如長方體、圓柱、球的線描立體結構圖弄。同時在課前讓學生按要求收集好相關生活物品以作學具。教學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種圖形,讓孩子們一一識別,然后讓孩子們倒出自己的學具,試著把自己認為是同一類形狀的物品分在一起,接著出示牙膏盒,讓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狀特征,如數一數有幾個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樣的,這樣引導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認識,像牙膏盒這種有6個面組成的,對著的兩個面的大小一樣的物體就是長方體,然后我再出一個與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樣的紙盒,讓孩子觀察說說特點,強化認識長方體,學會變通。接著在孩子們認識長方體實物的基礎上在黑板上貼出抽象的長方體模型圖片,將孩子對長方體的認識,從具象的感知的認識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認識,并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孩子認識正方體、圓柱、球,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中找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一不同點;發(fā)現圓柱和球的共同點和區(qū)別點,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不能滾動、圓柱和球能滾動等特征。

  這堂課準備還算較充分,課堂設計也符合孩子們的學習特點,整堂課學習氛圍濃,我和我的學生們都感到很輕松愉快。課后我仔細回味,這堂課的目標是達到了,但學覺得對教材資源的挖掘不夠深,還應注意知識的拓展與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識點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統(tǒng)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但實際不能歸入那些圖形中,如像“ ”這樣的圖形與長方體應區(qū)別開來,“”這樣的圖形應與圓柱區(qū)別開來,“ ”應與球區(qū)分開來。還有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它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會誤認為是正方體,而它實際屬長方體,應讓孩子對照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各自特點,這樣很容易就分辯出來了。

  這一節(jié)課是孩子們初步接觸簡單的立體幾何圖形,下一課時便是讓學生們探索從立體中抽象出簡單的平面圖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將由“三棱錐”立體圖形中抽象出來?磥碓谡J識立體圖形時,還應補充認識“三棱錐”知道它也是一種立體圖形,為后面認識平面圖形“三角形”作好充分準備。

  思量之后,我在教學“認識平面圖形”時,開課提出疑難以解決上堂課的遺留問題,彌補所欠缺的知識,進一步完善孩子對簡單的立體圖形的認識,并為本堂課的“認識簡單的平面圖形”作為鋪墊。這個開課讓孩子們感受到探索知識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孩子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以及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17

  本節(jié)課是小學數學中數與空間的教學開始,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學習幾何概念。這時候的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本節(jié)課的目標定為: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概念;通過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先從長方體教起,然后又教的正方體、圓柱和球。但是,教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學生的學具球和圓柱總是亂滾,影響了同學們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還有的同學手里不斷地玩球和圓柱。所以我反思,如果先教學球和圓柱會更好。因為球和圓柱會亂滾,最先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同學們會最先抓住球的特點:可以任意方向滾動。而圓柱的特點是:可以沿著一個方向滾動。其他兩個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是不能滾動的。然后再按照球、圓柱、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順序,逐個觀察立體圖形的.特點。相信這樣調整一下,同學們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除此之外,同學們對于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認識不夠清晰。有的同學認為是正方體。我想原因是,一年級的同學還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應該拿一個這樣的實物,跟正方體實物進行比較。同學們肯定能夠一目了然,并且印象深刻。最后,再布置回家制作或找到今天學的立體圖形,帶到學校來。同學們一定會把這一部分知識學的更扎實。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18

  《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開始。主要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常見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并且能夠辯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上完《認識物體和圖形》,細細回顧,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令人滿意的是:

  一、準備充分,達到預期效果

  小學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怎樣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并從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呢?課前,我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備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干盒、魔方等,圓柱體的茶盒、茶杯等,球體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畫出數學模型圖,如長方體、圓柱、球的線描立體結構圖形。同時在課前讓學生按要求收集好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的實物各1個,還有各種形狀的立體學具模型1袋。由于準備充分,這堂課學生很感興趣,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精心設計活動,充分感知

  好的數學活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形成各種形狀的比較,能夠辯別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充分感知其特征。所以,我在設計活動時,重點放在讓學生感受這些物體的形狀,我設計了幾個不同層次的活動。

  1、看一看,摸一摸實物,并且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對物體形狀的`感受。

  2、閉眼想這四種物體的樣子

  3、拿到各種形狀的物體后,閉眼摸出它的形狀。

  4、閉眼摸實物后,說出其形狀(2人游戲)。

  5、小老師說某形狀的名稱,學生摸出相應的實物(4人“*子摸魚”的游戲)。

  有學生單獨的活動,也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活動,還有教師與學生的活動。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中找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發(fā)現圓柱和球的共同點和區(qū)別,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不能滾動、圓柱和球能滾動等特征。

  不足之處:

  首先,這一節(jié)課是孩子們初步接觸簡單的立體幾何圖形,下一課時便是讓學生們探索從立體中抽象出簡單的平面圖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將由“三棱錐”立體圖形中抽象出來。看來在認識立體圖形時,還應補充認識“三棱錐”知道它也是一種立體圖形,為后面認識平面圖形“三角形”作好充分準備。

  其次,組織教學有待大大加強。這樣的活動課,組織教學確實是比較難抓一點,尤其是物體不一樣,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都比較自私,都想選自己喜歡的好的物體,那更應該多教育,讓他們從小懂得互相謙讓,是一種美德。另外,學具不是玩具,平時用學具時就要教育學生,要讓學生養(yǎng)成輕拿輕放的習慣,這樣老師就不用大聲頻繁地進行組織教學了,從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學時間把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落到實處,不是走過場。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19

  1、反思教具、學具準備要很好的實現這些課的教學目標,必須要有充分的教具、學具準備。因為今天是開學第一節(jié)數學課,所以配套的學具沒有到位,雖然課前要求學生自己準備好相應的立體圖形實物等學具,但從今天上課的表現來看,很多同學并沒有準備,以致影響整體教學效果,沒有實現人人動手操作的課堂氛圍

  2.反思教學目標:這節(jié)課上完以后,我覺得我的孩子對平面圖形已經能夠準確識別,但還不能很好的說出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征。因為一年級學生的認識特征,他們對平面圖形有一定感性認識,但抽象出平面圖形概念還是有一點難度。

  3.反思教學重難點:一節(jié)課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達到教學目標,其次是看重難突出了嗎?能在課堂教學中幫孩子解決難點嗎?因為教學就是為了幫學生解惑。

  我這節(jié)課的`難點是:

  1、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平面圖形的辨認;

  2、圖形擺放的位置不同了如何辨認。但在課堂上沒有很好的幫孩子解決問題,我的起步太高了,而且沒有幫孩子在研究平面圖形特征及區(qū)分上給予“階梯”,引導學生不夠到位,而且還“拔苗助長”了,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

  4.反思教學方法這節(jié)課我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研究圖形,去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個方向是對的。尤其在教學伊始,通過引導學生怎樣畫手形,很多同學想到了印、描的方法,為后面從立體圖形中畫出平面圖形作好了鋪墊。但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去放,什么時候收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就我這節(jié)課來說,我雖然做到了“放”,但卻“放”得不合理,做到了“收”,但“收”得不全面,因為在討論匯報這五種平面圖形過程中,我有讓孩子自己去找各種圖形的特征難度太大,放給學生去做,但學生無從入手去進行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征,也不懂得研究;收得不全面是因為孩子不懂得系統(tǒng)的找到圖形的特征,匯報出來的結果不能達到我想要的,所以導致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沒有突出,還令學生學得模糊了;另外,在練習上,很多孩子還沒能很好看分辨出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把一些平面圖形斜著放的時候,學生也很難辨別,這就是難點沒有突破好的問題。

  今后需要注意問題: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使我知道許多教學上的誤點,我個人認為如果要上好一節(jié)課要做到以下幾點,同時也請各位老師多給意見,有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教。

  1.全面理解教材

  (1)把握本教材教什么,學生要掌握什么知識。

 。2)認真細讀教參與課標,了解教學的重難點。

  2.充分了解學生。

  (1).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

  (2).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是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準備好學具,如果不能,教師應該適時準備幾組學生課堂所需學具。

  3.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與課時,整合教材

 。1)每位教師都就應該有駕馭教材的能力,不一定要按教材所說的課時去開展教學,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特征及對教材的理解來組織教學。

  (2)做好單元教學設計。每個單元應該讓學生掌握什么首先老師要知道,并寫好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做好本單元的整體設計。

  4.設計好課時教學目標

 。1)目標要明確。

 。2)目標要易于操作。

  (3)目標要體現三維。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20

  《認識圖形》這節(jié)課堂教學是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識別這些圖形,但不要求學生準確的表述這些圖形的特征。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基于學生在學習以前,對這些立體圖形已經有了一些認識,所以在教學時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形,動手摸。通過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本節(jié)課的突出特征,主要是通過前置性作業(yè)的布置,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動手分類、對各類圖形的特征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課上又通過小組合作、概括總結出四種立體圖形的名稱,使學生更進一步加深了對圖形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動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值得學習推廣的方面是:在上課時周老師用學生喜歡的小叮當引入以談話的形式不知不覺中進入所學內容,設計的情境自然,有吸引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導入部分是順理成章。 通過讓學生認識、觀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動手操作等經常見到的物體根據不同的形狀進行了分類。另外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所分物體的不同概括出了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名稱,從現實的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實物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小組合作、動手給物體分類、觀察分類后每種物體的特點,抽象概括出了每種立體的名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圖形認識教學反思02-09

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2-15

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02-24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2-25

《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04-01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3-23

認識圖形(二)教學反思04-22

《平面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6-04

《認識圖形二》教學反思02-22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