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新課程教學反思

新課程教學反思

時間:2023-02-14 10:54:2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新課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課程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程教學反思

新課程教學反思1

  期末考試已經(jīng)結束,在不斷的反思中深感新課改給課堂帶來的實效,實惠,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其存在一些瑕疵。以下是自己的幾點觀察和教學反思情況:

  一、在新課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新課程的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于知識構建的方向發(fā)展。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自己感悟出其中的道理,從理性知識上升到感性知識,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新課程中多媒體技術成為學習的平臺。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具備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于知識建構的方向發(fā)展。因為新的知識被賦予新的背景,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進一步有利于問題的形成,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

  三、在新課程中教材成為教學的輔助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掌握與之有關的地理知識,才能駕御整個課堂,因此教師必須針對每節(jié)課的`內容,吃準,吃透,吃深教材,并且還應該掌握與之有關的,相關聯(lián)的本學科或相鄰學科的知識,將其適度且充分的鏈接到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認識到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在新課程中探究式學習的不足

  探究式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精神。但它也有耗時長效率低的缺點。在45分鐘內,不可能組織太多的探究活動。一學期36個學時,更不可能堂堂課去探究,否則完不成教學任務。地理教師感覺課時緊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課堂活動太多,課時沒辦法按時完成。接受式學習雖有弊端,但效率高,尤其就;;實際而言,我們基本上是大班教學,需要接受式學習來使更多的學生在短時間內受益。因此高中課改不應排斥接受式學習。據(jù)了解,實驗區(qū)課堂教學接受式教學多于探究式教學,探究式學習在課后更有用武之地,如地理必修1(人教版)中的問題研究:月球基地、市區(qū)與郊區(qū)氣溫的對比、用南極冰山解決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問題等,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同時,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動素材有限,而且有的操作性不強,很多時候需要教師自己設計探究問題,增加了備課的時間和難度。于是出現(xiàn)了“探究”在公開課、“接受學習”在平時的現(xiàn)象。要改變這種局面,既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學習提升業(yè)務水平,同時,也應有配套的探究素材庫供老師們選擇參考。這樣才能確保探究式學習的真正落實,學生才有更多的動手動腦和學以致用的機會,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目前一線教師最需要的是有實際指導意義、可操作性強、適于大班制的地理活動素材及輔導資料。

  五、在新課程中自身的要求

  教師應重視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點,領會新大綱要求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課堂結構,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教材教法寓于一體,教師和學生珠聯(lián)璧合。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提出目標、展示問題、獨立探究、組織討論、練習檢測、矯正反饋、總結目標”這種教學結構模式來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處于積極思維狀態(tài),都能得到知識能力方法態(tài)度等方面的培養(yǎng)。

  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學方法應該在傳統(tǒng)教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以促進學生的全程參與,教師應善于換位思維,“知學生所思所想”,從學生的角度提出問題,對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有超前的預測,準確的判斷。同時應瞄準“知識的發(fā)散點,能力的發(fā)展點,問題的關鍵點,教材的重難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順著學生的學習思路,因勢利導。

新課程教學反思2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shù)拇胧粚哟吻宄、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詳細得當?shù)赜涗浵聛,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chǎn)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chuàng)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yǎng)分。

  (5)寫“再教設計”

  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課后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zhí)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新課程教學反思3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chuàng)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怎樣發(fā)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潛能?該怎樣上課?……需要冷靜、積極地思考,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經(jīng)過這一學期的教學,并談談幾點體會。

  1。多交流探討,備課要充分,優(yōu)化課堂結構

  多聽課有助于自己的成長,而備課充分也是上好課的基本條件。在上每一節(jié)課之前,先備課,然后在去請教探討并充分利用教研活動得以解決問題。教師應重視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點,領會新大綱要求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課堂結構,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

  2。教材教法寓于一體,教師和學生珠聯(lián)璧合。

  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提出目標、展示問題、獨立探究、組織討論、練習檢測、矯正反饋、總結目標”這種教學結構模式來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處于積極思維狀態(tài),都能得到知識能力方法態(tài)度等方面的培養(yǎng)。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學方法應該在傳統(tǒng)教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以促進學生的全程參與,教師應善于換位思維,“知學生所思所想”,從學生的角度提出問題,對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有超前的預測,準確的判斷。同時應瞄準“知識的發(fā)散點,能力的發(fā)展點,問題的關鍵點,教材的重難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順著學生的學習思路,因勢利導,并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3。師生互動

  一個學期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要是師生不互動的話,自己都很難把課上下去,感覺他們都沒有在聽,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吸收,我上課的時候非常怕學生太安靜了,你問什么他們都沒有反應,這堂課就上得很不舒服,雖說這樣你就能把課時完成,但是這樣上課,不只學生沒有勁,老師也沒有勁了,好像在走過場似的。盡量讓學生動起來,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指導、引導他們。

  4.教會學生如何使用地圖冊以及地球儀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教者,我想過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fā)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yǎng)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比如在講到氣候類型時就要將幾種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進行比較。在講到氣溫時有冬季最冷月氣溫、年均溫的.比較,降水有年雨型、季雨型的比較。

  5.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課堂教學中教材內容能否被學生接受和理解,

  必須通過一定的物質媒介才可能順利進行。搭配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會使教學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

  總結經(jīng)驗,認識不足,揚長補短,要使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應該努力做到: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都給我很大的觸動。經(jīng)過認真的思考,我認為:領悟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基礎,把握教材是教學的關鍵,巧用媒體是教學的手段,發(fā)展能力是教學的目標。

新課程教學反思4

  根據(jù)初中生的年齡生理特征,在美術課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是提高其學習興趣、促進其個性發(fā)展的重要前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實質是引領他們發(fā)現(xiàn)美、享受美,進而創(chuàng)造美。例如,在學習制作頭像裝飾畫時,讓學生了解人的五官結構,然后以黑色、粉紅色、紅色等顏色布頭剪成臉、頭發(fā)和五官的造型。在白布板上演示人的各種臉部表情,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人在喜怒哀樂時臉部表情與五官變化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剪出人頭部分的模型,并根據(jù)人的臉部表情變化拼擺出各種情態(tài)的裝飾頭像。在此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想象、創(chuàng)造的藝術潛力,拼擺出形象生動、有創(chuàng)意的頭像。最后,指導學生將自己拼擺得最滿意的頭像在白布板上粘貼固定,完戍制作。在此過程中,還要選擇一些典型作品與教材,如"材料的美感 —— 裝飾畫"中每幅畫所使用的材料和運用的'構思進行對比、分析、評價,從中學習用藝術的思索去創(chuàng)造美的作品。盧梭說:"對青少年來說,他周圍的事物就是一本書。"讀懂這木書,必須全身心投入其中,只有學會觀察并不斷提升觀察、探索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才能,開拓更加寬廣的藝術天地。

新課程教學反思5

  今天,我學習了《新課程教學反思的問題與對策》深有感觸,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fā)展途徑。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jīng)驗 +反思=成長,這個公式揭示了反思對于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我國著名教育 家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大學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每天都在進行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教學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自身的專業(yè)化水平。反思,是汲取經(jīng)驗教訓的最有效手段。是使教師成為專家型教師的一種方式和途徑。而在繁忙的工作中堅持反思,本身就是專家型教師的一個普遍特征。新課程強調教學反思:一方面,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學反思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學反思越來越被廣大學校、教師所關注和重視。我們一線教師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教學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教師對 教學反思都能準確把握,我就是這樣,我在當前的大學實踐中,教學反思存在著一些問題。1、 不愿反思 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2、 無效反思

  無效反思即無成效的反思。反思不深刻。反思效果低效,甚致無效。大量的反思只停留在對一些大學、教學現(xiàn)象的描述上,而對現(xiàn)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發(fā)展水平的影響、課程目標的落實情況、教材的運用、學生綜合能力的變化、今后教學的影響等方面的思考卻不是很多。也有些 只注重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而從根本上忽視了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作深層次反思。3、 重教學方法,輕教育觀念。主要表現(xiàn)為反思的范圍很狹窄,反思的層次也很低。4、全面而不深刻、零散而不系統(tǒng)

  就是內容方面較為全面,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今后改進等角度進行論述,所有的教學反思都轉來轉去離不開同一話題,套話空話連篇,顯然過于機械化、模式化,而且這種遍地開大學、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時間、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體性、針對性、鮮活性和深刻性。今后努力方向:

  1:端正思想,明確反思目的。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和教育效果,以便對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進行及時調整,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的目的是為了總結教學經(jīng)驗,探索教學規(guī)律,提高教學質量。反思中談到的優(yōu)點與不足,都是積累的資料、研究的素材,不應該作為考核與評價的依據(jù)。教師要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反思課堂,并且要用學而不厭、從善如流的態(tài)度聽取同行的意見,收集教學信息,將同行的`意見和自己的感悟一并寫入教學反思中。2:提高認識,勤于反思。首先,要提高認識。一方面,教師自身的發(fā)展離不開教學反思。教師反思能力的養(yǎng)成是確保教師不斷再學習的基本條件。教師在個人反思或集體反思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個人或他人的優(yōu)缺點,從而拓寬專業(yè)視野,激發(fā)不斷追求、不斷超越的動機。另一方面,新課程本身的發(fā)展需要教學反思。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任務艱巨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也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實驗、不斷完善的體系。教師是改革活動的具體實施者,新課程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到課程的開發(fā)、實施、評價等過程中來,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其次,要勤于反思,堅持反思。目前,農(nóng)村教師的課業(yè)負擔普通偏重,這是不爭的事實。一名教師(特別是骨干教師)同時任教幾個學科的情況還比較普遍,但這不是回避教學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業(yè)務上有所進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能找到時間進行反思。教師不僅要有反思的意識,還要經(jīng)常性地認真總結經(jīng)驗,把自己在課堂實踐中的一些想法、做法、體會、感受等用反思日記或問題單等形式及時記錄下來,逐漸積累資料便于今后對比、分析、總結。3:加強學習,掌握反思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提高反思能力。教師的反思能力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自我監(jiān)控能力,就是對專業(yè)的自我檢查、判斷、評價、設計的能力。二是教學監(jiān)控能力,就是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和過程進行計劃、安排、評價、反饋、調節(jié)的能力。

新課程教學反思6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tǒng)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例如在學習“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chǎn)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shù)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意義”的相關內容時,我就以礦產(chǎn)資源為例,一方面用相關例證向學生說明,礦產(chǎn)資源的.分布、數(shù)量、質量和組合狀況是影響工業(yè)布局的重要條件,一些工業(yè)基地往往是建在礦產(chǎn)地附近(這種教學旨在滲透“自然環(huán)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外部條件”的觀點);但有些工業(yè)基地,如我國的上海寶山鋼鐵工業(yè)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鋼鐵工業(yè)基地,周圍并無大型鐵礦、煤礦,但卻是著名的工業(yè)區(qū),原因是借助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發(fā)達的海運,擺脫了礦產(chǎn)資源的地域限制(這種教學可以滲透“自然環(huán)境并非是決定性條件”的觀點)。通過上述這種辨證的分析,學生一方面明確了自然環(huán)境可以影響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明確了這種影響不起決定性作用,就使學生形成了正確的、辨證的人地觀。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行的目標!芭囵B(yǎng)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終生有用的地理"是初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中有大量的與人口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可持續(xù)發(fā)展觀有聯(lián)系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觀。

新課程教學反思7

  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其次,作為一名老教師,經(jīng)過一年多的教改實踐深深認識到,面對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要根據(jù)教育目標的調整,教學要求的不同,教學內容安排的不同,上課之前一定要深入鉆研,精心備課。備課要求做到,第一,備觀念。反復研讀課標,領悟課標的實質,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師生觀、評價觀。注重學生發(fā)展,突出學科探究,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況。用新理念去指揮和改造自己的教學。第二,備目標。課標是教學指南。具體的每一課都要求教師根據(jù)課標,教師用書,結合學生實際,制定恰當?shù)慕虒W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增大了,教師備課的要求更高了,壓力更大了。第三,備教材。新教材的編排變化較大,如何處理,采取何種教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也能擺在老師面前的新課題。第四,備活動。課堂學習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學生早課堂的活動決定著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學生課堂上學得的科學素養(yǎng)將影響著學生的一生。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最后,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體會到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終身學習,加強交流。面對新課程、新教材,教師之間的交流和研究更是不可少。要堅持進行集體備課,讓思想碰撞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學習歷史新課標隨感滿市八中楊艷茹伴隨著課改熱潮,作為歷史教學主陣地和主渠道的歷史課堂教學的策略和組織形式有了明顯改變。然而,其中仍存在許多不足和偏差。在如火如荼的新課改中清醒并自我反思,讓歷史課改達到“改”的初衷。據(jù)調查分析,初二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水平不如初一學生高。這種趨勢逐年遞增,其實,學生對歷史存在一種“原始興趣”,歷史的豐富多彩,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此誘人的學科讓學生生活不感到興趣,如何將學生對學習歷史課程的原始興趣充分挖掘出來,我覺得我們實施的新課程理念就是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那就是轉變課程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強調探究式學習,大幅度減少記憶知識點的數(shù)量,強調從身邊走向歷史。新課改實施以來,由于對新課標的偏執(zhí)也曾走過許多彎路,例如:教師拋棄傳統(tǒng)走向另一個極端——舍本逐末,一味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搞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卻忽略了歷史的基本知識脈絡,造成學生對歷史的一知半解,這樣并未達到開拓學生思路,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史興趣。適得其反他們對本已遙遠的歷史更加茫然、困惑。本人認為在新課改中順應歷史學科自身特點:“容易激發(fā)學生思維,令其徜徉在人類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適宜地調整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但它的客觀性,知識的完整性又不容我們

新課程教學反思8

  "反思"一詞源于哲學,本指思維,目Il反思性思維。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行為為思考對象,是教師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對自己的教學相關問題[教學思維、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理念、教學結果、教學評價]進行自我回顧、評價、分析的過程。直實質是教師的自我對話。教學反思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回顧",而是→種自省、思考、研究。"反思在本質上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民對話,是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與現(xiàn)實自我心靈上的溝通。"①贊可夫曾經(jīng)說過"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經(jīng)驗的尋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學水平是不可思議的。"可以說,能否反思是"匠師"與"哲師"的本質區(qū)別?茖W的教學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反思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教學反思的做法。

  一、對話反思法

  對話反思法是通過與同伴交流研討來檢討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理解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監(jiān)控能力的方法。個人的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總是有限的。如果教師要想知道自己講課的不足,那么,教師要打破教學上自我封閉的藩籬,進行同事間的對話,特別是批判性和建設性的對話。對話反思可以是就某堂課的某一個細節(jié)處理進行對話,也可以交流自己[個人]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困惑不口成功之處。既然是對話,相互尊重就思得尤為重要。

  二、課堂實錄反思法

  課堂實錄反思法是指通過錄象、錄音的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再現(xiàn)整個教學過程,讓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過程的力法。尤其是觀看自己的教學實錄時,要觀察比較自己哪些地方按原教學設計進行了,哪些地方有較大的出入,為什么會有這樣?在剛參加工作時,我發(fā)現(xiàn)我的普通話不是怎么標準并且表達也不連貫,于是,我就想辦法將自己的講課全部錄下來,仔細分析為什么講課就發(fā)音不準呢?原來,同IJ上講臺有些緊張加之準備不充分,所以講課就EZ得語無倫次,在以后我就注意抓住每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現(xiàn)在比以前強多了。

  三、教后記反思法

  教師的生命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后記反思法是指把教學過程中感受深刻的教學細節(jié)記錄下來,寫成教學后記、教學實錄、案例評析的方法。寫教后記不是一利l形式,而是對自己教學過程[細節(jié)]的冷靜分析與深入體察。我以為,教后記可以記錄以下內容:教師對課堂里所發(fā)生的事情的個人感想:對教學設計的系統(tǒng)回顧:對教與學過程中存意義事情進行描述: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得意與失敗之處進行分析。在教后記里,教師應該如實面對自己的不足,對自己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的理性的分析。我將我以前在一線工作的一些教后記與大家分享。

  這堂i果我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主要是我自己講的太多,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估了,不了解學生的學生基礎,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認真研究學生的學惰,研究他們的知識現(xiàn)狀和知識可能的接受能力,而要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一個很好的辦法是讓他們提問,這樣教學就有了著力點,而這一點在備課備學生時就要考慮到位,將準備工作做在前面,自己主動才能讓學生主動。

  這堂課似乎很熱鬧,學生自主探究很有激情,活動很充分,尤其是幾位同學的發(fā)言很到位,很有見地。但有些同學為什么不愿參與討論呢?[四處巡視觀察]。我回顧了我自己設計的探究問題--結合你們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們對"鄉(xiāng)土情結"的理解。我作為老師(成人),加之我又離家一千多里,我肯定對家、對鄉(xiāng)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為我有這種體驗,我認為他們也會同我-樣有這種體驗,其實,我錯了,他們中的一部分學生根本沒有離家的經(jīng)歷,而我以成人的經(jīng)歷[體驗、感悟]要求他們談體驗!我想,以后再也不能用自己成人的眼光去要求他們,要多站在他們的立場[角度]上設計自己的教學。

  四、|讀新知法

  閱讀新知法是教師采取各種手段搜集所要解決的問題的信息,通過閱讀相關的信息獲取與自己過去不同的想法和價值觀,幫助教師接受新的信息和觀點,為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新的解釋、見解、和可能的新方案。找們很多教師也天天反思,但沒什么就沒有前進呢?原因是反思停留在原地。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輕視理論的現(xiàn)象,甚至不少老師拒絕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其結果只能是在低層次上摸索或重復。我以為教師接觸到的新知識與原來掌握的知識差別越大,就越能啟發(fā)教師的思維,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行為。教師應在教學之余認真研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將所學的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并注意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不排斥理論的學習,相反,閱讀相關的新知是教師反思時的必要手段之一。教師開展專業(yè)理論的學習,就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克服被動性和盲目性。

  教師的反思的方式很多,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反思方法,但我以為,反思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我們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應該經(jīng)常的、系統(tǒng)化進行反思,要能借助多種同檢測手段進行反思。

新課程教學反思9

  一、教學方式的選擇

  對于新課教學,我們一般采用“探究討論式”教學模式,都讓學生在實驗室開展分組實驗進行探究。每一堂新課的教學都安排“討論與交流”環(huán)節(jié),對于重要概念的教學更是安排多個討論的題目,讓學生去交流、去體驗、去產(chǎn)生情感、去建構知識。

  對于復習、習題課我們是讓學生在課余自主完成一定習題的基礎上進行講授式教學,這樣可以增加教學容量、集中解決學生在應用知識時遇到的困難,保證雙基的落實。我校每周安排3個課時,我們的教學進度不追求速度,幾乎是一節(jié)新課搭配一節(jié)習題課。

  二、教學資源的篩選

  我們手上有廣東版、人教版、上海版、北京版、山東版等五種版本的教材及教師用書,其中廣東、人教兩版還配有教學光盤,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使用多種參考教材,有利于把握好教學的重點,有利于選取豐富的教學素材,有利于理解新課標的要求。比較以上各版本的安排,我們認為,廣東版至少有三個方面的顯著特點。以“從自由落體到勻變速直玫運動”的內容安排為例:(1)更注重學習的探究性。不只是第二章的標題用了“探究”二字,更是每一節(jié)都安排了探究性實驗。第1節(jié)安排了比較輕重物體下落快慢的分組實驗,第2節(jié)安排了用打點計時器來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第3節(jié)安排了伽利略斜面實驗。(2)更注重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先安排學習自由落體運動再安排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學習,是考慮到了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guī)律,第三節(jié)的“從自由落體到勻變速直線運動”則是考慮到了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guī)律。(3)更注重伽利略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整個章節(jié),不管是落體規(guī)律的探究還是斜面實驗的探究,都貫穿了“觀察—猜想—數(shù)學推演一實驗驗證一修正、外推”這種伽利略科學思想方法。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以知識為載體,以實驗為手段對學生進行伽利略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讓學生在實驗和數(shù)學推演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方法,產(chǎn)生對科學探究的積極情感。

  又如: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分析各版本教材,篩選合適的教學素材。在進行“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的設計時,就用了上海版的討論與交流的題目,用了人教版配備的視頻錄像。在進行測驗時,把幾本教材的練習題進行組合,也就基本把握住了課標所要求的難度。

  至于學生使用的學習資料,我們選取了廣州市中學物理教研會編寫的《學習指導》,進行全批全改。這本資料有如下特點:對新課標的要求把握得準,題量適中,其中每節(jié)課的“提出問題”“歸納總結”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養(yǎng)成。特別是“提出問題”和“歸納總結”這兩個欄目,要求學生一定要完成,我們對學生說:“提出問題和歸納總結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前提,堅持每節(jié)課去提出問題、課后去歸納總結,長此以往,不知什么時候就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

  三、教學評價的思考

  對于課堂教學的評價,我們是以“廣州市中小學、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意見”為指引,通過自評、他評和互評,通過研討、對話和反思,促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和自身教學素質的提高。我們高一物理組每個教師一學期至少要開一節(jié)研討公開課,研討課要求有課堂實錄和評課實錄,要求有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本學期已經(jīng)進行了“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用圖象描述運動”、“從自由落體到勻變速直線運動”、“探究彈性形變與彈力”等四節(jié)研討課。通過多次的研討和互相聽課交流,我們對新課標的理解加深了,對教材的把握準確了,課堂教學精彩了,教學的效果提高了。特別是年青教師幾乎是有課必聽,教學水平提高非?。

  至于學生的學習評價,我們進行了階段性的評價(相當于期中考試),其中有一道試題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題目為:“某學生設計了一個測定自由落體加速度的實驗,在自來水龍頭下放一個金屬盤,調節(jié)水龍頭,使第一個水滴碰到盤底的瞬間,第二個水滴正好從水龍頭口開始下落,且能持續(xù)下去。然后用直尺量出水龍頭至盤子的高度h,再用秒表測出某一水滴下落的時間t,代人表達式g=2h/t2求出g的'大小,該學生發(fā)現(xiàn)結果與當?shù)刂亓铀俣缺容^相差很遠,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實驗改進方案,寫出計算g的表達式”。該題給出的標準答案是: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是:用秒表測量某一滴水滴下落的時間誤差太大,幾乎不可能進行測量。改進的方案是:將測量的時間進行放大,即測量n滴水滴的下落時間T(n>30),則每滴水下落的時間為t=T/n,則有g=2h/t2=2hn2/T2。該題的原型是第二章第二節(jié)的第5道家庭作業(yè)題,學生的答題結果大致有三類情況:(1)布置學生回家進行實驗并講評過作業(yè)的班,所有的學生幾乎都回答了與標準答案相同的結果。(2)布置過作業(yè)但沒有評講的班,約有半數(shù)學生回答了與標準答案相同的結果。(3)沒有布置作業(yè)的班,只有少數(shù)幾個學生回答了與標準答案相同的結果。后來我們對學生的答題進行了統(tǒng)計,學生回答了十幾種可能的誤差原因和改進方案,他們分析得不太準確,但顯現(xiàn)出了創(chuàng)新的火花,對這樣的答題結果我們怎樣進行評分呢?還可以把相關內容設計成如下的探索性實驗的題目:(1)設計一個實驗去驗證重的物體不一定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2)請設計不少于三個實驗方案,驗證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為零的勾加速直線運動。(3)在做伽利略斜面實驗時,畫出的s-t2圖象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曲線,試分析可能的誤差原因。

  四、教學實踐的反思

  1.新課標要求下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掌握,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本人認為:(1)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的第一項“知識與技能”相當于舊大綱的“教學目的”,但課標沒有忽視對物理核心知識的要求,而對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則提高了要求。(2)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尊重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我認為這樣做,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親近感,從內心樂意去接受新的知識,使知識變得更易識記、更易掌握。例如,對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教學,以往的教學過程可能十分的簡單,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板演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接著講演例題一、二、三、四,最后總結解題規(guī)律結束教學過程。表面上看,整堂課講解了四道例題,教師會認為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實則不能,很多的學生經(jīng)歷了幾個星期的學習也不能把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和位移與速度的關系式記下來。這是因為,學生沒有經(jīng)歷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沒有得到情感的體驗,很難去對知識進行建構,很難把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識記。生活中無關緊要的電話號碼、匆匆過往的行人我們能記下多少呢?

  2.新課標實施過程中教師角色應該重新定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主動地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導的位置。本人親身經(jīng)歷這個定位轉換過程,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課標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學是傳統(tǒng)意義上教學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導”比做好“主演”更難。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在教學中會不自覺地沿著老路去走,要徹底轉變,需要經(jīng)過一個長期的認識、實踐的過程才能達到。

  3.學生可以選學,教師也應該可以選教。新課標最有新意的是開設門類種多的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發(fā)展取向去選擇選修的科目,如果選修物理的學生少了我們物理教師怎么辦?我參加了學校出版的《選課指南》“通用技術”部分的編寫工作,寫了一篇,題目是“《通用技術》是新課標最燦爛的閃光點”旨在普及對通用技術這個新鮮事物的認識。通用技術課程設9~11個模塊,其中“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為必修模塊!半娮涌刂萍夹g”、“建筑及其設計”、“簡易機器人制作”、“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技術”、“汽車駕駛與保養(yǎng)”、“服裝及其設計”、“家政與生活技術”、“制冷與空調技術”(此為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均為選修模塊。我們物理教師特別是年青的教師,完全可以去學校申請主講1-2門通用技術課程,如果能夠一個學期教物理,另一個學期教一門技術課程,循環(huán)往復,對教師的發(fā)展定會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

  4.新課標實施過程的難點。

  (1)新課程的目標很高,而課時又太少,很難放開手腳讓學生去進行探究,探究過程很難深入細致。

  (2)學生的討論與交流很難控制,不但要控制討論題目的數(shù)量和難度,還要實時控制討論的深度和廣度,更要控制好討論的時間。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學內容將難以完成,要在課后再花時間去補。由于把課堂的時間大部分給了學生,教師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時間就成為難題,哪些話該說哪些不該說,事前都必須想清楚,有時可謂做到了惜字如金,且語言的速度也要進行控制。

 。3)新課標對教師選取教學資源、處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為了達到課程目標,每一章都安排了幾個探究性實驗,這對學校的實驗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教學實施要符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設計之前就應該去評估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但現(xiàn)在的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眾多,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難以估計,且認知水平差距較大。如在圖象的教學中,我們提問“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們看到了哪些圖象?”,學生回答了,心電圖、腦電圖、股票圖、資源分布圖等等,這就出乎了我們的預料。因此,在關心本學科的新課標的同時還應該去關心其它學科的課程標準。

新課程教學反思10

  新課程以全新的理念出現(xiàn),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幸趕上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咀嚼著新課程提倡的新理念有人欣慰:培養(yǎng)下一代創(chuàng)新人才有望了;有人自豪:趕遇課改,老師也幸福;有人感嘆:“新瓶”真的能裝“舊酒”嗎?……經(jīng)過幾年的嘗試,新課程的教師也基本能大膽,積極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改變學生以往愛音樂而不愛上音樂課的現(xiàn)狀,音樂課堂教學確實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在某些方面也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探討和反思。

  一、走進課程帶給我們的生機

  新課程不僅是課程內容,教材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音樂教學理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教師的角色,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1、從教師的角色上看,以往我們的音樂教育是以音樂學科的知識體系和技能的訓練為中心進行教學的,忽略了學生帶有個性傾向的生活體驗,學生只是聽老師說什么就做什么,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惟師是從,惟書是從的習慣。這樣的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承教學趨勢必將會牢牢地禁錮住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如有一次我在上課的時候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動物是一蹦一跳的呢?孩子們回答的什么都有:兔子、小袋鼠、小猴子……突然有個孩子說:“跳蚤”當時我一愣,但還是及時的表揚了那個小朋友夸贊他很有創(chuàng)意,與眾不同,那個孩子得意的坐下了。于是其他孩子也紛紛回答還有:虱子、螞蚱……當時我愣住了,孩子們不管這些昆蟲究竟會不會跳,一下子就說出了幾十種即不可愛又不益孩子模仿的蟲子,我趕緊把孩子的思路拉了回來,讓他們進行游戲律動,把孩子們分成了四組模仿小兔子等會跳的小動物,和著音樂教室里進行律動。一切進行的很順利,當輪到第三組小朋友表演的時候,有個孩子居然伸著舌頭,一蹦一跳地朝我過來,我驚奇的問你模仿的是什么?“我模仿的是僵尸”說完還雙手掐腰,得意洋洋。惹的大家哈哈大笑,教室里一片鬧哄哄的現(xiàn)象。于是我狠狠的.批評了這個小朋友,后來的律動游戲他怎么也不肯參加。課后我困惑了,一個7歲的孩子如此固執(zhí)地堅持他在大人眼中并不正確的舉止,他心理的動機是什么呢?對于他“奇思怪想”我們老師應該怎么對待呢?而如今新課程構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已一改昔日傳統(tǒng)的“唯師是從”“師道尊嚴”的狀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由“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者”“組織者”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溝通交流的關系,如“你真了不起”,“你真棒”等等即尊重學生又激勵了學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從教師教學方式上看,教師已經(jīng)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枯燥的專業(yè)化技能訓練,大膽的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提供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反饋,注重課程的整合與延伸,注重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引導學生感知、體驗、表現(xiàn)音樂,激發(fā)學生對學生的興趣,努力縮短音樂藝術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距離,著眼于學生的藝術發(fā)展,融合眾多藝術風格于一體。如在歌曲《閃爍的小星星》一課中體驗音的強弱,有一位教師首先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經(jīng)驗直觀形象的模仿音的強弱如:老虎的叫聲?蚊子的叫聲?接著就用做游戲的方法在一面鼓上撒上小米,用不同力度的敲擊鼓,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然后用朗讀歌謠的方式來體驗音的強弱,最后在律動實踐中理解音的強弱。這樣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學習方式還學生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一個親身實踐的空間;一個情感溝通的空間。

  3、從學生學習的方法上看,由于教師的教學思想已從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轉變?yōu)榕囵B(yǎng)人為出發(fā)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因此,在課程學習中學生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的感知音樂,體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如在欣賞歌曲《玩具兵進行曲》教師讓學生說說你聽后的感覺?有的學生會說:“我仿佛來到了一個童話王國和小士兵們一起在玩耍!边有的小朋友會說:“我仿佛在夢境中,夢到了許許多多的木偶在跟我跳舞!钡鹊。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jù)音樂的感知不確定性的特點,給學生極大空間的想象力,讓學生大膽闡述自己對作品的獨到見解。

  二、走出課程帶給我們的誤區(qū)

  新的教學理念注重興趣的培養(yǎng)、課程的整合,注重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注重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研究。因此,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tài)下積極地學習音樂,這的確是個可喜的變化,但是,與此同時我們的音樂課堂同樣走入了一個誤區(qū)。

  1、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由于教師片面的理解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忽視了基本技能和知識的掌握,

  忽視了以審美為中心的這個理念,一貫的追求表面形式上的熱鬧。如《郊游》一課,我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的創(chuàng)設情景,設計過田野,過小橋等形式,讓學生每到一站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而沒有真正的去讓學生仔細的聆聽音樂,表現(xiàn)音樂,學生玩的很開心,但一節(jié)下來到底讓學生學會了什么,卻不知道。

  2、為了突出課標中的創(chuàng)新。教師往往在教學設計中一味的追求表面上的創(chuàng)新,很多老師喜歡照搬照抄,不按照教學的目標以及課的設計,例如聽了周俊老師的《動物說話》的歌詞創(chuàng)編,覺得特別的新鮮,以后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去做一些什么歌詞創(chuàng)編,似乎音樂課只有歌詞創(chuàng)編,而對其它的音樂要素卻無人問津了。當然不是不可以歌詞創(chuàng)編,只是音樂的創(chuàng)編空間還可以再大些,如從力度、節(jié)奏、音響效果等方面來創(chuàng)編。

  3、為了突出課程的整合。音樂課程整合應以音樂文化為主線,當前許多課為了突出音樂的課程整合,將音樂課的教學重點偏離了,把音樂課上成了歷史課,美術課,地理課等等。如在教唱《我的家在日客則》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放在了解藏族的風土人情,藏族特產(chǎn)以及習俗等等,但這樣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是不是太深奧了。

  4、合作性探究學習。為了突出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性探究學習,有些問題明明學生一下可以回答出來的,但是老師往往喜歡進行無謂的小組討論、小組交流。如我在教唱歌曲《四季童趣》的時候,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最后一句要唱得漸慢漸弱?”其實這個問題在書中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因為書的最后用了漸慢漸弱的記號,我卻做了無謂的小組討論、小組交流。

  總之音樂課程改革對于音樂教師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我們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教育改革的熱潮中,開拓思路,大膽創(chuàng)新,勇做一個課程改革的先鋒。

新課程教學反思11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強調打破課堂教學中按部就班的教學常規(guī),突出課堂中問題生成的教學。以往教學中也注意并常用,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節(jié)課這樣突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是“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課標要求是“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在導入新課后,我要求學生閱讀教材,思考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內容等問題,并提出自己的疑問,一般情況下,學生會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而提出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的疑問,然后,教師按背景、內容、影響等順序進行授課。但這節(jié)課,有個女同學卻突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她說“老師,據(jù)我所知,魯迅與他的元培夫人結婚了,但始終沒有同房,那你說,魯迅是不是不道德?他的人品是不是有問題?”當她說完之后,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一問題能否和對新文化運動影響的認識這一問題聯(lián)系起來,第二反應是可行,因為,新文化運動的局限就是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概否定。而學生所提的這一問題恰好能從傳統(tǒng)道德入手引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揚棄問題。想到這,我有求學生把這一問題延伸到對新文化運動影響的認識上進行思考,并發(fā)表看法,同時延長幾分鐘的讀書時間。此后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結果雖沒有對魯迅的評價達成一致,但卻在學生運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內容來進行辯論的時候,實際上已經(jīng)達到了課標的要求。下課了,我有一種從來沒有的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的那種輕松和成就感。

  敘述是否得當,還忘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新課程教學反思12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同學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我校去年起在全校開展“先學后教”、小組合作學習的生命課堂改革。教師是課堂改革的實施者,課堂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作為班主任和科任課老師的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zhàn)。在一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既嘗到了這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帶來的甜頭,也有不少的困惑。

  首先,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分組時盡量采取男女搭配,優(yōu)、中、差搭配,學科平衡搭配四人就近組合的原則,這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才能起到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效果;另外在日常管理中也采取小組捆綁,從學習、紀律、衛(wèi)生、就寢等方面對小組內用操行評定分整體評價,每學月對操行分高的小組和學習中進步最大的全體組員進行獎勵;在學習中,尤其在課堂討論中,小組全員參與,盡量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多給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在同學面前有敢于開口講話的機會。從而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益高起來。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學生通過導學案,明確當堂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讓學生先學。教師再在課堂上檢查學生自學的情況,通過“學生的學”,再確定“教師的教”。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自學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結合語境,利用推測,查閱資料等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生命課堂的主人。

  另外,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實踐證明,小組競賽比個人之間的競爭更能激發(fā)全體學生產(chǎn)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更能保持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主體意識,教學活動中學生有自主權和選擇權,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交往雙方是平等的合作式的,彼此尊重對方,相互信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從而增強其主體意識。

  但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備課是關鍵。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需要更深層次地去理解和認識“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精髓。尤其是在“先學”與“后教”環(huán)節(jié)中的練習設計得不夠理想和充分。此外,還要探討學習“兵教兵”在“先學”、“后教”和“當堂訓練”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讓每位有能力的兵能主動教,另一個兵能主動地去學。我相信只要堅定信念,不斷探索,總會開出絢麗之花。

新課程教學反思13

  《基礎教育(試行)》在課程的實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倍难晕拈喿x教學實及質量檢測中又是怎樣的現(xiàn)狀?

  筆者從本校20xx年語文期中質量檢測題來了解文言文試題有關信息:

  [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乙]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肌濁酒盡余歡,今霄別夢寒。

  1、作品[乙]表現(xiàn)的主題是_______________。

  2、[甲][乙]描寫的景物,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從兩首作品中的“________”來看,它們表現(xiàn)的特定時間也相同。

  3、[乙]描繪的畫面有聲有色,表現(xiàn)“聲”的句子是_______;作品[甲]雖未直接寫聲,但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詞語也使讀者仿佛聽到了畫外之音。

  4、[甲]用九個細節(jié)構成一幅圖畫,極力渲染悲涼氣氛,表現(xiàn)了________________。

  5、[乙]通過一系列景物的組接,空間上______巧妙暗示了遠行者的情況。

  6、最能表現(xiàn)作品[甲][乙]主旨的句子分別是______、______。

  7、[甲][乙]都運用了有形可感的景物,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感情,可見兩首作品都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點。

  8、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設計一種場景,然后用一句古詩詞或自作一句詩來表現(xiàn)它。

  從試卷分析可看出,各小題的得分情況分別是83%、81%、85%、26%、65%、51%、21%。也就是說,客觀性試題得分較理想,而主觀性試題很多學生則“束之高閣、未動筆答題。

  當前,文言文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在練“背”功。教學環(huán)節(jié)基本上按照讀、背、默“三字經(jīng)”。在文言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這種理論的落后,思維的定式、教學的慣性、隨意的行為已成了制約文言文教學改革的瓶頸。

  一、存在的問題

  1、輕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以傳授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文言文閱讀教學,已經(jīng)形成一種思維方式。教師照搬教學參考書上的答案,有的老師甚至在復習過程中把試卷上的題目先講出來再讓學生記下來,測驗時準確無誤地默到試卷上。問題是統(tǒng)一不變的問題,答案是統(tǒng)一不變的答案。學生在閱讀中的任務就是按照老師預設的教學思路,尋找老師早已準備好的答案。學生主體思考的巨大潛能和自由空間被嚴重束縛,學生本來應有的獨立思考、豐富想象、理性判斷等都不存在了。比如上《論語十則》,教師陶醉于自己的朗讀示范中,然后布置背誦默寫任務,學生依葫蘆畫瓢,不敢越雷池半步。有位老師上《三峽》公開課,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整地板書的結構拼命忙著,師生盡量往標準答案方面靠攏。教師這樣做,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學生這樣做喪失了自己,喪失了課堂主人的地位。

  2、忽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有人追求的是短期目標,需要的是短期效應?荚嚦闪私處熃虒W的出發(fā)點和歸結點。閱讀教學中只重視閱讀材料應試分析,完整的閱讀材料被支解得支離破碎,無法獲得整體的感受,無法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殘不知,是一個有機整體,字、詞、句子、段落、層次之間有聯(lián)系,它們和更有著內在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我們許多教師在分析具體的時候,完全是按照考試題型講解,其結果是: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在閱讀中丟失寶貴的思想和靈魂,進而使失去活力和生命。

  3、追求標新立異的教學模式

  新課改以來,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觀念的更新,為文言文閱讀教學注入了活力和創(chuàng)新元素。但有人急于求成,建構所謂的“整套”、“全新”的教學模式。如有一種模式為“讀寫結合”,即不管是怎樣的課文,怎樣的課堂,都要結合閱讀讓學生寫出來。有的老師一上公開課,就編演課本劇,真是“課課表演課課演”。還有的公開課,教師先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感悟。但最后要學生模仿完成類似的`作文,有的當堂完成,有的課后練筆,一堂閱讀課變成了寫作技巧的學習指導課,閱讀成了寫作的附屬,閱讀的問題不能得到解決。試問:事先來作準備能當堂完成作文嗎?這實際上是功利主義,急功近利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反映。

  二、解決的途徑

  1、學會閱讀方法

  學會閱讀,應是學會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除此以外,掌握閱讀的方法也很重要。①朗讀。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朗讀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聲解義,領略作品的精妙之處,有助于增強語感,以聲傳情。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②默讀。默讀比朗讀的速度更快,也比朗讀更利于思考。養(yǎng)成不出聲、不指讀的習慣,提高默讀的速度,都是很有必要的。③誦讀。誦讀注重眼到、口到、心到。通過反復朗讀達到熟練的程度,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和情感,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④精讀。精讀是認真仔細的研讀,通過精讀,完全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和見解。結合聯(lián)想和想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進而形成對文本的判斷和評價。精讀不但是充分理解閱讀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鑒賞、分析、概括、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⑤略讀。與精讀不同,略讀只求概覽大意。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經(jīng)提倡過一種:“囫圇吞棗”的讀書方法,他稱之為“滲透性學習”,與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認為,讀書不必一次把每句話都搞得很清楚,有的書多讀幾遍就讀懂了。多讀一些書,閱讀能力就會得到提高。⑥瀏覽。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讀是指粗通文本大意,瀏覽意在提取信息,它一般采取掃描和跳讀的方式。比較注重書名、作者、序、前言、目錄、索引、大小標題、段落的起句結句、字體變化、參考文獻、插圖、圖表等的提示性,注重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信息。

  2、學會與文本對話

 、俳o學生充足時間與文本對話。

  從教育傳播理論來說,學生學習的主要“信息源”就是。時下許多閱讀教學課,學生往往只讀了一兩遍課文就開始了師生、生生對話。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實際上,這時的學生連文本的字音尚未念準,句子尚未讀通,更來不及思考,談得上有什么領悟開始交流呢?記得特級教師于永正曾說:“課前,老師得先和文本對話,即鉆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學生對話的資格,進了課堂才能引導學生和教材對話,才能和學生交流。我備課沒有什么訣竅,就是翻來覆去地誦讀、默記。當讀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讀出了的妙處,讀出了自己的驚喜,我才敢走進課堂!苯處煗撔奈谋疽_到什么樣的要求呢?一要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價值意義,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情感跳動的脈博,并且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教師只有被文本感動了,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學時才能以真情感動學生。二是要重視文本語言本身的特點和表達方法。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有賴于對文本典范性語言的吸納、積累、內化和運用,教師只有先于學生對文本的語言有一番“切記體察”,師生對話時才能恰當引導,畫龍點睛。三是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才能,在對話“傾聽”中,表現(xiàn)出共建精神家園的思想個性,豐富、提升文本內涵。

  語文課堂作為學生讀書的場所,教師要保證學生能獨立、充分深入地潛心讀書,結合其自身的經(jīng)驗,與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為展開有效的對話奠定基礎。為此,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在目前的文言文閱讀教學課堂上,常常見到學生還沒有認真讀完就被要求停止,學生與文本之間常被教師講解、師生問題、小組合作所阻隔,以至于他們無法自主獲得文本的意義。二是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本間的閱讀障礙上。任何文本的產(chǎn)生都有它獨特的文化背景,容易導致學生解讀時出現(xiàn)障礙。特別是那些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更是如此,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各種手段,采用各種形式,激活與調動各種相關的知識與經(jīng)驗,將文本內涵、生活經(jīng)驗乃至人生意義融為一體,產(chǎn)生獨特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感悟。

  ②在教師引領導下與文本對話。

  文言文閱讀教學重在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自己閱讀,讓學生與文本親切對話。教學中,要處理好教師,學生和教材的關系。有人把三者的關系表達為三種境界:老師帶著教材走近學生,老師帶著學生走進教材,老師引領學生走出教材。第一種境界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境界,它著眼于教師,教師教學好像是定量供應,只能這樣不能那樣。第二種境界是老師覺得已經(jīng)注意讓學生自己讀了,已經(jīng)注意教材為學生服務了,但關鍵的一點是老師還是不放心,把學生帶進教材后給學生灌輸?shù)倪是現(xiàn)成的答案。第三種境界就是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境界。老師是個引領人,應該讓學生讀、用心去讀、去品,一旦進入真正的讀書意境中,學生就會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既能進去,又能出來,完全成為閱讀的主人。

  3、多一點思考,少一點“參考”。

  以現(xiàn)行教材中的傳統(tǒng)篇目為例,教師在潛心閱讀時,就要跳出教參中框死的圈圈。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提出新觀點、新看法、新思路。多一點思考,少一點“參考”。如《呆若木雞》傳統(tǒng)的觀點指修養(yǎng)到家的斗雞看似木雞,實則大智若愚。但這個詞語在長期使用中衍生出了新的涵義,斗雞能使“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焉”,主要得益于沒有驕傲自滿之氣,沒有盛氣凌人之勢,把浮躁和妄動收斂起來,把力量和氣勢凝聚于內,貌似木雞,看似呆氣,其實是精神內斂,修養(yǎng)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靈氣,游刃有余的大氣,意義得到進一步深化。

  4、隨文學習基礎知識。

  在初中7-9年級所選文言文課文中,雖然短而精,但由于古今音義,詞語經(jīng)過長期演變發(fā)生了變化,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以《曹劌論戰(zhàn)》為例,要讀準的生字有10個,要理解、識記的詞語有37個,古今異義的詞語有7組,一詞多義的有6組,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句、介詞后置句、省略句等,還有象“之”、“以”、“夫”、“也”等文言虛詞。(限于篇幅,字、詞、句,未一一列出),其它課文還有語法修辭等,語文課程標準沒有把以上基礎知識羅列出來,更沒有把知識分解為多少個知識點,而是滲透、分布在閱讀教學之中,體現(xiàn)了隨文學習的原則。

  首先,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實施建議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基礎知識,但不進行系統(tǒng)集中的基礎知識教學。其次,了解基礎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閱讀和表達。比如: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是為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是為了體會他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再次,古字通假、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幾乎篇篇都有。怎么學呢?首先是學在精彩處。文中練字練句精彩之處,往往都是語法修辭運用最妙之處。其次是學在疑難之處。文中有疑難之處,運用語文基礎知識能夠幫助理解思想內容、有關知識,學懂文言文,學好文言文。

新課程教學反思14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數(shù)學知識(包括數(shù)學事實、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體會數(shù)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了解數(shù)學的價值,增進對數(shù)學的理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標準》與原來的教學大綱相比,在小學數(shù)學課程目標的界定上有什么新意呢?從目標結構上看,增加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要求。從目標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幾個方面:

  (1)重視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2)強調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化的過程;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

  (4)使學生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與思想方法。

  《標準》把數(shù)學課程目標分為四個維度: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

  四個目標相互間的關系:

  “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其中,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xiàn)為前提”;在數(shù)學學習中,知識、技能與問題解決之間是一種遞進關系,知識、技能的掌握是問題解決的基礎,而數(shù)學思考(認知策略)、情感與態(tài)度則伴隨在上述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中。

  四個目標之間的區(qū)別:四個目標是四個不同的領域,具體目標要求不同(見P2中長方形和三角形的學習為例).

  二、過程性目標

  過程性目標的陳述形式:

  經(jīng)歷(感受)過程性目標行為動詞:體驗(體會)

  探索《標準》中的過程性目標使用的局限性:一方面,有些基本知識的學習經(jīng)過這一過程根本行不通。另一方面,有些數(shù)學知識、技能經(jīng)歷這一過程則沒有必要.

  此外,有些知識、技能經(jīng)歷探究過程的習得效果則更差一些。

  三、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標準》在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提出的目標主要指: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負責精神、意志力、對數(shù)學的價值意識、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等諸多方面。預設性目標是指在教學設計時應預先列出的目標。非預設性目標是指在教學準備階段不能確切設定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出現(xiàn)時機就應該加以落實的目標。在數(shù)學教學中,每一堂課上不一定都有預設性的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但是必然有非預設性的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第二章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的概述

  (一)什么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

  教學設計是一門藝術,教學設計是一種運用系統(tǒng)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評價教學效果的操作過程,并將結果表現(xiàn)為一種教學系統(tǒng)。

  所謂新課程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就是在《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jù)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教師的經(jīng)驗,基于對學生需求的理解、對課程性質的分析,而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等進行規(guī)劃和安排的一種可操作的過程。

  教學設計的過程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任務,設計教學方案,并對方案進行試行、評價和修改的過程,是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即: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樣,也就是從問題的提出開始,即任務設置的緣由——為什么教,到分析要解決問題的性質、任務,明確要教些什么和怎么教,并通過預測和評價教學效果,不斷修改方案,從而形成一個教學系統(tǒng),獲得問題解決的過程。

 。ǘ┓治鼋虒W對象

  1、基本情況:

  學生的年齡與學段情況、數(shù)學基礎情況、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情況。

  1)在有關的學習內容方面,學生目前的知識與技能的水平如何?

  (2)對有關的學習內容,學生有什么背景經(jīng)驗?

  (3)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可能存在哪些誤解?

  (4)學生對教學的內容一般態(tài)度如何?那些比較喜歡或存在反感情緒?

 。5)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教學媒體?等等。

  2、了解學生,找準教學起點

  (1)什么是起點能力

  學習者對從事特定的學科內容或任務的學習,已經(jīng)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的認識水平、態(tài)度等,就稱為起點行為或起點能力。

  (2)如何了解學生的起點情況?

  一是課前自問自答。如,誰能說說你對面積了解了那些?

  二是課前了解。如在進行計算題復習課教學時,事先讓學生做了八道題目,找出錯的癥結所在。

  三是導入環(huán)節(jié)直接了解。如,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什么?

  四、分析教材,用好教材

 。ㄒ唬┓治鼋滩

  1、為什么要這樣編排?

  如:二年級乘法的認識:分成二個單元,第一單元教到六六三十六。

  而且是“五的口訣”放在第一位子。

  2、這樣編排的特點是什么?

  如:“搭配”這一知識,在二、三年級都有,為什么?二年級編排到什么程度,三年級編排到什么程度,二個年級編排的差異在什么地方?

  (二)用教材教

  1、教材與課程有何關系?教材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是師生對話的“話題”,是一個引子,或者是一個案例,而不是課程的全部。

  2、教師應如何看待、使用教材?

 。1)把教材作為樣板;

  (2)把思想作為主線;

 。3)立足于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從他們的生活實際中選取內容重組教材

  3、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較:比較學習材料和學生已有經(jīng)驗之間的關聯(lián)。

 。2)還原: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還原成具體、可感的形象。

 。3)轉化:將課堂中的隨機事件轉化為教學資源。

 。4)開發(fā):開發(fā)周邊資源,對教材內容進行個性化、生活化、活動化再加工。

 。5)調整:運用更換、增刪、歸并、修改等手段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

  所謂“更換”,就是把不適合學生與教師自身特點的素材更換為適合的素材。

  所謂“增刪”,就是為了有利于學生的后續(xù)學習適當增加延伸一些內容,或刪除機械重復太多的、難度過大的又不會影響課程標準落實的一些素材

  所謂“歸并”,歸并學習內容。

  所謂“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處加以修改。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蘊,發(fā)現(xiàn)教材新意義

  4、如何組織、呈現(xiàn)學習內容?

  按照一定的目標結構,恰當?shù)剡x擇、組織、呈現(xiàn)學習內容是實現(xiàn)“用教材教”的前提。

 。1)結構化學習內容

 。2)回歸“生活世界”的學習內容

 。3)具有生成力的學習內容

  5、教材中隱性的東西

  (1)數(shù)學思想

 。2)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編排這個內容的前知是什么,對學生的后續(xù)學生有什么幫助。

  (4)學生會喜歡這個內容嗎?

新課程教學反思15

  初中生物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于“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生物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tǒng)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zhàn),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系,樹立“為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后發(fā)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優(yōu)化知識結構

  生物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生物教師具有豐富的生物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生物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生物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并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生物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生物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yǎng)。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shù)生物教師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新課程對生物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fā)等能力。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shù)教師由于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xié)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于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于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fā)現(xiàn)、探究、創(chuàng)新及總結的態(tài)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現(xiàn)代化信息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復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采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chuàng)新,又要著眼實際,積極參與創(chuàng)設啟發(fā)式、開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fā)并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tài)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tǒng),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fā)動、維持、調節(jié)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生物實驗和生物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生物學家的故事,生物趣聞和生物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體會生物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長河中的作用;善于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fā)認知沖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lián)系,強化問題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最后還應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皩W啟于思,思啟于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yǎng)育圣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里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jīng)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tài)度和責任,對物理教學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新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04-19

新課程改革教學反思04-18

音樂新課程教學反思03-19

化學新課程教學反思04-10

新課程教學反思14篇02-15

新課程教學反思15篇02-24

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學反思04-21

化學新課程培訓教學反思04-22

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