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精】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琥珀》是一篇極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說明文。在教學時,我采用了 “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首先讓學生結合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對“琥珀”的了解;接著,根據(jù)學急于想見到這塊奇異琥珀樣子的心理,安排學生自學課文思考:這塊琥珀到底是什么樣呀?邊讀邊畫下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匯報:“這塊琥珀什么樣?”對照圖片,了解琥珀的樣子,談談琥珀樣子的奇異之處。再學習它的科學價值,探討它價值上的奇異。在學生弄懂琥珀的樣子和價值后,設疑:“看到這塊奇異的琥珀,你最想推測什么?”(學生此時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過程。)之后,看動畫視頻初步了解形成過程,再“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畫一畫這塊琥珀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過程,激發(fā)起學生熱愛科學,積極大膽探究科學的興趣。最后回歸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嚴密,總結寫作特點。
在本節(jié)課上我認為自己有如下兩點成功之處:
一、教學思路清晰,緊扣文眼“奇異”二字展開,突出了重點:琥珀的形成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緊湊,過渡自然,時間安排合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輔助學生學習,引導孩子深入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師生配合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學。
我認為也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一、要加強對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的流暢性和生動性的訓練。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四個階段和必備條件,讓學生復述琥珀的形成過程時,教師應提示孩子復述時可以用上關聯(lián)詞和一些修飾語把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講述得流暢、生動些。由于教師沒有提示,學生只限于板書內容,復述很生硬。
二、本節(jié)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應多指導,范讀,讀書時間有些少。
三、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文章內容的整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顯得有些細碎,教師放手不夠。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麻雀》出自19世紀俄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通過對不同的角色的神態(tài)、動作的具體描寫,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僅刻畫出小麻雀的弱小,獵狗的兇暴,“我”的同情憐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親子”“母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xiàn)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2.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引導學生“從讀悟寫、讀寫結合”。
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憶第二單元關于“了解文章敘述的順序”這個專題主要是了解寫景文章是怎樣按順序描寫變化的景物的。在此基礎上學習敘述性文章常見的表達順序——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敘述。
在學習課文過程中,不僅要學生了解敘述的順序,還讓學生按照課后題第二題的要求:根據(jù)所給的段意實際劃分一下每部分的內容。這樣做,不是把“分段”作為目的,而是把它作為訓練手段,使學生清楚地了解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敘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方式。通過“從讀悟寫,讀寫結合”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學生在回答“課文寫了幾個主要角色?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兩個問題后,再來概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2.鼓勵學生“抓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抓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從“畫出描寫小麻雀的句子,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入手,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悟。學生從“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體會到了小麻雀的稚嫩幼小,從“呆呆地”“無可奈何”拍打著小翅膀,體會到了小麻雀的可憐無助。
3.巧借學生的失誤,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堂上,當一個學生說:“我認為小麻雀很調皮,因為它不在巢里好好待著”時,我并不急于表態(tài),而是讓其他同學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并說出理由。通過回答很自然地引出“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梧桐樹”這一環(huán)境描寫,從而為后面的它“從巢里掉下來的”推斷提供依據(jù),加深了課文內容的理解。
4.領悟寫法進行仿寫練習,提高寫作能力。
在學生熟讀、有感情地郎讀描寫小麻雀的句子后,讓學生回答“作者是哪幾方面把小麻雀描寫具體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從動作、神態(tài)、外形三方面把小麻雀描寫具體的”,感悟寫法,進行仿寫練習,說說小狗向主人要吃的`時的動作、神態(tài)、外形,進一步體會應用,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的成功之處是:整節(jié)課,教師適時的引導、恰當?shù)狞c撥,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主探究、感悟理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平等、討論交流充分體現(xiàn)了課堂的民主和諧,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輕松。
三、不足之處
仿寫一處,學生說得不夠理想。如果我提供一些圖片效果可能會好些。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通過初讀課文,飽含情感,結合自己對老麻雀的認識,完成填空(任選一題):⑴()的老麻雀⑵老麻雀,()(答案:勇敢、令人尊敬;你真棒,我愛你……)接著精讀(4—5自然段,體會情感:帶著對老麻雀的敬佩之情,伴著音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4—5)段,并畫出最使你感動的句子。然后通過對重點段落的教學,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最后課堂表演:《我來當小記者》,由學生扮演小記者、獵狗、老麻雀、小麻雀、作者;小作者即興組織語言,采訪獵狗、老麻雀、小麻雀、作者。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長城》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xiàn)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
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
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jīng)過的省份,感受長城之長,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jīng)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里”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計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我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正好書上有一幅小的長城近景圖,于是我采取默讀的方法,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托,在這個依托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但自己講的太多,學生比較被動。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多讀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段時間,發(fā)現(xiàn)四年級學生的作業(yè)很多時候地一邊做不對,而當改錯時,則做得很快,只要有一個同學做的全對,很快全班就全都會了。而當考試考察同樣的問題時,還是有很多同學不會,數(shù)學老師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情況,經(jīng)過調查,很快發(fā)現(xiàn),學生有照抄作業(yè)的毛病,有的時候即使不照抄,也互相問,很快雷同的作業(yè)就出現(xiàn)了。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于是有了對這些抄襲作業(yè)同學調查的念頭。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抄襲作業(yè)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說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激不起他們的聽課的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就產(chǎn)生抄襲。
二是小學生正處于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迷于玩電腦游戲或者無聊的電視節(jié)目,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復制。
三是由于各科的作業(yè)太多,學生為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jié)省時間的“copy”。
四,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目的性,完成跟會不會沒有多大的聯(lián)系。寫作也就是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調查完后,我突然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課程的環(huán)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為什么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tài)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呢?為什么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脫節(jié),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yè),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復制”了。
反思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游戲等,出現(xiàn)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復制”作業(yè)了。
反思三: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布置作業(yè)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yè),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制作、繪畫、上網(wǎng)搜集材料等作業(yè),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復制”作業(yè)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讓學生樂于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xié)作,各學科之間要協(xié)調發(fā)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yè)的現(xiàn)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會再出現(xiàn)部分學生“復制”作業(yè)了。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擔任四(1)這個學期以來,作為班級年級的語文老師,我經(jīng)歷了成功和挫折,也取得了一些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我遇到了各種困難和疑惑,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的艱辛。然而,我也從中獲得了許多收獲,并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這個學期里我負責教授4(1)班的語文,期末考試學生的成績不是很理想,還有一個學生不及格,回想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存在許多不足:
一、課堂上
1、提問設計不好,語言過于繁瑣。
在課堂上我提問的方式有點啰嗦,不夠清晰簡潔,導致課堂表達不夠精準。今后我會注意設計好提問的方式,包括提問的語言和過渡語的設計,讓課堂更加連貫完整,也體現(xiàn)出教師個人的風格和特點。
2、過于引導學生,沒能完全達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在上課時過多地引導學生,過于依賴教師個人思路按部就班,以至于沒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限制了學生思維。今后該更加想辦法使課堂活躍,讓學生思考。 四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語文教學反思 。
3、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緊湊,但不夠簡單。
語文教學應當簡明扼要,教學框架清晰,避免分支過多,以保持課堂的靈活性和生動性。在課堂接近結束時,緊張可能導致教學次序安排混亂。未來,應更多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思考,采用多元智能培養(yǎng)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4、教學時間的把握和課堂拓展的設計是教學中很重要的兩個方面。在教學中,老師需要合理安排時間,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得到充分的展開和討論。有時候,老師可能會在時間分配上出現(xiàn)偏差,導致課堂內容的層次性不夠清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時間,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得到適當?shù)某尸F(xiàn)和討論。此外,課堂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拓展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堂設計中,可以適當安排一些拓展內容,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深度和廣度。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多閱讀相關書籍,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課后
1、課后作業(yè)設計形式不夠多樣,批改不夠及時和認真。作業(yè)形式
應該要多樣,我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但是我意識到布置作業(yè)的形式過于單一,需要多樣化,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另外,我會努力改進批改作業(yè)的及時性,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并且會更加及時地糾正他們的錯誤。下一次作業(yè)我會更加關注完成質量。
2、學習的過程中,與他人的交流和互動至關重要。只有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在未來的'學習中,我會更加注重向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學習,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之處。
3、教學反思不夠及時,進步速度不快
4、培優(yōu)補差計劃未能按部就班的實施,應當更加注重夯實學生基礎,像背誦默寫這些要硬抓。
5、在新的學期里,我將采取更科學的方法來輔導學生的作文。我計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制定輔導計劃,引導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及時反思,從而實現(xiàn)自身的進步。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作者通過長期仔細的觀察,對貓的古怪性格及滿月的小貓的淘氣可愛作細致生動而又逼真的描述,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內容具體,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文章。
理解貓的性格古怪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xiàn)老貓的性格古怪:講它又老實又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不同的表現(xiàn);講它什么都怕膽小,但又那么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可以說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xiàn)在:一是剛滿月的小貓,腿腳還站不穩(wěn)時就會玩耍;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都體現(xiàn)了作者濃濃的喜愛之情。
因此,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并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領會到作者是運用具體事例寫出了貓的性格特點。寫貓的性格古怪時,將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鮮明生動起來。在此可以通過師生分工朗讀,領悟總分式的構段方式,體會用事例寫具體的表達方法。在體會貓的特點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句來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感情色彩。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薄八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卑雅K腳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動;把貓的叫聲形容得悅耳動聽,喜愛之情躍然紙上。寫貓的可愛時,“它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打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么生氣勃勃,天真可愛!”對小貓的`寬容憐愛如待幼小的孩童。這樣飽含情感的語句比比皆是,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體會。
這篇課文有突出的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表達了真摯的感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fā)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無論是性格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分的可愛。人與貓之間的相互信任,相處和諧,創(chuàng)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老舍先生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性格越來越鮮明活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這節(jié)課中我點評小練筆的時候最好也能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來展開評論。這樣又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經(jīng)典的科學課文。今天用了兩個課時跟孩子們一起把課文學完了。
從教學策略的選擇上,仍堅持“讀議結合,以讀為主”的原則,把大量時間放在了引導學生讀課文上面。
根據(jù)課文的層次,或以自然段為單位,或者按照意義段來讀,考慮到教學時間不寬裕,在朗讀要求上沒有提出過高的標準,只是強調要讀準確、讀整齊。
讀完之后,讓孩子們議一議段落的基本大意,這樣做是為了訓練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的。
議了段意,通常會由我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發(fā)表各自的見解。
如讀完本課前第二自然段,我設計的問題是“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是什么?跟其他動物相比,蟋蟀的做法體現(xiàn)了什么?”,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了“排水優(yōu)良”、“有溫和的陽光”、“不肯隨遇而安”、“慎重”等關鍵詞,在集體探究了隨遇而安、慎重兩個詞語的意思之后,孩子們對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和講究程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而后再讀課文,感覺就明顯不一樣了。
講到蟋蟀住宅的特點時,根據(jù)課文的表述,我跟孩子們一起在黑板上畫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圖,洞口的位置在哪里,平坦的平臺以及九寸深、一指寬的隧道,都被直觀呈現(xiàn)了出來。
我感覺這樣做效果不錯。
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讀課文的一個重點。
遺憾的.是由于時間關系,這部分內容講得有些局促,對教材的挖掘不太夠,只重點幫助孩子們理解了前足扒土、后足踏地、兩排鋸推土等內容,缺少了對蟋蟀弱小與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分析對比,也沒能對作者細致入微、極富耐心的觀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說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了。
而這個是本單元教學的重中之中。
因此,我對這兩個課時總的自我評價是:教學目標達成度低,教學效果不理想。
一般來說,諸如此類的課文理解起來障礙不大,只要多讀幾遍,就能把課文內容理解個八九不離十。然而,語文課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孩子們理解了課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借助教材提供的文章范例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并逐漸學會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就本課教學而言,應該說只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初級目標,語言文字訓練不夠,理解感受能力培養(yǎng)缺失,表達方法學習幾乎沒有涉及。因此,這樣的語文課屬于低效高耗。
究其原因,自認為首要的還是解讀教材、研究教法不夠。備課階段沒能深入解讀教材,對文本的理解較為膚淺,關鍵詞句領會不到位,掌握與課文有關的外圍資料如昆蟲學相關知識不夠;上課過程中組織教學不夠嚴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未被充分調動起來,讀課文的形式不夠多樣化、缺少新意,課堂討論參與范圍較窄,發(fā)言者相對比較集中,大部分孩子依然屬于“沉默的大多數(shù)”。
其次,教學時間分配不盡合理,隨意性較大。第一課時安排了前一篇課文的背誦檢查,前后用去了近10分鐘時間,再加上講課過程中偶爾停下維持紀律、提醒個別走神兒的孩子也會占去一點時間,再有就是課堂上的一些廢話,致使寶貴的教學時間白白浪費掉了。如果課前考慮周全,很多時間完全可以節(jié)省出來用于實質性的學習。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從細節(jié)做起。從明天起,我將致力于此。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鳥的天堂》一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名副其實,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前,我深挖課文中的環(huán)境教育因素,明確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為生態(tài)環(huán)境好(榕樹很大,很茂盛,周圍是河流,氣候適宜。);其二,是因為這兒的人好(農(nóng)民不許人捉它們)。在教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課前查找資料,初步感知生態(tài)美。
課前查找資料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變其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通過網(wǎng)上查閱,圖書查閱,訪問查閱,了解到巴金先生寫作的《鳥的天堂》原文,鳥的天堂所在地,鳥的天堂是怎樣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時間,老百姓是怎樣保護它的,以及作為保護區(qū)和游覽勝地,鳥的天堂的現(xiàn)在的情景。同學們對鳥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歡這鳥的天堂,這就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和情感基礎。同學們所查找的資料不是獨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這樣他們的知識寶庫又有了新的內容,頭腦中初步建立了這樣的概念:鳥的天堂是美的,這美是人為的創(chuàng)造出來,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才能創(chuàng)造生態(tài)美。
二、課中品讀體味,深入感受生態(tài)美。
《鳥的天堂》一文內容寫的非常美,語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來自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美!為讓這美的生態(tài)圖深深地根植于學生的內心深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究就成為關鍵。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專題。
探究專題不能只是對課文語言疑難問題的解決,更應是直入中心,圍繞文章中心提煉出探究專題。學習《鳥的天堂》就是要讓學生領悟“動物、植物、大自然、人”之間的和諧共存。課伊始,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驗,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會抓住“天堂”一詞,提出一個什么專題供大家探究?學生頓時興趣倍增,紛紛猜測,有的說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有的說為什么稱為鳥的天堂?還有的說鳥的天堂是怎樣的?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問題提得好的基礎上,拋出探究性專題——這里為什么能成為鳥的天堂?這樣,不僅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也為學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真是一舉兩得。
2、品讀體味課文,勾勒生態(tài)和諧圖。
為完成這個探究性專題,學生就不能只局限于領悟樹的“大”,還需深刻領悟“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不提及這點就表明對課文學習的層次是停留在膚淺層次的。因此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通過學文,在大腦中勾勒出一幅生態(tài)和諧的圖景,從而感受生態(tài)的美,達到以課文為載體滲透“綠色教育”的理念,這樣的滲透才是自然生成的。如文章一開頭幾個自然段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夏日的傍晚,這兒不僅四周很靜,只聽見船槳激起的流水聲,而且景色迷人,燦爛的紅霞還在天邊。讓生知道這兒氣候溫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于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有生機。抓住“臥”“垂”這些重點詞的品析,讓生感悟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繁葉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當學生都說這兒水分充足,可以為鳥兒提供必要的水分,這時一位學生立即舉手說:“我認為‘水分’、‘榕樹’和‘鳥’這三者是因果關系。因為水分充足,這棵榕樹才長得如此高大茂盛;榕樹高大茂盛了,所以才適合鳥兒在這里生活!庇秩绠攲W生都認為農(nóng)民保護了鳥,鳥兒們才能在這兒棲息繁衍快樂的生活時,教師適時點撥:大家想,由于人們的`保護,這里的鳥兒會越來越多,旅游業(yè)隨之發(fā)展,這地方經(jīng)濟也會隨之得以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會怎樣?學生紛紛說:越來越幸福,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快樂……教師隨即板書:“鳥因人樂,人依鳥和”。然后告訴學生:寫完后,我又覺得不完整,不深刻,誰能根據(jù)所學來幫老師添一添?于是,學生脫口而出:“樹因人樂,人依樹和;動物因人樂,人依動物和;植物因人樂,人依植物和……自然因人美麗,人因自然而幸福。”這里,沒有教師生硬地灌輸環(huán)保教育,而是巧妙利用板書引路,讓學生興味盎然添、改,思維火花噴涌而出。這樣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潛移默化地受到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教育,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統(tǒng)一和諧,可謂一舉兩得。
3、今昔對比,升華綠色教育的情感。
品讀全文后,我找出收集的圖片,讓生欣賞“鳥的天堂”的美景。正當大家都沉浸在自然美中。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從我搜集的各種資料來看,現(xiàn)在的‘鳥的天堂’并沒有巴金爺爺所描繪得那么美了!”此言如一石擊起了千層浪,同學們不禁交頭接耳起來了。見此情景,我讓那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引導學生對“鳥的天堂”今昔情景進行對比,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保護環(huán)境迫在眉睫。
三、課后練習,延伸綠色教育。
課后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來延伸綠色教育:畫圖或寫段導游解說詞來表達自己對“鳥的天堂”情感。通過完成練習,資料、課文再一次地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xiàn),“鳥的天堂”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成了學生贊頌的內容,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印入學生的頭腦。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B案
第 一 課 時
看圖引題
1。出示課文插圖,觀察并思考:圖上畫的是什么樣的生活?哪些風景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試著說一說。
2。今天,通過課文學習,老師將和你們一同走進這充滿生機的田園生活。
看圖讀文
1。自學生字新詞,同桌交流,教師指導。
2。邊看圖邊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畫面,然后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a。鄉(xiāng)村生活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b。鄉(xiāng)村生活自然親切、優(yōu)美恬靜。
c。鄉(xiāng)村生活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這濃郁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場景?
4。默讀課文,自由學習,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組合作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師指導解疑。
教師吟詩小結
是!鄉(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不信你聽!
屏幕出示:長藤綠葉瓜架,
春雨竹筍鮮花。
雄雞悠閑自在,
小橋流水戲鴨。
夕陽鳥兒如畫,
紡織娘高唱甜蜜,
最美鄉(xiāng)下人家。
學生整體感知
你認為教師自創(chuàng)的這首小詩怎么樣?你有什么感受?發(fā)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1?梢韵窭蠋熯@樣吟詩。
2。可以試著讀讀課文。
3。可以作為導游向大家介紹“鄉(xiāng)下人家”。
第 二 課 時
回顧課文
1。我們已經(jīng)感受了鄉(xiāng)下人家生活的.恬靜、自然、親切,誰能把自己的感受通過讀課文,展示給大家聽。
2。指名讀文,交流欣賞。
精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你認為課文描寫的哪一處鄉(xiāng)村風景最美,畫出來,反復讀,并聯(lián)系課文說說自己的理由。
2。小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指導朗讀并對語言文字進行訓練,體會寫法。
如: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如果將“探出頭來”換成“長出來”,會是什么感覺?試著讀一讀,并體會一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品味語言
1。有感情地讀一讀你劃分出的段落,邊讀邊想象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積累語言
把你認為寫得最美、最生動的句子抄下來,并試著背誦。
拓展語言
1。自由朗讀《在天晴了的時候》。
2。想一想作者描寫了哪幾種景物,是怎樣描寫的?說說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布置綜合性學習內容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第六單元為環(huán)保篇,是關于保護環(huán)境、改造環(huán)境、美化環(huán)境的教育。由《沙漠中的綠洲》、《云雀的心愿》、《古詩兩首》、一個習作和一個練習組成。這一單元是教材編寫組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精心設計的,發(fā)揮著接通課內外語文學習的功能,用不同的文學樣式表達了同一個主題: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沙漠中的綠洲》一文體現(xiàn)了阿聯(lián)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后的所見所聞,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習作6要求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和別人討論,也可以留心報刊雜志上有關這個問題的信息,結合自己的認識寫篇文章,從而落實“自主習作,樂于表達”的理念,透出濃濃的人文情懷。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要在每個孩子們的心中確立這樣的觀念: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練習六中安排了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等五個方面的內容。
在本單元教學中,我結合《語文課程標準》,認真做到“三淡三重”的教學設計:
一、淡化技能訓練、重視感悟積累
在教學過程中,不可急功近利地對學生進行枯燥的技能訓練,以免敗壞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而是應重視熏陶感染,引導感悟、積累,重視閱讀。本單元文章形式多樣,記敘文的教學要抓住課文的要點和關鍵,設計幾個主要問題,合作探究,通過生生互動式的讀讀、畫畫、比比、議議等多種形式使學生體會到文中的“情”。如《云雀的心愿》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人物對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入情境,較好地把握語言包含的情感。
二、淡化知識傳授、重視語文實踐
語文學習不只是為了考試,課外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更不是只看考試,課堂的`觸角一定要伸向課外、伸向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本單元的主題是環(huán)保,課后可根據(jù)班級實際組織學生通過調查、采訪、查閱資料、辦環(huán)保主題的手抄報等,引導學生了解本地區(qū)的環(huán)保情況,力圖提出自己個性化見解的環(huán)保建議。如在教學《沙漠中的綠洲》一文時,我組織學生課后收集有關阿聯(lián)酋的資料,以“沙漠綠洲之旅”為主題,結合課后習題,開展“小導游”活動。讓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在實踐中增強,讓學生的環(huán)保行為在課后落實。
三、淡化教法的新奇、重視學法的指導
課程改革實驗教學的確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新的東西,但也存在片面追求教法創(chuàng)新、追求“表面繁榮”的誤區(qū),我們的教法應該為學生更輕松、有效地學習語文而因地制宜。就這一單元而言,我們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啟下”的問題。而本單元課后練習有了較為明顯的體現(xiàn)。如在教學《云雀的心愿》時問:“為什么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條理地說說,再寫下來。”既引導學生進行概括重點段落內容的訓練,又訓練了學生把握文章的要點,理清文章的條理,為高年級的閱讀“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鋪墊。
小學語文教學在美育方面重視的是不夠的,我們也清楚美育的內容并沒有寫入語文課程標準,我在實施三維目標時,那情感的訓練,其實內涵著美。這一單元的教學,我把美育的內涵引進來,通過反復的閱讀引導,學生就能感受到美不是抽象的,美是具體的,美是要靠人類創(chuàng)造、保護,美是有規(guī)則的……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做到“三淡三重”,才能真正地教好語文,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是一篇很好的科普說明文,說明思路清晰,邏輯性強。主要介紹了納米技術是什么、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以及納米技術可以給人們帶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并在最后強調納米技術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刻的變化。本文要求學生能夠提出質疑并善于與他人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并且還能根據(jù)課文內容結合查找資料,生成自己的理解。
對于這堂課的教學,我做出如下幾點反思:
1.教學效果
文章中的一些科技知識對學生來說很模糊但是卻很有趣,針對較為單調而枯燥的說明文,吊起學生胃口是首要任務。尤其是對于孩子們無法想象的抽象概念,我們要化深為淺,化抽象為具體,幫孩子們理解。上課開始后,為了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形象的理解,我用身邊活生生的例子來說明問題。比如解釋“納米”的大小,我讓孩子們摸摸自己的頭發(fā),借此問他們一根頭發(fā)到底有多粗,學生答不上來。為什么答不上來,因為太細了不好測量。我順勢告訴學生一根頭發(fā)大約是5萬納米,把一根頭發(fā)平均分成5萬份,每一份就是1納米,學生情不自禁地叫起來:納米到底有多小哇!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出來,再順勢給他們看幾幅圖,他們對納米技術的興趣就完全被調動起來了,然后我們便順理成章地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2.教學收獲
我總是鼓勵孩子大膽去想象。在講到第二自然段時,學生們在我的鼓勵下,大膽想象納米技術還會在我們身邊哪些地方:有的說,納米技術可能被用到服裝上,穿一件納米衣服,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冬天再也不用穿得厚厚的,像個大面包了;有的說,我希望納米圖書館的出現(xiàn),它能夠減少建筑面積,比如一個書包大小就可以是一個國家圖書館;還有的說,我要發(fā)明納米除塵掃把,它能夠自如地爬高下低,清掃房子……學生的思想多么豐富,他們由猜測到希望最后到發(fā)明,可以看出孩子對科學研究的向往。我想,正因為敢想,人類才不斷跨越一個又一個想法,走到今天。古人說:異想天開。今人說: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大膽想象,就可能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科學家。
3.不足之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覺得留下了很多遺憾。有時候我不相信學生的能力,時時帶著學生走,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有時候,生怕學生不能理清思路,結果課上花了許多時間去提示、引導。另外,在教學方式的運用上過于單一,沒有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等合作式學習方式,致使這節(jié)課大半時間都是在跟著教師轉,沒有開動學生的`腦筋,只是在最后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想象力才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才終于活了起來。
4.改進措施
四年級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這時的孩子們開始轉變思考問題的方法,從過去籠統(tǒng)的印象轉變?yōu)榫唧w的分析,偏重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析。所以老師要相信學生,勇于放手,重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享受樂趣,獲得成長。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經(jīng)過三年的學習強化與教學指導,四年級的絕大部分同學各項行為習慣已構成,大部分同學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構成了學習語文的良好氛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取其精華、棄其不足,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將來,那么,為了四年級語文教學更上一個新的臺階,為了每個學生的語文水平有一個大的進步。教師務必要做好教學反思:
第一、繼續(xù)強化識字寫字教學。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雖然這學期已經(jīng)是四年級下期了,但仍然要重視識字和寫字的教學。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講究方法,提高質量,堅持多認少寫的原則。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兒童已有的識字經(jīng)驗和熟識的語言因素,教給兒童識字方法,鼓勵兒童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識字,在識字過程中必須重視寫字的指導,不僅僅要求兒童把字寫對,還要做到姿勢正確,把字寫好,寫漂亮。
第二、要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探究,認真?zhèn)湔n,轉變以前那種單一教學方式。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改變以前那種老師想放又不敢放,總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前那種因引而不隨,啟而不發(fā)則包辦代替的教學方式。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學中,要把握了課文的特點,既要體現(xiàn)老師的主導,也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充分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放飛的舞臺。
第三、重視兒童學習興趣和學習潛力的培養(yǎng),透過多種方式讓兒童自主學習、主動學習、使兒童在學習中不斷有所發(fā)現(xiàn),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悅。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激發(fā)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掀起了學習的高潮。讓兒童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得自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從小激發(fā)兒童學習的成就感。
第四、注意德育滲透,體現(xiàn)語文的情感性
";新課標";指出:";培養(yǎng)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料,不就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而就應因勢利導,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透過熏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在今后的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蘊藏的德育因素,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滲透,到達";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結合”。
第五、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語文的學科性
在教學中,個性重視對兒童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充分利用教材優(yōu)勢,注重兒童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對兒童進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兒童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第六、對新教材理解、運用不夠深刻。
今后的教學,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貼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另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有時為了趕進度,閱讀教學不夠扎實,學生普篇閱讀潛力很差。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語文的用心性不高,家長配合不夠,由于各種原因,自己輔導又不到位,造成部分學生學習成績落后。
第七、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今后的教學,我要進一步提高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的熟練程度,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使語文課上得更活潑更生動更形象。還有,對課堂氣氛調動的潛力上還需要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藝術,還要更加注重學生朗讀潛力的培養(yǎng);透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思想品質得到陶冶,從而進一步體會到文章所蘊含的的思想感情,到達教學的目的。今后的教學,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貼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另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朗讀、品讀、美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力求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把握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有意注重學生的朗讀,但朗讀指導方面仍需加強。讀后的指導除了字音、節(jié)奏、重音的點撥指導,還有感情的浸潤啟發(fā),學生各自朗讀、點名朗讀的時候,感情都是比較細膩豐富的,非常的聲情并茂。但是當由自由讀變成其讀的時候,學生常常容易拖泥帶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讀也比較少,這是今后在朗讀指導中應該注意的。
教學語言規(guī)范性、簡約性也急待增強。不管是在講解重難點,還是在總結歸納評價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言稍顯羅嗦,有時候也不夠規(guī)范,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決的。
時間安排掌握的也不是很好。有時我一個課時無法完成原定的'教學內容,甚至出現(xiàn)教學節(jié)奏前松后緊的情況,究其原因,除了我經(jīng)驗不足之外,還有教學組織及教學語言方面的問題,今后應該逐步積累經(jīng)驗,改善這種狀況。
以上是我對教學《鳥的天堂》,結合前面兩課教學的一個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吸取教訓,總結經(jīng)驗,爭取不斷進步。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課圍繞“泉城”這一關鍵詞,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濟南名泉的綺麗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作者采用“總—分—總”的順序,先總寫濟南泉不僅多而美:接著分別介紹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龍?zhí)兜娜,黑虎泉的“水生喧騰”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在教學本課時,光用語言的描述是遠遠不夠的,孩子們是無法想象泉城的樣子的。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采用了多媒體,讓孩子們看邊欣賞圖片邊來體會文字。對于農(nóng)村孩子來說,用課件上課事件幸福的事。
在上課的伊始他們是興奮是驚嘆,看著那一幅幅美麗的景致,他們沉醉于其中。在視覺的欣賞后,我把重點放在了文字上,讓孩子們分別賞讀四大名泉的來歷及各自的特點。最后把視線停留在描寫四大名泉泉水流動的詞語,分別體會。
有了前面文字精讀和畫面補充做基礎,孩子們非常踴躍的交流自己的理解,讓我驚喜的是他們的理解還是很到位的?磥碇灰處熣J真的做好基礎引導,把課堂還給學生是可以落到實處的。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花的勇氣》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節(jié)選自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細致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jīng)過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時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于草下時的驚喜,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后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xiàn)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
這篇文章語言優(yōu)美流暢。尤其是兩段對花的描寫更是精彩至極:“原來青草下邊藏了一層花兒,白的、黃的、紫的;純潔、嬌小、鮮亮;這么多、這么密、這么遼闊!它們比青草只矮幾厘米,躲在草下邊,好像只要一用勁,就會齊刷刷地全冒出來……”“迎著細密的、涼涼的吹在我臉上的雨點,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千萬萬朵花兒藏身的草地,此刻花兒一下子全冒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全新的色彩。雖然遠處大片大片的花已經(jīng)與蒙蒙細雨融在一起,低頭卻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樣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鼻,有色、有形、有動作、有想象,修辭手法的運用恰到好處……雖然未能親見那些花兒,但讀了這些文字,花兒的形象早已躍入腦海。
為了能讓孩子們對課文的脈絡有個清晰的認識,我設計了以下填空題:
初見草地,我感到,因為;
撥開草看,我感到,因為;
離開之前,我感到,因為;
雨中去看,我感到,因為;
體會小花氣魄時,心頭,因為。
先各自想一想,再同桌進行交流。這其實是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在看花、尋花這個過程中有那些情感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來解決這個問題,對整篇文章的學習起了很好的.梳理作用。
語文教學應以讀為主,本課的教學我還特別注重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失望——吃驚——遺憾——驚喜——震撼。在看到花的原野時,學生第一次朗讀并不好,我就讓學生看圖片感受,那一聲聲驚嘆之中,我已經(jīng)知道,他們下一遍肯定會讀得更好,果然如此。通過反復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最后點題,無需多費口舌,孩子已領會作者的感悟:小小花兒居然有如此氣魄,在冷風冷雨中傲然挺立,這是花的勇氣,是生命的勇氣。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03-21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3-29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02-06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語文教學反思06-14
《語文新課標》教學反思04-1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語文《狼》教學反思04-14
語文園地的教學反思02-06
語文《白楊》教學反思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