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

時間:2022-02-25 13:00:51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加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計算:36+21= 23+75 56+30 4+52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5+32=,學生試算。交流算法。

  2、擺小棒:小組說擺法。問: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整捆的有幾捆?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從哪一位加起?6+5超過了10怎么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寫上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6+21與36+35有什么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借助于小棒。個位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么?

  6、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么問題?

  三、拓展運用:

  1、“做一做”,圖中有什么信息?根據(jù)信息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2、猜一猜十位上是幾。

  3 8 6 7 1 7 9

  + 3 9 + 4 +5 3 +3 6

  3、數(shù)學醫(yī)院:

  4 9 2 1 6 5

  + 4 4 +3 9 + 3 5

  8 3 6 1 0 0

  說明理由。第三題個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來的?

  4、圖形計算。

 。5 =3 =4 =7

  + =( ) + =( )

  + =( ) + =( )

  4、看誰加上一個相同的加數(shù)算得快。

  開放題:誰先正確算出五星表示的數(shù),就獎勵給誰。

  2 4 7 3 2

  + 6 9 + 9 + 2 8 + 6 +

  9 4 8 6 6 0 5 5 9 9

  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是部分學生數(shù)位對不齊,進位之后忘記向十位進一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人教課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p72--93)

  【單元教材分析】

  1.本單元內(nèi)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乘法口訣是數(shù)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后的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務必熟練掌握。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有:7的乘法口訣、8的乘法口訣、9的乘法口訣、乘法口訣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具體安排如下表。2.本單元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由具體情景引出乘法問題,結(jié)合連加結(jié)果編出乘法口訣。在具體內(nèi)容的編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訣由實物圖引導學生操作,得出連加結(jié)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現(xiàn);8的乘法口訣由學生熟悉的軍樂隊列隊圖,通過引導觀察得出連加結(jié)果,并用數(shù)軸的形式呈現(xiàn);9的乘法口訣以賽龍舟的示意圖,通過觀察與推想得出連加結(jié)果,并用數(shù)軸的形式呈現(xiàn)?傮w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2.解決問題的編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訣之后,設計了3個例題:先用擺圖形的實例,說明“什么是一個數(shù)的幾倍”;再用擺物與推想,說明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該怎樣計算;最后用現(xiàn)實情景,結(jié)合線段圖,教學怎樣解決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8的口訣之后,只在練習中以情境的方式,說明條件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包含有“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數(shù)量關系的現(xiàn)實問題。9的乘法口訣之后,在情境圖中,由學生自己組織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再獨立解決包含有“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數(shù)量關系的實際問題。在設計上,逐步增加思維的抽象性和獨立性。

  【教學目標】

  知識點目標:1、經(jīng)歷編制7—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3、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編制乘法口訣,初步學會應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能力點目標:使學生能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德育點目標:結(jié)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

  難點:隨著口訣句數(shù)增多和數(shù)目的增大,記憶口訣是比較困難的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學會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也是比較困難的。

  【教學建議】

  1.本單元的內(nèi)容是在2~6乘法口訣學習的基礎上來學習的。要充分利用學習2~6乘法口訣的思考方法和學習經(jīng)驗來學習7~9的乘法口訣。應盡量增加學生學習的獨立性,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礎上,自覺吸收自己喜歡的思路,學習口訣、記憶口訣。

  2.為了更好地記憶口訣,在操作或推想出連加結(jié)果后,一定要記熟連加的結(jié)果,再寫乘法算式,編口訣。這樣,記憶口訣的負擔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誦”上,使難度適當分散。再是記憶口訣要把重點放在數(shù)目較大、容易混淆和比較拗口的口訣上。在訓練時,應注意變換方式,以游戲和比賽等活動,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在解決問題時,一方面要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問題的含義,另一方面要用學具進行操作,為有條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書中的線段圖是為學生思考問題做幫手的,不宜要求太高。

  4.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學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數(shù)學生的思維代替多數(shù)學生的思維,削弱每個人“再創(chuàng)造”的機會。要采取適當措施,有利于個性化學習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課時數(shù)】

  本單元可用13課時進行教學。

  (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diào)整)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基本含義。

  2.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3.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發(fā)現(xiàn)法,問題教學法,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等方法。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生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

  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課本插圖。

  【課時按排】

  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1.看木偶戲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2~4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1~3頁游樂園情境放大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游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戲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nèi)交流。

  (3)選派組內(nèi)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jié)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jié)。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jié)合題目的具體內(nèi)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jié)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diào):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并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

  2、能準確地判斷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并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

  4、引導學生領略自然世界的美妙與對稱世界的神奇,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概念。

  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建立表象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硕Y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

  師: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說一說,師加以引導。

  師:生活中,像蝴蝶這種兩邊大小、形狀、圖案一模一樣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2、你在生活中見過軸對稱圖形嗎?說一說吧

  生舉例子,師加以引導并表揚肯定。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圖片

  你認為它是軸對稱圖形嗎?你怎么判斷的?從哪里看兩邊一模一樣呢?你有什么辦法證明你的想法嗎?

  小組動手操作

  2、交流匯報。

  用對折的辦法,發(fā)現(xiàn)兩邊完全重合。

  中間的折痕就是對稱軸。

  3、剪一剪——認識軸對稱圖形。

  (1)師: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對稱圖形,老師這里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些紙張,大家能夠用剪刀試著剪出一個對稱圖形碼?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樣剪才能剪出對稱的'圖形,然后動手試一試。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剪一剪。

  組織學生將自己小組剪出的對稱圖形進行展示并匯報各自的剪法。

  (2)引導學生明確剪對稱圖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個對稱圖形,可以先把紙張進行對折再剪,最后沿對折的地方打開,這就形成了一個對稱圖形。

  教師小結(jié):像這樣剪出來的圖形都是對稱的,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

  同桌交流,將剪出的圖形對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說說同桌剪的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怎樣判斷?

  教師引導:我們剪軸對稱圖形時,先要對折,那就是說,把你手上的圖形對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軸對稱圖形。

  學生操作,判斷。指名上臺演示,說說判斷的理由。(展示時,教師注意讓學生從不同的方向,橫著、豎著、斜著的方向?qū)φ,感受不同角度進行判斷。)

  4、引導學生認識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談話:將對折的圖形打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中間有一條折痕。)

  師:這條折痕就是這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同學們,用鉛筆畫出你們所剪圖形的對稱軸。

  學生認識對稱軸,畫出對稱軸。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說明理由。

  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將圖形對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賞軸對稱圖形的圖片

  生活中還有很多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老師收集了一些圖形,你想看看嗎?

  (四)課堂小結(jié)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從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我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可以看見軸對稱圖形,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圖形,我們的生活才會裝扮得這么美麗。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5

  長度單位

  教學內(nèi)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能力點: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shù)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嗎?我們需要借助什么工具呢?

  2、直尺是我們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個好幫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二、新授

  【知識點一】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

  1、我們現(xiàn)在有直尺作為測量工具,那在古代沒有直尺,人們又是如何測量物體的呢?在古時候,想知道物體的長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古代的人們經(jīng)常用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作為長度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

  如果讓你用身體的一部分進行測量,你打算怎么測?

  播放課件認識“庹”、“拃”以及以腳掌的長度作為長度單位。

  2、同一事物,選擇測量的長度單位不同,測量結(jié)果也不同。

  3、用拃作長度單位量課桌長度。

 。1)學生和老師一起用拃量課桌的長。

  發(fā)現(xiàn):師生量得的結(jié)果不同。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為什么量的結(jié)果不一樣呢?

 。2)比較學生的拃和老師的拃的長短。

  學生的拃短,老師的拃長。 發(fā)現(xiàn):不同人的拃,長度可能是不同的。

 。3)得出結(jié)論:

  不同人的拃長短可能不同,用它作單位去量物體的長度,得到的數(shù)值不夠準確。要想得到一個準備的數(shù)值,就需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

  通過我們一起量桌長這個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古代人用身體的某一部分作為長度單位(比如“庹”和“拃”)去量物體的長度是不夠準確的,因為測量的人不同,他的“庹”和“拃”的長度也可能不同。

  歸納總結(jié):所以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量,才能知道物體究竟有多長。這就需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就引出了我們今天使用的尺子。

  【知識點二】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物體的長度

  1、 觀察直尺,認識1厘米。

  尺子是我們測量長度的工具,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認真觀察,說說直尺上都有什么?

  播放課件認識尺子

  2、 借助實物感知1厘米的長度。

  提問: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圓珠筆的粗細、鑰匙柄的直徑)同學們想得真好,老師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食指寬大約1厘米 田字格寬大約1厘米 圖釘?shù)拈L大約1厘米

  提問:請你在生活中認真觀察,看誰能找到我們身邊更多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

  數(shù)字0-1之間的一個大格就是1厘米,(教師用拇指和食指區(qū)間比劃1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厘米可以用“cm”來表示。直尺上每相鄰的兩個數(shù)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3、觀察上面的實物特點,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食指的寬、田字格的寬和圖釘?shù)拈L相對較短,所以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時,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4、量一量教材上的紙條的長度。

  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對著數(shù)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用身體量一量步、庹、拃。

  6、找一找、量一量尺子上從哪到哪是1厘米。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寬約幾厘米,手掌寬約幾厘米,一拃長約幾厘米。

  7、量一量。

  8、作業(yè)

  板書設計:

  厘米和米

  古代的長度單位:一庹、一拃、一個腳長

  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厘米——cm

  教學反思:

  學生之前有過用直尺測量物體長度的經(jīng)歷,所以本課在教授時難度不大,學生也易于接受。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如果我想量黑板的長度,用直尺1厘米1厘米的量是不是太麻煩了,那誰有好辦法呢?(引出“米尺”)

  結(jié)論: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表示。

  二、感知1米有多長

 。1)那1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觀察米尺,感知1米的長度。

 。2)實物對比,感知1米的長度。女孩1庹長約1米,男孩的身高比1米還多一些。

 。3)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個1厘米。

  通過觀察或數(shù)數(shù),發(fā)現(xiàn)1米里一共有100個1厘米。因此1米=100厘米。反過來100厘米=1米,也就是說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

  結(jié)論:①測量較長的物體可以用“米”作單位。②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

  三、拓展運用:

  1、教師出示1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1盤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量跳遠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實踐活動:試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度。

  量跳遠的距離。

 。ㄖ笇W生:要先確定兩個點,一個是跳的起點,另一個是跳完后腳后跟所在的點(終點)。量的時候,尺子要從起點拉到終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板書設計:

  認識米、厘米和米

  長度單位:米——m

  1米=100厘米

  教學反思: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了解1厘米的概念。本節(jié)課上,學生通過實物能夠感知1米的長度,也能夠進行米與厘米之間的單位換算,學生通過經(jīng)歷從直觀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學生通過不斷的感知、體驗、交流、實踐,形成理性認識。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學難點: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直尺、各種直、彎的`實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一幅圖,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彎的,問:走哪條路比較近?為什么?

  師: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線段。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和彎的吸管、鉛筆、繩子、直和彎的鐵絲等,看一看、摸一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找出你認為直的東西。

  從鉛筆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們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書本的邊等都有兩個端點。

  情境圖解讀:拿一根線,用手捏住線的兩端,用力拉緊,這時這根線就可以看作是一條線段。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并在線段的兩端點兩個點,告訴學生這就叫做線段。

  實物感知線段:黑板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認識線段:線段是直的,兩端有端點的線。

  問:我們身邊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作線段?為什么?

  判斷下面哪些是線段?

  2、線段可以度量嗎?

  試量課本第5頁的線段,互相交流量法。師總結(jié):先將尺子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點,再看線段的右端點對著尺上的刻度數(shù)是幾就是幾厘米。

  觀察圖形,總結(jié)線段的特征:直的;有兩個端點;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3、畫線段。

  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是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總結(jié):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鉛筆尖沿著尺子的邊一直畫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標上兩個端點,并且在線段下面寫上3厘米。

  三、拓展運用: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3、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實踐活動:估一估,再量一量。

  板書設計:

  線段

  兩端有端點的直線叫做線段

  教學反思:

  線段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學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覺地認識了它,陌生是因為線段作為幾何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低,學生的感性認識遠遠超過了理性認識,要以純數(shù)學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難度,要有一定的空間觀念才行。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鞏固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教學難點: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這單元我們學了什么?小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學生匯報整理的結(jié)果。

  誰能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1米呢?我們身邊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什么是線段?估測線段的長度。

  出示習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

  單位和數(shù)據(jù)相結(jié)合進行判斷:13厘米就這么高,旗桿不可能這么矮。

  借助參照物判斷:我1米多高,才到旗桿的這個高度。旗桿應該是13米高。

  利用生活實物判斷:一支新鉛筆都不止13厘米長,旗桿的高度應該是13米。

  三、拓展運用:

  1、拿一張紙條,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組合作量鉛筆、本子、墨水瓶、成員的身高、課桌。

  3、練習一第6題。先估測一下所量物體有幾個小方塊長,再用小方塊實際測量一下,然后將估測與實測的結(jié)果對比,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4、練習一的8題。先估計每條邊的長,再實際測量,交流測量的方法。

  5、第9題,學生動手試一試,再計算,說明計算的方法。

  6、第10題,先估計,再量一量。

  開放題:1、數(shù)線段。

  2、小紅離學校有三條路可走,走哪條路最近?

  教學反思:

  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必須建立在長度估測的基礎上。由于學生只認識了“厘米”和“米”,很容易作出非此即彼的簡單推斷。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xié)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

  教學重點: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二年級同學來參觀博物館啦!出示圖。每個班級都由2名老師帶隊。四個班級的中隊長都站在本班隊伍的`最前面,打著自己班級的班牌: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同學們站得整整齊齊,正等待盡管呢……仔細觀察,畫面里蘊涵著好多數(shù)學問題呢,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出示并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二(1)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

  學生匯報:

  (1)理解題意并列式。

  求總數(shù)要用加法計算,列式為:35+2=

 。2)用口算。

  先把兩個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所得的數(shù)再與30相加,即5+2=7,7+30=37,所以35+2=37 。

 。3)擺小棒計算。

  3捆=30根

  5根+2根=7根

  7根+30根=37根

  所以35+2=37

  (4)用豎式計算

  先從個位加起,5+2=7,寫在得數(shù)的個位上。十位上的3直接落下來,寫在得數(shù)的十位上。

  2、二(1)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計算?

 。1)理解題意并列示:35+32=

 。2)口算。30+30=60,5+2=7,60+7=67,所以35+32=67。

 。3)借助擺小棒計算。

  (4)用豎式計算。先從個位加起,5+2=7,7寫在得數(shù)的個位上。再算十位上3+3=6,結(jié)果寫在得數(shù)的十位上。

  歸納總結(jié):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方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三、拓展運用:

  1、計算下面各題。

  54+4= 21+7= 24+3= 46+3=

  62+17= 35+24= 13+84= 44+40=

  2、數(shù)學醫(yī)院:

  17+2=19 50+6=56 42+3=45

  1 7 5 0 4 2

  + 2 + 6 + 3

  1 9 5 6 4 5

  24+61= 53+22= 37+40=

  2 4 5 3 3 7

  + 6 1 + 2 2 + 4 0

  8 5 7 5 7 7

  教學反思:

  有過之前的學習基礎,很多孩子口算就可以直接算出結(jié)果。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含義,經(jīng)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nèi)ミ^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從這個畫面中能找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學生進行匯報)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nèi)交流。

  (3)選派組內(nèi)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jié)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jié)。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jié)合題目的具體內(nèi)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四、課堂總結(jié)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反思:學生能夠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相應的數(shù)學問題,并通過小組研究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在將兩個分式寫成一個綜合算式時,不能掌握的很好。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8

  【教學內(nèi)容】

  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發(fā)現(xiàn)法,問題教學法,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等方法。

  情感與態(tài)度:

  1.結(jié)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課本插圖。

  【課時按排】

  本單元可用13課時進行教學。

  除法的初步認識…………………………………… 6課時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 4課時左右

  1.除法的初步認識

 。1)平均分(一)

  【教學內(nèi)容】12頁—14頁例1、例2 做一做練習三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勢力和活動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tài)度:讓學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會平均分,提高動手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12塊糖.每個學生實物卡片.三角形.圓形學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教師:最近我們五小二年級一班要組織一次春游活動,我們幫他們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嗎?

  請小組長來領要分的物品,(每個小組12塊糖)

  請學生試著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滿意。

  學生先在小組中分,再請學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結(jié)果。

  多請幾個小組,說說自己分的結(jié)果,預計都是每人分得3塊糖.

  教師:這樣分大家都滿意嗎?為什么?

  教師揭示課題:像這樣把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地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索:

 。ㄒ唬┓忠环

  1、每個小組8張面包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jié)果。

  2、每個小組4張桔子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jié)果。

  3、每個同學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jié)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時候要平均分?是怎樣分的?

  先在小組里說說,再指名說。

 。ㄈ┻B一連、圈一圈

  把10條魚平均分在2個漁缸里,請學生連一連或圈一圈,

  說說分的結(jié)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說說你怎樣分的。

  2、練習三1~3

  第1題:給每個花瓶里插上花,應該怎么插?如果要求每個花瓶里插上同樣多的花,又應該怎么插?插幾枝?

  四、總結(jié)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12~14頁內(nèi)容。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經(jīng)驗和實際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

  教學準備:

  學具準備:分組準備各種食品、每人一張卡紙、圓片(18個)、作業(yè)紙。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桔子等貼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聯(lián)歡會情境,讓學生感受平均分

  1、讓學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1)師:就要過年了,今天我們來開個聯(lián)歡會。請同學們看看老師給你們組準備了什么食品?(餅干、巧克力、糖果……)我們想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你們能幫我把這些食品分成四份嗎?

  (2)讓學生分組分一分食品。

  (3)讓學生說一說你們組是怎么分的'?(讓學生分組匯報結(jié)果。)

  (4)師:象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2、(1)(出示多媒體課件)剛才老師和一組同學一起“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個蘋果!

  (2)讓生把分蘋果的過程讀一讀。

  (3)讓學生用這句話把本組分食品的過程說一說。

  3、鞏固練習:判斷哪種分礦泉水的方法對。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在活動中學習書中例2

  (1)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

  請同學們分組把15個桔子平均分到5個盤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分完后請學生分組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并上黑板演示。

  (3)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組分食品的過程。

  2、拔河比賽:師請8位學生,平均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比賽中適當穿插德育滲透,如集體主義教育等。

  3、給獲勝選手發(fā)獎品:12支鉛筆平均發(fā)給4個同學,每人幾支?

  請學生用/代替鉛筆在作業(yè)紙上畫一畫,再集體核對。

  4、集體游戲:我們班有40位同學分8組做游戲,平均每組幾人?

  讓學生按分好的組在歌曲聲中向自己的同伴說新年好。

  三、迎新年隊列展示活動

  (1)讓學生觀看以往隊列展示活動的照片。

  (2)請同學們幫我們班設計出一個隊形來參加這個活動。

  要求:每班18名學生參加,每行人數(shù)相等。

  (3)請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之后在卡紙上用18個小圓片貼出來。

  (4)師選擇幾張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讓全班同學都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出來。

  四、小結(jié):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10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二)利于學具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動手實踐學生自己領悟三角形的意義和特征,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下面各是什么角?

  說出什么叫直角、銳角、鈍角?

  組成角的兩條邊是什么線?

  2、家在本子上畫出直角(用三角板)、銳角、鈍角各一個。

  小結(jié):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線段和角,如果把角的兩條邊改為線段,把角的兩個端點連起來會出現(xiàn)什么圖形?(三角形)

  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和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理解三角形的.意義。

  (1)我們已學過三角形,你能舉例說出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嗎?(紅領巾等)

  (2)利于學具,動手做三角形,小組內(nèi)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3)結(jié)合復習題,思考討論:

  ①三角形是幾條線段圍成的?

 、谑裁礃拥膱D形叫三角形?

  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4)鞏固概念。

 、僬乙徽,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句話對不對?為什么?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強調(diào),看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要從兩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條線段,二是要看是否圍成的封閉圖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剛才大家找出這么多三角形,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進一步觀察一下,這些三角形有沒有共同的地方?

  啟發(fā)學生明確:它們都是三條線段圍成的,它們都有三個角,都有三個頂點。

  再引導學生概括: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每兩條線段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

  3、教學三角形的特性。

  我們學習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車的車架、房梁架等。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們來做一次實驗。

  教師用事先準備好的木框,讓同學們拉一拉。

  先拉五邊形木框。(變形)

  再拉四邊形木框。(變形)

  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動,三角形不變)。

  提問:通過三角形木框拉不動,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結(jié)論?

  學生動手實踐,老師引導學生明確: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固定不變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舉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嗎?(椅子腿松動了,可以固定一個三角形鐵架)

  (三)鞏固反饋

  1、說說三角形的意義、特征。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jīng)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特征。

  3、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nèi)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nèi)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zhì)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chuàng)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cè)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shù)綐蛎娴木嚯x,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課件出示白沙大橋?qū)嵨飯D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并匯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nèi)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1)聯(lián)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lián)系實際,找出三角形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jié)本課內(nèi)容

  1、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收獲。

  2、教師總結(jié)。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備課教案01-13

小學數(shù)學備課的教案11-08

二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11篇02-25

數(shù)學備課教案模板(精選13篇)02-07

二年級語文備課教案02-11

備課與教案03-08

小學二年級語文備課教案12-07

四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03-01

四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