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1-08 11:10:5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選15篇】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1日=24時,能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刻。使學生辨別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不同,及互換方法。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與普通記時法的聯(lián)系。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建立時間觀念,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互換。

  教學難點:

  互換的規(guī)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引出兩種記時法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老師今天特意帶來一段電視節(jié)目的音樂,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新聞聯(lián)播的片頭曲)

  2.有誰能告訴大家,新聞聯(lián)播是什么時候播出的? 19時和晚上7時是同一個時刻嗎?我們來看看片頭畫面所顯示的時刻。(課件展示片頭畫面的19:00)

  3.看來,晚上7時就是19時,這是兩種不同的記時方法。

  二、展開:經(jīng)歷過程,建立數(shù)模

  1.師:老師這里有兩張節(jié)目預報表,從這兩張節(jié)目預報表上,你發(fā)現(xiàn)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疑問嗎?

  2.師:同學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同一時刻播出的電視節(jié)目用了兩種不同的記時方法來表示。左邊的記時法稱為24時記時法,右邊的記時方法稱為普通記時法。

  3.師:“ 普通記時法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詞語?”“24時記時法是怎么回事?”“這兩種記時法有著怎樣的關系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研究。(出示課題:24時記時法)

  4.理解24時記時法的原理

  師: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時間老人的'腳步,看看時間是怎么匆匆走完一晝夜的。(演示動畫)

  并出示條形圖展示。

  5.溝通兩種記時方法

  剛才老師給大家講述了24時記時法的原理,下面我們繼續(xù)來看畫面。(出示圖片)這三幅圖片分別是一天中的什么時候?你能用24時記時法說說她們在什么時間、干什么嗎?

  師:把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改成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要注意什么?

  小結: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上午的時間和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是一樣的,下午的時間則應要加上12,因為下午的時間是在一天的后一個12小時里的。另外,使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時不需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詞語,因為它對應的時刻是的。

  三、總結:坡度練習,鞏固新知

  1.快速搶答

  請判斷下面的時間是普通記時法,還是24時記時法?說說理由。

  凌晨4時 5:00 早上8時 19:00 晚上10時 22:00

  2.超級換換換

  用24時記時法表示下面的時間。

  凌晨4時 早上8時 晚上10時

  用普通記時法表示下面的時間。

  5:00 19:00 22:00

  3.生活中的24時記時法

  提問:你見過生活中哪兒使用24時記時法?

  ——銀行的營業(yè)時間圖。

  提問:銀行儲蓄業(yè)務上午幾時幾分開始,下午幾時幾分停業(yè)?

  ——車票圖。

  提問:他下午幾時到火車站較合適?

  ——禁行標志圖。

  提問:上午幾時幾分到下午幾時幾分這段路禁止小汽車通行?

  4.我當小主持

  這里是用普通記時法安排節(jié)目的,你能用24時記時法預報下面的節(jié)目嗎?

  節(jié)目時間 節(jié)目名稱

  早上7時30分 動畫樂翻天

  早上10時30分 智慧樹

  中午12時 動漫世界

  晚上8時 銀河劇場

  5.添時針游戲

  這里是一個特別的時鐘——只有指著12的分針。同桌兩人,一人用24時記時法報整時,一人貼出時針位置。

  6.難忘時刻

  在歷時刻也記錄著一些讓我們自豪的瞬間,讓我們一起回放這樣的幾個時刻吧。

  出示圖片:

  7.你知道嗎?(課件播放)

  8.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什么內容?你學會了什么?

  同學們今天的24小時過去了,同時也意味著下一個24小時的到來(明天),明天過去了,又會有一個24小時(后天)會到來,時間就是這樣不斷地在前行。但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時間,每人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悔恨。

  讓我們共勉吧!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

  2、復習鞏固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辦法,能夠準確進行測量并求周長。

  3、利用周長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的數(shù)學問題。

  4、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jīng)驗。

  5、在交流的過程中回憶求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如何觀察立體圖形,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動手搭積木,我們學會了什么?

  2、除了學習觀察立體圖形,我們還學習了求什么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

  二、鞏固探究

  1、復習觀察立體圖形

  每出示一個,讓學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積木照樣子搭一搭。搭出圖形之后,認真觀察,說一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可以觀察到什么樣的形狀?

  交流,訂正。

  2、復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什么叫周長?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又該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題,匯報訂正。

  3、完成第13題。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20厘米長的鐵絲,用它圍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還是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剛才我們又是動手操作,又是測量計算,累了吧?我們一起到足球場去輕松一下吧!看!這就是我們將要去的足球場。出示第14題。

  自己看圖、讀題,想一想,在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這道題一共讓你求出幾個問題?會不會解答?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三、拓展實踐

  我們再獨立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1、足球場是個長方形,長120米,寬95米。李林繞著足球場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學校北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實驗園,長是30米,寬是20米,如果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墻,籬笆長多少米?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

  四、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板書設計:

  總復習

  立體圖形 求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

  總復習(四)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觀察日歷,回答問題。

  2、復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復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能夠按照題意進行正確搭配。

  4、能夠根據(jù)已知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通過復習加強鞏固,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在以前的復習中,我們都復習了哪些知識?

  本學期我們學的內容除了剛才說到的,你認為還有哪些知識我們應該再復習整理?

  我們一起來整理回顧這些內容,看誰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最棒!最棒的同學我們可是有獎勵的!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賽一賽好嗎?

  二、鞏固探究

  1、回顧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同學們,你還記得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出示第16題:一年365天,合幾個星期零幾天?

  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做。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92頁第18題的圖片及文字。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誰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

  你是怎樣設計住房方案的?

  3、復習“搭配中的學問”

  出示第20題:我們剛才解決了住宿問題。現(xiàn)在我們在一起來解決穿衣的問題好不好?

  這是我們學過的搭配中的學問。你能不能自己試著解決呢?

  如果解決得好、搭配得棒,我們將評選它為“出色設計師”。

  自己解決,評選“出色設計師”。

  4、回顧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題,指名讀題,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體回顧:

  在這一學期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

  三、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四、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學內容:課本第28-29頁的例5和例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是0”。

  2.能熟練掌握一位數(shù)筆算除法法則的基礎上,學會正確、熟練計算“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難點:商中間有0的兩種情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來看一幅畫,樓老師給大家來講一個故事。

  孫悟空找來4個西瓜,說每人分一個。豬八戒非常積極說:“我來分!必澇缘呢i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饞了,他想反正有4個我吃掉一個吧,就這樣他一個又1一個把4個西瓜全吃完了,這下他怎么分給孫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課

  1、西瓜一個都沒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誰會算?

  0÷3=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啟發(fā)學生想:根據(jù)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幾,就得想幾和3相乘得0。

  再讓學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

  2、出示例題6

  309÷3=

  (1)要求學生按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法則列豎式進行計算。

  (2)當學生計算到十位時,教師重點指導:由于被除數(shù)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數(shù)3相乘得0,0減0得0。

  (3)計算完畢后,向學生說明中間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學生用虛線圈起來。

 。4)問:豎式中用3除0的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現(xiàn)在,我們把這題用簡便寫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學板演)

  (6)鞏固算理:

 、404÷4=11。討論:這題的結果正確嗎?商中的兩個“1”應在什么數(shù)位上?為什么?商的十位上為什么要寫0?應該怎樣改正?

 、谧鲆蛔觯

  402÷2 609÷3

  匯報、交流

  3、420÷3=

  先由學生獨立試做。

  匯報、交流

  明確:在除的過程中哪位不夠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試一試

  750÷5 980÷7

  對比例兩題,今天學習的除法有什么共同點?(板書課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在計算中應注意什么?

  三、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的是“商中間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guī)律,體會到日歷中包含著豐富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規(guī)律的。每天我們到一定的時間就會做一定的事情。在這樣的作息時間里就存在這很多數(shù)學問題,你們有興趣研究嗎?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飛飛的父親是一名火車司機,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飛飛的.母親是一名飛機乘務員,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從9月1日開始算起,請用▲標出父親的休息日,用●標出母親的休息日。(課本第75頁的例題)

  2、圍繞下列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交流:哪幾天飛飛的父母同時在家休息?哪一天飛飛能和父親同時休息?

  3、指導學生將日歷中的帶標記的日期填到相對應的圖中。

  4、學生根據(jù)表示“父親休息日”“母親休息日”“飛飛休息日”的三張圖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韋恩圖,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應用:

  觀察日歷找規(guī)律:

  觀察日歷中的加框的4個數(shù)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2比11多1,……18比11多7,……

  嘿!我發(fā)現(xiàn)了:11+19=30,……換另一組再試一試。

  教學反思:

  5、時間與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根據(jù)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shù)。

  2、學習用統(tǒng)籌的思想去思考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聯(lián)系具體實例,讓學生經(jīng)歷合作探究的過程。

  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看身份證”的情境,提出問題:你知道這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嗎?她今年幾歲了?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請學生觀察、交流從身份證上獲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據(jù)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shù)的方法。

  三、實踐練習,拓展延伸

  1、獨立完成第78頁的2、3兩題,然后分別交流自己的結果是怎樣想出來的。

  2、(回家)做水的小實驗,并進行相關的計算,然后交流實驗后的想法。

  四、課堂總結:在這堂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shù)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是整數(shù))。

  2.能運用平均數(shù)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xiàn)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出示動物壽命統(tǒng)計表:

  小貓

  老鼠

  大象

  烏龜

  壽命/年

  152

  提問:看了這張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烏龜?shù)膲勖铋L,老鼠的壽命最短。)

  談話:借助統(tǒng)計,我們常常能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統(tǒng)計。(板書:統(tǒng)計)

  【說明:利用動物壽命統(tǒng)計表這一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復習相關舊知,導入新課,自然貼切,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1.呈現(xiàn)套圈情境。

  多媒體演示套圈比賽的場景。

  談話:這是三(1)班第一小隊正在進行的套圈比賽,一隊是男生,另一隊是女生。比賽規(guī)則是每人套15個圈,比一比哪一隊套得準。下面就請同學們給他們做裁判,好不好?

  2.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

  多媒體依次演示4個男生和5個女生套圈比賽情況,最后將每個選手卡通像與其套圈結果定格組合成一個畫面。

  要求學生根據(jù)男、女生套圈成績,小組合作利用小方塊完成統(tǒng)計圖(每小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隊成績的統(tǒng)計,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隊成績的統(tǒng)計)。

  【說明:運用多媒體對教材例題進行動態(tài)處理,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擺小方塊制作統(tǒng)計圖,目的是讓學生親歷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的過程,同時也為后面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shù)作準備!

  3.引入平均數(shù)。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tǒng)計圖。

  提問:看了這里的統(tǒng)計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要比較哪一隊套得準,你準備從哪個方面去比較?

  結合學生的想法,相機進行引導。

  想法一:因為吳燕套中的個數(shù)最多,所以女生隊套得準(比最多)。

  追問: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shù))。

  追問:這種想法的可取之處是已經(jīng)注意到從整體的方面去比較,但是他們兩隊人數(shù)不相等,這樣比公平嗎?可以怎么辦呢?

  想法三:先要求出兩個隊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個隊套得準(比平均數(shù))。

  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試一試。(板書:平均)

  【說明:富有啟發(fā)性的追問,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用原有認知結構中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總數(shù)等解決這一問題并不合適,從而引出平均數(shù),并在這一過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數(shù)能表示一組數(shù)據(jù)的整體水平!

  4.理解平均數(shù)。

  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自己面前的統(tǒng)計圖,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找出每個隊的平均成績,再試一試?茨男┬〗M想的辦法又多又好。

  提問:怎樣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shù)?

  學生可能出現(xiàn)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二是先合后分。

  反饋時,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邊操作,邊講解移多補少的過程,教師利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再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shù)(課件動態(tài)演示:將統(tǒng)計圖中的涂色方塊合并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導列式:6 + 9 + 7 + 6 = 28(個),28 4 = 7(個)。

  【說明:將學生對平均數(shù)的探求發(fā)端于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有關平均數(shù)的多種求法!

  談話:請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績統(tǒng)計圖(用紅色線條標出平均數(shù),并不斷閃爍),圖中閃爍的紅色線條表示什么?

  根據(jù)學生回答,在前面板書的平均后面添上數(shù)。

  觀察:圖中的平均數(shù)與實際每人套中的個數(shù)相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平均數(shù)比最大的數(shù)小,比最小的數(shù)大)多媒體閃爍平均數(shù)的取值范圍。

  提問:根據(jù)你的發(fā)現(xiàn),誰能猜一猜女生隊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shù)一定在什么范圍之內?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驗證?

  談話: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你是怎樣知道的?先和小組內的同學一起說一說。

  反饋時,引導學生交流求女生隊平均數(shù)的方法及所求平均數(shù)的意義。列式計算時注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

  提問:現(xiàn)在你能判斷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嗎?

  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認識了什么?你能結合剛才的'例子,說一說平均數(shù)表示的意義嗎?

  【說明:多媒體演示與學生的交流有機結合,使學生對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后分,平均數(shù)的意義及取值范圍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時,將平均數(shù)學習嵌入一個完整的統(tǒng)計活動中,較好地突出了平均數(shù)的統(tǒng)計意義。】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數(shù)一數(shù)每個筆筒里筆的枝數(shù),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分別求出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鉛筆。

  2.出示題目。

  下面是小華記錄的他家近四天的用水情況。你能求出小華家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千克嗎?

  時間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用水量/千克

  112

  先估計一下小華家平均每天用水量的大致范圍,再求出前水量的平均數(shù)。

  4天用

  提問:根據(jù)表中信息,你能預測小華家第五天可能會用水多少千克,為什么?

  3.出示課始的動物壽命統(tǒng)計表。

  小東家最近領養(yǎng)了一只小貓,你能預測一下它大概能活多少年?這些動物的壽命你是怎樣理解的?(都是平均數(shù))

  舉例:我們小朋友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用到平均數(shù),你能舉幾個平均數(shù)的例子嗎?

  4.播放電視短片:××縣版圖及洋口港位置。

  主要內容:洋口港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 04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是119天,平均水深17米,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提問:剛才的短片介紹的是××縣正在籌建中的洋口港。誰來說一說洋口港有什么特點?你怎樣理解這些數(shù)據(jù)?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弄清題意后,分別解決前面的兩個問題,再自主地提出問題,并解答。

  6.完成練習九第1題。

  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fā)表不同意見,然后用多媒體顯示相關河床截面圖,加深對平均水深的理解,并作出正確的判斷。

  【說明:練習設計既重視平均數(shù)的求法,更重視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深刻理解。通過估計、預測、判斷等一系列數(shù)學活動,溝通了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強化了學生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較好地發(fā)展了學生的統(tǒng)計觀念和應用意識!

  四、課堂總結(略)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時間:

  累計節(jié)數(shù):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自護自救。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啊喲加倍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fā)生危險,釀成事故。

  二、教授新課

  1、防止燙傷

  燙傷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被熱水、熱油等燙傷。如何防止燙傷呢?

 。á保⿵臓t火上移動開水壺、熱油鍋時,應該戴上手套用布襯墊,防止直接燙傷;端下的開水壺、熱油鍋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⒉)家長在炒菜、煎炸食品時,不要在周圍玩耍、打擾,以防被濺出的熱油燙傷;年齡較大的同學在學習做菜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熱油中,否則熱油遇水會飛濺起來,把人燙傷。(⒊)油是易燃的,在高溫下會燃燒,做菜時要防止油溫過高而起火。萬一鍋中的油起火,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該盡快用鍋蓋蓋在鍋上,并且將油鍋迅速從爐火上移開或者熄滅爐火。

 。á矗┘依锏碾婌俣贰㈦娕鞯劝l(fā)熱的器具會使人燙傷,在使用中應當特別小心,尤其不要隨便去觸摸。

  2、安全使用高壓鍋

  用高壓鍋做飯,節(jié)省時間和能源,許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壓鍋在使用時,鍋里的溫度高、壓力大,所以安全問題十分重要。(⒈)使用高壓鍋之前,首先要檢查鍋蓋的通氣孔是不是通暢,安全閥是不是完好無損。

 。á玻┰谑褂弥,不要觸動高壓鍋的壓力閥,更不要在壓力閥上加壓重物或者打開鍋蓋。

 。á常╋埐俗龊靡院螅荒荞R上拿下壓力閥或者打開鍋蓋,要耐心地等待鍋里的高壓熱氣釋放出來后,才能拿下壓力閥,打開鍋蓋。

  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臵

  生活中發(fā)生燙傷,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睂χ挥休p微紅腫的輕度燙傷,可以用冷水反復沖洗,再涂些清涼油就行了。

 、矤C傷部位已經(jīng)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圍涂擦酒精,用干凈的.紗布包扎。

 、碃C傷比較嚴重的,應當及時送醫(yī)院進行診治。

 、礌C傷面積較大的,應盡快脫去衣褲、鞋襪,但不能強行撕脫,必要時應將衣物剪開;燙傷后,要特別注意燙傷部位的清潔,不能隨意涂擦外用藥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給醫(yī)院的治療增加困難。正確的方法是脫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潔凈的毛巾或床單進行包裹。

  三、總結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德育滲透:

  增加學生學習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方法:

  實踐體會

  學習方法:

  合作交流

  教具準備:

  東、南、西、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許昌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四邊形的特征,能判別四邊形。

  教具、學具:課件一套、三角尺、四邊形、格子紙等。

  教學過程:

 。ㄒ唬└兄倪呅蔚奶卣

  1.認識四邊形。

 。1)師:(板書課題)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你見過四邊形嗎?你認為它是什么樣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圖片。

  (2)出示下列學生沒有說到的圖形。

  師:那這個是四邊形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判斷四邊形。

  (1)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四邊形嗎?(書第35頁中的圖形補充4個圖形,用課件展示。)

  說說為什么不是。那你覺得四邊形光有四條邊行嗎?是怎樣的四條邊?(補充板書:直的。)

 。2)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不是四邊形的圖形改成四邊形?(根據(jù)學生回答課件中操作。)

 。ǘ⿲ふ宜倪呅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能干,經(jīng)過你們的修改,這些圖形都成了四邊形,那請你們找一找在你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請你摸給大家看。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師:其實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看這是一幅校園圖,你能從中找到四邊形嗎?(課件出示,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四邊形用紅色閃一閃,提取出來放在屏幕的右邊。)

 。ㄈ┬〗Y: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四邊形,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多指名學生說)

 。ㄋ模┧倪呅畏诸

  1.指導分法。

  師:雖然這些都是四邊形,可它們的樣子還是有些不同的,你們看,這是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這個是任意四邊形(在黑板上邊指邊說)。接下來請你們拿出練習紙,你能按一定的標準給這些特殊的四邊形分分類嗎?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嗎?

  練習紙: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這些角的大。ò鍟罕龋,你還可以用尺量一量它們的邊長(板書:量)。

  2.小組合作進行分類。

  師:下面就請你們分類,老師先給你們一些建議。(課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

  2.分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3.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4.推薦一名同學發(fā)言。

  3.反饋、交流。

  各組派代表發(fā)言,(實物在黑板上移動展示)說說分法,并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一類(四個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一類(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梯形一類(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類(四條邊相等);

  梯形一類(四條邊都不相等)。

  4.小結:師:你們分的好極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ㄎ澹┊嬎倪呅危〞36頁做一做2)

  師:我們已經(jīng)會認四邊形,還會根據(jù)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來畫一畫四邊形,你覺得怎樣才能又標準又快的畫出這些四邊形呢?需要老師給你們提供什么工具嗎?(尺、格子圖)請你們把這6個四邊形都畫一畫,一邊畫一邊想一想,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

  實物投影展示,講評。

  你覺得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長方形、正方形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梯形有兩個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菱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對邊一樣長,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還有一個四邊形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四個角也都不是直角。)

 。┢此倪呅

  師:太棒了,你們把這些四邊形看的非常透徹了。信封里有一些四邊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請你們四人合作,選幾個拼成一個四邊形(信封材料準備)。

  信封里的四邊形:

  交流、展示。

  還有不同拼法嗎?

 。ㄆ撸┱n堂總結

  師: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太強了,老師佩服你們,在這節(jié)課里,你們認識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還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四邊形還有很多知識,我們以后再學。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14.3.1提公因式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能用提公因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重點難點】

  重點:因式分解的概念;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難點:正確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準確找出公因式.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題:請同學們完成下列計算,看誰算得又準又快.

  (1)20×(-3)2+60×(-3);

  (2)1012-992;

  (3)572+2×57×43+432.

  學生在運算與交流中積累解題經(jīng)驗,復習乘法公式.

  在上述運算中,大家或將數(shù)字分解成兩個數(shù)的乘積,或者逆用乘法公式使運算變得簡單易行,類似地,在式的變形中,有時也需要將一個多項式寫成幾個整式的乘積形成,這就是我們從今天開始要探究的內容——因式分解.(板書課題)從尋求簡便算法入手,學生容易接受,由此提出因式分解的概念,一方面突出了多項式因式分解本質特征是一種式的恒等變形,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它可以與因數(shù)分解進行類比,從而對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也滲透著數(shù)學中的類比思想.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問題1:把下列多項式寫成整式的乘積的形式:

  (1)x2+x=________;

  (2)x2-1=________;

  (3)am+bm+cm=________.

  師生活動: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嘗試寫出答案.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整理并板書:

  像這種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的變形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也叫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追問:你認為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有什么關系?

  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歸納: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是互逆變形關系,整式乘法是一種運算,而因式分解是對多項式的一種變形,不是運算.

  問題2:再觀察上面問題1中的第(1)題和第(3)題,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特點?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

  學生可能回答有:

  發(fā)現(xiàn)(1)中各項都有一個公共的因式x,(3)中各項都有一個公共因式m.

  教師講解:因為ma+mb+mc=m(a+b+c),于是就把ma+mb+mc分解成兩個因式乘積的形式,其中一個因式是各項的公因式m,另一個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顯然,由定義可知,提公因式法的關鍵是如何正確地尋找公因式.

  思考:指出下列各多項式中各項的公因式:

  (1)ax+ay+a;(2)3mx-6mx2;(3)4a2+10ah;

  (4)x2y+xy2;(5)12xyz-9x2y2.

  讓學生觀察上面的公因式的特點,找出確定公因式的方法:(1)公因式的系數(shù)應取各項系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2)字母取各項的相同字母;(3)各字母的指數(shù)取次數(shù)最低的

  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和操作過程中,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認識其本質屬性——將和的形式化為積的形式,同時發(fā)現(xiàn)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互逆變形關系,為后續(xù)探究做鋪墊.

  理解清楚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公因式的概念是教學繼續(xù)進行的關鍵,而所謂因式分解就是把多項式化為積的形式,分清它與整式乘法的關系對因式分解的概念的建立很有必要,而在學生中間開展辨析、討論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將下列多項式分解因式:

  (1)8a3b2+12ab3c;

  (2)2a(b+c)-3(b+c);

  (3)3x2-6xy+x;

  (4)-4a3+16a2-18a;

  (5)6(x-2)+x(2-x).

  讓學生利用提公因式法的定義嘗試獨立完成,然后與同伴交流解題心得,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適時的引導和啟發(fā),最后師生共同評析、總結.本題是確定公因式和如何提公因式分解因式方法的具體化,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發(fā)展水平,此處學生自己處理會問題較多,所以教師要細致的講解,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具體的方法和步驟.討論清楚各種類型多項式提取公因式時處理的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和關鍵.

  四、課堂小結,提煉觀點

  1.舉例說明什么是因式分解.

  2.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如何確定公因式?要注意什么問題?

  3.下一節(ji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因式分解,你認為應怎樣進行學習?結合具體實例說明因式分解的定義,避免空洞回答概念.反思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才能達到課堂的高效.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提升

  教材第119頁第1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蘇教版數(shù)學第七冊p90—91。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與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體會統(tǒng)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經(jīng)歷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試驗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養(yǎng)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一種有效方法,激發(fā)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fā)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認識一些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設計理念:課堂中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習“猜測—驗證—結論”這一學習方法。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在參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進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預測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故事導入,復習舊知1、教師講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爺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氣的巴依不想付工資給阿凡提,于是想了個歪主意。對阿凡提說:“阿凡提,我這兒這兩張紙條讓你抽,分別寫著“付工資”和“不付工資”,如果你抽到哪一張,我們就按哪一張上寫的辦,你還是有一半機會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會怎樣想?(引出“可能”)

  2、復習“一定”“可能!

 。1)出示裝有3個紅球的袋子,提問:如果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一定摸出是紅球)

 。2)往口袋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從這樣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

  3、揭題: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會發(fā)生,有些事情不一定會發(fā)生,只能說具有可能性,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可能性問題。(板書:可能性)學生說想法。(引出“可能”)學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紅球?赡苊鍪羌t球,可能摸出是黃球)二、活動體驗,感受過程1、摸球游戲

  2、小結并揭示學法

  1、摸球游戲

  (1)猜測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遮住眼睛從這個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紅球和黃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學生自由猜測。

  (2)驗證:這僅僅是我們的猜測,想知道自己猜測的對不對,我們可以怎么做?

  游戲規(guī)則:

  1、摸前先把袋中球攪一攪,然后轉過臉去從中任意摸一個,摸出后回頭看一看,給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這樣,大家輪流摸,一共40次。

  2、組長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摸完后,組長填寫統(tǒng)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4、請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工。

  怎樣用畫“正”的方法來記錄,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教師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動體驗:

  (3)歸納小組匯報統(tǒng)計結果,教師在實物展示臺上填寫。紅球黃球合計紅球黃球次數(shù)提問:統(tǒng)計的結果和我們的猜測差不多嗎?我們將各小組結果進行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如果繼續(xù)摸下去,摸到紅球的次數(shù)和黃球的次數(shù)會怎樣?

  2、小結:說明從裝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問:

 。1)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摸球的結果的?你覺得用畫“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記錄之后我們又對數(shù)據(jù)作了怎樣的處理?可見我們用統(tǒng)計的方法來研究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3)通過試驗和統(tǒng)計得到什么結論?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結:猜測————驗證————結論過渡:想不想用我們剛才的方法做第二個游戲?二、拋小正方體教師出示兩個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體。

  游戲規(guī)則:

  1、上拋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時“1”“2”“3”朝上的次數(shù),大家輪流拋,一共30次。

  2、組長派一人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拋完后,派一人填寫記錄表和統(tǒng)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各組匯報,學生上臺填入數(shù)字提問:仔細觀察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的結果和你估計的差不多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在每個數(shù)字個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拋的次數(shù)越多,數(shù)字123朝上的次數(shù)越接近。這三種情況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學生自由猜測。教師把學生的猜想板書出來)學生回答(摸一摸驗證)

  活動體驗:

  學生分組試驗,填寫統(tǒng)計表,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平均數(shù)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是整數(shù))

  2.運用平均數(shù)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xiàn)象,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操作、交流的過程中,建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學具準備:移動學具板、作業(yè)紙教具準備:移動示范板、課件教學過程:

  一、放情景錄像,預設認知沖突1.談話導入、回顧情景。2.讀懂統(tǒng)計圖,獲取相關信息從這兩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3.提出預設問題

  這一組同學在套圈比賽中,誰獲得了勝利?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呢?

  二、自主探索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1.引起爭議,探求公正的策略

  當兩組人數(shù)不相等時,怎樣判斷哪組套的更準一些?你們有沒有公平的辦法?

  2.萌發(fā)求平均數(shù)的需求,得出有效途徑求平均成績3.小組動手操作,探索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那我們應該怎樣求男生、女生各組的平均成績呢?4.全班交流,感知方法(1)移多補少(2)一般方法

  男生:6+9+7+6=28(個)28 4=7(個)女生:10+4+7+5+4=30(個)30 5=6(個)男生組算式中的9、6、7、6和28各代表什么呢?為什么女生求出的`總數(shù)30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5.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我們求出男生組平均每人套中7個,是不是每個男生都套中7個,女生組平均每人套中6個,是不是每個女生都套中6個呢?那7和6分別是指什么?

  小結:7是男生組的平均成績,也就是6、9、7、6這組數(shù)的平均數(shù)。6是女生組的平均成績,也就是10、4、7、5、4這組數(shù)的平均數(shù)。

  6.新課小結,揭示課題,體會求平均數(shù)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感受平均數(shù)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平均數(shù)的作用

  平均數(shù)的用途可大了;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處處要用到平均數(shù),你們瞧!這里是有關平均數(shù)的一些資料。

  1.鹽城去年全年平均氣溫在18攝氏度。

  2.鹽城市某小學三年級有10個班,平均每班人數(shù)為47人。

  3.小明的語、數(shù)、外,三門考試,平均成績?yōu)?2分。

  4.鹽城市某小學三(5)班同學平均年齡為8歲,F(xiàn)在我們就帶著新朋友平均數(shù),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四、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移鉛筆(93頁第1題)

  目的:體會移多補少的思想,加深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

  2.三條絲帶的平均長度(94頁第2題)

  要練說,得練看?磁c說是統(tǒng)一的,看不準就難以說得好。練看,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擴大幼兒的認知范圍,讓幼兒在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活動中,積累詞匯、理解詞義、發(fā)展語言。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我著眼觀察于觀察對象的選擇,著力于觀察過程的指導,著重于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目的:體會一般方法的優(yōu)越性,上升數(shù)學的真正特征,自主領悟平均數(shù)一定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3.辨析題(第94頁第3題)目的:加深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jīng)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jīng)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jīng)籍”者,又稱“講師”!敖淌凇焙汀爸獭本瓰閷W官稱謂。前者始于宋,乃“宗學”“律學”“醫(y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則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xié)助國子、博士培養(yǎng)生徒!爸獭痹诠糯粌H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分明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jiān)(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綜合性訓練:

  目的:進一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訓練學生根據(jù)問題收集相關信息、分析數(shù)據(jù)、有根據(jù)預測的能力。

  教師范讀的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讀,讓幼兒學習、模仿。如領讀,我讀一句,讓幼兒讀一句,邊讀邊記;第二通讀,我大聲讀,我大聲讀,幼兒小聲讀,邊學邊仿;第三賞讀,我借用錄好配朗讀磁帶,一邊放錄音,一邊幼兒反復傾聽,在反復傾聽中體驗、品味。五、全課總結(略)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39-41頁,完成"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知道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2、知道比較物品的輕重,可以眼睛觀察,用手掂、用秤稱,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能大致估測輕物品的重量,會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軟件、天平、(大豆、圖釘、2分幣、橡皮等實物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課前學生表演唱《小熊請客》。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來了,(屏幕顯示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貓、小狗帶著禮物來了(屏幕顯示小貓、小狗)。咦,它們怎么吵起來了!蹭浺簦

  "我的蝦條比你的'奇多'重。""我的'奇多'比你的蝦條重。"〕它們誰也不讓誰。這時,電腦博士來了,(屏幕顯示電腦博士)〔錄音:別吵別吵,我們邀請小朋友一起去游覽數(shù)學宮,小朋友,你們愿意去嗎?〕

  電腦博士在數(shù)學宮中設了三個關,要小朋友闖關,比比哪組最先闖過去?

  二、逐層探究,學習新知

  第一層次,比較物品的輕重,讓學生初步了解比較物品輕重的方法。

 。薄⒖纯凑f說

 。ǎ保┯醚劬τ^察:兩塊大小不同的橡皮,說說哪塊重?

  紅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2)教師指出:我們不知道盒里裝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觀察,比不出它們的輕重,那么,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掂掂說說

  (1)用手掂一掂:紅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一粒阿爾卑斯糖和2個2分幣,說說哪個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ǎ玻┙處熖釂枺旱降渍l重?誰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ǎ常⿲W生討論回答后,再聽聽電腦博士的話〔錄音:比較物品的輕重,不能光用手掂,應用秤稱一稱!

  3、稱稱說說

  (1)認識天平。屏幕顯示天平,并依次閃爍各部分及其名稱。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盤一般放要稱的`,右盤一般放砝碼。當指針在標尺中間,天平兩端平衡,兩邊重量相等;指針偏向左端,說明左邊重;指針偏向右端,說明右邊重。

 。ǎ常┍容^物品的輕重。

  學生跟著屏幕操作,左盤放一粒糖,右盤放2個2分幣。觀察指針說說誰重?

 。ǎ矗┰O疑:右盤放幾個2分幣,能使天平平衡?

  學生嘗試操作,根據(jù)回答屏幕顯示:1粒糖=3個2分幣重

 。ǎ担┬〗Y過渡:利用天平,不但可以比較物品的輕重,還可以稱物品的重量,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

  板書:

  "克"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兩遍。

  第二層次: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ǎ保笨擞卸嘀啬兀浚ǔ鍪荆卜謳牛眰2分幣約重1克,老師放在手上掂一掂,大家也拿一個放在手上掂一掂。

 。ǎ玻﹦偛盼覀兎Q出一粒糖大約等于3個2分幣重,那么大約重幾克?(3克)

  學生輪流掂一掂糖。

 。ǎ常┫旅嫖覀兙桶眩眰2分幣當作一克的砝碼,來稱稱物品的重量。(學生分組操作)

  A、稱1克大豆 操作要求;右盤放1個2分幣,左盤放幾粒大豆使天平平衡?2粒大豆大約重幾克?讀一讀,小組輪流掂一掂。

  B、稱15個圖釘 學生操作:15個圖釘大約重幾克?

  小組匯報后,教師指出:圖釘有大有小,因此,15個圖釘有的大約重7克,有的約重8克,書上告訴我們15個圖釘大約重10克,這些都對。

  小組輪流掂一掂。

 。、稱1支粉筆、1把小刀

  學生操作后交流,讀一讀,再輪流掂一掂。

 。摹⒆x一讀,下面物品大約重幾克。(屏幕顯示:1本數(shù)學教科書大約重174克,1瓶墨水大約重156克)

  學生讀后,師指出:如果還用2分幣代替砝碼稱,要放174個或156個2分幣,多麻煩,現(xiàn)在應用砝碼來稱(出示砝碼)

  學生輪流掂一掂數(shù)學書、墨水瓶

 。ǎ矗┩瓿

  40頁的試一試

  游戲:猜一猜。采用拍讀形式,讓學生掂一掂乒乓球、果凍、旺旺煎豆,估測大約重幾克,哪組最接近實際重量,獎品就歸哪組。

  三、鞏固練習,促進提高

 。、完成41頁想想做做1、2、3兩題.(第二關)

 。、思考題(第三關):屏幕重現(xiàn)動畫,比比是小貓的蝦條重,還是小狗的"奇多"重?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讀包裝袋上標的重量,板書:"g",并說明它也表示克。

 。、指導實際應用:學生讀牙膏、肥皂等物品包裝上標的重量,并掂一掂。

  4、課外作業(yè):放學后,跟爸爸媽媽到超市去了解各物品的重量。

  四、全文總結,再揭情思

 。ㄆ聊辉佻F(xiàn)電腦博士〔錄音:小朋友,你們好,今天你們學行可認真了。你們在數(shù)學宮闖過了一道道難關,認識了克,學會了比較物品的輕重,但這只是一些初步的知識,還有許多的知識等著你們去探索。小朋友,再見!〕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這是學生在已學過的表內除法和簡單的余數(shù)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使學生在學習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培養(yǎng)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用除法豎式計算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以及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商是一位數(shù)的有余數(shù)除法。

  2、會解決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教學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兩位數(shù)除一位數(shù)的`口算和豎式計算的方法;除法驗算。

  難點: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關鍵: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課時:

  9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25分鐘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豎式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和平共處算理;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豎式的書寫。。

  教學準備:

  小棒,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口算練習。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個十( )個一。

  95里面有( )個十( )個一。

  84里面有( )個十( )個一。

  73里面有( )個十( )個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揭示課題)

  2、教學口算。

  ? 理解圖意,學生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 討論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小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討論第二個問題:平均和每個女孩子買多少枝?結合實際操作讓學生形成思維。也可以先讓學生模仿提問。

  ? 歸納: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

  402=20 62=3

  20+3=23

  3、即時訓練,口答。(讓學生說說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學豎式計算。

  ? 教師結合462說明豎式的寫法,邊說邊板演。

  ? 探索算理。(步驟:除、乘、減、移)

  ? 思考: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 小結:用豎式計算,要從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數(shù)除以除數(shù),再用個位上的數(shù)除,除到哪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三、實際運用。

  1、 完成第2頁第1題。(注意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 完成第2題。

  讓學生試做前兩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兩題。注意筆算注意什么?以及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 完成第3題和第4題。

  4、 第5題,先獨立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許學生不同的策略解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果統(tǒng)計表明:

  關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jù)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法的口算,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正確地口算幾千幾百減幾千幾百的不退位減法。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技能。

  4、培養(yǎng)良好的檢驗習慣。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組3道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結:上面兩題是下面這道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過程。

  二、引入

  1、根據(jù)下面有聯(lián)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題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轉化成口算過程

  86-30=56

  56-4=

  3、試一試

  8600-3400=

  想:869個百-349個百

  = 個百

  =

  4、小結

  三、課堂練習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談談上下兩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計算

  4、找朋友

  5、綜合練習

  四、課堂作業(yè)

  見課堂作業(yè)本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3-09

小學數(shù)學教案04-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2-07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4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9-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9-09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