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赤壁賦》教案 推薦度:
- 后赤壁賦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后赤壁賦》教案11篇(優(yōu)選)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xué)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后赤壁賦》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后赤壁賦》教案1
教學(xué)目標:
1、指導(dǎo)預(yù)習(xí),培養(yǎng)學(xué)生借助注釋,利用工具書,自主疏通字詞句意的習(xí)慣。
2、通過課前預(yù)習(xí)、課中朗讀、課后練習(xí),掌握文中重要實詞的含義,掌握一些特殊句式。
3、指導(dǎo)誦讀,在反復(fù)的誦讀過程中,理解詞語、句意,熟悉課文內(nèi)容。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課文。
4、知人論世,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心路歷程及其原因,培養(yǎng)學(xué)生曠達樂觀、勇于面對坎坷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
教學(xué)重點:
教學(xué)目標第1、2、3點。
教學(xué)難點:
教學(xué)目標第4點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課文,介紹作者及文章背景。
同學(xué)們,我們今天一起來學(xué)習(xí)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赤壁賦》,其作者蘇軾,我們在小學(xué)、初中就已經(jīng)接觸過,今天我要和大家講一個他“死里逃生”的故事。蘇軾四十三歲的時候,因為“名太高”而遭人陷害,被打入死牢,隨時聽候發(fā)落。弟弟蘇轍、兒子蘇邁多方營救。某一天,蘇邁再次出去借錢,委托一個朋友給牢里蘇軾送飯。本來他們父子有一個約定:事情惡化宣判死刑之時就送魚進去,而朋友不知道,那天送了蘇軾最喜歡吃的魚進去。蘇軾一看到是魚,大吃一驚,知死期將至,便寫下了兩首絕命詩請獄卒轉(zhuǎn)交給弟弟蘇轍。裝詩的信封通過監(jiān)獄的最高長官傳到了當朝皇帝手上。
皇帝拆開一看,是兩首絕命詩,(其中一首是: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了須償債,十口無家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詩里寫的是對皇帝的忠誠和愿與弟弟世世為兄弟的情感,大受感動;加上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立下了一個只有當朝皇帝知道的祖訓(xùn):不得誅戮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于是就釋放了蘇軾。蘇軾死里逃生,被貶到了黃州。該案史稱“烏臺詩案”。
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死里逃生的蘇軾,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靠微薄的俸祿養(yǎng)活不了一家人,在朋友的幫助下,開辟了一片荒地耕種自給,這片地他取名為“東坡”,同時也自號“東坡居士”。居士原是對居家學(xué)道的佛教徒的稱呼,這里是指追求清高,對世事淡泊的人。可見蘇軾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變化。被貶到黃州的第四年秋、冬,蘇軾先后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了兩篇賦,賦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我們今天學(xué)的是第一篇,也稱“前赤壁賦”。
(板書:赤壁賦 蘇軾 無臺詩案 死里逃生 東坡居士 思想變化)
二、疏通字詞。
1、在預(yù)習(xí)的基礎(chǔ)上,教師補充強調(diào)一些讀音,幾個重點實詞及特殊句式,學(xué)生提出對照注釋不能理解的詞句,師生共同探討。
壬rén戌xū 屬zhǔ客 窈yǎo窕tiǎo 馮píng虛御風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橫槊shuò 余音裊裊 niǎo
幽壑 hè 扁舟piān 嫠婦lí 愀然qiǎo
山川相繆liáo 舳zhú艫lú 旌旗jīng 釃shī酒
漁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樽 蜉fú蝣
無盡藏zàng 狼籍jí 枕藉jiè
舞幽壑之潛蛟: 舞,使……起舞,動詞的使動用法。
泣孤舟之嫠婦: 泣,使……哭泣,動詞的使動用法。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漁樵,打魚砍柴,名詞做動詞。
侶魚蝦而友麋鹿:侶,以……為伴侶。友,以……為朋友。名詞意動用法。
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句, 凌茫然之萬頃。
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句,有吹洞簫之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
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句,而今在安哉?
三、找出文中直接表明情感的幾個詞語,朗讀并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明確:樂——哀/悲——喜
2、初步明確朗讀的情感基調(diào)
“樂”的部分要讀得輕松愉悅;
“悲”的部分要讀得悲涼激昂;
“喜”的部分要讀得曠達灑脫。
2、聽錄音朗讀或教師范讀。生齊讀。
四、分析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找出寫景的美句。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ㄖ笇(dǎo)朗讀,體會優(yōu)美的意境)
2、齊讀第一段,找出寫事的美句。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ㄖ笇(dǎo)朗讀,體會事情的高雅)
3、齊讀第一段,找出表達游玩時感受的美句。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指導(dǎo)朗讀,體會作者的感受)
五、分析課文第二段。
1、齊讀第二段,明確本段分為兩層,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2、重點分析第一層中“美人”意象!懊廊恕敝杆鶅A心的對象,代表一種理想的追求。它表現(xiàn)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zhí)著態(tài)度,堅持對朝廷政事關(guān)切而不甘沉淪的情懷 。
3、指導(dǎo)朗讀第二層,感受簫聲的悲涼。
作者借助夸張、想像,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化抽象為具體,把洞蕭那種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現(xiàn)得十分形象真切。
《后赤壁賦》教案2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掌握相關(guān)的文言知識,流暢地翻譯全文。
二、過程與方法誦讀法;總結(jié)歸納法;比較法,通過前后兩賦比較理解文章主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寫景狀物中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并與《赤壁賦》比較,理解作者被貶黃州時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xué)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xué)重點】
歸納積累文言知識;與《赤壁賦》比較講解,通過抓關(guān)鍵字句加深對作者人生態(tài)度的認識。
【教學(xué)難點】
蘇軾儒、佛、道思想在兩賦中的反映。
【教學(xué)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時年45歲的蘇東坡所寫的赤壁二賦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傳為美談。文天祥《讀赤壁賦》云:“昔年仙子謫黃州,赤壁磯頭河漫游!蓖跏镭憽肚俺啾诙住贰百x是雙珠可夜明!笨磥碇挥袃善啾谫x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蘇軾當年的所思所想。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感受蘇軾在《赤壁賦》中的未盡之意。
二、走近作者,說說你對蘇軾的認識。
蘇軾:與黃庭堅(詩)合稱“蘇黃”,與辛棄疾(詞)合稱“蘇辛”,與歐陽修(散文)合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蘇軾出身于一個比較清寒的文人家庭,從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學(xué)熏陶,尤其是在父親蘇洵由發(fā)奮讀書而入仕的影響下,早年便“學(xué)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年)蘇軾中進土,年方21歲,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廳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條顛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宋神宗年間,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后經(jīng)蘇轍等人營救才免罪釋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從“烏臺詩案”到流放黃州是蘇軾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獨苦悶。但是生性曠達的詩人在老莊佛禪和山水之樂中求得解脫,自號“東坡居士”,并寫了千古傳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和《后赤壁賦》這樣充滿哲學(xué)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等到宋哲宗即位,新黨失勢,舊黨執(zhí)政,蘇軾被召還朝任翰林學(xué)士等職;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處,并在實際中實施,當舊黨要廢除一切新法時,他又挺身而出主張對新法“參用所長”,因而被誣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擠。及至哲宗親政后,新黨再度上臺,又以詩人曾依附舊黨為名將年近六旬的詩人貶至嶺南惠州,再貶至海南儋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蘇軾終于遇赦北歸,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兩個月,詩人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問余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頗有幾分英雄末路、美人遲暮的空漠之意和蒼涼之感。
三、寫作背景介紹
元豐三年(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為排遣內(nèi)心郁悶,他泛舟赤壁,先后寫下了《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三個月后,重游赤壁,寫下了《后赤壁賦》。四、溫故知新,熟悉課文。1、高一時我們學(xué)過蘇軾的《赤壁賦》,請同學(xué)們回憶一下,文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色,由此又引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嘆?明確:該文描繪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風、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觀,有這些景觀聯(lián)想到曾經(jīng)在赤壁出現(xiàn)過的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揭示了人生短促而無常之悲,自己與英雄相比更顯渺小,從而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文中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這些美景。也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嘆。)
四、聽錄音欣賞課文
五、朗讀并分析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
2、結(jié)合注釋串譯第一段
重點字詞提示:
步:出發(fā)既:已經(jīng)盡:全部顧①:環(huán)顧已而:過了一會兒顧②:可是諸:之于
3、思考:第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明確:第一自然段:描寫夜游黃泥坂的時間及同行者為游赤壁做準備。
4、“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寫出了怎樣的氛圍,有什么作用?
明確: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寫出初冬月夜靜謐溫馨的氣氛,烘托出主客濃厚的游興,并為下文寫登山和見鶴作了很好的鋪墊。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并背誦課文,結(jié)合《第二教材》進一步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分析課文
。ㄒ唬┭辛(xí)第二段
1、齊讀,口譯。
重點字詞提示:乃:于是。上:向上爬。履:爬過。巉:險峻。披:撥開。危:高。震動:使震動。反:通“返”。放:放任。聽:聽任。
句式:復(fù)游于赤壁之下。(狀語后置句)
2、來到赤壁首先進入詩人一行視線的是怎樣的景色?這四句寫景句子,你最喜歡哪句,為什么?(先教師直譯這四句寫景的句子,而后學(xué)生分析其意境,最后教師小結(jié)。)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全用白描,狀景寫情,字字如畫。景色清冷峭拔。它不僅展現(xiàn)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遺世獨立的美態(tài),而且充溢著濃濃的憑吊江山之幽情,造物者的天工和歷史情緒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3、由此詩人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
明確:既有對人生短促、年華似水的深重感慨,更有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驚嘆。詩人由此生發(fā)了下小舟、登高山,與大自然和而為一的沖動。
4、學(xué)生翻譯“予乃攝衣而上……俯馮夷之幽宮”
目的在于訓(xùn)練學(xué)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體會該語段句式參差所造成的特殊表達效果。
該語段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攝”、“履”、“披”、“踞”、“登”、“攀”、“俯”,寫登山以六字句開頭,間以三字句,后以六字句收尾,節(jié)奏呈“緩→急→緩”的變化。節(jié)奏由急而緩,暗示著登頂行為已結(jié)束,也預(yù)示著詩人情感的進一步變化。
5、詩人為何會“劃然長嘯”?
明確:融入自然后情緒轉(zhuǎn)為激昂(平靜的樂→激昂的樂),以嘯聲抒發(fā)內(nèi)心感慨。
6、詩人又為何會“悄然而悲”,“凜乎”不可久留呢?
登山所見景物“巉巖”、“蒙茸”、“虎豹”、“虬龍”、“危巢”、“幽宮”,色彩是陰暗的,“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起云涌”營造的是陰森恐怖的氛圍。與自然和而為一后,詩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偉力,而深感個體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賦》所寫:“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高昂的情緒陡然低落,轉(zhuǎn)為高處不勝寒的憂懼、傷感。
7、長嘯之后的寂靜悲傷,使蘇軾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葉扁舟從流飄蕩,表現(xiàn)出詩人什么樣情感變化?
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感情又轉(zhuǎn)為平靜。
這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蘇軾采取的是一種政治性的退避,“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樂和心靈安慰的較為現(xiàn)實的途徑。
拓展延伸
一、閱讀《前赤壁賦》試從寫景、抒情兩方面比較《赤壁賦》與《后赤壁賦》的不同之處。
提示:
1、找出兩篇文章中寫景的句子。
明確:《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薄逗蟪啾谫x》:“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分析景與情是怎樣融合起來的。
明確:
《赤壁賦》描繪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風、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觀,引發(fā)了作者和朋友對于歷史和人生的感慨;由這些景觀聯(lián)想到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哉”,揭示了人生短促而無常之悲;自己與英雄相比更顯渺小,從而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最后以“變”與“不變”的辯證法求得精神上的解脫達到豁達超脫的境界。(樂—悲—樂)
《后赤壁賦》蘇軾情感的變化:由景而樂,得魚酒更樂,樂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悲,悲而長嘯,長嘯后的放任漂流,隨遇而安的`平靜心情作為過渡,引出道士化鶴的夢境,最終歸之于空。(樂—悲—空)
7、小結(jié):詩人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情感經(jīng)歷的變化:江山不可復(fù)識→劃然長嘯→凜乎不可久留→聽其所止而休
情感的變化:平靜的樂→激昂的樂→悲→平靜
二、知識鏈接
古典詩歌中動物意象的傳統(tǒng)意義:
猿猴:它讓人感覺到哀傷,凄厲。
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薄鸥Α兜歉摺烦o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畎住对绨l(fā)白帝城》
寒蟬: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xù)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
如: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薄樫e王《詠蟬》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薄馈队炅剽彙
雁:是一種候鳥,它要隨季節(jié)遷徙,它又是古人傳遞消息的一種方式,于是就象征著孤獨、思鄉(xiāng)、思親、音信、消息等意義。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李清照《聲聲慢》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馬(鐵馬):馬打上鐵掌,就意味著要上戰(zhàn)場,所以鐵馬就是戰(zhàn)爭,英雄氣概的代名詞了。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薄懹巍稌鴳崱
(瘦馬):奔騰、追求、漂泊。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R致遠《天凈沙秋思》
杜鵑:俗稱布谷,又叫子規(guī)、杜宇、望帝。古代神話中,望帝傳說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來多用“杜鵑”來渲染哀怨悲凄的氣氛或思歸的心情。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
如: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薄畎住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薄钌屉[《錦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拙右住杜眯小
魚:自由、愜意。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yè)的成功。
如:“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薄諟Y明《歸園田居》
第三課時
三、齊讀第三段,正音、釋義
裳cháng縞gǎo戛jiá翩piān躚xiān揖yī俛fǔ東:名詞作狀語,向東裳:古人穿的下衣縞:原指白絹,此指白色西:向西飛,方位名詞作動詞羽衣:名詞用作動詞,穿著羽毛做的衣服翩躚:形容輕快地跳舞俛:同“俯”,向下,低頭,和“仰”相對疇昔:過去,以前寤:睡醒,與“寐”相對戶:泛指門
1、該段共三層:①、江中見鶴②、夢中道士化鶴③、不見其處
2、如何理解道士化鶴這一情節(jié)所傳達的詩人的情感?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理解上的難點,正如金圣嘆所說:“前賦特地發(fā)明胸前一段真實了悟,后賦是承上文從現(xiàn)身現(xiàn)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實了悟!薄叭魺o后賦,前賦不明;若無前賦,后賦無謂”。要讀懂此段,應(yīng)引導(dǎo)學(xué)生對前后二賦進行一個比較,深入地把握蘇軾“外儒內(nèi)道”的思想世界。
《清夜錄》云:蘇軾有詞曰:“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赤壁之游,樂則樂矣,轉(zhuǎn)眼之間,其樂安在?以是觀之,我與二客,鶴與道士,皆一夢也!蹦且拱腼w鳴而過的孤鶴,那夢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為方外之禽,一為方外之人,孰真孰幻?鶴化道士抑或鶴本道士所化?如莊周夢蝶,一片迷離恍惚。見鶴本為生活真實,在《為楊道士書帖》中,蘇軾曾追憶此事:“十月十五日與楊道士泛舟赤壁,飲醉。夜半,有一鶴自西南來,掠余舟而西,不知其為何祥也?”而見道士則在夢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實生虛,虛虛實實,營造出一種恍惚奇幻的氣氛,含蓄地傳達出他企望超脫塵世、逍遙物外的隱秘心態(tài)。與前賦“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脈相承的。(蘇東坡被貶謫黃州,某天與幾個朋友在江上飲酒說話,不覺已經(jīng)入夜,看江天一色,風露浩然,他有所觸動,填了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詞,下闋云:“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保ㄉ祥牉椋阂癸嫋|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寫完之后,與客人們高聲唱了幾遍,這才各自散去。第二天不知道怎么一傳,很多人就嚷嚷:蘇東坡已經(jīng)把冠服掛在江邊,坐一條小舟長嘯而去,不知逃到哪里隱居去啦!郡守徐君猷聽了是又驚又怕,擔心真的走失了這個罪人,急急忙忙趕到蘇宅察看,卻見大蘇先生還酣睡未醒呢,“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只是一時興起說說罷了。然而這事傳得非常邪乎,連遠在東京汴梁的宋神宗都聽說了,也將信將疑的。)
3、學(xué)生乙朗讀第三段
四、朗讀全文
五、小結(jié)
后赤壁賦,全篇著重蘇軾自身情感的轉(zhuǎn)換,由景而樂,樂而歌,得魚酒更樂,樂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壯之氣,而有豪壯之行,又因景物而生憂,憂而長嘯,長嘯后的寂靜孤寂,放任漂流的平靜心情,夢境的空靈等,鮮明地表現(xiàn)出視覺、聽覺、動態(tài)及心中的感受,尤其情感隨景物的轉(zhuǎn)換更是巧妙,全篇描述了這么多的情感與景物,卻完全融合為一體,若不是心中真實感觸,必然無法達到這樣的境地。而將難以言喻之情,以精簡的文字呈現(xiàn),可見蘇軾文學(xué)修養(yǎng)的不凡。無論人生的感嘆或政治的憂傷,都在對自然和對山水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識提到了一個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高度。從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筆下,不再是象魏晉詩人那樣只是作為哲理思辯或徒供觀賞的客體,而融入蘇軾的生活、興趣、情感中。秋風秋月、平疇曠野,極其普通的景色在這里都充滿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種渾化無際、物我兩忘的風格在蘇軾的筆下流淌出來,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后赤壁賦》教案3
教材分析:
大凡在寫景敘事中注入作家濃郁的主觀情思的文章,語言才能神情飛動,意趣橫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從物我之間抒發(fā)哲理意蘊的則更是達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蘇軾的《后赤壁賦》就是這樣一篇獨具特色的“以文為賦“的上乘之作,在對《后赤壁賦》教學(xué)過程中應(yīng)以理解文意為基礎(chǔ),落實“鑒賞”,這也體現(xiàn)了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學(xué)生語文素養(yǎng)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yǎng)。”
鑒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確立如下教學(xué)目標:
教學(xué)目標:
。1)抓好朗讀。采取多種朗讀形式,讓學(xué)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提高朗讀水平”。具體落實字音和句讀。
(2)掌握重點詞句,讀懂文意,讀出輕重和語氣。
。3)引領(lǐng)學(xué)生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難點突破)
教學(xué)重點:
。1)讀出一點文言文味;
。2)以次帶詞,以詞帶句,以句綴篇,讀出人物的情感和態(tài)度。
教學(xué)方法:
誦讀——研讀。
《后赤壁賦》是駢散結(jié)合的文賦,聲韻和美,節(jié)奏富于變化。因此在教師示范誦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xué)生有感情的反復(fù)誦讀,重在整體感知,在此基礎(chǔ)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時搜集同學(xué)們的問題,制作多媒體課件,課堂上交流討論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預(yù)習(xí)要求:分四人一組研讀課文,從文章的詞語句子、情感哲理、寫作特色等方面提出問題。教師收集整理學(xué)生的問題,制成課件。
教學(xué)課時:
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課文(投影):
作者介紹:讓學(xué)生自己介紹,教師補充。了解而已,不多講。
問:同學(xué)們,都說蘇軾是位少見的曠世奇才,你們能具體說說知道的一些內(nèi)容嗎?
可能答案:蘇軾是豪放派詞風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詞豪放高曠,我們學(xué)過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這一風格的代表作。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還稱得上是一位高級廚師!皷|坡肉”千百年來膾炙人口。中國古代楷書有“顏、柳、歐、蘇”四大流派,這里的“蘇”,就是蘇軾,可見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赤壁”簡介:投影介紹
湖北赤壁山臨江磯頭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書。
相傳東漢建安十三年冬月十三日,孫、劉聯(lián)軍借助風勢,動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萬兵馬,東吳和劉備的軍隊乘勝追擊,直到南郡,曹操率殘部北歸鄴城。周瑜大軍高奏凱歌,回軍赤壁,在那大帥部樓船上舉行得勝宴會,把酒慶功,酒醉之余,拔劍起舞,邊舞邊歌曰:
臨赤壁兮,敗曹公,安漢室兮,定江東,此山水兮,千古頌,刻二字兮,紀戰(zhàn)功。
歌罷,提劍在懸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
背景介紹:
此文設(shè)計作者思想感情變化,和他的經(jīng)歷、世界觀關(guān)系很大。所以余秋雨《蘇東坡突圍》進行介紹。投影: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團練副使”。這段煉獄般的經(jīng)歷讓蘇軾真正走向了成熟。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引導(dǎo)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
到了黃州,他該痛定思痛,好好反省了!這個天真、率性而常愛犯自由主義的家伙,口無遮攔,有話愛說,有感而發(fā),又不講場合。哪知道,他的言行舉止,正被一旁窺伺著的小人一一記錄在案,穿鑿附會,三番五次小報告打到皇帝那兒,因而屢屢遭誣告、陷害而一生坎坷。這次“烏臺詩案”就給了他四個多月的牢獄之災(zāi),差點砍了腦袋?偹闶ド鲜窒铝羟椋l(fā)配到黃州監(jiān)管居住。死里逃生的他這次吸取了教訓(xùn),盡量少說話,多念經(jīng),要不就“西望夏口,東望武昌”,游游對岸西山,看看屋前江水。
蘇軾的《赤壁賦》可以說是“一賦兩篇”,公元1082年7月16日晚上,蘇軾和幾位友人泛舟游赤壁,寫下了《前赤壁賦》,三個月后,他與朋友再游赤壁,又寫了一篇賦,這就是同樣著名的.《后赤壁賦》。
二、教師示范誦讀課文,盡量背誦。
1、一讀。齊讀。
要求:(1)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
。2)讀出標點和句讀。
課文會讀了嗎?那我們今天換一種方式,不知道還會讀嗎?男女生分開讀。誰先讀?女生讀男生聽,挑毛病。男生讀,女生找問題。請看投影。我把課文理了個光頭,將標點刪掉了,先默讀一分鐘。準備讀——
教師簡要評價
2、二讀。讀懂文意。
課前,大家將預(yù)習(xí)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交給我,我把比較典型的問題整合成下面幾個。請看投影,請大家一起來解決這幾個攔路虎。
第一段,教師范讀。重點在于抓思路,看景和情的變化。
問: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游覽赤壁的?(冬季、苦悶不得解脫)
目的是什么呢?(尋找解脫。找樂)
所以冬天的景物盡管不美,但在作者眼里卻是很美的。
齊讀“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接下來是寫三個人的對話。目的(還是為了找樂)。但是已經(jīng)是一波三折。
提問:作者心情是如何隨著景物變化而變化的呢?“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寥落幽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萬物皆著我之色彩)木枯石瘦,令人驚恐悲哀,黯然神傷。
所以自然引出感嘆之辭:“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
小結(jié)板書:美景、樂事、遺憾、滿足——悲景、感嘆
第二段,我們來看寫法上有什么特點?(一連串用了很多動詞)我們把它劃下來,齊讀這幾個句子!澳藬z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主要寫岸上所見,主要寫攀登山崖的險。由“履饞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等奇景,可引導(dǎo)學(xué)生聯(lián)系作者的遭遇來理解。
此時此刻,作者卻不能不想到現(xiàn)實,所以不禁放聲長嘯,想擺脫現(xiàn)在無路可走的苦悶。“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起水涌!苯鹗@評點這兩句:“人世間時時有此”。此時,作者不能不回到變故叢生的現(xiàn)實中來。(第一句,與仕途順利相對應(yīng),第二句與突遭變故,心驚膽寒相應(yīng),)所以“二客不能從焉”!坝枰嗲娜欢C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先生也不可留,可見險極,也只能知難而退)。所以只好“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放乎中流”兩句是寫作者在厭倦人世之后,于是只好順其自然、逃離現(xiàn)實的幻想。所以自然引出浪漫的第三段。
3、三讀。讀出作者的感情和態(tài)度。
重在研討兩個問題(難點):小組討論,圍繞文章和背景。
投影顯示問題:
。1)孤鶴和道士是什么關(guān)系?有什么象征意義?
(2)作者將現(xiàn)實與幻想虛無相結(jié)合,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為什么道士不知所蹤?
這兩個問題是開解作者心結(jié)的難點。作為難點來突破。但是不必糾纏。采用討論法,猜讀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明確:孤鶴“玄裳縞衣”,道士“羽衣”,相通相融!肮满Q”可以說是作者自己的影子,看到孤鶴,想到自己。突出“孤”。而仙鶴是沿用已久的道家象征,如此幻境幻想表現(xiàn)的是蘇軾試圖拿起從《莊子》中獲得的思想武器來捍衛(wèi)自己的心靈,保持樂觀的情緒,應(yīng)對人生的坎坷,是道家文化使他在人生的疾風暴雨面前自我調(diào)適,超然曠達而不封閉自虐、怨無尤人。看到孤鶴,想到自己,寫孤鶴,也是寫自己,夢見道士,是作者出世思想的反映,道人不答,無處覓跡,表明作者想解脫而不得的矛盾,流露出遺棄塵世的思想。
古代文人創(chuàng)造了一種“貶官文化“。當理想與現(xiàn)實矛盾是,知識分子的清高、孤傲往往戰(zhàn)局了他們的思想。比如陶淵明、李白等都有這種心態(tài),但又有所不同。如:陶淵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是帶性使氣的
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權(quán)貴,使我不開心顏——是深感痛苦的
蘇軾——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是灑脫曠達的
板書:自我調(diào)適、超然曠達、想解脫而不得
《后赤壁賦》教案4
教學(xué)目標:
1 、通過文中的寫景部分體味“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
2 、通過前后《赤壁賦》的對比,體味兩賦所體現(xiàn)的不同的感受
教學(xué)重點:
對《后赤壁賦》寫景部分的分析
教學(xué)難點:
體味兩賦所體現(xiàn)的蘇軾的不同的`情感和對人生不同的態(tài)度
教學(xué)過程:
導(dǎo)入: 由蘇軾的兩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臨江仙夜歸臨皋》入手,通過同學(xué)們學(xué)過的這兩首詞來導(dǎo)入到對蘇軾的介紹。
蘇軾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 東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書畫家,著有《東坡七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引入蘇軾的《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余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睂Υ嗽娺M行簡單的解釋,然后指出這是蘇軾晚年對其一生的概括。問同學(xué):“黃州惠州儋州”這幾個地方有什么共同點?同學(xué)回答:是蘇軾被貶的地方。問題:那么這幾個地方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哪個地方?同學(xué)回答:黃州。問題:在黃州蘇軾留下了什么作品呢?大家知道哪些?回答: 《念奴嬌赤壁懷古》、 《前赤壁賦》、《超然臺記》、《方山子傳》。老師 : 回答得非常好。所謂文人不幸文學(xué)興,正是蘇軾幾次被貶的遭遇才鑄就了他非凡的文學(xué)功業(yè)。今天就讓我們來學(xué)習(xí)蘇軾在黃州時的另一篇名作《后赤壁賦》。
課文學(xué)習(xí):
一、 聽錄音,熟悉課文,掌握字詞
二、 課文內(nèi)容學(xué)習(xí)
1 、 分析鑒賞:“一切景語皆情語”,閱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其中寫景的句子,結(jié)合前后語境,體味這些句子中蘊涵了蘇軾怎樣的情感。
蘇軾的世界 :
霜露、木葉、人影、明月
。ㄔ緸橐慌墒捝埃
月白風清
。ㄌK軾卻見之心喜,踏歌而行,感到如無美酒佳肴,未免辜負了這月白風清的良夜。)
從中可以看出蘇軾“超然”的情懷和他曠達的心胸。
2 、金圣嘆在《天下才子必讀書》中說:“若無后賦,前賦不明;若無前賦,后賦無謂。”從中可見,后賦和前賦是密不可分的,下面請同學(xué)們閱讀《后赤壁賦》的第二自然段和《前赤壁賦》,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兩次赤壁之游的具體地點是否一致?觀賞的景致是否相同?
觀賞點由赤壁之下轉(zhuǎn)移到了赤壁之上;第一次側(cè)重游水、賞月,第二次側(cè)重游山。
2 )找出兩賦中對赤壁夜游時景致的描述,比較一下兩次夜游的感受有何不同?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前赤壁賦》)
感受 : (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賦》)
感受: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
3 、仔細閱讀《前赤壁賦》的最后一自然段和《后赤壁賦》的第二自然段,比較一下,在看待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上,兩賦有沒有什么不同?
前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后賦:“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久留也!
前賦:將個體融入自然便可得到永恒。
后賦:個體的渺小,自然的強大,對自然感到敬畏。
那么,在蘇軾眼中,面對自然他所能做的是什么呢?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
4 、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在這一段中作者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
《清夜錄》云:蘇軾有詞曰:“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背啾谥危瑯穭t樂矣,轉(zhuǎn)眼之間,其樂安在?以是觀之,我與二客,鶴與道士,皆一夢也。(一種巨大的空幻感油然而生)
5 、比較:兩賦中的情感變化有沒有什么不同?
前賦:樂→悲→喜
后賦:樂→悲、恐→空(無奈之情)
三、 作業(yè): 寫一篇寫景的小散文
四、 總結(jié)
附:板書
情感變化: 樂→超然物外
悲、恐→敬畏自然
空→人生如夢
《后赤壁賦》教案5
知識目標:
1、學(xué)習(xí)和積累有關(guān)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知識及特殊用法。
2、了解前后《赤壁賦》的異同和聯(lián)系。
能力目標:
1、體會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
2、培養(yǎng)鑒賞古代散文的能力。
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內(nèi)道”的思想。
教學(xué)重點、難點:
1、本文寫景語句的鑒賞
2、詩人情感的變化軌跡
3、道士化鶴的寓意
教學(xué)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xué)準備:
1、布置學(xué)生復(fù)習(xí)《前赤壁賦》
2、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余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這是詩人去世前兩個月所寫,就其政治事業(yè)而言,這話當然是自嘲。但對文學(xué)家的蘇軾來說,他的蓋世功業(yè)確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ㄌK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到65歲才遇赦北歸,前后在貶所六年。雖說蘇軾早就名震文壇,貶至黃州后且因畏禍而不敢多寫詩文,但黃州時期仍是他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賦》,詩如《寒食雨二首》,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都創(chuàng)作于此時。)
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蘇軾對苦難并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tài)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zhì)環(huán)境的超越態(tài)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丑惡,消解痛苦。這種執(zhí)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蘊含著堅定、沉著、樂觀、曠達的精神,因而蘇軾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chuàng)作活力。
前后《赤壁賦》都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一個寫于元豐五年(1082)“七月既望”,一個寫于同年“十月之望”,前后僅相隔三個月,這兩篇同名賦文究竟有何不同及聯(lián)系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學(xué)習(xí)第十四課《后赤壁賦》。
二、賞析課文
㈠、齊讀至“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正音、釋義。
皋gāo 坂bǎn 行xíng 鱸lú
從:使跟從,譯為“帶領(lǐng)”
坂:山坡,斜坡
樂:以之為樂
行:走
已而:不久,一會兒
何:怎么辦
。浩冉
舉:撒
顧:可是
謀:商量
諸:兼詞,相當于“之于”
須:通“需“
1、在復(fù)游赤壁之前,詩人寫了“夜游黃泥坂”這樣一個輕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這件事寫得頗有波瀾。請找出文中能顯示情節(jié)變化波瀾的動詞。
顧→樂→嘆→謀→游
。ǔ醯近S州,蘇軾寓居城東定惠院,不久他的家眷也來到了黃州,便遷居到城南江邊的臨皋亭。由于家里人多口闊,僅靠他微薄的薪奉,生活很感困難。后蒙老友馬正卿為他請得城東荒地數(shù)十畝,讓其開墾耕種糧食,才基本解決了生活問題。他還在這里修房子,因是在大雪中修的,四壁繪有雪圖,故取名為雪堂。堂前屋后廣種果木佳蔬,可供生活不時之需,并將雪堂自比為陶淵明的斜川。因此地位于黃州的東坡,遂自此取號為東坡居士。)
2、究竟是什么樣的美景令詩人“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
①、教師直譯這四句寫景的句子。
、、讓學(xué)生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下這四句所寫之景。點一到兩位學(xué)生朗讀所寫語段。
“直譯”到“描述”,對作品的鑒賞層面從意讀上升到了美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飛躍。只有對作品的語言進行想象、還原,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這其實就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也是很多學(xué)生缺乏也未能給予重視的一種審美能力。
白描式的寫景語言,質(zhì)樸清新,語淡而意豐。寥寥十六字,便逼真地寫出了初冬月夜景色之清朗,環(huán)境之清空,靜謐寧馨的氣氛,烘托出主客濃厚的游興,并為下文寫登山和見鶴作了很好的.鋪墊。
(廣東的學(xué)生對霜沒有生活的認識,有必要說明一下。
“大火流兮草蟲鳴,繁霜降兮草木零!蔽覈鴸|漢著名科學(xué)家張衡的詩描述了火星西移的深秋時節(jié),秋蟲鳴叫,繁霜出現(xiàn),草木凋零的景象。“嚴霜殺物”令“百工休”。霜并非是露結(jié)成,而是二物同一氣,都是水氣凝成,凝成物若暖則是露;若寒甚,水汽直接凝華為冰晶則是霜!吧矫魉畠粢箒硭,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的詩說霜使秋色更美。南宋詩人楊萬里也在詩中也贊美霜后色愈濃“荒荒瘦日作秋暉,稍稍微喧破曉霏,只有江楓偏得意,夜搖霜水染紅衣”。可見霜的出現(xiàn)可帶來美景和好的旅游季節(jié)。)
3、主、客、婦三方的對話
要特別提一下“以備子不時之須”。與友人一起飲酒賞月,進而詩歌相和,本來就是文人雅事、快事,更何況此酒乃賢妻所備?在患難之中,能有這樣一位懂得體貼自己的妻子,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ㄔ谏钪械奶K軾是位什么樣的人呢?蘇堤和東坡肉在普通百姓中早已聞名遐邇,而蘇軾的家庭生活呢?在他的小品文中我們可以一窺一二。這些類似便條、日記的小文,記錄了他作為普通人日常的喜怒哀樂。而最令人動容的,當屬《二紅飯》:
“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故日夜課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diào),云是嚼虱子。然日中腹饑,用漿水淘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fù)令庖人雜以小豆做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樣二紅飯也!
這篇小品文寫于被貶黃州時,當時蘇軾由于政治上堅持己見遭貶斥,連累了妻兒。甚至連工資也沒有,他把所有的錢都吊在屋頂以防浪費,每天只用一吊。生活異常艱苦,有時甚至要采杞食菊充饑。蘇軾也親自耕種大麥,和著粳米做飯,當然很難下咽。小兒女為此調(diào)笑說像嚼虱子。于是他設(shè)法改進工藝,加入了小豆。妻子就美名其曰為二紅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一家人沒有怨言沒有責難,有的只是其樂融融的支持和理解。
文中的老妻即是王閏之,一位能夠懂得,體貼詩人的女性。她是王弗的堂妹,因排行的兄弟姐妹很多,稱“二十七娘”。她是蘇軾的知已。不僅能夠詩情畫意的生活,在患難中也能相伴共苦。
在“烏臺詩案”中,王閏之“幾怖死”,哭得死去活來,蘇東坡也萬箭鉆心、卻“無一語之”,只回頭“顧老妻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詩送我乎?’”王閏之聽后“不覺失笑”?吹狡拮有α,于是東坡便分手而去。由此可看出,東坡與王閏之的感情極為篤厚,當此生離死別之時,尚能以曠達態(tài)度處之,說明他們間的理解是極深的。
黃州的日子令蘇軾成熟起來,也讓他有了充分的時間思考自省,從而找到真正的自己。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到:“他成熟于一場災(zāi)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逼鋵崳⒉皇且粋人。醫(yī)治詩人傷痛最好的心靈補劑,恰恰是來自他的家庭,良好的家庭生活提供了一個細細體味生命的平臺。)
4、學(xué)生甲朗讀第一段
良宵、貴賓、佳肴、美酒,四美已具,重游赤壁,乘興而為。
時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是怎樣一番妙境呢?
㈡、齊讀第二段,正音、釋義
巉chán棲qī鶻hú馮píng劃huà悄qiǎo凜lǐn
斷:阻隔
曾:才,剛剛
攝:提
上: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上
履:踐踏,踩
巉巖:險峻的高山,此處指赤壁
披:撥開
蒙茸:茂盛的草叢
踞:蹲坐
危:高
焉:相當于“之”,譯為“我”
悄:憂愁樣子
肅:恐懼的樣子
凜:恐懼的樣子
1、來到赤壁首先進入詩人一行視線的是怎樣的景色?這四句寫景句子,你
最喜歡哪句,為什么?(先教師直譯這四句寫景的句子,而后學(xué)生分析其意境,最后教師小結(jié)。)
《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全用白描,狀景寫情,字字如畫。景色清冷峭拔,不同于前賦的清幽。它不僅展現(xiàn)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遺世獨立的美態(tài),而且充溢著濃濃的憑吊江山之幽情,造物者的天工和歷史情緒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2、由此詩人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
既有對人生短促、年華似水的深重感慨,更有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驚嘆。
詩人由此生發(fā)了下小舟、登高山,與大自然和而為一的沖動。
3、學(xué)生翻譯“予乃攝衣而上……俯馮夷之幽宮”
目的在于訓(xùn)練學(xué)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體會該語段句式參差所造成的特殊表達效果。
該語段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攝”、“履”、“披”、“踞”、“登”、“攀”、“俯”,寫登山以六字句開頭,間以三字句,后以六字句收尾,節(jié)奏呈“緩→急→緩”的變化。節(jié)奏由急而緩,暗示著登頂行為已結(jié)束,也預(yù)示著詩人情感的進一步變化。
4、詩人為何會“劃然長嘯”?
融入自然后情緒轉(zhuǎn)為激昂(平靜的樂→激昂的樂),以嘯聲抒發(fā)內(nèi)心感慨。
5、詩人又為何會“悄然而悲”,“凜乎”不可久留呢?
登山所見景物“巉巖”、“蒙茸”、“虎豹”、“虬龍”、“危巢”、“幽宮”,色彩
是陰暗的,“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起云涌”營造的是陰森恐怖的氛圍。與自然和而為一后,詩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偉力,而深感個體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賦》所寫:“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高昂的情緒陡然低落,轉(zhuǎn)為高處不勝寒的憂懼、傷感。
6、長嘯之后的寂靜悲傷,使蘇軾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葉扁舟
從流飄蕩,表現(xiàn)出詩人什么樣情感變化?
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感情又轉(zhuǎn)為平靜。
這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蘇軾采取的是一種政治性的退避,“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樂和心靈安慰的較為現(xiàn)實的途徑。
7、小結(jié):
詩人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情感經(jīng)歷的變化:
江山不可復(fù)識→劃然長嘯→凜乎不可久留→聽其所止而休
情感的變化:平靜的樂→激昂的樂→悲→平靜
第二課時
三、齊讀第三段,正音、釋義
裳cháng 縞gǎo 戛jiá 翩piān 躚xiān 揖yī 俛fǔ
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裳:古人穿的下衣
縞:原指白絹,此指白色
西:向西飛,方位名詞作動詞
羽衣:名詞用作動詞,穿著羽毛做的衣服
翩躚:形容輕快地跳舞
俛:同“俯”,向下,低頭,和“仰”相對
疇昔:過去,以前
寤:睡醒,與“寐”相對
戶:泛指門
1、該段共三層:
、佟⒔幸婜Q
、凇糁械朗炕Q
、邸⒉灰娖涮
2、如何理解道士化鶴這一情節(jié)所傳達的詩人的情感?
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理解上的難點,正如金圣嘆所說:“前賦特地發(fā)明胸前一段真實了悟,后賦是承上文從現(xiàn)身現(xiàn)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實了悟!薄叭魺o后賦,前賦不明;若無前賦,后賦無謂”。要讀懂此段,應(yīng)引導(dǎo)學(xué)生對前后二賦進行一個比較,深入地把握蘇軾“外儒內(nèi)道”的思想世界。
《清夜錄》云:蘇軾有詞曰:“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赤壁之游,樂則樂矣,轉(zhuǎn)眼之間,其樂安在?以是觀之,我與二客,鶴與道士,皆一夢也!蹦且拱腼w鳴而過的孤鶴,那夢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為方外之禽,一為方外之人,孰真孰幻?鶴化道士抑或鶴本道士所化?如莊周夢蝶,一片迷離恍惚。見鶴本為生活真實,在《為楊道士書帖》中,蘇軾曾追憶此事:“十月十五日與楊道士泛舟赤壁,飲醉。夜半,有一鶴自西南來,掠余舟而西,不知其為何祥也?”而見道士則在夢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實生虛,虛虛實實,營造出一種恍惚奇幻的氣氛,含蓄地傳達出他企望超脫塵世、逍遙物外的隱秘心態(tài)。與前賦“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脈相承的。
。ㄌK東坡被貶謫黃州,某天與幾個朋友在江上飲酒說話,不覺已經(jīng)入夜,看江天一色,風露浩然,他有所觸動,填了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詞,下闋云:“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保ㄉ祥牉椋阂癸嫋|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寫完之后,與客人們高聲唱了幾遍,這才各自散去。第二天不知道怎么一傳,很多人就嚷嚷:蘇東坡已經(jīng)把冠服掛在江邊,坐一條小舟長嘯而去,不知逃到哪里隱居去啦!郡守徐君猷聽了是又驚又怕,擔心真的走失了這個罪人,急急忙忙趕到蘇宅察看,卻見大蘇先生還酣睡未醒呢,“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只是一時興起說說罷了。然而這事傳得非常邪乎,連遠在東京汴梁的宋神宗都聽說了,也將信將疑的。)
3、學(xué)生乙朗讀第三段
四、朗讀全文
五、總結(jié)前后赤壁賦的不同與聯(lián)系。(先學(xué)生說,教師小結(jié))
1、景物不同:清幽的秋色,江與月;峭拔的冬景,江月木石
2、起興不同:預(yù)先計劃;對美景陡起游興
3、游蹤不同:人不離舟;舟游、山游、舟游
4、抒情方式不同:主客問答,自發(fā)議論;記游后以道士化鶴結(jié)尾
后賦用道士化鶴印證前賦,抒發(fā)超脫的情懷。
六、小結(jié)
后赤壁賦,全篇著重蘇軾自身情感的轉(zhuǎn)換,由景而樂,樂而歌,得魚酒更樂,樂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壯之氣,而有豪壯之行,又因景物而生憂,憂而長嘯,長嘯后的寂靜孤寂,放任漂流的平靜心情,夢境的空靈等,鮮明地表現(xiàn)出視覺、聽覺、動態(tài)及心中的感受,尤其情感隨景物的轉(zhuǎn)換更是巧妙,全篇描述了這么多的情感與景物,卻完全融合為一體,若不是心中真實感觸,必然無法達到這樣的境地。而將難以言喻之情,以精簡的文字呈現(xiàn),可見蘇軾文學(xué)修養(yǎng)的不凡。
無論人生的感嘆或政治的憂傷,都在對自然和對山水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識提到了一個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高度。從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筆下,不再是象魏晉詩人那樣只是作為哲理思辯或徒供觀賞的客體,而融入蘇軾的生活、興趣、情感中。秋風秋月、平疇曠野,極其普通的景色在這里都充滿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種渾化無際、物我兩忘的風格在蘇軾的筆下流淌出來,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教師可有感情地朗誦蘇軾詞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以結(jié)束對本課的學(xué)習(xí):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
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七、解決課后練習(xí)第四題
八、布置預(yù)習(xí)
《后赤壁賦》教案6
教學(xué)目標:
1、指導(dǎo)預(yù)習(xí),培養(yǎng)學(xué)生借助注釋,利用工具書,自主疏通字詞句意的習(xí)慣.
2、通過課前預(yù)習(xí)、課中朗讀、課后練習(xí),掌握文中重要實詞的含義,掌握一些特殊句式.
3、指導(dǎo)誦讀,在反復(fù)的誦讀過程中,理解詞語、句意,熟悉課文內(nèi)容.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課文.
4、知人論世,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心路歷程及其原因,培養(yǎng)學(xué)生曠達樂觀、勇于面對坎坷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
教學(xué)重點:
教學(xué)目標第1、2、3點.
教學(xué)難點:
教學(xué)目標第4點
教學(xué)過程:
布置預(yù)習(xí):
1、借助注釋,利用工具書,疏通課文內(nèi)容.找出對照注釋還不能理解的詞句,或問同桌,或課堂上提出共同探討.
2、早讀課反復(fù)朗讀課文.
3、找出文中直接表明情感的幾個詞語.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課文,介紹作者及文章背景.
同學(xué)們,我們今天一起來學(xué)習(xí)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赤壁賦》,其作者蘇軾,我們在小學(xué)、初中就已經(jīng)接觸過,今天我要和大家講一個他“死里逃生”的故事.蘇軾四十三歲的時候,因為“名太高”而遭人陷害,被打入死牢,隨時聽候發(fā)落.弟弟蘇轍、兒子蘇邁多方營救.某一天,蘇邁再次出去借錢,委托一個朋友給牢里蘇軾送飯.本來他們父子有一個約定:事情惡化宣判死刑之時就送魚進去,而朋友不知道,那天送了蘇軾最喜歡吃的魚進去.蘇軾一看到是魚,大吃一驚,知死期將至,便寫下了兩首絕命詩請獄卒轉(zhuǎn)交給弟弟蘇轍.裝詩的信封通過監(jiān)獄的最高長官傳到了當朝皇帝手上.皇帝拆開一看,是兩首絕命詩,(其中一首是: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了須償債,十口無家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詩里寫的是對皇帝的忠誠和愿與弟弟世世為兄弟的情感,大受感動;加上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立下了一個只有當朝皇帝知道的祖訓(xùn):不得誅戮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于是就釋放了蘇軾.蘇軾死里逃生,被貶到了黃州.該案史稱“烏臺詩案”.
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死里逃生的蘇軾,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靠微薄的俸祿養(yǎng)活不了一家人,在朋友的幫助下,開辟了一片荒地耕種自給,這片地他取名為“東坡”,同時也自號“東坡居士”.居士原是對居家學(xué)道的佛教徒的稱呼,這里是指追求清高,對世事淡泊的.人.可見蘇軾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變化.被貶到黃州的第四年秋、冬,蘇軾先后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了兩篇賦,賦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我們今天學(xué)的是第一篇,也稱“前赤壁賦”.
。ò鍟撼啾谫x 蘇軾 無臺詩案 死里逃生 東坡居士 思想變化)
二、疏通字詞.
1、在預(yù)習(xí)的基礎(chǔ)上,教師補充強調(diào)一些讀音,幾個重點實詞及特殊句式,學(xué)生提出對照注釋不能理解的詞句,師生共同探討.
壬rén戌xū 屬zhǔ客 窈yǎo窕tiǎo 馮píng虛御風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橫槊shuò 余音裊裊 niǎo
幽壑 hè 扁舟piān 嫠婦lí 愀然qiǎo
山川相繆liáo 舳zhú艫lú 旌旗jīng 釃shī酒
漁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樽 蜉fú蝣
無盡藏zàng 狼籍jí 枕藉jiè
舞幽壑之潛蛟: 舞,使……起舞,動詞的使動用法.
泣孤舟之嫠婦: 泣,使……哭泣,動詞的使動用法.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漁樵,打魚砍柴,名詞做動詞.
侶魚蝦而友麋鹿:侶,以……為伴侶.友,以……為朋友.名詞意動用法.
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句, 凌茫然之萬頃.
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句,有吹洞簫之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
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句,而今在安哉?
三、找出文中直接表明情感的幾個詞語,朗讀并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明確:樂——哀/悲——喜
2、初步明確朗讀的情感基調(diào)
“樂”的部分要讀得輕松愉悅;
“悲”的部分要讀得悲涼激昂;
“喜”的部分要讀得曠達灑脫.
2、聽錄音朗讀或教師范讀.生齊讀.
四、分析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找出寫景的美句.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指導(dǎo)朗讀,體會優(yōu)美的意境)
2、齊讀第一段,找出寫事的美句.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ㄖ笇(dǎo)朗讀,體會事情的高雅)
3、齊讀第一段,找出表達游玩時感受的美句.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ㄖ笇(dǎo)朗讀,體會作者的感受)
五、分析課文第二段.
1、齊讀第二段,明確本段分為兩層,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2、重點分析第一層中“美人”意象.“美人”指所傾心的對象,代表一種理想的追求.它表現(xiàn)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zhí)著態(tài)度,堅持對朝廷政事關(guān)切而不甘沉淪的情懷 .
3、指導(dǎo)朗讀第二層,感受簫聲的悲涼.
作者借助夸張、想像,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化抽象為具體,把洞蕭那種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現(xiàn)得十分形象真切.
第二課時
復(fù)習(xí)導(dǎo)入
齊讀課文
一、分析課文第三段
1、朗讀指導(dǎo):三個反問句語氣層層遞進,稍做強調(diào),讀出感情的層次.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停頓較小語速稍快)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朔賦詩(語速越來越快)固一世之雄也,(停頓較大氣勢豪邁)而今安—在—哉?(強烈的反問,感慨人生無常,語速緩慢低沉,讀出頓挫之感)
后半部分一連串六字句,是客人情感的一個迸發(fā),要讀得連貫,一氣呵成,表現(xiàn)出那種強烈的人生感慨,最后一句“托遺響于悲風”要突出第三段悲涼的感情基調(diào).
2、明確“何為其然也?”其一,赤壁一帶的江山觸發(fā)他想到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當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況吾輩漁樵于江渚之上.其二,由江水無窮想到人生須臾,渺如滄海一粟.其三,要擺脫現(xiàn)實處境,渴望能“挾飛仙以游,抱名悅而長終”,卻“知不可乎驟得”.
3、明白客人之悲其實是儒者蘇軾之悲.悲生命短促,人生無常.
二、分析課文第四段
1、明確:本段分為三層,第一層承上,議論“水”與“月”;第二層議論“變”與“不變”的哲理;第三層指出“明月清風”為大自然之“無盡藏”.
2、此段其實是作為道者的蘇軾超然物外的情懷給客人極大的寬解
3、指導(dǎo)朗讀:讀出本段的層次,讀出曠達灑脫的情感.
三、分析課文第五段
明確:客人之喜與文章開頭之樂的不同.課文開頭是主客欣賞美景之樂,結(jié)尾是指客人精神得到超脫忘懷得失而喜.
四、齊讀課文,再次整體感知課文,結(jié)合蘇軾經(jīng)歷,分析全文中作者情感的變化.
現(xiàn)實中的水月 融入自然,游賞之樂
歷史中的水月 感慨歷史,人生之悲 儒者(入世) 渴望建功立業(yè) 慨嘆人生短促
哲理中的水月 分析哲理,超脫之喜 道者(出世) 清靜無為超然物外逍遙之游
五、總結(jié)
讀《赤壁賦》
康靖賢
景佳事雅樂而歌,
客倚洞簫悲恨多。
明月清風無盡藏。
一儒一道兩東坡.
《后赤壁賦》教案7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掌握相關(guān)的文言知識,流暢地翻譯全文。
過程與方法:誦讀法;總結(jié)歸納法;比較法,通過前后兩賦比較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寫景狀物中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并與《赤壁賦》比較,理解作者被貶黃州時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xué)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xué)重點】
歸納積累文言知識;與《赤壁賦》比較講解,通過抓關(guān)鍵字句加深對作者人生態(tài)度的認識。
【教學(xué)難點】 蘇軾儒、佛、道思想在兩賦中的反映 。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時年45歲的蘇東坡所寫的赤壁二賦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傳為美談。文天祥《讀赤壁賦》云:“昔年仙子謫黃州,赤壁磯頭河漫游!蓖跏镭憽肚俺啾诙住贰百x是雙珠可夜明!笨磥碇挥袃善啾谫x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蘇軾當年的所思所想。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感受蘇軾在 《赤壁賦》中的未盡之意。
二、推進新課:
1.介紹作者: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余平生功業(yè), 黃州惠州儋州!蹲灶}金山像》(去世前兩個月所寫,自嘲政治事業(yè)的無成。但從中可以了解,蘇軾文學(xué)上的蓋世功業(yè)卻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蘇軾:與黃庭堅(詩)合稱“蘇黃”,與辛棄疾(詞)合稱“蘇辛”,與歐陽修 (散文)合稱“歐蘇”,與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2.寫作背景:元豐三年(1079年),蘇軾因作詩諷刺王安石新法(“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出獄后,被貶黃州團練副使。為排遣內(nèi)心郁悶,他泛舟赤壁,先后寫下了前后《赤壁賦》與《念奴嬌·赤壁懷古》。三個月后,重游赤壁,寫下了《后赤壁賦》。
三、整體感知:
1.識讀:請學(xué)生朗誦課文,辨字形、字音。
2.評讀:分角朗讀第一段,分組朗誦第二段,全班讀第三段,勾疑難,疏通文意,“評點” 重點文言字詞。
譯文: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樹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象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與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yīng)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與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劃地一聲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括起,波浪洶涌。我也不覺憂傷悲哀,感到恐懼,覺得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氐酱希汛瑒澋浇,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象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jīng)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
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3. 概括段意:第一自然段: 先寫黃泥坂夜游,為游赤壁作鋪墊。第二段:復(fù)游赤壁的所見所感
第三段:敘述夜逢孤鶴與夢會道士兩件事。
4.想象一下,假如讓你以課文的內(nèi)容來畫一幅《赤壁夜游圖》你會準備哪些景物?如何運用色彩?
明確:內(nèi) 容,月、水、風、舟
景物,色 彩:淡雅朦朧
外貌、神態(tài) 整體效果:人與自 人物 ,活動 , 然之間是那樣與 (體現(xiàn)出來的感情) 諧親近
四、作業(yè):讀熟課文,試著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導(dǎo)入新課:
1.檢查朗讀情況,全班朗讀課文。
2.復(fù)習(xí)上節(jié)課段落大意:第一自然段: 先寫黃泥坂夜游,為游赤壁作鋪墊。第二段:復(fù)游赤壁的所見所感
第三段:敘述夜逢孤鶴與夢會道士兩件事。
二、分析課文:
。ㄒ唬┓治龅谝欢危
1. 分析鑒賞:“一切景語皆情語”,閱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其中寫景的句子,結(jié)合前后語境,體味這些句子中蘊涵了蘇軾怎樣的情感。
明確:1)蘇軾的世界 : 霜露、木葉、人影、明月 (原本為一派蕭瑟之景)
月白風清 (蘇軾卻見之心喜,踏歌而行,感到如無美酒佳肴,未免辜負了這月白風清的良夜。)
2)從中可以看出蘇軾“超然”的情懷與他曠達的心胸。
2.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睂懗隽嗽鯓拥姆諊,有什么作用? 明確:黃泥坂的初冬月夜,景色清朗,靜謐寧馨。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寫出初冬月夜靜謐溫馨的氣氛,烘托出主客濃厚的游興,并為下文寫登山與見鶴作了很好的鋪墊。
。ǘ┓治龅诙危
1. 本段寫了哪些場景?
明確: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冬夜美景)
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
2.面對眼前的赤壁之景,蘇軾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從中暗含蘇軾怎樣的情感?
明確:1)“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2)對赤壁之景舊顏不再的感嘆實際暗含對世事變化無常,年華逝水的.無奈蓋嘆;更有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驚嘆
3.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
1)、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2)、歷史背景:宋與西夏交戰(zhàn)慘敗,全軍覆沒,死者約60萬,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滿目凄涼。
4.蘇軾獨自歷險,無人能從。當他登上峰頂后,突然“劃然長嘯”。你如何理解蘇軾的“劃然長嘯”?
明確:
1)、表達登上峰頂后的那種壯懷激烈的激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靈,天地的主宰。
2)、抒泄貶謫黃州以來心中所積壓的種種郁悶之意。激昂的樂
5.長嘯后蘇軾為何又“悄然而悲”、“凜乎不可久留”?這種情感在《前赤壁賦》里有體現(xiàn)嗎? 明確:與自然與而為一后,詩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偉力,而深感個體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賦》所寫:“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高昂的情緒陡然低落,轉(zhuǎn)為高處不勝寒的憂懼、傷感。
6.面對大自然的偉力,蘇軾在激昂悲傷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動?體現(xiàn)他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明確: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修焉。”
2)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的淡泊。
三、小結(jié):夜游赤壁情感經(jīng)歷的變化:
江山不可復(fù)識—— 無奈、驚嘆
劃然長嘯 —— 激昂的樂
凜乎不可久留—— 悲傷、恐懼
聽其所止而休—— 隨遇而安的淡泊
四、作業(yè):背誦課文第一第二段
第三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檢查背誦
二、分析課文第三段:作者是如何逢鶴的?你認為作者有否真正逢鶴?
提示:孤鶴東來,顯然是為文末夢見道士伏筆的,你怎樣理解這個夢境?試從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手法兩個角度來談?wù)劇?/p>
明確:
。ǎ保┑谌匀欢螌懥私幸婜Q,后夢見鶴化道士。
。ǎ玻┰谖覈鴤鹘y(tǒng)意象里,鶴帶有高貴、幽雅,超凡脫俗,仙風道骨的特征, 為作者所偏愛,蘇子曾作《放鶴亭記》,以放鶴招鶴、與鶴相處來宣發(fā)內(nèi)心棄世的幽情與超脫塵世的情懷。
。ǎ常┧枷雰(nèi)容方面,作者的處境窘困,心情苦悶,現(xiàn)實中又找不到出路,只好借助“夢鶴仙境”尋求解脫,而且與蘇軾《前赤壁賦》中作者“遺世獨立,羽化登仙”一致。藝術(shù)手法方面,是大膽新穎的奇思遐想,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
三、深入探究:
1.與前《赤壁賦》的寫景句子作比較,意境、情感發(fā)生什么變化?
明確:
1)意境:《前赤壁賦》整個意境恬淡飄渺;而《后赤壁賦》卻奇崛瑰偉,不再“主客同船共游、同飲共樂、同調(diào)歌吹”,再游赤壁,無人能從,只有孤獨一人。歷程:拋棄客人,獨自踏上尋幽歷險之路→登越險境之興奮→無人能從,只有孤獨一人→頓感“高處不勝寒”渺小與悲哀→解纜登舟,隨波飄蕩,任其所止。
2)情感:與前《赤壁賦》中“樂——悲——樂”的情感變化有所不同,《后赤壁賦》中的情感由平靜的樂,到激昂的樂,再轉(zhuǎn)為悲,但最終并沒有復(fù)歸于樂,而是歸于一種順其自然的無奈與淡泊。
2.自讀比較前后赤壁賦的異同
提示:
。保⿵挠蔚姆绞缴先ケ容^.
。玻⿵木吧鑼懮先ケ容^
。) 寫作重點上去比較.
4)從作者心情變化去比較
明確:
1)前賦 后賦
點 限于舟中主要寫岸上
景 字字秋色 句句冬景
重 談玄說理 亦實亦幻
情 調(diào)曠達樂觀 略為虛無縹緲
2)形式、思想:
、倬托问蕉撝百x主客問答,中規(guī)中矩之賦也;后賦,散文化,更具“以文為賦”之特質(zhì)。
、诰退枷攵撝百x雖然有樂有悲,但存在樂觀曠達,變與不變之辨證,清風與明月之所共適;后賦寫景敘事中給人一種罹難的驚恐,孤鶴鳴而掠舟,鶴化而為道士,是夢?“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的”的痛苦?是想超塵絕世,還是眷戀人世間?
四、小結(jié):后赤壁賦,全篇著重蘇軾自身情感的轉(zhuǎn)換:由景而樂——樂而再游赤壁 ——因景物而生豪壯之氣 ——又因景物而生悲愁 ——之后又歸于隨遇而安淡泊——借夢境表達超脫塵世的態(tài)度及“人生如夢”的空幻感。
五、作業(yè):背誦課文。
《后赤壁賦》教案8
一、導(dǎo)入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900多年前赤壁的山水風月引發(fā)了宋代著名作家蘇軾“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極度自由之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作者時隔三月之后重游舊地寫下的另一篇美文——《后赤壁賦》?匆豢矗@一次作者又會有什么樣的感觸。
二、文章串講
文章不長,總共三個小節(jié),首先請一位同學(xué)把課文讀一遍,其他同學(xué)認真聽,同時思考每一小節(jié)分別講了什么。(正音、評價)
我們說過,古文的學(xué)習(xí),首先應(yīng)該理清文章的大意。請一位同學(xué)把第一小節(jié)串講一下。和我們平時的要求一樣,讀一句,譯一句。
注意關(guān)鍵字:望(既望、晦、朔) 坂 薄 諸
。ā笆菤q——不時之須”)分析:對話的文字非?谡Z化,生活化,扣住題目來看,主要寫重游赤壁前的情況,是誰先主動提出——蘇軾(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而后呢?友人附興(舉網(wǎng)得魚),更有婦助雅興(以待不時之需)真是天時、地利、人和,于是蘇子和友人攜酒與魚欣然成行。(板書:起雅興而游 樂)
讀這部分時我們的語調(diào)應(yīng)該是歡快的。(齊讀這一部分)
。ā敖鳌豢蓮(fù)識”)分析:舊地重游,作者聽到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看到陡峭的江岸高峰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的小了。為何如此?水落石出。點明季節(jié),冬天水位低了,礁石露了出來,因而山顯得更高了,月亮因為遠顯得小了。眼前景色似乎分外陌生,才相隔幾個月,江景山色已經(jīng)再也認不出來!本是“山川相僚,郁乎蒼蒼“,為何時隔三月,作者眼前的景象有如此大的變化呢?一個是季節(jié)變化,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心理原因。在前賦中我們講過1080年(宋元豐三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時隔兩年作者寫下了這兩篇文章。黃州并不是世外桃園,蘇軾在這里過得并不舒心,轉(zhuǎn)眼又是一年,自己一天一天老了,北歸的希望一天比一天渺茫,和赤壁一樣,我也是塵滿面,鬢如霜,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了!
想象一下,面對如此景色,他還會不會“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當然不會,那么他做了什么?我們一起看第二小節(jié)。(男生齊讀)
分析:這一次作者不在是“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為了解憂,而是親自登上了赤壁,作者沒有李白“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的好運,只能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披:分開!俄椨鸨炯o》噲遂入,披帷西向立。)
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攝、履、披、踞、登、攀一系列反映此行的路程是十分兇險的,看到的景象是十分險峻,陰森的。這里的描寫和作者在《石鐘山記》的描寫有相似之處。我們看屏幕:
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 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且笑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本來是不甘于江山不可復(fù)識而登山排解,卻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可惜看到的景象卻更加讓人壓抑。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政治環(huán)境不也是正如冬夜里的赤壁—陰森、恐怖,看不到任何出路前途。更可悲的是這一次夜游,作者沒有了可以交流、交心的朋友,出游前湊趣的友人并沒有隨他一起上山,“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蔽覀儜蜓浴安慌聼o人喝彩,就怕無人應(yīng)彩”?鄲炿y奈的蘇子惟有縱情長嘯,可惜只有山谷回應(yīng)他。此情此景,真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了”!作者既悲且恐,游興全無,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同樣是任小舟自由漂流,卻和前文中“縱一葦之所如”形成鮮明對比。
好,從爬山到回到舟中,這一小節(jié)寫了重游的經(jīng)過(板書:歷幽景而恐),作者的感情也由樂轉(zhuǎn)悲(板書:悲)
我們再把第二小節(jié)齊讀一下,感受作者心情的變化。
本是乘興而來,理應(yīng)興盡而返,如今卻是興味索然,難道真要“醉不成歡慘將別”嗎?一起看第三小節(jié)。(女生讀)
好,文章開頭兩句,承接上文,有兩個字既概括了環(huán)境,又點明心理特征——寂寥!
接著寫了幾件事?(討論 學(xué)生回答 )明確:1、夜逢孤鶴2、夢會道士
概括的很好,在我國傳統(tǒng)意象里啊,鶴帶有高貴、幽雅,超凡脫俗,仙風道骨的特征, 為作者所偏愛,蘇子曾作《放鶴亭記》,以放鶴招鶴、與鶴相處來宣發(fā)內(nèi)心棄世的幽情。作者是如何逢鶴的?忽然有一東來的孤鶴振翅橫江掠過小舟西去。身處如此險峻的赤壁,這只在暗夜獨飛孤鳴的鶴是孤獨的,棄世而自尊的,可以想見苦悶無人可訴的蘇子對于此時飛過的鶴是倍感親切的。在作者看來,鶴和我都不屬于這個地方啊!那么作者寫這些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一系列形象化的詞寫鶴正是為了下文寫夢做一個鋪墊 ,后作者寫了夢中會道士,作者詳盡的描寫了夢的場景,那么請問這和上文的寫鶴有什么內(nèi)在關(guān)系呢?
師概括:我們說鶴和道士的形象是聯(lián)結(jié)的,正如莊周夢蝶,分清是莊周化為蝴蝶,還是蝴蝶化為莊周不重要,鶴化為道士還是道士化鶴也不重要, 關(guān)鍵是作者對鶴和道士的向往暗示作者在精神上已歸于高蹈于世外的道士隱者,自由羽化的仙界。
無論對夢還是對鶴作者的描寫感覺都是很真實的。但結(jié)尾卻是“開戶視之,不見其處”,何也?
我們知道蘇軾一生都是為官的,很顯然他是想有所作為的。他還有個號是什么?東坡居士!居士是在家信佛的人。就是在這里取的。而我們剛才講他對道家又有了迷戀。這看起來很矛盾,人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其實這恰恰正是一個人思想的'真實體現(xiàn)。自己夢醒后開窗尋找,夜色茫茫,不僅僅不見孤鶴和道士,連自己的前途、理想、追求和抱負也同樣不可求啊!作者以此結(jié)尾,真是一筆雙關(guān),意味深長啊。不過相比而言,我更喜歡前賦中“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的自在和曠達!
三、拓寬閱讀:
文章這種借物抒懷的手法在蘇子另外一首詞中也有類似的運用。
卜算子?战馒櫽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W(xué)生分析)
總結(jié)分析:詞前的小序告訴我們這個作品也是寫于黃州,黃庭堅的《山谷題跋》說他“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非胸中有數(shù)萬卷書,筆下無一點俗氣“則不能到。詞中有一個和孤鶴相同的形象“孤鴻”,鴻也是我國古代志向高潔,超脫塵世的象征,作者借物比興,人似飛鴻,飛鴻似人,自己和孤鴻一樣無處停留,不僅僅是寂寞沙洲冷,更重要的“有恨無人省”啊!
四、賦文的發(fā)展
由此可見,本文的抒情表意帶有強烈的自我色彩,蘇子一生得意時少,失意時多,這篇文章是作者坎坷遭遇及曠達性格的生動自白。
文章講到這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以記敘,描寫為主,寫奇景異夢來抒情,可以說更象一篇游記,但題目里有一個明顯表示文體特征的字——賦。學(xué)習(xí)《赤壁賦》時我們講過,賦起源于漢代大賦,蘇子的前賦就是以“主客問答,抑客揚主”的傳統(tǒng)藝術(shù)表現(xiàn)方式來寫的,到了后賦,雖然仍有主客相答的影子,但已經(jīng)趨于淺表,沒有任何精神上的交流,而且語言更加散體化,這是蘇軾對賦從漢大賦到魏晉駢賦再到唐之律賦,轉(zhuǎn)而變成散文賦的一大貢獻。他的文賦既有散文的靈活自然,又有詩歌的情韻意境,登上散文詩的高峰。
五、前后賦的比較
好,蘇子的前后《赤壁賦》我們都學(xué)過了,雖然地點相同,時間間隔也很短,但我們說兩篇之間還是有差異的,討論一下,概括出來。(提示:我們可以試著從寫景或是抒情等某一方面入手)
前 后
清幽,明亮的 水月禪境 秋景 冬景 山鶴幽情 陰森,險峻
主客精神交流 日常生活淺表性
地點江中游 山上游
說理議論 敘事記游
心情曠達物各有主,風月永寸,最后一覺天明,心曠神怡 道士化鶴,氣氛神秘,暴露作者消極矛盾的心情
六,同學(xué)們說的很好,課后我們可以在周記中繼續(xù)交流。通過前后文的比較,我們對文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最后我們再把文章齊讀一遍,讀的時候注意文體特征以及作者感情的變化。預(yù)備——開始!
下課!
板書:起雅興而游 樂
歷幽景而恐 悲
逢孤鶴而夢 悟
夢道士而驚
《后赤壁賦》教案9
教學(xué)目標:
1、通過文中的寫景部分體味“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
2、通過前后《赤壁賦》的對比,體味兩賦所體現(xiàn)的不同的感受
教學(xué)重點:對《后赤壁賦》寫景部分的分析
教學(xué)難點:體味兩賦所體現(xiàn)的蘇軾的不同的情感和對人生不同的`態(tài)度
教學(xué)方法:誦讀法、自學(xué)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xué)過程:
導(dǎo)入:由蘇軾的兩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臨江仙·夜歸臨皋》入手,通過同學(xué)們學(xué)過的這兩首詞來導(dǎo)入到對蘇軾的介紹。蘇軾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書畫家,著有《東坡七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引入蘇軾的《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余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對此詩進行簡單的解釋,然后指出這是蘇軾晚年對其一生的概括。問同學(xué):“黃州惠州儋州”這幾個地方有什么共同點?同學(xué)回答:是蘇軾被貶的地方。問題:那么這幾個地方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哪個地方?同學(xué)回答:黃州。問題:在黃州蘇軾留下了什么作品呢?大家知道哪些?
回答:《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超然臺記》、《方山子傳》。老師:回答得非常好。所謂文人不幸文學(xué)興,正是蘇軾幾次被貶的遭遇才鑄就了他非凡的文學(xué)功業(yè)。今天就讓我們來學(xué)習(xí)蘇軾在黃州時的另一篇名作《后赤壁賦》。
課文學(xué)習(xí):
一、聽錄音,熟悉課文,掌握字詞
二、課文內(nèi)容學(xué)習(xí)
1、分析鑒賞:“一切景語皆情語”,閱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其中寫景的句子,結(jié)合前后語境,體味這些句子中蘊涵了蘇軾怎樣的情感。
蘇軾的世界:
霜露、木葉、人影、明月(原本為一派蕭瑟之景)月白風清(蘇軾卻見之心喜,踏歌而行,感到如無美酒佳肴,未免辜負了這月白風清的良夜。)從中可以看出蘇軾“超然”的情懷和他曠達的心胸。金圣嘆在《天下才子必讀書》中說:“若無后賦,前賦不明;若無前賦,后賦無謂!睆闹锌梢姡筚x和前賦是密不可分的,下面請同學(xué)們閱讀《后赤壁賦》的第二自然段和《前赤壁賦》,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兩次赤壁之游的具體地點是否一致?觀賞的景致是否相同?觀賞點由赤壁之下轉(zhuǎn)移到了赤壁之上;第一次側(cè)重游水、賞月,第二次側(cè)重游山。
2)、找出兩賦中對赤壁夜游時景致的描述,比較一下兩次夜游的感受有何不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ā肚俺啾谫x》)
感受:(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賦》)感受: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
3、仔細閱讀《前赤壁賦》的最后一自然段和《后赤壁賦》的第二自然段,比較一下,在看待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上,兩賦有沒有什么不同?前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焙筚x:“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久留也。”前賦:將個體融入自然便可得到永恒。后賦:個體的渺小,自然的強大,對自然感到敬畏。
那么,在蘇軾眼中,面對自然他所能做的是什么呢?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
4、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在這一段中作者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清夜錄》云:蘇軾有詞曰:“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背啾谥危瑯穭t樂矣,轉(zhuǎn)眼之間,其樂安在?以是觀之,我與二客,鶴與道士,皆一夢也。(一種巨大的空幻感油然而生)
5、比較:兩賦中的情感變化有沒有什么不同?
前賦:樂→悲→喜
后賦:樂→悲、恐→空(無奈之情)
三、作業(yè):寫一篇寫景的小散文
四、 總結(jié)
《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在具體的地點、觀賞的景致以及感受各不相同。
《后赤壁賦》教案10
課題
后赤壁賦
課型
新授課
教學(xué)目標
1、學(xué)習(xí)和積累有關(guān)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知識及特殊用法
2、了解前后《赤壁賦》的異同和聯(lián)系
3、體會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
4、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內(nèi)道的思想
重點難點
重點:
1、了解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強烈矛盾和被貶之后在苦悶中尋求精神解脫的心情
2、兩篇《赤壁賦》的比較閱讀
難點:
1、鑒賞文章奇思遐想的浪漫主義特色
2、道士化鶴的寓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xué)過程與教學(xué)內(nèi)容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
初讀課文,要求消除語言障礙,了解文章大意;賞析第一段
教學(xué)過程:
一、布置預(yù)習(xí),要求:(課前完成)
1、熟讀全文,注意棲鶻馮夷蒙茸悄然戛然翩躚等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以及巉的書寫
2、借助注釋和詞典,初步理解文意;查閱成語詞典,積累成語不時之需水落石出風起云涌
3、復(fù)習(xí)蘇軾的《赤壁賦》(必修一P96)
4、不懂的地方或吃不準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提問或討論
5、思考課文后面的閱讀與探討1、2題,爭取自己能獨立解決一個問題
二、導(dǎo)入: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余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這是詩人去世前兩個月所寫,就其政治事業(yè)而言,這話當然是自嘲但對文學(xué)家的蘇軾來說,他的蓋世功業(yè)確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到65歲才遇赦北歸,前后在貶所六年雖說蘇軾早就名震文壇,貶至黃州后且因畏禍而不敢多寫詩文,但黃州時期仍是他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賦》,詩如《寒食雨二首》,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都創(chuàng)作于此時
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蘇軾對苦難并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tài)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zhì)環(huán)境的超越態(tài)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丑惡,消解痛苦這種執(zhí)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蘊含著堅定、沉著、樂觀、曠達的精神,因而蘇軾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chuàng)作活力
前后《赤壁賦》都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一個寫于元豐五年(1082)七月既望,一個寫于同年十月之望,前后僅相隔三個月,這兩篇同名賦文究竟有何不同及聯(lián)系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學(xué)習(xí)第十四課《后赤壁賦》
三、誦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正音、釋義,疏通文意(同學(xué)質(zhì)疑,提出不會解釋、翻譯的詞句,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點名誦讀(最好是自告奮勇)至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正音、釋義
皋gāo坂bǎn行xng鱸l
從:使跟從,譯為帶領(lǐng)
坂:山坡,斜坡
樂:以之為樂
行:走
已而:不久,一會兒
何:怎么辦
薄:迫近
舉:撒
顧:可是
謀:商量
諸:兼詞,相當于之于
須:通需
(二)讀第二段(同上),正音、釋義
巉chn棲qī鶻h馮png劃hu悄qiǎo凜lǐn
斷:阻隔
曾:才,剛剛
攝:提
上: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上
履:踐踏,踩
巉巖:險峻的高山,此處指赤壁
披:撥開
蒙茸:茂盛的草叢
踞:蹲坐
危:高
焉:相當于之,譯為我
悄:憂愁樣子
肅:恐懼的樣子
凜:恐懼的樣子
(三)齊讀第三段(同上),正音、釋義
裳chng縞gǎo戛ji翩piān躚xiān揖yī俛fǔ
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裳:古人穿的下衣
縞:原指白絹,此指白色
西:向西飛,方位名詞作動詞
羽衣:名詞用作動詞,穿著羽毛做的衣服
翩躚:形容輕快地跳舞
俛:同俯,向下,低頭,和仰相對
疇昔:過去,以前
寤:睡醒,與寐相對
戶:泛指門
2、通過誦讀來體會作者蘊涵在景物描繪中的情感:
我們先來看一張表,同樣是黃州赤壁,所游的時間是不同的,那么景色也發(fā)生了變化作者在《前赤壁賦》中的情感變化是樂悲樂,那么在《后赤壁賦》中作者的情感脈絡(luò)是怎樣的?請同學(xué)們將自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讀出來
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時間七月既望,初秋十月之望,初冬
地點黃州赤壁黃州赤壁
景色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東山霜露既降,木葉盡脫,月白風清,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心情樂悲樂樂悲惆悵迷茫
分組討論作者的情感變化再推薦代表誦讀全文并簡述節(jié)奏及重、弱讀處理的理由
(事先予以必要指導(dǎo):敘述的句子要讀得平緩,描寫的句子要注意語境,議論抒情的句子要注意作者的主觀感情色彩,以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語調(diào)讀出作者的情感)
游前(1節(jié)):樂(優(yōu)游自在)語調(diào)舒緩輕快
游中(2節(jié))悲(景非往昔,山景的陰森險峻讓人悲恐壓抑)語調(diào)由感嘆漸入悲傷沉重
游后(3節(jié))惆悵(失意苦悶,茫然無緒)語調(diào)深長緩慢
四、賞析課文第一段:
1、在復(fù)游赤壁之前,詩人寫了夜游黃泥坂這樣一個輕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這件事寫得頗有波瀾請找出文中能顯示情節(jié)變化波瀾的動詞
顧樂嘆謀游
(初到黃州,蘇軾寓居城東定惠院,不久他的家眷也來到了黃州,便遷居到城南江邊的臨皋亭由于家里人多口闊,僅靠他微薄的薪奉,生活很感困難后蒙老友馬正卿為他請得城東荒地數(shù)十畝,讓其開墾耕種糧食,才基本解決了生活問題他還在這里修房子,因是在大雪中修的,四壁繪有雪圖,故取名為雪堂堂前屋后廣種果木佳蔬,可供生活不時之需,并將雪堂自比為陶淵明的斜川因此地位于黃州的東坡,遂自此取號為東坡居士)
2、究竟是什么樣的美景令詩人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
、佟⒔處熤弊g這四句寫景的句子
、、讓學(xué)生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下這四句所寫之景點一到兩位學(xué)生朗讀所寫語段
直譯到描述,對作品的鑒賞層面從意讀上升到了美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飛躍只有對作品的語言進行想象、還原,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這其實就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也是很多學(xué)生缺乏也未能給予重視的一種審美能力
白描式的寫景語言,質(zhì)樸清新,語淡而意豐寥寥十六字,盡顯初冬景物之神韻:清靜、明潔、空靈逼真地寫出了初冬月夜景色之清朗,環(huán)境之清空,靜謐寧馨的氣氛,烘托出主客濃厚的游興,并為下文寫登山和見鶴作了很好的鋪墊
(廣東的學(xué)生對霜沒有生活的認識,有必要說明一下)
大火流兮草蟲鳴,繁霜降兮草木零我國東漢著名科學(xué)家張衡的詩描述了火星西移的深秋時節(jié),秋蟲鳴叫,繁霜出現(xiàn),草木凋零的景象嚴霜殺物令百工休霜并非是露結(jié)成,而是二物同一氣,都是水氣凝成,凝成物若暖則是露;若寒甚,水汽直接凝華為冰晶則是霜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的詩說霜使秋色更美南宋詩人楊萬里也在詩中也贊美霜后色愈濃荒荒瘦日作秋暉,稍稍微喧破曉霏,只有江楓偏得意,夜搖霜水染紅衣可見霜的出現(xiàn)可帶來美景和好的旅游季節(jié))
3、主、客、婦三方的對話
要特別提一下以備子不時之須與友人一起飲酒賞月,進而詩歌相和,本來就是文人雅事、快事,更何況此酒乃賢妻所備?在患難之中,能有這樣一位懂得體貼自己的妻子,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生活中的蘇軾是位什么樣的人呢?蘇堤和東坡肉在普通百姓中早已聞名遐邇,而蘇軾的家庭生活呢?在他的小品文中我們可以一窺一二這些類似便條、日記的小文,記錄了他作為普通人日常的喜怒哀樂而最令人動容的,當屬《二紅飯》:
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故日夜課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diào),云是嚼虱子然日中腹饑,用漿水淘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fù)令庖人雜以小豆做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樣二紅飯也
這篇小品文寫于被貶黃州時,當時蘇軾由于政治上堅持己見遭貶斥,連累了妻兒甚至連工資也沒有,他把所有的錢都吊在屋頂以防浪費,每天只用一吊生活異常艱苦,有時甚至要采杞食菊充饑蘇軾也親自耕種大麥,和著粳米做飯,當然很難下咽小兒女為此調(diào)笑說像嚼虱子于是他設(shè)法改進工藝,加入了小豆妻子就美名其曰為二紅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一家人沒有怨言沒有責難,有的只是其樂融融的支持和理解
文中的老妻即是王閏之,一位能夠懂得、體貼詩人的女性她是王弗的堂妹,因排行的兄弟姐妹很多,稱二十七娘她是蘇軾的知已不僅能夠詩情畫意地生活,在患難中也能相伴共苦
在烏臺詩案中,王閏之幾怖死,哭得死去活來,蘇東坡也萬箭鉆心,卻無一語之,只回頭顧老妻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詩送我乎?王閏之聽后不覺失笑看到妻子笑了,于是東坡便分手而去由此可看出,東坡與王閏之的感情極為篤厚,當此生離死別之時,尚能以曠達態(tài)度處之,說明他們間的理解是極深的
黃州的日子令蘇軾成熟起來,也讓他有了充分的時間思考自省,從而找到真正的自己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到:他成熟于一場災(zāi)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其實,他并不是一個人醫(yī)治詩人傷痛最好的心靈補劑,恰恰是來自他的家庭,良好的家庭生活提供了一個細細體味生命的平臺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
賞析課文第二段、第三段,從中了解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強烈矛盾和被貶之后在苦悶中尋求精神解脫的心情;比較閱讀兩篇《赤壁賦》;擴展閱讀蘇軾《定風波》
教學(xué)過程:
一、賞析課文
第二段:
良宵、貴賓、佳肴、美酒,四美已具,重游赤壁,乘興而為
時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是怎樣一番妙境呢?
1、來到赤壁首先進入詩人一行視線的是怎樣的景色?這四句寫景句子,你最喜歡哪句,為什么?(先教師直譯這四句寫景的句子,而后學(xué)生分析其意境,最后教師小結(jié))
《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斷岸千尺,夸張手法,明寫岸之高,暗寫(水之淺)
(2)為什么會有山高月小的感覺?(農(nóng)歷十月,已是初冬,天氣清朗,作為參照物的山,就顯得格外高峻;相比之下,月亮就顯得小了)
小結(jié):全用白描,狀景寫情,字字如畫景色清冷峭拔,不同于前賦的清幽它不僅展現(xiàn)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遺世獨立的美態(tài),而且充溢著濃濃的憑吊江山之幽情,造物者的天工和歷史情緒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2、由此詩人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為什么會有如此感慨?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
既有對人生短促、年華似水的深重感慨,更有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驚嘆
詩人由此生發(fā)了下小舟、登高山,與大自然和而為一的沖動
因為上次游赤壁時所見之景是怎樣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那是何等邈遠遼闊!現(xiàn)在反差如此之大,作者就不能不生感慨了
3、學(xué)生翻譯予乃攝衣而上俯馮夷之幽宮
目的在于訓(xùn)練學(xué)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體會該語段句式參差所造成的特殊表達效果
該語段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攝、履、披、踞、登、攀、俯,寫登山以六字句開頭,間以三字句,后以六字句收尾,節(jié)奏呈緩急緩的變化節(jié)奏由急而緩,暗示著登頂行為已結(jié)束,也預(yù)示著詩人情感的進一步變化
4、詩人為何會劃然長嘯?
融入自然后情緒轉(zhuǎn)為激昂(平靜的樂激昂的樂),以嘯聲抒發(fā)內(nèi)心感慨
5、詩人又為何會悄然而悲,凜乎不可久留呢?
登山所見景物巉巖、蒙茸、虎豹、虬龍、危巢、幽宮,色彩是陰暗的,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起云涌營造的是陰森恐怖的氛圍與自然和而為一后,詩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偉力,而深感個體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賦》所寫: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高昂的情緒陡然低落,轉(zhuǎn)為高處不勝寒的憂懼、傷感
另,作者被貶黃州,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在黃州,仍是待罪之身,起居行動還受到監(jiān)視、管制,心中恐懼的.陰影實在是揮之不去,沉痛、悲涼時不時地向作者襲來,所以這正是他艱難的政治處境和驚恐的心理狀態(tài)的反映
6、長嘯之后的寂靜悲傷,使蘇軾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葉扁舟從流飄蕩,表現(xiàn)出詩人什么樣情感變化?
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感情又轉(zhuǎn)為平靜
這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蘇軾采取的是一種政治性的退避,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樂和心靈安慰的較為現(xiàn)實的途徑
7、小結(jié):詩人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情感經(jīng)歷的變化:
江山不可復(fù)識劃然長嘯凜乎不可久留聽其所止而休
情感的變化:平靜的樂激昂的樂悲平靜
第三段:
1、該段共三層:
、佟⒔幸婜Q
、凇糁械朗炕Q
、、不見其處
2、如何理解道士化鶴這一情節(jié)所傳達的詩人的情感?
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理解上的難點,正如金圣嘆所說:前賦特地發(fā)明胸前一段真實了悟,后賦是承上文從現(xiàn)身現(xiàn)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實了悟若無后賦,前賦不明;若無前賦,后賦無謂要讀懂此段,應(yīng)引導(dǎo)學(xué)生對前后二賦進行一個比較,深入地把握蘇軾外儒內(nèi)道的思想世界
《清夜錄》云:蘇軾有詞曰: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赤壁之游,樂則樂矣,轉(zhuǎn)眼之間,其樂安在?以是觀之,我與二客,鶴與道士,皆一夢也那夜半飛鳴而過的孤鶴,那夢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為方外之禽,一為方外之人,孰真孰幻?鶴化道士抑或鶴本道士所化?如莊周夢蝶,一片迷離恍惚見鶴本為生活真實,在《為楊道士書帖》中,蘇軾曾追憶此事:十月十五日與楊道士泛舟赤壁,飲醉夜半,有一鶴自西南來,掠余舟而西,不知其為何祥也?而見道士則在夢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實生虛,虛虛實實,營造出一種恍惚奇幻的氣氛,含蓄地傳達出他企望超脫塵世、逍遙物外的隱秘心態(tài)與前賦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脈相承的
(蘇東坡被貶謫黃州,某天與幾個朋友在江上飲酒說話,不覺已經(jīng)入夜,看江天一色,風露浩然,他有所觸動,填了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詞,下闋云: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上闋為: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寫完之后,與客人們高聲唱了幾遍,這才各自散去第二天不知道怎么一傳,很多人就嚷嚷:蘇東坡已經(jīng)把冠服掛在江邊,坐一條小舟長嘯而去,不知逃到哪里隱居去啦!郡守徐君猷聽了是又驚又怕,擔心真的走失了這個罪人,急急忙忙趕到蘇宅察看,卻見大蘇先生還酣睡未醒呢,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只是一時興起說說罷了然而這事傳得非常邪乎,連遠在東京汴梁的宋神宗都聽說了,也將信將疑的)
鶴的象征義:形貌出眾,有高貴幽雅、超凡脫俗、仙風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隱士之風,被視作仙禽和長壽之物傳說中鶴能翩翩于仙凡之間,不受任何拘束傳說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為鶴所以鶴是超然物外,隨緣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寫了夢見所遇道士為鶴的化身這一情節(jié)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騰入自然,將自己升華而與大自然合為一體的曠達之思此時孤鶴、道士、作者已經(jīng)三位一體這種想法與道家文化對蘇軾的影響密不可分(年少時蘇軾讀《莊子》曾言:吾昔有見于心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可見莊子所講之理便是他一向心中所向往的且他在黃州期間結(jié)交的朋友不乏僧人道士,他也間一、二日輒往安國寺披覽佛經(jīng))
盡管蘇軾一生崇尚儒學(xué),講究務(wù)實,奮厲有當世之志、致君堯舜,但每當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會從老莊思想尋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脫(曠達不因外物的得失榮辱所累)
小結(jié):道士化鶴這一情節(jié)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作者的處境窘困,心情苦悶,現(xiàn)實中又找不到出路,只好借助夢鶴仙境尋求解脫,就像李白想借助夢游天姥與神仙相聚一樣,也像李賀的《天上謠》,把天庭仙境描繪成令人向往的樂土一樣,而且與蘇軾《前赤壁賦》中作者想怎么樣一致的遺世獨立,羽化登仙一致藝術(shù)手法方面,是大膽新穎的奇思遐想,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
3、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夢鶴化為道士后又增添醒來尋找道士一筆?
夢是一種追求,但是現(xiàn)實是所追求的未必能獲得不知其處表明作者內(nèi)心面對前途、理想、抱負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無跡可求,以此結(jié)尾意味深長蘇軾常常在儒家的積極入世和道家的消極避世之間徘徊困惑,這種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復(fù)雜感情的真實體現(xiàn)
二、總結(jié)前后赤壁賦的不同與聯(lián)系:(先學(xué)生說,教師小結(jié))
1、景物不同:一寫初秋之物,側(cè)重寫江與月;一寫孟冬之景,側(cè)重寫江月木石
2、游蹤不同:前賦側(cè)重泛舟,人不離舟;后賦寫了舟游、山游、舟游側(cè)重登壁但相同的是都善于根據(jù)不同時節(jié)、不同地點,抓住景物特征來描寫
3、表達方式不同:前賦通過主客問答,議論風生,后賦以記游為主,重在敘事;同:都采用主客對話的形式,都寓情于物,寓情于景,都寄寓著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
4、所抒情感不同:表達的情趣和胸襟也有不同,前賦表現(xiàn)作者胸襟曠達,不以得失為懷;后賦卻借助幽深寂寥的境界,主要表達想出世的思想,有虛無色彩;但相同的是均為被貶之后所作精神苦悶,想尋求解脫
三、全文小結(jié):
后赤壁賦,全篇著重蘇軾自身情感的轉(zhuǎn)換,由景而樂,樂而歌,得魚酒更樂,樂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壯之氣,而有豪壯之行,又因景物而生憂,憂而長嘯,長嘯后的寂靜孤寂,放任漂流的平靜心情,夢境的空靈等,鮮明地表現(xiàn)出視覺、聽覺、動態(tài)及心中的感受,尤其情感隨景物的轉(zhuǎn)換更是巧妙,全篇描述了這么多的情感與景物,卻完全融合為一體,若不是心中真實感觸,必然無法達到這樣的境地而將難以言喻之情,以精簡的文字呈現(xiàn),可見蘇軾文學(xué)修養(yǎng)的不凡
無論人生的感嘆或政治的憂傷,都在對自然和對山水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識提到了一個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高度從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筆下,不再是象魏晉詩人那樣只是作為哲理思辯或徒供觀賞的客體,而融入蘇軾的生活、興趣、情感中秋風秋月、平疇曠野,極其普通的景色在這里都充滿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種渾化無際、物我兩忘的風格在蘇軾的筆下流淌出來,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四、布置作業(yè):
解決課后練習(xí)題
板書
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時間七月既望,初秋十月之望,初冬
地點黃州赤壁黃州赤壁
景色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東山霜露既降,木葉盡脫,月白風清,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心情樂悲樂樂悲惆悵迷茫
《后赤壁賦》教案11
一、知識教學(xué)點:
1、了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jié)合的形式特點,鑒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
2、了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tǒng)手法,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3、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了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
二、能力訓(xùn)練點:
1、培養(yǎng)學(xué)生通過誦讀體悟和鑒賞優(yōu)美、形象語言的能力。
2、培養(yǎng)對精品詩文的整體把握能力,能知人論世、領(lǐng)悟文旨、理通思路,賞析表現(xiàn)手法,辨別高下優(yōu)劣。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xué)生勇于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教學(xué)重點:
蘇軾歌詠赤壁的兩賦一詞,都是膾炙人口的詩文名篇。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鑒賞相聯(lián)系,領(lǐng)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賞析課文典雅、精美的語言。
二、教學(xué)難點:
了解主客問答這一賦體傳統(tǒng)手法在表達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曠達的風貌之下寄寓的悲憤苦悶的復(fù)雜情感。
三、解決辦法:
1介紹與課文相關(guān)的作者生平經(jīng)歷,并把兩賦一詞結(jié)合起來理解,力求知人論世,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復(fù)誦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與意境之美。
【課時安排】兩課時。
【學(xué)生活動設(shè)計】
一、第一課時,先誦讀全文,把握全文大意;體會景、事、情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把握課文情感發(fā)展的脈絡(luò)。
二、第二課時,重點誦讀主客問答部分,深思其中蘊涵的情感與哲理;比較閱讀。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師生共同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同學(xué)們,這首詞氣勢雄渾,磅礴浩蕩,有氣吞天下之勢。正如有人評價蘇軾的風格說:“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xué)士(蘇軾)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個評價很恰當。蘇軾的詩詞是這樣,他的散文又怎樣呢?今天我們來學(xué)一篇著名的散文《赤壁賦》,仔細體會他散文的風格。
二、介紹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
1學(xué)生陳述搜集的.材料。
蘇軾的仕途失意,命運多舛,生活上顛沛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釋。文學(xué)上開一代詞風之先,在詩詞文賦上有輝煌成就。同時具有旁通書法繪畫、知音律、喜平話、懂園林藝術(shù)、精金石的曠世才華。
2背景性資料。
蘇軾被貶黃州。熙寧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變法受挫,變法動向發(fā)生逆轉(zhuǎn),一些投機新法的分子,結(jié)黨營私,傾軋報復(fù),耿直敢言的蘇軾成了官僚們政治傾軋的犧牲品。元豐二年(1079)四月到達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證是蘇軾的一首詩。原來在蘇軾的詩文中曾流露過一些牢騷,表示過對新法的不同意見,也針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無非是“緣詩人之義,托事以諷”,這些就成了遭受彈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銜怨懷怒,恣行丑詆”“指斥乘輿”“包藏禍心”,把他投入大獄。一時親友驚散,家人震恐。
蘇軾在獄中遭受詬辱折磨,有時感到難免一死,曾寫兩首詩與弟弟訣別,有“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的詩句。幸虧親友營救,當時的宋神宗也不想殺他,這年年底,結(jié)案出獄,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名義被貶謫到黃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黃州,蘇軾一住就是五年,在這里他生計困難,在友人的幫助下,開了幾十畝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號“東坡居士”。蘇軾在黃州時,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受到的殘酷打擊感到悲憤、痛苦;另一方面,時時想從老莊佛學(xué)求得解脫。同時,在他躬耕農(nóng)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現(xiàn)了曠達自適的性格,一方面也更接近現(xiàn)實。他的前后《赤壁賦》正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
三、誦讀課文,疏通字詞,在此基礎(chǔ)上解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教師指導(dǎo)學(xué)生誦讀課文?刹扇別誦讀、整體指導(dǎo),再集體誦讀的方法。
四、品讀課文第1、2段。
問1:作者開始游赤壁時,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明確:景——皓月當空,碧水萬頃,月光朦朧,清風徐徐,景象澄澈,如夢境一般。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誦文,迎風賞月。情——“樂”。舒暢飄逸,飄飄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第1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問2:第1段中所說的“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指《詩經(jīng)》中《月出》。第2段中,又寫出了扣舷而歌的歌詞。試比較這兩首詩歌,想想它們在內(nèi)容、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確:《月出》是一首情詩,寫一個男子在月下懷念美人。思慕的焦點只在愛人身上,寫出男子的焦灼心情。《赤壁賦》中之歌雖從《月出》化出,但胸懷、境界卻更加邈遠空闊。歌的前句敘事、寫景,與賦中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懊烀熨庥钁选迸c“勞心悄兮”一樣是直接抒情,但歌中的“美人”未必是哪位美人,倒令人想起屈原詩中喻指的圣主賢君與美好理想。因而歌中表現(xiàn)的是一種政治的感慨,在知音難覓、天各一方的嘆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
問3: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樣發(fā)生變化的?
明確:第2段,由樂到悲,營造一種主客之間蕭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啟下,引出主客對答。樂:飲酒樂甚,扣舷而歌。悲:客的蕭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五、總結(jié)、擴展。
“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實,文如此,詩亦如此!赌钆珛?赤壁懷古》上闋亦由寫景起筆,由如畫之江山,引出千古風流人物。本文也大致是這樣一個思路。先寫秋夜蕩舟、飲酒放歌之樂,再寫蕭聲之悲,都是為下文作鋪墊,意在引出作為主體的主客問答。后一部分的課文,我們下一課時再作品讀。
六、布置作業(yè)。
1誦讀全文。背誦1、2段,熟讀3—5段。
2在誦讀中邊讀邊悟:第3、4段的主客問答,對人生態(tài)度問題作了怎樣的思辨?你贊成他們的哪些看法,不同意哪些看法?
第二課時
一、品讀3—5段。
問1:第3段感情如何?寫曹操的用筆重點在哪里?“客”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慨?
明確:寫主客問答,主要是“客”的感慨,闡發(fā)了懷古傷時之情,感情色彩甚為悲傷。寫曹操不是為了說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為了突出像他這樣既是英雄又是詩人的人物最終歸于“空虛”!翱汀蓖ㄟ^幾番對比,表達了人生短促無常的感慨。
問2:第4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闡發(fā)自己的觀點的?
明確:蘇子批評“客”的觀點,闡發(fā)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變?yōu)橄矏偂R悦髟、江水作比,說明世上萬物和人生都既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應(yīng)該輕物質(zhì)而重精神,執(zhí)著于自己的不朽事業(yè),保持平靜超然的心態(tài)和樂觀曠達的情懷。
問3:結(jié)尾段感情如何?
明確:“客”心悅誠服。心情更加喜悅!跋捕Α、“相與枕藉”。
問4:如何認識文中的“主”與“客”?
明確:結(jié)合背景分析,討論理解。“主”“客”實為一體,分別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的積極和消極的心態(tài)。
問5:本文的旨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懷是什么?
明確:這是深層次理解文章的關(guān)鍵。闡述了自然界變與不變的哲理,蘇軾思想中兩種情緒的對抗表達了他矛盾痛苦而又樂觀曠達的復(fù)雜心情。
問6:為什么采用主客問答的形式?
明確:
。1)引出賦的特點。賦,始于兩漢魏晉,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總結(jié)了賦的特點:“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崩缢抉R相如的《子虛賦》,賈誼的《鳥賦》,張衡的《兩京賦》等等。蘇軾的《赤壁賦》擺脫了魏晉時期的鋪陳浮華、羅列詞藻的文風,緊緊圍繞著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實景。這篇文章的景物描寫雖然筆墨不多,但是意境創(chuàng)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寫優(yōu)美自然,抒發(fā)情感也真摯樸實。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2)理解本文“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寫法上:“主客問答”,“抑客為主”。形式上:句式對稱整齊,聲律和諧押韻(通過指導(dǎo)學(xué)生誦讀體味)。
二、鑒賞本文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jié)合的寫法。
全文創(chuàng)造出一種情、景、理的融合,充滿詩情畫意而又含著人生哲理的藝術(shù)境界。第1段重在寫景,與作者超然曠達的心境相映成趣,也為下文的抒情、議論奠定了基礎(chǔ)。第4段雖然重在說理,卻借追述陳跡,感懷歷史人物而顯示人生與天地“變”與“不變”的哲理。結(jié)合具體段落,找出寫景、抒情、議論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標志情、景、理三者轉(zhuǎn)換的語句,品味感受。
三、擴展:比較閱讀。
1閱讀《后赤壁賦》,體會兩篇《赤壁賦》的思想意義、寫法方面的異同。
討論題:
。1)第1段“找魚找酒”的敘述在構(gòu)成情感線索上有什么作用?
。2)夢中遇見道士的描寫有什么寓意?
。3)寫了夢游的經(jīng)過后,作者又添了夢醒尋道士的一筆,寓意是什么?
4)《赤壁賦》有直接表達情感的特點,與之相比,《后赤壁賦》有什么不同?
2《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與《赤壁賦》有何異同?
《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表達了對建功立業(yè)的古代英雄的向往,這是強烈的家國情懷。同時發(fā)出功業(yè)難成、光陰虛擲的感慨。詞表達了強烈的感情,可以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情。
《赤壁賦》:作者超脫了被貶謫的苦悶,也超越了人生短暫的苦惱,進入了對宇宙和人生的深一層的思考。賦抒發(fā)了豐富的情感,更闡發(fā)了人生哲理,可以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理。
四、布置作業(yè)。1背誦全文。2寫一則讀書筆記
【《后赤壁賦》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后赤壁賦》教案11-03
后赤壁賦教案01-26
《赤壁賦》教案06-23
《赤壁賦》教案04-07
《赤壁賦》教學(xué)教案01-27
《赤壁賦》教案(15篇)02-02
《赤壁賦》教案15篇01-26
《赤壁賦》教案8篇02-12
《赤壁賦》教案(合集15篇)02-03
《赤壁賦》教案(匯編15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