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育文網(wǎng)>作文>體裁作文> 藏與露的議論文

藏與露的議論文

時間:2024-01-25 12:52:44 體裁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藏與露的議論文

  在學(xué)習(xí)、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xué)知識的能力。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藏與露的議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藏與露的議論文

藏與露的議論文1

  先藏而后露。因為藏可以使一個人靜下心來全身心的思考問題,可以激勵一個人不斷奮發(fā)向上。可以讓一個人走向成熟。藏之后的露必將發(fā)出驚人的力量。

  藏讓他遠(yuǎn)離幸福,但卻使他成績了偉大的事業(yè)。

  兩彈元勛鄧稼先在祖國面臨核大國威脅時,他毅然接受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茫茫戈壁中。從此,他消失了,無論誰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可20多年后,頭發(fā)里夾著大戈壁沙礫的鄧稼先回來了,并且此時,“兩彈元勛”的美名開始傳揚。

  雖然遠(yuǎn)離家人是痛苦的,但他卻甘愿把自己藏在大戈壁中。在這里,他一次又一次做著試驗,他不舍晝夜的思考著,終于,他成就了偉大的事業(yè),畏中國的核事業(yè)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xiàn),這就是先藏而后露所爆發(fā)出來的驚世的力量。

  藏讓他保全了生命,并寫出了偉大的著作。

  偉大的伽利略有卓著的科學(xué)貢獻(xiàn),因為他懂得藏。在宗教裁判的淫下,他兩次受審,兩次屈服。難道這是一種懦弱的表現(xiàn)嗎?不是這樣的。因為他懂得先藏而后露。雖然他屈服了,但是他卻寫出了讓后代們受益的天文著作,他藏之后的露讓無數(shù)人折服。

  假如當(dāng)時的.伽利略不懂得先藏而后露,那么他不僅將失去生命,而且將失去自己對天體的思考,研究后表達(dá)的機會。這無疑對全世界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正是因為他懂得先藏而后露,才使得他的著作得以問世,才使得人們對宇宙有了進(jìn)一步的認(rèn)識。所以,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先藏而后露。

  藏讓他積蓄了足夠的力量,給了他激昂的斗志,最終反敗為勝。

  勾踐在被吳王夫差打敗后主動請求畏吳王服役以贖罪。在這段屈辱的日子里,勾踐臥薪嘗膽,用這種痛苦的方式激勵自己,并暗下決心滅吳報仇。勾踐回國后加緊練兵,最終滅吳。

  在面對失敗時,勾踐不是一味消沉,而是把自己藏起來,用這種方式積蓄力量,并激勵自己前進(jìn)。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后戰(zhàn)勝吳王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先藏而后露是一種智慧,可以幫助我們走向成功,實現(xiàn)我們的夢想。

藏與露的議論文2

  中國有句話:“智者深藏不露!鳖櫭剂x,聰明的人是不會輕易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底細(xì)的,就像許地山所說的花生,飽有內(nèi)涵卻不外露;海明威說自己的寫作如海上飄浮的冰山也是同樣的道理,細(xì)節(jié)描述點到為止,留給讀者限的想像空間,這便是藝術(shù)中深藏不露的魅力。從某種程度上說,過分的表露反而淺薄,而深藏不露卻是智慧的表現(xiàn)。

  深藏不露,不是對才華的扼殺,而是讓智慧升華。就拿楊修來說吧,這位風(fēng)流才子可是眾所周知的,飽讀詩書,才華橫溢,是千年難得的天才,可最終卻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楊修太有才了,而又恃才傲物,鋒芒畢露,最終慘遭殺害。而相反,清朝的紀(jì)曉嵐同樣才思敏捷,但就乖巧多了,從不炫耀,不僅替皇帝解決了大大小小的難題,還造福于人民。深藏不露不僅沒有扼殺他的才華,還使他懂得用智慧游刃有余地立于官場,并受到皇帝的重用;可見,做人不必表露無遺,有時候深藏不露方是大智慧,此所謂“高調(diào)做事,低調(diào)做人”吧!

  深藏不露,不是使個性泯滅,而是讓魅力迸發(fā)。挪威小提琴家歐雷·布爾從小就學(xué)習(xí)拉小提琴,在他第一次開始巡回演出時卻受到一位音樂評論家的'批判,說他是一位未經(jīng)正式訓(xùn)練的音樂家。他忙向老者請教。老者說,雖然你有天賦,但你過快將其表露出來會使你輕狂而無法超越自己。于是音樂家收起暫時的“光芒”,回到家里重新練習(xí),終于在他再次舉辦音樂會時,轟動了整個歐洲。正是因為歐雷·布爾收斂“鋒芒”,潛心修練,才鑄就了后來的一代宗師。所以說,深藏不露并不是將個性泯滅,恰恰相反,它讓個性展現(xiàn)得更加完美。

  深藏不露,不是貪生怕死,而是韜光養(yǎng)晦,等待時機。正如諸葛亮隱居,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樣一條臥龍深藏不露,他在耐心地等待明主的到來。“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他在韜光養(yǎng)晦中等待,終于迎來明主劉備的三顧茅廬,并最終成就三國鼎立的偉業(yè)。試想,如果諸葛亮張揚個性,在董卓、呂布、袁術(shù)之流前顯山露水,又有何意義?深藏不露,讓他爭得了最好的時機。

  因此,盡管社會競爭激烈,盡管有人鼓吹當(dāng)仁不讓,我們還是要適當(dāng)?shù)厣畈夭宦兜闹腔郏@樣才能夠成就大文章。

藏與露的議論文3

  木秀于林而摧,生靈萬物皆有此理,真正的成熟是一種鋒芒不露的隱忍,更是點點暗芒藏于刀刃,出鞘即見血的一擊必得。藏與露如太極的黑與白,相互調(diào)和,相互促進(jìn),至其平衡,方得大道。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碧K轍曾如此評價自己的兄長,而蘇軾也曾被仁宗稱其有宰相之才。而東坡的性子又太過急躁,始終亢言直論,不稍隱諱,遇不愜心意之事,便覺得“如蠅在食,吐之方快!变h芒畢露,不加掩飾的處事風(fēng)格致使這樣一個才情恣意,才高八斗的大詩人,被小人萬般猜疑,深陷烏臺詩案,囚于監(jiān)獄,終發(fā)配黃州。

  觀之蘇轍的一生,其人亦才華橫溢,而仕途相比之蘇軾不知平坦了太多。子由沉默寡言,穩(wěn)重內(nèi)斂,比起東坡的才華外露,他更懂得“藏”之理。在東坡監(jiān)禁解除后,他用手捂住東坡的嘴,含三緘其口之意,勸其收斂鋒芒。也正是他諳熟藏之必要,才能在王安石新政廢除后,重返朝廷,發(fā)揮自己的政治才能。

  我們仰止東坡光風(fēng)霽月的品行,以及對狗茍蠅營勾當(dāng)?shù)牟恍寂c反抗,然這一份豪放不羈所引發(fā)的禍?zhǔn),卻值得我們深思。

  藏與露之道隱于人,也隱于動物的生活中,動物身上的啟迪是值得我們慢慢品味,細(xì)細(xì)品嘗的。《狼圖騰》中狼群圍捕黃羊的一幕真是令人熱血沸騰,震撼不已。狼群是隱忍的,能等待黃羊吃飽喝足,肚皮滾滾方才出擊;狼群是機敏的,抓住那霎時的機遇,伸出利爪,以雷霆萬頃的一擊將黃羊趕入暗藏危機的`雪坑中。于是,黃羊被困,于是,狼群大獲全勝。被尊為圖騰的狼群,以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演繹出藏露之道的奧秘。

  相比藏露之道的應(yīng)用自如,那么火魚便是那愚笨不化,只知鋒芒的蠢物。一只火魚遭逢襲擊,便噴出綠色火焰。然后整個魚群也噴出火舌,保護同伴,殊不知漁民正因如此才抓得住它們的蹤跡,將它們一網(wǎng)打盡。待火焰熄滅,火魚下一次噴火之力尚未積蓄時,便是它們的死期之日。

  黑白調(diào)和,藏露相間。藏住鋒刃的尖利,露其古樸;藏住礫石的棱角,露其圓滑,藏住風(fēng)光奪彩,咄咄逼人的為人態(tài)度,露出通達(dá)人情,八面玲瓏的處事風(fēng)格。就像釀造一壇美酒,需經(jīng)過淹旬曠月,滄海桑田的輪回變遷,輕啟,方得醇香,而藏與露,仍需時間的打磨,慢慢調(diào)和,終成大道。

藏與露的議論文4

  事物是矛盾統(tǒng)一的。在中國文化中隨處可見對立的兩面。如“大丈夫能屈能伸”與“餓死不食嗟來之食”,如“藏與露”。

  藏是海納百川,深蓄而不發(fā)。中國是禮樂之邦,自古講究為人謙遜,不好張揚。古代名人志士不少人隱居名山大川,與世無爭。晉代陶淵明棄官歸隱,開隱士之先河。大海不辭細(xì)流,不向外張揚,所以成其深邃;人摒棄世俗,不慕名利便成大家。錢鐘書先生學(xué)貫中西,博聞強識。早年,錢鐘書便因杰出的人文素養(yǎng)而名揚清華,其所著《圍城》堪稱經(jīng)典,然而,與“圍城“同樣出名的是錢先生的淡泊名利。錢鐘書拒絕接受記者采訪,潛心研究文藝,一外國記者再三要求采訪,錢鐘書婉拒道:“你覺得蛋不錯,又何必要見下蛋的母雞呢?”無疑,是深藏不露,使錢鐘書不為世俗所擾,得以潛心研究,終成大家。

  然而,如果只藏不露,那么歷史上便少了“毛遂自薦”,便不聞“當(dāng)仁不讓”,不見“該出手就出手”。

  露是讓才華能力得以彰顯,以實現(xiàn)自身價值,并有利于社會。當(dāng)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固然需要有人潛心研究,但也需要人們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并讓才華轉(zhuǎn)變?yōu)閮r值。露不是一味的`夸耀,是一份自信,是為了讓人更好地理解自己,雖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說。但適當(dāng)?shù)剡M(jìn)行廣告宣傳,想必銷售會更好。

  藏是積累,是內(nèi)化,是厚德載物,汲取一切精華以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露是藏的另一面,厚積薄發(fā),是外顯;是將滿腹經(jīng)綸轉(zhuǎn)變?yōu)橹螄疾,是將才華轉(zhuǎn)變?yōu)樯鐣䞍r值。

  由是觀之,藏和露表面是矛與盾,實際上是水與魚,它們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藏是基礎(chǔ),露是藏的最高體現(xiàn),也是藏的歸宿。藏和露并無優(yōu)劣之分,貴在相和,缺一不可。

藏與露的議論文5

  花生的果實埋在地里沒有人去欣賞它,可是,等秋天一到,它那成熟后散發(fā)香味的果實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時,卻能贏得人們的喝彩;ㄉ墓麑嵚裨诘乩锸遣兀人詈笳宫F(xiàn)自己的時候是露,如果沒有先前的藏,哪能有后來的露呢?所以我認(rèn)為,藏是為了更好的露。

  我個人比較欣賞陶淵明,他那清新隱逸的詩常令我陶醉,他當(dāng)官的時候并不得志,作品也不多,可他隱居田園,過上“帶月荷鋤歸”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當(dāng)他把自己“藏”起來時,便創(chuàng)作一首又一首的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詩篇。這些詩流傳后世,讓世人記住了這個藏而不露的陶淵明。他的“藏”便是為了更好的“露”。

  越王勾踐,當(dāng)他面對國土淪喪,國破家亡的慘景時,沒有選擇繼續(xù)同吳王抗?fàn)幍腵“露”,而是選擇茍且偷生的“藏”在,在這個“藏”字下,他受盡屈辱,為吳王“前馬”,只為了有朝一日的“露”,回到越國后,他十年臥薪嘗膽,終于有了后來的“三千越甲可吞吳”,倘若他當(dāng)初繼續(xù)抗?fàn),也許就身首異處,哪有后來的展露鋒芒?

  三國時期,作為曹操的門客,楊修得到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可是,他卻鋒芒畢露,不懂的藏,最后遭到曹操的殺害。倘若,楊修不那么恃才傲物,而是保持低調(diào),他又怎么會被殺?也許還會得到重用呢!他的死怪就怪在光芒太露,甚至蓋過曹操的光芒,歷史上這種功高蓋主最后被殺害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可又有幾人能領(lǐng)略到“藏”的奧秘呢?

  今天,我們作為高三學(xué)子,就應(yīng)該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不要驕傲,把自己埋藏到這無盡的知識海洋中去,只有這樣,等到來年的高考,在考場上,我們才會有資本大展拳腳,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學(xué),笑傲考場。

  露源于藏,藏即為露。

藏與露的議論文6

  在這個“天下熙熙為利來,天下攘攘為利往的時代”里,每個人都受著鮮花、掌聲和閃光燈的誘惑。信息的發(fā)達(dá)使成名變得易如反掌。還有多少人能夠?qū)⒆约骸把┎亍保坑钟卸嗌偃诵母是樵釜氉挥纾?/p>

  藏,是奏響成功的詠嘆調(diào)。莫言,這個由高密堅實的黃土地和碩大的紅高粱哺育的講故事的人,一舉摘得了人人夢寐以求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在這之前有多少人聽聞過莫言的名字?他平實的如同那片黃土上的老牛,默默的耕耘著自己的作品。而當(dāng)今社會中卻有無數(shù)小有名氣的作家因為出版了一部作品便洋洋自得,也有著無數(shù)跳著腳去追逐獎杯拼紅了眼眶的人。正是莫言將自己的“雪藏”鑄就了他的夢,正是他的“藏”沉淀出一部部佳作在文學(xué)長河里熠熠生輝。

  藏,是嶄露頭角的奠基石。李安,奧斯卡的最佳導(dǎo)演。他曾在家做了六年的“家庭煮夫”,也曾為了一部電影的細(xì)節(jié)不惜花上幾年的時間。昨天,他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遭人白眼的小導(dǎo)演,今日,他是電影界璀璨的明星。沉甸甸的小金人后,是他斑白的雙鬂;是他無數(shù)個日夜的伏案策劃;是輾轉(zhuǎn)了無數(shù)個片場的攝影機后的黑眼眶。相比當(dāng)下一些明星秀盡下限粉絲繞膝,李安的成功是不是更加值得喝彩?沒有他昨日的默默無聞,也就沒有他今日的一鳴驚人。

  藏,是豐厚內(nèi)涵的沉淀。錢鐘書夫婦曾說平生最想要一件隱身衣,能脫身于世俗之外,陶然治學(xué)。假如沒有梭羅的自我隱逸,就不會出現(xiàn)夢里的那片瓦爾登湖引起我們心靈的.共顫。假如沒有季羨林的潛心苦讀,未名湖畔的爬山虎也就不會如此青翠迷人。

  誠然,展現(xiàn)自我是一種能力,露一手更能博得滿堂彩,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嶄露自身的才華。然而,這些露是以“藏”為前提,經(jīng)過了那坎坷的藏,才會厚積薄發(fā),迸出奪目的光芒。藏,并不是超脫于世事之外,而是能堅守自我,放得下欲望耐得住寂寞舍得了享樂。不炫耀,不奢望,如那片落花生一樣,扎根于深深的土壤中。

  冰山的威懾正是由于它藏在海面下的那部分。蒼天大樹的屹立不倒也正是它將根深深扎進(jìn)土壤中拼命汲取養(yǎng)分的結(jié)果。讓我們將心深藏在精神的沃土中,用閑適寧靜的甘露灌溉,用真誠堅持的養(yǎng)分滋養(yǎng),開出智慧之花!

藏與露的議論文7

  《易經(jīng)》中寫道:“天地閉,閑人隱”。

  在中國的文學(xué)長河中流淌著一股雋永的細(xì)流——隱士文化。在史實的記載中,它開始于魏晉時期,是文人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和淡上玄遠(yuǎn)的清談風(fēng)氣。

  其實,何必說它開始于魏晉,怕是從社會形成的開始,能人志士就有了這隱居山林,獨享清閑的豪情與小資,只是那時的人還未將它定義為“隱士文化”罷了。隱士也非隨便就能當(dāng)上的,沒有足夠的才情和鋒芒是當(dāng)不上“隱士”的。

  賢者露峰被眾人認(rèn)作文人異士,追之、向往之,時間一長,賢者無心人事糾葛,便隱居而藏鋒。這便是大眾眼中的“隱士文化”。

  其實,我倒認(rèn)為這大眾認(rèn)知的“隱士文化”并非賢者意圖藏鋒,轉(zhuǎn)向清閑的生活,而是賢者認(rèn)為世人不懂解讀自己的才情,甚至于擾亂自己的思維,何不隱居山林,獨自一人觀賞寶刀出鞘,好好展露這耀眼的鋒芒。文人能有的放矢展露才華豈不美哉!陶淵明有“千古隱逸詩人”之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與陶淵明的隱士身份遙相輝映,更渲染了那份清閑幽靜、獨屬隱士之樂的情趣。

  正如周敦頤的兩句“菊,花之隱逸者也”、“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太充分地證明了隱逸之士、獨成一派、自得其樂的心境。誰說文人隱居之后埋葬了鋒芒,我看是更好地發(fā)揮了橫溢的才情吧!蘇軾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詩句,“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出自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還有劉禹錫在《陋室銘》中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都是生命的隱士的頗具畫面、放松心境的好句子。

  最印象深刻的是賈島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讓跨越了千年的讀者仍甚是羨慕那悠然自得、不求世事全貌,朦朧中落得清閑的生活。也許是我的個人偏愛,在讀了眾多從政的詩人的作品之后,我感到太多悲情、太過乏味。

  詩人本不須豪言壯語以求成名或悲嘆昨日利益得失,這些隱士的悠然態(tài)度下創(chuàng)作的詩句更為打動讀者,描繪的貼近生活的畫面才能讓文字經(jīng)歷漫長的歷史仍能讓讀者品讀到其中的真諦。雖然不排除經(jīng)過時間,一些好的文學(xué)作品的流逝,但僅以當(dāng)今留下的古代文學(xué)瑰寶,確實是隱者之作更得“人心”,可見,他們是真的“藏了鋒的”。

  相比何晏、嵇康等,將才情葬送在仕途上的詩人,他們之間命運的異同真的是才華學(xué)識的差別嗎?怕是沒有一定的思想也不至于招致殺身之禍吧!可是他們沒有適時的“藏鋒”,失去了更好的“露鋒”的機會。這樣說來,當(dāng)今的文人真的幸運很多,至少可以在開化的思維環(huán)境下大方地吐露自己的想法。

  這是文明的進(jìn)步路途上,一個時代所給予文化人的。 “隱士”的“藏鋒”是為了更好的“露峰”,隱士果然有大智慧,對自己的才情使了一招“欲擒故縱”,換得一片海闊天空。

  “天地閉,賢人隱;隱之意,暢才情;情之至,天地開。”木青:作者的構(gòu)思很奇特,有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的“隱士文化”想開去,指出這貌似藏鋒的行為實質(zhì)上是真正的露鋒,體現(xiàn)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有新意。

  學(xué)做“善藏鋒者”浸染飽含了墨汁后,下筆,微提,凝神緩書,頓筆,折回,起筆,順勢將最后的筆鋒留在寫過的墨跡中,這便是“一”,如此流暢,卻不輕浮,簡單卻令人思味其中包含的諸多含義。為人又豈不是如此,善藏起鋒芒的人是智者。

  懂得藏起鋒芒是留更多的時間來思考自我。自我遠(yuǎn)不如想象中的高大,將自己視為普通人,平凡人,才能在行為上更踏實。

  唐代的.弘忍大師在挑選繼任者時,選擇了寫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钡膾叩厣慈蘸蟮牧婊勰芏U師,并將衣缽傳給了他。

  平靜地將自己視為常人,才能領(lǐng)悟,原來只需保持一顆平淡的心,任塵世煙塵紛飛,也不會沾染自己澄澈的心境。這既是慧能的智慧也是“藏鋒”的睿智。

  藏起鋒芒亦是等待機遇,蓄勢待發(fā)。每個人的人生難免會遇到逆境,即便自己才華橫溢,也會有不被世人認(rèn)可的時候,愚者往往陷入憤世嫉俗的圈子,永遠(yuǎn)無法逃離,才華便在不斷的繞行中消耗殆盡。

  然而,愛爾蘭作家蕭伯納領(lǐng)悟到了這一點。最初,他將自己十分滿意的作品拿給出版商時遭到退稿,他并未做出毫無意義的“掙扎”,反而一面不斷在圖書館里進(jìn)修,一面刻苦創(chuàng)作新的作品,這才讓社會注意到了他,繼而又認(rèn)可他成為了諾貝爾獎獲得者。

  相信所有智者都懂得,時刻武裝好自己,在時機成熟時展露鋒芒是多么重要。遇到挫折,暫且平靜,藏起本就擁有的鋒芒,做更充分的準(zhǔn)備,這便是下一次保證成功的關(guān)鍵。

  當(dāng)然藏起鋒芒有時并非自愿,但即便事態(tài)所趨,也應(yīng)微笑著接受,這并非妥協(xié)于命運,而是給自己留有余地,有機會定位自己的人生。楊瀾曾做過一個女學(xué)生的訪談節(jié)目,她成績拔尖,本可以考入重點大學(xué),但只因母親遭遇一場車禍而被迫輟學(xué),打工維持生計。

  當(dāng)被問到是否留有遺憾時,她說:“也許我永遠(yuǎn)失去了上大學(xué)的機會,但我畢竟有過這樣的夢想,它讓我在內(nèi)心里與眾不同!边@世上有三件事決定我們是誰:已完成的事,后人以此來估量我們的成就與價值;不做的事,后人以此來評定我們的操守和底線;想做卻沒能做成的事,這常常是自己最了解,最在乎的,它是對自我價值的認(rèn)定。

藏與露的議論文8

  暴風(fēng)雨來臨的前夕,世界向來很安靜。剎那芳華的曇花,開得驚艷也開得無聲。世事往往如此,喧嘩匆匆離場,沉默技壓群雄。

  靜是內(nèi)斂,只有學(xué)會靜,才能擁有不顯不露、安之若素的超凡。

  諸葛靜坐廬中,運籌帷幄,天下大計盡在腹中,可見他爭?可見他燥?可見他欲揚名?靜之至此,超凡如斯,所以世人不敬司馬敬諸葛,不贊劉備贊孔明。梵高佇立畫室,無語作畫,閑人雜語不入耳中,縱世人不賞,又有何妨?靜謐星月夜,流光向日葵,我自畫我畫,功過后人評。

  靜是積累,只有學(xué)會靜,才能擁有蘊藉和深重,才能擁有一鳴驚人、靜水流深的內(nèi)在力。

  人說聞一多從不下樓,盡皆好奇他是何人。這位老先生,神秘安靜,每天在樓閣研經(jīng)誦詩,時間一長,也無人理會。可是無人料想到,他站在了革命最前沿,站在了高高的'講壇上,滿腹才華傾瀉,一腔熱血橫流,激烈到反動派即使殺了他,那有力的1辯駁尚存心中,激人奮發(fā)。人知張衡甚少,怎料他竟如此才華橫溢。從容淡靜,屢拒入仕,靜研十年作賦,不顯不露究機巧。這種極靜煉成了世人皆知的地動儀。他安靜到幾乎在歷史中毫無痕跡,可是他一動,就九龍吐珠,有了這渾天地動儀。

  而靜,不是常人眼中的不言不語,無口無心,更不是呆傻滯后,無所作為。

  靜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是一種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力量。

  觀如今社會,世人多只圖前進(jìn),只愿出名,從容淡靜成了怯懦,不交俗人成了炫耀,就如陳奕迅《浮夸》中所唱“你當(dāng)我是浮夸吧,夸張只因我很怕,似木頭似石頭的話,有人注意嗎?”時下之人,害怕不受重視,因此盡力浮夸,于是在這個時代,顯露是常態(tài),安靜是矯情,娛樂是高尚,深重是笑話。

  也正因為處于這樣的年代,我們更應(yīng)該堅守本心,從容靜謐,不斷的積累,不斷地發(fā)展,讓內(nèi)心有一條真正深不見底的長河。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繁華見于眼而心不動,胸中自有江山,心中自有溝壑,因此,不顯不露,靜水流深。

【藏與露的議論文】相關(guān)文章:

以藏與露為話題的作文11-13

藏小學(xué)作文06-02

藏貓貓教案04-21

《藏貓貓》教案02-27

藏貓貓教案03-18

《哪里藏》教案03-27

《藏貓貓》小班教案06-10

你藏我找教案08-31

文成公主進(jìn)藏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