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根據新課程中的新理念要求,教學應該由原來“教學活動”轉化成為“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我學得本節(jié)課好的方面有以下幾點:
一、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聯(lián)系,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濃厚興趣,積極性高,個個都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培養(yǎng)合作精神。
在這節(jié)課中,探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來的?在探討這個問題時,今后可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教師不能包辦。加強小組討論,既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躍課堂氛圍。
三、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jié)課充分讓學生去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如:“求交通標志的面積和紅領巾的面積”。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當中的重要性。
四、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練習題應出些拓展練習題開發(fā)學生數(shù)學思維,還應多補充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嘗到應用知識的快樂。
2、小組合作時間的時間過短,沒有充分利用好小組合作的作用。
3、引到不夠到位,教學方式不足。例如學生在回問題時,沒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歸納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表達能力和數(shù)學語言。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根據新課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學應該由原來教師單純的教轉變?yōu)橐龑W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實踐操作情境,營造自主探索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課堂探索的欲望。 在教學中我力求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大膽放手,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對三角形的`面積進行探索和交流。小組討論交流后,我請各小組代表到黑板前進行匯報并說說他們的想法。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達到一個目的──發(fā)現(xiàn)并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在練習設計中,讓學生觀察、比較兩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否相等,然后把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頂點在平行線上移動,使學生清楚地看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形狀不同,但是面積都相等。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3
《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這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特征、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以及初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等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使學生輕松地投入到學習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真正掌握本節(jié)知識,我在設計這堂課時是這樣構思的。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
我從學生最熟悉的平行四邊形入手,通過復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公式,為探究新知作了很好的鋪墊。同時直接引出本節(jié)的課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二、觀察圖片、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三角形圖,先讓學生觀察每個三角形的形狀、底和高各是多少?討論“圖中涂色三角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積極說出自己不同的方法,在此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從而提出猜想:圖中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嗎?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主動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動手操作、驗證猜想、得出三角形面積公式
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得出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又根據三角形的底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就等于底乘高除以2,從而溝通了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滲透了“平移”、 “轉化”思想。經歷探究出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活動,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合作探究的興趣。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在這個練習中,主要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嘗到應用知識的樂趣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4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實踐”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節(jié)課在設計時改變了教師“講”知識,學生“用”知識的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在實處,使學生學的積極、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
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注意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經驗背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組織教學,先復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然后讓學生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由舊引新,銜接自如。
充分體現(xiàn)“動手做數(shù)學”的理念是這節(jié)課的又一亮點。縱觀本節(jié)課,處處都充滿了“做”。建構主義認為: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應該是一個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小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不應該完全被動的吸收課本知識,而應該讓他們在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中“做數(shù)學”。
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探索兩個環(huán)節(jié),時時處處體現(xiàn)了學生在“做數(shù)學”,而教師也真正起到了一個好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使學生在一個輕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探索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加了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多樣化的意識。
縱觀這個教學過程,初步體現(xiàn)了提出問題---大膽猜測---反復驗證---總結規(guī)律---靈活應用這一科學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對科學探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體驗到知識的產生都經歷了曲折艱苦的過程,由于學生的活動是獨立自主的,因此面對同樣的問題學生會出現(xiàn)不同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不僅能滿足學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同時能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合作中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共同發(fā)展.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5
《三角形的面積》這節(jié)課是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學時,上課的前一天我布置了預習作業(yè):1.剪一剪,每人剪一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我把學生分為四組,一組的同學每人剪一對完全相同的銳角三角形,二組每人剪一對完全相同的鈍角三角形,三組每人剪一對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四組每人剪一對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2.拼一拼,將剪好的兩個三角形拼一拼,能否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3.觀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之間有怎樣的關系?4.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怎樣表示?
課的開始,我先檢查學生的預學情況,提問:誰知道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生紛紛舉手回答,接著,我又問:你是怎知道的?多數(shù)學生臉上一片茫然,于是帶著疑問,學生走進了課堂。
課堂中,我開展了學生動手活動,活動一:我讓學生分組展示課前剪拼的圖形,一組同學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二組同學也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三組同學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四組同學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或正方形。通過學生展示,不難發(fā)現(xiàn),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也屬于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接著,我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而且,其中的一個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是等底等高的',因此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用字母表示s=ah÷2。接著我進行第二個活動:我讓一組和三組,二組和四組的同學,每人交換自己手上其中的一個三角形,看看,交換后的兩個三角形能否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原因很簡單,兩個形狀不同三角形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也就是說,必須是完全相同的兩個三角形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最后我進行第三活動:我讓一組的同學拿出一個三角形和二組的同學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作比較,三組的同學拿出你的一個三角形和四組同學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作比較,看看你的三角形面積是不是他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學生很快做出正確判斷,不是。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學生很納悶,于是,我讓學生四人小組共同探討,不一會兒,有的學生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因為我的三角形和他那個平行四邊形不是等底等高的,所以我的三角形的面積不是他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于是,同學們得出結論:等底等高(或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強調:等底等高。
這節(jié)課下來,我覺得我教的很輕松,學生學的很愉快;仡櫿麄堂課,我發(fā)覺學生真正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真正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的學習是積極的、主動地,而不是被動的。猛然間,我意識到這樣的精彩課堂來源于我將課前預習落到了實處,學生從課前預學到參與課堂活動,他們經歷了對新知識的發(fā)現(xiàn),對問題的思考,對結論的概括。同時,教師精心指導,生生交流,展示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在課堂中適時點撥,梳理學生預學中的的盲點。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課堂效果良好。由此可見,學生課前預學至關重要,課前預學為落實學生成為課堂的的主人提供了保障。學生課前預學是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是課外到課內的橋梁和紐帶。學生參與課前預學不但對新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好奇心促使學生對新知識進一步思考、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帶著疑惑走進課堂。這樣,學生才能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的課堂何樂而不為?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6
個有生命的課堂,應該是思維靈動的課堂,既要通過精心的預設,激發(fā)思維的靈動,更應巧用生成的教學資源,應情境而變,敏銳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點,才能演繹不曾預約的精彩應情境而變,提升課堂思維的靈動。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無論我們預設得如何的充分,都無可避免地存在著許許多多的不確定因素:
記得我在上《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得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后,出示這樣一道判斷題: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在預設中,我認為這樣的判斷在前面的探究基礎上讓學生判斷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可是當我讓學生用手勢判斷時,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判斷是錯誤的。于是我有意引導持不同意見的學生來一場辯論。
我首先請一名判斷錯誤的學生起來說理由。
生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就有可能存在形狀不同的情況,那就有可能面積不同。
這時持反方意見的一個學生站起來:老師讓我來問問他。
生2:你先說說求三角形的面積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生1:要知道三角形相對應的底和高。
生2: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積?
生1:用底乘高除以2呀!
這時很多判斷錯誤的學生開始反思了。
生2:那底和高相等,用公式來計算面積會不相等嗎?
生1也在反思,但仍堅持:但它們的形狀……
生3:老師,我來畫圖給他看。
于是,學生上講臺先用直尺在黑板上畫了一組平行線,并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畫了幾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生1:哦,我懂了。
這個本來在教學預設中學生應該在可以輕松解決的問題,打亂了我按部就班的教學,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不同的思維層次,靈活的利用教學資源進行重組,沿著學生思維的軌跡,多角度地去引導學生,與學生一起生成。在預設中體現(xiàn)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xiàn)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讓課堂充滿生成的美麗。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7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機會,使他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在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圖形,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三角形與你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有什么聯(lián)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活動中發(fā)展,學得主動、扎實,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個別學生沒有準備學具,不能動手操作,個別學困生手中拿著三角形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進行轉化,在推導驗證過程中也只是被動地接受。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8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并能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根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教學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我感覺:在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時,讓學生用書后面剪下的幾對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進行探究,再進行班級交流。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邊形,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輕松地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ah÷2。從表面上看,學生動手操作了,實際上學生只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沒有主動地思考,沒有猜想和創(chuàng)造。對于“為什么會想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來拼?還有其他推導方法嗎?”沒有思考。
這樣提供材料思維含量低,不利于展現(xiàn)知識的生成過程,缺失了學生主動尋找材料的'過程,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策略意識的培養(yǎng)。這樣的操作是膚淺的,沒有起到促進學生建構知識的作用。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9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數(shù)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zhàn)性活動,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隔壁班的杜老師到我班借班上《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以后,我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要不要再上這一節(jié)課?如果再上,要怎樣上才好?才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最后,我決定針對學生在計算時依然容易漏掉"除以2"的現(xiàn)象放手讓學生探究,重點體驗公式的由來。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在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活動過程中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除了設定知識目標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所以這節(jié)課除了讓學生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外,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交流學會新的知識和本領。最后情感目標方面,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
我先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式,由學生預先準備幾對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在杜老師的基礎上很快地探究得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是主角,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
接下來,我讓學生按三角形的三種類別進行交流匯報。學生很快得出結論,無論是哪種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都是底乘以高除以2。教學到這里,學習任務是否就完成了?學生在前一課時的基礎上學習這部分內容很容易,如果上到這里,豈不是原地踏步?這時,我拋出一個新問題:用一個三角形能不能也剪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學生體驗到前半節(jié)課成功的快樂,帶著濃厚的的興趣投入到新的問題研究中。
后來,學生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了:新剪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原來三角形的一半,高是原來的高,所以,新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乘以高,即:S三角形=底÷2高。實驗證明了,也可以S三角形=高÷2底。學生可高興了,他們懂得了利用數(shù)字的特點來靈活地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對于中差生來說,掌握了這三個數(shù)量,至于這三個數(shù)放的位置可以靈活排放,計算起來更容易。
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一點,我做得非常大膽,體現(xiàn)了新課程中關于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但我發(fā)現(xiàn)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牽著學生鼻子走”,如學生合作和思考的時間不足,教師講的過多,提示(暗示)得過多;學生練習時間不夠,形式比較少等。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推導過程中遇到困難。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習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后安排的練習課。在本節(jié)課的練習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學生對三角形面積計算掌握情況比較好,知道求三角形面積需要知道底和高,也知道要除以2。但在具體的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掌握情況不理想。比如說利用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解決問題,學生在理解和具體運用時有一定的困難。從這也反映了學生對基本概念還是不夠清晰,綜合運用能力較差。另外,學生動手畫圖的能力也不理想。針對這些問題,覺得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進行強化;二是在進行概念教學時要加大教學的力度,尤其是在學生較難理解的`地方,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取各種形式進行強化,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求三角形的面積,高和底必須是相對應的,這一點,應該作為練習的重點。練習設計得很好,出示了幾個三角形,告訴了底和高的數(shù)據,其中有一個三角形已知的數(shù)據不是對應的底和高,可以讓學生把得出的三角形面積公式應用在練習中。學生對于最后一個人圖形大多得到了答案,老師再組織學生討論,學生恍然大悟,連稱上當。對于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就可以作為底和高。在學生的思維中,斜邊才是底,這應該是由于慣性,在這一知識點上,老師也應該設計一些練習,突破難點。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11
《三角形的面積》是一節(jié)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長方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根據新課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學應該由原來教師單純的教轉變?yōu)橐龑W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猜測入手,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你認為三角形的面積大小與什么有關?它可能轉化為什么圖形來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時學生就會躍躍欲試,從而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學生一旦做出某種猜測,他就會把自己的思維與所學的知識連在一起,就會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于是就會主動參與,關心知識的進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小組結合動手操作
猜測后,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關系,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三、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強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運用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如:求綠地面積,求紅領巾面積,求安全警示牌面積,最后又回到求公園綠地面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學習不但互動有趣,而且富有生活氣息。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應該多補充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嘗到應用知識的快樂,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本節(jié)課的基本數(shù)學思想應該是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也就是把計算三角形的面積轉化為學生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思考,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從教學形式上看,我基本已經作到了,但是,要知道教學目的不僅是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因此,本課的總結中我應該點出:這樣的思考方法在數(shù)學上叫做轉化。當我們遇到一個新問題時,就可以動腦筋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樣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可惜我疏忽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而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
今后我要認真學習新的課程理念,認真鉆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適合學生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12
在這堂課中,我根據教學知識結構、特點、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了在操作中學,研討交流中學、探究發(fā)現(xiàn)中學等自主學習方法與活動。使學生在拼一拼,擺一擺等實踐活動中嘗試失敗與成功,在研討交流、聆聽、評價中自主學習,和諧發(fā)展。本節(jié)課中,盡管要解決的問題具有挑戰(zhàn)性,探究的過程也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由于將解決三角形面積計算(新問題)置于已學圖形面積計算(舊知識)這個“背景”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被“激活”,因此就能夠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動完成認知的建構,把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分別同化到已有的長(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知識結構中去。
具體做法如下:
1、 這節(jié)課我采用了通過實踐操作組織教學,通過大膽放手,讓學生在猜、拼、想、議中學習數(shù)學,在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中研究數(shù)學,在自主、自由中“發(fā)展”數(shù)學。
2、培養(yǎng)實踐能力:動手操作的過程,是學生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協(xié)同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節(jié)課在教學思路上是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概括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在拼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先讓學生獨立操作,分組合作探究,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驗證得出結論,初步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樣采用了拼一拼、操作討論的方法,找到了三角形如何轉換成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方法,為圖形之間的關系架設了橋梁,使知識融會貫通。如果把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這一環(huán)節(jié)照本宣科,學生也能理解,但只是按部就班,談不上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沒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因此,課堂教學必須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創(chuàng)新舞臺和時空,順著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感悟知識。
3、實現(xiàn)合作互動:這節(jié)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充足的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盡情地表現(xiàn)、發(fā)展自己,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指導者、合作者的作用。我提供了多次學生交流的機會,學生們可通過互相幫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勵來促進彼此的學習,形成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學生學會了交流,充分發(fā)揚了教學民主。
不足之處:
例如: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參與面不夠廣,部分學生手中拿著兩個三角形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進行轉化,在推導驗證過程中也只是被動地接受。如果讓他們充分地操作體會,時間又不允許。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問題。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4-20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3-15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03-12
《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教學反思03-14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04-14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5篇04-03
面積教學反思02-23
《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教學反思15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