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
《圓錐的體積》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的基礎上進行的。多年的教學,讓我學習和累計了很多的教學經(jīng)驗。教學時我先生活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大膽的猜想圓錐的體積公式,然后通過實驗操作來發(fā)現(xiàn)圓錐與等底等高的圓柱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并能運用這個關系計算圓錐的體積,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一、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提問、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新課一開始,我就利用教師出示一堆煤,師:將這堆煤倒在地上,會變成什么形狀情境導入,教師再演示削鉛筆:把一支圓柱形鉛筆的筆頭刨成圓錐形,讓學生觀察,猜測圓錐的體積和什么有關,由于課件很形象直觀,學生很快聯(lián)系到了圓柱的體積,而且很容易想到應該是幾分之幾的關系。在猜想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更明確了學習的目標。教師從展示實物圖形到空間圖形,采用對比的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形體的認識。然后讓學生動手實驗,讓孩子親歷教學的驗證過程,從實驗中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推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這樣,就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對圓錐的體積建立了鮮明的印象之后,就應用公式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起到鞏固深化知識點的作用。
二、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shù)學
在實驗前讓學生先猜想,再通過小組合作實驗、演示、交流得出結論,親自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通過他們的實際操作自己得到結論促進了小組的合作意識。符合數(shù)學來源于實踐的認知。充分發(fā)揮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并完成實驗結論。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并懂得圓錐體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在感知事物,獲取感性知識中,操作與思維緊密結合,加深對圓錐及體積的認識
1、情感的發(fā)展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情感發(fā)展主要包括學生對數(shù)學、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興趣;自信心和意志力,學習數(shù)學的態(tài)度與學習習慣。本節(jié)課的教學,擺脫了傳統(tǒng)“灌”的教學,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學生在發(fā)現(xiàn)中激起興趣,從探索中尋找快樂,然后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發(fā)展了能力,增進了對數(shù)學的情感。學習變成了一個賞心悅目的活動。
2、思想的發(fā)展
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師在教學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要注意發(fā)揮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滲透思想教育活動是兒童認識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新課改提倡學生的自主活動,把數(shù)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讓學生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三、多層次設計練習題
練習設計從基本題入手,過渡到情境題,發(fā)展到綜合解決實際問題,這個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yǎng)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后感覺到遺憾的是,由于教具準備不足的關系,學生參與以小組合作學習的面小,小組合作分工不太合理,使每個學生不是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實驗中去。這樣少部份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不高,有點被動、遺憾進行學習,沒有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學習雖然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但合作意識還需加強,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試驗的默契還需加強。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2
以前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多是先由教師演示等底等高情況下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正好是圓錐的體積,再讓學生驗證,最后教師通過對比實驗說明不等底等高的差異,但收到的效果不佳。
學生對“等底等高”這一重要條件掌握并不牢固,理解很模糊。為了讓學生理解“等底等高”是判斷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條件,我在六年級(6)班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片斷:讓學生自選空圓柱和圓錐,研究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與書上的結論有很大的差異,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的。
思維也出現(xiàn)了激烈的碰撞。這時,我沒有評判結果,而是讓學生經(jīng)歷一番觀察、發(fā)現(xiàn)、合作、創(chuàng)新的過程,得出圓錐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讓學生置身于看似混亂無序的實踐中,增加對實驗條件的辨別及信息的批判。既圓滿地推導出了圓錐的體積公式,又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和批判意識的發(fā)展。而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完全是靈活機智地利用“錯誤”這一資源所產(chǎn)生的效果。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利用“錯誤”這一資源,讓學生思考問題,讓他們?nèi)捉?jīng)碰壁,終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思考問題的實際過程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經(jīng)歷思維的碰撞。這樣做實際上是非常富于啟發(fā)性的。學生做數(shù)學題不僅要學會這道題的解法,而且更要懂得這個解法的來歷。
教學不僅僅是告訴,更需要經(jīng)歷。真正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有效利用“錯誤”這一資源,勇于、樂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時機,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是學生成長和成功的樂園!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3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錐的特征,會算圓的面積,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的基礎上安排教學的。因此,我有針對性地設計、制作了本節(jié)課的輔助教學課件,既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復習遷移,做好鋪墊
由于圓錐體的體積是在學生學過圓柱體的體積的基礎上安排教學的,為了讓學生回憶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以便為知識的遷移和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我制作了一張圖文并茂的圖文片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圓柱體圖形,并在圖形下面用醒目的文字向學生提出問題:這是什么形體?它的體積應怎樣計算?這樣一張集文字、圖形、聲音于一體的圖文片,很容易引起學生注意,營造學習氣氛。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我取材于生活以創(chuàng)設情境,使教學過程與生活實際密聯(lián)系起來,我制作了一張圖文并茂的圖文片向學生展示了曬谷場上一堆圓錐形的谷子,并在顯眼的位置向學生巧設問題:這堆谷成什么形體?你們能求出這堆谷的體積嗎?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把學生引入到新課探索的活動中。
3、實驗操作,推導公式
圓錐體積的推導,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為了讓學生直觀感知圓錐的體積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關系。首先讓學生用工具做實驗,初步感知,再呈現(xiàn)我制作的圖文片向學生演示:用圓錐裝滿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里的過程。并在動畫下面巧設問題:用圓錐裝滿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圓柱里,倒幾次正好倒?jié)M?每次水的高度是圓柱高度的幾分之幾?有層次的教學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學生通過認真操作實驗,觀察思考,都明白了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4、自學嘗試,解惑答疑
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把課本上的例1制成一張圖文片,配上悠閑的樂曲,讓學生嘗試解答。試做時,我則進行巡視,如有問題,個別輔導,接著指名回答。這樣,能夠把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功的樂趣。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圓錐的體積》以談話法、實驗法為主,討論法、練習法為輔,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學中,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小學階段學習的幾何知識是直觀幾何。小學生學習幾何知識不是靠嚴格的論證,而主要是通過觀察、操作。根據(jù)課題的特點,主要采取讓學生做實驗的方法主動獲取知識,而且在教學中我注重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探究。
例如,在上課開始,我是讓學生回憶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讓學生猜測圓錐的'體積也可以借助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來驗證,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到學生猜測出用圓柱的體積來幫助研究圓錐時,再進一步讓學生猜測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馬上讓學生自己以小組為單位去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讓每個學生都經(jīng)歷一次探究學習的過程。每個學生都經(jīng)歷了“猜想估計---設計實驗驗證---發(fā)現(xiàn)算法”的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按自己的設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系,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在探究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實驗演示的被動的觀看者,而是參與操作的主動探索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新活的數(shù)學知識,獲得更多的是探究學習的科學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悅以及探究失敗的深刻反思,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會逐步變的有思想、會思考、會逐漸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而且在探究出圓錐體積公式的基礎上,再讓他們想辦法計算出他們小組實驗用的圓錐的體積,又一次給了學生探究的空間,使他們對不光能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而且知道怎么應用它。
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潛能。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按自己的觀察進行猜測估計,按自己的設想操作學習,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反思,在全體學生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出現(xiàn)了驗證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的方法。涌現(xiàn)出了對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中“1/3”的不同理解,實現(xiàn)了學習策略的多樣化,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4
課前,我給每組學生準備一盆沙和等底等高的空心圓柱體、圓錐體各一個。課堂上組織學生4人一組,利用手中的學具一起來探索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
學生們有的將圓錐中裝滿沙倒入圓柱中;有的將圓柱中裝滿沙倒入圓錐中……很快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在交流中,學生經(jīng)常把“等底等高”漏掉,作業(yè)時不注意“等底等高”條件,錯誤率也很高。
反思:教師為了讓學生快速完成操作推導出公式,給學生準備學具,只讓學生來體驗得出結果的'一部分操作。這樣做截斷了知識的本源,學生忽視了對“等底等高”這一重要條件的認識,因而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認識不全面,最終運用規(guī)律去解決新問題時也錯誤百出。其實,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不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圓錐,這樣4組來裝沙操作。這樣的探究具有很強的選擇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在不斷地測量、比較、猜測、驗證中發(fā)現(xiàn)“只有圓柱與圓錐等底等高”,圓錐的體積才是圓柱體積的1/3。
收獲:
、偬骄炕顒訒r,教師應避免探究問題開放中“材料過少”的現(xiàn)象;
、谔骄康膯栴}應該在材料準備上開放;
、圩寣W生在充足、具有比較性的實驗操作材料的基礎上達到全面探究的目的。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5
1、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非常順利地得到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推導出來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原因之處有:(1)猜想: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使學生初步建立圓錐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教師預設學生可能粗略地知道有“三分之一”這一關系,“那么三分之一這一關系怎樣推導呢”引起以下怎樣推導圓錐的體積這一過程。
。2)在推導過程中,帶著思考題(思考題實際就是學生實驗的.過程),讓學生帶有目標進行實驗,讓學生更有目的性,也非常方便,有操作性。
。3)學具準備充分,各小組選擇水、沙子,增強趣味性,主動性,積極性高。
(4)公式推導完之后的一個反例子(出示一個非常大的圓柱和一個非常小的圓錐),讓學生明確并不是所有的圓錐的體積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強調(diào)了等底等高。
2、練習題由淺入深,判斷題主要是要加深學生對概念、公式的運用和理解,第2題是書上的一組題,為提高效率只列式不計算,這三道題分別是告訴底面積和高、底面半徑和高、底面直徑和高,把幾種類型都呈現(xiàn)出來。最后一題是動手實踐題,一要考察學生的公式運用情況,二要考察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策略,雖然沒做幾道題,但我覺得:解決問題比什么都重要。
3、本來想用不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參與實驗,考慮到可能會得出錯誤結論而影響體積公式的推導,所以把這一環(huán)節(jié)省去。設計了一組大的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讓學生明確不管大小,只要等底等高就有3倍這樣的關系。
4、時間分配上不到位,例題的處理中,考慮到本節(jié)的重點是理解公式并運用公式,所以沒花多的時間,由于數(shù)字教大,部分學生沒做完。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6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圓錐的體積應用
學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水和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課件出示)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同時滲透轉化方法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應用。
二、導人新課
出示一個圓錐形的谷堆,給出底面直徑和高,讓學生思考如何求它的體積。 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師:請大家回億一下,我們是怎樣得到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
指名學生敘述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師:那么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
先讓學生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教師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大家看,這個圓錐和圓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然后通過演示后,指出:“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學生分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果。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正好3次可以倒?jié)M。 圓柱里裝滿沙子,倒入與他等底等高的圓錐,三次正好倒完。
接著,教師課件邊演示邊敘述:現(xiàn)在圓錐和圓柱里都是空的。請大家注意觀察,看看能夠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問:把圓柱裝滿一共倒了幾次?
生:3次。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多找?guī)酌瑢W說。
板書:圓錐的體積=1/3 ×圓柱體積
師:圓柱的體積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積×高”。
師:那么,圓錐的體積可以怎樣表示呢?
引導學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積×高”來替換“圓柱的體積”,于是可以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圓錐的體積= 1/3 ×底面積×高 師: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
然后板書字母公式:V=1/3 Sh
師:在這個公式里你覺得哪里最應該注意?
教學例1一個圓錐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1/3×19×12=76((立方厘米))
答:這個零件體積是76立方厘米。
做一做:課件出示,學生回答后,教師訂正。
1、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r和高h,如何求體積V?
3、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d和高h,如何求體積V?
4、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C和高h,如何求體積V?
5、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例2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shù)保留整千克) 判斷:課件出示,學生回答后,教師訂正。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
2、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 ) 。
3、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 )
4、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么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
四、教師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yè)。課本練習
六、板書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V圓柱= S·h
圓錐的體積=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V圓錐= S·h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六年級圓柱和圓錐的內(nèi)容,主要是求圓錐體的體積。就小學現(xiàn)有的知識,把圓錐體積轉化為體積相等的其它物體有些困難。因此,教學圓錐體積公式采用的方法與圓柱相同,采用“轉化”的思想。因而這節(jié)課首先復習圓柱的體積公式及推導方法,讓學生從圖畫直觀上感受——圓錐體的體積比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小。在此直觀的基礎上,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這里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的能力,還讓學生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各種能力得到鍛煉,同時還讓學生在實驗中感受數(shù)學的嚴密性,感受數(shù)學的內(nèi)在魅力,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熱愛。學生學識的關鍵還在于會不會運用,因而,在學生探索好后,讓學生用自己探索到的結論,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數(shù)學的用處——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shù)學。最后讓學生談談收獲,鞏固這節(jié)課的重點,加深印象。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7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生掌握了圓柱的特征及圓柱的體積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好的地方:
1.讓學生經(jīng)歷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弄清來龍去脈。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先制作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型容器教具,讓學生通過倒水,發(fā)現(xiàn)在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中,用圓錐容器裝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圓柱容器中,剛好倒三次,即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由此通過公式可以得出:
V圓錐=1/3圓柱=1/3Sh(知道底面積和高)
=1/3πr2h(知道半徑和高)
=1/3π(d*2)2h(知道直徑和高)
=1/3π(C*2*π)2h(知道周長和高)
2.加強學生的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制作學具,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親自動手,親身體會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這樣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與同學之間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此項活動中,不僅收獲了知識的來龍去脈,還體會到了與同學合作,共享成果的幸福喜悅。
不足之處:
沒有在制作學具時候,制作出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型容器教具,然后挑一組學生實驗,得不出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結論。所以,缺乏對比性,如果加入這個教具的話,更能讓學生深知等底等高的重要性。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8
就小學現(xiàn)有的知識,把圓錐體積轉化為體積相等的其它物體有些困難。因此,教學圓錐體積公式采用的方法與圓柱不同,沒有采用“轉化”的思想。因而這節(jié)課首先出示例5,讓學生從圖畫直觀上感受——圓錐體的體積比等底等。就小學現(xiàn)有的知識,把圓錐體積轉化為體積相等的其它物體有些困難。因此,教學圓錐體積公式采用的方法與圓柱不同,沒有采用“轉化”的思想。因而這節(jié)課首先出示例5,讓學生從圖畫直觀上感受——圓錐體的體積比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小。在此直觀的基礎上,讓學生猜想該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幾分之幾。當然這里教師并不追究學生猜想的是否準確,可以說1/2,1/3,或其它的分數(shù)都可以。關鍵在猜想的基礎上讓他們明白,估計的結果一定要經(jīng)過驗證才能確認或修正。
讓他們明白“估計——驗證”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因而,在估計的基礎上,我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這里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的能力,還讓學生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各種能力得到鍛煉,同時還讓學生在實驗中感受數(shù)學的嚴密性,感受數(shù)學的內(nèi)在魅力,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熱愛。學生學識的關鍵還在于會不會運用,因而,在學生探索好后,讓學生用自己探索到的結論,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數(shù)學的用處——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shù)學。最后讓學生談談收獲,鞏固這節(jié)課的重點,加深印象。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9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猜想圓錐的體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再來猜想圓錐的體積可能和什么立體圖形的體積有關系,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操作,探究出圓錐和圓柱在等底等高情況下的倍數(shù)關系,再通過學生的討論,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最后應用探索出的結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 讓學生經(jīng)歷猜想—實驗—驗證—結論的實踐探索的全過程。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shù)學學習內(nèi)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數(shù)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發(fā)現(xiàn)都離不開猜想。著名科學家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所以,在課初,猜想圓錐的體積與他的什么有關系,再來猜想圓錐的體積和什么圖形的體積有關系,然后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并應用新知解決了問題。這樣,即向學生滲透“猜想---驗證‘ 的數(shù)學思想,有極大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經(jīng)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學會了怎樣學習。
二、給學生一個“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空間。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地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耐模仿和與記憶,動手實踐、資助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書學者們課程,不但需要觀察,還需要試驗。有些知識單憑解說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過試驗,才能深刻領悟其中的內(nèi)在奧秘。
在探究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把動手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地獲取知識改變了一教師講解、師范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再是實驗演示的被動的觀看者,而是參與操作的主動探索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數(shù)學知識,而且更多的是探究學習的'科學方法,探究學習的喜悅。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會逐步變的有思想、會思考、會逐漸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
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shù)學,不同人在數(shù)學商獲得不同的發(fā)展,這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生活知識數(shù)學化,數(shù)學知識生活化,我們所學得只是最重要應用于生活實際。為了體現(xiàn)“學有用的數(shù)學”這一理念,教學中,我設計了買冰淇淋、奧運火炬、“神五”等與圓錐體積有關的問題,使得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趣味化。課后,又設置了在邊長4分米的正方體木料里笑一個最大圓錐的問題,教室里放置一個最大圓錐的問題,使得課堂知識回歸生活,引發(fā)學生思考。這樣,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得數(shù)學學習不再枯燥,,而變得更精彩。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0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生掌握了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本課的設計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大膽猜測,培養(yǎng)猜測意識。假設和猜想是科學的天梯,是科學探究的重要一環(huán)。任何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離不開假設和猜想的;谶@樣的認識,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中借助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充分觀察“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后,讓學生大膽猜想它們的體積可能會有什么樣的關系,這樣設計不僅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猜測意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充分調(diào)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激起大家的探究愿望。
2。操作驗證,培養(yǎng)科學的實驗觀。數(shù)學不僅是思維科學,也是實驗科學,通過觀察猜想,實驗操作得到數(shù)學結論,這種形式也是進行科學研究的最基本形式。教學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驗得出結論,讓學生明確圓錐的體積是與這個圓錐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Sh的三分之一,從而總結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三分之一Sh。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1
優(yōu)點:
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重點是體積公式的推導。公式導出后,如何進行計算應用。我讓每個學生都經(jīng)歷“猜想估計———設計實驗驗證———發(fā)現(xiàn)算法”的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適當?shù)囊龑W生根據(jù)自己的設想探究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系,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推出圓錐的體積公式——V=1/3Sh,這樣,就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然后,利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印象。
不足:
1、學生對公式推導過程理解有困難,對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中“1/3”的理解不深入,雖然學生的學習用具是固定的,但是他們所采用的方式卻是不一樣的,學生有著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
2、在計算的過程中,運用公式計算時往往丟失“1/3”,單位名稱用錯,體積單位用面積單位。
再教設想:
1.為了避免單位名稱的錯誤,可在課前復習中設計單位換算的填空題,辨析題等。例如:1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平方厘米=1立方分米。
2.在學生利用學具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時,應放手讓學動手動腦自己解決,但動手之前一定要把任務布置清楚,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圓錐與圓柱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2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錐的特征,會算圓的面積,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的基礎上安排教學的。因此,我有針對性地設計、制作了本節(jié)課的輔助教學課件,既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節(jié)課下來,我靜心思考,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學生動手操作,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我在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時,為了讓學生直觀感知圓錐的體積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關系。首先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動手做實驗,加深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在課堂上改教師演示為學生分組動手實驗,用圓錐裝滿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里的過程。
并在動畫下面巧設問題:用圓錐裝滿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圓柱里,倒幾次正好倒?jié)M?每次水的高度是圓柱高度的幾分之幾?有層次的教學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學生通過認真操作實驗,觀察思考,都明白了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就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討論、歸納、整理等技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認真操作的態(tài)度。
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數(shù)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教師在引入新知時,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情境,使枯燥的數(shù)學問題變?yōu)榛钌纳瞵F(xiàn)實,讓數(shù)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學生在判斷公平與不公平中蘊涵了對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體積關系的猜想,他們在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樂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問題,從而引發(fā)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強烈欲望。在應用公式的教學中,又把問題轉向到課初學生猜測且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計算出圓錐的體積,終于使懸念得出了滿意的結果,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三、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由于我平時非常重視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因此,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表現(xiàn)也相當?shù)某錾。我在教學中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經(jīng)歷“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了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特別是數(shù)學交流體現(xiàn)得很充分,有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小組或大組的多向交流,這種交流是立體、交叉型的,它能催化學生的意義建構。在有的小組實驗失敗后,引導學生在反思中不斷進行自我調(diào)控,在調(diào)控中增強了體驗的力度,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元認知能力。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這節(jié)課,每個學生都經(jīng)歷了“猜想---實驗---發(fā)現(xiàn)”的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學生獲得的不僅是鮮活的數(shù)學知識,獲得更多的是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孩子們體驗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悅,進行了探究失敗的深刻反思,有利于從小樹立科學的實驗觀。我思考:如果長期在這樣的探究中去學習知。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3
實踐出真知,我覺得這句話講得非常的好。對于學生的學習,我覺得也是這樣。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者,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特別是在圖形的教學中,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的特點,注重操作,注重實踐,可以讓教學達到最高效。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感悟特深刻。
以前教學圓錐的體積后,學生在實際運用公式時容易出錯誤的地方還是和往屆一樣,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個三分之一,在計算的時候經(jīng)常出現(xiàn)遺漏。
怎樣讓學生自己探究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并且時時記住那個容易被人遺忘的三分之一呢?我這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經(jīng)歷提出猜測--設計實驗--動手操作--得出公式的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我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學具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走出課堂,深入實踐,到操場上去裝沙子,到水池邊去裝水,看幾個圓錐的體積才能把圓柱裝滿。在我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設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系,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讓每個學生都經(jīng)歷一次探究學習的過程。教學中我感到學生真正地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我沒有牽著學生走,只是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猜想圓錐體積方法的情境,讓學生在猜測中找到驗證的方法,并且通過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最后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激發(fā)了他們主動探究的欲望。
推導公式時,我沒有代替學生的操作,始終只以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使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起來,在這種形式下,學生運用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進行了探索。另外,為了突出等底、等高這個條件的重要性,我巧置陷阱,我還特意安排了一組等底不等高,一組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結果學生的實驗結論和其他組的不一致,這時候就出現(xiàn)了爭論,這時,我時機引導學生與上次演示比較,1比3的關系是在什么基礎上建立的?學生恍然大悟,明白圓錐體和圓柱體等底、等高,圓錐體體積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相信今天通過同學們自己的動手體驗,對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印象深刻,只有自己經(jīng)歷了才會牢牢記。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4
圓錐的體積這一部分內(nèi)容是圓柱體積的遷移。在這節(jié)的設計上我主要是采用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得出結論的模式進行教學的。在操作的過程中,我充分的利用學具,先讓學生觀察手中的圓柱與圓錐有什么關系,學生觀察到他們是等底等高的,我的目的就是為了深化學生對這一個條件的`認識。緊接著學生開始嘗試用學具研究圓柱與圓錐體積的關系。當他們一切進行的都很順利的時候,有一個小組突然提出用“圓柱向圓錐里倒水也是可以的!痹捯魟偮,另一個小組的學生馬上說道:“那樣很麻煩的,還得測量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出來!憋@然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已經(jīng)牢牢的印在腦海中,這就已經(jīng)達到了我所需要的效果了。
記得有位老師曾經(jīng)說過:老師說了,學生記住了,沒有多久就忘了,只有動手操作了,學生記住了,形象的記憶就會產(chǎn)生了。讓我們多創(chuàng)造一些動手的機會給他們吧!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5
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者,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圖形的教學中,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的特點,注重操作,注重實踐,可以讓教學達到最高效。
《圓錐》這節(jié)課,其教學目標是:
1)、認識圓錐,了解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掌握圓錐高的測量方法;
3)、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4)、通過例一例二使學生會應用圓錐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中,學生通過實際觸摸,動手測量、探索推導等活動,前三個教學目標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順利完成。在公式應用這個環(huán)節(jié),考慮到學生已經(jīng)預習過例題,就把例二教學做了改動給出一圓錐形麥堆,底面直徑是20分米,高是14分米,每立方米小麥重0.375千克,求這堆小麥重多少千克?讓學生自主練習,本以為應用公式很快就能解決的一個問題,可學生算了好長時間還沒有完成。原來我在改動數(shù)字時沒有考慮到圓錐體積公式的1/3和3。14給出的直徑和高與1/3都不能約分,使本應該鞏固公式應用的目標辯詞了復雜的小數(shù)計算,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課后習題沒有處理完就匆匆結束了這節(jié)課。課后反思數(shù)學既活又嚴謹,看似一個簡單數(shù)字的出示也要付出周密的策劃。一節(jié)簡單流暢的好課,并不是隨手拈來的,只要用心的去思考,統(tǒng)籌安排,關注到每個細節(jié)才能得到。
教學需要學習,教學更需要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在反思中提高。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2-20
《圓錐的體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02-28
關于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3-09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5篇)03-01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5篇02-26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8篇04-03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5篇)04-06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5篇03-31
《圓錐體積》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