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
要說今天這節(jié)數學課是成功的話,那么首先是我們組三位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每一次這樣的組內活動,我們總是坐在一起反復的研究。確定教學目標、重難點,找到最合適的教學方法,聽取領導的意見。前兩位老師上完課后,我們會針對各自上課的具體情況找出優(yōu)點和不足。把能想到的問題都在課前做到心中有數。這節(jié)課上的比較輕松,是因為有兩位老師前面的基礎。同時我在教學時也做了以下的努力和嘗試:
1、找準知識的.切如點,準確把握教學要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
知識不是簡單的灌輸,學生的學習也不是簡單地傳授,教學就是要從學生生活的實際和知識背景中提煉出有趣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挑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以此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分析事物,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發(fā)展學生看待問題的新觀念。
《簡單的數據分析》是在學生已有的縱向條形統(tǒng)計圖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通過這些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我選擇了學生熟悉的例子——銷售礦泉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統(tǒng)計的興趣。在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提供學生表現的領域和機會,從原有縱向條形統(tǒng)計圖入手,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發(fā)現用原有統(tǒng)計圖不能解決今天的問題,在新問題和舊知識的相互碰撞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親自探索事物、主動地發(fā)現知識。再運用啟發(fā)、討論等學習方式引導和激勵學生產生愉悅的心理和表現欲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發(fā)展、自我表現,讓學生感受到每種條形統(tǒng)計圖都是因為生活、統(tǒng)計的需要而產生的。
2、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很多關于條形統(tǒng)計圖的知識基礎,教學時我就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識。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的開放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較高。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2
《新課標》強調“數學應用于實際生活,要使同學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边@就向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必需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題材。
本課教學中,我一上課就再現“神六”勝利發(fā)射的輝煌局面,一下子拉近了數學與生活、同學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同學對數學、對教師發(fā)生親近感。而最后的總結可謂“經典”,將同學從課堂引向生活,不留痕跡,這樣與開頭相互照應,真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突出主體地位,發(fā)明了自然和諧的環(huán)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沛尊重同學,給他們以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使教學活動真正面向全體同學,使同學人人得到發(fā)展。
本課中,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出現例題的表格之后,我讓同學根據表格中的數據自身提出數學問題。提問題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同學的主動考慮、主動發(fā)現,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的過程。同時,同學通過提出數學問題,也復習了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有關問題。在復習的過程中,由同學自身提出今天研究的內容:“兩次平均每分鐘拍攝多少張?”這樣同學感到:今天學習的.問題是由我提出來的,心里充溢了驕傲和自豪。
尊重個體差別,設計了滿足不同需求的練習
家庭環(huán)境、特定的生活與社會文化氛圍,形成了同學的差別。教師在教學中應持一種客觀的態(tài)度,使不同的同學得到不同發(fā)展,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同學的發(fā)展需求,對有特殊數學才干和喜好的同學可以為他提供更多的發(fā)展機會。
本課整個練習設計分為四個層次,既有鞏固性的只列式不計算、列式計算的例題原型的還原,又有較高層次的拓展練習,層層遞進,滿足了不同層次同學的學習需求。在練習的方式上,既有筆算題、又有估算題,更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培養(yǎng)同學估算能力這一宗旨,可謂匠心獨具,令人流連。
思維深度延伸,激活了同學內在的發(fā)展?jié)撃?/strong>
在求平均數應用題中,同學經常將兩個平均數相加除以2,這是平均數應用題中極易出錯的典型問題。一般情況下,同學能認識錯誤,選擇出正確答案就行了,但我對題目進行了深度挖掘,引導討論:
1、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142+140)÷2?
2、假如男生人數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平均數比141大還是。繛槭裁?
3、假如女生人數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平均數比141大還是小?為什么?
4、再讓同學比眼力,猜想五年級四個班哪個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最高?
這樣深入挖掘,有意識地對同學思維進行深度引領,將一條簡單的選擇題進行多次討論,讓同學享受到數學思維帶來的樂趣。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3
1、我自我感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在練習鞏固環(huán)節(jié),我出示了照幾張像,讓孩子們表演,攝影師拍照,,孩子真正體會到了排列在生活中的應用2、設計問題層次性明顯,先進行了復習鞏固3個數字的,再學習4個數字的,降低了知識的難度,孩子們很好的理解了什么是有序思考,不僅十位需要有序思考,個位也需要有序思考,然后出現用算式表示能組成多少個沒有重復數字的兩位數,沉沉深入的學習,使學生很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感覺孩子們學的舒心,老師也感覺舒心。3、覺得二年級已經學了簡單的排列,三年級的簡單的排列只不過增加了一點難度,孩子們應該會,沒有了解學情便設計了只寫不擺,下來之后,還是不知道合適不。 困惑:
第一,如何讓學生真正的感悟到固定十位法的好。
第二,在學生排列完0、1、3,和0、1、3、5后,是否應該設計同類的題再次鞏固與練習。
第三,我們怎樣才能讓數學課變得更加合孩子們的口味?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4
憑借以往的教學經驗,總覺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在上過第一課時后,要磨好幾課時,同學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師勸我不要上這個內容,我自身也有這個想法。業(yè)務學習那天聊起這個話題,有不同的聲音:難上的課,就應該研究研究。對呀,挑戰(zhàn)一回,看當堂課能不能學會。我不再猶豫了,決定研究課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一、關注同學的起點,突破難點。
利用已有知識來解決問題,實現知識鏈接和戰(zhàn)略方法的溝通,引導同學沿分步算式去尋求豎式中的對應數位、兩層積和兩積之和,從豎式的各層積動身質疑其橫式中的實際含義,相機借助板書把算理進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學在反復體味中感悟橫豎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其延伸至思維深處。利用生成型資源,啟發(fā)同學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紙片遮擋住某一數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紙片用處大!
二、將估算、口算、筆算、驗算有機結合起來。
用計算來解決一個問題,首先需要我們根據題目的特點做出判斷,再根據需要將估算、口算、筆算有機結合,為確認結果的正確性,最后的驗算是必需的。
三、組織分層練習,重視反饋。
由易到難,由淺到深,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練習:
(1)在口里填上合適的數
(2)試一試
。3)會驗算嗎?一組做一題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錯。
。5)競賽。同桌2人一組,
每人完成兩題,先做好的可以指導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學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對計算并不很熟練,如何讓同學主動去計算,以達到熟練計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競賽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同學通過競賽來提高計算的積極性。完成得較好,只有個他人錯。 所以順理成章地推出我的獎勵 ——今天你們表示得非常出色,課堂上基本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身手,出乎老師的意料,所以老師將給大家一份驚喜:你們吃過“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嗎? 老師給代伙的同學燒了一樣菜,給不代伙的準備了點心,老師公平吧。
餐后輔導,讓同學做了四道豎式計算,34人中,3 人積的對位錯、4人計算錯、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來的家庭作業(yè),有5人錯,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當時教的三(2)班比,錯的少多了,應該說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培養(yǎng)同學細心計算的習慣。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將每次口算的結果寫在相應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計算過程還有進位問題。首先我要求同學書寫一要清晰,二要有條理,其次還要求同學理清計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計算過程中有效地對各環(huán)節(jié)實施自我監(jiān)控,特別要關注自身易出錯的環(huán)節(jié)。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5
因為學生每天都和時間打交道,比如睡眠的時間,飛機飛行的時間,營業(yè)的時間等。所以上課多以引導,以生活事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和計算經過的時間。如:老師上班是7時05分出家門,7時45分到校。問老師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呢?教材中也安排了簡單的求經過的時間的例題,難度并不大,書上呈現的例題是通過在線段圖,和鐘面上直接數,非常直觀的得出結論。但在后面的練習中,就涉及到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問題,把所有時間轉化為24時計時法,用結束的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但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容易跟多位數加減的退位搞錯。另一類睡覺問題又另很多學生摸不著頭腦。因為這里涉及到跨天的計算,比較復雜?梢杂镁段圖來表示,這兩個時刻是在兩天中出現的.,應當分天計算,這樣的教學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學中我還發(fā)現學生在時刻與時間的概念上比較模糊。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5時指的就是5: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5點,這是一個時刻,而平時生活中所說的5小時指的就是經過了5個小時,這是一段時間。
隨著學生認識和理解的深入,加強練習,相信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會更有經驗,讓時間真正深入學生的生活,也讓學生們能真正了解時間。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6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以一位數估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確的.估算。
本節(jié)課我首先利用知識遷移,導入新課。復習了數的近似數求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估算為新知的教學做好鋪墊。接著通過讓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問題,不僅讓學生分析此題選擇什么方法比較合適,同時還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在課后練習的設計中,選擇了部分應用估算的解決問題,學生反饋效果還不錯。相信,只要我和孩子們堅持加強估算的意識和能力,在這一知識點上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7
平均數是統(tǒng)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學平均數的概念時,教師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平均數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視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谶@一認識,我在設計中突出了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為什么要學習平均數,注重引導學生在統(tǒng)計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在比較、觀察中把握平均數的特征,進而運用平均數解決問題,了解它的價值。這節(jié)課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chuàng)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學會平均數的算法
求平均數的方法,一種是先合再分,一種是移多補少。由于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學生中有一部分已經知道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數,其實這種方法也能夠利用教材上的統(tǒng)計圖很好地進行過程的演示;還有一部分數感較強的學生,能夠根據提供的一組數據感覺出平均數大概是多少;而用總數除以份數得到平均數的計算,也不難,學生肯定會有這種思維。平均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很多人對平均數的含義不理解。于是我結合具體的實例“20xx年爸爸的月平均工資是20xx元”和“期末考試我們班的數學平均分是90分”來進行分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數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是一個虛擬的數,而不是具體的真實數。通過學生對句子的解釋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平均數”的表象已經逐步清晰起來。
二、練習具有坡度,循序漸進
第1個層次是引用課本上的例題,幫助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及算法。第2個層次是計算一年平均每月的用水量,給出4個季度的用水量,目的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計算平均數時,總數要與份數相對應。拓展題,小明的語文、數學、英語的平均分是95,語文96,數學93,英語多少分?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
但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很多不足,時間的安排及學生的把握不是很好,還有部分同學的計算頻頻出錯,正確率的速度有待提高。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8
一、首先進行口訣的復習。
再利用口算搶答的游戲方式引入新課,及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以便新課的開展。然后運用課題的問題情境展開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數學,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通過層層深入的學習,引導學生探索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方法,并及時進行歸納整理,通過相應的練習訓練,以提高他們的口算能力。
二、利用問題情境。
進行了逐層深入的教學設計,便學生體驗由清淺入深的學習過程,運用類推的方法進行教學,在學生在歸納算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注重讓學生挖掘問題,探討問題,說出算法算理等,并利用不同開形式的練習來調節(jié)學習氣氛,從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對本課的知識掌握程度還可以。學習的學習興趣都比較濃厚。
不足之處: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在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同時,注意適時、恰當的鼓勵和評價。比如:請大聲的說出你的想法,你的問題真有價值,學得真棒,真聰明等等。在以后的.教學中,不僅要抓住學生們的心理特點,關注他們的學習成果,更要尊重他們在學習中所表現的情感和態(tài)度,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思想。因為知識的內化,必須是學生個體針對問題對現有材料和已有知識加以分析,展開思維,才產生遷移的過程。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由于不同的個體知識背景和思維方法等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思維過程。本環(huán)節(jié)在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如何解答一個數乘一位數進位乘法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勇于說說自己探索的過程和得出的結論,共同分析討論思維的正誤。
同時鼓勵和尊重學生多樣性的獨立思維方式,提倡多樣化的數學學習方式。在計算一個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時,允許學生既可從高位乘起,也可從低位乘起,讓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即進位)時,自己領悟哪一種計算順序更簡便。教師努力做到尊重學生,民主教學,認真傾聽他們之間不同的意見,給他們發(fā)表自己想法的權利和機會,使他們在無恐懼的情景下自我檢查、反省、逐步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的遷移,獲得了解決新問題的多種方法。并引導學生對多種方法進行優(yōu)化,讓學生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9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存在問題:學生估算意識淡薄。學生的生活經驗匱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機會,所以普遍覺得估算沒什么作用,所以他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下要用估算。為此,只有明確要求估算時,他們才進行估算,沒要求時一律精算,他們覺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簡言之,就是因為缺乏在具體情境中的估算體驗,所以造成估算意識的淡薄,當然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非一時而蹙的,需要有長期的體驗,才能逐漸培養(yǎng)起學生的`估算意識。
1.從生活實際導入,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景,突出估算教學的重點。
2.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給學生創(chuàng)設思考與交流的空間。
新課標提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估算的簡便,引導學生親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題目:激流勇進票價6元,我們全班(56人)玩,大約付多少錢?選擇并說明理由:
學生在嘗試中發(fā)現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個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漸漸得出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課堂中上不足之處:對那些內向不喜歡發(fā)言的同學關注不夠,在合作交流中,參與的深度就遠遠不及活潑開朗的孩子,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當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0
《買文具》一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學過“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一基礎上學習的“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
本課教學中我首先通過“買文具”的具體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現實題材中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這不僅充分利用了學生原有知識、經驗這一寶貴的學習資源,而且表明了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然后將問題集中到用“豎式計算”,突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先估商,再計算,將對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滲透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最后通過適當的練習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筆算技能。
一節(jié)課下來自認為很完美,認為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認識,應該很好接受。結果在練習中發(fā)現錯誤百出:
1、商的位置不對,尤其是商是兩位數的。
2、當商是兩位數時,寫上十位上商后不知道跟除數相乘,直接寫一個跟被除數一樣的數。比如:“100除以10” ,應該讓學生學會從高位算起,前一位不夠除,就看前兩位,然后再進行計算。也就是十位上商1與除數相乘應得10,而有些同學直接寫出商10,與除數相乘得100。
3、做“140除以20”這樣的題時,應是個位上7與20相乘得出140,而有的同學寫商的位置不對,把商寫在十位上,再把7與除數相乘得14,個位上的商又補上0。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1
“元、角、分與小數”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教材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和“寄書”等具體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及其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生因已有了“元角分”的知識經驗,并且也有了購物時認讀商品標價的生活經驗,所以大部分學生學起本單元的知識還比較順利。在教學“小數的加減法”“買書和寄書”時,我都讓學生小組討論了計算方法,在探討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了算法的多樣化,也從中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但本單元的小數的學習都是以元、角、分為背景的,離開了情境,有個別接受能力不是太強的學生就無從下手了。所出現的問題主要有,
1.整數加減小數,受整數加減法的'影響,從右邊起個位對齊,如: 0.23+5=0.28
2.整數部分是零的寫法,有不寫零的,也有寫兩個零的,如:12.27- 11.8=.47 ,這也是受了整數的最高位不能是零的影響。
3.解決問題時估算意識不強。
針對這些問題,一方面,要結合情境讓學生了解小數的意義,還要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在具體問題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2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知識是在學生才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是三下新學期起始課,關鍵的教學在例一和例二上。
例一教學首位不能整除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承接在口算600÷3的教學后。學生自主探討口算方法,很顯然,學生更喜歡的方法是西紅柿老師的6÷3=2,600÷3=200,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引導出青椒老師的算法:6個百除以3得2個百,2個百是200,因為這是除法教學的算理所在,學生在這里掌握踏實了,對例一986÷2就有了計算的理論依據。
如何教學986÷2?教材中豆莢老師提問:4為什么寫在百位上?顯然商首位的定位問題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4為什么寫在百位上?因為按照筆算除法的規(guī)則,要從高位算起,我們用百位上的9÷2,也就是9個百除以2,得4個百,所以4寫在百位上,表示400。教學到這里可以說解決了算理難點。
教師教學到這里松了口氣,便放手給學生去嘗試筆算,結果又有新問題。從學生的嘗試來看百位計算后余下的數要和哪些數合并起來計算,商又該怎么寫?學生有困難。反思,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是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其筆算格式是學生的第一次接觸。重新設計:先出示除法豎式確定先算百位數時,將十位和個位數蓋住;待百位算完,然后提問,百位算完,咱們該計算哪個數位上的數了?出示十位上的數,引導學生理解百位余的.1和十位上的8合并起來,是18個十除以2,得9個十,所以9寫在十位上;最后計算個位上的6÷2。讓學生明確了計算過程上先算百位再算十位最后算個位的三步,每一步又有上商、乘、減三個小步驟,果然教學后學生在計算中比較得心應手。解決了筆算除法的方法。
例一的教學,給我的啟示是:
1、實質上,學生不管懂與不懂算理,都能把4寫在百位上,這是學生的直覺經驗。因此怎樣來一步步筆算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才是例一的更重要的任務,這也是繼續(xù)學習除法的基礎。
2、4為什么要寫在百位上,要讓學生理解,這是筆算算理的初步體驗,這個算理理解的完善需要結合例二的教學。
學生存在以下問題:剛放完假,心還沒收回。作業(yè)中遇到了各種問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3
本課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橋梁,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習興趣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我們要引導學生探索真實世界的數學問題。滲透算法多樣化數學思想。在計算0.8+0.6有的是口算時,而有的列豎式。多種算法的展示,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從多角度解決同一問題的數學思想。
此外,本節(jié)課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書的`目的性不強,使重點不夠突出。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較少,使得評價方式單一。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努力,爭取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4
一、運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動手操作為手段,以探究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計算順序為線索,以達到自主理解算理為核心。引導學生運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進行計算,并借助這兩種方法自行探究筆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計算含義,從而掌握新的知識,“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這個單元的例7。在此之前,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較熟了。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采用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自己學習計算方法,通過交流、討論明白當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上不夠商1就商0。同時在用豎式書寫時,這個過程可以省略。力圖繼續(xù)滲透可以利用舊知引入新知的遷移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會學”的能力。
二、勤于思考,有效學習。
思考是學生學習數學認知的本質特點,是數學學習的本質特征。在教學中注重將思考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將操作、觀察、敘述、思考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操作、觀察、敘述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領悟。教師在適當的時間僅僅在關鍵處給予點撥。從而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2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學生學習了表內除法后進行學習的,教學后進行反思,我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成功之處: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首先在探索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時,由于部分學生已能應用已有知識計算出結果,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擺小棒來理解。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探討出新知。因為動手操作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于促進興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所以,通過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正是適應這一認知特點,學生只有在一些實際操作中才能逐步體會、理解“形”和“數”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愉快氛圍中獲取知識。其次是練習中的撲克牌和買獎品,引導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體現計算的意義,使學生感到數學是有用的。
2.口算、筆算相結合,鼓勵算法多樣化。
在解決分小棒的問題時,強調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化?梢岳脤W具直接操作得出結論,也可以用除法計算出來。計算又可以分為口算和筆算,我重點引導學生掌握筆算的方法。最后還可以用估算來驗證自己的筆算結果。這樣就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但也要從中選擇更為方便實用的一種。
不足之處:
課堂節(jié)奏較慢,遇到例題較多的課節(jié),探究新知花費的時間過多,課上練習的時間較少。
改進措施:
1.教學語言和設計影響課堂節(jié)奏。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應當更加有挑戰(zhàn)性,比如說每個小組第一輪的練習比賽正確率看哪個組對的最多,第二輪比賽比賽速度,看哪個組做的又對又快,老師計時兩分鐘。這也是一個形成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并且活躍了課堂,節(jié)奏緊湊讓孩子們有性質。
2.在扎實教學內容上。課上多次進行了集體運算,讓孩子們自主練習的時間變少了,應該合理安排練習時間,減少在黑板上演示的過程,多多利用展臺,將孩子們的練習及時呈現和反饋,通過在展臺上學生自己的講解,也是一個練習表達和算理的'一個過程。
3.課上多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孩子們被動的做題成為習慣,少了對數學探索的激情。應該多多注意自己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導入語,并時刻運用激勵法調動孩子們學習興趣。比如說:新的知識,你會嗎?老師不信。
4.學會有效的小結。才能讓孩子們真正的懂得,數學是如此的簡單和有樂趣,真正的理解數學常常運用舊的知識解決了新的問題,對孩子提問要直指算理,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思想。
今后會更加努力,多多反思。讓自己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5
《買文具》這節(jié)課是在認識了“倍”之后解決有關倍的實際問題的一節(jié)課,重點在于讓學生能在解決問題時學會分析題意,恰當地選擇解題方法,難點在于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解題方法,買文具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袋鼠阿姨的文具店開業(yè)的情景,很多小動物來買文具,分別買了不同數量的`筆,然后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在提出問題后,讓學生找出要求這個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這點在以后的學習中,特別是解決問題時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培養(yǎng)學生在眾多的數學信息中準確找到解決問題的條件的能力。
學生在找準信息解決時,因為是求倍數關系的問題,所以在讓學生理解上沒有讓學生充分感知是哪兩個數量在進行比較,所以學生分析問題時沒有找準應該選擇用乘法還是除法來進行計算,有的孩子能正確列式解決但是說出的理由卻是和算是意思完全相反的,由此看出,在這節(jié)課上,難點沒有很好的突破,在講解是可以配合畫圖或者擺小棒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這樣難點應該能比較容易突破。
在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上,我認為要教給學生分析題意的方法,比如勾畫出解決問題需要的條件,還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畫圖、擺小棒等。用這些方法來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這樣學生才能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2-02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18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17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06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04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18
北師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4-05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2-20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通用23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