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學反思(精選)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可能性》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可能性》教學反思1
《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的內容,是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也就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從而感受最基礎的知識“可能性”幾種情況。
我的這一節(jié)課一開始,首先設計了一個“摸球”的游戲,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極積性。第一步讓學生從全部是白球的盒子摸球,這樣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再提出一個問題:能摸出一個黃球嗎?讓學生試著摸一摸,結果學生發(fā)現是摸不到的。第二步讓學生從裝有白球和黃球的盒子里摸球,小組成員倫流摸,摸了以后又放回去,學生發(fā)現可能摸出兩種顏色的球。這活動既簡單又有趣,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學習內容上。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說一說等一系列探究活動,進行實驗、比較、分析、猜想,使學生親歷事件發(fā)生的必然性和隨機性,嘗到探索成功的樂趣,再讓學生判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然后說一說生活中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全過程無處不是“可能性”的學習和判斷,可以說活動貫穿全課,“可能性”也融貫全課。
本課教學,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不只是學到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首先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自然界,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很多與數學有關,學習用數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由此而愛好數學。其次,培養(yǎng)學生怎樣用數學去分析問題,使學生懂得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事物。這節(jié)課中,加強學生對隨機事件的口頭表達能力、對“可能性”的判斷和爭辯等。從這節(jié)課看,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較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數學分析能力,而且還有一定的科技知識基礎。另外,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了解到操作、比較、猜想、實驗、驗證對認識事物、數學分析都有重要作用。所以這些,說明這樣教學會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使學生有較扎實的數學基礎并聰明起:來。不足的是:學生對“一定”的含議了解得不是很好。因為有的同學這樣寫到:我的實驗一定能成工。
《可能性》教學反思2
《可能性》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內容,主要教學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學習這部分內容,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簡單隨機現象的特點,感受簡單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發(fā)展隨機意識,增強數據分析觀念。同時也能拓展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范圍,發(fā)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學習隨機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奠定基礎。
下面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把握好教學的起點
學生在學習這節(jié)課之前,已經或多或少的體驗了與可能性相關的一些知識,只是這些體驗是零散的,混亂的,粗糙的`和無序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課上能將這種感性的認識提升為科學的、理性的認識。讓學生明白現實生活中,什么時候要用到有關可能性的知識,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可能性”的現實意義,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在教學時,我通過三個相關聯(lián)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思考,體驗可能性。數學教學在關注學生興趣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起點,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二、精心組織教學活動
一節(jié)成功的數學課,需要教師對每次師生活動進行精心的設計,在每次活動中都能找到數學思考的成份,巧妙地融數學思考于活動之中。本節(jié)課的開始,我安排了三個摸球的游戲,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在教師明確的指向下,學生體驗到了事情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課中通過抽獎活動,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到數學的用處。通過體驗可能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了數學研究過程,同時滲透了科學研究方法,體驗了可能性,感悟了“小概率現象”。最后的總結,也能融數學思考為一體,發(fā)展了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同時,使學生充分體會了數學的妙處。
三、重視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節(jié)課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并重視教給學生合作的策略,能及時對表現好的學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評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認識和理解可能性。不管是開頭的摸球游戲,還是中間的學生自主合作,進行翻牌游戲,再到最后的練習、小結等,都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通過合作與交流,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當然,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還發(fā)現有些學生的生活常識比較缺乏,口頭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根據學生這些方面的弱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力求更好。
《可能性》教學反思3
這是蘇教班版國標本二年級上冊的一個實踐活動內容,也是較以往教材新設的內容,旨在讓學生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的含義。我從三方面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難點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里的事情。
我在教學時考慮到可能性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又是二年級小朋友第一次接觸,為此我設計了摸紅球游戲,為什么老師每次摸到的都是紅球,而學生怎么也摸不到紅球,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在這種懸念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爭辯,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通過“摸——議——猜——說”,順理成章地引出“一定”與“不可能”,接著我便追問這樣的游戲公平嗎?在學生的思考回答后,又引出了“可能”。接下來通過裝球游戲鞏固新知,以摸球游戲完成表格反映可能性的大小來延伸本課的難度。這節(jié)課在諸多的活動中完成,將學生喜動、好奇的天性表露無遺,也輕松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
《可能性》教學反思4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屬于概率知識范疇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本冊教材第105頁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這些現象。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我設計了用學生感興趣的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戲活動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現象。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數學概念
我在教學中重組教材,從大家感興趣的“猜球”游戲入手,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數學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學生學習的興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數學概念易于被學生接受。
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在這節(jié)課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讓學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幾種情況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實。通過合作與交流,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
三、課堂氣氛和諧,學生心情愉快。
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游戲中自主合作學習,教師既是學生的指導者又是他們的合作者,學生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中心情愉快,愿學、樂學,嘗到成功的快樂,建立了自信心。
四、組織調控不到位
初次體驗“猜球”和再次體驗“摸球”這兩環(huán)節(jié)因為小組合作和師生互動,學生熱情高漲導致活動時間過長,從而使整節(jié)課在時間的把握上有點頭重腳輕,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小組合作意義不大可以和第二環(huán)節(jié)合并改為師生互動,作為只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幾種情況,不是教學重難點,時間安排上還可以緊湊些、如果能把更多時間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將會更為科學合理。
《可能性》教學反思5
“可能性”這一教學內容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一個全新的內容,本堂課主要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不確定現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換想法。“可能性”問題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是比較抽象,小學生在學習這方面的內容時,存在一定困難,學生初次接觸感到比較陌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這些內容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因此,在教學中,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具有啟發(fā)性的教學情境,大膽放手,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實踐、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突破教學的難點,幫助學生建立不確定現象這一新的觀念。是一堂依據新課程理念上的成功之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用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經歷“可能性”, 建立不確定現象這一新的觀念。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北菊n中,老師準確把握了教學的重難點,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兒童的年齡、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經驗等因素,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摸珠子、擊鼓傳花等活動。讓學生在經歷一系列有意義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起對可能性的體驗。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這些新的教學理念。
2、根據實際,有效整合教材。
教材只是為我們教學提供的一個參考,我們只能是憑借教材去教,而不是死死地去教教材,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生實際、學校實際等,合理地有效地組合教材。例如,老師在教學時,就刪除了教材中的一幅很占篇幅的'活動圖,猜什么色的球的游戲替代;自己根據實際自設一個動手操作性很強的例題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同時也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
3、緊密聯(lián)系生活,突出學以致用。
讓學生到生活當中尋找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4、練習設計合理,有針對性,有層次性,而且作業(yè)量大,達到練習效果。
5、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
情感態(tài)度與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在三維上標中、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為更好地實現雙基教學服務。同時也應該貫穿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在結束語中對學生說的話:下節(jié)課如果你努力了,學習之星一定(或者說成可能)是你!這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與期望,這樣結束本堂課的教學,很干脆,更精彩當。然,如果在教學中再給學生多一些鼓勵,且多一點鼓勵的形式,使得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也一次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和師愛的魅力。這樣就要好得多,這也是新課標中所要求的,更是實現雙基教學所必須的。
《可能性》教學反思6
一、源于生活導入,使學生感受親近的數學知識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不確定現象, 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笔箤W生初步感受、體會概率知識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概率知識太抽象了,怎樣使這一知識深入學生的生活,讓我們的教學過程更直觀呢?這堂課一開始,我設計了老師和學生玩“猜牌”這一游戲情境,簡單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至引導學生直奔這堂課的主題“可能性”。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數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充分提供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猜牌”“摸球游戲”“小小設計師”等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游戲中玩中學,樂中悟,獲得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直觀感受,從而獲得有用的概率基礎知識,并用來解釋生活現象,更為全面地分析問題,作出一些簡單的判斷和推理。
三、加強活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進行“摸球游戲”之前,教師先進行個示范摸球以及“友情提示”的.出示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小組合作“摸球游戲”的順利進行起了事到功倍的效果。同時在活動中應用知識,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體會概率知識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可能性》教學反思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05—106面
[教學片段]
。ㄗ寣W生拿出準備好的3個黑棋子、5個白棋子,分組體驗可能性的大小,然后匯報。)
生1:我們摸到的白棋子多,黑棋子少。
生2:我們組的結果也他們一樣。(正當我要組織學生討論時,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
生3:老師,我摸的結果跟他們不一樣。(我一楞)
師:哦!不一樣,那你說說。
生3:我摸到黑棋子多,白棋子少。我試了兩次。
師:那你再試一次,好嗎?(我把他的紙盒搖了搖,又讓他重新試了一次,結果摸到的黑棋子少,白棋子多。再試了一次,還是一樣的結果。這位學生不好意思地回到了座位。)
師:剛才,全班52個同學,有51個同學摸到的結果是一樣的。這說明了什么?
生:摸到白棋子的'可能性比較大,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比較小。
師:有一個同學摸到的結果和我們不一樣,這又怎么解釋呢?
生1:他可能把棋子放下時沒有搖一搖,又摸到了同一個棋子。
生2: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小,只能說明他很例外。
生3:這種情況說明他很幸運,好象中了獎。(學生笑了,剛才那位學生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評析或反思]:
1、要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實際。
教學是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因此,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學生的現實性學習心理來組織生成性的課堂教學,這樣容易引領他們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探索過程中,也就能讓課堂非預設生成的問題變得精彩。片段中,老師面對生成的問題沒有簡單地“裁決”,而是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也因此成就了無法預測的精彩。
2、關注生命的靈性,生成對話資源。
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是帶著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走進課堂的,教師若過分強調預設,把自己當成“主角”,而忽視學生的感受,就會使生命的靈性淹沒在灌輸里。上例中,教師抓住生成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師生間、學生間的相互對話,以一個參與者、合作者參與探討,是學生生命的靈性在課堂上得以閃動。
3、搭建辯論的平臺,實現個性張揚。
數學學習中,僅僅會聽是遠遠不夠的,每個學生還必須學會表達。上例中,教師并沒有示意學生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而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會,提供機會鼓勵學生去辯一辯,說一說,,從而讓每個個體在辯論中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使知識得到升華。同時,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平等對話,實現了人格平等的精神交流,實現了學生張揚個性的自我超越,處處彰顯生命個性的色彩。
《可能性》教學反思8
《可能性的大小》是屬于統(tǒng)計與概率]里中概率的起始知識之一,本節(jié)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隨機事件的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并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體會單次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并進行運用。其中讓學生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數量越多發(fā)生的可能性越大,數量越少發(fā)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這節(jié)課我是通過猜想—驗證—結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存在不確定的現象,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經歷了對生活中某些現象進行判斷、推理的過程,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應用意識。在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時,對生活中某些現象按一定的方法進行了推理,培養(yǎng)了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生基本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考的過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經常遇到的現象,也是學生特別感受興趣的事情,而這種現象又和可能性的大小問題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我在課的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摸球游戲,讓學生親自參與活動,在摸球中發(fā)現摸出的黃球比摸出的白球次數多,對摸到的可能性產生了“問題”,從而積累到關于預測可能性的經驗。同時,學生在摸球、猜測中對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可能性的大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鄙钍俏覀償祵W資源開發(fā)的寶庫,能利用好生活經驗是學好數學的前提。這節(jié)課我在兩個環(huán)節(jié)注重了生活經驗的開發(fā):
。ㄒ唬┮氕h(huán)節(jié),尊重學生的原有認知,以最直接、快捷的方式提煉出數學知識,給后面的探討奠定基礎、留足時間。
。ǘ┻\用環(huán)節(jié),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我們要創(chuàng)造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因此,在課的最后我讓學生設計“抽獎轉盤”,促使學生調動生活中的所有經驗和所學的“可能性大小”知識,將其融入設計轉盤的活動中。我想當數學與生活攜手共進的時候,我們的`數學也就擁有了活力、擁有了生機。
由于經驗不足,這堂課也留下了我的遺憾:
一、小概率事件沒有更勇敢的面對:
課堂中有一個小組摸到的白球次數多,而黃球次數少,結論和其他同學相反,而我就想當然的直接告訴他,下課再摸幾次,這一點處理不妥,導致這個學生糾結了一節(jié)課,課后反思自己的設計真是很大的失誤,課前沒有預設好改怎樣處理,這是這節(jié)課最大的敗筆之處。課后通過幾位老師的點評,自己豁然開朗:因為對于這點認識學生的生活經驗高于數學經驗,如果在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說數量少的反而出現的次數多時,學生可能將生活經驗與之相聯(lián)系,產生認識的迷惘,一旦處理不好會使整節(jié)課陷入混亂狀態(tài)。因此處理起來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導學生了解試驗少的時候,試驗結果不一定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試驗結果將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并且課堂中及時去驗證而不是等到課下。
二、沒有用更適當的方式呈現數據來源
由于“可能性大小”的特殊性,本身就包含著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提供的數據最好是有根有據的,這樣才具有說服力。因此,我覺得這堂課的兩個細節(jié)還需要再修改一下:
。1)匯報環(huán)節(jié),要采用小組長站起來匯報式。并用課件展示每個組的結果,進行比較。
。2)出示課件的字體再大一些更好了。
這堂課留給我的啟發(fā)是——當學生經歷過“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那山,水不是那水;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的求知過程后,相信他們才會真正領略知識的真諦。因此,我覺得平時教學時,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原有認知,找準生長點,采用合適的方式進行提煉和升華,逐步形成高于生活的數學知識,才是上策。
《可能性》教學反思9
五年級數學上冊《可能性》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的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就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情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夠說出簡單隨機事件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紤]到學生的興趣和實際生活經驗,我選擇了與學生現實已有的經驗相聯(lián)系的數學信息材料,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境中體會“可能”、“不可能”、“一定”,并能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描述事情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首先,我用將要鄰近的節(jié)日——國慶節(jié)作為本節(jié)課的開始,國慶節(jié)主題聯(lián)歡會需要學生表演節(jié)目,讓學生在抽簽表演節(jié)目中,親身體驗事情發(fā)生的情況,通過體驗學生初步了解事情發(fā)生的不確定,從而引入到本節(jié)課所要研究的內容——可能性。為讓大家充分體驗抽簽的過程,我請幾位同學和大家一起體驗抽簽的過程。這一個體驗過程以游戲的形式開展,一下子抓住了學生學習的興致。課堂由抽簽表演節(jié)目、摸球等活動貫穿其中,生動有趣又層次分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猜想、討論、交流,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和掌握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切實體現了“數學的生活性和數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課程要求。其次,為鞏固對本節(jié)課知識——“可能”、“不可能”、“一定”的感知,我安排了 這樣幾個層次的習題,第一題是“連一連”。首先,回顧剛剛摸球的過程,并讓學生在摸球的過程中反思為什么摸到的都是紅球?引出并體驗事情發(fā)生的確定性。緊接著讓學生思考習題“在已知的盒子里會摸到什么球?”,讓學生根據盒子的已知信息去找相應的對應條件。本次從意象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第二題是“選一選、填一填”。給出備選的答案,讓學生在讀題之后,迅速從選項中匹配正確的答案,很好的了鍛煉學生的反映能力。第三題是“說一說”。讓學生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出與可能性有關的實例,使學生了解身邊的確定和不確定的現象。最后,新授和練習環(huán)節(jié)都已經結束,本節(jié)課也接近尾聲。學習了“可能性”收獲和體會必不可少,讓孩子們自主發(fā)言: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或感謝。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第一、讓學生說的太少,孩子的猜測依據未能清楚表達。第二、通過前面幾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看似掌握了所學知識,但在后面用“可能”、“不可能”、“一定”三個詞來說一說現實生活實例時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可能性》教學反思10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屬于[統(tǒng)計與概率]里中概率的起始知識之一,本節(jié)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隨機事件的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并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體會單次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并進行運用。其中讓學生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數量越多發(fā)生的可能性越大,數量越少發(fā)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因為對于這點認識學生的生活經驗高于數學經驗,如果在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說數量少的反而出現的次數多時,學生可能將生活經驗與之相聯(lián)系,產生認識的迷惘,一旦處理不好會使整節(jié)課陷入混亂狀態(tài)。因此處理起來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導學生了解試驗少的時候,試驗結果不一定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試驗結果將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學情分析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構建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設想,打算通過不同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去“猜想——驗證——感悟”,最終建立起高于生活的可能大小的認識。
從生活中來,就是尊重學生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猜球”的情境,勾起學生已有的對于“可能性大小”的認知,初步判斷出“數量多的發(fā)生的可能性大,數量少的發(fā)生的可能性小”。
生活經驗要通過驗證才能上升到理論認識,而其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提升原有認知的關鍵之處。因此,我采用了4:2的比例放球,排除一切干擾因素,組織小組摸球,比較、分析數據,體驗概括出當摸球次數少時,是有可能發(fā)生小概率事件的,但當摸球次數越多原有猜想就越明顯,從而使學生站在了數學的高度。最后,通過“摸獎”游戲,讓學生體驗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最終完成對“概率”的初步體驗。
到生活中去,就是尊重數學的基本使命——去指導,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創(chuàng)設了“闖關游戲”,讓數學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回歸生活,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主動的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目標
1.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 通過體會單次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初步體會頻率與概率的區(qū)別。
3. 通過猜測驗證感悟,培養(yǎng)學生大膽的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
4. 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興趣,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感悟到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情況,并能作出判斷,進行描述與運用。
教學難點:當小概率時間發(fā)生時,如何抓住機會,引導學生知道“當試驗少的時候結果可能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不相符,但當試驗次數不斷增加時,結果會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教學過程
一、引入可能性大小
[課堂引入講究快、趣,需要用最少的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課題!安虑颉币肟梢约仍黾由衩馗校鹋d趣。又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二、探討可能性大小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隨機性很強,到底會出現什么情況我們無法料定。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準備好比較合理的試驗材料,布置好活動的具體要求。其次,就是預設好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有備無患。不斷地引導學生將猜想和試驗結果相結合,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猜想的正確性。]
2、體驗單次摸球的不確定性
[這樣設計,可以加大全班學生參與面,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除了可以體驗單次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還可以體驗到可能性大小中,質不變量變的情況。]
三、運用可能性大小
[這樣設計,除了調節(jié)氣氛,還可以預留懸念,為后面的思想教育打好基礎。]
四、總結:
1、在全班同學的努力下,我們終于闖過了三關。能說說你現在的感受和你的收獲嗎?
2、師小結出示:知識會帶給我們智慧和力量,有了它我們人類才能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把有可能的變成很有可能。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把獲取知識的可能性變?yōu)樽畲。加油吧?/p>
[這樣設計,既可以總領全課,又可以將收獲延伸到知識之外。]
《可能性》教學反思11
《可能性》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屬于統(tǒng)計與概率的范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斷,并能簡單的說明理由,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學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詞語描述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和確定性;還會用“經常”、“偶爾”等詞語描述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由于這方面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很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主要是以直觀教學為主。在本課的教學中一開始由猜謎的形式導入,當同學們猜中后,以此作為獎品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以周二班會課選節(jié)目作為情境創(chuàng)設,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這三種情況,明確事件發(fā)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接著出示分別裝著黑白棋子的'盒子,通過操作,進一步的引導學生明確事件發(fā)生可能性與其數量多少有關。通過這兩個活動后,趁熱打鐵,進行鞏固練習,從同學們的反饋情況來看,掌握效果教好,就連平日里幾乎不回答問題的同學都在積極的舉手發(fā)言。
課后回顧整節(jié)課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1、導入環(huán)節(jié)用了兩個謎語,略顯多余,可將后面的小謎語去掉。
2、舉例應切合實際情況,對于例題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優(yōu)化。
3、課堂看似熱鬧,實則是說的太多、做的太少。數學課堂應注重于教會學生方法,可以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再進一步引導分析、得出結論。如果將第二個猜黑白棋子的活動讓學生自己進行分組操作,效果可能會更好!
4、鞏固練習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題型設計應有針對性、層次性。課堂上更多地是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還要讓學生把學生的方法深深地留在腦海里,受用終身。
《可能性》教學反思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4~105頁例1、例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初步應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猜測、實驗和觀察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及反思追問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感知“可能性”
阿凡提冒犯了國王。國王大怒,決定將他處死。阿凡提被關進了死牢。按照國家當時的法律,死囚在臨刑前還有一次選擇生死的機會,那就是由大法官拿來一個盒子,盒子里有兩張紙片團成的紙團,分別寫著“生”和“死”。阿凡提如果摸到“生”則生,如果摸到“死”就死。
1、你們認為阿凡提摸紙團會出現什么結果?(既有可能生,也有可能死,看運氣了。)
2、可是國王偏偏要讓阿凡提死,于是派人偷偷地把盒中的“生”字拿掉,換成了“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這下,阿凡提的命運會怎樣呢?(一定會死。)有可能生嗎?(不可能生。)
(板書:“不可能”、“可能”、“一定”)
3、有人知道這個不好的消息,并把這個情況悄悄地告訴了阿凡提。阿凡提想了一夜,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如果你是阿凡提,你會想出什么好的辦法呢?(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4、我們來看看阿凡提是怎么做的:臨刑前,當大法官把盒子拿來要阿凡提選擇生死時,阿凡提拿起盒中的一個紙團,看也不看,猛地吞進肚子里。在場的人全驚呆了,因為不知道他究竟拿了哪張紙。大法官只好命人看盒中的另一個紙團,打開另一個紙團,只見紙上寫著“死”。法官說:“那個人一定吞下了‘生’字,他不該死!保ㄍ滔铝艘粋剩下的一定是死。)
5、你認為阿凡提聰明嗎?師小結引導,從而引入新課。
。ㄔO計意圖:把教材中呈現的“新年聯(lián)歡會上抽簽表演節(jié)目”的情境,改為更具童趣的“阿凡提的故事”,設疑激趣,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更好的引導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作好心理上的準備。)
6、追問:根據你的理解,你認為“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什么意思?
。ㄔO計意圖:首次追問,查找知識的起點,通過不同學生的描述,幫助一部分不知的學生初步感知。)
二、游戲探索——理解“可能性”。
1、游戲一:“不可能”。
師出示摸獎箱,里面裝的8個白色的乒乓球(學生不知道)。
、耪f明游戲規(guī)則:從箱子里任意地摸出一個乒乓球,如果為黃色,就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品。
、企w驗。讓學生從箱子里任意地摸球。
、峭葡搿槭裁磸南渥永锶我饷粋,而且有那么多的同學摸,都沒能中獎呢?
、闰炞C。打開箱子,倒出乒乓球,讓學生看到箱子里面根本就沒有黃色乒乓球。
、煞治觥R驗橄渥永锩鏇]有黃色的乒乓球,所以從箱子里任意摸一個,而且隨便摸幾次都不可能摸出黃色的。(板書:不可能)
2、游戲二:“可能”。
在摸獎箱中換入3個黃色的乒乓球(學生知道)。
、挪聹y。任意摸一個,可能會摸出什么顏色,一定能中獎嗎?
、仆葡搿槭裁磸倪@個箱子里摸出一個乒乓球可能中獎,也可能不中獎?(因為箱子里的乒乓球既有黃色的,還有白色的。)
、求w驗。讓學生實際地摸一摸。
⑷分析。因為箱子里裝的乒乓球不只是黃色的乒乓球,還有白色的,所以任意摸一個,既可能會摸出黃色的,也可能會摸出白色的。(板書:可能)
3、游戲三:“一定”。
摸獎箱中全換成黃色的乒乓球(學生不知道)。
、挪聹y。學生隨意摸球,老師猜它的顏色。(老師都能夠猜對。)
、仆葡。老師每次都能猜對乒乓球的顏色,這是為什么?(因為盒子里裝的都是黃色乒乓球。)
⑶驗證。打開盒子,讓學生觀察到盒子里裝的都是黃色的。(驗證自己的推想。)
、确治。因為盒子里裝的全都是黃色的乒乓球,所以繼續(xù)摸下去的話,摸出來的一定還是黃色的。(板書:一定)
。ㄔO計意圖: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提倡的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經歷“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索,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摸獎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獲得愉快的數學體驗,并在體驗中有所發(fā)現、有所感悟、有所發(fā)展。從“不可能”到“可能”,再到“一定”,隨著球的變化可能性逐漸增大,也讓孩子初步感知“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4、游戲四:兩個注意點。
、徘耙淮蚊虻慕Y果不影響后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個黃球和2個白球(學生知道),說一說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能確定嗎?為什么?(學生猜一猜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請猜的同學摸一摸。)
當學生前一次摸到黃球后,可能猜下一次會摸到白球,這時讓學生親自摸一摸,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影響后一次摸球;再猜一猜,摸一摸……
、啤耙欢ā、“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繼續(xù)猜一猜,當學生摸出一個球后,把這個球拿出,讓學生再猜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并摸一摸;當學生摸出一個球后,把這個球又拿出,讓學生再猜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再摸一摸……讓學生感悟到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可能”也會變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ㄔO計意圖:可能性作為一種隨機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觀愿望控制的。但許多學生有這樣的錯誤認識,即第一次摸到黃球,第二次就該摸到白球。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我設計了再一次摸球的活動,讓學生先猜再摸,暴露學生的認識,并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對于某一次摸球來說,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事先是無法確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會對后一次摸球產生影響。通過逐步拿出球,讓學生感悟到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可能”也會變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讓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逐步走向深刻。)
5、游戲五:按要求涂一涂
。ㄔO計意圖:第二次追問,讓學生進行初步的歸納,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三、走進生活——應用“可能性”。
1、設計抽獎
元旦的時候,你們在商場里看到有摸獎活動嗎?現在這里有個商場要搞抽獎活動,如果你是活動的策劃者,你會怎么設計呢?
設計要求:在箱子里放4個球。(白球和黃球顏色由你確定)
摸一次,凡是摸到黃球就有獎品。
你會怎么設計呢?說說你的理由。
。ǹ赡艹霈F的情況:4黃 一定得獎;3黃1白,得獎的可能性大;2黃2白,白球和黃球的可能性一樣大;1黃3白,得獎的可能性小;4白,不可能得獎。)
(設計意圖:這個設計抽獎的活動是對“一定”“不可能”“可能”的一個綜合應用,但又不是上面游戲環(huán)節(jié)的重復,而是一個逆向的`裝球訓練,并且滲透可能性的大小與各種球的個數有關,從而促進孩子對可能性的認識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2、拓展應用。
剛才我們通過一些游戲,知道了 “一定”“不可能”“可能”這幾種情況,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這幾種情況。
、旁谙旅娴木渥永锾顚憽耙欢ā薄ⅰ翱赡堋、“不可能”。
太陽( )從東方升起。
時間永遠( )停止。
今天老師( )要表揚我。
爸爸的年齡( )比我小。
摸彩票( )中獎。
、婆袛嘞旅娴氖录l(fā)生的可能性。
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兒東西。
三天后下雨。
太陽從西邊升起。
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
水是咸的。
。ㄔO計意圖:借助現實世界中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和列舉哪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在描述、思考、討論和交流的活動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
、颇阋材苡谩耙欢ā、“可能”、“不可能”說一說生活中的事情嗎?(先和同桌說說,再指名說。)
。ㄔO計意圖: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從數學的學習中獲得的思維方法又能指導人們更好地認識生活。讓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說一說生活中的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能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從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真正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的教育觀。)
3、梳理小結。
追問:現在你能談談你對“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認識嗎?
。ㄔO計意圖:再一次追問,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入反思和小結,從而提升認識水平,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有意義建構。)
4、課堂作業(yè)。
課本P108頁練習二十四 1、2、3
簡 約 而 不 簡 單——“可能性”教學反思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創(chuàng)造,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稑藴省吩谡n程內容里增加了“統(tǒng)計與概率”的內容,而概率已成為未來公民應該掌握的重要知識,它是培養(yǎng)學生以隨機觀點理解世界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比較抽象,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學習數學。我們以“猜想—體驗—驗證—推測”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線,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
縱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數學知識生活化。“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設計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出發(fā),不僅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中的數學事例,同時還創(chuàng)設了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真正做到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2、課堂教學活動化。“以活動為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個中心論”思想體系之一,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以活動貫穿始終,教師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換。課堂上通過引導學生“猜想—體驗—驗證—推測”,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斷體驗與判斷事件發(fā)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同時,又讓學生將活動中出現的現象及時抽象概括出來,上升為數學知識,體現了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操作活動實質化。整節(jié)課有多次的操作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非常重視活動前的猜測與活動后的分析,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可能性”的概念。如果忽視了這兩點上出來的課也許就成了 “體育活動課”,而有了這“兩個重視”,活動才具有了價值,從而將操作活動“從形式引向實質”,操作才具有了思維價值,活動才具有了“數學味”,上出來的才是“數學課”。
4、學生學習自主化。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征。這節(jié)課的設計著眼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是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學生學得生動而充滿活力,主動而富有個性。
綜觀整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設置,我們在努力追求一種簡約化的課堂教學,整節(jié)課就三個大環(huán)節(jié)(故事引入、游戲探索、走進生活),便于教者把握。但是這種簡約又不是一種簡單,譬如:課的主體部分設計了多回合的摸球游戲,看似簡單但又不是簡單的重復,每一次的游戲的背后都有明確的目標。摸球這樣的游戲活動設計:一是課前準備不多,可操作性強,二是活動設計新穎有趣,能夠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三是活動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始終圍繞教學目標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情緒,四是游戲活動結果淺而易見,便于學生回答問題。每個活動的背后都有思想在支撐著,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既能認真地聽課,又能盡興地游戲,并且能透過游戲快速地得出結論。整節(jié)課的設計我們在努力追尋教學目標的全方位達成,同時又想讓教學變得更簡單些,這節(jié)課不需要投影儀,也不需要多媒體課件,簡簡單單就可以把課上得扎扎實實,這就是我們的追求——追尋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教學境界。
《可能性》教學反思13
在千變萬化的世間事中,一定發(fā)生、可能發(fā)生和不可能發(fā)生是必然現象,只是確定性現象不多,而不確定現象(即隨機現象)普遍,這些現象發(fā)生的規(guī)律如何呢?這是數學一個分支——概率論要研究的問題。本課就是讓學生先感受最基礎的知識“可能性”。我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注重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很好地整合數學資源。
“課標”教科書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學時基本采用了這些情境材料:如主題圖、例1、例2的情境圖以及練習題等,但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這些教學資源。例1之前,我先設計一個體驗“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活動再來解決例1的問題;主題圖的教學充分挖掘多種“可能性”。例如節(jié)目形式的可能性、選擇節(jié)目方式的可能性、每個學生選中節(jié)目的可能性等,除此以外,還增加了不少“可能性”的內容,尤其“可能”、“不可能”與“一定”之間會因情況變化可轉變,使學生感受到事件發(fā)生的隨機現象是如此普遍、正常和可變性,感悟到自己身邊處處都有數學問題,從而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節(jié)課就把兩節(jié)課的內容教完,既提高了效率,學生通過對比還掌握得更好。
2、靈活地組織數學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節(jié)課,我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靈活地組織幾次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較充足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和創(chuàng)造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比較、實踐中認識“可能性”。如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猜一猜”的活動,讓學生猜漂亮的玻璃球在老師的哪一個拳頭里,這活動既簡單又有趣,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學習內容上。課中通過猜想、實驗、分析、運用,充分讓學生體會可能性的大小,并會判斷可能性的大小,還會運用可能性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了解世界的事物很多與數學有關,學習用數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由此愛好數學。還培養(yǎng)了學生怎樣用數學去分析問題,使學生懂得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事物。
《可能性》教學反思14
今天上午,在學校錄播室觀摩了三節(jié)數學課,可以說這是一次視覺與聽覺的盛宴,讓我收獲頗豐、受益匪淺,也深受感動。下面就《可能性》一課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可能性》在小學數學里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理解起來比較抽象,屬于“統(tǒng)計與概率”的概率范疇,概率的基礎是隨機現象,這就要涉及到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本節(jié)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詞語描述這些事件。
本節(jié)課做到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偟膩碚f有幾大亮點:
第一、用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親自體驗探究的過程
喜歡活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的感知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在這節(jié)課中,秦老師緊扣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了一連串的活動:猜硬幣、石頭剪刀布、抽簽、摸球等活動,讓學生在經歷活動中體驗到數學知識蘊藏其中,深刻體會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比如:抽簽表演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秦老師說“讓我們走進現場直播,觀看小明、小麗、小雪會抽到什么節(jié)目”,秦老師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營造了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第二、重視學生實踐操作,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這節(jié)課開始,秦老師讓學生“猜硬幣”,“猜猜硬幣在老師的左手還是右手”,體會硬幣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首次認識可能,接下來抽簽表演節(jié)目,三個節(jié)目抽之前、抽之后的結果進行對比,你會發(fā)現什么?逐漸讓學生認識到不確定的事情應該用“可能”來描述,能確定的事情用“不可能”或“一定”來描述。知識結構安排合理,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次分明。尤其是老師設計的練習題(涂色),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練習鞏固中,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悟,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第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學生在各種游戲活動中感知數學知識,領悟數學魅力,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學生交流能俯下身子,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一定的親和力,語言平緩清晰,速度適中,非常從容的教態(tài),讓我們感知秦老師不是在“教數學”,而是在“做數學”。
縱觀這節(jié)課,秦老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真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我個人認為,秦老師如果能把關注學生的情感以及與評價激勵語,做得更到位的話,本節(jié)課會更有序,更精彩。
《可能性》教學反思15
1、課前交流很重要
因為是第一次給五(2)班的孩子上課,為了調節(jié)氣氛,也為了培養(yǎng)好的課堂習慣,課前我習慣性地和孩子們進行交流?赡苁且驗槲业谝淮魏退麄兘涣鳎矣X得大家放不開,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
2、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活動,在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收獲。
枯燥的講授,不止是孩子們不喜歡,我們也不喜歡。數學較之語文更理性,也更枯燥。我們要把這些枯燥的東西變得更靈性,更生動。游戲就是個很好的載體。這節(jié)課的摸球獎、擲篩子和玩飛行棋都是孩子們喜歡的游戲,并且每個游戲過程都能讓孩子們自發(fā)地思考,我認為設計這樣的游戲是可行的,但在操作過程中,因為事先考慮不周全,也因為個人課堂教學機智更待加強,所以最后的游戲并未達到預期效果。
3、數學課堂教師應該思路清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有設計的意圖,應該環(huán)環(huán)相扣,渾然一體
4、數學教師要做到語言精煉
第一次上課,耿華老師就告訴我,可能性的語言一定要精煉。簡明扼要是一個方面,少重復學生的說話是另一個方面。一直記著,一直努力控制自己。這節(jié)課前半部分我就用的時間很長,越到課堂的.后面,可能性大小上面,就強調的少了,學生掌握的也不太好,有待修煉呀!
5、可以調整的地方。
。1)在課堂的總結時,應該結合孩子們的學習體會結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
。2)將判斷生活中的例子和學生舉例放到一起練習。
。3)玩飛行棋。有的孩子可能不會玩,教學時要求要更明確,可以考慮先讓孩子們讀懂要求,再請一個小朋友示范。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最后還應該有一個匯報交流和評價。
【《可能性》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可能性教學反思02-10
《可能性》教學反思03-19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02-16
可能性教學反思05-22
《可能性》教學反思05-23
可能性的大小教學反思03-19
可能性大小教學反思03-25
可能性教學反思15篇02-10
統(tǒng)計與可能性數學教學反思03-20
《可能性》教學反思1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