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范文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chǎn)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fā)光而且是自己發(fā)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 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 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lián)系的,也是有規(guī)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yǎng)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窗簾的教室
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引導語:對于光,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于光,我們都已經(jīng)知道些什么
還想知道些什么?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關于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
1)誰玩過影子的.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產(chǎn)生的,親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chǎn)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 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fā)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fā)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 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fā)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xù)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現(xiàn)自學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發(fā)現(xiàn)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回顧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fā)現(xiàn)的這些規(guī)律。
六、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本上的配套作業(yè)
七、板書設計
2.1光和影
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發(fā)光,而且是自己發(fā)出的光
影子的特點: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八、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2
科學活動:
什麼東西能導電
本活動有三個目標:
1、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
2、了解電的用途,以及安全用電常識。
3、對科學小制作感興趣。
一、活動思路:
電是小朋友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也是小朋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朋友對電腦、電視、電冰箱、電燈……等非常熟悉,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提到,我們在活動區(qū)中投放了電線和小燈泡等材料,當小朋友自己通過連接能使小燈泡亮起來時顯得特別高興,有些小朋友能在游戲的時候會向我提出:“為什么小燈泡能亮起來?”這樣的問題,于是我設計了一個科學實驗活動,通過兩個實驗來完成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以及安全用電常識等目標。
二、課堂實錄:
第一個實驗是:什么東西能導電?我請請小朋友來玩“會發(fā)光的小燈泡”這個游戲,不過這次的材料和活動區(qū)使用的材料有點不同:不光有銅絲、鐵絲,還有塑料線、毛線、紙繩,
請小朋友自己試驗一下,哪種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并把你的試驗結果計下來。小朋友聽到我的這個要求,小朋友馬上行動起來,每個小朋友拿了一張記錄紙做起實驗來,那認真勁還真象一個小科學家,有的小朋友還問我:“老師,為什么還有毛線呢?”實驗后小朋友得出結論: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所以小燈泡就能亮起來,塑料、毛線、紙等東西不能導電。我們平時見到的電線都是用金屬類的材料來做的。
接下來是第二個實驗:那根電線能導電?請小朋友拿一根電線,看看它們能不能使小燈泡發(fā)光?
這時小朋友選擇的電線可不是一樣的了,有兩邊露出銅線的、有一邊露出銅線的、有兩邊都沒有銅線的,經(jīng)過小朋友自己的操作,有的小朋友能使小燈泡亮起來,有的小朋友選擇的電線就不能使小燈泡亮起來,于是我就針對這一現(xiàn)象請小朋友進行討論:為什么有的電線也不能使小燈泡發(fā)光呢?并
得出結論:電線的外面包了一層塑料的外衣,塑料是不導電的,有的電線把兩邊的塑料去掉了露出了里面的鐵絲,所以就能導電,小燈泡才能發(fā)光,有的電線兩邊的塑料沒有去掉,塑料是不導電的,所以小燈泡就不會發(fā)光了。緊接著我又進行提問引出討論:為什么要用塑料把鐵絲包住呢?電既然是很危險的,為什么人們還要去使用它?經(jīng)過了一些實際操作和討論,小朋友們對于電的特性已經(jīng)有了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了解電的用途,以及安全用電常識。對科學小制作感興趣。
一些了解,然后我拿出為小朋友準備的一些材料請小朋友來當“小小工程師”,用電線、電池做一個小手電筒,孩子們可高興了,三五成群的組成一組,一邊制作一邊爭論,因為別的小朋友沒有采納小紐紐的建議,小紐紐還著急的直跺腳呢。當曾輝那組的小朋友先制作出小手電筒時,他們高興的拍起了手慶祝自己的成功。
三、課后自評:
為了使小朋友能更加直觀的了解電的特性,我為小朋友準備了各種不同的實驗材料。實驗一的'目的是讓小朋友知道電線是由什么材料作成的,所以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不同的材料,有能導電的,還有不能導電的,目的就是請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試一試什么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從而能夠感受到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不是金屬類的材料不能導電的道理。所使用的記錄紙將每種線的實物貼在了表格中,小朋友一目了然,在實驗的時候也便于記錄,小朋友只要畫出和就可以了,降低了難度。
實驗二的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驗證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我為幼兒準備了三種不同的電線,一種是剝掉塑料皮的,一種是沒有剝掉塑料外皮的,另外一種是只有一邊剝掉塑料皮的。
這個實驗是通過小朋友自己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經(jīng)過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才得出的結論,進一步驗證了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的材料不能導電的道理,而且知道了電線只有在剝掉外皮的情況下才是導電的。為了使小朋友對電的特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我設計了討論:“為什么要用塑料把銅絲鐵絲包?”和“電既然很危險,為什么人們還要去用它?”通過小朋友的發(fā)言,使小朋友明確電是很危險的,用塑料把銅絲、鐵絲包起來,電就不會漏出來就不會對人們產(chǎn)生危險,但即使這樣小朋友平時也不要隨便去摸電線、電源插座。電對人們的用處是很大的,只要合理的利用它是不會有危險的。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了解電的用途,以及安全用電常識。對科學小制作感興趣。
經(jīng)過了以上幾個步驟以后,小朋友對于電的一些特性已經(jīng)有所了解,在活動最后,我設計了一個小制作的活動為小朋友準備了電線、電燈泡、小開關、膠帶、電路圖等材料,請小朋友自己來制作一個小手電筒,從而提高小朋友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幼兒在本次活動中,興趣很濃且情緒高漲,積極的進行實驗操作,討論的時候也能積極發(fā)言,所以教師在知道教育目標、內(nèi)容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興趣點,在準備教育活動的時候也要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幼兒的操作活動、操作材料,既要緊貼教育內(nèi)容,又不能難度太大,否則幼兒就會失去興趣。這就是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一點點藝術。
科學教案 篇3
。ㄒ唬┙虒W目標:
科學知識
1. 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2. 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力培養(yǎng)
1.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 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保持探究人體奧秘的欲望。2. 體會合作的意義,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意識到愛惜自己、珍惜生命。
。ǘ┰O計意圖:
“保護心臟”是“生理與健康”單元中的第三課。本單元從健康角度著手,通過觀察、實驗、對比、收集資料等探究活動形式,讓學生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和保;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同時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分析問題、類比推理、搜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是單元的第三課,經(jīng)過前兩課學習學生已逐步熟悉了該類研究身體內(nèi)部結構的“解暗箱”課的學習方法。在本課中學生將繼續(xù)通過分析、推理、比較等“解暗箱”的方法,獲得與心臟血管有關的科學知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嘗試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各種因素,讓學生始終保持探究人體奧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動于課堂學習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讓學生通過合作參與到一個一個的活動,使探究活動在合作中開展得有聲有色,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ㄈ┙虒W流程:
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
。ㄋ模┲攸c難點:
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ㄎ澹┱n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準備
一次性水杯(約70毫升),250毫升或1.25升的空飲料瓶,塑料盆,一桶清水等。
(七)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心臟的“工作量”有多大?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通過簡單的模擬活動了解心臟跳動時的“工作量”。其方法是用杯子裝水和倒水,模擬心臟輸送血液,認識心臟的功能,并體驗心臟的工作強度,從而認識心臟的功能,知道心臟保健的重要性。這個活動操作容易,材料易找,可以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
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有:約70毫升的塑料水杯一個、250毫升的空礦泉水瓶一個、塑料盆兩個、一桶清水。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人的心臟工作的情況,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讓約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鐘約有75次,那么心臟1分鐘內(nèi)向全身輸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了。
活動開始時,先用空礦泉水瓶分多次,把5000毫升水倒進一個空的塑料盆中。然后用塑料杯子迅速把盆子里的水,一杯一杯地裝起來再倒進另一個空的`塑料盆中,數(shù)一數(shù)用1分鐘時間能倒多少杯?也可以試一試,按1分鐘75杯的速度倒水,按這個速度,算一算一個小時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倒多少杯?如果按照這樣一天不停地倒水,人會有什么感覺呢?
活動與心臟的跳動聯(lián)系起來,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想像一下我們的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
血液在全身循環(huán)流動的管道叫做血管。不同大小血管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動脈把血液從心臟帶出,靜脈把血液帶回心臟,而毛細血管(比毛發(fā)還細)則把這兩種血管連接起來。
心臟一直不斷地在跳動,就算你睡著了,心臟也不會停止跳動的。心肌非常特別,能夠不停地搏動,使血液循環(huán)。
引申的問題:
a.人身上的血管都是一樣的嗎?
人身上的血管分兩大類:負責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處的,叫動脈;負責把全身各處的血液輸送回心臟的,叫靜脈。
b.人身體內(nèi)的血管有多少?
血管從心臟開始,分布在我們身體內(nèi)的四面八方。把人體內(nèi)的血管和毛細血管統(tǒng)統(tǒng)加起來,總共有10萬千米長。
c.獻血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如果失血量不超過總血量的10%,就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后果。一個正常人獻200毫升血,僅占血液總量的4%~5%,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d.血液里有些什么?
血液的主要成分有四種:血漿、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是一種淡黃色的液體,含有很多物質,包括各種礦物質、糖類、脂類、蛋白質、激素、酶、維生素及水分等,可以提供能量,滿足我們成長的需要。體積極小的紅細胞可以攜帶氧氣。白細胞能和細菌斗爭,清潔血液。血小板有助于血液的凝結。
e.血液是怎樣凝結的?
如果血管受到損害,血液就會變得稠而黏,封住血管的缺口。假如你不小心割傷了,你就可以看到血液凝結的過程(血液先從切口處流出來來,然后黏糊糊地凝在一起,封住切口,最后血液凝塊變硬,形成痂)。
f.血液是在哪兒制造的?
新的血液是在某些骨頭內(nèi)部的膠狀骨髓里制造的,再由骨頭里的微小血管把新造出的血細胞帶走。
1.引導
當一個人心臟停止跳動的時候,就意味著死亡。那你們知道心臟的工作量有多大嗎?
2.媒體
人的心臟工作情況視頻,在片斷中要呈現(xiàn)血液在心臟有節(jié)奏的跳動下在血管流動;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讓約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鐘約75下,1分鐘向全身輸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
3.任務
通過模擬實驗,研究心臟的“工作量”有多大。
4.活動
按照課本的要求完成探究試驗一和試驗二,完成實驗表格(舀多大的一杯水?1分鐘可舀多少次?推算按1分鐘75杯的速度倒水,算算1小時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到多少杯?把活動于心臟的跳動聯(lián)系起來,你覺得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
。1)、學生實驗。
。2)、填寫實驗報告。
5.交流
6.小組匯報。
二、拓展:心臟一天泵出多少血
讓學生通過計算,了解心臟一天要輸送多少毫升的血液,了解心臟的工作強度有多大,從而認識心臟的功能,知道擁有一個健康而強壯的心臟是多么的重要。
心臟一天要輸送的血液:70毫升×75×60×24=7560000毫升=7560升(心臟每跳動一次輸送血液約70毫升,心臟每分鐘跳動約75次,每小時有60分鐘,每天有24小時)
資料1:人體內(nèi)的“高速公路”網(wǎng)絡——心臟和血管。
通過閱讀資料,讓學生了解人體內(nèi)的一個重要器官——心臟,以及遍布全身并流淌著血液的血管,對人體的心臟和血管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三、活動二:心跳次數(shù)與運動的關系
在手腕上尋找能感覺到脈搏的地方,預測脈搏會發(fā)生的變化,測量平靜時、劇烈運動1分鐘后和運動完畢休息3分鐘后,在1分鐘內(nèi)脈搏的次數(shù),探究心跳快慢與運動的關系,比較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看看是否與預測的數(shù)據(jù)一致。保留數(shù)據(jù),一年后再測,看看是否有變化。
這個活動首先是要找到人手腕上的脈搏,脈搏能夠表示心跳速率的快慢。心臟每搏動一次,血液就會涌向手腕內(nèi)的動脈一次。如果把兩個手指頭(食指和中指)按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就會感覺到輕輕的搏動,這就是脈搏。不要用大拇指來感覺脈搏,因為大拇指也有它自己的脈搏。
脈搏測量可以按教材的要求,分3次進行,先在沒有做任何運動的
情況下,即人在平靜時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然后劇烈運動1分鐘,如跳繩、跑步等,停下來后,馬上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再就是運動完畢休息3分鐘后,再測量1分鐘脈搏的跳動。(測量時,為了減少誤差,可以都分別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
讓學生比較3次的測量數(shù)據(jù),看看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是不是與預測的結果一樣。
把手指搭在手腕內(nèi)側,可以感覺脈搏。人體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感覺到脈搏,如頸部、太陽穴等。人在休息時,心跳較緩;在活動時,心跳則會加快;劇烈運動會增加心跳的速率及強度。心臟強健的征兆是:劇烈運動后,脈搏很快恢復正常。只要心跳停止4分鐘,腦部便會受到傷害,甚至一命嗚呼。正常的心臟跳動次數(shù)保持在60~100次/分鐘,如果心律不規(guī)則,或心律異常的過緩或過快,被稱為心律失常。
引申的問題:
a.為什么劇烈運動時心跳會加快?
運動時,血液循環(huán)速度加快,交感神經(jīng)特別興奮,這就要求心率加快,心臟收縮力加強,以適應血液循環(huán)加快的需要。
b.跑步對心臟健康有好處嗎?
心臟加倍工作時,心臟本身需要的血流量也大大增加,心肌本身也得到更多的養(yǎng)料和氧氣供應,心臟就借此機會得到增強。
1.引導
還記得我們在研究運動對呼吸的時候嗎?找?guī)孜煌瑢W回憶一下運動后你的呼吸有什么變化?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心跳次數(shù)與運動的關系。你打算如何進行研究?(學生可能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對合理的方案教師都應給予肯定。)聽心跳除了用聽筒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通過測量脈搏來了解心臟跳動的次數(shù)。
2.講述
如何正確測定自己的脈搏。
3.任務
組內(nèi)成員相互測定平靜時1分鐘的脈搏次數(shù),并做好記錄。
4.活動
分組選擇你們組員都共同喜歡的運動,分別測定經(jīng)過劇烈運動后小組成員1分鐘內(nèi)的脈搏跳動次數(shù)以及休息3分鐘后的脈搏跳動次數(shù),并做好記錄。
5.提問
通過剛才的測定以及對數(shù)量的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6.小結
結合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小結。
四、拓展: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心跳的快慢呢?
本活動是一個拓展的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調查了解不同性別、年齡的人的脈搏次數(shù),繼續(xù)研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其他因素。把調查研究的數(shù)據(jù),用簡單的報告形式撰寫出來,與同學們交流。
1.任務
整理上一節(jié)課實驗數(shù)據(jù),結合課本的提示,并在網(wǎng)上查閱相關的資料。
2.交流
以手抄報形式表現(xiàn)心臟每天工作的情況。
資料2:保持心臟和血管的健康
學生學習資料和查找資料,了解保持心臟和血管健康的方法。保持心臟健康的途徑有:消除過多的體重;不吸煙;少攝食飽和脂肪,多吃纖維;每周運動3次以上,每次持續(xù)20分鐘(如跑步、打球或游泳等)。
通過上網(wǎng)查閱資料,盡可能多找出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請學生找出一個最想研究的因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完成研究報告。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1、認識常見的種子,比較其異同。
2、學習種植的基本技能,體驗勞動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的持久觀察力及愛護植物的感情。
3、會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種植工具:鏟子、水壺等。
活動準備:1、收集幾種種子,在自然角做發(fā)芽實驗。
2、一些簡單的種植工具。
3、蠶豆生長的圖片,讓幼兒事先了解蠶豆的外形特征、生長過程和種植的季節(jié)。
活動過程:
1、認識各類種子:
師:“小朋友拿來了這么多豆豆,現(xiàn)在請小朋友幫忙揀一揀,把相同的豆豆放在一個碗中!保ㄓ變簞邮植僮鳎澳惴殖隽藥追N豆?你認識嗎?”“對,它們是蠶豆、黃豆、紅豆。”“仔細比一比,蠶豆、黃豆、紅豆的樣子是什么樣的?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教師小結:它們都是豆,表面很光滑,圓圓的、捏上去硬硬的,都可以當種子。不同的地方是有的大、有的小,顏色不一樣,吃起來的味道也不一樣!
2、了解蠶豆的生長過程,知道秋天是播種蠶豆的好季節(jié)。
師:“豆豆是怎么長出來的呢?”教師出示蠶豆的生長過程圖,讓幼兒觀察!皠偛判∨笥芽戳藞D片,了解了種子生長的過程,現(xiàn)在請你和好朋友一起討論:種子生長需要什么?什么季節(jié)是播種的好季節(jié)?
教師小結:植物生長需要水、陽光、空氣、土壤。在種植時要選擇好種子,再種,種子才會慢慢的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秋天是播種蠶豆的好季節(jié)!薄皩α耍F(xiàn)在正是秋天,是播種蠶豆的好時節(jié),我們一起去種蠶豆,好不好?”
3、學習選種。
討論:是不是所有的蠶豆都可以當種子?為什么?
師:“小朋友都很聰明,看的非常仔細:蠶豆上有蛀洞的、豆特別小的`、殼的顏色枯黃的,都不能當種子!薄罢埿∨蟀杨w粒飽滿的蠶豆選出來!
4、種植蠶豆。
a)師:“剛才我們都知道了種子生長發(fā)育需要泥土、水、陽光、空氣,F(xiàn)在誰來說說怎樣種蠶豆?(請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講述)
b)教師示范:先將土放在種植盆中,然后用小鏟子挖一個小洞,放進3——5粒蠶豆,然后用泥土蓋上,澆上水。
5、學習管理蠶豆的技能,愛護蠶豆。
師:怎樣才能讓蠶豆長的好?(適量的澆水、施肥、還要除草)
教師小結:小朋友說的都很棒,下面就讓我們大家去我們的種植園種蠶豆吧。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簡解】:
月亮在一個月中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考慮如何讓幼兒更形象地了解月亮的變化,我們采用了生動形象地PPT和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很感興趣地就了解了月亮的變化。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月亮的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
2、學會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以及學習兒歌,感知月亮的變化規(guī)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了解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過程。
難點: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初一到十五的月亮記錄下來。
【設計理念】:
幼兒對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都感到非常好奇,都想去探索為什么,月亮的變化也不例外。所以對這樣一節(jié)科學課,幼兒會很感興趣的。
【設計思路】:
開始部分我們利用歌曲導入很自然的就引出課題《月亮》,然后利用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觀察的'結果讓幼兒說說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并伴有兒歌的提示,讓幼兒更容易地掌握。最后還讓幼兒動筆記錄月亮的變化。整個設計思路都是要幼兒掌握月亮的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半個月請
家長和孩子
一起觀察這半個月月亮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2、活動前幼兒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
3、初一到十五月亮變化的PPT。
【活動過程】:
一、 播放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剛才歌曲里唱的是誰呀?(月亮婆婆)你看見過月亮婆婆嗎?(看見過)你看見的月亮婆婆是什么樣子的呢?(彎彎的、圓圓的)
師: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月亮畫下來呢?(能)
請部分幼兒上來畫自己看到的月亮。
師:你們看,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圓圓的月亮,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彎彎的月亮,你畫的月亮是什么時候看到的呢?(我畫的月亮媽 媽告訴我是初五的月亮,我畫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圓圓的)
師: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月初的月亮像一條線,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十五圓圓的月亮。
二、 通過PPT、課件
讓幼兒觀察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并說出他們的變化,以及做好記錄。
。1) 播放PPT
課件
提問:小朋友,你剛才看到的月亮有變化嗎?(有)它們是怎么變化的呢?(月初的月亮是細細的,后來越來越圓,到月半的時候,月亮就像盤子一樣圓。)
。2) 你們看,初一的時候月亮像什么?初二的時候月亮像什么?邊說邊播放相應的PPT。
。3) 利用兒歌,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月亮的變化。
有一首兒歌說得很好,它把月亮的變化說得很好聽。初一看,一條線,初二看,眉毛彎,初五六,掛眼鐮,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圓,十五六,像玉盤。老師邊說邊配上相應的PPT,讓幼兒對前半個月的月亮加深印象,幼兒也可跟著PPT跟說兒歌幾遍。
三、 幼兒記錄觀察記錄表
今天,老師給大家做了一份觀察記錄表,想請我們的聰明寶寶把這前半個月的月亮變化記錄下來,小朋友也可以邊念兒歌邊做記錄。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 展示幼兒的記錄表,并讓幼兒看記錄表念兒歌。
五、 幼兒表演《月亮婆婆喜歡我》走出活動室結束課堂。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空氣》科學教案03-25
科學教案:蝸牛03-26
科學教案范文04-06
有關科學教案03-01
關于科學教案02-20
科學教案:泡泡03-31
精品科學教案09-30
關于科學教案07-24
優(yōu)秀的科學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