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最苦與最樂教案

最苦與最樂教案

時間:2022-07-04 11:35:22 教案 我要投稿

最苦與最樂教案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苦與最樂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最苦與最樂教案7篇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1

  【基礎(chǔ)知識精講】

  一、需掌握的字的讀音

  恩惠(huì)如釋重負(shì)契約(qì)攬(lǎn)

  悲天憫人(mǐn)卸卻(xiè)監(jiān)督(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義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詞語積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釋重負: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

  無入而不自得:無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憫人:對社會和人類的災禍苦難等表示憂慮和同情。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五、作者簡介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義思想家、教育家、學者。廣東新會人。早年求學于廣州學海堂。1889年中舉人。1891年至1894年從康有為學于廣州萬木學堂。1895年隨康有為發(fā)起“公車上書”。次年在上海主編《時務(wù)報》,發(fā)表《變法通論》等。1897年任長沙時務(wù)學堂中學總教習,宣傳民權(quán)平等學說和變法主張。1898年參加戊戌變法。變法失敗流亡日本,先后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堅持立憲;剩榻B西方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學說,在當時有較大影響。晚年任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著有《飲冰室合集》。

  六、文章主旨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論述。這篇文章從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來談人生的責任,本文思想深刻嚴密,格調(diào)高雅,語言凝重,談到了除兩三歲的孩子外,人人都有應(yīng)盡的責任。論證了一對姊妹命題:負(未盡的)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七、結(jié)構(gòu)分析

  全文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論述“負(未盡的)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論述“人生當勇于盡責,而不能逃避責任”。

  第一部分的兩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論,第2自然段是輔論。文章開篇用了一串排比設(shè)問,提出了關(guān)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許多答案:貧、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觀點: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負了未了的責任。這是第一層。第二層論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貧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層論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負了責任的理由。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為把貧困老死當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許多人的想法或說法。否定了這些答案,讀者就要尋找新的、合理的答案。這時自己的觀點就水到渠成地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作為輔論的第2自然段,進一步指出了承諾未辦、欠錢未還、恩惠未報答、得罪人未賠禮幾種情況,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情況,易于被讀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況是不敢見面,夢里有影子纏著。以此照應(yīng)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責備而又無法逃避”。這是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又將負責任的情況延展到對家庭、社會、國家,及至自己,使議論更加深入。第三個層次照應(yīng)第1自然段:貧困老死可以達觀排解,而負了(未盡)責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部分只有一個自然段,而且不單單談快樂也談到了痛苦。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談痛苦用了兩個自然段,而第二部分兩者都談到了反倒用了一個自然段呢?為什么一個均衡的題目,在行文論述時兩個方面卻不均衡呢?只要看一看“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這個分論點的論據(jù)就不難明白。作者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這個分論點提出的論據(jù)是“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原來作者所談的快樂是與痛苦分不開的,或者說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礎(chǔ)之上的。正因為這樣,在談快樂的時候就必須聯(lián)系到痛苦。也正因為這樣,既然第一部分已經(jīng)用于不少筆墨談痛苦,那么第二部分中就無需再多用筆墨,而只要說清快樂與痛苦的關(guān)系就行了。明白了這一點還能解開另一個謎,那就是關(guān)于題目的謎。一般以一對范疇為題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誠與虛偽”、“勇敢與怯懦”。而本文卻是倒著的:“最苦與最樂”,F(xiàn)在我們明白,既然作者認為“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那么只有無論述“最苦”,后論述“最樂”才順理成章,既然行文是這樣的順序,那么題目自然也該是這樣的順序。當然,此部分用筆墨少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痛苦的狀態(tài)便于描述,而快樂的狀態(tài)卻難以描述。、

  第三部分論述“人生應(yīng)當勇于盡責,而不應(yīng)當逃避責任”。一般議論文所要回答的問題無外乎:“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如果說本文第一、二兩個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問題,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辦”的問題。當然,這兩個方面本身也都有“為什么”的問題。這一部分也有兩個自然段,前一個自然段論述“人生應(yīng)當勇于盡責任”,其理由是“責任越大,痛苦越大,快樂也越大”。后一個自然段論述“人生不應(yīng)當逃避責任”,其理由是“責任是逃避不了的”。這兩個方面互相支持,使論證更加有力。

  八、寫作特色

  1.論點的姊妹命題。

  以聯(lián)言命題做文章論點的情形比較少見,一般只在議論一對范疇時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最苦與最樂”的指向“負責任與盡責任”不是兩個迥異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兩個階段、兩種狀態(tài)、兩種境界。這種辯證思維所把握的有機聯(lián)系使全文的議論渾然一體。

  2.文章語言既凝重又輕靈,既流暢又簡潔。

  梁啟超是中國頗有影響的大學者、思想家,他的遠見卓識、深厚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他的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熱烈情懷共同鑄成了這種莊重的語言風格。本文的關(guān)于人生觀的大問題,作者當然要多一份深思熟慮。作者將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娓娓道來,語重心長。讀起來使人感到句句教誨。例如:“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yīng)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薄胺矊傥覒(yīng)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

  本文語言凝重,卻輕捷自如。語言的靈活表現(xiàn)在多種句式、多種表達方式、多種論證方法的運用。例如:就句式而言,開頭就運用了設(shè)問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后面有反問句“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逃躲?”除此還有陳述句和感嘆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動句和被動句。就表達方式而言,有議論、有敘述、有抒情。就論證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繹論證方法中的選言證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歸納論證,其他許多地方都用了引證法。單就引證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語、俗語、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體表達都不一樣。例如:引用“如釋重負”時,作者說“古語說得好”;引用“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時,作者說“俗語亦說”;引用“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時,作者用了“曾子還說哩”,一個“哩”字,可見其語言之輕靈之氣。

  排比是形成文章語言流暢之勢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應(yīng)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行文的流暢不僅表現(xiàn)在句與句之間,而且也表現(xiàn)在段與段之間,表現(xiàn)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用了“翻過來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間用了“然則”進行過渡使各部分之間銜接非常緊密。

  本文語言的簡潔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強、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句。例如:用“海闊天空,心安理得”形容盡責任后的輕松愉快喜悅的心情,接著概括說“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弊髡叩恼Z言運用十分簡練,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可以使讀者展開來聯(lián)想到很多豐富的內(nèi)容。

  九、重點語句分析

  1.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yīng)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分析:這是個句式靈活的排比,在第二個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第三個句子中加了“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這樣使句子的表述更準確,更形象。同時,這里用了三個“凡”來表示這些情況的普遍與廣泛,同時也對各種復雜的情況加以仔細的分類,可見作者對這個大問題的談?wù)摱嗝磳徤鳌?/p>

  2.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

  分析:這一句雖然很短,但卻有三層意思:a.孟子說“君子有終身之憂”;b.孟子這句話的意思與前面所說的“痛苦之后是快樂”似乎不一致;c.為什么這樣呢?

  3.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重的了。

  分析:這句話中的“這個”指的是什么呢?根據(jù)上文看,前面說了“一日應(yīng)盡的責任沒有盡”、“一生應(yīng)盡的責任沒有盡”,所以,只理解為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是不對的,所以這里的“這個”指的是“應(yīng)盡的責任沒有盡”。

  十、課后習題解答

  (一)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負了責任(未盡責任),因為未盡責任會受良心的責備,并且無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樂是盡責任,因為只有從痛苦中得來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結(jié)論是: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國家以及自己盡到應(yīng)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ǘ┱n文中的設(shè)問還有:“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越是重大;而且……”

 。ㄈ1.一日應(yīng)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過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應(yīng)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

  2.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

  3.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特點與作用提示:句式對稱,整齊,使句子表達十分流暢。

 。ㄋ模┞浴

 。?討論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帷⒆髡呤褂迷O(shè)問,“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嗎?

  點撥:貧→知足;失意→安分;老?死→?達觀。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tài)上、觀念上去排解。

 。、接著作者順勢提出自己的見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請用原文回答。

  明確: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為什么“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最苦呢?

  點撥:找出論說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yīng)該做的事。

  (反)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

  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

  第2自然段:?

 。、一篇好的議論文,為了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必須適時適度地舉例,請找出有關(guān)事例。

  舉例: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于對自己。

 。、學生討論在文中找出有關(guān)句子。

  對人的責任: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

  對事的責任:凡屬我應(yīng)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

  對自己的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找出“不盡責任最苦”的原因。

  點撥:關(guān)鍵詞句——“良心”的監(jiān)督、時時刻刻,至死不已、這種“苦”,無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確:1、2自然段的關(guān)系是主論與輔論的關(guān)系。第1段提出觀點,第2段進一步指出有關(guān)的種種情況和狀態(tài)。

 。狻⒂懻摰诙糠郑

 。、什么事最快樂呢?

  明確: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語、俗語,由學生找出,并講講它們的含義。

  有關(guān)句子有:古語——如釋重負

  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找出論說的句子,總結(jié)這一段的內(nèi)容。

  有關(guān)句子: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

  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

  小結(jié):快樂之權(quán),操之在己

 。、討論第三部分:

 。、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這些話要說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曾子——任重而道遠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學生小組討論后總結(jié):要說明“人生當勇于負責”。

 。、為什么說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是樂而不是苦呢?

  點撥:從文中找出“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日日盡責任,便日日得苦中真樂!

  小結(jié):苦中真樂,是樂,不是苦。

 。、最后一段說明了什么內(nèi)容呢?為什么這樣說?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說明。

  明確:說明了“人生不應(yīng)當逃避責任”。

  文中句子: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

 。、文章的題目叫做《最苦與最樂》,學生討論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別呼應(yīng)了“最苦”和“最樂”?

  點撥: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顦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羁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顦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羁

 、坌〗Y(jié):學生討論填寫,從而明確苦樂與責任的關(guān)系

  本文的論題:最苦與最樂

  本文的中心論點: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5)拓展延伸課文內(nèi)容:

  ①了解語言特色,鍛煉思維能力:

  第一步:小組分析討論本文的語言,看看文中運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點撥:句式——陳述句、設(shè)問句、反問句、感嘆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動句、被動句等。

  論證方法——引證、例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

  好處: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句式、論證方法的變化,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辭手法,看看它們對本文的語言由那些幫助?

  點撥:修辭手法——排比、設(shè)問、反問等。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

  好處: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這造成了文章流暢氣勢,設(shè)問、反問等不再與上題重復。

  第三步: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地把它讀出來。

  上一篇:《最苦與最樂》教案6

  下一篇:小小說兩篇《界碑》教案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領(lǐng)會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2.學習課文在論述過程中展現(xiàn)中心論點的寫法。

  3.樹立對家庭、社會、國家、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對人生觀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

  2.苦樂觀的深刻內(nèi)涵。

  一、導入新課

  小時候,大人們告訴我:黃連最苦,F(xiàn)在,我告訴你們:出去旅游最樂。同學們,你們也來說說,什么最苦,什么最樂。(學生暢所欲言)剛才,我們談了對“最苦”和“最樂”的看法,那么,還有一個人沒有發(fā)言,他就是飲冰室主人——梁啟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最苦與最樂》,聽聽他認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

  二、作者簡介

  教師可結(jié)合課文注釋,明確有關(guān)要點。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曾參與“戊戌變法”,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文風流暢、犀利、凝練。著作:《飲冰室合集》。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再分段落讀

  朗讀時教師加以指導,明確一些較難的字詞的音義。

  四、師生討論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整體把握

  (一)先由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然后填寫以下空格,填寫后互相交流訂正。

  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人生當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

  (二)分四人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責任未了的?

  4.到底什么叫責任?它的范圍有多大?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闡述的?

  5.作者是怎樣論述苦樂與責任之間的關(guān)系的?結(jié)論是什么?

  明確:

  第1題:最大的痛苦是應(yīng)盡的責任未盡。

  第2題:最大的快樂是完成了責任。

  第3題:作者通過與貧窮、失意、意志、死亡進行對比,說明這些痛苦都有辦法排除,而獨有責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擔壓在肩頭,無處可逃,從而說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責任未了。

  第4題:顯而易見,欠錢沒還,受恩沒報,得罪人沒賠禮,這都是沒責任的表現(xiàn)。由此推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乃至于對自己,都是有責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兩個“凡屬”,概括了所有的責任。

  第5題:作者認為:人因有責任而苦,盡大責則大快樂,盡小責得小快樂。你想解脫痛苦,就要盡責,想卸卻責任將永遠痛苦,快樂之權(quán)操在你手,苦中有樂,苦樂循環(huán),人間趣味。結(jié)論:要在盡責中尋找快樂。

  五、研讀課文

  1.指名學生讀第1~2段。

  2.為什么說“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最苦呢?

  (先引導學生找出論說的句子:正:凡人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yīng)該做的事。反: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責備,而且無處逃躲。)

  3.責任有多種,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哪幾種責任嗎?

  (對事的責任:凡屬我應(yīng)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4.精讀第4段,領(lǐng)會“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這句話的含義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這句話是對上文中“最苦”與“最樂”的深層的分析,點明了三者的關(guān)系:苦中有樂,苦樂循環(huán)。同時又是下文中“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這一論斷的前提和基礎(chǔ)。)

  5.參看書下注釋,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語、俗語、名言,你能說說它們的含義嗎?

  (有關(guān)句子有:古語——如釋重負;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名言:孔子——無入而不自得;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曾子——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六、布置作業(yè)

  1.就下面幾個問題的情境,體驗“最苦”與“最樂”的感受,寫一篇小作文。

  (1)完成某一學科的學習任務(wù)。

  (2)完成長輩托付的某項任務(wù)。

  (3)完成班集體或?qū)W校布置的某項工作。

  2.完成學生用書練習題。

  最苦與最樂(1~3)人生最苦的事事未辦錢未還恩未報禮未賠背負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未盡的責任(4)人生最樂的事處處盡責任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時時快樂責任盡完了(5~6)人應(yīng)勇于負責責任越大痛苦越大快樂越大不應(yīng)逃避責任負責任是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最大的快樂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3

  知識與技能

  1、在掌握議論文知識的基礎(chǔ)上理解文章內(nèi)容。

  2、學習作者凝重輕靈、簡潔流暢的語言風格。

  過程與方法

  1、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luò)。

  2、把握作者展開論點的論證過程,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lǐng)悟作者偉大的智慧及苦樂觀,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重點對人生觀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

  難點訓練嚴密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導入

  痛苦和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談?wù)勛钔纯嗪妥羁鞓返氖。你認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談話)剛才,我們談了對“最苦”和“最樂”的看法,那么,還有一個人沒有發(fā)言,它就是飲冰室主人——梁啟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最苦與最樂》,聽聽他認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

  作者簡介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曾參與“戊戌變法”,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文風流暢、犀利、凝練。著有《飲冰室合集》。

  教學過程

  1、議論文小知識

 。1)議論文的三要素:

  論點: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可以有分論點。論點應(yīng)該鮮明、準確、概括。

  論據(jù):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有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兩種。

  論證: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

 。2)常見的論證結(jié)構(gòu):a?偡挚偸浇Y(jié)構(gòu)b、對照式結(jié)構(gòu)c、層進式結(jié)構(gòu)d、并列式結(jié)構(gòu)

 。3)常用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

  2、解題:

  題目是一個并列短語,前后兩個詞語意思相反,作者談的不是一般的“苦與樂”,而是把論題集中在“最苦與最樂”上。

  通讀課文,回答問題。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

  2、人生什么事最樂?

  “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3、人們應(yīng)該怎樣對待責任?

  應(yīng)該像“君子”那樣,“把這種種責任攬在身上”“日日在那里盡責任”,而不是“將責任卸卻”。

  4、根據(jù)以上問題,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

  結(jié)構(gòu):分總。

  1、默讀課文,把握本文嚴謹?shù)乃悸贰?/p>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的?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設(shè)問句,提出關(guān)于人生最苦的許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觀點,自然貼切,水到渠成。

  通過與貧窮、失意、老去、死亡進行對比,說明這些痛苦都有辦法排除,而獨有責任未了是無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責任?它的范圍有多大?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闡述的?

  顯而易見,欠錢沒還,受恩沒報,得罪人沒賠禮,這都是未盡責任的表現(xiàn)。由此推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乃至于對自己,都是有責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個“凡屬”,概括了所有的責任。

 。3)作者如何闡述“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的?

  作者引用了古語、俗語、孔子的話,從解除心理負擔,體會有活力的人間趣味這個側(cè)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4)作者是怎樣闡述苦樂與責任之間的關(guān)系的?結(jié)論是什么?

  ——人因有責任而苦,盡大責得大快樂,盡小責得小快樂。你想解脫痛苦,就要盡責,想卸卻責任將永遠痛苦,快樂之權(quán)操在你手,苦中有樂,苦樂循環(huán),才是人間趣味。(結(jié)論:要在盡責中尋找快樂。)

  2、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出作者觀點。

  未盡責任乃人生最大痛苦,盡責任為人生最大快樂。(或“未盡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

  3、小組分析討論本文的語言,看看文中運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句式——陳述句、設(shè)問句、反問句、感嘆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動句、被動句等。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

  好處: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句式、論證方法的變化,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4、品味精彩語段,體會本文“語言平易,親切,如拉家常”的`特點。

 、佟按饝(yīng)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

  ——這段話把一個人未盡責任的痛苦心情刻畫得如此生動,其實是在闡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盡責”這一道理,這樣親切的語言,就像一個長者在與讀者促膝談心,娓娓道來,沒有一點盛氣凌人的說教口吻。

 、凇胺^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段話用古語、俗語形容盡責后的快樂心情,淺顯易懂,趣味橫生,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坶喿x開頭的5個設(shè)問句,體會它們的作用。

  ——這五個設(shè)問句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把苦樂與責任的關(guān)系闡述得有條不紊,令人信服。同時,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設(shè)問句的運用,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茉舆說哩

  ——敘述語氣,帶上了語氣助詞“哩”。使原本凝重的語氣變得輕靈。

  第一部分(1~3):論述“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5~6):論述人應(yīng)當勇于盡責任,而不應(yīng)當逃避責任。

  1、論證思路嚴謹。

  2、語言莊重、靈動、流暢、簡潔。

  最苦與最樂

  最苦——未盡責任最樂——盡責任人生應(yīng)盡責而不應(yīng)避責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議論文,結(jié)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是通過論點把握、語言分析、拓展練習幾步來完成教學的。首先通過閱讀課文,理解梁啟超提出的“最苦”與“最樂”的觀點分別是什么,然后結(jié)合標題分析本文的中心論點應(yīng)該是有“最苦”與“最樂”,并從中指導學生對論點的歸納。之后從議論文的三個要素進行了分析,教會學生如何提煉論點,分析材料。然后是對議論文語言的分析,找尋課文中的具體語句體會梁啟超語言的流暢、嚴密、簡潔、親切等特點。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4

  教科書分析:

  1.梁啟超先生的《最苦與最樂》這篇議論性散文,從淺顯的問題出發(fā),闡釋了一個深刻人生的哲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沒有盡責任,就是自投苦海。文章先提出一個常需思考而又困惑著人們的問題: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否定了“貧”、“老”、“死”,而是身背一種未了的責任,然后闡述為什么身背未了責任最苦。接著又論述了什么事最快樂,為什么“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最后得出身負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真樂的結(jié)論,再通過責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與“最樂”關(guān)系的認識,使論題更加凸顯,觀點更加鮮明。

  2.《語文課程標準》第四學段(7—9年級),有關(guān)閱讀訓練的目標共十五項,基本指導思想是: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培養(yǎng)獨立的閱讀能力。在新課標下,語文課文一般分為精讀課和略讀課。在教學實踐與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閱讀課教學在具體實施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兩個偏差:一種是把“略讀”全變成“精讀”,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另一種是完全由學生課上或課下“自己看”,幾乎沒有收效。這兩種情況都嚴重影響了閱讀課的教學。

  3. 培養(yǎng)略讀能力。首先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感知文本大意。其次,化整為零,依照論證的逐層展開,篩選并概括帶有作者看法、觀點的句子,引導學生整理并加以積累。最后,再化零為整,理清文脈,在對重點詞句進行分析感悟的基礎(chǔ)上,形成對文章深刻立意的認識。通過三個層次的略讀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框架,從而形成對規(guī)范議論文的邏輯感知能力。指導研讀文章。結(jié)合《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級對議論文閱讀的要求:“能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qū)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以這樣一篇論點鮮明、論證嚴密,論據(jù)充實的議論文作范例,有助于學生總結(jié),進一步了解議論文的一般特點,了解議論的觀點和材料之間的統(tǒng)一關(guān)系,為培養(yǎng)嚴密的思維能力和進一步學習議論文知識打下基礎(chǔ)。

  4.閱讀理解程度與閱讀速度是略讀中的一對矛盾,因此,對略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將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與閱讀速度兩者結(jié)合起來。本文乃梁任公經(jīng)典演講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語言特點,使略讀與精讀能力均得以提升。

  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應(yīng)在掌握有關(guān)議論文知識的基礎(chǔ)上理解文章內(nèi)容,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luò),學習文章流暢又簡潔的語言。由于七年級的起始階段對帶有議論性的文體不好把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觀點和基本內(nèi)容,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采用談話、討論、誦讀等方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通過語言欣賞、仿寫句子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

  七年級學生對人生的體悟經(jīng)驗很少或沒有,對梁啟超先生了解較少。因此,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少年中國說》《敬業(yè)與樂業(yè)》等文章片斷,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人生主張。同時要讓學生明白文中俗語、古語、名言的意思與作用,真正體會到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樹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目標:

  ⒈ 運用略讀的方法,理解文章內(nèi)容,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luò)。

 、 文章論證嚴密,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論證方法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⒊ 本文語言流暢而又凝練,指導學生進行感悟、積累及訓練?赏ㄟ^句子仿寫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 “責任”的話題是嚴肅的,要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樹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 學習略讀的方法。跳過某些細節(jié),在短時間內(nèi)有選擇地閱讀,把握作者觀點。

 、 對內(nèi)容和表達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讀書后的心得與體會。

  教學難點:

  訓練嚴密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課前準備:

 、 積累字詞音形義,課堂展示。

 、 查找關(guān)于梁啟超的資料。

 、 查找議論文相關(guān)知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暢所欲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先說說自己的最苦與最樂吧!(學生發(fā)言)

  同學們,痛苦和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論述。今天,我們來學習梁啟超先生的《最苦與最樂》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進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讀來膾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無窮。(ppt顯示課題)

  將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二、交流預習,展示成果:(ppt顯示)

  出示任務(wù):讀準發(fā)音,解釋詞意,補充作者資料,朗誦《少年中國說》,第一組派代表完成。

 、 走近作者: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1898年參與“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文風流暢、犀利、凝煉。著有《飲冰室合集》。

 、 讀準字音。

  達(dá)觀 安分(fèn) 恩惠(huì) 賠(péi)禮

  縱(zòng)然 契(qì)約 循(xún)環(huán) 悲天憫(mǐn)人

 、 理解詞義。

  契約:契約,最初是指雙方或多方共同協(xié)議訂立的有關(guān)買賣、抵押、租賃等關(guān)系的文書。

  契約可以理解為“守信用”。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如釋重負: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形容心情緊張后的輕松愉快。

  任重而道遠:負擔沉重而且路途遙遠。比喻責任重大。

  悲天憫人:哀嘆時世的艱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來表示對社會的混亂和人民的疾苦

  感到悲憤和不平。

  三、深刻的立意之美:(ppt顯示)

  (一) 自由速讀,整體感知:

  出示任務(wù):本文可以分為幾部分?各論述了什么?

  討論明確:三個部分,第二組學生代表論述:(ppt顯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 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反饋指導:本文告訴了我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盡到責任,人生最大的快樂是盡到了責任。同時告訴人們,人應(yīng)當勇于擔負責任,而不應(yīng)該逃避責任。

  (二)用心品讀,篩選觀點:

  出示任務(wù):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許多有關(guān)最苦與最樂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談?wù)勀銓@些語句的理解,或找出相應(yīng)的事實對這些觀點進行證明。(依照三部分論證的逐層展開,篩選并概括帶有作者看法觀點的句子。)

 、 第二小組學生展示有關(guān)議論文基本知識:(ppt顯示)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議論文的結(jié)構(gòu):引論、本輪、結(jié)論

 、 探討交流,反饋結(jié)果(全文觀點性的句子):

 、 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 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yīng)該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

 、 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yīng)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⑷ 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一日應(yīng)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yīng)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

  ⑸ 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 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

 、 一翻過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quán),操之在己。

 、 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

 、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請學生邊篩選邊在書上圈點勾畫)

 、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梳理論證邏輯:(ppt顯示)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負了未了的責任” (引論)

  “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是真樂” (本論)

  “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

  “人生應(yīng)當勇于負責,而不應(yīng)當逃避責任! (結(jié)論)

  ⒋ 小結(jié)思想內(nèi)容,領(lǐng)會立意之美:

  出示任務(wù):

  ⑴ 學生發(fā)言:暢談?chuàng)碛胸熑胃泻拓熑胃腥笔У姆N種表現(xiàn)。

 、 發(fā)散思維活動:仿句“責任是燈下完成作業(yè)的堅持, ,……”

  學生答案: 責任是在教室打掃衛(wèi)生的堅守

  責任是為父母主動做事的孝心

  責任是學業(yè)上創(chuàng)造佳績的心愿

  ……

 、 反饋總結(jié):

  《最苦與最樂》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現(xiàn)在文章的價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樂和幸福是“盡責任”,這一立意不同凡響,高尚、深刻、樸實、永恒,具有極強的普適性。每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盡自己的責任——對親人、對朋友、對別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

  一個世紀過去了,在當今的時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導的責任感,并沒有因時間的推移而失去意義,反而愈益顯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請同學們齊聲誦讀:(ppt顯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節(jié)選自《少年中國說》

  (情感道德價值觀的目標:通過朗誦,激發(fā)起學生昂揚少年情懷,增添一份神圣的責任感。)

  第二課時

  導入:前面我們通過對論題和論點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及深刻主題,現(xiàn)在我們就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出發(fā),來探討本文的論證過程。

  一、嚴密的論證之美(ppt顯示)

  (一) 用心研讀,感受文氣

  出示任務(wù):在議論文中,論據(jù)是闡述或論證論點的依據(jù),是作者確立觀點的理由,是議論的基礎(chǔ)。那么論據(jù)可分為那幾類?同樣,一篇好的議論文需要恰當運用各種論證方法,常見的論證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 學生交流,第三組展示準備的資料:(ppt顯示)

  論據(jù)分為: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反饋指導:意在使學生能分辨文中不同的論據(jù)類型,明晰常見的論證方法。

 、 第三組學生展示:

  譬如我們論英雄的時候會舉到項羽不肯過江東的例子,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擺事實,講道理”,這樣的實例就叫事實論據(jù)。除了事例外,很多議論文中往往會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學理論等,一方面使文章顯得有內(nèi)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這類引用的理論在議論文中就叫理論論據(jù)。

  一頓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飪技術(shù),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縫紉工藝,同樣,一篇好的議論文需要恰當運用各種論證方法,常見的論證方法主要有:

  道理論證:運用講道理的方法,用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

  及被人們公認的科學原理、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觀點。(聯(lián)系理論論據(jù))

  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聯(lián)系事實論據(jù))

  對比論證: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后,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jié)論映襯而出

  的論證方法。

 、 出示任務(wù):請學生搜索文中使用的論證方法及論據(jù)類型。

  學生反饋:

  道理論證:引用古語、俗語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論證。(論據(jù)類型為道理論據(jù))

  舉例論證:舉了圣賢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論證。(論據(jù)類型為事實論據(jù))

  對比論證:最苦之事與最樂之事進行對比論證。(論據(jù)類型為道理論據(jù))

  教師小結(jié):正是因為精心選擇的論據(jù)和流轉(zhuǎn)自如又充滿書卷氣的論述,使文章極具說服力。

  (二) 返觀全文,把握文脈:

 、懦鍪救蝿(wù):請同學們再次梳理全文的`論述思維,討論明確。(ppt顯示)

  “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從苦中的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應(yīng)當勇于負責,而不應(yīng)當逃避責任”

  反饋總結(jié):

  文章的論點是一對姊妹命題,這里“最苦與最樂”的所指“負責任與盡責任”,不是兩個迥異的或?qū)α⒌氖挛铮峭皇挛锏膬煞N境界,這種辯證思維的有機聯(lián)系使全文的議論渾然一體。論點包含了兩個分論點,作者先論證“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來論證“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對于負責任的幾種情況,都是生活中所見的,這里主要滲透大量舉例論證,易于被讀者所理解接受。然后將負責任的情況延展到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自己,使議論更加深入,歸納出“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課文后半部分論證“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時,則主要采用講道理的論證方法,作者只增加“從苦中的來的樂才算真樂”這一論據(jù),便水到渠成。

  至此,兩個分論點已經(jīng)證明,文章似乎可以結(jié)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讀者的思想上還有一個結(jié)沒有解開:既然負責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負責任不就沒有痛苦了嗎?于是作者設(shè)立了第三個分論點:“人生應(yīng)當勇于負責,而不應(yīng)當逃避責任”。其正面理由是“責任越大,痛苦越大,快樂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責任是逃避不了的”。這兩個方面互相支持,使論證更加有力。

  梁啟超先生此文嚴密的論證之美令人嘆服!

  二、精彩的語言之美(ppt顯示)

  (一)再次研讀三分鐘,感受文章語言特點。

  出示任務(wù):看看文中運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辭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辭使用有什么好處?

  反饋指導:句式——陳述句、設(shè)問句、反問句、感嘆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動句、被動句等。修辭手法——排比、設(shè)問、反問、引用等。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

  第四組學生展示:

 、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O(shè)問句

  ⑵ 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躲?——反問句

 、 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感嘆句

 、 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粍泳

  ⑸ 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否定句

 、 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雖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

 、 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 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引用

  學生討論明確: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句式的變化,修辭方法的多樣,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流暢之感。

  (二)再次品讀精彩語段,進一步體會“語言平易親切,如話家!钡奶攸c。

  出示任務(wù):

 、 “答應(yīng)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家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感見,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

  (這段話把一個人未盡責任的痛苦心情刻畫得如此生動,其實是在闡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盡責任”這一道理,這樣親切的語言,就像一個長者在與讀者促膝談心,娓娓道來,沒有一點盛氣凌人的說教口吻。)

  ⑵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段話用古語、俗語形容盡責后的快樂心情,淺顯易懂,趣味橫生,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除以上的舉例外,還可讓學生自己找精彩的語句加以分析。)

  反饋總結(jié):本文的語言莊重不失靈動、流暢卻不冗雜,平易親切,如話家常,具有精彩的語言之美。這與作者的遠見卓識,深厚學養(yǎng),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熱烈情懷是分不開的。

  (二)鏈接名文,再次感受梁任公語言之精彩。(ppt顯示)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

  第二要樂業(yè)!白龉ず每嘌!”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但我要問他:“做工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反過來,倘若我們?nèi)ベ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難道又不苦?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

  ——節(jié)選自《敬業(yè)與樂業(yè)》

  小結(jié):莊重之心,懇切之意,親切之態(tài)躍然紙上。梁啟超先生用淺顯流暢的文字闡述深刻道理,常帶情感,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風格不得不令人嘆服!

  三、能力遷移:

  (一)教師準備好一些關(guān)于責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組討論其字面意義,并舉例說明(可引用歷史人物、生活實例),然后進行小組交流。(ppt顯示)

 、 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字義:無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

  舉例:如安貧樂道的顏回 躬耕隴畝的陶淵明

  ⑵ 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字義:君子一生都有尚未盡完責任的憂慮。

  舉例: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⑶ 曾子:任重而道遠

  字義:任務(wù)繁重,而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而艱巨。

  舉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父母終身為子女付出的那份“無私的愛”

 、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字義: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有沒有不盡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師所教的課業(yè),有沒有認真復習?

  舉例:桃園三結(jié)義 一諾千金

 、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字義:在天下人都尚未憂慮之前,就先憂慮;在天下人都覺得快樂之后,才覺快樂。

  舉例:大禹治水 許多愛國的仁人志士

  (二)學生交談,發(fā)表自己對苦與樂的認識。

  四、小結(jié)

  在人生旅途上,盡管人人盼望快樂,厭棄痛苦,但他們本是一對孿生,永遠伴隨在生活的舞臺上。學習知識亦是如此,為那眼花繚亂的“數(shù)字迷宮”嘔心瀝血,因那令人頭痛的作文煞費苦心。這些表面上看確實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盡到責任之時,迎接我們的將是一串歡樂的音符。

  板書設(shè)計

  最苦與最樂

  中心論點:負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

  分論點一:最大痛苦——負責任(自己、家庭、社會、國家)

  分論點二:最大快樂——盡責任(處處盡責,時時盡責)

  結(jié)論:人生當勇于負責,不應(yīng)逃避。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清本文的結(jié)構(gòu),感受文章嚴密的論證。

  2、明確作者的觀點,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從論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責任的含義。引導學生樹立對家庭、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學習文章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2、領(lǐng)會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

  教學難點:

  苦樂觀的深刻內(nèi)涵,理解責任的含義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為了誰》引出“責任”這一話題。

  二、檢查字音(課件出示)

  三、出示學習目標(課件)

  1.明確作者的觀點,把握文章的脈絡(luò).

  2.理解文章所運用的.論證方法.

  3.理解責任的含義,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四、學習課文,整體把握

  (一)我是課堂小主人

  學習方式:學生根據(jù)所學課文的情況質(zhì)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1、對字、詞、句的理解方面。

  2、從議論文的三要素考慮。

  3、從文章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思考。

  (二)師生合作探究,解決課文的重、難點

  思考:

  1.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2.作者是如何來論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盡責任?

  3.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是什么?作者為證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語、俗語?

  4.人生應(yīng)該怎樣對待責任?

 。▽W生分析討論后,讓學生分組競賽回答)

  五、總結(jié)課文,梳理結(jié)構(gòu)(課件出示)

  六、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文章的題目叫《最苦與最樂》,齊讀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別照應(yīng)了“最苦”和“最樂”?

  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顦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最苦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最樂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羁

  七、思維拓展:

 。ㄒ唬┪艺f你說明責任

  我看到很多同學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門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們把這種等待化為了一種責任;晚上放學回家,他們必然會準備好熱騰騰的飯菜,這是把對孩子的服務(wù)當成了一種責任:每天早上,他們又把洗凈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頭,這是把對孩子的關(guān)愛當成了一種責任。責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實體現(xiàn)在點滴的生活細節(jié)中。同學們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了嗎?

  作為我們中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責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請照仿例句說話。

  例句:責任是一絲不茍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責任是“

 。ǘ┢穱L人生苦與樂

  討論:給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還是先嘗酸的?

  八、結(jié)束語

  九、作業(yè):

  1、積累:

  請摘抄日常生活中與“苦、樂”相關(guān)的詞語、俗語、諺語。

  例:知足常樂、苦盡甘來、苦中作樂、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寫作:

  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感受,選擇其中一種責任寫一寫你感受到的苦與樂

  十、板書設(shè)計

  最苦未盡責任與最樂盡責任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6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理清本文的結(jié)構(gòu),感受文章嚴密的論證。

  2、明確作者的觀點,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從論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責任的含義。引導學生樹立對家庭、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學習文章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2、領(lǐng)會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

  教學難點:

  苦樂觀的深刻內(nèi)涵,理解責任的含義

  教法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讀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認識作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一字任甫,別號飲冰室主人,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廣東新會人。著作有《飲冰室全集》。

  二、檢查預習

  1、注音:

  契(qì )約攬(lǎn) 大抵(d ǐ )悲天憫( mǐn)人

  2、根據(jù)所給的解釋填出相應(yīng)的詞語

 、俨坏弥尽б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如釋重負

 、蹖ι鐣腿祟惖臑牡溈嚯y等表示憂慮和同情——悲天憫人

 、軣o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無入而不自得

  三、整體感知

  1、速讀全文。(自由誦讀)

  讀完后告訴老師:

  __未盡責任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盡責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人生當_負責任_____,而不能____逃避責任______ 。

  文章結(jié)構(gòu):

  一、(1、2自然段):論述“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三、(4、5自然段):論述“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①用文中相關(guān)語句填空:

  對人的責任:

  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

  對事的責任:

  凡屬我應(yīng)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

  對自己的責任:

  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②什么事最快樂呢?(用原文語句回答)

  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③用文中語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內(nèi)容。

  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

  ④請從最后一段中找出與“快樂之權(quán),操之在己”內(nèi)涵相符的一句: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第二課時

  四、師生探究

  討論第一部分:

  1、文章開頭設(shè)問“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的事嗎?

  貧→知足;失意→安分;老、死→達觀。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tài)上、觀念上去排解。

  2、接著作者提出自己的見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請用原文回答)

  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3、作者舉了哪些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

  從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于對自己都有責任,一旦應(yīng)盡的責任沒有盡,這種痛苦無法解脫。

  討論第二部分:

  1、從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認為人生什么事最“樂”?

  盡了責任

  2、作者引用古語“如釋重負”、俗話“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

  用來比喻盡了責任后的輕松和愉快。

  討論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這些話要說明什么?

  說明了: 人生當勇于負責。

  2、作者認為那些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是苦還是樂?

 。ū砻嫔峡此麄円惠呑釉诟惺芸嗤矗鋵崱

  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是樂,不是苦呀!

  3、第五自然段當責任向我們走來時,作者認為我們應(yīng)該如何對待?

  勇于負責

  不能逃避責任是逃避不了的

  本文作者的觀點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快樂。

  尋找論據(jù)

  道理論據(jù):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

  俗語亦說,“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

  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事實論據(jù):“答應(yīng)人做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家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

  結(jié)合以上論據(jù)的類型,你認為: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對比論證

  1、文章開頭設(shè)問“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的事嗎?

  貧→知足;失意→安分;老、死→達觀。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tài)上、觀念上去排解。

  2、接著作者提出自己的見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請用原文回答)

  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3、為什么“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最苦呢?

  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

  4、作者舉了哪些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

  從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于對自己都有責任,一旦應(yīng)盡的責任沒有盡,這種痛苦無法解脫。

  負責任是人生

  1、貧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最大的痛苦

  2、最大的痛苦是負了未了的責任。

 。ǚ终擖c1)

  3、負責任情況及痛苦狀態(tài)。

  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

  引證法:古語、俗語、名言

  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最大的快樂

  比喻論證

  中心論點

  (分論點2)

  對比論證

  人生當勇于負責,而當勇于負責。

  不能逃避責任(結(jié)論)不能逃避

  五、實話實說

  作為中學生我們應(yīng)負有怎樣的責任?

  作為學生:

  作為子女:

  作為公民:

  六、拓展升華

  請說出日常生活中與“苦、樂”相關(guān)的成語、俗語、諺語等。

  拓展探究:

  責任從何而來,作者如何論述?請說說你自己學習生活中有怎樣的責任。

  受過最大好處的人:父母、親戚、師長、同學

  應(yīng)該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做人、求知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離不開社會,社會、家庭都需要人能負責任,同時對別人負責任就是對自己負責任。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

  愛心行動

  我們要有愛心和正義感,主動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七、課后作業(yè):

  結(jié)合課堂所學知識,以“責任”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

  板書設(shè)計

  1、貧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2、最大的痛苦是負了未了的責任。

  (分論點1)

  3、負責任情況及痛苦狀態(tài)。

  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

  引證法:古語、俗語、名言

  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最大的快樂

  比喻論證

  中心論點

  (分論點2)

  對比論證

  人生當勇于負責,而當勇于負責。

  不能逃避責任(結(jié)論)

  不能逃避

  課后反思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7

  一、 教學目標

  1. 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2. 學習本文講道理進行論證的方法。

  3. 品味、學習本文凝練輕靈流暢親切富含哲理的語言風格。

  二、 教學方法

  活動式教學法,運用“實話實說”的活動形式組織課堂學習。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學習 激趣解題

  1.老師提問:你覺得最快樂的事是什么?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2.有關(guān)作者梁啟超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二)、初讀課文 感知內(nèi)容

  1.默讀課文兩遍,查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并在文中畫出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 。

  2.師生交流討論。

  (三)、 研讀課文 品析交流

  1.老師事先把學生分成六個組,教師設(shè)計好關(guān)于課文1—3段的6個問題,并把它們分別寫在紙條上,各組派一個人抽簽選定問題。 2.學生品讀1—3段,思考討論問題的答案。

  3.設(shè)計的問題是:

 、俚谝欢伍_頭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你能仿照這種句式仿寫一兩句嗎?

  ②文中第三段說“人生 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嗎?為什么?

 、畚闹械谌握f“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對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能舉個自己感受過的事例來說明這個道理嗎?

  ④在這幾段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一句?找出來,簡單賞析一下。

  ⑤課文寫最苦的內(nèi)容寫了兩段,為什么寫最樂的內(nèi)容只寫了一段?

 、拮x了這三段內(nèi)容,你有什么疑問?提出兩三個來。

  4.各組選派一個人做“實話實說”活動的嘉賓,老師做節(jié)目主持人,其余學生做觀眾。開展實話實說活動。

  活動操作要領(lǐng):教師(主持人)依題號順序提問,抽到本題的嘉賓先答。如果答案不完整或有不同意見,其他嘉賓和觀眾可以發(fā)言補充或爭鳴討論。教師做相機點撥,掌握控制好討論交流的話題走向。做到既避免冷場又不可任由對話偏離話題。

  (四)、課堂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老師提問,全班學生思考:

 、俦疚牡恼擖c是什么?有哪些論據(jù)?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谇叭螌懙氖裁磧(nèi)容?

  2.集體討論問題①②

  (二)、研讀課文 品析交流

  1.教師組織分組、抽簽、定問題。

  2.學生根據(jù)抽到的問題,品讀課文相關(guān)內(nèi)容。

  3.設(shè)計的問題是:

  ①前三段已經(jīng)講清了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第四五段還有必要寫嗎?為什么?

 、谂e例說明“盡得大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責任,就得小快樂!边@句話的道理所在。

 、壅页鑫闹械脑O(shè)問句,說說它們有什么作用?

  ④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

 、菀浴傲簡⒊,我想對你說……”作為開頭,寫一段300字的短文。

 、薇痴b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3句以上。

  4.各組選派一個人做“實話實說”活動的嘉賓,老師做節(jié)目主持人,其余學生做觀眾。開展實話實說活動。

  5.操作要領(lǐng)同上。

  (三)、總結(jié)學習內(nèi)容,布置作業(yè)。

【最苦與最樂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最苦與最樂》教案03-25

最苦與最樂教案03-23

最苦與最樂教案01-24

最苦與最樂教案13篇03-17

最苦與最樂教案12篇03-04

最苦與最樂教案三篇04-15

精選最苦與最樂教案3篇04-10

最苦與最樂教案5篇08-10

最苦與最樂教案四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