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模板匯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案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教案模板1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
10根小棒,8個圓片,11個三角形,例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請學生們口算,板書=5。
提問:如果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2)學生們動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說一說10除以2等于5的含義。
2.分組操作,進行記錄。
(1)如果把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樣分?
學生各自動手操作,指名說說自己分小棒的過程,結果。
(2)出示表格將表格填完整。
(3)提問: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這10根都分完了嗎?(沒有)
剩下的1根,為什么不再繼續(xù)分下去呢?(剩下的1根不夠分)比一比:同樣是10根小棒,如果每個人分得2根或者每個人分得3根,分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分的人數不同,如果每個人分得2根正好分完,如果每個人分得3根,還剩1根沒分掉)
(4)如果還是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枝,分得的情況又會怎樣呢?兩人一小組動手分一分,再將表格填寫完整。
學生們分組活動。
3.(1)匯報操作的情況,把相應的課件演示,同時將表格依次填寫完整。
(2)提問;通過剛才的動手分一分,你覺得根據最后得到的結果的不同,可以分成幾種情況?哪幾種?(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正好分完了,另一種情況是分了之后還有剩余)
提問:這些有剩余的情況出現時。你們?yōu)槭裁床辉倮^續(xù)分下去呢?
4.(1)提問:根據分得的結果,可以分為正好分完的,以及分后有剩余的兩種情況。像這種正好分完的,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呢?(學生列式,獨立完成。)
(2)說明;像這幾種分后有剩余的情況,仍然可以用除法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給了幾個人,還剩幾根?(學生完整回答。)
提問:按要求,列式:(板書:103)
為什么可以用除法計算?(就是求10里有幾個3。)算式中的10和3分別表示什么?
提問;最多可以分給幾個人?也就是說明10里面最多有幾個3?有沒有全部分完?還剩多少?(板書:......1(根)
說明:沒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寫上6個點,再把剩下的數寫上,這個數叫余數。
(板書:這道算式就讀作:10除以3等于3余1。)
(3)請學生齊讀算式,井說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提問:這題為什么要寫余數?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有余數的除法。
6.(1)通過剛的剛學習,如果每人分4根、6根,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呢?
(學生獨立完成。)
(2)匯報填寫情況,并板書。
(3)說說各個算式的意思。
7.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在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小結:在平均分時,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經不夠再分為一份時,就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表示。
二、鞏固練習,進一步深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第(1)題,請學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將括號填寫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過程。
提問:為什么剩下的2個圓片不再分5份?
填寫算式,指名板演,說說算式中的各個數的意思。
(2)出示第(2)題,學生先分一分,再將算式補充完整。
指名說說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及算式的含義。
提問:為什么會有余數?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花圖,請學生說說圖意,相應的再出示第(1)、(2)題。
(2)請學生根據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3(瓶)......2(朵)與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4人一小組討論.)
師小結。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余數?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板書:
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102=5
103=3......1
[教學后記]
數學教案模板2
一、什么是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來理解:
教學案例是事件:教學案例是對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敘述的是這個教學故事的產生、發(fā)展的歷程,它是對教學現象的動態(tài)性的把握。
教學案例是含有問題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學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能夠成為案例的事件,必須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內。正因為這一點,案例才成為一種獨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
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須是有典型意義的,它必須能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示和體會。案例與故事之間的根本區(qū)別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襲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發(fā)生的事件,是教學事件的真實再現。是對“當前”課堂中真實發(fā)生的實踐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搖擺椅子上杜撰的事實來替代”,也不能從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論中演繹的事實來替代。
二、如何進行教學案例研究
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真實、典型的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它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也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進行教學案例的研究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那么如何進行教學案例研究呢?一般情況下,案例研究的程序基本有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案例研究的準備及實施、案例研究報告的撰寫與反思。
(一)案例研究的準備與實施
1.研究主題的選擇
案例研究都要有研究的重點和主題,這個主題常與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常見的疑難問題和困惑事件相關,一般來說可以從教學的各個方面確定研究的主題,如從教師教學行為確定主題——教學材料的選擇、教學中的提問、教學媒體的使用、教學評價語言、課堂教學調控行為等;也可以從學生的學習方式確定主題——探究性學習、問題解決學習、合作學習、實踐性活動等。另外從學科特點、教學內容等都可以確定研究的主題。
研究者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教改的大方向,要熟悉相關的《課程標準》和有針對性地作一些理論準備。還要通過有關的調查,搜集詳盡的材料(如閱讀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訪談等),同時初步確定案例研究的方向、研究任務,即初步確定案例的內容是關于教學策略、學生行為或是教學技能的研究。
一般來說,案例研究主題的確定往往需要思考下面一些問題:即研究的事件是否對于自我發(fā)現更有潛力?選擇的事件對學生是否有較大的情感影響(心靈是否受到震撼)?關鍵事件再現了前人(或自己)過去成功的行為嗎?事件呈現的是一個你不能確定怎樣解決的問題?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難的'選擇嗎?事件使得你必須以一種感覺不熟悉的方式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嗎?事件暗示一個與道德或道義上相關的問題嗎?研究的主題如果反映以上的一些內容,那么這樣的案例研究在自我學習、內省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研究的主題內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學科特點的體現:如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本質屬性的抽象、數學結論的推廣等;(2)學生數學學習規(guī)律的探究:如數學學習習慣、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等;(3)教師專業(yè)知識的提升:如數學板書與電子屏幕的展示對學生思維的影響、數學語言的訓練對人們思維的影響、數學知識模式化教學的優(yōu)劣等。
2.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
(1)課堂觀察。觀察方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tài)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研究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是教師自己對教學對象——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片斷進行觀察,也可以由其他教師來實施觀察,這兩種觀察的目的都是為了掌握課堂教學中的第一手資料。課堂觀察方法不限于用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利用各種工具如照相、錄音、攝像等作為輔助觀察的手段,以提高觀察的效果。對觀察的資料,可以逐字逐句整理成課堂教學實錄、教學程序表、提問技巧水平檢核表、提問行為類型頻次表、課堂教學時間分配表等,以便以后繼續(xù)分析案例提供翔實的原始材料。
(2)訪談與調查。對一些課堂教學不能觀察到的師生內心活動,如教師教學的目的、教學程序的意圖、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達標的成效等一些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問題,可以通過與執(zhí)教教師的交談以及和學生的座談,以豐富和充實課堂教學觀察的材料;對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回答問題的心理狀態(tài)、解題思路等問題,也可以在課后做一些問卷調查;對學生達標的成度、效度,也可以作一些測試調查。從這些訪談、調查的材料中,再分析課堂教學的現象,不難發(fā)現造成各種課堂現象與教師教學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然后再具體尋找在哪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出現問題,從中提煉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文獻分析。文獻分析是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從過去和現在的有關研究成果中受到啟發(fā),從中找到課堂教學現象的理論依據,從而增強案例分析的說服力。當然,對廣大第一線教師而言,這里所運用的文獻分析方法,并不是為了論證新教育理論,也不是去歸納教育的宏觀現象,而是通過有關教育理論文獻的查閱,去進一步解讀課堂教學的活動,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如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常常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來獲得有關的數學概念、法則與公式,那么,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就可以帶著問題,查閱、分析有關文獻資料,從學習中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理論水平。
(二)案例研究報告的撰寫
1.常見的案例報告格式
撰寫教學案例,結構可以靈活多樣,并非要千篇一律、一個模式,而是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過程——案例反思”、“課例——問題——分析”、“主題與背景——情景描述——問題討論——詮釋與研究”等。當前,國內外課堂教學案例編寫的格式有多種多樣。但不管何種編寫格式,它們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一是對案例的客觀描述;二是對案例中所述問題、關鍵教學事件等的分析。
下面介紹兩種常用的案例編寫的格式:
(1)“描述+分析”式
此格式的特點是將整個案例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為描述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針對情景中的一個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并獲得結論。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某一片斷像講故事一樣原原本本地、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問答式的課堂對話,也可以概括式地敘述,主要是提供一個或一連串課堂教學疑難的問題,并把教育理論、教育思想隱藏在描述之中。案例的分析部分是針對描述的情景發(fā)表個人或多人的感受,同時加以理論的分析與說明。分析方法可以是對描述中提出的一個問題,從幾個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是對描述中的幾個問題,集中從一個方面加以分析。分析的目的是要從描述的情景中提煉問題的本質,講述理論的解釋,明確正確的方法,最終獲得對關鍵教學事件的正確把握。
(2)“背景+描述+問題+詮釋”式
此格式是一種要求比較高的編寫格式,而且,它在實際教學中的作用也更大。通常它將整個案例分為四個部分:
A.主題與背景
主題是關鍵教學事件中所反映的案例主要觀點,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背景主要敘述案例發(fā)生的地點、時間、人物的一些基本情況。當然,這部分的內容不宜很長,只需提綱挈領敘述清楚即可。
B.情景描述
與“描述+分析”式中的描述相同,主要突出主題所反映的課堂教學活動。
C.問題討論
這是根據主題要求與情景描述,進行的分析、歸納、總結與提煉,包括學科知識的要點、教學法和情景特點以及案例的說明與注意事項。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為案例教學服務的,目的是提高教師的認識水平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不同的教學觀念,不同的教學手段,所提出的問題也不同。對案例中所提出的主題以及情景描述中提出的問題闡述自己的見解。
D.詮釋與研究
這部分主要是用教育理論對案例情景作多角度的解讀。它包括對課堂教學行為的技術資料、課堂教學實錄以及教學活動背后的故事等作理論上的分析。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吹竭@樣的現象,課堂教學的效果高于預期的目標,反之教師期望的目標學生沒有達到或有所偏離,教學內容呈現的先后與學生理解的程度、教學方法運用與學生內在動機的激發(fā)等環(huán)節(jié)存在著矛盾,這些事件的背后,必然隱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所以,通過詮釋,挖掘這些事件背后的內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規(guī)律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2.案例報告撰寫的關鍵
(1)掌握四個原則。要寫好教學案例,除了平時多積累素材,學習他人的案例作品以提高寫作技巧外,還應把握以下四點:
A.主題性原則:要有捕捉關鍵教學事件的意識,以此確定案例研究的主題。為此要注意了解新的課程改革的動向、把握適合時代要求的數學教育方式、明確學生數學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尋找數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途徑與規(guī)律。報告圍繞主題進行情景描述和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這種描述不是簡單的教學活動實錄,要反映事件發(fā)生的過程,重點描述反映關鍵教學事件的變化和戲劇化的情境,猶如記敘文寫作,突出主題,詳寫重點,雕刻高潮。
案例鮮明的主題通常關系到教學的核心理念、常見問題、處理方法等等,可以說,主題就是案例的靈魂。而主題的最佳表現形式就是文題直接體現主題。因此,設計主題就要有新意、有時代感,通俗地說就是與眾不同,要有獨特見解、獨家發(fā)現。來源于實踐的教學案例并非都有同等價值,關鍵要看撰寫者對實踐的發(fā)展與理論的升華程度,包括對題目的推敲。如有的教學案例重點描述了有戲劇性的情節(jié),用了“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題目,給人耳目一新,一下子揪住了讀者的心。再如,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題目《“導之有方”方能“導之有效”》、《跳出數學教數學》、《在數學的疑難處悟成長》、《捕捉資源因勢利導》等等,讓人一看題目就有閱讀的欲望。實踐證明,在寫作案例時,選擇有感悟、有新意的內容,在明確主題,恰當擬題后再動筆,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案例。
B.理論性原則:解決問題的策略中應當蘊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實際是將自己對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基本原理的理解滲透于描述的字里行間,比如學生做了什么,參與程度,投入程度如何,教師如何引導點撥,師生心理、行為變化情況等,無不體現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育基本原理。
C.敘事性原則:案例報告的書寫方式是敘事式,它不同于論述式。敘事方式必須以課堂教學生動的事實為主要情節(jié),可以夾敘夾議,也可以選擇情景片段,可以是一節(jié)課中的情景,也可以是圍繞一個主題的幾節(jié)課的情景片段。
D.學科性原則:數學案例報告一定要體現學科的特征,要有較深刻的理性思考,要反映數學的基本思想與方法,要符合課程標準,滿足教材內容的呈現方法,積極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就是撰寫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具體體現。
(2)用好四種表述。教學案例的表述方法很多,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方法:
A.故事式陳述法:就是教學全程或某一精彩教學片段實錄,包括教師和學生的一言一行。陳述時,根據操作程序作一點“簡評”,最后作“總評”。
B.以案說理:對教學過程進行陳述時,舍去與文題不相關或不重要的部分,并強化與主題相關的重要情節(jié),尤其是引發(fā)高潮的關鍵行為,然后有較長篇幅的理性思考。
C.圖表展示法:用圖表進行統(tǒng)計的形式體現撰寫者的教育思想,給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覺,幫助讀者迅速了解撰寫者的寫作意圖,是常用的一種案例撰寫方法。比如,描述學生的參與人數,投入程度,解決問題的質量等多個問題,都可以在一張或數張圖表上用百分比或個(次)數進行統(tǒng)計。在每一張圖表后,應有一段“分析”或“結論”,將撰寫者的教學理念進行理性闡述,亦可在圖表展示后,總的提出自己對案例的分析和建議。
D.分析討論法:在撰寫時,應汲取分析討論中最精彩的部分做深入、細致的全面記錄,最后撰寫者還必須對討論情況做一分析,或提出一些值得今后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3.優(yōu)秀案例的特征
(1)時代性:一個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現實生活場景——案例的敘述要把事件置于一個時空框架之中,應該以關注今天所面臨的疑難問題為著眼點,至少應該是近年發(fā)生的事情,展示的整個事實材料應該與整個時代及教學背景相照應,這樣的案例讀者更愿意接觸。一個好的案例可以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對案例所涉及的人產生移情作用。
(2)真實性:一個好的案例應該包括從案例所反映的對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寫作必須持一種客觀的態(tài)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頭的或書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對話、筆記、信函等,以增強案例的真實感和可讀性。重要的事實性材料應注明資料來源。
(3)適用性:一個好的案例需要針對面臨的疑難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問題,它必須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具體措施,并包含著解決問題的詳細過程,這應該是案例寫作的重點。如果一個問題可以提出多種解決辦法的話,那么最為適宜的方案,就應該是與特定的背景材料相關最密切的那一個。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適用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案例這種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4)反思性:一個好的案例需要有對已經做出的解決問題的決策的評價——評價是為了給新的決策提供參考點?稍诎咐拈_頭或結尾寫下案例作者對自己解決問題策略的評論,以點明案例的基本論點及其價值。
三、案例研究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1.選材面過窄。從內容上看,多數案例是關于課堂教學甚至局限于一節(jié)課的研究,往往不能說明問題,或者在一節(jié)課中,也只會從簡單的對話分析問題,做不到全方位、多角度。這說明教師對教學情境的豐富性、復雜性和聯系性認識不夠。
2.缺乏典型性。有的案例對教學實踐沒有挖掘與反思,隨意摘取一些教學片段泛泛而談、人云亦云,沒有實用價值。不能夠通過對某一事件現象的分析、處理、詮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樣的案例對他人沒什么借鑒作用。
3.主題不明確。主要體現為:
(1)主題渙散。有的案例象記流水帳,沒有根據需要進行恰當的取舍,看不出作者要反映、探討什么問題,缺乏指導性、創(chuàng)新性和參考性。
(2)定題過于隨意。有的案例直接用案例研究依據的文題為題目,如《“三角函數”教學案例》、《“拋物線”教學案例》等,題目不鮮明、不形象,影響讀者的選讀和案例的傳播。
4.結構不合理。案例作為一種文體,有它自己的寫作結構,只有優(yōu)化案例的結構,才能增強案例的可讀性和指導性。如寫成一般的教學設計,一般包括“備課思路、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方法、課前準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內容;寫成教學實錄,把一堂課從頭到尾詳盡地記錄下來,再寫上作者的看法;重記錄輕分析,過程描述多,評析少等等。沒有創(chuàng)新,平淡無趣,看不出案例研究和反映的問題。
5.描述與分析脫節(jié)。有的案例描述與分析矛盾,讓人不知所云;有時反映的是一種觀點,分析闡明的是另一種觀點,雖然不矛盾,但聯系不緊密;有的分析中熱衷于抄錄教育理論的一些條條,脫離案例描述的事件而空談理論,顯得空泛無物。
數學教案模板3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
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B、在數軸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ǘ┙虒W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guī)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扇绻钊脬@研教材,其實會發(fā)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于對比發(fā)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著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么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于幾,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初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了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無論哪種比較方法,最終都可回歸到“數軸上左邊的數比右邊的數小!奔词褂袑W生在比較—8和—6大小時是用“8>6,所以—8。
數學教案模板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含有“或”、“且”、“非”復合命題的概念及其構成形式;
(2)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
。3)能用邏輯聯結詞和簡單命題構成不同形式的復合命題;
。4)能識別復合命題中所用的邏輯聯結詞及其聯結的簡單命題;
。5)會用真值表判斷相應的復合命題的真假;
。6)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簡單推理的技能.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判斷復合命題真假的方法;難點是對“或”的含義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從事任何工作、學習,都離不開邏輯.具有一定邏輯知識是構成一個公民的文化素質的重要方面.數學的特點是邏輯性強,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后,所學的教學比初中更強調邏輯性.如果不學習一定的邏輯知識,將會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經常犯邏輯性的錯誤.其實,同學們在初中已經開始接觸一些簡易邏輯的知識.
初一平面幾何中曾學過命題,請同學們舉一個命題的例子.(板書:命題.)
。◤某踔薪佑|過的“命題”入手,提出問題,進而學習邏輯的有關知識.)
學生舉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 ……(1)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師提問:“……相等的角是對頂角”是不是命題?……(3)
。ㄍ瑢W議論結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師提問:什么是命題?
(學生進行回憶、思考.)
概念總結:對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斷的語句叫做命題.
(教師肯定了同學的回答,并作板書.)
由于判斷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所以命題有真假之分,命題(1)、(2)是真命題,而(3)是假命題.
。ń處熇猛队捌,和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例1 判斷以下各語句是不是命題,若是,判斷其真假:
命題一定要對一件事情作出判斷,(3)、(4)沒有對一件事情作出判斷,所以它們不是命題.
初中所學的命題概念涉及邏輯知識,我們今天開始要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介紹簡易邏輯的知識.
2.講授新課
大家看課本(人教版,試驗修訂本,第一冊(上))從第25頁至26頁例1前,并歸納一下這段內容主要講了哪些問題?
(片刻后請同學舉手回答,一共講了四個問題.師生一道歸納如下.)
。1)什么叫做命題?
可以判斷真假的語句叫做命題.
判斷一個語句是不是命題,關鍵看這語句有沒有對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斷,疑問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題.有些語句中含有變量,如 x2-5x+6=0
中含有變量 ,在不給定變量的值之前,我們無法確定這語句的真假(這種含有變量的語句叫做“開語句”).
(2)介紹邏輯聯結詞“或”、“且”、“非”.
“或”、“且”、“非”這些詞叫做邏輯聯結詞.邏輯聯結詞除這三種形式外,還有“若…則…”和“當且僅當”兩種形式.
命題可分為簡單命題和復合命題.
不含邏輯聯結詞的命題叫做簡單命題.簡單命題是不含其他命題作為其組成部分(在結構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題)的.命題.
由簡單命題和邏輯聯結詞構成的命題叫做復合命題,如“6是自然數且是偶數”就是由簡單命題“6是自然數”和“6是偶數”由邏輯聯結詞“且”構成的復合命題.
。4)命題的表示:用p ,q ,r ,s ,……來表示.
。ń處煾鶕䦟W生回答的情況作補充和強調,特別是對復合命題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開.)
我們接觸的復合命題一般有“p 或q ”“p且q ”、“非p ”、“若p 則q ”等形式.
給出一個含有“或”、“且”、“非”的復合命題,應能說出構成它的簡單命題和弄清它所用的邏輯聯結詞;應能根據所給出的兩個簡單命題,寫出含有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復合命題.
對于給出“若p 則q ”形式的復合命題,應能找到條件p 和結論q .
在判斷一個命題是簡單命題還是復合命題時,不能只從字面上來看有沒有“或”、“且”、“非”.例如命題“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互相重合”,此命題字面上無“且”;命題“5的倍數的末位數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無“或”,但它們都是復合命題.
3.鞏固新課
例2 判斷下列命題,哪些是簡單命題,哪些是復合命題.如果是復合命題,指出它的構成形式以及構成它的簡單命題.
。1)5 ;
。2)0.5非整數;
。3)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線不相交;
。6)若ab=0 ,則a=0 .
。ㄗ寣W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辨析.教材中對“若…則…”不作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作些補充.)
數學教案模板5
設計意圖: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的成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程度。教師的全部勞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習成為學生發(fā)自內心的需要,讓課堂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樂園是我們每位教師應努力的方向。還有對學生的評價,包羅萬象,既有對學習方法的評價,又有對學習情感的評價,也有對自己的鞭策鼓勵。這樣的評價,教師只需適當點撥、啟發(fā),便能讓學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時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自信心,從而把主動探究學習作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第一樂趣。這節(jié)課我在設計上注重這兩點,來設計和展開教學。
教學要求 在知道兩數特殊關系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求出兩種特殊情況的最大公約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是公約數,什么是最大公約數?②什么是互質數?質數與互質數有什么區(qū)別?(回答后做練習十四的第5題)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約數?
3、說說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數有什么關系?
7和21 8和15
二、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求這兩種特殊情況的最大公約數(板書課題)
三、探索研究
1.教學例3
。1)求出下列幾組數的最大公約數:7和21 8和15 42和14 17和19
(2)觀察結果:通過求這幾組數的最大公約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3)歸納方法:先讓學生講,再指導學生看教材第69頁的結論。
。4)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69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做后由學生講評,集體訂正。
四、課堂實踐
1.做練習十四的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看哪幾組數是第一種特殊情況,哪幾組數是第二種特殊情況,再解答出來。
2.做練習十四的第6題,先讓學生獨立作出判斷后再讓學生講明判斷的理由。
3.做練習十四的第9題,學生口答集體訂正。
五、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方法。
六、課堂作業(yè)
1、做練習十四的第8、10、11題。
2、有興趣、有余力的同學可做練習十四的第13*題和思考題。
課后反思:有的數學問題比較復雜,光靠個人的學習,在短時間內達不到好的效果時,教學時,我讓學生前后桌組成四人小組,小組中搭配上、中、下三類學生,由一位優(yōu)等生任組長,組織組內同學討論如下問題:(1)、一個數的約數與這個數的.質因數有什么聯系?
。2)、兩個數的公約數與這兩個數公有的質因數有什么聯系?
(3)、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我們知道“最大公約數”一課最難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嘗試過多種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但無論是老師講解還是學生看書,給學生的感覺大多是:太難懂了,算了吧!這時,何不讓學生討論討論,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說說?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樣,不僅保證了全班同學的全員參與,使每位同學都有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而且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啟發(fā)、討論、總結,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想法在逐步完善著,學生個人對最大公約數算理的理解都會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學生的歸納、推理、判斷等能力也在這里得到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也在不斷增強;當自己的意見被采納時,學生也在盡情地享受著交流成功的樂趣。如果學生能把學習當成一件“美差”去做,這不正是我們最想看到的嗎?
數學教案模板6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對單元知識進行概括,建立知識結構;
2、會解決實際問題;
3、歸納整理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積極探索、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獲得收獲的成功感。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歸納整理,形成知識脈絡。
教學方法:引發(fā)矛盾,引入課題小組合作,歸納整理多元評價,建構知識應用實際,解決問題強化總結,拓展遷移。
教學過程:
一、引發(fā)矛盾,引入課題
猜一猜:老師今年多少歲了?
[投影]老師年齡數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數型質數,個位上的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你們說老師今年多少歲了?
猜這個謎語,我們需要哪些數學知識呢?
說得有理,我們學過有關數的知識很多,就像剛才我們在猜謎時就用到了數的整除中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整理復習數的整除,板書:數的整除復習
齊讀課題,你想到什么?
那好吧,我們就開始復習。
二、梳理知識,形成脈絡
1、 集中呈現
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按照你們的想法,把學過的數
的整除這部分知識整理在下發(fā)的紙上。(請大家認真討論商量,并由組長記錄)待會兒我們要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學合理。巡視
2、 逐個梳理
1)小組活動:請大家在小組中,每人挑1至2個名詞說說意思。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提示隨意在黑板上貼出各個名詞)
3)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在數的整除這部分首先學習的`是整除,這是為什么?請大家討論一下,再推薦代表發(fā)言。(巡視,參與學生討論。)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討論。
提示:整除是基礎,整除前提下產生了約數與倍數,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逐步引出公倍數、公約數、最小公倍數、最大公約數、互質數、合數、質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奇數、偶數等。)
說得真好!這些知識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
對于今天整理出來的數的整除脈絡圖,大家有什么想法?
通過整理,可以使這部分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tǒng)化。
3、 自學課本,看一看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問題?
三、應用、解決問題
1、填空題
在1----20的自然數中,有( )個奇數,有( )個偶數,有( )個質數,有( )個合數,奇數中的( )是合數,偶數中的( )是質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數是( )。
2、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最小兩位數是( ),最大三位數是( )。
3、選擇題
。1)一個合數的約數有( )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2)如果a 和 b 是互質數,那么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 )
A) a B) b C) a b D) 1
4、判斷題
。1)整除一定是除盡,除盡不一定整除。 ( )
。2)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一定互質。 ( )
。3)所有偶數都是合數。 ( )
(4)24分解質因數 24 = 22231 。 ( )
。5)一個自然數的最大約數一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數。 ( )
5、把下面的數按照不同的標準分成兩類,你能想到幾種?
2 15 8 17 20
四、強化總結,拓展遷移
今天我們共同上了一節(jié)數的整除的整理與復習課,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覺得大家特別聰明、好學,老師很高興與大家共同渡過了這美好的40分鐘,而且我們已經是 多次合作,所以我想與大家做好朋友,你們愿意嗎?
老師想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和我聯系,好嗎?
老師的手機號碼是11位數字,每一位數字依次是:
1)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最小奇數與最小質數的和;
3)最小的自然數;
4)質數中最小的兩個數的和;
5)既是質數,又是偶數;
6)最小質數與最小合數的積;
7)有約數2 和3 的一位數;
8)自然數中最小的奇數;
9)最大約數與最小倍數都是 7 的數;
10)所有自然數的約數;
11)最大的一位數 。
同學們以后有事需要老師幫忙,隨時call我。
這節(jié)課上到這里可以嗎?
數學教案模板7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小學數學的教案應該怎么制作?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理,掌握豎式的寫法和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筆算.
2.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書寫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豎式和計算順序.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順序.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紅、黃色圓片及數位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70-30 42-20 79-6
85-40 67-31 65-3
65-3這道題的豎式應該怎樣寫?
2.想一想筆算加法時都應注意些什么?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師說明也可以寫成豎式進行筆算.
(1)出示圖示,使學生明確:
十位上6個○表示6個十;個位上5個○表示5個一,讀作65.
(2)說明:要從65里減3
啟發(fā)學生思考:3表示什么?應該從哪里去掉?
引導學生明確:3表示3個一.應該從65里個位上“5個一里去掉3個一.”
教師同時在個位○中劃去3個.
。3)說明:筆算豎式怎樣寫呢?
要求學生在稿紙上寫數字65,在65的個位數5的下面寫上3,也就是3要對著65的個位數5.
寫上減號和橫線.就是數位對齊,與筆算加法的道理一樣.
。4)學生獨立在書上填寫.提醒學生,在橫式等號后面也要寫上得數.
2.教學例2.
。1)比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2)請學生獨立操作學具,注意去掉的23應該怎樣去掉?
。3)學生試寫豎式,教師巡視指導.
提問:你在寫豎式時,其中寫減數中的“2”,你是怎樣想的?(2是在十位上,應與65的十位上的6對齊.)
。4)學生對照數位圓片圖,進行嘗試計算.
。5)集體訂正,請學生說一說計算時的思維過程.
3.小結計算方法.
說說筆算減法的方法是怎樣的?筆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99-8=70-40=
5、用鉛筆圈出這首詩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讀一讀,記一記。
6、出示生字卡片齊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7、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詩中再讀一讀,齊讀詩歌。
8、師:讀著讀著,你仿佛看見了什么?(生自由說)
三、借助畫面,再讀感悟。
1、出示課文插圖,聽師范讀。剛才腦海里出現這幅畫的小朋友請起立,掌聲表揚自己。你們不僅會讀課文,而且讀懂了課文,多能干呀!
2、看圖。師:中國有句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們能讀著詩看到畫,能不能看著畫讀出詩呢?
老師指著行走的孩子,學生讀“一去二三里”
老師指著炊煙裊裊的房屋,學生讀“煙村四五家”
老師指著亭子,學生讀“亭臺六七座”
老師指著路邊的.花,學生讀“八九十枝花”
老師指著整幅畫學生讀整首詩。要求讀流利、讀正確。
3、情趣練讀,讀出節(jié)奏感。
老師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學生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后一句。
一學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另一學生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后一句。
4、當小詩人,有感情的讀一讀。試背。
四、鞏固生字。
1、全班交流:這篇課文里,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表揚自主識字的學生)
2、打亂順序開火車鞏固生字。
3、給生字排排隊。(一至十是數字,去和里不是)
五、認識田字格,學習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們已經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線格,那漢字的家在哪兒呢?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這樣四方方的,中間有橫中線和豎中線分割成四個一樣大小的小格。你們知道它們有什么用嗎?
2、了解作用:有了它們就知道筆畫的位置了,可以幫助小朋友把字寫工整、寫勻稱,
3、讀兒歌
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六、指導書寫“一”:先師范寫,生描紅
1、寫字姿勢歌。
寫字時要注意,頭擺正,肩放平,腰挺直,腳踏實。還要做到三個一……
2、指導寫字。
介紹筆畫名稱:“一”由一筆組成,這個筆畫叫橫,生書空。
書寫要領:師范寫,邊寫邊講述,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有一點向上斜,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3、學生描一個、寫一個,教師巡視,講評。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生字,背誦歌謠。
2、會寫生字“二、三”。
【課時重難點】
背誦歌謠,會寫生字“二、三”。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1、唱對數歌。師:我說一,誰對一,哪個最愛把臉洗?
生:你說一,我對一,小貓最愛把臉洗。
師:我說二,誰對二,哪個尾巴像把扇?
生:你說二,我對二,孔雀開屏像把扇。
師:我說三,誰對三,哪個馱著兩座山?
生:你說三,我對三,駱駝馱著兩座山。
師:我說四,誰對四,哪個滿身都是刺?
生:你說四,我對四,刺猬滿身都是刺。
師:我說五,誰對五,哪個頭上長小樹?
生:你說五,我對五,小鹿頭上長小樹。
師:我說六,誰對六,哪個愛在水里游?
生:你說六,我對六,鴨子愛在水里游。
師:我說七,誰對七,哪個叫人早早起?
生:你說七,我對七,公雞叫人早早起。
師:我說八,誰對八,哪個唱歌呱呱呱?
生:你說八,我對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師:我說九,誰對九,哪個會用頭頂球?
生:你說九,我對九,海獅會用頭頂球。
師:我說十,誰對十,哪個學話有本事?
生:你說十,我對十,鸚鵡學話有本事。
2、你能把他們與數學數字一一對起來嗎?師出示卡片,再板書1-10,讓學生連線。
12345678910
四五一三二七九六八十
3、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漢字的?(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
辨析字形:九—幾,去—云,八—入
4、讀一讀《詠雪詩》;與書里的詩有哪些地方相似。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都不見。
二、朗讀課文,試背。
1、小朋友們生字學的真好,那課文更要讀得既有感情又有韻律。
2、自由讀、同桌讀
3、指名讀、全班讀。
三、書寫指導
1、“二”:觀察字形,發(fā)現什么?橫的長短,田字格的位置。
兩橫上短下長,先寫上橫后寫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
師范寫,生描紅
2、“三”;第三橫長,第二橫寫在橫中線上,稍短
,橫與橫之間距離要勻稱。
3、師范寫,學生描紅,再在田字格上練寫。
4、把優(yōu)秀作業(yè)放在實物投影上讓學生看,并加星。
數學教案模板8
教學內容背景材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排列與組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教具準備:乒乓球、衣服圖片、紙箱、每組三張數字卡片、吹塑紙數字卡片。
一、情境導入,展開教學
今天,王老師要帶大家去“數學廣角”里做游戲,可是,我把游戲要用的材料都放在這個密碼包里。你們想解開密碼取出游戲材料嗎?(想)我給大家提供解碼的3個信息。
1. 好,接下來老師提供解碼的第一個信息:密碼是一個兩位數。(學生在兩位數里猜)(你們猜的`對不對呢?請聽第二個解碼信息)
2. 下面,提供解碼的第二個信息:密碼是由2和7組成的(學生說出27和72)。能說說看你是怎么想的嗎?
3. 下面,提供解碼的第三個信息:剛才說了密碼可能是27也可能是72。其實這個密碼和老師的年齡有關。哪個才是真正的密碼是?(學生說出是27)到底是不是27呢?請看(教師出示密碼)。真的是27,恭喜大家解碼成功!
二、多種活動,體驗新知
1、感知排列
師:請小朋友先到“數字宮”做個排數字游戲,好嗎?這有兩張數字卡片(1 、2)(老師從密碼包里拿出),你能擺出幾個兩位數?(用數字卡擺一擺)
生:我擺了兩個不同的數字12和21。(教師板書)
師:同學們想得真好。我又請來了一位好朋友數字3,現在有三個數字1、2、3,讓大家寫兩位數,你們不會了吧?(會)別吹牛。ㄕ娴臅┖茫旅娲蠹曳纸M合作,組長記錄。看看你們能夠寫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注意不要重復,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借助手中的數字卡片擺一擺。好,開始。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生活動。(學生所寫的個數可能不一樣,有多有少,找?guī)追葜貜偷幕騻數少的展示。)哪組同學來給大家匯報一下。(教師板書結果。)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呀?
2、探討排列方法。
有的小組擺出4個不同的兩位數,有的小組擺出6個不同的兩位數,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保證既不重復,也不漏掉數呢?還請大家分組討論?匆豢茨慕M同學的方法最好。ㄐ〗M討論,分組交流,學生總結方法。)哪組同學來給大家匯報一下你們的想法?
方法1:我擺出12,然后再顛倒就是21,再擺23,顛倒后就是32,再擺13,顛倒后就是31,一共可以擺出6個兩位數。
方法2:我先把數字1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數字2和3分別放在個位組成12和13;我再把數字2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數字1和3分別放在個位組成21和23 ;我再把數字3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數字1和2分別放在個位上組成31和32 ,一共擺出了6個兩位數。3、老師和學生共同評議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再擺一擺,學生試著總結。(如果學生說不出方法2,老師就直接告訴學生)
3、感知組合。
①師:你們真是一群善于動腦的好孩子。來,咱們握握手,祝賀祝賀!加油!123
數學教案模板9
內容分析:空間與圖形在生活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標準》指出: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轉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生活中,學生對這些內容并不陌生,為了便于掌握這一工具,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教材在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就編排了認識物體是在學生初步學習了數數比較,1到10的認識與相應加減法及分類,位置與順序導知識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端,目的是通過有趣的活動和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一個觀察和擺弄實物,感知并抽象出四種基本幾何體的過程,著重感知這些立體圖形的形狀特征,再給出它們的名稱,并能辨別與直觀歸類,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身邊的幾何體。在進行數學交流中體會生活中有數學,為后繼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與活動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能辯認出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和認真觀察等活動,體會物體的形狀特征,并初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3、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敢于探索,敢于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幾何形體;送禮物的包裝盒;實物展示平臺、多媒體課件。
學生每組一盒禮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禮物嗎?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倒出來看看吧,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禮物?
2、學生交流
3、這么多的禮物你能給分一分類嗎?
4、小組合作分類
5、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6、小結引導出按形狀相同分類。
二、體驗探索、合作交流
1、分一分,揭示概念
a、小組活動,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師巡視。
b、小組匯報(說說是怎樣分開的,為什么這樣分)
。▽W生可能會說: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方方正正,一組是像柱子一樣的,兩頭圓的,一組是圓的球。)
c、提示概念(多媒體從實物中抽象出立體圖形)。
2、摸一摸,感知特點
a、動手摸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b、師概括,同學們說得真不錯,老師真佩服你們,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新朋友的名字吧!
3、說一說
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形狀也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球的嗎?
4、猜一猜:a:師說特點,生猜幾何體的名稱
b、小組內成員互猜。
5、找一找:在自己的物品中找兩件與老師講臺上幾何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6、請大家翻開課本,把今天學的這幾種物體認一認,讀一讀。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上練習1、2
2、小小設計師:學生用各種形狀物品搭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一邊搭一邊說用什么形狀做什么)并玩一玩。
一年級學生喜愛卡通人物智慧爺爺,抓住學生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易于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情境中操作,能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是活動的體現。
學生親歷操作過程,能加深學生的理解。
各種感官充分利用,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增強理性的理解。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加強交流。
在活動中感知,小組成員充分參與,做到面向全體。
在玩中說,既獨立又自主。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數學教案模板10
教學內容:
例5體現了找規(guī)律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這里的規(guī)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幾個點為端點,可以連多少條線段。這種以幾何形態(tài)顯現的問題,便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畫圖,由簡到繁,發(fā)現規(guī)律。解決這類問題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簡單的情況入手,找出規(guī)律,以簡馭繁。這也是數學問題解決比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選送節(jié)目為題材,討論怎樣分兩步找出組合數,再求選送方案的總數。這里滲透了作為排列組合基礎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邏輯推理問題,借助列表,則比較容易逐步縮小范圍,找到答案。這里滲透了邏輯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探索,使學生掌握數線段的方法。
2.滲透化難為易的數學思想方法,能運用一定規(guī)律解決較復雜的數學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探索規(guī)律的.能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找到數線段的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指導:
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幾年來每一學期的數學廣角學了些什么。 探索例5時,應當先讓學生理解問題?梢酝ㄟ^讀題、說題意,使學生明白每兩點之間都能連一條線段。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在紙上畫畫、試試,再來討論有沒有什么好方法
2.探究例6時,可以直接給出題目,由學生自己嘗試,也可以將例題分解,讓學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時,必須先讓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游戲設疑,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課前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吧,請你們拿出紙和筆在紙上任意點上8個點,并將它們每兩點連成一條線,再數一數,看看連成了多少條線段。(課件出現下圖,之后學生操作)
2.師:同學們,有結果了嗎?(學生表示:太亂了,都數昏了)大家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用數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新知學習
二、逐層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1.從簡到繁,動態(tài)演示,經歷連線過程。
數學教案模板11
教學目標:
1、加深對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能應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2、進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系。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二、基本練習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相差12立方分米,這個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體積和是96立方分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3)把一個體積是18立方厘米的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成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個圓柱的體積、底面積與一個圓錐相等,圓錐的高是9厘米,圓柱的高是()厘米。
(5)圓錐的底面半徑是3厘米,體積是6.28立方厘米,這個圓錐的高是()厘米。
2、判斷。
。1)圓錐的底面半徑擴大3倍,體積也擴大3倍。()
(2)一個正方體和一個圓錐的底面積和高相等,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是圓錐體積的3倍。()
(3)圓錐的底面周長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體積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綜合應用
1、一塊圓錐形巧克力,體積是6立方厘米,底面積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個圓錐體積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八課時教學反思
教材中圓錐體積的相對練習較少,但在實際解決問題中卻常常需要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以特別增加了一課時練習。
教學中的一組填空題,對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聯系很有價值。通過練習,學生們明確了圓柱與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和為4個圓錐的體積(或4/3個圓柱的體積),而它們的體積相差2個圓錐的體積(或2/3個圓柱的體積)……。掌握這些知識對于解決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如將圓柱削成最大的圓錐,求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圓柱的體積乘2/3(1—1/3)從而使計算簡便。
教學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學生不愿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問題,可用算術方法列式又常常對“1/3”發(fā)憷。為了更好與初中銜接,我在本節(jié)課綜合應用環(huán)節(jié)儼然是一位“推銷員”,不斷給學生強化方程解法的優(yōu)勢,但在實際應用中全班不足五人愿意采納這種方法。而用算術方法解答,則必須首先明確:若圓柱和圓錐體積和高(或者是底面積)相等,那么圓錐的底面積(或高)是圓錐的3倍。
[再教建議]針對學生思維習慣,在教學填空第4小題時不僅要講清原因,而且應要舉一反三,促使學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切實掌握體積相等的圓柱與圓錐之間的聯系。
數學教案模板12
教學目標:1.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所要研究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數感符號感。
2.在已有的對冪的知識的了解基礎之上,通過與同伴合作,經歷探索同底數冪乘法運算性質
過程,進一步體會冪的意義,發(fā)展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了解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訓練他們養(yǎng)成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活動內容:復習七年級上冊數學課本中介紹的有關乘方運算知識:
二、情境引入
活動內容:以課本上有趣的天文知識為引例,讓學生從中抽象出簡單的數學模型,實際在列式計算時遇到了同底數冪相乘的形式,給出問題,啟發(f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也可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結合學生現有的有關冪的意義的.知識,進行推導嘗試,力爭獨立得出結論。
三、講授新課
1.利用乘方的意義,提問學生,引出法則:計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冪的意義)
=10×10×10×10×10(乘法的結合律)=105.
2.引導學生建立冪的運算法則:
將上題中的底數改為a,則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數,則有即am·an=am+n.
3.引導學生剖析法則
(1)等號左邊是什么運算?(2)等號兩邊的底數有什么關系?
(3)等號兩邊的指數有什么關系?(4)公式中的底數a可以表示什么
(5)當三個以上同底數冪相乘時,上述法則是否成立?
要求學生敘述這個法則,并強調冪的底數必須相同,相乘時指數才能相加.
三、應用提高
活動內容:1.完成課本“想一想”:a?a?a等于什么?
2.通過一組判斷,區(qū)分“同底數冪的乘法”與“合并同類項”的不同之處。
3.獨立處理例2,從實際情境中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
4.處理隨堂練習(可采用小組評分競爭的方式,如時間緊,放于課下完成)。mnp
四、拓展延伸
活動內容:計算:(1)-a2·a6(2)(-x)·(-x)3(3)ym·ym+1(4)??7?8?73
(5)??6??63(6)??5??53???5?.(7)?a?b???a?b?7542
2(8)?b?a???a?b?(9)x5·x6·x3(10)-b3·b3
(11)-a·(-a)3(12)(-a)2·(-a)3·(-a)
五、課堂小結
活動內容:師生互相交流總結本節(jié)課上應該掌握的同底數冪的乘法的特征,教師對課堂上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進行強調與補充,學生也可談一談個人的學習感受。
六、布置作業(yè)
1.請你根據本節(jié)課學習,把感受最深、收獲最大的方面寫成體會,用于小組交流。
2.完成課本習題1.4中所有習題。
1.2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一)
數學教案模板13
活動目標:
1、運用角色游戲活動,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識,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2、復習區(qū)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征,嘗試描述圖形的二維特征。3、啟發(fā)幼兒用禮貌用語,進行簡單的`交往,積累美好的情感體驗。
重點:在游戲活動中積累生活經驗,并愿意描述。
難點:區(qū)分物體圖形、顏色的二維特征。
活動準備:
1、小熊兩個;小鴨、小兔、小貓掛飾若干;各種形狀的禮物若干。
2、供幼兒操作的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顏色不同的餅干若干,貼有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標記的盤子各一。活動設計:
一、引起興趣:
1、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扮小動物,你愿意扮誰就選一個掛飾掛在身上。2、幼兒帶上掛飾,你扮誰呀?(我是小兔、我是小鴨……)
3、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是小熊小黑和小白的生日,我們一起去為它們慶祝好嗎?
4、怎么去呢?買些什么禮物呢?
5、每位選一件禮物,你選的是什么?告訴你的好朋友。6、出發(fā)——小熊家到了。(敲門進入)
二、送禮物:
1、告訴小熊自己送的是什么禮物,并祝小熊生日快樂。2、按小動物分組把禮物送給小熊。3、請個別幼兒把禮物按圖形分類。
三、小熊請客人吃餅干:
1、小黑和小白準備了點心給你們吃,(出示兩盆餅干)小黑準備的是奶油餅干,小白準備的是蔥油餅干。
2、小黑請每位吃一塊餅干,與你的好朋友比一比,餅干有什么不一樣?讓幼兒描述自己拿的是什么顏色、什么圖形的餅干?
3、小白請大家動腦筋:
。1)請小鴨吃紅的三角形餅干;(2)請小兔吃黃的圓形餅干(3)請小貓吃綠的正方形餅干。
四、結束部分:
1、我也準備了一份禮物(出示生日蛋糕),引導幼兒一起唱“生日快樂歌”。2、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等到明年再來給小黑、小白過生日。為您服務學科吧
數學教案模板1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區(qū)別長短、寬窄、厚薄,并能用詞表達。
2.讓幼兒學習按照長短、寬窄、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3.鼓勵幼兒完成多種活動內容,并大膽講述操作過程和操作結果。
活動準備
寬窄的紙條若干(同顏色、同長度;同顏色、不同長度);按長短、寬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異排序好的.材料紙各一張
活動過程
1.游戲:說相反。
2.區(qū)別寬窄:老師啟發(fā)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qū)別寬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
4.幼兒練習按寬窄排序。(老師重點指導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qū)分紙條的寬窄。)幼兒操作,老師檢查。(幼兒邊操作邊講述:從怎樣排到怎樣。)
5.教師在幼兒摸索按寬窄排序的基礎上概括按寬窄排序的方法。
6.區(qū)別厚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厚,哪些東西薄。
7.小結。
游戲活動 :彩紙排序。
數學教案模板15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學習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后,在充分理解了圓柱的認識的基礎上開展的教材中選用了許多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學生想象和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一個正方形,底面是兩個圓的基礎上,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求法,獲得求“圓柱體表面積”的算法。
學情分析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差異,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部分學生不知道圓柱側面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或是有的同學已經知道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但不能結合操作清晰地表述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學習本節(jié)課,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得出圓柱的`表面積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含義及求法。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獨立操作推導并掌握求圓柱的表面積的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體驗成功的收獲,體會小組合作探索成功過程的喜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師引導,動手操作得出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
難點: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圓柱由幾個面組成?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
2、圓面積怎樣求?
3、長方形的面積呢?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出示一頂廚師帽,讓學生觀察,做著一定帽需要多少布料?用我們以前學的知識能解決嗎?教師借機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圓柱表面積的求法》
三、 自主探究,發(fā)現問題。
1、分組,討論:
。1)、動手將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剪開 。(你發(fā)現了什么?)
圓柱的側面剪開發(fā)現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側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地面周長×高。
重點感受:圓柱體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這里要強調沿著高剪)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的哪個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是圓柱體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體的高)
。2)、復習引導:(用舊解新)
上下兩個圓的面積怎樣求?(如果已知底面半徑就能求出底面積)
。3)、小結:小組討論,將公式延伸。
圓柱表面積 =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Ch+2π r2
=πdh+2π r2
2、知識的運用:(回到情景創(chuàng)設)
(1)、出示例題:
例2:假如一頂廚師的帽子,高 28厘米,帽頂半徑10厘米,做一頂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 用進一法結果保留正是整十平方厘米)
(2)、獨立試做:
(3)、集體講評。
。4)、講解進一法。
3.鞏固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這一節(jié)課重點學習了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及運用。
【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直線數學教案06-02
數學教案數軸03-2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9-0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3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4
小學數學教案07-20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3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6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