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牛頓第一定律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牛頓第一定律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1
新課標明確提出“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自主探究教學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反饋結構,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自主探究教學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習變成學生內在的需求,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個性的發(fā)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如何讓自主教學探究模式很好的得到實施,是教學過程設計的難點。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時筆者認為應把握以下三個原則:
1.學生已知的內容可以通過自主探究方式讓學生獨自完成教學要求;
2.學生未知的但經老師啟發(fā)引導后能理解的也可通過自主探究讓學生獨自完成教學要求;
3.學生未知的經老師提示后理解也困難的才是需要通過老師主導來完成的。自主探究性教學模式,就是要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人。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關鍵在于教師設計教學過程時要充分了解哪些是學生已知的知識點,哪些是未知的知識點,哪些是能啟發(fā)后掌握的,哪些是學生自己無法理解的,然后尋找探究點→再針對性地設計問題→設計具體探究過程。下面以《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為例來看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
一、教材分析
這節(jié)教材首先對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作了歷史的回顧,介紹了四位科學家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貢獻。然后講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物體慣性的概念。這是初、高中知識相銜接的一節(jié)課程。學生已經了解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內容,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應以教材中有關“力是運動的原因還是改變運動的原因”這一問題認識的發(fā)展歷史為線索,以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教育與思維能力培養(yǎng)為主要目標。教學的側重點應放在理解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研究、思考、推理過程,學習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實驗方法。在牛頓第一定律內容的學習上,注重知識的理解及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為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思維的積極性,本課采取學生自主探究模式組織教學。
二、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新課:運動的起因是什么
(一)學生閱讀歷史的回顧并找出四位科學家關于力和運動的觀點
這塊內容中有些知識點學生是已知的,也有未知的,但學生都看得懂,所以就由學生來完成,同學們相互補充,教師只起到歸納總結的作用。
1.亞里士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現(xiàn)象:在平路上人推車,車才能運動,人停止用力,車子就要停下來。
2.伽利略:水平面上物體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摩擦的作用,如果沒有摩擦,水平面上物體一旦具有某一速度物體將保持這一速度運動下去。
笛卡兒:如果沒有其它原因,運動物體將繼續(xù)以同一速度沿著一條直線運動,即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牛頓:一切物體總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ǘ﹩枺阂陨纤奈豢茖W家每一位都把人類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步,試分析每人推進的一步體現(xiàn)在哪里?你認為誰的貢獻最大?
教師通過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指明學生要探究的內容與方向,具體由學生們合作完成,教師只起到總結歸納的作用。
a)亞里士多德的貢獻:通過直覺的觀察提出問題為科學家的研究確立了課題。
b)伽利略的貢獻:
(1)伽利略發(fā)現(xiàn)了不易直覺的摩擦力,改變了亞里士多德根據(jù)直接經驗得出的直覺結論提出運動不需力維持;
(2)思維代替直覺認識宇宙。
c)笛卡兒的貢獻:
。1)明確勻速直線運動;
。2)指出速度改變是有原因的。
d)牛頓的貢獻:
(1)推廣到一切物體;
(2)提出靜止;
(3)明確力的作用。
關于誰的貢獻大,學生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教師也無需給出一個正確的結論。但是通過對物理學歷史發(fā)展過程的考察,對四位科學家貢獻的探究,它將有助于學生了解物理學家認識和發(fā)現(xiàn)物理定理、定律的基本方法。從而“以史為鑒”,培養(yǎng)他們以物理學家認識世界本來面目的`方式去認識世界。在一定意義上,通過對規(guī)律認識的歷史的還原,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論的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這是設計此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所在。
在該塊教學內容中學生未知的是關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教師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是采用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具體可如下操作。
提問:伽利略用什么方法證明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呢?
演示說明:設置一個向下的斜面,再圓滑地連一個向上的斜面。然后拿一個小球放在斜面某點上,由靜止運動下來,它將沖上另一斜面。
教師設疑:它能“沖”到哪里,它能回到原來高度嗎?如果光滑,結果怎樣?
教師通過一系列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它升不到原來的那個水平高度,這是因為摩擦較大。若換一個摩擦較小的斜面,可以看出,它就較接近那個水平高度。若摩擦越小,就越接近。這是實驗事實?茖W推理:依據(jù)這可靠的實驗事實為基礎,然后沿著摩擦力越來越小的發(fā)展趨勢,去科學推理──假如摩擦非常非常的小、以至于沒有摩擦,那小球將非常非常接近──以至于達到原來水平高度。這是一種理想的實驗情景,即小球沿著光滑的斜面總能上升到原來的高度。教師指出“假設”兩個字用得很好,它對物理結論進行合理的外推,其結論的得出符合邏輯。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傾角越小,小球為達到原來的高度所通過的路程就越長;傾角越小,通過的路程就越長。然后,我們再去科學推理,假如它最終成為水平面,那小球所通過的路程也就無限長,只能沿著水平面繼續(xù)運動下去。
教師總結:“理想實驗”雖然也叫實驗,但它不等同于科學實驗。真實的實驗是一種實踐活動,而“理想實驗”則是一種思維活動,是由人們在抽象思維中設想出來而實際上無法做到的“實驗”。并指出理想實驗是以真實的科學實踐為基礎,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對實際過程做出了更深入的抽象分析。理想實驗是以正確的邏輯法則為依據(jù)的。它是自然科學理論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三)演示氣墊導軌實驗
氣墊導軌實驗是學生未知的實驗,所以采用的方法是由師生共同操作完成,教師介紹實驗裝置及裝置的特點,由學生來推動氣墊導軌上的物體,觀察它的運動,進一步地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ㄋ模┳寣W生們仔細閱讀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并思考定律包含的幾層含義
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時,不能只滿足于學生能復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還應幫助學生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所包含的幾層意思。定律的理解是未知的,但可以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通過學生們相互討論、自主探究、教師補充共同完成下面的三層含義。
1.描述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guī)律
牛頓第一定律描述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或者所受的合外力為零時,物體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2.闡明了力的科學定義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它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產生和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3.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揭示了物體普遍具有的屬性──慣性。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2
知識目標:
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常識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
能力目標:
1、通過斜面小車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實驗分析,初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標:
1、通過科學史的簡介,對學生進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教育。
2、通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給學生以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回憶思考的形式提出問題:如果物體不受力,將會怎樣?通過小車在不同表面運動的演示實驗,使學生直觀的看到物體運動距離與阻力大小的關系,為講解伽利略的推理作準備。然后講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過推理得出的結論,再介紹迪卡兒對伽利略結論的補充,牛頓最后總結得出的牛頓第一定律。通過這些使學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許多人研究的基礎上的,正如牛頓所說:“如果說我所看的'更遠一點,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最后指出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而是用科學推理的方法概括出來的,定律是否正確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給學生以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揭示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規(guī)律,即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教法建議
1、學生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困難在于從生活經驗中得到的一種被現(xiàn)象掩蓋了本質的錯誤觀念,認為物體的運動是力作用的結果。如推一個物體,它就動,不再推它時,它便靜止。為使學生擺脫這種錯誤觀念,首先要把運動和運動的變化區(qū)別開,樹立從靜到動和從動到靜都是“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概念,這是為了揭示力和運動的關系做的重要鋪墊。其次,通過實驗確立“力是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的概念。再通過推理建立“不受力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概念。
2、通過演示實驗的比較、分析、綜合、推理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科學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實驗中可通過設計不同的問題滲透研究方法。
3、本節(jié)課可按著人類對知識的認識順序組織教學,讓學生體會規(guī)律的認識過程,對學生進行學史教育。從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伽利略的研究——笛卡爾的補充——牛頓的總結。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
2、理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
3、理解慣性,認識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4、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科學想象能力 教學設想 重點: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難點:對慣性現(xiàn)象的理解 教學準備 斜面、小車、毛巾、棉布、木板、象棋子、硬尺片、杯、水、雞蛋、硬紙片、鐵架臺、細線、紙箱、木塊等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新課引入:
我們學過了力,一切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我們也學過了運動,運動是絕對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靜止只是相對的.物體都受力,同時又都在運動,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可見,力和物體的運動有密切的聯(lián)系.我們在這一章中要學習力和運動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
古希臘的學者亞里斯多德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他的根據(jù)是一個物體(例如一輛車)運動起來后必須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運動下去,失去力的作用,運動會停下來.
物體的運功需要力來維持嗎?
新課:
一.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師強調實驗中注意事項:同一小車、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放,滑到底端的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平面材料。
學生要理解實驗要求的一些目的
演示實驗:
小車從斜面滑下,在毛巾上滑行后停下
1)教師提問:小車為什么停下來?
。▽W生回答)
小車在水平的毛巾面上受到了阻力.
小車從斜面滑下,在木板上滑行后停下
2)教師提問:
小車滑行的距離怎么長了?
。▽W生回答)
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變小了
3)教師提問
能讓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再遠些嗎?
。▽W生回答)
減小水平面對小車的阻力.
結論:表面越光滑,小車受阻力越小,小車速度變化越慢,小車前進越遠。
設想:如果小車從斜面上滑下來,滑到一個非常光滑、阻力無限小的光滑平面上,小車的運動將如何?
小車應該永遠運動下去
最后,英國的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總結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運動的關系的第一條規(guī)律——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
也就是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也能運動,所以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進一步的科學推理得到的非實驗定律。
大家要學習科學家的刻苦鉆研精神,也要向他們學習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科學推理法。
二.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那么,什么是慣性呢?
任何物體都具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
1、打棋子實驗(學生參與演示)將七個象棋子疊放講臺上,用尺迅速地打出第四個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失去了第四個棋子的支持而落在正下方。
2、慣性雞蛋實驗:突然彈擊雞蛋與水杯間的硬紙片,雞蛋有慣性,不會隨紙片飛出去,而是掉進水杯里。
鼓勵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有那些做法是利用了慣性和預防慣性造成的危害的。(洗衣機脫水的原理,拍打衣服上的灰塵,抖落傘上的雨點,跳遠前的助跑,高速公路上對汽車之間的車距有限制,在一些拐彎較多的地方限制車速等)
教師強調:慣性是萬物皆有的一種固有屬性,慣性與物體是否受外力、處于何種狀態(tài)無關。慣性由物體的質量決定,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慣性不是力,
板書設計:
牛頓第一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
1.概念: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2.運動的物體不需要力來維持
二.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慣性只與物體 質量 有關。
與物體的速度,體積等無關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4
知識目標
。1)伽利略理想實驗;
(2)慣性概念;
(3)掌握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4)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5)能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慣性現(xiàn)象.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倪壿嬐评砟芰;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科學的實驗方法.
情感目標
對任何現(xiàn)象的發(fā)生不能夠想當然,要有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分兩塊內容介紹的,先是介紹了人類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發(fā)展歷史,并著重講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實驗及其重要的實驗思想.然后引入了牛頓第一定律,引入了慣性概念,并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教法建議
1、本節(jié)所述內容在初中課本上已涉及到,初中課本中用到的標題是慣性定律,所以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
2、適當介紹一些學史的知識,讓學生意識到:一個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或者是一開始的認識就是對的,而是需要人類不斷探索才能形成的,它們的學習也是這樣.
3、重點講述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科學思想,讓學生學會一種科學思維方法.
4、通過對大量實例的分析,讓學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對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教學難點:對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理解.
示例:
一、歷史的回顧
1、人類對力和運動關系的最初認識及亞里士多德其人.(見擴展資料)
2、伽利略理想實驗:
。1)動畫模擬該實驗,并指出不能夠真正試驗的原因.或做課本所講的氣墊導軌實驗(有視頻資料),并指出為什么只是近似驗證.由實驗結果推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矛盾的.焦點蝕是試實驗條件的不同.
(2)分析伽利略理想實驗:它是一個理想化的過程,但并不是憑空想象的來的,而在抽象思維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科學推理,理想化實驗是物理學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3)介紹伽利略.
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
3、注意:(通過實例分析)
。1)慣性與慣性定律不同.
(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任何時候物體都具有慣性,這與物體處于什么狀態(tài)無關.
。3)力和運動的關系:力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4、實例參考(要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
分析剎車時人往前傾;啟動時人往后仰.
做小實驗:慣性實驗器演示慣性現(xiàn)象,并分析.
讓學生舉例分析,并指出哪些慣性現(xiàn)象有利,哪些慣性現(xiàn)象有害.
探究活動
題目:可以觀察的慣性現(xiàn)象
組織:小組或個人
方案:自己設計小實驗并展示、講解,由同學互相評判
評價:具有可操作性,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靈活應用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5
1.題目:《牛頓第一定律》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十分鐘以內;
(2)要求有適當?shù)陌鍟O計;
(3)幫助學生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知道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推理而來的。
2.通過觀察直觀現(xiàn)象到提取抽象規(guī)律的過程中,提高分析、歸納、推理能力。
3.體會科學家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牛頓第一定律。
【難點】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多媒體展示:靜止的小車和風吹樹葉的圖片,引導學生得出錯誤觀點,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繼續(xù)給出飛出的足球,不受力依然飛行,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導入新課《牛頓第一定律》!景鍟号nD第一定律】
(二)新課講授
1.結合導入中的問題,教師追問,足球如何停止?學生分析得出受到阻力的原因。
2.教師提出問題:運動的物體所受的'阻力對于路程有什么影響?學生猜想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采用控制變量法,用不同材質來做支持面。
3.教師給出實驗器材,組織小組討論合理的實驗步驟,之后進行實驗。
4.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阻力越小,運動的路程越遠。如果支持面光滑,阻力為零,小車會一直運動下去,其運動為勻速直線運動。
5.教師講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并給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強調關鍵詞“一切”、“保持”等的含義。
6.教師結合探究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實驗基礎+合理推理,也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方法。
(三)鞏固提高
如果同學們正在進行運動會,所有的力突然消失了,會產生什么樣的情況?
(四)小結作業(yè)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2.作業(yè):思考一切物體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不受力總是靜止的,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四、板書設計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并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能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2.通過演示實驗。提高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發(fā)現(xiàn)自然科學規(guī)律,體會物理的實用性,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牛頓第一定律。
【難點】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上課,同學們請坐。上課之前,老師在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圖片,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是在太空當中靜止的一滴水,我們結合之前的知識,想一想這滴水為什么能夠靜止在空中呢?嗯,好,看到很多同學有答案了。來,后排這個女生說一下,非常好,請坐。她說是因為在太空當中的物體,不受到力的作用,所以物體總保持靜止或者是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由于沒有初速度,所以就靜止在空中了。表達的非常完整。對于剛才同學所說的,其實涉及到了牛頓第一定律。那今天我們繼續(xù)來探究牛頓第一定律。(板書:牛頓第一定律)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模塊1】牛頓第一定律的發(fā)現(xiàn)歷程
我們都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其實是牛頓總結歸納得出的,那為什么牛頓總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牛頓第一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又是怎樣的呢?好,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快速瀏覽教材上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過程。好,現(xiàn)在很多同學已經坐直了,想必已經是完成了。那誰能來分享一下,好這位同學。嗯,非常好,請坐。他是根據(jù)人物來進行梳理的。他說先后經歷了亞里士多德、伽里略、笛卡爾、最后是牛頓進行總結而得出的定律。所以牛頓才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好,對于這幾個人物來說呢,我們詳細地來看一看,他們分別有怎樣的觀點和言論。首先是亞里士多德,他說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如果沒有力,那運動就會立即停止。那這樣的觀點是否正確呢?嗯,不正確。這個我們之前已經學過了。在20xx多年之后,伽利略推翻了這個觀點。那他說什么呀?對,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也就是說,如果不受到外力作用時,這個物體會持續(xù)的運動下去。物體運動停止,是因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好,后來笛卡爾將這個言論的推廣到更加理想化的情況。最后由牛頓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嗯,好,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的發(fā)現(xiàn)歷程。(板書:一、發(fā)現(xiàn)歷程)
【模塊2】牛頓第一定律
對于牛頓第一定律,其實我們之前已經知道了他的完整表述。誰能來嘗試說一說?嗯,好,你來說。嗯,不錯,請坐。表述得不是非常完整,但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是不錯的。牛頓第一定律的完整表述是,一切物體總保持靜止或者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對于牛頓第一定律,其實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已經做過實驗來進行探究了。當時探究實驗過程是怎樣的,大家還記得嗎?嗯,好,來這位男同學你來說一說,非常好,請坐。這個男同學說,之前探究時,是讓小車或者是讓滑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通過改變平面的粗糙程度,觀察滑塊滑行的距離,會發(fā)現(xiàn)阻力越小時,滑塊滑行得就越遠。
那么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在高中階段,這個實驗有沒有可以優(yōu)化的地方呢?應該怎樣去改進呢?嗯,好,我看到很多同學有想法,這位女同學你來說一說,很好,請坐。她說想盡量減小阻力之后,然后給小車一個初速度,此時觀察一下它的速度是不是會發(fā)生改變,來進行驗證。嗯,好。根據(jù)這樣的想法,老師準備了一段實驗視頻。視頻當中的實驗器材是氣墊導軌,在啟動的時候,導軌會向上噴氣,在滑塊和導軌之間就會形成空氣層。此時就會大大減少滑塊在運動時的摩擦力。好,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如果給滑塊一個初速度,他到底會不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呢?好,現(xiàn)在實驗播放開始。嗯,好,視頻播放結束了。從剛才的顯示屏當中的數(shù)字來看,滑塊的運動時速度發(fā)不發(fā)生改變呢。好,同學們都說是不改變的,確實是這樣。當物體運動的時,所受到的合外力為零,他將會一直勻速直線運動下去。好,在初中的基礎上,我們將這個實驗進行了改良。
【模塊3】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1
那么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發(fā)現(xiàn)歷程以及準確表述,我們已經了解清楚了,F(xiàn)在老師有兩個小問題想去考考大家。剛才在牛頓第一定律當中,我們說物體總保持靜止或者是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此時對于這樣的狀態(tài)來說,他的受力情況一定是怎么樣?對,不受外力的'作用。也就是說,他的合外力怎么樣,嗯,很好,是為零的。好,怎樣才能算是合外力為零呢?同學們思考兩分鐘,老師找人來分享。我看到很多同學已經有答案了,這個男同學你最積極,你來說一下,非常好,請坐。他說合外力為零,可能是這個物體就是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此時合外力就為零了。那還有哪位同學來補充一下。好,這位同學。好,請坐。他說也可能是物體受到力。但是這些力合成之后,合外力是等于零的。說得非常的好。這個其實就是合外力為零的兩種情況。(板書:二、牛頓第一定律、1.合外力為零)。
【模塊4】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2
現(xiàn)在老師還有一個小問題想去問問大家,我們可不可以通過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之間的聯(lián)系,來判斷一下,物體在處于某種運動情況時,它的合外力是怎樣的呢?嗯,好,現(xiàn)在老師在多媒體上了展示一幅過山車的圖片。過山車在運行的時候,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在時刻發(fā)生變化。于是我們可以推斷他所受的合外力是怎樣的呢?嗯,好,后面戴眼鏡的男同學,來跟大家說一下,很好,請坐。這位男同學說,如果這個物體速度大小和方向不變化的時候,說明合外力為0。但此時速度大小和方向均變化,說明此時合外力一定是不為零的。所以根據(jù)大家說的,牛頓第一定律可以通過物體運動狀態(tài),大致的去推斷受力情況。(板書:2.運動力)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作業(yè)
好,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所有內容,通過剛才的兩個小問題的討論,相信同學們已經對于牛頓定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好,這節(jié)課呢,我們就上到這里。課后同學完成書后的習題。好,下課。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7
本文題目:高一化學教案:牛頓第一定律學案
第一節(jié) 牛頓第一定律 學案
一. 教學內容:
牛頓第一定律
二. 本周教學目標
1. 知道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對力和運動關系的不同認識。
2.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其推理過程和結論.
3. 知道什么是慣性,會正確理解有關現(xiàn)象.
4. 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意義.
[教學過程]
1 .理想實驗的魅力
(1)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
理想實驗:
如圖甲所示,讓小球沿一個斜面從靜止?jié)L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的高度.
如果第二個斜面傾斜角度小,如圖乙所示,小球在這個斜面上達到原來的高度就要通過更長的路程,繼續(xù)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斜角度,如圖丙所示,使它最終成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達不到原來的高度,而是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續(xù)運動下去.
伽利略的思想方法
伽利略的實驗+科學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雖然是想像中的實驗,但這個實驗反映了一種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實基礎之上的.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抽象為指導,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規(guī)律.
(2)伽利略的觀點:在水平面上的物體,設想沒有摩擦,一旦物體具有某一速度,物體將保持這個速度繼續(xù)運動下去.
(3)笛卡爾的觀點:除非物體受到外力的作用,物體將永遠保持其靜止或運動狀態(tài),永遠不會使自己沿曲線運動,而只保持在直線上運動.笛卡爾補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觀點.
2. 牛頓物理學的基石慣性定律
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工作,并提出了三條運動定律,先看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如何正確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對牛頓第一定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倜鞔_了慣性的概念:
定律的前半句話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揭示了物體所具有的一個重要的屬性慣性,即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牛頓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诖_定了力的含義:
定律的后半句話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tài)為止,實際上是對力的定義,即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并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一點要切實理解.
、鄱ㄐ越沂玖肆瓦\動的關系:
牛頓第一定律指出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guī)律,它描述的只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而實際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相同.但是,我們不能把不受外力作用理解為合外力為零.
3. 理解慣性和慣性定律
(1)對慣性定律的理解
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即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同時,牛頓第一定律還定性地指出了力的動力學意義: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即改變速度的原因.物體在速度發(fā)生改變時,就有加速度.因此也可以說: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的原因,也不能認為有力就有運動,沒有力就沒有運動,更不能認為物體向哪個方向運動就一定受到那個方向的力的作用.
(2)對慣性的理解
①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趹T性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不論物體是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慣性總是存在的,當物體原來靜止時,它一直想保持這種靜止狀態(tài);當物體運動時,它一直想以那一時刻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蹜T性與物體是否受力無關,與物體速度大小無關,僅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4. 慣性與力的比較
(1)從概念比較
慣性是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而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是迫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2)從意義比較
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而物質無處不在,慣性也就無處不有,一切物體均具有慣性,我們所處的世界是慣性的世界,也叫慣性系。
慣性不是力,慣性與力毫無關系,二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迫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也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5. 決定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內因與外因
決定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物體受到的外力;另一個是物體本身的質量.外力是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外部因素,質量是決定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難易程度的內部因素。
在物體的質量一定時,物體受到的力越大,其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就越迅速;反之,物體受到的力越小,其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就越緩慢。
在物體所受外力一定時,物體質量越大,其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就越困難;反之,物體的質量越小,其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就越容易.物體質量的大小決定了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難易程度。
6. 明確區(qū)分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難易與讓運動物體停止運動的難易的不同
有同學認為:汽車的速度越大,讓它停下來即剎車所用的時間越長,即讓汽車停止運動就越困難,因此認為汽車的速度越大其慣性就越大.其實這是錯誤的.
比較物體慣性大小的方法是: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加速度大的其慣性小;加速度小的其慣性大;加速度相等時其慣性等大.同輛汽車,剎車時所受阻力相同,加速度相同,即單位時間內速度改變量相同,慣性大小就相同.行駛速度大的汽車,停下來的速度改變量越大所用時間就越長,而單位時間內的速度改變量仍然相同,即加速度相同,慣性大小相同.所以慣性的大小與速度大小無關。
【典型例題】
例1. 關于牛頓第一定律,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 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B. 牛頓第一定律就是慣性
C. 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是由于物體具有慣性
D. 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物體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解析:對A,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該定律反映的就是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故A選項正確.
對B,慣性與慣性定律二者的物理意義截然不同.慣性是一切物體都具有維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無論物體處于什么狀態(tài),物體的慣性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慣性定律則是說: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物體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它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的條件下所遵守的規(guī)律.慣性與慣性定律這二者極易混淆,只有從概念的物理意義上分析、對比,從而作出正確判斷.故B選項錯誤。
對C,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原因,就是由于物體不受外力和具有慣性.故C選項正確.
對D,由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可知,力就是迫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原因,故D選項正確.
慣性與質量關系的定性分析
例2. 在谷物的收割和脫粒過程中,小石子、草屑等雜物很容易和谷物混在一起,另外谷粒中也有癟粒.為了將它們分離,可用揚場機分選,如圖所示。它的分選原理是( )
A. 小石子質量最大,空氣阻力最小,飛得最遠
B. 空氣阻力對質量不同的物體影響不同
C. 癟谷粒和草屑質量最小,在空氣阻力作用下,反向加速度最大,飛得最遠
D. 空氣阻力使它們的速度變化不同
解析:各種雜物以相同的速度從機器中拋出,由于所受空氣阻力不同,產生的加速度也不一樣,使它們的速度變化不同,故D選項正確.或者這樣理解:小石子質量大,慣性大,運動狀態(tài)較雜質要難改變得多,故飛得最遠,而實谷粒質量和慣性介于小石子和癟粒之間,故最后實谷粒位置居中.
答案:D
例3. 如圖(1)所示,重球M系于細線DC的下端,重球M的下方又系一條同樣的細線B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1)
A. 在線的A端緩慢加大拉力時,線DC先斷
B. 在線的A端緩慢加大拉力時,線BA先斷
C. 在線的A端猛力一拉,線BA先斷
D. 在線的A端猛力一拉,線DC先斷
解析:重球M的受力如圖(2)所示.
(2)
對A,當在線的A端緩慢加大拉力時,使得重球M能夠發(fā)生向下的微小位移,從而使得上部細線CD的拉力 逐漸增大,又由于這個過程是極其緩慢地進行的,故可以認為重球M始終處于受力平衡狀態(tài),重球M的受力是 。當AB線下端的力 增大時, 也隨之增大,并且總是會有上部的CD繩先到達受力極限的程度,因而CD繩先被拉斷.故A選項正確.
對B,由上面的分析可知,B選項錯誤.
對C,當在A端猛力一拉時,由于重球M的質量較大,其慣性也就較大,并且力的作用時間又極短,故重球M向下發(fā)生的位移也極小,以至于上部的線CD還沒來得及發(fā)生伸長的形變,下端線中的拉力 已經達到了極限強度,因而下部的線AB必然會先斷.故C選項正確。
例4. (20xx年廣東)下列對運動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 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自然狀態(tài)是靜止的,只有當它受到力的作用時才會運動
B. 伽利略認為力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
C. 牛頓認為力的真正效應總是改變物體的速度,而不僅僅是使之運動
D. 伽利略根據(jù)理想實驗推論出:如果沒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體,一旦具有某一個速度,將保持這個速度繼續(xù)運動下去
解析: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A項錯,其他三項與史實吻合。
答案:A
例5. (20xx年上海市綜合試題)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僅需要相應的知識,還要注意運用科學方法.理想實驗有時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規(guī)律.咖利略設想了一個理想實驗,其中有一個是實驗事實,其余是推論.
①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
、趦蓚對接的斜面,讓靜止的小球沿一個斜面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
、廴绻麤]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釋放的高度;
④繼續(xù)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續(xù)的勻速運動.
請將上述理想實驗的設想步驟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_______(只要填寫序號即可).在上述的設想步驟中,有的屬于可靠的事實,有的則是理想化的推論。下列有關事實和推論的分類正確的是( )
A. ①是事實,②③④是推論
B. ②是事實,①③④是推論
C. ③是事實,①②④是推論
D. ④是事實,①②③是推論
解析:本題是在可靠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將實驗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規(guī)律,得到正確的結論,而②是可靠事實,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高度上作無摩擦的設想,最后推導出水平面④上的理想實驗,因此正確順序是②③①④。
答案:②③①④ B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20分鐘)
1. 人從行駛的汽車上跳下來后容易( )
A. 向汽車行駛的方向跌倒
B. 向汽車行駛的反方向跌倒
C. 向車右側方向跌倒
D. 向車左側方向跌倒
2. 有道是坐地日行八萬里,可見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是相當大的,然而當你在原地向上跳起后會發(fā)現(xiàn)仍落在原處,這是因為( )
A. 你跳起后,會得到一向前的沖力,使你隨地球一同轉動
B. 你跳起的瞬間,地面給你一個力,使你隨地球一同轉動
C. 你跳起后,地球也在轉,但由于你留在空中時間太短,以至于落地后的距離太小,看不出來
D. 你跳起到落地,水平方向速度同地球一樣
3. 殲擊機在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時要丟掉副油箱,這樣做是為了( )
A. 減小重力,使運動狀態(tài)保持穩(wěn)定
B. 增大速度,使運動狀態(tài)易于改變
C. 增大加速度,使狀態(tài)不易變化
D. 減小慣性,有利于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
4. 下列事例中,利用了物體的慣性的是( )
A. 跳遠運動員在起跳前的助跑運動
B. 跳傘運動員在落地前打開降落傘
C. 自行車輪胎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狀
D. 鐵餅運動員在擲出鐵餅前快速旋轉
5. 關于慣性,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人在走路時沒有慣性,被絆倒時才有慣性
B. 百米賽跑到達終點時不能立即停下來是由于有慣性,停下來后也就沒有慣性了
C. 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有慣性,受到外力作用后慣性就被克服了
D. 物體的慣性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受力情況均無關
6. 你試著自己學做蛋炒飯,你兩手分別握住一只雞蛋,現(xiàn)用右手的雞蛋去碰停在你左手中的雞蛋,結果如何?大部分情況是只破了一只雞蛋,則先破的蛋是( )
A. 右手的 B. 左手的 C. 同時破 D. 無法判定
7. 當人們的衣服上沾了一些灰塵時,都習慣地用手在沾有灰塵的地方拍打幾下,這樣灰塵就會掉了,請同學們用學過的知識解釋.
8. 在足球場上,為了不使足球停下來,運動員帶球前進必須不斷用腳輕輕地踢撥足球(即盤帶)又如為了不使自行車減速,總是不斷地用力蹬腳踏板.這些現(xiàn)象不正說明了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嗎?那為什么又說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試題答案】
1. A 2. D 3. D 4. AD 5. D 6. B
7. 當你拍打沾有灰塵的衣服時,衣服受力突然運動,而灰塵因慣性要保持靜止,所以與衣服脫離,就掉下來了。
8. 足球在草地上時,受到阻力作用,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速度變小,最終會停下來,所以在盤帶足球時,人對足球施加力的作用,恰好是起了使足球已經變小的速度再變大的原因。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8
第八章運動和力
第1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
設計說明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首先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物體是否受力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學生初步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然后選取運動物體水平方向只受阻力的實例引入課題,最后展示兩種對立觀點。通過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建立規(guī)律,引導學生認識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及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屬性,并會利用慣性解釋有關現(xiàn)象。
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這部分內容時,要注意教給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實驗前必須向學生交代清楚實驗的條件和做法,使其明確每次實驗用的是同一輛小車,而且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滑。不同的是,三次實驗小車通過的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使學生知道實驗中哪些條件不變,哪些條件變化了,從而滲透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該實驗結束后,要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地推理,讓學生結合自己對生活經驗的認識分析問題,若能將阻力不斷減小下去,物體不就會越滑越遠嗎?通過推理得出結論,從而引出牛頓第一定律。在本節(jié)課中,要強調牛頓第一定律并非是由實驗直接得出,而是建立在一定實驗的基礎上的,通過分析事實,進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要向學生滲透“理想實驗”和“實驗、猜想和推理”等重要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經歷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認識牛頓第一定律,從中感悟科學推理的方法,領會科學思維過程。
3.能通過生活經驗和大量事實認識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生活和大自然中的有關現(xiàn)象。
4.培養(yǎng)學生不迷信權威、大膽質疑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實驗研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慣性。
2.難點: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用慣性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有關現(xiàn)象。
教具
學生用:木板、斜面、小車、毛巾、棉布、刻度尺。
教師用:小木塊、木板、斜面、小車、毛巾、棉布、刻度尺,另有電化教學器材、教學光盤、粉筆盒。
教學過程
回顧思考
1.物體沿著________且________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運動狀態(tài)不變是指物體做________運動或保持________。
導入新課
1.小實驗導入
演示實驗1:在水平桌面上推一木塊,木塊運動,撤去推力,木塊停止運動。
生活情景回顧1:足球靜止在地面上,運動員不踢,球不動,運動員踢球,球運動。
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導:如果要使一個物體維持運動,就要對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撤去這個力,物體就停止運動,也就是說,“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演示實驗2:在水平桌面上用尺子水平敲擊小木塊,尺子離開木塊后,木塊滑動了一段距離停下來。
生活情景回顧2:運動員將球踢出瞬間,運動員的腳離開球后,球運動一段距離才停下來。
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導:從演示2和情景2結果看,“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教師對比兩種認識提出疑問:兩種認識,一種是運動要靠力來維持,另一種是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哪一種認識是正確的呢?力和運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
2.多媒體導入
視頻展示:玩滑板車、火車進站。
問:這些運動的物體,停止施加動力,還會繼續(xù)運動嗎?為什么最終要停下來?
簡介歷史上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觀點。
問:你們同意誰的觀點?究竟誰的觀點正確?學完本節(jié)課就清楚了。
進行新課
探究點一研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提出兩種觀點
實驗演示:老師用手推講桌上的粉筆盒,用手推粉筆盒,盒子運動,停止用力,粉筆盒也停下來?
教師: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xiàn)象?(由學生思考后回答)
學生:騎自行車的時候,腳踩踏板,車運動起來,不踩踏板,車最終停下來……
教師:正是由于生活中的這些現(xiàn)象,歷史上有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你認為這個觀點有沒有問題?學生思考回答。學生持有不同觀點,有的認為正確,有的認為錯誤。
在學生提出觀點后指出:亞里士多德的這個觀點維持和統(tǒng)治人們的思想近兩千年,后來另一位科學家伽利略才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就像被踢出去的足球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
提出問題:我們該怎樣證明運動的物體停下來是因為阻力的影響?
學生思考、交流展示討論結果。
2.實驗探究
教師:既然實驗研究的是“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那在開始時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就要保持相同,然后改變阻力的大小,觀察小車運動的遠近。我們采取的這種方法是哪一種物理研究方法?
教師:怎樣才能控制小車開始時的運動狀態(tài)相同?然后又怎樣改變小車受到的阻力?
。ㄏ茸寣W生自由討論,再指導學生參考教材圖8.1-2)
共同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如圖所示,讓一輛小車分別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比較在幾種不同平面上的運動距離。
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
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實驗序號接觸面阻力的大小小車運動的距離小車速度減小的快慢
1毛巾表面
2棉布表面
3木板表面
教師:觀察收集到的證據(jù),你能發(fā)現(xiàn)三次實驗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為什么要這樣做?
引導學生,觀察圖找出不同點,并解釋。
教師:為什么小車最后都會停下來?
引導學生從小車受到阻力方面考慮。
教師:阻力的大小跟小車運動的距離有何關系?
引導學生回答后總結: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就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遠,速度減小得就越慢。
3.設想和推理
教師:若平面足夠光滑(完全沒有阻力),它又將怎樣運動?
這是本實驗的關鍵點,引導學生思考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推理平面足夠光滑時小車將怎樣運動?
、偃N表面誰的阻力最小?從三次實驗現(xiàn)象得到怎樣的描述?
、谌舯砻嬖俟饣恍,則小車所受的阻力將怎樣?小車前進距離呢?速度減小的程度呢?
初步結論: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在水平面上前進的距離越長。若表面再光滑一些,小車所受阻力更小,前進距離會更遠,速度減小得也更慢。
③沿著這個推理,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沒有任何阻力,小車將會怎樣運動?
推理:如果小車不受外力,將會怎樣運動?
將永遠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提問:原來靜止的物體呢?
引導歸納: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一直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將保持其速度一直運動下去。
例題講解:(學生先練習,若有問題,教師補充講解)
例1(2021·四川宜賓中考)關于“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問題,某學習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依次將毛巾、棉布分別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分別從斜面頂端由靜止自由下滑,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離,三種情況下的運動如圖所示。
。1)實驗中每次均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滑行時獲得的速度大小____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實驗中的“阻力”是指小車受到的________;
。2)分析圖中小車運動情況可知,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減小得越________(選填“快”或“慢”);
。3)牛頓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礎上,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______狀態(tài)或________狀態(tài);
。4)牛頓第一定律________(選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實驗得出的,其符合邏輯的科學推理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方法。
解析:(1)每次都讓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目的是使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相等;本實驗中的“阻力”是指小車受到的摩擦力。(2)根據(jù)圖中運動情況可知: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車受到的阻力最大,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減小得越快。(3)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4)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出的,不是由實驗直接得出的。
答案:(1)相等摩擦力(2)快(3)靜止勻速直線運動(4)不是
探究點二牛頓第一定律
1.回顧猜想
教師:實驗探究前面所提到的兩個科學家的觀點,你現(xiàn)在認為誰的正確?
引導學生利用實驗推理的結論“如果小車不受外力,將永遠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判斷哪個科學家的觀點正確。
教師:300多年前,伽利略就是這樣通過實驗推理得出他的觀點的。后來,牛頓經過研究和整理,總結出更加全面和完整的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說明: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從實驗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推理、歸納得出的。這恰是科學家豐富的想象力與科學分析相結合的偉大之處。(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教師:通過實驗和推理,我們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這條定律對于一切物體都適用,但定律成立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是什么條件呢?在什么條件下,物體一定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在什么條件下,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教師結合定律詞語“一切”“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總”“或”四個方面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強調說明:①“一切”表明這條規(guī)律的普遍適用性,不符合這條規(guī)律的物體不存在。
②“不受力”是定律成立條件。這是一個理想情況,也包含物體在某一個方向上不受力。
、邸翱偙3帧敝肝矬w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只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兩種可能,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物體必須受力的作用。
、芰Σ皇蔷S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3.過程小結
教師:通過前面的實驗和我們的共同討論,我想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下面就請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說說自己的收獲或者還有哪些疑問吧!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例題講解:(學生先練習,若有問題,教師補充講解)
例2 如圖所示,若小球向右擺動到最低點時繩子斷裂,假設所有力同時消失,此后,小球的運動情況是()
A.勻速直線下落
B.勻速直線上升
C.勻速直線斜向上運動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
解析:小球向右擺動到最低點時,其運動方向是水平向右的,當繩子斷裂、所有力突然消失時,小球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即小球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選項正確。
答案:D
方法規(guī)律: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只以兩種狀態(tài)存在: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將以原來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探究點三慣性
教師:同學們已經理解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現(xiàn)在請同學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實驗。
[想想做做]
猜想下面的問題:
1.在勻速直線行駛的列車上的人向上拋出籃球,籃球落下時會落在________(選填“人的前方”“人的后方”或“人的手中”)。
2.仔細觀察“想想做做”實驗1,如圖所示,撥動簧片,把小球與支座之間的金屬片彈出時,小球沒有隨金屬片飛出,而是落入支座上的凹槽中。
分析現(xiàn)象并填寫下表
物體原有運動狀態(tài)受打擊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未受打擊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金屬片________,小球________金屬片受打擊,由______變?yōu)開_____小球不受打擊,保持________,落入凹槽中
學生猜想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于第一個問題通過播放視頻,尋找答案,并引導學生進行解釋。對于第二個問題通過實驗驗證,要做好實驗的指導,一只手按住底座,另一只手要用力撥動簧片,簧片形變要大,松手速度要快,一定要注意安全,金屬片飛出的方向,要提前用課本擋著。實驗完成后,再來分析上面的問題,然后指出它們的不同方面(動者恒動,靜者恒靜),引出慣性的定義。
教師:什么是慣性呢?
教師引導同學們分析: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外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一直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將保持其速度一直運動下去,這表明無論靜止的物體還是運動的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即慣性,所以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教師從以下四點分析慣性,加深學生對慣性的認識:(1)慣性的普遍性;(2)慣性大小的決定因素;(3)慣性與力的區(qū)別;(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qū)別。
[演示]
小車突然運動和突然停下來時,木塊表現(xiàn)出的慣性現(xiàn)象,如圖所示。
教師:為什么突然拉動小車時,木塊向后倒;而小車突然停止時,木塊向前倒?根據(jù)木塊的運動能不能解釋汽車在突然啟動和急剎車時乘客表現(xiàn)出的狀態(tài)?
教師引導同學們分析:木塊向后倒或向前倒,是因為木塊上部和下部的運動狀態(tài)不一樣。當小車突然啟動時,木塊的下部受小車的摩擦力隨小車一起運動,而木塊的上部由于慣性還要保持靜止狀態(tài),于是木塊向后倒。當運動的小車突然停下時,木塊的上部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向前運動的狀態(tài),而木塊的下部由于和小車間的摩擦使木塊的下部隨小車靜止,于是木塊向前倒。
教師:了解了上面的內容,請同學們再來看汽車安全帶的作用。
閱讀教材P19科學世界“汽車安全帶和安全氣囊”
教師分析:汽車安全帶主要是為了防止汽車突然剎車時,由于慣性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教師:請同學們說說你還知道有哪些生產和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
教師引導同學們分析:踢球、用鐵鍬鏟雪、潑水、滑冰、燒鍋爐時用鐵鍬往爐膛內添煤、跳遠運動員起跳前的助跑、用手可以拍掉身上的灰塵、跑步的人當腳碰到障礙物時總是會向前摔倒、撞擊錘柄可以使錘頭緊緊地套在錘柄上、騎自行車太快容易發(fā)生事故……
教師結合演示實驗的分析方法,讓學生學會解釋慣性現(xiàn)象時的一般步驟(以撞擊錘柄可使錘頭緊緊套在錘柄為例):(1)明確研究對象(錘頭);(2)物體原來處于什么狀態(tài)(錘頭隨錘柄一起向下運動);(3)什么原因使與研究對象有關的物體或同一物體的某一部分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錘柄因撞擊而停止運動);(4)由于物體具體慣性,被研究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可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錘頭由于慣性而向下運動,從而緊緊地套在錘柄上)。
教師:從同學們舉出的這些例子中,我們能夠看到人們可以利用慣性給我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許多的方便,同時也有慣性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因此,我們在利用慣性的同時還要注意防止慣性對我們造成的傷害。
例題講解:(學生先練習,若有問題,教師補充講解)
例3(四川涼山中考)在涼山州舉行的中小學運動會中,來自各校的運動員們奮力拼搏,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比賽中涉及到一些物理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乒乓球比賽時,球在空中飛行,所有力全部消失,球一定落向地面
B.百米比賽時,運動員沖線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為運動員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C.跳遠比賽時,運動員需要助跑,是為了增大慣性,跳得更遠
D.足球比賽時,抱在守門員手中的足球也具有慣性
解析:乒乓球在空中飛行,處于運動狀態(tài),若所有力全部消失,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百米比賽時,運動員沖線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為運動員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力的作用,故B錯誤;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跳遠運動員助跑是為了加快自己的速度,不能增加慣性,故C錯誤;任何物體在任何時候都具有慣性,故守門員手中的足球也具有慣性,故D正確。
答案:D
點撥:①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屬性,不是力,不能將慣性錯誤地表達為“慣性力”或“受慣性”;②衡量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只有質量,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慣性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所處的狀態(tài)和是否受力均無關。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三部分內容,為了檢驗一下學習效果,請完成“當堂達標”測試題。
當堂達標(見導學案“當堂達標”)
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19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第1至4題。
板書設計
一、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1.兩種觀點2.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1)實驗結論:運動時小車所受阻力越小,向前滑行距離越大,小車速度減小得越慢。(2)推理:如果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它將以恒定速度永遠運動下去。二、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理想實驗法(科學推理法)三、慣性1.定義: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我們把這種性質叫做慣性。 2.影響因素:慣性是由物體的質量決定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與物體的形狀、運動狀態(tài)、所處位置、受力情況等外界條件均無關。 3.生活應用:(1)利用慣性:撞擊斧柄斧頭套緊、潑水、跳遠。(2)防止慣性危害:安全帶或安全氣囊、保持車距、限速行駛。
參考答案(習題見導學案)
針對練習
1.(1)同一位置(或同一高度)控制變量(2)遠慢(3)勻速直線運動不需要(4)C
解析:(1)為了使小車滑到水平面時初速度相同,實驗時應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這種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2)比較甲、乙、丙三次實驗,發(fā)現(xiàn)阻力越小,小車滑行的距離就越遠,此時小車運動的速度改變的越慢;(3)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在運動時不受阻力,則小車將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4)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合理地推理概括得出的。
2.B解析:慣性是一種屬性,不是一種作用力,故A錯誤;拋出去的籃球不再受推力的作用,因為它具有慣性,所以能繼續(xù)運動,故B正確;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越滾越慢,是因為受到阻力的作用,如果不受力,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C錯誤;跳遠運動員助跑是為了利用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質量有關,質量不變,慣性不變,故D錯誤。
當堂達標
1.C解析:實驗時應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等,因此每次實驗時,應使小車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故A選項錯誤;小車最終會停下來是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這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B選項錯誤;如果小車到達水平面時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選項正確;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小車停止運動時慣性不會消失,故D選項錯誤。
2.D解析:頭枕是當頭突然后仰時,對頭部起保護作用。緊急剎車和前方碰撞時,由于慣性,人的身體會前傾,而不是后仰;左右轉彎時,由于慣性,人的身體會左右傾斜,也不會后仰。只有當后方追尾或突然加速時,人的身體會后仰。故選D。
3.CD解析:木塊與小車一起運動,有兩種情況,一是一起向左運動,二是一起向右運動,兩種情況下都有可能出現(xiàn)乙圖所示的現(xiàn)象。一是向右運動,突然減速,木塊底部由于受摩擦隨小車一起減速,而其他部分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速度向右運動,所以向右傾倒;二是向左運動,突然加速,木塊底部隨小車一起加速,而其他部分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向右傾倒。
4.慣性勻速直線運動解析:雞蛋沒有受水平方向的力,故因為慣性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紙片不受任何力之前是運動的,故紙片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做勻速直線運動。
5.人具有慣性地球上的汽車等物品也會被甩向天空解析:若地球驟然停止自轉,小伙伴由于慣性,會繼續(xù)維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故會被甩向天空;當?shù)厍蝮E停時,地球上的汽車等物品也會由于慣性,維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甩向天空。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9
學習目標:
通過實驗,經歷猜測、收集與分析實驗結果、檢驗等過程,初步體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確定事件。
重點:經歷猜測、收集與分析實驗結果、檢驗等過程,初步體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確定事件。
難點:體驗確定事件及不確定事件的區(qū)別。
學前準備:
1.每一討論小組準備5個黃乒乓球,5個白乒乓球;
2.每一討論小組準備一個骰子。
3.每一討論小組準備一只黑方便袋。
預習疑難:通過對書本的預習你還有那些不明白的,請記錄下來。
探究活動:
一、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看圖回答問題:
2。感受下列事件,談談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事件
結果的可能性
1.
、俨AП瓘慕虒W樓樓頂落到堅實的水泥地面會碎
②蘋果被風吹離枝頭后,會向下落
2.
①太陽每天從西邊升起
、诨@球從高處落到堅實的水泥地面會碎
想一想:
①你能總結出上表中類似1的事件的特點嗎?
結論:
運用已有經驗事先就能確定其一定會發(fā)生的事件,我們稱其為
、谡埧偨Y出上表中類似2的事件特點。
、勰隳馨l(fā)現(xiàn)上表中1、2倆類事件有什么共性嗎?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1.做一做:(以學習小組為單位)
、艑ⅫS乒乓球放入黑袋中,白乒乓球放入白袋中,回答問題:
①在黑袋中會摸到白球嗎?會摸到黃球嗎?
②在白袋中會摸到白球嗎?會摸到黃球嗎?
、壅埮e一些生活中的確定事件。(最好是講學稿上沒有的)
說明:此處由老師擲骰子決定哪一學習小組發(fā)言。
結論:有許多事情我們事先無法肯定它會不會發(fā)生,這些事件稱為。
、茖状械陌灼古仪虻谷牒诖校ê诖悬S球不動,注意觀察老師是如何做的)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摸到的球是什么顏色的?
2.思考:足球比賽前,裁判員擲一枚硬幣的方法決定雙方的比賽場地,裁判員擲硬幣時要注意什么?
、儆涗泦T先記錄成員可能摸到球的顏色,再記錄成員實際摸到球的顏色。
組員
猜一猜
結果
組長
黃()白()
黃()白()
記錄員(組長同桌)
黃()白()
黃()白()
監(jiān)督員(組長對面)
黃()白()
黃()白()
記錄員對面成員
黃()白()
黃()白()
成員
黃()白()
黃()白()
。ㄔ谏媳砝ㄌ栔写颉啊獭奔纯桑┯山M長負責交流匯報。
、谂e出一些生活中的不確定事件
說明:此處由老師從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撲克牌抽出一張決定哪一學習小組發(fā)言。
3。隨堂練習:
⑴下列事件中那些是確定的?那些是不確定的?說明理由。
①擲一枚均勻的骰子,骰子停止轉動后6點朝上;
、谌我膺x擇電視的某一頻道,它正在播動畫片;
③南京市每年都會下雨。
、埔粋盒子里裝有數(shù)量相同紅白兩種顏色的球,每個球除了顏色外都相同。摸到紅球甲勝,摸到白球乙勝。為了使游戲對甲乙公平,摸球以前是否要將盒子里的球搖勻?
隨堂檢測:
1。下列現(xiàn)象中是必然發(fā)生的;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是不確定的(填序號)
⑴打開電視機,它正在播廣告;
、妻r歷十五的月亮就象一個彎彎的`細鉤;
、呛诎抵形覐奈业囊淮蟠匙中隨便挑選一把,用它打開了大門;
⑷氣溫低于—10℃,水會結冰;
⑸明天有人走路;
⑹隨意問一個人,他的血型是A型;
⑺小明去溧水摸獎,會中一輛汽車;
、檀杏10個黃球,能摸到紅球;
、兔魈焓乔缣;
、涡∶鞯牡艿鼙人;
、蠏伋龅那驎侣;
⑿擲一枚均勻的骰子,骰子停止轉動后偶數(shù)點朝上;
⒀任意買一張電影票,座位號是偶數(shù)。
2。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ˋ)農歷十五的月亮像圓盤(B)擲一枚骰子朝上的點數(shù)是8
。–)向上拋擲一枚圖釘,尖端朝上(D)從一副撲克牌中任選一張是黑桃
3。下列事件:
①農民伯伯如果買到偽劣糧種,他家糧食將會減產
②班上某次數(shù)學考試中肯定有班級第一名
、廴我馓叱龅淖闱蛞欢ㄉ淙肭蜷T
④隨意翻日歷,翻到的號數(shù)是奇數(shù)
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ˋ)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學習小結:
1、本節(jié)課學了哪些內容,課堂上你解決了哪些預習時沒弄懂的問題?
2、本節(jié)課你是否從你的同學身上學到了一些知識?同學應該如何學習?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將如何處理偶發(fā)事件?
思維拓展:
1.用一個骰子與同伴做下面的畫小蟲游戲。
。ㄗ⒁猓航M長擲骰子,記錄員記錄共擲了次骰子才畫成了小蟲,其他組員都按要求畫小蟲,比比誰畫的漂亮)。
要求:必須先擲出6點,才可以畫出身體(畫出身體后,才可以按照任意的順序接著畫以下部位):
擲出5點畫頭;
擲出5點以后,可以按照任意的順序畫眼睛和觸須,(千萬注意:如果頭沒有畫好是不可以先畫眼睛和觸須的)
擲出2點畫眼睛;
擲出1點畫觸須;(一次畫一根,共兩根)
擲出7點畫嘴;
擲出4點畫尾巴;
擲出3點畫腳(一次畫一只,共4只);
先畫成整只小蟲的獲勝舉手。
回答問題:你先畫出的是什么?最后畫出的是什么?毛毛蟲的哪個部位不能畫出來?它們分別列屬于哪個事件?
2.課外活動:
到圖書館查找有關“科學家成功發(fā)明創(chuàng)造與實驗次數(shù)多少”一類書籍,舉兩例。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這一章的知識屬于動力學的知識,是研究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只在懂得了動力學的知識才能據(jù)物體所受的力確定物體的位置,速度變化的規(guī)律,才能夠創(chuàng)造條件來控制物體的運動。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作為動力學的核心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作為牛頓物理學的.基石,首先對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作了歷史的回顧,著重介紹了伽利略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貢獻,而后講述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物體慣性的概念。為后續(xù)的牛頓運動定律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針對教材,提出本節(jié)教材的
(2)、教學三維目標
、僦R與技能
。3)課后思考:閱讀科學漫步
(4):慣性參考系
不僅鞏固基本知識,也可以使有能力的學生發(fā)揮能動性,激發(fā)學習探究的興趣,鼓勵收集資料,開拓學生視野。使之帶著問題離開課堂
(5)、板書設計 略
(6)、教學預測:
本節(jié)課是按照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節(jié)科學探究課,將物理學史與物理規(guī)律教學進行有機滲透,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可能因為師生互動不足達不到教學效果,要針對學生的認識水平進行合理的調節(jié)。
本節(jié)課非常注重知識點的歸納與升華,在其教學的關鍵點上設計有幾個有梯度的問題,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每位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進行合理的推理,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2、知道牛頓第一定律。
3、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重要應用。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內容的含義。
2、做好演示實驗。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通過上一章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力,同學們能不能舉這樣幾個例子:
、傥矬w由靜止變?yōu)檫\動的例子。
②物體運動速度由快變慢的例子。
③物體運動方向改變的例子。
由上面的例子可見:物體受力后,改變了物體的什么?(運動狀態(tài))
那物體不受外力呢?同學們猜一猜,運動狀態(tài)會怎樣呢?
靜止的物體不受外力時,會不會自己運動起來?
運動的物體不受外力時,會不會自己停下來?
(學生討論猜想)
同學們猜想的是否正確呢?我們下面就來研究探索這個問題:
、、演示實驗:
1、介紹實驗裝置:帶斜面的長木板、小車、毛巾、棉布。
2、實驗過程:
、旁谀景迳箱佉粔K毛巾,讓小車從斜面上最高的一點,從靜止開始滑下,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小車在毛巾面上的運動情況。
(請學生描述小車在毛巾面上的運動情況)
問:小車為什么運動地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
講述:由于阻力,小車由運動變?yōu)榱遂o止。
(小車停住后,在其尾部位置插一小旗。)
問:能讓小車運動得遠一些嗎?
(減小阻力,用棉布)
⑵將木板上的毛巾換為棉布,仍讓同一小車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這樣就可以保證小車到達斜面底端是的速度相同,這樣就可以保證了其他條件都不變,而只是減小了阻力。同學們注意觀察小車在棉布表面的運動情況。
現(xiàn)象:小車速度越來越慢最終停下,但運動距離比上次遠。
(小車停住后,在其尾部位置插一小旗)
問:小車運動距離為什么比上次遠?
(受到的阻力比上次小)
問:能讓小車運動的更遠些嗎?
(把阻力減小,用木板)
、浅啡ッ薏迹褂媚景迕。重復上面的實驗。
3、(課件模擬以上三個實驗,同時由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和學生一起分析:
條件:同一小車,從同一高度,有靜止開始滑下(到達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
(用氣墊道軌演示f→0的情況,然后讓學生猜想如果不受外力時物體的運動情況)
Ⅱ、實驗結論:如果物體不受外力,運動物體將速度不變的運動下去,即勻速運動。早在三百年前,意大利的物理學家伽利略就是用這種方法得出了這個結論。
(板書):物體不受外力時,運動物體—勻速
法國物理學家笛卡爾進一步補充了伽利略的結論,時人們的認識又深化了一步,笛卡爾認為運動的物體在不受外力時,除速度大小不會改變,永遠運動下去,也不會改變運動方向,即勻速直線運動。
同學們想一想,如果靜止的物體不受外力,能不能自己運動起來呢?(不能)
研究發(fā)現(xiàn),靜止的物體在不受外力時,仍會靜止。
(板書):
物體不受外力時,運動物體——勻速、直線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物體——靜止
現(xiàn)在哪為同學能總結出,如果物體不受外力時,會是什么情況?
(學生總結)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這個結論最早是由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來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學習的“牛頓第一定律”。
(板書課題):牛頓第一定律
(板書牛頓第一定律內容)
對學生進行表揚:總結的非常好,如果我們能早出生300年,那也許就會是以在座的`某位同學的名字來命名的定律了。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去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祖國、為整個人類做出貢獻。
解釋牛頓第一定律:
條件: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
結論: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
運動的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即:動者恒動,靜者恒靜。
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的作用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科學推理而概括出來的,這個結論雖無法直接用實驗來證明,但從定律得出的一些推論都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三定律之一。
Ⅲ、同學們都知道兩個月前,在澳大利亞的悉尼舉行了第二十七屆奧運會,我國獲得了28枚金牌,居金牌榜第三位。運動員們?yōu)樽鎳鵂幜斯,假若在運動會進行的過程中某一時刻一切外力都消失了,(這里的外力主要是指大家熟悉的重力、摩擦力、空氣阻力等。)那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
、偬哌\動員剛跳離地面時,一切外力都消失了,那會怎樣呢?
(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飛出體育場,沖出地球)
、诩磳⑵鹋艿倪\動員,一切外力消失,還能否運動起來?
、墼诃h(huán)形跑道上進行800米比賽的運動員,剛開始時最前面的運動員速度最大,這時一切外力都消失,那后面的運動員能追上他嗎?它能到達終點,取得金牌嗎?
、軐W生討論,舉例。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12
一、板書課題(2min)
導入語:同學們,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八章運動和力的第一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
運動和力之間是什么關系?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運動和力之間的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
二、出示目標(1min)過渡語: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屏幕:
1、能通過生活實例,說出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運動的原因。
2、通過實驗知道物體所受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離越大。
3、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得出牛頓第一定律,在理解的基礎上能說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4、能結合實例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三、自學指導、先學、后教過渡語:怎樣達到目標呢?請看自學指導。
第一次先學后教(4min)
自學指導請同學們看課本P16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3分鐘后回答下面問題。
檢測:
1.滑板車在蹬地之后會繼續(xù)向前滑動,說明物體的運動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
2.滑板車沿水平方向運動時,如果我們不再蹬地,滑板車最終會停下來是由于受到______的作用。
3.總結:物體的運動_____力來維持,力是_____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由于受到______的作用。(學生小組討論歸納)(教師出示答案)
過渡語:同學們,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第二次先學后教(8min)
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本P17實驗及牛頓第一定律內容,請看自學指導:小組合作完成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找到牛頓第一定律。
檢測:
1、兩次實驗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小車向前滑行的距離變_____,說明小車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更_______.
3、推測:物體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向前運動的距離越____,如果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就不會減小,物體將做_______運動。
4、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______狀態(tài)或__________狀態(tài)。
5、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的過程采用了_________方法。由于實際上不存在不受力的物體,因此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______來檢驗。過渡語:牛頓第一定律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體現(xiàn)呢?
第三次先學后教(8min)自學指導: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18-19,并做想想做做中的小實驗。5分鐘后回答以下問題。
1、一切物體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不變的性質,我們把這種性質叫做慣性。
2、想想議議1,撥動簧片前,小球處于______狀態(tài),撥動簧片把小球與支座間的金屬片彈出,小球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_______狀態(tài),由于受到_____作用豎直下落。
3、想想議議2,行駛中的汽車剎車前,乘客的速度與汽車______,當汽車剎車時,汽車速度______,乘客由于慣性還保持原來的速度,即乘客的速度________汽車的速度身體會前傾;汽車開動前,乘客速度為___,汽車突然開動時,乘客由于慣性還保持原來的______狀態(tài),乘客的速度小于汽車的速度身體就會后仰。
4、交通工具必須配備剎車系統(tǒng)是為了防止______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其推理過程,知道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
3.理解慣性的概念,會解釋有關的慣性現(xiàn)象.
教學重難點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
2.慣性的概念,解釋有關的慣性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知識探究]
一、理想實驗的魅力
[問題設計]
1.日常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馬拉車,車就前進,停止用力,車就停下來.是否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呢?馬不拉車時,車為什么會停下來呢?
答案不是.車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阻力的作用.
2.如果沒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會怎樣?請閱讀課本中的“理想實驗的魅力”,思考伽利略是如何由理想實驗得出結論的.
答案如果沒有摩擦阻力,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將保持這個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理想實驗再現(xiàn):如圖甲所示,讓小球沿一個斜面由靜止?jié)L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的高度.
如果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斜角度,如圖乙所示,小球在這個斜面上達到原來的高度就要通過更長的路程.繼續(xù)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斜角度,如圖丙所示,使它最終成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達不到原來的高度,而將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要點提煉]
1.關于運動和力的兩種對立的觀點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在一個地方.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這種錯誤的觀點統(tǒng)治了人們的思維近兩千年.
(2)伽利略的觀點(伽利略第一次提出):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
2.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的意義
(1)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將可靠的事實和理論思維結合起來,即采用“可靠事實+抽象思維+科學推論”的方法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初步揭示了運動和力的正確關系.
(2)第一次確立了物理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
二、牛頓物理學的基石——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
2.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1)定性說明了力和運動的關系.
①說明了物體不受外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谡f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2)揭示了一切物體都具有的一種固有屬性——慣性.因此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3.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即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有以下三種情況:
(1)速度的'方向不變,只有大小改變.(物體做直線運動)
(2)速度的大小不變,只有方向改變.(物體做曲線運動)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時發(fā)生改變.(物體做曲線運動)
三、慣性與質量
[問題設計]
坐在公共汽車里的人,當汽車突然啟動時,有什么感覺?當運動的汽車突然停止時,又有什么感覺?解釋上述現(xiàn)象.
答案當汽車突然啟動時,人身體后傾.當汽車突然停止時,人身體前傾.這是因為人具有慣性,原來人和車一起保持靜止狀態(tài),當車突然啟動時,人的身體下部隨車運動了,但上部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會向后傾;原來人和車一起運動,當車突然停止時,人的身體下部隨車停止了,但上部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故向前傾.
[要點提煉]
1.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我們把這個性質叫做慣性.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2.慣性與質量的關系
(1)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2)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3.慣性與力無關
(1)慣性不是力,而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性質,因此物體“受到了慣性作用”、“產生了慣性”、“受到慣性力”等說法都是錯誤的.
(2)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慣性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4.慣性的表現(xiàn)
(1)不受力時,慣性表現(xiàn)為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有“惰性”的意思.
(2)受力時,慣性表現(xiàn)為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難易程度.質量越大,慣性越大,運動狀態(tài)越難改變.
[延伸思考]
人能推動冰面上的重箱子,用同樣的力卻推不動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是不是冰面上的重箱子慣性小于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呢?為什么?
答案不是.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重箱子的慣性大于輕箱子的慣性.判斷物體慣性的大小應在相同情況下比較,比如用同樣的力推都處于冰面上或都處于粗糙地面上質量不同的物體,比較哪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更容易改變.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道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爾和牛頓關于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過程及物理學史。
(2)知道伽利略以實驗事實為基礎,將實驗和邏輯推理結合的理想實驗方法。
。3)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意義。
。4)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會解釋慣性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1、亞里士多德和伽里略研究運動和力關系的不同的研究方法。
2、理想實驗的研究方法是一種以可靠實驗為基礎的研究方法。
3、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力的概念進一步深化。
教學難點
1、對理想實驗方法的認識。
2、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教案過程
(一)情景引入
情景1 觀看中國冰壺運動員參加冰壺比賽的視頻,體會運動員運動精神和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
師:請仔細觀察冰壺的運動情景。
問題1 如果我們把冰壺看作一個質點,請描述冰壺的運動?請分析冰壺的受力情況?
問題2 冰壺的運動與它受力情況有關系嗎?
問題3 通過對冰壺的運動分析,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問題4 冰壺在前行的`過程中,總有兩位運動員用刷子使勁地刷冰面,目的是什么呢?
問題5 如果冰道足夠長,冰壺能一直運動下去嗎?
學生討論,教師借機導入新課—— “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就不運動”這個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結論正確嗎?
導入新課,回顧規(guī)律
師:初中時同學們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請回憶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并思考回答問題。
問題1 牛頓第一定律的研究對象,成立條件和定律結論。
問題2 定律得出的實驗基礎是什么呢?
實驗1 回顧初中的探究實驗及結論
實驗結論:水平表面阻力越小,物體運動的路程越長
實驗2 用氣墊導軌近一步研究以驗證上述結論(用氣墊導軌的作用目的就是減小滑塊的摩擦力,使實驗接近理想情況。同時促進學生學會運用現(xiàn)代實驗手段DIS系統(tǒng)處理物理問題。)
把滑塊放在一個氣墊導軌上,使滑塊和導軌之間形成氣層,物體沿這個導軌運動時受到的阻力很小,推動一下物體,可以看到物體沿氣墊導軌的運動很接近勻速直線運動。
利用氣墊導軌和DIS系統(tǒng),位移傳感器,演示滑塊在水平導軌上的運動過程,通過對s-t圖像的分析,得出物體在無阻力的情況下保持了運動狀態(tài)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回憶起初中所學運動和力間關系——即牛頓第一定律。
實驗3 模擬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實物器材,但有一定的摩擦)
(1)讓小球從一個斜面從靜止?jié)L下來,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但不能到達同樣的高度。
。2)假想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的高度。
(3)如果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將會到達原來的高度,但要通過更長的路程。
(4)繼續(xù)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使它最終成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達不到原來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繼續(xù)運動下去。
(5)學生總結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以可靠的事實為依據(jù),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解釋自然規(guī)律。
【伽利略的觀點】 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摩擦阻力的緣故。
【迪卡兒的補充】 如果沒有其他原因,運動的物體將繼續(xù)以同一速度沿著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再次分析冰壺的運動,引導學生分析理解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運動需要力維持”的觀點是錯誤的判斷。
師:伽利略和笛卡爾對物體的運動做了準確的描述,但是沒有指明原因是什么,牛頓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研究,系統(tǒng)地總結了力學知識,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物體的這種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所以牛頓第一又叫慣性定律。
【慣性定律和慣性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所遵從的運動規(guī)律。
。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不論物體運動與否、受力與否,都具有慣性,且慣性只和質量有關。
【說明】
。1)物體不受外力時的狀態(tài)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2)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體改變其運動,說明力是使物體運動速度改變的原因。
。3)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不受外力作用→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為零
3、慣性(實驗)
【演示動畫5】 火車在長直軌道上勻速行駛, 坐在門窗密閉的車廂內的一人將手中的鑰匙相對車豎直上拋,鑰匙將落在( )
A.手的后方。 B.手的前方。
C.落在手中。 D.無法確定。
生:鑰匙將落在手中,因為拋出前鑰匙隨車一起運動,拋出后鑰匙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向前的勻速直線狀態(tài),所以會落入手中。
【演示實驗6】(用實物投影儀)拿一個小紙條放在桌邊上,在紙條上壓一個立著放的木塊,將紙條迅速抽出,木塊不倒。(學生操作)
師:請大家解釋當紙條抽出時,木塊為什么不倒?
生:木塊是靜止的,當紙條迅速抽出時,由于木塊有慣性,還要保持靜止狀態(tài),所以木塊不倒。
【演示實驗7】 剎車時的慣性現(xiàn)象
。1)汽車突然開動的時候,乘客會向后傾倒,為什么?
模擬演示:(用實物投影儀)在小車上立一個木塊,小車突然啟動時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生:啟動前木塊和小車一起保持靜止。啟動時,木塊底部和小車都開始運動,但是由于有慣性,木塊上部還要保持靜止,所以木塊向后傾倒。
這個實驗再現(xiàn)了汽車突然開動時乘客向后倒這一普遍現(xiàn)象。
。2)汽車突然停止的時候,乘客會向前傾倒,為什么?
模擬演示:(用實物投影儀)在小車上立一個木塊,使小車和木塊一起運動,小車突然停住時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生:剎車前木塊和小車一起運動。剎車時,木塊底部和小車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慣性,木塊上部還要保持向前運動,所以木塊向前傾倒。
這個實驗再現(xiàn)了汽車緊急剎車時乘客向前倒這一普遍現(xiàn)象。
【啟示】 汽車司機不能超速、超載防止汽車由于慣性而帶來的事故。
。ㄈ┬〗Y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幾部分內容:
1、歷史上幾位科學家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看法和研究。
2、伽利略得到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方法。
3、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4、慣性及應用慣性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ㄋ模、作業(yè)布置 略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15
(一)教學目的
1。知道慣性定律,常識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
2。通過實驗分析,初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牛頓第一定律
難點: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理
師:力能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力又能使運動物體速度增大或減小,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物體不受力又怎樣呢?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力和運動的一系列問題。
[板書1]第九章力和運動
2。新課教學
師:請同學們觀察實驗
[實驗1]靜止在木板面上的小車。
師:小車處于什么狀態(tài)?
生:靜止。
師:靜止的小車,水平方向不受推動和拉力的作用,它將會怎樣?
生:永遠處于靜止。
[實驗2]如圖1所示,小車受水平拉力作用時。(讓小車運動一段距離后立即用手使它靜止下來)
師:觀察小車的狀態(tài)發(fā)生怎樣變化?
生:由靜止到運動。
[實驗3]如圖1。繼續(xù)實驗2,鉤碼使小車水平運動后,用手托住下落的鉤碼。小車失去水平拉力后,繼續(xù)向前滑行一段距離停止。
師:你看到什么現(xiàn)象?
生:小車繼續(xù)運動一段距離后才靜止。
師:小車運動一段距離后,變?yōu)殪o止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受到木板的摩擦阻力作用。
師:是不是這樣呢?請大家繼續(xù)觀察下面實驗。
[實驗4]用同一小車分別(三次)從同一斜面不同的高度自由滑向相同的平面,記下三次小車靜止在相同水平面上的位置。如圖2(A)、(B)、(C)所示。
師:哪一次水平滑行距離最短?
生:第一次。
師:為什么?
生:小車在斜面上高度最小,它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時速度最小(后半句話學生回答不出來,第一次可由老師說)。
師:哪一次水平滑行距離最長?
生:第三次。
師:為什么?
生:小車在斜面上高度最大,它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時速度最大。
師:同理如果小車三次處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自由滑向水平面,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的速度大小會怎樣呢?
生:相同。
師:(介紹牛頓第一定律演示裝置)這是一個斜面,把它放在講臺桌上。(如圖3所示。)
[實驗5]讓小車分別三次從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自由滑下,觀察小車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運動的情況。(在桌面鋪上毛巾、棉布。)
師:哪次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距離最短,為什么?
生:第一次(或最上面那一次)。表面材料是毛巾,阻力最大,滑行距離最短。(在學生回答過程中,填寫表1第一行前三項)
師:很短距離,速度變?yōu)榱。速度變化快呢,還是慢呢?
生:最快。(填寫表1第一行最后一項)
師:第二次實驗的情況如何,大家一起填表1的第二行。
生:棉布、阻力較大、滑行距離較長、速度變化較快。(填寫表1第二行)
師:第三次實驗的情況如何;大家一起填表的第三行。
生:桌子表面、阻力較小、滑行距離長、速度變化較慢。(填寫表1第三行)
師:假定我們做第四次實驗,水平表面用玻璃板,玻璃板的阻力比木板小,實驗結果會怎樣呢?(填寫表1第四行前兩項)
生:小車滑行的距離長,速度變化最慢。(填寫表1第四行后兩項)
師:假定我們還能找到某種材料,對小車的阻力比玻璃板還小,最最小,來做水平表面的材料,實驗結果又會怎樣呢?
生:那么小車滑行距離就更長,最最長,速度變化最最慢。
師:大家一起來填表1第五行(見表)
師:假如水平表面對小車沒有阻力,實驗結果又會怎樣呢?
生:小車永不停止地運動下去!
師:一起來填表1的第六行。(見表)
表1
師:大家注意這個表格的前三行我們是做了實驗的。第四、五行沒有做實驗,只是根據(jù)前三行的實驗結果,加上邏輯推理得出來的結論。雖然沒有做實驗,但是在正確實驗的基礎上加上正確的推理,得到的結論也是正確的。
大家再仔細琢磨表的第六行,它和第四、第五行有什么不同。
生:沒有阻力,而第四、五行還有阻力,只是一次比一次小。
師:非常正確,邏輯推理就是這樣進行的。阻力逐漸變小,實驗結論如何呢?阻力沒了,結果又會怎樣呢?
師:沒有阻力的平面叫做理想光滑的`平面,實際上并不存在。第六行的結果就是理想實驗,實際上不存在,是在正確實驗的基礎上正確推理得出來的。
師:這種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邏輯推理得到理想狀況下的結論,也是研究物理的一種方法。
300多年前著名的物理學家伽利略就是這樣通過實驗推理得出來物體不受阻力將如何運動的。
師:誰給大家朗讀書第104頁倒數(shù)第三段?
生:(讀課文略)
師:大家把這段倒數(shù)第三行“如果表面絕對光滑……運動下去”。畫下來。
師:法國科學家笛卡兒,又對伽利略的結論作了補充,他是怎樣說的,請一位同學讀教材第104頁倒數(shù)第二段。
生:(讀課文略)。
師:大家從此段的倒數(shù)第三行“如果運動物體……運動下去”。畫下來。
師:笛卡兒的說法和伽利略的說法有什么不同?不同又說明了什么?
生:笛卡兒把伽利略的“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改為“物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闭f明,不是僅僅限于阻力了,而是任何力。
師:再后來英國的科學家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定律。叫做牛頓第一定律。
[板書2]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相關文章: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06-12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08-23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02-25
高中牛頓第一定律教案01-07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精選5篇)04-07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15篇03-09
初中物理牛頓第一定律教案03-10
高一牛頓第一定律教案02-24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15篇)03-25
《牛頓第一定律》的說課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