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9-14 09:16:2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常用10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常用10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鏡子對著太陽會出現光斑,產生探索的興趣

  2.積極主動探索光斑的形成與變化,樂于交流探索成果

  3.感受科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本活動應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內從有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2.鏡子、剪刀、膠水、畫好圖案的紙,分別裝在塑料筐中。

  3.幼兒具備有關鏡子的感性經驗,并會沿線剪圖形。

  活動過程:

  一、鏡子的用處

  1.教師出示鏡子,激發(fā)幼兒興趣。

  這是一面鏡子,它可以用來做什么事情呢?

  鏡子寶寶還有一樣神奇的.本領,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自由探索-光斑從哪里來

  教師將鏡子對著陽光,將反射的光照在墻面或者幼兒的身上,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教師告知幼兒這是鏡子反射的光,叫光斑。光斑隨鏡子晃動而晃動。

  三、引導探索-光斑的形狀為什么會變化

  墻上的光斑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明白光斑的形狀大小與其照射角度有關)

  1.幼兒自由嘗試將鏡子對著太陽,產生光斑。

  2.幼兒感知鏡子的光斑可以變大變小。

  3.教師請幼兒再次進行嘗試。

  四、自制圖案制造不同形狀的光斑

  1.引導幼兒自由討論,交流自己小組的圖案是什么

  2.幼兒操作,剪下來驗證,將圖形粘貼在鏡子上,看看光斑是什么樣子。

  3.相互交流發(fā)現了什么。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受它們的基本特征及不同點。

  2、尋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相似的物體,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數學》。教師用皮球一個,大圓形紙片一張,大圓柱體積木一塊。幼兒用圓形紙片、皮球、乒乓球、圓柱體積木、紙棒等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認識球體。

  教師出示皮球和圓形紙片,提問:它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教師有意轉動皮球與紙片,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紙片從有的方向看是扁的,皮球無論從什么方向看都是圓的。為每位幼兒提供圓形紙片和乒乓球,讓幼兒自由操作玩弄,感受乒乓球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圓紙片不可以。

  師幼共同小結:乒乓球、皮球、排球等都是球體。不管是從哪邊看都是圓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滾動的`物體叫球體。

  2、認識圓柱體。

  教師出示圓柱體積木,提問:它是球體嗎?為什么?

  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它不是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的。再請每位幼兒都取一個圓柱體積木進行滾動,發(fā)現它只能向一個方向滾動,不是往什么方向都能滾動,因此得出結論:它不是球體。引導幼兒觀察,并感知了解圓柱體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并且是一樣大小的。

  師幼共同小結:上下一樣粗、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圓形的物體叫圓柱體。教師演示圓柱體橫、豎不同的擺放形式,引導幼兒感受不同擺放狀態(tài)下的圓柱體。

  3、找一找。

  請幼兒找找教室內以及幼兒園的建筑,哪兒有球體、哪兒有圓柱體。

  幼兒使用《小朋友的書·數學》第17頁"球體和圓柱體",按要求練習,進一步熟悉與鞏固球體和圓柱體的特征。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該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本著體現了尊重幼兒的發(fā)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思想。再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大班幼兒越來越喜歡擺弄和操作,并進行簡單的比較、分類、測量、判斷等活動,尤其對周圍生活中各類不同物品的輕重感興趣,喜歡嘗試比較,發(fā)現其差異。針對這個特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并通過目測、手掂一掂、借助日常生活中簡單的用具(橡皮筋)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并感知物體輕重的相對性,發(fā)展感知和判斷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幼兒親身體驗比較物體的輕與重,并感知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2、在能用簡單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并能用正確的語言描述物體的輕與重。

  教學準備:

  大小蘋果各一個、足球和泡泡球、裝有不同東西的鞋盒、供幼兒操作的多種物體若干、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

  師:現在誰能說出老師手里的`這兩樣物品哪個重,哪個輕呢?(大蘋果和小蘋果;足球和泡泡球)

  師:你們?yōu)槭裁茨芤幌伦优袛喑鰜砟兀?/p>

  小結:這是因為在平時生活中我們都拿過它們,所以可以直接用眼睛來看就能看出哪個重哪個輕。

  二、想一想

  師:老師這里有兩個一樣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東西,用我們的眼睛看不出“輕重”,你有什么好辦法來比較出兩個物體的輕重呢?(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稱、蹺蹺板、扁擔、推一推等)

  師: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辦法,那今天我們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三、掂一掂

  1、師:剛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許多好方法,那現在誰愿意上來感受下老師手里的這兩個盒子哪個重?哪個輕呢?告訴大家你的感覺怎么樣?(請幼兒上來掂一掂,得出答案)

  2、哎呀,還有很多東西都想來比一比他們的輕重呢?幼兒分成四組,每個小組的三樣物品相同。請小朋友用掂一掂的方法,來比一比誰比誰輕?誰比誰重?比好后,請派一個代表來說一說比的結果。(要求:每組小朋友對三樣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輕重并說一說,感知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3、教師小結:

  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對于比他重的物體來說,他就是輕的,對于比他輕的物體來說,他就是重的。

  四、吊一吊

  1、師:(出示兩個瓶子)這兩個瓶子用手好象估測不出輕重,你有什么好辦法來比較出它們的輕重呢?(用橡皮筋吊一吊來比較輕重)

  師演示:應該看哪一段長度?(橡皮筋的長度)

  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長度。

  師小結:在同樣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體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長。所吊的物體越輕,橡皮筋拉得越短。

  五、觀察實驗,比較輕與重,進一步感知輕重的相對性

  1、師出示四個瓶子里面裝有不同的東西。

  師:現在我們在這四個瓶子當中任選其中的兩個用手掂或用皮筋來吊一吊的方法來比一比誰比誰輕,誰比誰重?并把他們記錄下來。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3、幼兒動手操作并記錄

  4、教師總結記錄。

  說出誰最重?誰最輕?誰比誰重又比誰輕?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區(qū)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進一步探索實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導入:比較大汽車與玩具小汽車的不同。讓幼兒知道大汽車縮小變成玩具汽車,初步感知“縮一縮”的方法。

  2、說說生活中縮一縮后的物品發(fā)明。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發(fā)展思維活動。

  3、了解縮一縮的發(fā)明,知道縮出的物品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4、玩一玩縮一縮后的發(fā)明。激發(fā)幼兒發(fā)散思維,拓展對縮一縮的認識,豐富生活經驗。

  5、幼兒嘗試用縮一縮的方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明,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新的興趣與在生活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

  6、我也來縮一縮的游戲,了解身體也能縮一縮。

  7、簡單了解動物、植物的縮一縮。

  活動目標:

  1、感知“縮一縮”是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方法,體驗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樂趣。

  2、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關注生活的意識,了解“縮一縮”創(chuàng)新的方法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3、初步學會運用“縮一縮”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活動重難點:引導幼兒運用縮一縮的方法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新。

  活動準備:

  1、課件;2、小汽車若干輛;3、各種用縮小方法發(fā)明的物品(小床、小房子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玩具小汽車,比較大、小汽車的不同。讓幼兒知道大汽車縮小變小汽車,初步感知“縮一縮”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這里有好幾輛汽車,看看這些汽車和我們爸爸媽媽開的汽車一樣嗎?(教師提出:那我們一起開著這些車一起去游玩吧!幼兒回答不行,教師提出為什么不行呢?幼兒回答出各種理由:是玩具、太小了等,)教師:對了,這些汽車是設計師叔叔把爸爸媽媽開的汽車縮小了發(fā)明出來的。

  二、說說生活中縮一縮后的物品發(fā)明。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發(fā)展思維活動。

  師:把能開的大汽車縮成了能玩的小汽車,小朋友就能有自己的汽車,太棒了!能縮小不光是汽車,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是在縮小后發(fā)明出來的,你能想到有什么嗎?

  三、了解縮一縮的發(fā)明,知道縮出的物品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用縮小的方法發(fā)明的物品,老師這里有幾件物品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縮一縮,我們一起看看有什么?

  出示課件(暖瓶、自行車、電腦、沙發(fā)、床)

  師:請小朋友幫暖瓶來縮一縮會縮小成什么呢?(請四、五個幼兒回答)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是保溫瓶)暖瓶縮小成保溫瓶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那些好處呢?(請三、四個幼兒回答,教師在說保溫瓶在外出時攜帶方便)

  依次出示自行車、電腦、沙發(fā)、床請小朋友幫忙縮小并說出用途。

  小結:自行車縮小成兒童自行車小朋友騎更方便;多組沙發(fā)縮小成單人沙發(fā)后、大床縮小成折疊床占的地方少;暖瓶縮小成保溫瓶后外出攜帶方便;縮一縮是把一件物品壓縮、縮小、折疊使他有新的用途。

  四、玩一玩縮一縮后的發(fā)明。激發(fā)幼兒發(fā)散思維,拓展對縮一縮的`認識,豐富生活經驗。

  師:老師這還有許多縮小后的物品,請你們玩一玩,告訴大家這些物品是有什么縮小來的?

 。1)幼兒自由探索發(fā)現被縮小的物品。

 。2)現在小朋友們來告訴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物品呢?他是由什么物品縮小來的呢?

 。3)那這些縮小后的物品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用途呢?

  師:縮小后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帶了樂趣。

  五、運用“縮一縮”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明。

  師:在我們的這間教室的墻上桌子上的物品也能來縮一縮,你想來試一試嗎?那你想縮小哪一件物品呢?你會把他縮成什么樣子呢?縮小后會有什么好處呢?(請五、六個幼兒來說一下。)

  六、游戲:我也來縮一縮

  師:小朋友的縮小發(fā)明很好,那我們的身體能縮一縮嗎?,會縮成什么樣子呢?(縮腿、縮胳膊)我們縮成現在這個樣子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去到什么樣的地方去呢?(桌子底下)

  七、活動延伸:動物、植物的縮一縮

  師:我們小朋友縮小后到哪里去了?(桌子底下)我們縮小后可以到矮矮的地方去,小朋友的身體都能縮一縮,那動物能不能縮呢?有什么動物能縮呢?(烏龜、刺猬),烏龜、刺猬縮一縮有什么用呢(保護自己)那植物能縮嗎?老師知道有一中植物能縮叫含羞草,一碰葉子就會縮起來。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找找還有什么能縮一縮吧。

  活動反思:

  優(yōu)點:

  整個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設計緊扣活動目標,層層遞進,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做鋪墊開展活動,通過啟發(fā)感知、游戲、講述與操作讓幼兒參與整個過程;顒又型斗啪哂腥の缎缘牟牧,讓幼兒思考、體驗。了解縮一縮是發(fā)明創(chuàng)新方法,感知縮一縮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激發(fā)幼兒大膽去創(chuàng)新的愿望;顒又袆屿o結合,注意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引導幼兒主動去探索、發(fā)現,讓幼兒思維活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品質。

  不足:

  縮一縮是新的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方法,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對生活的觀察活動很重要。需要在課前多做一些觀察活動準備,讓幼兒的生活經驗更豐富些,便于幼兒更好地發(fā)散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在物品縮小講述中多讓幼兒說自己的想法,教師不要先說出答案,幼兒的創(chuàng)新答案往往出乎意料。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究幾種線的特性。

  2、用前書寫的方式記錄探究的結果。

  3、激發(fā)幼兒對手工創(chuàng)作活動的探究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毛線、紅線繩、電線、鐵線、橡皮筋線、毛條線、彈簧、筆若干。

  2、神秘箱、字卡、實驗記錄表、有關線的手工圖。

  活動過程:

  一、師幼一起隨音樂做律動動作進場:《線啊線》。

  師:小朋友,你們的歌聲真好聽,現在請你們安靜地、有序地坐到椅子上。

  1、以談話的形式開場,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在剛才你們的歌曲里嚴老師有聽到很多好玩的東西,你們還記得有什么嗎?(請幼兒回答)師:你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做什么做出來的嗎?(線)

  二、師幼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線。

  師:今天,嚴老師帶來了幾個神秘的箱子,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不是你們剛才說到的線呢?

  1、在每組的桌子上都放有一個神秘箱,分別請各組的幼兒觸摸和形容自己摸到的物品的感覺,由其他組的幼兒進行猜測。

  2、教師展示各種各樣的線,總結各組幼兒對線的形容,讓幼兒進一步地感知各種線的特性。

  師:這些線我們以前都用得比較少,你們有在別的地方見過嗎?它是用來干什么的?

  三、將幼兒分組,每組幼兒都分得自己的`操作用具,通過實驗游戲,幫助幼兒發(fā)現這些線的基本特征,并請幼兒記錄實驗的結果。

  1、交代幼兒進行實驗游戲的要求和規(guī)則:每組幼兒需要完成兩個任務。任務一:需要幼兒自己獨立完成,并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任務二:以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一個簡單的手工品。

  2、幼兒實驗操作時間。

  任務一:

 、僬页鰰冮L的線:請把各種線按順序排列整齊,從中找出會變長的線。

 、谡页鰰䴗y量的線:請幼兒利用各種線測量出畫紙上兩條線的長度,從中找出能最準確測量長度的線。

  ③找出能做彈簧的線:請幼兒玩一玩彈簧并找出幾種線中哪一種線是可以做成彈簧的。

  3、教師歸納總結幼兒的實驗情況:

 、傧鹌そ罹會變長,是因為它是用橡膠做的,有很好的彈性。

  ②棉線可以準備的測量,是因為它最細、最柔軟,可以完全按照紙上的曲線的彎曲度擺放,將它拉直之后就是曲線的長度了。

 、垆X線能做彈簧,是因為它的柔韌性最好,既可以彎曲又可以定型,而且還有一定的彈性。

  任務二:

  1、教師出示用線做出來的成品圖,交代幼兒第二個需要完成的任務。

  要求:幼兒利用老師提供的各種線,以組為單位制作一個簡單的手工品。

  2、幼兒操作時間。

  3、展示幼兒的手工品。

  四、活動結束及延伸。

  1、組織幼兒整理好各實驗操作用具,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

  2、帶領幼兒去尋找更多有趣的線。

  師:小朋友,嚴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其實在我們的幼兒園里還藏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線,現在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更多的線回來,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2.加深對身體的了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3.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和衛(wèi)生習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ppt

  2.動畫視頻。餅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每人吃一塊小餅干,談話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一塊好吃的餅干,你們開心嗎?那我們一起來嘗嘗。好吃嗎?

  二、欣賞故事,感知作品內容的有趣,認識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剛才我們吃的餅干還在嘴巴里嗎?去哪兒呢?有的小朋友說餅干去了---還有的小朋友說---那餅干究竟去了哪兒?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請你們仔細聽聽食物經過了人體的什么地方?

  欣賞故事視頻

  三、回憶內容,體驗自己身體的消化器官

  1.聽完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們知道食物去人體旅行,都去了些什么地方?

  幼兒說到哪個部位,教師點擊相應圖片。

  口腔(咀嚼功能)嘴巴-它還有呢外一個名稱叫口腔,它有什么本領呢?

  食道(運輸功能)脖子-對脖子,它里面有一根細細的長長的管子,你們知道叫什么嗎?(食道)它可以干什么呢?食道就像滑梯一樣,幫助人體運送食物。

  胃(攪拌功能)胃又有什么本領呢?把食物顛來倒去地,像攪拌機一樣把食物絞成稀泥糊糊,小腸(吸收營養(yǎng))它可以干什么?從食物中吸收營養(yǎng)大腸(垃圾的倉庫)大腸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地方,大腸的終點是什么?()負責把垃圾排出人的體外

  2.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食物經過人體都去了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這些地方。這些地方它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豐富詞匯"消化器官"。)我們每個人身體里面都有這些消化器官,這些消化器官在我們身體里工作著……口腔里的牙齒能咬碎食物、食道像滑梯一樣往下運送食物、胃把食物顛來倒去地,像攪拌機一樣把食物絞成稀泥糊糊、、小腸從食物中吸收營養(yǎng)、大腸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倉庫、大腸的終點就是,負責把垃圾排出人的體外。

  3.幼兒操作游戲:圖片排序。(演示畫面二)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排序游戲:請看圖片上有一根長什么?繩子上夾著-夾子,請你們按照人體消化的順序,對下面的這些消化器官進行排隊,一個一個的夾到夾子上。誰來說說,誰排第一---------

  四、游戲"翻翻樂",鞏固和拓展相關經驗

  1.小朋友們真能干,下面我們再來玩一個"翻翻樂"的游戲。(放PPT),這個游戲一共有六道題,不管你指到誰,它就會翻開,給你帶來一個有趣的問題。回答正確方能過關,才能進入下一題。小朋友加油喓!

  2.關于人體消化器官,你還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

  3.游戲:對錯猜猜猜。

  1.吃飯時細嚼慢咽(對)

  2.運動后馬上喝水(錯)

  3.吃完后慢慢地散步(對)

  4.飯后劇烈運動(錯)

  5.天熱時多喝開水,少喝飲料(對)

  6.吃湯泡飯(錯)

  7.一邊吃飯一邊講話(錯)

  8.不吃早飯(錯)

  五.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坐了這么長時間,為了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那我們一起動起來吧!

  附"翻翻樂"游戲題: 1."飯后,我們一起去踢球吧!"這樣的做法可以嗎?為什么?

  2."游戲真好玩呀,大便先憋一下吧。"這樣的做法可以嗎?為什么?

  "為什么有時候我們會拉肚子呢?"你能說出原因嗎?

  3.身體里哪個消化器官有點像攪拌機?為什么說胃或口腔像攪拌機?

  4.暴飲暴食對嗎?

  5.經常吃粗糧好嗎?(可以追問:粗糧有哪些?)

  6.睡覺蹬被子對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一、情況分析: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huán)境當中,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心靈,從而煥發(fā)起無窮的好奇心,在《綱要》中,科學教育的內容從幼兒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風是幼兒在日常觸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現象,本活動通過利用生活中的物體探索風的形成,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為直接地體驗風的存在,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引發(fā)孩子們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

  二、說教材

  (一)、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茖W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愛好;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教給幼兒主動探索的技能;發(fā)揮科學的教育作用?茖W活動《風》就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育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風的存在,快慢、強弱。

  2、能力目標: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情感目標:讓幼兒想象風的奧妙,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這是一次科學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科學教育為主。;本文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嘗試感知風的存在上。感知活動通過小朋友與風對話,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嘗試的形式是利用材料來尋找看不見的朋友。因此,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風的形成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戲之中,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桌子10張呈直角擺放在側面和后面,便于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電風扇、扇子、吹風機、氣筒、紙板、吸管、氣球、吹氣玩具、吹風玩具、書、雨傘、風車、有關龍卷風的碟片等。

  3、經驗準備:已經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戶外感受風。

  三、說教法新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演示教學法、操作教學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產生風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用一用、試一試中獲得感知風的存在。第二次操作是試一試、比一比感受。

  四、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煉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風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戲體驗法,在尋找風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風存在的,激發(fā)幼兒的探究熱情,繼而去應發(fā)幼兒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

  期間,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表達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五、說活動過程

  我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尋找風朋友激發(fā)興趣--自由探索感知風的存在--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形成--與幼兒交流探索結果--運用生活經驗及觀看錄象帶,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交流有關風的經驗--評價總結

  (一)激發(fā)興趣(利用找看不見的朋友,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我根據教材實際,創(chuàng)設興趣情景,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顒娱_始,利用問孩子:"你們喜歡交朋友嗎?"然后讓幼兒閉上眼睛"有個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們班的下朋友做游戲"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上都深深吸引著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的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是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的前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動,我引導鼓勵幼兒利用各種物品扇動感覺風,激發(fā)幼兒的探究熱情,教師在一旁給予支持、鼓勵及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結果(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在前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動結束后,幼兒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發(fā)現的尋找風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幼兒和老師,如:她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發(fā)現各種東西制造出來的風吹到身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經驗與老師幾同伴討論交流。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四)豐富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和看錄像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引導幼兒回憶自然界的風,運用生活的經驗感知風對人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可以吹干衣服、風力發(fā)電、熱的時候會覺得涼快等等;壞處:龍卷風會把人吹飛、房子會吹,給人類帶來危害等等),為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我給幼兒看了有關龍卷風的錄像,其動感使孩子感知龍卷風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tǒng)方法。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了學習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樂趣。此環(huán)節(jié)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tǒng)一。

  (五)評價總結(總結幼兒自己探索到的有關風的經驗知識)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發(fā)展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總結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經驗知識。并采用幼兒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達到師幼、幼幼互動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為幼兒發(fā)展服務。

  (六)活動延伸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xù)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我把本次活動的物品投放到活動區(qū),這樣更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根據這次活動以及幼兒的興趣、經驗和需要,進行生成活動。在活動的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以積極的體態(tài)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始終能圍繞活動內容積極思考,從而將本次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最后,讓幼兒輕快地走出活動室,到戶外尋找風、感受風,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的樂趣。我設計的這節(jié)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魔術箱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如在活動的對于環(huán)節(jié)中,把塑料袋變鼓,使幼兒感知到我們的周圍有空氣,把充滿氣的氣球松口吹到幼兒的頭發(fā)上,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知道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活動就這樣把幼兒引入到科學的氛圍之中誘發(fā)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其次,《綱要》中強調:“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被顒又,幼兒通過“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選擇材料制造人造風,讓風車轉起來,在動手、交流與表達中獲取知識,并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問題:怎樣讓羽毛飛起來?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溫州新橋艷潔幼兒園::徐陽君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一次“做中學”的活動,在設計時,考慮到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是從現實世界中常見的物品或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開始。因而設計了本次“紙片變變變”的活動。在活動中,面向兒童,給予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帶有一定的探究性,讓孩子帶有特定任務進行學習,而不是盲目操作。當然,進行這樣的活動,是為了讓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而不是以特定知識的掌握為目標。

  活動準備:

  剪刀、紙片、膠水、用紙做成的城堡

  活動目標:

  1、在折折、剪剪、貼貼中,引導幼兒理解紙片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

  2、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出示傷心手工紙娃娃)這個是誰呀?你們認識嗎?其實他是一個手工紙娃娃,來,我們來看看這個手工娃娃怎么了?

  討論:小紙片請你們幫它一個忙,什么忙呀?那你有什么好方法呢?

  教師小結:我們寶寶本領真大,想出了許多辦法,那讓我們一起去試一試吧.

  二、自由嘗試

  1、桌上有紙、剪刀、固體膠,我們去試試吧。

  2、幼兒操作:

  要求:能用不一樣的方法使紙片站起來。

  師:你們都成功了嗎?(出示笑臉手工紙娃娃)你是用什么辦法的?請小朋友上來說說看。

  3、小結:原來,我們用折、剪、貼、卷的方法是能夠讓小紙片站起來的。

  三、探索操作

  1、初次操作:

  師: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很特別的地方玩,先閉上眼睛,這是什么地方?

  1)、出示紙做的城堡:這是什么?這個屋頂是什么形狀呢?(圓錐體)

  師:圓錐體跟三角形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圓的.,大的,三角形是扁的,這個里面是空的,這個我們說它是立體的,這個是扁扁的,我們說它是平面的,像紙城堡這些我們就叫他是立體的,跟老師說說看“立體的”。

  3)、師幼互動:找出正方形的好朋友正方體;長方體的好朋友長方形。

  4)、認識圓錐體

  師:(出示圓錐體)這個呢?下面是圓圓的,上面是尖尖的,那它的名字里肯定有圓這個字,是什么呢?(可以請教后面的客人老師)

  師:小朋友見過哪些東西上有圓錐體?

  2、再次操作

  1)、幼兒討論

  師:其實這些立體的紙城堡都是一張紙做成的,只要剪上一刀,就可以變成一張平面的紙了。

  師:猜猜會變成什么形?

  2)、造城堡

  把立體城堡變成平面城堡。

  四:結束

  師: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剛才是拿了一個什么體變成什么形?

  師:為了獎勵小朋友,老師準備了很好玩的東西,帶你們去看一下好不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大膽提出假設,并樂意在探索活動中驗證。

  2、知道線、筆、光、氣等物體能否穿過彎管。

  3、培養(yǎng)幼兒善于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習慣,初步學習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記錄表、彎管、線、筆、手電筒。

  2、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了解彎管的主要特征。

  1、小朋友,這是我們經常玩的積木,看,這個積木是怎么樣的?這個洞洞有什么特點呢?

  2、師:“很多東西都想到彎管里面做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東西?”老師一一出示教具,讓幼兒熟悉并了解。

  二、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設想。

  1、你認為哪些物體能穿過彎管?

  2、引導幼兒預測所準備的物體能否穿過彎管,并做記錄。

  3、老師介紹表格的用法,請在“猜一猜”這一欄里,用“√”表示能穿過彎管,用“×”表示不能穿過彎管。幼兒在自己的.實驗表格中進行猜想記錄。

  4、老師與幼兒一同猜想,在黑板上的表格進行記錄。

  三、幼兒動手操作,在實驗中驗證猜想。

  1、老師發(fā)放材料,強調用同樣的方法在表格的第三欄“實驗后”做上記錄。

  2、老師巡視,并做個別指導,提醒幼兒有順序地進行實驗操作并做好記錄。

  四、統(tǒng)計分析實驗結果,了解哪些物體能穿過彎管。

  1、統(tǒng)計實驗結果。

  2、分析哪些物體能穿過彎管,哪些物體不能穿過彎管?為什么?

  3、小結:氣是會流動的,會從彎管中流出來;鉛筆是直直的、硬硬的,不能拐彎,不能從彎管中出來;線是細細的、軟軟的,能根據彎管的形狀穿出來;手電筒里射出來的光是直線的光,不能從彎彎曲曲的管里跑出來。

  五、遷移彎管的作用。

  1、你還在哪見過彎管,它有什么作用?

  2、直管用起來很方便,為什么人們還要用彎管呢?

  3、小結:彎管能改變物體前進的方向,讓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六、延伸

  1、在科學區(qū)中,教師準備一些物品,如水、沙子、米粒、綠豆、紙片等等,供幼兒繼續(xù)探索,并粘貼表格,幫助幼兒整理歸類。

  2、教師另外準備大大小小的彎管。提問:鉛筆不能穿過小彎管,能否穿過大彎管呢?請幼兒繼續(xù)探索發(fā)現。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一、活動背景:

  幼小的孩子可以說個個好奇、好問、好探究。他們生機勃勃,不知疲倦,但幼兒的興趣也不穩(wěn)定,不能獨自持久地對某一問題進行探究。教師根據科學教育的目標,選擇恰當的操作材料,設置有遞進層次的操作活動,會使幼兒感到世界的奇妙無窮,教師積極引導幼兒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主動獲得相關經驗。幼兒是勇于實踐的探索者,在他們出現與眾不同甚至奇思妙想時,教師更要給予支持和鼓勵,培植他們樂于探究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態(tài)度和品質。對于幼兒的想法和疑問,教師不要急于給出評價,而是鼓勵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去驗證,積極尋找答案,并鼓勵幼兒多方位地展開思維,獲得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方式和答案。

  關鍵詞:雞蛋 蛋殼 殼膜 蛋黃外面的膜

  二、活動目標:

  1、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多次操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勇于探究的學習精神。

  2、幼兒通過操作與觀察,了解蛋的構成部分。

  三、活動重難點:

  幼兒不畏困難,勇于探究。

  四、活動準備:

  生雞蛋30只,小碗30只,小勺30只、熟雞蛋8只

  五、活動過程:

  1、揭示課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老師為我們小朋友準備了什么?(教師揭開桌布)

  幼:雞蛋

  師:我想請你用你靈敏的眼睛,靈巧的雙手,來看一看,摸一摸,這雞蛋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操作,得出結論:雞蛋一頭大一頭小,是橢圓形的,摸上去冷冷的,硬硬的。上面有些凹凸不平。

  2、引導幼兒討論,你認為蛋殼易碎嗎?并說出理由。幼兒有兩種經驗:用手捏,捏不碎——不易碎。重重摔下會碎——易碎

  教師小結:小朋友在平時生活中,觀察得非常仔細,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有自己的理由。原來這蛋殼雖然很薄,但因為它是圓形的,能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對蛋起著保護的作用。

  3、用問題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

  師:雞蛋里有些什么?你想看一看嗎?讓我們先來想一些打開雞蛋的辦法。

  幼:在桌邊敲;兩蛋互擊;在碗邊敲……

  師:好,請你用你想的辦法打開一個雞蛋來看一看。

  幼兒操作,教師提示:如果你實在打不開,可以向你的朋友請求幫助。

  提問:

  a:你看到了什么?

  b:蛋白是怎樣的?你想用手來摸一摸嗎?讓幼兒說出摸到的感覺。

  集體:伸出你靈活的手指,感受一下x x小朋友說的.感受。

  c:教師巡視:讓我看看你的蛋。咦,我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蛋黃是圓的,有的小朋友的蛋黃不圓呢?

  請1—2名幼兒回答。

  師:好,請你和邊上的小朋友仔細研究一下。

  為什么手指一戳蛋黃就變形了呢?

  幼兒可以隨時報告自己的發(fā)現。教師用“繼續(xù)尋找”鼓勵幼兒尋找答案。

  d:師:小朋友,來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老師演示用手指戳破外面的膜,讓幼兒觀察整個過程,并得出結論:蛋黃的外面有一層薄薄的膜。

  4、設置障礙,讓幼兒繼續(xù)探索:

  師:小朋友,在這個雞蛋里其實還藏著一樣東西,來,讓我們拿起蛋殼再來找一找。

  幼兒隨時報告尋找結果。

  師:請你用自己靈活的頭腦,靈敏的眼睛,靈巧的雙手,把這個小秘密找出來。

  對沒找到的幼兒,教師用“x x x 請你繼續(xù)尋找來鼓勵”。

  得出結果,殼上還有一層殼膜。

  師總結,每個雞蛋都有蛋殼——蛋白——蛋黃及兩層膜組成,你明白了嗎?

  5、幼兒找熟雞蛋的幾個部分,并品嘗。

  師:小朋友,請你找出雞蛋的蛋黃、蛋白,并嘗嘗它的味道,找出膜。

  吃蛋白、蛋黃,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用靈巧的雙手,靈敏的眼睛,靈活的大腦把雞蛋里藏著的東西都找了出來,許多小朋友是經過很多次的尋找才成功的。小朋友,誰最棒?——我最棒。

  六、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和父母一起嘗試制作各種蛋制品。

  七、活動總評:

  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的一切契機,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的探究氛圍,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在不斷遇到挑戰(zhàn)和不斷成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尊重科學和尊重客觀事實作為判斷事物的依據,形成可貴的勇于探究、實事求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電》科學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04-13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蝸?茖W教案09-30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