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送東陽馬生序》說課稿

《送東陽馬生序》說課稿

時間:2022-07-14 15:10:5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送東陽馬生序》說課稿匯總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送東陽馬生序》說課稿匯總,歡迎大家分享。

《送東陽馬生序》說課稿匯總

《送東陽馬生序》說課稿匯總1

  一、教學目標

  (一)掌握文中的實詞,理解“以”字的用法,了解“弗之怠”的句式特點。

  (二)了解贈序的文體知識,學習本文通過對比闡發(fā)主旨的寫法。

  (三)沉潛涵泳,體悟作者的諄諄教誨,感受作者對年輕人的殷切期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1笨吻霸は啊R求如下:

  (1)讀準音,借助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2)讀順文,并圈出意蘊深刻、內涵豐富的句子。

  (3)讀懂意,朗讀全文,初知文章大意。

  2鋇既胄驢

  孟子說:“夫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边@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嚯y中堅持苦讀而大有成就的古人的故事就更多了。以買不起燈油為例,鑿壁借光的有漢匡衡,囊螢的有晉車胤,映雪的有晉孫康,隨月的有南北朝江泌,等等。其實,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3蔽難

  (1)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現在浙江省義烏縣一帶)人。明初文學家。他幼年家貧,學習十分刻苦,曾受業(yè)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借口父母年邁辭不就職,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學提舉,朱元璋讓他為太子講經,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被認為是“開國文臣之首”。年老辭官回鄉(xiāng)。不久,因長孫宋慎被列入胡惟庸黨,全家謫往茂州(現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一帶),中途病死于夔州(現在四川奉節(jié))。宋濂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的文章內容深廣,辭采豐富,閑雅從容,善于變化,又以傳記文學最為出色,能用多種方法塑造人物,代表作有《王冕傳》等。宋濂一生勤奮好學,“未嘗一日去書卷”,一天也沒有離開過讀書。著有《宋學士文集》。

  (2)文體知識

  古代的贈序與序言不同。贈序是友人臨別時所寫的贈言,多用“送……序”為題。如柳宗元的《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端蜄|陽馬生序》即是“送給東陽縣姓馬的年輕人的臨別贈言”。序言則是作者或熟悉了解作者有關情況的人寫在書前面的話,多是介紹作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經過等方面的內容。

  (二)活動過程

  1閉音聽讀

  (2)聽老師范讀全文,要求學生聽準讀音,聽清句讀。

  范讀旨在以教師的美讀感染學生,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吟誦涵泳,培養(yǎng)文言語感,體味文言文的韻味。

  2崩識林室

  (1)朗讀課文,要求吐字清晰準確,停頓恰當。

  (2)質疑活動

  策略: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能自行解決的,舉手質疑。

  3碧致勱渙

  (1)落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意古今不同的意義和用法

 、倜考俳栌诓貢摇

  每:時常。假借:同義詞連用,可譯為“借”。

 、跓o從致書以觀。

  無從:沒有辦法。致:取得,這里指買到。

 、垡婺绞ベt之道。

  道:學說。

 、苡只紵o碩師名人與游。

  碩:大。碩師即大師,才學淵博的人。游:交往。

 、葙蛊湫缾,則又請焉。

  俟:等待。欣悅:高興。請:請教。

 、拗辽,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支:通“肢”。湯:熱水。乃:才。

  ⑦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綺繡:絲綢做的華麗的衣服。

 、嗉僦T人而后見也。

  假:借。諸:兼詞,“之于”的合音。

 、嶂

  弗之怠 代詞,指抄書。(“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詞賓語前置句)

  當余之從師也 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結構助詞,的。

 、庖

  以衾擁覆 介詞,相當于“用”。

  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 介詞,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身份,可譯為“用(憑)……身 份”。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

  俯身傾耳以請 連詞,表修飾關系,連接狀語與中心語。

  以中有足樂者 連詞,表原因,相當于“因為”。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前一個“以”同“是”組成復音虛詞,相當于“因此”,引出事理 發(fā)展或推理的結果;后一個“以”是介詞,相當于“把”或 “拿”。)

  (2)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并譯成現代漢語。

  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我)抄完后,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期限。(注意“走”的古今不同意義)

 、谠⒛媛弥魅,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寄居的旅店的主人每天給準備兩頓飯,從沒有魚肉這樣的東西可以享受。(注意“再”的古今不同意義)

 、燮錁I(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如果他們的學業(yè)不能精進,良好的道德品行不能養(yǎng)成,不是天資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專一,哪里是別人的過失呢?(注意“卑”古今意義不一樣,感情色彩也有區(qū)別)

 、茏L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馬君則)寫了一封專呈公侯的信作為見面禮,言辭非常流暢、通達。

 、萜鋵w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他將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講講求學的艱難來告訴他。(注意兩個“其”和兩個“之”各自的不同用法)

  4彼卸遼枰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設疑激趣:作者寫這篇贈序的緣起和目的是什么?從文中哪一部分可找到答案?

  (3)誦讀策略:指導同學抑揚頓挫地誦讀課文,養(yǎng)成吟誦、咀嚼、揣摩、品味的習慣。

  5碧致芻疃

  (1)作者寫這篇贈序的緣起和目的是什么?從文中哪一部分可找到答案?

  明確:第3段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緣起和意圖。同鄉(xiāng)的年輕后生馬君則來拜訪“我”,因覺其“善學”,在他將回鄉(xiāng)省親之際,作者作了這篇臨別贈言,目的在于勉勵馬君則進一步刻苦向學,實際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輕人提出告誡。

  (2)活動策略

 、僮プ£P鍵詞“善學”!笆强芍^善學者”的結論的得出有三個依據:一、同輩的評價“流輩甚稱其賢”;二、“善學”的結果,“辭甚暢達”;三、“與之論辯”時的.表現“言和而色夷”。

 、诮Y尾交代意圖,是“贈序”的文體特點。

  (三)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力爭成誦。

  第二課時

  (一)精讀品析

  1彼卸量撾

  要求:請學生自己高聲朗讀課文第1段,邊讀邊圈出仍有疑難的詞句和感觸最深的句子。

  2碧致勱渙

  (1)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清句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2)質疑活動

  活動策略:

  鼓勵大膽質疑和相互交流釋疑,以解決語言上的一些難點和重點;鞏固前一堂課所學知識,落實翻譯任務。

 、儆嘤讜r即嗜學。

  我從小就愛好讀書。

 、谔齑蠛幈鶊,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氣很冷,硯臺里的水結成很硬的冰,手指(凍僵)不能彎曲和伸直,也從不(因此)對抄書有所懈怠。

 、畚磭L稍降辭色。

  態(tài)度一直嚴肅。辭色:語言和臉色。

  ④援疑質理。

  援疑,提出疑難;質理,詢問道理。

 、萆w余之勤且艱若此。

  蓋,句首發(fā)語詞。我求學時辛勤艱苦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

  (3)交流感受

 、俚1段中,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的心扉,哪些語言最能扣動你的心弦?

  活動策略:

  引導學生“讀出自己”。所謂“讀出自己”,就是從課文當中,讀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場景,讀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個情節(jié),甚至讀出觸動自己心靈的一個時代或一段歷史。交流可圍繞下列幾方面進行:

  第一,幼時求學的情形。面對“嗜學”與“家貧”這一對矛盾,作者的勤苦求學令人感動。借書抄錄,手自筆錄,雖苦不怠,走送不逾期,結果是“遍觀群書”。

  第二,成年后求師的情形。這一層著重寫“叩問之難”:要“趨百里外”去向“先達”求教。在老師面前還要畢恭畢敬,“立侍左右”、“俯身傾耳”地求教,“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這些表現既說明了“援疑質理”的求教之艱難,又表現出作者求知的渴望與誠心。

  第三,從師求教的道路異常之辛苦。行走于“深山巨谷”,冒著“窮冬烈風”,“足膚皸裂……四支僵勁”形象地寫出了長途跋涉所遇到的種種艱難困苦。

  第四,求學時的生活情況。衣食粗劣不堪,生活極其簡樸,但不追求“口體之奉”、一心向學。

  第五,作者“勤且艱”的求學經歷給我們的啟示是,只要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是作者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作者現身說法,用自身的實例不僅最有說服力,也最能打動人,作者對青年人的期望之殷切也由此可見一斑。

  這一段結構層次較清楚,在交流談論過程中可理清本段的層次關系。

  第一層幼時求學(開頭至“余因得便觀群書”)

  第二層成年求師(“既加冠”至“卒獲有所聞”)

  第三層跋涉艱難(“當余之從師也”至“久而乃和”)

  第四層簡樸生活(“寓逆旅主人……”至“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

  第五層勤奮艱苦(最后一句)

  ②根據課文,用自己的話描述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

  活動策略: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再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要想準確生動地描述出來,必須理解文句的準確意思,同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求學艱難,從而感受到自己求學的幸福。

  (二)研讀探究

  1鼻胍晃謊生朗讀課文第2段,聽讀的同學思考如下問題:(1)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文章從哪些地方表現了明代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3)作者寫這些太學生學習條件優(yōu)越的用意何在?

  2毖生活動要求:結合自己讀的感受,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備足理由。

  輔助策略:理清層次,注意與第一段的對照。

  3碧致勱渙

  (1)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確:這一自然段主要是說明今之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

  (2)文章從哪些地方表現了明代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

  明確:這一段內容與前一段的內容形成鮮明的對比,并從四個方面與前面作者求學的情況形成對比:

  衣食:稟稍之供、葛裘之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袍敝衣

  住宿: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行深山巨谷

  從師:未有問而不告——未嘗稍降辭色、叱咄

  書籍: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經過四層對比,顯而易見昔日艱難和今日條件的優(yōu)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夠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于優(yōu)越條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說明其用心不專。

  (3)作者寫這些太學生學習條件優(yōu)越的用意何在?

  明確: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關鍵在于用心是否專。這一段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應該認識到,現在學習條件好,學有不成,非他人之過,因而應多反省,知警惕。

  (三)提高升華

  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作者所提倡的刻苦向學和誠懇專一在今天有沒有現實意義。

  活動要求與策略:

  允許學生暢所欲言,鼓勵學生談自己獨特的認識。要求闡述觀點時要備足理由。

  (四)活動總結

  1被疃方式

  教師提出課堂總結的方向,放手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

  主題方面:本文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技巧方面:在寫作上本文有哪些方法值得學習?

  2憊娣督崧

  主題:以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辛來告誡年輕人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文中的諄諄教誨至今有著很強的教育意義。

  技巧:對比的手法

  (五)課外遷移

  1憊湃恕笆妊А鋇氖呂很多,試搜集一兩個,并與同學交流。

  2笨甕庠畝燎宄文學家袁枚的《黃生借書說》,鞏固對古人苦讀精神的認識。

《送東陽馬生序》說課稿匯總2

  一、說教材

  《送東陽馬生序》出自于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明初文學家宋濂寫給同鄉(xiāng)晚輩馬生的一篇臨別贈言,在文中,作者敘述了自己早年求學的艱難和勤奮苦讀的經歷,以此勉勵馬生勤奮刻苦,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這篇文章中所蘊含的勤學苦讀的思想內容,正是對學生進行立志勤學這一美德教育的絕好素材。

  據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反復誦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習古人立志成才,勤奮苦讀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理解作者勤奮刻苦的求學精神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討論點拔法等教學方法。同時輔以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走進文本、體驗情境,深切感受作者的求學之苦。

  三、說學法

  本課的學習要以讀為主,通過聽讀——朗讀——誦讀——品讀來理解內容,領悟主旨。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對聯)同學們一定熟悉這樣一副對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的,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許多杰出的人物,之所以能在事業(yè)上取得非凡成就,都是與他們的勤學苦讀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送東陽馬生序》。了解一下明代文學家宋濂的求學故事。

  (二)、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1、我先播放課文的示范朗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通過聽讀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再指導學生通過自由讀、單個讀、分組讀、齊讀等方式熟讀課文。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采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基本內容。

  2、再讓學生觀看動畫,講一講宋濂求學的故事。

  3、之后,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一是小時候,家貧無書,靠借書、抄書來頑強學習。二是成年后,求教無師,不得不到百里之外,從師叩問。三是求學生活異常艱苦,負籍遠游,環(huán)境惡劣。粗茶淡飯,衣著破舊。

  (三)、品讀賞析、領悟主旨

  首先,我問:文中哪一情節(jié)給你的印象最深刻?最讓你感動?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點語句進行揣摩、品味,如“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在滴水成冰的寒冬時節(jié),硯臺都結冰了,宋濂還堅持借書、抄書,足見其意志之堅!柏摵D曳屣”“蘊袍蔽衣”,體現其生活窮苦;再如“窮冬冽風”,“大雪深數尺”以惡劣的環(huán)境,反襯出作者求學的決心之大。

  通過對這些關鍵語句的品讀賞析,使學生以進一步認識作者的求學之苦。

  2、然后,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考:家貧無書,沒有老師,生活艱苦,作者宋濂的求學之路可謂困難重重,而他最終卻學有所成,成為一代大儒。那么你認為宋濂之所以能獲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組織學生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從而引發(fā)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思考,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討論得出了以下結論:

  原因之一:作者具有非凡的毅力,能十幾年如一日地勤學苦讀,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原因之二:堅定的志向。宋濂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學問淵博的.人,(這個志向、目標是他成功的動力。)正是這樣一種宏偉的志向支撐著他,激勵著他,讓他在學習的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原因之三:他有對知識的強烈渴望。有精神境界的高尚追求,因此不在乎物質條件的好壞,而把全部的精力都傾注在學業(yè)上,所以終有所成。

  3、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寫作手法?稍O計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己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達官顯貴,而贈言的對象是一個同鄉(xiāng)的晚輩,但文章卻沒有盛氣凌人之感,這是為什么?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因為作者不是以長者身份自居板著面孔講道理,而是用夾敘夾議的手法,通過敘述自己年輕時代求學的故事,讓晚輩從中領悟道理,這種現身說法、寓理于事的寫法,極大增強了本文的感染力。

  (四).聯系現實,拓展延伸

  1、理解宋濂故事的時代意義。請學生說一說:從宋濂求學的故事中你獲得了哪些啟迪?要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來談。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并在古今學習環(huán)境的對比中,感受幸福、學會珍惜,進一步明確立志勤學對于一個人成長和成才的重要意義。

  2.在學習本文的基礎上,請學生講一講,你還知道哪些古人勤學苦讀的故事

  囊螢映雪

  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韋編三絕

  畫荻教子

  3、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那么在學習中,除了要繼承古人“勤奮刻苦”的精神之外,還需要怎樣做才能使學習更科學更高效?

  在教學中學生說出了以下觀點

 、俳裉旃湃四欠N頭懸梁、錐刺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像這樣在夜晚強忍著困倦學習,雖然他們精神可嘉,但是效率不高而且有害身心健康。記得一位偉人說過:“休息和睡眠雖然浪費了時間,但他卻為第二天的工作和學習蘊蓄了精力”應該講究方法,抓緊白天的學習時間,晚上盡量不“開夜車”,這樣勞逸結合、有張有馳才能讓學習更科學高效。

 、诳梢岳镁W絡來幫助學習。

  現在,幾乎每個同學家里都有電腦,它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許多便捷。比如有一次我在讀書時遇到了一句詩,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上網查找,結果關于這句詩出處、作者、背景、解釋甚至與這首詩相關的其它詩,等全部資料就一下子呈現在我的眼前,真是應有盡有。從那之后,我經常上網查找我需要的學習資料。我覺得借助網絡學習太方便、太快捷了。希望同學們也能有效地利用網絡。

 、劭茖W用腦,講究學習方法,如利用人體的生物鐘規(guī)律,比如早上八點到十點,是記憶能力最強的時候,適合學文科,而下午2點到4點,則是推理能力最強的時候,這時最好做理科的題。還有,連續(xù)用腦1小時之后要休息一會。保護好視力

 、懿灰褜W習當成苦差事,變勤學苦讀為勤學樂讀,培養(yǎng)自己對學習的興趣。拒絕誘惑,專心致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學業(yè)上,并且要活到老,學到老,不可一勞永逸。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今天的學習,固然需要古人“勤”的精神,但要勤而有度,勤而得法。這樣才能學到更多、更廣、更深的知識,將來更好地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最后,進行課堂小結:古訓說得好:“好讀書時不好讀書,好讀書時不好讀書”。同學們,我們正值青春年少,正是學習的大好時機。讓我們秉承中華民族立志勤學的傳統(tǒng)美德,勤字當頭,猛志常在,自強不息,努力拼搏,在求知成才的大道上闊步前行,早日成才,報效祖國!

【《送東陽馬生序》說課稿】相關文章:

《送東陽馬生序》說課稿12-24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04-23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07-09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03-03

送東陽馬生序優(yōu)秀教案02-23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15篇12-16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8篇06-07

【精選】送東陽馬生序教案三篇04-05

【精選】送東陽馬生序教案四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