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科學說課稿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科學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抵抗彎曲》是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材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單元的第一課。本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入,自然引出“寬度增加,紙的抗彎曲能力會怎樣”的問題,由此展開一系列關于形狀和結構的研究。所以,作為本單元的起始課,《抵抗彎曲》的學習在知識和探究技能方面為本單元的后續(xù)研究奠定了基礎。
本課探究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紙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動。通過在不同寬度的紙上放螺帽,比較不同寬度的紙抗彎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數(shù)據(jù),使學生認識到紙的寬度增加,抗彎曲的能力會明顯提高。第二部分:研究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之間的關系。第三部分:研討長方形截面的橫梁平放好還是立放好。這個活動是對第一個活動結論的應用。通過觀察,學生會發(fā)現(xiàn)承重的橫梁都是立著放的,接著讓學生解釋橫梁立著安放的現(xiàn)象,最后要求他們用感受尺子抗彎曲能力的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理由。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發(fā)展規(guī)律,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通過實驗,能積極分析并善于發(fā)現(xiàn)引起實驗結果出現(xiàn)差異的各因素,能根據(jù)實驗經驗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并不斷改進實驗。能通過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和實驗驗證等手段展開科學探究。
2、科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樂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紙和抗彎曲能力大小的關系,樂于通過小組合作積極主動完成實驗;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科學探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的同時,亦能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初步感受到科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探究形狀與結構的興趣;
3、科學知識目標:通過實驗,認識增加紙條厚度和寬度可以顯著提高紙條的抗彎曲能力。并能理解橫梁平放和豎放的道理。
三、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紙的厚度、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的研究;
教學關鍵:對科學實驗的變量識別與控制;
四、設計理念及基本思路:
本課體現(xiàn)“以探究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采用猜測—驗證—得出結論—的教學方法,將實驗探究、解決生活問題與課外延伸三部分緊密聯(lián)系,使教學內容邏輯化、序列化、生活化、活動化。激趣引入部分:首先安排教師的'演示實驗,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引出紙條抗彎曲能力的因素也為引出課題做準備。自主探究部分:三組自主實驗的設計,完全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服務,用填表形式展示實驗結果,目的是讓學生充分合作,積極匯報,得出比較科學的數(shù)據(jù)。解決生活問題部分,出示建筑圖片,目的是將學生的視角引向生活,讓他們感受生活與科學的聯(lián)系,又一次將所學運用到生活,體現(xiàn)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
五、關于小課題的落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而實驗能力正是創(chuàng)新能力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科學課堂如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一直是科學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具體的問題有:實驗材料難準備,學生實驗難駕馭,小組討論形式化,種種問題制約著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作為科學課研究的小課題顯的尤其重要,本節(jié)課中為了落實這一課題,我主要從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注重實驗材料的收集與保管,填充與更新,發(fā)動學生備齊實驗材料做好實驗的前提保證。
2、注重制定明確具體的實驗要求,起到約束學生有序實驗的作用。
3、注重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每組設置了小組長、實驗員、記錄員、觀察員,最大限度的使每位學生有事做,有問題想,積極參與到實驗中來。
4、注重實驗設計的目的性,提高學生自主實驗的效果:一節(jié)課中,如果實驗沒了目的,那么學生實驗便亂了方寸,更別談實驗的有效性了。本節(jié)課我共給學生設計了四組不同的實驗,目的各不相同,第一組實驗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對比試驗要控制的條件,抓住這一關鍵,緊扣這一核心,就為后續(xù)實驗打好了基礎,鋪好了路,第二、三組實驗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實驗,通過這2組實驗使學生看到寬度、厚度的增加能明顯提高抗彎曲能力這一現(xiàn)象。感受尺子不同方法的放法讓學生明白橫梁為什么立放的道理。使科學道理回歸生活。這些實驗的設計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目的性強,循序漸進的把學生帶入了探究的天地。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冀州市第一實驗小學的科學教師王春銘。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四年級科學上冊第19課《地震》,它與《地表探秘》、《火山》、《巖石》共同組成了《地表劇烈變化》這一單元,在學生了解了《地表探秘》內容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來自地球內部的信息。
我的電子教案的結構安排如下:(出示課件)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認識,教材分為三部分(課件出示),其中重點是指導學生通過模擬實驗活動和避震演習,了解地震知識及危害。難點是弄清楚地震形成的原因,通過有層次的學習,對地震有真實的感受,并真正的學會一些避震常識。
因為我國剛剛經歷四川汶川大地震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學生對地震這一現(xiàn)象可以說還是刻骨銘心。因此,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新課標課程標準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課件出示教學目標分析),在確定了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我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是“質疑猜想—觀察實驗—結論應用”,以激趣導學為主線,在本課的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網上現(xiàn)有的資源把抽象的、學生倍感陌生的現(xiàn)象,直觀的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并利用資源適時的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創(chuàng)設合理的模擬情境游戲讓學生樂學、愛學。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動手實驗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實驗結合自己的推理想象能力,自主探索地震的形成。因此選用了如下教法和學法(課件出示),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為完成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我的教學安排如下:(課件:教學過程)
一、質疑猜想,感知地震
上課一開始,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美麗的地球”、“美麗的汶川”和“5。12大地震”圖片資料并配上聲音,使教學媒體真正成為激勵學生情感的工具,我從聽覺、視覺入手,調動學生的眼、耳、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陌生的地震現(xiàn)象再現(xiàn)于他們眼前,通過形象、生動的圖像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地震時會有什么現(xiàn)象,會帶來什么災難?在此基礎上我提出問題(課件出示)第一個問題是可以讓老師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第二個問題的設計是讓學生從地震這種現(xiàn)象中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也充分體現(xiàn)出科學這門學科問題多樣性和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學生的疑問是多樣的,對于這些疑問師生共同梳理篩選出適合本課研究的內容(課件出示5個問題),通過師生交流,把探索地震帶來的災害作為研
究的重點。
二、實驗探討,推想地震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和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實驗和實踐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身邊隨時可以找到的物品,如托盤、書本、鉛筆盒、積木、橡皮泥等和我為他們準備的薄、厚不同的木片,讓他們根據(jù)這些材料去設計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法,選擇實驗材料,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遇到困難可以向其他同學或老師討教,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的實驗氛圍。有的小組仿照課本搭建模型,有的小組折斷薄木片,有的小組折斷厚木片。有了這些感性的體驗,我進一步組織學生四人小組分層討論,(課件出示討論題)這是一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討論題,讓學生由表面現(xiàn)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去思考,放手讓學生去討論、去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思維的訓練中。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很順利地實行了地震形成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認識到了地震所造成的危害。(課件出示)培養(yǎng)了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科學品質,使他們真正成為信息加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三、科學演示,認識地震(播放多媒體片)
我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圖、文、音、動、色的功能,為學生準備了“地震的成因”和“地震的危害”的課件,學生在欣賞自己的想像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更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和地震形成的原因。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利用計算機直觀演示的功能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在學生對地震危害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觀看有關地震的紀錄片,再次直觀感受地震的情景和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加深學生對地震危害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地震:人們通常把那些會讓人感到大地上下顛簸、猛烈搖動等地動現(xiàn)象叫地震。成功的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
四、運用知識,拓展延伸
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在于運用,把教材知識與生活、生產及科學技術的運用聯(lián)系起來,用科學的態(tài)度、科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進行實踐活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通過學生自己查閱和相互交流來完成。我為學生準備了資料庫,方便學生查閱,有地震預報、地震前的征兆、避震知識等內容。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上去點擊相關的標題,查閱相關的內容,這樣就打破了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提出問題,統(tǒng)一解決問題的課堂模式,利用計算機多媒體交互性強的特點來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多元化。
在學生了解了避震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室內避震演習,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隨即利用計算機多媒體交互性強的特點進行避震小游戲的練習(課件出示),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設計了以下的思考練習(課件出示),練習的設計是對學生自學能力、探究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鈴聲止而思維不止,把課堂教學延伸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為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把地震的危害作為板書的主線(課件出示)?傊,我的教學設計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既遵循了學生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又符合學生想獲取知識,努力去探究,享受成功的喜悅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主動的探索,能動的發(fā)展。以上是我對本次教學一些粗淺的理解,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抨指正。謝謝。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空中花朵--降落傘》是北師大版課改教材第五冊第九單元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用平實的語言介紹了空中花朵--降落傘的發(fā)明過程。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觀看跳傘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傘是怎樣發(fā)明的故事。第二部分介紹了盧諾爾曼發(fā)明降傘的故事。這一部分一樣可分為兩層,第一層講盧諾爾曼從小就富于幻想,常和小伙伴們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著能像小鳥一樣飛上藍天,從而產生了想飛的愿望。第二層寫盧諾爾曼長大后發(fā)揮想像,敢于實踐,終于發(fā)明了降落傘。
教材中有一副插圖,描繪的是盧諾爾曼從高塔上往下跳進行試驗的情景,教學中若能圖文并茂,可增強教學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出,語文教學在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根據(jù)課標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材安排,本人從三維角度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讀懂這個有趣的故事,掌握文中的12個生字的書寫,以及興、系、降、喝、禁這五個多音字在文中的用法與讀法。
2、學會用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說一句話。掌握沉浸、聚集、廣泛、不可思議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繼續(xù)學習使用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大致掌握文中內容并會復述故事、講故事,并能說說降落傘的用處。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發(fā)言習慣。
5、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品質。
6、從小培養(yǎng)學生大膽想象的創(chuàng)新品質。
教學重點: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fā)明降落傘。
教學難點:同教學重點。
本課我安排用兩課時教完,今天側重說第一課時。
三、說教法
1、以題統(tǒng)文法: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完課題后,接著說說你對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疑問,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為習作的學習作鋪墊。
2、誦讀法: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因此我安排了指導學生對文章的2--5自然進行多次的品讀,引導學生體會、想像在盧諾爾曼腦海中出現(xiàn)的意境、及其心境,品讀感嘆句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飛上藍天了。和不要說飛上藍天,像麻雀那樣從塔上飛到地面也行!對這兩句的教學,我將采用比較法、換詞法、缺詞對比讀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盧諾爾曼心中的美好幻想,并不著痕跡地讓學生體會感嘆句的讀法與用法。
3、舉一反三法(文本擴展法):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是不有。因此,我抓住文中的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和幾個比喻句進行文本擴展。如教學要是一句時,可以出示該句,而后引導學生思考補充說完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就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再過渡到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的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的兩個比喻句時,也是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言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4、表演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故事,字里行間并不是很難以理解,所以第二段的后一部分的ca88,我將采用表演法,讓學生自己動手,用橡皮和紙張、手帕等材料,模仿制作小降落傘,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說學法
1、快速閱讀法。在過完生字關后再讀課文,指導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后說說文講了什么故事,能簡單復述作品的大意,這也是課標在第二學段提出的一個技能目標。
2、繼續(xù)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文中"沉浸、不可思議、聚集、幻想"等詞語的ca88可以采用這種方法ca88。
3、采用"讀讀、畫畫、想想、問問、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
五、說ca88程序
1、故事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發(fā)揮本人語言特長,為學生講意大利囚犯拉文用雨傘越獄的故事引入,也可以用課件引入,課件的畫面應是降落傘從空中落下的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本文學習的興趣。
2、揭題。板書課題,讀題后,引導學生說說你對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而后直接切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引導學生自讀該段,邊讀邊想,讀懂了什么,哪些句子好,有什么疑問。之后引導學習第一句"觀看跳傘十分有趣,降落傘從空中緩緩飄落,好像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特別美麗。",并進行文本擴展練習,讓學生模仿該句說一句話。
3、學生借助課后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并畫下自己不懂的字詞,可以請教同學、教師或字典。
4、檢查自學情況,過關課文生字的讀音及部分生字的書寫。
A、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相機在黑板上寫下文中多音字而后進行ca88。
B、詞語多種形式的過關讀。
C、ca88生字的書寫。
難字:幻與幼進行比較。
系統(tǒng)字:演、沉、浸:指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左右結構中含上下結構,而且都有一個"冖"。在教師示范書寫后,讓學生當堂進行書寫練習,每字寫兩遍。
5、讓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后說說文講了什么故事,能簡單復述作品的大意。
6、深入學習課文第二段的第一層。出示第一層的材料,而后指導學生帶問題讀書,"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fā)明降落傘?"做到讀讀、想想、畫畫、議議、問問。
交流時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結合問,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盧諾爾曼小時候有什么特點?他們的'想法在當時能實現(xiàn)嗎?文中用了什么詞來寫?"嘰嘰喳喳"是什么意思,小伙伴們在議論什么,他們都會說些什么,這么熱鬧的感覺像什么感覺?從"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你讀懂了什么?
在對盧諾爾曼小時候的特點有了深刻了解之后,對描寫其想象的兩個句子進行有表情的朗讀,接著進行"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訓練;接著讓學生模仿盧諾爾曼這兩句話的語氣,說說如果你是他,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幻想,不要求用文中的句,不著痕跡地進行口語訓練。而后過渡到對第一層的朗讀。
7、最后小結本段的ca88,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盧諾爾曼小時候就富于幻想,從而為長大后設計第一頂降落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8、作業(yè)
A:向同學、家長說說自己曾有過的幻想。
B:收集自己所了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及小科學家的故事,在班級學習園地上交流。
C:熟讀課文,向家長講講降落傘的故事。
D:抄寫已教生字各三遍,并組詞。
第二課時將進行以下ca88:
1、繼續(xù)完成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fā)明降落傘的原因之二:大膽實踐。
2、說說降落傘的用處。
3、完成余下生字的ca88。
4、動手實踐,制作一個小降落傘,體驗過程。
5、復述故事。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評委大家好:
我是潁州區(qū)袁集鎮(zhèn)***小學教師張鑫,今天我展示的內容是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課《蚯蚓的選擇>>,我的說課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說教材: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學生在三、四年級的科學學習活動中,已經對生物體的基本特征進行了觀察、認識和研究,本課是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們進一步研究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建立起初步的動物與環(huán)境關系的認識。為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
對于一個生物來說,周圍的環(huán)境包括生物環(huán)境和非生物環(huán)境,生物環(huán)境有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環(huán)境有陽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將通過兩個對比實驗,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黑暗潮濕,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過程與方法
掌握對比實驗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重點:如何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用事實說話。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五年級是學生從中段進入高段的一個開始,學生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如觀察、假設、簡單實驗、合作、記錄等。因而在進入高段的科學學習中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培訓,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比如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jù)、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設計控制變量實驗等,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以及探究方法的培養(yǎng),讓他們從事物表面興趣發(fā)展為對科學探究持久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探究中思考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三 、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過程"。根據(jù)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應該具有開放性這一基本理念,針對《蚯蚓的選擇》這堂課,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利用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法。
著名教育家于漪說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教師在課的開始就要激活主體,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學的伊始,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猜一猜,看一看實物蚯蚓的情境,讓學生對蚯蚓這種小動物產生喜愛之情,同時點燃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
2.引導-探究法
"引導-探索"教學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學著像科學家那樣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四、 說學法
1.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的全過程。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造科學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提問、猜想、設計、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使兒童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發(fā)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有選擇的進行開放式學習。
新課程標準把學生定位為科學學習的主體,也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主動性,發(fā)揮他們的能動作用。教師再次遵循"知道了也不告訴的原則"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機會"逼"學生自己去猜測、驗證的方法。從而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
3.注意合作交流
在科學探究的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以小組為單位,加強與同組同學的交流,通過團結合作來完成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協(xié)作精神。
五 、教學模式
1.結構
情境導入--猜測--討論交流--設計實驗--實驗驗證--歸納結論--延伸探究
2.理論依據(jù)
科學教材在編寫指導思想上強調對學生的發(fā)展格外注重,表現(xiàn)在從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人"的關注,強調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參與的過程中認識自然和社會,本課從知識目標上來說是比較淺顯的,較容易達到,但在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探究技能訓練是本課的重點。
六、教學流程
。ㄒ唬┞(lián)系生活,激趣導入
1、今天我給同學們請來了一個動物朋友,想不想見見?是誰呢?教師板書。今天我們請來了蚯蚓跟我們一起上科學課。
2、大家在哪兒見到過它們?
[設計意圖:教學伊始,為學生創(chuàng)設觀看實物蚯蚓的情境,并聯(lián)系學生生活,在哪兒見到過它們?使學生對蚯蚓這種小動物產生喜愛之情,,讓他們在原有認知和前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使學生輕松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起學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動參與的欲望,為下一步學生們能以飽滿的熱情進行學習做好鋪墊]
(二)質疑猜測,引發(fā)前概念
根據(jù)大家的經驗,你能大膽地猜測一下蚯蚓喜歡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呢?(潮濕、干燥,陰暗、明亮)教師隨機板書。
[設計意圖:猜測是科學課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 ,也是讓學生嘗試構建一個解決問題的模型。學生在三年級時就已經對蚯蚓這種小動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中,讓學生猜測蚯蚓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當學生產生了認知的沖突,也就有了探究、驗證的需求,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大膽猜想,進行科學預測的習慣。]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5
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食物與消化》的第1課。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引導學生參與一些活動,讓他們關注自己的飲食情況,學會給食物分類,了解一些常見食物所含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從而懂得自己該吃什么、該怎么吃。學生要在一個個實踐活動過程中,了解人體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存在于不同的食物中,明白沒有哪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為了健康成長,食物要多樣化,不偏食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們的飲食習慣是否伴隨著知識的增長在向著科學和健康的方向靠近,健康意識有沒有得到增進。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自己平時吃了些什么東西還是比較熟悉的,但對所吃的各種食物究竟能夠為人體的生長發(fā)育提供哪些營養(yǎng)等認識還是比較模糊的,而這恰好會影響學生飲食態(tài)度與習慣的形成和保持。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我們設計了活潑、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的過程中,比較輕松、清晰地掌握科學知識要點,為后面學習“怎樣搭配食物”作好準備,為建構自己正確的飲食習慣、健康的生活觀念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課由以下四大塊內容組成:
第一塊是引導學生回憶大家平時常吃的食物和最愛吃的食物有哪些,呈現(xiàn)豐富多彩、品種多樣的食物。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吃過的食物有選擇地帶一些到課堂上來,使活動更直觀、生動。
第二塊是指導學生用分類的方法認識食物。食物的種類很豐富,給食物分類的標準也很多,這一過程中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標準給食物分類。分類的食物可以是學生自己帶的,也可以由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食物圖片。
第三塊是通過閱讀資料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營養(yǎng),幫助學生認識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及其來源和作用,知道沒有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這塊內容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知識呈現(xiàn)出來,這樣會更加直觀、生動、靈活一些。同時還要讓學生從自己所帶的食物中發(fā)現(xiàn)它們各含有哪些營養(yǎng),學習按照營養(yǎng)的成分給自己所吃過的食物分類。這一次分類是對食物所含有營養(yǎng)的分析和鞏固。
第四塊指導學生統(tǒng)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三種食物。這樣的次序編排與教材內容安排上有一些變化,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在已經了解營養(yǎng)知識的基礎上開展統(tǒng)計活動,再分析班級里學生的飲食情況是否科學、合理。這一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飲食習慣,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計算、合作、操作等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過程與方法
●按照自定標準給食物分類;
●用圖表統(tǒng)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三種食物。
知識與技能
●了解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及其來源;
●懂得營養(yǎng)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心飲食,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飲食質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增進學生的健康意識。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談話:看了這些圖片你想干什么?
2、我們?yōu)槭裁匆詵|西呢?
3.小組討論、匯報,學生廣泛發(fā)言。
【評析】這樣導入,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情趣,又能引起學生對營養(yǎng)話題的關心,起到“聚焦”作用,同時又了解了學生的飲食情況,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并為統(tǒng)計全班同學愛吃的三種食物做好了準備。
二、用分類的方法認識食物
1.你能利用學具袋中的食物卡片,根據(jù)日常生活實際將它們分分類嗎?你能說出這樣分的理由嗎?
2.小組交流、匯報。
【評析】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給食物分類,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渠道和思考的空間,對于學生能講出理由的分類,教師給予合理評價并鼓勵學生大膽想像,這樣的教學方法更符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和富有兒童情趣,使全體同學都投入合作交流的活動之中。
三、指導學生統(tǒng)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三種食物
1.談話:以小組為單位統(tǒng)計一下你最愛吃的三種食物。
2.活動:統(tǒng)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三種食物,并作出統(tǒng)計圖。
【評析】通過統(tǒng)計活動,使學生了解用圖表的方法,更能一目了然地看清統(tǒng)計結果,從而感受科學活動和探究的樂趣。
四、閱讀資料,認識人類需要的營養(yǎng)來源和作用
1.讓學生自學教材第44頁的資料,通過閱讀使學生知道糧食類含有豐富的淀粉,供給人熱量和力量;魚、肉、奶、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人體生長發(fā)育必需的食物;油脂類含有豐富的脂肪,供給人能量、保持體溫;蔬菜、水果類的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生物纖維。
2.通過閱讀資料和對統(tǒng)計圖的分析,思考:只吃我們愛吃的食物,營養(yǎng)是否均衡?我們應該吃什么?
3.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評析】通過討論、分析,使學生凌亂、模糊的認識更加清晰化,使學生了解按營養(yǎng)成分為食物分類的科學方法,明確沒有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從而形成“建立合理飲食結構”的意識。通過學習,學生可以更加關心和注意自己的飲食,為正確搭配食物、設計自己科學合理的飲食做好鋪墊、打了基礎,把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把課堂探究引入到生活實踐。
教學片斷賞析
1.利用食物卡片給食物分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你能利用食物卡片給食物分分類嗎?比一比看誰的方法多,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分?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并及時給予學生鼓勵)
師:請同學匯報一下,你們有幾種分法,為什么這樣分?
生:我把蘋果、梨分為一組,因為它們都是水果。
生:我把魚單獨分為一組,因為它是水里的動物,把雞蛋也單獨分成一組,因為它是雞下的,雞在岸上活動。
生:我把巧克力、面包、魚分為一組,那些都是我喜歡吃的,把其他的分為一組,那些是我不喜歡吃的。
生:我把蘋果和西瓜分在一起,因為它們都很圓。
師:噢,你是按形狀把它們分組的,不錯。
生:我把菜和西瓜分在一起,它們都是綠色的。
師:噢,你是把它們按顏色分了組。想法挺好的,同學們如果把思路打開,把眼界放寬,我們會想到更多的分法。
【說明】學生按自己的標準分,教師不加以限制,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可以挖掘出學生更多的潛能,教師及時鼓勵可使學生更加自信。
生:我把米飯、饅頭和花卷分為一組,它們都是糧食。
生:我把魚、豆腐、各種菜分為一組,它們都是菜;把蘋果、草莓、梨、香蕉分在一起,它們都是水果。
生:我把魚、蝦、蟹分為一組,它們都生活在水中;把蘋果、柿子、梨分為一組,它們都長在樹上。
生:我把檸檬、芒果分為一組,它們都是黃4534535aaa色的;把草莓、櫻桃分為一組,它們都是紅色的。
生:雞蛋、鴨蛋可以分為一組,它們是圓的;蕓豆、扁豆可以分為一組,它們是細長的。
師:通過今天的討論交流,老師覺得你們真的很了不起,有的同學一下子想出很多種分法。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做什么事都善于動腦的話,你們一定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讓人佩服!
【片斷評析】利用貼近孩子生活的事物和現(xiàn)象,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很快進入情境,更能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合作與學習,當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升高時,教師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信,使他們的潛能得到進一步發(fā)揮。教師鼓勵學生“只要你們做什么事都善于動腦的話,你們一定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讓人佩服”,目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期望學生永遠都不要言敗,只要付出,終歸會有收獲。
2.閱讀資料、建立合理飲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自學教材中不同種類的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的資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分別有什么作用。
(學生自學、討論)
師:誰能說說通過學習和討論,你們都知道些什么?
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我們知道米飯、饅頭、玉米、土豆、地瓜等食物含有豐富的淀粉,它可以供給我們熱量和力量,支持我們的活動。
生:魚、肉、蛋、奶、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我們生長發(fā)育必需的食物。
生:各種油類食物含有豐富的脂肪,它能供給我們能量和保持體溫。
生:蔬菜、水果類的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物纖維,是我們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食物。
師:通過匯報,我知道同學們對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想想看,如果只吃我們愛吃的食物,這種做法科學嗎?為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吃?
。▽W生小組討論、匯報)
生:通過討論,我們知道,人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好多的營養(yǎng),而這些營養(yǎng)又分別含在不同的食物中,比如,我們組有的同學喜歡吃肉、有的喜歡吃魚、有的喜歡吃雞腿,但大多數(shù)同學都不喜歡吃蔬菜,這樣營養(yǎng)就不夠全面,如果經常這樣就會損害我們的健康。
生: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每種食物分別含有不同的營養(yǎng),而這些營養(yǎng)對我們的成長都是十分有好處的,如果只吃我們愛吃的食物,就會使我們缺乏一些生長所必需的東西,這樣,我們的身體健康就沒有保障。
生:只吃我們愛吃的食物,就會形成偏食的習慣。我們知道,沒有一種食物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為了健康我們必須養(yǎng)成食物多樣化、不偏食的好習慣。
【片斷評析】通過學習、討論、交流,使學生從根本上認識了偏食的危害,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明確不偏食可保證身體正常發(fā)育的重要性。
教學手記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有權受人尊重。”對待學生,我們要學會多點理解,少點挑剔;多點贊賞,少點指責;多點肯定,少點否定;多看優(yōu)點,少看缺點。要知道低估學生的潛能比高估學生的潛能更可怕;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現(xiàn)是孩子的需要;愛動是孩子的特點;犯錯是孩子的權利。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子,尤其在課堂交往中,通過教師和學生密切往來,從中體驗到平等、尊重、民主、理解、合作、信任和寬容。教學使我體會到:課堂上不能缺少討論、爭論、交流和合作,能讓學生爭論和交流,就會出現(xiàn)心靈的摩擦和智慧的沖撞,正是有了這種摩擦和沖撞才會產生靈感,才會使問題越辯越明,學生的思維也會越來越活躍,同時通過合作交流可以進一步擴大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開發(fā)課程資源,師生之間有了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情感,課堂氣氛才會越來越和諧,師生積極性才會越來越高。
綠葉如云的自然界尋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葉片。人海茫茫,教海無邊,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更難找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因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知識的不斷更新,教師就要不斷學習,重塑自己,博覽群書,積累資料,吸收營養(yǎng),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勤于思考,日積月累,實現(xiàn)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崇敬到親近,從模仿到效法,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師生關系才會更加融洽。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能量的轉換》是《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課(放映幻燈1),在本單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放映幻燈2)通過第一課《各種各樣的能量》的學習,學生對能量以及能量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課進一步引領學生探究各種形式的能量之間是如何轉換的,為第三課《能源》第四課《節(jié)約能源和開發(fā)新能源》建構堅實的科學知識基礎,也為他們今后學習物理學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認識基礎。四課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
本課將指導學生認識能量最基本的特點----能量的轉換。教學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認識什么是能量的轉換。
第二部分:認識能量轉換的過程。
第三部分:做一個簡單的能量轉換玩具。
第四部分:拓展活動——畫能量轉換的卡通畫。
。ǚ庞郴脽3)根據(jù)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讓學生建立能量轉換的概念,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這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2.科學探究:
。1)、能根據(jù)現(xiàn)象進行猜想、推測,并能通過實驗驗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親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
(2)、指導學生探索,能針對具體情境說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轉換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這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樂于合作,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蘊藏著科學道理,并能不斷地提出一些問題,自己設計研究方案去解決問題。
二、說教學策略、方法以及教學準備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在啟發(fā)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望,力圖體現(xiàn)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認識能量的轉換。為此特做如下教學準備:錄音機、火柴、縫衣針、花生、涼水、不銹鋼湯勺、軟木塞、大扣子、長1米左右的線繩。
三、說教學過程
對于本課的教學,我主要安排5個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探究興趣,認識能量轉換的概念。
六年級學生對能量轉換基本沒有科學的清晰的認識,教學時通過身邊的生活實例幫助學生弄清能量的轉換是怎么回事,(放映幻燈4)再通過開燈、放錄音、搓手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能量可以轉換并經常轉換,能量的轉換與我們的生活非常貼近,從而激發(fā)他們進一步研究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為本課重難點突破做好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親手實驗,感知能量轉換的過程。
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點,我分為兩個層次循序漸進突破。(放映幻燈5)首先采用美國杜威先生“做中學”的教學思想,以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根據(jù)書上的提示四人一組完成小實驗。先在湯勺里倒入適當涼水并測好水溫。然后固定花生米,點燃花生米加熱水,對比加熱前后水溫的變化,最后組織學生描述能量的轉換過程:劃著一根火柴,人體中的化學能轉換成了光能和熱能。燃燒一;ㄉ,加熱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學能就轉換成了光能和熱能。這個小實驗簡單易操作,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便是真正的科學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學習者處于一個有著多種多樣的聯(lián)系與刺激的環(huán)境中時,才能更好地建構自己有價值的知識并迅速地發(fā)展其思維能力。
第二層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通過模式圖引導學生描述能量轉換的過程?茖W課強調使學生學會科學的看問題和想問題,定量分析能使他們的頭腦更精確化更科學化,只有能用一定數(shù)據(jù)來描述事物時,才算達到對事物性質的真正了解。因此我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師生共同討論梳理圖上的一組復雜而連貫的能量轉換過程。這是書上的一幅彩圖,教師引導學生準確描述,“太陽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輻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來自太陽的光能,并轉換成化學能儲存在植物體內,人吸收植物的化學能轉換成機械能,發(fā)電機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電熱水壺把電能轉換為熱能和聲能!边@樣就淺入深出、深入淺出將一個抽象的科學知識體系——能量守恒定律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科學的概念和思維。用活教材,教會學生科學的探究過程,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相當與讓學生有了一根“點石成金的'手指頭”,這是學生終身受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本錢。
環(huán)節(jié)三、做小玩具,探究飛旋扣子的秘密,體會能量轉換的過程。
動手做小玩具,我認為是本課教學內容安排的一個亮點,它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再一次被激發(fā)到高潮。(放映幻燈6)課文詳細地介紹了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并且給出了成品樣式和操作情景,學生能順利完成操作,在學生玩過之后探究討論這個小玩具里是什么形式的能量轉換成什么形式的能量,很容易就能理解動能與重力勢能之間的能量轉換。再讓學生玩玩自己熟悉的溜溜球,充分理解動能與重力勢能的轉變。這個教學內容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充分感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蘊藏著科學道理,而且初步感知了抽象的科學體系——機械能守恒定律。
環(huán)節(jié)四、動手畫一畫能量轉換的卡通畫。
這個活動是在學生理解能量轉換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前面學習的鞏固和檢驗,是從探究到實踐的過程。因此我采用自主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自由發(fā)揮做畫,這個環(huán)節(jié)不但能使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獨立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而且潛移默化培養(yǎng)了孩子的科學素養(yǎng)。
環(huán)節(jié)五、總結鞏固,延伸運用,學會持續(xù)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課堂結束時以“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的收攏式提問結合板書對課堂學習內容做一個掃描式總結,然后觀看一段DVD影象資料引發(fā)學生深層思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個教學設計的目的是既加深學生對能量轉換的認識,開拓視野,又引發(fā)學生新的思考,最后讓學生課后繼續(xù)探究問題:“在能量轉換的過程中,一種能量的增加或減少,轉換的另一種能量是否會發(fā)生變化?促使學生學科學,愛科學,能自主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并把探究活動延伸至課外。
四、說板書設計
第二課能量的轉換
轉換
一種形式的能量——→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電燈
電能——→光能和熱能
劃火柴
(燃燒花生米)
化學能——→光能和熱能
飛旋的紐扣
動能-——→重力勢能
……——→……
【小學科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說課稿06-22
小學科學杠桿說課稿02-17
關于小學科學說課稿02-24
小學科學說課稿15篇11-29
小學科學說課稿4篇12-31
小學科學說課稿八篇01-05
小學科學說課稿六篇01-05
【精選】小學科學說課稿四篇01-04
精選小學科學說課稿8篇02-02
小學科學說課稿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