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教育教學讀后感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學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教學讀后感1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的作者是加拿大作家馬克斯·范梅南。這本書既能作為教育學的經典,又能避免被各種各樣的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教育學理論術語所困擾,是教育專家和學者、普通教師、兒童心理工作者、家長以及那些與年青一代成長息息相關的成年人都感興趣的好書。閱讀完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教育情境,要用心為之。
教育學是迷戀他人成長的學問。教育其實隨時隨地都可以發(fā)生,而不是一定要在課堂,或是遇到事情了,專門停下來和教育孩子。教育學的影響是情境性的、實踐性的、規(guī)范性的、相關性的和自我反思性的。教育有效必須在一定的情境中發(fā)生。我們始終都處在某個情境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可以成為教育情境。只有在情境中,教師或家長能觸摸到孩子的心靈,感知到孩子對你的召喚,對孩子的反應作出積極負責的反應,在情境中培養(yǎng)出孩子某種優(yōu)良的品質,這樣的情境才能成為教育情境。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一瓶牛奶。媽媽聲嘶力竭吼孩子,責怪孩子做事不小心。孩子想為自己的不小心和媽媽解釋一下,而媽媽卻不給機會,不想傾聽孩子的心聲,也不接受孩子打翻牛奶緊張的情緒。只看到牛奶被打翻這件事的結果,而看不到孩子。這種情境不能成為教育情境,因為孩子不但沒有在媽媽的引導下對自己的行為有反思,而且對媽媽的言行很反感。
在這個情境中,媽媽可以什么話也不用說,先擁抱一下孩子安撫他打翻牛奶緊張的情緒,然后帶著孩子一起把打翻的牛奶擦掉。孩子打翻牛奶緊張的情緒在媽媽有愛的行為中很快得到安撫。孩子在心里也會對自己許下期諾,以后做事小心點。這樣的情境就是教育情境,在這個教育情境中,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愛與寬容。當孩子以后遇到身邊的小伙伴犯錯誤時,他也會像媽媽一樣寬容小伙伴。
孩子在此教育情境中生長出愛與寬容的優(yōu)良品質,這種品質也會在另一個情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和結果。
又如,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在看電視,把作業(yè)置之腦后。此時,家長可能會心中窩火,即將開啟動雞飛狗跳模式,不是訓斥就是狂吼,整個屋子彌漫著緊張的氣氛。孩子看到滿臉不快的爸爸媽媽,剛剛還沉醉在電視的情境中,此時一定無比困窘忐忑。在父母的訓斥下,他們不會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孩子的腦海里只會留下父母聲嘶力竭的樣子。他們更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自責,因為你已經責怪過他了。這樣的`情境不是教育情境。
在這個情境里,如果家長這么做,育兒才會有效果。家長下班后看到孩子不寫作業(yè)在看電視,可以詢問孩子是不是很累啊?先認同孩子的情感,打開與孩子的溝通通道。然后問孩子作業(yè)有多少,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側面提醒他還有作業(yè)沒寫。最后問孩子電視還要看多長時間?趁機約法三章電視收看規(guī)則。以此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電子產品。
我們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孩子在我們的引導下能管理好自己,雖然有時我們的信任讓我們失敗過。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項長期工程,家長要耐心為之。在家長的用心下,在這個教育情境里,孩子慢慢會養(yǎng)成時間規(guī)劃能力與電子產品管理能力。
生活無處不教育,生活即教育。只要和孩子待在一起,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有教育情境意識,要努力把每一個情境營造成教育情境。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情緒與情感要有洞覺能力,并能在孩子的感召下,作出積極的回應。哪怕一個傾聽,一個微笑,一個安撫的動作,一句簡單有愛的言語,都能使孩子從糟糕的情緒中走出來。
有時糟糕的情境在老師或家長的用心下,能成功轉換成教育情境。比如,下班后看到孩子悶悶不樂地坐在沙發(fā)上,很沮喪。此時,剛進門的你就要洞覺到孩子糟糕的情緒,先擁抱下孩子或摸摸孩子的小腦袋。與父母的肢體接觸很能讓孩子減壓并得到撫慰。先解決情緒問題,再處理具體事情。然后再詢問孩子怎么了?需要幫忙嗎?對孩子遇到的具體問題引導他怎么做。
教育的關系是一個成人和孩子間的意向性的關系。最好的教育關系是在父母和孩子,或者職業(yè)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那種孕育了某些特殊品質的關系。教育者的權威不是以武力而是以愛護、情感和孩子內在的接受為基礎,成人才能對孩子有教育的影響。
教育意義上的權威是孩子們給予成人的責任。我們要及時洞覺孩子的情緒與情感,真誠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善于在生活情境中用心創(chuàng)設多種教育學情境,培養(yǎng)孩子各種優(yōu)良品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用心為之,教育智慧必如滿樹繁花!
教育教學讀后感2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啟發(fā)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1、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tǒng)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情況來創(chuàng)新教材,自主創(chuàng)新“活教材”,以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于動腦,善于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干、善干,敢于動手,善于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于觀察、善于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chuàng)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yè)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后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chuàng)造力才可以盡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chuàng)造意識,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chuàng)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著創(chuàng)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fā)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教育教學讀后感3
在學校暑期組織的讀書活動中,我有幸拜讀了《幸福與教育》這本書,之所以選擇讀這本書,那源于我們南苑學校學的辦學理念:營造綠色教育生態(tài),傳遞教育幸福。
看著這本書,腦海中回憶起校本培訓,回憶起了六十年校慶畫冊扉頁那充滿使命感的七個字:做幸福的傳遞者!我情不自禁地問自己:我的學生幸福了嗎?如何使學生獲得幸福?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書中是如何講解的呢?
帶著問題,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這本書。本書作者內爾·諾丁斯博士,她是美國斯坦福大學退休的榮譽教授,美國教育哲學協(xié)會和約翰·杜威研究協(xié)會前任主席。
書的主題是如何讓孩子們在快樂與幸福中學習?如何通過學習,獲得幸福?提出問題后,作者從三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看到這些標題,感覺似乎都是概念以及定義比較多,甚至是無止境的論述。但當讀到作者提出的問題后,便有一種如遇知音的感覺,這本看似枯燥的書,卻讓我興趣盎然的讀了下去。作者用她那溫柔與敏銳融為一體的獨到眼光,讓我們直觀地看到了那些并非顯而易見的至理,令我感觸頗深!
假日,我再一次拜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是李老師寫的一本教育手記,書中有精要的理論闡述,又有典型的教例剖析,真是平凡之中見偉大,簡樸之中見激情,書中每一篇文字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李老師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情,對學生的愛心深深地震撼了我。
引言中的“素質教育”的解釋深深吸引了我,它這樣寫著:“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抱著對這一段解釋的認同,我認真地讀完全書。
“讓愛滋潤童心”是我讀完全書的第一感受。李老師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钡@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
反思自己,作為班主任,整天忙碌于教學與班務管理,平時與每個孩子單獨交流的時間似乎并不多。從剛工作時的滿腔熱情,到現(xiàn)在的職業(yè)倦怠,曾經對學生的那份牽掛,現(xiàn)在竟有些淡然。李鎮(zhèn)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深深地觸動了我,牽動了我內心深處那根細細的弦,也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愛與智慧的事業(yè)。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孩子,這是一種特殊力量的奉獻,教師要用美好的愛,用對人的尊敬和美好,深信的精神來塑造人!睈坌氖墙逃虒W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成功的教育。
李鎮(zhèn)西老師認為,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感情不能取代教育,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幸福,作為教師的我們,幸福可能是你生病時學生親切的問候;你抱著作業(yè)去辦公室時,學生接過來的那一瞬間;中午打飯時,學生覺得你辛苦了特意給你多打的幾塊肉……
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總是來源于許多小事,當然我們自己收獲幸福的同時,也應該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幸福。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小事,他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幸福可能很簡單,老師的一句夸贊,同學之間的幫助,測試卷優(yōu)異的分數(shù)……如今雖然我們收獲了幸福,但是卻不能忘了給別人帶去幸福。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幸福,給家人、朋友和老師制造幸福,成為一個大家喜愛的孩子,也讓大家因它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育教學讀后感4
孫維剛,一個我非常敬仰的傳奇式的中學數(shù)學教師,上個世紀80-90年代,在他執(zhí)教的北京22中學,他用他的智慧和汗水和他的學生們一起創(chuàng)造了中國基礎教育的一個又一個神話:帶領全班學生(一個都不落下)三年學完初中高中全部數(shù)學課程;第三輪實驗所帶共40人的教學班高考時全部上線,其中39人上本科線,38人上重點線,22人進清華北大,占55%;輔導的學生在北京市數(shù)學競賽、全國數(shù)學競賽頻頻獲獎;更有突出學生嚴君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競賽獲金獎;學生經常爭先恐后的學做活雷鋒,做好事不留名……。
近讀孫維剛老師的著作《我的三輪教育教學實驗》,徜徉于孫老師的文字,常常被孫老師那質樸的“大幅度普遍提高學生素質,為造就中華民族棟梁之材,打下良好基礎”的教改實驗理想所感動,為孫老師那孜孜以求堅持不懈的教改實驗行動所折服,還常常為孫老師那“信馬由韁”式的文學、外語、邏輯推理兼容的課堂教學喝彩。
在《我的三輪教育教學實驗》(孫維剛著)一書中,孫老師這樣講述他的教改實驗的理念:“我們更新觀念,通過實驗一套教學和學習上嶄新的做法,探索出教學和學習上一條嶄新的道路。一切圍繞造就一個強大的頭腦,一切圍繞提高思維水平,將德智體融熔一體緊密結合,學生的智力素質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普遍提高。”
書中指出這套教學和學習上嶄新的道路的具體做法主要是六個方面:站在系統(tǒng)的高度傳輸和接受知識;更著重對哲理的發(fā)現(xiàn)和汲;讓學生做課堂的真正主人;題不在多但求精彩,學會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多題歸一;從初一年級開始提倡和指導學生開展問題研究,練習寫論文;保證學生充足的睡眠。
細細想來,的確是這樣的,應該說孫老師所說的這六個方面緊緊圍繞造就一個強大的頭腦的中心目標,抓住了開發(fā)一個人的大腦潛能的要害。站在系統(tǒng)的高度傳輸和接受知識,就是要把教學內容放在數(shù)學知識網(wǎng)絡系統(tǒng)中去,注重把握知識內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而不要孤立的去認識一個一個的知識點;并且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更著重對哲理的發(fā)現(xiàn)和汲取;題不在多但求精彩,學會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多題歸一,則時時處處體現(xiàn)著如何通過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訓練大腦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思維更加縝密,大腦更加靈活;從初一年級開始提倡和指導學生開展問題研究,練習寫論文,則從基礎教育的初級學段就開始引領學生以研究者的態(tài)度開展學習,更是造就一個強大的頭腦的高層次要求;而為了實現(xiàn)這一宏大目標,孫老師課堂上引領學生自己想、自己講、自己問、自己答,真正做到了“把舞臺讓給學生,自己退居幕側 ”。
孫維剛就像一座山峰,讓我們陡生高山仰止、望而卻步之感,為我們廣大教師作了標高,那么,我們能從孫維剛老師身上學習些什么,該怎樣學習孫維剛老師,這是我深深思考的問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應該做怎樣的教師?從《我的三輪教育教學實驗》一書我讀出了這樣的感悟:
一、學習孫老師那高尚的教育情感。
“選擇了教育,就等于選擇了奉獻!笔敲總老師都耳熟能詳?shù)闹晾砻,可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給教育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很多老師也就只把執(zhí)教當作自己安身立命的一種職業(yè),而孫老師則是全身心地投入,一心一意為自己的教育,一心一意為自己的學生。因為一次意外的早晨遲到,孫老師自己罰自己,為的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絕對以身作則”;因為誤會了學生而批評了她們,當著全班40名同學和近80位家長的面向這兩位同學鞠躬賠禮道歉;孫老師因膀胱癌住院手術,個人前途生死未卜的情況下,仍牽掛著幾個紀律不太好的學生,一次次地給他們寫信勉勵他們“堅守諾言、磨礪意志”。每每讀到這些故事,我都熱淚盈眶,。
二、學習孫老師那孜孜不倦的`教改教研精神。
孫老師告訴我們要站在系統(tǒng)的高度把握教材。這就要求我們要潛心鉆研教材,真正做到通透理解、掌握教材,理解教材的前后章節(jié)的編排意圖。真正俯下身子扎扎實實做學問。從《我的三輪教育教學實驗》中,我們看到,每解一道精彩的典型例題,孫老師不但會思考有沒有多種解法,通過這些解法能夠得出什么規(guī)律,還要反反復復思考這些解法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研究這些解法怎樣融會貫通起來,統(tǒng)一到一個最本質最簡捷透徹的方法上。正是這種不斷的琢磨鉆研,使得孫老師的教學總能高屋建瓴地給學生以指導和幫助。讓我們也向孫老師那樣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學會鉆研,善于鉆研。
三、學習孫老師還要堅持不斷的讀書。
要想讓自己的教學也像孫老師的課那樣“繽紛多彩又清澈貫通”,就不僅僅要研讀教材、教學方面的專業(yè)書籍,更要多讀能夠頤養(yǎng)生命的富含哲理的文學、哲學書籍,豐富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知識底蘊,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各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不斷提升,使自己的教學更具“人格魅力”。
四、學習孫老師就要不斷的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形成自己的文字,實現(xiàn)個人的專業(yè)化成長。
應該說,現(xiàn)在的老師還是很注重向名校名家學習的,應該說也有很多老師在一線的教學中還是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的,但做老師的我們更多的情況下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教師個人的專業(yè)化成長,特別是理科教學的老師更是由于種種原因很少提筆寫下自己的教學心得體會。我想這也正是有很多很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沒能成長為教學專家的主要原因。因此,我想說,讓我們也像孫老師那樣,把我們的教學也經常注意思考總結,讓我們的教師也一步步走向成功。
教育教學讀后感5
我仔細閱讀了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的教育專著《教育激揚生命》,這是一本有意義的書,這是向師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擊,它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說教的對象,它建立了先進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從價值觀、倫理觀、行為觀幾個方面闡述了生本的新生態(tài)教育,給予了我深深的啟迪。
從教十多年來,我清醒地認識到,對于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來說,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教育教學讀后感6
暑假學校領導推薦我們閱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朱永新老師是新教育改革的發(fā)起人,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他對中國的新教育改革做了深刻的探索,他擁有新教育的夢想以及對新教育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讀后感《新教育之夢讀后感2篇》。不管是從教師的角度思考還是從非教師的角度思考,我都覺得看過這本書之后我們都會有更深的感慨,其中包括對新事物的認識、對舊事物的各種不認同吧。也讓從教多年的我今后教育觀注入新鮮的血液。
新教育之夢講述了朱永新老師對新教育的看法、觀點等,其中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方面的理想狀態(tài)。他闡述了到底什么樣的德育才是理想的,才是符合時代需要,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而智育又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對于在我們國家被忽略的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育我們又應該怎么樣用全新的眼光視之,以及如何學校應該具備怎么樣的條件,教師、校長、家長、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這些種種都關系到我們今后新教育的改革成功與否。
下面我結合看過這本書和自己的想法談一下這些觀點,首先是德育的問題。談到德育,不管是在我國還是其他的國家,不管是從亞里士多德時代還是科技發(fā)展的今天,德育問題都是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重視德育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去促使其形成,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理論運用于實踐,我們才能提高德育水平,教師能在教學的領域中有所成果。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應該要與書本為友,尋找生活的榜樣等方法去引導學生。而在家長方面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教育,比如說見到長輩、同學要問好,做一個有禮貌的乖孩子;或從側面去引導孩子去提高道德水平。
關于智育的問題,我覺得理想的智育可以和朱永新老師所說的那樣,關于智育應當是要超越知識、充滿民主精神的、更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等。從教師的角度講,老師應該要樹立起一種新的教育觀念,要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我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把我們的學生培育成不是單單懂考試的機器。從最簡單出發(fā),作為教師首先要從課堂抓起吧,如進行有效教育的模式,小組學習、研究性學習以正確處理好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在個性得到發(fā)展的基礎上培養(yǎng)團隊意識。在家長方面,我覺得家長應該運用啟發(fā)式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智育,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參加各種孩子不敢興趣的培訓班,應該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興趣、愛好,從而讓孩子快樂的上學、擁有一個讓人一輩子難以讓人忘懷的童年,這將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智育進入高水平,即使孩子的.智育進入正常的發(fā)展軌道上。
接著是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的方面。眾所周知,在中國這幾方面都是不怎么受重視的,我們的體育在走下坡路,當今,我們看到的小學生不是"豆芽苗"就是"柱子",以及大學生的體質較弱,每年的大學生體側都是令人們值得憂慮的問題。至于美育這方面的知識,我們國家的美育、勞動教育技術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注重。在中國,沒有形成一種"勞動最光榮"的觀念。
如今,教師、校長、家長、學生在新教育中占據(jù)著主體地位。一個充滿激情的校長才能是一個教師隊伍永遠都有激情、有活力,用心的去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yè),這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校長、教師的工作,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中有所收獲。作為學生的一員更要充分的發(fā)揮主體能動性,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成為一個有個性的好學生,這樣才能更好的致力于祖國未來的奉獻中去。
書中還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chuàng)建數(shù)碼校園、構筑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營造書香校園,大量閱讀書籍。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讀書活動相吻合,大量的閱讀確實會在不同層次、不同方面提升師生們的人文素養(yǎng)。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xiàn)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鏈。"而吸引。是啊,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總的來說,新教育之夢重在改變觀念,"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我們只有改變了各種觀念,才能使我們的教育與眾不同,與時代接軌。新教育之夢也是我們的未來之夢,作為未來教師的我們,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多閱讀、多實踐,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爭取為我們未來的教育做出一點貢獻。有了夢就會有動力、有希望!缎陆逃畨簟贰@是所有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夢。我愿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教育教學讀后感7
一次偶爾的機會接觸到了這本《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以前總不愛看書,也認為這樣理論的書適合做研究或者語文老師喜歡看,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卻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一書源自“小班化教育系列叢書”,主要是四川成都師范銀都小學八年來關于小班化教育的實踐和探索。在他們的教育理念下,每個學生都能平等而充分地參與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共享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呈現(xiàn)出了“師生生命互動、教學滋養(yǎng)生成、個體優(yōu)化靈活、差異相互充盈”的課堂景象,從而讓每一個生命鮮活地生長。
這本書所呈現(xiàn)的主要是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其中有銀都小學老師們在實踐過程中對小班化課堂教學的認識和理解,更有老師們的教學案例和具體操作策略,其間不乏對小班化課堂教學獨到的見解和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總的來說,這本書涵蓋各個學科,各種實際操作實錄,讀起來不是那么枯燥,反而很能勾起我自己的課堂回憶。
全書共分四章,第一章“小班化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和特點”,介紹小班化課堂教學的研究背景與歷程,以及小班化課堂教學的概念解讀與理念詮釋;第二章“小班化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重點闡述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方案的形成,通過有效的設計以實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化發(fā)展;第三章“小班化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的指導”,突出在小班化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怎樣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以滿足小班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第四章“小班化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圍繞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進行闡述,列舉了各個學科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方案,以及教師富有個性的評價方式。
其中第一章中“尊重差異,發(fā)展個性”這部分內容,對我啟發(fā)很大,音樂課就是一門極富個性的學科,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喜好,滿足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需要。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應尊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還學生一片自由、自我、平等的學習天地,將個性的培養(yǎng)與全面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音樂課堂均衡化。
音樂教育的一個根本任務就是利用音樂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麗動人的藝術世界中,創(chuàng)造性地體驗、感受、想象與表現(xiàn)。音樂的天地是自由的,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一方自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引導他們參與各種藝術實踐,最終形成自己的個性。而學校小班化的開展為我們的音樂課堂創(chuàng)造了優(yōu)勢。
一、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小舞臺
我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的小舞臺已經開展有幾個學期了,在歌唱課中把學會的歌曲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如配上動作或者其他的表演形式表達給其他的同學看,然后有班級的所有同學根據(jù)表現(xiàn)進行投票,投票最高的在每個孩子音樂成長記錄袋上給予五角星的獎勵,最后在學期末進行統(tǒng)計,得分最高的三名孩子就可以當選本學期的小評委,并且可以不用參加期末考試。
二、分配隊伍進行課堂比賽
上學期校長給我們發(fā)了福利,為我們的音樂教室配上了嶄新的四色小方凳和合唱臺階。我根據(jù)小方凳的紅、黃、藍、綠,把班級的學生按四個顏色分成了四個小隊伍,在課堂中增加了隊伍的比賽制度,每一個月輪換一個隊長,每個月變化一次隊形,在隊長帶領下開展課堂的各種比賽,每個月評選當月明星小隊并拍照留念。
三、口風琴器樂進課堂
本學期已經開始開展口風琴教學的準備工作,面向三年級學生,將在下學期利用教室中的合唱臺階進行演出,在我們的音樂課中,教室就是一個的'表演舞臺,小舞臺的形式將不斷的更新中。
郭聲健博士指出“在藝術教學活動中,必須自始至終地保持學生心情舒暢,興趣盎然”否則“藝術教學活動就很難藝術化地、富有成效地順利開展”。學生只有在民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其創(chuàng)造思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音樂創(chuàng)造教學才能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而對個性發(fā)展的理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個性發(fā)展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音樂實踐,鼓勵學生音樂創(chuàng)造。在孩子們眼中,音樂老師是“愉快”的代名詞,是他們的“快樂天使”,所以,我必須用良好的行為營造一種自由寬松的、能使學生心靈感化的環(huán)境和氛圍。在這樣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個性思維也得到充分發(fā)展。
我知道作為小班化的班主任和主課老師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學生在主課上的合作與交流都是為了獲取知識,老師們需要設計更多更快捷的途徑,讓學生領悟其中的奧妙。而我則希望在音樂的小班化的實踐過程中給與他們更多的是快樂。我們的課堂小舞臺,我們的小組合作,用夸張及自由的方式來演繹我們對音樂的理解,我們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對樂譜的感受。新(音樂課程標準)理念中也重點提到,音樂課堂中有張揚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對“美的體驗,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長”。
我的課堂只是花蕾初放,音樂小班化的道路也很漫長,但是我愿意與所有小班化的老師們一起研究探討,讓學生在最美好的春天,收獲希望。
教育教學讀后感8
假期我認真研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從這兩本書中,我認為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回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這兩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通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fā)展各個階段的持續(xù)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xiàn)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里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xiāng)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崩先思医又f:“那你快走,這里同你的家鄉(xiāng)一樣糟!焙髞碛謥砹肆硪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說:“我的家鄉(xiāng)很好,我很想念家鄉(xiāng)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說:“這里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后說法不一致呢?老者說:“你要尋找什么?你就會找到什么!”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tài)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yōu)點;以批評的態(tài)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shù)缺點。反觀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shù)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fā),而不真正是對幼兒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fā)展。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幼兒全面發(fā)展(由于個體差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發(fā)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發(fā)展能為個人所駕馭,孩子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fā),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yōu)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系,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fā),教師應該尊重幼兒合理的心理需求與思想。具備良好的師德以我的理解應該表現(xiàn)在對業(yè)務的認真鉆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對待學生生活上要關心,學業(yè)上要嚴格要求,要作到“嚴而不畏,敬而不遠”。教師在師德建設上應該時刻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和道德素質
二、積極投入到教改工作中去,為教改多做實際工作。
教育教學改革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為什么要不斷對教育教學進行改革呢?大家也都會說,就是改革落后教育模式、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手段。完善培養(yǎng)模式是教育教學緊跟社會經濟發(fā)展,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知識與技能融合,這就是教育教學的理想目標,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論點。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如何搞教改工作,我看首先要搞清基礎教育的屬性,我個人認為基礎教育要以系統(tǒng)知識和實踐技能為主線,堅持以質量為主教。
三、作好教學工作還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建立起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的師生關系,學生就會在一種建康、自由、愉快的、“人性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自覺接受教育,自覺學習,和諧發(fā)展。
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理解學生,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判斷和選擇。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學生,激起學生心靈的火花,讓學生在強烈的情感氛圍中樹立堅定的信念,培養(yǎng)健康的心里和積極的態(tài)度,從根本上提高教育效果。
2、嫻熟精彩的教學藝術
課堂是師生雙邊活動的戰(zhàn)場,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揮好主動作用,教師的課堂教學要運用好講臺藝術,發(fā)揮好主動導作用,學習是真正的主體,一節(jié)課中應由學生擔任學習任務。教師課堂藝術要想發(fā)揮好,首先要備好課,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好板書,這就相當于設計一出戲中的表演順序和精彩對白。其次要給學生以“漁”,把方法道理講透,尤其是把握好重點、難點,在“漁與魚”的問題上深思熟慮,決不可混淆。學生只有把握了“漁”才能成為人才,才能海闊天空地想象,實現(xiàn)理想。教師,擔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責,要注意課堂教學藝術。
3、充分利用的課堂資源
教師上課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知識的建構有賴于學生原有基礎,從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入手,讓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納入其知識體系中,從而建構新的知識,掌握重點內容,理解難點內容。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對課程理念的解讀也在不斷地深入,對課堂教學本質的認識已從認知領域拓展到生命領域,課堂教學不只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更注學生人生的發(fā)展。面對一個個各具領導者(有幾個女孩長大成人也在這個企業(yè)工作),卡莎嫁給了如今聞名于世的雕刻家布恩,阿爾文如今也成了著名的雕刻藝術家,梅雷迪斯做了世界最大的遺傳工程材料制造企業(yè)的總經理,格雷琴在一所高中教授科幻小說和奇幻文學……”我覺得這些并都不是無獨有偶的,都是因為喬治老師的功勞,他確實是太會“翻轉孩子的人生”了,他的教育理念是比較新型和超前的,即使到了現(xiàn)在,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翻轉人生的教育》,翻轉的不止是贏得競賽冠軍的阿拉斯加的孩子們,翻轉的更是你我的人生……
教育教學讀后感9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賞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譴責;
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便學會憂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周圍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huán)境中,他便學會鐘愛別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幫助中,他便學會關心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親情。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積極。樂觀。進取。勤奮。堅強。勇敢。好學。豁達。善良。聰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極悲觀自卑,而是外界壓抑的結果。多給學生說我希望。我建議。你覺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前提。徹底改變評語中該生怎么樣,寫出你的特點。對你的建議。對你的期望,要點燃學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現(xiàn)學生高高興興進學校,而一部分學生雙差而出。
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養(yǎng)一個人,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一個要有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人。這是教師神圣的.責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問題是家長缺少教育觀念!家長會一定要給家長講清楚:
1、盡量多表揚孩子,輕易不要批評他們,因為他們已經長大。
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進步,不要因為考試失誤而責備學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員之間要民主,要談心,要溝通,但決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不能在別人面前說孩子的缺點,堅決不能給孩子下結論。
5、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待人接物。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負責。
6、一定要給孩子做表率,經常與學校溝通。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識。尊重社會,學會尊重。學會關心可以作為高一德育培養(yǎng)的目標的主要目標!
青年教師應努力實現(xiàn)三個突破:首先突破課堂關,要熟悉教材,善于組織課堂,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其次突破知識關,要大量做題,研究高考,明確每節(jié)課該講什么,重點是什么,能圍繞中心講課,提高教學技巧,做一名優(yōu)秀的演員;第三突破教學關,講解深入淺出,方法靈活多樣,教學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優(yōu)秀的導演。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的學生新教學觀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統(tǒng)一,教學是一種對話。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教學相長。
教師不僅僅是傳知解惑,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知識;教知識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知識的發(fā)生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關鍵。
教育教學讀后感10
在學校買教育專著的號召下,我選擇了一本《捧著心來不帶草去》,起初拿到書之后發(fā)現(xiàn)有些失誤,這本書原來不是介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而是像畫書一樣,只是對陶行知的生平,經歷等進行了介紹,于是我又選擇了南懷瑾老先生的《論語別裁》,其實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本書還挺有用的。于是這兩本書都成了我本學期的重點閱讀對象,尤其是《論語別裁》這本書更是讓我愛不釋手,收獲頗多。這本書其實是在認識了于丹,看了她的論語感悟后無意間發(fā)現(xiàn)的,讀了這本書之后才真正認識到了大家的風范,南老先生對論語的理解讓人如沐春風,感覺自然、生動,下面我就談一談對這兩本的學習和感受。
《捧著心來不帶草去》猛一看,實在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可是仔細一翻一讀,還挺有收獲的,雖然里面沒有我們最需要的教育思想的具體介紹,尤其是沒有生動的事例能夠供我們參考,可是它讓我對陶行知先生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因為沒有把這本書拿回家去看,所以到現(xiàn)在還有一部分沒有看完,不過我已經被他深深地打動了,他所擁有的才干完全可以使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可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使他放棄了這些物質條件,他選擇了辦平民學校,給流浪兒辦學校,為此他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累,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環(huán)境下,我們好多老師都迷失了方向,是的,物價的飛速上漲下我們需要提高工資待遇,我們也是人,也要首先有能力生活下去才能講做出貢獻,可是想想我的有些所作所為,尤其是近年來對工作失去了原有的興趣,老是感覺有些應付,這實在是有些對不起老師這個稱號,也對不起國家每月發(fā)給我那為數(shù)不多工資。要我像陶行知先生那樣不計得失去貢獻我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可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還是能做到的,我要以陶先生為榜樣,好好地為我的學生服務。這本書中雖然沒有具體講述陶先生的什么教育思想,但是也提到了陶先生的一條重點思想,那就是"生活即教育",陶先生更注重學生們的親身體驗,給學生提供了許多親自體驗的機會,這樣一來學生的理解、記憶肯定更深刻,這一點給了我一些啟示,雖然我不能像陶先生那樣給學生提供那些親身體驗的機會,但我可以盡可能的提供,還有就是在實在不能提供親自體驗的情況下,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自己生活的體驗來理解掌握知識,另外就是重視課外閱讀,讓學生借助閱讀別人的文章來增進各方面的體驗。
《論語》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著作影響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而做了十年語文教師的我居然到現(xiàn)在才開始去閱讀它是不是太晚了些呢,不,"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到什么時候學習都不晚,只要我醒悟了就好了!墩撜Z》的版本太多了,前一段時間百家講壇推出的于丹講《論語》,掀起了一股國學熱,我也正是在這股國學熱中才開始行動的,經過精挑細選我選擇了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這套書,拿到這套書之后感覺的.確如評論中所說,南老先生的講解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他結合自己對國學的研究寫出了自己對《論語》的理解,另辟蹊徑,在很多方面多次為孔子平反,把原來被肢解,被片面理解的論語進行了系統(tǒng)的理解,讓人收獲頗豐!
孔子是個大教育家,可是這套書的二十個篇章中并沒有單純的教育思想篇章,更多的是在告訴我們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要說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哪些教育思想,我想應該就是某些小篇章某些對話中所透露出來的吧!首先,它告訴了我們學問的目的,不是文學、不是知識,是做人做事。這讓我想起了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的一句話--你們來學校,學知識固然重要,但是還有比學知識更重要的,那就是學習做人。我一直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這句話不知是什么時候自己總結出來的,反正從總結出來之后我就經常給學生說這句話,今天我終于給自己的這句話找到了依據(jù)。是呀,如果我們的學生知識都掌握的不錯,可是卻沒有什么能力,更沒有善良、愛心等這些重要的東西,那他的知識不如沒有,一個有知識高智商的人,犯起罪來會更可怕,所以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教學生做人,在本學期的教育中我更加注意了這一點,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看得多,聽得多,懂得多,這可不是在夸他們啊,真正有用的他們沒有去看,去聽,去懂,相反卻在不該操心的地方學得快,學得多,早熟得很,而這個班上有個孩子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更突出,而且還帶出了一撥好事者,盡管這個孩子腦子挺聰明,但是在我這里卻幾乎得不到表揚,因為她做人太失敗,還自我感覺良好,帶壞了班里一些腦子比較夠用的孩子,像這樣的孩子即便在脾氣很好的,很注重啟發(fā)學生的孔子面前,我想得到的打擊也會不少,因為實在是太不討人喜歡了。
說到啟發(fā)學生了,這里就要引用孔子的為數(shù)不多的教育之句了,那就是"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里孔子告訴我們教育學校要啟發(fā),啟發(fā)之前要讓他發(fā)憤,而后再啟發(fā),然后還要引起他的懷疑,才能會去研究,才能取得成績。而這一方面正是我平時做得不好的地方,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多去研究如何使學生發(fā)憤,如何更好的啟發(fā)學生,并引起他們的懷疑,而不是讓他們信服我所說的一切。
本書中還有一處講教育方法的句子,就是"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是說:諸位,你們以為我講學問,還會保留秘密,不傳給你們?我絕對沒有絲毫隱瞞,所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你們做學問,為什么都不懂呢?孔子的意思是說,我不會像有些老是那樣留一手,我的學問很簡單,本身就是教材,表現(xiàn)在平時做人、處世、言行間。這一部分讀完后,我可真有些后怕,其實這個道理我也懂,只是有時會忽略掉,看到那句"表現(xiàn)在平時做人、處世、言行間",我不由自主就想到了自己經常在學生面前大發(fā)雷霆,這種行為不正是給了學生一個反面影響,讓他們慢慢地變成容易發(fā)脾氣的人嘛?好可怕,有時發(fā)脾氣是難免的,也是應該的,可是經常這樣粗暴地處理一些事情不但效果不好,而且還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這可是今后要加以改正的地方呀!
關于《論語別裁》還有不少收獲,還有下冊沒有來得及看,以后再交流吧!作文
教育教學讀后感11
近來有幸拜讀了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專著——《玫瑰與教育》。本書主要記載了竇桂梅老師平時在教育教學中及為人處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國外教育(日本)現(xiàn)狀的透析,還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見的讀后感。
讀了這本書,我對竇桂梅老師肅然起敬,倒不是因為她如此年輕就評為全國特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師德標兵,獲得全國十杰教師提名,還擔任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而是通過《玫瑰與教育》這本書,通過竇桂梅老師的成長經歷,我感受到了名師光環(huán)背后執(zhí)著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觸動最大的是以下兩點:
一、廣泛讀書,積淀學養(yǎng)。小時侯的竇桂梅老師沒有讀過多少書。當上教師以后覺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書籍作為自己成長的土壤!睹倒迮c教育》第一輯《清談與憂患》之《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行》中,我們看到了竇桂梅老師從一個讀者到作者的經歷,看到了竇桂梅老師從一名普通教師到一代名師的經歷!艾F(xiàn)在,讀書成了我的習慣。我深深感到,這是一個可以獨自培植幸福的習慣——土壤、陽光、水分都來自于美好的書籍!(竇桂梅語)讀書已經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學習的一部分了。當然,讀書也給她的教學,給她的不斷成長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積極實踐,勤于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chuàng)新實踐,并且善于積累總結。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語發(fā)聲,勇于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稙樯旎、《教育的對話》、《竇桂梅閱讀教學實錄》等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在成長,我在寫!
讀完名師之作,我們捫心自問:我們自己離竇桂梅老師有多遠?我們離理想中名師有多遠?
名師之名在于學識膽略,在于礪志勤懇,在于審視篤行。他們都有一種忘我的獨立、奉獻之精神!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的去實踐,努力的去奮斗,去獲得一種穩(wěn)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們與名師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離和實踐的勇氣、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會有行動,有了行動才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們要想改變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舊的思想意識,讓精神站立!很多情況下,名師給了我們壓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動力。一個要進步的人,對自己應該自找一個壓力,這樣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們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做名師曾經做過的事情。
最后我想說,竇桂梅老師將永遠激勵著我不斷前進!感謝《玫瑰與教育》!感謝竇桂梅老師!
教育教學讀后感12
帶著對《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一書的期待,這學期我用心閱讀了此書,邊讀邊品,邊品邊聯(lián)系我們的教學實際,感觸很深,收獲很大,F(xiàn)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總結。
一、注重教學氣氛的營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應該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氛圍,在師生、生生之間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
在課堂上,我們要充分利用小班的空間優(yōu)勢,隨時調節(jié)著課堂氣氛。在課堂上孩子們或小組討論,或自由發(fā)言,而老師則穿行其中或參與、或點撥,靈活的教室布置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空間。老師親切的話語,平等的姿態(tài)拉近了距離,課堂上不時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許多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小班的條件下能發(fā)揮得更突出。如采用游戲活動這種生動有趣的動態(tài)教學。
二、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進行自我愉快教育的源泉,是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的不竭動力。因此,當學生迫不及待地提出一個個學習疑問時,我們首先要珍視學生的這種探究心理,但并不要急于正面回答或者給予暗示。而且,通過自主探究獲得的知識印象深刻,自主探究獲得的成功又會激起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ㄒ唬┳灾鲗W習
新課程重體驗,重實踐。讓學生親自體驗,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說一說、摸一摸、做一做、想一想,都能促使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思考,進而學會創(chuàng)造。很多課堂上,學生能全員參與了討論交流,學生活動占課時的大半。他們分成小組學習,在組內把老師給的條件進行整理,一起討論,一起探究,整節(jié)課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實踐活動,人人動腦,人人動口,并不是表面上的熱熱鬧鬧。由于學生通過體驗進行了思考,所以,學生學得扎實、學得有趣、學得主動。
(二)探究學習
以自主性、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改革的操作上我們強調“先放后扶”,即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實踐、體驗的基礎上,教師再給予精當?shù)狞c撥引導,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使學生的探究、理解進一步深入。教師的“扶”,扶在學習方式的指導、重點難點的突破、困難學生的輔助、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合作交流的組織等方面。
三、注重每一堂課的準備
個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學的核心理念。本書具體闡述了個性化教育在小班化教學中體現(xiàn)的三個層面的內涵:1、促進全體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2、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的發(fā)展;3、為學生提供符合個性發(fā)展的“差異教學”。
為了切合這些理念,更有效地開展教學,我們教師就必須對學生、對教材做足功夫:了解每一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備好每一堂課,進行差異化教學。要讓暫時落后的孩子能感受到跳起來摘到桃子的樂趣和信心,讓中間層的孩子通過努力,完成相對其現(xiàn)有知識水平而言更高層次的知識水平,讓第一層的孩子在學有所獲的過程中學會深入地探索和發(fā)現(xiàn)。教師在讓自己的每一堂課都能給不同層面的孩子帶去知識、樂趣、期待的同時,他在備課的過程中個人的智慧在不斷閃現(xiàn),靈感在不斷跳躍,個人成就感也會不斷提升,從而專業(yè)成長的速度會不斷提升。
總之,作為小班教師必須從自己的點滴做起,謙虛謹慎,耐心細致,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把每件事情,每項工作做的更好。
教育教學讀后感13
幼兒園語言文學教育,是以幼兒文學作品為基本教材的教育,包括閱讀以文學作品藍本的繪畫本。提起幼兒文學我們便會想起那些優(yōu)美動人的童話、詩歌、散文、想起那些童話每天在我們自己和幼兒心中的小紅帽木偶的形象,鑒于幼兒文學作品的熏陶和教育作用,我們常常用幼兒文學作品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我們是否深入地思考過,幼兒語言文學教育對于幼兒的發(fā)展,究竟有著什么樣的意義?
一、語言文學教育與幼兒的語言發(fā)展
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研究者明確指出:“成人可以促進嬰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基本方式有兩種。第一,提供豐富多樣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樣本。第二,為嬰幼兒創(chuàng)設各種使用語言的機會!庇變何膶W作品正是這里所說的書面語言樣本在幼兒中以口頭語言的形式出現(xiàn),以此為教材的幼兒園語言文學教育,為幼兒發(fā)展提供的機會。
1、向幼兒展示成熟的語言
首先,從語言文學的作品的學習中,幼兒傾聽到較之日常生活更為豐富,也更為規(guī)范的語言,從而獲得模仿的范例。其次,幼兒文學作品為幼兒奉獻出作家精心選擇的詞匯,為幼兒學習形象化的語言提供了機會,如:”稻穗兒一搖一搖地好象在向花點頭“等等。這些語言清楚、準確、具體形象為小朋友表達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提供了模仿的樣本。
再者,幼兒文學作品使幼兒有機會傾聽不同風格的語言。來自不同國家、民族、區(qū)域、階層的作家所寫的作品,在語言上各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構成了語言風格的多樣化。從成熟的語言樣本——文學作品中,幼兒較易體會到人類語言豐富多彩的面。這也有利于提高他們對多樣化語言的適應,理解和運用的能力。
2、擴展幼兒的詞匯量
從文學作品的學習中,幼兒得到一種特別的機會——通過上下文的語言情景來理解和學習新詞,使詞匯量有可能迅速增長。如童話《小羊和狼》中,動詞運用得很好,踢、咬、抓、摔等動詞,幼兒在聽故事時根據(jù)上下文內容,就能迅速掌握新詞的大意,受到幼兒的喜愛。
3、在學習故事童話和兒歌時,幼兒得到他人如何應用語言結構文的暗示,從而產生進行語言游戲的愿望,激發(fā)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愉快的情緒,如《三只羊》、《三只蝴蝶》的人物和情節(jié)。幼兒在表演游戲中就反映出不同環(huán)境中運用不同的語言。
4、培養(yǎng)幼兒善于傾聽的技能
樂于傾聽,善于傾聽是幼兒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前提條件。在幼兒園里,語言文學作品的教學,是與幼兒的聽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為培養(yǎng)幼兒有意識的評析性的,欣賞性的傾聽技能創(chuàng)造了機會。
全神貫注的聽和有目的的聽,這是善于傾聽的基本要求。幼兒在聽一個有趣的童話或故事時,因其內容本身的趣味性,加上教師采用的教學措施,就能逐步培養(yǎng)幼兒有意傾聽的能力,在聽的過程中,對聽的內容作出歸納,判斷的評價,教師在教學中向幼兒提出與內容有關的問題,這就促使幼兒不僅注意聽話而且更注意聽講些什么,這能據(jù)此作出自己的評價。教師對作品內容的贊美態(tài)度,也使傾聽者在聽的時候產生美的愉悅感,從而使幼兒以欣賞者的傾聽方式去理解和接受作品。
二、語言文學教育與幼兒的智力發(fā)展
圍繞文學作品開展的活動,幼兒的口語得到了發(fā)展,而且發(fā)展了幼兒思維。
1、幫助幼兒形成和掌握概念
幼兒對于一系列概念的認識是否逐步發(fā)展的。幼兒學習了語言才能進行較復雜的思維。在幼兒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要靠語言把獲得的感性認識表達出來,或銘記在頭腦里,加以鞏固和積累形成概念。而語言文學作品卻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即可供人們反復地聽和看,幼兒可以在重復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記憶。學了語言,幼兒能間接地認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才能對已認識的事物概括分類;才能通過抽象思維認識某些簡單淺顯的道理。所以,發(fā)展語言的同時也發(fā)展了智力,提高認識能力。
2、幫助幼兒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園的語言文學教育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的各種機會。例如:
假設:文學作品給幼兒許多假設的示范。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假設的對象,假設他遇上什么事社會怎樣了,這是教師經常性命題。童話等幻想色彩濃郁的作品,含有更多的假設。幼兒在嘗試編構故事中也發(fā)展假設的能力。
推理:文學作品表現(xiàn)的生活都潛藏一定的內在規(guī)律,幼兒在大量理解各種作品的基礎上,憑借自己的.認識嘗試運用推理方法,去續(xù)編故事、創(chuàng)編故事,由此增強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
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就是要求在教師啟發(fā)下,幼兒不但能記憶、背誦現(xiàn)成的語句,而且能理解其意義;能運用推理,認識并未直接感知的事物;能運用抽象邏輯思維去理解無具體形象的抽象道理。
3、幫助幼兒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由于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會遇到矛盾,產生問題,比如《金色的房子》《大黑馬是怎樣找到的》作品本身向幼兒提供了解釋建議解決問題的方法。幼兒可以從中得到借鑒。作品中解決問題的辦法,將有效地促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去模擬去嘗試。
三、語言文學教育與幼兒社會性和道德發(fā)展
在社會性和道德發(fā)展方面,幼兒園文學教育所產生的作用具體為如下幾點。
第一、向幼兒提供了社會性行為的榜樣!短}卜回來了》里的小免和其他動物,他們的言行舉止為幼兒樹立了仿效的榜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討論和鼓勵作出判斷,使他們更深入地認識和學習正確的社會性行為。
第二、激勵幼兒對文學作品中品德行為進行探討,幼兒從作品中看到主人如何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通過對照,從中提高自我的能力。無論我們是否有計劃在選擇作品,語言文學作品中總蘊含著不同層次的道德和倫理問題,學習便使幼兒自己地去思考和討論。
幼兒的模仿能力較強,分析判斷能力比較差,童話故事等給幼兒提供正確進行道德判斷的”模特“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是不對的,幼兒在學習中道德判斷能力得到發(fā)展。
四、語言文學教育與幼兒審美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
在語言文學教育中,幼兒不僅如何可以得到道德情操方面的美的熏陶,還可以從中感到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藝術風格的美。同時,語言文學教育還可以提供給幼兒參與多種藝術實踐活動的機會。例如:圍繞一個故事的教學我們往往組織其他多種藝術活動。如唱歌、表演 、畫圖、剪貼等,其中表演游戲幼兒通過自選角色,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很投入地表演,用語言動作再塑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幼兒因此獲得機會去表演的經驗。最重要的是通過活動使幼兒獲得有關藝術創(chuàng)造的成功感。
藝術想象力是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核心,幼兒在聆聽童話故事時,需要調動一切藝術想象在腦海里再現(xiàn)作品所展示的圖景,扮演角色進行表演或編故事時,也要張開想象的翅膀,按照作品提供的線索來表現(xiàn)或發(fā)展內容,這樣就使幼兒的藝術想象力得到充分展開,并有各種機會,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發(fā)展。
綜上所述,幼兒園的語言文學教育,對幼兒的語言、智力、社會性和道德以及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都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語言文學教育在上述各方面存在的價值,就是它所有特殊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淺談幼兒“早期識字閱讀”
當今社會,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早日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有用人才,因此,過高的要求教育方法不當,一個勁地教孩子讀書、寫字、算題等,由于這些,致使幼兒產生厭倦學習,不愛上學,影響其今后的發(fā)展,如果方法適當符合他們的特點,他們就很容易接受,對提高他們的早期識字和閱讀都大有益處。 下面淺談幾種引導幼兒早期識字閱讀的方法作為借鑒。
1、讓幼兒輕松學習感受到學習就是“玩” 有的家長向老師訴說,他的孩子總是坐不住,一說讓他們學習他就不耐煩,坐上一會就溜走了。我認為這些孩子之所以一提起學習就不耐煩,就是因為家長用“學習”這個詞把他們嚇怕了,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家長常用“學習”這兩個字要求孩子把學習當成任務,長此以往,孩子一聽到“學習”二字就從內心產生一種厭倦,如果家長改變一下方式,不用“學習”這兩個字而用孩子喜歡聽的話,如:你很長時間沒有和這本書“玩”了,它很想你了,我們來玩認字的游戲好嗎?等等。這樣幼兒肯定會愉快的接受,因為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在玩,在不知不覺中既學到了很多知識,又養(yǎng)成了學習習慣,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2、在教孩子中,把“你”換成“咱”效果更好。 在平日,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快看書去,你快識字去!边@句話對孩子直接命令,而幼兒對成人的命令天生有一種抵觸心理,如果把“你”換成“咱”結果就會大不相同。如果說:咱們來看這本書吧!這些字很久沒有讀了,咱們一塊讀讀吧!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大人在和他們一起做有趣的事情,從而愉快的接受,很愛學習。
3、充分利用周圍的環(huán)境和物品,進行教學。 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總有一種好奇感,成人要適時地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導他們認識周圍環(huán)境和物品。如:認廣告牌、路牌、門牌等,孩子吃過用過的食品和物品的包裝袋,上面有鮮艷的文字,家長也可以適時地引導幼兒認讀。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在一種不經意中,學會讀書識字,特別是兒童食品包裝袋。幼兒知道食品的名稱,只需成人將文字與物品名稱對號就行了,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教具。通過此種方法,還能培養(yǎng)幼兒觀察周圍環(huán)境和閱讀的良好習慣。
4、與幼兒一起學習 幼兒對大人有一種天生的依賴,他們愿意大人和他們一起學習,愿意大人聽他們談論學習情況,喜歡大人在一旁看著他們學習。如果大人長期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有一種失落感,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如果大人對孩子的學習表現(xiàn)出感興趣,聽他們講述學習或者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就會被大人學習的氛圍所感染,跟著大人一起學習。因此,想要真正使孩子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閱讀和學習習慣,請跟孩子一起學習吧!
教育教學讀后感14
讀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一書,本人受益頗深,其中有關教學媒體那一節(jié),印象非常深刻。教學媒體能給學生生動形象,給他們以更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變得主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可以從各個渠道,,大大的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
《小學教育教學理論》用較通俗的語言對教育新理念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為我們教師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啟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學習用書。有關教與學的理念部分是更為具體、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對指導我們教師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一、教學理念需要終身學習
讀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持續(xù)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教育必須正視現(xiàn)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教學理念需要不斷實踐
沒有獲得實踐的教育理念不過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變成現(xiàn)實,就要把教育理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由實踐來檢驗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實踐中提煉出適合教學的`教育理念。正如顧明遠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于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實踐,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
現(xiàn)代的素質教育觀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fā)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中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教學媒體的選擇也應遵循這一點,不同的學生應該擁有屬于他們的最適合的媒體。作為一個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我覺得自己特別有體會,記得在以前當學生的時候,那時候的老師上立體幾何,每講到一個概念、定理,數(shù)學老師總會提到木匠師傅,但沒有具體的操作,……,從有些同學困惑的表情中,更從他們課后的埋怨中我能體會到,無論老師說得如何生動,總不如把現(xiàn)實的工具拿進課堂來得具體、形象、生動。那時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教師,我會把木匠工具搬進課堂,讓空間想象力貧乏的學生在實物的演示下,靜與動的實踐過程中豁然開朗。
現(xiàn)在我已經踏上了教師的崗位,在課堂上對曾經我們視之為神話的木匠卻只字不提,更不用說搬工具了,這就是選擇教學媒體的可能性和針對性。通過制作各種模型和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便成了我的奮斗目標。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一一呈現(xiàn)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與體會。
教育教學讀后感15
孫維剛老師自1962年起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任數(shù)學教師兼班主任。自1980年開始,孫老師開始在二十二中進行從初一年級至高三年級的大循環(huán)實驗,致力研究數(shù)學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用德育促進智育,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在數(shù)學實驗教學和擔任班主任的整個過程中,他將自己扎實的學科知識能力,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功底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充分地加以運用和發(fā)揮,將施教者與受教者的個性因素巧妙地融入了原本枯燥的課程。孫老師的實驗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為中學教育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孫維剛老師在《我的三輪教育教學實驗》一書中提出:要使學生學好高中數(shù)學、提高智力素質有如下幾點:
1、熱愛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
2、站在系統(tǒng)的高度選擇學習知識;
3、把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素質的發(fā)展與完善有機地結合起來;
4、學會做題,學會復習;
5、題不在多而在精,更在于"知題善任",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多題歸一。
孫維剛老師是怎樣教數(shù)學的呢?他說:“八方聯(lián)系,渾然一體,漫江碧透,魚翔淺底。” 他的教學方法被稱為“結構教學法”,講究新知識和舊知識的比較和聯(lián)系。他從不擔心學生的腦子夠不夠使,比如教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時,課本上只是延長三角形底邊并做出一邊的平行線引導學生做出證明,而孫老師則是把問題交給學生,上來就讓學生猜想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再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證明。幾種證法出來后,孫老師再問“那么多邊形內角和是多少”,學生答“(n—2)180,”并把幾種證法寫在黑板上,并及時地做總結—這就是數(shù)學歸納法的思想。數(shù)學歸納法是高二才接觸的東西,可是,求三角形的內角和初一學生就知道了,這么教學生受得了嗎?可跟著孫老師學下去腦子就會“強大”起來。
在孫老師教育實踐中,自始至終貫穿著這樣一種教育理念:“通過知識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從能力提高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學生的智力素質,造就一個強大的頭腦,造就一個強大的頭腦,使不聰明的孩子變得聰明起來,讓聰明的更加聰明”。孫老師正是在這樣的教育觀念指引下,身體力行,勇于探索實踐,堅持把傳授知識與傳授技能有機的結合起來,成功地摸索出一條成功之路。
在孫老師的三輪實驗中,他對知識的傳授是這樣看待的,“能力的提高,智力的發(fā)展,不是憑空得到的。在教師,是通過知識的教學而影響學生的;在學生,是通過知識的學習而實現(xiàn)的”。知識的傳授和培養(yǎng)智力素質兩者不能割裂,知識的傳授是手段,培養(yǎng)智力素質是目的。在他看來,知識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駕馭知識的能力,其本質,是高超的思維水平,是智力素質。
那么,他如何造就一個強大的大腦?如何提高學生的能力呢?他從三個方面著手:一從系統(tǒng)的高度教學知識,即掌握和運用知識本質的聯(lián)系,掌握內在規(guī)律性,就能大大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二是更看重對哲理的發(fā)現(xiàn)和汲取,即掌握知識間內在的聯(lián)系及探索聯(lián)系的方法,并在教學中適時地講授哲學知識;三是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快樂,即讓學生學會學習,主動探究,勤于思考,掌握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中享受成功的樂趣。而這個教和學,不是隨便怎么教都可以達到目的,而是在施教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細節(jié)都要周密思考、精心安排。而他告訴我們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要站在系統(tǒng)的高度傳輸和接受知識。不要站在一節(jié)課的角度去備課,也不要僅僅站在一個單元、一冊書的角度,而是要站在整個系統(tǒng)的角度,最起碼要站在整個中小學知識系統(tǒng)的角度。
孫老師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對任何細節(jié),都鼓勵學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問為什么,尋找它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他告訴我們,科學上的任何規(guī)定都有“為什么”的。我們以為只要學生會做題,就等于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從來沒有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作為一個有目的的系統(tǒng)工程去對待。成功的教學,不只是要讓學生回答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提出問題;不只是讓學生驗證真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尋找真理。當今課堂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問題”,即學生只會回答問題不會提出問題。其實,提出問題遠比回答問題重要。李政道教授說得好,“學問”就是學習提問,切莫將“學問”變成“學答”。
不高明的教師,使學生頭腦里的問號變成句號;高明的教師,使學生頭腦里的問號越變越多。不高明的教師教學生時,是將學生從善于提出問題教成不善于提出問題;高明的教師教學生時,將學生從不善于提出問題教成善于提出問題。稱職的教師引導學生走路,不稱職的教師代替學生走路。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也就是說,教育要培育的是一棵棵千姿百態(tài)的樹苗,而不是工業(yè)化流水線上千篇一律的產品。所以,教師教會學生知識技能,不如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不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學習方法,不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孫維剛老師的書例證豐富,由淺入深,不僅為我在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上指明了方向,令我茅塞頓開;而且也進一步激發(fā)了我優(yōu)化課堂模式的熱情!
【教育教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反思02-10
是教育的教學心得01-10
教育教學心得02-15
教育教學總結05-21
[經典]教育教學心得01-17
教育教學的故事06-14
教育教學反思03-22
教育教學心得05-20
教學教育心得12-02
教學教育的心得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