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讀書心得(優(yōu)選)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效教學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
讀了《有效教學十講》一書第一講之后,我結合自己的教學情和課堂教學觀察,發(fā)現(xiàn)對信息技術現(xiàn)狀和制約信息技術有效性的因素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信息技術普遍兩種存在兩種現(xiàn)象:一是課堂教學結構松散,時間浪費的多;二是形式多樣,缺實質性內容,一節(jié)課讓學生掌握的東西太少。
而這些現(xiàn)象與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隨意性直接相關,經過深入的分析,我們認為這些隨意性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語言的表達、教材的使用、教師的演示操作以及教學的組織等方面,為此我們提出,有效教學:從“六要”起步,即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流程要精細、教材使用要適度、教學語言要精神、演示操作要規(guī)范、教學禮儀要強化。教學的隨意性折射出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更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教學的成敗。
信息技術教師只有堅持從我做起、從“六要”做起,才能克服教學的隨意性,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信息技術教師要強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也有一個實效性的問題。我們認為,教學反思:有著落才會有實效。教學反思要從實效著眼:教學反思只有著眼課堂教學的實效,從評價實效的幾個方面審視教學才具有針對性;要從整體著力,落實到課前、課中、課后等各個時段;要從習慣著手,即從學習的習慣、修訂的習慣、提煉的習慣、交流的習慣著手全面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
課堂教學的實效是一個評價范疇的概念。但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實效又是一個有準確內涵的概念,廣義上講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大的發(fā)展!本唧w來講,就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三維學習目標有效達成”。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其教學實效有外在的表現(xiàn)和內在的表現(xiàn)兩個方面,外在的表現(xiàn)就是指課堂教學的氛圍:學生的注意力、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等,內在表現(xiàn)則指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科任務,我們認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實效定位在以下四個方面:
①學生的學習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
學生學習有興趣、有激情,全面參與學習活動,自主探究時凸顯個性,協(xié)作學習時又能融合互動。是否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設計學習活動,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趯W生的信息素養(yǎng)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學生獲娶加工處理、管理、交流和表達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學是否從應用的實際出發(fā),不唯技術而技術,體現(xiàn)“在應用體驗中構建知識、提高信息素養(yǎng)”的理念?
、蹖W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養(yǎng)。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生歸納、推理、分析、綜合、評價等深度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創(chuàng)造能力初步培養(yǎng)。教學是否關注學生動腦,是否重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否強調學生學會規(guī)范表達操作?
、軐W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能力是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教學是否設計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合理安排探究、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這里所說的“最大限度”其實也是一個概指,更為合適的說法可以是“盡可能的”。其反應課堂教學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最大值取向。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2
課程改革推進至今,在經過課改初期課堂形式多種多樣,課堂熱熱鬧鬧,探究有形無實,預設過度等現(xiàn)象之后,現(xiàn)在的課堂越來越追求課堂教學的"實"與"活",真正關注學生的收獲,思考學生的發(fā)展,即關注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讀后感張建設。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呢?本學期數學科組織全體數學老師學習了劉加霞老師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一書,這本書采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的方法,向我們深刻地詮釋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真諦。通過學習,收獲頗多,感受良多。
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是有效教學的保障。
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的發(fā)展。數學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水平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真實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對學習的態(tài)度,直接關系到有效教學實施的成效。因此,教師進行深入了解學生,從學生個體的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在課堂上講什么當然是重要的,然而學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有時自己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得細,可學生聽了感煩生怨。這是怎么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如果講授的內容在詳略取舍方面與學生的心理、基礎、要求相吻合,討論的問題與他們的興趣、意愿相通,方法運用恰當,學生聽得有滋有味,教學效果就好。教師要上好課既鉆研教材,又必須去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學生。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tài)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即備學生。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心理、動機、情緒,以及適當的教學模式,提高有效教學。有效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有效的備課,有效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激勵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信心。有效的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生活,使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3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自參加工作以來,回想起來發(fā)現(xiàn)問題挺多的,比如,學生基礎好壞不一,參差不齊,個別學生甚至喪失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愿望……作為教師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師教得這么累,學生學得這么苦,為什么效果卻不盡人意呢?經過幾翻思考我從中得出,我們在教學中很多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為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去實現(xiàn)有效的教學效果,并十分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興趣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的教學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師所說的那樣,有效課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備課的基礎上的。
二、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的根本。
要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現(xiàn)在學生學習的有效和教師教學的有效。這兩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學就談不上有效了。記得初登講臺時,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課下花很多時間備課,去粗取精,將最精華的部分傳授給學生。但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是沒有用的。因為有些學生方法不對,不注重預習,復習,短短的40分鐘課堂聽講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經常告誡學生,一定要重視每一節(jié)課,每節(jié)課雖然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但這也許是老師花了四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準備的.,都是精華,如果你們漏掉了哪怕一分鐘,課下也許要花上一個小時才能補償。所以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效率,發(fā)揮師生雙方的積極主動性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三.課后練習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于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于科學、高效率的練習。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fā)出來,及時予以糾正。所以在教學工作中練習遵循兩個原則:一是盡量少而且精;二是能當堂完成的,決不留到課下去做。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在校時間,要求他們在學;蛘咴谡n堂把該做的作業(yè)保質保量的完成,這樣既能把堂課的內容進行鞏固,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時間,一舉兩得,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動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里我所說的興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以主動熱情的心態(tài),帶著興趣學習,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運用多媒體等設備,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因為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能愉快的接受,從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一點,興趣還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興趣,也就是說要想讓學生學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須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講的課。由此可見,提高興趣,能夠使學生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牢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4
對于現(xiàn)代教育來說“有效教學”一詞,應該是很熟悉了,我卻遲遲未深入學習。最近有幸讀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學》一書,頗有感觸,一直以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非常淺。河行Ы虒W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師教學領域里,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結果來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達到又快又好的本質。其實,我的理解有些偏頗,不僅失之科學,而且過于片面。現(xiàn)就閱讀崔允漷《有效教學》一書寫點讀后感想。
一、書中基本框架
這本書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本書的單元組織、各章內容、正反信息、練習設計、參考文獻的選擇等都體現(xiàn)了如下思考:如何把問題還原到原點來思考?如何將教學問題置于課程、教育、社會大背景中綜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將中小學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學習、評價進行一體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形成教育領域的大觀念,而不至于去記去背書中提供的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
本書的組織架構按學習單元的方式來呈現(xiàn):什么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這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輕松、易懂、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讀書收獲
(一)明確有效教學的課堂框架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規(guī)范的教學行為的指路明燈。在閱讀第一章的開頭,文章就提出問題:什么是教學?我在線教育已經十多年啦,可還不曾靜下心來認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來還真的.有點不可思議。總是認為教學就是把已知的東西教給未知的學生。
所謂“有效”,主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四個方面:
1、引起意向——學生想學習,即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
2、明釋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3、調適形式——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指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術中在講述理論時要配合適當的實踐操作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么,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4、關注結果——學生學會了,教學行為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其落腳點在于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各有所獲。所以一些課堂行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脫離了最初教學的意向性,教學最實質的內容在于學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
。ǘ├斫庠鯓咏痰糜行
有效性是教學的靈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之前,我們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在頭腦中或書面形成一個計劃。教學準備的核心就是為實現(xiàn)一定的學習目標,教師綜合考慮各種資源和影響因素,并作出各種決定,進而形成相應的方案。一節(jié)課是否有效,老師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備好一節(jié)課。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但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
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并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改變傳統(tǒng)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于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ㄈ┧伎荚鯓咏痰酶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單元的“怎樣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路徑是:一個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導。最后是專家引領。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對于一位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師。以前讀書的時候,心理學的書中也有提到,波斯納著名的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因此,我們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書中明確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經驗的橋梁、是錘煉思維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動力。對于我來說,懶于記錄、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要養(yǎng)成反思的好習慣。
其次是同伴互導。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除了學會堅持不斷地自我反思外,還要學會同伴互導。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當你遇到一個難題時,自己怎么絞盡腦汁都無從著手時,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別人總會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們信息技術學科為例吧,師資少,學校里僅有五位信息技術教師。書中提到一點同伴互導時應注意的問題,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是要積極參與合作。
第二是心態(tài)要平和,坦誠相待。
第三是學會如何合作。
第四是積極行動,共同擔當。在師資少的情況下,同伴互導可以激發(fā)每位參與者的合作動機或智慧,讓每位參與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專家引領。書上的定義說,專家引領是當你因某個問題不得其解而處于困惑狀態(tài)時,專家給予啟發(fā)、點撥而使你解決問題、消除困惑的過程。我們信息技術學科雖然在中學中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們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導,有些問題是我們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專家引領。那專家在哪里呢?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專家也需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當然,如果學校給我們搭建和專家交流的平臺那當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學》這本書的讀后感。崔教授的專著內容翔實,案例豐富,是一本貼合教師實踐經驗的好書!队行Ы虒W》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研讀和反思的精彩論述,今后我還將不時重溫,不斷獲取新的實踐靈感。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力爭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5
齊鐵青老師在他的著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出了“四有課堂”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旨在研究課堂教學中涉及學生思考、練習、質疑和行為的問題。他的研究聚焦于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僅關注教師的教學方式。所謂的'“四有課堂”即是通過關注學生的思考與練習,重點關注學生的學與用。這種教學方法保證了學生有足夠的自主思考空間,有機會自發(fā)地提出質疑,擁有自由練習的時間,并享有自主行為的權利。
獨立思考就是要讓有“想”的余地。就想在教學中,三年級的搭一搭這節(jié)課,老師提出指令讓學生擺小正方體,在說完要留時間讓學生思考,再動手操作。
要想保證在課堂上讓學生有自覺的思考空間,齊鐵青老師提出,意識要保證問題的有效性,而是要保證處理問題的合理性。所謂問題的有效性就是不要問一些“是不是”等不需要思考問題“所謂處理問題的合理性就是提出問題之后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
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確保問題的有效性,還要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練習時間,以確保他們能夠獲得實際的學習成果。關鍵是在保證時間的前提下,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度。例如,在進行幾何搭建方面的課程時,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自主練習搭建正方體,并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鞏固所學內容。
無論是主動思考還是給予學生自由練習,都旨在促進學生的學習,讓他們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掌握知識。同時,這也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使他們更加輕松地應對課程內容。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6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以水喻書,可見讀書的作用之大。讀書,讀好書,能不斷補充自己的新知識。試問身為老師,你想不想成為那沁人心田的涓涓活水?
我偶獲余文森教授的《從有效教學走向卓越教學》一書,如獲珍寶,匆忙拜讀,受益匪淺。
這本書不但在理論層面上論述了有意義學習和發(fā)展性教育,同時也在實踐方面給了我啟迪。如果高效教學是對課堂的基本要求,那么卓越教學則是對課堂的理想要求。由高效邁向卓越,不但使課堂的教學效果更好、效率更高,而且能使課堂的教學過程更有人性、更有意義、更有境界、更有內涵、更有品質。教師要在課堂中自我突破、自我發(fā)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讓學生增強自主意識、自學能力,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讓學生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靈性的人。卓越教學能讓學生把知識學活,學得可以利用。就如余教授所列舉的'實例,10歲的英國小女孩和父母在泰國海濱浴場游泳,看到海洋中有氣泡上升,憑借在學校里學到的專業(yè)知識,她很快意識到是海嘯要來了,并將這個前兆告知了附近的人,結果附近無一人因此死亡。所以,卓越教學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追求卓越,教師要秉承立德樹人理念。我們要了解德的內涵。德,即道德,品行,德也指一種信念,德是人的一種修養(yǎng)。罪莫大于無道,怨莫深于無德。我的老師,也是我的同事,曾說過一句話,讓我時刻銘記,她說:“我們樹人,要先讓學生立德!焙竦螺d物,是國家興盛萬眾歸心的根本。
卓越教學是有深度、廣度和溫度的教學,老師們不應固守學科壁壘,要打開學科的邊界走向綜合,讓學生能放開思維、敢于創(chuàng)新,要尊重學生、重視學生,讓他們有安全感,讓課堂充滿人性和善意。追求卓越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要求,請捧起這本教師的精神食糧,一邊閱讀,一邊成長吧。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7
那什么是有效教學,它包括了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ness)兩個層面,有效教學既強調達到教學效率,又強調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達到教學這一教學效果,也就是說,教學目標應該是規(guī)定教學時間內的教學效果。這一效果顯現(xiàn)為學生通過在教師引導下一定時間的學習所獲得的進步與發(fā)展,這就必須同時強調教學效率,即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如此可知,英語教學的有效原則即指:英語的課堂教學應該有助于學生在規(guī)定的學習時間內達到或超過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
根據以上的理論知識,我認為有效教學要能做到教學目標設計恰當,而教學目標設計又要求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還要求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教學中應該做到:盡可能充分全面地了解學生,包括學生不斷變化的興趣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學習目標,并向學生清楚地介紹基本要求和較高要求。鼓勵和指導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尤其是對于有困難的教學內容,盡可能設計能有效降低入門難度、循序漸進提高的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困難學生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并盡可能使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興趣,尤其是運用性任務;使用容易理解的教學語言,不熟悉的.教學語言則盡量使用體態(tài)語,必要時直接使用漢語;在課堂教學中多觀察學生的反應,看學生是否理解教學內容,是否能完成教學要求,可以用大量的視覺接觸來觀察學生,這比使用語言獲得反饋要更節(jié)約時間;
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對不懂的內容提出問題,鼓勵參加集體活動;建立友好、融洽的教學氛圍,不讓任何學生難堪,尤其是有困難的學生和有心理負擔的學生;教學目標為評價標準的依據,建立合理的、有層次的評價體系,使學生清楚了解評價目標,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全體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的學習資源,鼓勵并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資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使用不同的學習資源。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8
幾年前,宋特剛剛調到我們建鄴區(qū)的時候,我在南湖三小有幸聽到了一節(jié)他的作文教學課。說實話,從我剛當語文老師開始我就特頭疼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每個單元的作文教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只擺在我面前的刺猬球,我不知從何下口,宋特那節(jié)漫畫作文教學讓我耳目一新,原來作文教學也可以這樣生動有趣。
幾年后的今天,我又有幸拜讀了宋特的這本《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一書,才知道什么是教師最需要掌握的問課品課藝術。宋特在書中認為教師要想從優(yōu)質教學升至有效教學,反思是關鍵,教師必須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并有效實施反思性教學:在反思中感知學生的學,在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在反思中不斷提升已有的教學水平,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學。以前我課后反思不知道究竟反思什么,宋特在書中清楚的告訴我們,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總結、思考:1、預先設計的教學目標是怎樣得到有效落實的?2、是如何恰當地處理教學內容的?采取了什么教學手段是教學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4、哪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效率最高?為什么?5、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6、在靈活應變課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經驗等等。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一書在教我們教師如何在現(xiàn)實教學中問課品課,是宋特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青年教師一讀。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9
當代社會發(fā)展較快,學生的需求也不同于以往,社會對教育的期望也愈來愈高,如何把握最新教育動態(tài),如何滿足學生最近發(fā)展需求。這些問題使得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為此特地通讀了揚州大學教授潘洪建教授著作《有效學習與教學》一書,受益匪淺。
要變革教學,首先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習方式。該書作了極為精辟的解釋“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認知與行為的方式、策略及其傾向的總和”這一定義不僅僅將傳統(tǒng)的感知傾向、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作為其中的組成部分,更是將我們平時不注重的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情感也歸納進去,這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一次劃分,因為,經過近段時間的摸索,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較之于思維、方法而言,更是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要有效地提升學習和教學效果,改革的應該是全方位的學習方式、而非方法和思維習慣。
學生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但總而言之,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共同的特征“個體性、穩(wěn)定性、多樣性和互補性”而每一個特征都各有優(yōu)劣,切不可偏頗評判。但是,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背景之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又呈現(xiàn)以下幾個特點“單一、被動、機械化訓練、簡單重復和死記硬背”這不僅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背離了基礎教育的價值追求,同時也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能力遭受壓制和打擊。
所以,在變革教學方式的大背景下,我們首先將學習方式進行改變,變單一為綜合,變被動為主動,變機械接受為意義建構。
在談了有關學習方式及其變革的內容后,該書就以大量篇幅敘述了多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例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表現(xiàn)性學習、反思性學習、服務學習和體驗學習”等等,其中有些我們已經耳熟能詳,而其中又有我們頗感陌上的學習方式。接下來就書中所講的“表現(xiàn)性學習”,來談談我對其的看法。
所謂表現(xiàn)性學習,其主要內涵是指:表現(xiàn)主體通過在操作或者在做的情境中,選擇最合適的表現(xiàn)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況,從而獲取知識技能、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的一種學習方式。根據這個內涵的界定,可以深層次的對表現(xiàn)學習進行解讀,首先是表現(xiàn)性學習發(fā)生在操作或者做的情境中,人的活動是獲得認識的途徑,學習也是活動的一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理當十分重視學生從做中學,而不是靜聽、靜觀。
其次,表現(xiàn)性學習應屬于學習主體內在心理特征的實時、自然的表現(xiàn)和釋放,表現(xiàn)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釋放其對于外界刺激的反應,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到人的需要層次理論,而表現(xiàn)性學習正是學生在滿足人的各種需要,得到的釋放將會以情感的方式獲得,并最終影響學生發(fā)展。
最后,在表現(xiàn)性學習方式中,學生作為主體,能夠能動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xiàn)或者表達方式,這是源于人類自身智能的多樣性,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不同個體擁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方式,每個個體自身能力的多元性和獨特性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尊重學生的多樣性,獨特性,鼓勵學生使用適合自身的表達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表現(xiàn)性學習的具體實施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主題確定階段,主題應當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在確定主題之前,師生還需要明確表現(xiàn)性學習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問題來刺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主題的種類很多,可以是一個問題,也可以是一個問題群。
2、方案制訂階段,通過對任務的分析,使得學生明白表現(xiàn)性學習任務的目的,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等因素,提高學生理解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3、先期準備階段,主要是準備表現(xiàn)性學習的組織方式,學生的心理準備等,除此之外,師生之間還應當共同合作準備表現(xiàn)性學習過程中需要的設備、設施、材料以及有可能涉及的工具等。
4、具體實施階段,該階段屬于學習的展開過程,學生作為主體進行行動,教師進行引導和局部調整,最后讓學生以各種方式展現(xiàn)學習結果,表達對主題的解讀。
5、評價階段,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三者的評價,評價沒有時間的限制,可以在表現(xiàn)性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是其結束以后。
6、總結和反思階段,該階段緊接著評價階段進行,評價結束后,即可馬上進行反思和總結,對不足之處進行梳理和分析,從而為下一次的表現(xiàn)性學習的開展做好準備。
關于具體的實施手段,該書呈現(xiàn)的較多,角度也很新穎,由于其內容過于繁雜,所以在此三言兩語也無法闡述清楚,故暫不敘述一二。此書除了表現(xiàn)性學習之外,對于其他的學習方式也均有詳細而又獨到的見解,很適合當前課程變革的大背景,應當繼續(xù)研讀學習并加以實際運用。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0
借著假期,翻閱了一下夸美紐斯的經典教育學論著《大教學論》,現(xiàn)簡單的講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夸美紐斯其人
夸美紐斯(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資產階級教育理論的奠基者之
一。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會”會員家庭。12歲失去雙親,中斷了學習生活。16歲由兄弟會資助進入普雷洛夫市拉丁文法學校接受中等教育。1611年,又由兄弟會選送到德國的赫爾博恩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在大學期間,他系統(tǒng)學習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義者的思想,接觸了新興的自然科學知識,了解了宗教改革以來各國的教育發(fā)展動向,探討了當時德國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張,為他后來從事文化教育活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學校任教,1618年調任富爾涅克城牧師兼兄弟會學校校長。同年,30年戰(zhàn)爭爆發(fā),捷克完全喪失了獨立,新教徒慘遭迫害,夸美紐斯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產、書稿和妻兒。1627年,隨同30000戶兄弟會員家庭遷往波蘭的黎撒避難,先在該地兄弟會中學任教,后來擔任了校長,又被推選為兄弟會長老。在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書《語言學入門》(1631年)、教育學巨著《大教學論》(1632年)、學前教育專著《母育學!罚1632年)、中學物理教材《物理學概論》(1633年)。其中《語言學入門》一書很快被譯成了12種歐洲文字和四種亞洲文字,在各國廣泛流行,使夸美紐斯獲得了世界聲譽。
1634年起,他開始探討“泛智論”。1639年出版了《泛智論導言》。1641年,英國邀請他主持編纂“泛智論”工作。不久英國發(fā)生內戰(zhàn),1642年又應邀到瑞典協(xié)助解決拉丁文教學問題,用六年時間為瑞典編寫了一套拉丁文教科書、教學法指導書和字典。1648年,30年戰(zhàn)爭結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與教學事務。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蘭西瓦亞公國的邀請,擔任長年教育顧問,創(chuàng)辦了一所泛智學校并自任校長。在此期間,他主要撰寫了《泛智學校》(1650年)、《論天賦才能的培養(yǎng)》(1650年)、《組織良好的學校的準則》(1652年)、《青年行為守則》等教育著作和論文。還編寫了著名的兒童初級讀物《世界圖解》(1654年)。這是一本簡化的語言入門,為年齡太小、不能學語言入門的孩子所寫,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附有插圖的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小百科全書,被譯成了多種文字,流行了近200年。1654年,他再次回到黎撒,繼續(xù)研究“泛智論”。1656年,黎撒城毀于波蘭與瑞典的戰(zhàn)爭,夸美紐斯應邀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工作和定居。從1657年起,他將他的教育專著、論文和教科書匯編成《救育論著全集》(四卷)陸續(xù)出版,留給了人類一份珍貴的教育歷史遺產。
夸美紐斯吸收了歐洲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教育成果,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教育要求,總結自己長期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資產階級教育問題,奠定了歐洲近代資產階級教育理論的基礎。
二、《大教學論》其書
《大教學論》,1632年用捷克文寫成。1635—1638年間,他聽從友人的勸告,把它譯成了拉丁文,同時作了修改和補充。1657年,他將該書列為《教育論著全集》的首卷首篇公開發(fā)表。此書很晚才傳到中國,20世紀初,我國學者王國維對它的內容曾作過簡要介紹。193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傅任敢的中文譯本《大教授學》,后又改譯為《大教學論》。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了新l版,譯者去世之前,又將譯文作了較大修改,作為外國教育名著叢書的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出了新2版。全書共760頁,20余萬字。
本書是夸美紐斯在批判地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構思、幾經修改而寫成的重要教育論著。正如作者在本書開篇所寫的,本書主要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其寫作目的是: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并使基督教的社會因此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
《大教學論》全書框架:33章,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1-13章)為“教育通論”,論述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目的、教育的社會作用等;第二部分(14-19章)為“教學論”,探討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和原則;第三部分(20-25章)為“訓育論”,專論教育方法;第四部分(26-33章)為“學校管理”。這一劃分與今天的教育學體系大體相同。全文35萬字。
《大教學論》全面地論述了改革中世紀的舊教育、建立資本主義新教育的主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第一次把教育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完成了教育理論上有史以來的重大變革。它開創(chuàng)了近代教育理論的先河,成為劃時代的巨著。因此,夸美紐斯被稱為近代的“教育巨匠”和“教育理論的始祖”,也有人稱他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討論了人生的目的。作者以《圣經》的《創(chuàng)世紀》為根據,加上傳統(tǒng)的神學目的論,認為人不僅要認識自己,而且還要認識上帝,因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愛物和形象。人的終極目標是死后、來生,與上帝相結合。人的生活和住所都有三重,即母親的子宮、世上和天堂,從第一重到第二重,人經歷的是誕生;從第二重到第三重,人經歷的是死亡與復活;到第三重就永不再動、歇在那里。
第二章他認為,現(xiàn)世的人生嚴格講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間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種預備,其目的是使靈魂利用身體作中介,去為未來的生活預備各種有用的事情。人的終極目標是與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為:理性的動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與愛物。人生成就要:熟悉萬物,具有管束萬物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與萬物均歸于萬有之源的上帝。人類的一切優(yōu)點都完全表現(xiàn)在博學、德行和虔信這三種品質中,這是今生與來生的基礎,是我們生活的要點。
第三章第六章至第九章討論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學校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作者認為,知識、德行與虔信的種子是天生在我們身上的,但應該從祈禱、教育、行動中去取得,只有受過恰當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從知識、道德、虔信、藝術和身體等方面去發(fā)展人。凡是生而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一個人愈是多受教導,他便愈能按照準確的比例勝過別人。塑造人、教育人,應從少年兒童時期開始,因為這時候欲望正在沸騰,思想很迅捷,記憶很牢固。因此,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標準,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作者認為,學校的產生為少年兒童接受教育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他建議,不僅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應該進學校,而且一切城鎮(zhèn)鄉(xiāng)村的男女兒童,不分富貴貧賤,都應該進學校。他堅信人受教育而能獲得發(fā)展的可能性,駁斥“智力遲鈍"兒童不宜學習的論調。指出,人的心性愈是遲鈍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幫助,使他能盡量擺脫粗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個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進的地步。
第十章至第十四章論證了改革舊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能性,設立新學校的基本原理。作者認為,人人應該受到一種周全的教育,應該借助學校做到:通過科學與藝術的研究來培植我們的才能;學會語文;形成誠篤的德行;虔誠地崇拜上帝。學校應成為造就人的工場,實現(xiàn)真正的人生目的?涿兰~斯指出,當時沒有一所完善的學校,設立了學校的地方,學校不是為整個社會設立的,而只是為富人設立的;學校教導青年的方法是非常嚴酷的,學校變成了兒童恐怖的場所,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屠宰場,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與書本都感到厭惡;繼續(xù)學下去的人都沒有獲得一種認真的或廣博的教育,獲得的只是一種荒謬的和害人的教育;學校培養(yǎng)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培養(yǎng)出的只是一種虛偽的道德外表,一種令人生厭的、外來的文化皮毛和一些專務世俗虛榮的眼光與手腳。
夸美紐斯特別強調要改革舊教育,創(chuàng)辦新學校。新教育的體系主要有以下內容:
(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
(2)他們都能學到一切可以使人變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
(3)教育是生活的預備,能在成年以前完成;
(4)實施教育不用嚴酷或強迫方法,而用溫和輕快、自然的方法;
(5)這種教育應是真實的、徹底的;
(6)教育是輕松的,課堂教學每天只有4小時,一個先生可以同時教幾百個學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現(xiàn)在教一個學生少10倍。他根據日月運行、動物的活動、人體結構、國家組織以及馬車、大炮、印刷機和時鐘的機械原理,證明在宇宙萬物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的自然秩序,并把教育適應自然作為改革學校的主導原則。他要求教師像園丁、畫家和建筑師那樣步隨自然的后塵,從自然中尋找教育工作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教學藝術的主導原則,這個原則徹底地被掌握以后,藝術的進行立刻便會同自然的運行一樣容易。
作者提出了教學的五項原則:
(1)延長生命的原則;
(2)精簡科目,使知識能夠更快地獲得的原則;
(3)抓住機會,使知識一定能被獲得的原則;
(4)開發(fā)心智,使知識容易獲得的原則;
(5)使判斷力變銳利,使知識能夠徹底地被獲得的原則。
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重點討論了教學理論,詳細論證了提出的教學原則。作者指出,良好的學校組織主要在于工作與休息分配得當,有賴于讀書、松緩、緊張的間隙與娛樂的分配。教師要引導兒童遵守飲食有節(jié)制、身體有運動、注意休息這三個原則,盡可能長久地保持生命與健康。為了使兒童能茁壯成長,作者對教與學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議,如人類的教育要從兒童時期開始;早晨最宜讀書;一切學科都應加以排列,使其適合學生的年齡;書籍與教學所需的材料必須事先準備好;例證應比規(guī)則先出現(xiàn);時間與學科的劃分應該嚴格遵守等。在這部分作者列舉了大量的自然現(xiàn)象,并結合教學案例進行了詳細論證,最后歸納出規(guī)則。夸美紐斯著重對教學的便易性、徹底性和迅速性原則進行了闡述,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如廢除強制灌輸的方法,多方激發(fā)兒童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學應從觀察開始,運用直觀方法;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近及遠,從一般到特殊,務使先學的為后學的掃清道路;依據學生的智力特點安排課程;加強練習、實踐以鞏固知識;實行班級授課制,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等等。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主要討論了各科具體教學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方法。
作者認為,科學是關于自然的知識,講授科學必須遵守下列規(guī)則:
(1)向學生講授所有應該知道的事物;
(2)所教的內容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3)要通過事物的原因去教;
(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則,后教事物的細節(jié);
(5)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適當的順序去教授;
(6)要強調事物之間的區(qū)別,使學生得到的知識更清晰和明白。藝術與實踐息息相關,學生學會一種藝術,除了備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還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確利用、熟練的指導、經常實踐。因此,藝術的教學必須強調模仿、練習和不斷的實踐。語文是一種手段,可使我們得到知識,并把知識傳授給別人。語文教學要注意掌握語法規(guī)則、和事物的學習相聯(lián)系、多實踐運用這三個問題。
夸美紐斯認為,學校是人類的鍛煉所,一切德行都應當培植到青年身上。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以下建議:
(1)主要的德行,如持重、節(jié)制、堅忍與正直應當首先培植;
(2)持重應當從接受良好的教導,從學習事物間的真正區(qū)別和那些事物的相對價值去獲得;
(3)節(jié)制應當在兒童的飲食、睡眠與起床、工作與游戲等方面去培養(yǎng);
(4)堅忍應當從自我克制中學習;
(5)德行應該在邪惡尚未占住心靈之前,早早就教;
(6)德行是由經常作正當的事情學來的。
第二十五章主要討論了教材問題,他認為《圣經》是知識的唯一真實來源,學生應以全部時間去尋求它們的真實意義。
第二十六章“論學校的紀律”?涿兰~斯認為,紀律是學校的發(fā)動力和推動力,但紀律教育不是強制和鞭撻,應該用良好的榜樣、溫和的言詞,并且不斷誠懇地、直率地關心學生,突發(fā)的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應當存心使結果能恢復良好的感情。
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討論了統(tǒng)一的學校制度以及各級學校的基本方案?涿兰~斯認為,人從誕生到24歲是青春歲月,是培植才智的時期。學習應從嬰兒期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成年,這24年的時間可分為四個明顯階段: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應地建立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學校。在家庭設立母育學校,由母親對1—6歲的幼兒進行學前教育,主要鍛煉各種感覺器官,使之辨別周圍的事物,為以后成長打下基礎。在每個鄉(xiāng)村和城鎮(zhèn)設立國語學校,對所有6—12歲的兒童進行初等教育,主要利用閱讀、書寫、圖畫、唱歌、計數、量長、測重及記憶各種事物等方法去訓練想象力、記憶力,并發(fā)展智力。在每個較大的城市設立拉丁學校,學生應當受到訓練,利用辯證法、文法、修辭學以及其他根據因果法則的科學與藝術,去領悟感官收集來的知識并加以判斷。在每個國家或省設立大學,對18—24歲青年中的“智者”進行高等教育,學習與意志緊密相關的四科,即神學教我們恢復靈魂的和諧;哲學教我們恢復心靈的和諧;醫(yī)學教我們恢復身體上主要功能的和諧;法學教我們恢復外界事務的和諧?涿兰~斯認為,這四種學校既相聯(lián)系,又相區(qū)別,母育學校和國語學校收容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語學校對于志向超出工場以上的學生給予更徹底的教育;大學則訓練未米的教師和學者,使教會、學校與國家永不缺乏適當的領袖。
第三十三章論述了實現(xiàn)他的教育理想應具備的條件。他呼吁教師、學者、神學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實現(xiàn)他的教育理想。
第三十六章是作者對改良舊學校、改革舊教法,設立新學校、采用新教法的總結。
作者認為,新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優(yōu)點:
(1)較之過去的方法,較少的教師可以教較多的學生;
(2)這些學生可以得到比較徹底的教導;
(3)教導可以進行得較細致、較愉快;
(4)這種方法對于愚蠢、落后的孩子也有效;
(5)即使沒有教學天才的教師,也能用它,從中得到好處。
他認為人心如同樹木的種子,樹木實際已經存在種子里面。"我們不必從外面拿什么東西給一個人,我們只須使他的固有的、藏在身內的東西展露出來。"這就是說,人有發(fā)展的極大可能性,但是這咱可能要靠教育才能變成現(xiàn)實,正如玉石要經過雕琢才能變成飾物,牛馬要經過訓練才能為人服役一樣。人心又如土壤、白紙與蠟,只要園丁當心,土壤可以長出各種賞心悅目的植物。白紙上什么都沒有寫,但是什么都能寫上。蠟能變成各種形式,人腦也是一樣,它能接受萬物的影像。這就是說由外力加以鑄范的。這外力有兩種:環(huán)境和教育。但教育可以左右環(huán)境的影響。具體到每一個人時,他認為幾乎沒有教育不好的兒童,他滿懷信心地說:"我們差不多找不出,我們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塊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東西的地步。
咱們的學生正是像夸美紐斯先生所描述的那樣,他們并不是“一塊晦澀的鏡子晦澀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像的田地”,也不是“一塊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東西的地步”。我們要像園丁一樣耐心的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他們的潛力,挖掘出來這些,鼓勵學生,賞識他們。
對于教學方法的重視,夸美紐斯對于舊時學校缺點的體會是很深刻的。他說,舊時學校"教導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嚴酷的,以致學校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屠場。他自己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悲慘地損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節(jié)上面浪費了青春的鮮美的歲月。"所以他決心寫出《大教學論》來"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使青年們能夠"迅速地,愉快地,徹底地進行學習。因為,既然人是一咱可教的動物,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見教育辦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學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夠,也不是學科太難。"世上也沒有一座巖石或高塔,高到了在合適的位置放了梯子,或在石上合適的地方鑿好了臺階和裝上防止跌落的欄桿之后還沒有人爬得上去的。"固然,"在智慧方面,快樂地加入旅行的人很多,而能登峰造極的人是很少的。但這并不證明人類的心智有什么達不到的目的,只是證明階梯安排得不好,或是數目不夠,有危險,沒有修理而已――換句話說,就是方法有困難"。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咱們的學生基礎太差了,什么也學不會??”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好好考慮下自己給他們搭建的梯子或臺階是否合適啊。這令我想到了咱們學校的教學,以學生的性格,以學生的特點為中心,因材施教。比如我們的教學改革,教材瘦身等等,不正是沿著這條夸美紐斯之路走嗎。
對于道德教育的意見。他認為道德教育是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當然他所說的道德教育的涵義不可能跟我們所說的一樣;但是他所提出的進行道德教育的原則與方法卻依舊是正確的。如:預防,實踐,榜樣,紀律等。說的太好了,這和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思路恰恰是不謀而合的,我們的“以剛性的制度和柔性的人性化結合來管理學生”的理念不正是這樣的嗎?
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也有它本身的弊端,它是一本宗教色彩很濃厚的書,可以說它就是教化人們對基督教虔誠信仰的一本書,里面很多的觀點都有它時代的局限性。但只要我們抱著批判的繼承的方式和方法,我們就能從中學到很多經典的教育教學的理念!洞蠼虒W論》里的真知灼見還有很多很多,我發(fā)現(xiàn)的還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最后,我想用《大教學論·詩篇》中的語句概括我的心得:“這本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一種教導方法,使教員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成為更少喧囂、更少無效的勞作,而有更多樂趣和扎實的場所。增加光明、秩序、平和與安寧。”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1
今年暑假我閱讀崔允漷教授主編的《有效教學》,本書分別從“什么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三方面,闡述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他所提出“有效教學”主要是把學習還給學生,教師主要起到引導、維持與促進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下面所談內容是我學習《有效教學》思考心得。
要還學生以民主,用討論激活課堂氣氛。崔允漷先生說,要盡可能鼓勵學生集體活動,并給予客觀的表揚與批評。在課堂教學中我往往對學生要求高,總感覺學生知道的`太少,于是,不自覺地急于把知識直接教給學生,而忘記了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去思考討論。這樣以來,學生少了思考的時間,被動的接受教師強塞來的知識,學生自然對強塞來的知識就有了抵制情緒,F(xiàn)在想來,無論如何,教師在一節(jié)課上是至少要給學生一次討論的時間的。
例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由于我的操之過急,把文本知識填鴨式的灌輸給學生,使得他們疲于學習。在《有效教學》的指引下,我不斷成長與進步。于是,我嘗試著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課堂氣氛頓時就多了些生機。他們討論后,我再給以小結和板書,學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而我要講的內容也變得少而精了。是啊,學生是充滿了活力的,還他們以民主,經過他們思考后再給以引導幫助,質和量都會提高。所以,永遠不能剝奪學生民主的權力。
因此,從《有效教學》中了解了課堂氣氛的重要,讓我驚恐萬分。于是,在備好內容的同時,我總要考慮學生會出現(xiàn)的反應,如果是下午第一堂課,更應該設計好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因為這時的課學生容易犯困,我得打消他們的困意。像這樣經過多次思考,方敢確定自己備好了課,才敢走進課堂。
我希望我們每位老師都盡量去認真?zhèn)湔n備學生,盡量讓自己的每堂課學生都愛聽,盡量達到積極課堂氣氛的幾項指標。我想這樣的結果,不只是學生會愛上課堂,愛上老師,老師也會受感染,而愛上課堂,愛上學生!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2
第6輔助教學行為中第小節(jié)教師期望效應的實現(xiàn),其中講到了教師期望是影響堂教學成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期望效應的實現(xiàn)過程大致包括教師形成期望、教師傳遞期望、學生內化教師期望以及教師維持和調整期望等4個環(huán)節(jié)。那么,怎樣才能讓期望效應得以實現(xiàn)嗯?
我想,首先,教師要理解學生,對不同的學生給予適合的期望。我們要滿足學生基本的生理、安全、歸屬和愛、尊重等需要。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很大程度上側重于關注知識本身,而容易忽視學生的內在需要以及學習狀態(tài)。如果學生是焦慮的,或是麻木的,對眼前的學習漠不關心,那么教師再怎么給與他厚望都是無用的。我們必須深入了解每個學生所處的狀態(tài),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慢慢將學生引入到學習中,貼近孩子的內心,讓他們真正打開自己,真實地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那樣他們才會愿意主動地去思考與探討、識討與運用,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其次,教師在傳遞期望時,我們應該平等地看待每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敏感而渴望被老師關注的,老師的一言一行有時候會暗示或傳遞給學生一些信號,也就是說有時候學生其實知道自己在老師心中的定位是怎樣的.,也能或多或少感受到老師對于自己所持有的期望。那么,我們就應該謹言慎行,盡可能地避免傷害,用不斷的鼓勵去支持學生的內在動力。再次,我們應該循序漸進,傾注感情。我們對于學生的關注與期望不應該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層次清晰的過程。在生活的細節(jié)中關心他們,讓每個孩子都有既定的目標,并一起努力去實現(xiàn)它,進而因實現(xiàn)了它而滿懷歡喜。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都能夠形成一個向上的良性循環(huán)。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3
《有效教學》這本書。教材一共設計了七個單元,從“教學的效率訴求、什么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有效教學的評價、學校有效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有效教學的反思、教師有效教學的八項修煉”這幾個反面循序漸進地向讀者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輕松、易懂、有可操作性。其中“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和“教師有效教學的八項修煉”是我搶先閱讀的章節(jié),尤其是“八項修煉”中的修煉四——“實施有效教學的洋思經驗”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同時也給我?guī)砹私虒W上的啟迪。
早就聽說過“洋思經驗”,但是卻一直沒有靜下心來學習過。今日細細看來,也不禁為xx省教育界的這個奇跡拍案叫好!一直以來,我就把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教學反思的一種途徑:
1、課堂能比較有效地交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與習慣;
2、家庭作業(yè)量比較少,借助閱讀來完成字、詞、句的鞏固;
3、對班級后進生沒有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洋思經驗”卻讓我驚喜地看到—— 一所鄉(xiāng)村學校,幾乎沒有一個后進生!是什么神奇的方法,盡然可以解決讓我一直頭疼的教學“死角”?
一、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小技巧
一口氣讀下來,我高興地看到自己的課堂教學和“洋思經驗”有不謀而合之處,那就是“先學后教”的教學結構、和“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方法。但是他們做得更科學的是,在自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會給學生規(guī)定一個自學時間,這樣就帶給學生一種緊迫感,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我平時在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時候,沒有規(guī)定時間,有些小組一合作就討論很長時間,有時還會出現(xiàn)全組一起聊天的現(xiàn)象。另外,讓我受益的是:在小組合作時老師講的時間少了,就可以利用擠出來的這些時間有針對性地去輔導個別后進生,并培養(yǎng)他們在小組內的學習主動性?偟恼f,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只是幾個孩子唱主角,而應該調動起所有孩子的積極性尤其是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操作
由洋思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管理方式,我聯(lián)想到學校上幾個星期開展的“生字聽寫比賽”。出乎意料地是聽寫全對的學生較參賽的總人數來說比例較低。這無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學的生字沒有通過運用加以鞏固反生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
二是,沒有養(yǎng)成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這樣一個管理方式。在這里堂堂清是基礎,日日清是補救,周周清是保障。我想如果每天的生字、詞語在課堂上能會寫、作業(yè)里能夠用、考試時能解答,也許就是他們的這種模式的體現(xiàn)吧。而他們的這些管理方式又是借助于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的。那是否就可以把生字、詞語的聽寫過關,課文的朗讀背誦都放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完成?這對我們培養(yǎng)小組長,培養(yǎng)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與模式又是一個提醒和考驗。
三、把“洋思經驗”拿來的幾點思考
不論是成熟的“洋思經驗”還是別的有效教學經驗,要想借鑒到自己的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東西,還需要我們好好地思考。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何“拿來”,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和管理中,是全盤照搬還是選擇性地吸收,這都要我們大膽地去實踐、認真地去總結、再實踐,摸索出屬于自己的“育才經驗”或是“舒曼經驗”。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高瞻遠矚令工作中少走彎路;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要有所創(chuàng)新和改變這樣才能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
在學習別人的經驗時,理論我們看到的比較多,而可操作性的東西比較少。別人是什么時間進行“日日清”的?是什么形式進行“周周清”的?是怎樣進行班與班的對調驗收的?這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操作的。他們的這些微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是放在課內還是放在課外?這是我想和別的讀者交流的地方。
其實,這本書里還有很多東西都深深地教育了我,如198頁中描寫竇桂梅的那組數據“300多萬字的閱讀量、2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50多萬字的文摘卡片、10余萬字的教后記、1000多節(jié)聽課記錄……”這讓“懶惰”的我明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是出于偶然,平時無數次的積累才能帶給你課堂上的教學靈感和智慧;又如,在“自主性作業(yè)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章節(jié)告訴我:只有變“要我學”為我“我要學”,由“不想做”變?yōu)椤拔蚁胱觥保攀钦嬲貙W生從被動學習中解脫出來,積極主動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做……
《有效教學》不但可以作為一本中小學教師校本研修教材,還可以作為我們教師平時教學工作中的指導性用書,不定期地拿起看看,總能帶給我們點什么。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4
認真讀了《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這本書,很受啟發(fā)。書中談到“預設與生成的沖突及平衡的五種策略”,對我們目前提高課堂教學質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書中談到“預設與生成”的沖突有6個表象。
1、教案管理過于死板,導致教師形式主義抄寫教案。也就是說,由于學校管理上的形式主義,只看表象,不看實效,檢查教案過于程式化,使得教師的教案實質上很多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抄寫現(xiàn)成的教案,從而沒有時間去鉆研教材,研究學情,反思過程,總結得失。
2、教案設計過于詳盡,導致教學過程規(guī)定太死。成如葉瀾教授所言“‘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見的手’,支配、牽動著‘活的’教學與學生,讓他們圍繞著它轉!睂嵸|上就是教案中不能僅準備教師的教,而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活動與學情,不能由設計的教學步驟控制著課堂的實際學情。
3、教學目標設計以偏概全。即不能僅以認知目標代替知識、技能、技巧,要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領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促進身心發(fā)展的明確目標。
4、教師課堂教學問題設計不能真正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問題過多、過淺,導致課堂滿堂問、設計問題太難,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加之教師不會降坡引路的話,導致結果是教師代替學生將答案和盤托出。
5、課堂教學成為不折不扣的教案執(zhí)行過程。教師期望學生按教案設想回答,若未達到,就努力引導,直到達到預定教案為止,決不希望“節(jié)外生枝”。甚至因為自身的能力而將精彩的.“節(jié)外生枝”掐斷于生長中。
6、不善于挖掘學生本身所蘊含的教學資源。教師忽略了學生是帶有知識、經驗、思考、智慧、情感參與到課堂中的活生生的人,對學生的表現(xiàn)視而不見或不屑一顧,結果使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的許多豐富的、多變性的、復雜性的資源被教師的遲鈍所扼殺。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5
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關于"有效教學",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有效"與"教學"兩個概念的本來含義。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復、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么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有效教學旨在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是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具體說來,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內容。
第一、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要求教師樹立"對象意識"與"全人概念",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同時,學生的發(fā)展是全人的發(fā)展,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fā)展。
第二、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跟著感覺走,也不能把"效益"簡單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第三、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于量化。比如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應當從以下方面來完善語文測試:首先,注重語感訓練,語文知識的查考盡可能地結合語境來進行;其次,整體測試與局部測試相結合,加強整體測試;再次,單項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加強綜合性評價;第四,注重主觀式評價與客觀式評價相結合,重視主觀式評價;最后,努力加強對語言文化積累的考核。
第四、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要求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xù)地追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有效教學所追求的價值是什么?"
第五、確立有效教學是一套策略。所謂"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的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并不需要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按照教學流程,現(xiàn)就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策略作出具體分析。
一、教師角色定位策略
夸美紐斯說:"……假如沒有一個學生違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學習任何學科,我們就不會有發(fā)生厭惡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個人都會順著他的自然的傾向去發(fā)展。"
教師必須銘記"學校為兒童存在,不是兒童為學校存在",教師應該視學生為上帝,以服務者的角色去開展自己的工作。
二、目標陳述策略
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教師陳述自己的教學目標。目標陳述策略具體包括:目標陳述要層級化,目標的層級化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學生的學習目標;要用學生的語言描述教學目標,使教師的教學目標真正轉換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要任務化和問題化。
三、教學組織策略
一名好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組織策略,只有良好的組織才能夠使教學事半功倍。
首先,引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培育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之母,興趣是任何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學組織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好奇心轉變?yōu)閷W習興趣和態(tài)度。從內在機制上說,學生努力學習,不斷持續(xù)學習,學習沒有阻力和阻斷,興趣使學生的欲望和沖動理性化,成為專注的學習態(tài)度。
其次,促進教學過程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主要指的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營造活躍而輕松的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由度。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學習效果只有在一種較為自由的狀態(tài)中才能發(fā)生。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能夠改變教師"滿堂灌"而學生"靜聽"的教學狀態(tài),學生能夠在一種充滿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張力進行學習,其學習欲望與沖動被充分調動起來。
最后,借助學生原有的經驗建構知識,使學生獲得意義。教學組織的第三大任務就是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這就要求學習必須使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知識觀念進行同化,使新舊知識建立聯(lián)系,并在新知識之間也建立有意義的聯(lián)系,最終實現(xiàn)把學生的自然力轉換成為專家式的能力,使學生在建構知識中獲得意義。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教師必須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直接經驗的背景以及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狀況,然后通過教學的設計和資源的提供,使學生能夠借助其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學習,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經驗和體驗的相互作用,要使學生從做中學,實現(xiàn)知行合一。
四、課堂情境設計策略
學生全面、和諧、充分的發(fā)展,有賴于學校各方面的條件,有賴于教師教學組織中創(chuàng)設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從某種意義上講,課程與教學就是學生發(fā)展的生態(tài)化情景系統(tǒng)。
首先,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建立師生之間的反思性教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內涵就是指人與人關系的情境。什么樣的人際關系狀態(tài)才有利于教學效果呢?建立反思性教學關系是關鍵。在這種關系中,教師不要求學生接受教師的權威,相反,教師要求學生延緩對這種權威的不信任,與教師共同參與探究學生正在體驗的一切。
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之間存在對話,學生是教師強有力的質疑者和反抗者。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教學相長。
其次,創(chuàng)設追求審美與精神的教學情境。如果說反思性師生關系的建立是以人境創(chuàng)設帶動教境和學境的話,那么,追求審美和精神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的藝境和神境。
從藝境上講,就是追求教學之美,也就是從情感的投入切入到一種美學的境界,使教學在學生美的享受中獲得超出一般的效果。而教學的神境是指教師在忘我的教學狀態(tài)中使教學出神入化,且如杜威所言:"將我們浸透在學科中,投入進去,壓倒我們,湮沒之瞬間,清醒過來,運用理性進行反思,達成美學激情與經驗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學意蘊的最閃光處。"這是借助理性實現(xiàn)人境、藝境和神境的交融。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教師愛的教育讀后感幸福與教育讀后感無分數教育讀后感新教育讀后感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有效教學心得01-21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12-05
有效教學與有效課堂心得體會12-16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2-18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11-18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05-23
有效教學模式培訓心得07-30
有效教學心得15篇01-21
有效教學心得14篇01-22
有效教學心得(精選15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