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矛和盾的》教學反思

《矛和盾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3-03-06 15:42:02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

  今天,我執(zhí)教了人教版第五冊第二十五課《矛和盾的集合》。有收獲,也有很多缺憾。

  一、對教材的處理,從不合理中逐步走向合理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安排了幾個有趣的故事,通過故事告訴學生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因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認讀6個生字和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把別人的長處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過程,

  其中,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通過教學重點的突破,讓學生掌握思維的一般過程,學會善于觀察,善于思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第一至第四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發(fā)明家由比賽這一普通的事情想到矛和盾各自的優(yōu)點與不足,由此發(fā)明坦克的過程。這是文本的主體,學生只有經(jīng)過對文本的充分接觸、感悟,才能明白文章解釋的道理,才能延伸到生活,主動地去觀察、去思考,學習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本文的教學設計,在上課之前,我準備在一課時內完成,既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又明白課文揭示的道理,并且通過拓展,說說生活中還有那些例子也是集合了各自的長處,發(fā)揮了新的作用。既做到讀說結合,運用語言,更加深對結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體會。在經(jīng)過認真研究教材,仔細思考教學過程后?紤]到課時容量太大,三年級學生概括的能力相對比較弱,還有課堂內隨時有新的生成,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要學會歸納文章內容,要從故事的講述中了解發(fā)明家的思維過程,體會發(fā)明家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品質是有一定難度的。何況還要學生理解文本揭示的含義,在生活中的應用,難度則更大。全部放在一課時,只能是草草走過場。而現(xiàn)在這樣的處理,我覺得更科學,即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又能真正解決教學的難點。語文是自我感悟的過程,但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講,是需要我們的指點,需要扎扎實實地落實的。

  這時這節(jié)課給我的第一個啟示是提醒我,我們的教學應該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圍著學生的發(fā)展服務。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而不是看教師的表演的。

  二、對方法的滲透,從無心到有意

  學會歸納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雖然課程標準對三上年級還沒有這樣的要求,但我以為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是不能被課程標準所約束的,適當?shù)匕胃唿c要求還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總是有意識地滲透一些高段的閱讀知識和方法。在這堂課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歸納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過程,這也是對故事內容的提煉。但畢竟是三年級的學生,不可能一步登天,因此,我設計了填空題,幫助學生如何找到思維的著眼點。只是,這個填空題設計的還不夠精致,如果能用一定的句式套用,方法的體現(xiàn)就更為明顯。

  同時,在初讀課文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為什么集合”時,讓學生在小組的力量下自主在課文中批劃,體會“像雨點般‘、“左抵右擋等詞語的意思,并通過小組間的比賽讀,感悟發(fā)明家當時的心境;在學習結束,讓同學們在小組內完成練習,互相評價,效果非常好。

  三、對課堂的生成,從被動走向主動

  從我對本班學生半個學期的接觸來看,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比較弱,表現(xiàn)在作業(yè)本上是題目給了意思,在課文中找相應的詞語,錯誤率卻不低。所以,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怎樣理解詞語。我采用表演的形式在學生對“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的理解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詞語,再一次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四、對板書的設計,從粗糙到精致

  我從課件展示的兩件古代兵器入手,引出“矛”和“盾”,因為這兩個是生字,要會書寫,所以在板書的時候,結合進行字音的教學和字形的指導。然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說一說它們的作用,并分別在“矛”和“盾”的下面板書“進攻”和“自衛(wèi)”。在學習“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這一句時,引出并板書“合而為一”和“大顯神威”。在理清坦克的發(fā)明過程后,認識坦克的各個部件,以及與矛和盾的優(yōu)點,引出“槍炮口”和“鐵屋子”(結合板書小結:盾能自衛(wèi),改變成鐵房子,防衛(wèi)的本領更大;矛能進攻,改成槍炮,攻擊的能力更強;再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會動了,坦克的作戰(zhàn)就更靈活了。坦克的發(fā)明就是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板書:集合。)這個板書很好地立清了文章的脈絡,也體現(xiàn)了本文的主要內容。

  當然,在這節(jié)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一、激勵的語言太過貧乏單調

  聽名師上課,最大的感觸是他們的評價語很豐富,很切合,無論是對學生來講,還是對聽課的老師來講,都是很好的精神享受。而這恰恰是我所缺少的。想一想,也許是自己平常太吝嗇,“書到用時方恨少”,于是,想表揚表揚,卻囊中羞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氛圍。

  二、教學語言瑣碎啰嗦

  因為很少有機會上公開課,平常上課的隨意性比較大,所以,在缺乏監(jiān)控的機制下,慢慢地養(yǎng)成了說話的隨意性,很多時候,要么說話不夠嚴謹,要么重復的語句很多。

  三、朗讀的訓練不夠扎實

  朗讀一直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半個學期的接觸,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待提高。學生在朗讀課文時經(jīng)常讀錯字,漏字,多字,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斷字現(xiàn)象。讀起課文來就像在唱歌。這都是對課文缺乏理解感悟,沒有引起共鳴,不能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所以,在上課時,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但還是不夠扎實,有些地方還是沒有做到位。想讓學生讀好課文,讀出感情來,這還是個長遠而艱巨的任務!

  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會學。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探索,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2

  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道理的小短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朋友的比賽中,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并發(fā)明了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讓學生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是教學的重點,學生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為了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我讓學生查詞典,查到了矛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在長桿的一端安有青銅或鐵制的槍頭。盾是古代打仗用來遮擋對方刀、矛、箭的防護武器。一個是進攻的兵器,銳利無比;一個是防護的武器,堅固無比。它們怎么會集合在一起?集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我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認真讀課文。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小組合作探究,終于弄明白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盾就是鐵屋子(坦克的身子),矛就是炮。鐵屋子用來防護,炮用來進攻,合二為一,威力無比。學生經(jīng)過讀書、探究重點迎刃而解。由此可見,學生認認真真的讀書,認認真真的探究問題就會攻克重點。

  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學生通過認真讀文章,找到了說明的道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含義深刻,對于三年級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比較難的.。為了讓小學生好理解,我列舉了生活中的一個小例子。我們天天使用的中性筆就是集圓珠筆與鋼筆的優(yōu)點發(fā)明的,發(fā)明者就是個勝利者。因此,我們如果從小善于發(fā)現(xiàn),科學思考,博采眾長,就會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你也就是個勝利者。學生通過身邊的例子明白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教學難點不攻自破,水到渠成。

  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放手讓學生多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切忌滔滔不盡地去講,你講的天花亂墜,學生不一定聽懂,只有讓學生讀書后感悟出來的東西才能記憶猶新。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3

  上課之前,我認認真真地研讀了教材,也參考了很多資料,幾易其稿,最后決定從詞語學習入手,由“自衛(wèi)、進攻、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引出“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來統(tǒng)領全文,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再結合生活感悟“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然后進行小練筆,模仿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寫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也是集合了各自的長處,發(fā)揮了新的作用,既加深對結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體會,又做到讀寫結合,運用語言。

  為了保證這堂課確確實實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學前我精雕細琢了一番,還預設了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大致時間,便于及時調控,保證教學過程的完美。

  正式上課,我使盡渾身解數(shù),也隨時調控,努力按照進度按部就班完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墒怯捎谌萘刻,預設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理解結尾和練筆無法完成,只好順著鈴聲點到為止。

  課后,我對這堂沒有按計劃完成的教學公開課進行了剖析,頗多收益。

  一、教學的設計,要關注學情。

  在設計教案時,我關注的更多的是文本,是教學的完整性,想在一教時完成所有內容,既要正確認讀6個生字和16個詞語,又要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學生理清發(fā)明家的思維過程,體會發(fā)明家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品質,最后還要學生理解文本揭示的含義,并結合生活中的應用加深感悟,最后是練筆。如此大的容量,只能草草走過場。這樣的處理,自然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所以出現(xiàn)了預設的內容無法完成的現(xiàn)狀,F(xiàn)在,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把預設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理解結尾和練筆放到了第二教時,這樣有了較寬裕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閱讀,對話文本,語言的訓練落實到具體的相關的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上,把對話與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本質回歸,既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又能真正解決教學的難點。而在第二教時結合生活實踐體會文章揭示的道理,安排練筆,也能得到真正的落實。

  感觸一:教學不是教師的表演,不能為了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忽視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忽視了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關注學情是教學的根本。

  二、詞語的教學,要有意識訓練。

  詞語作為語言的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它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表達上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課程改革以來,語文回歸本真,更重視詞語的教學,這從特級教師的展示課中就能很好地發(fā)現(xiàn)他們匠心獨運的`設計,詞語在閱讀教學中不可抹殺的作用。所以,在字詞教學設計上,我頗費功夫細細琢磨,一個一個詞語讀下來,終于找到了一些規(guī)律:“坦克、炮口、履帶、龐然大物”是描寫坦克外形的,“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是寫矛的威力的,“合二為一、大顯神威、亂作一團”是來表現(xiàn)坦克的威力的,“戰(zhàn)場、首次、長處、烏龜”是名詞,“自衛(wèi)、進攻、集合、戳不到”是動詞,“緊張、固然、善于”是形容詞。然后,我按照它們的組合規(guī)律分組呈現(xiàn)。

  在讀詞后,我問學生在讀詞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意圖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詞語的特色,感悟漢語的獨特魅力,可指名的第一個學生卻用第一組的詞說了一句介紹坦克外形的句子。這瞬間的生成,讓我發(fā)現(xiàn)詞語的教學不該局限于發(fā)現(xiàn)組詞規(guī)律,更應該學會運用,在運用中加深理解詞語。于是,我改變策略,既讓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又增加了連詞成句的句式訓練,如用表現(xiàn)威力的詞語說說矛和坦克的威力,這既是學習詞語,也是運用詞語,還能檢查學生初讀的效果。同時對課堂生成及時應用詞語,如男生讀得有點聲嘶力竭,于是抓住“亂作一團”,引導他們讀詞語不要喊。學生讀到“長處”,引出前面學過的詞語——長進,“老師希望每個學生在這堂課里都有長進”,既復習了多音字,也給了學生充分的鼓勵。學生把“大顯神威”誤讀成“大顯身手”,“老師相信每個學生都會在這堂課里大顯身手,我們三(1)班就大顯神威了”,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詞語,再一次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詞語教學突破了我預設的范疇,超出了我預設的時間,但我覺得很值得。詞語不是簡單的符號,不是簡單的認讀書寫,它應該呈現(xiàn)蓬勃的生命。學生在學習詞語的過程中,學會了知識,學到了方法,學會了表達,學懂了做人。

  感觸二:詞語教學是一種有生命的活動。教師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慧眼,也要有一顆智慧的心,善于引導學生在平凡中發(fā)現(xiàn)真知,在表達中感受樂趣,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等綜合能力和真善美的情感態(tài)度。

  三、教材的處理,要有所創(chuàng)新。

  這堂課的切入是我比較滿意的。原先也打算從課文開頭入手,順次學習,因為三上的學生思維跨越度有限。但當我反復地讀著文本時,我發(fā)現(xiàn)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是對課題的最好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wèi)的優(yōu)點。而且從這句話中的“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入手,也就是從重點詞語入手引出這句話,既保證了詞語的教學,又切入文本的重點,銜接自然貼切。然后前后勾連,了解歸納前面部分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感悟后文集合后發(fā)明的坦克的巨大威力,不是更能突出重點,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嗎?

  在教學詞語后,我問道: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問題才拋出,學生就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爭著要露一手。而當他們發(fā)現(xiàn)后,又感受到作者用詞的巧妙,老師設計的精彩,也想很好地表現(xiàn)一下自我。這種熱情由始而終,極大地提高了整堂課的教學效率。

  感觸三: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在普通中發(fā)現(xiàn)玄機,匠心獨運,才能抓住每個孩子的心,抓牢每個孩子的心。

  四、方法的滲透,要有自覺的意識

  語文教學的低效度往往是我們語文老師教學的隨意性所致的。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更需要方法的指導,他們是從模仿起步,逐步內化為自覺的行為。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安排了練筆。我先讓學生做幾道趣味數(shù)學題,如:矛+盾=坦克,鞋子+輪子=溜冰鞋,電視+電話+攝像頭=可視電話,再組織“我的奇思異想”思維訓練活動,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后來,又想到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也可用這樣的方法去解決。這個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培養(yǎng)參與意識和科學的探索精神。在此基礎上,安排練筆:用以上算式模仿第四、五自然段寫一段話,寫它新的作用怎樣。這樣做的目的,既通過說話訓練和寫作訓練加深對結尾含義的理解感悟,同時在范本中學會表達。因為三年級的寫作從句過渡到段,寫作的方法就是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并逐步掌握。

  感觸三:教學是一種方法的傳遞,教師一定要有自覺的方法指導意識,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指導學生如何讀,如何說,如何表達。

  五、板書的設計,要克服隨意

  在本課教學中,我對自己的板書設計也是滿意的。我從課件展示的兩件古代兵器入手,引出“矛”和“盾”。因為這兩個是生字,要會書寫,所以在板書的時候,結合進行字音的學習和字形的指導,尤其是“矛”,學生很容易寫成“予”,所以強調了“矛”的一撇就好像它鋒利的刀頭刺向敵人。然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說一說它們的作用,并分別在“矛”和“盾”的下面板書“進攻”和“自衛(wèi)”。在學習“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這一句時,引出并板書“合二為一”和“大顯神威”,結合理解“合二為一”的“二”指什么,“一”指什么。在理清坦克的發(fā)明過程后,認識坦克的各個部件,以及與矛和盾的相同點,引出“槍炮口”和“鐵屋子”。結合板書小結:盾能自衛(wèi),改變成鐵房子,防衛(wèi)的本領更大;矛能進攻,改成槍炮,攻擊的能力更強;再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會動了,坦克的作戰(zhàn)就更靈活了。坦克的發(fā)明就是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板書:集合。

  最后形成的完整的板書是:

  25矛和盾的集合

  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大顯神威

  槍炮鐵屋子坦克

  這個板書既落實了生字、詞語教學,又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也體現(xiàn)了本文的主要內容,很好地為教學服務。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4

  今天,我執(zhí)教了三年級上冊第25課《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一、重質疑探究、自主學習

  學習本課時,我先從看圖猜成語、看動畫片《自相矛盾》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從故事中引出,什么是“矛”和“盾”這個問題,讓學生通過圖片認識這兩種古代兵器的名稱,簡單了解這兩種兵器的作用。由于“矛”和“盾”是本課的生字,學生了解了這兩種兵器的優(yōu)缺點之后,引導學生讀題質疑,提出疑問,如:為什么發(fā)明家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呢?矛和盾怎樣才能集合在一起呢?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結果又會如何?然后,讓學生通過讀課文,來尋找答案。新課標強調探究性學習,注重閱讀與思考相結合,在本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找答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探究的能力。

  二、重學法滲透、自主體驗

  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我在學生初讀課文及詞語后,設計了學習運用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來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學法滲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很快就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

  在學生能夠大致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后,我引導學生一起去解決第一個問題,即發(fā)明家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呢?這就要從發(fā)明家和朋友的一場比賽中去找答案啦!翻開課文,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劃出體會比賽氣氛的句子。讀完,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發(fā)明家緊張的比賽的句子,接著再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說,我相機指導學生品味了“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等詞語來理解。由于缺少體驗,學生在理解“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上有難度,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來當一當發(fā)明家,老師來當對手,學生用書本當做矛,老師用筆當做盾的環(huán)節(jié),通過一場虛擬的激戰(zhàn)體驗,學生馬上就能理解了這幾個重擔句子。新課標中具體的3~4年級閱讀目標是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身的閱讀感受。因此,我引導學生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較難的詞語,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關鍵句子。并引導學生通過關聯(lián)詞語了解發(fā)明家思考的過程。

  最后再抓住“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這四個詞語統(tǒng)領全文,突破重點。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5

  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為了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課文是圍繞著矛、盾、坦克三者展開敘述的,因此在本堂課學習伊始,我在對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簡單復習后,就由四字詞語“合二為一”引出“二”即為矛和盾,“一”則為坦克。其次,再通過瀏覽圖片的方式概括出矛的作用是進攻,盾的作用的自衛(wèi)。通過板書的方式將整體框架清晰地呈現(xiàn)給學生。

  在初讀后我把課文以填空形式歸納成簡單句子:課文主要講了發(fā)明家將()的()長處和()的()長處合二為一發(fā)明()的過程。這樣的方式較為直接,也更符合三年級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概括能力,因此學生們能夠很快說出正確答案。此后根據(jù)矛和盾的集合源于一場比賽而進入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第二段,找到關鍵句“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fā)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痹诘谝淮文フn時,我是以教師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對“左抵右擋”和“難以招架”兩個詞的重視,請學生通過做出“左抵右擋”的動作感受對方來勢兇猛、難以抵擋,進而通過朗讀句子感受到矛刺得速度快、次數(shù)多。但僅僅憑借簡單重復地朗讀學生未必能夠體會到矛進攻的特點,甚至略顯枯燥乏味,沒有收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為此在第三次磨課時我嘗試著通過展示出另一句話“對方的矛向他刺來,發(fā)明家難以招架”,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感受哪個句子更好并說出原因,由我親自演示手持“長矛”向發(fā)明家進攻的情景,學生自然而然也就本能地拿起手中的書本作為“盾”進行防衛(wèi)——左抵右擋。經(jīng)過全班齊讀句子,此時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已經(jīng)被激發(fā),課堂氛圍也逐漸達到了高潮階段。

  由于本篇課文在詞句理解上難度并不高,因此我改變了第一次磨課時略顯單調的授課方式,將教學方式進行適當調整,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老師為引導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在理解坦克發(fā)明的過程時,我設計了一個簡易表格,先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再用實物投影將各小組答案展示在學生面前。這種學習方式新穎有趣,對于我來說也是一個從未嘗試過的挑戰(zhàn)。但在第二次磨課實施過程中卻同樣出現(xiàn)了問題:學生往往將文中長句原封不動地抄到表格上,缺乏概括總結的意識,因此我在第三次磨課時先帶領學生完成其中一個問題,再告知學生找關鍵句、關鍵詞的方法,最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記得有人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更要“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擴展”。在指導第五段朗讀時,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時讓學生邊看圖片邊想象“哇哇直叫”、“亂成一團”會是怎樣的景象?這樣學生就自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且在朗讀時感受到了坦克的“大顯神威”。

  在引入課題時,學生對于“集合”的理解僅僅是簡單的數(shù)量上的統(tǒng)一。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在了解發(fā)明過程之后,學生對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認識,那是優(yōu)點的集合、長處的合二為一。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過課堂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探究讓學生將文本和生活結合,提煉出課文蘊含的人生哲理。

  總的來說,本篇課文難度不高,倘若始終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會使課堂失去學生參與的高漲氛圍,學生也不易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來。“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币虼俗鳛橐幻Z文教師,若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程的有趣并主動接受教育,除了加強朗讀,更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或許師與生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6

  這節(jié)課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矛和盾是怎樣集合起來發(fā)明坦克的。難點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理解、體會由坦克發(fā)明的小故事引發(fā)的道理。圍繞教學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談話導入,讓學生說說他們生活中對矛和盾的認識,然后找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畫矛和盾,深化對矛、盾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檢測字詞預習環(huán)節(jié)過程中,通過小老師領讀、搶讀生字,激發(fā)學生學習字詞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在講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質疑,引導學生思考解疑,抓住關鍵詞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采用課堂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關鍵詞語,從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讀書聲、掌聲、笑聲,在輕松地學習氛圍中學習,充分發(fā)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作用,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感知坦克發(fā)明的過程,進而理解最后一句話“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

  設計了拓展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拓展了幾道生活中常見的.趣味數(shù)學題,告訴孩子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這種例子,把兩種事物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發(fā)揮更大的價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

  最后給學生補充了一個跟本文相關的材料,即畢昇活字印刷術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感悟在生活中應處處留心,細心觀察,取長補短的道理。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的課堂氣氛還不錯,學生也能通過朗讀感悟故事中的道理。但課堂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反思如下:

  1.導入時,讓學生上黑板畫一畫矛和盾,雖然想法很好,但目的不明確,并且浪費了時間,不如讓學生說一說矛和盾的作用,是一個無效的環(huán)節(jié)。

  2.讓學生通過自由讀課文,用一句話來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于三年級的孩子有些難度。2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把這個故事復述了一遍,概括不出來。對于三年級的孩子,應該在這個問題上給予引導,出示一些提示性的詞語,比如:(誰)結合了(什么)和(什么)發(fā)明了(什么)。

  3.表演環(huán)節(jié)活躍了課堂氣氛,但在表演之前,由于學生讀得不充分,上臺表演的同學沒有抓住幾個關鍵詞來做動作,沒有達到這個環(huán)節(jié)語氣的效果。

  4.忽視了課文中一些有特點的詞語,沒有抓住詞語引導學生理解。應該把這幾個詞語提出來,知道學生理解意思,并且加以運用。

  5.對教材不夠熟悉,備課沒有完全做到備學生,沒有預設到每個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課堂上有學生提到“履帶”,沒有給學生講清楚,容易被學生帶跑。

  6.課堂上學生讀得不充分。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更加用心地上好每天的家常課。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熟悉教材,查找相關資料,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對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回答到的問題答案、對課文的疑問都會提前做好預設。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我會參考教學用書,以有目的有效為前提設計各個環(huán)節(jié),力求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夠有效地進行,減少拖沓、無效的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重視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多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讓學生能夠在充分朗讀中有所悟有所得。

  另外,作為年輕教師,如果沉浸在自滿自足,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tài)下,只會停滯不前。多聽有經(jīng)驗老教師的課、多看相關的教學書籍是捷徑,取長補短,才能在教學上不斷進步。我相信,用心一定能夠有所收獲。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7

  今天我們學習了《矛和盾的集合》一課,孩子們在閱讀、思考、交流中了解發(fā)明坦克的過程,懂得了坦克是怎樣把矛和盾的長處合二為一的。由坦克的發(fā)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理解了發(fā)明家是一個很會觀察、很會思考的人,如果誰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優(yōu)點,把優(yōu)點集中起來,為我所用,他就是勝利者。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我請孩子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孩子在認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說出了自己的理解,很多孩子回答的點大多是在學習上: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等,但有一個孩子說帶著橡皮的鉛筆,是把二者的優(yōu)點結合在一起的。雖然他的說法遭到有些同學的“反對”,(說練習冊上有),但我依然為他的勤學精神感到高興,而且他給大家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引導同學們進行深入思考。我鼓勵大家,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或者生活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你想到了解決的辦法?Xxx說要發(fā)明一個又會跑又會飛得汽車,堵車時可以飛起來順利通過。他的話讓我想起了謝鑫的《我家的汽車會變形》,汽車迷老莫克擁有了一輛世界上最完美的汽車——一輛變形汽車,開始了神奇的“道路之旅”。好吧,也許這是不錯的注意,那你生活中實際應用的例子,有沒有把二者的優(yōu)點結合在一起的?孩子的思維是那樣的敏捷又富有創(chuàng)造性,孩子思考一會后說出這樣的答案:笤帚、飛機、電話手表、礦井下工人戴的安全帽......我真的被震撼了,這還真是我沒想到的答案,我的.小小發(fā)明家們就是這么棒!孩子們也興奮起來,那不如趁機上一節(jié)手工課,讓孩子的思考和動手結合起來,也為語文園地七的口語交際做準備。于是我宣布了下午上手工課的決定,在我話音還沒落下來時,全班已經(jīng)沸騰了,他們高興地跳起來,興奮的議論著要做什么。我提出了制作要求:

  1、發(fā)現(xiàn)事物的優(yōu)點,把二者優(yōu)點結合在一起的物品。

  2、生活中你遇到過哪些不便之處,你想怎樣解決?大家自由組成小組,討論、交流制作內容,自帶工具。孩子們的熱情空前高漲,這會兒的創(chuàng)作熱情是前所未有的飽滿。下午我一進班,他們已迅速拿出工具擺在桌子上,他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要開始制作了。接下來是專注、自由、團結合作的美妙的一小時。

  在這期間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讓我感動又欣慰的東西。

  1、雖然孩子們興奮的自由組成小組,但確實有幾個孩子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沒有主動要去哪一組,這時第一組組長向離她最近的一個男孩招手:“來我們這一組吧,快來。”這是她這一組唯一的一個男生。當然,那幾個孩子很快的被邀請到不同的組了,沒有剩下誰,我們是一個集體。此刻,我想到了雷夫老師的一句話:“孩子們在創(chuàng)作、享受樂趣的同時,也落實了我希望灌輸給他們的仁慈和關懷精神!

  2、孩子們開始制作的時候,他們分工明確,有的在紙上畫樣,有的拿著剪刀剪,有的拿膠布,有的拿彩筆涂色,孩子互相幫忙粘貼,一切是那樣的井然有序,他們的計劃性、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讓我欣喜。

  3、他們在摸索中不斷進步。在制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合適的地方,會重新改正,這種嘗試會讓他的思維更活躍。有一個小組制作了一架飛機,我不知道為什么飛機上還有氣球,但后來他們把氣球摘掉了,在不停地嘗試中,想法才會趨近完美。

  4、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讓我再次產(chǎn)生這種想法的是最后一組。他們的姿勢不同于別的組,他們有的蹲在地上,有的干脆坐在地上,他們似乎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只專注地折疊、剪裁著手中的紙張。此刻的他們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快樂吧。我曾設想在班里設一個玩的區(qū)域,這是實現(xiàn)了嗎?

  5、沒有一個孩子不是投入的,連平時表現(xiàn)不好的孩子也在認真著手中的制作,這時你看到了一個個獨特的可愛天使。當他們真正做成的時候,也許就像《風箏》中所說的,“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也許他們比我想象中收獲的還要多,因為松開比握緊可以擁有更多。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8

  學習本課時,我從題目入手,先讓學生知道“矛”“盾”兩個字分別是古代的兵器,然后讓學生或畫或表演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yōu)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習。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發(fā)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結合的句子,接著再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說,我相機指導學生品味了“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語來理解。最后再抓住“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統(tǒng)領全文,突破重點。

  另外為了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復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yōu)點,它們的優(yōu)點是什么?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wèi)。這個想法怎樣產(chǎn)生的呢?因此,我就讓學生在同伴中互相說一說。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發(fā)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認真思考,發(fā)現(xiàn)了各自的優(yōu)點,然后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fā)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yōu)點,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于是發(fā)明了坦克。當我再讀文本時,發(fā)現(xiàn)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前后勾連。那么,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復習時,還讓學生默寫了這句話,以突出這個重點句子。

  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后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后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jīng)提示馬上也說了一些。如帶燈泡的鋼筆,帶音樂聲的拖把等等。這樣學生通過學文后可以在生活中去尋找類似的現(xiàn)象,也可以說是學以致用。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9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為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理念,把學生的自主體驗、個性閱讀作為教學的主導方式,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生成,同時,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fā)展語文能力,受到人文熏陶。

  因為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我以對“矛”、“盾”這兩種兵器的認識和對這兩個生字的識記入手,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探究期待。接著,我把教學重、難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實踐,了解發(fā)明家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多種方式的朗讀,以讀促悟,在朗讀中體會發(fā)明家的發(fā)明過程、感受集合的神奇、感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1、在引導學生了解發(fā)明家產(chǎn)生想法時,我讓學生和我一起演一演,感受比賽的緊張激烈,抓住“如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固然”等詞語進行品讀指導,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進行了朗讀的訓練。

  2、引導學生了解發(fā)明家修正想法、延伸想法時,我換了種方式,以置換角色的形式讓學生以發(fā)明家的身份來說感受,再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句段,這種方式讓學生在接近文本的基礎上,與文本更深入地對話。

  3、在了解了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過程后,我出示坦克圖和視頻,展示坦克的.威力,引導學生讀好第5段,讀出坦克的威力,感受集合的神奇。這時,學生對文章所蘊含的道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感悟已是水到渠成,我再以自己的激情引讀將這個道理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最后,在學完課文后,我又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復述本課所學內容,進一步感受作者描述坦克發(fā)明過程的表達方法:產(chǎn)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鋪墊。

  當然,教學作為一門藝術,有完美的,就有缺陷的,在復述總結本課所學內容時,本來想讓學生用上文中的詞語“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合二為一、龐然大物、集于一身、大顯神威”來說一說課文的大意。但學生表現(xiàn)不大盡人意,我沒能及時引導點撥,此環(huán)節(jié)有點草草過場之嫌,心中難免有點遺憾。敬請各位專家、同行多多指教。謝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0

  本篇課文由于題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課時我先出示“矛”“盾”兩個字,分別讓學生說說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聯(lián)想到古代的兵器,這時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對矛和盾有了直觀的了解,并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yōu)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從而進入課文的學習。

  當教學句子“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等詞句時,為了讓學生體會當時比賽的激烈以及矛和盾在比賽過程中的運用時,我請了學生上臺進行模擬比賽,讓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難以招架”,同時對進行表演的同學進行了小采訪,比賽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進而啟發(fā)學生理解科學家對矛和盾的思考,以及將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必要性。

  本節(jié)課整個過程我都讓學生扮演著小科學家的角色,激發(fā)學生積極動腦,勤于思考,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出本課的中心思想“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1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上第七單元的開篇文章。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這篇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

  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從以上單元目標和課文的具體特點看,引導學生了解發(fā)明家的思維過程即把矛的自衛(wèi)和盾的進攻合二為一的過程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我認為本課教學的最大亮點是緊扣語文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表達。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先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由課題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從而為下文的教學打下伏筆。至于“左抵右擋和難以招架”這一組詞,教師又通過讓學生閉眼想像,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體驗比賽的緊張激烈,從而形象地理解詞的含義。

  我想這樣的教學,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本課的字詞,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學習字詞的方法策略。在課堂上我重視研讀感悟,重視對語文文字的表達方式的探究,做到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共振。這節(jié)課,教師重點抓住發(fā)明家的發(fā)明坦克的心理歷程,讓學生潛心會文,找出寫發(fā)明家想法的幾個句子,抓住關鍵詞,讀讀議議。通過預習填寫表格,課堂上對表格進行補充的形式,對發(fā)明坦克的過程進一步地了解。另外,我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表格中的矛沒加雙引號,經(jīng)過引導,我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與書中的區(qū)別,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引號的用法。我覺得以下這幾點可以做得更好些:

  1、板書寫得再工整些、有條理些。

  2、教師在決學生問題過程中,過于著急,應充分引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不要怕浪費時間。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2

  為了讓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復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yōu)點,它們的優(yōu)點是什么?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wèi)。這個想法怎樣產(chǎn)生的.呢?因此,我就讓學生在同伴中互相說一說。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發(fā)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認真思考,發(fā)現(xiàn)了各自的優(yōu)點,然后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fā)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yōu)點,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于是發(fā)明了坦克。

  當我再讀文本時,發(fā)現(xiàn)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那么,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3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講究課堂提問藝術。精心設計卓有成效的課堂提問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根本保證。目前我們的語文課堂,常常存在提問目的不明,提問邏輯不強,提問方法不當,提問時機不準,提問質量不高的問題。

  “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當學生在學習課文中,似乎沒有問題時,教師就要采用揭疑式提問,促進學生思考,有疑問才會探究,尋根究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如:教學《矛與盾的.集合》一文時,可以提出:發(fā)明家怎樣集合矛與盾的優(yōu)點的?這種提問促使學生去思考,去發(fā)掘課文中較深的內容,同時,也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要對那些看似明白的字、詞、句一晃而過,而應該動腦去思考,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真正答案。

  課時有盡而課堂無窮,提問有窮而思考無限。拓展提問是好的課堂提問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內容、主題、結構或寫法進行拓展提問,也可以就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體會進行延伸提問,目的是達到拓展語文課堂的時空,并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發(fā)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此,作為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4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內外的聯(lián)系,校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使語文學習的天地更為廣闊,有利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均衡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睹投艿募稀愤@篇課文主要介紹了一個發(fā)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起來發(fā)明了坦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睂W生對于這個道理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怎樣攻破這個難點呢?我想:教材只是閱讀的文本,我們應該研究教材的價值,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把哪些反映時代精神,先進科學理念,關注社會、自然、生命等的有價值的'問題挖掘出來。

  為了讓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復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yōu)點,它們的優(yōu)點是什么?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wèi)。這個想法怎樣產(chǎn)生的呢?當我再讀文本時,發(fā)現(xiàn)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那么,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課文中哪一句話直接寫出了課題的意思呢?”“同學們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

  我讓學生說一說學了這篇課文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取長補短的例子。這種設計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使課內向課外延伸,實現(xiàn)了“文本、學生、生活”三位一體的大整合,在讓學生思維得以拓展的同時,讓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大膽設想,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又得到飛躍。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指語文教學過程中自我實現(xiàn)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而學生的想像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確是讓人震撼。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5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中,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指導學習第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同學了解發(fā)明坦克的過程,坦克是怎么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再用自己的話把說一說這個發(fā)明過程。最后一自然段是課文的難點,使學生了解本文所要闡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優(yōu)點,根據(jù)需要,把優(yōu)點很好的集中起來,為我所用。

  但是,在理解方面學生對于一些詞語把握不準確。比如最后一自段,學生很自覺地歸納總結為取長補短?墒侨绾维F(xiàn)實相結合,學生不知如何說,我就給了他們一些提示:鉛筆、兩用空調等物品是如何發(fā)明的,學生從中也可以領悟到集合優(yōu)點所得。

【《矛和盾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矛和盾的》教學反思04-18

矛與盾教學反思04-18

《矛與盾》教學反思03-06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5篇)04-18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5篇03-25

矛和盾的教案02-06

矛和盾的教案11-30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08-30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