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二信息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1
信息技術教學可分為兩層臺階:即基礎教學和應用教學。所謂基礎教學主要內容是課程的引入、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應用教學主要內容是教會學生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中去;A教學是前提,應用教學是根本,學以致用是本門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踏好這兩層“臺階”。
一、抓好基礎教學
基礎教學以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要,重在基本技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1、任務驅動的指導思想
第一堂信息技術課要讓學生明確本門課的學習任務,解決好為什么學的問題。此后結合教學大綱要求,提出每一個學習階段的學習任務。盡可能將學習任務明確化、通俗化、具體化,便于讓學生抓住重點,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比如:將WORD使用分為基礎部分(常用菜單、常用格式與工具欄的使用等)與技巧部分(專用工具欄、復雜選項、復雜格式等),基礎部分內容嚴整,量少,便于教學,務必嚴格把關,確保每位學生都學會;技巧部分注意教學方法,不必一一細講,要引導學生學會摸索學習。同時要注意將任務分層,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相應難易的任務,因材施教。
2、對于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要提綱挈領
如在鍵盤與指法教學中,強調指法訓練三要點為:基準位置,手指分工和擊鍵要領;又如,對于Windows系統(tǒng)的教學:要注意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提出標準部件概念,將窗口、對話框、按鈕、菜單、列表框、編輯框、選項卡等標準部件逐一講解,再以積木作比喻引導學生理解所有的界面顯示,歸納出Windows操作的一般性便于學生迅速掌握。
3、推行協(xié)作學習法
學生學習的組織形式通常有三種:一種是競爭性組織結構,學習者之間的關系互相對立;一種是個別化組織結構,學習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獨立的;第三種是協(xié)作組織結構,學習者之間協(xié)同工作并共同分享學習目標。
協(xié)作學習(CollaborativeLearning)是指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要求輔導教師要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協(xié)作學習的環(huán)境。
協(xié)作學習的'基本模式為:競爭、辯論、合作、問題解決、伙伴、設計、角色扮演。一位哲人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基于此,不難理解協(xié)作學習的價值。
4、用多媒體電子教室教學
新啟用的機房大多具有多媒體電子教室功能,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講練結合,將教師演示與學生練習的時間比控制在1:3到1:5之間。教師注意利用實例作品(word文檔,圖片等等)教學,向學生展示一些實踐中做得較好的作品,最好構建信息技術教育網站,將教案與課件做成網頁形式,利用局域網使課堂教學與網上教學相結合。
5、教學考評
簡單的考評辦法,將教師機的文件夾設成完全共享讓學生把完成作品保存或另存到其中,教師及時批閱同時也適合進一步存檔。
結束語基礎教學與應用教學是兩種不同傾向的教學階段,基礎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應用教學以學生實習實踐設計作品為主,兩者相輔相成。只有抓好基礎教學使學生打下牢固的雙基,在應用教學中,學生才會得心應手。應用教學好比大學里的課程設計,事實上,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課時尚不是十分寬裕,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如果本地信息設施建設發(fā)展較慢,學生實習的機會較少,建議還是將教學重點放在雙基的培養(yǎng)上。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2
(一)“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
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
設計“任務”時,其認知目標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了解主要指學生能夠記住或復現已學過的知識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語言或動作進行表述、判斷和直接運用;掌握指學生能用所學過的知識和操作方法去解決新情況下的簡單問題。操作目標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學會、學會、熟練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初步學會指學生能進行基本的上機操作;學會指學生能進行連續(xù)的、差錯較少的上機操作;比較熟練指學生能進行效率較高的、習慣性的、有錯誤能立即自我糾正的操作。例如,許多《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學著做”、“試一試”、“動手做”等就包含了不同層次學習水平的要求。
。二)“任務”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后,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課的理想教學環(huán)境是人手一機,學生上課的最佳過程是邊聽講(或邊看書)邊操作。教育部20xx年11月14日印發(fā)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討論稿)》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的“上機課時不應少于總學時的70%。”。可以明確的說,《信息技術》教學,必須在機房進行。
(三)“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特點 1.“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等原則。對于新內容或一些有難度的“任務”,教師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詳盡的操作步驟,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一個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密切相關而且比較有趣的“任務”時,他們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
例如,初一在學習“輸入文章”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輸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來”,這個任務包含“輸入”和“保存”兩步操作,并強調“自己的短文”,體現了與學生的關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慮不要讓學生把大量的上課時間花在輸入文字上。
2.“任務”設計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叭蝿铡痹O計時要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后的'聯(lián)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說來,每個“任務”中涉及的知識點不宜過多,最好不要有兩個以上的重點、難點,過多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任務”的規(guī)模宜小不宜大,規(guī)模過大,會偏離“任務驅動”的本意;前后“任務”之間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是比較理想的,但不要強求,否則也會加大難度。任務是手段,便于學生學習、掌握有關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務驅動”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設計一個統(tǒng)領全局的“任務”,而是要注意由點到面,逐步介紹各知識點。一開始先讓學生有所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以及相關知識的積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適時地加以概括和總結。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識、運用有一個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例如,學習“保存文件”的內容時,一開始可以讓學生把輸入的文章保存到計算機默認的文件夾中(操作較為簡單,不會難倒學生),這時不必過早引入“文件夾”的概念,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后,再介紹“文件夾”的概念及操作,這時就可以讓學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夾”,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夾”中了。
3.以“布置任務”的方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在傳統(tǒng)教法中,引入有關概念時,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的順序。大家都知道,感性經驗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識時,應以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依據,以“布置任務→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歸納結論”的順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操作過程中,觀察到了現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來分析、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最后適時地加以總結,概括出其規(guī)律性的知識,實現從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
例如,在學習存儲容量的單位時,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給他們布置一個“查看文件大小、磁盤容量大小”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了該任務后,就會對容量單位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歸納出結論,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3
一、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菰锏,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打老鼠”等游戲的`實踐中發(fā)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后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生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通過屏幕監(jiān)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如我在給同學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
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4
美國教育家目標教學理論創(chuàng)始人布魯姆認為,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巨大潛能和個性差異的人,這為分層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也說明了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現代教學論特別重視學生的個性、獨立人格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能夠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社會的需要。
21世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電腦普及的信息時代,掌握計算機已經是科學發(fā)展和作鄉(xiāng)未來信息時代的需要了。隨著信息技術教學的普及,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如何應對這種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在這里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把傳統(tǒng)的傳授式教學演化到分層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識技能后,都有自己發(fā)揮才能的空間。
一、分層教學前的準備:
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實施了分層教學已有一個學期。在進行這種教學模式之前,我曾經思考過,分層教學應該照顧到所有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所以上課之前的充分準備是必不可少的,我呢,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哪兩手呢?
1、學生的分層準備:
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學習需求的不同,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層次。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的差異在于先前的計算機知識水平。首先,要有的放矢,做好課前摸底準備,這對每學期的新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讓我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方便的一件事情。那怎么個摸底法呢?在全一冊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在課時的安排上是足夠的,所以要舍得花上一兩節(jié)的時間和學生交談,做一些調查。調查的形式可以是調查表、集體討論、個別聊天、談心之類的,并且從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調查的內容可以涉及到:你是什么時候接觸電腦的?家里有電腦嗎?電腦上有哪些東西。科綍r上過網嗎?有沒有參加過計算機的培訓或者競賽啊?下面是我進行調查后的一個小小的統(tǒng)計表:
接觸過電腦家里有電腦有上網上網干什么參加電腦培訓或競賽
接觸過電腦家里有電腦有上網上網干什么參加電腦培訓或競賽2003853聊天12004301228聊天、游戲22005422042聊天、游戲6(平均班級人數為60人) 調查雖說只是一個基礎,但至少給了我不少的參考價值,這就和后面的備課分層有了一定的聯(lián)系。在圖表的參考下,我就暫且可以把學生分為特長生,普通生和急需幫助的學生。
2、備課的分層準備:
備課的思路直接關系到你上課質量的好壞,一堂45分鐘的課往往要花上我7、8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一份滿意的教案,有時還要好些天收集資料后才能完成,有了大量的試題做基礎,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地提高教學質量。
有了前面的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層,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就更明確了(大前提,特長上要對基礎知識已經了解的透徹,而且能夠獨立完成,這些也是需要你進行課前調查摸底)。對于特長生,我就尋找一些在競賽類,具有開發(fā)智力,超出課本之外的知識,但是,不能太難,特別是一些自己心里都沒譜的題目不宜拿來當作學生的作業(yè)或者習題,沒必要,這樣反過來被學生問倒了;對于普遍的普通生來說,我對問題的設計就大致沒有脫離課本,像課后的習題可以當作是課堂中的小練習,但這部分學生還要挖掘出他們的潛力,也應該適當的加些提高型的練習,象課本中的“想一想,練一練”之類的題就可以交之完成;最后剩下的那一批學生的大前提是一般沒有接觸過電腦,所以在剛上手的時候可能會有些不適應,這就是所謂的需要幫助,如何幫助呢?一個,我是利用課余的時間給他們補補差,先讓他們從最基本的怎樣使用鼠標學起,當然這要安排的妥當,不能太占用他們的時間,也不能讓他們沒有收獲而回。這樣,在統(tǒng)一上課的過程中,不至于連最基本的也不會,在那里干瞪眼;另一個,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把先前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操作加以重點,但這些學生中也不乏能出現天才型學生,所以我們要注意觀察使“之”不漏網,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備課中的練習的設置也是相當基礎型的。同時,充分利用學生資源,采用一幫一結對子的方法,利用他們課余時間讓特長生和普通生結成友好對子,同是上課時也有意地讓特長生和普通生相鄰,給他們的學習提供最有利的便利條件。
有了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后,給我的備課增添了相當大的難度,一個課時的備課相當于三個課時,但最終還是很好的為分層上課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
上課分層的`大前提是有一個較好的機房條件,至少能讓學生分組操作。因為如果穿插座位后,會讓一些處在第三個層次的學生有種緊張感:我怎么不會做?我的速度怎么這么慢?這就更影響了他的接受情況。我校的機房雖然不象一些其他的學校是六人圓桌電腦,可機子還是總共可以分成六排的,12人/排,每一排或者兩排安排同一個層次的學生,這樣讓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能互相幫助,互相糾正。
上課的內容首先是要能保證大綱的要求,落實大綱中的基本操作,然后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我事先準備好的適合他們的練習,“放”要“放”的適度,“放”中要有“抓”,“抓”一些高水平的學生的離題,“抓”一些需要幫助的學生會產生厭惡的感覺的現象。
在上課的分層上我們還可以引用這么一些資源,因為課堂中只有一個教師,所以有時候會忙不過來,這時候,我會讓一些特長生在完成題目的前提下,幫助第三批學生,這樣既可以讓特長生鞏固基礎知識,華而不實,又可以讓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能從中受益,使得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達到了一個同學之間互相協(xié)作的現象。
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的宗旨是在課堂教學及其延伸段中,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優(yōu)勢和需要的不同,選擇一種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不同層次、不同個體需要的最優(yōu)化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里都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并有所收獲。
三、分層評價: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及時了解學生達到分層目標的情況。其基本要求是差異性、及時性和鼓勵性。
學生在我的指引下完成了分層的教學任務后,我會有相應的作業(yè)分發(fā)給他們,以作為檢驗教學成果的一項指標,那么學生在完成了任務后就通過教學軟件提交到我的機子上以供我檢查。這項對于學生的任務分層評價是有一定的必要的,你的評價以及下堂課或者課后給學生的矯正、調整能夠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加深;通過評價能夠對少數不能達到目標的學生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幫助排除障礙,不使問題積累;及時發(fā)現學生優(yōu)勢,若有必要,及時調整,允許層間流動。
做好反饋工作: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以交談的方式收集學生的意見,備課組每月召開一次學生座談會,以坐談的方式讓學生提出自己對分層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期末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調研,調查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分班的依據是否合理﹑分層教學是否贊同﹑各層次的教法是否合適自己﹑有何補充建議等。
我在班級實行分層教學只有一個學期,我不知道分層教學的效果能否達到我預期所想的,但是我覺得分層教學有以下幾個優(yōu)越性,以供各位老師評價:
1.有利于所有學生的提高和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
分層,源于學生的差異,效果,來自于分層。分層教學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yè)后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心理品質得以逐漸優(yōu)化,而這又進一步促進學生更為積極地探索軟、硬件知識,自主地結合理論進行操作,掌握知識,發(fā)現規(guī)律。他們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增強,信息素養(yǎng)得以提高。而且,在相互連網的教室中,學生的層間、層內的合作變得活躍和突出,這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
2.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于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yōu)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傊,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效率。
3.有利于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各層學生的學習,及時有效地處理各種突發(fā)事件,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學生所提的問題各不相同,這些問題不僅僅涉及到計算機基本操作、文字處理、多媒體制作、網頁制作、網上信息尋找等技術方面,而且涉及到程序的開發(fā)、審美藝術、硬件時尚等諸多領域,所有這些都對教師提出了嶄新的課題,迫使教師不得不認真去思考、學習和探索。分層教學在提高全體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師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知識和其他相關學科知識,自覺跨越本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界限,主動實施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教學。所有這些,都有利于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分層教學應本著為各類學生提供最優(yōu)質服務的思想出發(fā),給學生提供各種選擇的機會,不要把著眼點局限于在一定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上,而應從長遠考慮,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上下功夫。分層教學的嘗試對于我或者大家來說都是很辛苦的,可是我覺得這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條合適的學習路徑,不致于使低層學生因臺階過陡而滋生懼怕心理甚至失去學習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層學生因學習臺階過緩而滋生驕傲情緒甚至喪失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樂于學習,勤于鉆研,使信息技術能幫助大家完成其他的任務,值得。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5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它具有以應用為主、實踐性強、發(fā)展極其迅速的特點。很多同學也是第一次學習信息技課程,我就來和大家談談如何才能學好它。
1、要保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也是學好一門課程的前提。我們同學在剛接觸電腦的時候是非常有興趣的,特別是對電腦游戲的愛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興趣不斷減少。我們應對信息技術至始至終都要有興趣,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興趣小組。同時同學們要設法及時把課堂上聽不懂的地方搞清楚,從聽得懂每一節(jié)課開始,這樣你就會對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逐步增加。
2、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方法,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很多知識的操作規(guī)則都是一樣的,如windows系統(tǒng)中的“先選中,后操作”。同時我們要對課本上的和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因此我們學習知識過程中,不能滿足單純的記憶,而要深入理解,用心思考,融會貫通。
3、具備自學能力
我們這個信息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世界知識總量在成倍增加。知識更新過程空前加快,學生在學校學習掌握基礎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自然是必要的,但只滿足于傳授的現成知識,就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更不能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所以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更應在教師指導下著重開發(fā)智力并切實學會自學,以為將來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使自己能在未來的工作中獨立地、主動地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體系,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fā)展的需要,否則必將為社會所淘汰。自學能力是以獨立性為核心、多種較優(yōu)心理機能參與的主動掌握知識獲取技能的多層次的綜合能力。其中自學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在老師上課前自學好新的內容,方便上課更好地學習和掌握;二是對通過圖書館里的計算機報刊、雜志進行自學,了解感興趣的相關最新知識,擴展知識面。在21世紀的今天,只有學會自學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
4、敢于動手實踐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導師、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中國隊總教練吳文虎教授曾指出過不親自動手,不上機實踐是學不會信息技術的。計算機是一種現代化的通用智力工具,計算機的操作是一種手、眼、腦高度配合的過程。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敢于實踐、樂于實踐,不僅要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方法,還要訓練操作的準確性、迅速性、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在動手實踐中我們還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容易發(fā)現問題,發(fā)現了問題就得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腦要進行積極思維,經過分析、比較、綜合,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要有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涵蓋著一個人對已、對事、對人的自制力,與人熱誠相處的能力以及以博大的胸懷接納他人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已成為當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同學之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營造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條件。我們在學習時,畢竟一個人的精力和水平有限,經常需要和別的同學一起合作制作一件完整的作品,如制作匯報演示文稿、班級主頁等。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與人為善、具備團體合作的精神。
6、善于應用
應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它可以是對某一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運用,也可以是對幾節(jié)課,一個單元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皯谩钡膬热菀欢ㄒN近實際生活,要有創(chuàng)意。如我們在學習了“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我們就可以分析一下家里的電腦組成部分和硬件性能參數;在學習了“畫圖”時,可以利用畫圖中的一些工具,隨心所欲地繪制出美麗的圖畫;在學習了“word”軟件后就可以來輸入文字、編排板報;學習了“Internet的應用”就可以上網查找自己有用的學習資料、新聞和朋友交流等。因此,我們要把在課堂、自學中學習到的計算機知識應用于日常的生活學習之中,不斷地培養(yǎng)自己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從而解決工作、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總之,同學們要積極自學與思考,敢于動手實踐,有興趣嘗試、探索,要有合作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善于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在應用中體會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從而為今后適應現代信息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6
信息技術教學原則是指為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質和提高教學效果,反映信息技術教學規(guī)律而制定的指導信息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
關于信息技術教學原則的探討,有人喜歡借用教學的一般原則,并稍加解釋。筆者認為,信息技術教學原則有其特殊性——個性,是共性要求與個性要求的統(tǒng)一。信息技術教學原則的“個性要求”主要有:技術性,強調信息技術與工具的運用,強調教學手段和內容的高科技含量。素質性,強調對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整合性,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度,強調數字化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發(fā)展性,強調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要求必須隨著信息技術的更新而不斷調整,強調所有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都必須有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信息技術教學原則體系的提出,還要注意各原則的相適性、完備性和原則本身的獨立性、簡練性、針對性等。據此,信息技術教學原則體系可以表述為如下九條:
任務驅動與問題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布置,也要注重學習的主動性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既要重視學習結果,也要重視學習過程。既要追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等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既要運用接受性學習,也要加強理解性學習。努力使學習的外在驅動力與內在驅動力共同發(fā)揮作用。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信息技術教學中要避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兩張皮的現象,使信息技術滲透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資源、課程結構、課程實施方法、課程評價等各個方面。要把教學改革建立在信息技術平臺上,同時信息技術教學要主動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虛擬教學與現實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與網絡學習環(huán)境進行虛擬教學,拓展教學時空,要發(fā)揮人工智能技術的作用,節(jié)省教育成本。同時,也要重視教師面授、學生間的直接討論與綜合實踐等現實的教學,加強直接交流與即時反饋。要避免虛擬學習中的情感冷漠與情景變異,也要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的“少”、“慢”、“差”、“費”。
開放學習與統(tǒng)一規(guī)量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施模式與評價管理中,既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自由創(chuàng)造、自愿參與、自我評價,也要重視教師的具體指導與教育管理部門對教學績效考評的統(tǒng)一要求。
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既要重視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的學習,也要重視具體操作、工具運用技能的學習。既要重視知識體系的建構,也要重視能力體系的形成。既要重視書本知識、間接經驗的掌握,也要重視實踐創(chuàng)造與直接經驗的積累。
以優(yōu)化學習、培養(yǎng)信息素質為根本宗旨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要牢記信息技術教學的'本質與根本目的,以優(yōu)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為中心,努力培養(yǎng)學習者的信息素質。要避免將信息技術裝“門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與濫用。
直觀性與抽象性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要充分發(fā)揮實物直觀、模象直觀與語言直觀的綜合作用,要加強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直觀形象性,可以化解教學難點,減少教學坡度,提高記憶效果,但應注意避免使教學表層化、膚淺化。適當加大學習難度,特別是抽象思維的難度,對于高年級學生、對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同樣是十分重要的。
知識、情感、技能多目標統(tǒng)一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的設計與選擇中,要處理好知識目標、情感目標、技能目標的關系,使多種目標統(tǒng)一到信息素質培養(yǎng)這一根本目標之中。同時,在信息技術教學實施中,要注意每一教學活動的多功能性和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組合的科學性,使知、情、技多種目標都能有效地實現。
效益性與經濟性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信息技術教學要重視成本效益分析。既要考慮教學效益、社會效益,也要考慮教學的人力成本、物資設備消耗與經費投入。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7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采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鼓勵、指導學生檢驗信息,獲得信息,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
1、傾注愛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
2、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好信息技術的信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不僅僅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上面帶微笑使學生的心情放松、消除緊張,也不僅僅是自然地運用語言來組織教學,通過視覺交流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贊許地點頭、恰當的表揚、肯定的眼光、得體的手勢等都有會給學生以愉快的鼓勵。教師愛學生并充分信任他們、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他們也就會信賴老師,就會積極地參加到學習當中。
3、進行正確的引導
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在教學中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及各章節(jié)知識的具體目的、任務和要求,教學內容在實踐中的.作用及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占的地位。通過生動、具體、感染力強烈的學習需要,使學生了解計算機是信息時代的標志,生活在信息時代必須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新奇感轉發(fā)轉移到學習上來。對信息技術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4、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教學中教師要把全體學生的情況,要處理好和學習的關系,特別要抓好學生那種群體的“兩頭”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和諧的氣氛完成教學任務。<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8
電子郵件是目前最具效率的通信工具,其速度快、全球通、費用低的特點使其使用的越來越普遍。電子信件的內容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像、聲音等多媒體信息。讓學生掌握電子郵件的收發(fā),使其方便、快捷的進行信息交流,無疑對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帶來了很好的途經,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為教育的發(fā)展和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但也給社會帶來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問題,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日間泛濫。
因此,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問題,讓學生能判斷電子信息資源的真實性,正確性和相關性;樹立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自覺按照法律和道德行為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與信息有關的活動。
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過程中,除了使學生掌握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及信息處理的實踐技能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適應信息社會生活的正確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規(guī)觀念。
教育要以德為先,先進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系統(tǒng)有了更強的開放性,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良現象。如何采取措施防范,應是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因此,在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全過程中,必須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傾向,加強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養(yǎng)學生鑒別信息真?zhèn)蔚哪芰Γ箤W生真正成為既具有豐富知識和綜合的能力,健康的思想,完善的人格,又具有適應社會不斷發(fā)展的終生學習能力的信息社會公民。
信息能力是信息社會人所需新型人材必須具備的能力素質。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關系到人們如何立足于信息社會這一基本點。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并對所獲取的大量信息進行分析、使用和進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據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將得到關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學習與鍛煉,才能自覺抵御網絡上的不健康、不道德因素,從而能較快地成長為既有高度創(chuàng)新精神、又有很強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9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多媒體化、網絡化極大地開拓了課堂教學的新形式,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已勢在必行,成為基礎教育騰飛的必由之路。我在《剪貼圖形》教學時,嘗試讓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進行、與自身整合。
課堂上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整個教學過程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生動活潑地發(fā)展。群體性主體參與率高,創(chuàng)新性思維活躍,使學生真正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成功樂趣。整個教學過程的突出特點是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1、注重學習的趣味性。
主動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其主要體現就是學生的“我要學”,這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是學習興趣。本課的新授采用了讓學生通過“變魔術”來完成一幅沒有完成的畫,這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學習活動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
2、利用網絡,注重教學的個性化
個性化學習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重要特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內容時,實際具備的認知基礎和情感準備以及學習能力傾向不同,決定了不同的學生對同樣的內容和任務的學習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時間及所需要的幫助不同。在掌握了“水平翻轉”、“垂直翻轉”基本技能后,我設計這樣一個組合、設計、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尊重了學生的差異,讓每個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優(yōu)勢來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讓每個學生能有一片自由發(fā)揮獨特個性的天地。
體驗性是信息技術學科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有了體驗,知識技能的學習不再是僅僅屬于認知、理性范疇,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在學生設計過程中,他們真正經歷了活動,經歷了實踐,實現了他們的生活世界,也就是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才是“兒童文化”。
不足之處:由于考慮不周全,學生的操作時間不足夠,教學環(huán)節(jié)還可適當減少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10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結合緊密的基礎工具課程,本著“大膽嘗試,開拓創(chuàng)新”的原則,我采用了“讀議講練”法來進行課堂組織教學!白x”,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課堂上快速閱讀教材的相應內容,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和任務;“議”,是指閱讀后學生分組討論實際動手操作時遇到的疑難問題;“講”是指教師很必要的講授和演示,啟示學生思考,回答學生的提問,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練”,是指老師布置任務,組織學生練習解決,借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讀-議-講-練,四個步驟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充分發(fā)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中需注意: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到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教師應如何引導?引導的怎么樣?能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能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就要求教師應充分地熟悉教材,熟練各種操作,適時提出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學生產生疑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創(chuàng)設具有探究因素的問題性情境,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自主實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切實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教學中,我采取的是分組教學的方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進行組內討論,所以選擇一個能力強、有責任心的組長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教師是一堂課的總設計師,老師面向的是全體學生,考慮的是一堂課的整體效果。由于主、客觀原因,學生掌握知識及技能的程度參差不齊,學生個體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教師如果忽視了這種差異,一味地滿足程度好的學生的需求,就會使程度差的學生學習越來越差,長此以往部分學生會失去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但如果教師一堂課上過多地注重這種差異,學生中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老師一一來解答的話,那么老師疲于應付,課堂教學計劃無法如期完成。這時可以充分發(fā)揮組長的作用,組員有問題,可以尋求組長的幫助;組長解決不了,可以讓組員參與討論,大部分的問題都能在組內得到解決。經大家討論仍解決不了的,組長向老師匯報,由老師來解答或是組織全班同學討論解決。這樣既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又培養(yǎng)鍛煉了學生的團結互助的團隊意識,一舉兩得。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11
信息技術教師備課八要素
備課是教師在上課前的教學準備。但是由于現在大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還是擔任著信息技術教學和電教的雙重工作,許多教師重來不備課,上課的時候隨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說什么,學生沒有積極性、目的性,學習效果差。這當然是有一定的客觀條件造成的,但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備好課,而且備課要素不同于其他學科,它要求教師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認為信息技術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備好以下八點:
1、備好指導意見和大綱
包括鉆研信息技術教學教育部發(fā)的《關于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這里主要規(guī)定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課程目標、教學原則、教學內容、課時安排等,領會指導意見中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術教學大綱,從整體上了解教材的特點、把握書本的體系結構,分析大綱,通過鉆研教學大綱,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教學要求,統(tǒng)觀全局,抓住主線。
2、備課每一節(jié)課的教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我們在備每一節(jié)課的教材時,必須確定教學目標,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廣泛閱讀有關信息技術的報刊雜志、瀏覽網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識點和教學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資源。
3、備學生
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我們可以根據他們在以往學生信息技術的水平、能力來分析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容易掌握的,這樣的知識點就只需要點到為止,否則需要詳細的介紹和指導練習。通過分析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組,在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
4、備好硬件和軟件
我們都知道信息技術課程應該安排在機房或者多媒體教室中進行,這樣方便學生的學生和操作。這里就需要教師在上課前對機房或多媒體教室中的教師機、學生機、投影機、網絡設備等硬件設備調試好,并且在計算機中安裝必備的教學和學習軟件,確保在教學過程中運行正常。
5、備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了有目的的教學,是采用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活動,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師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講授、參觀、演示、實習、練習、課堂討論、欣賞、復習等方法。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
6、備好教學組織形式
這里的教學組織是指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和如何組織學生上機。信息技術課程既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要求學生不僅要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把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操作實踐中去,并在操作實踐中不斷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在組織教學形式時,要根據本節(jié)課的特點和學校硬件設施情況分配教師教學時間和學生練習時間,把教師教學和讓學生進行分組自主討論學習、學生鞏固練習相結合。
7、備好教學評價
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程不同其他課程的其中一個方面是評價考核。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通過評價,了解教和學兩方面的信息,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或學習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根據“指導意見”的要求,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可以從認知、操作兩個方面進行,具體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的測評。我們在備課時,要確定教學結束后以哪一項作為評價的重心,從而布置學生書面或者上機練習要求。
8、寫心得
實際的課堂教學很難完完全全地按備課計劃去進行,因此寫心得的形式總結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寶貴經驗教訓,可作下次備課的借鑒。這也是提高教師備課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鑒,我們必須不斷探索新的環(huán)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過要把課上好,首先要把課備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備課,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備課,年輕教師必須備課,老教師也要備課,信息技術教師應為自己立一條戒律:“不上無準備的課”。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二信息教學反思04-17
信息教學反思03-02
信息的教學反思03-05
《數字與信息》教學反思04-07
初二物理教學反思02-17
初二數學教學反思03-22
初二音樂教學反思04-11
初二歷史教學反思03-03
(精選)初二數學教學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