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教學反思(優(yōu)選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畫》教學反思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師創(chuàng)設喜羊羊的故事情境,播放漢字演變的視頻,將學生帶入漢字王國,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學以致用的好辦法,在教授“日”與“月”后,適時進行說話練習,學生試著編小口決記住字形,接著老師慢慢放手讓孩子帶著學習到的方法自學“水”、“火”,同時通過字與畫對照識字,學習“看圖識字”、“先觀察再編小口訣”的方法在生動活潑的兒歌中體會字與畫的關系,利用闖關小游戲來鞏固新知,到達學以致用的最終目標。
然而在執(zhí)教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不足:
1.播放漢字演變的視頻后,教師沒能及時引導孩子觀看后的感受以及在影片中看到哪些認識的象形字。
2.在自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不敢大膽放手,將課堂完全教給學生,所以在教授“水”、“火”時,教師的引導過多。
3.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中,學生熱情高漲,第一、二組同學非常積極,教師對第三、四組學生關注度不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課后及時反思,“思,再思”,相信對課堂的二次思考將會是成長中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畫》教學反思2
《我的畫》是人教版第一冊“語文園地二”中的口語交際課,對于剛入學不久的孩子們而言,他們的語言發(fā)展還處在極為幼稚的階段,口頭語言普遍存在缺陷,如:說話不完整,缺乏條理性,詞不達意,帶有重復等等。甚至于口語交際課中,有的孩子只管自己說,不去聽別人的,有的學生一言不發(fā),不敢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如何改變這些現象,讓學生真正達到新課標中口語交際的目標呢?我認為要為低段的孩子架起一座座交際的橋梁,搭好平臺。
一、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讓學生愿說
李吉林老師說過:“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使語言的發(fā)展!彼,教學中我依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學生饒有興趣的情境,使學生在這些情境氣氛中產生交流欲望,并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
二、指導交際方法,讓學生能說
在教學中發(fā)現,孩子們之所以無從下手不知該怎么說,究其原因在于,缺少參照系,孩子們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進行口語交際活動,于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先是看對話表演,初步感受交際要求──用“紅顏料”來歸納交際時的要點──生生互動在實踐中將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讓學生在交際實踐中有依可行,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與應用,并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評價,一步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形成互動氛圍,讓學生樂說
口語交際是雙向或多向互動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口頭語言上的接觸交流,只有形成了互動氛圍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教學中,我盡量突出雙向互動的特點,采用多種互動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自主實踐于口語交際之中,都力求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全員參加,把"面向全體"的要求落到了實處。
《畫》教學反思3
《裝飾畫》是屬于“造型 表現”領域里的一節(jié)課,由于他是線條系列的一部分,所以課本選擇的是線條比較豐富的裝飾畫。裝飾畫與寫實的繪畫不同,他偏重表現形式的裝飾性,不強調真實的'光影效果,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體的和諧,多以夸張變形的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給人強烈的美感。具有簡潔、鮮明、和諧統(tǒng)一的風格,也具有秩序化、夸張變形等藝術個性。
根據以上裝飾畫的特點,在上課時我才用了對比的方法,出示一幅裝飾畫,一幅寫實繪畫,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裝飾畫的的特點,學生基本上可以看出簡潔、夸張、變形的特征,看著他們說的挺像那么回事,我覺得應該是掌握住了裝飾畫的特點及表象方法了,我告訴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空間很大,但是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有的孩子卻不知道從何入手,仔細想一想,裝飾畫在我們生活中是經常可以看見的,但是很容易被我們忽視,更別說孩子了,所以說如果孩子沒有創(chuàng)作的思路應該是我在引導方面做得不夠,有孩子說正是因為可以畫的面太廣了,所以不知道該畫什么,再多做一些引導,在創(chuàng)作前要準備多一些的直觀的范畫,學生可能會覺得難度低一些,這是我在下一次行課時要改進的地方。
《畫》教學反思4
《畫》是一年級上冊的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點展開描寫,圖文對應。這就是我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和方向。這一課是謎語詩。我抓住學生好動、好奇、愛表現的特點,設疑解疑,引導學生觀察我的畫,理解詩意,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熱情,為教學成功地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前,多媒體不通電,老師課前臨時發(fā)揮,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游戲入手,啟迪他們識字的興趣,既解決了課前空白的尷尬,也為古詩學習生字作了鋪墊。
教學時,我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畫—根據古詩作的畫。并讓學生先從整體再由遠到近觀察,知道這是一幅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感受景物的美。并通過實際生活中山、水、花、鳥的對比,以及體驗對比所產生的差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總結”詩句,進而達到理解詩句的目的,突破難點。如:站在遠處看生活中的山,模模糊糊,看不清顏色;老師的畫上的山青蘭蔥郁,站在遠處看,卻有顏色,得出詩句“遠看山有色”……是因為山在畫上,不是真實的,一句一句剖析詩句,孩子們的探索欲濃烈,最后明白這不僅僅古人智慧的結晶,還把山水花鳥描寫的生動有趣,還是一個謎語。我抓住詩句中的著眼點,把精力放在詩句的品析熏陶上,借助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體驗在讀中讓學生感悟詩句的美,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我抓住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教學,和學生一起“寫詩”,并把識字總結成方法,引導學生說一說,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孩子們喜歡接受新事物,識字方法的引入,激發(fā)了他們識字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學習主體,通過自由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教師范讀,引導學生圖文對比,感悟詩句的內容。詩句的節(jié)奏感很強,朗讀時我十分注意引導學生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識字教學是很枯燥的,在教學識字時,我善于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方法,同時還適當的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采用活潑有趣的方式重復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總之,這節(jié)課我能抓住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重點突出了識字的過程,并扎實有效。一類字的教學,我還是覺得老師自己在黑板上范寫、多次范寫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的教學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越熟練,對在黑板上書寫就越來越生疏,孩子們被課件上的圖片、生字卡片“慣”得有些懶于動筆了。今天的課上,我反復地在黑板上示范寫字,引導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增強他們學習的欲望。但同時又有許多遺憾:從個別學生的語言表達蒼白上看,識字方法的滲入不夠有力;沒有很好的關注個別學生的學習情緒,課堂的拓展是空白的。我深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課堂的拓展能力急需加強。都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課設計得再好,課堂是不可預見的?傊,對于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今后還需要不斷地錘煉自己。
《畫》教學反思5
繪畫是門視覺藝術,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學生對具象的,寫實的作品容易理解,而對抽象的作品則表現出更多的疑惑?匆姰吋铀鞯摹陡駹柲峥ā窌r,就有同學會說 “亂七八糟的”、“太抽象了看不懂”等等,像這樣的作品還包括吳冠中的《山村》、《吳家作坊》、馬蒂斯的《舞》等等。在一些人看來,抽象畫就等于胡亂畫的,或是太難無法理解。
五年級《認識抽象畫》一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學中逐步明確和認識抽象畫,并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開拓學生思維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可謂是十分重要的'一課。但由于不少學生對于抽象畫有片面的認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并不順利。
我通過比較2幅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讓學生感受抽象畫的特別之處。思考同樣表現的是音樂,畫家為什么會采用這樣(抽象的形式)來表現,以此來使學生逐漸明白抽象畫也有豐富的表現力。
接著從抽象畫的定義、內涵、價值等方面分析一下。抽象畫(抽象藝術)定義:與自然物象極少或完全沒有相似之處,而又具強烈的形式構成面貌的純粹視覺形式。并結合有關作品來展開討論。因為生活中也有不少實例(如:街頭雕塑,裝飾品等不少也是采用抽象的表現手法)學生也能理解。
但在接下來的作業(yè)中(運用點線面及色彩表現自己的情緒)仍有不少學生顯得對抽象繪畫理解不夠。有的絲毫沒有章法,隨意在作業(yè)本上亂畫,也有的很拘謹:照著書本的圖例臨摹,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可能的原因。一,思維定勢,一直接觸非抽象繪畫作品,久而久之思維固化。二,審美單一,普遍認為寫實繪畫最美,不太了解審美是多元的、豐富的。三,老師引導不足。教學中老師往往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很重視,對抽象畫這類學生不太有興趣的內容則避而不談,
抽象畫作品中不描繪、不表現現實世界的具體形象,純粹由顏色、點、線、面、肌理、構成、組合的視覺形式。但抽象藝術不受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其創(chuàng)新思維是所有藝術中最活躍的,因此,要從藝術中領悟創(chuàng)新精神,抽象藝術無疑應該是首選。當代抽象畫也在不斷變化和創(chuàng)新之中,無論是抽象畫家還是善于欣賞抽象畫的人,思想行為都是比較超前的。
只有讓學生理解掌握了抽象畫知識,明白了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抽象畫是一種獨特的表現手法,也是一種探索精神的體現,學生才會有感而發(fā),真正走入抽象畫的世界。教師要積極發(fā)現并解決學生所面臨的疑惑,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手段,合理引導學生學習抽象畫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讓他們接受甚至喜歡抽象畫,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才能受益良多。
《畫》教學反思6
第一次公開課,我緊張萬分。從選課開始,我就拿不定主意,也許我沒什么特長的緣故吧。最近我發(fā)現班里的孩子對畫畫很感興趣,只要有筆有紙的地方總能看到寶寶們的作品,雖然很多時候看不懂其中的
第一次公開課,我緊張萬分。從選課開始,我就拿不定主意,也許我沒什么特長的緣故吧。最近我發(fā)現班里的孩子對畫畫很感興趣,只要有筆有紙的地方總能看到寶寶們的作品,雖然很多時候看不懂其中的內容,但寶寶們能大膽的畫,加上小托班幼兒比較適合畫裝飾畫,所以我選擇用蔬菜拓印來滿足幼兒的需要,這既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又適合他們的年齡特點,樂于孩子們接受。
我開始我的準備工作,找資料、寫教案、改教案、準備教具。忙亂中迎來了開課的那一天,快到時間了,我感覺心都要跳出來。我以談話方式導入課題,出示貼著笑臉的蔬菜寶寶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地過度到蔬菜有一個畫畫的本領。再從示范講解到幼兒作畫,各環(huán)節(jié)緊緊相扣,孩子們也十分配合。我很感謝我的寶貝們。
我還要感謝幫我修改教案、準備資料以及參加聽課、評課的老師們。通過這個活動,我知道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好。整個活動我一直站著說話,在出示蔬菜寶寶的`時候可以蹲下來和孩子交流;動作不夠夸張,缺少點神秘感;在示范講解的時候語言不夠精練,聽上去有點雜,還應注意講課時盡量不要停頓。由于材料準備得較充分,在提到想換種顏料的時候應在抹布上擦一擦,這樣有點誤導了,因孩子的模仿力很強,如果不說效果可能更好點。講解完后我應該請一個能干的寶寶作一下示范,這樣孩子應該更易接受。最后環(huán)節(jié)我可以直接拿起幼兒的作品供孩子們欣賞,中間敲了一下小鈴再去欣賞作品似乎有點亂。
這次活動給孩子們增添了不少樂趣,也讓我在不斷地反思中找到差距,我要不懈地努力,向各位老師請教,不斷優(yōu)化我的教學策略,提高我活動中的駕馭能力。
《畫》教學反思7
20xx年上學期第七周,我以《畫中畫》一課參加學校教師素養(yǎng)大賽之教學比武。作為教齡臨近十年的專職美術教師,理應呈現出較高的教學水平。而且,本次課也是我在懷孕生孩子之后的第一堂公開課。為了不讓前來聽課的老師失望,為了讓自己實現又一次的教學成長,我花了約一個月的時間準備這節(jié)課。
首先,我想充分挖掘情境的教學功能。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富有情境性的教學更符合其認知特點。在思維啟發(f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一組情境性較強的提問。例如:“小兔子除了開汽車去旅行外,還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旅行?還有誰和小兔子一起去旅行?”此問題旨在啟發(fā)學生畫出各種乘客被交通工具所“包圍”的畫中畫。再例如:“先畫好一棵小草,有可能是誰吃了小草呢?如果是你請客,你還想請小動物們吃什么?”此問題旨在啟發(fā)學生畫出各種吃與被吃關系的畫中畫。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的已有經驗得到較為充分的調動,為聯想添畫奠定了基礎。在作業(yè)展示的環(huán)節(jié),我將展板設計成一輛大卡車的造型,并告訴學生:“誰的畫中畫最有創(chuàng)意,就可以登上這輛大卡車,和兔子一起去旅行!边@樣情境化的展示形式既美觀獨特,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
其次,我想弱化教材的范畫影響。通過試教發(fā)現,學生普遍習慣于模仿教材上的范畫,而不能獨立思考創(chuàng)作。這一方面源于教學過程中思維啟發(fā)不充分,以至于學生不知畫什么,從而選擇模仿教材上的圖片;另一方面是因為教材是學生隨手可得的臨摹范本,總是“無聲勝有聲”。如果在教學中僅運用教材上的圖片并加以強調,學生的作業(yè)就極有可能出現完全被教材局限的情況。在教學中,提供教材以外的優(yōu)質視覺形象,能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從而使學生的作業(yè)表現趨向于豐富。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除了選用貓和老鼠這幅教材主圖進行導入外,自己設計或手繪了大量的畫中畫圖片引導學生欣賞。從學生作業(yè)情況來看,這些教師原創(chuàng)的圖片對學生的繪畫表現產生了較為積極的影響。
再次,我想充分展現教師的個人素質。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自唱兒歌導入,自編故事引路,以及現場根據學生的回答即興演示畫等環(huán)節(jié)。在許多公開課中,老師可能會利用課件來播放錄音或出示范畫。然而,在強化課件的教學功能時,老師本身的教學作用就被弱化了。尤其是在課件被頻繁使用的'今天,學生對課件已形成一定的感官疲勞。實踐證明,老師現場的演唱、講述、描繪不僅體現出一個老師自身的素質,同時也比課件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以上三個方面是本節(jié)課較為成功的地方。而課堂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此課也留下了許多遺憾。且不說課件出現作業(yè)背景音樂播不出這樣的突發(fā)狀況,且不說整堂課在時間把握上超出了一兩分鐘,這些不完美并不涉及課堂本質。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回答問題聲音小,神情拘謹,內容貧乏。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一定還是在老師身上。
首先,我沒有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上課前一天,班主任和我都利用家校平臺發(fā)送了短信,學生和家長都知道了第二天有美術公開課,要穿校服、好好表現等。上課當天,班主任老師坐在了教室前面。短信的強調一定引起了家長的重視,也就導致了孩子沒有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這節(jié)課。班主任在課堂上不時的“眼色”提示讓孩子更規(guī)矩了,但也更拘謹了。藝術活動是與情緒緊密關聯的。當學生處于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時,又怎會敢想敢說呢?想到這一點,我十分后悔拜托班主任“坐鎮(zhèn)”。班主任犧牲了休息時間給我?guī)兔,然而這種課前和課堂上的干預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課堂應有的輕松氛圍,讓孩子們背上了思想包袱,背離了美術課堂的游戲本質。我對班主任的拜托實際上也暴露了自己對組織教學的不自信,這種心態(tài)好似烏云,把孩子們的陽光都遮住了。下次上課一定要告訴自己:我可以駕馭好課堂!不需要班主任的“幫忙”。而且,一定要在課前充分調節(jié)好學生的情緒,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進入學習活動。
其次,我沒有信任學生的思考能力。由于我潛意識中擔心超時、冷場這種種消極的心態(tài),當學生沒有給出我理想的答案時,我急于用進一步的提問來引導學生,而不是耐心地等待和傾聽。尤其是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為什么不多給學生一點思考時間呢?如果我再耐心等待幾秒,說不定就有學生想到了更加精彩的答案呢?我在乎的究竟是課堂表面的流暢性還是孩子思考問題的質量?我的急躁導致學生沒有獲得充分的思考,教學的階段目標也就沒有落實到位。如果一個問題拋出去,學生都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這樣的問題通常是沒有多少教學意義的,需要避免。如果一個問題拋出去,等待片刻之后學生仍舊都回答不出來,那一定是這個問題太難或提問方式欠妥,需要改進。如果問題設計合理,那學生回答的質量就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師提問的心態(tài)了。下次上課一定要告誡自己:耐心等待,相信學生!自己少說一點,讓學生多說一點!
再次,我沒有考慮學生的展示需求。學生也有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外向型性格的學生。由于是公開課,在備課和上課時,我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只想到怎樣展示自己。我應該把問題倒過來:在這堂課上,我要怎樣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展示呢?比如,怎樣的問題設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思考和回答?怎樣的課堂時間分配可以讓學生畫出相對完整的作業(yè),并有時間進行充分的評價和分享?怎樣的展示形式可以展示全班每一個學生的作業(yè)?(我設計的展板只能展示24幅作業(yè),而這個班有56個學生。)下次上課一定要警告自己:公開課要展示的不是老師,而是學生!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才是好老師!
課上完了,而對于課堂的思考還在繼續(xù)。其實造成這堂課許多遺憾的本質原因,是我不成熟的心態(tài):我總想不斷地證明“自己是優(yōu)秀的”,我太在乎別人對我的評價。用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在面對一堂課時,我的外部動機強于內部動機,我想獲得他人認可的愿望強于實現自我成長的愿望。然而,外部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內心。我應當努力把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作為公開課,執(zhí)教者都希望呈現出最好的課堂狀態(tài)。這種“最好”可能包括既合理又新穎的教學設計,既實用又精美的教學課件,既精煉又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等等。這些固然重要,但教師的心態(tài)才是課堂狀態(tài)的決定因素。這種良好的心態(tài)來自于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還有長久的課堂歷練。
此刻,我想把《灌籃高手》里安西教練的一句話送給自己:“是時候相信你自己了,現在的你早已超越了過去!边@一次《畫中畫》的教學經歷告訴我:慢慢沉淀,終會破繭成蝶!
《畫》教學反思8
1、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學有所獲:《玲玲的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活動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弄上了墨漬,在爸爸的啟發(fā)下,墨漬被“變“成了小花狗。課文中爸爸的話揭示了主題,引人思考。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fā)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在尊重學生個性的理解的同時,巧妙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指導學生讀書方法,在讀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故事蘊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響和啟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現在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將多媒體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經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來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畫,接著進一步使用這一教學資源,讓原來的畫與改了之后的畫進行一個比較,對比出因為一個無意間的過失讓畫面上多了一只懶洋洋的小狗,使得整個畫面顯得生趣盎然。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钡膬仍诤x,也向學生傳達這樣一個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生活就會有無限的可能。
3、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學生的需求的關注。呈現在課堂上,學生顯得被動。而細節(jié)之處的處理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看來,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fā),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玲玲的畫》這篇課文時,抓住主線教學,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著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的主要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老師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云見般明了。
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的悟(理解文章)——再帶著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孩子們的表現特點,設計了多形式的讀,使學生讀得“愛不釋手”。
聯系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在學生聯系實際談感受到過程中,其實正是他們對文本所體現的啟發(fā)達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畫》教學反思9
《玲玲的畫》是二年級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為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后,我明白了:語文新課標的頒布實施,對語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zh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點,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當一位語文老師真正具備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無論是怎樣淺顯的課文,我們的心靈都可以和孩子們在課堂是共舞。于是,靜下心來備課……以下幾點是自認為課堂中的驕傲。
一、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著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云見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一開始,自由讀文,檢查生字認讀;然后聽看動畫片讀文,理清線索,兩次對課文的整體閱讀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務,層層逼進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著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孩子們的表現特點,我設計了表演讀(讀玲玲和爸爸的對話時)、推前想后體會讀(如讀玲玲“哇”地哭了起來的句子時,憑借老師提供的句式勸玲玲,幫玲玲)、加提示語讀(如讀玲玲哭著說話的句子時)、抓重點詞理解讀(如理解“端詳”一詞時)、背誦爸爸意味深長的話等等,多形式的讀使學生讀得自然,讀得開心,讀得意味無窮,讀得“愛不釋口”。課堂上瑯瑯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學生邊讀邊感悟語言,同時對人物心情變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聯系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
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這句話的“出場”時,我安排地也是比較“隆重”!傲崃岬男那槭悄菢痈吲d,但是更讓她高興的是什么呢?在學生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這正如爸爸所說的……”在讀、背爸爸的話的基礎,拋出問題“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過動腦筋,卻變成了好事,你們遇到過類似的事嗎?”在學生聯系實際談感受的過程中,其實不正是他們對文本所體現的啟發(fā)達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嗎?其次,圖文并茂的板書,課后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制作,課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為今后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獲。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區(qū)分“圖案”和“畫”的區(qū)別,“名字”和“字”的區(qū)別,不能為了自己所認為的“巧妙”失去語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說了努力克服的困難,但是沒有體現變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課時,字只停留在認讀上,如果有時間的話,應做寫字的具體指導。掩卷深思,這次授課給自己帶來的啟示很多:多看語文教學專家的論著,將理論和實踐恰好地結合,才會使課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師、向周圍的人學習的機會,不斷豐富自我,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繼續(xù)深鉆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時刻不忘語文教學的本,不忘記在語文課堂上扎實培養(yǎng)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對于徜徉于語文課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麗,自己是那樣地癡迷,那么,就讓自己帶著這些啟示、這些今后教學中寶貴的財富繼續(xù)完美自己的語文課堂吧。
《畫》教學反思10
《流動的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四單元“祖國”的第二篇課文。它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童趣的小詩。詩中,“我”坐在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流動的畫,熱愛祖國。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
在這堂課上,我一下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重視朗讀,以朗讀帶領孩子走進詩歌世界。
這次開放課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延續(xù)了上節(jié)課的質疑,圍繞著第一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為什么?”“什么樣”,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課件演示)通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示范讀等方式,(課件出示:品讀:對比讀、自主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zhàn)讀、示范讀、配樂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著,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化文本,說自然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么美景?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為學生創(chuàng)設說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二、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在處理“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著白紗,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這幾句描寫祖國美好河山的語句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理解和品讀,學生的表現非常棒。如“路邊開滿鮮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開滿”,有的'孩子注重“鮮花”,無論他們讀得怎樣,這至少是他們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時給予鼓勵,評價語“你的朗讀讓我聞到了花的芬芳” 等溫馨的話語提高了孩子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而“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眼里的祖國是美好的,一個省略號結束帶領他們進入無盡的想象空間,在感受的同時又掌握了省略號的作用。
三、以圖片叩問學生的心靈。
可能每個學生都知道要愛護環(huán)境,每每提到這個話題,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能亂扔垃圾,其實,這些孩子的行動和語言還是有脫節(jié)的地方。對地段孩子來說能沖擊他們視覺、叩問他們心靈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圖片。為此,我給孩子們展示了充斥著牛奶盒、紙屑、水果皮的河流,纏滿了塑料袋的樹枝,煙頭殷大的火災,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這些行為我們其實也做了!從而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怎樣做才是一個懂事的娃娃?
《畫》教學反思11
首先,向學生介紹花鳥畫的題材。因為中國畫家喜愛表現自然界的事物,使花鳥畫題材十分廣泛,可以是花鳥、蟲魚、飛禽走獸,以致于農家蔬菜瓜果無不入畫。
其次,師生共同欣賞課本和課外的花鳥畫名作。如宋代的張舜咨的《鷹檜圖》,無名氏所作的《出水芙蓉》,崔白的《寒雀圖》,現代喻繼高的《鴛鴦戲水》為工筆畫,其特點是工細、端莊、文靜;寫意花鳥畫名作如王震的《桃花飛燕》、現代潘天壽的《雁蕩山花》、關山月的《紅梅》、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與《祖國萬歲》、李苦禪的《鷹》,其特點是簡練概括,讓學生體會中國花鳥畫筆墨趣味,給學生以初步形象。
再次是花鳥畫的臨摹。因為中國花鳥畫歷史悠久,歷代名家輩出,技法日臻完美,有許多基本技法可供臨摹。臨摹名作是學習花鳥畫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既可以臨摹名作的構圖、造形,又可以學習用筆、用墨、用色來豐富自己。假如失去了臨摹名作這一關,就失去了花鳥畫發(fā)展的基礎,會使花鳥畫變得虛無,無所適從。因為筆墨是中國畫最大的特點,教學中教師可示范何為中鋒,何為側鋒,示范如何墨分五色以及一些破墨法或者破色法。前人有“墨分五彩”之說,意思是墨有濃淡變化,墨的濃淡取決定于水分的多少,水多墨淡,水少墨濃,并告知學生在以后的實踐中慢慢地去體會。
第四是花鳥畫的立意。中國花鳥畫十分講究意境美,因為意境美可以抒發(fā)畫家的主觀感受,表現一種潛在精神,或托物言志,或托物喻情。如畫荷花,表達作者“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畫竹子,體現高風亮節(jié);畫梅花,表現清風傲骨;畫菊花,以示淡泊言志;畫藤花蜜蜂,會感到春意無限;畫油菜花燕子想及春天的田野;畫青蛙跳躍,體會其充滿情趣;畫游魚戲水,讓人怡然自樂;畫蔬菜瓜果,回味農家鄉(xiāng)土氣息清新撲人;畫雄鷹展翅,體味人生理想等等不一而足。在教材中,如欣賞和臨摹王震的《桃花飛燕》時,教師可介紹清代詩人馬曰璐的詩《杭州半山看桃》:“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飛掠酒家。紅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戀桃花!币约皡遣T的題畫詩:“小溪深處阿誰家,人面桃花水面霞,細語喃喃聽不得,隔窗妒煞碧桃花”。同時通過多媒體實物投影儀播放作品讓學生感覺中國花鳥畫的詩情畫意,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優(yōu)美意境。再如體會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此為著名作家老舍出題請齊白石先生作畫!巴苈暿锍錾饺睘榍宕辉娙说拿,齊白石不愧為一代花鳥畫大師,他沒有按照一般畫家的想象畫出一群青蛙爭鳴于山泉之中,而是畫了幾只蝌蚪隨著山泉汩汩流出,讓人體會到蛙聲無邊,春意無限,給人以無窮的想象——在無垠的曠野中有無數的青蛙,有流不盡的山泉,可謂不落尋常窠臼,別出心裁地畫出意境美。
第五是體驗生活、注重寫生。寫生是依照具體的物象來描繪,是解決作品“從生活中來,從實踐中來的問題”,是從觀察生活中解決如何表現生活的問題,也是學習花鳥畫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國畫是有寫生傳統(tǒng)的,古人所謂“應物象形”就是面對實物的寫生方法。歷來有成就的花鳥畫家都十分重視寫生的,宋代著名畫家趙昌、易元吉就是至今傳誦的寫生高手,據說:“趙畫花,每晨露下時,繞欄諦玩,手中調色彩寫之,自號寫生趙昌;易機靈深敏,花鳥精長,嘗于舍后疏鑿池沼,間以花石叢花,疏篁折葦,多蓄水其間,每穴窗伺其動靜游息之態(tài),以恣筆墨之妙!惫授w、易畫作流傳至今,彪炳千古。一個畫家沒有生活,沒有體驗,不了解花卉的風、晴、雨、露,禽鳥的`飛、鳴、宿、食就很難表現出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自然界。
第六是教師的創(chuàng)作示范。演示教學是較好的一種教學方式,因為藝術重視相互交流。我們看一些畫家現場作畫往往會得到許多啟發(fā),而且可以吸收他人長處為我所用。而相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能夠看到教師示范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如教師是如何調色、調墨,如何構圖,如何出枝布葉,如何點染,如何大膽落筆,細心收拾,包括題款蓋章等等。當然可以借鑒現代的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花鳥名家創(chuàng)作的碟片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師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水平,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美術教師必須是一位優(yōu)秀的畫家,這樣更能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崇拜,使學生產生對花鳥畫的興趣,以激勵他們在課后默默地學習花鳥畫。
另外,及時批改學生的習作。因為耳提面命的教學示范、批改作業(yè),又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有的學生作業(yè)本來是一盤散沙,支離破碎,一經教師的穿插組合就會氣神貫通。記得有一次業(yè)余興趣小組的課堂上,有一位學生繪了幾枝籬菊,雖然墨色豐富,用筆也較好,但其枝葉的組合缺少整體感,花與花之間缺少呼應,花也沒有主次之分,畫面上顯得零亂瑣碎。后在其枝葉的后面加上幾筆淡淡的葉子,把零碎的葉子合成一體,又添了幾個小花苞來呼應,頓覺顯得整體,最后在花上方大片空白處加了一只黑蝴蝶,便覺得生動起來。因為花為靜,蝴蝶為動,動靜結合,畫面上生機盎然。如此既批改了作業(yè),也增進了師生情誼,可謂是一舉兩得的教學方法。
《畫》教學反思12
《流動的畫》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童趣的小詩,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四單元“祖國”的第一篇課文。詩中,“我”坐在飛奔的火車窗邊欣賞祖國的風景,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這流動的“畫”,這美麗的“畫”。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孩子們輕柔的讀書聲,專注的眼神,機巧的回答,讓課堂流淌著靈動的慧心,充滿著純真的快樂。當然也有著不足與遺憾。本堂課我著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朗讀,以讀帶領孩子走進詩歌世界。
這次開放課上的是第二課時,延續(xù)了上節(jié)課的質疑,圍繞著第一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為什么?”“什么樣”,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課件演示)通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示范讀等方式,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著,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化文本,說自然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么美景?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為學生創(chuàng)設說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二、問題與圖片結合,叩問學生的心靈。
可能每個學生都知道要愛護環(huán)境,每每提到這個話題,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能亂扔垃圾,其實,這些孩子的行動和語言還是有脫節(jié)的地方。對孩子們來說能沖擊他們視覺、叩問他們心靈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準備的引導與圖片。為此,當讀到“我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忽然看見———”時,提醒孩子注意媽媽的眼神,并相機問“此時,我看到了什么?”學生通過觀察圖都發(fā)現了“媽媽”正在提醒“我”千萬不能弄臟祖國的畫。馬上結合校園生活,問孩子們應該怎樣愛護美麗如畫的'校園呢?從而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怎樣做才是一個懂事的娃娃?
三、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在處理“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著白紗,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這幾句描寫祖國美好河山的語句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理解和品讀,學生的表現非常棒。如“路邊開滿鮮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開滿”,有的孩子注重“鮮花”,無論他們讀得怎樣,這至少是他們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時給予鼓勵,評價語“你的朗讀讓我聞到了花的芬芳”等溫馨的話語提高了孩子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而“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眼里的祖國是美好的,一個省略號結束帶領他們進入無盡的想象空間,在感受的同時又掌握了省略號的作用。
這堂課中,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講的過程中,處理過細沒有突顯品讀的重點。學無止境,相信在今后的不斷磨練中會成就一顆顆靈動的心,更成就一個務實的我。
《畫》教學反思13
反思《畫》這篇課文的設計與實踐,總的來看非常務實:務實的思想、務實的設計、務實的過程,使學生真正在情境中學習,體現了語文教與學的理性回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課識字寫字,知道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畫。課堂上,以讀為主,始終讓“讀”貫穿學習。采用不同方式朗讀,學生邊讀詩句邊認生字,讓孩子既在文中識記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應用。老師在其中少范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給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借機點撥對重點詞的理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賞圖、讀詩、識字是輕松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點出發(f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畫》教學反思14
本堂課是一節(jié)“造型-表現”課。根據課改的精神,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基本上是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都讓學生自己探討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老師傳授。因此學生也更容易理解每個知識點。在理解裝飾畫造型和色彩特點方面我選擇了許多圖片讓學生進行直觀的感受得出結論。但這節(jié)課中,內容容量大,知識點較多。同時還要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完成一張裝飾畫創(chuàng)作,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本課中時間有點不夠用。
當然在本堂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在學生分析裝飾畫造型特點時,學生比較風景照片和裝飾畫時,學生能體會裝飾畫的特點,但是很難自己組織語言說出來。在為房間配畫的過程中,四張畫的選擇還有待推敲。但從學生完成的`作業(yè)來看,畫面效果還是不錯的。大部分學生很好的理解了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點,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裝飾畫的繪畫題材和手法有很多,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老師不可能將所有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只能起到一個引導作用。通過這堂課能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好景致,并能將其繪畫成自己理想的畫面,由此而熱愛繪畫便是本課的成功之處。
《畫》教學反思15
《玲玲的畫》是二年級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為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后,我明白了:語文新課標的頒布實施,對語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zh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點,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當一位語文老師真正具備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無論是怎樣淺顯的課文,我們的心靈都可以和孩子們在課堂是共舞。于是,靜下心來備課……以下幾點是自認為課堂中的驕傲。
一、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 --- 難過、著急(弄壞作品) --- 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云見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一開始,自由讀文,檢查生字認讀;然后聽看動畫片讀文,理清線索,兩次對課文的整體閱讀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務,層層逼進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 --- 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 --- 再帶著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孩子們的表現特點,我設計了表演讀(讀玲玲和爸爸的對話時)、推前想后體會讀(如讀玲玲“哇”地哭了起來的句子時,憑借老師提供的`句式勸玲玲,幫玲玲)、加提示語讀(如讀玲玲哭著說話的句子時)、抓重點詞理解讀(如理解“端詳”一詞時)、背誦爸爸意味深長的話等等,多形式的讀使學生讀得自然,讀得開心,讀得意味無窮,讀得“愛不釋口”。課堂上瑯瑯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學生邊讀邊感悟語言,同時對人物心情變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聯系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這句話的“出場”時,我安排地也是比較“隆重”!傲崃岬男那槭悄菢痈吲d,但是更讓她高興的是什么呢?在學生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這正如爸爸所說的……”在讀、背爸爸的話的基礎,拋出問題“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過動腦筋,卻變成了好事,你們遇到過類似的事嗎?”在學生聯系實際談感受的過程中,其實不正是他們對文本所體現的啟發(fā)達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嗎?其次,圖文并茂的板書,課后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制作,課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為今后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獲。 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區(qū)分“圖案”和“畫”的區(qū)別,“名字”和“字”的區(qū)別,不能為了自己所認為的“巧妙”失去語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
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說了努力克服的困難,但是沒有體現變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課時,字只停留在認讀上,如果有時間的話,應做寫字的具體指導。 掩卷深思,這次授課給自己帶來的啟示很多:多看語文教學專家的論著,將理論和實踐恰好地結合,才會使課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師、向周圍的人學習的機會,不斷豐富自我,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繼續(xù)深鉆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時刻不忘語文教學的本,不忘記在語文課堂上扎實培養(yǎng)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對于徜徉于語文課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麗,自己是那樣地癡迷,那么,就讓自己帶著這些啟示、這些今后教學中寶貴的財富繼續(xù)完美自己的語文課堂吧。
【《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畫》教學反思08-23
畫教學反思02-20
畫的教學反思02-28
蘇珊的畫教學反思05-13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09-05
《我們的畫》教學反思01-01
《畫楊桃》教學反思06-11
畫角的教學反思03-07
《畫汽車》教學反思03-24
畫汽車教學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