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

時間:2023-03-24 09:56:3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認識空間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15篇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1

  目標:

  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發(fā)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星期轉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的小組數相同)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另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歷、臺歷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1)復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組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并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個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游戲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鄰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

  (1)聽童話《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第一遍老師口頭講述故事后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里講到誰?(師出示星期媽媽的圖片)她想干什么?幼兒回答后,老師交代本節(jié)課新授內容是認識“星期”,并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她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請幼兒在聽一邊故事。

  (2)再次聽故事邊講邊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一至星期日的順序),然后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最后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期的順序性。

  (3)轉盤游戲:找鄰居(師示范轉動轉盤,然后可請個別幼兒操作)規(guī)則:轉動轉盤后,指針指到星期X,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X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戲反復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個星期開始)3、操作活動:轉盤游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X的兩個鄰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動評價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jié)課認識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轉盤游戲的感受。

  5、分組進行角色游戲:“找鄰居七名幼兒一組,分別帶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一先發(fā)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余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來由星期二、三……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游戲延續(xù)進行。

  星期媽媽和孩子們星期媽媽一連生了七個孩子,她皺著眉頭說:“我還得給他們取七個好聽的名字呢!”

  星期媽媽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非?蓯,非常漂亮,于是她高興地說:“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彼呎f邊伸出手指,輕輕地點著孩子們的腦袋說:“梅花、桃花、蘭花……”可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跟花兒們的名字一樣了嗎?”

  反思

  一、緊扣幼兒的生活經驗,凸顯數學活動中的挑戰(zhàn)性。

  在以往的數學活動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發(fā)現,孩子們基本已經具備了相關的.知識經驗,教師只需幫助其提煉經驗即可,如果還只是延續(xù)此類內容,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對于幼兒來說,真正的學習動力來自于活動本身,想讓他們穩(wěn)定地沉浸在數學探索、操作活動中,就必須給他們提供一個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需要通過思考才能解決的問題情境,而這個挑戰(zhàn)性又不能脫離生活,因此結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動,能極大的滿足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并且此類推算也能為生活服務。

  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凸顯數學活動的趣味性。

  很多時候,我們會簡單地認為,用教語言的方法來教數學,盡量多講,多操

  作,多練習,孩子自然就會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幼兒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依靠自己的經驗,才能真正地理解數學,而這種主體的理解必須基于內在的需要和興趣,整個活動,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媽媽和她的寶貝,小豬送蛋糕等形式,讓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學習數學,教與學其樂融融,相得益彰。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2

  教案一:認識空氣

  活動目標:

  讓幼兒初步感知空氣的特性:看不見、摸不著;到處都有;空氣能流動。

  材料準備:

  透明塑料袋若干個、積木玩具、每人一組圖標和一張記錄卡、鉛筆、牙簽、小棍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問:它有什么用呀?(裝東西用)

  2、老師演示用袋子裝蘋果或玩具,讓幼兒說出癟袋子變鼓,并透過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裝的東西是什么。

  3、老師變魔術:不裝東西,也能讓袋子變鼓(裝空氣,不要讓幼兒看見)

  4、幼兒嘗試變魔術:不裝東西,讓袋子變鼓。提問:什么原因?袋子里裝的是什么?(引出“空氣”這個概念)

  二、幼兒用塑料袋捉空氣,證明空氣到處都有。

  1、幼兒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氣,猜一猜,在幼兒園什么地方還有空氣,你能捉住它嗎。

  幼兒邊說,教師邊展示圖標貼在黑板上。(如果幼兒說園以外地方,教師可引導幼兒下次去那些地方試試)

  2、幼兒拿著袋子去圖標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氣,捉到后把圖標貼在記錄紙上,從而驗證空氣到處都有。

  3、幼兒按圖標 逐一實驗后,把幼兒的記錄卡展示在黑板上,進行小結。

  這個空氣朋友真淘氣,它到處都藏,可是小朋友們可聰明了,把它們從水房、廁所、樓道……都找出來了,空氣到處都有,有的小朋友還說在公園里,在家里等許多地方都有空氣,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氣朋友找到。

  三、證明空氣是流動的。

  我們的好朋友空氣說:“小朋友真聰明,我藏哪你們都能把我找到,你們把我裝在袋子里,我可悶得慌了,我想出去親親你們的小臉蛋,還想和你們做游戲。小朋友想想,你們不把袋子口打開,怎樣才能讓我(空氣)流出來親親你們呀?”(讓幼兒先猜用什么辦法)

  提示:用準備好的牙簽、鉛筆、小棍等幫忙,在袋子上扎個眼,然后把眼對準臉,就可以感覺到空氣流出來了。

  四、聯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見過什么東西開始是癟的,后來充上空氣,就變鼓了?(皮球、充氣玩具、輪胎等)

  2、教師給癟皮球打氣。

  3、幼兒到戶外玩吹氣球的游戲。

  教案二:《空氣》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感知空氣的'特點。

  2、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及學習興趣。

  3、嘗試自己動手感知空氣的特點及它的存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感知空氣無色、無味、沒有形狀的特點。

  教學難點: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感知空氣的特點

  活動準備

  塑料袋、氣球、蠟燭、打火機、透明玻璃杯、盆和水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謎語導入:我們身邊有一種東西,我們看不見,摸不到,聞不著,沒有顏色。但是,誰也離不開它。(空氣)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感知空氣的特點:

  (1) 請小朋友摸摸空氣;聞一聞;抓一抓。你能看見嗎?能聞到嗎?

  (2)老師演示用塑料袋抓到了空氣。幼兒動手操作游戲:抓空氣。

  (3)小結: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抓不到的。它就在我們的身邊,而且,無處不在。

  2、感知空氣的存在:

  (1)拿起一個氣球,然后吹起來。問:為什么氣球變大了?然后對著幼兒輕輕松開,問幼兒:感覺到了嗎?

  (2)幼兒自己結伴做游戲,感知空氣的存在。

  (3)請兩個幼兒把吹起的氣球的口捏住,然后放到水盆里輕輕地松手,說說發(fā)現了什么?(有小泡泡)為什么有泡泡呢?其他幼兒輪流操作。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1、初步了解空氣的作用:

  點燃蠟燭,請幼兒用玻璃杯扣上,然后觀察發(fā)現:過一會兒蠟燭熄滅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沒有空氣了)人和動植物都離不開空氣。

  2、小結:(延伸環(huán)節(jié))

  生活中,我們還有哪些地方能用到空氣呢?(幼兒討論)空氣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它能讓我們生存,所以我們也要保護好它,不然我們的就生存不了了。

  12

  教案三:認識空氣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及特性。

  2、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和能力。

  3、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活動準備: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紙、氣球、魚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動過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問: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師出示兩個分別裝有水果玩具和藥盒的塑料袋)

  2、師:這些東西都裝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個裝有空氣的塑料袋,提問:咦?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呢?有沒有東西啊?(幼兒觀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結:對,這里面裝的就是空氣,那為什么剛才小朋友說里面沒有東西呢?對,空氣就是看不見的。

  二、抓空氣

  1、

  師:這里的空氣是老師裝的,你們想不想試試?好,請你們拿出自己的“魔術袋”去抓空氣。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趕快用手捏緊袋口,不要讓空氣寶寶跑掉了!好,去吧!

  2、提問:哦!你們的收獲可真不小,來,說說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個別提問)

  3、師小結:好!把你的“魔術袋”裝進口袋里。是呀!空氣寶寶其實就在我們周圍。來,摸摸看。(幼兒感知)空氣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三、證明空氣是流動的

  1、師:但是,空氣的本領還大著呢!來,試試看。跟老師這樣做。(幼兒在手背上吹氣)

  提問:你有什么感覺?風是從哪里來的?(幼兒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師:原來我們用力吹氣的時候,空氣就流動了,這樣就讓我們感到有一陣風,涼涼的,這就是空氣的本領。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用桌上的紙折一把小紙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覺?待會兒在告訴老師。好!開始吧!(幼兒動手操作)

  3、幼兒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討論,教師個別提問。

  4、小結:對,其實空氣是流動的,它形成的風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在我們周圍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形成風的?(引導幼兒思考空氣流動帶來的好處)

  四、空氣的重要性

  1、“我們的生活真的離不開空氣,不信,我們就來試試。等一會兒說說你有什么感覺?來,一、二、三!(幼兒嘴巴閉起來,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氣,說出自己的感覺。個別提問。知道空氣的重要性。

  3、小結:我們在任何時候都離不開空氣,動物和植物也離不開它。

  4、出示兩幅空氣污染的圖片,幼兒觀察,個別提問。

  5、師:工廠里排出的廢氣污染空氣,人們呼吸后對身體有害。所以,我們要保護空氣這個好朋友,不要傷害它,讓它變得更健康,我們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動

  1、出示粉筆,幼兒猜猜里面有沒有空氣。

  2、 實驗:將粉筆扔進水里,幼兒觀察現象。證明粉筆里面有空氣的存在。

  3、 示吸管,提問:這里面有空氣嗎?(幼兒動手做實驗,用吸管輕輕地往水里吹氣,觀察現象,個別提問。使幼兒知道空氣存在于一些物體中。)

  4、 幼兒了解空氣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讓幼兒知道里面是有空氣的。說出它們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六、結束活動

  1、現在我們來玩?zhèn)踩氣球的游戲,把里面的空氣寶寶放出來吧!

  2、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通過對鐘面的觀察與操作了解分針、時針的運行關系。

  2、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并掌握它的讀法及記錄方法。

  3、在活動中啟發(fā)幼兒形成遵守時間與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故事掛圖《小熊的時間表》;時鐘三步卡;時鐘一塊;可活動鐘面一只。

  學具準備:

  時鐘三步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與幼兒一起玩“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

  2、教師出示故事掛圖《小熊的時間表》,講故事并引導幼兒回答問題。教師:“熊媽媽為什么要找時間哥哥呢?”

  “時間哥哥是怎么給小熊安排的時間表呢?”

  二、集體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通過鐘表卡片認識整點。

  (1)教師出示時鐘,引導幼兒復習分針和時針。

  (2)教師分別出示 1 點—12 點的.鐘表卡片,引導幼兒按順序認讀。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鐘表卡片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時鐘三步卡。(見圖)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3、教師引導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觀察時間為 12 點的鐘表)

  (1)教師撥動指針,引導幼兒觀察變化。

  教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

  “請小朋友把分針撥 1 圖,看一看時針有什么變化?”

  (2)教師小結:分針走 1 圖,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4、教師說時間,引導幼兒在鐘表上擺出來。

  5、教師引導幼兒認識數字時間。

  三、操作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時鐘三步卡。

  四、延伸活動

  1、園內延伸:

  (1)教師引導幼兒制作“我的一天”的時間表。

  (2)園內完成《操作冊》第 21、22 頁。

  2、家庭延伸:

  (1)家長在家中引導幼兒做整點休息時間表。

  (2)在日程生活中,家長引導幼兒通過鐘表認識整點時間,如吃飯、睡覺、戶外時間,并說一說現在是幾點。

  (3)家庭完成《親子冊》第 21、22 頁。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水的基本特征。

  2、認識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節(jié)約能源的意識。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幼兒:玻璃杯每組兩個,分別裝水和牛奶,裝有醋的瓶子每組一個,玻璃球每人一個,水盆每組一個老師: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漏斗一個,水勺,泡沫板。

  三、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課件:有關水的圖片。

  幼兒觀看。

  2、談話:我們生活、生產都離不開水,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水。

  3、請幼兒觀察水是什么顏色的?并出示牛奶請幼兒比較,說說牛奶是什么顏色?水有沒有顏色?知道水是無色的`,并出示"無色"的字卡。

  4、讓幼兒每人拿一顆玻璃球,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較觀察,能不能看到珠子?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5、出示醋,請幼兒聞一聞,說說聞到了什么氣味?再聞聞水的味道,說說水有沒有氣味?知道水是無味的,并出示"無味"字卡。

  6、實驗:水是怎樣到桶里的?

  (1)讓幼兒觀察用水勺舀水,倒在漏斗里,水是怎樣到桶里的?

  (2)用水勺將水倒在塑料板上,水像瀑布一樣,看看水是怎樣到桶里的?

  總結:水是流到桶里的,并出示"可流動的液體"。

  7、玩水游戲,讓幼兒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來嗎?怎樣才能將水盛起來?并看看盛起來的水是什么形狀的?說說水有沒有形狀?

  總結:水裝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狀,水本身是沒有形狀的,并出示"無形"的字卡。

  8、與幼兒一同看看字卡,一起總結水的特征。

  9、請幼兒討論水可以用來干什么?如果沒有水會怎樣?

  10、談談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節(jié)約水。

  教學反思

  教師和幼兒的就緊密配合,使本堂課上的非常成功。在策略中找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今后還需要好好的改進。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5

  大班數學:小花被(空間位置、數的認識)活動設計和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和游戲,感知上下疊置的空間位置關系。

  2、指導生活中的疊放物品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3、愿意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合作時尊重他人的意見。

  活動準備:五種顏色的積木、餐具若干,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各種積木,引發(fā)孩子的興趣。

  教師:老師帶來了很多積木,我們今天來玩堆積木游戲,你們想玩嗎?

  2、通過游戲,初步感知上下疊置的空間位置關系。

  ——這是老師堆的積木塔,大家要接受我的過關大考驗才能玩游戲哦!教師出示不同顏色或形狀搭成的4層積木塔。

  第一關:引導幼兒分別從上至下,從下至上數分別是什么顏色什么形體?如第一層是紅色立方體形狀的。

  第二關:這一層積木的上面一塊和下面一塊積木分別是什么顏色和形狀的?(指著中間的一塊問)

  第三關:請仔細觀察這個積木高塔,記住每一塊積木的疊放順序。然后教師用布把積木塔蓋住,讓幼兒四人一組回憶積木塔疊放順序搭出一座一模一樣的.積木塔。

  3、幼兒展示操作的結果,看一看與老師有什么不同?并請幼兒描述某一塊積木的上面和下面分別是什么顏色和什么形狀的積木。

  4、通過實際操作引發(fā)幼兒發(fā)現疊放物品的好處。

  ——四組變兩組,兩組的積木合在一起,想辦法把這些積木搭起來,思考怎樣搭最高。

  ——活動快結束了,咱們把積木都放回籃子里吧,(教師隨意放,結果積木放不下)積木放不下,有什么辦法讓積木放得下呢?啟發(fā)孩子疊放整齊。

  5、發(fā)散孩子思維,生活中有什么東西是疊放的。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發(fā)現把物品一個一個地疊放在一起就會比較節(jié)省空間,同時也很整齊。但疊放時小朋友也要注意哦,有的物品是不能疊放太高的,如家里的陶瓷碗,如果太高容易歪倒,就會把碗打破。

  活動反思:在這個活動中我通過闖關游戲的形式進行,孩子都很感興趣。從活動中孩子的表現看,孩子對上下疊置的空間位置關系都很明確,能清楚地分辨從上往下數與從下往上數的位置關系。在這個活動中我還注重一點就是根據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較差這一點,所以我設計的這個活動大多數都是以合作的形式進行,如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闖關游戲,從4人到8人一組,在第一次游戲時有個別喜歡表現的孩子(鐘鎮(zhèn)陽、陳朗)不理同組的同伴,自己拿了積木就搭,結果他們組是最后一個完成的,于是我與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為什么?引導孩子商量著怎樣合作完成任務。在后面的兩個闖關游戲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務,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務后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與孩子一起發(fā)現生活中疊放的物品時,孩子們的發(fā)言也非常積極,也發(fā)現了疊放的好處,如占用的空間少,又美觀等。

  從這個活動的效果看,孩子對空間位置都比較熟悉,疊放的物品會比較節(jié)省空間,同時也很整齊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點放在實踐學習如何利用空間位置上,如讓孩子擺放積木,讓孩子思考怎樣擺放可以裝得最多,把各種不同大小的玩具放進柜子的那一層最合適等,對我班的孩子挑戰(zhàn)性會更大一些。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6

  活動中讓幼兒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能夠鞏固對整點的認識,并初步學會看半點,懂得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設計意圖

  認識時鐘是大班幼兒課程學習內容之一。我園大班幼兒對于整點時間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還不夠全面,同時大班幼兒面臨即將升入小學,每天的生活、學習都是緊張而又遵循時間規(guī)律的。在本節(jié)活動中,我通過教授對時間的進一步認知,幼兒懂得珍惜時間,養(yǎng)成按時生活、學習的良好作息習慣。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能夠鞏固對整點的認識,并初步學會看半點。

  2、懂得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鞏固對整點的認識,并初步學會看半點。

  難點:初步學會看半點。

  活動準備

  卡通圖片六份、 硬紙板時鐘面若干個(每位幼兒人手一份)、“小火車”一輛、粗黑水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孩子們,再過兩個月你們要成為光榮的小學生了!期待嗎?王老師覺得生活當中有一樣東西很重要,就是時間,等你們上小學了,“時間”會顯得更加重要。

  二、鞏固整點

  1、鐘面數字粘貼

  指導語:我做了一個鐘面,想要更好地了解時間,但是還沒有完成,請你觀察一下還有什么沒有做好?(出示鐘面)。

  幼兒:鐘面上缺少數字。

  指導語:我想請你們幫我完成鐘面上數字粘貼的工作。

  幼兒操作,教師評價小結:小結:這個又粗又短的針叫時針,這個又細又長的針是分針。鐘面上有數字1-12,數字緊挨著數字之間為1格,一共有12格。

  2、根據圖片時間撥鐘,鞏固整點。(貼圖片)

  指導語:剛才你們幫我完成了鐘面,我要獎勵你們小圖片,你知道這張卡片在鐘面上在哪一個時間段?(出示一張卡通圖片,請得到圖片獎勵的幼兒將卡通圖片貼于鐘面時間段對應位置:小學生進校8:00,教師簡短小結: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8,就是8點。)

  依次獎勵卡通圖片兩張:小學生鍛煉10:00、小學生午休12:00,請兩名幼兒上來將圖片貼于鐘面時間段對應位置。

  幼兒操作,教師簡單小結評價: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0,是10點;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2,是12點。

  三、初步學看半點

  1、根據提示撥鐘。(撥鐘面指針)

  指導語:小朋友們思考一下小學生8點進校,你們覺得幾點起床比較合適?請幼兒撥一撥起床時間。

  幼兒撥鐘(6:30)

  再請幼兒撥一撥:11:30午飯時間、3:30放學時間的鐘面指針指向。

  教師將撥好后的鐘面呈列于黑板。

  2、觀察分析

  指導語: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三個半點鐘面的指針指向,與剛才三個整點鐘面的指針指向有什么不同?

  幼兒自由討論并發(fā)言。

  師小結:比如分針指向6,時針超過6,指向6與7之間就是6點半,分針指向11,時針超過11,指向11與12之間就是11點半(提示特殊時間點:12:30)。

  3、制作“時鐘備忘錄”,做時間的小主人。

  指導語:請小朋友思考一下你今天或者近期想做的.一件事情,請你畫出來,老師幫你準備了一張鐘面,像剛才那樣我們來做一個“時鐘備忘錄”,備忘一下我們要完成的事情,做時間的小主人。

  四、闖關游戲

  指導語:小朋友們已經了解時間的半點和整點怎樣在鐘面上表示,有沒有信心進行一場闖關游戲?

  游戲一:撥鐘面

  紅藍兩組各5名選手撥鐘面指針指向:紅隊撥1點、2點、3點、4點、5點,藍隊撥6點、7點、8點、9點、10點,以正確率高、優(yōu)先完成的小組為勝。

  游戲二:小火車,要開啦! 游戲規(guī)則:請幼兒在車廂相應位置填寫數字記錄時間,每節(jié)車廂時間要求依次遞增半小時,教師給出首次發(fā)車時間,紅藍兩組選手數相等,以正確率高、優(yōu)先完成的小組為勝。

  五、課后延伸

  時間不停地走,給我們的學習與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希望每個人都能很好地把握時間、安排好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活動總結

  《認識時間》這一內容是幼兒在上學期學習了“認識整點”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前面的學習,同時本節(jié)活動“新授半點”的認知有一個對比,幼兒通過觀察和自己的動手過程來感受時間,在觀察與操作對比的過程中構建一定的時間觀念,這就構成本節(jié)活動的主要任務,幼兒在熟悉喜愛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動中認識半點、學著表示、記錄時間,切實體會到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顒舆^程中我采用了猜測討論法、探索操作法、發(fā)現法、游戲法、歸納法等幾種教學方法,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獲得了發(fā)展,主要體現在:一、知識的呈現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幼兒即將升入小學”、“小學生的生活作息是怎樣的”引起幼兒關注,促進幼兒主動去探究新知。為幼兒提供觀察、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二、通過數字粘貼、撥鐘面指針指向等層層遞進,幼兒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提升,初步學會看半點。三、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闖關游戲的教學方式中,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并初步學會看半點;懂得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完整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收藏!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7

  目標:

  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發(fā)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星期轉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的小組數相同)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另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歷、臺歷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復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組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并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個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游戲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鄰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

  (1)聽童話《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第一遍老師口頭講述故事后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里講到誰?(師出示星期媽媽的圖片)她想干什么?幼兒回答后,老師交代本節(jié)課新授內容是認識“星期”,并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她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請幼兒在聽一邊故事。

  (2)再次聽故事

  邊講邊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一至星期日的順序),然后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最后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期的順序性。

  (3)轉盤游戲:找鄰居(師示范轉動轉盤,然后可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guī)則:轉動轉盤后,指針指到星期X,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X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戲反復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個星期開始)

  3、操作活動:轉盤游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X的兩個鄰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動評價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jié)課認識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轉盤游戲的感受。

  5、分組進行角色游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帶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一先發(fā)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余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來由星期二、三……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游戲延續(xù)進行。

  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星期媽媽一連生了七個孩子,她皺著眉頭說:“我還得給他們取七個好聽的名字呢!”

  星期媽媽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非?蓯,非常漂亮,于是她高興地說:“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她邊說邊伸出手指,輕輕地點著孩子們的腦袋說:“梅花、桃花、蘭花……”可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跟花兒們的`名字一樣了嗎?”

  星期媽媽又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非常聰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樂地喊起來:“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 她邊說邊伸出手指,輕輕地點著孩子們的腦袋說:“寶寶、聰聰、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這兒,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這不是和小朋友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有想呀想。突然,她拍著自己的腦袋自言自語的地說:“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們出生的次序來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媽媽說到最后一個孩子的名“星期七”時,感到這個名字很別扭,她想了一下說一天生一個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媽媽取好了七個名字,噓了一口氣,高興地說,“好啦,好啦,七個好聽的名字總算取好了!

  過了一會兒,星期媽媽拿來兩件紅衣服說:“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個孩子中這最小的兩個孩子,就讓他們穿上最漂亮的紅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這五個孩子長得白白胖胖,星期媽媽說:“給他們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來五件黑衣服,一邊給他們穿一邊笑嘻嘻地說:“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襯出白皮膚,衣服黑,皮膚白,人人見了都喜愛!

  星期媽媽的孩子們漸漸長大了,他們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還經常受拉手圍在媽媽身邊,跳起快樂的“圓圈舞”呢!

  教學反思

  在備課過程中注意了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本節(jié)課即有教師的講解也的操作。更注重了幼兒的動手操作。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動手探究的欲望,也讓他們從中獲得了知識。

  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參與興志很高,給了他們自己動手操作的時間,允許他們出錯,并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幼兒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fā)展。

  本節(jié)課基本上做到了幼兒為主導,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獲得了成功感。在教學過程師幼兒的互動做得很好,幼兒的參與感獲得了滿足。

  由于本節(jié)課屬于幼兒自己的時間較多,幼兒的自律性不是很高,有的孩子活潑得有點過頭了,導致整堂課看起來紀律不是很好但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基本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目標。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是課堂教學的組織。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做得更好。

  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想需要的是在課堂中盡可能多的找幼兒的興奮點,提起他們的注意。

  利用幼兒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喜歡表揚,在課堂上準備一些小禮物比如小的粘貼或小紅旗。分組比賽,在黑板上畫一個臺子,那個小組得到表揚就前進一格,看誰先到達頂點,這樣即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又達到的教師的教學目的。

  在課堂上多準備一些時間模型,讓每個幼兒人手一個(利用幼兒美術用書上的《制作時鐘》在課前讓幼兒自己動手做一個時鐘)這樣就讓他們更多的參與進這課節(jié)。讓每一個幼兒有事可做,那么這節(jié)課的課堂組織紀律將不用教師操心了。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8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時間“星期"

  課題生成:

  幼兒數學活動要求教師們在活動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兒真正理解一個數學概念,并掌握這一概念的的屬性!靶瞧凇边@一時間概念的屬性之一是其順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環(huán),周而復始)。因此,此數學活動宗旨就是讓幼兒理解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這一概念。其次、還要注意到緊密聯系幼兒已有的序數、鄰數的知識,聯系幼兒生活中天天伴隨“星期×”的經驗,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課題名稱:認識時間“星期”(大班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fā)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錄音機、多媒體計算機各一臺,錄有童話電《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磁帶一盒。星期轉盤游戲的課件,星其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小組數相同)。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了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臺歷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3分鐘左右)。

  (1)復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助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并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誰呀;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游戲形式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18,20分鐘)

  (1)聽文學作品《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童話故事,第一遍口頭講述故事后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里講到誰?(老師出面期媽媽圖片)她想干什么?幼兒回答后,老師交代本節(jié)課新授

  是認識“星期”,并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請幼兒邊聽錄音,邊思考。

  (2)聽錄音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放錄音同時隨故事情節(jié)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星期一期日的順序),然后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虧誰……最后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其順序性。

  (3)轉盤游戲:找鄰居(老師示范轉動轉盤,然后町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guī)則:轉動轉盤后,指針指到星期×,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戲反復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3、幼兒操作活動:轉盤游戲“找鄰居”(8~10分鐘)。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概念。)

  4、活動評價(2分鐘)。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淡談這節(jié)課認識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轉盤游戲的感受。

  5、分組進往角色游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一先發(fā)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余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子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游戈延續(xù)進行。

  星期媽媽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都非?蓯,漂亮,于是她高興地說:“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彼呎f邊伸個食指,輕輕地點著那排圓溜溜的'腦袋:“梅花、桃花、蘭花…~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樣嗎?”

  星期媽媽又看著孩子們,想呀想,覺得它們都非常聰明,伶俐,于是她叉快樂地喊了起來:“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她邊說邊伸出一個食指,輕輕地點著那圓溜溜的腦袋:“聰聰、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這兒;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這不是跟小腮友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又想,突然,她拍著自己的大腦袋自言自語地說:“啊哈!我真糊涂,七個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嗎?就按他們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毙瞧趮寢屨f到最后一個孩子的名“星期七”時,感到這個太別扭了,她想了一下說一天生一個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媽媽取好七個名字,噓了一口氣,高興;“好啦好啦,七個好聽的名字、算取好啦!”

  過了一會,星期媽媽拿來兩件紅色的衣服說:“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個孩子中最小的兩個孩子,就讓他們穿上最漂亮的紅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這五個孩子長得大。星期媽媽說:“給他們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來黑衣服,一邊給他們穿一邊笑嘻嘻地說:“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膚,衣服黑,皮膚白,人人見了都喜愛。”

  星期媽媽的孩子們漸漸地長大了,他們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還經常手拉手圍在媽媽身邊,跳起快樂的“圓圈舞”呢!

  效果評析:

  此教學活動以游戲貫串始終。開始部分以“數字娃娃排隊”“數字娃娃找鄰居”游戲形式復習鞏固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激勵了幼兒學習熱情,為新授作了知識鋪墊。新授部分以幼兒喜愛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向幼兒介紹“星期”知識,幼兒在全神貫注地欣賞中,了解了星期的有關知識,并對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有了粗淺的理解。緊接著通過星期轉盤游戲,幼兒在實際活動中,真正體驗到了星期概念的內涵,透徹地理解了星期的順序性,突破了星期周期性這一難點。然后通過活動評價,使幼兒主動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學習運用數學語言。最后幼兒在有趣的角色游戲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情況,輕松愉快地結束教學活動。整個活動寓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幼兒在動靜交替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并獲得成功的喜悅,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好。

  專家點評:

  看到本課題的生成,教師對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以及教學方法和步驟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師已能對所組織的數學活動進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兒園數學活動是一種充滿理性的活動,而我們白教師常常還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學形式和方法的變化上,能從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么、為什么教、怎樣教的人還較少。希望幼兒教師學會從經驗到理論的提升。

  反思與討論:

  淡談你對有關幼兒數學教學方面理論的了解和認識。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及特性。

  2、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和能力。

  3、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6、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7、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紙、氣球、魚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動過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問: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師出示兩個分別裝有水果玩具和藥盒的塑料袋)

  2、師:這些東西都裝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個裝有空氣的塑料袋,提問:咦?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呢?有沒有東西啊?(幼兒觀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結:對,這里面裝的就是空氣,那為什么剛才小朋友說里面沒有東西呢?對,空氣就是看不見的。

  二、抓空氣

  1、 師:這里的空氣是老師裝的,你們想不想試試?好,請你們拿出自己的“魔術袋”去抓空氣。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趕快用手捏緊袋口,不要讓空氣寶寶跑掉了!好,去吧!

  2、提問:哦!你們的收獲可真不小,來,說說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個別提問)

  3、師小結:好!把你的“魔術袋”裝進口袋里。是呀!空氣寶寶其實就在我們周圍。來,摸摸看。(幼兒感知)空氣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三、證明空氣是流動的

  1、師:但是,空氣的本領還大著呢!來,試試看。跟老師這樣做。(幼兒在手背上吹氣)

  提問:你有什么感覺?風是從哪里來的?(幼兒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師:原來我們用力吹氣的時候,空氣就流動了,這樣就讓我們感到有一陣風,涼涼的,這就是空氣的本領。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用桌上的紙折一把小紙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覺?待會兒在告訴老師。好!開始吧!(幼兒動手操作)

  3、幼兒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討論,教師個別提問。

  4、小結:對,其實空氣是流動的,它形成的風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在我們周圍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形成風的?(引導幼兒思考空氣流動帶來的好處)

  四、空氣的重要性

  1、“我們的生活真的離不開空氣,不信,我們就來試試。等一會兒說說你有什么感覺?來,一、二、三!(幼兒嘴巴閉起來,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氣,說出自己的感覺。個別提問。知道空氣的重要性。

  3、小結:我們在任何時候都離不開空氣,動物和植物也離不開它。

  4、出示兩幅空氣污染的圖片,幼兒觀察,個別提問。

  5、師:工廠里排出的廢氣污染空氣,人們呼吸后對身體有害。所以,我們要保護空氣這個好朋友,不要傷害它,讓它變得更健康,我們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動

  1、出示粉筆,幼兒猜猜里面有沒有空氣。

  2、 實驗:將粉筆扔進水里,幼兒觀察現象。證明粉筆里面有空氣的存在。

  3、 示吸管,提問:這里面有空氣嗎?(幼兒動手做實驗,用吸管輕輕地往水里吹氣,觀察現象,個別提問。使幼兒知道空氣存在于一些物體中。)

  4、 幼兒了解空氣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讓幼兒知道里面是有空氣的。說出它們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六、結束活動

  1、現在我們來玩?zhèn)踩氣球的游戲,把里面的空氣寶寶放出來吧!

  2、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一、充分突出科學本質,體現濃濃的科學味

  我們經常說科學課要有科學味,科學課要突出科學本質。那科學本質是什么?首要是實證意識了。在這節(jié)課中我有意在認識空氣、魔術揭秘等活動中滲透這方面內容的教育。這節(jié)課,學生在通過科學的方法證實了自己印象中的“空氣”是怎樣的,學生對空氣的概念從模糊到清晰,甚至從錯誤到正確。另外,從學生一開始對魔術產生迷惑到后來利用實驗揭開其中秘密的眼神我看出了,他們已以懂得了用證據說話的道理。實證的科學意識從此在他們身上扎根。

  在這節(jié)課中,我還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觀察能力是各項科學探究能力中最基礎的。但往往觀察又容易流于形式。學生在認識空氣的活動中,會了先想好要求、想好怎么做再觀察,同時學生在觀察時也會運用眼看、耳聽、手摸等感官,學生還在推測“空氣為什么能讓杯子外面的.水進不來”的過程中邊觀察邊思考。這些活動表現都告訴我,他們懂得觀察要有目的性、觀察要借用感官、借用一定的工具,他們的觀察能力開始提高。

  科學課程是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那科學探究又以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為核心,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這節(jié)課中,學生并沒有急著開展實驗,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探究問題進行分析。學生不但學會“做中學”還在“思中學”。

  這節(jié)課時時處處都能力看到學生智慧的花朵在綻放,到處飄著濃濃的科學味。

  二、以活動產生合力,構建高效的課堂。

  在設計中,我大膽地重整了教材,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目的在于構建高效的課堂。學生對我安排的小魔術活動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并自地探究其中的奧秘,形成了學習的驅動力。在認識空氣、魔術揭秘的活動中,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動眼等多元體驗學得有滋有味,積極主動,形成了內驅力。學生對課外探究活動“紙的奇遇”,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很好地延伸了探究了熱情,形成了延展力。相信,學生課外的科學探究學習一定不比課堂差。這三種力在課堂中形成了合力,學生成功地構建了科學概念,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問題

  這節(jié)課中,由于是異地教學,對學生的了解程度還不夠深,因此課堂調控方面還需要加強,也因如此,以后的教學中還應該扎扎實實地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把每一節(jié)科學課上得更好!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10

  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特有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偵察員探測“地形”,獲取“情報”為線索展開活動,教幼兒辨別空間和方位,獲得一些初步的空間知識,發(fā)展幼兒的空間知識和空間想象力。

  教學目的:

  1、學會辨別向左、右、上、下的空間方位并向不同方向運動。

  2、發(fā)展幼兒思維敏捷性及反應能力。

  3、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互幫互助的精神。

  教學準備:

  1、有關的音樂磁帶及錄音機,《問答歌》、《小海軍》等。

  2、幼兒操作材料6組。

  3、每個幼兒左手帶綠葉,右手帶玫瑰花。

  4、場地設置:

  教學過程:

  (一)以《問答歌》的形式,師生一問一答,復習各空間方位。

  師(唱):你的頭(腳、玫瑰花、綠葉等)在你的身體什么地方:什么地方?

  幼(唱):我的頭(腳、玫瑰花、綠葉等)在我的身體下面,上面(下面、右面、左面等)。

 。ǘ┏霈F歌曲《小海軍》幼兒聽口令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轉。

 。ㄈ﹩l(fā)幼兒學會看標志,辨別空間方位。

  1、出示標志圖A、B、C,了解每個標志含義。

  2、介紹各組學具的.玩法。

 。1)名稱:找禮物(情報)

  玩法:從“小人人”為出發(fā)點根據提示畫出找到的禮物(情報)的線路。

  教具設計:

 。2)名稱:走迷宮

  玩法:找出一條可通往禮物(情報)的路線,并畫出行進方向,最后用“地圖”進行自我評價。

  教具設計:

 。3)名稱:拼圖

  玩法:根據數字牌的空間位置,按問題牌的提示,寫出相應的標志或數字,并找答案牌拼一拼是否吻合進行自我評價。

  教具設計:

  (4)名稱:探測路線

  玩法:根據數字牌的空間位置,按問題牌寫出相應的標志,并翻閱答案牌進行自我評價(每題都編上號)。

  教具設計:

 。5):名稱:圍棋

  材料準備:空格子棋盤一張,以廢舊物(塑料花牌若干、藥橡皮塞兒若干)代表雙方各自的棋子,機會卡若干張。(或骰子一枚)

  玩法:兩人為一組,每次以“石頭、剪刀、布”定輸贏,勝者一方出第一顆棋子,隨意放棋盤上一格,隨后在一定輸贏,抽出一張“機會卡”或擲骰子如:“上”要吧棋子放在前一顆相應的位置。最后,哪一方的棋子越多,那一方為勝方。

  教具設計:

 。5)名稱:剪“地圖”

  玩法:按照“機會卡”正面的提示,剪去相應的數字塊兒,最后翻回“機會卡”背面檢查剪出的“地圖”是否正確。

  教具設計:

  3、分組,老師巡回指導

  引導語:偵察員們,你們會看要求完成任務嗎?(會)。

  (四)以競賽的體育活動形式,鞏固幼兒對空間方位的認識。

  1、鼓舞士氣,引入競賽。

  引導語:剛才,你們都很出色完成任務,現在,想再考考你們,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組最快完成新的任務,好嗎?(好)

  2、介紹玩法和規(guī)則:

  兩人為一小組,一人負責念出問題寫答案,一人負責跳格子,直至找出相應正確的答案,哪一縱隊又快又準完成,為勝方。

  3、相互評價和小結。表揚一些動腦筋,相互團結協(xié)作的“偵察員”提升為“小隊長”。

  以上講述了《幼兒園數學教學設計分析:小小偵察員認識空間方位》的詳細內容,大致內容描述了幼兒園數學教學設計分析,讀者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變換下實際操作方式,大家如果對本總結內容有意見可以給小編提出,更多相關的教案的好文章可以直接在本站搜索,幼兒數學教案大全中班,幼兒園分雞寶寶的數學教案,更多的相關內容可以參閱幼兒園小班教案。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11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初步了解時鐘的運轉規(guī)律,讓幼兒學會能夠辨認整點、半點,感受時鐘的用途,初步知道珍惜時間。

  設計意圖

  根據《指南》的指導要求:我們的教育應該和幼兒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把幼兒現實生活中能接觸到的事物與現象轉換為知識點傳授給幼兒,從而達到我們幼兒教育的目標。時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幼兒時常都能見到它。時鐘與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都與之相關。為此我選擇了以時鐘相關知識和幼兒一起互動來達到及教學目的。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初步了解時鐘的運轉規(guī)律。

  2.幼兒學會能夠辨認整點、半點。

  3.感受時鐘的用途,初步知道珍惜時間。

  重點難點

  幼兒學習辨認整點、半點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時鐘的經驗,并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環(huán)節(jié)。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時鐘、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了解認識時鐘的重要性。

  1.故事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有一個叫安迪的小朋友,他不知道時間,不知道早上中午和晚上、不清楚現在是幾點鐘,媽媽和老師每次讓他學習認識時間,他都會說:我不需要時間!直到有一天他掉進了一個灰色的世界,那里沒有時間不知道早上中午和晚上,他很害怕…

  師:突然出現了一個老爺爺,爺爺告訴他,想要離開這里就要學會認識時間。

  2.交流經驗,理解用途

  師:安迪需要我們去幫助他,你知道怎么幫助他嗎?認識時間我們需要什么?(時鐘)你見過時鐘嗎?在哪里見過?它有什么作用嗎?

  小結:時鐘是我們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們:現在是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情了。讓我們和小明一起認識時間幫助他走出灰色的空間。

  二、觀察并認識鐘面

  1.出示時鐘,了解時鐘的構造。

  師:鐘面上有什么?(刻度、數字、時針、分針、秒針)鐘面上有什么數字?(1—12)它們是怎樣排列的?仔細看一看,鐘面上兩根針一樣長嗎?

  2.“時針分針來賽跑”游戲,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師:今天時針哥哥和分針弟弟吵起來了,他們都說自己跑得快,你們猜誰跑得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將時針撥到12點上,并為幼兒介紹這是比賽的起點和終點,教師操作鐘面,讓時鐘走一小時,引導幼兒觀察并發(fā)現。

  提問:

  (1)時鐘和分針朝哪個方向跑?跑了多遠?(朝一個方向,從數字1走到數字12)

  (2)你還發(fā)現了什么?(分鐘走一圈,時針走一格)

  小結:分針跑得快,時針跑得慢,分針跑完一圈,時針走完一格,分針走一圈是一小時,時針走一格也是一小時。(豐富詞匯:順時針方向)

  三、學習辨認整點與半點。

  1.出示整點與半點的`時鐘,通過觀察讓幼兒了解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誰,就表示幾點整。

  師:現在時針指在數字3上,分針指在數字12上,現在就是三點整。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三點鐘了。

  2.認識半點。

  師:當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誰的前面,就表示幾點半。

  3.游戲“我說你做”

  四、根據時間,整理一日生活的圖片順序,并知道珍惜時間。

  1.教師出示幼兒操作材料并交代要求

  師:我們就快幫安迪逃出灰色空間啦,還有最后一項考驗,這里有安迪一日生活的圖片要請你們幫他們根據時間來排好順序。

  “七點鐘,我起床了!”、“九點鐘,我在上課!”、“十點半,我在做游戲”“十一點半,要吃飯了!”、“中午十二點,我在睡覺!”、“下午四點鐘,放學了!”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游戲“找朋友”分享

  小結:我們今天幫助安迪逃出了灰色空間,謝謝你們幫助了他,你們真是一群懂得關愛的小朋友。希望你們上小學后都做一個守時的小朋友!

  活動總結

  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認識時間十分重要。因此我們本次的數學活動內容為認識了時鐘_上的整點與半點,知道了整點與半點時分針與時針在鐘面上的位置。所以在本次數學活動《掏出灰色空間》中,在設制目標時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認識整點與半點,并能準備地說出時間。

  那么在活動開始時,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利用了故事進行了導入。讓幼兒知道認識時間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引出了鐘表,讓幼兒認一認鐘表的結構,初步了解時針分針運轉的規(guī)律,從而認識整點和半點。通過游戲“我說你做”鞏固幼兒對整點半點的認識,在游戲上學習幼兒的興趣也很濃厚。根據時間整理“一日生活”圖片的順序,并知道時間的珍貴。

  在整個數學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對于學習鐘表的興趣濃厚。我覺得活動結束之后的游戲也能更好的呼應前面部分也能更好的幫助幼兒鞏固本次活動所學帶的知識。

  在活動中有的幼兒對時針分針運轉的規(guī)律掌握的不是很好,應設計更多的操作材料放在區(qū)角里供幼兒多次操作。通過多次操作達到活動目標。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12

  【課題生成】

  幼兒數學活動要求教師們在活動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兒真正理解一個數學概念,并掌握這一概念的的屬性!靶瞧凇边@一時間概念的屬性之一是其順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環(huán),周而復始)。因此,此數學活動宗旨就是讓幼兒理解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這一概念。其次、還要注意到緊密聯系幼兒已有的序數、鄰數的知識,聯系幼兒生活中天天伴隨“星期×”的經驗,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fā)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錄音機、多媒體計算機各一臺,錄有童話電《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磁帶一盒。星期轉盤游戲的課件,星其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小組數相同)。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了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臺歷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3分鐘左右)。

  (1)復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助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并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誰呀;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游戲形式進行。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18,20分鐘)

  (1)聽文學作品《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童話故事,第一遍口頭講述故事后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里講到誰?(老師出面期媽媽圖片)她想干什么?幼兒回答后,老師交代本節(jié)課新授

  是認識“星期”,并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請幼兒邊聽錄音,邊思考。

  (2)聽錄音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放錄音同時隨故事情節(jié)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星期一期日的順序),然后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虧誰……最后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其順序性。

  (3)轉盤游戲:找鄰居(老師示范轉動轉盤,然后町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guī)則:轉動轉盤后,指針指到星期×,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戲反復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3、幼兒操作活動:轉盤游戲“找鄰居”(8~10分鐘)。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概念。)

  4、活動評價(2分鐘)。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淡談這節(jié)課認識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轉盤游戲的感受。

  5、分組進往角色游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一先發(fā)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余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子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游戈延續(xù)進行。

  星期媽媽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都非常可愛,漂亮,于是她高興地說:“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彼呎f邊伸個食指,輕輕地點著那排圓溜溜的腦袋:“梅花、桃花、蘭花…~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樣嗎?”

  星期媽媽又看著孩子們,想呀想,覺得它們都非常聰明,伶俐,于是她叉快樂地喊了起來:“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她邊說邊伸出一個食指,輕輕地點著那圓溜溜的腦袋:“聰聰、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這兒;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這不是跟小腮友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又想,突然,她拍著自己的.大腦袋自言自語地說:“啊哈!我真糊涂,七個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嗎?就按他們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毙瞧趮寢屨f到最后一個孩子的名“星期七”時,感到這個太別扭了,她想了一下說一天生一個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媽媽取好七個名字,噓了一口氣,高興;“好啦好啦,七個好聽的名字、算取好啦!”

  過了一會,星期媽媽拿來兩件紅色的衣服說:“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個孩子中最小的兩個孩子,就讓他們穿上最漂亮的紅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這五個孩子長得大。星期媽媽說:“給他們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來黑衣服,一邊給他們穿一邊笑嘻嘻地說:“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膚,衣服黑,皮膚白,人人見了都喜愛!

  星期媽媽的孩子們漸漸地長大了,他們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還經常手拉手圍在媽媽身邊,跳起快樂的“圓圈舞”呢!

  【效果評析】

  此教學活動以游戲貫串始終。開始部分以“數字娃娃排隊”“數字娃娃找鄰居”游戲形式復習鞏固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激勵了幼兒學習熱情,為新授作了知識鋪墊。新授部分以幼兒喜愛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向幼兒介紹“星期”知識,幼兒在全神貫注地欣賞中,了解了星期的有關知識,并對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有了粗淺的理解。緊接著通過星期轉盤游戲,幼兒在實際活動中,真正體驗到了星期概念的內涵,透徹地理解了星期的順序性,突破了星期周期性這一難點。然后通過活動評價,使幼兒主動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學習運用數學語言。最后幼兒在有趣的角色游戲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情況,輕松愉快地結束教學活動。整個活動寓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幼兒在動靜交替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并獲得成功的喜悅,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好。

  【專家點評】

  看到本課題的生成,教師對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以及教學方法和步驟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師已能對所組織的數學活動進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兒園數學活動是一種充滿理性的活動,而我們白教師常常還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學形式和方法的變化上,能從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么、為什么教、怎樣教的人還較少。希望幼兒教師學會從經驗到理論的提升。

  【反思與討論】

  淡談你對有關幼兒數學教學方面理論的了解和認識。

  活動反思

  一、緊扣幼兒的生活經驗,凸顯數學活動中的挑戰(zhàn)性。

  在以往的數學活動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發(fā)現,孩子們基本已經具備了相關的知識經驗,教師只需幫助其提煉經驗即可,如果還只是延續(xù)此類內容,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對于幼兒來說,真正的學習動力來自于活動本身,想讓他們穩(wěn)定地沉浸在數學探索、操作活動中,就必須給他們提供一個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需要通過思考才能解決的問題情境,而這個挑戰(zhàn)性又不能脫離生活,因此結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動,能極大的滿足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并且此類推算也能為生活服務。

  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凸顯數學活動的趣味性。

  很多時候,我們會簡單地認為,用教語言的方法來教數學,盡量多講,多操

  作,多練習,孩子自然就會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幼兒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依靠自己的經驗,才能真正地理解數學,而這種主體的理解必須基于內在的需要和興趣,整個活動,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媽媽和她的寶貝,小豬送蛋糕等形式,讓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學習數學,教與學其樂融融,相得益彰。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13

  認識時間“星期”

  目標:

  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發(fā)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星期轉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的小組數相同)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另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歷、臺歷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復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組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并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個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游戲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鄰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

  (1)聽童話《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第一遍老師口頭講述故事后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里講到誰?(師出示星期媽媽的圖片)她想干什么?幼兒回答后,老師交代本節(jié)課新授內容是認識“星期”,并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她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請幼兒在聽一邊故事。

  (2)再次聽故事

  邊講邊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一至星期日的順序),然后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最后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期的順序性。

  (3)轉盤游戲:找鄰居(師示范轉動轉盤,然后可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guī)則:轉動轉盤后,指針指到星期X,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X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戲反復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個星期開始)

  3、操作活動:轉盤游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X的兩個鄰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動評價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jié)課認識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轉盤游戲的感受。

  5、分組進行角色游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帶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一先發(fā)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余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來由星期二、三……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游戲延續(xù)進行。

  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星期媽媽一連生了七個孩子,她皺著眉頭說:“我還得給他們取七個好聽的名字呢!”

  星期媽媽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非?蓯,非常漂亮,于是她高興地說:“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她邊說邊伸出手指,輕輕地點著孩子們的腦袋說:“梅花、桃花、蘭花……”可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跟花兒們的名字一樣了嗎?”

  星期媽媽又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非常聰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樂地喊起來:“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 她邊說邊伸出手指,輕輕地點著孩子們的腦袋說:“寶寶、聰聰、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這兒,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這不是和小朋友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有想呀想。突然,她拍著自己的腦袋自言自語的地說:“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們出生的次序來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媽媽說到最后一個孩子的名“星期七”時,感到這個名字很別扭,她想了一下說一天生一個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媽媽取好了七個名字,噓了一口氣,高興地說,“好啦,好啦,七個好聽的名字總算取好了。”

  過了一會兒,星期媽媽拿來兩件紅衣服說:“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個孩子中這最小的兩個孩子,就讓他們穿上最漂亮的紅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這五個孩子長得白白胖胖,星期媽媽說:“給他們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來五件黑衣服,一邊給他們穿一邊笑嘻嘻地說:“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襯出白皮膚,衣服黑,皮膚白,人人見了都喜愛!

  星期媽媽的孩子們漸漸長大了,他們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還經常受拉手圍在媽媽身邊,跳起快樂的“圓圈舞”呢!

  認識時間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認識鐘表的基本結構,知道鐘表是表示時間的工具。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系,了解時間的意義。

  3.幫助幼兒了解鐘表的功能,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故事掛圖《時間哥哥》;鐘表卡片,記錄時間的工具。

  學具準備:鐘表卡片。

  一、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故事掛圖《時間哥哥》,講故事并引導幼兒回答問題。教師:“時間哥哥的房子里面有什么呢?”

  “時間哥哥教小動物們認識了什么?”

  二、集體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認識鐘表的種類。

  (1)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見過什么樣的`鐘表。

  (2)教師出示各種各樣的鐘表卡片,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如,座鐘,掛鐘, 鬧鐘,手表,懷表等。

  2.教師引導幼兒了解鐘表的結構。

  教師請幼兒觀察鐘表上有什么,引導幼兒認識并正確說出它們的名稱,如,表盤, 表針,數字等。

  3.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鐘表上時針和分針的不同,認識鐘表上的 12 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教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鐘面上都有什么?”“鐘面上有多少個數字,這 12 個數字是怎么排列的?”

  “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兩根針有什么不一樣?”

  “又短又粗的這根針叫時針,又長又細的這根針叫做分針!

  4.教師引導幼兒了解鐘表的功能。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家里有鐘表嗎?”

  “你們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表!

  “為什么那么多地方都要用到鐘表呢!”

  5.教師小結:鐘表是計時的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應該干什么事情,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認識了鐘表,就可以按時起床, 按時上幼兒園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6.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其他記錄時間的工具。

  三、操作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自制鐘表。

  四、延伸活動:

  1.園內延伸:

  (1)教師在教區(qū)里投放廢舊鐘表引導幼兒拆裝。

  (2)教師讓幼兒畫出不同的鐘表并涂上漂亮顏色。

  (3)園內完成《操作冊》第 19.20 頁。

  2.家庭延伸:

  (1)家長引導幼兒在去商店的時候觀察不同的鐘表,回到家與幼兒一起畫不同形狀的鐘表。

  (2)家庭完成《親子冊》第 19.20 頁。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能區(qū)別10以數的單雙數。

  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二、重點與難點

  理解單數和雙數的含義。

  三、材料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在活動室里放置一些成單成雙的物體。

  在教學角里提供木珠、雪花片等操作材料。

  各種貼絨水果、動物、教學卡、漢字卡……。

  四、設計思路

  幼兒區(qū)別和理解10以內數的單雙數,一般要經過以下過程:第一對單和雙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個物體為單,如人身上的嘴是單個的。兩各物體是雙,如一雙手,一雙眼睛。第二形成區(qū)別一組物體是成雙的還是成單的技能。即知道一組物體如果兩個兩個數,數到最后正好數完的是雙數,數到最后還剩一個的是單數,并能進行實際操作。第三運用上面的技能區(qū)別10以內數的'單雙數。如6個物體先用數字6表示,然后通過操作知道6個物體是成雙,即確定6是雙數。經過這一過程,幼兒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10以內的單雙數,并且可以舉一反三。

  五、活動流程

  感知--操作--理解--遷移

  通過尋找活動感知單和雙的含義。

  (1)讓幼兒找出自己身上成雙和成單的東西。

  (2)讓幼兒在活動室里找成雙和成單的物品。

  (3)讓幼兒說出大自然中成雙或成單的物體。

  2.通過操作活動形成區(qū)別單雙數的技能。

  (1)教幼兒認識漢字:單、雙。

  (2)討論如何知道某組物體是成雙還是成單的,如班上的小朋友數是單還是雙?讓幼兒了解區(qū)別單雙數的操作定義,即"兩個兩個數,……"

  (3)讓幼兒操作教學角里的材料,區(qū)別盒子里的物體是雙還是單,貼上相應的漢字。 3.通過討論理解如何確定某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1)出示1~10的數字讓幼兒將數字分為單數和雙數兩類。

  (2)討論為什么1、3、5、7、9是單數,2、4、6、8、10是雙數。

  先讓幼兒在每個數字下貼上相應的水果或動物卡片,然后用操作定義去證明。

  (3)出示圖片,讓幼兒判斷圖上的物體是成雙的還是成單的。

  討論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作出正確判斷(該環(huán)節(jié)著重訓練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4)通過遷移活動培養(yǎng)幼兒舉一反三的能力。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以游戲開始,在游戲中結尾,整個活動貫穿于一系列動靜交替的游戲中,并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比較好的掌握了單雙數,豐富多樣的形式使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形象,讓幼兒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學習。

  2.整個活動條例還是比較清晰。結合幼兒日常生活經驗來學習單雙數,并運用了觀察法,操作法,游戲發(fā),歸納法,特別是操作法的運用,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效方法,幼兒可以通過自己親手操作,再加上老師的合理引導。達到了幫助幼兒整理經驗,明確概念的目的。

  3.幼兒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游戲中,教具的運用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基本能獨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兒能自己動腦筋探索,獲得經驗,多種智能得到了發(fā)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達成很不理想,第四個大環(huán)節(jié),只有極少數幼兒能根據歸納出的單雙數規(guī)律,準確說出20以內的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直接運用卡片來判斷很抽象,幼兒不易掌握。應該還是先要投放學具讓幼兒操作。怎樣才能讓幼兒準確的掌握任意一個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是我下一步應該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認識空間教案03-24

大班認識教案01-28

認識日歷大班教案07-02

大班認識鐘表教案03-13

大班認識日歷教案03-12

《認識日歷》大班教案06-13

大班教案《認識時鐘》06-13

大班《認識時鐘》教案01-20

大班認識時間的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