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作文>體裁作文>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

時間:2024-03-20 18:20:13 體裁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1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獨特魅力,總那么使人著迷,吸引了無數的人:詩詞讀著儒雅,昆曲聽得沉醉,對聯用得巧妙……我們都有責任傳承屬于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而我與傳統(tǒng)文化的緊密接觸,是一段在淡墨濃墨,點染河山中的難忘故事。

  七歲那年,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國畫。爺爺對國畫情有獨鐘,每次都手把手教我國畫。我那時不懂事,總覺得畫畫這種東西誰還不會?便總想掙脫爺爺的大手“任意妄為”。爺爺也不惱,依舊慈祥溫和地告訴我:國畫的精髓便是靜和謙,每一筆都是靜與動的中和。我那時當然不懂,只是之后安分了許多,在爺爺蒼老與溫暖的手中,體會著運筆的溫和與緩急,靜下心來。

  后來,我長大了些,爺爺更蒼老了,而他與我最難忘的聯系,仍是國畫。爺爺八十大壽時,我親自畫了一幅紅海棠送他。看著那筆墨,我才發(fā)現國畫的紅是隆重而不輕浮的,綠是沉靜而不黯淡的,恰如那紅海棠靜綻芳華。這幅畫裝裱后一直放在爺爺的臥室里,將莊重與沉靜的.魂帶入我和每一位家人的心靈。

  小學將畢業(yè),我仍成長著,國畫也算我的一技之長了。一次藝術節(jié)我報了國畫,卻因沒有時間,直接將過去我的得意之作中的一幅交了上去,卻并未得獎。爺爺聽后教訓我:國畫雖古,也是有人格的,不準被人侵犯它的尊嚴。再好的畫技,若沒有認真的靈魂作支撐,便是黔驢技窮,也不尊重自己。我在這一次教訓中領悟,國畫也有作為高雅藝術的尊嚴,從此我不再輕慢,在任何事上都認真對待,尊人尊己。

  而在去年暑假,爺爺過世的消息卻突然傳來,讓我?guī)捉乃。我獨自坐在屋子里,看著墻上掛滿的我成長的痕跡,它們都有爺爺愛的影子。我又想起了那靜靜綻放的海棠,此刻它定還將美留于筆紙,靜靜展現它的美吧?它隨時都是孤獨的俠客,人間的仙子,它的情懷揮之不去。我突然明白了爺爺的用意,國畫的美是永恒的,它用愛感染我,于筆墨間教我謙和,教我沉靜,教我莊重,教我正直。這些,都在將我培養(yǎng)成一個真正內外兼修的中國人!經歷人生滄桑的爺爺,明白這筆墨丹青的真諦,而我,也通過這明白了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不論何時,我都應將國畫的魂,將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魂傳承下去,因為這,也是每一個有愛有靈魂的中國人的心愿……

  世事變遷,唯有一個民族最本真的文化之美能傳承下去。也許丹青背后無關你我他,無關發(fā)生了什么,總能讓我們受真善美的熏陶,自發(fā)做些什么。這就是我與國畫,與傳統(tǒng)文化的故事。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2

 、僭O想一下,如果某個民族沒有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和文化傳統(tǒng),每一天都在從頭開始去練習生存本領,那情景是不堪設想的。因此,稱傳統(tǒng)文化為祖宗的豐富遺產,說文化傳統(tǒng)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不為過分的。

 、诘遣荒芡,傳統(tǒng)是一種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鉗制思想、束縛人們行動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會引出某種不堪設想和不忍設想的后果。因此,說傳統(tǒng)是民族沉重的負荷,社會前進的包袱,也是不為過分的。

 、奂仁秦敻,又是包袱。辯證地了解和掌握傳統(tǒng)的這兩重屬性,運用它而不被其吞沒,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種藝術,是人類發(fā)揮其主觀能動作用的重要表現和廣闊場所。

 、苣芾斫膺@一點和做到這一點,看來并非易事。我們容易看到的,常常是與之相左的情況。比如說,一種人以為傳統(tǒng)像服裝,服裝以入時為美,而去追求時髦。這時,具有惰性的傳統(tǒng),只會被斥為阻礙趨時的包袱。另一種人以為傳統(tǒng)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應該保護其斑駁陸離的面貌,切忌來刮垢磨光。這時,傳統(tǒng)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們心目中的財富。

 、輦鹘y(tǒng)的確是財富,但財富不在它的惰性;傳統(tǒng)也的確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時裝。傳統(tǒng)不是可以隨氣溫變化而穿脫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發(fā)育而定期蛻除的角質表皮。傳統(tǒng)是內在物,是人體本身;精確點說,是人群共同體的品格和精神。它無法隨手扔掉,難以徹底決裂。

 、薜莻鹘y(tǒng)也不是神賜的,天生的,它原是人們共同生活的`產物,必定也會隨共同生活的變化而更新。誰要想拉住傳統(tǒng)前進的腳步,阻擋傳統(tǒng)變化的趨勢,縱或得逞于一時,終將徒勞無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機。這是有史可稽的。

  11、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傳統(tǒng)以其惰性和保守,鉗制人的思想,束縛人的行動,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

  B.視傳統(tǒng)為服裝,并認為服裝以入時為美,而去追求時髦,這時傳統(tǒng)就被看作了包袱。

  C.視傳統(tǒng)為文物,就會尊重傳統(tǒng),保護其本來面貌,把祖宗的豐富遺產發(fā)揚光大。

  D.傳統(tǒng)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們共同生活的產物,它無法扔掉,難以徹底決裂。

  12、作者在文中闡明了一個什么觀點?(4分)

  13、第⑤段“傳統(tǒng)不是可以隨氣溫變化而穿脫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發(fā)育而定期蛻除的角質表皮!边@句話運用了什么手法?表現了傳統(tǒng)的什么特點?(6分)

  參考答案:

  11.(3分)C

  12.(4分)答:辯證地了解和掌握傳統(tǒng)的“既是財富又是包袱”這兩重屬性,從而在繼承與發(fā)揚的過程中能揚長避短。

  13.(6分)答:這句話用了的手法,生動地說明了傳統(tǒng)是人群共同體的內在品格和精神,它無法隨時改變,難以徹底決裂。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3

  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精髓,讓人深深的震撼,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中華傳統(tǒng)文化漸漸淡化,近年各種損壞傳統(tǒng)文化的事情侵入我們的內心。中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

  面對物質的—,尊嚴應該如何存在?十幾年前的一個春天,韓國某公司的女老板以員工沒按照她的吩咐去休息為理由,喝令全體中國員工下跪。一百多名員工迫于無奈跪下,唯獨孫天帥剛直的立在原地。女老板惡狠狠的威脅說不下跪就開除,孫天帥很堅定的說了一句“我是中國人”后憤然離去。孫天帥用實際行動證明尊嚴實實在在的要重過各種物質甚至于是生命,有尊嚴的人面對權貴不卑不亢,面對不義之財不饞不貪,面對不公之事不忍不避。一個人有了尊嚴便有了支撐生命的靈魂的骨架。一個民族有了尊嚴,那么這便是一個充滿希望,不可戰(zhàn)勝的民族。

  面對日漸冷淡的人心,愛心該何去何從?有這樣一位老太太,她的住房是由五個子女湊錢買的,面積不大,臥室只有不到十平米,她的柜子還是她結婚時候從舊貨市場買的,桌子跟椅子都有幾十年的“高齡”了。她就是中國當代家喻戶曉的人物,杰出的豫劇大師常香玉。建國后,她用自己的演出收入為農民捐獻了拖拉機;抗美援朝時,她和丈夫在各地巡回義演,為志愿軍捐過飛機;十年—后,她把補發(fā)的所有工資作為黨費全部上交。愛心是永不低頭、永不屈服的錚錚鐵骨,是人類走向興旺和發(fā)達的希望和靈魂。愛心是陽光,溫暖每一個人,驅散所有黑暗,愛心是綿綿不絕的江河,流遍世界各地,一個充滿愛心,懂得團結互助的'民族擁有不可戰(zhàn)勝的剛毅。

  面對日益物質化的世界,夢想在哪里生根?“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标悮W用自己的行動來闡釋自己的夢想。他也曾經失敗過,他也曾經失落過。“蝸居,—婚,都讓我們撞上了。別擔心,奮斗才剛剛開始,80后的我們一直在路上。不管壓力有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薄拔覀冏龅氖亲约,為了夢想而奮斗。只要努力、自信,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代言人!泵鎸σ淮斡忠淮蔚拇煺,他憑著對自己夢想的追求,終于取得了事業(yè)的巨大成功。

  尊嚴,愛心,夢想,這些只是我們精神世界折射出來的一小部分,但當我們真正地做到了,才是真正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4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承載著五千年的歷史與華夏民族的靈魂。身為一個純正的中國人,應具備尊重和發(fā)揚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品質。

  “杜甫很忙”曾是一個熱門的話題,關于他的涂鴉在微愽上瘋傳與評論。突然,杜甫身穿巫袍,騎著掃帚化身為杜版的哈利波特,或是他騎著白馬“冒充”唐僧,更離譜的是被畫成手扛機槍準備隨時作戰(zhàn)的士兵,一夜之間,網絡上形成“兩派”——支持方與反對方。關于此現象,正方認為惡意丑化杜甫形象是低俗、淺薄的行為。然而,反方反駁說:“杜甫涂鴉是孩子們開發(fā)想象力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搞笑圖片,而且借此機會可以擴大杜甫在學生中的了解度,以及讓成年人回想起杜甫的生平事跡,因此不必太嚴肅!

  也許眾多人可能只是為了娛樂,所以出現了杜甫事件。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不尊重與褻瀆。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體現了這個民族的生命力,流傳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一定有保留下來的原因與意義。從象形文字到現代的簡體字,從古典的漢字到如今的襯衫,從顛簸的馬車替換成寬敞舒適的私家車,中國人的衣、吃、住、行發(fā)生了一系列的巨大變化,過節(jié)的傳統(tǒng)卻一直延續(xù)著,這是因為這些特定的節(jié)日只有中國才有,它們象征著中國的發(fā)展史,是歷史遺留下的珍貴的產物。作為一名華夏子孫,我們不應過度推崇外國的節(jié)日與活動,譬如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萬圣節(jié)彩蛋等等,這些節(jié)日是那些國家和民族的靈魂的碎片,倘若我們將這碎片撿起放在我們的軀體上遮住了自身的靈魂,那么我們既體會不到外來文化真正帶來的快樂,本國文化也會被遺忘。如此下去,我們的“靈魂”變像一個破舊不堪的娃娃,全身上下都是補丁與線頭。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雖然他在仕途上不是那么一帆風順,但依然懷有自己的鴻鵠之志,時刻關心國家,做到真正的憂國憂民。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國文化除俞伯牙和鐘子期外最被推崇的了。只可惜兩人相識太晚,作別亦是匆忙,當李白寫完送別詩之后,李杜兩人就再也沒有見過面,而多情的杜甫此后一直處于思念友人的狀態(tài)中?梢钥闯,杜甫既是一位忠于國家又是一名重情義的詩人。雖然我沒有機會親自去參觀他當年居住的草堂,但,我想,那兒一定是神圣、莊嚴的地方,它殘留著杜甫當年的思念與憂愁的氣息吧!如此偉大的人應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佩,而不是因純屬娛樂讓杜甫“很忙。”

  尊重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中華民族固有的精神,讓我們的“靈魂”屹立在世界的正中央散發(fā)飽含五千年的風霜雨雪的中華民族之光!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5

  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是五千年歷史長河沉淀的最耀眼的明珠。它們久經打磨而更加韻味悠長。行走在過去和現在,我從地上拾起一顆美麗的珍寶——詩詞。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便在媽媽的影響下接觸了唐詩。它們比兒歌更加朗朗上口,比音樂更加婉轉動聽。手捧一本《唐詩三百首》,我喜歡指尖劃過書頁上帶有淡淡墨香的詩句,喜歡從唇間輕輕吟出兩句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我與詩詞的緣分,大概就是那時結下的。

  現在,我仍然喜歡詩詞,那份最初的,純粹的愛。學業(yè)壓力漸漸增大,我讀詩、寫詩的時間少了,我便愈加珍惜地品味我與它一起的時光。

  獨坐床邊,拿起一本詩詞翻閱。比起詩,我更喜歡詞,因為律詩雖然工整,但總給我一種束縛感,而且相似的句式與詞相比,略顯乏味。特別喜歡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詞,婉轉柔美,淡淡的,淡淡的,引起千絲萬縷的愁緒。“凄凄慘慘戚戚”幾個疊字就傾盡心頭所有的愁,“載不動,許多愁”,愁重舟輕,舴艋舟都載不動的愁,這痛苦該多大,哀愁該多深!李清照的詞多是傷感的.,這與她的經歷密切相關。她國破家亡的悲傷,通過哀婉凄苦的詩句直抵人心。多數時候,我讀詩并不完全懂其中之意,但這并不影響我對它的喜愛。像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不需多言,一切盡在不言中。對于唐詩,我最喜歡的一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彪m然后來得知作者的人品與詩句不符不免失望,但對詩本身仍十分喜愛。二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边@些詩句引起了我內心深處的感動與震撼,又難以言表。或許我與詩詞就是這樣,一切盡在不言中,心靈的感觸勝過了千言萬語。

  詩詞,是無比美麗動人的,它是一種情感的美麗載體。把它傳承下去,不僅僅是這樣一種形式的學習,而是學會如何用最美的方式表述內心的情感。我有時有了靈感,便常常寫些詩保留下來。往后再看時,回味無窮。我們都應傳承這種美好的文化,讓它們永久在歷史長河中閃耀。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6

  每一次指尖輕觸琴弦的觸動,每一次琴弓擦弦而過的輕顫,都帶動著人的心弦,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優(yōu)美而凄婉的故事,二胡,中華傳統(tǒng)文化,民族之樂!我與它緊密接觸,用心傳承!

  就在我還在牙牙學語時,母親便為我?guī)砹硕@位朋友,我便開始練習二胡,可是漸漸它便不再是我的朋友,我開始對它厭惡,避之不及,因為媽媽總催我練習,二胡也沒有好聽的聲音,拉起來手還很疼……

  窗外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天陰沉沉的,壓得人仿佛喘不過氣來,我無奈的看了看手中的二胡,嘆了一口氣,心中十分煩躁,心想:什么《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么難拉,煩死了!這時樓下的`小伙伴喊我下去玩,可媽媽出門時說不讓我下去,于是我只好作罷,重拾二胡,帶著萬分仇恨,拉了起來,刺耳的聲音,令我更加煩躁。

  終于我有些受不了了,拿起手機,想到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影片,于是便抱著玩樂的心思打開電影,想看看影片中的二胡拉得有多好!———一陣飛鳥飛過,綠樹青山,一位佳人出現,是那么的美麗,此時一陣婉轉的二胡聲響起,是那么的柔美輕快,我被帶入到音樂中。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無法喜結良緣時,那凄慘的幽悵的二胡聲,仿佛一下子捏住了我的心臟,讓我難受的說不出話來。在梁山伯化為怨靈哭訴時,黃沙漫天,二胡聲也變得低沉憤怒,仿佛在批判控訴封建不自由婚姻的罪惡。我一口氣看完了整個影片,意猶未盡,時而緩,時而急的二胡聲還在我的耳邊回旋,余音繞梁。我感到這才是真正的二胡,真正的傳統(tǒng)音樂,是在用心演奏,用心在傳承。

  我輕輕拿起一旁的二胡,端正心態(tài)與身姿,開始拉奏。一邊拉,我一邊回想影片中的一幕幕場景,有歡快輕松,也有沉重憤怒,我仿佛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我仿佛與曲子融為了一體,二胡的琴弦時而顫動時而平緩,琴弓時而悠長,時而停頓,我拉奏的曲子好像是一個故事,訴說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也訴說著我自己的心事。我忘我的拉奏著,直到最后一個音符落下時,我好像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我感到了二胡的精髓,中華民族音樂的精髓。我是在用心演繹,用心傳承,即使自己的胳膊再酸,手被劃破,也再也不在意。我與二胡有了親密的接觸!

  是!“天降大任于斯任也”,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有義務去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也不例外,與二胡的一次緊密接觸讓我理解了傳承的真正含義,無論前方的路有多么的艱險,我都會堅持下去,將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7

  要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處,無疑是指古典文化,其中蘊涵的禮教與智慧,是我們現代人不能比擬的。

  《世說新語箋疏》中有一文名曰《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鬃佣缹O,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歲時,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于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告訴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

  《三字經》中亦有云:“香九歲,能溫席!

  昔漢時黃香,每當夏日炎熱之時,則扇父母帷帳,令枕清涼,蚊蚋遠避,以待親之安寢;至于冬日嚴寒,則以身暖其親之衾,以待親之暖臥。于是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如此之孝心,焉能使人無感否?

  古有“四書五經”為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如果說今日學子不知“四書五經”為何物,恐怕會是件難堪的事了。

  中華傳統(tǒng)古典文化另一個耀眼之處就集中在唐宋明清四朝。

  唐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遺產之一。唐詩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的傳統(tǒng),并且大大發(fā)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并且發(fā)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近體詩中的律詩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jié)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chuàng)造和發(fā)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但杜甫的律詩卻擴大了律詩的表現范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如被楊倫稱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這樣一首詩:“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就是把律詩寫得渾融流轉,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意,使人忘其為律詩。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鄙纤木溆昧魉畬Γ汛河晟耥嵰粴鈱懴,無聲無息不期然而來,末聯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一氣。

  而宋詞則打破了律詩的格式,相較之于唐詩,宋詞的長短句形式更便于抒發(fā)感情,所以有人說“詩言志,詞抒情!

  宋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tài);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山川勝跡、農舍風光、悠游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里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

  除了唐詩宋詞之外還有明清小說也值得一觀。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這四部著作歷久不衰,是古典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中的諸路英雄便如此詞般陳述著他們的一生。有著七巧玲瓏心且善于計算的劉備,終前將后主劉禪交與諸葛亮等三員大將,力保蜀漢江山不沒落。但后主昏庸,江山從此不姓劉;蛟S,劉備在九泉之下得知此事,定會嘆息吧。生前算盡一切,但算不到生后。

  《水滸傳》又譜吟了一曲蕩氣回腸的英雄之歌: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評議前王,并后帝,分真?zhèn)危紦兄,七雄繞繞亂春秋。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見成名無數,圖名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櫞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fā)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這是《西游記》的引首,在書中,人們仿佛看到聰明機智的孫悟空,仿佛看到好吃懶做但又不失忠勇正義的豬悟能,仿佛看到善良一如初的唐三藏,仿佛看到樸實厚道的沙悟凈。如似幻非幻的感受自由出入天地的美好,又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妖魔鬼怪之險惡,師徒四人齊心協力克服重重難關,終修成正果。

  而《紅樓夢》則抒寫了一場癡愛怨恨,賈寶玉與林黛玉一對無緣之人的相愛,榮國府由興到衰的過程,以至于作者在開篇中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這些滿載著古人智慧的書籍啊,難道不應該是我們后人所珍惜的嗎?

  我記得有一次,我的腦海里突然浮現出之前學過的一首詩,開頭是“獨憐幽草澗邊生”,我絞盡腦汁的想要找出下句,但卻腦如空空,不知所以。頓時,我為我自己感到羞愧,我居然連學過的都忘記了,何談閱群書,學五車?何談吾自強,國將強?先前的壯志酬籌啊,今都付諸煙云,隨滾滾長河,遠漂去罷。孔子曾說:“溫故而知新。”現在看來也并非全無道理,中華文化的博大深邃,并非囫圇吞棗就盡可祥知的。

  我想我們需要反思:時下國人之言行粗鄙低俗,文化教養(yǎng)之令人失望,毀壞文物之不以為然,污染環(huán)境之屢屢發(fā)生。種種劣跡,是一個自古就講究道義的文明古國所能做的事情嗎?

  所以我呼吁:傳統(tǒng)文化,不可棄也!

【高三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相關文章:

高三議論文03-06

【精選】高三議論文08-04

高三議論文【精選】11-20

傳統(tǒng)文化的議論文03-08

考試高三議論文05-02

感恩議論文高三04-04

合作高三議論文03-10

人生高三議論文12-28

青春高三議論文12-28

人生議論文高三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