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作文>體裁作文> 勸學新說議論文

勸學新說議論文

時間:2023-12-19 09:48:34 體裁作文 我要投稿

勸學新說議論文范例【7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勸學新說議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勸學新說議論文范例【7篇】

勸學新說議論文1

  多讀好書,讀好書可以使人受益無窮。從小到現(xiàn)在,我一直徜徉在書的世界,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喜歡書中帶給我的一份亙古永恒,一份雄偉悲壯,一份豪情壯志,一份過眼煙云,一份孤獨惆悵。在書世界里,我的靈魂不斷被升華,唱響高尚人生的篇章。每一本書都有它獨特的意義,獨一無二的道理。我一直有個愿望就是有一天能讀完天下所有的好書。

  在書堆中,我最喜歡的書就是荀子的《勸學》了,我對他簡直愛不釋手。圣人那諄諄的'教誨,如春雨,無聲地滋潤著我幼小的心田。

  在做任何事上我都向《勸學》說的那樣,勇于實踐,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怕困難。正如大家所說:“不管你想得有多好,不付出實踐,你照樣還是原地踏步,沒有任何進展!边@使我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生活中我也養(yǎng)成了做什么事都能堅持的好習慣。爸爸媽媽都紛紛夸獎我這變化,我心里樂滋滋的,對《勸學》也更是鐘愛有加了,一有時間就“咀嚼”《勸學》里那清香的文字,任思緒飄蕩在書中。

  在《勸學》里我還喜歡一句話:“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興焉。”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是集腋成裘的過程,腳踏實地不可或缺。但如果中途放棄,就會前功盡棄,一事無成。所以還需要有堅持不懈的信心,勇氣和毅力。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每一次的進步并不明顯,連自己都難以察覺。關鍵是我們要抓住每一次的進步,一點一點的積累,總有一天會水到渠成。

  《勸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正如陶淵明所說:“勤學則進,輟學則退!睂W習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擁有淵博的學識!秳駥W》還讓我懂得了學習對我們的重要性,也如顏真卿所說:“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總之,《勸學》讓我明白了許多關于荀子的獨到的教育理念,使我受益匪淺。我記得高爾基曾說過:“我撲在面包上,正如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笔前。白x了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朋友!痹跁牟妥郎,我似乎從來沒有吃飽過。我希望我有更多的這樣的“朋友”來改變我的一生。

勸學新說議論文2

  哈佛大學的圖書館上有這么一條訓言: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當今社會,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情況——放假前下定決心要寫完作業(yè),背著滿滿一袋的書高興地回家,然而他們總是等到上學前一天晚上才瘋狂地補作業(yè)到凌晨。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拖延癥”。

  拖延癥成為許多學子頭疼卻無能為力的`“敵人”,而拖延癥就像存在我們身上的一個定時炸彈,只要你一天不取出來,它就對你產(chǎn)生危險。拖廷癥讓我們不能完成每日之事,使我們浪費寶貴時間而虛度光陰,更糟糕的是,它可能成為我們追夢路上最大的一塊拌腳石,讓我們與夢想擦肩而過;厥讜r,便會追悔莫及。

  擁有拖延癥的人,他們往往都是不自律的人。他們懂得一年之計在于晨的道理,所以做好了完美的計劃,甚至害怕早上睡過了頭而調(diào)了三、四個鬧鐘,生怕錯過了時間,然而,真正到了第二天時,調(diào)的鬧鐘已響了多遍,人仍然躺著熟睡,他總會想,現(xiàn)在才六點,這么早,先睡十五分鐘再起來;現(xiàn)在才六點十五,再睡十五分鐘就起來……一直循環(huán),直到他覺得足夠晚時,才爬起來拼命地趕,當他們回望那忙碌的幾個小時時,就覺得自己已經(jīng)很努力了;而自律、自我控制力強的人,在鬧鐘第一次響鈴時就會爬起,從不拖延時間,而這些人總是在放假后的前幾天就把作業(yè)寫,然后才放開自己去合理休息、暢玩,你會發(fā)現(xiàn),這類人往往就是我們所說的“學霸”,他們看起來可能沒有別人努力,但每一考試,他們往往都在成績榜前列,他們可以很好地把握知識,有計劃、高效率地進行復習,他們能夠在你拼命趕作業(yè)的時候去休息,在你賴床時聽英語文章、背單詞,在你看手機看視頻時刷題……他們總能把事情完成的比你快,什么考試他們也從不慌張,因為他們從不拖延,早已計劃好了復習。總之,我們必須克服拖延癥。

  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孔子曰:“斯者如期夫,不舍晝夜!蔽覀儾荒芤驗橥涎佣呦虿粚儆谧约旱牡缆飞,更不能因為拖延,而懊悔莫及。只要我們除去干擾事物,讓自己更專心,及時完成自己的任務,變得更加自律,拖延癥就會隨之消失。拒絕拖延,不要看到因拖延而悔恨的向己,愿你能除去成功路上所有的障礙,愿你前程似錦,人生無悔。

勸學新說議論文3

  君子曰:“學,先于心而后于行。

  在《勸學》里,荀子說過,學習要專一,但我覺得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有沒有學習的動力。

  我常常聽到一些話語:“快回去做功課,玩什玩,“你學也要給我學,不學也要給我學”,“不做完這些題不準吃飯”等等之類的話語,這也表現(xiàn)出中國式教育的方法是逼的,學習也是趕鴨子上架似的,這也讓許多學生在心里種下討厭學習的'種子,看到很多同學學的渾渾噩噩的,學了半天也不知道在學什么?墒牵斈銓σ患聭汛е鵁崆,對他感到好奇時,你才會學的好,即使過程中被它打倒,被它擊敗,你也會很快重拾信心,再做這件事。就像牙牙學語的幼兒,對外事物感到好奇,巴不得立刻認識這些事物,這不是懷著想要學習的心、想要學習新事物的心嗎?魯迅的棄醫(yī)從文,就是從解放人們的愚昧為初心的;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毛澤東的政權是由槍桿子得來的也亦是如此。

  他們因為有這種學習的心,所以才不會隨波逐流,所以才不會在浩浩星海迷失自己,甚至迷失方向。也是因為有這種學習的心,所以會有所成就。

  但是,有學習的心還不行,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跟這句話道理是一樣的,就好像勞動一樣,光說不做,能收什么好莊稼?不勞而獲嗎?還是守株待兔?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顯然都不是,又如一個幼兒有想學習的心,想學習別的新事物,卻又不付諸行動,花時間,那只能想嘍。像極了18世紀一19世紀末時期一樣,想要推翻資產(chǎn)階級,讓社會主義取而代之,但那些知識分子卻知道批判資產(chǎn)主義的漏洞,想著讓資產(chǎn)階級下臺,社會主義登上舞臺,但那些知識分子卻沒有一個人敢發(fā)動起義,那怕是游行也行!但都沒有、所以形成了空想主義者,只能靠想象,因此,學習也要行動,不要顧著想,像梁啟超那樣號召維新變法,進行公車上書,雖然失敗但也對后世產(chǎn)生了沉刻的影響;像李白那樣,看到一位老婆婆把鐵柱磨成針,產(chǎn)生學習的決心,并付諸行動,最后致使學業(yè)有成。

  因此,學,先于心而后于行。

勸學新說議論文4

  人們常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边@句名言出自荀子的《勸學》,《勸學》是兩千多年前荀子對學習問題的樸素認識。在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今天在學習中又遇到了新的難題。仔細想想,這句話也不是完全正確的。有時候,鍥而不舍,金石也未必可鏤。

  現(xiàn)在的學生所面臨的學習難題相對更多。特別是高中學生,頂著高考的巨大學習壓力。我認為,大部分的學生都非常努力的、勤奮的`,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但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有的人異常勤奮、努力學習,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凌晨12點甚至1點睡覺,在清晨5點多就起床,而最終成績平平,并沒有取得較大的進步。而有的同學,作息規(guī)律,該玩的時候玩、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吃的時候吃,最終成績也和那些“鍥而不舍”的同學不相上下,有時候甚至比“鍥而不舍”的同學更優(yōu)異。這不應僅僅歸根于“智商”二字,還與他們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的方向有關。鍥而不舍,金石未必可鏤。

  再如當今的某些高中學生,在選科上令人費解。有的學生明明文科好理科差但卻因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選擇理科,這樣,即使是有著“鍥而不舍”的精神,最終所取得的成績未必能達到自己文科相應的水平。這就好比一條生活在大川大河的淡水魚,把它放生在廣闊無邊的海洋咸水中,盡管它在大海里努力的生存,但它是否還能具有當初“魚躍龍門”的沖勁和實力了?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句名言已經(jīng)流傳了兩千年了。千百年來,它被無數(shù)人接受,口耳相傳,甚至奉為至理名言。在學習中,人們總是鼓勵他人努力讀書,認為只要“鍥而不舍”就一定能獲得知識,得到好處。其實,金石是否可鏤要取決于那塊“金石”。

  “鍥而不舍”應是一種精神,但不應該成為一種方法。在選對了“金石“,“鍥而不舍”才會見效,F(xiàn)在的青少年大多有強烈的上進心。我認為,我們的老師既要弘揚“鍥而不舍”的精神,也要引導學生懂得靈活變通,不能太過固執(zhí)。

  鍥而不舍,金石未必可鏤!

勸學新說議論文5

  隨著當今世界日新月異地發(fā)展,海量信息的不斷涌現(xiàn),學習成了人們身邊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尤其是對于學生。而在學習中,也存在諸多問題。

  學習應為己而學。當代一部分學生將讀書當作父母的要求,當作父母給的任務,只要將父母要求任務做好就行了,卻不知學習直接受益者是自己。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笨鬃涌隙ü糯说膶W習是“為己”的,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德行,是為了成就完善自己;而孔子反對“為人”的學習,學習不是為了做給他人看,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如今,那些人何嘗不是為了取悅父母而去學習的。

  學習應明確目標。塞涅卡有言:“有人活著卻沒有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如同河中的一棵小草隨波逐流!碑斀駥W生總是一股式的學習。整天如同提線木偶般,毫無人生目標和自我理想。他們像那顆小草般,需要身邊人的推力,一旦推力消失,他們將永遠停止,靈魂也失去了自我。

  學習應深入學習。學習好比種樹,若你一味地往地上埋下一棵棵樹種,但每日卻不夠精力去顧及照料每一株,長此以往,這塊地上便只有三三兩兩的小樹苗,卻從未長出樹干。倒不如,把所有精力放在一棵苗上,讓它長成參天大樹,F(xiàn)代人在網(wǎng)上瀏覽式的學習,也不過是明白些“皮毛”而已,除了能在他人提及時泛泛而談以外,實無他用。因此淺學習只能帶來時間的消耗,深學習才能讓花出去的時間變得有意義,變得有價值。

  學習應堅持到底。直到“灑”和“酒”的'區(qū)別嗎?不知道是祖先的先知還是后人的聰明的創(chuàng)意,漢字“灑”與“酒”的區(qū)別只在于一橫。相傳很久以前,有兩個人釀酒,只需等待那個時候的到來,可是其中一人忍不住那一刻的等待而打開了酒壇,里面的水和醋一樣又酸又黑,酒未釀成,他失望地將酒灑在地上。另一個人雖也迫不及待地想要打開,但他還是忍住了,最后他品嘗到了甘甜清澈的美酒。只因為他多堅持了那一刻而已。從此就有了“灑”與“酒”的那看似非常普通而簡單的一橫。當今有些人也同第一個人一樣,不愿等那一刻,把一直以來所做出的努力,全撒向地面。

  當今的學習問題有很多,我在這兒就不一一舉例了。不過對于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堅決去克服它們,還社會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

勸學新說議論文6

  曾經(jīng)有位大學教授在給學生打分時從不考試,而是在課堂上讓他站起來,仔仔細細地端詳很久,看著學生“面相”打分。而最后的成績是眾人心服口服的。

  這位玄之又玄的老師正是林語堂,他從學生平時的課堂,態(tài)度入手打分,而拒絕用一張單薄的試卷進行最后考量。其可謂是反對刻板的應試教育中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在這看似荒誕實則合理的做法背后,正引導著我們思學這看似合理的學習教育制度背后的問題,學生學習倒底應該學什么?

  學習,不應僅停留在課堂中,課本中,我們更應當學習的是生活。

  教育家陶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提倡學生不僅學習知識也更應參與勞動來完善自身。僅就勞動一個層面看,學習的內(nèi)涵就已經(jīng)包含了勞動的實用技能,體會勞動的辛苦及至于對勞動的敬畏之心。學習生活,在生活中學習不僅僅是豐富知識技能,更多的是學會去感受生活,關注現(xiàn)實。當人置身于一個鮮活的場景而非成堆的白紙黑字時,他會從中獲得很多更深層次的感受。這些觸動會修補和完善一個人的.人格,這于生活中,更多的是生而為人的道理。

  其次,從教育的目的來看,學生也應當學習生活。當學業(yè)結束后,這些學生都會投身于社會進行工作,建設社會。若是將學習局限在課本,那一片并不是足夠肥沃的土地中,種出來的樹苗想必也是虛弱無力的。教育目的是讓學生成為未來的中堅力量,而不是鉆進書本中的腐儒生。學習生活讓學生了解當下,明確他自己應當處于社會中的哪一個位置,為其之后更加漫長的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于學問本身,將其置身于生活中是激發(fā)它活力的最好方式,林語堂在《談讀書》中指出,一個學生若只為了應試而讀書,那么再有意思的書也會味如嚼蠟。同樣,適用于其它各個領域中,一門學科與事實生活相聯(lián)系時會向人們展示其存在的巨大意義,從而激勵人們以此為線索向未來深掘,拓寬豐富學科內(nèi)這樣的氛圍中,一門學科才算是找到了它生長的土壤。

  勸學者,非勸退學也。但勸諸位學于生活耳。

勸學新說議論文7

  從師提問固然好,但卻務必要經(jīng)思考后再提問。質(zhì)疑與思考相結合運用將使學習事半功倍。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睂W習如此,提問亦如此。不事先經(jīng)過縝密思考而提出的問題,是沒有針對性的問題,也終將成為相對沒有幫助也沒有意義的問題。老師可以解答絕大多數(shù)的問題,卻無法代替學生個人思考,所以只注重提問本身而不事先經(jīng)過思考使問題擁有價值,不能成為善于學習。

  那么,為什么一定要經(jīng)過思考才能使問題有價值?第一,思考本身象征著對提出問題本身的了解程度。一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了問題,是思路在一個地方發(fā)生了中斷,解釋不通。而思考得越多,就好比在往那個問題上連接著越來越多的'可能解釋猜想。這樣,這個簡單的問題就與許多其它知識建立了聯(lián)系。雖然未必對解決問題更加有用,但這樣便使對問題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而這樣有什么幫助呢?既然這個問題與許多其它知識被聯(lián)系了起來,當老師解答了這個問題之后,那些被連好的道路就像鞭炮的導火線一般被連串引燃,使得許多知識也連帶理解的更清晰了。相反若不了解自己所提的問題,就好似不負責任的演講者甚至不明白自己要論述的辯題,既不可能給人講清楚,自己發(fā)表過演講后也毫無受益。雖然是問問題,但也同理。不理解問題,老師在解答時自然也理解十分困難,甚至可能不知道老師回答的中心點在哪。

  再者,思考過后再提問,是思維訓練本身的體現(xiàn),而思維能力在如今也尤其重要。學習時學的本來也不僅是知識本身,而是獲取知識的方法,即思考問題的邏輯。尋師援疑質(zhì)理后獲得真理,當然值得欣賞;而若在一番學習后,能夠在更多的問題上獨自思考出結果而不必尋師,豈不是更好嗎?當今社會中,許多名校在面試中也更加開始注重思維能力的高下,如在面試中提出一些明顯超綱的問題,并非想使人當場給出結果,而是考察他如何思考這個問題,而這就是在日常提問前的思考中提升的思維能力。相反,遇到疑難平時就立馬詢問老師將喪失自主學習的機會使思維能力下降,成為只得等著別人向自己嘴中喂奶的嬰孩。

  當然,在一番思索后若仍得不出答案,詢問老師仍是最好的方法,將思索與提問均衡運用,必將使學習道路更加暢通無阻、無往不利。

【勸學新說議論文】相關文章:

勸學新說議論文11-23

勸學新說議論文共6篇11-27

最新說課稿06-11

《勸學》教案02-16

《勸學》 教案03-10

勸學的教案03-24

《勸學》教案12-11

勸學的說課稿04-03

勸學的教案02-18

《勸學》說課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