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小學>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

時間:2022-08-28 17:29:54 小學語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極大影響小學生語言發(fā)展與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1

  一、著力基礎,對現有教材的重組與選擇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加強學生對字、詞、句、段、篇鞏固和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把語文課真正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使學生通過努力學習,逐步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并能掌握和運用語文這一工具去獲取信息,拓寬視野,進行思想交流、社會交流,為將來步入社會、服務社會打好基礎,加強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所以,語文應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在需要重新組合,以豐富學生對內容上真正有聯(lián)系的文章的感受,進而在“意相近”的層面上領悟文字表達的意義。

  二、著眼發(fā)展,把握隨機性的學習內容

  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是寬廣的,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必須拓寬學生的視野,著眼發(fā)展,通過補充,探究收集,調查了解等多種方式進行吐故納新。讓學生真正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領略漢語言文字的風采,韻致。讓學生對不同類型的課文進行分類總結,掌握中心思想并積極地聯(lián)想與其他事物關聯(lián)的內容、擴展思維。

  三、以訓練為主,加強學生的順連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極大的幫助,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通過語言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語言已成為當今語文教育必然的抉擇。如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我嘗試并采用了以下措施:

  首先,保證訓練的時間。平時,一般的學生閱讀及練習的時間僅約10分左右,因此,需加大力度,保證學生閱讀及練習的時間達到每節(jié)課時的一半以上。其次,要注意訓練的質量。在訓練過程中,切勿盲目追求訓練的數量,應有針對性、有效性地訓練,側重在聽說讀寫方面訓練。再次,訓練要貫穿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訓練到位,有層次,重點訓練分步實施,訓練過程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遷移,特別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的過程與方法。最后,訓練要面向全體學生,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加訓練,讓其在訓練過程中共同參與、共同合作、共同提高。

  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了以上措施,不但增強了學生有指向的緊張智力活動時間,促使學生的知識得到了內化,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在開展小學語文教育時,要做到及時反饋信息

  為了能更好更全面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出較合理的評價,在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我們要大量地、及時地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而確保反饋信息發(fā)揮高效性。在此方面,我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建立逐級反饋系統(tǒng)。每一節(jié)課都應根據課時教學目標,特別是讀、寫重點和能力目標設計反饋環(huán)節(jié)。二是促使信息多向交流。充分發(fā)揮小組討論、交流、合作的作用,讓師與生、生與生、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增加信息反饋的量與機會,增強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矯正的能力。三是及時評價,積極鼓勵,讓學生在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學習中感受成功與喜悅,促使學生更主動、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是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我們要利用以上措施對教學過程中的教材、學生等各種因素作出合理性安排,選出更優(yōu)的組合,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從教數年中,我始終立足于課堂教學,把“學習、研究、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學質量水平為主要目的,積極投身于新課程改革中學習再學習,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課堂是活躍學生學習氛圍的主要陣地,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的方向,是開展好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習水平的重要條件。因此,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讓他們在思想教育中明確學習目的,促使他們進一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憂國憂民的'抱負,逐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其次,要緊密地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去實驗、觀察、思考主動地解決問題,教師恰當地引導、鼓勵、評價,使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與信心,使他們感受學習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一種快樂的有意義的活動。

  六、減輕課業(yè)負擔

  布置作業(yè)的時,我們課業(yè)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己選擇自己喜歡去完成的作業(yè)或活動,杜絕像應試教育那樣只會給學生帶來疲勞去布置作業(yè),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快樂地完成學業(yè)。此外,要留足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體魄、體能。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均能做到腦、眼、口、耳、手并用,使得學生的身心在整體活動中協(xié)調身體器官和諧發(fā)展。為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保證性地提高,我們應做到:

 。ㄒ唬┍仨殢乃枷肭楦猩献鹬孛恳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

  (二)要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ㄈ┰诮虒W過程中,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有思考、發(fā)揮、表現的機會。

 。ㄋ模┮‘數乩酶偁帣C制,培養(yǎng)其競爭意識、參與意識、表現意識,強化語言訓練,提高教學效果。

  另外,在學生語文學習情況評價表中,我們應設學習態(tài)度、完成作業(yè)情況、課堂發(fā)言次數、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學科活動等更多的欄目,指向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從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策略、習慣等方面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表現,這樣的評價,既引導學生著力于基礎,又能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還可以使學生自覺地把語文綜合素質、綜合能力與自身個性、特長的發(fā)展融合起來。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2

  其一,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啟發(fā)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fā)揮,使其學習變?yōu)閻蹖W樂學。學生上課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課堂效率高。

  其二,多讀多練,培養(yǎng)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此作為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希望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并可以時刻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假期中,您可以引導孩子預習新課,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詩文時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勤于練字,認真書寫。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辈煌淖舟E,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擁有一手好字,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我建議學生可以練習楷書,可以臨摹,久而久之的楷書練習,其精神與風格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要給予扎實有恒的要求,讓學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驗與磨煉。這也是這學期的教學重點。

  其四,留心觀察,寫好作文。

  三年級教學就是教孩子如何寫好作文。的確,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必須重視它,正視它。其實寫好作文不難,但必須留心觀察,把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組織好語言,匯集成篇即可。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比魏问抡f總是很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本學期我剛剛接班,對學生情況不是很了解,重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字詞及基礎知識。并將鼓勵他們每天或每隔一天寫一篇日記進行練筆。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學生就要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拓展知識面,不斷充實自己,爭取有大的進步。希望學生在保證課內學習的基礎上多看課外書,在寫作文時就會語言優(yōu)美.生動.妙語連珠,這些都是因為閱讀面廣,知識淵博。希望家長可以重視閱讀,假期中給您的孩子準備一倆本兒童讀物,讓他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平時也可把書帶進班內,放在圖書角里和同學共享.我相信您的孩子將受益終身.

  其五,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5、大膽發(fā)言,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yè)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7、 課外閱讀的習慣。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子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yǎng)學生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與人格也就尤為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家長必須幫助并指導孩子的學習,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都是我的一人之見,感謝您們在百忙之中瀏覽指教,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和您有再次交流的機會。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3

  現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都是老師在上面教,學生在上面聽,這樣是以老師為主體,學生在被動的接受。我們應該改變這樣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應該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

  第一,教師親和學生,學生爭做主人。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lián)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師解放學生,學生勇于實踐。

  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 考試 、作業(yè)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制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后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學生通過實踐,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于客觀物質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有的教師 總結 出"五讓教學法":書本讓學生讀,見解讓學生講,"三點"(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議, 規(guī)律 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這是值得可取的。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4

  一、朗讀法。

  朗讀法是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不僅在語文教學中重要,在其他科教學中也很常用。朗讀分為齊讀和自由讀兩種,齊讀使用的情況有下列三種:

 、賹W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本上的時候,如剛上課時朗讀一下課本標題或上節(jié)課學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

  ②讓學生對新內容適應時,這主要在預習過后,齊讀可以讓學生自己糾正自己讀錯的字詞等。

 、厶岣邔W生積極性的時候,這主要是用在分組練習上,可以讓全班都參與其中。自由讀主要運用在需要學生有自我感悟,自我理解的時候,特別是在教師講解課文的時候。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老師在課堂上點學生單個起來回答問題的情況,除了這,還有快讀,慢讀,高聲讀,默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在我看來,朗讀的作用就是認識字詞,加深印象。聽只是一個吸收的過程,并不代表動了腦筋,只有讀出來,才代表真正吸收了,而讀又是為寫作鋪墊的,所以才顯得尤為重要。

  二、背誦法。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書上總是畫滿了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背”字,我所見習的兩個班級一樣,也是基本上每篇課文都要求背誦,背誦是建立在朗讀的基礎上的,但是背誦的作用也是無可替代的,古詩詞要背,課文也要背。背準了才變成了自己的東西,但同時我也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主要存在于背誦古詩詞上,好多同學能將一首詩歌脫口而出,但是其中的意思一句也不懂,也許是明白其中的大意,卻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許是根本就不明白,只是老師要求背就背了,我希望是前種情況,但不管怎么說,在小學教學中永遠都離不開一個字——背。

  三、默寫法。

  默寫在小學課堂上一般都是在聽寫的前提下進行的,能讀,能背不代表能寫,從讀到背再到寫才完成了記憶的'整個過程,默寫是有一定難度的,小學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這上面,而老師往往也是通過默寫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談話法。

  有人將談話法說成是問答法,我認為不是,談話不只是一問一答這么簡單,它更重的是交流。但它又主要以問題的方式在課堂上出現,小學老師似乎永遠有問不完的問題,在這一問一答中就產生了對話,談話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在小學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以上的四個例子就說明了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使用談話法的四種情況。

  1. 開發(fā)學生想象力的談話,通常就是老師根據新的知識點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自己去聯(lián)想。如例1中,學生就可以由金子而想開去,自己在課文中找到自己的答案。這種談話法適合在課前預習的時候使用。

  2. 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的談話,老師在這種談話中起的只是一個銜接作用將原有的舊知識與新知識銜接起來,就像例2中,古詩詞是以前背過的,而現在提起又有了新的含義。這種方法還特別適用在記生字詞上,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講解課文時一般都采取這種談話法。

  3. 帶有總結性質的談話法,一般在一篇課文或一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老師都會問你學到了什么,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達到總結和全面復習的目的。如例3中,對那一句話的理解其實就是對整篇課文的理解。這種談話法主要運用在課程結束的時候。

  4. 復習過程中的談話。這主要是在學生對所學知識已基本掌握的情況下進行的。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談話法貫穿在整節(jié)課中,或者說是整個教學活動中,談話法不僅需要老師設計好問題,還應在談話結束的時候做好總結工作,這樣才能將知識理論化,完整化,系統(tǒng)化。

  五、討論法。

  討論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并不常用。小學生的想象太豐富,討論就會跑題,課堂一下就會變得吵鬧起來,要再回到原來的課學氣氛就得花一些時間。但是,我還是很提倡這種教學方法,同齡人有同齡人的溝通方式,向自己的同伴學習遠比向老師學習要有效果的多。在林老師的課堂上,一位同學用越來越造句時說,我越來越大了,媽媽越來越小了。林老師要求學生討論,這個句子對不對,有沒有更好的說法。有同學說是我越來越大,看起來媽媽越來越小了,有同學說是我越來越大,媽媽越來越老了,最后大家一致認為后一種說法好。通過這個討論我相信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明白了“越來越……越來越……“的用法,還有一次是談理想的時候,老師也請同學們互相談談自己的理想。當一位同學說他的理想是當社會老大時,其他幾個聽到的學生都笑,他自己也笑,還叫來了老師?梢娫趯W生的心中對錯的分界線還是很明顯的,而也只有在同齡人面前,他才敢說出這個大膽的想法。

  討論法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傾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這同時也需要老師在討論后作一個全面的總結,給出一個科學的結論。雖然我很提倡這種教學方法,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小學課堂中,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中還是建議少用這種教學方法。

  六、練習法。

  學習過程中,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是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的一個最好的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中頭練習和書面練習兩種。不過練習主要還是在課外,而老師掌握學生的練習情況就是批改作業(yè)。這次見習我也批改了一些作業(yè),我發(fā)現我所見習的那個班的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拼音問題,在我一次改字詞的作業(yè)中,很少有同學拼音是全對的,甚至竟然出現了有同學漢字書寫全對,可是卻一個拼音都不會,所有的拼音他都只寫了一個字母J的情況。我也給我的指導老師提了建議,希望她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我還有幸在課堂上觀摩了一次書法練習。在練習開始時,老師講了正確的寫字姿勢與方法,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的提醒與糾正錯誤的姿勢。練習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應大力提倡這種教學方法。

  七、考試法。

  考試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考試的有形與無形的壓力下,學生會自覺的學習和鞏固知識,還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這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常用,但也絕對少不了。

  八、自學法。

  自學法主要是老師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面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老師不總在,課堂也不總在,我認為自學法才是小學生最應該掌握的一種方法,也是老師應著力培養(yǎng)的一種方法。小學生只有在小學初步學會了要學什么,如何學習,才能有以后初、高中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自學法主要是在老師的帶動下進行的.

  看似在要求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其實在這問題中就告訴了學生學習課文的好多方法,一般一個老師的這些方法都是固定的,經過幾篇課文的學習后,學生再拿到一篇課文時,就懂得了從哪些方面,怎樣去學習了。老師也可以傳授一些系統(tǒng)化的方法來加以引導。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5

  一、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已從孤立、封閉的教學手段逐步變?yōu)榫C合、開放的教學手段。我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應遵循以下四個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一是要注意面向全體,注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二是要注意對教材內容與知識的整體理解與掌握,不能將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搞得支離破碎;三是注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美,理解課文的形象美,賞析課文的意境美,引導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學詞、學句,促進兒童形成良好的語文素質。

  2.基礎性原則。兒童從“呱呱”落地起,語言就和他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到入學前,他們已經具備了較豐富的口頭語言基礎。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兒童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

  3.發(fā)展性原則。兒童一旦獨立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便會逐漸將課文的知識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如何使兒童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地、獨立地獲取知識,教師的引導是至關緊要的。現行的“舉一反三”、“導引發(fā)現”、“推演嘗試”、“生疑求異”、“虛擬設置”等教學方法,對發(fā)展兒童思維、促進兒童能力的形成是很有幫助的。

  4.層次性原則。重視兒童的個性發(fā)展,提高每一個兒童的素質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受教育者因先天的影響而形成了個性差異。小學語文教學應重視這一客觀事實,從兒童的實際出發(fā),針對兒童的個性差異,多層次教學,讓每一個受教育的兒童都能獲得成功的愉悅。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多種多樣、各有特色。一個顯著的共同特點是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構建的教學模式上都體現了“啟發(fā)式”這一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基本的教學方法,可以看出教學模式探索者的共識,反映了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

  1.科學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一組運動著的矛盾,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只有去掉教的“包辦”,學的“放任”,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與學才能達到和諧的統(tǒng)一。為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應以培養(yǎng)兒童的語文素質為教學目標,圍繞兒童的認知水平、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教法和指導學法。教法設計要體現一個“誘”字,學法指導要體現一個“主”字。其基本教學模式如下(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五導式”教學模式)。

 。1)教法——“誘導”。導標——導引——導撥——導練——導形。導標,定向、導出學習目標;導引,啟發(fā)、引導、激趣;導撥,輔導、點撥;導練,指導聽、說、讀、寫訓練;導能,激勵、培養(yǎng)、形成能力。

 。2)學法——“自主”。讀——析——議——評——讀。讀,初讀感知課文內容,借助工具書識字、釋詞;析,細讀課文,分析理解課文結構;議,精讀課文重點段落,重點語句,議其意(詞義、句意、段意),理解全文;評,評價聽、說、讀、寫能力,自我評價,完善學習,促進知識深化;讀,熟讀課文,知識內化,促進知識遷移。

 。3)能力——“形成”。感知——理解——推理——深化——遷移。語文能力的形成過程是科學的教法與科學的學法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的關系是成正比的,即能力=教法×學法。

  三、小學語文主體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靈魂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發(fā)展。因為主體性是具有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主體)所具有的根本特征,是現代人的基本特點。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是不能根據需要主動地發(fā)展自我;在主動性上,缺乏主動參與、大膽競爭、勇于表現的意識和能力;在創(chuàng)造性上,不善于獨立思考,辦事不靈活,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實施語文主體性教學。那什么是主體性教學呢?所謂主體性教學,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chuàng)造性為前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為主要目的,實現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新型教學方式,其核心是調動、發(fā)掘、激發(fā)學生個性需要與參與樂趣。那么語文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將如何具體實施呢?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

  在學習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精心設計一些對理解課文有幫助,又有情趣的內容,在啟發(fā)、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己去嘗試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參與解決問題,探索研究問題,努力使學生更多更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就是為了知識學習作準備,同時養(yǎng)成一種習慣。

  1、激疑求知

  教學新課時,教師宜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使學生大腦處于積極思維狀態(tài),通過潛心閱讀課文去思考問題!皩W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其可貴之處在于探理求源,繼而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只要學生產生了疑問,教師便可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仔細揣摩文章的內涵。

  2、激趣求知

  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教師抓住文章趣處,進行巧妙點撥,激發(fā)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3、激情求知

  教師充滿激情的講述,同樣可以調動起學生美好的情感,使他們感同身受,帶著愉悅的情感投入到學習實踐中去。比如在教學蘇教版第12冊第1課《我們愛你啊,中國》時,教師以飽含深情的語調,用詩一般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同學們,我們所生活的國度,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勤勞淳樸的人民,富饒美麗的土地,我們可以觀賞景色秀麗的祖國山河,可以傾聽萬馬奔騰的前進號角。祖國啊,你如此偉大,請允許我們唱出心中的歌——我們愛你啊,中國!”學生的情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進而與文章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二)合作探究,質疑解疑

  合作學習既能照顧個別差異,發(fā)揮個體特長,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又不能體現團結、互相協(xié)作的精神。小組合作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在自己質疑的同時,小組共同解疑,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1、自主嘗試,合作探究

  讓學生自主學習是組織教學活動的基本理念,教師要從前臺退到后臺擔起了導演和策化者,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學生以小組形式參加學習,他們在共同的目標下進行學習的分工,這就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形成了主動參與與互幫互助的局面。在教學時,教師把學習的任務一布置,各小組長就帶領大家共同學習、討論,然后各組代表匯報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在此基礎上,看哪個小組討論得最好,介紹得最生動,提出的問題最有思考價值。這樣的合作,就把個體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還有助于因材施教,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遇到障礙時,同小組的伙伴都焦急萬分,生怕他的掉隊會影響了本小組的競爭。于是,大家紛紛不厭其煩地耐心相幫。當看到伙伴進步,同小組人都會露出開心的笑臉。

  2、匯報質疑,求異解疑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爆F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激疑不僅能使學生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促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一種“自我需要”。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問的探究心理,抓住他們思維活動中的熱點和難點,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適當地激疑,使學生在“疑”中生奇,在“疑”中生趣,不斷激起學生的欲望,從有疑到無疑,再產生懷疑,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自己心中有了疑問,就可以馬上進入緊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在閱讀中感悟理解,尋求答案。

 。ㄈ┚毩曥柟,拓展延伸

  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回顧自己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歸納學習內容,梳理思維流程,提煉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通過練習,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及運用,使之成為自己的能力。再發(fā)展延伸,發(fā)散思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1、反饋練習,鞏固發(fā)展

  我們原先都是通過“封閉模仿式”進行大量的強化復制練習來解決問題,導致解決問題時學生總要去尋找相似的經歷。如果你總是按以前的思路去思考,得到的也是以往的學習方法。我們要進行主體性的訓練,就要運用“開放實踐式”。適度開放題型加上學生探究實踐式的解題,最大的特點就是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又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首先、由于題型的非常規(guī)性,有利于學習探索技巧而不僅僅是事實技巧;其次、由于其所包含的事件是學生熟悉的,內容是有趣的,是所有學生參與的,學生可以獲得各種水平的解答,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每個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得到發(fā)展,體驗到智力的歡樂和學科的美感;第三、重要的還在于題目答案本身的多樣性,而在于尋求解答的過程中主體的認識結構的重建,收集信息并加以處理,尋找恰當的解題模式,追求文化及方法的遷移等。

  2、總結概括,拓展延伸

  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鍛煉了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完學習的內容之后,進行針對性的總結文章內容,使學生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同時更應該注重課內外的延伸與拓展,讓學生的聰慧與靈感在課余天地里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如:教學人教版第四冊《村居》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用詩句、記敘、繪畫、口述等形式描繪春天的景色,學生不僅能學會一些描述方法,而且更進一步體會大自然的美麗,以便對大自然產生愛慕之情。

  四、“隨文識字、自主閱讀”課堂教學模式

  (一)構建“隨文識字、自主閱讀”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薄伴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與文本“對話”是閱讀課上學生個體的一項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形式,也是閱讀教學改革的重頭戲。綜觀閱讀教學的種種弊端,歸結到一點,那就是教師的講書活動取代了學生的閱讀活動。為此,要優(yōu)化閱讀教學結構,就必須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自主讀書、獨立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在閱讀實踐中學會閱讀。再看《語文課程標準》中,識字教學總的指導思想是:以讀為本,寓識于讀,使識讀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為此我們構建了“隨文識字、自主閱讀”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它能給學生自己思維、活動的空間,給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機會,給學生搭建了展現個性、能力及成果的平臺。

  (二)“隨文識字、自主閱讀”具體內容。

  1、激情導課,揭示課題。

  激情導課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時間一般要求控制在開始上課的2分鐘左右完成。在操作內容上要做到兩點:一是組織教學,激發(fā)情感,引導學生充滿信心并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二是引出課題,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圍繞課題自行設問,依據教師提出的讀的要求、目標,進行自主性的初步感知和初步探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自動邁向最近發(fā)展區(qū)。形式主要采用自由輕聲讀,保證全員參與,力爭全體學生都有自讀自悟的時間。

  3、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隨課文識字。根據兒童學習漢字的規(guī)律,依據《課標》中“寓識于讀--寓識于境--描仿入體”的教學步驟。具體地說,就是初讀課文,在讀書中識字,鞏固字音;熟讀階段,鞏固字音,理解字義,描仿入體;精讀階段,繼續(xù)鞏固字音,學習運用詞語,默寫字詞。單就“描仿入體”可細分為三步:一看,看清字形(結構、筆順),熟記關鍵;二寫,先描線,再仿影,最后臨寫;三對照,對照范字,找出不足,再練提高

  4、 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專心致志地讀,細致入微地讀,切己體察地讀,浮想聯(lián)翩地讀,讓學生走進文本,進行精神的碰撞與溝通。

  5、精讀課文,體驗情感

  學生在細讀之后,可能留下了語言文字背后不好理解的問題,這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并精當地點撥、講解,使學生能體驗到文中滲透的思想情感,感悟到文中語言、句子的生動之處,從精讀活動中感悟到文本的內涵。

  6、美讀課文,品味積累。

  學生通過前面的讀書活動,深受文中內容的感染。對相同的閱讀材料,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當然就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帶著情感去美讀,大都會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久而久之,學生對讀書有一種“欲罷不能”的吸引力,當然就能品出其中的味道,很樂意去品讀、熟讀,自然達到積累的目標。

  以上教學模式是以學生自主識字,自己閱讀為主,教師只在揭示學法、解難答疑上發(fā)揮作用。這個模式體現了形式上的生動性;內容上的實踐性;方法上的啟發(fā)性。在操作過程中,師生關系和諧是基礎;培養(yǎng)質疑品質是關鍵;更新教學手段是有力保證;及時反饋鼓勵是有力措施。

  再補充一點就是“課堂可充分、科學地利用電化教學”

  目前移穰、巨城、龍莊已經有了電腦教室或多媒體教室,我們就可以充分科學地利用這些現代化教學設備。如上《桂林山水》這一課時,可以找了一碟關于《賞桂林山與水》的光盤,然后叫學生到電化教室去上課,播放《賞桂林山與水》的片子,屏幕上出現的簡直就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畫,桂林形態(tài)萬千的山和清澈見底的水全在學生眼前出現,再加上優(yōu)美、舒暢的音樂和講解員富有感情、熱情洋溢的講解,學生全都被吸引到桂林如詩如畫的奇山秀水中去了。幾分鐘的放映過后,學生發(fā)出了桂林山和水真美、真漂亮、真神奇的感嘆。本來很多學生都沒見過桂林山水,而要上這一課,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桂林山水的神奇和美麗,通過電化教學,讓學生未見過的、需要想象的景物直觀化了、親臨化了,再來學習課文內容,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6

  一、單元整體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法是以教材自身編排的單元內容為整體,通盤考慮這一組課文的教學。強調突出每種課型(講讀課、閱讀課、獨立閱讀課和基礎訓練)的特點和作用,使學生把在講讀課中獲得的讀寫知識,運用到閱讀課和獨立閱讀課中去,使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得以切實提高。運用這種教學方法,要著眼于以下四個方面:

  1.視單元為整體進行備課。教學之前,應從全冊教學總目標出發(fā),通覽全組教材,明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它在本冊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單元訓練重點在各篇課文中的教學要求和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2.弄清各單元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結合各類課文的特點,設計好教學結構。如第十二冊第五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觀察要細致”,這是側重于寫的訓練,它與第四組側重于讀的訓練“要注意文章的細節(jié)”緊密聯(lián)系。此外,它與前幾冊內容(如第八冊中的“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和第十冊中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也有內在聯(lián)系。因此,教學時,既要注意全冊讀寫訓練項目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也要注意與前幾冊讀寫重點訓練項目之間的縱向聯(lián)系。做到前后的知識內容逐步深化,不斷提高。

  3.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語文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一個單元各類課文的教學,如果在學完之后不從整體上加以總結概括,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則是零散的。這不利于發(fā)揮單元整體教學的功能。因此,應在教完一個單元的課文之后,以“讀寫例話”的內容為線索,復習該單元重點訓練項目,加深印象,提高運用的能力。

  4.知識遷移,課外延伸,促進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課內抓好各單元的讀寫重點訓練外,還可開展豐富的學科課外活動,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和寫作素材。

  二、變序教學

  這種教法不是按教材內容結構的先后順序進行講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變序形式教學。其特點是單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利于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中、高年級的教學,運用時,要從課文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的實際出發(fā),抓好以下幾點。

  1.從文章的中心句入手,變序講讀,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第11冊),先讓學生找出最能表現他嚴守紀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樣,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這個偉大的戰(zhàn)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fā)出一聲呻吟!比缓螅(lián)系上下文進行分析:①邱少云在什么情況下“一動也不動”?②他為什么要“一動也不動”?③這表現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質?

  2.從文章的總結句或篇末總結性詞語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冊)的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教學時可緊扣詩句,逆向尋因,將各部分內容與結尾的詩句進行聯(lián)系,弄清作者布局謀篇的思路,體會其詩句“牽一發(fā)而動全篇”的妙用,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整體閱讀

  這種方法是從教材的整體出發(fā),采用“從整體入手--分解導讀--再回歸整體”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課堂結構可分“整體感知--具體分析--總結深化”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步,要著眼于整體,開講后通過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掌握梗概,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印象。在此基礎上,第二步應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懂得學習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講讀課文,剖析重點詞、句、段的內涵,使其為突出文章中心這個“整體”服務。與此同時,又要從文章中心這個高度來探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從中領悟其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體進行強化訓練,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促成知識向智能的轉化。

  這種講讀方法,既體現了小學語文教材(一課一事)的特點,也符合兒童由“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guī)律。如《偉大的友誼》(第9冊)便可采用這種方法。首先,解題明確中心,初知這篇文章是贊揚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是偉大的。繼而,逐段分析課文內容,弄清作者“總--分--總”的寫作思路:

  最后,聯(lián)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這樣教學,能與該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領會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學導式教學

  這種教法的特點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上,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其教學基本結構是“自學--解疑--精講--演練”。讓學生在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的學習實踐中學懂課文內容,并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自學”包括課前預習和課內自學;“解疑”包括提出問題、互相探討、教師輔導;“精講”包括對重點教學內容的分析講解和示范;“演練”包括課堂復習、作業(yè)練習或實際操作訓練。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緊密聯(lián)系,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結構。有人將它稱之為“四步閱讀指導法”,即“設疑初練--劃批細讀--議思研讀--作練熟讀”;也有人稱之為“四步自讀法”,即“初讀、細讀、精讀、評讀”。

  例如,用此法教學《落花生》(第11冊)一課,第一步初讀課文,要求學生圍繞課后作業(yè)第一題默讀課文,復述課文大意。第二步細讀課文,提出以下自學提綱思考討論:①這篇課文哪些地方寫得簡略?(種花生、收花生)②哪些地方寫得詳細?文章的重點是什么?(過收獲節(jié)、議花生)③父親的話中包含了哪兩層意思?④花生的哪一點是最可貴的?⑤父親所說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種人?桃子、石榴、蘋果又像哪一種人?⑥父親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做人的道理的?第三步圍繞重點精記,教師做提示點撥:①父親作了幾次議論?(第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引申說明做人的道理。)②作者借花生的特點象征什么?(象征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炫耀自己,樂于奉獻的人。)③聯(lián)系實際舉例說說生活中“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第四步練習鞏固:①完成課后作業(yè);②選擇一篇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學生閱讀后說說它的主要內容。

  五、情境教學

  它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其分類有:

  1.實體情境--即教師充分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適用于中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常識性課文的教學,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鳥魚蟲等教學內容。如有條件,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認識,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fā)情趣。

  2.模擬情境--教師根據講解的需要,可運用電教手段,如放幻燈和錄音帶,使學生獲得形、聲、色的直觀感覺;或出示相關的攝影、圖畫,再現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據課文內容,師生分角色進行表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寓教于趣,寓教于樂,提高教學效果。

  3.語感情境--指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培養(yǎng)學生正確敏銳的語感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聯(lián)想,體會其情境。這里所說的;“語感”,是指對語言的內容、感情和表現方法等的感悟。語感越強,對作品的藝術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體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運用擴散思維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關注人物的命運,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強化感受,由“動情”到“悟理”。如教學《小音樂家揚科》(第11冊)時,篇末可設問:

  ①為什么揚科被活活打死后,還睜著眼睛?

 、谌绻能說話,想說些什么?

 、奂偃鐡P科活著,生活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他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這樣誘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把感情體驗上升到理性認識。

  六、快樂教學

  這種方法是遵循人的認識心理特點,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使兒童在愉悅的情緒中獲取知識。它是根據英國教育家斯賓塞1894年提出的“快樂教育”思想而創(chuàng)造的。

  近些年來,我國許多語文教師積極實踐,他們針對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的特點,注重挖掘教材自身蘊含的快樂因素,把“快樂教育”引進課堂。教學中可借鑒如下的做法:

  1.根據教學目標,結合課題或課文內容,通過音樂、圖畫、錄相、表演、游戲、實物道具以及繪聲繪色的教學語言,創(chuàng)設氣氛,以趣激學,使學生感到“課伊始,趣即生”,增強求知欲,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2.針對兒童注意力不穩(wěn)定,易動好玩的年齡特點,可做做“猜字謎”、“找朋友”、“打撲克”、“擊鼓傳花”、“開火車”、“送信”、“添筆組字”等教學游戲。課堂中有動有靜,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情緒。

  3.結合學生好勝心強、勇于進取的特點,可開展“比一比”、“賽一賽”、“爭上游”、“插紅花”、“奪紅旗”、“當醫(yī)生”、“看誰先到知識宮”等課堂學習競賽,誘發(fā)學生的情趣,讓他們感受攀登之樂、成功之樂。

  4.小學生大都善思好問,對周圍的新鮮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收集標本、集郵、參觀訪問、科學小實驗、小制作、歌詠、舞蹈、器樂、繪畫、棋類、球類等。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04-07

小學語文常見的教學方法04-19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與策略05-11

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02-08

我和語文小學作文01-14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經驗交流(精選10篇)10-11

小學語文《和時間賽跑》說課稿03-09

小學語文《松鼠和松果》教案04-30

我和語文的故事小學作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