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說對教材的解讀
本課的文體是一篇“文包詩”,描繪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的真情,展現了李白創(chuàng)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情境和過程。根據送別的過程和內在的情感變化,可把文章理解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寫兩人借賞景藏別情,這里流淌的是纏綿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舉杯話別,這里勃發(fā)的是奔放的熾熱之美;第三部分是寫李白觸景吟詩,這里展現的是不盡的思念之美。
2、說教學目標的設定
(1)首先說“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技能目標: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古詩。
情感目標:品讀文、詩,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2)其次說教學重、難點:
鑒于本課文包詩的特殊文體,教學重、難點主要確定為兩個:
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做到詩文交融。
在品讀中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3)最后說教學準備:
準備簡單課件,主要用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以及拓展延伸處。
二、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別”
1、繼續(xù)學習第25課《黃鶴樓送別》,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通過上節(jié)課反復讀課文,你讀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什么情感?能用一個詞語來說說嗎?
3、課文是怎么通過描寫兩個好朋友的送別經過來表現兩人之間依依惜別之情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隨著課文來細細體味。
設計意圖:教學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抓住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了教學設計從整體入手的理念。
(二)學習1、2小節(jié),品味“賞景藏情”
1、“依依惜別”這幾個字我們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對于即將分別的好朋友來說卻是那么沉重,打開書,自由讀1、2小節(jié),邊讀邊注意體會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
2、哪個句子寫出了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讀,這個句子中有個字耐人尋味,是“藏”字。
(1)兩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
(2)他們是怎么藏的呢?(借觀賞景色藏惜別之情)
。3)他們賞的是怎樣的景呢?1、2小節(jié)中有一個描繪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來。
*我們要善于一邊讀書一邊想象,通過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你能想象出怎樣的畫面?
*說得真美,誰來讀讀看?
*李白把這“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景象合起來稱為“煙花”,這是長江邊三月間特有的景象。[副板書:煙花三月]
。4)可惜呀,“煙花三月”的景象雖美,兩位好朋友卻無心欣賞。我們再回到“藏”字上面來,F在思考:兩位好朋友為什么先要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藏起來呢?
3、齊讀這句話,感受一下兩人別樣的深情。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藏”,引導學生先讀到文字的里面,再讀到文字的背后,同時還輻射出對“煙花三月”的理解,為后面理解古詩埋下了伏筆。
(三)學習第3小節(jié),品讀“對話敘情”
1、不忍別,終須別呀!引讀。
2、如果說兩人剛才還在“賞景藏情”的話,他們現在是在“對話敘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對話里蘊含著深深的依依別情。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用心品味,然后說說你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了依依別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還沒分別就想見面,可見難舍難分。指導讀。
(2)引用王勃詩句說明人雖分但心相連,說明珍惜友誼,同時含有寬慰之意。
(3)把友誼比作長江的波特,說明友誼深厚,彼此珍惜。指導讀。
。4)引讀李白開頭的話,你從這些語句中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什么?為什么“敬仰”呢?
*人品:補充李白另一首寫孟浩然的詩《贈孟浩然》,讀,說大意。
*詩篇:“譽滿天下”。什么叫“譽滿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詩,讓我們感受一下他的“譽滿天下”嗎?
*怎樣敬仰:稱呼“孟夫子”、“您”,當作兄長和老師。
*指導朗讀:李白前面這兩句話充分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誰來讀?為什么李白開始要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別”的原因)
4、讀了兩個人臨別前的這番對話,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人物對話對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正是對話描寫的魅力所在!
5、讓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段對話,體會一下兩人是如何通過語言來表達內心情意的。男女分讀。
設計意圖:人物對話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李白與孟浩然話中的情和意,都是通過學生抓住“依依惜別”的中心情感自讀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時,還滲透了對話描寫的表達方法指導。
(四)學習4、5小節(jié),體味“吟詩抒情”
1、兩位好朋友說不完的離別情,道不完的朋友誼?墒,俗話說得好,“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遠行了,李白是怎樣做的呢?自由讀第4小節(jié)。
2、讀了這一小節(jié),你又一次感受到兩人之間的依依別情了嗎?特別通過哪些詞語能夠感受到?相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佇立”、“凝視”等詞語的內涵。
3、你能通過朗讀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嗎?(配樂)
4、此情此景,不僅我們被打動了,就連江邊的景物也被打動了。同學們請看——[媒體5:播放動畫]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緒萬千!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下面這段話說完整嗎?先自己試試看。
[媒體6:想象說話]岸邊楊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鷗點點,好像 。雖然白帆已經消失在藍天盡頭,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邊,但是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好像在想。
(第2、第3位同學配樂)
5、同學們,作者本來是寫李白與孟浩然兩個人物之間的惜別之情,為什么要寫到楊柳、沙鷗、藍天、春水這樣一段景物呢?
這種寫法叫“借景抒情”,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寫作方法。
6、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第4小節(jié),再來感受一下這種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運用配樂朗讀渲染情感;運用電腦動畫再現情境;運用想象說話體味深情。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層次清晰,目的鮮明。同時又滲透了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指導。
7、引讀第5小節(jié):此時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吟詩抒情]
8、你能吟一吟這首詩嗎?(出示古詩)[媒體7] 指名讀,齊讀。
9、文中說,這首送別詩是一首名詩,而且是一首怎樣的名詩?什么叫“膾炙人口”呢?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它應該也像一位兄長和老師,飽含深情地為你描繪一幅幅動人的美麗畫面,使你感受一段段誠摯的人間真情。你能聯(lián)系前面的所學所悟,說說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嗎?先說給你的同桌聽聽,再指名說。
。1)“煙花三月”寫出了春天的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美好景象;
。2)使人好像看到了詩人佇立江邊,凝視遠方,看著白帆漸漸遠去,一江春水流向天邊的畫面;
。3)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4)文中第4小節(jié)說隨著江風漸漸遠去的是“白帆”,詩里卻說是“孤帆”,這是為什么呢?當時的長江是一條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只,為什么說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我”的`眼里只有“你”!“孤”字用得特別好,表面寫“船孤”,實質寫“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詩的眼睛,使我們看到了詩人的內心世界。這種孤獨并不是狹隘消沉的,君不見“滾滾長江天際流”,這是何等的奔放大氣。。
10、品出了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再來讀它,肯定會更有味道。配樂,指名讀,齊讀。
11、讓我們把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背下來記住吧!自己背,齊背。
設計意圖:借助“膾炙人口”一詞,引導學生回味鑒賞,從而使詩、文不再割裂,達到了“詩文交融”的境界。并抓住“孤”字這個詩眼,把整首詩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內涵,品出了檔次!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1、(指板書)今天,我們通過對《黃鶴樓送別》一課的學習,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從開始的“賞景藏情—對話敘情—吟詩抒情”這樣一個“送別”的過程,從中層層深入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非同尋常的感情,這就是“依依惜別”之情。不僅如此,我們還從中了解了李白創(chuàng)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由來。
2、布置作業(yè):古往今來,很多大詩人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送別詩。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收集幾首,然后挑選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由來,下節(jié)習作課,我們嘗試把它改寫成像《黃鶴樓送別》這樣的文包詩,特別注意學習文中用人物對話表達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寫作方法,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使學生對課文內容達到融會貫通的整體把握;課后作業(yè)既引導學生指向課后的閱讀積累,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充分利用了本課的教學資源,巧妙地做到了“以讀促寫、讀寫遷移”。
[板書]
賞景藏情
25、黃鶴樓送別 對話敘情 依依惜別 煙花三月
吟詩抒情 孤帆
三、說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理念:
1、試圖對“文包詩”這一特殊文體的教法作出大膽嘗試。
“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特有的文體,對于這一文體的教材該怎么教,曾經引起過爭議:有人認為“詩重于文”,有人認為“文重于詩”,也
有人認為“詩文并重”。本課教學避開如天平秤一般精確稱量詩文孰重孰輕的問題,而是力求做到“詩文交融”,即通過對文的感悟,達到對
詩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試圖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簡約語文”教學理念。
主要追求3點:目標簡明,過程簡潔,方法簡便。
。1)目標簡明
本課教學抓住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展開教學過程,目標簡明,體現了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2)過程簡潔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文中有很多詞、句可以細細欣賞、品味,假如樣樣都抓,容易犯語文教學的“浮腫病”。本課教學力爭內容集中、精要,依據教學目標作大膽取舍,做到“過程簡潔”。
。3)方法簡便
本課教學使用的大多是家常傳統(tǒng)手段,一些媒體的使用主要用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以及拓展延伸處,方法簡單,但追求高效。
3、試圖體現“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這一理念。
。1)首先,注重關鍵詞語的解讀
如巧妙引導學生咀嚼、玩味“藏、煙花三月、佇立、凝視、膾炙人口、孤帆”等詞語,賦予這些詞語以具體、豐富的內涵,使這些詞語不再靜止地“躺”在書上,而是“立”了起來;甚至,立起來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有鮮活的人物和真摯的情感,正所謂“字立而情立”。
。2)其次,滲透表達方法的指導
本課教學不僅引導學生探究寫了什么,還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是怎么寫的,即進行了對話描寫和借景抒情寫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學寫文包詩,進行讀寫遷移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的習得,是真正促進語文能力成長的根系,也是把語文的工具性落實到位的紐帶與橋梁,
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
綜觀整堂課的教學,做到了教學設計的“簡約而不簡單”;教學過程的“字立而情立”;教學方法的靈活而細膩。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黃鶴樓送別》這篇課文以“文包詩”的形式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課文以飽滿的情感、如詩的語言,描繪了大詩人李白在長江邊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感人場景。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和故事情境發(fā)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所以我制定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抓住關鍵語句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感受友情的可貴;
4、學習理解表示“看”的詞語,并積累運用。
二、教學重難點:
文中字里行間處處飽含著詩人濃濃的惜別之情,但因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缺乏這樣的生活經驗,不易于體會這種情感,只有指導他們去學習課文,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品讀、體會。因此我把“品讀關鍵詞句、想象送別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弊鳛榻虒W的重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胩崾灸繕
1、首先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問: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要學生說清楚時間、人物、地點、事件,培養(yǎng)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2、找出文章中最能表達他們心情的詞語——“依依惜別”,順勢導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抓住關鍵詞句、想象送別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略讀課文,聚焦惜別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出示一個學習單,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能體現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詞語和句子,并寫好閱讀感受,然后在自己寫好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內交流,最后用朗讀來體現依依惜別。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的方法,有一定的默讀速度,能通過自己的個性閱讀來理解、欣賞文本,獲得正確的情感、審美體驗。能抓住關鍵詞體會情感,具有一定的品讀能力。但有些孩子存在羞澀心理,即使思考了,怕出錯而不敢或不主動發(fā)言,因此會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不夠高。所以,我盡量地給他們搭建一個四人小組合作地平臺,讓他們自己有了一個靜思默想的過程之后再在小組內充分地交流,這樣,學生就有感受而談。
。ㄈ┘氉x課文,感受惜別
如:
句1、“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在體會這個句子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一個字“藏”,藏的是什么?然后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藏,問問學生,你現在就是是李白,為什么要把這種情感藏?孟浩然又為什么而藏?理解之后,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把這句話讀好了。
句2、“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覀冸m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在體會李白的話時我也同樣讓學生找出體會深刻的.詞語來談自己的理解。如“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面”體會不舍;因為這句話不僅表達了李白對孟浩然的依依不舍,還表達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因此我又引導學生找出體現詩人敬仰友人的關鍵詞:“夫子、您、兄長、老師、請”等。并通過多次引讀來讓學生讀出敬仰與不舍的情感。除了敬仰之情還有贊美之情,贊美“詩篇譽滿天下”,“人品”令人敬仰,在這里補充介紹夢孟浩然的《春曉》以及李白的《贈孟浩然》,讓學生借助注釋了解他的這種拋棄榮華富貴、不為名利的人品。而孟浩然說的話在我的引導下啟發(fā)學生理解,抓住王勃的這句詩,最后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體會情感。
句3、“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
在品讀這句話時,我主要由問題:此時的李白在做什么?來引出“佇立”“凝視”“依然”進行理解體會李白的戀戀不舍。由此引入關于“看”的詞語的訓練。為了讓學生積累更多表示不同的方式或角度的“看”的詞,我讓學生說完后記下來。又為了能讓學生學會運用“看”的詞,我設計了選詞填空的習題來加強訓練運用。這樣讓知識落實得更到位,達到鞏固內化的作用,做到有效教學。
最后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課文的補白、拓展練筆,及訓練學生的想象寫作能力,又能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加深情感的熏陶。
總之在品讀的過程中我圍繞著中心問題:“課文中的哪些句子體現了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來引導學生找出相應的句子,通過讓學生指名讀、練讀、齊讀、引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四)精讀課文,升華情感
體會了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后,順理成章的引出古詩。本文是一篇“文包詩”,我告訴學生本文“文包詩”的寫作特點,文是詩的詮釋,詩是文的精華,再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與詩句相對應得句子,畫出來,讀一讀,這樣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的認識。
(五)當堂檢測,信息反饋
1、誦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在充分感悟詩人的情感、理解詩的意思后,我讓學生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學生自然能讀出詩的韻味、詩的情感。同時,學生的激情已經很好地調動起來了,背誦這首詩也就成了水到渠成。
2、展示幾首送別詩讓學生選取其中的進行朗誦。
關于送別的詩有很多,由課內的送別詩引出課外的送別詩,這樣可以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擴大課堂的信息量,又能學生充實知識。
3、作業(yè)布置:
選其中的一首送別詩,學著課文編一個小故事。請你們的老師辦一個“送別”賽詩會,看誰的故事編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