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教科書第31~33頁的內(nèi)容,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七的第4~7題。
2、教學內(nèi)容的地位和作用: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在第二冊的認識圖形中,雖然已經(jīng)接觸到長方體和正方體,但那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jīng)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性質(zhì),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jié)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
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學習體積單位進率的基礎,更是以后學習容積的基礎。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通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操作活動,學習一些測量計算知識,可以幫助學習在今后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實際測量和計算一些物體的體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學習體積的計算,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知識來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的道理,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并且對學習空間觀念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jù)前面所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今后繼續(xù)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應當讓學習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來源,理解它的意義,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要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習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形成他們的空間觀念。
4。教材編排特點:
本節(jié)教材的編排可分兩部分,即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長方體體積計算的教學,采用直觀教學法。要求學生用若干個體積單位(1立方厘米)擺成一個長方體,通過這樣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的認識過程,讓學生認識到一個長方體可以看作若干個體積單位組成的。再啟發(fā)學生觀察思考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得出計算長方體體積的文字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和字母公式:V=abh。最后是指導運用公式,解答例1。
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利用長方體體積計算的過渡得來的。通過讓學生復習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都叫做棱長的知識,直接得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同時講解a3表示的意義。最后指導運用,解答例2。本課知識結構的編排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5。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兩部分內(nèi)容應當以第一部分為重點。長方體的體積計算中,重點是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難點是理解公式的意義。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關鍵是通過反復操作,了解公式的來源,從感性認識出發(fā),經(jīng)過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教法和學法的選擇
教法和學法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教師的“教”應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的學又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學方法應當滲透在教學過程之中,要附合知識的科學性,還要適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才能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
1。要有充分的直觀操作。
學生思維的特點一般的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形成表象,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本課的教學采用直觀操作法,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2。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引導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分組討論:每排個數(shù)、每層排數(shù)、層數(shù)是長方體的什么?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么關系,是總結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徑。
3。講練結合。
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學完長方體的體積,做完例1,可以出一組練習題,讓學生熟練掌握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然后教
學正方體的體積,做完例2以后再出示一組練習題,讓學生熟練掌握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最后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簡單的總結,再讓學生進行綜合練習。
4。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
學習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時,可以把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直接遷移過來,讓學生獨立地得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三、教學程序設計
。ㄒ唬⿵团f引新,創(chuàng)設情境
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原有知識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的習題是為本課做好鋪墊。
1。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教師出示體積單位的模型)
完成此題,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空間觀念,為這一節(jié)課做好鋪墊。
2。有了體積單位,我們就可以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投影出示)
問:①這個長方體你能算出它的體積是多少嗎?
、趯⑺谐衫忾L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數(shù)一數(shù)這個長方體是由多少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用投影出示)
小結:把長方體切成棱長1厘米的小長方體,可以數(shù)出它的體積。
(二)、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如何,與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有關,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問題,如果要生產(chǎn)電視機、電冰箱的包裝箱,必須知道電視機、電冰箱的體積。如果要計量一池水的體積,還能切開數(shù)嗎?“切開數(shù)”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辦?這就是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揭示課題,激勵學生上進好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探究新知。
。ㄈ、操作想象,推導公式。
1。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思考,并且具體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緊密地結合起來,然后逐步脫離操作直觀,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具體的過程是:
師用投影出示長方體
。1)請同學們拿出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這個長方體,擺的時候思考,①每排擺了幾個?②每層擺了幾排?③擺了幾層?④一共擺了多少個?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2)學生操作思考,教師出示表格,如下
長方體總個數(shù)每排個數(shù)每層排數(shù)層數(shù)
、
、
、
。3)學生口答結果,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
。4)前面說過,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體積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體積”代替“總個數(shù)”(教師在“總個數(shù)”下板書“體積”)
。5)想一想,怎樣才能很快知道總個數(shù)?
2。教師出示長方體。
請同學們還用剛才的小正方體擺出這個長方體,擺的時候思考,每排擺幾個?每層擺了幾排?擺了幾層?一共擺了多少個?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很快算出總個數(shù)?
3。通過以上兩次操作,想一想:①每排個數(shù),每層排數(shù),層數(shù)與總個數(shù)間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總結出:總個數(shù)=每排個數(shù)×每層排數(shù)×層數(shù)②如果每排擺6,每層擺4排,排5層,擺成的長方體含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讓學生口答,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首先吸引學生,刺激感官,啟迪思維,提高興趣,也是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程。
四、依據(jù)規(guī)律,歸納公式。
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我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分組討論下面問題:
、倜颗艂數(shù),每層排數(shù),層數(shù)是長方體的什么?(長、寬、高)②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fā)現(xiàn)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學生各抒已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總結出:總個數(shù)=長×寬×高,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寫成V=abh。進一步讓學生默記公式,指名說一說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通過引導學生得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讓學生計算例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通過計算使學生正確熟練地掌握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最后把例1
填完整。
五、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教學的成功與否從反饋信息中去判斷,通過練習及時反饋,進行矯正,有效的調(diào)控以改善學生的學習,優(yōu)化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下表,要求學生口算長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長(厘米)寬(厘米)高(厘米)體積(立方厘米)
、421
②432
、444
讓學生口答后,提問:3號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何特點?這種長方體又叫什么?它的體積怎樣計算?為什么這樣算?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如果用V表示正方體的體積,用字母“a”表示棱長,求正方體的體積的公式應該是什么?V=a·a·a,也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表示三個a相乘,不要誤認為а與3相乘。寫“а3”時,3寫在a的右上角。要寫小些,所以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一般寫成:
V=а3
這樣的教學是加強新舊知識的銜接,使學生感覺新知識不新,新知識不難,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使學生樹立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信心,讓學生獨立完成例2,教師巡視,注意學生把“53”是否寫正確,解答后集體訂正。
六、鞏固練習,運用公式。
練習是數(shù)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通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動作操作,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記住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做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先學生獨立完成,這道題是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么情況下可以寫成一個數(shù)的立方,一個數(shù)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把3個相同數(shù)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3。完成練習七第1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4。完成練習七的第7題,要注意這道題算式的運算順序。
5、教師出示火柴盒,計算出它的體積。
問:這個火柴盒沒有數(shù)量該怎樣計算?學生明確應量出它的長、寬、高后,讓學生動手量一量并計算。這樣設計,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計算長方體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七、全課總結。
。1)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2)教師總結。
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nèi)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㈦作業(yè)。練習七的第5題。
附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長方體總個數(shù)=每排個數(shù)×每層排數(shù)×層數(shù)
體積長寬高
143112
243224
3645120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bhV=a·a·a
V=a3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以及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等方面談談我的構思。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第三節(jié)《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即P33頁例1和P34頁的例2題及相關練習。
(二)教材分析與目標確定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jīng)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性質(zhì),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jié)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今后繼續(xù)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nèi)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僦R目標: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谀芰δ繕耍号囵B(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矍楦心繕耍阂龑W生去實驗推導出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探索知識的過程,激發(fā)他們樂于探索的熱情,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同時滲透理論來源于實踐的思想。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根據(jù)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重、難點應定位在以下幾方面: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形成過程。
(2)教學難點:理解公式的意義。
二、說學情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課前,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對物體的體積有一個比較模糊的認知。在教學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利用互動多媒體課程,引導學生通過對物體、模型等的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制作等活動,豐富學生對形體的感知,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說教法
第多斯惠說過:一個不好的教師是奉送真理,而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我想我要轉變觀念,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要成為兒童生活的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學習條件,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去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總結出規(guī)律。本課的教學從兒童的認知特點出發(fā),強調(diào)寓教于樂,形象直觀,采取啟發(fā)式、探究式的方法教學,讓學生自己參與,自己動手,自己得出結論。
四、說學法
1.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引導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分組討論:每排個數(shù)、每層排數(shù)、層數(shù)是長方體的什么?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么關系,這是總結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徑。
2. 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學習。
問題是數(shù)學教學的核心,也是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最佳動力。教學設計時,我力求以“長方體、正方體體積”這一數(shù)學知識為載體,通過學生主動參與、發(fā)現(xiàn)結論、猜測驗證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的數(shù)學認知結構建立在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和主動建構之上,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課程改革精神。
五、說教學流程
(一)教學準備
1.學生動手操作的小正方體積木若干套。
2.自制課件。
(二)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件演示如下圖,讓學生說出他們的體積各是多少?
2、如果較大的物體用1立方厘米去量好不好?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來計算呢?
(2)、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實驗探究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思考,并且具體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緊密地結合起來。具體的過程是:
1)每五人一組做實驗并記錄:
取24塊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體積木,任意拼擺長方體,然后把數(shù)字記錄在表格里面。
2)通過課件演示,根據(jù)學生的記錄表,操作驗證。小組討論:通過填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歸納概括
1)研究數(shù)字間關系。
分組討論:從這些數(shù)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袤w積與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的關系。
長方體體積=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
、陂L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
(長方體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2)概括體積公式。
①引導學生觀看課件,由學生自己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V=a×b×h V=abh
[例1.的講解]進一步讓學生默記公式,指名說一說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讓學生計算例1。
、诟鶕(jù)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推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嗎?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V=a3 [V=a·a·a,也可以寫成a3 讀作a的立方,表示三個a相乘,不要誤認為а與3相乘。寫“а3”時,3寫在a的右上角。]
[例2.的講解]要使學生樹立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信心,所以讓學生獨立完成例2,教師巡視。
(3)、反饋練習,實踐運用。
練習是數(shù)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堆積木,算體積。
(2)、通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34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動作操作,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記住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3)、做第34頁“做一做”的第二題,先學生獨立完成,這道題是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么情況下可以寫成一個數(shù)的立方,一個數(shù)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把3個相同數(shù)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三)、全課總結。
(1)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2)教師總結。
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nèi)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六、附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長方體體積=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V=a×b×h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V=a3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掌握它們面積和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即將學習長方體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的基礎,又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開端,對今后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圖形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節(jié)課內(nèi)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綜合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能力,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實際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 難點:初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教學具準備:長方體實物及相關課件、配套學具等等。
二、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主要采用探究發(fā)現(xiàn)法、討論交流法和小組合作法,并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采用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得出結論,體現(xiàn)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2、學法分析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質(zhì)和聯(lián)系。”所以,本節(jié)課,我突出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做到“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說理!弊寣W生親身經(jīng)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為我們教師展示了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面對學生們,我的`設計本著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和情感的形成。所以,本節(jié)課我按照
激趣引入——引導探索;自主學習——鞏固應用;發(fā)展提高——交流評價;能力培養(yǎng)——體驗成功這樣的模式進行教學 。
設計意圖:
為什么我要按照這4個步驟來進行教學呢?因為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形成發(fā)展中的一次飛躍。在引入時,我首先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在讓學生觀察和說說生活中的長方體,不僅在學生頭腦中建立長方體圖形的表象,點明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和目標,還讓學生體會了所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本節(jié)課的概念比較多,學習內(nèi)容較為枯燥,如果僅靠傳統(tǒng)說教式和灌輸式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所以,我讓學生以摸、看、量、算、比等多種形式分別感知長方體,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學生按預定的流程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體現(xiàn)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在設計練習的時候,我設計了基礎題和發(fā)展題;A題主要幫助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以此來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發(fā)展題是對所學知識的深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理解和運用,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在設計板書時遵循了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再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這就是我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歡迎批評指正。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一)說課內(nèi)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二節(jié)課。
二)本節(jié)課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象有了充分的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表面積的定義: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表面積。
2)、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且會根據(jù)具體情況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積的實際問題。(比如有五個面或四個面的長方體或正方體)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他們旺盛的求知欲望。
2、過程與方法:
1)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在實際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或跟表面積有關的問題,如工業(yè)生產(chǎn)中需要的包裝盒,裝潢時對長方體或正方體進行外包裝,建筑時要粉刷墻壁等。
2)掌握知識的過程:情景引入,感知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必要性分組討論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全班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選擇最優(yōu)方案小組探討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自主練習,鞏固知識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發(fā)揚嘗試、合作的協(xié)調(diào)精神,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2)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四)重難點的確立:
1、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會解決有關的實際生活問題。
2、難點:根據(jù)給出的長方體的長或寬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這是本課的難點。
說教法和學法:
現(xiàn)代數(shù)學理論認為,小學數(shù)學課應增加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依據(jù)本單元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主要運用復習引入法、情境教學法、啟發(fā)分析法動手操作法等進行教學。
教與學密不可分,教是為了更好地學。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如下學習方法:轉化遷移的方法、比較分析法、總結歸納法。
說教學流程:
。ㄒ唬┣稍O情景,生活引入:
師:同學們,學校要給災區(qū)的小朋友捐款,并決定本周三在學校的`操場上舉行募捐儀式?倓仗幍膭⒗蠋熞埔粋象樣的募捐箱,他聽說我們正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所以請我們幫個忙。請你想一想我們該怎樣制呢?(生答)我們還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生答)總務處備有硬紙板,那我們該去領多少呢?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長方體的表面積。
(二)自主探索,形象感知。
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學生在用學具進行操作性學習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能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讓學生主動操作、主動探索、主動思考。
1、引導學生展開上節(jié)可課制作的長方體,依次標明上下左右前后六個面,使學生明確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就求這個長方體表面積這六個面的總面積。在學生的頭腦里建立起表面積的概念。
2、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動手量出長、寬、高,嘗試通過小組合作算出表面積,然后向全班匯報。
。2)小組討論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真正弄清楚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教師有在關鍵處進行點撥、引導,突破這一難點問題。
(3)全班交流。學生可能的方法有6個面的面積相加;三個不同的面每個面的面積乘2再相加;三個不同的面的面積相加再乘2。讓學生通過比較選擇一種最優(yōu)的方案。從而抽象出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3、募捐箱做好后,想找一些漂亮的紅紙貼一下箱子的外面,觀察一下哪些面需要裝飾?(上面和四周)那需要多少紅紙?(小組討論解決)
通過這個例題的解決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時并不需要求出6個面的總面積,這時啟發(fā)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情況,(如木制的粉筆盒、煤箱子等)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4、師出示募捐箱的長寬高的具體數(shù)據(jù),分別求出需要多少硬紙板和紅紙。
5、小組討論怎樣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6、交流。學生可能有按照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計算的。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最簡便,同時明確在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中為什么要乘6。
7、質(zhì)疑問難。
。ㄈ╈柟叹毩,擴展應用。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學到的知識通過應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1、書中的習題。通過有目的的基本練習、鞏固練習、綜合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強化了學生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了一定技能技巧。
2、設計磁帶包裝
1)單個包裝:同學們?yōu)橐粋磁帶盒設計外包裝,并把設計方案填寫在設計表中。
2)兩盒包裝:兩盒一套有幾種擺放方式。初步估算一下:哪種最省料,哪種最廢料。
你認為上面三種中哪一種擺放設計外包裝最好?除了以上三種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擺放方式?
3、課后實踐作業(yè):
1)按你喜歡的擺放的方式設計并制作兩盒一套的磁帶外包裝盒,并計算出至少要多少材料。如果你感興趣的話,還可以設計制作盒數(shù)更多的磁帶外包裝,下節(jié)課我們進行匯報交流和展示。
2)課后思考:如果按我們算好的硬紙板的面積去領正合適的紙板,能做出我們需要的募捐箱嗎?為什么?
說教后反思:
學習本節(jié)課,如果學生在上節(jié)課會求指定的長方體的某個面的面積,學習本節(jié)課的時候問題不大。估計學習本節(jié)課的時候有一部分學生會有一定的困難,要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個別輔導,要多利用實物讓學生觀察,逐步建立起空間概念。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生以前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有一定難度。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這節(jié)課要在此基礎上掌握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學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這是下一步學習體積單位進率的基礎,更是以后學習容積的基礎。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操作,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
二、說教法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而他們的思維特點又一般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對所學內(nèi)容有所領悟,進而內(nèi)化為己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學生動手操作,同時配合多媒體課件演示.
三、說程序這部分內(nèi)容分3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教學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第2課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第3課時進行綜合應用,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任何新知識都是以原有知識體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了如下內(nèi)容來為新課做好鋪墊。
1.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用學具手勢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別有多大。
2.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利用動畫演示把它們切割成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體積分別是多少?是怎樣知道的。從中使學生體會到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多少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這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疑問:生活中遇到的計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問題,多數(shù)不能切開來數(shù),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行不通,又該怎么辦?這樣就在學生心里形成了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tài),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知識強烈愿望。
。ǘ┎僮飨胂,探索公式。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首先吸引學生,刺激感官,啟迪思維,提高興趣,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也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體的過程是: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長方體,邊擺邊在表格里記錄:長、寬、高和體積
。2)匯報交流,學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講解,教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
。3)請學生觀察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這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他們充足的討論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各抒已見,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共同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書寫形式的指導。
。5)完成例1,學以致用,加深理解。
。6)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并且在剛才的實驗操作中,也有學生擺出了正方體,因此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時,使學生明確三個a相乘也可以寫成a3,3寫在a的右上角。
。ㄈ╈柟叹毩暎瑪U展應用
練習是數(shù)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通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動作操作,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做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么情況下可以寫成一個數(shù)的立方,一個數(shù)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把3個相同數(shù)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3.完成練習七第1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4.完成練習七的第7題,要注意這道題算式的運算順序。
5、拿出課前準備得長方體物體,同桌合作計算出它們的體積。
學生明確求體積應先量出它的長、寬、高,再進行計算。這樣設計,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計算長方體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全課,質(zhì)疑解惑。
。1)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nèi)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和回顧與反思的習慣。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6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nèi)容,此時,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已經(jīng)很熟悉了,而且在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還知道了什么是體積,以及常用的體積單位。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進行順勢教學。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操作中,讓學生感知出長方體的體積大小與它的長、寬、高等有關。
2、能運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借助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及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其中,發(fā)現(xiàn)、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是帶領學生經(jīng)歷公式的推導過程,實現(xiàn)他們對知識的發(fā)現(xiàn)和再創(chuàng)造。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力求體現(xiàn)本課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設疑激情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學認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在導入時,我選用了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盒子,學生們通過猜測,引發(fā)矛盾。疑問萌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對新知識的探究。
2、引導探索: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并為每個小組提供了學習材料,讓學生們通過自己“拼、擺,觀察、計算、討論、交流”等活動形式,自己去發(fā)現(xiàn),歸納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3、觀察演示:利用多媒體教學和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鑒于這樣的認識,本節(jié)課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1、觀察的方法。
2、活動實踐的方法。
3、獨立思考的方法。
4、小組交流的方法。
依據(jù)這節(jié)課的教材知識結構及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發(fā)展水平,為優(yōu)化教學過程,實現(xiàn)“愉悅和諧發(fā)展,主動探究新知,大膽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是這樣安排的:
一、比較大小,設疑激情
同學們,李老師手上有兩個盒子,一個電話盒,一個咖啡盒,你們知道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嗎?這兩個盒子哪個大?哪個小呢?
學生們通過觀察大膽的猜測,有的認為電話盒大,有的認為咖啡盒大,有的認為一樣大。究竟哪一個大呢?我們需要掌握一種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計算,這樣才能驗證我們的猜測。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耍處熞趯W生的認識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索欲望。在講長方體、正方形面積計算這節(jié)課時,就先出示兩個圖形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進而引發(fā)矛盾沖突,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渴望。我這樣導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抓住了學生的心,讓學生情不自禁的想去探究和發(fā)現(xiàn)。
二、動手操作,感知認識
1、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20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小組合作擺一些任意長方體,并說說它的長、寬、高是多少?體積是多大?記錄在記錄單上?纯茨膫小組擺得又多又快。
2、匯報交流。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組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你能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擺的嗎?體積是多少?還有不同的擺法嗎?(學生邊說,老師邊記錄)
3、觀察發(fā)現(xiàn):通過剛才的擺,觀察這些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總結,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總結出字母公式。
【設計意圖】: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的指導作用是潛在而深遠的,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外顯而巨大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不平衡的問題情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探究、猜想、思考,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思維空間。在這種設計理念的引導下,我也讓學生們自己去拼擺、去觀察、去記錄、去發(fā)現(xiàn)。自己歸納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這樣雖然會走一些彎路,但學生親自經(jīng)歷和體驗了學習過程,他們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實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再創(chuàng)造”。
三、嘗試練習,再次發(fā)現(xiàn)
1.同學們真聰明,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要求一個長方體的體積,必須知道那些條件?出示例一,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看來同學們很聰明,那這個圖形怎么求呢?(在例一的基礎上變化數(shù)據(jù),把它變成一個正方體)
3、小結:當長寬高相等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一個正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就是棱長×棱長×棱長。如果用a來表示正方體的棱長,那它的體積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呢?學生自己總結出正方體體積的字母表示公式,老師以小資料的形式介紹a3的讀法和意義。
4、完成書上例2
5、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它的體積計算方法與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的得來可以通過學生遷移學習獲得。這樣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還讓學生體會到了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深入體會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核心概念。
四、解決疑難,運用拓展
1、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那么這兩個盒子要求它的體積,需要知道什么?師提供測量數(shù)據(jù),讓學生求體積。并且比較大小。
2、同學們真聰明,會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現(xiàn)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個忙,愿意嗎?出示拓展題一“小小設計師”:學校想請你們設計一個游泳池,這個游泳池要能蓄水180立方米,你能設計出幾種不同的方案?你覺得哪種最合理?
3、出示拓展題二。一塊不規(guī)則的橡皮,怎樣求它的體積?
【設計意圖】:教師要精心地、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課堂練習,應以練習設計的藝術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在課堂練習這個廣闊的天地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霸O計游泳池”和“求不規(guī)則橡皮的體積”這兩個拓展練習設計。不是在單純地模仿例題,機械地套用公式計算。而是在對題目的觀察、分析中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觀點,培養(yǎng)了學生要“透過表面現(xiàn)象,看到問題實質(zhì)”的辯證思維。在對題目的解答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用“逆向思維”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游泳池的深度要科學,符合生活實際,長和寬要成比例。這樣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實現(xiàn)了對數(shù)學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內(nèi)容。
本節(jié)所講的內(nèi)容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第25————26頁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的教學內(nèi)容。
2、教材簡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jīng)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性質(zhì),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jié)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今后繼續(xù)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nèi)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僦R目標: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正確進行簡單的體積計算。
、谀芰δ繕耍和ㄟ^動手操作,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體積公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以及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矍楦心繕耍菏箤W生感悟數(shù)學知識內(nèi)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
④評價目標:用評價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也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評價自己、建立自信。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意義。
二、說教法
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采取了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fā)現(xiàn)法、自學討論法等方法有機融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說一說、擺一擺、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動 ,把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覺協(xié)同起來,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本質(zhì),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豐富表象、提升經(jīng)驗、形成思考。教學時,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也注重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把靜態(tài)的教學內(nèi)容動態(tài)化,抽象的教學材料直觀化,力圖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yōu)組合,促使每一位學生真正參與到探索新知的學習進程。
三、說學法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jié)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觀察發(fā)現(xiàn)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說一說、擺一擺、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動中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我力求以"長方體、正方體體積"這一數(shù)學知識為載體,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結論的.過程,使學生的數(shù)學認知結構建立在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和主動建構之上。
四、說教學流程
教學時。我安排了情景引入。揭示課題,自主探究。推導公式,利用關系。類推公式,鞏固練習。運用公式,全課總結。交流評價五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⒓で橐。揭示課題。
首先,通過比較生活中一些物體的大小,復習體積概念。
然后課件出示圖,讓學生說出他們的體積各是多少? 并指出數(shù)一數(shù)這個長方體和正方體是由多少個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就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通過情境自然的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也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達到課始趣生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推導公式。
探究是數(shù)學學習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是引導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是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理念。引導學生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組織學生進行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活動"想一想",是讓學生觀察一組長方體,發(fā)現(xiàn)長。寬相等時高的值越大體積越大,高的值越小體積越小。接著。在觀察第二。三組。再讓學生自己敘說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關系。 由于受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制作水平的限制,要想讓學生準備這些長方體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在這里設計三組圖演示,既減輕學生制作的困難,又直觀、形象地認識了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都有關系。
第二個活動"做一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思考,并且將具體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緊密地結合起來,然后逐步脫離操作直觀,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在活動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把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都留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具體的過程是:
。1)每兩人一組做實驗并記錄
請學生小組合作用12個相同的小正方體 (棱長1厘米 )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擺的時候思考:1、每排擺了幾個?2、每層擺了幾排?3、擺了幾層?4。一共擺了多少個?5。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很快算出總個數(shù)?然后把數(shù)字記錄在表格里面。
。2)研究數(shù)字間關系。
讓學生觀察、分組討論:從這些數(shù)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袤w積與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的關系。
長方體體積=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
②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長方體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3)概括體積公式。
引導學生觀看課件,由學生自己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 b 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寫成V=a b h。進一步讓學生在理解基礎上記住了公式。指名說一說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
。ㄈ。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根據(jù)長方體積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以及長方體練習題過渡到正方體,推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嗎?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字母a表示棱長,V=a×a×a。也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不要誤認為a與3相乘。寫a3時3寫在a的右上角要寫小些。所以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一般寫成:V=a3
這樣的教學是把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直接遷移過來,讓學生獨立地得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加強新舊知識的銜接,使學生感覺新知識不新,新知識不難,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使學生樹立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信心,
。ㄋ模。鞏固練習。運用公式。
練習是數(shù)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課本48頁"練一練"的第一題,通過讓學生完成看圖求體積。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記住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填表。讓學生綜合運用長方體長、寬、高,體積之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3、解決實際問題。我安排了兩個解決問題的題目。目的是讓學生用所學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游戲。通過課本48頁第三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意義。
。ㄎ澹Hn總結。交流評價
1、 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2、教師總結。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通過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及學生之間的評價使學生本節(jié)課的情感態(tài)度得以提升。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本課是從直觀形象的認識向理性認識轉變的一課,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以及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等方面談談我的構思。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第三節(jié)《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即P33頁例1和P34頁的例2題及相關練習。
(二).教材分析與目標確定。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jīng)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性質(zhì),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jié)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今后繼續(xù)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nèi)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9
本節(jié)課是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相關知識的整理與復習,教材除了在編排上加強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還加強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注意從現(xiàn)實生活素材中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幾何圖形,在練習中適當增加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這些新的變化,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素材,也為教學提供了開放的教學空間。
小學五年級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并開始對身邊的數(shù)學感興趣。他們思維活躍,極富探索精神。此時,如果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xiàn)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注重了數(shù)學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能夠使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學數(shù)學是有用的、必要的,他們便愿意并想學數(shù)學。
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自主梳理知識,溝通長方體、正方體各知識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教學難點是:選擇恰當?shù)男问綄χR進行歸納整理。
一、目標與要求
1.認知目標:通過整理與復習,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主要概念、計算方法的理解。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自己整理、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通過合作學習。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二、程序與設計
本課我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和一份測試試卷貫穿課的始終。教學流程如下。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明確學習目標
大部分學生都喜歡學習新知識,對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不太樂意去復習、整理。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精心設計了一張暗藏玄機的試卷,其玄機之處就在于第一大題和第八大題。請認真讀完試卷,然后在試卷的右上角寫上自己的姓名。八、如果你已經(jīng)讀完以上題目,只需完成第一題即可。這樣的測試有意思嗎?有意思就笑在心里,等待2分鐘的到來,好嗎?)學生往往疏忽大意,沒看完題就動筆做了,以致2分鐘到了完不成任務。我安排此試卷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本單元知識,二是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2.合作探究交流,形成知識網(wǎng)絡
首先,教師提問:請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將這單元知識很清楚、很有條理地展示出來?你們認為用什么形式比較好呢?
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并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體積和容積及計量單位等用自己喜愛的形式整理呈現(xiàn)。
接著,小組代表匯報整理結果。最后,學生反思、交流。
這時,教師可提問:對于這一單元的知識,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什么樣的錯誤?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設計有效練習
在這里,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一是基礎練習,分為判斷、選擇和計算三個小題,旨在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二是實踐練習,也就是課始測試卷中的第七題:“要計算一個牛奶盒能裝多少牛奶,需要獲取哪些數(shù)據(jù)?怎樣獲取?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自己測量出數(shù)據(jù),并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實際問題。這樣設計練習,體現(xiàn)了新課標所倡導的“基礎性”“層次性”“應用性”的特點。
4.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進行課外延伸
最后,我設置了這樣—個情境:聘請學生當小設計師。
牛奶廠想將20盒牛奶裝在一個包裝箱里,如果請你做設計師,你認為將這個包裝箱的長、寬、高確定為多少最節(jié)省材料?請大家課后自己動手設計,然后把設計方案匯報給老師。
這樣設計,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出課堂”,讓數(shù)學最大程度地影響著、激勵著學生。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ㄒ唬┱f課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數(shù)學第十冊第25—26頁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ǘ┙滩牡牡匚弧⒆饔煤鸵饬x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理解,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ㄈ┙虒W目標的確定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要求,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多元的,結合本課的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認知目標 技能目標 情感目標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合作交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嘗試精神,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通過引導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并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的魅力。
。ㄋ模┙虒W重點、難點重點:建立表面積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根據(jù)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想象出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二、說教法、學法。
。ㄒ唬┙谭榱俗寯(shù)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學生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理解與發(fā)展,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嘗試教學法”,輔以“情境探究式”教學法、“觀察法”等,實現(xiàn)師生互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等思維方法的訓練,努力探索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數(shù)學課堂新策略。
。ǘ⿲W法《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因此,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本節(jié)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
三、說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自備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一個,剪刀一把。
四、說教學設計
教學
環(huán)節(jié)
師生互動
設計理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舊知重溫鋪路搭橋
口答。
1、長方體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相對的棱的長度( ),相對的面()。
2、正方體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它的棱( ),每個面( )。它是特殊的( )。
3、看圖,指出各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學生回答。 發(fā)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為新知識鋪路搭橋。
二 創(chuàng)設情境 切入主題
1、動畫演示情境圖。媽媽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選了一份精美的禮物。為了使禮物更加美觀,他打算親手包裝盒子。小明買回一張漂亮的包裝紙,為了節(jié)約紙張,他想先裁下大小適宜的一塊再包裝,那么至少要裁多大的紙呢? 小明該怎么做呢?你能幫他出出主意嗎?
導入新課:這就要用到一個新的數(shù)學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1、 學生觀看并思考。
2、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生1:必須先知道盒子有多大。
生2:必須先算出盒子每個面有多大。
新課標強調(diào),教材必須從屬于、服務于學生的需要,我們應該應用教材、靈活地處理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實際出發(fā),因此,我對例1進行優(yōu)化組合,真正使數(shù)學煥發(fā)出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情境的設計意在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感受到一種人文情懷。
三實踐操作 建立表象
出示“操作提示”與“我的發(fā)現(xiàn)”。操作提示:①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沿著棱剪開,再展平,看一看紙盒展開后的形狀。 ②在展開后的圖形中,分別用“上” “下”“前”“后”左“”右“標明。我的發(fā)現(xiàn):你發(fā)現(xiàn)展開后的圖形,在長方體中哪些面的面積相等?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正方體呢?并完成下表。
1、 學生動手操作。
2、 觀察發(fā)現(xiàn)并完成表格。(每人一張)
3、 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導)
4、 匯報。
生1:我發(fā)現(xiàn)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生2:我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后面相等、左右面相等。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拔蚁耄@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能對這一理念作出較好的詮釋。給予學生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去發(fā)現(xiàn),解惑,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學生建立積的表象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 自主探究 深化主題
動畫演示并講解長方體拆成平面展開圖,引導學生建立表面積的表象。
1、 認真觀察并加深理解展開后的圖形與原長方體之間的聯(lián)系。
2、 建立表面積的表象 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是作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
通過課件直觀形象地展示長方體拆成平面展示圖,從而促使學生建立”表面積“的表象,為下面學習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做好準備。 再現(xiàn)情境圖,提出嘗試問題:你能否幫小明算出紙要裁多大? 自讀課本例1。嘗試練習 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shù)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變”教數(shù)學“為”用數(shù)學“,同時,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出示討論提綱:
1、 你是怎樣算的。
2、 正確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關鍵是什么?
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合作交流,能讓學生更, 寬20厘米, 高30厘米。請你幫他算算至少需要多少玻璃?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像這種不需要算出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的情況。你還能舉出例子嗎? 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考慮需要計算哪些面的面積,完成練習并及時反饋。 舉例子,如計算游泳池的表面積、粉刷柱子等。 提高性練習旨在喚起學生對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回憶,懂得根據(jù)實際來解決問題,同時,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是有”用“的。
五總結評價 課堂延伸
總結評價。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既能梳理所學知識,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反思意識。 課堂延伸。 同學們,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它的表面積怎樣算比較簡便?為什么? 課后思考。 這個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能較好地延伸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在課外也動起來。
六說板書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方法一: 方法二: 6×5×2+6×4×2+5×4×2 (6×5+6×4+5×4)×2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就本課的板書而言,我盡量做到簡潔明了,突出重點和難點。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diào)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能力目標: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會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會用直尺測量長方體的長、寬、高。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想象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滲透學習目的性教育。
五、教學用具
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框架、火柴盒、電腦課件。
六、教學流程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學中我從復習平面圖形入手,然后認識立體圖形,進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這樣有利于學生分清長方形和長方體的概念,便于學生逐步形成有關立體圖形的空間概念。然后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畫一畫來具體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并抽象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最后,讓學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用集合圖形表示它們的關系。
在創(chuàng)新應用上,我讓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實際進行測量。通過做一做,擺一擺,說一說,練一練等方式,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又教給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從而大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生以前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有一定難度。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這節(jié)課要在此基礎上掌握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學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這是下一步學習體積單位進率的基礎,更是以后學習容積的基礎。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作,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
二、說教法
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而他們的思維特點又一般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對所學內(nèi)容有所領悟,進而內(nèi)化為己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學生動手***作,同時配合多媒體課件演示.
三、說程序
這部分內(nèi)容分3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教學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第2課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第3課時進行綜合應用,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任何新知識都是以原有知識體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了如下內(nèi)容來為新課做好鋪墊。
1.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用學具手勢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別有多大。
2.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利用動畫演示把它們切割成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體積分別是多少?是怎樣知道的。從中使學生體會到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多少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這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疑問:生活中遇到的計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問題,多數(shù)不能切開來數(shù),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行不通,又該怎么辦?這樣就在學生心里形成了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tài),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知識強烈愿望。
。ǘ***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實驗***作,首先吸引學生,刺激感官,啟迪思維,提高興趣,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也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體的過程是: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長方體,邊擺邊在表格里記錄:長、寬、高和體積
。2)匯報交流,學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講解,教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
。3)請學生觀察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這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他們充足的討論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各抒已見,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共同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書寫形式的指導。
(5)完成例1,學以致用,加深理解。
(6)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并且在剛才的實驗***作中,也有學生擺出了正方體,因此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時,使學生明確三個a相乘也可以寫成a3,3寫在a的右上角。
(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
練習是數(shù)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通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動作***作,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做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么情況下可以寫成一個數(shù)的立方,一個數(shù)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把3個相同數(shù)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3.完成練習七第1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4.完成練習七的第7題,要注意這道題算式的運算順序。
5、拿出課前準備得長方體物體,同桌合作計算出它們的體積。
學生明確求體積應先量出它的長、寬、高,再進行計算。這樣設計,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計算長方體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全課,質(zhì)疑解惑。
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nèi)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和回顧與反思的習慣。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 篇13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nèi)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第一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是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和例1以及練習六的第1—4題。
2、教材簡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數(shù)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第二小節(jié)的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3個例題,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有關知識,本節(jié)課只要求學生學習例1,掌握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材先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把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的6個面展開,幫助學生認識表面積的概念。接著通過例1,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通過練習,鞏固、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2、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會用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推理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探索精神。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4、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5、教學難點
根據(jù)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6、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紙盒,一把剪刀。
教師準備一套多媒體課件。
二、教法、學法
本課時依據(jù)現(xiàn)代認識科學理論及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探究式的教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通過動手操作、觀察、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他人合作意識,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三、教學設計
本節(jié)課,我的基本教學思路是: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進行兩次探究活動,設計三組層次訓練”的教學步驟,通過六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豐富的生活場景;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紙盒;漂亮的禮品盒。)
教師讓學生觀察,然后提出問題:
、偾懊嫖覀兛吹降闹饕鞘裁葱螤畹奈矬w?
、趩为毘鍪疽粋漂亮的禮品盒(出示圖:長6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
學生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師指出小紅想做一個這樣的紙盒,可她不知道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2、動手操作,理解概念
這次探究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生剪一剪、看一看、想一想概括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首先教師用課件示范,把一個長方體紙盒沿棱剪開,再展開,看看展開后的形狀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剪開一個長方體紙盒和一個正方體紙盒,展開放在桌上。(學生在剪的時候,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當學生都把展開的`圖放在桌上時,教師讓學生用“上、下、前、后、左、右”六個字標明6個面。把標得又快又好的學生作品貼在黑板上,然后指著黑板上兩個展開圖,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揭示課題并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接著,讓學生觀察展開后的圖形,思考兩個問題:
①在長方體中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诿總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3、合作交流,掌握方法
這次探究活動的主要有兩項任務:一是通過學生觀察思考根據(jù)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指出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二是通過學生合作、交流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出示例1,學生讀題后,明確這道題就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然后出示想的過程,提出要求:同桌合作、討論,完成P26例1下面想的過程。
抽生匯報,并說說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同時,課件在長方體圖中進行閃爍。
接下來,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最后,把學生的不同方法,特別是下面三種方法板書出來(課件出示)
、6×5+6×4+5×4+6×5+6×4+5×4
、6×5×2+6×4×2+5×4×2
、郏6×5+6×4+5×4)×2
并試著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說出算式的理由。
接著引導學生對這三種方法進行比較,得出簡便的解法。
4、引導總結,歸納學法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概念和表面積計算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發(fā)現(xiàn)剛才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進行的,從而實現(xiàn)對學習方法的歸納。
5、分層訓練,鞏固運用
第一層次——導練:(課件出示)練習六第1、2題,主要解決長方體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的問題。
第二層次——議練:練習六第3題,P26“做一做”用兩種方法計算,主要鞏固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第三層次——自練:P28第4題,主要讓學生運用剛學過的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6、結合板書,全課總結
。ǔ鍪景鍟⒑唵芜M行說明)教師結合本課時板書,引導學生總結本課時主要內(nèi)容。學生回顧學習情況,質(zhì)疑解疑,教師肯定學生優(yōu)點,提出希望。
本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巨大優(yōu)勢,使靜止的變?yōu)閯討B(tài)的,復雜的變?yōu)楹唵蔚,抽象的變(yōu)榫唧w的,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顯示了教學過程,啟迪了學生思維。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進行兩次探究活動,設計三組層次訓練”的教學步驟,安排六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既理解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又掌握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還學到了學習的方法,享受了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正方體和長方體說課稿】相關文章: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說課稿07-13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說課稿11篇12-02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02-26
大班教案《正方體和長方體》03-19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08-26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02-27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03-0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