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06-11 08:29:5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百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本冊第六單元又學習了萬以內的加減法,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學習萬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學習萬以內的連加法,為后面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同時也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把連加法的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提供了富有意義的情境圖,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獲得新知,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使學生既能體驗到發(fā)現問題的成功,又能切實感受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

  二、理念

  本節(jié)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算法和技能訓練,比較枯燥。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結合具體情境,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樣化,并能正確計算,利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3、情感目標:利用情景、協(xié)商、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三、教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分別采用直觀演示、實踐探索、觀察比較、演繹概括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五、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的教學程序可以分為四個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二)探索新知、構建方法

 。ㄈ⿷眯轮、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激勵評價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創(chuàng)設情境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也是創(chuàng)設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的四大要素之一,根據低年級的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在你的學習用具中你最喜歡什么?學生會根據個人的喜好回答,肯定有的同學會說喜歡書,我就順勢說道:書是我們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同學們都有好多工具書和課外讀物,可是你們知道嗎,還有很多和我們同齡的小朋友卻沒錢買書,他們也多么希望有幾本課外讀物。〈蠹矣泻棉k法滿足他們的心愿嗎?學生們會各抒己見,可能會說給他們捐書,這時我繼續(xù)說:正好有兩所小學和我們想的一樣,大家看用電腦出示統(tǒng)計表。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要有愛心,要樂于幫助他人的德育教育。

  環(huán)節(jié)二:探索新知、構建方法

  1、電腦出示統(tǒng)計表,引導觀察,問學生:從老師提供的信息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讓學生獨立觀察,發(fā)展學生從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2、根據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并在小組中交流討論自己的問題。這一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方式,展開自主學習。

  3、同學們提出了這些問題,我們先選擇一個問題解決,建設小學一共捐書多少本?

  先讓學生自主列出算式,估算一下得數的大致范圍,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然后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數。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fā)展,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

  最后讓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算法。在交流時,不僅讓學生積極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思考過程,還要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不斷比較、分析、完善、優(yōu)化自己的思維過程,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計算的基本思路。

  4、完成試一試。在學生獲得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后讓學生獨立解決,既能使計算方法遷移,得以靈活運用和鞏固,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注重了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

  環(huán)節(jié)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基本練習。75頁1題,用豎式計算,讓學生獨立進行計算,進行新知的鞏固。

  2、應用練習。75頁2題,學生在獨立計算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培養(yǎng)學生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拓展延伸練習。利用原型的啟發(fā),突破原型,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外延。48+( )+567 =813 ( )+450+340=1000

  整個練習設計遵循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的原則,激發(fā)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新知的內化,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臺,開放題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新的挑戰(zhàn),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發(fā)現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環(huán)節(jié)四:課堂總結,激勵評價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對自己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教師給予激勵性的評價,鼓勵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義務教育朝鮮族學校數學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頁第1課時的內容。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求學生認識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也是為以后要學的“噸”的教學奠定基礎?撕颓Э耸莾蓚基本的質量單位,而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身體來感知。這節(jié)課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標: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估計物體質量的意識和判斷能力;通過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增強生活意識。

  4.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三維目標和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的重點確定為:幫助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能正確讀出測量工具上的數值確定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yǎng)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因年齡小,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在教學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游戲情境、活動情境,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fā)現,獲取新知,同時還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了良好基礎。

  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并優(yōu)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采用了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三、設計理念

  教學中,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授課,這樣即便于準備學具,又體現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本課設計不斷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從操作中發(fā)現,從發(fā)現中體驗,讓“學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fā)展的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

  四、說教具學具

  為了能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依據課堂設計的需要,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袋裝1千克鹽、1臺盤秤、兩包500克的鹽、天平。

  小組準備:一袋1千克的鹽、1千克的水果、1千克的洗衣粉、二分的硬幣、圖釘、扣子等物品。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教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答:媽媽買的牙膏是100克,火腿腸一根是50克,我的體重是35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說了這么多,你有什么發(fā)現嗎?

  生:有的后面帶:“克”,有的后面帶“千克”。

  學生有可能答出:比較輕的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2、引出課題:用來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單位,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板書:克和千克)

 。〝祵W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學時我首先從學生的生活場景——在超市購物,引出質量單位,以此來說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單位,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ǘ、體驗操作,獲取新知

  1、克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有多重。

  (2)用天平稱:一枚二分硬幣重約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約有多重?說說自己的感受。

 。4)舉幾個生活中大約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圖釘、扣子等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學習用品大約有多重,用天平稱一稱。

 。6)用手掂一掂學習用品,說說自己的感受。

  2、千克的認識

  千克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以下八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大約有多重。

 。2)看標注:一袋鹽重500克。

  (3)教師問:兩袋鹽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兩袋鹽的重量。

  (5)教師問: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適嗎?

  生答:不合適。

  教師:那應該用那種秤來稱呢?

  生:彈簧秤,臺秤。

 。6)用彈簧秤稱兩袋鹽的重量,得出:1千克。

  板書: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說說自己的感受。

  (8)稱一稱蘋果,掂一掂,說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

  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稱一稱2分硬幣、數學書、1千克重的食鹽、水果等,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fā)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

  教師和學生共同驗證。

 、1克與1千克比你有什么感覺?(1克非常輕,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遠)對,所以平時我們在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重的物品時一般用千克作單位。

  3、克和千克的關系

  師出示一袋500克的鹽問:1袋鹽重多少克?重500克。

  兩袋鹽合起來多少克?(1000克)板書1000克

  我們用秤來稱稱看。大家還記得這盤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千克作單位)

  仔細觀察指針,指針指到數字幾?(數字1)那就是幾千克?(就是1千克)板書1千克

  同樣的兩袋鹽,包裝上用克作單位時是1000克,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稱時是1千克,那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板書:1千克=1000克)

  師板書用“g”表示克,“kg”表示千克。

  4、認識秤

  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ǘ嗝襟w課件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教師著重給學生介紹一下天平的組成及用法。

  師:同學們都沒見過天平,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用法)

  師:同學們的數學課本有多重?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用天平來稱一稱,好不好?

  要求:(1)先掂一掂,估計一下課本的質量,然后再用天平稱出課本的質量。(2)稱好的質量用近似數表示就可以。

  小組合作稱出數學課本的質量

 。ū经h(huán)節(jié)設計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給學生自己活動的時間和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合作探索獲得知識的成就感)

 。ㄈ、基本練習,鞏固應用

  1、寫出體重。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3、連一連。

  4、找錯。

  設計意圖

  本節(jié)課,學生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一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動手掂一掂、動腦估一估、動口說說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體會感悟1克和1千克的實際輕重,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增強了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充分享受了學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ㄋ模⑷n總結,課外實踐

  這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什么?讓學生說出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老師想請同學們課下調查幾種物品的質量你們能做到嗎?

 。ǔ鍪菊{查物品的名稱,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ㄎ澹ⅲò鍟O計)

  克和千克

  一枚二分硬幣為一克一袋鹽500克,兩袋為1000克

  克:g一千克=1000克

  千克:kg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平均分

  二、教材簡析

  除法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的,因此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內容

  (1)例1通過主題圖創(chuàng)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

  (2)通過例2、例3,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和份數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總數和每份數的包含除。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例1、例2。通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鐘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實踐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平等意識、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含義的基礎上,因此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表象。而兩年級學生的思維完整性還不夠,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種方法,為除法的認識和計算作準備。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始終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探究,并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如下教法:

  1、采用主題式教學,以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通過多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構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在各種形式與內容的分一分活動中體驗平均分的特點和方法。

  3、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基礎的問題解決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綜合的實踐應用放在課尾,以開放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

  鑒于以上教學法的設想,我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做了自己適當的處理,并試圖用以下一個教學流程來展示我的教學:

  1、通過分配獎品的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時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含義。

  2、通過小組合作平均分配禮物,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說出結果。

  3、通過判斷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引導學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

  4、再次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匯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yōu)化,滲透除法的計算。

  5、開放創(chuàng)新的綜合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為演出服選擇紐扣式樣和數量”,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平均分知識靈活創(chuàng)新地解決實際問題,并為下節(jié)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后的結果中發(fā)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規(guī)律,并注重學生審美意識和統(tǒng)籌安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現代心理學、教育學認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連貫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著思維的豐富性。眾所周知能力和思維相輔相成,而思維的發(fā)展同語言的發(fā)展又緊密相關,這說明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即通過聽、看、想、說等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1、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兩者相互依存。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與發(fā)展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fā)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可采。簜人小聲獨立說、同桌互相說、小組內輪流說、讓學生小結等形式。說的內容有許多,今天這節(jié)上可以說的東西也是比較多的,比如:說角的特征、說操作過程、說判斷的理由等。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學生操作的學具、老師的教具以及板書等,向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識。教師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后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于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師示范,讓學生知道怎么說。

  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因此在教學中,

  教師要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有條理地說。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后連貫、邏輯性強。這節(jié)課中鄒老師在學生認識了頂點和邊后,加以示范性的說明并配合手勢,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規(guī)范了頂點和邊。在之后學生找生活中的角并說一說的時候,也給與了師范性的演示。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3、動手操作,發(fā)展兒童的數學語言。

  動手操作是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是直觀性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這一思維活動特點,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這—外部活動,來發(fā)展兒童的數學語言。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做一些角,學生邊想、邊做、邊說,使腦、手、口共同參與活動,可以達到統(tǒng)一和諧。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學生也有很多親手指一指的機會,通過讓角變大、變小的操作學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較差,往往是肚子里知道卻說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維過程表述出來。教材在教學各個內容時安排了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的活動,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操作增強感性認識,逐步達到抽象化。說一說就是要借助語言,把想的過程明確、清晰地表達出來。因此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語言的發(fā)展是密切聯系的,增強語言的培養(yǎng)就是增強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也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4、學會傾聽,成為數學語言的中介

  我們低年級的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堂里說話最初都是需要高級“翻譯”的,這個翻譯從哪里來?就是我們的老師。數學語言不是簡單的書面語言,更不同于生活語言,它的特點是準確、簡潔和嚴謹,具有教強的邏輯性,而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往往不夠嚴密,缺乏邏輯性、完整性,語言的組織能力比較弱,這樣就阻礙了對數學知識的正確表達,數學思維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說老師在課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學生由生活語言向數學語言過度的中介,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階段,口頭表達能力非常有限,回答問題更是殘缺不全,在平時的上課中,認真傾聽學生發(fā)言,及時收集信息、發(fā)現問題及時指出,力求使學生語言表達語句完整,用詞準確。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七巧板》是課題學習,而“課題學習”作為新課程標準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活動。課標對它的要求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在全體學生獲得必要發(fā)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可以獲得不同的體驗。本課題與眾不同,要求學生主要拼多邊形。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1)用七巧板拼多邊形與已學過很多重要知識聯系密切;(2)便于學生探索拼圖規(guī)律。

  學情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成功并不意味著沒有困難,我預計在活動中學生的難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學生只對拼圖感興趣,而不善于發(fā)現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和拼圖規(guī)律;(2)拼擺多邊形時,受思維局限性的影響,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心理耐挫能力不強。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加深對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四邊形性質等重要知識的理解。

  2、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全等變換在拼圖中的應用,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七巧板的制作、拼擺,體驗“分解--組合”的過程。

  2、探索用七巧板拼擺多邊形的規(guī)律,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拼圖活動中體驗方法的多樣性,感受七巧板的文化價值。

  2、活動中,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參與意識與團隊精神。

  3、增強從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探索規(guī)律的意識。

  4、通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經歷用七巧板拼多邊形的過程;積累拼圖經驗;探索拼多邊形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探索用七巧板拼多邊形的規(guī)律。

  教法學法:

  在學法上,主要采用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等方法。作為教師,要深入到各組,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并不失時機地進行指導,點撥。

  課前準備:

  查閱七巧板的有關知識,并準備好學具:邊長12cm正方形硬紙板、剪刀、三角尺、彩筆。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制作七巧板。

 。1)我來說一說。讓學生介紹七巧板的由來。

  這樣既給了學生展示課外預習成果的機會,又讓學生感受到了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如果學生介紹的不夠全面,教師可做適當的補充。

  (2)一起做一做。首先請學生口述:如何把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硬紙板分割成七巧板?

  提醒學生抓住五個中點,然后觀察畫好的七巧板圖,尋找七巧板中所蘊藏的數學知識,分別從邊,角,面積三方面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出七塊板的特點,尤其是邊,角的關系為探索規(guī)律埋下了伏筆。最后讓學生在紙板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并按教材的方法標上序號,剪開,這樣一副七巧板就做好了。

  2、探究規(guī)律。

  這是本課題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對教材的“想一想”和“議一議”的內容做了整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索規(guī)律:首先讓學生從七巧板中任選至少2塊板拼多邊形,每拼出一種,就畫出它的拼法示意圖。2分鐘內看誰拼的多。

  每個學生都想拼出更多的圖形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因此增強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

  接下來投影展示學生的拼圖成果,教師也可適當補充,讓學生發(fā)現用七巧板可以拼擺出各種各樣的'多邊形。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多邊形都可以用七巧板拼出?即用七巧板所拼擺的這些多邊形有什么共同特點?小組帶著這個問題進行探討,提示學生可以從邊,角兩個方面考慮。

  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團隊精神,知識共享,共同合作,爭取第一個完成任務。

  然后師生整合各小組的看法,得出規(guī)律。最后讓學生回答:你能用七巧板中的若干塊板拼出一個等邊三角形嗎?為什么?

  這個問題重在對規(guī)律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在整個探究規(guī)律活動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獨特表現,給予鼓勵,促進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3、拼圖實踐。

  這也是本課題的重點。

 。1)活動一:用七巧板拼出如圖的五邊形,其中一塊⑤號板已經放好,請將其余6塊板拼好,并畫出拼法示意圖。看誰的拼法多。

  采用個體比賽的形式,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這樣既符合了學生愛動手的特點,又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最后通過展示學生的成果,讓學生體驗拼圖方法的多樣性。

  (2)活動二:自由發(fā)揮,用一副七巧板拼多邊形(每組從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中任選一種,盡可能多的拼出不同形狀,并有所記錄。)

  采用小組合作比賽的方式,小組從選題到操作再到記錄最后到展示,可以充分體現一個團隊的分工與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估計學生的答案不完整,這里教師可以給出幾種答案,可做適當補充。從邊角兩個方面進一步加深對規(guī)律的認識。

  4、設計圖案。

  這是一個機動環(huán)節(jié)。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學生通過欣賞教師提供的范例,自己設計一個喜歡的、有趣的圖形,也可以仿照老師的,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新并加以展示。這個活動學生會很感興趣,但受思維局限性的影響,可能無從下手,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展示自己的個性。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

  5、小結。

  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掌握了哪些拼圖方法?我表現最好的是.我的疑惑是。為了回扣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學生暢談,做到全員參與,強化了重點,培養(yǎng)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學習進行反思,鍛煉評價能力和反思能力。

  6、游戲與欣賞。

  通過目蓮拯救母親的游戲,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最后學生在精美的拼圖和輕柔的音樂聲中結束本課題的學習。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凌河區(qū)洛陽小學的參賽教師王微,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分、秒”中的起始課《我們贏了》。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一年級初步認識了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三年級進一步學習年、月、日的基礎!缎抡n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鐘表,還要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處處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鐘表的方法,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知道它們之間的進率,初步建立起時間觀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會正確的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理解1時=60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合作、研討、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在動手撥表的過程中,發(fā)現鐘表的運作規(guī)律,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在課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它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非常抽象的概念,二年級的學生對此比較模糊,不容易理解,很難建立起量化的時間概念。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1時=60分,建立1時和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設計了FLASH課件,利用它的形象直觀這一特點來輔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有關時間的知識,

  下面,我就來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教材以北京申奧成功這一情境導入新課,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考慮到這一情境離學生的學習需要比較遠,學生對于這一情境也比較陌生。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練”,我設計了用玩自制的圓盤跳格棋這一游戲導入新課。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玩得興致盎然,在不知不覺中把我們平時需要反復強調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自制的教具。通過玩跳格棋認識了大格、小格。知道了棋盤中有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每個大格里有多少個小格。整個過程是這樣的:(播放教學片段)正是由于組織了這樣的一個游戲,學生在玩棋中經歷了時針與分針的行走過程,因此對鐘面上大格與小格的關系體會十分深刻,在學習關于鐘面的知識的時候,學生已經會把剛剛體會到的知識遷移過來,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玩這個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每次走棋的提示均是有一定目的的。在實際教學時如果采用投骰子則無法控制每次走棋的提示,只能通過課件的預先設計才能實現。游戲結束后利用棋盤和鐘面的相似點,用課件演示出由棋盤轉化來的鐘面引導學生觀察,上面還缺少什么?根據學生的匯報利用課件依次出示鐘面上的數字、時針、分針。

  時與分的關系的教學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在這里我設計采用直觀教學法,利用課件呈現動態(tài)過程。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手段在呈現教學內容上形象直觀的優(yōu)勢,利用Flash課件演示1時=60分,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建立表象,獲得感性認識。整個過程是這樣的:(播放教學片段)由于flash動畫直觀形象的將分針和時針行走的軌跡顯示出來,更便于學生觀察出時針與分針的走動過程,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使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

  在教學“準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將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與真實的鐘表結合使用,學生通過“看一看”、“認一認”、“讀一讀”、“寫一寫”、“撥一撥”等操作活動突破了教學難點。

  本節(jié)課,在“數學來源于生活”原則的指導下,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多操作、多活動,將學習的自主權充分放手給學生,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積極思考、大膽操作,爭先恐后地展現自己,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口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并從中體會到探索的價值。使知識教育與計算機技術得到了完美的結合,真正讓學生在豐富的數學實踐中獲得厚實的感性經驗。實現了“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靜態(tài)的數學結論建立在動態(tài)的體驗、感悟和思考之上。完成了由知識到能力的升華。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平移與旋轉這兩種現象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幾何現象。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

  二、說學生

  二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于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

  三、說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技能目標:

  使學生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

  數學思考:

  在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目標:

  能積極參與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對身邊平移和旋轉有關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判斷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

  難點:

  1、對沒有旋轉到一周的物體的判斷,如蕩秋千等。

  2、建立學生的空間觀點。

  五、教學用具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游樂園主題圖及各種游樂項目運動現象的部分圖等。

  學具:

  學生學環(huán)境中的書、文具盒、桌子、凳子等。

  六、教學方式與方法

  1、探究式師生互動學習方式

  2、觀察法與分析法

  七、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安排了六個層次,分別是玩一玩、學一學、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練一練:

 。ㄒ唬┩嬉煌妗兄揭婆c旋轉運動現象

  我是這樣引入的: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到公園去玩一玩,(出示主題圖),哇,你發(fā)現了什么?(通過教師夸張的語言將學生吸引住,然后出示多媒體:旋轉椅、纜車、摩天輪、蹺蹺板、滑滑梯等。在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它們是怎樣在動,并讓學生動起手來比一比,根據這些物體的運動進行分類,一類旋轉,一類平移,初步感知旋轉和平移現象。)

 。ǘ⿲W一學——分析平移和旋轉現象的特征

 。ㄕn件出示旋轉動畫和平移動畫)讓學生說說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讓學生通過實物的`再次觀察抽象出:旋轉就是圍繞著一個中心轉動,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動,方向不發(fā)生改變。得出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的本質。

 。ㄈ┱f一說——例舉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找出旋轉與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讓學生列舉在生活中見到的旋轉與平移現象,在說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現象描述的準確性和語言表達的完整性。例如:電風扇葉子的轉動是旋轉現象,學生很可能說成風扇葉子是旋轉現象等等。

  列舉生活中的旋轉與平移現象以后,再讓學生眼睛閉上,邊想邊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轉?什么是平移?

 。ㄋ模┊嬕划嫛w驗在方格紙中畫出平移后的物體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知識點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通過多媒體呈現“螞蟻搬家”游戲來互動學習突出重點,讓學生觀察分析得出:要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先找出一組對應點,再數一數對應點中間有幾格,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圖形平移的格數。

 。ㄎ澹┳鲆蛔觥谧鲋畜w驗平移和旋轉現象

  讓學生利用桌子、凳子、椅子、學具或自己的身體等做一做旋轉與平移現象。在做的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將做的好的點到前面。讓他們表演并說說自己做的是哪種運動現象,下面的學生判斷正確與錯誤,并說說為什么?

  等學生做完以后,教師用一根線栓住一只粉筆旋轉,讓學生判斷,然后停下,不做完一周,做蕩秋千狀,又問學生,這是什么現象?為什么?緊接著推門問:門的運動屬于什么現象?為什么?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象剛才粉筆運動和門的運動,雖然沒有做到一周,但是仍然是圍繞中心運動,屬于旋轉運動。然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這樣旋轉的現象。在這里通過老師的做很自然清晰地突破了難點。

  (六)練一練——解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問題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讓學生觀察之后便回答,然后核對。第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生說說為什么這樣畫?第三題,下列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自己選擇用符號表示出來,然后指生說說為什么這樣判斷。第四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用動畫形式集體訂正。第五題作為課堂作業(yè)獨立完成。

  八、板書設計

  旋轉與平移

  旋轉現象 平移現象

  圍繞一個中心運動 直直地移動

  方向發(fā)生改變 方向不變

  九、本節(jié)課要注意的地方:

  1、語言要富有激情,不要羅嗦,要簡練。

  2、學生很可能要說出一些錯誤的旋轉與平移現象,要注意引導他們運用旋轉與平移的特征,去加以判斷。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時的《分蘋果》。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本課,教科書從“分蘋果”的情境引入

  “分一分”活動,既可以按份數平均分,結果是每份分到幾個;也可以按每份的個數平均分,結果是可以分幾份。這兩種平均分是常見的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這一課也是學生已經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和本單元第一課時分物游戲(小數目的平均分),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活動的。也為下一課學習大數目物品平均分做好鋪墊,同時也為今后學習除法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具體操作或畫圖的方法解決一些平均分的簡單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面對數量較少的物體,勇于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平均分。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

  教學難點:

  如何用恰當的數學語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實物的過程。

  教學關鍵:

  充分運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認知能力還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因此在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分一分”的活動中,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感知和體驗平均分的意義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jié)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與學法上談談。

  (一)教法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是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睂W生是學習的的主體,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引導發(fā)現法為主,輔以講授法、直觀法、演示法、問答法、小組合作等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二)學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明確目標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向導。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班來了許多客人,今天老師準備了一袋蘋果來招待聽課的老師,想讓小朋友幫助老師來分一分。好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分蘋果。(板書:分蘋果)

  揭示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并積極主動地帶著自己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課堂。)

  二、獨立思考

  自主嘗試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分蘋果的情境入手,讓學生找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獨立思考并說一說可以怎樣分。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從孩子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fā),讓學生獨立思考。)

  三、小組研討

  展示交流

  活動一

  1、小組交流,探究多種方法。

  2、集體交流,學生匯報不同方法時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對應演示、講解、評價。

  小組交流:利用每組的12個蘋果圖片代替蘋果,分成3堆,每堆一樣多,邊說邊擺,關鍵要說清你是怎樣分的、每堆有幾個?

  擺完后看看你組有幾種擺法,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同學最聰明,找到的擺法最多。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具體、明確,使學生在探索的基礎上引導有效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啟發(fā)。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活動二

  每袋裝4個,需要幾個袋子?

  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對應演示、講解、評價。感知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設計意圖:利用生動的課件演示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推動學生積極思考,逐步滲透方法多樣化,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橫向思維能力。)

  四、反饋評價

  歸納總結

  說一說,兩次分蘋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師小結

  把物體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數平均分,結果是每份分

  到幾個;也可以按每份的個數平均分,結果是可以分幾份,這兩種平均分是常見的平均分的兩種顯示原型,它們分的雖然有差別,但分的結果都是每份同樣多。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比小結,突出兩種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五、遷移拓展

  鞏固提高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鞏固所學知識,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基礎練習,創(chuàng)設小兔分蘿卜的問題情境,提高練習,創(chuàng)設松鼠采松果、分西瓜的問題情境,、拓展練習,怎樣站排,拓展多種排法,讓學生在在輕松愉快地“游玩”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

  孩子們,你今天的表現棒嗎?棒在哪里?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既是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六、課后延伸

  強化訓練

  1、布置作業(yè)

  針對學生素質差異,我進行了分層次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2、預習新知

  分糖果—大數目的平均分

  板書設計:

  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了、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了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整理與復習二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在本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及情感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與反思.這部分內容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你學到了什么”,這是對所學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總結與反思;二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是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知識進行運用過程及情感進行總結與反思.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對自己在本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與反思。

  2、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情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歸納總結本階段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教學準備:農場圖一張線路圖一張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本階段所學的知識

  1. 教學時,老師要先引導學生說一說本階段學了什么知識.讓學生自由說.

  2.出示卡片:讓學生算出卡片上的乘法算式題.

  二、參觀農場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剛才這些桔子是農場的王叔叔送我們的.王叔叔還邀請我們去他的農場參觀,你們想去嗎?

  2.出示去農場的線路圖

  誰來說說去農場怎么走,我們是幾點幾分出發(fā)的.到達目的`地用了幾分鐘

  請學生說出方向與位置以及時間

  3.出示農場圖

  請學生認真觀察,尋找圖中的數學信息和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并在小組內和大家交流,由小組長負責記錄同學們提出的數學問題,并大家一起解決。

  三、送書

  創(chuàng)設情境,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王叔叔還知道我們二(5)班的同學愛看書,買了很多書送我們,你們想知道是什么書嗎?

  出示書圖

  接著出示二個數學問題。

  問題一:王叔叔買了一種書,正好用了54元,他可能買了什么書?買了幾本?

  問題二:王叔叔還用了20元買了三套書,他買的是什么書呢?每個小組最少說出兩種方案。

  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四、構建學習平臺,讓學生發(fā)表意見。

  說說這節(jié)課你對老師的教學滿意嗎?對老師有什么要求。

  你有什么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五、游戲(玩撲克牌)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結束學習任務。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說課的內容是九義教材第四冊P106~P108《統(tǒng)計》。

  2、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一些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統(tǒng)計知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統(tǒng)計思想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把統(tǒng)計知識作為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特別強調讓學生體會統(tǒng)計的過程,和對統(tǒng)計結果的簡單分析,讓學生早些掌握一些統(tǒng)計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應用所學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統(tǒng)計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又能使學生從部分數據出發(fā),經過分析從中找出規(guī)律,逐步培養(yǎng)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經歷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處理數據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結構

  分析教材內容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包含四個知識的內容。即調查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填寫統(tǒng)計表;收集現在(二年級)的體重情況填寫統(tǒng)計表;把入學以及現在的體重情況統(tǒng)一填寫到同一個統(tǒng)計表中;整理、分析表內信息回答簡單的問題。但從本地學生情況實際出發(fā),以及條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對教材內容進行了略微的調整,將調查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填寫統(tǒng)計表改為統(tǒng)計本地區(qū)天氣情況,也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按照教材的邏輯性將知識整合在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中。

  4、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運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學習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簡單的復合式統(tǒng)計圖。

  (2)情感目標: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解答簡單的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結合實例有機地進行家鄉(xiāng)情的教育。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5、教學重點是: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6、教學難點是:能對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多媒體設置生活情境引入法。借助計算機這一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工具,結合日常生活中鮮活的實物、實例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實際操作發(fā)現法。讓學生親身參與測量體重的活動中,通過小組交流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數據,為教學增添生動性和趣味性,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積極組織學生人人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著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為以后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達到舉一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1、填寫單式統(tǒng)計表

 。1)我給學生提供了一組數據,我們班在一年級時每位體重情況,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統(tǒng)計每段重量的學生數,并教給學生簡單的整理數據的方法。

 。2)向學生提供我們班在二年級時,學生的體重情況的數據,學生仿照統(tǒng)計一年級時的體重方法,整理和統(tǒng)計二年級時每重量段的學生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簡單整理數據的方法。

  2、學生在能填寫單式統(tǒng)計表的基礎上,學會填寫和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

 。1)讓學生學會怎樣填寫復式統(tǒng)計表。

 。2)會讀復式統(tǒng)計表,并能分析。

  3、練習,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小題第一小題是能直接根據數據填寫統(tǒng)計表,是對本節(jié)學習知識的直接運用。第二題根據數據填寫復式統(tǒng)計表。第三題分兩組統(tǒng)計本班喜歡哪些體育活動的人數,填寫復式統(tǒng)計表,并進行簡要分析。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教學反思

  課上完后,反思很多,在本節(jié)課中我重視訓練學生,能教給學生學習整理統(tǒng)計數據的方法。讓學生動手實踐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現反思如下:

  1、更應該注重指導學生統(tǒng)計數據的方法。在完成第一張統(tǒng)計表時,我應該把整組數據出示出來,應指導學生完成體重在15千克以下有哪些數據,16—20之間有哪些數據,我應幫助學生怎樣找15千克重以下人數,15—20千克間的人數,幫助學生完成第一張統(tǒng)計表。

  2、應該教給學生怎樣分析單式統(tǒng)計表。在填寫完成第一張統(tǒng)計表后,我應該引導學生知識統(tǒng)計表中數字表示的意義;即一年級體重在15千克以下的有____人,體重在16—20千克之間的有____人。讓學生能按這種句式說。

  3、應該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完成第一張統(tǒng)計表后訓練孩子發(fā)現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應問學生,你看完統(tǒng)計表后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盡可能讓學生多說信息。然后再問學生,你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能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同時,為孩子在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時,打下基礎。

  4、應該明確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點。在教學中我應提出,如果,我想直接看出,我班在一、二年級學生的體重的對比數怎么辦或為了更方便,我們把兩份統(tǒng)計放在一起怎么辦。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兩份單式統(tǒng)計表的相同點、不同點,完成孩子從認識單式統(tǒng)計表到認識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明白復式統(tǒng)計表的意義,并告訴學生復式統(tǒng)計便于對比,更便于觀察分析這一優(yōu)點。

  5、應該把重點放在分析簡單復式統(tǒng)計表上,我應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一、二年級對比的角度,發(fā)現信息,提出問題,并用填空式的題卡,讓學生自主解決這些問題。一年級時()最多,到二年級又()最多,一年級對體重在16—20千克人數是()人,到二年級體重在16—20千克人數變?yōu)椋ǎ┤,到二年級體重在16—20千克的人數增多(或減少),對學生進行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方法訓練,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我應該注重讓學生體驗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應該將練習環(huán)節(jié)中的統(tǒng)計每組學生喜歡體育項目的學生數這個環(huán)節(jié),放在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這一環(huán)節(jié)后面,在活動前提前提出問題,兩組中,喜歡哪種體育活動項目的人多或少等,并要求每組有兩名或幾名負責統(tǒng)計,統(tǒng)計整理數據后,然后再活動。并要求負責統(tǒng)計的學生說一說統(tǒng)計的過程,這樣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同時也體驗了統(tǒng)計過程,訓練了學生的能力。

  7、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數學語言的訓練,能用最簡潔的話說明要表達的意思,訓練學生用最直接的數學語言進行數學問題的描述。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1

  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的多樣性。通過播放動物運動的片斷,引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為活動3做鋪墊,運用游戲性較強的活動方式,可幫助學生把已有的零散的認識梳理總結,上升為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從多種途徑觀察到動物的運動方式。

  2.能夠通過感官和全身的活動,感知并模仿某種動物運動的主要方式。

  3.能用圖和文字的形式記錄并觀察結果。

  4.能夠歸納出動物的多種運動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

 。ǘ┣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對觀察,模仿動物的各種運動方式感興趣。

  2.能夠感受到動物世界的紛繁復雜。

 。ㄈ┛茖W知識目標

  1.能說出周圍常見動物的名稱。

  2.能找出運動方式相似的動物的共同特征。

 。ㄋ模┛茖W,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

  1.開始意識到自然界的物質都在不同的運動和變化。

  2.能發(fā)現動物的身體某些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并與生活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2.引導學生總結運動方式相似的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交流的互動學習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去動物王國看一看,請大家張開想像的翅膀,閉上眼睛,飛呀飛,大家飛過浩瀚的大海,飛過巍巍的群山,飛過茫茫的田野,飛過綠綠的草地,來到了動物王國。請大家看大屏幕。

  播放動物運動的課件。

  教師:同學們,請大家根據所播放的視頻想一想,那些動物天上飛 那些動物地上爬 那些動物路上跑 那些動物水中游

  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

  教師: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動物的運動。

  二、新課教學

  活動1:觀察,模仿動物的運動

  1.觀察動物運動教師:同學們,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你知道動物怎樣運動嗎舉例說說,誰能說說書上的動物是怎樣運動的學生討論,舉手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通過哪些途徑可以觀察到動物的運動請在書上第四頁寫出你的做法學生記錄并且回答。

  2.模仿動物運動

  教師:大家說得非常好,那么請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動物,模仿一下他們是怎樣運動的。這里我提示一下:在模仿時,注意感覺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用力大學生開始模仿表演,教師適當評價。

  3.【分組活動】比一比,誰模仿得更準確

  教師:現在我們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再模仿一下你所感興趣的`動物是怎樣運動的,請小組成員把每個同學的模仿情況記錄在書上第五頁下表中,評出你們小組的超級模仿秀。

  小組活動,評出超級模仿秀。

  全班交流討論,統(tǒng)計出全班同學模仿動物的數量,發(fā)現動物有多少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將結果記錄到第六頁上面的方格中。

  活動2:報名參加運動會

  1.填寫學生運動會報名表

  教師:讓我們回憶一下校運會的情景,想一想,運動會上都有哪些運動項目呀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大家回答得很好,下面我們來填一下第六頁學生運動會報名表。學生填寫運動會報名表。

  2.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教師:大家都有參加運動會的經驗,現在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就要開始了,讓我們幫助它們報名吧。首先各小組討論確定一下動物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小組討論,確定動物運動會的比賽項目。

  教師:請同學們按照動物的運動方式,分析動物適合參加的比賽項目,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提示:有的動物擅長2項,不要忘記填寫!

  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3.課后查詢:每項參賽動物的運動速度,最長運動距離。

  板書設計:

  動物運動會

  活動1:觀察,模仿動物的運動

  1.觀察動物運動

  2.模仿動物運動

  3.【分組活動】比一比,誰模仿得更準確

  活動2:報名參加運動會

  1.填寫學生運動會報名表

  2.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3.課后查詢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2

  一、教材分析:

  《花園》一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是學生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氨丁笔且粋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結合“花園”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等實踐操作活動,體會“倍”的意義。對“倍”的意義的理解,教材要求學生既學會畫圖表征,而且能用算式求解,有意識地滲透形數結合的數學思想。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2、會用圖示或除法求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

  3、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 等數學活動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三、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四、教學教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根據這個教學理念,這節(jié)課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和 “動手操作法”。由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以激起學生強烈的研究興趣,從而主動探究。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交流等學習活動,感受“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并初步學會運用“倍”的含義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倍數問題。把學習主權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知識智慧共享的園地。

  五、教學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學生自主合作、發(fā)現以及探索學習機制,實現學習方法的多樣化,著眼于學生潛能的發(fā)揮,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根據這一要求,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生生互動作為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擺學具、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數學知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六、教學過程:

 。ㄒ唬┕适乱,創(chuàng)設情景。

  1、(放音樂)一陣雷雨過后,天氣晴朗了,森林里許多小動物都高興出來玩耍!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多媒體圖畫)誰來介紹一下?有那些小動物?它們各有多少只?

 。ǘ┨剿餍轮,構建“倍”的概念。

  1、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小猴子和小鴨子的只數關系。比較兩個數除了“求和”、“比多少”的關系,還有另外一種關系叫做“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倍的認識”

  2、構建“倍”的概念。

  體會“倍”的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我設計3個教學層次,層層遞進幫助學生體會“倍”意,相信學生一定會突破這個學習的難點。

 。1)第一層教學:初步體會“倍”含義。

  同學們!剛才通過數一數,我們知道猴子有幾只?鴨子有幾只?如果我們用圓片代替猴子數和鴨子數,猴子擺幾個圓片,鴨子呢?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擺。(分2行,第一行擺猴子,第二行擺鴨子)

  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老師在黑板把表示3只猴子的圓片畫一圈),鴨子的只數有這樣的幾份呢?(先讓學生說一說,再讓個別學生到黑板分一分)

  接著要求全體學生用圓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鴨子擺一擺、分一分、想一想,說一說。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去體會,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鴨的只數有這樣的2份,算式是: 6÷3=2,老師引導學生說:鴨子數是猴子數的2倍。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我給學生設疑:鴨子數是小猴子數的2倍,是把什么看作一份?再什么有這樣的幾份?目的讓學生明確如果用“倍”來描述兩個數量間的關系,首先要知道以誰為標準,也就是說把誰看作“一份”,再看與它比較的量有多少個這樣的一份。

  (2)第二層教學:加深對“倍”的認識。

  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擺一擺、分一分發(fā)現“鴨子數是猴子數的2倍”,“小雞數是松鼠數的幾倍呢?”(老師把問題板書在黑板)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并說出理由。

  先要求學生畫小圓圈表示小雞數和松鼠數,圈一圈、填一填,數形結合體會“小雞數是小松鼠數的幾倍”,然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第三層教學:放手讓學生尋找倍數關系的問題。

  有了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動手操作,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從動手操作活動中走出來,讓他們在情境圖中直接尋找用除法解決問題。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倍”有了初步的認識,當兩上數在比較時,如果把一個數看做一份,而另一個數是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下面請同學先算一算,填一填,再說一說

 。4)請你再提出一個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并嘗試解答。

  讓學生初步體會應用“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升解決問題的靈活性,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ㄈ┻\用“倍”的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根據課本的練習編排,我設計了闖三關練習,讓學生帶著興趣,玩中學,學生在輕松而又帶有竟爭性中解決有關倍的數學問題。

  1、第一關“比速度”。

  2、第二關“比高矮”。

  3、第三關比記憶。

  同學們每天都看天氣預報嗎?還記得最近的天氣嗎?看圖理解,尋求要解決的問題。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會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數據的過程,所以本環(huán)節(jié)試圖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

 。ㄋ模┤n總結。

  說一說你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老師歸納:當兩上數在比較時,如果把一個數看做一份,而另一個數是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

  通過討論交流后,學生自己試著歸納來完成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回憶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歷程和研究的成果,這樣做更體現了“過程”。整堂課的設計,由生活情境導入,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倍”,再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倍”,解決有關“倍”的知識,最后到生活中尋找倍,層層遞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研究性學習,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ㄎ澹┙虒W效果預測。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時中,“倍”這個概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比較抽象。那么如何突破這個教學上的重點呢?在教學時,在具體的情況中擺一擺、圈一圈的操作活動中探索新知。在操作活動中突破難點時,我設計了3個層次。

 。ㄒ唬⿴椭鷮W生理解“倍”含義。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首先由學生在情境圖中收集數學信息,并根據收集的信息用小圓片代表小鴨、猴子來擺一擺。這些環(huán)節(jié)學生們都是可順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義時,就需要老師來幫一幫。這時我就通過和學生一同擺一擺、圈一圈來到確定如果把代表猴子的3個小圓片看成1份,那么代表小鴨的6個小圓片就可以看成這樣2份,從而推導出小鴨數是猴子的2倍。

  (二)輔助學生加深對“倍”的認識。

  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對“倍”的含義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要求小雞數是松鼠的幾倍時,我就引導學生先獨立用畫小圓圈代表松鼠數和小雞數,然后圈一圈,與同桌說一說,集體反饋時,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三)放手讓學生尋找倍數關系的問題。

  有了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動手操作,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從動手操作活動中走出來,讓他們在情境圖中直接尋找用除法解決問題。設計了這樣3個層次的教學,對于“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采用層層遞進的方法后,相信學生一定會突破這個學習的難點。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15頁《找規(guī)律》。我主要從四方面進行說課:選擇教學內容的思考、選擇多媒體環(huán)境下教學方式的思考、教學流程及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教學效果預測。下面是我對每個部分加以詳細的說明。

  一、選擇教學內容的思考

  “找規(guī)律”,是學生在一年級學習了簡單的周期排列規(guī)律以后第二次學習找規(guī)律,無論從情感上還是知識上,學生都有一定的基礎,但這次找圖形的規(guī)律是以循環(huán)排列為主。這樣,學生不僅要看清形狀或顏色的組合規(guī)律,還要發(fā)現圖形排序上的規(guī)律,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綜合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我為什么要選擇這個教學內容呢?原因是有些有規(guī)律的事物不能在課堂中直接呈現出來,而利用多媒體可以直觀地演示這些有規(guī)律的畫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圖形排列的循環(huán)規(guī)律。

  二、選擇多媒體環(huán)境下教學方式的思考

  選擇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方式主要鑒于兩方面的思考:

  一是由教學的三維目標和重點所決定。

  1、通過圖形的有序排列,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發(fā)現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形式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創(chuàng)造、欣賞數學美的能力。

  而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物體的簡單排列規(guī)律。多媒體的演示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

  二是從教學對象的實際水平出發(fā)。

  雖然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guī)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guī)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guī)律的經驗,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循環(huán)排列不能完全理解,多媒體可以清晰地演示這一循環(huán)的過程。

  三、教學流程及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并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規(guī)律

 。ǘ┳灾魈骄,尋找規(guī)律

  (三)動手操作,鞏固規(guī)律

  (四)總結反思,升華規(guī)律

  第一部分: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規(guī)律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至關重要。于是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了老師邀請小朋友到家里玩的生活情景,既有效的利用了教材中的主題圖,同時又利用信息技術的影像功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想學生在這一情景中一定會興趣盎然,我便抓住時機復習在一年級所學習的周期排列規(guī)律,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探索作好鋪墊:小朋友們在去老師家的路上你都發(fā)現了哪些有規(guī)律的事物。根據學生回答,我進行提煉:燈柱是紅、藍、黃、綠重復地出現。正當學生滿心愉悅之時我自然地揭示課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guī)律的事物,讓我們一起走進老師的家去看看吧!從而誘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尋找規(guī)律

  我說:“在我們的周圍中有許多有規(guī)律的事物在裝扮著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們看看老師家的墻面有哪些規(guī)律!蔽蚁日垖W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規(guī)律,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fā)現,由此促成了多種發(fā)現的產生。學生可能會:斜著看,斜著的圖形都是一樣的;或者是豎著看,每行中缺少了什么圖形,就輸入什么圖形;或是橫著來觀察,把第一組的第一個圓形移到后面,就成為第二組的圖形,把第二組的第一個三角形移到后面,就成為第三組的圖形,把第三組的第一個正方形移到后面,就是防盜門上的密碼。學生交流后我用課件演示并總結墻面的規(guī)律:像這樣幾個圖形按一定的規(guī)律不斷重復地排列,我們把這種排列稱為循環(huán)排列規(guī)律。

  當學生對循環(huán)規(guī)律有了初步的認識時,我又以設計師為我設計了一種鋪地面的方案,請同學們幫我看看,這樣鋪有什么規(guī)律,讓他們探索地面的規(guī)律,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探索中來。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這幅圖,無論從橫向、豎向、還是斜向他們都能夠發(fā)現規(guī)律!肮と藥煾翟阡伒卮u的時候,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他們只要每次像這樣拼出一大塊,然后把大的一塊一塊拼起來就可以了。同學們規(guī)律可以讓我們身邊的事物變得更美。

  為了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規(guī)律的多樣性,有順時針循環(huán)排列的,也有逆時針循環(huán)排列的'。我把四行排列變成一行排列,讓學生去體會兩者的不同處和相同處,明白排列的行數變了,可規(guī)律沒變。我又設計了擺一擺這一教學活動,以老師用水果來招待大家的形式,鞏固前面所學的規(guī)律。“要想按前3盤擺放的規(guī)律,第4盤該怎么擺呢?”請同學們用學具動手擺一擺。等學生找到答案后,我再用課件演示校對,同時讓學生用手勢配合,循環(huán)規(guī)律再一次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事實上這部分正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然而是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的運用,改變了數學教學的內容及呈現形式,縮短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突破了數學教學的時空限制,加強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本課的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第三部分:動手操作,鞏固規(guī)律

  此環(huán)節(jié)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數學活動,以大家邊吃水果邊做闖關游戲的形式,安排了有梯度的三個練習:第一關小巧手,讓學生用今天學的規(guī)律為老師家窗簾設計圖案,從而學生感受到學習找規(guī)律的作用,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第二關猜一猜,“老師還買了許多玩具來布置房間,請你猜一猜我下面還要擺什么玩具?”第三關畫一畫中讓學生獨立在練習紙上做一做。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是數學學習最本質的追求,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又是后續(xù)知識的準備和鋪墊。但是,單一的練習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多媒體的呈現可以刺激學生的感觀,并且可以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

  第四部分:總結反思,升華規(guī)律

  我與學生一起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怎樣?讓學生勤于反思,學會反思。然后讓他們舉例生活中的有規(guī)律的現象。在學生列舉過后,我用媒體播放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圖片。告訴他們,只要留心觀察,做個有心人,肯定會發(fā)現生活中更多更美的有規(guī)律的事物。來自生活實際的內容,再加上多媒體呈現的惟妙惟肖的圖片,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眼光。

  四、教學效果預測:

  我想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情境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表述觀點,我想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能夠互相補充,互相完善。但在本課的難點發(fā)現物體的循環(huán)排列規(guī)律中,對于個別學困生我還應該重點輔導。而在實際的課堂中我將會不斷的審視、完善自己的教學,爭取課堂多些精彩少些遺憾!

  總之我設計的這節(jié)課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的有機整合。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資源,使教學直觀形象、教學形式生動活潑、教學過程緊湊高效,顯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中無可爭辯的優(yōu)勢。

  今天,我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4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第三課時:比大小。

  2、教材簡析:教材以情景的形式呈現出鄭強和李明參加演講比賽,鄭強得9.87分,李明得9.90分,讓學生比一比誰的得分高,然后給出張華得9.96,讓學生排出名次,最后是道理解題,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與整數比較大小的方法相同,所以這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是在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情節(jié),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自主學習,并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學習新方法,本節(jié)課也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小數的加、減、乘、除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擬定為:

  知識與技能方面:

 、磐ㄟ^活動,掌握比較兩個小數大小的方法,能正確、熟練地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仆ㄟ^引導,啟發(fā)使學生掌握比較幾個數大小的策略、方法能將幾個小數按順序排列。

 、窃诒容^小數大小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交流中探索新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比較大小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學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順序進行排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難點:能夠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并且正確地比較它們的大小。

  【說教法與學法】

  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是小數的比較大小,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內容也比較枯燥,但其內容又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新課程注重小數的現實意義,適當讓學生經歷一些現實情景,使學生通過活動感受比較小數大小的意義。

  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我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法上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⑴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育情景,激活學生的有關經驗和體驗。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景,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引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投入,使他們自主的投入學習。我在本節(jié)中首先通過展示少年演講這一情景,在實際情景中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愿望。

 、乒膭顚W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我們應該轉變角色,開展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

 、亲鹬貙W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不同的學習效果

  因為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在學習新知識時,應給學生消化吸收的空間,不強加給學生,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接受新知識。

  【教學程序】

  設計這一課時,我以學生親自參與的“自主探索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情景導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嘗試

  1、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

  引導學生觀察,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素材,也隱含著數學知識的生長點。

  2、立足探索發(fā)現,在合作交流中獲得新知識

  在引入的基礎上,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活動貫穿始終,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是在“做數學”而不是“學數學”。

  在小組交流中,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已的想法,恰當給予肯定,然后通過引導,概括出比較的方法,實現知識的整合。

  3、鞏固練習

  新的學習成果的強化,主要是通過練習實現的。

  讓學生在及時的練習中鞏固所學的技能,讓學生沉浸在解決問題的快樂中,能強化學生的理解,應用能力。在這節(jié)課上,我們也許看不到步調一致的和諧,但我們可以聽到來自不同角落的聲音。

  4、總結

  讓同學們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最后老師鼓勵總結。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整個過程,力求做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中心,課堂中的一切活動都在為學生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二年級數學統(tǒng)計說課稿03-13

二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12-09

二年級數學《對稱》說課稿02-15

二年級數學《數學廣角推理》的優(yōu)秀說課稿模板02-17

“用數學”數學說課稿03-09

數學說課稿03-25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數學樂園說課稿11-12

數學活動說課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