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

時間:2022-05-22 04:54:2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去二三里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1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識字1”中的第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將從一到十表示數(shù)目的10個漢字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美麗、恬靜的山村風景畫。這首小詩描繪景物錯落有致,10個數(shù)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自然和諧地融于小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兒童學習這首古詩不僅可以激發(fā)其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發(fā)識字的興趣。

  識字、寫字、誦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結合識字教學的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我確定了第一課時的4個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及一種筆畫“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圖文結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

  4、初步認識田字格,學會寫“一”。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他們置身于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通過自己的研讀、教師的導讀、同伴的評讀來讀準字音,理解詞義,讀好詩句。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為此在寫字前應讓學生認識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初步掌握運筆方法,并讓他們通過仔細觀察、動手嘗試以及教師的示范指導來寫好第一個漢字“一”。因此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以情激趣,導入新課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如導入新課時我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好奇來做文章,運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學生引入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讓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始學習。但由于本人語言功底薄弱,又沒有其他讓學生直觀感知的多媒體設備,只有課本上一副圖,所以教學效果沒有預想的那么好。

  二、自主研讀,自讀自悟

  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不斷地在自讀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我先讓學生圈出詩中的生字寶寶讀讀拼拼,并借助所學的拼音拼讀古詩,會讀了讀給同桌聽一聽。但是可能因為是第一次學習課文,學生對這種學習方法還不是很能掌握,有個別學生不會圈生字。有人說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翅膀,在誦讀古詩時,我讓學生在試試、學學、比比等活動中,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誦讀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的樂趣。在研讀時,引導學生進入如詩如畫的小山村,說說看到了什么景物,進行美讀。這樣既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但實際教學中,由于本人經驗不足,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只停留在表面層次。

  三、復習鞏固,指導寫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生字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設置引人入勝的游戲情境,如摘果子,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來認字。本課時先寫一個“一”,讓學生初步認識田字格,充分地說橫筆的寫法,分散寫字的難點,使學生在玩中學習寫字,鞏固生字。但由于時間緊張,寫字這一步完成地有些匆忙。

  我今年是第一次任教一年級,沒有經驗,而且上的又是新課程。有些地方還是不太會把握,比如對學生的回答沒有作出及時評價,課堂生成沒有好好抓住,教學機智不夠成熟等。課后我也虛心聽取了前輩老師的意見,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也反思了這堂課失敗的地方,總結了成功的地方,以后要繼續(xù)向老師們多學習,多探討,努力使自己的課堂生動、活潑、有實效。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第一篇古詩誦讀。這首詩是北宋哲學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個字中,就有10個數(shù)字,這10個數(shù)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巧妙地將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等景物編織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寧靜、清遠、恬淡、秀美的山村風景畫。

  全詩描繪的意境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炊煙裊裊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幾戶人家,山頂上有幾座小亭子,路旁盛開著美麗的鮮花。

  詩中的“二、三”虛指方圓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體現(xiàn)亭臺之隱約可見,“八、九、十”形容山花爛漫,多而絢麗。

  整首詩樸實有趣,瑯瑯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二、說教學目標

  我上的是《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課時,定的教學目標是

  1.本課要求會認的十二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麗、恬靜。

  教學重難點是認識12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說教學設計

  這是孩子們在語文課本里首次以語文課的標準學習古詩,但并不是第一次接觸古詩,我想以我們經典閱讀課為依托,結合語文識字的要求,把本課定位成“古詩誦讀”課。變“逐字逐句地說文解詞”,為“以情激情,情中導學的自主學習”。

  1.創(chuàng)設情境,步入詩境。低年級古詩誦讀的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力求做到入情入境,激發(fā)興趣,把學生引人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突破學生思維從形象到抽象過渡時情景與思維脫節(jié)的難題。

  2.自讀自悟,了解詩意。讓學生不斷地在自主朗讀、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詩意。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加深對古詩的了解,享受審美的樂趣。

  為了達成以上三個目標,我設計如下

  1, 激趣導入

  由“奇妙的`詩”引起學生的興趣。

  2.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先播放古詩視頻,讓學生全身心感受古詩。接著讓學生自讀古詩,圈出生字讀一讀。然后老師指名帶讀生字,特別提醒平翹舌音。再用游戲“開火車”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并讓學生組詞,說話鞏固生字。學完生字,第二次讀古詩,認識句號,再讀。還做了游戲“找朋友”,目的在于鞏固生字及數(shù)字與漢字的對應。

  3.借助圖畫,感悟詩意

  出示插圖,老師配樂描繪小山村的美景,并示范朗讀古詩。教學生讀好古詩的方法,生加動作讀古詩。走近山村感受美景,分句讀,再齊讀。帶著對美景的感受再讀。

  4.試背古詩

  再讀了又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背誦古詩

  5.拓展閱讀

  出示鄭板橋用數(shù)字寫的古詩,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6.作業(yè)

  用數(shù)字說幾句話,寫一首詩。

  四、說反思

  在上課的時候,有幾個地方,我覺得做的不夠好。

  1. 老師的引導不夠到位,教學不靈活,不知道隨機應變。

  2. 整堂課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思維不發(fā)散,呆板。

  3.老師的評價不夠及時,多元,針對性。

  4.時間掌握不太好,所以前面有些趕,后面又有時間多。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3

  《一去二三里》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xiāng)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項目,培養(yǎng)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優(yōu)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yǎng)兒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同時培養(yǎng)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本課可以分二課時教學。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序五部分向老師們匯報。

  (一)教材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xiāng)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yōu)美。

  (二)學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shù)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制作與教學環(huán)節(jié)配合的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并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上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然后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里”。指名學生讀課題,并說說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huán)節(jié):讀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

  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后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范讀,學生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shù)字,看看讀音有什么變化。讓學生在自我拼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范讀時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并做上記號,以把握古詩的'整體節(jié)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

  第二環(huán)節(jié):生字認識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課件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xiàn),在亂序出現(xiàn))。采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里”四個生字的發(fā)音,區(qū)別平舌音和翹舌音,“里”的聲母是邊音,(這里可以課件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并組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了解詩意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重點環(huán)節(jié)之一,首先,我提醒學生:.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yǎng)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其次,出示課件主題圖,著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煙村四五家”并用手勢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jù)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并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部分,應發(fā)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后,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么?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背誦時再次啟發(fā)想象,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還可以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lián)系。(課件演示,一學生讀有關詩句,一學生指圖,教師輔助點擊鼠標,出現(xiàn)放大的圖畫區(qū)域。)

  課間休息:做識字游戲《摘蘋果》,使課堂的氣氛達到一個新高,同時學生適當放松。

  第四環(huán)節(jié),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體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個部分)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并用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來鞏固田字格的認識。寫字時,學生先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課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并指導書寫 。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并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guī)則。并可以用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作業(yè),學生展開互評。在這里,我引入一個故事:“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學生練寫了三個字,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教育意義。]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wěn)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后,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4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序五部分向老師們匯報。

  說教材: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xiāng)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yōu)美。

  說學情: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shù)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教學準備: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制作與教學環(huán)節(jié)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并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然后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里”。指名學生讀課題,并說說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

  第三步:認識生字

 、賹W生自學圈出生字,一邊讀一邊圈,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②教師強調重點平舌音和翹舌音加深學生的`記憶。③通過給去和里組詞、說話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字義。④通過給足球編號,順讀,倒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來鞏固學生的記憶。

  第四步:了解詩意

  本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難點,我借助課本插圖和句子的對比,并搜尋一些有關圖片,通過觀察漂亮的圖片吸引學生的眼球,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和進一步理解,進行美讀,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以讓他們在朗讀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第五步:課間游戲“找朋友”

  通過做游戲既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通時學生也能夠適當?shù)姆潘,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又一次對所認識的字加深記憶。

  最后通過課文填空讓學生們對童謠加深記憶,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們熟能成誦。

  總之,教學過程是通過看、讀、說、寫等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把認識教學和朗讀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委托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5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xiāng)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yōu)美。

  對學生的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涌動著新奇感,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shù)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生字卡片

  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教室里很熱鬧,來了許多老師,還來了一群數(shù)字寶寶。你們會讀嗎?(學生齊讀)數(shù)字寶寶怎么會到我們的語文課上來了呀?原來數(shù)字寶寶在語文里有不一樣的寫法,你們想知道數(shù)字寶寶在語文里是怎樣寫的嗎?

  第二步,結合數(shù)字,學習一至十

  出示一至十、我已經認識了哪一個的形式,讀一讀,說說怎么記的,組組詞,說說話,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里”四個生字的發(fā)音,區(qū)別平舌音和翹舌音。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huán)節(jié):讀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

  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后指名讀,請其他小朋友來評一評,提提意見。重點讀準:里、煙村、亭臺。

  第二環(huán)節(jié):師范讀,指導朗讀。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范讀,學生輕聲跟讀。,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范讀時哪些停頓的時間比較長。

  第三環(huán)節(jié):了解詩意。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重點環(huán)節(jié)之一,首先,我問學生:找一找詩中的句子在圖中的什么地方體現(xiàn)?然后同桌合作,一生讀詩句,一生指圖。讀了這首詩,你還有什么問題?借助插圖理解亭臺、六七座、煙村、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學生的思維并不是教師能全部預料的,應給予一定的空間。讓不懂的小朋友拋出問題,其他小朋友想辦法解決,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探討問題,理解詩意。

  第四步,感受詩的意境

  覺得這首詩美嗎?那么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它的美來,好不好?

  總之,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知識基礎,充分放飛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努力使朗讀教學和識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wěn)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6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一去二三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xiāng)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項目,培養(yǎng)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優(yōu)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yǎng)兒童養(yǎng)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同時培養(yǎng)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

  難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三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穩(wěn)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 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

  1、數(shù)一數(shù)。(小朋友,你們會數(shù)數(shù)嗎?我們先來一個數(shù)數(shù)比賽,看誰能從1數(shù)到10)

  2、 播放歌曲《數(shù)鴨子》(有一位小朋友她也把這些數(shù)字放在兒歌里,你們想不想聽一聽。)

  3、 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shù)字寫在了一首詩里,出示課題《一去二三里》,齊讀課題。你們想知道這首詩是怎么寫的嗎?請聽老師讀一讀。

 。ǘ┏踝x課文,學習生字。

  1、師范讀

  2、生自由讀課文,圈出詩中的生字。

  3、 多種形式學習生字。

 、、小老師帶認讀生字。

 、凇叭⑺、十”開火車讀

  ③去拼音抽卡片認讀。

  ④排序:小—大、大—小、雙、單數(shù)讀。

 、萦螒颍骸罢遗笥选

  ⑥比較字形:九—幾、去—去、八—入

 。ㄈ﹫D文結合,理解詩意。

  1、觀察古畫,提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2、從圖中找出“煙村”、“亭臺”和“花”,議議詩中是怎樣描繪它們的。

  3、討論:詩中的“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八九十枝”是表示什么的詞。

  4、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啊!誰來當當詩中的小朋友來讀讀詩句。

  5、多種形式讀:

 、俜纸M讀

 、谀信x

  ③師生對讀

  6、指名背

  7、齊背

  (四)實踐活動

  1、填空(挖去詩中的數(shù)字,由學生補充完整)

  2、出示:粉筆、書本、鉛筆(讓學生用本課的生字說話)

 。ㄎ澹┛偨Y

  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開心嗎?回去把這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

  四、 板書設計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01-19

說課稿:《一去二三里》06-20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11-09

《一去二三里》說課稿01-03

《一去二三里》語文說課稿03-08

小學語文《一去二三里》說課稿03-12

《一去二三里》教案09-14

《一去二三里》教案02-07

一去二三里教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