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03-31 20:12:3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guān)于八年級語文說課稿匯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于八年級語文說課稿匯編5篇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但愿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吆喝》寫的是現(xiàn)實中業(yè)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zhì)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仿佛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diào)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

  二、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方面,要注意語言的感悟和積累,揣摩品味文章平易而又生動幽默的語言。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是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角度,應注意結(jié)合課文介紹的北京吆喝聲,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nèi)在情感,理解感受“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的生活真諦。

  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通過速讀、默讀等方法把握文章脈絡是學習重點。創(chuàng)設意境體味文章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樹立文化大觀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學的難點。

  三、 教學設想:本文教學中宜引導學生課內(nèi)外結(jié)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教學時先由生活現(xiàn)象或教學媒體示范,使學生對吆喝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感性認識,適當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與體驗。在自讀中品味語言。學習課文之后適當開展一些活動,加深對文章的認識和興趣。因此我設計了分層推進的微型話題式品讀的教學思路,采取“說——品——作”的教學模式,在一課時內(nèi)完成。

  四、 教法學法:

  為了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的教育理念,我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學習習慣,采取圈點勾畫法、交流討論法、讀寫結(jié)合、情景體驗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自主的對課文進行研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再創(chuàng)造”,讓學生整體動口說動筆寫,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合作學習精神。

  五、教學過程

 。ㄒ唬 情景導入:吆喝聲,是“生活交響曲”,質(zhì)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如果時光倒流,在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經(jīng)?梢月牭缴特溄匈u的各種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jīng)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但聽一聽蕭乾的《吆喝》,依舊能引發(fā)我們無盡的遐思,那往昔的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仿佛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

  播放多媒體課件放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增加學生的聽覺、視覺方面對“吆喝”的了解,讓學生直接進行體驗。調(diào)動學生情緒,烘托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初步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獨特的魅力。

 。ǘ 說。這是一個"理解性語言表達“的環(huán)節(jié),在研讀課文后,教師提煉一些微型話題引領(lǐng)學生自主的合作的進行課文研讀,每一個話題都是一個“抓手”,讓學生深深的進入文本。

  1.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示一些字詞的讀音:

 。玻 按照老師提示的格式說一說:

  這是一篇( )

  這篇文章好在( )

  我從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 )

  以第一個問題為例,學生可能回答“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老師繼續(xù)引導出“這是一篇介紹老北京民風民俗的回憶性散文”,“這是一篇生動幽默的介紹老北京民風民俗的回憶性散文”、“這是一篇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的回憶性散文”以此類推,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三個問題,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答案。在說答案的同時,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特色、蘊含的情感就會被學生一一發(fā)掘。這個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可以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動口動腦,在教學主體步驟的起始階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學氣氛。實踐了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

 。ㄈ 品。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美點追蹤,妙點揣摩。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再表達”。

  教師將上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深化,提出兩個話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速讀文章,做圈點標注,然后分組討論,寫下討論結(jié)果。

  1.通過吆喝,你聽到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你聞到了什么?——,

  你領(lǐng)悟到了什么?——

  在問題的引領(lǐng)下,學生能自然的回答:聽到了京腔京韻清脆悠揚的叫賣聲,是作者追憶過去的低聲訴說;看到了老北京的民俗生活,是一幀幽默風趣的黑白影片;聞到了老北京小吃的香氣;領(lǐng)悟到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獨特的魅力,領(lǐng)悟到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diào)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領(lǐng)悟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

 。玻浴拔疫@樣品析課文中的一段話(或一句話)……”為開頭說說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賞析。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更深一步的賞析品讀文章,在對問題的思考求答的時候,就能獨立的發(fā)現(xiàn)本文幽默詼諧蘊含深情的語言特色,獨立的理清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在老師的引導下,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真正悟到生活中瑣碎的細節(jié)也能營造出美好的生活。從而引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再別康橋》選自于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抒寫了詩人1928年秋重返英國劍橋大學,故地重游時的感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這首詩音韻和諧、意境優(yōu)美,在樸素的詩句中把對康橋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可以說,《再別康橋》代表了徐志摩的藝術(shù)成就,也代表了中國新詩的藝術(shù)成就。

  二、說學生

  對八年級學生來講,這首詩極易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但由于對現(xiàn)代詩知識掌握不多,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往往留于膚淺,蜻蜓點水,走馬觀花,難以深刻把握詩的思想內(nèi)容。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把握詩中的意象,感悟詩歌的意境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由于學生閱讀的現(xiàn)代詩歌不多,加上詩歌本身抽象難懂,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抓住意象,感悟詩歌的意境美。

  四、說方法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采用朗讀法和討論點拔法來達成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下面我具體說一下教學過程

  首先,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再別康橋》。讓學生說一說這首歌的演唱者是誰,在學生答不出來的情況下,我再順勢導入:的確,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首歌的演唱者己經(jīng)漸漸為人們所淡忘,但是,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們總會想起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就是徐志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徐志摩的`名篇——《再別康橋》,去感受那一段柔美的康橋情結(jié)。通過這樣的導入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shù)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引發(fā)其閱讀期待。

  接下來,本著知人論世的原則,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相關(guān)資料,簡要介紹英國劍橋大學以及徐志摩在此的求學經(jīng)歷,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深情朗讀,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再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并談一談對全詩的整體感受。為進一步理解詩歌作鋪墊。

  第三步: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chǔ)上,走進意境,感悟詩情。

  這首詩的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康橋景色“美麗”和“寧靜”這兩個特點,引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是一首離別詩,人們常說“多情自古傷離別”,但這首詩卻并沒有像傳統(tǒng)的離別詩那樣過于注重傷感凝重的情緒的渲泄,而是側(cè)重于對離別之地的自然景色的描寫。那么詩中康橋的哪些景物讓你感受到了美?請學生默讀全詩展開豐富的想像,將文字轉(zhuǎn)化成畫面,并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從而引導學生抓住“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陰下的一潭”等景物進行深入的品讀。在此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點拔和指導,使學生初步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首詩里,詩人之所以能將原本平常的自然景物寫得如此之美,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在對景物的描寫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喜愛之情,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進而使學生明確:像金柳、青荇、深潭等這些被賦予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就叫做——意象!耙狻 即詩人的主觀情意;“象”是指詩人感受到的客觀物象。詩歌往往是借助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的。此時,可以再聯(lián)系一下,曾學過的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渭城朝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句,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意象的理解,從而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

  接下來,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考:康橋的景色,除了“美麗”之外,還有一個突出特點是什么呢?(寧靜)引導學生抓住開頭的三個“輕輕的”和結(jié)尾的兩個“悄悄的”,通過反復朗讀和小組討論來體會詩中所渲染的寧靜的氣氛。進而使學生認識到這種“靜”與詩人的情感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即:詩人不忍讓自己的離別破壞這種境界,即使是揮揮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點喧嘩,輕輕地來,輕輕的走,輕輕的告別和揮手,此時此刻,無聲的悄悄是一首深情離別的歌,無言的沉默是對康橋最美的告別。至此,學生領(lǐng)悟了詩人的情感,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所以,整首詩的教學,我實際上是按照由抓住物象——理解意象——體會意境——感悟詩情的順序展開的。之后,全班有感情的齊讀全詩,再次領(lǐng)悟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懷,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

  最后進行課堂小結(jié):

  這首詩集中描寫了康河的美麗與寧靜,作者對于康橋這個自己曾經(jīng)獲取青春生命乳汁的地方,這個曾給予自己智慧與自由情懷的美麗母校,表達了深情的贊美、無限的眷戀。

  作業(yè):課外閱讀徐志摩的《沙揚娜拉》并與本詩進行比較。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課內(nèi)容:八年級(下)語文 第五課——《再塑生命》

  2.知識聯(lián)系及教學內(nèi)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生對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礎(chǔ)上,本文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將敘事和抒情有機結(jié)合的表達能力;本文人文內(nèi)涵豐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價值觀上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愛、理解愛?偟膩碚f,從八年級的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文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yōu)美,無論是在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還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3.教學目標及確定的理論依據(jù):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對閱讀者的要求,即:“欣賞文字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lǐng)悟到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我初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在培養(yǎng)學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礎(chǔ)上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借助幻燈片,課堂小游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交流中,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

  2.說學法:

  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另外還有聲情并茂的朗讀方法;運用泛讀、精讀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設計

  1.整體設計的教學理念:

  本節(jié)課以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學理念,通過活動、小組討論等形式,力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模式為引導激趣 感知課文 理解“生命”

  合作探究“愛” 主題升華 “愛讓生命綻放光彩!”

  2.具體教學設想:

  導入: 以“盲人猜字”這個游戲?q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試著走進聾啞人的世界。

  同學們,世界是美麗的,我們可以感覺到陽光的色彩斑斕,花兒的婀娜多姿,鳥鳴的婉轉(zhuǎn)動人。但還有一種人,他們生活在沒有色彩,沒有聲音的世界里,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對于他們來說,能生存下來已需要足夠的勇氣,而要出類拔萃,有所成就,那簡直便是一個奇跡。今天,我們便要走進一個奇跡,共同見證一個奇跡的誕生時刻。讓我們共同走進海倫凱勒的心靈世界。

  游戲要求:同桌之間合作完成,一名同學按照幻燈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寫一個字,計算成功率;做完后,兩人交換角色,再進行一次。

  第二步: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對海倫凱勒及其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跡的認識和了解。

 、 學生演示自己所查詢的資料。(學生將資料進行整理,用投影儀或幻燈片進行演示)

  整理資料要求:語言簡明扼要,按照姓名、國籍、成就、生平、他人評價,帶給我們的啟發(fā)等要點歸納。不重復不羅嗦,適合多媒體演示。

  ② 教師準備圖文課件材料(進行相應補充)

  幻燈片1: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 ------馬克吐溫

  幻燈片2: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家里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里,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但是,海倫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從未放棄努力。

  幻燈片3:好學、堅毅、敏察、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是海倫的突出特點,她在心靈深處大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她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考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大學期間,在師長的鼓勵下,她開始寫作。在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yè),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與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靈障礙,重塑生命,卻不能不歸功于她偉大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燈片4: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于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長久地凝視我的老師。

  幻燈片5:安妮莎利文波士頓珀金斯盲人學校畢業(yè)。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教育方法,20歲開始教海倫。她的教授方法是:將字母按入海倫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稱。

  幻燈片6: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主線十分清晰。

  第三步: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結(jié)構(gòu)。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A同學們,本篇文章的題目是<<重塑生命>>,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

  回答要求:要求學生先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體現(xiàn)海倫心理的句子進行朗讀,體味語言。

 、偕脑玻何业纳黖_____(像大霧中的航船,課文第4自然段)

 、诠廨x的起點: ________(相識,課文第5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組把我抱在懷中的圖片)

 、坌腋5膹吞K:生命中擁有了_______(文字,課文第13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姐叫我識字的圖片)

 、艹砷L的浪花:生命中擁有了_______(大自然,課文第14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海倫和莎莉文小姐在樹上的圖片)

 、萆纳A:生命中擁有了______(愛,課文第39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姐緊緊摟住海倫的圖片)

  B.談談對“重塑生命”的理解

  教學重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通過分析文字,在文學中尋找證據(jù),分析問題的能力。

  問題1、同學們,剛才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了“重塑生命”的歷程,那么同學們現(xiàn)在對“重塑生命”是怎樣理解的呢?

  明確: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這里指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

  問題2、同學們,“重塑生命”的過程是一帆風順的嗎?舉例說說。(引導學生分析海倫學習“懷”和“水”的區(qū)別段落,討論海倫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幻燈片展示)

  挫折:將“杯”和“水”混為一談(不能分清“杯”和“水”)

  在 海倫: 與老師發(fā)生爭執(zhí) 不耐煩,摔洋娃娃 高興

  房

  里 莎莉文: 重新練習“doll” 把洋娃娃掃到爐邊 把帽子給我

  在 海倫: 清泉從我手中流過 理解

  井

  房 莎莉文: 將我的手放在噴水口下 在我掌心寫“water”總結(jié): 海倫最終最勝了挫折,創(chuàng)造了奇跡,完成了生命的重塑歷程,同學們,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覺得一個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備哪些因素呢?

  明確:毅力: 小海倫沒有對認識文字放棄

  靈感: 小海倫通過水受到了啟發(fā)

  求和欲: 小海倫對新事物擁有極大的熱情

  好的老師:莎莉文小姐富有愛心且教學技巧高超

  ……(根據(jù)學生回答補充)

  第四步:探究與討論:莎莉文小姐應該教會了海倫凱勒許多東西,為什么海倫重點寫“認識文字”“擁抱大自然”“理解愛”三個部分呢?

  同學們,當海倫回憶起她的老師莎莉文小姐的時候,內(nèi)心充滿了感激,以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海倫在回憶“老師”給自己的幫助時,將“認識文字” “了解大自然”“理解愛”放在了最前面,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認為莎莉文教給海倫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明確:文字是人類交流的靈魂

  大自然是人類的依靠

  愛讓我們變得崇高,人類因愛而偉大

  ……開放式命題,根據(jù)學生回答恰當引導既可。

  老師小結(jié):回顧生命再塑的歷程,想像海倫的種種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種種艱辛,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莎莉文老師教給了海倫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愛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個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美讓海倫變得堅強。莎莉文小姐不僅教給海倫愛的真諦,她自己也正是用愛改變了海倫的人生。

  第五步:結(jié)束學習,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記,我們的身邊還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nèi)匀簧钤诤诎岛蜔o聲的世界里,我們的愛可以重塑他們的生命,帶給他們溫暖,帶給他們光明。讓我們一起說!(做春節(jié)晚會的手語:我愛你)

  (背景音樂:劉歡<<重頭再來>>徐徐響起)

  作業(yè):

  1. 到圖書館或上網(wǎng)搜集更多關(guān)于殘疾人成才的事跡,摘抄在讀書筆記上。

  2.莎莉文小姐認為:“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蹦阋灿性S多關(guān)于愛的經(jīng)歷吧?寫寫看你心中的愛是怎樣的呢?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三峽》,現(xiàn)在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幾個方面談談本文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苯滩乃幍牡匚缓妥饔

  《三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游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也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重點文言篇目。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最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其間全長193公里。三峽由瞿塘峽、西陵峽、巫峽組成。瞿塘峽以雄名世,西陵峽以險著稱,巫峽以秀見長。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fā)了眾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度龒{》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它以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的語言描繪了長江三峽四季風光之美,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fā)了對祖國山河的摯愛之情。文壇巨擘余秋雨曾對《三峽》作過高度的評價:此文用了最儉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后人再難調(diào)動描繪的詞章。此語足見《三峽》的藝術(shù)價值。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注重選文的思想性 、審美情趣 、文化內(nèi)涵”是調(diào)整后教材的突出特點,結(jié)合本文寫景精煉優(yōu)美,與學生熱愛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鳴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①德育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

 、谥R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勰芰δ繕耍后w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欣賞和寫作能力。

 、辰虒W重點和難點: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基本內(nèi)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語感。” 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①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匯,體會三峽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②教學難點: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1.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據(jù)此,本課擬以點撥法進行教學,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nèi)容,做到理解成誦,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點撥的過程中,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fā)、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據(jù)此我設計了“整體感知——品析語言——拓展延伸”的教學過程,以點撥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以教師點撥法為主,輔以相應的教學手段。①三峽風光的相關(guān)掛圖 ②課文朗讀磁帶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學習困難、心理特征及發(fā)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方法。在本課教學中,強調(diào)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法、討論法、自讀法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隨著教改的深入,我正力求打破傳統(tǒng),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收獲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而且是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激發(fā)興趣。著名學者余秋雨說過這么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jīng)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 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么,三峽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追隨著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lǐng)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請同學們欣賞張掛的三峽風光圖片,談談自己對三峽的看法。

  2.聽配樂朗誦,整體感知作品內(nèi)容。聽磁帶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提出閱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jié)奏、讀順文意;再通過教師范讀,并指導學生朗讀,注意字音、節(jié)奏、重音和停頓。然后指名朗讀,教師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著重體現(xiàn)《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理念,體現(xiàn)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性。

  這是本課的重點教學環(huán)節(jié),旨在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3、質(zhì)疑問難,研讀課文。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具體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細讀課文,積累詞匯。這是基于《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設計的,采用小組合作實施。

  第二步:精讀課文,合作交流;質(zhì)疑問難,理解內(nèi)容。《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這一步驟采用師生互動方式實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和情感。同時把課后練習一的習題設計在內(nèi)容的理解中。

  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討論:①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抓住了三峽的什么特點?

 、跒槭裁疵鑼懮絼葜挥辛攘葦(shù)筆的勾勒?描寫江水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展開,而是首先寫夏季,并將春冬二季合為一體?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xiàn)形、色、聲、情的關(guān)鍵詞語,并認真體味。討論后教師歸納: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后寫水,作者思路清晰。寫景時動、靜結(jié)合。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林寒澗肅,哀婉凄清。)

  第三步 品讀課文,體會意境;初步鑒賞,熟讀成誦。通過對課文的品讀和鑒賞,體味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如對句子“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的品讀和鑒賞,讓學生體到三峽的清悠美等等。

  第四步 課文小結(jié),情感熏陶。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 通過對三峽山水的具體描繪,突出了三峽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發(fā)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五步 拓展知識,布置作業(yè)。1、背誦默寫課文,分類積累文言詞語。2、思考課文:課文《三峽》所描寫的自然風光已成歷史,如今的三峽大壩工程已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請借鑒課文,抓住三峽工程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3、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贊美,除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外,請同學們搜集有關(guān)描寫三峽的詩歌。請抄寫下來,在同學間進行交流。

  五、板書設計

  三峽

  山 ——— 奇、壯 ——雄奇美

  夏: 猛、急 ——奔放美

  水 冬春: 清、趣 ——清悠美

  秋: 肅、凄 ——凄婉美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這堂課可以說是新課程新理念指導下的一堂實踐課,也是一堂開放課。

  首先說說這堂課的設計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意—朗讀指導—語言運用—對比閱讀。新課標要求在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而詩歌又是最富情感的語言。因此,在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中始終貫穿著一條紅線———情。在整體感知理解詩意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閱讀過程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教師的角色定位應是一名參與者、引導者、學習者。閱讀過程是師生共同感悟提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真話、訴真情,將個人的閱讀體驗與作者的情感體驗融為一體。

  關(guān)于朗讀指導:

  初二學生首次接觸新詩,我認為應在朗讀方面加強正確的指導。主要是讀出感情、節(jié)奏、重音,并且始終把感情放在首位。事實上,我們在讀詩時大都是憑直感一下子進入詩歌的境界,然后自然地在誦讀中詮釋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并不是機械地先讀熟,再讀出感情。因此,有感情地讀是始終貫徹在詩歌教學之中的。

  關(guān)于第三環(huán)節(jié):

  即興寫詩。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對生活的獨特感受正是一筆豐厚的語文資源。當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被感性的文本升華時,抓住學生感情的火花及時點火,讓學生有傾訴的機會,有成功的體驗,詩情自然噴薄而出了。

  關(guān)于對比閱讀:

  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想滲透對比賞析詩歌的方法。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基礎(chǔ)特點,設計的問題較簡單一些。不管學生從哪個角度對比,我都予以肯定,關(guān)鍵是引導學生有思考的過程,力求養(yǎng)成對比賞析的習慣。

  除此之外,還有幾點說明:第一,鄉(xiāng)愁是一首極好的詩,鄉(xiāng)愁在余光中的筆下被詮釋得淋漓盡致。這種感情是全人類共有的。我及時抓住寄宿生都有過想家的經(jīng)歷這一點讓他們品味、感悟、表達。為了烘托氣氛,我主要利用電教手段將詩歌做成MTV的形式,并配上精心設計的畫面渲染氣氛,使學生盡快感情定位,進入詩歌情境。第二,每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始終把握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方式。第三,關(guān)于教師角色的定位問題。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下,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而不是單一的。教師已不單是知識的傳播者,更多的是一名參與者、引導者、學習者、升華者。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園地。

  最后,關(guān)于課件,談一點我個人的看法。對語文課件的使用,近年來褒貶不一。隨著電腦網(wǎng)絡的興起和發(fā)展,課件以它特有的形式和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登上了課堂教學的寶座。但如果用不好就會弄巧成拙,喧賓奪主。語文教學要慎用課件,尤其不可做成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固定模式,那是不符合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課程的需要選一些經(jīng)典的圖片、音樂,以及相關(guān)的'資料等。這樣運用起來靈活、實用、不拘泥于形式。

  評點

  這是一節(jié)讓學生真正精彩起來的課。學生的精彩突出表現(xiàn)在他們自己真切的感受和諸多的“發(fā)現(xiàn)”上。

  課堂上的學生來自博興縣實驗中學,他們大多是寄宿生,縣內(nèi)縣外的都有,一般一個月才回一次家,對于離家在外的初二的孩子們來說,讀著《鄉(xiāng)愁》,引起鄉(xiāng)愁,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只有具備這種真切的體驗,才能真正讀進詩里去。

  詩是抒情的,是入境的,有時能夠體驗到,但不一定說得清。可貴的是,這些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且能用得體的語言表達出來。

  學生們的發(fā)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詩的層次結(jié)構(gòu),二是詩的立意。用時空的變化順序來組詩,使這首詩的層次非常清楚,由對家人的思念上升到對祖國大陸的思念,正是作者感情的升華,也是這首詩得以廣泛傳播的生命力所在。

  學生聽讀一遍,又自讀兩遍,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感受,就有這么多的發(fā)現(xiàn),可見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在課的后十分鐘,教師讓學生將余光中和席慕蓉的兩首詩比較閱讀時,學生們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東西。兩首詩的主題、形式、表達感情上的異同點他們都能理解得清清楚楚。

  除了學生感受和發(fā)現(xiàn)的精彩以外,我們看到學生在借助詩的表達方式遷移運用時所寫的即興小詩也很精彩。如果沒有把詩讀進心里去,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的。

  學生精彩起來了,那么,課堂上教師是怎樣表現(xiàn)的呢?

  我們看到,在學生精彩的背后,是教師能“退”則“退”。這節(jié)課教師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思路:整體感知—重點研讀—朗讀指導—語言運用—對比閱讀。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處理上,教師一直遵循著一條“多退少補”的原則,學生能做的事,教師不會去包辦代替。教師把發(fā)現(xiàn)的權(quán)力給了學生,把如何讀詩的選擇、決定權(quán)給了學生,把評價的權(quán)力給了學生,甚至作業(yè)的布置也讓學生參與了進來。在學生的參與下,從課內(nèi)的學習,遷移拓展到課外相關(guān)詩文的閱讀積累,課內(nèi)課外構(gòu)成了一個“大語文”的學習框架。教師“退”下來,真正還學生以學習主人的地位,但教師并沒有撒手不管,而是該“補”則“補”,這個“補”,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不露痕跡的相機引導和對重點之處的適時強化。如對詩意的理解,對朗讀的指導,對兩首詩風格的比較,再如引導學生從學詩到模仿寫詩。

  學生精彩的背后,是教師對學生的理解與尊重。要讓小主人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僅僅給他們時間和空間是遠遠不夠的,教學的民主、師生之間的平等、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尊重,往往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在這方面,趙老師做得很出色。在課的開始,趙老師是以一種近乎聊天的方式和同學們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教師的語言自然、隨意,句句發(fā)自內(nèi)心,讓人聽得心里暖暖的。課堂上如春風拂面般的鼓勵性話語時時可見。

  學生精彩的背后,是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趙老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多重的,不是單一的。教師已不單是知識的傳播者,更多的是一名參與者、引導者、學習者、升華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園地。在這一園地里,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quán)和自主權(quán),并盡量多地給他們以時間和空間,強調(diào)“發(fā)現(xiàn)—探究”,這樣學生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詩歌的主旨、情感、特色,獲得自己的獨特體驗和發(fā)現(xiàn)。這就大大拓展了學生思維的自由度。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教師良好的認知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方式,而學生時時閃耀的思維火花,也不時地給教師的認知方式以觸動,這種認知方式上的融合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獨創(chuàng)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引導在轉(zhuǎn)承之處,鼓勵在動情之時,強化在重要之點,沒有做作之嫌,沒有雕飾之意,一切順乎自然,清新流暢。就在這看似教者無為的課上,實現(xiàn)了師生的共同精彩。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1-06

八年級語文《老王》說課稿03-14

八年級語文《春酒》說課稿07-15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課稿07-04

八年級語文滹沱河和我說課稿06-29

八年級語文《蘆花蕩》說課稿03-14

八年級語文《馬說》說課稿03-14

八年級語文《端午鴨蛋》說課稿08-12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5篇11-17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