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03-18 10:40:5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合集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合集5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九課《觀舞記》。我的說課分為七個板塊:(出示幻燈片)

  第一板塊

  (播放多媒體)本課我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第四單元是以文化藝術為主題,如《社戲》中的鄉(xiāng)村戲。弧犊诩肌分械拿耖g傳統(tǒng)藝術;《竹影》中的繪畫藝術;《觀舞記》、《安塞腰鼓》中舞蹈藝術。本課《觀舞記》具有非常強烈的民族文化氣息,表現(xiàn)了鮮明的民族特色。作者冰心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xiàn)舞臺藝術,盡可能地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使讀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和參與能力基礎,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我把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第二板塊:

  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感知體會,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理念:“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保~圣陶先生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培養(yǎng)語感就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閱讀分析,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語言文字的內(nèi)在含義,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確立本文的教學重點為:

  本文對舞蹈藝術的描寫優(yōu)美生動。

  第三板塊

  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本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分析”的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文化背景、高超的語言技巧及寫作的特色,我確定的教學方法是“以朗讀法為主,點撥法、多媒體演示法為輔”,(播放多媒體)

  我之所以確定以“朗讀法為主”的原因是朗誦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是把文字符號轉化成聲音,直接感受語言,揣摩作者蘊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課文準確的用詞,生動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課文內(nèi)容主體化,想象化,進而對文章內(nèi)容產(chǎn)生真切敏銳的感受,即“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第四板塊

  我認為: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xiàn)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三個方面的共同發(fā)展。(播放多媒體)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探究優(yōu)美的語言。

  第五板塊

  多媒體輔助教學(播放多媒體)

  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目的在于營造一種藝術的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將文字轉換為畫面,更加直觀的、形象的理解課文。

  第六板塊

  新課程之所以“新”,不僅體現(xiàn)在教材的開放性和彈性,新型的學習方式、師生關系等方面,更體現(xiàn)在評價方面。評價需要教師有一雙“愛”的眼睛,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需要在心里裝著所有學生,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鼓勵他們健康成長。本課時的教學我采用兩種評價方式:

  1.教學語言梯度評價:針對學生的不同程度的回答,作出相應的評價。使用“讀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傳情達意了,不信,你試一試!”“我看到了大家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钡鹊扔刑荻鹊恼Z言進行評價。

  2.師生互動行為評價:采用鼓掌方式或?qū)W生充當“小老師”來評議。

  第七板塊

  “精導妙引——整體感知——研討賞析——拓展延伸”。

  我之所以這樣確立,是因為我一直都信奉的這樣的一句話:“一棵樹苗,或生長在荒涼的沙漠,或生長在茫茫鹽堿地,或栽種在肥沃的土壤,不同的地域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蔽覀兊膶W生就猶如是樹苗,我們的課堂就猶如是培育樹苗的地域,而只有民主的、和諧氛圍才是學生積極學習,努力思考,順利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土壤。

 。ㄒ唬┚珜钜

  (播放多媒體)(4分鐘)

  現(xiàn)場情景展示:教師多媒體放錯,尷尬萬分的say“sorry”,立刻神情緊張的糾正,

  沒想到卻頻頻的出錯。

  恢復正常說:“其實剛才是我為同學們特設的一個現(xiàn)場情景,”(播放多媒體)要求學生用口頭語言對剛才的情景進行描述。

  目的在于為了讓學生在體會并學習冰心描寫舞蹈藝術語言優(yōu)美,先行演練,而后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他們會自主地將自己口述的語言與冰心的語言進行比較,以達到更好的體會優(yōu)美語言的目的。

  (展示課題,學生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二.整體感知。(10分鐘)

  初讀課文,談談初讀體驗。

  這部分要明確:飛動的“美”。

  具體體現(xiàn)在:服飾、動作、眼神、表情……

 。ㄔ趯W生歸納之后,多媒體放映印度的婆羅多舞)

  三.研討賞析(11—15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勾劃出自己認為寫的精妙的句、段,以著重號“△”標出,細心品味、大聲朗讀并加以積累。提示學生在選擇語段旁就“感情、語氣、語速、輕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號的標注。

  學生先在小組中進行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形式特點)

  四、拓展延伸(8--10分鐘)

  欣賞楊麗萍的《雀之靈》。要求學習冰心奶奶用優(yōu)美的詞語來表現(xiàn)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字都行。誰先寫好,誰就優(yōu)先展示他的勞動成果。

  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學生練筆的興趣,二是提供一種容易模仿的模式,放飛學生想象。之后全班交流,鼓勵和肯定大膽新奇的想象。

  五.結束語。(1分鐘)

  作者多處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多角度描繪了卡拉馬姐妹二人精湛的舞藝,這舞蹈是心靈之舞,而這“心靈之舞”又植根于本民族深遠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希望同學們細細品味,多渠道的去接觸、吸收、借鑒優(yōu)秀的外國文化,從中得到精神的滋養(yǎng)。同時也要學習大師高超的語言技巧,去描述生活中精彩的畫面。

  最后,老師衷心的祝愿每位同學每天都如這舞蹈一樣活的精彩。

  說課結束語:

  “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教學應是師生共同理解、共同感悟、共同建構、共同發(fā)展的“雙贏”活動,師生自然地結為一個緊密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學習共同體。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登上地球之巔》,它是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五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自讀課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位置及課文的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偉大的悲劇》、《荒島余生》、《登上地球之巔》、《短文兩篇》等五篇展現(xiàn)人類探險活動的文章。這些文章都展現(xiàn)了人類對探險的執(zhí)著和渴望,任何的艱難險阻都無法阻止人類邁向新領域的腳步!兜巧系厍蛑畮p》描述的是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員從珠峰北坡攀緣而上,踏過千年的冰封,克服重重的困難,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在了地球之巔的事跡。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讓每個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使這些怕苦怕累的中學生為之觸動。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功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2.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

  知識目標:①了解這次登峰的概況和意義

  能力目標: ②體會數(shù)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體會文中登峰的艱難

 、垠w會文中人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勇往直前,團結協(xié)作,敢于獻身的精神

 、軇⑦B滿這一人物的分析(沒有登上文章卻重點寫)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⑤學習年輕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

  這五個方面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根據(jù)本單元的目標、學習的重點及初一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③是重點,④是難點。

  3.說學情

  初一的學生感性思維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豐富。但對于篇幅過長的文章,馬上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予以方法的指導。

  二.說教法

  根據(jù)大語文觀的要求,要求將語文課堂與生活、寫作聯(lián)系起來,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的`能力。再聯(lián)系本文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熱情參與,團結協(xié)作解決問題,并且適當插入寫作練習。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融入于課文之中,體驗登峰的艱難。

  2.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帶著感情的朗讀,理解登山隊員的艱辛。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學法指導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信息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已不再是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讓他們學會學習。古人也曾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學生掌握學法正是實現(xiàn)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達到不教”的目標的方法。

  本節(jié)課讓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共同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并能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節(jié)

  2.朗讀法:反復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指導學生重點難點的突破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由導入新課,學習新課和作業(yè)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大約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

  (一)導入(2分鐘左右)

  好的導入猶如唱戲前的開鑼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本文的導入設計是播放珠峰及登山者的圖片,并配以高亢的歌曲《珠穆朗瑪》,讓學生的思緒進入神秘的珠穆朗瑪峰的氛圍中,直切主題,干脆利落的效果。(時間較長,故未上課時便可播放)

  (二)說課文學習

 。ㄔO想)我設計了四大版塊,分別是“攀登紀念館”、“小小解說員”、“劉爺爺我想對你說……”和“走進登峰迷失案”。

  1.關于本文的背景資料,我設置了“攀登紀念館”版快(解決目標一)(3分鐘左右)

 。ㄔO想)通過此版快,讓學生在對珠穆朗瑪峰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深理性認識并了解1960年5月的這次登峰運動。

  (內(nèi)容)①珠峰知識簡介(學生先談,教師最后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

 、谂实侵榉宓臍v史背景介紹

  2.關于文章的情節(jié)結構,我設置了“小小解說員”版塊(解決目標二)15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這個版塊,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明確數(shù)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體會攀登的艱難。

  (內(nèi)容)①找出文中體現(xiàn)艱難的句子并談談你的感受(快速閱讀課文并用

  “勾畫圈點法”,找出關鍵的句子)從以下方面向?qū)W生講明:

  突擊隊員們沿著第三次行軍偵察的路線,冒著零下30多度攝氏度的嚴寒,在陡滑巖壁上登攀,他們穿著特制的高山靴也難踩穩(wěn)。

  在這樣的高度上,做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身體都有嚴重的反應。

  他們背上的氧氣筒的氣壓表顯示,氧氣的容量已經(jīng)不多。

  而用在攀登最后三米巖壁的時間,卻長達三個小時。

  ……

  ……

 。▽W生找到這些句子,談了自己的感受后,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攀登的艱難,特別注意這些句子中的數(shù)字的作用)

 、诩热蝗绱似D難,是什么支持他們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繼續(xù)向上攀登?

 。椴还钾撟鎳腿嗣竦闹赝,為追逐心中的夢想,堅毅不屈的品質(zhì)以及那個時代特殊的烙印,不能讓外國人瞧不起我們中國)

  ③觀看當時拍攝的記錄片(更直觀,加深了對攀登過程的了解以及對他們艱難的體會)

  3.關于文章的人物形象,設置了“劉爺爺,我想對你說……”版塊(解決目標三、四)(20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此版塊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高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的特點),體驗情感(評價人物形象,學習他們的精神)。

 。ㄟ^渡)(課件圖片:登峰四人的照片,只有劉連滿的照片是現(xiàn)在的生活照)同學們一定在納悶為什么只有它的照片是現(xiàn)在的生活照?(因為他沒有登上頂峰,所以當時的報紙沒有刊登他的照片)

  (內(nèi)容)

 、賱⑦B滿為什么沒有登上頂峰,是他自己放棄了嗎?

 。ú皇。劉連滿是為了不拖累這個集體,讓其他人能完成任務,而主動放棄了登上頂峰的機會,而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缺憾。)

  ②劉連滿的哪些行為感動了你?你有什么話想對作品中的人物或大家訴說?

  這時,劉連滿突然想起自己在哈爾濱當消防隊員期間,采用人梯的辦法成功的翻過高墻的經(jīng)歷。他毅然蹲到巖壁前,讓別人踩在他的肩膀上……

  ——為了團隊,為了能完成任務,他毅然成了別人的人梯,顯示出他有著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

  他擔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戰(zhàn)友們不知道他的氧氣筒里還保存的氧氣,他又掙扎著坐了起來,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zhàn)友們留下了一封短信……

  ——在有機會活著,渴望活著的時候,他卻毅然將活著的機會留給了戰(zhàn)友,也顯現(xiàn)出他人格的魅力。

  ……

  ……

  4.關于拓展延伸,我設置了“走進登峰迷失案”版塊

 。ㄔO想)讓學生走進其他的登峰運動員,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為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領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nèi)容)老師講述英國人馬洛里從北坡登峰并最終消失在神秘的珠峰的事情,并觀看后來發(fā)現(xiàn)的馬洛里的骸骨的圖片,學生說說你的感受,談談馬洛里這么做是否值得?

  (三)說練習

  1.查找有關最近攀登珠峰的資料,并在全班內(nèi)交流

  2.小作文

  學習了《登山地球之巔》你心中一定有許多的感慨,請以《人生的價值》等為題進行口頭作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學理念

  為了落實“課程標準”中“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做出自己的評價”,“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過程,以學會朗讀詩歌為發(fā)散點,以情為核心,以培養(yǎng)能力為目的,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說教材

  1、課文簡介:

  這是一首在現(xiàn)代詩歌史上廣泛傳誦的抒情名篇,意象內(nèi)涵豐富,抒情方式巧妙。作于1938年11月。詩的第一節(jié)以一只鳥生死眷戀土地作比,形象抒發(fā)了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感。詩中寫實和象征交織,描繪了土地、河流、風、黎明,暴風雨等一系列內(nèi)涵豐富,鮮明意象來表達歌唱的豐富內(nèi)涵。第二節(ji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詩名句,多少年來,不斷地為人們所引用,所默誦。

  2、教學設想:

  《我愛這土地》是七年級學生首次接觸的現(xiàn)代詩歌,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讀作品,邊學習邊體會現(xiàn)代詩歌的基本特點,總結現(xiàn)代詩歌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教讀本課,應充分注重朗讀訓練,規(guī)范學生誦讀過程中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和意象的象征意義。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對語文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節(jié)奏正確流利的朗讀。(目的:學習朗誦方法,培養(yǎng)愛國情感)

  2、理解詩歌中暴風雨、土地、河流、黎明等的象征意義。

  (目的:便于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迅速把握主題提高詩歌理解能力)

  3、體味詩歌抒發(fā)的對祖國深沉的愛。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能有感情,節(jié)奏正確流利的朗讀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確定為通過詩歌的意象理解詩人抒發(fā)的情感。

  四、教學時數(shù):

  1課時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采用以下2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朗讀、聽讀、個人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并將之內(nèi)化、沉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2、討論法:在交流、探究中產(chǎn)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廣益,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學生也有了深刻的情感體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調(diào)動,合作精神得到了深化;

  六說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有關抗日戰(zhàn)爭題材的影視作品。電影《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影片中日本鬼子被打得暈頭轉向,看了真讓人精神振奮。電視劇《烈火金剛》,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殘忍行為真讓人痛恨不已。作為中國人,我們一定要了解歷史,記住歷史,無論它是光榮的,還是屈辱的?谷諔(zhàn)爭雖然帶給中國人民巨大災難,但同時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精神的歷史。(生活在和平年代養(yǎng)尊處優(yōu)環(huán)境中的學生做到讀詩悟情,把詩人那種特殊的內(nèi)涵極其復雜的情感理解深刻卻并非易事,這些音像資料可以幫助學生形象感受詩人特殊的寫作背景。)

  2、作者及背景簡介

  1938年抗戰(zhàn)初期,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他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詩歌《我愛這土地》。(再次強化特殊背景,加強愛國氛圍)

  3、聽老師范讀,初步感知詩歌

  詩人借土地抒發(fā)自己對處于日本鐵蹄蹂躪下祖國深沉的愛和為國獻身的熱情。這個飽含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在詩歌中叫意象。

  4、有感情的朗讀

  首先講解朗讀近體詩的要點,然后用課件表現(xiàn)本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讓學生現(xiàn)學現(xiàn)用,增強記憶。應充分注重朗讀訓練,規(guī)范學生誦讀過程中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在誦讀中把握詩歌的結構,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然后,聽范讀,對照自己比較兩者,并找到自己朗讀詩歌上的不足。最后,全班集體朗誦。

  5、意象賞析:分小組討論詩歌的所選取的意象,結合時代背景,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多方位互動交流的能力。

  6、語言賞析

  讓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中來感悟和體驗,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語,并說明理由。注重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觀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賞析詩歌的能力。

  7、課外拓展,讓學生閱讀艾青的《北方》(節(jié)選)能說出意象及象征意義,做簡單的賞讀。

  8、能力遷移通過仿寫,加深對詩歌的理解,訓練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

  假如詩人還健在,面對繁榮昌盛的祖國,還用《我愛這土地》抒情,他會怎樣寫?

  七、說板書設計教學設計能夠直觀明了的再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重點。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土地祖國大地

  暴風雨日寇侵略

  河流、風民族反抗

  黎明美好未來

  小結:對于七年級的學生而言,首次接觸現(xiàn)代詩歌,把握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會有難度,因此,我設計的教學過程,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啟發(fā)學生設身處地用“心”去讀、去品味、去聯(lián)想和想象詩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詩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義,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及審美情趣,為學生以后學習現(xiàn)代詩歌起一個示范引導作用。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非常榮幸今天能跟各位老師做教學上的交流,因為我們一直接觸的是人教版的課本,對河大版的課本只是在評優(yōu)課時接觸到一些,所以在這里,只是就《四季交響曲》一課,把我備課時的一些心得向大家作一匯報,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課程設計指導思想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倍鴮τ谡Z文素養(yǎng)課標解釋道:“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彼宰鳛檎Z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綜合能力。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每一課就要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課標》中指出:課程目標根據(j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lián)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作為新課程的實驗教材,冀教版教材吸收了近年來語文教育發(fā)展和改革的成果,在閱讀、寫作方面的安排體現(xiàn)了新的語文教育觀。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它致力于從三維目標上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拿到教材之后,發(fā)現(xiàn)其中的確有不少新的東西,完全按照以前的模式來上就很難體現(xiàn)實驗教材的價值;谶@樣的認識,我認為這堂課的設計思想應該是從文本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充分的感受文本,調(diào)動積累,聯(lián)系生活,生成并交流對文本的獨到的感悟。此外,語文課堂上應該有朗朗讀書聲、熱烈的討論聲,有思考和積極發(fā)言的時間和機會。

  二、內(nèi)容分析

  第四單元屬于散文單元,其中有兩篇著名的散文《春》與《濟南的冬天》,這兩篇文章更多的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對自然的喜愛和抒發(fā)人生的感悟,《四季交響曲》是第四單元的第四篇文章,本文選自作者的散文集《心靈的筆記》。這是一篇歌詠大自然的散文作品,作者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努力發(fā)現(xiàn)大自然四季容顏的變化,并用深刻的筆觸抒寫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無論在語言形式,還是思想意境,都稱得上一篇賞心悅目的佳作。但與以上兩篇不同的是,作者的描寫重點并沒有放在四季各自不同的季節(jié)特征上,作者曾在本文的創(chuàng)作談中說她寫這篇文章是“用自己的目光去看待大自然……努力發(fā)現(xiàn)它們在不同季節(jié)的細微變化,并用自己的心靈與自然對話。”其對話的目的也就是“托物言志”。因此,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人生信念,是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關鍵。作者一向“崇尚真誠、善良、勇敢的品質(zhì)崇尚拼搏、奉獻的精神,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投機鉆營者、自私自利者……抱著一種鄙棄的態(tài)度”。而七年級學生由于生活閱歷、思想認識等諸多方面的局限,對于本文主題的理解和把握不能深透到位。那么,先讓學生理解了作者寫作本文的思想基礎,也就不難理解作品中透視出的社會的發(fā)展與變革,更不難理解其間蘊含的作者對人生及生命價值的特有感悟。解決了上述問題,學生就能理解本文頌揚美德,抨擊陋習的主旋律。

  因此,我是這樣確定該課文的學習目標的: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文景物描寫中蘊含深刻哲理的寫作手法,學習將景觀人格化、形象化的詩一般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鑒賞能力、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賞析詩一般的語言;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會作者對社會陋習的批判,對公平、公正、無私、善良、坦誠、拼搏等美德的熱烈追求。

  三、學情分析

  這個階段的學生剛由小學升入初中,朗讀能力、閱讀能力都不是很強,對抒情的哲理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體會,對所謂“托物言志”概念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層。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主要從朗讀入手,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不斷的“讀”中逐步加深對“美”的體驗,逐步感受四季中蘊含的哲理。在調(diào)動起學生積極情感的同時,引導學生賞析文章的美,品味寫景的方法,以期讓學生有所收獲。

  這樣一番分析之后,就形成了《四季交響曲》一課的具體教學方案,整個教學過程包括:導入、鋪墊、品析、總結等環(huán)節(jié)。下面就其中重點的環(huán)節(jié)談談自己的設計思路。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

  有人說,季節(jié)就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春是一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夏是一個熱情率直的小伙子,秋是穩(wěn)重的中年人,成熟豐厚,冬則是親善長者,端莊肅穆。女作家楊林勃用她清新優(yōu)美的筆調(diào)向我們抒寫了她對四季獨特的感受,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四季世界。

  思路:我的導語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下文品析四季形象作鋪墊;二是使學生感受到四季不僅僅是自然現(xiàn)象,其中的深意也和我們的社會息息相關。導語形式很簡單。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有的老師很看重導入語的設計,的確,精美的導入除了具有引入過渡的工具的作用外,還應該承載一定量的思想文化。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讓學生將之與課文內(nèi)容對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開拓學生視野和思維。但相對于一篇課文而言,導入只是第一步,不能因為導語的效果而把相當?shù)木Ψ旁诖耍雎粤藢ξ谋镜难凶x。其實,干凈簡潔的導入開門見山,既能順利過渡,又能節(jié)省時間,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可能更為實用。

  (二)教學結構的處理安排

  1.整個課程的安排采用了“板塊式”的形式。

  第一板塊:教學鋪墊——字詞積累

  饕餮 蟄伏 濫竽

  情愫 請柬 桑葚

  思路:這些是學生容易讀錯和理解上有困難的詞。要使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文意,理解詞義是關鍵,還要會讀。所以字詞的積累是賞析文章的前提,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語言的重要過程。這個過程不能省略。我覺得,在課堂上,不但讓學生會識字,還要大聲的朗讀出來,這樣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

  第二板塊

  品讀——整體感知、細節(jié)賞析

  思路:這是課堂講授的主體部分,目的是通過反復的朗讀,針對性的賞析,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達到預先設定的教學目的。這個大板塊中又分為三個小板塊

  四季向我們走來——整體感知

  我們感悟了四季——美文賞析

  用心發(fā)現(xiàn)生活——拓展練習

  思路:基本的思想是“讀——品——悟”的模式,以讀帶品,拓展訓練,既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總結,也是對學生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的一個訓練。“讀”貫穿于始終。這個目的在講課時基本達到了。

  第三板塊

  總結

  思路:關于文中內(nèi)容及知識點的總結實際已在第二板塊中得到了解決,在這里是表達教師自己對大家的期望,為情感教育作結。

  關于“板塊式”教學法

  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對“板塊式”教學的一點想法。

  什么是“板塊式”呢?板塊式教學法是針對一節(jié)課,一篇課文而言的。把課文按照各個不同部分,分成幾個“塊”狀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備課。這是為了授課時靈活使用而設定的。換種說法,也可以說它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模式,或者說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手法。

  我之所以采用它是因為考慮到“板塊式”教學的幾個優(yōu)點,

  1.使課堂教學有序進行。其課堂教學結構清晰的表現(xiàn)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課堂教學內(nèi)容明顯的表現(xiàn)為“一塊一塊的來落實”,將全課的教學板塊連綴起來看,呈現(xiàn)出一種層進式的教學造型。

  2.由于教學中的每一個板塊都著眼于解決教學內(nèi)容的某一角度、某一側面的問題,于是每個板塊就是一種半獨立的“小課”或叫“微型課”,這就需要精心地研讀教材,優(yōu)化、整合課文內(nèi)容,提煉出可供進行教學的內(nèi)容板塊,提高課堂的授課效率。

  3.由于“板塊”的出現(xiàn),就需要考慮板塊的切分與連綴,考慮板塊之間的過渡與照應,考慮板塊組合的科學性與藝術性,這就改變了常規(guī)的備課思路,讓學生充分的占有時間,真正的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實踐活動的主體。

  板塊式的教學思路由于有“板塊”的劃分有時會顯得過于齊整、過于剛勁而不夠柔和,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對其進行改進,可以淡化板塊意識而操作手法大致不變,如運用藝術的穿插手法來自然的形成板塊,如用文學性、情景性的語言來美化板塊的命名等等。如:可以把板塊設計為:積累、品讀、感悟,也可以設計為學習活動一、學習活動二等等,比如我識字的板塊的名稱為“教學鋪墊”,而從整篇文章來講,文章語言優(yōu)美含蓄,猶如一首動聽的樂章。我在設計時,就把自己的整堂課看作一首樂章,所以板塊就命名為“樂章”,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細致的體會全文流暢的結構,以美的眼光來欣賞本文。

  這種形式也是余映潮老師的一個獨創(chuàng)。給各位老師再舉一個例子。

  課文:《紫藤蘿瀑布》

  設計理念:美文需要美教。用“美”來結構全文的教學過程。大致過程是一一品味花之美,情之美,意之美。

  教學內(nèi)容之一:學習積累

  1.作者簡介。

  2.切進課文中"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于生死謎、手足情的"這句話,簡介作者寫作本文的特殊背景。

  教學內(nèi)容之二:認識課文

  聽讀課文,認讀文中的生字,朗讀課文。

  請同學們敘說自己的初讀感受, 話題:你認為這篇課文是一篇什么樣的課文。

  教學內(nèi)容之三:品味文中的花之美

  1.同學們選讀課文,自由朗讀文中描寫花之美的句段。

  2.話題討論:說說自己品味到的描寫花之美的句段并用朗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體味。

  教學內(nèi)容之四:品味文中的情之美

  請同學們緊扣文中的字詞句,體味作者在文中抒發(fā)的真摯情感。

  教學內(nèi)容之五:晶昧文中的意之美

  教師指出,所謂"意",在這兒指文章中的"意味",即文章中意趣與情味,文章中讓人覺得意味深長的地方。

  教學內(nèi)容之六:課堂學習小結

  2.指導朗讀,讀出“味道”。

  古人說:三分文章七分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中學語文教材薈萃了諸多名篇佳作,其中有眾多頗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寄寓著各種撼人心魄的情愫意緒。它的美,不是單憑老師的分析、講解學生能獲得的。洪鎮(zhèn)濤曾說:“讀,是語文課的第一教學法,抓住了‘讀’,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要領”!安偾笾簦^千劍然后識器。”應在讀中讓學生從審美對象中獲得美感,增強審美情趣,陶冶高雅情操。語文新課標的階段目標第四學段(7-9年級)中指出:學生要“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薄白⒁饧訌妼W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四季交響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文章,語言凝練、雋永。是朗讀的好材料。所以,在課上我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

  1。用“讀”貫穿全文,形式多樣。我在第一個板塊中主要通過讀的方來讓學生初步感知四季的形象。形式有齊讀、分組讀、個人讀等等。如:

  師:結合老師的提示,請你深入的認識我們的四季朋友,做出小結,并把相關的段落有感情的讀出來。

  此外,為了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熱情,我在閱讀方式上也進行了小小的改變——變換人稱。例如:

  冬天來了,帶著冰刀,帶著雪箭,帶著威風凜凜的氣勢闖入了這個世界。冬天來了,萬物都經(jīng)受著一場嚴峻的考驗。面對這場考驗,世間的一切都在急劇地變化著。天上的星星重新組合起隊形了;地上的山峰換上一副剛毅的面容了;樹木的家族為節(jié)省開支甩掉豪華的服飾了;林中的野獸們不敢坐享其成,漸漸閉起饕餮之口了;小小的蟲蛇們怕掉了隊么?都蟄伏起來,積蓄著能量,去構筑明年輝煌的夢了。

  把文中的“冬天”改為“我”,學生以“我”的口吻鏗鏘的讀著冬的嚴肅,仿佛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嚴肅的法官,切身體會文中蘊含的哲理,效果還是不錯的。

  在進行第二個小板塊的教學時,學生進行美句賞析,我的要求是必須有感情的讀出來,整體下來,學生讀的時間非常多,應該說很好的理解了文章。

  2。加強指導,提高朗讀質(zhì)量。

  在學生朗讀時,我強調(diào)要注意重音與節(jié)奏,并請學生進行示范朗讀,效果不錯,課堂氣氛有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如:

  夏天來了,是槐樹花兒告訴我的,它贈我一串串潔白的珍珠;夏天來了,是紫紅的桑葚告訴我的,它點染我一腔多彩的情愫。

  關于朗讀

  關于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有一些小的感悟。

  1.課堂上應該有教師的范讀。隨著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許多老師喜歡用名家名人的表演性朗讀替代自己的范讀。固然,多媒體上的朗讀,普通話比較標準,朗讀技巧比較嫻熟,而且還常常配以色彩鮮艷奪目的畫面,優(yōu)美的音樂,似乎課堂的氛圍更濃烈一些。但其實,它遠遠不如教師音色也許并不美發(fā)音也許并不標準的朗讀親切,真實,對學生的感染力影響力更大。曾聽過余映潮老師的一節(jié)《三峽》示范課,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余老師范讀課文時,抑揚頓挫,和風細雨,緩緩道來,真是一種美的享受。但余老師說他為了用普通話朗讀,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高聲朗讀成功后,他又練更難得低聲朗讀。在他的課上,學生總會像模像樣的模仿他的朗讀,去感受文字的美。在講該課時,我擔心時間的緊迫,沒有范讀,只是稍作點撥,但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朗讀還是停留在小學生一字一句拖長聲音朗讀的方式上,影響了朗讀的效果。

  2.通過朗讀讓學生更好的接觸文本,方式要多變,以提高學生讀的興趣。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引發(fā)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對于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語文課的朗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相對比較弱一些,可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卻要強得多,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寫作技巧等的學習還未產(chǎn)生很大的興趣,卻很熱衷于朗讀,對磁帶的語調(diào)、教師的表情模仿得快、準。因此,初中的語文教學,朗讀是必可少的。教材中的教讀課、自讀課都應不同程度的過好朗讀關。學生可以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鍛煉用語音描繪事物、表情達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聽、說和寫作水平,加大語文為生活服務的力度。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朗讀,檢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傾向、認識水平和運用程度。讀的方式,老師們可以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學生情形的不同而有所選擇有所變化。為的是努力讓學生保持朗讀的積極性。

  有一段時間,為了趕進度,節(jié)約課堂的時間,我總是把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放在課下,讓學生以預習的方式來解決,更少有朗讀指導。有些偷懶的學生自然就不讀,這樣就造成了有一部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不熟練,講課就更不上,更重要的`是,缺乏了朗讀,就缺乏了對文章細致而美好的感悟,久而久之,學生審美的神經(jīng)自然就會遲鈍,腦海中留下的只能是對課文簡單的分析和肢解之后的枯燥。

  3.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朗讀教學的設計可以從重音、停頓、強調(diào)、語速等方面進行指導。仍拿余映潮老師的朗讀指導做例子。他在講《三峽》一課時,提出三個在讀時應注意的問題,讀好“領起”詞的短暫拖音;讀好四字詞語的節(jié)拍;讀好特別之處的頓音。在他的指導下,學生再讀效果果然有了很大的改變。如:

  讀好“領起”詞的短暫拖音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時/朝發(fā)白帝

  雖/乘奔御風 則/素湍綠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

  讀好四字詞語的節(jié)拍

  如: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讀好特別之處的頓音

  如:清/榮/峻/茂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一篇文章這樣讀下來,非常漂亮。

  3.“主問題”的設置

  關于“主問題”

  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字詞的積累,標點、語法、修辭等的分析,文學以及文化常識的識記等等,繁瑣、細碎、雜亂。有些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某個重要的語段就能列舉幾個或十幾個問題,知識點“沙化”現(xiàn)象嚴重。由于這樣的教學大多帶有靜止、孤立等弊端,其著眼點往往不能牽一“練”而動全“篇”,缺少指向與滲透文章的“合力”。

  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相對于課堂教學中這些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提問而言的,就是指“主干問題”,它在課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能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能讓學生真正進行整體性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發(fā)展性學力。余映潮老師認為,“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立意高遠的有質(zhì)量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粘合劑,在教學中呈現(xiàn)著“以一當十”的力量。

  如果一節(jié)課中分層次的出現(xiàn)幾次“主問題”,那么就必然能形成幾個教學的“板塊”,這又使課堂教學結構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如:

  在講課時,每一個板塊我也嘗試采用了這種辦法,

  以“四季檔案”的“主問題”來體會四季的特點,為理解文章解釋的哲理打基礎;第二板塊以“請你從內(nèi)容、修辭、用詞上對文中的美句談出自己的看法!钡摹爸鲉栴}”把握文章的語言。第三板塊以“從下列詞中任選一詞,寫一段話,表達思想感情”的思路讓學生模仿,進行拓展。

  這樣就避免了課堂繁瑣的一問一答的形式,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來對文本進行較為細致的思考。說實在的,我的設計并非完全意義上的“主問題”,這只是一個嘗試, “主問題”運用得好,在課文教學的初讀階段,可牽動對全篇課文的深刻理解;在課文教學的進行階段,可形成明晰的課堂教學思路,形成學生呈主體性參與的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在深化階段,可激發(fā)思考,引發(fā)討論,深化理解,強化創(chuàng)造,形成波瀾,釀造課堂教學的高潮。

  “主問題”的設計角度可從著眼于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分析課文、欣賞課文、探究課文的角度來進行,也可從多元的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多側面地分析人物習慣形象、多角度的品析文中的美點妙處、多板塊的積累文中的語言材料、多手法的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再表達”的角度來設計。

  下面,用一個完整的教學構想來具體表現(xiàn)上述說法:

  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

  創(chuàng)意:以跳讀為基礎,設計三個“主問題”,用“自助”“探究”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實現(xiàn)對課文的整體與讀教學。

  1.請你用一則日記的形式記敘畢業(yè)典禮的經(jīng)過。

  2.你對文中英子的父親了解多少?結合課文的記敘說說你的印象。

  3.你認為爸爸對英子的影響有哪些?如果你是英子,你會對爸爸說什么?

  4.美文賞讀

  作者楊林勃是個詩人,她的詩樸實秀麗,富有意境與哲理,在國內(nèi)詩壇有一定的影響。人說詩文不分家,詩人出身的她寫起散文來,自然別具一格。她把詩的意境與語言帶入散文。她用抒情的筆法去敘事,用形象的語言去狀物,因此作品中就有了詩的感應,詩的聯(lián)想,詩的激情。它不但用凝練的語言描摹四季景物的變化,而且又含蓄的觸摸到社會與靈魂的多個層面,充滿哲思,撼人心驚,詩意盎然,意蘊深遠。

  鑒于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過深刻的分析只能讓學生一頭霧水,于是我適當降低了難度,以讀帶析,從學生接觸過的分析用詞、修辭方法入手,并結合課后設置的練習來體會語言凝練含蓄的特點。并給出一定的語言模式,目的也是降低難度。

 。1)賞析詞句

  請你從內(nèi)容、修辭、用詞上對文中的美句談出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 (句、詞)美,因為 。

  學生選取的內(nèi)容還是比較廣泛的。如:

  冬天來了,帶著冰刀,帶著雪箭,帶著威風凜凜的氣勢闖入了這個世界!揶o:擬人、排比,寫出天寒水冷,萬物肅殺的景象。

  圓圓的果實,圓圓的豆谷,仿佛給這一年畫上一個個圓滿的句號!迷~:“園園、圓滿、一年,一個個”描摹形象,限制范圍,突出特點。

  她帶來生命,復活了香花也復活了毒草;她帶來了音樂,喚醒了沉寂也生出噪亂;她捧出了綠色,畫出了明媚也增長了陰影;她賜予了溫暖,創(chuàng)造了舒適也生出了困倦。——對比的手法,寫春天的無私善良

  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找出的句子要帶感情地去讀,一是強化朗讀意識,二可以通過帶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更好的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學生贊辭是在原文基礎上的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要對所學的內(nèi)容做一梳理,又要有自己的感悟,既是對理解文章主題的的升華,又是一次練筆的。事先給出例句,便于學生模仿,也降低了難度。

  把心中的贊詞獻給你鐘愛的季節(jié)。

  我喜歡你, ,因為 。

 。3)音樂的加入。

  馬克思說:“只有音樂才喚醒人的藝術感覺。”自古以來文學與音樂就有著難解之緣,優(yōu)美的音樂流入語文課堂,在營造了美的意境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審美的鑒賞離不開想象,閱讀文學作品,往往容易禁錮在文字里,但在音樂所展現(xiàn)的虛渺空靈的世界里,人們的想象可以自由馳騁,思維更具發(fā)散性。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把學生帶入到美的情境中,使學生深入的體會美、感悟美,進而感受美的境界。通過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目的。

  五、教后反思

  作為一節(jié)公開課,我努力發(fā)揮自己授課的特長,

  1.從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考慮到他們對文章中揭示的人生哲理不能透徹的理解,從欣賞的角度年入手,降低難度。

  2.以讀為主,各種朗讀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反復的誦讀中體味情感。

  3.形式上力求有一定的個性化的設計,不希望落入俗套。

  4。在時間的安排上,我很注意張弛有度的設計,其實,一堂課的節(jié)奏就比如一篇生動的小說,也有開端、發(fā)展、高潮與結局,如果把每個板塊看成是其中的一部分的話,導入1分鐘,字詞4分鐘,整體感悟朗讀12分鐘,品析20分鐘,拓展5分鐘,總結1分鐘。有鋪墊,也有高潮。我也在嘗試著使自己的課上得有波瀾。

  關于備課

  在這里我還想說幾點關于備課的感悟。

  1.平時多看書,多學習,多積累

  上完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最累的階段不是講課,而是調(diào)動自己的積累備課的過程。我越來越感受到了平時積累的重要性。“書到用時方恨少”,我沒有教過冀教版的教材,對于這篇文章的了解更少,腦海中似乎根本無“米”下鍋。時間緊迫,我感到了上課時從沒有的緊張感。

  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似乎越來越不太關于于平時的積累,一個舊教案,一本參考書,成了我備課的全部,更在平時以班主任工作忙為借口而懶得仔細備課了。余映潮老師的講學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與老師示意教研員的身份,在50歲時才登上講臺的。在這之前,他寫下了《中學語文教案品評100篇》廣泛接觸各種不同的課堂創(chuàng)意,他自己定了許多教育專刊,每一篇文章都作了詳細的筆記,其間又發(fā)表了中學語文教學教研各類文章近千篇。“厚積”才能“薄發(fā)”,多年的積累使余老師信心十足地登上講臺,獨創(chuàng)了“板塊式”教學思路和“主問題”設置的教學實踐。而上課備課都是他在自己業(yè)余的時間完成的。

  余老師說:“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是占有時間,勤奮學習;發(fā)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鉆研教學,突破專題!薄罢Z文教師的第一‘課外’閱讀是語文專業(yè)報刊,語文教師的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煉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在課堂上怎樣指導學生腦力勞動時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的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挑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如果我知道的東西比我教給學生的東西多20倍,那么我在課堂上的思想和語言就不知不覺地是針對學生而產(chǎn)生的”。在談到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時又說:“為什么教師要懂得那些課堂上并不學習的東西以及那些跟中學所學的教材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東西呢?這是因為:關于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視野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币粋教師如果在備課時沒有充分拓展自己的視野,而只是對單個文本的內(nèi)容、課堂教學形式、媒體的選用等孜孜以求,就如同將房子建在沙灘上一樣,無論房子的樣式多么別致,房子的裝修多么精美,都不是一間好房子。

  選入課本中的內(nèi)容如同海面上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凸現(xiàn)在水面上,如果想了解這八分之一就需要了解水下更多的部分。不僅需要對教材和教參做深入細致的研讀,而其需要自覺地廣泛涉獵有關的知識,像海綿吸水一樣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稱為“背景”的東西,并把這些東西進行內(nèi)化,變成對教學有用的東西,這樣,文本在學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現(xiàn)的一株植物,而是有著深藍色天空做映襯的一幅圖畫。

  這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做一些事情。余老師說:“做珍惜時間的人,做嚴謹謙遜的人,做勤勞刻苦的人,做熱情善良的人,做胸懷大度的人,作堅持不懈的人!

  2.吃透課本,創(chuàng)意設計

  余老師說:“語文教師的任務,是把教材讀‘厚’,把教材教‘薄’”,我們能否圖利《教參》,脫離網(wǎng)絡的拷貝,精心鉆研課本,拿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呢?

  記得曾有機會在一所學校里聽三位教師教這篇課文,都是按著盼春、繪春、贊春的順序里清理文章思路,都是按照順序用了五幅圖概括繪春部分的具體內(nèi)容,雖然教師不同,學生不同,教法幾乎完全相同,很難看出那位教師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聽完課后,我曾有過一個假想:如果沒有《教學參考書》,三位教師都去獨立的處理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恐怕就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的“相同”。畢竟每一個人閱讀教材后的感受存在著差異,畢竟每一個人處理教材的能力有高下之分。而“差異”和“高下”正是產(chǎn)生教學多樣化的條件,事實本該如此。現(xiàn)在,因為大家都按照《教學參考書》上課,教師們對教材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沒有在教學中反映出來,他們所做的只是《教學參考是》代言人的工作。這種現(xiàn)象,不是偶然的,是較為普遍存在、大家都習以為常了的“不正!薄

  固然,《教學參考書》有它的積極作用,諸如提供一些背景材料、研究資料、教學設計等,幫助教師拓展視野,開啟思路。如果用《教學參考書》取代了教師自己對教材直接的閱讀體驗,取代了教師自己量力而行地教學設計,那么,就違背了《教學參考書》編寫者的初衷。實施新課程后,《教參》的編寫有了進一步的改進,資料性的作用加強了,目的就是要引導教師“決定性的戰(zhàn)役自己打”。錢夢龍先生指出:“看一位教師是否成熟,主要標志有兩條:一條是在教育思想上是不是有明確、一貫的追求,另一條是有沒有獨立處理教材的能力!币虼,在教學生,我們還真的在這兩個方面下一番大的功夫。

  在去年11月份,我校邀請余映潮老師來我校講學,與老師精巧的課程設計,完美的重點提煉讓我們大開眼界。但更令我們震撼的是余老師每一篇課文的備課材料都將近萬字,從自己對文種感情的理解,到某句話的含義,甚至細致到對某一個字的理解。余老師都一一作了記錄。余老師的每一篇課文都有三種以上的教案設計,他說,在不同的地方講同一篇課文,我的教案都是不一樣的。而一次講座,他的講義竟打印了整整73張,特級教師于漪曾在《于漪文集》的自序里寫道:“要潛心鉆研教材,取得試試用教材帶領學生學好語文的主動權。查檢資料,獨立分析,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nèi)容,從思想內(nèi)容到語言文字,一篇篇課文反復推敲、研究、把文章的脈絡、篇章的構成、語言的運用、作者的思路等等,弄得一清如水,力求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或許是參考資料少的緣故吧,我反而能夠集中精神,精心研讀文本本身,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在準備講課的時候,我首先做的就是撇開資料,像老師要求學生一樣的朗讀、默讀課文,印象中反復讀課文將近百遍,學習目標該如何確立?應該以怎樣的方法指導朗讀?重點品析新文章的那一點?每考慮一個問題,就要對文章進行一篇系統(tǒng)地研讀。就在這一遍遍的“讀”的過程中,作者的思路,文章的重點也在我的腦海中漸漸由模糊變得清楚起來。這樣的創(chuàng)意一定是自己的。

  以上是我在上課之后的一些感悟,其中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尊敬的領導,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山中訪友》,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及教學程序這五個方面,對這一課的設計安排加以說明。

  一、首先,給大家分析一下教材,這一點我將分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點:課文所處位置及作用。

  《山中訪友》是七年級語文上冊中第三單元的第3篇課文。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童趣的優(yōu)美散文。

  鑒于本單元的要求,學生要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體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并作適當?shù)恼;另外,這篇文章描寫景物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并且作者抒發(fā)感情也很特別,將山中的景物當成朋友來寫,將進山看景比作進山看朋友,因此,顯得真摯自然。綜上所述,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和教學的重難點。

  第二點:教學目的

  這一點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知識方面要求學生:①理解,積累課后詞語;如:“湛藍,清澈,德高望重”等。

 、谟懈星榈卣b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面要求學生:①鑒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像美。

 、趯W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德育方面要求學生: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第三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內(nèi)容很多,比如課文重點詞語,課文的思路,以及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等。而教學難點則是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

  二、接著,介紹一下教學方法:

  1、確定五法合一的教學方法

  新《大綱》中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币虼,我根據(jù)課文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采用激發(fā)興趣法,朗讀法,問題導引法,想像聯(lián)想法和自讀點拔法進行教學。首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品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然后在教師適當?shù)狞c拔下,賞析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2、采用投影儀,影碟等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將采用投影儀,錄音,以及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影碟來豐富教學手段,這樣,即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通過直觀感受,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體現(xiàn)了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3、突出朗讀教學

  語文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再加上本文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寫景教文,適于朗讀,因此,我將在授課過程中突出誦讀教學。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所以我將采用學生質(zhì)疑,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然后反饋練習的學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jù)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內(nèi)容較少,因此我安排一節(jié)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先讀題猜測文章內(nèi)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后精讀品味,鼓勵學生提問,再通過討論解決,歸納課文學習要點,這樣既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又培養(yǎng)了語感,也體會了作者的感情。

  五、教學程序

 。ㄒ唬┮胄抡n

  首先對預習作業(yè)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的讀音及含義,然后要求學生讀題,想像課文內(nèi)容,引入新課,接著教師范讀課文,用有關課

  件讓學生對大自然的風景及大山里的風景有直觀印象。

 。ǘ┲v授新課

  在講授之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

  ①作者到山中尋訪的友人是怎樣的,跟你的想像相同嗎?

 、谶呑x邊勾畫出描寫山中美景的句子,理解后積累下來。

  朗讀課文后,圍繞上述2個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作者進山看風景,并引導學生感受山中風景的優(yōu)美,然后將有關山景和大自然景色的投影片或課件給學生看。結合書上的描述,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了解童話般的山中的美景,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ㄈ┚史治

  分析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及藝術特色。

  在分析中,使學生了解擬人手法的運用,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目的和意義,體會情景交融地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更深的了解。

  學生討論后明確:

  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如:將古橋、樹木、山泉、小溪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這樣便于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本文的藝術特色表現(xiàn)在:

 。1)獨具匠心的敘述方式和敘述人稱:文章的敘述方式親切自然,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有時,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還適當?shù)刈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有時用第三人稱,有時感情強烈了還用第二人稱,讓學生體會這樣能使情感表達得更充分。

 。2)想象的豐富、新奇,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如:展開想象,將自己與樹木融為一體,與自然融為一體,流露出熱愛自然之情。

  (四)反饋練習

  要求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解答課后練習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ㄎ澹﹦(chuàng)新練習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shù)不限。

  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提示學生借鑒課文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的自身特點。從某一景物的角度出發(fā),重點突出景物的心聲,最好能點出環(huán)境保護的主旨。

  (六)總結全文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帶領學生回顧課文內(nèi)容,再次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及思想感情,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七年級散步說課稿03-10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09-21

七年級語文《春》說課稿03-14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03-14

七年級語文《散步》說課稿01-10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11-25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11-13

《散步》七年級語文說課稿03-12

七年級語文寓言說課稿03-13

七年級語文《竹影》說課稿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