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

《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

時間:2022-03-08 14:48:4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

  《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行》是高中新課標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詩的唐朝”里的一篇課文。本單元鑒賞重點:養(yǎng)成誦讀涵泳的習慣,記誦有代表性的詩篇及名句;能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理解作品的內容價值,認識唐詩的杰出成就,培養(yǎng)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詩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語言,領略作品的表現力,注重審美體驗。通過這一單元學習提高鑒賞評價古詩的能力。《琵琶行》一詩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敘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它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通篇體現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高超的藝術技巧。在白居易死后,當時的皇帝唐宣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說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這是我們鑒賞和學習這課的一個重點。

 。ǘ┙虒W目標

  根據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三維目標并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欣賞作者以形象比喻來表現音樂形象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描寫側面烘托氣氛,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手法。

  2. 情感目標: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體會詩中的情感和意境,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鳴,把握人物形象和詩歌社會意義。

  3. 能力目標:初步學習這種以文字表現音樂的寫作手法。

 。ㄈ┙虒W重點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針對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構、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四)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

  二.學情介紹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平常在教學中首先應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tài)。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在課前完成。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的基礎上,沒有掌握系統(tǒng)的詩詞鑒賞方法。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和相互交流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說教法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楠毩ⅰ⒑献、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解決問題。針對這個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導,以學生學為主體,以誦讀、設疑、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O置懸念,導入新課

  課前先說一段開場白:白樂天去世,唐宣宗寫悼詩吊之曰: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憲宗李忱敬仰白居易的人品,又傾慕他的詩才,想拜他為相,后因他年事已高,且又多病只好作罷!巴咏庖鏖L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中的“長恨曲”和“琵琶篇”分別指白居易的名篇《長恨歌》和《琵琶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琵琶行》,看看這首詩有何魅力讓“胡兒能吟”又讓皇帝極力稱贊?

 。ǘ┓治稣n文

  《高中語文教學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文本梗概,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聽課文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然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回答問題:主要寫了幾個內容?

  學生通過整理可以概括出:江頭送客聞琵琶,江上聆聽琵琶曲、歌女自訴身世苦、曲罷詩人傷遷謫、重聞琵琶青衫濕這樣五個內容。

 。病⑾旅嫖抑v講對內容的分析。

  主要通過“琴聲”和“感受”兩個方面來描述詩人和琵琶女的這場偶遇,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我就從這兩條思路去分析這篇。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倡“問題教學法”,他認為這個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拓展能力的提高。在對課文的分析中,我主要才用了這個方法。

  第一條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板書 三奏:獨自彈 應邀彈

  感言和

  學生通過討論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第一節(jié),第二次演奏在第二、三節(jié),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節(jié)。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學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對聲音的描寫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節(jié)。我設置如下問題:a,這一段音樂描寫屬于什么描寫?b,從這里的景物描寫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樣的音樂?

  學生通過討論找到答案:這是對音樂的側面烘托描寫。也是用文字去表現音樂的一種手法。通過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悲涼蕭瑟的琵琶聲。(悲涼哀怨)

  第二次演奏,這是的重點部分。這一部分出現了很多名句,可以讓學生先挑出來讀讀。然后我準備了以下幾個問題:1.作者在描寫聲音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的詞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2.這一段根據演奏的起承轉合可以分為幾層,哪一層是高潮部分?3.這一部分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尾,有什么作用?4.這一部分琵琶女音樂的基調是怎樣的?

  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回答這幾個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寫音樂的妙處,通過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a,詩人善用比喻,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之樂。b,善用擬聲詞和雙聲疊韻詞。c,側面烘托的手法。d,在對樂曲的描寫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節(jié),讓學生自己品味通過側面描寫烘托音樂的感人。

  第二條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板書:三感:情相觸 情相通

  情相融

  對應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應有三次感受。學生在文中不難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讓學生回答怎樣的問題,a,你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初聽聲音時的心情嗎?b,你從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c,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三個問題由淺入深推進,表明了作者孤寂傷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涼音樂。

  第二次感悟在的第四節(jié),是的難點部分。為了更好理解主題,要聯系琵琶女的身世來感知。在這里我打算問這樣幾個問題:a,哪些句子能夠體現出作者的心情?b,詩人聽了琵琶聲,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發(fā)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c,為什么詩人說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這一部分闡明了的主題。詩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華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處。兩個形象心靈溝通,怨恨交織,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板書(主題)

  第三次感悟在的最后一節(jié),要學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句話更襯托出樂曲的悲凄,用它作結,補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內涵,這是詩人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從而鮮明突出了全詩的主題。

 。场⒌竭@里全文的分析結束,下面我講講的小結。

  全文結束后,設計提問:詩人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時便已經聽出了音樂中的情感?(過渡到白居易的處境)

  學生分組討論,交換意見。最后我總結:

  A、 白居易的身份:被貶的官員,有政治抱負不得施展。這一點與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處。

  B、 秋天,“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落寞。

  小結:正是在這樣相同的境遇中,詩人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可以說,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寫下了這篇優(yōu)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贈之。

 。ㄈ┛偨Y本詩寫作特色

  在理清課文結構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歸納本詩的寫作特點,并請學生找出例句加以說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師進行板書歸納:

 。1)結構嚴謹。全詩以人物為線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線,詩人的感受是暗線,明線從現象反映主題,暗線則從本質上揭示主題。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暗相襯虛實相生。情緒表現波瀾起伏,過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于運用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3)音樂描寫出色。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

 。ㄋ模┩卣寡由

  旨在延伸教材內容,拓展課題研究,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鑒賞這類的能力,選取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等詩文,分小組討論它們和《琵琶行》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

 。ㄎ澹┳鳂I(yè)

  讓學生背誦第二段,學習運用語言藝術來描述聽覺的手法,課后就自己喜歡的一段音樂用形象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文體、字數不限。

  五.說板書設計

  琵琶行

  白居易

  三奏 三感

  獨自彈 —— 情相觸

  應邀彈 —— 情相通

  感言和 —— 情相融

  主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心情悲涼哀傷 直接表達 醉不成歡慘將別

  環(huán)境烘托 楓葉荻花秋瑟瑟 別時茫茫江浸月

  聲中之情:

  “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 “似訴平生不得志”

  “說盡心中無限事” “別有幽愁暗恨生”

  樂曲旋律:婉轉流暢 沉咽凝滯 間歇停頓 激越雄壯

  我認為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直觀,既突出了詩歌的主題,又突出了明暗兩條線索的結構特點。有利于學生把握這篇課文的重點。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A.教材簡析

  《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學習的是唐代詩歌,共七首詩!杜眯校ú⑿颍肥翘拼F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長篇敘事詩,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喝”。詩歌主題鮮明、人物形象生動,抒情真切細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

  B.教學目標

  《全日制普通高中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根據教學大綱和單元教學要求,結合本課特點,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 知識目標:了解文學常識;積累重點文言實詞;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感知作者把音樂描寫與聽者、演奏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點。

  2. 技能目標:讓學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寫法來描寫音樂;培養(yǎng)學生詩歌、音樂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

  3. 情感目標:讓學生認識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新社會的感情;引導學生領會詩人情操里體現出的人性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C.教學重點難點

  高一學生,對中國滄桑歷史的實際體驗有所欠缺,不容易理解封建社會推殘人才的黑暗現實,因此,我把體會主旨句的內涵、認識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成功之處是通過聽者的感受來描寫音樂,而音樂很難描摩,因此我把鑒賞音樂作為教學的難點。

  D.課時安排: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我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突破教學重點。

  第二課時:主要突破教學難點。

  二、說學生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的積累,已具備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能力,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更為強烈,這為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利的因素。

  三.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水平特點,我覺得學生對文意的疏通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布置他們課前預習,進而積累重點文言實詞,如:左遷、明年、因為、凡、言等。課堂中,為了指導學生領會主旨句的內涵和感受音樂與語文、情感融為一體的特點,結合課件,我將采用激趣法、情境教學法、誦讀法、問導法和討論點拔法。

  四.說學法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上述教法的指導下,我引導學生通過聽、讀、思、議、寫的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五.說教學習過程

 。ㄒ唬 營造氛圍,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新課導入得法,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我課前先給學生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我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繼而引出話題: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時也偶遇一位知音,并深深地被知音精湛的技藝所折服,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概嘆。著名的《琵琶行(并序)》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詩文。

  (二)介紹文學常識和寫作背景

  課前我要求學生查找關于作者的資料,拿到課堂中進行交流,而后我補充強調:“行”的詩體、作者的作品(前期:《秦中吟》《新樂府》諷喻詩;后期:《長恨歌》《琵琶行》感傷詩)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ㄈ┱w感知,把握感情基調。

  向學生展示多媒體動畫配樂朗讀,通過音樂的熏陶、聲情并茂的朗讀、形象逼真畫面的感染,把學生帶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氛圍之中,讓學生體會到詩中沉郁悲涼的感情基調。這就為學生鑒賞詩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ㄋ模┙庾x身世遭遇,突破教學重點

  1. 誘導點撥,領悟主旨

  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本文塑造了琵琶女和詩人兩個人物形象,文中用哪句話將這兩個人物形象連接在一起的?學生很容易找出詩文中的主旨句。繼而向學生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詩人會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樣的哀嘆?到底詩人與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之處?以這個問題來讓學生體會主旨句的內涵。為了完成這個學習任務,我設計了一個對聯題,引用詩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作為上聯,要求學生根據琵琶女與詩人的共同點填寫下聯。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進行點撥,最后讓學生展示答案。點撥時我抓住詩人、琵琶女前后生活變化來引導:(1)都由京都漂泊淪落到潯陽,下聯:異地相逢淚漣漣;(2)都有由榮至衰的凄涼落寞之感,下聯:共懷世間愁郁情;(3)在這人生際遇中,他們一個賦詩,一個吟曲,都是由感而發(fā)。下聯:吟曲賦詩總關情;(4)音樂把他們的曲與文聯系起來,下聯是:共奏人間悲涼曲。

  在點撥的過程中,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理解烘托、對比的表現手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力。

  體會了主旨句的內涵,琵琶女被玩弄、被侮辱的歌妓形象已躍然紙上,于是我讓學生總結其形象。

  2. 體會作者的人性美,認識黑暗的會現實

  我設計兩個問題:身為仕徒階級的詩人,把自己的命運同下層社會婦女的命運聯系起來,體現詩人怎樣的品格?(敢于沖破封建門第觀念,同情下層人民的進步思想)具有高尚情操、才華橫溢的詩人在官場上難覓知音、受排擠,從而暴露出什么問題?(統(tǒng)治階級不容賢良、排斥異己、壓抑人才)從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人性美和對黑暗社會的認識。進而要求學生談談生活在新社會中的感觸,激發(fā)學生熱愛新社會的感情。

  (五)品味音樂,突破教學情意

  1.品讀詩中意

  首先讓學生找出集中描寫音樂的段落(第二段)來齊聲朗讀。接著請學生找出該段中自己最能讀出詩人感情的句子進行示范朗讀。同學們就在你讀我評的互相交流中完成誦 讀指導任務,而且也進一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

  在這基礎上,我讓學生欣賞兩個經典畫面:“荻花瑟瑟”與“千呼萬喚始出來,猶如琵琶半遮面”,渲染氛圍。再播放富有“婉轉流暢——沉咽穩(wěn)重——間歇頓挫——激越高昂“的旋律變化特點的幾段琵琶曲,請一位同學伴著琵琶曲朗誦該段。其他同學閉目傾聽,進一步感受音樂、詩文、感情融為一體的特點。

  2. 解讀樂中情

  在上面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根據聽后感受,分組討論以下問題:音樂的描寫中體現了怎樣的旋律變化?請你用熟悉的樂曲或某個場面的描寫來再現;在這個變化的旋律中又飽含琵琶女、詩人怎樣的情緒變化?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培養(yǎng)同學們的發(fā)散性思維、想象聯想能力。相信同學們傾聽了富有旋律變化的琵琶曲的伴讀下完成第一個問題并不困難。而假如學生能用熟悉的樂曲或場面來再現詩中音樂的旋律變化,那么體會詩人、琵琶女那種“喜悅——憂愁暗恨——高亢激越的情緒變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就突破了教學難點。

  3. 把握音樂的描寫技巧

  對于這一點,我是這樣引導的:詩人用怎樣的藝術手法來表現音樂之美?這問題并不難,也許學生會很快找出用比喻、疊詞的手法來對音樂進行正面描寫,而用“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這環(huán)境來對音樂作側面烘托。此外,詩中“間關鶯語花底滑“這一句還采用了通感的修辭,這點學生可能不易把握,我將讓學生回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采用通感的修辭的兩個句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和“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以此來啟發(fā)、引導學生。

 。┱n堂小結:

  同學們,正是在相同的境遇中,在琵琶曲的感染下,詩人找到了知音,發(fā)出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寫下了這篇優(yōu)美感人的《琵琶行》。

 。ㄆ撸⿺U展提升(作業(yè))

  1. 請同學們鑒賞《李憑箜篌引》中音樂描寫的技巧。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2.請同學們重聽一曲《高山流水》,然后用形象的語言加以描繪200字左右。

【《琵琶行》優(yōu)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琵琶行說課稿11-04

《琵琶行》說課稿06-29

《琵琶行》說課稿15篇06-29

《琵琶行》說課稿(15篇)02-15

《琵琶行》說課稿集錦15篇06-29

琵琶行優(yōu)秀教案07-23

優(yōu)秀的說課稿02-17

優(yōu)秀說課稿02-17

琵琶行的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