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沉與浮》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沉與浮》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沉與浮》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應聘幼兒園教師的XX號考生。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沉與浮》,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幼兒情況、說活動方法、 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沉與浮》是選自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常見的材料,有趣的實驗,讓幼兒對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進行感知,萌發(fā)對科學實驗的興趣,激發(fā)幼兒探索欲。符合《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是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這一要求。結合《綱要》要求以及中班幼兒特點,我設置了如下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感知各類物體在水中沉浮現(xiàn)象。
能力目標:可以將物體按沉浮特征進行分類,并可以利用“”和“”來進行記錄。
情感目標:樂意參加沉與浮實驗,感受實驗帶來的快樂。
結合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以及以上確定的三維目標,本次活動我設立了如下教學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初步感知各類物體在水中沉浮現(xiàn)象,并可以將物體按沉浮特征進行分類。
活動難點:可以利用“”和“”進行記錄。
二、說幼兒情況
在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應該對幼兒進行分析,這樣才保證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幼兒情況進行簡要分析:中班幼兒有意性行為開始發(fā)展,活潑好動,好模仿,求知欲強,喜歡與同伴進行交往,而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 因此我設計的《沉與浮》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如何利用簡單常見的材料,進行有趣的科學游戲,并可以對它們的現(xiàn)象進行記錄表達。從而可以豐富幼兒經驗與認識,激發(fā)幼兒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的方式引導他們在與環(huán)境的積極作用中得到發(fā)展。
三、說活動方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被顒又薪處熞闹杏心繕耍壑杏杏變,時時有教育,以互動開放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將采用實驗游戲法為主,談話法和觀察法為輔來進行活動的開展,摒棄了傳統(tǒng)的說教形式,提出了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獲取知識,得到經驗。
四、說活動準備
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作為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環(huán)境!币虼,本次活動我做了如下準備:
物質準備:沉浮材料(小石塊、小鐵塊、玻璃球、鑰匙、硬幣、鐵罐、紙船、塑料空瓶、木塊)記錄表、臉盆每組一份。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一個活動最核心的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我采用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方法來組織本次活動,基本流程分為如下五個部分: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本環(huán)節(jié)我會通過設計“小伙伴迷路”的情境,用生動有趣的話語,導出沉浮材料,讓幼兒初步認識沉浮材料,可以說出沉浮材料的名稱,通過有趣的談話方式,讓幼兒對接下來的活動充滿期待。
。ǘ┐竽懖聹y,初步感知
在本環(huán)節(jié),我會通過以“鑰匙實驗”為例,先讓幼兒對鑰匙放入水中后的現(xiàn)象進行大膽猜測,并讓幼兒談談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猜測理由,并通過幼兒觀察真正鑰匙進入水中的現(xiàn)象,驗證幼兒猜測是否正確,從而對物體在水中的現(xiàn)象,有初步感知。
(三)認識沉浮,進行記錄
在本環(huán)節(jié),我會在幼兒觀察并認識“鑰匙實驗”的'基礎上,出示記錄表,并引導幼兒認識理解“”和“”符號的含義,并可以通過教師提問,并示范,在此過程中,我會提出如下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小朋友們,這個符號是什么呢“”?鑰匙沉在水底,是在下面還是上面?可以用哪個符號表示?”使幼兒可以利用這兩個符號,讓對鑰匙的沉浮現(xiàn)象進行記錄,從而加深幼兒對實驗的理解。
(四)分組實驗,深度感知
本環(huán)節(jié)我會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讓每組幼兒對剩下的材料,如:鐵塊、木塊、塑料水瓶、紙船等材料,逐一進行實驗,并采用記錄表方式進行記錄,從而使幼兒可以感知更多沉浮材料,并可以使幼兒對使用“”和“”兩個符號,進行相應練習,從而可以更深的感知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為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
。ㄎ澹┻M行游戲,遷移內化
本環(huán)節(jié),我會通過“幫小材料找家”游戲,由幼兒根據(jù)記錄表上的記錄內容,幫助沉浮材料,找到相應的“家”,從而對今天的活動得到更深刻的遷移內化,并在活動過后教師進行總結,對幼兒的記錄表以及游戲結果進行確認,并幫助幼兒再次回憶,從而使幼兒得到正確完整的知識。
六、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不是止與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因此我將采用家園共育的方式進行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家與父母一起發(fā)現(xiàn)更多可以用來做沉浮實驗的材料,寓學習與生活之中,并與父母一起完成記錄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增進親子感情,并達到家園一致,使幼兒身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考官耐心聆聽。
《沉與浮》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xiàn)象!缎戮V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
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因此,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協(xié)助能力。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活動準備:
根據(jù)《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
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蔽易隽巳缦聹蕚洌
。1)各種操作材料:大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二、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p>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采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于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并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了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物體沉浮的秘密。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jù)。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活動流程:
1、猜測活動(指導語: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沉,哪些會。浚
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2、操作
活動(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更多的是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3、認識活動(指導語:你知道這是什么標志嗎?)
在這里,教師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標志,為接下來的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4、記錄活動(指導語:哪些東西會下沉,哪些東西會上浮,請你用沉與浮的標記記錄下來,并出示記錄表。)
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目了然,還為后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jù)。
5、分類活動(指導語:請你把沉與浮的物體分類放在兩個籃子里。)
分類活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有所鞏固。
6、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說說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在這里,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fā)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7、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東西會浮上水面,并說說它們沉、浮的原因。)
在這里,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xù)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xù)下去,并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沉與浮》說課稿3
一 說教材
這節(jié)課的教材選自大象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中的第三課。它是在研究鹽的溶解特征后,進一步探究“其他的物體在水中是否溶解”。由此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放到水中的物體除了溶解外還有其他情況,從而引出沉與浮的內容。教材先設計了“感知浮力”的體驗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浮力的存在。接著又通過實驗探究“沉到水底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應用和拓展,讓他們設法“改變雞蛋與橡皮泥的'浮沉”,由此見學生的視野從課堂引入生活實際,去關注生活中的浮力現(xiàn)象和人類對浮力的作用。
二、說教學對象
三年級學生接觸實驗探究比較少,但對于“沉與浮”的知識,他們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于“沉與浮”現(xiàn)象有著似是而非的解釋,從對生活中熟知的許多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猜測和事實對比,到判斷物體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和怎樣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生經歷一個個猜測及驗證,矛盾與思考、疑問到探究、意識到自己的科學認識在不斷更新和提升,能用感官判斷物體的沉浮,并加以描述。
三、說教學目標
1、 通過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事物)現(xiàn)象應具備的猜想能力。
2、初步了解和體驗物體沉浮應具備一些條件,我們可通過改變這些條件來控制物體的沉浮。
3、繼續(xù)培養(yǎng)敢于提出猜想與假設,合作交流的科學態(tài)度。
4、教學重點、難點
(1)、對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提出猜想與假設。
(2)、對怎樣改變物體的沉浮提出猜想與假設。
5、教學準備
水槽 泡沫板 鉤碼 測力計 橡皮泥 雞蛋 乒乓球 水 玻璃杯及課件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jié)課應采用引導-----發(fā)現(xiàn)-----探究的教學方法,同時綜合運用討論法、實驗法、探究——研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探究實驗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略)
《沉與浮》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花官營中心小學的——張艷萍。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九課《浮與沉》。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對本課的構思和設想。
一、教材分析
本課在學生已有日常生活經驗基礎上,安排了三個逐層遞進的教學活動:
1、認識物體的浮沉現(xiàn)象;
2、認識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3、感受浮力。旨在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自主探究出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從而學會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同學剛接觸科學學科不久,熱情很高,已初步掌握了一些觀察的方法。對于“浮與沉”的知識,他們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接觸實驗探究還比較少。
根據(jù)以上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認識物體的浮沉現(xiàn)象;
2、了解沉浮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變;
能力目標:
1、能根據(jù)生活經驗預測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用實驗的方法驗證;
2、能根據(jù)物體在水中沉浮的狀態(tài)給物體分類;
3、能找出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情感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認真的觀察現(xiàn)象和積極思考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研究生活中的科學和運用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物體沉浮現(xiàn)象;
教學難點: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三、教法與策略
科學教學力爭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本節(jié)課我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主要采用探究發(fā)現(xiàn)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分組實驗,合作交流,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驗記錄表;水槽等演示設備 學生準備:水槽、水、曲別針、橡皮泥、小石頭、螺絲釘、鑰匙、乒乓球、塑料瓶、海綿、鉛筆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浮沉現(xiàn)象
上課伊始,教師首先使用故事導入新課:“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不小心球掉進了第一文庫網旁邊的樹洞里,洞口又小又窄,人根本下不去,誰能想個辦法,把球拿上來?”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不難想出向深坑中倒水,球隨水浮上來。教師問:“如果是我們上體育的鐵球掉進深坑,那么還能用這個辦法嗎?
【設計意圖:用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究的欲望!
接下來,教師拿起一個瓶蓋,讓學生猜猜它在水中是浮還是沉?讓學生動手試一試,會發(fā)現(xiàn)把瓶蓋放在水面讓它仰在那,瓶蓋就會浮在水面上,如果把瓶蓋放入水中或者反過來放進去,就會沉入水底。于是引出新問題:瓶蓋在水中到底是“沉”還是“浮”?進一步明確觀察物體浮沉的方法:
把一件物體放入水中,如果它向上運動離開水底就是浮;如果它向下運動停在水底就是沉。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物體沉浮的方法和判斷沉浮的標準。為后續(xù)的探究活動奠定方法和知識基礎!
(二)提升原有認知——觀察更多物體的沉浮。
老師給各小組準備了十種在學習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先來猜一猜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隨著學生的預測在黑板上貼物體圖片,不能確定的貼在板書“浮”與“沉”的中間。師引導:猜測出來的結果要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
教師演示正確實驗方法,實驗前用課件提出實驗要求及要點:并填好實驗記錄單。
讓它沉下去?
(2)選擇一個沉在水底的物體(如橡皮泥),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讓它浮起來?
學生分組自選問題進行探究,比一比,哪組的辦法多。 2、交流探究發(fā)現(xiàn),建立科學概念
學生展示匯報小組探究結果。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想出了很多好辦法,比如讓塑料瓶沉下去的方法有:用手壓下去,裝滿重物或灌滿水等。讓橡皮泥浮起來的辦法有:把橡皮泥裹在塑料瓶上,放在瓶蓋里,捏成船形或碗形,做成空心球等。
通過交流、研討、提煉出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大小相同的.物體,輕的比重的容易浮,重量相同的物體,大的比小的容易浮。
【 設計意圖:為了使學生建立科學的概念,在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交流總結!
五、總結拓展——收課不收思
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界中與沉浮相關的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知識視野。
1、輪船為什么浮在水面上?
2、中國死海,人在水中為什么不會沉下去呢 3、潛水艇是怎樣浮上來的。
【設計意圖: 這個環(huán)節(jié)承上啟下,既是對課堂中心內容的總結,也是為下節(jié)課“感受浮力”作了鋪墊,是科學探究的延續(xù)。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會讓他們用探究的思想去認識事物,用開闊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最后我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設計的板書圖文并茂,簡潔地概括了本節(jié)課內容,突出了重點難點,讓學生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的說課過程,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