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2-02-15 05:42:3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華】物理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物理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在整個中學物理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節(jié).在此之前,學生們已學習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圖示和重力,彈力,摩擦力這三種基本性質力,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內(nèi)容是研究多個力的合成問題,它是前幾節(jié)內(nèi)容的深化。

  同時,本節(jié)課在整個中學物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的基礎和工具;“平行四邊形定則” 則始終貫穿在物理知識內(nèi)容的全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為以后學習速度,加速度,位移,動量,電場,磁場等矢量運算奠定了基礎;而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等效代換思想貫穿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因此,本節(jié)課不過關,后續(xù)課的學習,就無從下手,本節(jié)課是后續(xù)課程的知識準備階段。

  (二)課程標準分析

  教材安排這節(jié)課的目的一是從等效代換思想出發(fā),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二是體會實驗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并初步掌握用平行四邊行求合力的方法;三是會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共點力的合力;四是知道合力的大小和分力夾角的關系;五是將力的合成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三)教材內(nèi)容分析

  教材上本節(jié)內(nèi)容最大的亮點在探究實驗部分,同樣是先用互成一定角度的兩個力F1、F2將一端固定的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接著用另外一個力F再次將橡皮條的一端拉到O點,然后給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不同的是接下來以前的就教材是這樣說的:可以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對角線表示出來;而我們現(xiàn)在的新教材是這樣講的:我們要探究的是:合力F與分力F1、F2有什么關系?

  通過新舊教材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舊教材注重知識結論的給出。而新教材則更加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分析學情

  學生們在學習本節(jié)知識前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力的矢量性、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有關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幾何知識、等效替代的思想等等,為本節(jié)內(nèi)容的學習打下基礎,然而高一學生們習慣于代數(shù)運算,即使對位移、加速度等矢量,之前也是由直接的代數(shù)計算得出,又因為有些學生們幾何知識遷移能力較差,對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這一圖形計算往往不習慣,通過探究實驗,則能加深學生們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暗刃娲笔歉咧形锢韺W習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很多學生們對此卻不甚熟悉,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們的實踐體驗和對多個實例的分析說明,加深學生們對等效替代的認識。同時在學習方式習慣上,大多數(shù)學生們還是習慣“吃現(xiàn)成”,同過本節(jié)課,要近一步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鑒于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制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3、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力的相互替代.

  過程與方法目標: 1、了解物理學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2、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并進行初步的探究。3、學生們在自主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培養(yǎng)學生們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發(fā)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2、通過力的等效替代,使學生們領略跨學科知識結合的奇妙,同時領會科學探究中嚴謹、務實的精神和態(tài)度。

  重點: (1)學習科學探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改變學生們的學習方式;(2) 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及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應用。

  難點: (1)探究實驗的設計,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時間安排與預設教學目標的達成;(2)合力的大小與分力間夾角的關系.

  四、教學設計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需要給學生們大量的探究時間,教師引導學生們探究,使探究過程自然而又合理,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圓滿達成教學目標,我對本節(jié)課做如下設計:

  1、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開始,科學始于好奇,發(fā)現(xiàn)始于觀察。我國偉大的地質學 家李四光先生說過:“觀察是得到一切知識的一個首要步驟。”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們觀察,從觀察中獲得感性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們探究的熱情。

  2、引導學生們提出合理的猜想

  猜想與假設是對已知事實材料和科學知識作出的一種猜測性陳述,對問題中事物的因果性、規(guī)律性作出假定性解釋。在學生們通過觀察得出簡單結論的基礎上,教師要適當?shù)慕o以引導,讓學生們提出符合實際的,合理的猜想。

  3、指導學生們合理設計實驗

  實驗設計是根據(jù)一定的目的與要求,運用有關的科學知識,對實驗過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驟等的全部方案的制定和調(diào)整,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等,是物理實驗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對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要經(jīng)過一個長期的過程,切不可為了設計把一切都拋給學生們。在探究性學習中要有強有略,要對設計過程進行有計劃的指導。

  4、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評估

  由于學生們探究的內(nèi)容是人類早已發(fā)現(xiàn)的,學生們的學習活動不宜設計成真正具有探究性的過程,在極低端得情況下,往往成為目標和路線都明擺著形式化的探究。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去探究合力與分力的幾何關系,只是讓學生們經(jīng)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改變獲取知識的方法。并不是真正意義的通過探究從未知到達已知。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們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們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結束語

  本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們初步體驗探究的科學方法,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有一點了解和體會。不求目標的全面達成,希望學生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能夠在以后的學習中有科學探究的嘗試。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6章第4節(jié)《拋體運動的規(guī)律》,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jié)內(nèi)容的地位與作用:

  在學習《拋體運動的規(guī)律》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探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為本節(jié)的學習作了鋪墊。拋體運動,尤其是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是本章教學重點之一。拋體運動的內(nèi)容雖在高中物理中算不上非常重要,而且知識點也不多,但它所包含的物理思想和思維方法卻是十分重要,在后繼課程中還有重要的應用,如在電場或復合場中研究帶電粒子運動的問題。另外,日常生活中有關拋體運動的現(xiàn)象很多,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它能使學生體驗物理知識對生產(chǎn)生活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jié)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ǘ虒W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拋體運動的受力特點

 。2)掌握分析拋體運動的方法,能用數(shù)學知識總結得到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3)了解斜拋運動

  2、過程與方法

 。1)在對平拋運動特點的感性認識基礎上上升到理性思維,使學生體會并理解在平面上應用牛頓定律的方法

 。2)在總結得出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和掌握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利用數(shù)學知識表達物理規(guī)律的和諧與美,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通過用學到的方法解決沒有感性認識的斜拋運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與探究的X望。

 。ㄈ虒W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探究如何利用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拋和斜拋運動

 。2)利用數(shù)學工具得到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理解為什么平拋運動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因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物理是一門培養(yǎng)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诒竟(jié)課的理論性強,我采用講授法和啟發(fā)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不僅掌握知識,而且發(fā)展了學生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有助于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

  學法:針對本節(jié)課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采用討論法.分析法.歸納總結法來進行學習,主動探究,學會自主學習。

  那么我對本節(jié)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三.教學過程

  (一)簡單 復習引入新課

  [1. 復習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和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復習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指出這種方法在解決復雜運動問題時的作用。

  3.復習如何用坐標描述做一維運動和二維運動的物體的位置。

  4.復習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指出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就是要確定物體在任一時刻的位置和速度。-------課件

  本節(jié)課要用到的舊知識點瑣碎,復習與本章有關的這幾個重要知識點,有意識地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順利地進行新知識的同化。

 。ǘ┻M行新課

 。1)從總體上看,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平拋運動和斜拋運動。

  因此可以先對平拋運動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簡單分析斜拋運動。這種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對平拋運動的分析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可以分兩步,第一步,分解平拋運動;第二步,得出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對于第一步,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這三個問題:[課件]使學生主動思考討論,發(fā)表見解,擔任課堂的主角,通過學生的回答,暴露學生思維上存在的問題,適時點撥啟發(fā)。這樣,不僅使學生 深入理解了平拋運動,而且可以使學生分析、討論、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也得以培養(yǎng)和提高。

  對于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的得出,在分解平拋運動的基礎上難度就會有所降低,所以,先讓學生自己推導,再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在二維情景下應用牛頓定律的方法。

  對于斜拋運動,先介紹什么是斜拋運動,并展示圖片,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再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嘗試進行分解斜上拋運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

  習的能力

 。3)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層理解和應用,在課堂上安排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練習選取課本例題2。練習選取課本例題2,再進行小結,最后布置作業(yè)。

  課后習題的選取以生活事例、生活現(xiàn)象為主,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激發(fā)學生的潛力。

  六.板書

  七.結束語

  鑒于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注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根據(jù)學生認知的發(fā)展,有步驟地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和交流過程中,不斷地發(fā)展自己的觀點,經(jīng)歷了學習過程的體驗。這樣學生不僅能學到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而且還學會了怎樣去思考問題。

  我的說課結束,請各位多多指教。謝謝!

物理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4號,我說課的題目是1號《比熱容》,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級物理上冊第11章第4節(jié)的內(nèi)容,下面我從教材、學情、教法和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說這節(jié)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比熱容是11章《熱和能》的重點,同時也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難點。它是反映物質特性的一個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許多現(xiàn)象和生產(chǎn)技術上的許多問題都跟物質比熱容有關,但比熱容這一概念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針對這一特點,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引入課題,突出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進行實驗探究,體現(xiàn)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guī)律。按照新課標要求,體現(xiàn)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正確理解比熱容物理意義的基礎上,總結出熱量的計算公式Q=cm⊿t,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是本節(jié)的又一重點。故本節(jié)課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探究比熱容實驗.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的概念.

  2.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

  3.會查比熱容表,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實驗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學會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間的相互聯(lián)系;訓練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究,學會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驗從實驗到理論的科學方法。故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為:(出示課件)

  三.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重點:比熱容的概念的建立.

  難點:1.制定實驗探究方案;2.了解比熱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xiàn)象。

  關鍵:做好水與煤油吸熱升溫的對比實驗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1.初中學生對事物存在著濃厚的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但學生仍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

  2.在學習本節(jié)之前,學生對質量、溫度、熱量已有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沒有深刻意識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依據(jù)《課標》要求,本課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經(jīng)歷實驗探究的全過程,學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了解比熱容的含義。引導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

  說學法: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從生活現(xiàn)象入手,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學會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和信息,進行合作與交流。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啟發(fā)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信息,學會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得出實驗結論,進一步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切實體驗物質的屬性,加深對比熱容概念的了解。結合《課標》本節(jié)的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1.新課引入

  2.生活感知:(出示課件)

 、贌畷r,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質量有什么關系?(用生活里的現(xiàn)象支持你的觀點)

  ②燒水時,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溫度升高多少有什么關系? (用生活里的現(xiàn)象支持你的觀點)(這種設置問題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問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是什么關系,更具開放性,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總結得到:水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跟水的質量有關,和升高的溫度有關 。

  那么(出示課件)

  ③將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鐵塊加熱,升高相同的溫度,需要的熱量一樣多嗎?(強調(diào)質量、升高的溫度相等)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設置引導學生猜想物質吸熱可能與物質種類有關,使探究目標更為顯性化。)

  提出探究問題: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實驗方案的制定是探究是否順利的關鍵,由于本實驗涉及的內(nèi)容較多,學生綜合考慮有一定的難度,故教師可引導學生重點探討如下問題,以幫助學生設計實驗。(出示課件)

  (一)根據(jù)問題討論設計實驗

  (1)選取什么物質進行對比?用什么工具測質量?

  (2)用什么工具對它們加熱?

  (3)用什么工具顯示它們溫度的變化?

  (4)怎樣比較它們吸收熱量的多少?(學生在完成本實驗提示的基礎上來)

  (二)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交流討論、展示設計方案,表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應有兩種方案(出示課件)。

  方案一:取等質量的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吸收相等的熱量)后,比較溫度的變化。

  方案二:取等質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加熱的時間(吸收熱量的多少)。

  (讓各小組討論,然后教師特別強調(diào)“相同條件”是哪些,強調(diào)控制變量法的思想,明確按實驗方案二進行實驗,與提出的問題一致,簡化了實驗,可使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更明確一些)

  4.進行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本環(huán)節(jié)事先應安排好小組分工,明確小組要求)(出示課件)

物理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在力學中,物體做功必須具備兩個必要因素,而在電學中,不但物體在電磁力作用下移動算做功,電流通過用電器,使其發(fā)光、發(fā)熱、發(fā)聲等現(xiàn)象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xiàn)。這就擴展了力學中功的概念,為學生理解電能與其他形式能的轉化打下了基礎。后面學習電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以由電功公式導出。所以本節(jié)在自然科學知識結構中具有綜合、擴展和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ㄒ唬┙虒W目標:

  1、了解電流可以做功,了解電流做功的實質。

  2、通過實驗研究,使學生了解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

 。ǘ┠芰δ繕耍

  1、理解電功公式及單位。

  2、學會控制變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ㄈ┑掠繕耍

  1、通過電流做功的實質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電功的實質,電功的公式。

  教學難點:決定電功大小的因素。

  二、教法和學法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體、師生間相互反饋的層次教學法和傳統(tǒng)的五環(huán)教學法。

  在教學中積極誘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采用討論歸納和感知探索兩種學法。

  三、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學生的心理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程序: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提問:提出與本課有關的易中難三個問題,分別叫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為本課的教學奠定知識基礎。三個問題是:

 、僮龉Φ膬蓚必要因素是什么?

 、趯懗龉Φ谋磉_式。

  ③水流能做功嗎?

  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入新課:水流能做功,電流能做功嗎?演示課本圖3—8實驗后。問:是什么原因重物被提起的呢?是因為有了電流,即電流通過電動機對重物做了功。

  第三環(huán)節(jié):探索新知: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這節(jié)我們就來學習電功。

  1、建立概念:電流做功的形式很多,讓學生舉出電流做功的實例,引導學生概括出電流做功的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電流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在電流做功的過程中,實質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通過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多少來判斷電流做功的多少。

  演示課本實驗,并通過小燈泡的亮暗來確定電功的大小。小燈泡越亮,說明在相同時間里做的功就越多。啟發(fā)學生思考并回答,小燈泡發(fā)光時,燈泡兩端存在電壓,小燈泡中有電流通過。當一個量隨幾個量變化時,我們用什么方法研究呢?引導學生掌握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

 、賹蓚小燈泡串聯(lián)(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壓表測兩燈泡兩端的電壓。通過比較燈泡的亮度和相應的電壓,會發(fā)現(xiàn)兩燈并不一樣亮,而通過兩燈的電流是相同的,兩端電壓大的.燈泡要亮。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電壓越大,電流做的功就越多。

  ②將兩個小燈泡并聯(lián)(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流表測通過兩燈的電流。通過比較燈泡的亮度和相應的電流,會發(fā)現(xiàn)兩燈并不一樣亮,而兩燈泡兩端的電壓是相同的,通過電流大的燈泡要亮。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時,電流越大,電流做的功就越多。

  進一步設問:若實驗中通電時間越長,電燈消耗的電能會怎樣?引出結論: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與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流以及通電時間成正比。

  3、電功的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由上面的實驗結論得出計算公式:W=UIt,講清W、U、I、t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義。分析功的單位:1焦耳=1牛頓·米=1伏特·安培·秒。為了讓學生對焦耳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告訴學生通過手電筒中電珠的電流每秒中做的功約為1焦耳。然后通過對課本例題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電功公式的應用以及與歐姆定律相結合的靈活運用,并強調(diào)解題的規(guī)范化。

  第四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小結,把這堂課的知識形成體系。

  第五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實現(xiàn)正遷移。

  課外想一想:用什么儀器可以測電功?

  四、板書設計

  1、什么是電功

  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流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倥c電路兩端的電壓有關,

 、谂c電路中的電流有關,

 、叟c通電時間有關。

  3、電功的計算

  公式:W=UIt

  1焦耳=1牛頓·米=1伏特·安培·秒

物理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的地位及主要內(nèi)容

  牛頓運動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系,是動力學理論的基礎,是牛頓物理學的基石。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學生把在第二章學習到的運動學知識和第三章學習到的力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為后面牛頓第二定律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學目標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應對現(xiàn)代社會和未來發(fā)展的挑戰(zhàn)奠定基礎。結合本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情,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A、知識和技能

 、僦纴喞锸慷嗟聦α瓦\動關系的觀點及其存在的錯誤。

  ②領會伽利略研究力和運動關系的思想方法。

 、劾斫馀nD第一定律(慣性定律)并能運用其解釋有關的現(xiàn)象。

  ④知道什么是慣性,能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是其慣性大小的量度,并能解釋相關慣性現(xiàn)象。

  B、過程和方法

 、僭趯嶒炋骄颗nD第一定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到結論的方法。

  ②從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中受到科學思維與方法的教育。

 、弁ㄟ^對生活中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樹立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賹W生進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的教育,了解人類認識事物的曲折性。

  ②通過介紹伽利略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3、重難點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首先明確運動與力的關系,為后面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所以學生理解并領會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為了突出重點可以結合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例來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慣性這個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如何讓學生理解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以及質量是決定慣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對于教學難點,主要通過做實驗來加以突破。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班級學生知識水平在全市高生中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對新知識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更多的是被動接受學習,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太強。本節(jié)內(nèi)容學生在初中階段雖然已經(jīng)學習過,但還只是停留在認識的層次上,在高中階段學習中,除了要保持新鮮感,還需加大思維強度,對牛頓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

  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據(jù)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學校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節(jié)課可以采用演繹推理法、講授法、自學法、實驗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學習方法指導

  從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來看,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jīng)學習過牛頓第一定律,但認識不夠深刻。在高中階段重新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學生首先需要溫故而知新,然后通過聆聽教師講解、觀看相關視頻、動手進行實驗探究,邏輯推理等途徑進一步加深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采用觀察法、演繹推理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學習方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1、課堂導入:

  先播放神舟飛船發(fā)射升空的剪輯視頻,讓學生知道動力學在科學技術上的應用,這樣引入課題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再呈現(xiàn)兩個常見的力和運動關系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如,通過討論不少學生會得到"運動靠力來維持"的結論,這正是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得到的結論。采用這樣的教學策略有利于使學生認識到光靠直覺和思維去研究問題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亞里士多德的這一觀點維持了近兩千年。他所犯的錯誤與當時的社會和科學背景有關,存在著歷史的局限性。雖然他在物理問題上犯了些錯誤,但他卻被恩格斯稱為是最博學的人,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人。通過對亞里士多德及其觀點的介紹,目的是使學生學會用辯證的歷史的觀點看待偉人的過錯。

  2、領會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不少學生還存在疑問,為什么說亞里士多德關于力和運動的觀點是錯誤的?怎樣去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呢?不少學生會提出通過實驗來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這種研究思路,這正是伽利略物理學家確立的新的研究法——實驗法,伽利略之前的物理學家大都通過形式邏輯推理得出結論。這樣便水到渠成地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伽利略對力和運動的研究上。

  伽利略認為把人們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為了體現(xiàn)出伽利略關于力和運動的思想,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重溫初中物理中做過的斜面實驗,讓學生觀察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到粗糙程度各不相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分析小車為什么運動距離各不相同并最后都停了下來。

  針對上述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設想小車不受摩擦力時結果如何,再向學生介紹伽利略的理想實驗,這有利于使學生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充滿興趣和期待,因為是理想實驗,不能直接去做,所以最好通過多媒體動畫將伽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呈現(xiàn)出來,這樣做能使學生加深認識。

  3、慣性定律是多位科學家共同探索的結晶

  接下來教師概括提升理想實驗的意義:理想實驗雖然是理想情況,但是以事實為基礎,實驗為依據(jù),是一種科學思想方法。通過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的學習,學生能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熏陶。然后介紹笛卡爾對力和運動關系的認識的補充,最后由牛頓總結得出牛頓第一定理,課本做出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是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敢于質疑,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

  介紹完牛頓第一定律后,可讓學生觀察冰壺比賽的視頻剪輯,可以看到,冰壺所受阻力很小,能以幾乎不變的速度繼續(xù)前進,直到它再一次受到其他冰壺的撞擊才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還可以觀看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飛船中吃食物的視頻等,這樣能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慣性定律的理解,更好地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

  4、慣性與質量

  慣性概念比較抽象難懂,為了使學生容易理解,課本中用了比較形象的語言——"抵抗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本領" 來描述慣性。學物理并不是閉門造車,本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識應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師生可以共同列舉身邊的一些慣性現(xiàn)象,并做一些有趣的慣性實驗來認識慣性。為了讓學生理解質量是決定慣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樣理解:即物體質量不同,從靜止達到某一速度或從某一速度達到靜止的難易程度不同。例如空載的汽車比滿載時容易啟動,用球拍很容易將乒乓球擋回,面網(wǎng)球因質量比乒乓球大卻不那么容易被球拍擋回,這些例子足以說明,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tài)越不易改變,其慣性越大。這樣做一方面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興趣。

  5、知識鞏固與延伸

  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需要布置一些合適的課后作業(yè)。為了擴大學生知識視野,學生課后可以閱讀本節(jié)后面的STS欄目中關于慣性系和非慣性系的介紹,還可以多閱讀一些與本節(jié)知識有關的其他資料,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六、板書設計

  黑板板書是對一節(jié)課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板書是必不可少的,黑板板書簡結精練,注重色彩搭配,會產(chǎn)生良好的藝術效果,整齊優(yōu)美的板書會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留下深刻印象。

物理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重力與重心》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第1節(jié)的內(nèi)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礎內(nèi)容本章從最常見的重力入手,講授力學的基礎知識,是高中力學的基礎,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準備,所以本章的教學 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本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有:1.力的描述;2.重力及其測量;3.重心與穩(wěn)度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領略豐富多彩的力現(xiàn)象,學會基本的力學研究方法,理解重力的大小與方向,并結合重心與穩(wěn)度,強調(diào)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結合本節(jié)的內(nèi)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來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測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

  4.會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與穩(wěn)度的關系

  6.運用重力,重心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各種力現(xiàn)象的奇妙保持對力現(xiàn)象的探索熱情,體會重力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用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由于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在初中已經(jīng)學習了力的示意圖,進一步擴展重力與重心本節(jié)的重點是力的圖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與穩(wěn)度;教學的難點是 重心與穩(wěn)度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力的示意圖和重力已有自己的認識,可以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力的圖示的描述方法,并通過復習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重力的三要素,并通過實驗探究均勻、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再進一步聯(lián)系生活,理解重心與穩(wěn)度;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在初中的基礎上,復習力的示意圖和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和重力的三要素,再擴展到重心與穩(wěn)度,強調(diào)學生學會畫力的圖示,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教師通過(靜態(tài)和動態(tài))圖片展示奇特的力現(xiàn)象,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幾幅有關重力的圖片來告訴學生今天研究的是最常見的力——重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通過提問,復習 初中時是怎樣描述力的?(力的示意圖);復習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讓學生學習新的力的描述方法,引出什么是力的圖示,怎樣畫力的圖示?對于力的圖示,學生常常容易出錯,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畫,而不是只記住它的畫法所以教師先舉例(圖4-6 力的圖示)該怎樣畫舉例(某人用50 N水平向左的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并讓學生動手畫,叫兩個學生到黑板上畫,教師評價與分析 學生所畫的力的圖示,指出他們的錯誤,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的畫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思考來獲取新知識

  教師舉例(樹葉飄落等)引出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概念),讓學生感受重力無處不在通過力的三要素分別講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重力的大?引出測量重力大小的原理:G=g,并讓學生知道g值會隨地球上緯度和高度而變化教師通過作圖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稱為重心,那物體的重心如何確定?學生閱讀課本、思考、討論,得出有規(guī)則幾何形狀且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是幾何中心;教師提問:沒有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如何確定?指導學生利用懸掛法尋找重心,學生進行實驗,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把知識擴展到;重心的高低影響物體的穩(wěn)度,教師舉例說明;學生閱讀課本,利用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教師總結本節(jié)的內(nèi)容,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最后布置作業(yè)(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 :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指導、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內(nèi)容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闡述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這樣設計的理由。

  一、教材分析

  (一)、內(nèi)容說明:

  《歐姆定律及其應用》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七章“歐姆定律”的第二節(jié)內(nèi)容。

 。ǘ、內(nèi)容解析:

  1、《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及《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之后,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guī)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歐姆定律作為一個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的關系,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關鍵。

  2、歐姆定律這節(jié)課特點:十分重視科學方法研究,重視科學研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了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教學內(nèi)容的編排是根據(jù)上節(jié)實驗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得到定律以及數(shù)學表達式,無形中降低了難度。

  3、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實際電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體會“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系的實驗方法及“等效替代”的方法,同時也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nèi)容。

  二、學情分析

 。ㄒ唬W生思維特點:

  初中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思維還常常與感性經(jīng)驗直接相聯(lián)系,仍需具體形象的知識來支持。

 。ǘ、學生知識情況:

  學生在沒有學習本節(jié)知識之前,已了解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初步學會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具備學習歐姆定律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對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定量關系,認識是膚淺的,不完整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

  三、學法指導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

  1、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guī)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2、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diào)節(jié)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3、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jié)通過閱讀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nèi)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ㄒ唬、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掌握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能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計算。

  2、能根據(jù)歐姆定律得出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阻的關系。

 。ǘ⑦^程與方法

  1、使學生初步領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思路。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概括實驗結論的能力。

 。ㄈ、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探究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認真謹慎的學習習慣。

  五、重點、難點、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并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覺得本節(jié)課是這一章內(nèi)容的第二節(jié),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我認為:理解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以及表達式、變形式的意義是本節(jié)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本節(jié)課難點。

  六、內(nèi)容方法

 。ㄒ唬、教學內(nèi)容

  1、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2、電阻的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

 。ǘ┙叹呤褂

  教師演示用:課件、干電池、開關、電阻、燈泡、導線、示教板。

  學生分組用:電源、導線、電阻、燈泡等。

 。▽W生剛接觸電學,內(nèi)心既好奇又感到恐懼,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活動之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和成功。)

 。ㄈ、教學方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在教學方法上突出以下幾點:

  1、是設計了學生探究電阻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xiàn)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

  2、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fā)的教學狀態(tài)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3、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和等效替代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素質。

  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置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在思考中體會物理概念形成過程中所蘊涵的物理方法,使之獲得內(nèi)心感受。

  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教學過程

 。ㄒ唬皠(chuàng)設情境”——設置懸念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大?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通過演示,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xiàn)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ǘ皽毓手隆薄敫拍

  我經(jīng)常在思考: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為什么對物理不感興趣,甚至害怕物理,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物理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了。事實上,物理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物理、探究物理、認識并掌握物理。

  出示表一:R=5Ω

  U(V)

  1

  2

  3

  I

  0。2

  0。4

  0。6

  表二:U=3V

  R(wΩ)

  5

  10

  15

  I

  0。6

  0。3

  0。2

  結合表格提出以下問題:

  1、實驗時用到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2、分析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得出歐姆定律。

  (三)“水到渠成”——得出公式

  I=U/R

  對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公式、變形進行分析,并介紹歐姆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ㄋ模熬v例題”——學以致用

  在這里我精心設計了一道生活中的題目: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達到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

  對于物理計算題,要逐步進行板書,可以引起學生思考,教育學生學會規(guī)范解題。

 。ㄎ澹凹皶r訓練”——鞏固新知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兩道及時訓練題,通過學生的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識。

  (六)“順理成章”——串并電阻

  1、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①學生分組實驗,分別把兩個電阻串聯(lián)、并聯(lián)接入電路,觀察燈泡的亮度,得出電阻的變化情況。

 、趯W生分組實驗后,討論得出結論:兩個電阻串聯(lián)后電阻變大了,因為燈泡變暗了;兩個電阻并聯(lián)后電阻變小了,因為燈泡的變亮了。

  2、出示問題:為什么串聯(lián)后電阻變大?并聯(lián)后電阻變。繌那懊鎸W習過的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能不能得到解釋。

  學生討論后,帶著小紅帽上臺演示:電阻串聯(lián),越串越長,所以越串越大;電阻并聯(lián),越并越粗,所以越并越小。

  3、問題:

 、匐娮璐(lián)后總電阻與原來的電阻有什么關系?

 、5Ω的電阻與10Ω的電阻串聯(lián)總電阻可以用多大的電阻來代替?

 、垭娮璨⒙(lián)后總電阻與原來的電阻有什么關系?

  ②兩個10Ω的電阻并聯(lián)總電阻可以用多大的電阻來代替?

  采取學生自主實驗的方法,使學生更直觀地體驗電阻的串并聯(lián)引起的電路中電流的變化,從而自主得出結論,能更好的證明規(guī)律的客觀性、普遍性、科學性。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大膽的猜想,當學生的猜想與實驗結果相駁時,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可以使學生的印象更深刻。當學生的猜想與實驗結果相同時,他會在實驗中體驗到快樂與興奮,有利于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ㄆ撸翱偨Y反思”——提高認識

  由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⑴歐姆定律及其有關概念;⑵串并聯(lián)電阻的特點;⑶根據(jù)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電壓規(guī)律推出串并聯(lián)電阻的兩個公式;讓學生通過知識性內(nèi)容的小結,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通過物理思想方法的小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八)“任務后延”——自主探究

  學生經(jīng)過以上幾

  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因此我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設計了有層次的訓練題,留給學生課后自主探究,這樣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八、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分為兩部分,左邊是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公式、電阻的串并聯(lián)。右邊是例題的解題過程。這樣的設計既能突出重難點,也為學生規(guī)范解題起到示范作用。

  以上,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指導、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內(nèi)容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方面闡述了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教師批評指正。

物理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對于“力”這個字,學生已經(jīng)非常熟悉,它用在不同的地方含義是不同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就要使學生明確物理學中所講的力的含義。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力學知識的入門基礎課,學生對力的概念的正確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對學生后續(xù)課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

  2、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 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b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知道力的單位。

  c 知道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能確定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能力目標

  a 通過探究活動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b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德育及情感目標

  通過實踐和探究,讓學生感覺科學就在身邊。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精神。

  通過講解日常生活中應用力學知識的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唯物主義觀。

  3、教材編寫思路及結構特點

  教材對每個知識點,均以“想想做做”或“想想議議”來引入力的有關概念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邊觀察,邊分析,邊總結物理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總結知識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

  4、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正確并規(guī)范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2)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力的概念。

  二、背景分析

  1、學習任務分析。本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是“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它是在學習了“運動的描述”的基礎上,再進行特定的探究活動及教學演示,讓學生通過分析物體運動的情況,根據(jù)“運動的相對性”原理,分析總結出來的。

  2、學生情況分析。學生是在學習了“運動的描述”,知道了物體運動的相對性后,來學習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學生初學物理學中的“力”時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不能準確、完整地根據(jù)演示實驗及探究活動分析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

 。2)不能準確無誤地理解力的三要素是怎么樣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

 。3)不能正確理解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我計劃使用如下教學方法:

  (1)實物演示法 (2)多媒體演示實驗法 (3)探究法

  (4)引導法 (5)講解法 (6)舉例法

  (7)啟發(fā)式教學法

  2、說學法

  (1)探究法:針對此種學法,教師要用實物演示法、引導法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

  (2)分析法:針對此種學法,教師要用講解法、深究法、多媒體演示法進行講解、說明。

  (3)小組討論法: 針對此種學法,教師要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及舉例法說明。

  (4)觀察法:針對此種學法,教師要用探究法、多媒體演示法、講解法、舉例法等多種方法并用進行闡述。

  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對力這個概念有一定的'認識,但如:人推墻時,墻也在推人。這種意識在學生以前的認知中是沒有的,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教師一是要組織學生進行探究,二是要從一些打破常規(guī)、能發(fā)散思維的問題入手進行引導。讓學生一下子豁然開朗,激發(fā)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思路

  本節(jié)課的教學分為導入新課、課堂活動、小結、布置作業(yè)等四個部分。

  2、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用投影放大“力”字。請學生用力這個字組詞。

  生:力量,力氣,戰(zhàn)斗力,力不從心,身強力壯……(學生個別回答)

  師:剛才同學們用“力”這個字組了很多詞,包括很多領域。那么,我們物理學中的“力”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通過一系列活動來進行探究。

  以這樣的方式引入新課,即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

  2)新課教學

  以提出問題的形式,把教學活動分為4個探究過程。

  探究活動一:力有些什么作用效果?

  這部分內(nèi)容由于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限,要采取師生互動的方式來進行探究性學習。并力求做到直觀易掌握。我采取這樣的教學步驟來引導學生學習:

  舉例子 分析例子 錄像資料 分析錄像資料 總結

  而且,為了讓學生形象地理解1N的力到底有多大,再讓學生看投影。這樣,能使學生感性地知道1N的力到底有多大。培養(yǎng)了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精神。

  探究活動二:哪些因素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這部分內(nèi)容,是學生較難理解的,而且學生的分析能力有限,也要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來進行探究性學習。并力求做到直觀易掌握。我采取這樣的教學步驟來引導學生學習:

  舉例子 分析例子 錄像資料 分析錄像資料 總結

  分析完之后,教師要對力的三要素是怎樣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進行概括總結。

  探究活動三:怎么樣用一個圖來表示力的三要素?

  這部分內(nèi)容是個死內(nèi)容,在探究活動二的錄像中已經(jīng)進行了說明,又因為這種作圖的方法是人們?nèi)藶榈、直觀地表示出來的。對于這個知識點,教師只要告訴學生表示方法,大多數(shù)學生就能掌握,再指導學生會以這種方法作圖就行了。這要進行學生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作圖,教師巡視并指導。

  探究活動四:在物理學中,為什么說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對于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是力學初學者最難理解的一個知識點,我采取這樣的教學步驟來引導學生學習:

  舉例子 分析例子 錄像資料 分析錄像資料 思維發(fā)散 總結

  按照這個步驟,教師最后進行啟發(fā)式思維發(fā)散講解,引導學生得出“蘋果落向地球”,同時,“地球也在落向蘋果”的結論。以此進一步說明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怎樣來確定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和唯物主義觀。

  3)最后,進行課堂內(nèi)容小結,并布置課后練習。

  五、教學媒體設計

  在本次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為學生第一次學習力,對力的有關概念很難理解,對此,我適當?shù)剡x擇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能直觀、清晰、簡單明了地進行學習。解決了一些較難用語言表述清楚的問題,也完成了一些較不容易實際完成的物理實驗。不論是對于教師的教學,還是對學生學習,都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

  該多媒體教學課件,具有創(chuàng)意的地方便是思維發(fā)散部分。對于這一部分能夠直觀地進行演示,這是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很難體現(xiàn)出來的。而且,該多媒體課件中,引用了大量的錄像資料,且我又對這些錄像進行剪截,這就能夠幫助學生回憶錄像中的知識,而不是看過就過了。從這一點講,這是該課件極具個性之處。

  六、教學評價設計

  為了對這節(jié)課進行教學效果評價,我設計了這個表格:

  教 學 效 果 的 評 價 標 準

  項目(總分50分)

  優(yōu)秀(10分)

  良好(8分)

  一般(5分)

  得分

  內(nèi) 容

  標題

  標題文字組織較好,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標題文字組織恰當,較吸引人。

  標題文字組織恰當。

  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能用準確的語言,適當?shù)亩嗝襟w介紹。

  教學內(nèi)容能引用多媒體資料,適當?shù)倪M行組織。

  教學內(nèi)容完全引用資料的內(nèi)容。

  多媒體的引用

  多媒體引用與內(nèi)容吻合,能突出主題。

  多媒體的引用與內(nèi)容吻合。

  多媒體的引用與內(nèi)容基本吻合。

  學生的感受

  內(nèi)容中有獨特、能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內(nèi)容。

  內(nèi)容中包含1-2點學生的學法指導。

  內(nèi)容中沒有獨特的見解,學生反應一般。

  引人入勝圖片或文字

  背景圖案選擇較好,能增強文稿的可欣賞性。

  背景圖案選擇恰當,能起到改善文稿的可欣賞性。

  無背景或顏色

  總分

  對于以上的評價標準,可以把這個表格印發(fā)給聽課教師及學生,由他們來給這節(jié)課進行定量評價。而評價結果可以很直觀地以分數(shù)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任課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個結果來進行本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

  七、板書設計

  本節(jié)內(nèi)容的板書設計,做到了層次清晰,知識點直觀表達,能用較少的文字,將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很清晰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特別是板書中的第3個知識點的表達,更是清晰的說明了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物理說課稿 篇9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年級物理第八章運動和力中的第3節(jié)摩擦力。

  這是我說課的流程,共六部分,分別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和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20xx年審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節(jié)與以往教材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從學生們的親身體驗入手感知物理知識,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觀的有關摩擦力的彩色插圖,更多的從生活中理解摩擦力。這是本節(jié)的知識體系,包括認識摩擦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摩擦力是學習了彈力、重力后的又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力,是力學的基礎。

 。2)這不僅是二力平衡的應用,而且為后面的功和簡單機械的學習,甚至高中學習做好鋪墊,在力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3)不但使學生們學習到摩擦力的有關知識,而且是學生們對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同時也逐漸培養(yǎng)學生們養(yǎng)成科學探究和重視知識應用的好習慣。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們雖具備了初步的歸納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異,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過程中樂學、會學,提高能力是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具體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感受體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定義結論、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加強團隊合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1)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釋生活中摩擦現(xiàn)象。

  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突破的措施:激趣誘導,以多種方式指導教學,把時間教給學生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通過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新知;設疑啟發(fā),引導探究;辯論比賽,鞏固新知,對學生們進行適時正確的引導。

  學生們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們利用對教材的預習,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終形成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分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游戲引入、感受體驗、科學探究、知識應用、回顧反思、作業(yè)布置。

  1、游戲引入:

  初二學生們活潑好動,對知識的渴求欲強,在新課開始我采用游戲引入,男生用一個涂油的碗,女生用一個干凈的碗,在學生們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比賽抓碗游戲,而力氣小的女生卻出乎意料的贏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引人入勝,引出新課,為這節(jié)課順利的進行打下基礎。

  2、感受新知:

  問題是知識的產(chǎn)生點,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體驗,教師用擬人的口吻,類比拔河,提出問題,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們接受,使師生間的距離拉近。

  生生合作,說出摩擦力的定義,培養(yǎng)學生們的歸納總結能力。

  然后采用搶答的方式說出作用點和方向,不僅鞏固新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個難點,學生們對運動方向和相對運動方向混為一談,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經(jīng)驗使學生們總認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們分析人走路,同時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而采用舉手指的形式增加學生們的參與度。

  我設計了摩擦力大搜索這一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們分成兩大組進行舉例比賽,在這種交流中學生們的表現(xiàn)欲被調(diào)動,使兩個知識點順利銜接,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3、科學探究:

  根據(jù)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只有讓學生們動手操作,甚至是教別人或馬上應用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在本環(huán)節(jié)學生們說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從生活經(jīng)驗進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學習思路,小組自行合作設計實驗方案,特別是如何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通過生生交流學會,通過我設計的火眼金睛環(huán)節(jié)等多種方式,真正學會控制變量法這一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們在嘗試成功的喜悅之后,信心更足了,而教師此時及時肯定他們的猜想,,鼓勵他們合理分工后動手去驗證,引導他們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而對于學生們的其他猜想,也廣泛討論實驗,本實驗根據(jù)學生們的猜想變量太多,小組合作分兩個階段有秩序的進行實驗,使課堂活而不亂,得出規(guī)范的結論,最后交流與評估。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們學習的結果,而且還重視學生們的學習過程,即使是失敗了,反思后再實踐驗證,這也是一種收獲。本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小組實驗比賽的方式,選出幾個優(yōu)勝小組來。

  目的一是學會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信心;二是培養(yǎng)學生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三是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為了讓學生們多角度、多方法解決問題,開拓學生們的思維,我設計了通過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簡單且可操作性強,有利于學生們對影響摩擦力的這兩個因素的進一步理解。

  4、知識應用:

  根據(jù)學生們學習注意力不持久的現(xiàn)象,在此掀起課堂的高潮,我設計了辯論賽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在課堂中引用競爭機制,以新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二是增強學生們的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三是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順利的進行知識點間的過渡。

  再薄的一張紙也有它的兩面性,通過上面的辯論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兩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實例說出了具體的方法,從系鞋帶到磁懸浮列車,加上老師展示的一些圖片,使學生們大開眼界。這樣不僅教會學生們辯證的看問題,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發(fā)散思維,激發(fā)了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熱情。通過聰明屋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等到知識的升華。

  5、回顧反思

  達標測試環(huán)節(jié),檢驗學生們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

  小結部分,先讓學生們主動總結,學生們交流,看誰的收獲多,查漏補缺,讓學生們學會知識的梳理,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六、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題設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簡單而新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們都有所收獲。

  這時我的板書設計,一目了然。

  七、設計思路

  我們學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們。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激趣誘導,情景教學;學生們探索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同時加強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jié)課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仁們的指點、幫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5

物理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習測斜面的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的過程.通過參與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進行充分的交流與合作,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結協(xié)作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會測斜面的機械效率

  教學難點: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用具:學生分組實驗器材:刻度尺、彈簧測力計、斜面、木塊、細繩。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學生預習測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1、本次實驗的名稱和目的;

  2、為得出斜面的機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總功,為此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每個量怎樣測量?

  3、斜面的機械效率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進行新課:

  1、提出問題:光滑程度一樣的斜面,當它的傾斜程度不同時,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否相同?

  2、學生猜想并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師生共同研究決定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4、做好實驗的幾點說明。

 。1)木塊的重由彈簧測力計測出。

 。2)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木塊G升高。注意“勻速拉動”。拉力f的大小由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shù)讀出。

 。3)木塊上升的高度(h),可用豎直放置在斜面旁的刻度尺讀出。

  (4)細繩自由端通過的距離(s)的測定,用刻度尺沿斜面量出。

 。5)實驗要嚴肅認真參照課本實驗按要求去做。要實事求是地記錄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課本上的表格中。不能湊數(shù),更不允許自己不動手實驗,不記數(shù)據(jù)而抄襲他人實驗數(shù)據(jù)和結果。

  (6)實驗完畢,要整理好儀器,放回原處。

  5.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在全班講解。

  6.學生實驗完畢,由幾組報告實驗結果。新|課|標|第|一|網(wǎng)

  7、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討論、分析,歸納總結出實驗結論:當斜面光滑程度和物體重力相同時,斜面傾斜程度越陡機械效率越高。

  8、回想實驗的過程,影響實驗的誤差是什么?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寫出測斜面的機械效率實驗報告。實驗報告的內(nèi)容包括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器材、步驟、記錄有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實驗結果(參照課本實驗內(nèi)容)。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03-11

物理說課稿12-17

物理重力說課稿12-18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初中物理說課稿02-16

物理《質量》說課稿12-01

物理單擺說課稿12-01

精選物理說課稿九篇01-19

物理電學說課稿03-11

【精選】物理說課稿9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