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化學說課稿

化學說課稿

時間:2022-02-14 13:28:1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八篇

化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安排在第一冊課本知識學完后講授。本節(jié)教學內容是對課本中出現(xiàn)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問題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等環(huán)境問題的總結,是一節(jié)歸納復習課。

  環(huán)境問題,是社會問題,也是近年來中考的熱點考點之一。在教材中,環(huán)境問題倍受關注,出現(xiàn)頻率較高,但知識點較分散。本節(jié)課不但對整冊書有關環(huán)境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并且對相關知識加以擴展,講授過程中注重中考熱點問題的滲透,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更輕松,做到有的放矢。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對環(huán)境問題有個整體認識,使知識更加全面、系統(tǒng)。

  教師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確定小組活動內容——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環(huán)境狀況調查,供學生選擇。這樣做可使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環(huán)境問題貫穿整個中學化學的學習,知識內容可發(fā)展、適用年級可擴大。高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環(huán)境保護知識的內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這章中介紹了“汽車尾氣”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學了有機物的初步知識后介紹了“合成洗滌劑”對水體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學生馬上就要進入高中學習,高中學生可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探索、擴展研究。他們可以在學習了更多的化學知識后,對環(huán)境問題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說,初中對環(huán)境問題有個整體認識,可以為高中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也就是說本節(jié)課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化學已有了半年的時間,對于環(huán)境問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學習化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解決環(huán)境問題。但掌握的知識零散,對知識缺乏整體認識,缺乏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的能力。因為學生的學習任務重,無時間參加一些有關環(huán)保方面的活動,可以鼓勵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比如維護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等。針對學生合作意識較缺乏的現(xiàn)狀,在講課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頁作品的方式呈現(xiàn)給大家,這一過程將培養(yǎng)學生組織活動、協(xié)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本節(jié)的教學要求不高,難度也不大,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自行設計活動形式。活動的宗旨是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教學中要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提高環(huán)境意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绷私庠斐森h(huán)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環(huán)境污染的初步知識。

 、舱J識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使學生明白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是唯一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途徑。

  能力目標:

  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科研意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⒉培養(yǎng)學生組織活動、協(xié)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硨W會資料的收集、整理,培養(yǎng)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加工整合用于實踐的能力。

  4.將成果以網頁的形式制作出來,使學生有較強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標:

  通過正確認識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問題,體會化學在美化改善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效應,認識到事物具有兩面性,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的行為與環(huán)境和諧的必要性,激勵他們保護家園,積極投身環(huán)保,樹立主人翁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觀注的熱點環(huán)境問題的來源、危害與防治,本地環(huán)境狀況的調查分析。

  難點:課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網頁的制作。

  課時安排:1課時

  五、學法的確定

  各小組根據選定的活動內容,主要從污染來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關文字、圖片、視頻、圖表等資料。在活動中會搜集到大量的資料和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這些知識、資料進行認真地、細致地梳理,通過組內協(xié)作學習的方式,達到使認知系統(tǒng)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舊的、傳統(tǒng)的學習觀認為,學習發(fā)生與否取決于教師的教授,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呈現(xiàn)、組織和傳遞知識的過程,學生的任務就是像“海綿”一樣地盡可能多地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當前的教育理念,則傾向于將學習看成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建構新知識,由于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根據這一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采用:“師生共同探究式”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中,師與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具體指在教師的指導和安排下,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一小組針對某一主題開展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頁作品的方式呈現(xiàn)給大家,也就是說本節(jié)課中教師的“教”,主要是在課外,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留給了學生才華展現(xiàn)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七、教學過程設計

  1.設置問題,引入課題

  通過五幅畫面的對比,提出問題:四幅畫面給我們的感覺有何不同?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什么原因造成的?由學生思考回答,引出環(huán)境污染這個課題。

  2.學生討論回答

  什么是環(huán)境污染?環(huán)境污染的類型有哪些?這些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是什么?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身邊有哪些環(huán)境污染?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知識,結合課前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的知識各抒己見,討論得出每小組自己的觀點。

  ⒊教師歸納、總結、講解

  教師在學生的討論過程要注意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啟發(fā)。討論性發(fā)言結束后,對同學這次活動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然后按大氣污染→酸雨→臭氧層→溫室效應→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綠色化學的順序對學生查閱的知識、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成果,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提高環(huán)境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身邊的環(huán)境保護活動,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jié)做起。

 、床贾米鳂I(yè)

 。1)必做題:A、每個同學通過查閱資料找出一個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典型社會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B、每個同學找出三到五個有關環(huán)境問題的題目,并做出相應的答案。

  (2)探索題:今天我們研究了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知識,還有很多方面我們沒有涉及到,請通過各種途徑,觀察身邊的現(xiàn)象,以“環(huán)境和我們的生活”或“邢臺環(huán)境現(xiàn)狀分析”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

  其中探索題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而準備,可以在課外興趣小組中交流,或在黑板報中登載,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八、板書設計

化學說課稿 篇2

  酸、堿、鹽是常見的三類化學物質,也是化學實驗室和生活中最常用的物質。本節(jié)課是酸堿鹽的復習課,學生已經經過了新授課和基礎知識的復習,對酸堿鹽三類物質的基本性質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就是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不僅能讓學生鞏固這三類物質的基本知識(酸堿鹽的通性),還能運用知識鑒別一些常見的酸堿鹽;并且能使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酸堿鹽的復習,形成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酸、堿、鹽的知識體系。

  一節(jié)課上下來,有些地方自己比較滿意,也有不少自己覺得不足的地方。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有:第一,設計的教學目標比較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制定的目標實施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比較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第二,自己比較認真地準備了化學實驗,課堂上學生能較好地利用化學藥品和儀器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對學生實驗技能和實驗設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第三,設計的二個鑒別題的層次比較合理,使盡可能多的學生能夠較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當然自己還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比如:對學生回答的一些內容預設還不夠,一些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不夠細致,時間上有些急促使得一些原定由學生來完成的內容臨時改為由我來書寫和進行實驗。結合自己較好的和不足之處,自己分析了原因:

  1、雖然不是第一次上公開課,但是下面坐著同行和一些前輩,心里不免有些緊張,生怕說錯了什么。今后在組內應該多上研討課,多鍛煉。

  2、在內容過渡方面還有待于提高,感覺過渡不是很自然。應該要多聽聽老教師的課,多學習,在平時上課時也是多注意,多練習。

  3、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還不夠,平時要多加學習,多積累,要向學習型、研究型的老師靠攏。

  4、備課不深入,對不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不了解,在提問時就很難做到有的放矢,可能一個較難的`問題提給了一個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就會引起冷場,因此在備課中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尤其重要。

  5、時間上有些急促,特別是第二個鑒別。第二個鑒別過程中,本來計劃讓學生小組合作來鑒別鹽的;但因為時間關系只好讓學生說,我來演示實驗了,感覺比較不滿意。

  因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還是需要多動腦子。教學設計哪怕只是有一點小小的變化,可能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化學與生產、生活實際聯(lián)系的情景或趣味小實驗等能重新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片段,真正讓學生體會到溫故而知新,提高復習課的效率。

  一節(jié)課上下來,有些地方自己比較滿意,也有不少自己覺得不足的地方。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有:第一,設計的教學目標比較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制定的目標實施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比較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第二,整個學案通過一條主線“園區(qū)十中實驗室開放日”將所要復習的知識竄起來,而不是將要復習的知識點零散的呈現(xiàn)。課堂上學生能較好地利用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對學生學會學習有一定幫助。

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

  (2)學習運用尋找規(guī)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對化學的濃厚興趣。

  (2)不向困難低頭,相信隨著知識的積累,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3)逐步積累化學用浯,真正進入一個化學世界。

  二、教學重點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三、教學難點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guī)律和相關信息。

  四、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水在通電的情況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這個實驗結論說明了什么?

  [回答]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追問]你還知道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并把它們表示出來。

  [小結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很多,可見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課題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元素的知識。

  [板書]課題2:元素

  [設問]學習了原子的結構后,我們該如何給元素下一個定義才比較確切呢?

  [講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板書]一、元素

  1.定義: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提問]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前面我們有等量關系: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那我們可不可以說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呢?

  [補充說明]盡管核外電子數從數量上等于核電荷數和核內質子數,但由于核外電子數在

  形成物質時會發(fā)生變化,原子會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下一節(jié)大家就會學到),所以定義元素時不能用核外電子數,只能用核電荷數或核內質子數。

  [提問]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憶]課本P69小注指出:作為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補充]除這種碳原子外,還有質子數為6而中子數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指的是核電荷數相同而核內中子數并不一定相同的一類原子。

  [過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們再來看元素有哪些特點。

  [板書]2.特點

  [講解]由定義可知,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具體說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為它是一個總稱,所以它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板書]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補充]既然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質的組成時,只能說該物質由幾種元素組成,而不能說該物質由幾個元素組成。請看下列練習。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下列說法有沒有錯誤?把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偎怯1個氧元素和2個氫元素組成的。

 、诙趸蛑杏辛蚝脱2個元素。

  [學生回答]

  ①錯誤。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

 、阱e誤。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提問]地球上的物質有千千萬萬種,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萬萬種呢?

  [回答]應該不是。

  [介紹]物質的'種類很多,但是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為止,已經發(fā)現(xiàn)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種,這一百多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差別很大。

  [投影]放映教材圖4-4的放大圖

  [分析該圖并由學生說出從該圖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其次是鐵。

  3.氫、碳、氮等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對較少。

  [小結]通過分析可見,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書]3.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過渡]那么,生物細胞中的元素分布情況又怎樣呢?

  [學生閱讀P72資料]

  [活動與探究]請學生拿出準備的食品、藥品的說明,查找其組成元素。

  [學生活動]……

  [回答]1.阿莫西林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硫。

  2.羅紅霉素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

  [小結]很多的資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物質,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種元素經過不同的方式組合而成。可見,正是這100余種元素組成了我們周圍絢麗多彩的世界。

  [過渡]請大家結合前面有關分子的知識與本節(jié)課有關元素的知識,共同來看下面的討論。

  [投影]展示“討論”。

  [討論]下述化學反應中;

  水氫氣+氧氣

  (H2o)(H2)(o2)

  硫+氧氣二氧化硫

  (s)(o2)(so2)

  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分組討論后,由學生代表陳述討論結果,有不同意見者補充說明]

  [回答]上述兩個反應,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都發(fā)生了變化,元素沒有發(fā)生變化。

  [講解]第一個反應中,反應物是水,由水分子構成;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由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第二個反應中,反應物是硫和氧氣,分別由硫原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

  在第一個反應中,水中的氧和氧氣中的氧都屬于氧元素,水中的氫和氫氣中的氫同屬于氫元素。第二個反應中,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屬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屬于硫元素。

  [小結]可見,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fā)生了變化,而元素并沒有發(fā)生變化。

  [提問]前面我們學過物質的構成可用原子表示,現(xiàn)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質的組成。

  用原子表示物質的構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質的組成有什么區(qū)別呢?

  [板書]4.原子和元素的區(qū)別:

  [學生思考]

  [講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質的微觀結構,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原子時只能

  對應微觀粒子,而用元素時只能對應宏觀物質。請看下列表格:

  [投影]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元素原子

  概念間的聯(lián)系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區(qū)分著眼于種類,不表示個數,沒有數量多少的含義即表示種類,又講個數,有數量多少的含義

  使用范圍及舉例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例如可以說,“水里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不能說“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所組成的”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例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不能說“一個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總結并板書]元素和原子的區(qū)別在于:

  ①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原子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元素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將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a.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氣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構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

  [答案]a.錯誤。改正: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錯誤。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c.錯誤。改正: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補充]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時一般用“構成”,描述物質宏觀組成時一般用“組成”,對應關系如下:

  宏觀→物質→元素→組成

  微觀→分子→原子→構成

  [過渡]了解了元素的定義以及它的特點后,我們再來看元素的表示!爸R是無國界的”,

  但各個國家有各自不同的語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來表示,則給學術交流帶來很多的不便,從而也會阻礙化學前進的腳步。所以為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國際上采用統(tǒng)一的符號元素符號,來表示元素。

  [板書]二、元素符號

  [閱讀]請大家閱讀P73資料,了解元素符號的來源。

  [學生閱讀后,請學生簡要陳述元素符號的來源]

  [陳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號的是道爾頓,他曾用圖形加字母的方式作為元素符號。但隨著發(fā)現(xiàn)的元素越來越多,符號設計越來越復雜,這種符號不便于書寫和記憶,未能廣泛采用。

  2.現(xiàn)在國際上統(tǒng)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元素,書寫時要大寫。如,

  氧o,氫H,碳c。

  3.若幾種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就附加一個小寫字母來表示。如,銅cu,鈣ca,氯cl。

  [總結強調]第一個字母一定要大寫,第二個字母一定要小寫,即“一大二小”。

  [板書]1.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表示。如,氧o,氫H。

  若第一個字母相同,附加第二個小寫字母來區(qū)別。

  [過渡]知道了元素符號的寫法,還應該知道元素符號的讀法。

  [板書]2.讀法

  [請同學們讀出下列元素符號]

  HcucaNsNa

  (注意: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很可能會讀成該字母的英文讀法,一定要及時糾正過來.并加以強調)

  [強調]元素符號在瀆的時候就應該瀆成該元素的名稱,而不能讀成英文字母。如,c讀碳,s讀硫,cu讀銅,等等。

化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紹過制取O2時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紹過制HCl時,濃H2SO4和固體NaCl要在強熱500—600°C時才能大大加快反應產生HCl的速率,而本課題內容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從而利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學生通過本節(jié)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容聯(lián)系,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2.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與分析,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從而得出結論的能力,給學生留下實驗是研究化學的基礎的'深刻印象。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中自我保護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分析判斷能力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教學重點:

  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二、說學情

  高二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通過改變一些化學反應的條件可以加快或減緩反映的速率。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并且采取實驗手段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教法:

  針對本節(jié)內容的特點,我準備采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方法進行教學,具體如下:

  1.利用實驗的手段,對比的方法,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從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出發(fā),解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

  四、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我注意及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新課:(1)、化學反應的表達方式和有關計算等;

 。2)、化學反應對工業(yè)生產和生活實際的影響。

  2.影響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反應物的性質

  對于同一反應物,外界條件不同,反應速率亦不同

  3.(1)、演示實驗:

  a 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 H2SO4

  b 0.75ml0.1mol/L Na2S2O3

  0.75ml H2 O

  1.5ml0.1mol/L H2SO4

  設置問題情景:哪組反應速率快,從哪方面能看出?

  進行討論分析后得出結論:a先出現(xiàn)沉淀,b后出現(xiàn)沉淀,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化學說課稿 篇5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學實驗對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認識化學實驗的目的和意義,了解實驗的注意事項。

  (3)了解常用儀器的名稱、使用范圍。

  (4)能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儀器等基本實驗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觀化學實驗室,了解實驗室規(guī)則、儀器名稱。

  (2)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并學會一些實驗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注重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

  (2)通過對化學家們研究過程的了解產生探究的欲望。

  (3)通過本節(jié)的動手實驗、實踐獲得樂趣,真正體會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合理的實驗步驟和正確的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重點】儀器的識記。固體、液體藥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熱試管里的液體藥品。

  【難點】滴管的使用。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教材內容,課余時間分組參觀實驗室、儀器室、藥品室,了解實驗室實驗規(guī)則、儀器的名稱和用途、藥品的貯存

  教師:準備實驗所用儀器、藥品及多媒體課件

  【實驗儀器及藥品】

  試管、鑷子、藥匙、量筒、酒精燈、試管夾、試管刷、大理石、碳酸鈉、稀鹽酸、硝酸銀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

  【教學設計】

  學習課題:走進化學實驗室

  教師活動:展示化學家的實驗室圖片,介紹科學家取得的成功與無數的實驗是分不開,讓學生知道實驗的重要性。

  學生活動:觀看、思考。

  你已經知道什么?

  播放違規(guī)實驗造成的實驗事故的課件或實物表演,使學生認識安全實驗的重要性。

  觀看課件、演示實驗:

  (交流與討論):參觀實驗室后,對實驗室的實驗規(guī)則、儀器、藥品的認識,形成認識

  【課題1】固體藥品的取用:

  (展示藥品):大理石、碳酸鈉

  (提出問題):

  1、將大理石放入試管內而不打破試管底,應如何操作?應用什么儀器取用?

  2、如何將碳酸鈉粉末放入試管內而不沾在試管壁上?應使用什么儀器?

  注意指導學生,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讓學生互教互學,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實驗,學會分析實驗成與敗的原因。

  觀察藥品,關注藥品的性質

  閱讀教材P14-15,交流、討論,得出正確的操作方法。

  (實驗探究)

  1、用鑷子夾取一塊大理石放入試管中,并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2、用藥匙取少量碳酸鈉粉末放入試管中,并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交流與討論)對實驗成敗進行總結。

  【課題2】液體藥品的取用

  展示藥品:稀鹽酸

  (提出問題):

  1、回憶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將一種飲料從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灑?

  2、如何將稀鹽酸倒入試管內?

  (練習與實踐):

  1、細口瓶的瓶塞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傾倒液體時,瓶口為什么要緊挨著試管口?應快速

  倒還是緩慢地倒?

  2、細口瓶傾倒時,為什么細口瓶貼標簽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傾倒液體后,為什么要立即蓋緊

  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處?

  觀察藥品

  (聯(lián)想與啟示):

  回憶日常生活經驗,交流與討論,結合教材P15液體的傾倒,得出液體取用的方法。

  (實驗探究)

  1、將少量稀鹽酸侄于試管中,并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交流與討論)交流、討論,形成認識,對實驗成敗進行總結,完成練習)

  【課題3】量筒的'使用

  (提出問題):

  1、回憶初二物理學過的知識,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體的體積?

  2、量筒量取液體時,為什么要使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采用仰視或俯視,將會對讀數產生什么影響?

  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并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實驗探究):

  1、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鹽酸。

  2、筒量取液體時,仰視或俯視,對讀數產生影響。

  3、將量好的稀鹽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試管中,觀察并記錄發(fā)生的現(xiàn)象。

  (交流實驗結果)

  【課題4】滴管的使用

  (提出問題)

  1、少量的液體應使用什么儀器?

  2、用膠頭滴管應注意什么事項?

  注意指導學生實驗規(guī)范。

  16滴管的使用,思考、討論。

  (實驗探究)

  1、滴管向盛有碳酸鈉粉末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觀察并記錄發(fā)生的現(xiàn)象。

  2、滴管向盛有稀鹽酸的試管中滴加硝酸銀溶液,觀察并記錄發(fā)生的現(xiàn)象。

  (交流、總結)

  【課題5】物質的加熱

  (1)酒精燈的使用

  (2)給物質的加熱

  (提出問題)

  1、確使用酒精燈應注意實驗事項是什么??

  2、精燈的火焰各部分顏色為什么不同?

  3、怎樣熄滅酒精燈?

  (提出問題)

  1、熱試管里的液體時,能否將試管口對著人,為什么?

  2、果試管外壁有水的話,能否直接加熱,為什么?

  3、將液體加熱到沸騰的試管,能否立即用冷水沖?為什么?

  4、如何給試管里的液體進行預熱?

  閱讀教材P16-17酒精燈的使用,思考、回答。

  (實驗探究)

  點燃酒精燈,觀察火焰的分層,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觀察發(fā)生的變化,記錄現(xiàn)象,分析原因。

  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見到的現(xiàn)象:

  1、開水時,水裝得過多,沸騰時水會溢出。

  2、過熱開水的玻璃杯馬上放入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破裂。

  思考、交流、討論、歸納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實驗探究)

  1、三支試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別放在酒精燈火焰上方3厘米、燈芯、外焰上加熱,記

  錄加熱的水沸騰分別所需的時間。

  2、用量筒取2毫升的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銅溶液,觀察、記錄現(xiàn)象,

  再加熱試管里的液體,觀察現(xiàn)象。

  【課題6】洗滌儀器

  (提出問題)

  做過實驗的儀器為什么要洗滌?如何洗滌試管?

  閱讀教材P18—19后,交流、總結。

  (實驗探究)

  將實驗中所用的試管、量筒等洗干凈,并整理實驗桌和實驗室。

  學完本節(jié)你應該知道什么?

  思考、總結。

  【布置作業(yè)】

  1、面作業(yè):素質教育學案:P6-12

  2、庭小實驗: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鹽、冰糖、水、吸管、盆子等,進行固

  體取用、液體傾倒、排水法收集氣體的操作練習。

  學生完成作業(yè)。

化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鋁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位于蘇教版必修一專題3第一單元第二節(jié),是屬于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范疇。 它是高中學生學習的重要化學知識。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使學生能初步積累一些對化合物的變化的規(guī)律性認識,可以為后面學習其他的元素打好基礎。

  2、目標分析

  在本節(jié)課中,課程標準要求: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所以,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氧化鋁、氫氧化鋁的兩性和相關性質。

  2、能分別寫出它們與強酸強堿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與離子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得出氧化鋁 氫氧化鋁的兩性

  通過自主探究活動,進一步了解探究活動的一般方法和過程,學習構建知識結構和原理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索,掌握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制備方法,體驗實驗與探究的樂趣。

  3、教學重難點

  基于我對本節(jié)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兩性;難點是:對兩性氧化物的理解和化學方程式 。

  重難點的確立依據:因為學生第一次遇到具有兩性的化合物,較難理解和學懂,因此,我把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兩性定為教學的重難點。

  二、學情分析

  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關于鹵素、鈉和鎂等有關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也學習了從鋁土礦中提取鋁的方法。但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元素理論,學生可能感覺元素化合物知識比較零散,較難學懂。而且,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會相對比較枯燥,學生有可能沒興趣學習。所以,在學習本節(jié)內容時,需要用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做實驗,能夠較好的讓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并加深對于本節(jié)知識的印象。

  三、教法和學法

  情景引入 實驗演示 小組討論 實驗探究 課堂小結 引入新課來結課

  四、教學過程

  1、氧化鋁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我會通過投影兩組圖片,第一組是鋁土礦、氧化鋁粉末、氧化鋁制成的坩堝,第二組是紅寶石和藍寶石。并讓同學們歸納氧化鋁的物理性質。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資料卡上出現(xiàn)的有關知識創(chuàng)設鋁的氧化物的情境,通過展示有關氧化鋁的圖片,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并通過圖片提供的信息,歸納出氧化鋁的物理性質。

 。2)演示實驗 得出結論

  【教師活動】取兩支試管各加入少量氧化鋁粉末,后分別滴入適量的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得出氧化鋁具有兩性,是兩性氧化物的結論并給出兩性氧化物的定義。

  【設計意圖】:師生互動,探究新知。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

  2、氫氧化鋁

 。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入新知識

  通過向偏鋁酸鈉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碳產生氫氧化鋁引出氫氧化鋁,進而通過觀察氫氧化鋁得出氫氧化鋁的物理性質。

  【設計意圖】通過制備氫氧化鋁的方法引出氫氧化鋁

  (2)提出問題 演示實驗

  【教師提問】氫氧化鋁是否也像氧化鋁那樣具有兩性呢?然后通過實驗驗證

  【教師演示】向兩只氫氧化鋁的試管中分別加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得出氫氧化鋁具有兩性,是兩性氫氧化物的結論并給出兩性氫氧化物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類比、演示實驗的方法得出氫氧化鋁的兩性

  3、氫氧化鋁的制備

 。1)氫氧化鋁制備

  運用所給藥品,分小組討論制備氫氧化鋁的方案

  藥品 6mol/L 氫氧化鈉溶液 6mol/L 氨水溶液 2mol/L氯化鋁溶液

  并猜想不斷向氫氧化鋁溶液中通入氫氧化鈉的現(xiàn)象,進行實驗,驗證猜想。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能根據所學的'知識設 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即活學活用的能力,并培養(yǎng)他們歸納、總結的能力。

  4、歸納小結

  分別從氧化鋁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兩性,氫氧化鋁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兩性,及氫氧化鋁的兩種制備方法進行總結。

  5、創(chuàng)設新情景,引出下節(jié)課內容

  通過投影福州地鐵的圖片,提問同學們,地鐵的主要材料,進而引出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鋁及鋁合金,叫同學們做好預習

  【設計意圖】引出下節(jié)課所學內容,引起同學們的好奇心,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化學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鹽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一個零散的內容,并沒有獨立的章節(jié)。但考題中常涉及到鹽的性質。因此,本節(jié)課力圖結合教材與考點,進行歸納與總結,同時突出考試重點——常見的幾種題型。同時,為今后進行專題復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胚M一步掌握鹽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的定義和條件;

  ⑵.鞏固有關重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復分解反應的規(guī)律。學會運用酸、堿、鹽溶解性表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

 、.進一步認識鹽與金屬、酸、堿、鹽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化學反應發(fā)生的規(guī)律,提高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明確中考要求,為以后的專題復習打下基礎。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鹽在鑒別、除雜、推斷等題型的學習,拓展學習視野,激發(fā)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和嚴謹地科學探究方法。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的目的。

  重點:鹽的化學性質在各種題型中的應用

  難點:幾種常見題型解法的掌握。

  方法:討論歸納、實驗探究。

  三、教學及難點突破的方法

  幾種常見題型的突破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將學生分成6個小組,進行合作與交流,共同探討,同時輔助分組實驗實驗,給予一定的提示,引導學生有目的通過親身實驗進行探索,各小組根據實驗的現(xiàn)象、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四、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預習檢測

  找學生板演

  其余學生完成學案上相關內容

  讓學生明白需掌握的內容,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判斷物質間的反應能否進行

  展示題目,讓學生判斷反應能否進行。并找相關學生板演

  教師總結

  其余學生獨立完成

  討論總結相關規(guī)律

  訓練學生書寫方程式的能力,并掌握相關規(guī)律

  培養(yǎng)學生歸納、合作等能力

  物質的鑒別

  學生實驗: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講解相關要求

  一次性鑒別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鋇,選用的試劑是

  教師總結

  學生實驗

  學生交流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嚴謹的科學探究的精神以及合作和交流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除雜

  提問:氫氧化鈉溶液已經變質,如何除雜呢?

  教師總結

  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交流

  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物質的推斷

  展示典型題目

  教師總結

  學生思考

  學生交流

  體現(xiàn)“兵幫兵、兵教兵”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課堂鞏固練習

  講解相關題目

  學生獨立完成

  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課堂練習題

  1、1、下列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鹽溶液是( )

  A. NaOHB. Na2CO3C. KNO3 D. HNO3

  2、檢驗碳酸鹽最簡單的方法是 ( )

  A.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B.加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C.加入稀鹽酸,產生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D.放入水中不溶解的是碳酸鈣

  3、不用其他試劑鑒別下列五種物質的溶液:①H2SO4、 ②FeCl3、③Ba(OH)2、④KCl、⑤BaCl2,被鑒別出的順序是 ( )

  A.②①③⑤④B.②③①⑤④C.⑤①③②④D.①③②④⑤

  4、除去下表中各物質(A~C為溶液)中的少量雜質,所選用的試劑、方法正確的是( )

  編號

  溶液

  雜質(少量)

  試 劑

  除雜操作方法

  A

  NaCl

  CaCl2

  過量Na2CO3溶液

  過濾

  B

  KNO3

  NaCl

  /

  冷卻熱飽和溶液,過濾

  C

  FeSO4

  CuSO4

  過量鋁粉

  過濾

  D

  CO2

  CO

  /

  點燃

  5、有一包白色固體粉未,可能是CaCO3、K2SO4、CuSO4、KNO3和B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小明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1)取適量該白色固體粉末加入到足量水中,得白色沉淀,上層清液無色;

  (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只有部分溶解 由此可判斷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是,一定不含的是,可能含有的是。

  六、課后作業(yè):《能力訓練》 評估十一

  思考:6、CaCl2中含有NaCl雜質該如何出去?

  思考:7、請盡可能多的寫出能生成鹽的化學反應。

化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化學反應的限度》,選自新課標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jié)《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課時。

  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本節(jié)的教學設計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確定

  四.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的限度》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識之一,也是深入認識理解化學反應特點和進程的入門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

  1.本節(jié)教材在編排上具有以下特點:

 。1)安排在 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進行探究和總結之后,為學生學習本節(jié)內容奠定了知識基礎。

 。2)通過化學史實(煉鐵高爐尾氣之迷),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求知欲,為學生學習本節(jié)知識鋪設了心理橋梁

  (3)經過對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可逆反應→平衡狀態(tài)的分析推進,逐步形成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體現(xiàn)了學習循序漸進的原則。

 。4)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體現(xiàn)了知識的實踐性。

 。5)注重知識的基礎性,沒有從原理、定義的高度予以重點討論,體現(xiàn)了大眾教育的思想,并為選修教材的學習留有充足的空間.

  2.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的教學旨在由淺入深,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和實驗中抽象出有關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個由宏觀到微觀、由感性到理性、由簡單到復雜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動態(tài)平衡的觀點,讓學生理解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征,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主要過程是:

  3.教材處理(基于以上設想,我對教材進行了如下處理)

 。1)引入學生分組實驗,通過對學生熟悉的化學反應的實驗設計和探究,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親身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從而認識并相信可逆反應的.存在。

 。2)通過動畫模擬,變微觀為直觀,化抽象為具體,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可逆反應本質的認識和理解。

 。3)以學生實驗為媒介,通過對溶解平衡狀態(tài)的分析討論,類比導入化學平衡狀態(tài)和化學反應限度的學習。

 。4)將科學史話放到本節(jié)最后,為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創(chuàng)造機會,從而形成其對所學知識價值的認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在知識拓展部分,增加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本部分知識的積極性,為選修教材的深入學習埋下伏筆。

 。6)通過階梯式的習題設置,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梳理知識脈絡,培養(yǎng)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前面對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影響因素的學習和探究為本節(jié)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

  2.本節(jié)知識理論性較強,需要學生要具有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學生在此之前缺乏類似的學習經驗和探究經歷

  三.教學三維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和手段

  基于以上幾方面的考慮,確定本節(jié)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

  (2)理解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征;

  (3)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能設計并完成一些化學實驗,通過實驗探究形成化學平衡的概念及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探究實驗認識化學平衡與反應限度,并用得到的結論去指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提高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

  n教學重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n教學難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和外部特征。

  n教學方法:科學探究(問題探究和實驗探究相結合);思考與交流。

  n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動畫模擬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發(fā)現(xiàn)、探索問題

  我們知道化學反應中,反應物之間是按照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關系進行反應的,那么,在實際反應中,反應物是否能真正按相應的計量關系完全轉化為生成物呢?

  若以CaCl2與Na2SO4的反應為例,應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呢?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并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填寫表格。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體驗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并自主發(fā)現(xiàn)化學反應的可逆性。激起其進一步探究的意識。

  實驗步驟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4ml 1mol/L CaCl2溶液,然后滴加1mol/L Na2SO4溶液5~10ml

  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置于另一只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1mol/L Na2CO3溶液

  實驗現(xiàn)象

  用離子方程式解釋

  列出你對問題的 想法

 。ǘ┨岢龈拍、提出新的研究題目

  那么什么是可逆反應呢?學生可輕而易舉地給出概念。為加深學生對可逆反應的認識和理解,變微觀為直觀,化抽象為具體,我在此處加入了動畫模擬。接著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內化其對可逆反應的認識。

  并以此為契機,提出新的探究題目:根據以上探究,你能否總結出可逆反應具有哪些特征?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可逆反應的四個特征。

 。ㄈ﹩栴}引導 、 類比分析、合作探究

  由實驗可知Ca2+與SO42-反應是可逆的,CaSO4在生成的同時也在溶解,CaSO4的生成速率與溶解速率相等時,溶液處于何種狀態(tài)?該狀態(tài)有何特征?

  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此條件下溶解量達到了溶解限度,CaSO4達到了沉淀溶解平衡狀態(tài)。

  此時及時提出問題:那么化學反應中是否也同樣存在化學反應限度和平衡狀態(tài)呢?

  通過這樣的類比,由宏觀到微觀,由感性到理性,為學生營造了積極的心理氛圍和思考空間。

  接著,趁熱打鐵,以學生較熟悉的可逆反應氮氣與氫氣合成氨為例,引導學生展開問題探究:

 。1)當反應剛開始時,是反應物濃度大還是生成物的濃度大?

 。2)當反應剛開始時,是正反應速率大還是逆反應速率大?

 。3)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和生成物濃度如何變化?

 。4)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

 。5)反應進行到什么時間會“停止”?

 。6)此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如何變化?

 。7)給這個狀態(tài)命名?

 。8)反應真的停止了嗎?

  通過以上8個問題的思考討論,步步推進,化學平衡狀態(tài)和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也隨著揭開層層面紗,露出廬山真面目。

 。ㄋ模┨岢龈拍睢⒔D像、聯(lián)系生活

  那么什么是化學平衡狀態(tài)呢?你能否用時間——速率圖象表示其建立過程?

  在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完成后。

  我用大屏幕播放化學平衡狀態(tài)建立的時間——速率圖象,以加深學生對化學平衡狀態(tài)建立過程的理解。

  接著繼續(xù)引導: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動態(tài)平衡實例?你能舉出一些嗎?

  然后以對“水槽中的進出流水”的生活實例的分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理解。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深入淺出,實現(xiàn)由微觀到宏觀、由理性到感性的回歸。

  此時再提出:化學反應平衡狀態(tài)有哪些特征呢?

  通過學生小組交流和師生互動得出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五個特征。

  此時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也已水到渠成

 。ㄎ澹⿲嶋H應用 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科學史話”。

  并提出問題:高爐高度增加,為什么CO的濃度、比例沒有發(fā)生變化?使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其對所學知識價值的認同,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六)拓展延伸

  任何可逆反應在給定條件下的進程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同反應的限度不同,那么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探究欲,我在此增加了演示實驗:NO2平衡混合氣在冷熱水中的顏色改變

  并在說明影響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外界條件以后,強調指出: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中深入學習。以真正實現(xiàn)知識的延伸。

【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化學《鈉》說課稿12-07

化學說課稿06-14

《化學平衡》化學說課稿11-22

《化學鍵》化學說課稿03-14

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03-13

化學鍵說課稿12-07

《化學鍵》說課稿12-05

化學式說課稿07-06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06-26

化學元素說課稿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