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01-22 01:44:49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數學說課稿集錦十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數學說課稿集錦十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2、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許多物體中存在著“角”,學生對它也是相當熟悉,我在課前也了解過,他們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一個物體的邊沿,或是轉角的地方,就是角。”而這些就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也是本課的學習起點,正確選擇學生的學習起點,對于數學學習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生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以交流與研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

  3、教學目標:

  ①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谕ㄟ^“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直觀認識角。

 、叟囵B(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動手實踐直觀認識角。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的。教師的教需要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而學生的學則是需要教師引導的。本課我一改傳統(tǒng)式的教學方式,把獲取新知的過程交給學生自己,本節(jié)課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活動為主線的思路,注意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根據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整個教學過程大致可以分為"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問題解決"三個階段。問題解決的過程,正是學生們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及學習能力全面發(fā)展的過程,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體現生本的理念“先做后學”,達到“教少學多”、“無為而為”的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就是給學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并能成為一種思索活動。當代新知識、新技術的發(fā)展一日千里,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聞一知十,觸類旁通,終生受益,達到“教是為了最終的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課時主要進行指導學生運用遷移的方法學習新知。如:我先讓在情景圖中找角,說生活中所見到的角,再在課桌上找角,最后,根據學生的匯報共同在黑板上畫出角。并在以后的練習中加深角理解,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我一共設計了七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激趣引入;二是從實物中抽象角,豐富學生的感知;三是共同觀察討論,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四是尋找生活中的角,鞏固對角的認識;五是動手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與理解;六是比較角的大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七是設計綜合練習、提升學生能力。

 。ㄒ唬┝私鈱W生的學習起點,激趣引入。

  課始,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的活動,直觀感知“角”。

  這個活動學生喜歡,既能喚起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激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搭起了現實生活與抽象數學的橋梁。

 。ǘ⿵膶嵨镏谐橄蠼牵S富學生的感知。

  本課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tài)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

  而這些“數學上的角”跟學生“經驗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會在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認知上的沖突,也正是這種沖突將激勵著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比較與發(fā)現中。

  (三)共同觀察討論,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通過剛才的一系列活動,學生已經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著我們安排了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fā)現,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然后及時設計“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

 。ㄋ模⿲ふ疑钪械慕牵柟虒堑恼J識。

  由于學生已經形成了角的正確表象,為了加深對角的特點的認識,我們又安排了“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在身邊尋找角,并通過同桌互相指一指、摸一摸的活動過程,既能加深對角的特征的認識,還能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性,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也能及時對某些錯誤的認識進行糾正與彌補。

  (五)動手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與理解。

  “動手做一個角”是本課濃墨重彩的.部分,這里,提供給學生好多的材料,學生可以借助這些材料做出角,學生展開活動時,老師參與學生中間,即時采集有用信息,為教學服務。有的學生用一種材料不止做出了一個角,教師及時表揚鼓勵,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層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們多向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

  (六)比較角的大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初步感知了角有大有小的基礎上,設計了“比較角的大小”的環(huán)節(jié),這里注重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與語言來描述比較的方法,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與小結,將學生的方法加以及時提升,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水平。從教學的情況來看,孩子們的比較方法很多,也很有創(chuàng)意,從中也可以發(fā)現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與層次性。

 。ㄆ撸┰O計綜合練習、提升學生能力。

  經過多樣性的活動過程,學生積累了對角的正確認識,最后,我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綜合練習,意在引發(fā)學生的思維向更高層次邁進,這三個層次的練習,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碰撞,思維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整課的設計,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摸一摸、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的活動過程,在多種感官協(xié)調參與下初步認識角。倡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示與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fā)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數學說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 您好!

  很高興能參加這次比賽,下面我就《三角形相似的條件》這節(jié)課談談我對新教材幾點淺薄的認識以及對教材的處理,不妥之處還望指教!断嗨迫切蔚臈l件》是北師大版數學課本八年級下冊第四章第五節(jié)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四部分來說明我對這節(jié)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相似形"是兩個圖形間進行比較時所產生的一個概念,它的內容是"全等形"的推廣與拓展,而"全等形"實質上"是"相似形"的一種特例,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

  第二,"相似形"無論是數學本身還是在實際中,都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對此,教科書給予了充分的關注;

  第三,對本章的學習,是從更一般的角度研究圖形之間的關系,這對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本節(jié)內容是相似三角形的條件的第一課時,將為其他判定方法的學習打下基礎,另外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還可培養(yǎng)學生猜想,實驗,證明,探索等能力,對掌握觀察,比較,類比,轉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這節(jié)課在本章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 學情分析

 。1)在學習本節(jié)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方法,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并初步體會了化歸思想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

  (2)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循序漸進,逐步深化的。特別是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的條件的運用,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

  3. 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及本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三維" 角度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經歷兩個三角形相似條件的探索過程,掌握兩個三角形相似的判斷條件,并能夠運用三角形相似的判斷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探究,交流能力,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動手操作,研究問題的習慣,以及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目標: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動手與動腦有機結合的良好習慣,發(fā)展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

  以上目標的確定,基于以下考慮: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為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制定符合學生特點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三維目標。目標的確定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的。

  4. 教學重點,難點

  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兩角對應相等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與應用。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我將引導學生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法尋求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的條件,突出重點;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運用,即準確找到相等的兩組對應角是一個難點,因此,我將注重例題的發(fā)展性作用,層層深入,逐步突破難點;

  二,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上采用"引探精講式"的教學法。教師著眼于引導,學生著眼于探索。意在幫助學生通過直觀情景觀察和自己動手實驗,從自己的實踐中獲取知識,并通過學習伙伴的討論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其主要流程可以分為"直覺觀察——實驗探究——討論交流——應用拓展".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充分體現這一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類比,探索,猜想,論證等。

  另外,我校數學教研組就"新課標下的精講多練"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嘗試,我依然會在這節(jié)課中采用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要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的教學要求,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主動探究,合作交流; 例題示范,扎實基礎;變式練習,形成能力;步步為營、及時反饋;應用拓展,知識升華;歸納小結,強化思想;知識延續(xù),課后作業(yè)八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復習提問 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復習提問相似三角形定義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說明定義具有雙面性,既是判定又是性質;另一方面為了說明用定義判定兩三角形相似,所需條件太多,證明方法太過繁瑣,我們就必須尋求一種更為簡單的判定方法,從而引出課題。

  2.由身邊的事物揭示話題

  理性的思考需要感性認識的支撐,從我們經常使用的幾何工具——兩把三角尺,度數相同的三角尺具有相似的特征進行提問,這樣安排是想用身邊的事物喚起學生的感覺本能,既創(chuàng)設情境又為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對彼此的三角尺先從直觀上認可相似,再從理論上證明,規(guī)范的證明為直覺的猜想搭建了科學的平臺,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此過程順勢引導,我們的猜想只是建立在兩角對應相等上,對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適用,對一般三角形呢 提出猜想,也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解題思路。為學生今后研究問題提供方向。

 。ǘ┲鲃犹骄,合作交流

  活動:以同桌為小組,制作三角形。

  1.設計理念:設計畫三角形這一活動,并且不統(tǒng)一角度,而是采用兩人一組規(guī)定兩個內角度數,這樣安排可以避免巧合性,全班30個小組畫的三角形各不相同,但只要同桌規(guī)定的兩個內角相等就可得到相似的三角形,這樣研究的結論更具一般性,更有說服力。不過活動需要教師適時引導,畢竟驗證過程誤差大小不一,部分學生會得出相悖的結論,而且部分學生根本不知道怎么驗證同桌畫出的三角形相似。

  2.活動目的:從學生自己動力手操作,實驗所得出判定條件,讓學生產生自豪感及滿足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及邏輯推理能力。

  3.當活動進行到火候適當的時候,學生得出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就變得順理成章,學生的表述在同學和老師的規(guī)范下總結成數學規(guī)范語言——如果兩個三角形的兩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此過程既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又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和表達能力。教師就操作過程中產生的誤差略加解釋——由于知識所限,不能進行邏輯推理證明。

  這樣安排是為了體現分層次教學,先給學生時間,部分學生可以獨立完成;部分學生可以合作完成;還有部分學生必須加以引導,才能解決,格式的規(guī)范也由學生完成。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三)小試身手,初步運用

  (1)判斷題:

 、儆幸粋銳角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

  ②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 )

 、塾幸粋角相等的兩個等腰三角形相似 ( )

 、茼斀窍嗟鹊膬蓚等腰三角形相似 ( )

  ⑤所有的等邊三角形都相似 ( )

  在剛學完三角形相似的條件之后安排這個練習,是從簡單的問題入手,讓學生自己初步運用所學的新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真正做到以練代講。

  (四)例題示范,扎實基礎

  例 如圖,在△ABC中,D,E,F分別為AB,AC,BC邊上的點,

  且DE‖BC,DF‖AC.找出圖中相似的三角形,并說明理由。

  教法:先引導學生分析題意,然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再由學生總結解題過程,教師板書完善格式。

  安排例題的作用旨在規(guī)范解題格式和運用新知的格式,放手讓學生去完成,教師適當點撥,為了體現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利用精講的科學觀幫助學生完成其可完成的學習過程。

 。ㄎ澹┳兪骄毩,形成能力

  通過系列問題的設置和解決,旨在降低難度,使難點予以突破,同時使學生在獲得新知的情況下,體驗成功,從而增加對數學的興趣。

  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就是創(chuàng)新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要有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問題,變式訓練就是讓學生展開創(chuàng)新思維的主陣地,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思維的訓練程度和課堂教學效果,本例通過基本圖形的訓練,引導學生學習要抓實質,萬變不離其宗,學會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方法,并且結合圖示,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更為重要。

  (六)應用拓展,知識升華

  完成課本67頁 習題1,66頁練習2

  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旨在通過訓練,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判定方法,能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運用。精講多練的目的是更多的體現學生的活動,關注學生的情感和體驗,只有練習安排的有層次性和漸進性,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和訓練。真正提高課堂有效性。新課標下,我們需要對精講多練賦予新的內涵,第一線的教師應該科學學習,轉變觀念,大膽實踐,不斷反思,只有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才會趨于完善。

  練習的變式是希望學生的思維具有遷移性,也是安排的一個反補練習,如果學生掌握的好,應該處理變式題目會非常順利,如果掌握不好,此練習的安排就具有一定的反補性。

 。ㄆ撸w納小結,強化思想

  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師生總結與歸納。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條件1

  一節(jié)課的重點不應該只在課程設計的講練中,課堂的結尾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完善與補充,學生的小結不僅僅要有知識的系統(tǒng)小結,還應該有思想方法交流,另外數學語言固有的精煉和美麗也應在學生的表述下得以訓練。

 。ò耍┲R延續(xù),課后作業(yè)

  知識的掌握是反復吸收逐漸內化的,作業(yè)的層次性和反補性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后續(xù),作業(yè)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預設的作業(yè)需滿足不 同層次的學生需求,所以會因一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有所改變。

  基于以上原因我安排了第一項作業(yè)是習題2,3,4,讓學生鞏固今天的新知。其中2題利用兩角對應相等證明兩三角形相似,第3題在復雜圖形中找相似三角形,進一步強化相似的判定,第3題先判定相似再求線段的長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項作業(yè)是預習下一課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帶著問題進課堂。另外,為了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更大的提高,我安排了練習冊配套練習。

 。ň牛┱w認知,板書設計

  一節(jié)課的濃縮在黑板,知識的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格式全然在板書,所以板書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大腦中的知識框架,因此板書要簡單醒目,易于記憶,一目了然。所以我的板書分三部分,最左側是知識內容,中間是例題的規(guī)范格式,右側則安排練習。

 。ㄊ┙虒W整理,課后反思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不希望我的課堂教學墨守陳規(guī),也不希望我的課堂教學程序化,我希望自己在課堂上可以靈活應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同步成長是我要體現的價值。

  課程的設計只是一場演出的劇本,真正的課堂不應該是排練的節(jié)目,有太多不可預設的情況發(fā)生,所以真正的教師能夠嫻熟的駕馭學生駕馭課堂,做到及時反饋,及時反補,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數學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游戲中的數學”,這是一個游戲活動,這個游戲的名稱叫“小鴨回家”。下面我從設計理念,活動目標和活動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設計理念

  因為我們的孩子剛剛結束幼兒園生活,邁入我們學校,對于小學,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在這幼小銜接期間,不僅給孩子們設計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游戲,還注重了一些能力的培養(yǎng)。“小鴨回家” 這個游戲雖然動作簡單,卻富有趣味性,孩子們邊念兒歌邊行走,手、腳、口同時進行,這不僅培養(yǎng)孩子們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還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二、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孩子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3.滲透教學思想,體會數學無處不在;

  4.體現成功的喜悅和競爭意識。

  三、活動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

  孩子們,你們知道小鴨子嗎?它們是怎么走路的,知道嗎?誰愿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ㄟ@一層次從提問到表演,選擇孩子喜歡做的事,激起孩子的興趣。)

 。ǘ┙M織活動

  1.介紹玩法和規(guī)則。

  全班51人分成兩隊,比如快樂隊和智慧隊,各自排成縱隊,每隊各派四名孩子,后面的人用雙手抱住前面人的腰,屈膝站在起跑線后。其他孩子原地蹲下說兒歌:“小鴨子,嘎嘎嘎,排著隊伍走回家!闭f第二遍時開始走。每個人都像小鴨子一樣屈膝走,整個隊伍要左右腳步一致,先到終點的隊為獲勝,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如果中途散架,要重新搭好方可繼續(xù)前進。

 。ㄟ@一層次借助講解,演示,培養(yǎng)了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觀察能力。)

  2.四人組合游戲

  兩隊的孩子準備好,站在起跑線上,聽老師口令,其他孩子念兒歌,游戲開始,比完一組,再組合后面的孩子繼續(xù)比。哪一隊獲勝,就給那一隊一朵小紅花。

  3.五人組合游戲

  方法同上。

 。ㄟ@一層次讓孩子自己經歷,體驗,培養(yǎng)了孩子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4.自由組合

  找?guī)讉你認識的`小伙伴,組成一組“小鴨子”和對方比賽。

  (這一層次為孩子創(chuàng)設選擇的空間,讓孩子體會選擇的輕松和快樂。)

  在每一組比完之后,有意地讓孩子看一看各隊得到的小紅花。

 。ㄈ┰u比總結

  1.評選冠軍隊

  你知道哪一個隊是冠軍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ㄟ@一層次通過數數、觀察、比較等活動,對孩子滲透了數學思想。)

  2.推選“最佳搭檔”

  你推薦哪一組為“最佳搭檔”?為什么推薦他們?

 。ㄟ@一層次的又一次提問,既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

  3.發(fā)獎品

  4.老師總結:

  孩子們,你們真棒!這節(jié)課玩得開心嗎?

  其實在游戲中,也有很多數學知識,是不是?那以后我們一起去控索數學,快樂學習,好嗎?

數學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本課教材選自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直線、線段和直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較簡單的幾何圖形;更是學習其它幾何圖形的基礎。教材中首先將射線與直線、線段進行比較,明確它們的區(qū)別與聯系,引出角的概念;谝陨险J識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1)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認識射線;理解直線、線段、射線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2)掌握角的概念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經歷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的認識過程,體驗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比、觀察、綜合、記憶能力,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fā)展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自主學習的精神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正確評價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射線、直線和線段三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紅外線手電筒、多媒體課件、尺或三角板

  說學生:

  學生雖然在二年級初步感知過直線、線段和直角,但是只停留在“知道”的層面上,并沒有理解和掌握。本課不僅要求學生認識直線、射線、線段和角,而且要理解三種線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掌握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輔以談話啟發(fā)法、引導發(fā)現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學習、去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說教學程序

  一、認識射線、直線

 。ㄒ唬、認識射線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寶貝,想知道是什么嗎?(出示手電筒)

  利用手電筒的光在室內照射引出所學過的線段并回憶有關線段的知識。

  2、打開手電筒,請看,這線穿過窗戶、透過云層、射向宇宙……

  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你能想象出這是一條什么樣的線嗎?

  你能把他畫下來嗎?(指名畫出不同的)

  你覺得誰畫的比較合理,為什么?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見到過這種線嗎?

  我們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的線叫-------射線。

  設計意圖:四年級初始階段的學生,空間觀念有一定的發(fā)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而線段、射線是一種數學化的符號,具有較高的抽象性。所以,找到線段和射線在生活中的原型,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既找到了教學的起點,又激發(fā)了學生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首先通過線段感知什么是有限長,其次借助射線在生活中的原型,比如手電筒的燈光等感知什么是無限長,然后老師巧妙的用課件抽象出射線和線段,再來理解射線是無限長,我們畫出來的實際上只是射線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來介紹直線是兩端無限延長的學生就容易理解了。

 。ǘ、認識直線

  1.師:剛才我們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畫出射線。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結果會怎樣呢?

  師:(多媒體演示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像這樣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直線有什么特點?

  2.師:你能把射線改畫成一條直線嗎?

  3.學生操作后反饋。

  設計意圖: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認識射線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把射線衍生到直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ㄈ⒄J識線段、射線與直線之間的關系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射線和直線。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下面我們開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完成表格。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后鞏固應用

  圖形相同點不同點

  線段

  射線

  直線

  設計意圖:經歷了概念的'形成后,“三線”的特征在學生的頭腦里是無序的,還不能說已經完全的納入學生認識系統(tǒng),此時就需要辨析概念。學習伙伴間的交流、合作、討論、爭辯、表達是辯明道理的有效途徑,這就有了小組合作的需要。而比較是人認識事物不可缺少的思維活動,所以這里教師設計了圖表,既便于學生比較,又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加有效。最后反饋練習,學生習得的知識已經系統(tǒng)化,隨時可以調用了。

 。ㄋ模.拓展延伸。

  1.師:根據剛才的探究,我們知道了直線和射線都可以延伸,畫的時候不可能畫完。所以只需要畫出一部分就可以了。那現在我們就來比試比試,畫一畫。

  師:請大家在紙上點一點,通過這一點畫直線。大家猜猜可以畫多少條

  明確: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射線。

  3.師:現在請大家在紙上點兩點。大家猜猜要同時經過這兩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

  學生匯報結果,課件顯示結果。過兩點的直線只有一條。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不但要將剛才所學的知識鞏固提高的基礎上對概念進行準確的界定,同時要對下一環(huán)節(jié)進行自然過渡,因為線和角是兩類知識,所以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自然明白用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組成角的概念。

  二、認識角

  1.師:從一點起可以畫出無數條射線,現在請大家畫一點,然后從這一點開始只畫兩條射線,(學生畫后,老師展示不同的作品。)大家看看這些圖是我們的老朋友,叫什么名字呢?

  生:角

  師:對,這就是大家熟悉的角。誰來說說剛才的角是怎么畫成的。

  生:從一點畫出了兩條射線形成的。

  2.師一邊用課件動態(tài)展示角的形成過程,一邊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師:象這樣的角,你按照剛才的方法再來畫一個不同方向嗎?

  師:角的知識在書上做了非常詳細的介紹,請你們認真閱讀,把你認為重點的知識劃下來,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討論一下.

  3.交流匯報學到的知識;

  設計意圖:角的形成讓學生過一點畫兩條射線,讓學生經歷了角的形成過程,比單純的課件展示體會得更深。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生回顧剛才畫角的過程:你是怎么畫出這個角的,學生描述的角已經和角的概念相差無幾了。角的其他知識,老師采取讓學生自學的學習方式,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三.練習鞏固

  設計意圖:做到及時反饋,用多形式的題型、多角度的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四.課堂總結

  設計意圖:知識回顧,質疑問難,總結鋪墊

  五.板書設計

  線段:兩個端點、有限長。

  射線:一個端點、向一端無限延長。(無限長)

  直線:沒有端點、兩端無限延長。(無限長)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角∠≠<

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教學理念

  1、注意突出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

  在學習例題之前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突出數學知識的遷移。

  在引導學生探索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學會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指導學生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強調把幾十、幾百、幾千看作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來想,突出本課的新知識與已有知

  識儲備的聯系,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口算除法》即課本第13至15頁例1。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除法和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除法的估算和筆算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數學解決方法。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和積極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使學生熟練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口算。

  教學難點:如何使每位學生經歷口算算理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新知。

  學生提出三個問題:

 。1、3次就能運完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平均分——用除法——60÷3=20

 。2、600箱,這么多我也只運3次,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我們知道60÷3=20;那么600÷3=200

  (3、120箱,我也只運3次,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有的同學想:6個十÷3=2個十=20x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學想:20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學想:用木棒來分,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0。

  3、大膽嘗試,運用新知。想:24個十÷3=8個十=80;80X3=240;那么240÷3=80

  4、拓展訓練,鞏固新知。

  1、口算:

  90÷3=3080÷2=4015÷5=3270÷9=30

  900÷3=300800÷2=400150÷5=302700÷9=300

  在這里我試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除號是怎么來的嗎?除號“÷”是三百多年前一個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

  示了平均分的意思。你看這個符號多有意思啊!

  2、課本第15頁“做一做”第1題

  一排有10只蜂蜜,有這樣的4排,就是40只,但只有2間房,平均每間房子住多少只蜂蜜?

  40÷2=20(只)

  答:平均每間房子住20只蜂蜜。

  3、為了鞏固新知,布置以下作業(yè):第17頁練習三第1、2題。

  四、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什么?

  五、結束語:

  學無止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努力地鉆研教材,設計教法,力爭使每一節(jié)數學課都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三部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目標

  平行四邊行的面積是在學生已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行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會為學生學習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jié)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fā)展,扎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轉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體驗數學的價值。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探究并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轉化與等積變形。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3、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我預設的教學程序分四大節(jié)進行: (下面我就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說一說)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課題

  為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開始,我結合阿凡提的趣事設疑導入,根據學生的興趣特征設計了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無法解決的生活實際問題。接著,促使學生積極動腦猜想,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板書)。

 。ǘ﹦邮謱嵺`,探究新知

  運用剪拼法,驗證猜想。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知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學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為分析和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由于前面在數格子時已經有同學提到用割補的方法來求面積,所以我順水推舟,讓學生動手操作,想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操作之后進行匯報,交流自己的驗證過程。匯報的時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種,在這時,我及時拋給學生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沿高剪開?”引發(fā)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然后我又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圖形并比較,進而討論: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相比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聯系?通過上面問題的思考,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得出推導過程: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后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接著讓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整個操作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我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倡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進而建構了學生頭腦中新的數學模型:轉化圖形——建立聯系——推導公式。整個過程是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提煉出來的,這樣完全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把學習數學知識徹底轉化為數學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分層訓練,理解內化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學生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有效方法。新知需要及時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與內化。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基本練習:課本例1。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

  第二層:綜合練習:你會球場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通過不同的高引起學生的混淆,在計算中讓學生明確只有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它相對應的高,才能準確求出它的面積。并且根據已求的面積和另一條高,可求出與這條高相對應的底。

  第三層:擴展練習:比較幾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整個習題設計,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jié)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zhàn)充滿信心,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ㄋ模┱n堂小結,鞏固新知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有利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有個系統(tǒng)的認識,充分提高歸納和總結能力。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力求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利用“轉化”的思維方法,“直觀”的教學手段,變教師的“講”為“導”,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探索,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分式的意義”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中第二學期第十五章的第一節(jié)內容,是中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與整式是緊密相聯的,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同時也是對前面知識的進一步運用和鞏固。學生掌握了分式的意義后,為進一步學習分式、函數、方程等知識作好鋪墊;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2.學情分析

  我任教班級學生基礎不是很扎實,學習能力不夠高.通過分數的學習,學生可能會用分數的定義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體的數,而是含有字母的整式。為了讓學生能切實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對于教材中的例題和練習題,作了適當的延伸拓展和變式處理。

  3.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分式的概念,并能判斷一個有理式是不是分式。

  (2) 技能目標: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為零,則分式沒有意義”;“如果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不為零時,分式的值為零”,會推斷分式的分母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圍。

  (3) 能力目標:初步掌握整式和分式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4)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分式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和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分式的意義:分式與除法的關系;

 。2)難點: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為零,則分式沒有意義”;“如果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不為零時,分式的值為零”。

  二、教學方法與學法

  本節(jié)課教師將以引路的形式,運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帶著學生去發(fā)現和探究新知識,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歸納、概括,通過不斷的實踐和認識,讓學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對學習數學充滿信心。

  三、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主要分下面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

  1.設問激疑,以舊探新,類比聯想,形成概念

  教師先問學生兩個問題,幫助學生回憶分數。

  思考:請各位同學將下列各題用一個恰當的分數來表示:

  1.一段繩子長3米,把它平均分成4份,則每份長是多少?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80千米,一輛汽車行駛7小時,從甲地到達乙地,這輛汽車平均每小時的速度是多少?

數學說課稿 篇8

  一、教學目標的設立和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目標之一:"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創(chuàng)設的豐富背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欲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索,并在課堂中積累學習經驗,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一篇文章有它的中心思想,一部電視劇有它的主題歌。教學目標的設立和教學難點的確立正是一堂課的"中心"與"主題"。我是這樣安排的:

  課程目標:了解頻率分布的意義,會得出一組數據的頻率分布。

  能力目標:

  1、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整理一組數據的能力。

  2、會列頻率分布表和會畫頻率分布直方圖。

  3、會利用頻率分布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等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使學生會通過整理一組數據來列頻率分布表和畫頻率分布直方圖。

  教學難點:

  1、正確而簡便地確定畫頻率分布直方圖時每個長方形的高。

  2、會活用頻率分布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結合教案和課件闡述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思路。

 。ㄒ唬⿵土曉O計與導入:

  首先通過兩個復習題的練習復習舊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然后出示課本第180頁的引例。讓學生明白: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反映了這些學生的平均身高。只知道這一點還不夠,有時還希望知識在哪個"小范圍"內的學生多,哪個小范圍內的學生少如何知道呢,今天我們學習了頻率分布的有關知識,不難得到答案。這就是這節(jié)課的導入。象這樣可消除學生接觸新知識的突然性和盲目性。又使學生明白了學習目的和學習頻率分布的意義。使學生在理性上得到充分的認識。更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這一知識的欲望。同時抓住"小范圍"這一關鍵詞,使學生明白首先應對數據進行分組。這樣,為后來的教學埋下了伏筆。在這時板書課題進入新課恰到好處。

 。ǘ┬抡n講解設計與思路。

  教學"得到一組數據的頻率分布"的五個步驟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前3個步驟是對一組數據進行分組。讓學生明白:計算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是分組的準備階段,決定組距和組數是分組的進行階段,決定分點是分組的完成階段。后的第四,五步教學的重中之重。列頻率分由表具有可操作性,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大膽操作與實踐,同時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理解"頻數,頻率,頻率分布表"這些概念。而頻率分布直方圖具有直觀形象性。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其這一特點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時使學生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更到",使學生的各種感觀得到充分鍛煉。這一知識點中"小長方形和高的確定"是教學的難點之一。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根據頻率確定小長方形的高,一種是根據頻數確定小長形的高。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這應讓學生明白其來龍去脈。同時強調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使這一難點得到突破。最后對以上五個步驟進行方法小結。小結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前三步是對數據進行分組,后兩步是進行頻率分布統(tǒng)計。使學生明白頻率分布表從數值上比較具體反映數據的頻率分布,而后者則比較形象直觀。更突出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ㄈ┚毩暸c作業(yè)設計

  通過課堂練習,使學生會利用頻率分布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難點得到突破。設計的練習有課本第189頁習題第1題,第187頁練習第1題和形形色色的直方圖。特別是形形色色的直方圖中的三個題(20xx年遼寧省中考題,20xx年徐州市中考題,20xx年濟南市中考題)。這些題更能體現運用頻率分布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20xx年遼寧省中考題的縱軸是頻數。20xx年度徐州市中考題在縱軸上標明了的具體數值,算頻率時一定要乘以組距2,學生很容易忽視。而20xx年濟南中考題中的小長方形是橫放著的,而且反映的是百分比。這此題都是課本中例題的變式。同時使學生明白這三道中考題要注意小長形的高的表示的'是什么有的是,有的是頻數,有的是頻數與數據總數的百分比,有的是頻率等等。直方圖中的小長形有的是豎著放的,有的是橫著放的。另外,本節(jié)課的課堂作業(yè)是課本第189頁的第2,3題。學生通過課堂作業(yè)的練習,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反饋給教師。

 。ㄋ模┱n堂小結與板書設計: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三,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

  針對初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采用誘導式教學方法,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團結協(xié)作,大膽動手操作,以觀察,實驗,整理,分析,歸納為主,在形象的背景下進行教學。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思維品質與思維能力。本節(jié)課在"發(fā)散"的同時注重了"聚"。一是在教學進行數據頻率分布的五個步驟時,進行了"聚"(方法小結);二是在進行"形形色色的直方圖"練習時進行了"聚";三是課堂練習之后的小結更是注重了"聚",讓學生明白:生活是美好的,數學來源于生活,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聚"的好處在于有助于為學生總結解題方法與規(guī)律,學習經驗,更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實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另外,在探索與實踐過程中還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在課堂上主要采取積極引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來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會成功的喜悅,感知數學的奇妙。培養(yǎng)出具有高素質的祖國的下一代。

  四,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

  本節(jié)課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朔藗鹘y(tǒng)教學容量小的缺點,使教學內容更充實;精美的文字,圖形使課程內容更形象直觀;美妙逼真的聲音是教學過程更富有生機。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探索數學知識的熱情。

數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分析

  《跳繩》這節(jié)課是本冊書第五單元第4課時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出現的。這節(jié)課主要是和學生一起探究“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教材著眼于“跳繩”這個游戲來貫穿新知,而這個游戲恰恰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兒童好玩、好奇、好勝的天性利用本班學生進行跳繩比賽來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到親切、生動、有趣。并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通過估計運算的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二、說教學內容

  北師大數學第二冊63頁第五單元跳繩(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三、說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算法多樣化;初步發(fā)展學生的估算意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看圖尋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自主探索的能力。通過和鄰居說一說的方法,尋求多種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思維,并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增強自信心。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

  能力目標:通過豎式的書寫,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利用遷移規(guī)律,引導學生抽象概括筆算減法的計算過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競爭意識以及團結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

  探索計算方法掌握算理。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算理。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n前交流

  通過跳繩比賽,活躍氣氛: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一分鐘能跳多少下?

 。ǘ﹦(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前,我們進行了激烈的跳繩比賽,跳繩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藏著許多的數學問題呢!這是我們班三個小朋友跳繩比賽時的照片和成績表。(多媒體出示)

 。ㄈ┨骄啃轮

  1、根據這個表格,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減法數學問題?繼續(xù)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限制提問范圍,因為要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單只是讓學生面對情境提出問題,更深入的是在活動中進行質疑、交流,限制提問范圍,避免偏離主題的現象,節(jié)省出更多的時間來保證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互動。

  我們先來解決“小東比小紅多跳多少下?”這個問題。(多媒體出示)

  3、分析題意,列式:能不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

  4、估算:這個算式等于多少呢?我們先來估一估:滲透一些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過渡: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現在請小朋友們動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獨立思考)

  5、討論算法:請你們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交流,待會兒,再看看哪一組的算法多。▽W生討論,老師巡視引導)

  6、交流算法:演示計數器,指名擺小棒,重點強調筆算,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退位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和算理,板書口 算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算法多樣化。

  7、優(yōu)化列豎式:多數同學用到了列豎式的方法,看來列豎式確實 是一種既簡單又方便的算法,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列豎式時應注意什么?讓學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同時,計算方法也需要優(yōu)化。

  (四)鞏固練習

  1、利用所學的知識,用列豎式的方法解決 課本63頁的試一試。

  2、接受老師的考驗:100-48

 。ㄎ澹┱n堂總結

數學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分數除以整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分數除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3單元的第2節(jié)“分數除法”第1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課知識,既是對分數以及除法的認識的深化,又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新的課程標準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個體的發(fā)展服務。個性的和諧,理性的培養(yǎng),情操的陶冶,身心發(fā)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課標所追求的目標。

  基于此,我確定了3個層面的教學目標:

  層面1是知識目標:學生能理解分數除法的概念及意義,能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層面2是技能目標:通過對分數除法的研究,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表達等方面的能力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層面3是情感目標:學生能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的同時,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養(yǎng)成認真好學、樂于交流、勇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并結合新課標以及學生具體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關鍵點是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是教學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將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

  1、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年幼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生已經完成了整數除法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有關分數的知識。這時,水到渠成的學習“分數除法”,能讓學生對除法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三、說教法學法

  關于教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在教學中采用以情景教學法、觀察發(fā)現法為主,以多媒體演示法為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狀態(tài),更高效率地學到知識。

  關于學法。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通過遷移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獲取知識。

  四、是我本次說課最重要的部分——說教學過程。

  為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情境導入、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歸納總結、布置作業(yè)5個階段。具體過程如下:

  第1階段:情境導入。

  我將使用多媒體播放“分生日蛋糕”的情境,提出“假設只剩下的生日蛋糕,但需要分給5個人,每個人能分得多少蛋糕?”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分數除法的主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對小學生來說,在學習中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尤為重要。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感興趣。本節(jié)課開始由分蛋糕的場景引入,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感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更激起了他們探索新知的欲望。

  第2階段:講授新課。

  我將使用多媒體展示問題情境:“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讓學生自己試著折一折涂一涂。學生利用事先準備好的紙,先把紙平均折成5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將這4份平均分成2份,將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這部分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在學生匯報反饋時,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示出來,即分、涂的過程。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維方法。通過思考操作,學生達成共識:里有4個,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是。接著讓學生列出算式÷2=,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同時理解了分數除法的意義。

  學生通過操作,明白是怎樣得到的。那么到底應該怎樣計算分數除法呢?讓學生大膽猜想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學生根據剛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教師讓每位學生舉例驗證,通過分一分,涂一涂證明結論。

  學生很快發(fā)現有些算式是無法用以上結論計算出來的,如÷3,分子4除以3是除不盡的。矛盾的引發(fā),說明“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這樣的計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導學生再一次進行探究。為了便于全班統(tǒng)一交流,我選取學生舉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進一步研究,如÷3,此時,先讓學生動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讓他們進行小組交流。

  根據學生的小組討論,學生發(fā)現把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張紙的。得到的算式是÷3=。此時我還引導學生發(fā)現:把平均分成3份,這其中的一份實際上就是的,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算式是×=。比較兩個算式,學生很快發(fā)現它們是相等的。由此,引導學生得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盡量放手,給學生廣闊的空間,把學生置身于探索者、發(fā)現者的位置,從而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觀察思考、自由討論、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機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學生學習的過程變得精彩而不在枯燥無味。

  第3階段:鞏固練習。

  為了讓學生深刻認識分數除以整數,我將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教材P32做一做的第1題第1小題和第2題前面3個小題。我將通過抽個別學生上黑板作答,巡視其他學生的草稿本作答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加以點撥,以此讓學生充分消化本課內容,并學會學以致用。

  第4階段:歸納總結。

  我將讓學生自主小結,暢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說說學了這節(jié)課你又哪些新的收獲?同時,我將對學生的總結加以評價與鼓勵,查漏補缺,使學生對本課知識結構有一個清晰而系統(tǒng)的認識。幫助學生梳理自己所學的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第5階段: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是課堂的有效延伸。根據作業(yè)的鞏固性和發(fā)展性原則,我將對作業(yè)進行分層設置,其中必做題為:教材P34練習7的第3—4題;選做題為:教材P34練習7的第11題。

  這樣既讓學生及時鞏固本課知識,又為學有余力的學生留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彌補了課堂缺陷,照顧了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了因材施教。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分為3板塊,黑板的正中央是我本節(jié)課的主題《分數除法》,左邊引入情境,中間板塊呈現教學重點與難點;右邊是練習講解。這樣設計直觀大方,很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讓學生一目了然,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最終達到概括、鞏固、提高的教學目的。

  六、教學反思。

  總之,本課我努力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出引導學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節(jié)課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動手實踐:有獨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驗證;有觀察,有分析,有想象。我力求讓學生在盡可能大的活動空間中切實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對解決實際問題是有用的。

  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和我的孩子們在輕松的活動中獲得了發(fā)現,在激烈的討論中明白了道理,在愉悅的合作中享受了成功!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專家老師的耐心聆聽!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用數學”數學說課稿03-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7

數學活動說課稿07-09

《數學樂園》說課稿07-09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數學樂園說課稿11-12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數學說課稿03-25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02-16

數學統(tǒng)計說課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