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歷史說課稿

歷史說課稿

時間:2022-08-31 10:46:0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歷史說課稿(通用13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說課稿(通用13篇)

歷史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筆墨丹青》。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設計理念等六方面來談談對本課的構思過程,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與作用:《筆墨丹青》是岳麓版“文化發(fā)展歷程”第二單元第八課的內容。本課在內容上透射出中國傳統(tǒng)的宇宙觀、自然觀、人生觀,在形式上獨樹一幟,構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課學習,了解中國古代藝術多姿多彩的風貌,培養(yǎng)學生體驗美、發(fā)現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豐富生活內容,培養(yǎng)藝術情操。

  2、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中國古代繪畫的發(fā)展歷程及成因。

  (2)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古代藝術的內容,使學生逐步理解藝術的特點和表現形式。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中國古代的藝術比較感興趣,但對古代藝術的了解僅在于感官,對古代藝術背后所傳承的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程,了解較少。透過學習古代藝術名作,有助于學生認識中華文明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地位。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熟悉中國古代繪畫史上著名的畫家和作品,掌握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歷史發(fā)展脈絡,理解傳統(tǒng)繪畫的藝術特色;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德育目標--提高學生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激發(fā)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四、教法與學法

  為了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本課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展示歷史畫卷,并融入時代內容,使課堂有“聲”有“色”。在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1、演示法:利用中的圖片、視頻等手段對中國古代繪畫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2、情境法: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培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 3、學生活動法:學以致用,提升能力。

  由于學生的學習風格存在差異,我采取多樣的學習方法: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互評法學習等。

  五、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談一下教學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導入新課,講授新課,構建整體知識框架,布置作業(yè)。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

  (截取奧運會開幕式上展示畫卷的部分視頻.)播放視頻.

  在華麗的場景與優(yōu)美的意境中,一幅中國畫卷以流動的方式展示出來。隨著主持人對中國畫風的介紹,教師提出問題:中國繪畫的歷史源遠流長,它起源于何時?有哪些特點?從而將學生帶入本課內容。

  2、講授新課(大約需要30分鐘)

  第一步:走近和感受中國繪畫

  通過多媒體分別展示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感受遠古繪畫的質樸,戰(zhàn)國漢代的夸張浪漫,魏晉時期的以形寫神,盛唐的氣象萬千,宋元明清的活潑、張揚,并讓學生結合課本總結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征及繪畫特點。

  這部分內容我通過以下5個問題貫穿起來

 、倨鹪磿r期的繪畫具有什么樣的形式、風格和內容呢?----------------------起源

 、诼(lián)系戰(zhàn)國時期和漢代的時代背景,為何帛畫主題及形式呈現出這樣的風格?--成熟

 、蹚奈簳x時期到宋元明清的文人畫各有何特點?----------------------------發(fā)展

  ④民間風俗畫的興起和哪些因素有關?------------------------------------豐富

  ⑤從課文的介紹中,能否概括出中國古代繪畫的基本特點?

  第二步:品味中國文人畫風格

  文人畫是北宋以后中國畫的主要藝術形式,通過多媒體展示體現文人風格的三類畫: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體驗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畫家的精神風貌,進一步理解文人畫不求形似,追求神似,注重意境和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fā)等特征,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第三步:學生活動

  根據課后“閱讀與思考”中宋代宮廷畫院出過的考題,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力,設計自己的畫面,并一起交流評論,比較誰的構思最接近傳統(tǒng)文人畫的標準,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3、構建整體知識框架,突出知識主干(大約需要5分鐘)。

  新石器時代繪畫

  一、繪畫藝術的起源 戰(zhàn)國時代繪畫

  兩漢時期繪畫

  興起背景

  魏晉文人畫

  二、從顧愷之到吳道子 特點

  背景

  唐朝繪畫 特點

  代表

  背景

  宋代文人山水畫

  三、文人意趣 特點

  元代文人畫特點

  明清文人畫特點

  背景

  宋代民間畫興起

  四、民間風情 代表作

  明清民間畫

  4、布置作業(yè)(大約需要5分鐘)

  解析與探究---欣賞宋代的兩幅作品,結合所學知識,提取它們蘊含的歷史信息。

  六、教學理念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的教學理念是:圍繞一個核心:以時代背景為核心,理解各個時期繪畫的時代風貌;突出一個重心:以學法為重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主動性;提升一種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升華一種情感:激發(fā)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增強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升華。在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實現教學相長。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支持。

歷史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七年級歷史導言課,下面我從6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概述:

  歷史課對初一學生來說是一門新的課程,小學階段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導言課的目的在于指導學生了解什么是歷史、為什么要學習歷史,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為今后歷史課學習指明方向和打下基礎。

  二、說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了解什么是歷史,體會學習歷史的價值, 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資料,結合自己體驗,討論學習歷史的意義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導言課,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初步了解歷史的包羅萬象,增強探究歷史的欲望。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什么是歷史,體會學習歷史的價值(學生只有感到學習歷史對自己的人生是有用的,才會保持學習歷史的興趣)

  教學難點:體會學習歷史的價值(鑒于七年級學生的人生閱歷和體驗不足,學生能和教師提供的歷史素材產生共鳴是比較困難的;)

  四、說教法: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元素或問題,啟發(fā)誘導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具體做法如下:

  1提問法——問題引領,逐漸深入

  2點撥法——促進聯(lián)想,拓展思路

  3講授法——總結提升,減少盲目

  五、說學法:

  1討論法——觀點碰撞,借鑒提高

  2合作法——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內討論,組內成員可以相互啟發(fā);通過師生、生生對話,使學生在傾聽和爭辯中訓練了歷史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歷史語言的表達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分為三個板塊:1、什么是歷史?2、學習歷史有什么意義?3、怎樣學歷史?

  導入:

  向學生做自我介紹,并將姓名寫在黑板上。提問:“哪位同學知道這個“隋”字念什么?”,“它和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有什么關系嗎?”“你的姓氏和中國歷史有關系嗎?”“如果有姓秦和姓唐的同學可以試著說一說!

  這樣設計的目的,第一是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創(chuàng)造輕松的氣氛。第二是使學生體會到我們身邊就有歷史。

  (一)什么是歷史

  對于什么是歷史這個問題,我設計了4個活動:

 、俚谝粋活動:小組大競賽,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知道圖片反映的是什么內容,什么事件,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知道的歷史事件多。

  使用“舜耕路、舜耕山莊”的圖片,因為:第一離我們的生活很近。第二了解舜這位歷史名人的歷史。

  后面的4組圖片,秦朝的建立、中華民國的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改革開放是我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學生不可不知道。

 、诘诙䝼活動:我來講故事,讓學生講一講所知道的名人的故事或者名言警句。

  使用的圖片,有文人,使者,有民族英雄,有偉大領袖。選取這些歷史名人的原因:

  一是我翻看了小學的《品德與社會》課本,學生在小學的學習過。二是這些名人身上都有偉大的成就,高尚的品質,是學生崇拜,學習的榜樣。

 、鄣谌齻活動:考古大發(fā)現,讓學生做一做考古學家,猜一猜這些都是什么物品?有什么用途?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使用的是這4張圖片,這4張圖片能夠反映我國青銅業(yè)、絲織業(yè)和陶瓷業(yè)的最高水平。學生可能不全認識,通過猜測、討論,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其中,三國時期的青瓷方格盒最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它和我們今天的快餐盒很相似。

  ④第四個活動:一起去游覽,通過做導游,編寫導游詞,來了解古代輝煌的建筑、藝術成就。使用的這些遺址遺跡,第一學生通過電視、書本等方式很熟悉,或者親身游覽過。第二這些遺址能代表古代建筑、雕塑的高水平,

  通過這4個活動,能生動形象的感知歷史上的人、事、物。從而對歷史有了一定的認識:歷史就是人類活動的`一個連續(xù)的記錄;蛘哒f是連續(xù)的記錄了人類的活動。它有兩個特點,時間上講的是過去的一切,內容上豐富,包羅萬象。

 。ǘ⿲W習歷史有什么意義

  對于學習歷史的意義這個問題,我用了一組視頻,兩組圖片。

  一組視頻:是準備了臥薪嘗膽、破釜沉舟、聞雞起舞三個歷史故事的視頻錄像。讓學生各抒己見:通過這些歷史故事你學到了什么?學生的回答大可分為兩類:一是知道了成語故事的由來,二是從中學到了一定的道理。這也就是我們學習歷史的價值:增長知識、啟迪思想

  兩組圖片中其中一組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的圖片,設計了一個小組內的活動:考考你,知道四大發(fā)明分別是什么嗎?它們各有什么用途?組內同學互相交流,共同學習。因為四大發(fā)明是學生熟知的古代科技,而且也是最能代表中國古代科技水平的發(fā)明,所以通過齊聲朗讀培根對四大發(fā)明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驕傲自豪情感,培養(yǎng)愛國精神。

  另外一組圖片是反映近代侵華戰(zhàn)爭的圖片,通過活動:講述我所知道的這段歷史,讓學生講一講他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和認識。使用這幾幅圖片的目的是給學生視覺的震撼。通過觸目驚心的圖片和數字,能夠激起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更能讓學生感悟到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每個人都要承擔起責任,保衛(wèi)祖國,振興中華。

 。ㄈ┰鯓硬拍軐W好歷史課

  這個部分,主要是給學生提了一些學習上的要求,關于學習歷史的方法,我認為可以在以后的課堂上一點點的滲透,所以沒有介紹。

 。ㄋ模┱n后延伸

  試著書寫自己自出生以來的歷史并加以點評、說明。在黑板報上展示出來,讓同學們互相了解一下大家的歷史。

  提示:按時間順序,記錄下你人生中發(fā)生的大事或者對你影響大的事情,并加以說明。

歷史說課稿 篇3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工業(yè)革命的興起》,共分為六個部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設計感悟。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改變世界的工業(yè)革命”中的第一目。教材以英國紡織業(yè)出現的一系列重要發(fā)明引入,主要講述工業(yè)革命的進程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這也是學習本單元的關鍵內容之一。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授教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具備一定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但對于“工業(yè)革命”這個歷史事件卻了解較少;此外,因教材內容比較簡略,需要通過設計各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直接和感性的認識。

  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擬定如下: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過程,了解工業(yè)革命期間的重要科技成果及其對人類的影響,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及人類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

  為達成教學目標、落實本課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情景教學、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形式,具體設計如下:

  教學過程

  由新課導入、初步感知、深入領悟、學以致用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播放一段各種列車奔馳的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并提出疑問:你知道火車是怎么來的嗎?追根溯源,引入工業(yè)革命的主題。

  用學生比較熟悉和有親切感的素材開始講授,容易吸引其注意力,引起對本課知識的興趣,也有助于拉近他們同工業(yè)革命的心理距離。

  為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工業(yè)革命的歷史情境,我在“初步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由圖片和配音組成的自制視頻,找出工業(yè)革命前后人們生產方式的變化,從而引出工業(yè)革命的概念,即生產方式由手工勞動向機器生產轉變;然后讓學生根據設置的問題自主學習,初步掌握工業(yè)革命的相關要點,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后,再通過提問的方式檢測自學效果。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工業(yè)革命的相關要點是本課教學重點之一,用提綱式的問題將要素提取出來是一種便捷而高效的做法。同時,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有的放矢,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此基礎上進入環(huán)節(jié)三——深入領悟

  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通過尋找歷史事件間的因果聯(lián)系,探究工業(yè)革命首先發(fā)生在英國的原因。

  先將全班分為四大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每組討論一個歷史事件。例如,第1小組探究資產階級革命為工業(yè)革命的興起提供的條件,第2小組探究新航路的開辟與工業(yè)革命的關系。每組由組長組織,一名記錄員記錄組員的發(fā)言情況,最后由一名發(fā)言人展示本組的探究結果。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應給予及時指導,對于學生不太熟悉的知識,如圈地運動,則需提供一些補充性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最后,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進而突破難點。本探究側重引導學生尋找歷史事件間的因果關系,可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整合及牽引能力;同時,小組探究的形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工業(yè)革命在具備了發(fā)生的條件后,首先在英國進行。那么,在此過程中究竟出現了哪些重要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呢?通過問題承轉,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由四位學生分別代表傳統(tǒng)手工紡車、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和蒸汽機帶動的紡紗機,描述自己的優(yōu)點,指出前者的不足,最后由全班同學歸納總結。如由蒸汽機帶動的紡紗機指出,水力紡紗機需要靠天吃飯,而自己則完全跳出地理位置的局限等。正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

  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工業(yè)革命期間在紡織業(yè)方面出現的重要發(fā)明。該活動在加深學生的印象、落實重點的同時,也可讓學生感受到人類不斷追求進步、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

  蒸汽機作為一種嶄新的動力機器在其他領域也發(fā)揮了巨大的威力,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讓我們去工業(yè)革命成果展覽館看一看。

  將教材中的文字內容用圖片加以展示,在展示的同時配以簡單的'文字說明。通過圖片,向學生直觀地呈現工業(yè)革命時期取得的重要成果。這樣做,可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更讓他們感受到“蒸汽時代”的來臨,在各個領域都打上了“蒸汽時代”的烙印。

  那么,在這個嶄新的時代里,人們的生產生活又發(fā)生著怎樣的變化呢?請欣賞情景漫畫——“瞧這兩代人!”

  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理性、邏輯思維尚不夠強,漫畫這種形式直觀、生動、形象,能勾起學生興趣。

  1.第一幅漫畫:手工VS機器。通過對比分析,學生自然得出結論:生產方式發(fā)生由手工生產向機器生產轉變,提高了生產效率。

  2.第二幅漫畫:馬車VS火車。學生從直觀的漫畫中不難發(fā)現,人們的交通出行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出行速度提高,交通也越來越便捷。

  3.第三和第四幅漫畫則從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人們的觀念和文明程度變化的角度加以展示。

  通過以上漫畫的分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在認真觀察、思考后,在老師引導下進行認真分析,能夠很好地理解本課內容。

  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分析圖表和文字史料,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圖表和史料分析的能力。通過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得出結論,最終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工業(yè)革命使人類文明的進程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至今日,我們仍享受著工業(yè)革命帶來的速度與效率。我國鐵路經過六次大面積提速后進入鐵路高速時代。武廣鐵路客運專線的開工,更是我國鐵路交通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建成后從武漢到廣州乘火車僅需不到5小時的時間,比原來縮短了一半以上。怎一“快”字了得!

  從歷史回歸現實,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學以致用。探究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有工業(yè)革命的影子,將課堂延伸至課后!

  設計感悟

  本課較多采用圖文資料,能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也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時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歷史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8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少版初中美術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課《歷史的畫卷——外國歷史、宗教畫賞析》,以下是我對本課的理解,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教材分析:

  《歷史的畫卷——外國歷史、宗教畫賞析》是一節(jié)欣賞評述課。教材共向學生展示了十幅外國繪畫作品,大部分作品都以戰(zhàn)爭、歷史和宗教故事為題材。課在教學設計上分為兩個課時來進行,課時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古希臘時期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畫,課時二主要是學生了解17-19世紀的歷史畫作品并對當時的各個畫派有個初步的認識。整個教學都是圍繞著學生自主學習來進行,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讓學生有意識地去欣賞作品、分析作品,最后能感受到歷史畫的獨特藝術美,并通過交流討論從經典名作中獲得審美享受。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之前已經進行了風景畫、靜物畫、肖像畫的欣賞教學,學生對美術作品欣賞方法與要點已有所領會,但歷史畫卻有所不同,它的題材往往是主題性的,內容獨特,意義重大。欣賞中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這一點,要利用多方面的資源,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感受、分析與討論交流,接受藝術陶冶,提高文化修養(yǎng)。

  因為版面限制,所以教材對作品的介紹少之又少,有幾幅重要的作品甚至只字未提,學生通過瀏覽教材不足以獲得知識上的滿足,所以在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讓他們回家上網查閱資料,以補充教材知識量的不足。

  教學目標分析:

  在認知領域,通過欣賞和學習,使學生了解外國歷史、宗教畫的相關知識,著重掌握欣賞的方法和步驟;在技能領域,培養(yǎng)學生參與、合作、互動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在情感領域,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從經典名作中獲得審美享受;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歷史畫欣賞的特殊視角以及相關繪畫的表現形式、語言和風格,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教學過程:

  一、首先,我?guī)ьI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

  先復習“歷史畫”的概念,

  再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欣賞上節(jié)課學過的六件繪畫作品,并簡要回顧幾件重要作品的內容,

  二、然后,進入新授階段。

  在講新課之前我先給學生補充了“浪漫主義”這個概念。

  緊接著,開始欣賞法國畫家席里柯的浪漫主義繪畫《梅杜薩之筏》

  三、接下來,欣賞了西班牙畫家的《1808年5月3日夜間的槍殺》、俄國畫家蘇里柯夫的《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和法國畫家大衛(wèi)的《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等作品。

  一、課前,我認真?zhèn)湔n。

 。ㄒ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參考美術課程標準我確立了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在認知領域,通過欣賞和學習,使學生了解外國歷史、宗教畫的相關知識,著重掌握欣賞的方法和步驟;在技能領域,培養(yǎng)學生參與、合作、互動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在情感領域,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從經典名作中獲得審美享受;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歷史畫欣賞的特殊視角以及相關繪畫的表現形式、語言和風格,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ǘ⒃诮叹呤褂梅矫,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及圖片資料,深層次挖掘教材,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

 。ㄈ、因為版面限制,所以教材對作品的介紹少之又少,有幾幅重要的作品甚至只字未提,學生通過瀏覽教材不足以獲得知識上的滿足,所以在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讓他們回家上網查閱資料,以補充教材知識量的不足。

  二、課上,我認真講課。

 。ㄒ唬、首先,我?guī)ьI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先復習“歷史畫”的概念,再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欣賞上節(jié)課學過的六件繪畫作品,并簡要回顧幾件重要作品的內容,如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貴支的《勃魯達的投降》和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希奧島的.屠殺》。

 。ǘ、然后,進入新授階段。

  因為這節(jié)課涉及了好幾位浪漫主義畫家,學生對“浪漫”這個詞語有些誤解,對浪漫主義繪畫更是一無所知,所以在講新課之前我先給學生補充了“浪漫主義”這個概念。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我把這個概念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文字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并找一名同學讀出來。

  緊接著,開始欣賞法國畫家席里柯的浪漫主義繪畫《梅杜薩之筏》,我把這幅畫作為本節(jié)課重點學習的內容。這幅畫取材于1816年7月法國一起嚴重的海難事件,艦長和軍官們只顧自己逃命而將150名乘客拋棄在一張臨時搭制的木筏上任其自生自滅,經過13天的漂流,木筏上發(fā)生了一幕幕駭人聽聞的慘劇,最后只存活10人。但是法國政府卻因為懼怕輿論的譴責而對此事采取了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引起受難者的不滿,席里柯在人民有冤無處訴的情況下憤然拿起畫筆,經過走訪生還船員、搜集素材、現場寫生,最終用18個月完成了這幅震動法國、波及歐洲的“寫實”巨畫《梅杜薩之筏》。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欣賞、理解這件作品,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列出了欣賞提綱,并先讓學生來介紹作者,講述此畫的歷史背景、作品內容,并揭示主題,然后教師再在與畫面相和諧的音樂背景中將此畫的精髓部分娓娓道來,不但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而且渲染了氣氛,進行了情境教學。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還向學生講述了有關“梅杜薩”的希臘神話故事,豐富了教學內容。

  接下來,我又帶領學生們欣賞了西班牙畫家的《1808年5月3日夜間的槍殺》、俄國畫家蘇里柯夫的《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和法國畫家大衛(wèi)的《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等作品。每件作品,都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不同于書上的大畫面,給學生造成視覺上的沖擊力,達到了欣賞的目的;同時,通過語言的表述,給學生以聽覺上的刺激,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為了加深學生對作品的印象,我還向學生介紹了拿破侖和他妻子約瑟芬的奇聞軼事,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ㄈ榱送卣箤W習內容,我巧妙設計了“歷史畫能否被攝影作品所取代?”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經過簡短的討論,學生得出結論:歷史畫不能被攝影所取代,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繪畫作品要比攝影更典型,更具有感染力,而且其含義也更為深刻。

 。ㄋ模、在自我評介方面,我讓學生談談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有哪些收獲和心得,歸納有三:第一,通過欣賞書上的繪畫作品,使我們看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難和不幸,所以我們應該呼吁世界和平,堅決反對戰(zhàn)爭,并珍惜我們今天所擁有的美好生活。第二,通過學習,我們應該學習畫家所具有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為人民伸張正義的良好品格。第三,我們還應該學習畫家求真務實、刻苦鉆研的敬業(yè)精神。

  板書設計

  歷史的畫卷——外國歷史、宗教畫賞析

  歷史畫——《最后的晚餐》、《勃魯達的投降》、《希奧島的屠殺》。

  浪漫主義

  欣賞——《梅杜薩之筏》、《1808年5月3日夜間的槍殺》、《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

  歷史畫能否被攝影作品所取代?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說明,請各位評委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歷史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地位

  新編教材《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二章"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共有8節(jié),反映了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這個階段,是中國近代社會急劇變化的時期。教材主要涉及中國社會的政治格局、經濟結構、階級關系的新變化;中國人民的抗爭;列強對中國侵略的加劇等方面內容。頭緒多,內容豐富。

  《洋務運動》是本章的第二節(jié)。洋務運動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產生,進行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實踐,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對中國社會的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學習本節(jié)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國近代新的生產方式的產生,以及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抵御外來侵略等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和理解洋務派、頑固派、洋務運動的時間、主要代表、口號、主要內容,洋務運動破產的原因等基本內容。

  2、德育目標:

  通過對洋務運動發(fā)展過程的了解,認識順應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過理解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培養(yǎng)學生的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

  3、能力目標:

  通過對洋務運動產生的背景的歸納,培養(yǎng)學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過對洋務派和頑固派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比較事物異同的能力;通過對洋務運動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重點: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主要內容和失敗原因。

  難點:全面、正確地評價洋務運動。

  四、教具:學生學習提綱,自制課件。

  五、教學方法

  主要采取"導讀—共析—鞏固"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教師以設疑、析疑為主;學生以閱讀教材、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為主。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多邊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六、教學過程:

  1、問題導讀:教師依據教材,設計了幾個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①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務派與頑固派的主張有什么不同?②歸納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③洋務運動為什么會破產?如何評價洋務運動?

  2、異同比較:①在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洋務運動的背景:a、內憂外患,為維護清朝封建統(tǒng)治;b、外國技術逐漸傳入;c、慈 禧太后采取支持的策略;d、總理衙門的推動。②師生共同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a 、不同點:對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態(tài)度不一樣;d、相同點: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3)補充說明洋務派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3、學生歸納:檢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筆記,對洋務運動的"分期、口號和主要內容"是否完整歸納出來,并請學生簡要回答:(1)兩個階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強";70至90年代"求富".(2)主要包括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籌劃海防、舉辦新式教育等四個方面。然后教師扼要地點明軍事工業(yè)的性質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業(yè)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

  4、深入分析:依據教材內容的提示,要求學生結合已知知識,對洋務運動破產的四個原因展開分析,重點理解"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就讓國家富強起來,這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進一步認識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和中國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破壞,是推進中國近代化進程的障礙。

  5、客觀評價:洋務運動最終是破產了,但它對中國近代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引導學生客觀地、辯征地對洋務運動加以評價,這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重在提示:要從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兩方面去分析;切入點是洋務運動的目的、實踐及其影響。

  六、板書設計:(略)

  七、練習鞏固:

  i. 小結:目的——主要內容——結果

  ii. 布置作業(yè):P39問答題第二題、P40閱讀與思考

  中學歷史說課稿(三)

  說教材

  1、 地位和作用

  本課內容在中國古代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一,體現中國古代兩種社會現象:戰(zhàn)爭和民族融合;其二,春秋戰(zhàn)國處于社會形態(tài)的過渡時期。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所以爭霸戰(zhàn)爭的性質有著根本區(qū)別,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其三,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融合對于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民族融合則是中國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峰。

  2、 本課具體內容及大綱的要求

  本課內容在編排上明顯的顯現為前后銜接的兩大塊。第一塊是春秋戰(zhàn)國紛爭,內容詳細地敘述了春秋時期爭霸的背景、目的、概況及戰(zhàn)國時期的爭霸戰(zhàn)爭;第二大塊是民族融合。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出現的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峰。融合的主要方式有經濟文化交流和頻繁的戰(zhàn)爭,而且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它為后來秦建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大綱對本課的要求,一是要求學生掌握教材基本內容,能夠辨證地分析這一時期的戰(zhàn)爭;二是讓學生形成一種觀念,即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要求學生正確認識戰(zhàn)爭是民族融合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3、重點和難點

  根據上述分析,確定本課的重難點如下:

  本課重點是齊桓公稱霸和戰(zhàn)國七雄爭霸的格局;

  本課難點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春秋爭霸戰(zhàn)爭與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的不同特點,客觀辨證地評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的歷史作用。

  4、教學目標:依據大綱的要求,結合高考考試說明,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知識、情感、能力三個層次。

 。1) 知識目標:"春秋"、"戰(zhàn)國",春秋爭霸背景和特點,春秋爭霸的基本情況,戰(zhàn)國七雄割據的形成,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民族融合。

 。2)能力目標:①理解掌握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局面的基本特點和發(fā)展線索,

 、谶\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評價、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系列戰(zhàn)爭的性質、特點、影響、作用。

 。3)情感目標:①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時期,封建制取代奴隸制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

  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但客觀上削弱了奴隸主貴族的實力,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勢力的發(fā)展;

 、垡恍┐笾T侯國之所以能夠稱霸,是因為實行了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的改革;

 、軕(zhàn)爭是民族融合的途徑之一,春秋戰(zhàn)國的一系列戰(zhàn)爭,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統(tǒng)一的步伐。

  二、說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選擇任何教學方法的落腳點,都是為了指導學生的學,即指導學生學會,指導學生會學,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

 。1)本節(jié)課易采用問題解決與談話方式,教師通過設計思考題,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理解歷史概念,認識歷史現象的本質;

 。2)采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3)采用綱要信號法,以結構式的板書,體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的歷史知識;

  (4)在具體教學內容的處理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閱讀法,根據提綱研讀教材,進行自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教學過程

 。ㄒ唬┣爸醚a償

  引導學生回顧奴隸社會形成、發(fā)展、繁榮和瓦解過程,并對學習本課知識進行知識測評及補償,同時又為學習本課做好鋪墊,順理成章地導入新課。

 。ǘ┧季S引導

  1、分析標題,確定主題

  從分析標題中,可得出本課的兩個主題:戰(zhàn)爭和民族融合

  2、總結線索,明確任務

  (1)春秋戰(zhàn)國紛爭:背景→目的→概況→評價

 。2)民族融合:周邊少數民族→融合方式→作用

  (三)認定目標:

  學習具體內容之前,集中出示學習目標,師生共認;具體過程中,始終以目標為綱;教學小結時回扣目標,充分發(fā)揮"目標"的定向作用。

  (四)過程整合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這一時期奴隸制瓦解,封建制逐步形成。諸侯爭霸戰(zhàn)爭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活動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認識這一時期的歷史現象:

  1、齊國管仲改革與齊國經濟發(fā)展、齊桓公霸業(yè)首成的關系,強化經濟決定政治和重要人物對歷史發(fā)展作用的認識;

  2、正確認識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爭頻繁與社會進步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認為:戰(zhàn)爭是社會不同階級或國家或國家集團之間為了某種經濟和政治目的而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領導的武裝斗爭,戰(zhàn)爭是流血的政治。戰(zhàn)爭有進步與反動,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辨證地分析這一時期的戰(zhàn)爭。

 。ㄒ韵"教師"簡稱"師")

 。ㄒ、春秋時期爭霸戰(zhàn)爭)

  師: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梢栽O計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

 。1)東周分為哪兩個時期?

 。2)春秋戰(zhàn)國的起止年代?

 。3)"春秋""戰(zhàn)國"名稱的由來?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春秋時期,奴隸制走向瓦解,一種舊制度的瓦解孕育著一種新制度(封建制)的誕生。請同學聯(lián)系前面所學知識歸納小結我國奴隸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我國奴隸制形成于夏,發(fā)展于商,強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春秋是我國奴隸制瓦解時期,這一特點表現在政治上就是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多媒體展示春秋列國形式圖)結合圖和教材內容,讓學生思考回答:

 。1)分析諸侯爭霸的背景;

  (2)歸納諸侯爭霸的基本史實;

 。3)管仲改革與齊桓公霸業(yè)首成的關系;

 。4)楚王問鼎反映的實質問題是什么?

 。5)春秋爭霸戰(zhàn)爭反映在政治領域中的實質問題是什么?在學生討論回答基礎上教師歸納。

 。ㄖT侯爭霸的歷史背景:第一,王室衰微,周天子逐漸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由過去"禮樂征伐由天子出"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天子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這是爭霸產生的前提。第二,春秋時期,生產力發(fā)展(鐵器、牛耕的使用),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這是大國爭霸產生的直接原因。第三,狄人南下,楚人北來,與中原諸侯國發(fā)生沖突,為大國爭霸提供了可乘之機,大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發(fā)動戰(zhàn)爭。)

  學生簡述齊桓公稱霸、晉楚爭霸、吳越爭霸的情況。并回答(3)(4)(5)問。

  在此基礎上,多媒體展示材料題,引導學生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爭做出正確評價。

  在評價春秋爭霸戰(zhàn)爭時,有人說:"春秋無義戰(zhàn)".有的人引用列寧的一段話作評:"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戰(zhàn)爭,它們雖然像一切戰(zhàn)爭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暴行、災難、痛苦,但它們仍然是進步的戰(zhàn)爭,它們促進了人類的發(fā)展,加速破壞極端有害和反動的制度。"聯(lián)系春秋爭霸史實,評述以上觀點。(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1)春秋爭霸戰(zhàn)爭是為了掠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為了滿足奴隸主貴族擴張和掠奪的私欲,因此戰(zhàn)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痛苦,因此"春秋無義戰(zhàn)"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卻忽視了爭霸戰(zhàn)爭的客觀作用;

 。2)列寧的話適合于春秋爭霸戰(zhàn)爭的評價。爭霸戰(zhàn)爭雖有破壞性,但它客觀上促進了社會進步。第一,春秋爭霸戰(zhàn)爭為新興地主階級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要爭霸,就要富國強兵。因此,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等進行改革,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同時削弱了舊奴隸主貴族的勢力,為封建地主階級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第二,爭霸過程中大國吞并小國,實現了地區(qū)性局部統(tǒng)一,為后來的秦統(tǒng)一提供了前提。第三,爭霸戰(zhàn)爭中,華夏族建立的國家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交戰(zhàn),使得華夏族與其他各族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

 。ǘ(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

  師:經過春秋時期的戰(zhàn)爭,到戰(zhàn)國時,諸侯國因為數不多,在歷史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是齊、楚、燕、、晉、秦幾個大國。經過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并立局面。(教師可演示三家分晉圖,知道學生讀圖,了解七雄是從春秋列國演變而來的,并掌握七國的地理位置和國都。)

  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其政治割據的變化經歷了五個階段:魏國強大獨霸中原時期、魏齊爭霸時期、秦齊互帝時期、齊趙削弱時期、秦國向東方大發(fā)展時期(或秦國獨霸時期)。(讓學生簡要了解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這段歷史脈絡。)

 。ń處熤笇W生閱讀教材,可設問:桂陵之戰(zhàn)和馬陵之戰(zhàn)是怎么回事?其結果如何?你了解"將相和"的故事嗎?說說"紙上談兵"的典故。讓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小結:戰(zhàn)國時期的兼并戰(zhàn)爭,從本質上看是新興地主階級上臺后為了擴大地盤、掠奪人口和社會財富進行的戰(zhàn)爭,但戰(zhàn)爭不以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為轉移,用武力實現統(tǒng)一是這一時期歷史的必然。從這個意義上講,戰(zhàn)國時代的兼并戰(zhàn)爭,也是實現封建國家統(tǒng)一的戰(zhàn)爭。

  (三、春秋戰(zhàn)國的民族融合)

  師:春秋戰(zhàn)國是我國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時期,同時也是民族融合的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除了中原的華夏族外,四周還生活著其他民族。在北方、東北方有肅慎、東胡、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在西部地區(qū)有烏孫、義渠、羌等民族,在西南地區(qū)有巴、蜀、夜郎等民族,在廣大的南方生活著越族。

  這一時期,民族矛盾時而激化,長時間的接觸和斗爭,使矛盾化解,走向融合,形成了以東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北方的燕國、西方的秦國為主的民族融合。這一融合兼并過程,為后來秦建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作用)

 。ㄕn堂小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化的大動蕩大分化時期,也是民族變動、發(fā)展、融合的時期。在民族融合的熔爐中,統(tǒng)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而統(tǒng)一大業(yè),將非秦莫屬。

  (五)釋疑解難與能力培養(yǎng)

  1、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2、綜合訓練題(略)

  四、板書設計:

  這樣設計,線索清楚,簡潔明了,體現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便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知識。

  背景

  目的

  春秋爭霸 概況

  評價 背景

  促進 民族融合 方式

  背景 作用

  戰(zhàn)國兼并 經過

  作用

歷史說課稿 篇6

  一、情境導入

  課前播放圖片,講述:英國是怎樣蘊含了超凡的能量改變了自己又影響了世界呢?導入課題。

  二、新知探究

  第一環(huán)節(jié)革命的起因

  “新航路的開辟”

  探究:這幅圖片反映了什么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對歐洲產生了什么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對英國有哪些重大影響呢?”

  多媒體展示“英國資產階級給國王的抗議書”。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意識到:封建專制統(tǒng)治,既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也損害了勞動人民的利益,雙方矛盾的激化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總結原因。

  第二環(huán)節(jié) 革命的過程

  讓學生自主看書,了解大體經過;

  借助歷史插圖和史料,對重要大事進行動態(tài)展示,強化重點。

  1、閱讀“第二目查理一世命喪斷頭臺”,歸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初期經過。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線是什么呢?為什么蘇格蘭人民起義成為戰(zhàn)爭的導火線?

  3、時勢造英雄。是誰呢?出示圖片。誰能介紹一下?

  4、思考討論: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什么能取得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其中哪個原因是主要的?為什么?

  5、英國內戰(zhàn)中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什么?。

  合作探究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怎樣的特點呢?(長期性和曲折性)這也說明任何事物的發(fā)展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的,而是要經過長期復雜的發(fā)展過程。

  2、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兩人對1688年政變的不同觀點,分析討論一下誰正確。

  教師簡單評價,鼓勵學生形成好的思考學習習慣。

  3、出示史學界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評價

  (三)《權利法案》頒布

  1、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長期艱巨的斗爭終于推翻了專制統(tǒng)治,怎么確立新的統(tǒng)治秩序呢?用多媒體展示《權利法案》的摘選內容。

  提問:“通過內容可以看出,誰的'權利受到約束,誰的權利得到保障? 它限制了國王的哪些權力?保證了議會所擁有的哪些權力?”

  2、講述:這樣,英國就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那什么是君主立憲制呢?結合自由閱讀卡,請一名學生簡明扼要的介紹一下。

  三、拓展延伸

  誰能說說在今天,英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是誰?除英國外,世界上還有不少國家不同程度地實行君主立憲制,你能舉例說明嗎?(日本、西班牙、丹麥、荷蘭、瑞典等國)可見歷史并沒遠去,而是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要繼續(xù)關注這些國家的發(fā)展。

【歷史說課稿】相關文章:

歷史說課稿(精選13篇)09-27

初一歷史說課稿02-25

精選歷史說課稿3篇04-10

歷史說課稿(精選10篇)05-11

初中歷史說課稿01-05

【精選】歷史說課稿四篇04-07

歷史說課稿五篇03-31

【精選】歷史說課稿三篇04-03

精選歷史說課稿4篇03-23

精選歷史說課稿三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