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01-18 15:51:4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品】語文說課稿八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語文說課稿八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說的課文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中的《手指》。這篇課文通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nèi)魏问挛锒几饔兴L,各有所短,以及團結(jié)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個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后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樸實又富有風趣,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寫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根據(jù)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新課標所特別關注的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這三個維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讀帶有拼音的生詞,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窈窕、堂皇、渺小、附庸、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3、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jié)合作的重要性;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而且語言也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從重點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層層引導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通過讀讀、劃劃、議議、說說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道理。

  三、說教學程序

  第一步:猜謎導入,激發(fā)興趣

  上課一開始我就用親切,生動的語言讓學生猜一猜謎語:“同學們,我們先來猜一個非常簡單又非常有趣的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 這是什么?”學生猜后,課件出示手的圖片。接著,我又說:“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個手指,讓我們拿出我們的雙手叫一叫這些手指的名字!睂W生叫后,我再讓他們仔細觀察自己的手指,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請幾個學生說后,我再導出課題:“我們的豐子愷爺爺也把自己對手指的認識寫成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手指》!(板書:手指)這樣用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更快地進入以下的學習。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內(nèi)容

  緊接著,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課件出示以下自讀要求:

  1、邊讀邊劃出帶拼音的生詞,讀正確。

  2、標好自然段的序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從中又告訴了我們什么?

  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閱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無目的的讀的效果是有目的讀的效果的.三分之一;谶@點,讓學生在閱讀之前就明確學習任務是非常必要的。學生自學完后,再檢查自學情況,先課件出示帶拼音的及容易讀錯的詞讓學生讀一讀,重點指導:“搔”、“憎”、“窈窕”的讀音 。讀后完成以下填空: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寫五個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填空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自學課文的第三個要求的檢查。學生在說告訴我們什么的時候,可能會說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我就用:“如果這個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你會用哪一句呢,趕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边@樣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句,知道五個手指有強弱、美丑之分,過渡到第三步的教學。

  第三步: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這一步我又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點。

  先指名學生讀讀這個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描寫大拇指特點的句子。然后,引導他們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這幾個詞來重點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說說除了課文中寫的,還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這里用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大拇指的優(yōu)點,學生體會起來會更加深刻。接著,讓學生設身處地把自己當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換成“我”再讀一讀這段話,體會大拇指的優(yōu)缺點。最后,引導他們總結(jié)出大拇指有所長,也有所短的。(板書:所長 所短)

  接著,我用:“大拇指有自己的優(yōu)點,又有自己的缺點,那其他幾個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樣呢?”這句話過渡到第二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學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稱

  優(yōu)點

  缺點

  大拇指

  最肯吃苦

  矮而胖,頭大而肥,構(gòu)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jié)。

  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小指

  叫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詞句劃出來,說說剩下四個手指的優(yōu)點及缺點,在說的過程中,結(jié)合理解: “窈窕”、“堂皇”、“養(yǎng)尊處優(yōu)”、“附庸”的意思,并指導感情朗讀,引導他們總結(jié)出每個手指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特點。(板書:各有 各有) 再引導他們聯(lián)系到我們?nèi)耸遣皇且哺髯杂袃?yōu)缺點,談談假如自己就是這五個手指中的一個,你覺得自己是屬于哪一個手指呢?這里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說說,不僅是對所學知識、道理的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更是文本中的道理與實踐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為下面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作了鋪墊。接著再分角色讀一讀2—5自然段,體會各個手指的不同特點。

  第三環(huán)節(jié),找出總起句,讀一讀,我先說:“同學們,其實文章一開始就用一句話寫出了五個手指的特點,趕快找到這句話讀一讀!睂W生讀后再引導他們說說本文的寫作順序及方法。

  第四環(huán)節(jié),理解中心句!笆前,我們?nèi)司拖襁@五個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讓我們再來讀讀豐子愷爺爺?shù)倪@句話!(課件出示中心句齊讀。)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小結(jié),相機板書:團結(jié)、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深化認識。為了學生在課堂中不僅能學到書上的內(nèi)容,而且還能積累到課外的知識,豐富、深化他們的理性認識,我又出示兩句課外的關于團結(jié)的名言以及一篇寫文具爭功的童話讓學生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團結(jié)就是力量的道理。閱讀《文具爭功》這篇文章也是為學生完成作業(yè)題中的第三題作鋪墊的。

  第六環(huán)節(jié),課外作業(yè)布置(課件出示以下作業(yè))

  1、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2、積累關于團結(jié)的名言警句。

  3、把這篇課文改寫成一篇對話式的童話,

  并演一演。

  一二兩題作業(yè)是學生積累課內(nèi)外詞句的練習。語文新課標中非常重視學生的積累,提到有“厚積”才能“薄發(fā)”。確實,語文學習永遠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腳踏實地地學好每一步,多閱讀,多積累。而第三題則是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四、說板書設計

  手指 人

  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 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

  團結(jié)

  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 人人有用 人人力量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好的板書,應是文章結(jié)構(gòu)的簡縮,既體現(xiàn)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我這樣將手指和人對比起來設計板書,力求突出本文的教學重點及教學的難點,使學生看一看板書就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中心,簡潔又富有意義。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莫泊桑拜師》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12冊中的一篇敘事寫人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為了能夠?qū)懗龊米髌,拜福樓拜為師,得到了悉心指導的事。課文刻畫了孜孜以求,勤學苦練的莫泊桑;描繪了直言不諱,循循善誘的福樓拜。

  二、說教學目標:

  由于教材面對的是六年級孩子,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一定基礎,而透過文字感悟文本內(nèi)在含義的能力相對弱的特點,我制訂如下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酷愛”“滔滔不絕”造句。在讀通課文時,注意“直截了當”中“截”的讀音指導。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jù)字、詞、句的體會讀出人物當時的語氣,挖掘人物的內(nèi)在思想、性格特點。能結(jié)合實際體會福樓拜3次指導莫泊桑的教誨,學會把如何寫作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學習中。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和福樓拜直言不諱、循循善誘的品質(zhì)。

  鑒于教材中詳細敘述了3次請教的過程,而六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通過自學批注、朗讀感悟,明確福樓拜3次話語的含義,以及莫泊桑如何虛心請教、勤學苦練的行動成了本課學習的教學重點,特別是對福樓拜3次教誨的含義的理解以及語氣的朗讀更是重中之重。

  本課的教學難點應該著力在學以致用上,在了解福樓拜說的話中,莫泊桑的具體行動中,思考自己學習中的現(xiàn)狀。當然,作為一個小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不是十分豐富,感受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和福樓拜直言不諱、循循善誘的精神也是難點之一。

  我預設2課時加一個小練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谝唤虝r的教學我從題眼入手,抓住3個問號展開。上課一開始,板書好題目,請學生讀一讀,思考下:讀了題目有些什么思考?由這個引發(fā)3個思考:

  1、莫泊桑是怎樣的人?

  2、請教什么?

  3、“師”指誰,怎么教?(板書:莫泊桑拜師打上3個問號)

  學生帶著疑問初讀課文,并自學生字詞語。然后,交流收獲,解決前面的3個疑問。在交流“莫泊桑是怎樣的人?“師”指誰?”時,除了讀好第一節(jié),我相機把有關莫泊桑資料做些補充。在交流“請教什么?怎么教?”2個問題時,能把課文條理梳理清楚即可。我在引導學生交流時,注意課文內(nèi)容挖掘的深淺:只要能讀流利課文,對課文條理有個清楚認識。至于“請教什么?怎么教?”能找到課文內(nèi)容,能讀熟練即可。為下課時學習作鋪墊。

  在邊讀通課文,邊梳理課文層次的同時,我注意字詞讀音的指導,如:“直截了當”中“截”的讀音指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酷愛”“滔滔不絕”等詞的意思。

 。ǘ┑诙n時的設想。這課的'教學預設是通過5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

  第一環(huán)節(jié):回顧舊知中抓切入點,堅持在有疑中學習。

  復習回顧第一教時內(nèi)容: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教師小結(jié)過渡:默讀2-9小節(jié),看看福樓拜每次都是怎樣指導的?抓住關鍵的語句來談一談,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主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切入點是順著第一教時遺留問題展開的,由于第一課時已經(jīng)作了內(nèi)容疏通的鋪墊,再次提出能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重點段落,明確本課的主要學習內(nèi)容。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中悟重點段,引導在批注中學習。

  學生自己默讀課文,找出寫福樓拜指導莫泊桑拿的句子。邊讀邊找,邊找邊寫上自己的閱讀感悟。例如:說的話中感悟到什么?通過某個字,某句話,讀懂了什么?

  寫批注便于引導學生在開放的空間中自主閱讀、自我感悟,特別是高年級段學生,有了較強的閱讀感悟能力,所以對于本文,我引導學生采用邊自學,邊寫批注的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交流朗讀中解疑難處,力求在讀議中學習。

  在學生比較充分的自主合作學習后,啟發(fā)交流。由于教材中3次求教的過程我預設為本課的重點。

  在3次求教過程中,感悟人物品質(zhì)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在交流時,這幾個地方我注意了提醒:第一次求教中引導學生抓住“坦白”“直截了當”體會莫、福兩人的人物性格特點,邊讀邊談感悟,從而讀出語氣,體會福樓拜指導莫泊桑要長期觀察。第二次求教中緊扣“萬般無奈”“滔滔不絕”“天天”“全神貫注”等詞,以及九個問句,激發(fā)學生朗讀和思考,體會這次的指導重在指導莫泊桑要仔細觀察;第三次求教則抓住“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jié)果”、“光仔細學不夠,還要能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和沒有寫過的特點”等句子,體會這次的指導重在寫作要寫出獨特之處,引出白描的寫作方法,從而體會到福樓拜循循善誘的指導。

  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習寫作方法,嘗試在讀寫中積累。

  找一位班級里比較有特點的學生,讓大家仔細觀察,用本課學習的白描的寫作方法,將自己所觀察到的寫下來。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大綱要求,結(jié)合本文特點和學生實際,設置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北京民間建筑的特點及其中體現(xiàn)的文化內(nèi)涵,

  2、能力目標

 、偻ㄟ^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點,掌握概括要點、提取精要能力。

  ②體味本文京味語言特色,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弁ㄟ^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獲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標

 、兕I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義,學會辯證的評價“胡同文化”產(chǎn)生的背景和原因。

 、隗w會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

  其中,教學重點是訓練學生掌握概括要點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對胡同文化思想內(nèi)涵的正確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大力提倡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本課是自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只起主導作用。新課程同時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tài)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zhì)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在授課中,我有步驟的'引導學生看、聽、讀、議,調(diào)動他們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同時,以課內(nèi)知識為觸發(fā)點,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結(jié)合單元綜合性學習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學習,力求學以致用,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的積累。

  具體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跳讀法: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是比較淺白,可以用來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同時找關鍵詞、句,概括出要點,提取精要。

  2、朗讀法:語言要通過反復誦讀才能品出其中的韻味,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它的妙處。

  3、比較法:結(jié)合有關語句,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欣賞京味的語言。

  4、討論法:所有教學重點難點均通過討論解決。討論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6、探究性學習。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結(jié)合。

  課時安排:1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贾谜n前預習: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內(nèi)容:

  (1)汪曾祺其人其文。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點??

  (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內(nèi)涵是什么?

  (4)作者對胡同有著怎么樣的感情?

  (二)導入:

  1、播放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提問:“這首歌有什么特征?”

  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我抓住“京味”、“京派文化”等加以點撥。然后讓學生找出歌詞中哪些詞句體現(xiàn)。學生會說出“冰糖葫蘆”、“窩頭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總結(jié),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體現(xiàn)出北京人的生活特點,體現(xiàn)了一種北京文化。今天我們來學習北京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出課題。

  2、展示多媒體圖片——北京胡同和老北京街景,

  (三)明確教學目標〔略〕

 。ㄋ模├砬逅悸贰⒀凶x課文

  1、提問預習問題,指導學生用跳讀方法,抓關鍵詞句,培養(yǎng)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1)汪曾祺其人其文。學生回答與教師介紹結(jié)合。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點?

  ——方正、安靜、封閉

  關鍵要讓學生找到依據(jù),教師用幾句領起句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反復品讀,如“北京的胡同真奇;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靜啊”等。

  (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內(nèi)涵是什么?

  首先,通過概括胡同的五個方面特征,總結(jié)它的總特點。這點學生不難概括,一般都會準確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總特點需要教師對“四合院”進行點撥,正確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體現(xiàn)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種方位意識極強的特征,同時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塊大豆腐”這個比喻,板書一個正方體(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寫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學生印象。

  其次,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老師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它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其實質(zhì)是什么?

 。ㄐ〗M討論2分鐘,然后課堂交流。)

  前兩問也不難,學生回答出“封閉”特征時及時板書在“文化”之下,而其實質(zhì)是“忍”則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遷,逆來順受的表現(xiàn)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書“忍”。

 。4)胡同文化的外在特征表現(xiàn)出北京人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邊概括邊板書):

  居住環(huán)境——安土重遷

  理想住家——獨門獨院

  飲食條件——易于滿足,對物質(zhì)要求不高

  處事哲學——愛看熱鬧,不愛管閑事

  (5)作者對胡同有著怎么樣的感情?

  齊讀最后三節(jié),思考:作者對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有著怎樣的情感?為什么?先請學生來回答,后教師評價學生發(fā)言,并說出自己的對作者感情的理解——傷感、留戀、理解。僅供學生參考。

  ——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是復雜的:①沒落的必然(理性)②依戀,但又無可奈何。

  ——胡同文化①既有值得稱道的地方,②又有必然拋棄的缺點。

  2、品味語言

  《胡同文化》不同于一般評點或介紹類的書序。它實質(zhì)上是一篇文化散文、文化隨筆。因此,學習并揣摩本文的語言張力,理解并領悟本文的文化內(nèi)涵,是學習本文的要點。

  教學時,結(jié)合課練習,讓學生去品味,去欣賞,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具體是:先讓學生聽8—12段的錄音,然后引導學生說出語言特點,再在同學之間展開朗讀比賽,重點讀8、11、12段,看誰讀得像,讀得好,鼓勵創(chuàng)新讀法。老師積極給予引導。

  朗讀訓練后,老師指導欣賞下列句子:

  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有窩頭,就好。大腌蘿卜,較好。小醬蘿卜,好。臭豆腐滴幾滴香油,更好。蝦米皮熬白菜,最好!

  這兩個句子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哪一個更能表現(xiàn)出北京人易于滿足?為什么?經(jīng)過討論,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3、學生質(zhì)疑,相互解疑,教師輔助答疑。

  4、總結(jié)全文。

  (四)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

  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因此,本課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引進單元教學研究性學習的要求,將課內(nèi)教學拓展到課外。圍繞“胡同文化”這一課題,讓學生開展一次語文課外研究學習。

  具體做法是:

  首先,引導學生參照相關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并確立課題,學生自主選題后成立課題小組,進行小組協(xié)作探究。(課題可以是如下種種: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胡同與名人、胡同建筑經(jīng)典、胡同風情、胡同與北京人、胡同文化研究等等。)

  其次,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diào)查訪問、上網(wǎng)等各種方式開展研究的方法,由學生生在課外完成,時間為一個月。期間教師給予適當?shù)年P注和指導。

  最后,進行課題研究總結(jié)?梢酝ㄟ^論文、報告、專題講座的方式,也可以是圖片展覽的形式,還可以是放映多媒體、錄象的形式讓學生發(fā)布探究過程、研究成果以及活動心得等。

  總結(jié)過程重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旨在發(fā)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通過親身時間獲取知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時間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積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王二小》是小學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是小學課本中第一篇講述英雄事跡的文章。全文以“王二小”為中心講述了他怎樣將敵人成功的引入八路軍的'埋伏圈,并將敵人消滅的故事。課文結(jié)構(gòu)嚴謹,圖文并茂。

  二、 學情分析及師生活動形式:

  本文共五個自然段,分兩課時完成。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在教學第一課時時,我根據(jù)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結(jié)合教材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如:直觀教學法、體驗法、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來主導學生。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法、發(fā)現(xiàn)法、探索法等方式來學習,不但識了字,讀懂了文,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滲透了德育而且培養(yǎng)了觀察、思考、想象等學習能力。

  三、 綜合新課程教學要求和教材、學生等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ㄒ唬 激趣導入:多媒體出示動畫,導學生入情境,學生視覺、聽覺、思維、想象都被調(diào)動起來,喚起了學生注意力的指向性,激發(fā)了探索欲。

 。ǘ 初讀課文,談談讀懂了什么。

 。ㄈ 解疑、讀文、感悟:首先,由圖入文,披文入情;

  其次,帶情朗讀,讀中感悟;

  最后,升華情感,歌頌英雄。

 。ㄋ模┲笇懽郑

  重點指導“從、這”兩個字。

 。ㄎ澹┩卣够顒樱

  欣賞王二小的英雄事跡。

  總之,全文以“王二小”為一條主線,利用多媒體引學激趣并直觀突破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語文說課稿 篇5

  作為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第7單元“戰(zhàn)爭”的起始課,它以詩歌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戰(zhàn)爭”的性質(zhì)以及給人民帶來的深刻影響,并讓學生認識了由此產(chǎn)生的“兵役制”等殘酷的制度,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了解戰(zhàn)爭!妒鍙能娬鳌肥且皇诐h代樂府民歌,反映了戰(zhàn)爭帶給勞動人民的痛苦和災難。全詩既簡潔,又凝重,令人感憤,催人淚下。而它后面的《出塞》則是從另一個角度表達對戰(zhàn)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之情.同時,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jīng)接觸到了一些有關戰(zhàn)爭題材的詩歌和文章,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將使學生從老百姓的角度深刻感受到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進一步加強對戰(zhàn)爭的深刻認識。

  學生在經(jīng)過了5年的語文學習后,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詩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步驟,能通過資料以及對背景的了解對詩歌的大意進行自學理解。但同時,學生還存在理解詩歌有時不夠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過程,特別是在體悟詩歌情境上有著明顯的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賞析詩歌的意識和習慣的同時,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更好的建構(gòu)起詩中情境畫面,讓學生由詩句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體會詩歌的意象美。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學情,我在《十五從軍征》的教學設計中,將教學目標設定為:1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2、在熟讀的基礎上,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殘酷,感受戰(zhàn)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激發(fā)學生熱愛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由于六年級是小學過渡到初中的重要時期,簡單字詞理解,難字注音,樂府詩的相關資料的了解被我放在學生的預習作業(yè)中,而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就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而目標的達成必須要運用語文的手段和方法。

  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在教學設計中力圖做到:加強學段之間、教材之間的前后聯(lián)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整理回顧與戰(zhàn)爭相關的詩歌、文章,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在深入學習詩歌時,鼓勵學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方法,抓住詩中的細節(jié)描寫,多角度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建構(gòu)起詩中生動的情境畫面,感知人物形象和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我力求體現(xiàn)將這篇詩歌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統(tǒng)一起來,并貫穿到我每一處的教學設計中,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回顧導入:

  讓學生回顧曾經(jīng)學過的有關戰(zhàn)爭的課文和詩歌,導入本課這首有關戰(zhàn)爭主題的詩歌,《十五從軍征》。

  二、解詩題,知詩人:

  1、讓學生在詩題中從“從軍征”了解是與戰(zhàn)爭有關。

  2、交流樂府詩,了解《十五從軍征》來自勞動人民中間,沒有具體的詩人。

  三、初讀詩歌,了解詩意:

  檢查冢,竇,雉,舂,羹,貽的讀音,讓學生說說預習時了解的詞語意思。然后后老師范讀,把學生引入詩歌的學習情境之中,并嘗試與學生交流詩歌大意。

  四、深入誦讀,展開聯(lián)想:

  1、看插圖,學習第1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從年齡的跨度體會老人始得歸的心情,并要求學生個性化朗讀。

  2、深入學習第2、3句(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讓女生扮演老人朗讀體會老人此時的心情,有迫切見到親人的感情,也有對家里人的擔憂等等并要求學生在說原因的同時用個性化的朗讀表達。男生扮演鄉(xiāng)里人朗讀,體會他告訴老兵家里情境時的心情,抓住本詩重點詞語(松柏冢累累)感受本詩悲涼的意境。

  3、學習4、5句(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讓生結(jié)合插圖運用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詳細述說現(xiàn)在的荒涼破敗,想象曾經(jīng)的幸福生活,現(xiàn)在的松柏冢累累與曾經(jīng)家人的其樂融融,結(jié)合老人家里今昔的強烈對比,體會其悲涼場景。

  4、讓學生不禁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在這樣荒涼破敗的家中,一個80歲的老人該怎樣生活呢?讓生齊讀6、7句(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談飯菜的味道(苦)讓學生結(jié)合剛才學過3、4、5句體會飯菜的苦,不僅是生活上的艱苦,更是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心里的痛苦。

  5、面對這一切,老人只能(讓生接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讓學生想象老人出門東向看,看什么?泣,又在泣什么,為什么而泣?并讓學生了解漢武帝在位,五次討伐匈奴,就導致全國有一半的人因為戰(zhàn)爭而死亡,有一半的人成了(松柏冢累累),讓學生感受戰(zhàn)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

  在教學過程中,板書只用了三個字,憂悲泣,來總結(jié)老兵回鄉(xiāng)的情感歷程。

  五、小結(jié),升華主題:

  1、用有感情的朗讀再次走進80歲老人的回鄉(xiāng)遭遇。

  2、多媒體出示南京大屠殺圖片,感受侵華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

  六、課后作業(yè):

  1、以老人或旁人的視角,讓學生利用合理的想象把這首古詩改寫為記敘文

  2、觀看日本動畫片《再見螢火蟲》,通過戰(zhàn)爭給日本人民帶來的苦難生活讓學生正確認識戰(zhàn)爭。

  課后反思:

  通過本課教學,基本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結(jié)合新課標要求,我覺得這兩方面做的比較好1、按照“激趣閱讀---感知理解---積累運用”這樣的流程進行教學,在我感到得心應手的同時學生也易于接受。2、學生能夠切實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一邊看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把一副副畫面立體的展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之中。3教學中把朗讀作為教學本首詩貫穿始終的方法,使學生很自然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次我的朗讀訓練設計有梯度:初讀,正確、流利;再讀,理解詞義;又讀,明白詩意;反復讀,體會情感。最后是運用了多種指導朗讀的方法:①教師范讀。②重讀重點字詞。③邊讀邊想象畫面。④根據(jù)內(nèi)容變化語氣、語速、語調(diào)。⑤最主要的是教師充滿激情的渲染很快把學生帶入課文所描述的氛圍中。

  教學中所顯出的最大的不足就是我在引導學生聯(lián)想時的語句不夠精煉與到位。最后一句“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钡闹笇ёx還略顯不足。

語文說課稿 篇6

  教學要點:

  海的象征意義及詩人由止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形象生動的語言,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領略異國情趣

  理解作者行文思路,如何圍繞中心行文。

  學法指導

  利用學生熟悉的有關分別的場面引導學生對詩歌結(jié)構(gòu)的把握通過指導誦讀,品味詩中透出的思想

  教學步驟:

  1、介紹背景知識:明確:普希金(1799—1837)19世紀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俄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和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稱他為“俄國文學之祖”、“大的俄國人民詩人。”

  12歲入皇村學校學習,就從事抒情詩歌創(chuàng)作。在《自由頌》中就顯示了他對專制的仇恨和對自由的追求:你專制獨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寶座/我以我嚴峻和歡樂的眼光/看待你的覆滅,你兒孫的滅亡。由此,被沙皇政府流放南俄即南高加索。在這里度過了四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放逐,過上了幽禁的生活。這期間寫下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透露出詩人在困境中仍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情趣。這一詩歌成了許多青年人的座右銘,激勵了幾代人。在沙俄政府的對詩人懷柔與高壓兩手統(tǒng)治下,于是1837年2月10日逝世。他戰(zhàn)斗的一生可用他逝世前一年作的《紀念碑》作一個很好的總結(jié):

  我之所以能永遠為人民敬愛/是因為我曾用詩歌/喚醒人民善良的感情/在這殘酷的世紀/我歌頌過自由/并且,還為那些倒下去的人們/祈求過同情我為自己建造了一個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紀念碑……/我的名聲將傳遍整個俄羅斯大地/它現(xiàn)存的一切語言,都會說我的名字。

  《葉甫蓋尼。奧涅金》是詩人的代全作,塑造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個多余人形象。

  《致大海》寫于詩人第二次流放前夕,詩人登上高加索海邊的巖石上,面對表達式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經(jīng)歷,想起葬身于大海的英雄……懷古傷今,思緒萬千,他的心像大海一樣深沉、激蕩。情不自禁寫下這首詩篇。

  2、題目解說

  致大海:明確:致為給予,向?qū)Ψ奖硎咀约旱那橐。還有致別的之意,是對大海表達自己的情意,也是作別大海。大海成了詩人意象中的朋友。

  關于告別的詩歌學了不少,可用學生熟悉的告別詩作導課。

  3、內(nèi)容講解:自古以來關于告別的詩歌很多。與友人分別的場面一般分三個步驟,或叫做分別三步曲,長亭送別——觸景生情,渲染離愁別緒——銘記友人。下面就詩歌的內(nèi)容照應分別三步曲:(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詩歌的結(jié)構(gòu),進而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

  1)、投示多媒體,展示“長亭送別”畫面或“勸君更盡一杯酒”或“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畫面。這是分別時友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情境,學生可以入情入理地去感受或說出這種畫面,然后回到教材中去,要求學生看課文,找出課文中,詩人對大海老朋友的分別的第一步。至此學生很容易找到詩中第1、2兩節(jié)為分別前奏

  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

  2)、中間詩節(jié)較多,采用跳過去的方式,進行詩歌最后一部分的把握。即要求學生

  思考:最后時間不等人,真的要分別了,那種依依不舍的、難舍難分的情誼最后化

  何種形式?學生答案會集中到這一點:銘記老朋友。如此要求學生從詩歌最后一節(jié)往上看:學生很容易確定最后兩面三刀節(jié)為詩歌分別的第三步:

  哦,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

  明確:銘記大海的誓言(實質(zhì)為不管身處何境,都要為自由而戰(zhàn)心中裝有自由的火焰)

  3)、中間部分,就是詩歌中分別朋友的第二步:觸景生情引發(fā)許多對往事的回憶和聯(lián)想,加重了離愁別緒,也細膩地展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這部分有明顯的行文結(jié)構(gòu)特征。

  引導:我們與友人分別時也會觸景生情,想到很多與之相關的人和事。詩人面朝大海老朋友作別,也情不自禁地想了很多:

  展示大海的美(3—7):是對大海自然景物的集中描寫,這種明滅變幻、開闔起伏的動勢,表現(xiàn)出能夠吞噬一切的威力,可看作是一幅贊美俄羅斯人民的力量的'圖畫。抒發(fā)詩人對大大海的贊美和眷戀的情感,再一次示大海自由奔放的特征。

  想到與大海相關的人物(8—13):自然想到具有大海精神的、為自由而戰(zhàn)的、作者崇敬的歷史人物,即對人文景觀的描寫:他們?yōu)樽杂啥鴳?zhàn),為自由而獻身。其實,這就是詩人普希金畢生的追求。

  4)、結(jié)構(gòu)框架,整體把握: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噎咽→觸景生情的回憶與聯(lián)想(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決心(心中有大海)

  致大海:詩人告別大海大海引發(fā)詩人的回憶與聯(lián)想銘記大海,以此激勵自已自由奮斗不息

  作者要告別大海到最后心中裝著大海,告別的是有形的大海,帶走的是無形的大海(即帶走大海的精神內(nèi)涵:自由奔放。意味著不管身處何境,不管如何絕望,追求自由的心不會變)。實質(zhì)上作者也是要學歷史上為自由而戰(zhàn)的人,即是對為自由而戰(zhàn)人物景仰和吊唁,也是繼續(xù)他們未竟事業(yè)的宣言。在專制黑暗社會有如此進步的表年,這是民族的大幸。

  練習訓練

  說說本詩的主題,想想中外詩歌的異同點,議議大海的形象意義。

語文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題目是:《臺階》,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山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與手段、說教學過程設計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臺階》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他具有農(nóng)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2、教學目標簡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結(jié)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標: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yǎng)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

  3、分析教材編寫思路、結(jié)構(gòu)特點以及重點難點

  小說是以父親的兒子為故事敘述者的,開頭寫父親如何力大無比,壯實如牛,篇末寫父親腰也閃了,連挑水也不能勝任了。父親終年辛勞,舍不得破費一星半點,連洗腳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親這輩子過得多么艱難!小說深沉地響著時代的呼喚,億萬農(nóng)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生產(chǎn)力,以此迅速改變農(nóng)村落后面貌,結(jié)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故事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造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cè)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nèi)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

  本文立意新鮮,情節(jié)樸素感人,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nèi)容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nèi)交流后再發(fā)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shù)慕o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法與手段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讀、讀反復,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jié)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chǎn)生共鳴。

  3、 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4、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fā)展。學法具體如下:

  1、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

  全文中有個文眼:“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弊プ×诉@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

  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如下:

  (一) 激情導入:3分鐘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為我們展現(xiàn)父輩們現(xiàn)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nèi)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樂《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課內(nèi)容。)

 。ǘ┱w感知:10分鐘

  1、 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并結(jié)合課文解詞。

  2、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誰能生動的復述這個故事,成為今天講故事大王。

 。▽W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特別是在復述過程重要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ㄈ﹨f(xié)作質(zhì)疑:15分鐘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zhì)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四)品味賞析:10分鐘

  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片段,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賞析,同時課件演示父親重修臺階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理解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yè)、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干、勤儉持家的美德。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民所特有的謙卑的品質(zhì)(因為當九級臺階造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ù谁h(huán)節(jié)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五)拓展遷移:4分鐘

  引導學生回憶講述自己的父親,要求抓住父親的特點,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然后由同學們評出今天的發(fā)言明星。

 。ㄓ腥苏f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huán)節(jié)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六)師生小結(jié):2分鐘

  首先學生自發(fā)的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

 。ù谁h(huán)節(jié)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了系統(tǒng)、完整的印象。)

  (七)作業(yè)設置:1分鐘

  摘抄贊頌父親的文學作品,推薦閱讀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2、 教與學多邊活動安排

  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盡量安排合作探究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并注意對問題分層次整理,給每個學生機會,以提高其自信心。

  3、 重點難點處理

  探究人物形象,應該在通讀的過程中,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然后整體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是性格的核心?梢杂谩叭龁枴

  引導學生把握內(nèi)容,分析人物。

  一問: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二問:父 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三問: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

  4、 教學手段的采用

  在理解父親形象的時候,播放背景音樂,同時放父親修臺階的課件,引起學生共鳴。

  5、 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臺階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臺階 老屋 非常要強、有志氣、不甘落后、有長遠目標。

  九級臺階 新屋 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說木葉》這篇課文選自高中語文必修5第三單元,本單元是必修五冊書中唯一的文藝評論和隨筆單元,或探究藝術表現(xiàn)的語言形式,或評論某種美學現(xiàn)象,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閱讀這些文章,能打開我們的思路,啟發(fā)我們?nèi)ヌ骄磕承﹩栴}。三篇課文都闡述詩歌鑒賞的知識,《說“木葉”》排在第二篇,也可看做恰恰是第一篇《咬文嚼字》的范例。著重分析了中國古典詩歌用“木葉”而不用“樹葉”,又由“木葉”發(fā)展為“落木”的原因,從而闡發(fā)了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zhì)。作者旁征博引、條分縷析,思路清晰,說理形象透徹,便于接受。學習本文,一面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zhì)進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另一面可以引領學生學習文藝隨筆本身的寫作特點。

  二、說學情

  學生經(jīng)過初中和高一階段的語文學習,閱讀了一定量的詩歌作品,具備了一定的藝術體驗,學習了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具備鑒賞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理解能力。隨著我校課堂改革的發(fā)展,學生普遍適應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但對詩歌鑒賞相關的題目存在畏難情緒、惰性思維,對本文的難度預期值較大,影響學習的內(nèi)動力。而且學生層次水平不一,理解鑒賞的差異較大。針對這一現(xiàn)狀,在教學中要注意問題設計的層次性,讓各類學生都可以對接文本,同時由淺入深地突破,借助品味詩句中的審美體驗,于形象中認識藝術的規(guī)律。

  三、說目標和重難點

  結(jié)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學生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技能:

  1、篩選信息,比較歸納,認識木葉這一藝術形象。

  2、理解本文借說“木葉”的藝術特征,實質(zhì)是談詩歌語言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誦讀法、篩選信息法理清作者觀點,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zhì),進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通過比較、聯(lián)系,理解引用詩詞中的意象及情感,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品味詩句,感悟詩歌語言暗示性帶來的豐富意蘊,喚起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

  作為議論文體,“木葉”是文章論題,本文主是圍繞古詩中的“木葉”意象對詩歌的暗示性進行分析說理,所以我將認識“木”與“樹”藝術形象的不同,理解理解本文借說“木葉”的藝術特征,實質(zhì)是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認識以小見大的好處作為本課學習的重點。

  新的教材觀強調(diào)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最終要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真正提高學生獨立分析鑒賞的能力,而這也恰恰是我們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所以我把本課的難點定位在:

  1、快速閱讀與精度結(jié)合,鍛煉學生提取課文關鍵信息的能力、總結(jié)歸納分析的能力;

  2、拓展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品味詩歌的意象和情感。

  四、說教法、學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應該成為課堂的主體。因此我一切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主要采用學案輔助法、激趣導入法、問題引導法、歸納比較法、探究討論法、拓展延伸法等教法促進教學生成。

  本文圍繞“木葉”這一意象旁征博引,形象說理,學生學習時要充分接觸文本,速讀與精讀結(jié)合,充分運用圈點勾畫法、替換對比法、情境想象法理解詩歌語言的妙處,體會其暗示性特征。

  五、課時與教具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計劃一課時,運用電子白板作為輔助工具。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既是對文本的閱讀與鑒賞過程,又是學生提高語文能力,樹立學習主體意識,學會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的過程,結(jié)合本課特點,我設計了如下環(huán)節(jié):

 。ㄒ唬┱n前預習布置學案,讓學生課前讀一遍課文,特別是細讀4---6節(jié),填比較表。(因為課文較長,又有很多引用詩詞的注釋,需要學生充分地接觸文本。為了保證預習的有效性設計了學案的表格,同時也引向課堂鑒賞的重點部分。)

 。ǘ┘と胩釂枺鹤x過課文,這篇文章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導思考:文中大量援引古詩人詩句,有何作用?介紹作者林庚先生是一位詩人。當年讀清華大學中文系時的畢業(yè)論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詩集《夜》,之后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詩集,被譽為給詩壇帶來“一份晚唐的美麗”。由詩人而學者,林庚對中國文學史的研究獨樹一幟。在古詩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論點是“盛唐氣象”、 “少年精神”“布衣情懷” 和“建安風骨”。 (由學生對課文的第一印象入手,由形式特點認識文化隨筆的特點,順便解題。“盛唐氣象”、 “建安風骨”拉近了作者與學生的距離)

  (三)研讀探究

  1、讀最后一節(jié),圈點關鍵詞。(改變讀文順序,從最后一段入手,提煉文章觀點,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

  2、小組合作,完善預習作業(yè)中的表格,比較歸納“木”與“樹”藝術形象的差別。

  3、通過與“落木”的比較完整理解“木葉”這一形象。

  4、探究文章的寫作目的,認識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ㄗ灾鲗W習與合作學習結(jié)合,鍛煉學生提取課文關鍵信息的能力、對比歸納分析的能力)

 。ㄋ模┩卣咕毩曀伎荚娋渲胁煌摹八钡囊庀蟮陌凳拘,按照老師給的模式答題。這首詩是詩人在( )的場合下,通過( )這一意象( )的暗示性,表達了( )的感情。

 。ū締卧n文獨特之處在于學以致用,拓展設計是為了運用本課所學知識,仿照本文“咬文嚼字”的方法對詩歌同類現(xiàn)象進行分析。)

 。ㄎ澹┱n堂小結(jié) 像“木”“水”一樣具有暗示性的形象在古代詩歌中不勝枚舉,如月、松、菊、雁。希望同學們搜集梳理,更希望大家能夠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去理解詩歌,與詩人做心靈的溝通。

 。┳鳂I(yè)布置完成學案中關于“水”的剩余的兩道練習。(作業(yè)安排依然重在學以致用)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將課堂內(nèi)容簡潔明了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重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木———————————— 空闊舒朗

  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 暗示性 藝術形象一字千里

  樹—————————————飽滿綿密

【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語文《趙州橋》說課稿07-14

語文優(yōu)秀說課稿11-05

語文《水》說課稿01-04

語文《貓》說課稿01-05

語文說課稿11-06

經(jīng)典語文說課稿12-01

語文說課稿03-25

語文蠟燭說課稿02-18

語文《手指》說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