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小學科學說課稿

小學科學說課稿

時間:2022-01-03 00:09:2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科學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科學說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小學科學說課稿三篇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月有陰晴圓缺》。

  《月有陰晴圓缺》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共二課書,分別是《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陰晴圓缺》,本課作為最后一節(jié)課,是在學生建立了對月球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對月球的進一步探索。與傳統(tǒng)教材相比,本課能夠化抽象為直觀,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由被動的接授轉變?yōu)樘骄繉W習,為學生提供全新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迎合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為今后學習提供感性和理性基礎。

  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1、通過學生探究,讓學生了解到對于抽象的事物我們也能通過模擬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并初步掌握這一方法2、通過探究,使學生對月相的變化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3、通過學生探究的親歷過程,體驗到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對天文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探究活動,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我根據(jù)科學課標的要求,把它分為4個部分:1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對探月相變化的原因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2、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提出假設3、設計實驗、驗證假設。4、設計游戲、鞏固學習。5、實踐活動,課外延伸。每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有扶到放。主要通過讓學生運用游戲的方法和常見材料來“模擬月相的變化”,在探究過程中進行觀察、比較,并進行積極思考,建立起“月相的變化是由于月球、地球、太陽之間的運動產(chǎn)生的”初步感性認識。將抽象的天文現(xiàn)象變?yōu)橹庇^的科學探究,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為此我在教學方法上,多媒體教學、學生模擬探究、多媒體游戲相結合,層層推進的方式設計進行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他們是對天文現(xiàn)象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的主動參與者探究者。而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xiàn)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而在這一系列的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思辯,小給合作、討論,模擬探究,實地觀察等多種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將對月相變化的理解由膚淺走向深入,由抽象走向直觀,由感性走向理性。而這種教學方法與學生學習方法的體現(xiàn),是對天文知識學習的新嘗試,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大特色。

  具體的教學內容如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入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本課開始時,我用幼燈出示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讓學生說一說“這首詩描寫一個什么現(xiàn)象”學生通過古詩,注意力馬上被聯(lián)想到月球上,生活中所看到過月球的種種現(xiàn)象立浮現(xiàn)在腦海中,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對了解月球的強烈欲望。

  2、自主合作,討論交流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后,我適時提出,“你們認為月球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并引導他們進行討論。通過學生討論,可能得出一系列的結論猜想。學生可能猜測,月球的一半總是發(fā)光,然后自轉形成這一現(xiàn)象;月球總是發(fā)光,是地球自轉形成的;月球反射太陽光線,并繞著地球運轉形成的等等。我及時的將這些猜想板書出來。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對這些猜測結果進行分析,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些猜測的結論中,哪些可能是正確的,并說出自己的理由。由于猜測可能是多種多樣的,而一些不太可能的猜測,并不一定都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其是錯誤的,如果那樣做的話,對有效的.課堂40分鐘時間是不夠的,如果學生能夠利用一些現(xiàn)象來反證其中的錯誤,不僅能夠做到提高探究的效率,同時又能保證探究的興趣被進一步強化,對下一步的探究有著極大的驅動力。

  3、設計實驗。

  新課程理念強調過程與方法,強調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體。因此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是科學課的一個重要目標。在學生完成對月相變化產(chǎn)生原因的猜想后。我提出“要想知道你們的猜想對不對,我們可以怎樣做”,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方法,之后我適時的引導,“同學們,你看月球離我們這么遠,而且又這么大,如果進行實地考查,又不太方便,我們也不能把月球、地球、太陽摘下來做實驗,那怎么辦好呢?”引起學生對實驗設計的反思與思考,進一步完善實驗的方法。通過多方討論,反復思考,學生最后決定還是用模擬實驗的方法最符合我們探究的要求。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通過教師有目的,有層次的引導,使學生明白自己在進行實驗設計時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實驗的目的,實驗的可操作性,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平時看上去不可能進行的探究任務,也可

  以通過模擬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初步掌握模擬實驗探究的方法。而小組討論的學習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欲望,學生在思辨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種種火花,能夠讓學生在設計實驗時,不斷修正自己的實驗方法,并刻骨銘心將這些過程和方法記在腦海中。

  4、探究實驗。

  在學生完成實驗設計后,讓學生按時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學生通過扮演,地球上的人,月球,以及用實物代替的太陽,完成對月相變化的探究。出示學生實驗錄相。角色扮演的方法,往往運用在游戲中,但對于實驗探究運用的比較少,因此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會特別感興趣,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會更仔細,更認真。因為這一步的探究過程是在室外進行的,因此如何有效的組織實驗,是本環(huán)節(jié)的重中之重,要平常的室外組織活動中,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不知道干什么?獲者不知道自己在實驗中的角色和地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受外因干擾而導至實驗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情況出現(xiàn)。因此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精心組織,首先請學生上來演示自己的實驗方案,通過學生的反復討論,反駁,使學生明白實驗的目標,每個人需要做什么?為了確保實驗不受場外因素的影響,我將實驗分成八個小組,確定每個組的組長,讓組長進行監(jiān)督實驗情況,并對八個小組進行比賽。激起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達到提高實驗效率的目的。

  在學生匯報完對月相形成原因的結論后,出示月相形成原因的動畫。鞏固學生對月相變化的理解。

  通過模擬探究實驗,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月相變化的原因。對不同時間,出現(xiàn)的月相,有一定的了解。

  5、鞏固練習。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動畫游戲,讓學生判斷,在什么時間,月相是什么形狀的。通過動畫的形式,進一步加深對月相變化的理解。

  6、課外拓展

  在學生了解了月相變化的原因后,讓學生在課外實地觀察。讓實驗走進生活,讓實驗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下得到驗證。

  教學體會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思想,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合理的探究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到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正確的探究方法,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跟采用傳統(tǒng)手段教學相比,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得輕松。

  教學評價與教學保障措施

  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師生互評等有機結合起來,以此激勵學生。通過評價活動,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欣賞別人。為了保障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針對六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我努力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悅地氛圍,以此使學生快樂地動眼、動口、動手、動腦,快樂探究科學的奧秘,快樂地攀登科學的高峰。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2

  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說: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螞蟻》是新教科版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教學內容。喜愛動物是學生與生俱來的天性,本節(jié)課的探究活動是從“尋訪螞蟻”開始,用“尋訪”作為話題,不僅飽含情趣,而且賦予了課堂動態(tài)的情境。在這樣的氛圍中,鼓勵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尋訪、親近、關注周圍的小動物,在一個個探究活動中,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多層次觀察和提問,獲得對小動物的直接認識,豐富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初步構建起對動物、生命世界以及整個世界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螞蟻的形態(tài)特征:真正地螞蟻什么樣。

  2、多層次地對螞蟻進行觀察和提問。

  3、激發(fā)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真正的螞蟻是什么樣。

  教學難點:多層次地對螞蟻進行觀察和提問。

  二、說學情

  學生對這些毫不引人注意的小小螞蟻,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雖然在生活中學生對螞蟻很熟悉,但真正的螞蟻是什么樣?學生沒有很深刻的印象。

  教學準備:昆蟲觀察盒、放大鏡、水盆、樟腦球、食物(糖)等。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游戲法、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等。

  學法:觀察法、實驗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

  四、說教學程序

  一、以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采用游戲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發(fā)現(xiàn)中。我設計的“猜猜我是誰”游戲規(guī)則是:在一個同學后背衣服上,用別針別上一張動物圖片,注意不要讓他看到是什么動物。由背著動物圖片的同學提問動物的特征,其他同學只許答“有”或“沒有”,“是”或“不是”,最后,背圖片的同學猜對了,就說:“我是……”然后,換一位同學接著做“猜猜我是誰”的游戲。

  游戲過后教師進行小結:同學們,在異彩紛呈的大千世界里,螞蟻簡直太渺小了。可它卻是地球上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生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螞蟻。(板書:螞蟻)

  二、交流捕捉螞蟻的方法和發(fā)現(xiàn)。

  課前鼓勵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尋訪、親近、關注周圍小動物,激發(fā)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興趣。課上同學們交流課前捕捉螞蟻的方法和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校園的大樹上發(fā)現(xiàn)螞蟻,是用糖引誘把它裝到瓶子里。有的學生在花園里發(fā)現(xiàn)螞蟻,是用手把它捏到瓶子里。此時教師引導學生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傷害螞蟻,進行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三、提出問題。

  由于螞蟻太渺小了,因此常有人用它來比喻那些微不足道的東西。然而,正是這些毫不引人注意的小小生靈,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引起了無數(shù)孩子的極大興趣。學生們會提出許多關于螞蟻感興趣的問題:想要了解螞蟻喜歡吃什么?如果把螞蟻的觸角包裹起來,會怎么樣?螞蟻記路嗎?兩只不同窩的螞蟻相遇后會怎么樣?這些問題是學生興趣引發(fā)思考的,問題研究的任務驅動促使學生去探究。而教師及時地記錄整理,并展示學生的部分問題,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尊重,更是引導學生多層次提問的積極嘗試,使學生體驗提問的樂趣。

  四、畫螞蟻。

  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極、北極和終年積雪不化的山峰外,在陸地上幾乎都有螞蟻存在。請學生根據(jù)對螞蟻的認識,畫一只生活中常見的螞蟻。雖然學生畫的都是螞蟻,但它們的樣子各不相同。有的同學把螞蟻畫成了四條腿……,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僅憑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和初步印象是不夠的,我們想要認識真正的螞蟻是什么樣,就需要進一步觀察,從而促使學生從內心發(fā)出迫不及待想去觀察探究的欲望。

  五、討論、交流觀察螞蟻的方法。

  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多層次地對螞蟻進行觀察。為了突破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由于螞蟻身體很小,又到處亂爬,我們很難觀察它。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用什么方法觀察螞蟻?小組同學討論一下!痹谟懻摗⒔涣鞯倪^程中,學生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觀察螞蟻的樣子:

 。1)拿食物引誘它,不讓它亂跑,再用放大鏡觀察。

 。2)用類似放大鏡的觀察器具——昆蟲觀察盒,只要把螞蟻放在里面,便可以直接觀察。

 。3)用樟腦球在紙上或桌上畫個圓圈,把螞蟻放在里面,用放大鏡觀察。注意:由于樟腦球有毒,嚴禁入口;接觸過樟腦球后要洗手。

 。4)把螞蟻放在水中的泡沫塑料塊上,用放大鏡觀察!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是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啟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成為科學學習的`主體。

  六、觀察研究螞蟻。

  根據(jù)本組研究需要,做好分工,利用所帶材料,也可以到“材料超市”領取材料,選擇喜歡的方法觀察、研究螞蟻。與此同時,學生根據(jù)所觀察的螞蟻特征,修整螞蟻的畫像,并填寫觀察記錄表。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相互協(xié)作,在思考中實驗,在實驗中觀察,在觀察中討論,在討論中形成共性,獲得對螞蟻的直接認識,豐富已有的感性認識。

  七、學生交流研究成果。

  認識螞蟻的形態(tài)特征,了解真正地螞蟻什么樣。這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前面的認真觀察、動手實驗、自主探究等一系列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歸納概括出真正螞蟻的身體特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敘述畫出螞蟻的樣子。螞蟻的身體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頭部長著一對觸角,一對眼睛和一張嘴;胸部較細,有前胸、中胸、后胸三個胸節(jié)組成;每一胸節(jié)上長著一對足,共三對足;腹部是卵形,有七、八節(jié)。這就是螞蟻的樣子。學生在研究中還有其他的重大發(fā)現(xiàn):螞蟻的生活環(huán)境、取食情況、對特殊氣味的反應等。

  本環(huán)節(jié)在有效合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體驗用不同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的樂趣,從學生的交流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想象出,觀察過程中學生的積極主動與興致盎然。

  八、暢談收獲、體會。

  課堂小結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處,也是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欲望的關鍵。我是這樣小結的:這節(jié)課通過對螞蟻的觀察、研究,我們不僅認識了真正的螞蟻什么樣,還了解了它的生活習性;同時還掌握了觀察螞蟻的方法。今后同學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觀察大自然,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通過總結觀察螞蟻的體會,進一步明確觀察動物的科學方法。

  最后進行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與動物、環(huán)境和諧相處:同學們,螞蟻是可愛的小動物,它們與我們人類和平共處。讓我們用雙手為小動物撐起一把保護的大傘,用愛心為它們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舒適的家。下課后,我們一起送螞蟻回家好嗎?

  本節(jié)課的教學特色是:把科學課程的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這樣我們就能有效地推動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駕馭課堂。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也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清晰、簡明,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為學生能更好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3

  一、學情調查與分析

  首先在三年級一個班進行調查,這些內容是學生沒有學過的,通過5道結構

  性很強的題目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思維水平。其次同樣的5道題目在四年級進行調查,這些內容學生以前學過,了解知識運用和發(fā)展的難點。最后從一個班抽取思維水平和知識儲備層次不同的學生進行訪談,通過訪談,了解學生在固體沉浮規(guī)律問題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的思維軌跡,有利于在教學中照顧差異。

  通過調查確定了探究固體沉浮規(guī)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我認為有必要在初步感知固體沉浮現(xiàn)象的基礎上搭一個彈性跳板---指導學生體驗改變固體的沉浮,有了這個體驗之后,就能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二、教材分析及處理

  《固體和液體》單元是根據(jù)課程內容標準中“物質世界”里的“物體與物質”的相應條文編寫而成。

  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我把本單元教材做了處理,共分兩大體系。體系1中包括《認識固體》、《把固體放到水里》、《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體系2中包括《認識液體》、《把液體倒進水里》。在體系1中,我將《把固體放到水里》和《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進行融合,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分離出3個具有結構層析的內容:

  1.把固體放入水中,初步感知固體在水中的現(xiàn)象,體驗沉浮是可以改變的。

  2.引入重量和體積因素,探究改變固體沉浮的秘密。

  3.嘗試同液體分離。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屬于第一部分,把固體放入水中,初步感知固體在水中的現(xiàn)象,體驗沉浮是可以改變的。

  三、活動目標及指向描述

  知識技能:把固體放入水中,感知沉浮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探究改變固體的沉浮。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嚴謹實驗,體會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感知固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教學難點:通過探究,嘗試用多種方法改變物體的沉浮。

  四、材料結構性分析

  1.結構層次性

  第一層次:探究材料是生活中常見的,經(jīng)常拿來研究物體沉浮的材料,有小木塊、雞蛋、石頭、鐵釘、螺帽、玻璃球。

  第二層次:探究材料也是生活中的材料,但是我們一般不拿它們來研究物體的沉浮實驗,有玻璃注射器、土豆、粉筆、蘋果、保險絲、蠟燭、玻璃瓶、辣椒、橘子。學生對這類材料缺乏經(jīng)驗,因此第二類材料的使用會給學生留下深度的思維空間。

  2.結構功能性

  注射器的功能不光是用來研究固體在水中的沉浮,也是打開學生思維的.金鑰匙。有的小組發(fā)現(xiàn)注射器是沉在水底,有的小組發(fā)現(xiàn)注射器是浮在水面上,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知道同一個物體在水中沉浮是可以改變的。

  五、教學過程

 。ㄒ唬⒊醪礁兄腆w在水中的沉浮

  1.將第一組材料放入水中,通過學生的回答知道固體在水中有沉浮現(xiàn)象。

  2.引進第二組材料,進一步幫助學生感知固體在水中的沉浮。

  ●小組預測

  ●實驗驗證

  ●交流匯報

  生成問題:注射器會怎樣呢?為什么有的小組的注射器是沉在水底,而有的小組的注射器是浮在水面上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抓住矛盾,生成問題,將學生思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同時自然地完成教學的過渡。

 。ǘ⑻骄扛淖児腆w在水中的沉浮

  注射器在水中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看來同一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在我們剛做實驗的時候還有一些材料,它們的沉浮可以改變嗎?請小組討論看看有沒有辦法改變它們的沉浮。

  1.小組討論怎樣改變固體在水中的沉浮。

  2.提出假設,交流方案。

  3.小組探究,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xiàn)改變固體的沉浮。

  4.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驗,知道沉浮是可改變的,為下一節(jié)《探究固體沉浮的秘密》做好了思維和知識上的準備。

 。ㄈ、探究引伸,引發(fā)新思考。

  1.我們實現(xiàn)了將物體由沉到浮,由浮到沉。

  2.設疑,我這有一個辣椒,它很神奇,它可以不斷的實現(xiàn)沉浮變化。教師演示。

  3.引發(fā)新思考:你能連續(xù)不斷的改變同一個物體的沉浮嗎?

  4.課外探究

  教育應該有大課堂意識,科學課更應該有大課堂意識,沉浮自如的辣椒將學生的思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為孩子們課后探究留下獨白的空間。

  六、關于活動評價

  注重通過課堂評價組織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本節(jié)課我的評價方式有:

  關于評價主體:三元互動。同伴、自己、老師。從他們中間我得到幾顆星?

  關于評價內容:廣角三維。我知道秘密了嗎?解決困難時我的意見起作用嗎?你有成就感嗎?

  課堂評價方式:倡導人文。

  這節(jié)課,我最滿意的地方是。我們組值得嘉獎的是。

  七、反思一得

  科學探究課要有活躍的氣氛,更要有深層次的思考,動思維和靜思維交相輝映,學生思維的活躍才是課堂活躍的第一特征。

【小學科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杠桿說課稿02-17

小學科學說課稿06-22

關于小學科學說課稿02-24

精選小學科學說課稿六篇01-13

小學科學說課稿5篇01-12

精選小學科學說課稿三篇01-15

小學科學說課稿7篇01-22

精選小學科學說課稿五篇01-18

小學科學說課稿五篇01-18

精選小學科學說課稿8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