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高中語文說課稿

高中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4-05-17 07:54:0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高中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說課稿

高中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氓》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xiàn)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睹ァ肥恰对娊(jīng)》中的重要作品。這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講述了她自己的戀愛悲劇。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體會作品的音樂美、語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為今后的詩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根據(jù)此特點,安排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概述詩經(jīng)的基本知識,熟練背誦本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人物形象,樹立正確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詩中人物形象 。

  教學難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說學生:

  這是學生升入高中以來首次接觸《詩經(jīng)》,但是,在初中時學生有《關雎》的學習經(jīng)歷,對于《詩經(jīng)》有一定的認識;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jié)曲折因此,解決完詩歌的詞語之后學習起來應該比較順利。但相對于實驗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礎和接受能力還是弱了些,所以,我擬定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生掌握《詩經(jīng)》基本知識,且在認知性誦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把握賦、比、興手法;第二課時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感受人物形象,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樹立正確人生觀。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

  三、說教法

  根據(jù)這篇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誦讀法、講解法、啟發(fā)法、討論法等。通過反復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熟悉課文內(nèi)容并加以強化;講解是為了開啟學生思維,進入語境,讓學生對詩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問題和討論能使師生互動,激發(fā)發(fā)散思維,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些教學方法的妥當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同時,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內(nèi)容,可以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印象,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且能豐富課堂容量,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四、說學法

  新的教學理論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古代詩歌,因此,學習本節(jié)課學生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等。

  學生領背與自己誦讀相結合,通過反復誦讀,培養(yǎng)語感,掌握四言詩歌的誦讀節(jié)拍,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解人物形象并且深入探究其悲劇原因。由教師設置情境,組織學生討論,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初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結合初中及上節(jié)課所學,回顧《詩經(jīng)》的相關知識!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文學史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學習中必然要講到有關《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在此環(huán)節(jié),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應的文學常識知識點:

  第一部詩歌總集 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四言為主,重章反復

  2、認知性誦讀。這一階段分為學生領背與學生自讀兩個環(huán)節(jié),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熟悉文本讓其對詩歌敘述的故事內(nèi)容有整體的感知。

  3、理解性誦讀。由教師導引,幫助學生理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4、評價性誦讀。在對詩歌的內(nèi)容有整體把握,并且了解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對本詩進行進一步的鑒賞。這是本課教學的探究部分。在本環(huán)節(jié)中,通過“為什么自由戀愛竟以悲劇收場?”這一問題的設計,引導啟發(fā)學生討論,圍繞著“悲劇原因”來展開問題,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寓于其中,從而使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5、師生合誦《致橡樹》。《詩經(jīng)》產(chǎn)生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樸素時代,千百年來,《詩經(jīng)》中,尤其是“國風”部分的優(yōu)秀篇目流傳不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所反應的內(nèi)容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表達的是廣大勞動人民最樸素的感情,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那么對于新時代的學生如何讓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應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由此,我安排了舒婷的《致橡樹》。采用師生合誦這種方式,有兩個初衷:一是豐富課堂內(nèi)容,加深情感體驗;二是激發(fā)學生對詩歌朗誦的興趣。

高中語文說課稿2

  【教材分析】

  《促織》是《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小說。它以明代皇室尚斗促織,并征之于民間,給百姓帶來深重苦難為背景,通過描寫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納促織而備受摧殘、幾乎家破人亡的命運,反映了皇帝荒淫無道,巡撫縣令胥吏橫征暴斂的罪惡現(xiàn)實,寄托了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曲折地表現(xiàn)了對清代黑暗現(xiàn)實的強烈憤慨。

  《促織》揭露社會的黑暗,鋒芒所向,從皇帝直到里胥,譴責了整個統(tǒng)治階級和各級行政官員。是一篇血淚的控訴,卻編寫成一出悲喜劇,以喜寫悲,叫人開心不起來,反而更讓人覺得沉痛。至于藝術成就方面有三大特點:第一,情節(jié)曲折離奇,跌宕起伏;第二,描寫細膩生動,情態(tài)畢現(xiàn);第三,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文學常識,了解本文借古諷今的特點。(知識目標的設定有利于幫助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培養(yǎng)對作家作品的興趣。)

  能力目標:歸納文言現(xiàn)象,掌握學習規(guī)律。(能力教學目標的設定正是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性質的“科學性”。)

  情感目標:揭露封建社會的罪惡,寄托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這個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人文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情感觀。)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曲折離奇、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線索,把握作品主題。(探討此教學重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組織概括語言的能力和鑒賞名篇名著的方法。)

  教學難點:鑒賞細膩生動、真實感人的心理描寫。(掌握了此心理描寫方法對學生作文的提高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教學方法】

  講解法(重點放在引領學生把握課文的特點與基礎知識上)

  疏通法(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對文言詞句的疏通上)

  討論分析法(重點放在對課文的情節(jié)線索整理上)

  總結歸納法(重點放在對具體段落的分析歸納上)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1、導語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增加他們對古代文學人物的了解,從而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清代鄒弢的《三借廬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怪人”:此人家里窮得叮當響,他典當了所有破舊衣物,置辦茶水擺在路邊,供過往行人歇腳、解渴,但他不收一分錢,只要求每個歇腳的人給他講個新奇的故事。原來此人是在搜集寫作素材。他遵照一位駝背老人說的

  “甜、酸、苦、辣”四個字去做!疤稹本褪亲彀鸵,對人和氣,男女老少都能接近;“酸”指心腸酸,故事里的人傷心,他就跟著落淚;“苦”指寫作吃苦,不管條件多么艱難,都要堅持不懈;“辣”指文字有鋒芒,尖銳潑辣,能警世醒人。他白天聽,晚上伏案寫作。這個“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

  2、解題

  (遵循“回到原著去”的原則,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課后能閱讀《聊齋志異》,擴大知識面,提高自身文學的修養(yǎng)。也正是完成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清代小說家,出身于沒落地主家庭。天資聰明,學問深厚,十九歲時連中縣、府、道三個第一,但此后屢應省試不第,年七十一,始被補上歲貢生,一生憂郁自傷,窮愁潦倒。從二十歲左右開始寫作,歷時二十余年,創(chuàng)作了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另有詩、文集《聊齋詩集》、《聊齋文集》。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傾力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傲凝S”是作者的書齋名!爸井悺本褪怯浭龌ㄑ砑捌渌恍┗恼Q不經(jīng)的奇聞軼事。作者巧妙地通過這些離經(jīng)虛幻的故事,大膽地揭露社會多方面的黑暗現(xiàn)實,贊美了青年男女敢于沖破封建禮教樊籬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自己滿腔的“孤憤”。郭沫若曾題蒲松齡故居聯(lián):“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題聯(lián):“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焙喢鞫鷦拥氐莱隽恕读凝S志異》的文學特點。

  《促織》是《聊齋志異》中的名篇,作者通過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納蟋蟀,以致傾家蕩產(chǎn),但又終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殘酷,辛辣地諷刺了“一人飛升,仙及雞犬”的丑劇,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高中語文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五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ㄒ唬﹩卧虒W目標

  必修四第二單元的總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評價能力,包括風格、意境、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具體分為以下三個目標:

  1、領會宋詞的藝術特點 。

  2、具體領會宋代幾位著名詞人的藝術風格。

  3、初步鑒賞古代詩詞的方法。

  (二)課文特點及在單元中的地位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詞八首》中的一首詞。第二單元所選的都是名家名篇,而《念奴嬌﹒赤壁懷古》既是蘇軾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詞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詞八首》中又特意選了婉約派與豪放派兩相對照的詞篇,我選擇這首詞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對不同風格的作品有一個比較性的`體會,因此本節(jié)課在單元學習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對本詞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區(qū)分兩大風格詞派的作品以及以后進行詩歌鑒賞的訓練。根據(jù)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理念,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二、學情介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平行班與美術班的學生,其語文基礎較差。經(jīng)過上一首詞《雨霖鈴》的學習,他們對婉約詞的特點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對于豪放詞還不太熟悉,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理解兩種不同詞風的特點,提高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鑒賞—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對此,我主要采用了對比分析法(主要針對教學重點)、合作探討式教學法(主要針對教學難點)、多媒體演示法(主要用于誦讀部分)。

  四、學習方法

  這是一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的朗讀鑒賞課,因此我安排以下三個步驟的學法引導。

  誦讀法,感受詞的語言和意境。

  運用對比的思維方法,掌握兩種詞風的不同特點。

  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理解“人生如夢”。

  五、教學過程:

  (一)【學習目標】

  第一、知識目標

  1、了解蘇軾的有關知識。

  2、把握豪放詞的意境及特點。

  第二、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

  2、通過比較,認識豪放派與婉約派藝術風格的不同。

  第三、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正確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困難與挫折,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體會詞人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比較豪放派與婉約派藝術風格的不同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人生如夢”。

 。ǘ┳灾鲗W習

  1、自由誦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全詞。

  2、為下面的字詞注音:

  瑾( ) 綸( )巾 檣櫓( )

  酹( ) 壘( ) 華發(fā)( )

  (三)合作探究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大江東去”是赤壁之戰(zhàn)的襯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懷古”的點題。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詞一開頭就濃縮了浩瀚的時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成一片,創(chuàng)造了一個的曠遠、深沉的意境,為“周郎”出場造成聲勢。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迭。先寫江岸,后寫江水。既正面描寫赤壁江山勝景,又勾勒古戰(zhàn)場景象,真可謂是有聲有色。

  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過渡。“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狀景過渡到述人,十分自然。這一聲慨嘆將懷古之情和江山之勝融為一體。“一時多少豪杰”,既照應了開頭“千古風流人物”,又為下片寫周瑜作了鋪墊。

  (四)教師質疑

  1、為什么詩人單單懷念周瑜?

  明確:

  a、建功年齡

  蘇軾四十多歲 團練副使 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

  b、機遇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碰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

  赤壁之戰(zhàn)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2、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蘇軾在《前赤壁賦》里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睆埲籼撛凇洞航ㄔ乱埂防镎f:“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币苍S蘇軾在想:人生真的猶如一場空夢,輝煌像周瑜那樣是一生,郁悶像我蘇軾一樣也是一生,在滾滾不息的長江面前,在圓缺循環(huán)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悶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態(tài)度,這也就是蘇軾的詩意人生。

  不能改變環(huán)境,那就改變心情,這難道算是消極嗎?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樸實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當你遇到人生苦難時,抱怨無濟于事,傷感徒增煩惱,所以要學會自我解脫和心靈釋放,想想人生也就猶如一場夢,“古今將相今何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天大的困難放到短暫而寶貴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計較什么呢?這就是人生的豁達境界。蘇軾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fā),拼搏進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烏臺詩案”讓他站到了死亡的邊沿線上,也許鬼神在向他敲門的時候,蘇軾才能真正的體會和領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說這就是“消極”,那么,我想說,人生需要這樣的消極,建立自己的彈性人生,或許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另一種表現(xiàn)。

  (五)課堂小結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yè)、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斕脵z測

  背誦并默寫本首詞。

高中語文說課稿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林黛玉進賈府》。

  下面,我將從說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教學反思,這五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林黛玉進賈府》選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小說,課文《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三回。作者曹雪芹以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為線索,借林黛玉的眼睛對賈府做了第一次直接的描寫,交代了賈府的典型環(huán)境,塑造了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等經(jīng)典人物形象。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jù)與出發(fā)點。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高中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本文是一篇小說,因而重心在分析人物性格和情節(jié)主題上。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采用默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出發(fā),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紅樓夢》和曹雪芹。

  2.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及心理,概括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掌握刻畫這些人物所運用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等主要手法。

  3.準確解讀古典小說的人物個性,培養(yǎng)文學審美能力及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情節(jié)結構,了解林黛玉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刻畫這些人物所運用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等主要手法。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睘榱思ぐl(fā)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導入將會設置情境,引導同學觀看《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的視頻,并提問:大家知道這是哪部電視劇嗎?沒錯就是《紅樓夢》。那林黛玉進賈府看到的是怎樣的豪門家族呢?今天我們就隨著這個美麗的女子走進賈府,走進《紅樓夢》,進而走進林妹妹的內(nèi)心。這樣的導入能夠使學生更易于了解小說,并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nèi)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分享課前收集的曹雪芹和《紅樓夢》的相關資料,初步了解文章背景。

  其次,我會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并結合題目概括文章大意。

  (三)深入研讀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現(xiàn)象,可能是前后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zhàn)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情節(jié)發(fā)展,提問學生:文章的情節(ji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能不能嘗試概括每部分的內(nèi)容?這些問題設置,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也能夠借此梳理出本文的情節(jié)脈絡為序幕:我們知道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線索,以及所見到的人物:她先到賈母院,見到了三春、大舅母、二舅母,然后去賈赦院,但沒見著,又去賈政院,也沒得見,最后回到賈母院,見到了一生中的知己——寶玉。

  接下來是對課文更為細致地品讀,主要讓學生來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我將用大屏幕展示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自己思考并借助小組討論以及老師的引導來解決問題,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人物形象。

 、趶恼n文中找出黛玉的行為、細節(jié)描寫的句子,分析黛玉的性格特點。

  ③從課文中找出黛玉的語言描寫的句子,分析黛玉的性格特點。

 、堋安讲搅粜,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是林黛玉進賈府的生活信條,小說中是怎樣表現(xiàn)的?她為什么這樣要求自己呢?

  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有助于引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yè)

  讓同學們找找文中是怎樣描寫黛玉的服飾的?那是不是曹先生忘記寫黛玉的服飾了?在此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細節(jié)式的問題來引發(fā)對林黛玉服飾的思考。

  (五)小結作業(yè)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帶領學生一起來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寫的知識點。

  課后作業(yè)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對話。我的作業(yè)是:林妹妹不僅僅美在外表,美在氣質,其實她還是一個才女。大家課后搜集林黛玉的詩詞,這些詩句都很契合她的實際,細細品讀,進一步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點及其悲劇命運,下節(jié)課我們就“我看林黛玉”這個話題再來討論。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復習文章內(nèi)容,又能夠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基礎,以及實現(xiàn)對人文性的實踐。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nèi)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xiàn)這一點:

高中語文說課稿5

  ●佳句品味

 。1)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于一家的關系

  [品評]這句話形象地闡述了中國的建筑體系之中各地區(qū)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關系,特別是比喻的運用,即揭示了中國建筑體系分布范圍寬廣,又揭示了各地區(qū)建筑的親緣關系。

 。2)兩柱之間也常用墻壁,但墻壁并不負重,只是像“帷幕”一樣,用以隔斷內(nèi)外,或劃分內(nèi)部空間而已[品評]作者用“帷幕”一詞來說明中國建筑中墻壁的作用,非常簡練概括,恰當?shù)谋扔髂軒硌院喴赓W的效果。

  ●整體把握

  1.文章主旨本文運用簡潔、嚴密、明晰的語言,通俗易懂地闡明了中國建筑體系在世界各民族數(shù)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歷史意義,重點概況了中國建筑在結構和裝飾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國建筑學的“文法”理論,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問題,是梁思成建筑美學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

  2.結構圖示

  3.布局謀篇第一部分(1—2):從地域分布和歷史跨度方面說明中國建筑的影響,可以看作是引論。

  第二部分(3—13):談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對中國建筑方方面面的特點予以總括說明。

  第三部分(14—19)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揭示“為什么”的問題,進一步深化了談論的主題。

  第四部分(20):從古為今用的立場出發(fā),提倡熟悉中國建筑的“文法”和“詞匯”,在現(xiàn)代社會把我們民族優(yōu)良的建筑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可以看作是結語。

  ●寫法借鑒

  1.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作者對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進行概括時,邏輯上先總后分,先主后次,從結構特征到裝飾特征,層次步步深入,簡潔嚴密。對特征突出部分用“最顯著”、“最主要”、“最大膽”等修飾語加以界定。這一部分是課文的主體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和上部屋頂”的主要構成作為基本特征的第一點,再依序分別從結構原則、方法,斗拱、舉折、舉架的結構特征和裝飾特征以及屋頂、顏色、構件和材料的裝飾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紹,條理十分清楚。

  2.作者大量運用比喻的方法來介紹中國建筑的特征和規(guī)律,把建筑的規(guī)律比作文章的文法,建筑如同作文章一樣,有拘束性,也有靈活性,各民族建筑之間也有“可譯性”問題。用這種方法說明問題,介紹事物非常清晰明確,通俗易懂。

  ●相關資料

  1.關于作者梁思成,梁啟超的長子,林徽因的丈夫,祖籍廣東新會,1901年出生于日本東京,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國當代建筑大師、建筑理論家和教育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創(chuàng)立了清華大學、東北大學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論上也有突出的建樹。他于50年代對北京城區(qū)改造、文物保護等方面的提議和疾呼頗受關注,令人感嘆,引人深思。

  1943年寫成《中國建筑史》一書,第一次對中國古建筑特征及其發(fā)展歷程作出系統(tǒng)的論述。梁思成從50年代起,熱情宣傳祖國建筑遺產(chǎn),撰寫《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我們偉大的建筑傳統(tǒng)與遺產(chǎn)》、《中國建筑的特征》等文。他十分重視吸取古建筑的精華以創(chuàng)造具有民族特征的新建筑,寫有《中國建筑與中國建筑師》、《建筑創(chuàng)作的幾個重要問題》、《進一步探討建筑中美學問題》等文。1963年為紀念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1200周年,他作了揚州鑒真紀念堂方案設計。在此期間,他繼續(xù)從事研究工作,著有《營造法式注釋》(1983)等專著。梁思成的著作已編成《梁思成文集》四集出版(1982~1986)。他的專著《中國建筑史圖釋》于1984年在美國出版。

  2.中國建筑的文化特征中國古代建筑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大土壤中生長、發(fā)展,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可讀性。中國古代的建筑比之外國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雖然建筑的形式語言很抽象,常用雄偉、高大、輕巧、秀麗等來形容它們。但是,先人們賦予了其以人為的寓意。比如,不同的屋頂、匾額、楹聯(lián)等有著不同的含義,象征著不同的社會意義、等級制度等。讀懂古建筑所作的注解,我們可以領悟比建筑自身豐富得多的內(nèi)涵。

  可塑性。中國古代建筑在平面、空間上都是以/"間/"為單位,這就帶來了一種靈活性,人們可以隨著使用過程改變其形態(tài)、功能,可隨意拆、移、挪。

  內(nèi)向性。外國建筑多數(shù)很講究形式外觀,而中國古代建筑有些雖然外形簡單,比如四合院,進院后卻發(fā)覺極為豐富,不論是視覺、心理感受或是內(nèi)涵。再比如蘇州園林,也是這樣,曲折回轉,別有洞天。超穩(wěn)定性。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延續(xù)了幾千年,封建制度下人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jīng)]有太大改變,對于建筑的要求也沒有太大改變。所以有人評價中國古代建筑千年一律、千篇一律。但是我們要注意,在評價古代的遺存時,不應該簡單絕對的褒或貶。它們是歷經(jīng)幾千幾百年發(fā)展而形成的,要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中去評判。由于看待的角度不同,也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建筑延續(xù)久遠,生命力極強。

  容《易》性。中國古代人們思維方式多數(shù)受到了《易經(jīng)》的影響,認為將任何事情放在易學的大背景中去認識,可以發(fā)現(xiàn)它規(guī)律性的東西。在建筑上,也是這樣。比如說,中國古代建筑為何喜用木構而不用石材,這并不是技術問題,是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金、木、水、火、土/",/"木/"象征春天、綠色、生命,用于給生者建造房屋;而/"土/"即是磚、石,/"此生歸無,可再生/",多用于為死者修建陵墓、墓室。八卦、陰陽五行、風水等對中國古代建筑都有諸多影響。[重點難點互動]1.作者著重說明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幾項?

  答:作者總結出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筆的,而是根據(jù)重要程度或說明的難易程度有所側重,重點說明的特征有:平面布置(二),表現(xiàn)出中國院落文化的特色;結構方法(三),體現(xiàn)了中國建筑結構體系的'特殊性;斗拱(四),是“中國建筑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屋頂(六),斜坡飛檐是中國建筑特征的典型形象;色彩(七),大膽使用朱紅和彩繪成為中國建筑鮮明的特色。2.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你能體會到梁思成先生的建筑美學思想是什么。

  答:梁思成的建筑美學思想,帶有中國建筑師的典型群體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立基于強烈的民族文化復興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審美意識;以“體形環(huán)境”為內(nèi)核,追求社會、歷史和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精神;兼收并蓄的藝術態(tài)度;以辨證統(tǒng)一觀念為特征的系統(tǒng)美學思想。梁思成上述思想,在這篇文質柔美的小論文中,有著確鑿的彰顯。認真品讀課文,不僅能收獲有關中國建筑學的科學知識,而且能從作者嚴謹?shù)谋硎鲋,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動的強烈的民族情懷和高雅獨特的審美境界?/p>

  [課后練習詳解]

  1.作者概括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順序展開的?哪些特征屬于結構特征?哪些特征屬于裝飾特征?

  [答案]作者按照事理順序對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進行高度概括,邏輯上先總后分,先主后次,從結構特征到裝飾特征,層次簡潔嚴密。前五個特征屬于結構特征,后三個特征屬于裝飾特征。2.在總結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時,作者為什么稱之為“中國建筑的‘文法’”?你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

  [答案]

  “中國建筑的‘文法’”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借語言文字中“文法”的術語來說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所謂“中國建筑的‘文法’”,是中國建筑幾千年來形成沿用的慣例法式,從建筑框架,到整體構成,從臺基到屋頂,都有一定之規(guī),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靈活性”,體現(xiàn)在具體的建筑上,既表現(xiàn)出中國建筑的一貫風格,也具有獨特的個性!案髅褡褰ㄖg的‘可譯性’”也是用“語言和文學”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卻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語言,表達同一個意思,語言形式卻不相同。所謂“可譯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實質上有“同一性質”,可以透過其紛繁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解讀出來。

  三.結合上下文,說說下列句子運用比喻的表達效果。

  1.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于一家的關系

  [答案]見佳句品味12.兩柱之間也常用墻壁,但墻壁并不負重,只是像“帷幕”一樣,用以隔斷內(nèi)外,或劃分內(nèi)部空間而已。

  [答案]見佳句品味2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

  [答案]本題把建筑的各種類型和文章的多種體裁相比,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中國建筑既要遵循一定的法式,又有多樣性的表現(xiàn)。

  四.你一定很熟悉家鄉(xiāng)的房屋建筑吧?說說這些建筑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中國建筑的傳統(tǒng)風格,在哪些方面有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風格。

  [提示]結合課文中概括的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具體說出家鄉(xiāng)的建筑有哪些地方和這九點相同,不同的地方有哪些,找出其中為了適應現(xiàn)代生活需要而改變的建筑特色。如有些地方的建筑墻面的裝飾性非常強,屋頂上仍然保留翹起的飛檐,琉璃磚瓦仍然大量使用等,這些都是傳統(tǒng)特色。但現(xiàn)在的建筑材料以鋼筋水泥為主,鋁合金、塑鋼窗、玻璃幕墻的大量使用,空調擱板的設計,這些都是現(xiàn)代風格。

高中語文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陳情表》,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必修五第二單元中要求背誦的課文。本單元話題是學習古代抒情散文,旨在讓學生把握作品抒發(fā)的真摯情感。就文體而言,是文言文也是散文。按課程標準,閱讀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是高中生必須達到的目標;從散文的角度學習文學作品《陳情表》,要按課程標準“從整體上把握內(nèi)容、概括要點”的要求,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引導學生感受《陳情表》感人至深的思想情感,理解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忠孝兩全的思想局限,進而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培養(yǎng)關愛親情的思想意識。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匯,積淀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tǒng)道德。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重點: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難點: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作者是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達到愿乞終養(yǎng)的目的的。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來完成知識目標,第二課時完成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本節(jié)課為第二課時。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诖耍覝蕚洳捎玫慕谭ㄊ侵v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tǒng)的傳授知識,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環(huán)節(jié)1:情景導入。孝敬長輩,忠于朝廷,是中國古代君子立身行事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千百年來,人們奉行于此,常以“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相提并論,李密的《陳情表》感動了皇帝,感動了上蒼,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以孝動人的文章——《陳情表》。

  環(huán)節(jié)2:課堂檢測。課前已發(fā)下了導學案,主要檢查學生對文言字詞的掌握情況。

  環(huán)節(jié)3:自由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為學生設計三個問題: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為什么要向晉武帝陳情?他陳情的內(nèi)容是什么?用了什么方式?

  學生討論后發(fā)表見解,教師梳理內(nèi)容并歸納為:

 。1)李密“陳情”的理由是因為皇帝下詔任命他為太子洗馬,“尋蒙國恩,除臣洗馬”,而他又不想應詔就職,“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2)李密“陳情”的具體內(nèi)容:

  ①述父喪母嫁、祖母收養(yǎng)、祖孫相依為命之悲慘遭遇。

 、谑鲆蜃婺覆≈,太守舉孝廉不就,刺史舉秀才不從,皇帝下詔、官府逼迫也難以應詔的兩難處境。

 、凼鍪コ孕⒅翁煜,而自己孤苦無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孫“更相為命”,因此“不能廢遠”的理由。

 、苁鲎婺改晔乱迅撸盀貘B私情,愿乞終養(yǎng)”,祖母百年后,自己再對國家“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報效犬馬之勞的愿望。

 。3)李密陳情的方式是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作者自己的孤苦無依、和祖母相依為命、對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對皇帝的“陳”述之中,曉暢、通達、渾然一體,沒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時時在述事,又處處在抒情。這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

  環(huán)節(jié)4:拓展探究

 。1)有人說,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孝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美德,讀罷此文,請談談你對“孝”的感受。

  (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結合文章內(nèi)容并談談自己的學有所悟,以求學生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概括能力并讓學生真誠地為親人奉上自己真誠的回報。在經(jīng)濟建設迅猛發(fā)展,道德意識逐漸淡漠的今天,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選一名代表發(fā)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明確:封建統(tǒng)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今天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態(tài)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至今仍未過時。

  (2)將本文與諸葛亮的《出師表》對比,看兩篇文章在“動之以情”上有什么異同。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總結:

  古人常有“忠則《出師》,孝則《陳情》”之說,可見兩篇文章在用情方面是相似的,都是以真情來打動人,這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典范。

  不同:《出師表》這篇奏章以議論、敘事為主,字里行間滲透了諸葛亮眷戀“先帝”知遇之恩的強烈感情。作者與劉禪兼有“君臣”與“托孤”的關系,陳述意見借“先帝”之口道出,飽含深情,字字句句發(fā)自肺腑,更容易打動劉禪。告誡語重心長,殷勤寄語,率直誠懇又不失長者、臣下身份,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杜甫贊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贊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可見語言感情之深。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來打動晉武帝,希望能夠準許自己侍奉祖母以終余年,因此言辭委婉流暢,情文并茂,扣人心弦。晉武帝看了文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

  環(huán)節(jié)5:課堂小結

  文章詳盡而委婉地敘述了李密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處境,申述暫時不能應召赴任的衷情,言辭懇切,表情達意淋漓盡致。學習本文,我們既要學習作者融情于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為“亡國賤俘”對新朝國君陳情時的謹慎、得體、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要讀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領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環(huán)節(jié)6:作業(yè)設計

  1、背誦《陳情表》,在背誦的過程中,以求更深刻的感悟其情感。

  2、語言運用練習:以“忠”和“孝”為話題寫篇隨感。通過這個作業(yè),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關心身邊的人。

高中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阿房宮賦》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的課文。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杜牧的這篇《阿房宮賦》是傳誦千古的名篇。教學時,可參考“課文說明”和“有關資料”,分別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給學生做一些必要的提示。通過讓學生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加深對這篇賦諷喻現(xiàn)實的思想意義的認識;通過講解賦體的源流和特點,讓學生將這篇“賦”和本單元學過的其他三篇“古文”做一些比較,掌握賦在描寫、敘事、議論等方面的一些特點,為熟讀背誦打下基礎。

  二、說學情

  基于文言文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本文的學習,應著重讓學生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體會文章所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出發(fā),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了解“賦”的文章體裁特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了解文言詞語的活用現(xiàn)象和文言句式。

  2。學習文章多用對偶、排比的語言風格,并使之運用于今后的寫作中,增加習作的文采。

  3。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和具有一定的憂患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學生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為我的教學重點,“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和具有一定的憂患意識”為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誦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好的導入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導入語設計如下:“‘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xiàn)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通過學習來體會!保ò鍟n題——我有一個夢想)

  (二)新課講授

  1。在初讀文章的過程中,我會讓學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理解。

  2。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投影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遇到的字詞句理解方面的問題,同學討論,教師強調重點,師生合作共同解決。

 。ㄈ┥钊胙凶x

  1。讓學生填充課文內(nèi)容: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老師課前把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越讀文章越短,最后只讀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學和老師的感受是一樣的,請看投影: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矣,其制可謂()矣,宮中之女可謂()矣,宮中之寶可謂()矣,其費可謂()矣,其奢可謂()矣。其亡可謂()矣!嗚呼!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矣。

  答案:雄、大、眾、多、糜、極、速、悲

  2。請學生在文中找出“雄、大、眾、多、糜、極、速、悲”的具體內(nèi)容,并朗讀這些內(nèi)容。

  杜牧為文,十分重視辭彩的“華赫而莊整”,作者充分利用賦的特長(“賦者,鋪也。鋪采攡文,體物寫志也!薄段男牡颀堅徺x》),潑墨如云,鋪陳渲染描繪阿房宮。請看課文第1、2段。

  3。誦讀1、2段,感受賦體特點

 。1)這兩段文字極力描寫阿房宮的宮貌是如此的富麗堂皇,宮人是如此之眾多,生活是如此之驕奢糜爛,齊讀,CAI教學媒體展示音(配樂《漢宮秋月》)像。

  思考:這兩段文字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或找出自己認為好的句段并說明理由)

  例如:

  品析“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品析“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何虹”;

  品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學生討論,七嘴八舌地補充,教師適當點撥。

  配樂《漢宮秋月》(二胡)

  《過秦論》《六國論》《阿房宮賦》比較分析,理解作者寫作意圖。

  4。(1)比較《過秦論》/《阿房宮賦》對秦亡原因的見解。

  啟發(fā)思考:同樣是借秦諷時,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蓖瑯,杜牧對秦滅亡也作了深層思考,他提出的見解是——?“滅六果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為什么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呢?——“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保ㄌK洵《六國論》)那么為什么說“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們一起學習第3、4段。

  從這里,我們看到“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歷史的辯證法。杜文以阿房宮作為切入口,在杜牧筆下,阿房宮成了秦皇驕奢的見證,封建獨裁的象征,秦朝滅亡的標志。(板書)

 。2)比較閱讀:《阿房宮賦》末段/《六國論》末段(課堂練習,附后)根據(jù)同學們反饋的情況再作評析。

 。ㄋ模╈柟烫岣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的形式,讓學生以“啊,老師!”開頭,寫一個句式相同的句子。(不超過60字)

  出示投影:(學生討論,老師點撥)啊,黃河!有了你乳汁的澆灌,這貧瘠的土地,才有了青山綠水,才有了茅屋、雞鳴、老牛的蹄印和孩子的嬉戲繪織而成的田園風光,才有了那神奇而燦爛的文化。

 。ㄎ澹┬〗Y作業(yè)

  在學生交流之后,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然后總結并布置作業(yè),作業(yè)如下所示:嘗試背誦這篇文章。

  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規(guī)劃和構思,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xiàn)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而簡明的將授課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阿房宮賦

  奢——亡——鑒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

高中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霞》是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散文兩篇》其中的第一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這篇散文是冰心老人晚年的力作。作者的高明之處是將霞的描寫與自己的感受巧妙地結合起來,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感悟。文章含蓄、深刻而深沉,作者的洞察力、對生活的的敏感,以及作者對于人生含義的感知,都在文章中凝聚成為充滿詩情的警句。特別是文章后三個自然段,全都發(fā)出智慧和哲理的光彩。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閱讀與鑒賞”提出這樣的要求:“閱讀文學作品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做到知人論世”。從這一要求出發(fā),我確立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理清文本思路,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2、品味重點語句,培養(yǎng)鑒賞散文的習慣與能力。

  3、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深化對自我人生的理解。

  三、說教學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對散文的教學規(guī)定,其中有句話是這樣闡述的:學會鑒賞文藝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為此,我確立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對文中重點句子進行討論、分析、鑒賞,細品其蘊涵的深邃哲思與人生況味。

  四、說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寫到:“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自主意識,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备鶕(jù)《霞》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和寫作特征以及確立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朗讀感悟法、問題導讀法、咀嚼涵泳法、討論交流法、分析法、質疑探究法。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為了讓學生對這篇課文中所托的物——霞,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了早霞和晚霞的幻燈片,并說明了早霞和晚霞給人的不同感受,從而導入對這篇文章的學習,這一導入主要是加深學生對“霞”的理解,激發(fā)學生興趣,也讓學生思考冰心老人又會從霞得到什么人生感悟。

  第二步、朗讀感悟,整體把握

  在導入新課后,我采用朗讀感悟法、問題導讀法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首先,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在朗讀中將自己感受很深的或者似懂非懂的句子標注出來,并積累一定的基礎知識,然后,我又通過設置問題進行導讀,讓學生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我讓學生思考的問題主要有:

  (1)、本文的題目是“霞”。霞,有朝霞與晚霞之別,作者主要是寫朝霞還是晚霞?為什么?

  (2)、作者是如何由霞進而談及自己對生命的思考與感悟的呢?

  這兩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理解這篇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以及文章的寫作思路。

  第三步、咀嚼涵泳,賞析品味

  “讀書讀人讀生活,品詞品文品人生”,品讀出文章的語言味、文學味、人文味這是語文教學的精義所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咀嚼涵泳法、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對課文精華句子進行鑒賞品味,我設計的精華句子如下:A、“愿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B、“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C、“快樂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壓城的烏云,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邊重疊著,在‘夕陽無限好’的時候,就給你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我讓學生對上面幾個句子進行咀嚼品味、討論交流,并要求學生發(fā)言,表達出對句子的感悟,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引導學生實現(xiàn)對文本的理解。

  第四步、質疑探究

  語文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我設計的探究問題有:

  A、問題一:“但我直到幾十年后,才體會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麗!薄霸撇矢啵脊獠庞利悺,作者為什么要“直到幾十年后,才體會到”呢?

  B、問題二: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樂,也不是只有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襯托的!边@句話如何理解?

  C、問題三:

  “一個生命到了‘只是近黃昏’的時節(jié),落霞也許會使人留戀、惆悵。但人類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這句話又該如何理解?

  D、問題四:

  就全文看,作者通過“霞”寫出自己的人生感悟,這運用的是什么手法?

  學生對上面四個問題自己進行探究,我積極引導學生勇于質疑、解疑、發(fā)表個人觀點,同時對他們的觀點進行歸納。

  第五步、拓展鞏固,超越文本

  在完成文本內(nèi)容學習后,我還從“認識深度的拓展、閱讀能力的拓展、寫作能力的拓展”三方面出發(fā),布置了三道拓展練習題:

  1、摘抄冰心作品中富含哲理的詩章句段。(認識深度的拓展)

  2、課外閱讀冰心的《談生命》。(閱讀能力的拓展)

  3、下面是冰心寫的一首短詩,請仿照其形式,另選描寫對象,編寫句子。(寫作能力的拓展)

  空中的鳥,何必和籠里的同伴爭噪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

  總之,上面五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全面、深刻領悟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高中語文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語文 號。

  我今天說的課題是______________(板書:課題、作者)。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和總結遷移六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_______中語文必修_______第_______單元_______課《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單元是_______單元,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_______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jié)課的訓練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fā)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梢哉f,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xiàn)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讓學生學會學習已經(jīng)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激發(fā)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fā)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guī)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程序

 。ㄒ唬┘とそ翌},質疑定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發(fā)問: "______________?"根據(jù)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ǘ┱w感知,讀中學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后討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批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指導學生讀中悟情。

  1、細讀悟理

 。1)整體層次:做到思之有序。這部分可分三個環(huán)節(jié):

  A、提供自學材料;B、個人嘗試練習;C、小組交流反饋。

 。2)研讀悟學法:讀中解惑悟情。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導讀、交流、自學)

  2、精讀悟情

  抓住本課中你認為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為他寫得好在哪里?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

  五、說總結遷移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

  學生提出問題,并且?guī)е鴨栴}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chuàng)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節(jié)課學得怎么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jié)課教得怎么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jù)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jié)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是:__________.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總結遷移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中語文說課稿10

  本說課稿由八部分構成:

 。ㄒ唬┙滩姆治觯òń滩牡牡匚缓妥饔、重點、難點等);

 。ǘ⿲W情分析(包括學生現(xiàn)有的基礎和學習興趣等);目標定位;

 。ㄋ模┙虒W設想(包括課時安排、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

 。ㄎ澹⿲W法指導和習慣培養(yǎng);

 。┙虒W過程;

 。ㄆ撸┌鍟O計;

 。ò耍├碚撝С帧

  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深學生,教材分析透了,學情了解清楚了,目標定位才能準確,而教學目標的完成有賴于教學法方法、教學手段的選用和教學過程的實施,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引導學生學,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正所謂“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板書設計是課文教學過程的高度濃縮,整個教學設計過程是一些教育教學理論的現(xiàn)實運用。

 。ㄒ唬┙滩姆治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想北平》是高中語文讀本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它本身的作用是讓學生利用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方法到課外去自學,體現(xiàn)的是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另一作用是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鞏固課內(nèi)教材所學知識,積累語文的素養(yǎng)。在高一學生已接觸到散文,是以寫景抒情散文為主。在高二再次遇到散文,學生對散文的鑒賞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一定知識的積累。所以在鞏固先前所學散文鑒賞方法的同時,要繼續(xù)鞏固鑒賞的方法和加深鑒賞的深度,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舒慶春)寫的一篇散文,是一篇典型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的核心意義分析是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和歸宿,核心意義須通過審美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作品的內(nèi)涵是以審美意義的存在為依據(jù)和前提。

  “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語),《想北平》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延伸課內(nèi)教學重點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2、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

  因為散文單元的教學目標是“整體感知,揣摩語言”(主要是語言的含義及情感)。在高一學生已接觸到散文單元,對散文鑒賞的一些基本方法已初步掌握,再加上這是高二第三冊的讀本課文,其目的是結合第三冊散文單元來實現(xiàn)單元教學目標和課內(nèi)教學目標。因而根據(jù)散文鑒賞的方法,揣摩語言含義及情感的單元教學教學目標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散文鑒賞技巧的運用,揣摩語言的含義和情感,掌握散文的寫法“形散而神不散”。

  教學重點是鑒賞的方法,對散文語言的鑒賞主要是語言的情感和含義的鑒賞。

  教學難點是語言的特色和關鍵語句的情感和含義。

  依據(jù)是,散文的語言往往滲透作者的情感而散文語言的情感又往往是作者寫作意圖的流露,大多時候它就是文章的中心。把握了這些也就把握了文章,其它問題也就隨之而解。同時學生平時在鑒賞方法上積累較少,生活的經(jīng)驗積累也少,故而少年人來理解成年人的情感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又因為第三冊的散文單元目標是把揣摩語言作為重點來對待的,在整個單元的編排中體現(xiàn)了這一精神。另外,散文本身的語言特點就是滲透情感,具有豐富的含義。

 。ǘ⿲W情分析

  1、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散文作品,因為散文語言的優(yōu)美,情感的豐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歡的較少。但無論哪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來具體說說它美在何處,為什么這樣寫,都是一些難題,不能很好的把握。

  2、學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學過散文,對散文的一般性鑒賞方法已初步掌握。

  3、老舍其是個小說家也是個劇作家,他的許多作品都拍成了影片,如《駱駝祥子》、《茶館》等早已為同學們熟知。但老舍的散文平時學生接觸的不多,不知其風格如何,故而有很強的好奇心理。

  4、題目是《想北平》,寫作的主要材料是關于老北京的生活。因北京是祖國的首都,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早已對其有所了解。另外,我們在高一課文中學到的《胡同文化》,高二本單元中《故都的秋》已對北京,特別是對北京的風土人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ㄈ┠繕硕ㄎ

  《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能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作者的思路,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表達效果”。

  根據(jù)此要求,結合教材和學情分析,定位如下:

  1、整體感知,誦讀品味,體味語言的情感、含義及特色。

  2、揣摩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和對比等寫作技巧。

 。ㄋ模┙虒W設想

  1、教學時數(shù):考慮其是讀本文章,主要是學生自學為主,安排1教時。

  2、教材處理:整體感知課文之后,從課文正文的第二段中“我真愛北平”切入,因為此句為本文的文眼(有關文眼在《荷塘月色》中強調過),展開文章思路的理清。在理清文章思路之后著重對重點語句進行情感和含義的揣摩,分析其語言特色,寫作技巧,最后總結全文。

  3、教學方法:新教材“重視積累,感情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而科學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僬b讀法。大綱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課文”,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重音、語調、語速、體會作者的感情等。通過誦讀,得出整體印象,感覺文章的“氣質”,通過誦讀去發(fā)現(xiàn)精妙詞句,體會其作用。

 、谇榫撤āH祟愃@取的知識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過視覺直接獲得的,情境法既有利于直接獲得感性認識,快速進入角色,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垩杏懛āT诟咭婚_展的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課堂內(nèi)的主題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新課改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互動性。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到引導和組織作用。語文教學主要是主題式探研。以上三個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精神。

  4、教學手段:幻燈片等多媒體手段,它既便于學生直觀,節(jié)約時間,又能利用情境營造課堂氛圍,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快速進入角色。

 。ㄎ澹⿲W法指導和習慣培養(yǎng)

  “教”是為了最終落實學生的“學”,以達到“不需要教便能自行研習”的目的,而學法指導和習慣培養(yǎng)是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

  1、學法指導

 、僬b讀法:朗讀要注意語言的節(jié)奏,體會作者的情感。

  ②揣摩語句法:主要是從句子所蘊藏的含義和情感入手。

 、郾容^閱讀法:將要學的內(nèi)容與已知內(nèi)容進行比較,求同存異,加深理解

  2、習慣培養(yǎng)

 、僬b讀的習慣,為是培養(yǎng)語感最直接有效的習慣

 、趯ι⑽闹惺闱檎Z句和議論語句的敏感。

 。┙虒W過程

  1、導入:由住校生在外讀書求學想家導入,調出一個人長期在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進行情感準備,同時達到要文情感基調一致,達到更好的,更有效的理解課文。

  2、作家介紹和背景介紹(用幻燈打出)

 、倮仙嵩鎽c春,字舍予,北京人,F(xiàn)代小說家、戲劇家。代表作有解放前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建國后創(chuàng)作了話劇《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等。因話劇《龍須溝》的創(chuàng)作1950年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②用幻燈播放北京城的布局,環(huán)境,自然風景、人文生活,使學生有了對“北京”特色的感性認識,這些能讓學生更好的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印象。

  3、學生一起誦讀課文體味語言特色和作者的情感,同時讓學生思考用文中的一個字來回答作者對北平的情感,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這一情感?這是落實重點、難點的第一步。

  4、理清線索和思路

  從第二段“我真愛北平”這句話切入,因為這句話是本文的文眼,全文的情感抒發(fā)和材料組織都是圍繞這句話進行的。在解決誦讀時的問題同時理清線索和思路。

 。ㄇ椋┛ゾ拔锷虾!⑻旖颍ㄇ椋

  復雜有邊際巴黎

  我真愛北平人為之中顯出自然四大歷史都城真想念北平

 。ㄉ窬郏┪锒啵ɑǘ唷⒉硕、果子多)其它地方(神聚)

  (形散)對比手法

  5、揣摩關鍵語句的含義和情感。

 、僬嬖赋蔀樵娙,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北平的偉俊。啊,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

  答:此句道出了作者對北平的那種難以用語言表達,難以割舍,刻骨銘心的愛。

 、诒逼降暮锰幉辉谔幪幵O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

  答:本句在突出北平的與眾不同時,道出了作者對北平的喜愛之情。

  選取這兩句作為情感和語意的分析依據(jù)是:第一句是抒情性的語句,第二句是議論性的語句。目的是想要讓學生明白散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和作者直接議論的句子是文中的關鍵句,它往往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體現(xiàn)了文章的中心。

  6、文章語言特色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討論回答。

 、僬Z言樸素、自然,帶有北京地方特色。

 、诒扔鞯刃揶o手法的運用,使語言樸素中蘊含典雅。

 、劬涫届`活,整句的運用,使語言抒情味更濃。④⑤⑥

  7、總結

  對文章的寫作思路,語言的情感和含義,尋找關鍵句的方法進行總結,以梳理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8、作業(yè)布置

  課后模仿老舍的《想北平》的寫法寫一篇作文,題目是《想家鄉(xiāng)》字數(shù)600字。此題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體現(xiàn)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七)附板設計

  俊偉景物上海、天津(情)

 。ㄇ椋⿵碗s有邊際巴黎

  我真愛北平人為之中顯出自然四大歷史都城真是想念北平

 。ㄉ窬郏┪锒啵ɑǘ、菜多、果子多)其它地方(神聚)

 。ㄐ紊ⅲ⿲Ρ仁址

 。ò耍├碚撝С

  1、散文鑒賞的方法:主要從語言、技巧、思想內(nèi)容三方面入手。

  2、語文特級教師程翔的講與不講原則“是否有利于學生學”。

  3、中觀分析:宏觀的把握與微觀處理原則。

  4、顧泠沅先生的情意理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情

  5、褚樹榮先生的主題式活動,學生獲取知識的最有效途徑。

  6、曹樟玉先生的新課改評價理論

高中語文說課稿11

  一、說大綱要求

  新課程標準和新大綱對高中語文閱讀與鑒賞的介定與要求其中有以下幾點:

  1、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

  2、注重個性化閱讀,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合作學習,養(yǎng)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二、本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體裁是小說,F(xiàn)行的高中語文教材共編排了六個小說單元,其中第四冊有三個單元為小說單元,本單元作為高中小說教學的起始單元,無疑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鑒賞小說的習慣至關重要。

  三、教學設想

  1、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特點及本文在教材體系中所處地位,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2、能力目標: 結合社會環(huán)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3、情感目標: 認識因循守舊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jié)簡單,人物關系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一遍后,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于小說的內(nèi)容及主題,卻并不能準確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故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為:

 、倮斫獾湫铜h(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

 、谏钊氚盐招≌f主題。

  2、教法與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從學情出發(fā),我考慮到高二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喜歡語文課上得有深度、有內(nèi)涵。作為一節(jié)小說鑒賞課,既不能熱熱鬧鬧沒內(nèi)容,又應力避追求深度而顯死板的偏頗。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為目的,嘗試打破常規(guī),力求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應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

  四、教學程序

  1、布置課前預習,印發(fā)預習材料。

  要求學生了解作家作品、寫作背景,熟讀課文,理清層次。

  2、導入新課

  首先,在屏幕上打出“自殺?他殺?”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緊接著用具有鼓動性的導語幫助學生進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tǒng)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性職工宿舍里,發(fā)現(xiàn)一具中年男尸。據(jù)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后,2004年年初,某校高二某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深入調查。很多學生從小就想做警察,這無疑給了他們一次圓警察夢的機會,很容易就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3、問題探究

  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后,指出調查應涉及的幾個方面:

  調查一:案發(fā)背景;

  調查二:現(xiàn)場勘查;

  調查三:本人檔案資料;

  調查四:有關人士采訪。

  通過這四個問題旨在探討典型環(huán)境、典型人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要求學生四人組成一組,討論決定該組選題。然后小組討論交流,一人執(zhí)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紤]到調查三、調查四的可操作性。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兩份材料加以引導:

  材料一(表格) 本 人 檔 案 資 料

  姓名 住所 性別 階級成份 死亡日期 生前職務 愛好 死前狀況 特征 人際關系

  材料二:“有關人士采訪”對象可涉及柯瓦連科、華連卡、“我”(布爾金)及虛擬對象(“本市市長”、“別里科夫的親戚”等)

  4、成果展示

  讓學生充分準備15分鐘后,確定組內(nèi)一人宣讀,組織班內(nèi)交流、研討課堂過程至此,教師再順勢推向一個高潮:思考,寫出本案“結案報告”。 至此,學生對別里科夫這一人物形象已把握得相當完整準確。趁熱打鐵,把課堂引向另一個高潮(同時也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難點):本案引發(fā)的思考?讓學生領悟“創(chuàng)新求活,守舊必死”的主題。

  5、能力延伸訓練

  借鑒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雨果《巴爾扎克葬詞》 為“別里科夫”寫一篇悼辭。

高中語文說課稿1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的《聲聲慢》。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五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單元教學目標

  必修四第二單元編選的是宋詞,在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的宋詞單元。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詞人的作品。四人中蘇軾和辛棄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詞人,四人在詞壇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編者可謂用心良苦,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

  本單元教學課上努力做到學生、教師、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在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后,教給鑒賞詞的方法。通過鑒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了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后對詞的鑒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因必修五模塊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nèi)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還應引導學生對鑒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為以后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文特點

  閨怨主題是唐宋詩詞創(chuàng)作的一個傳統(tǒng)題材,“閨怨詞”是專門表現(xiàn)婦_活和情感的一類詞。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婦女表達情感,雖別有一番風味,但終歸和婦女復雜、內(nèi)隱的心理隔了一層。李清照是詞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視角和筆觸比男性詞人更敏感、細膩!堵暵暵芳词谴祟愖髌返拇碜。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后的愁苦悲戚,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其藝術表現(xiàn)方式是獨特的,李清照善于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huán)境、行動、細節(jié)來展現(xiàn)自我的內(nèi)心世界——她獨有的寂寞心境。

  二、學情介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部分唐宋詞,當時的學習要求只是讀一讀,背一背,了解大意,體會情感而已。進入高中階段,這種要求顯然是不夠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fā)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鑒賞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還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高一的學生心理上擺脫了對成人的依賴,表現(xiàn)出追求獨立的傾向,可塑性極強。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比绻谡n堂上能幫助每一位學生習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將是他們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根據(jù)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理念,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nèi)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2)能力目標:通過“直覺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地鑒賞詩歌。

  (3)情感目標: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詞人情感的變化。

  依據(jù)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受“閑愁”與“丟家棄國之愁”的區(qū)別,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

  (2)教學難點:這首詞選擇的意象很符合傳統(tǒng)的審美視角,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復雜的內(nèi)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教學方法

 、偈紫仁钦b讀法。詩詞教學,無論采取哪一種教法,都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作品背誦下來。因為背誦是鑒賞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誦讀就談不上深入的鑒賞。要對誦讀給予充分的重視,那種先講解再誦讀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師可以做示范背誦,讓學生明白背誦的重要性?傊茏坑谐尚У剡M行誦讀訓練,從中體驗女詞人孤凄愁絕的情感。就可以說完成了教學目標的一半,決不能等閑視之。

 、凇扒榫撤ā苯虒W。借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③比較法。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在多誦讀、多分析、多聯(lián)系比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構想:通過多媒體和mp3的展示,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以對聯(lián)“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貫穿全文,結合詞人生平大事,比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愁,通過意象的解讀領會此詞的“愁”的內(nèi)涵。

  四、學習方法

  教學相長,教與學是緊密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學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學生學習宋詞的熱情煽得旺旺的,能點燃他們興趣的熊熊之火,使學生個個喜歡宋詞,個個迷戀宋詞,因為興趣是的老師。

 、佟白灾骱献魈骄俊睂W習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經(jīng)歷生疑、矛盾、掙扎、釋惑的'學習樂趣。

 、诶首x法。讓學生反復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文字變?yōu)橐锥,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能力,從而感染學生,使他們更進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

  五、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現(xiàn)在我們先來聽一段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這首歌的歌詞化用了哪位詞人的哪首詞?(李清照《一剪梅》)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中,李清照的情緒若用一個字概括,是何字?(愁)如果在這個愁字前面加上定語的話,應是怎樣一種愁?(閑愁,閨愁)在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表現(xiàn)的是一種閑愁、閨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聲聲慢》,看看寫的又是什么愁?(板書:聲聲慢,李清照)

  設計意圖:意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學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2、朗讀訓練,初步感知。以朗誦為起點,在與錄音的對比中尋找突破。通過學生齊讀、錄音朗讀、個人朗讀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領會情感。引導學生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和輕重讀音,注意感受朗讀中的情感基調——哀婉凄涼。

  都說“一般愁字別樣情”,多愁善感的詩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千般濃、萬般深的“愁”該怎樣抒發(fā)呢?請同學們齊讀此詞,找出課文中直接抒發(fā)情感的句子。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人通過這句,直接抒發(fā)了自己的愁情。這次第,是指什么時候呢?讓我們走進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寫此詞時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記)

  李清照大事記

  1103—1126年:與趙明誠結婚,婚后融洽歡娛,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研究,度過了這一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_透頂,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1127年: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zhàn)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終年49歲。李清照時年46歲。

  1130年:李清照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臺州、黃巖、溫州之間奔波。

  1131年:寄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34年: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李清照寫此詞時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經(jīng)歷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寫此詞的?(國家滅亡,失去丈夫,顛沛流離)正是在此情形下,詞人在《聲聲慢》中寫下了自己的愁思。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nèi)容,引導學生注意語調、節(jié)奏和音樂的烘托,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

  3、鑒賞意象,體驗情感!墩Z文課程標準(實驗)》中這樣寫到:“語文教學應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高中語文說課稿13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是~教版-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為主題展開。

  《》是一篇散文(文章體裁),作者選取了~(畫面、景物、事件)進行描摹,將~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賦予對~的感悟,寄予(情感)或揭示(道理)或說明了一個(態(tài)度),結構(層次)明晰,語言(凝練、優(yōu)美、質樸),感情真摯(情趣美)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整體感悟文章,訓練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情趣(旨趣)的審美能力。依據(jù)這樣的思考,參照新課標三維目標要求,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一)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課前預習)/了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 品讀文章,把握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可作為教學重點)

  3、 鑒賞富有特色的語言,領悟本文的(情感?道理?態(tài)度?)

  (二) 教學重、難點

  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教師若在處理教材上面面俱到,則會顯得淺而亂,所以有相對明確的教學重點尤為重要。(本課的一些特點:如語言美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我把鑒賞和品味本文的語言美當作一個重點)語言美視情況而定,也可放于難點中。

  “一切景語皆情語!鄙⑽囊运赜械恼Z言形式,無非是想寄予一種情感,揭示一個道理,說明一個態(tài)度等等,但這往往是文章深層的東西,需要去挖掘。本文運用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等)手法,言了什么志?抒了什么情?是本文需突破的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诖耍覝蕚洳捎玫慕谭ㄊ菍W法,點撥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因為作為一篇散文,反復誦讀是增加積累、加深體悟、進入作者感情世界的一條捷徑)、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另外,高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所以我還以討論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入語是這樣的:現(xiàn)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散文集《千年一嘆》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寫進歷史,千分之一能成為景觀,萬分之一能激發(fā)詩情。這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麗之處。她繁富繽紛,延往續(xù)來,既孕育了萬物生靈,又滋潤了人類靈魂。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面對那即使是只有萬分之一才能激發(fā)詩情的景物,寄懷感慨,與自然同悲喜、共哀樂。這一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作家,聆聽他與自然的心靈碰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觸及人與自然的話題,將學生帶入情境)

  環(huán)節(jié)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及脈絡)

  1、 讓學生放聲朗讀,目的是培養(yǎng)語感,讓學生熟悉內(nèi)容。

  2、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提問:(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或這篇文章寫了幾個畫面?請為這幾個部分擬個小標題。/為了突顯出~的特點,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去寫的?)(因為本文層次清楚,學生基本上可以歸納、提煉出來,這樣提問的目的在于,快速提煉課文的要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結構,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為下面的課堂重點服務)

  環(huán)節(jié)3——直擊重點

  針對課堂重點,我提的問題是:a.你覺得主人公有什么樣的性格、品質?b.文章是如何表現(xiàn)的?語言方面有哪些特色?請你選擇一些能反映認為性格品質的句子來鑒賞。

  a.作者如何從各個方面突顯~的美(特點)?b.你覺得哪些描寫的語句特別美?/值得回味,富有哲理?結合自身感受談談自己的.體會。(這些疑問的目的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擁抱文本,這里我采用的是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鑒賞散文語言的能力,以提高他們概括、歸納的水平)但是學生的概括往往不夠全面和深入,這時需要再次體現(xiàn)老師“導”的作用,引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字詞替換以及修辭方法的運用等方法品味語言

  ,教給學生鑒賞散文語言的一些基本方法。(如:~)

  至此,通過對內(nèi)容、結構以及語言的分析,學生對文本的(畫面美)有了一定深度的體會,這是本文重點的落實,但學生對文章僅僅認識到這個層面還是不夠的,要真正理解本文,還必須了解寄予其中的情感,這樣才能真正讀懂文章,進入另一個層次,這就涉及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4——突破難點

  為了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個討論題:(如:這篇文章寄托了一種什么情感?)請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前面的分析進行討論。(這一討論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再一次擁抱文本,感受文本。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挖掘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這是讀懂本文的關鍵之一,也是閱讀的重要能力之一)通過討論,學生基本可以得出結論(板書),這種寫法就叫(托物言志)

  環(huán)節(jié)5——課堂總結

  語言和畫面美的文章一旦賦予了深層的內(nèi)涵(情趣美)(板書),文章也就更美了,就像一盤菜一樣,現(xiàn)在是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無窮。

  環(huán)節(jié)6——拓展延伸

  為了鞏固學生對這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我設計了~個練習題:

  (可設計比較題)(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huán)節(jié)7——課后作業(yè)

  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

  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畫面美 追求自由生活

  語言美 (托物言志)

  情趣美 追求獨立人格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故事

  語言 質樸 —— 人性美

  感情

高中語文說課稿14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由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導入。

  2、解題:將字的讀音、字義并聯(lián)系《詩經(jīng)衛(wèi)風氓》詩句“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中“將”的意思加深對詩題的理解。

  【板書標題】

 。ǘ┱w感知

  1、聽古唱,感受詩歌的情感。請學生說說聽后有什么感受。

  明確:對李白的這首詩,大家都有了一個感性的整體把握,現(xiàn)在讓我們帶著這種認識齊讀一遍。

  (學生齊讀,聲調昂揚、激越)

  疑問:大家讀得慷慨激昂,讓人聽了不禁熱血沸騰。但我們都知道詩人的情感是豐富的細膩的,此詩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是僅僅只是慷慨激昂,我們的朗誦是不是就只用一種昂揚的調子呢,這樣是不是對詩文的理解有點膚淺呢?

  2、背景了解,給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將進酒》約作于公元752年,李白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個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人生快事莫過于此,但此時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公元744年,唐玄宗“賜金還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離漂泊。

 。ㄈ┥钊胙凶x

  1、請一位同學朗讀一遍李白的這首詩,讓其他同學注意他朗讀時的字音和節(jié)奏,明確個別字詞讀音。

  2、討論問題,理解詩意和詩人情感變化。

 。1)宴飲后的李白可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并說出你的依據(jù)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老師明確:

  形象:大醉,酣臥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薄爸魅撕螢檠陨馘X,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2)李白為什么要這么狂喝痛飲?從詩歌的內(nèi)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嗎?

  學生討論后明確:

 、倏赡苁蔷品曛呵П佟

 、凇颁N萬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3)好友相聚,本來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應該把酒言歡。李白卻為何有違常情,不喜反愁呢?

  學生討論后老師明確寫作背景進行解釋。

  (4)播放朗誦錄音,讓學生找出李白的愁懷在詩中具體表現(xiàn)為怎樣的情感變化過程及相關的句子!景鍟撼睢獦贰獞崱瘛

 。5)全班分兩部分,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作者情感。

 。ㄋ模╈柟烫岣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tài)。讀李白的這一首《將進酒》飲酒詩確實能讓我們產(chǎn)生的審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還是一種消極行為。這種豪放不羈的灑脫一但與酒結緣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為代價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詩,卻不可模其行。正所謂美酒誘人,可不要貪杯呦!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依據(jù)板書總結今天所學內(nèi)容。

  作業(yè):請學生在李白廣為傳誦的名句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并說出在這名句后,自己感受到怎樣的一個李白。

高中語文說課稿15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其文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2、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習有這樣的要求“通過閱讀和鑒賞,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此文入選新教材正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學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就能認識作者深沉的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對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很有幫助,同時又能感受我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對提高語文素養(yǎng)大有益處。

  3、教學目標

  這篇《蘭亭集序》中的寫景句子更是美不勝收,“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如此簡潔雅凈的語言是極好的誦讀材料,所以我把背誦本文定為教學目標之一;另外,我所執(zhí)教的是一個平行班,學生雖有一定的文言學習基礎但仍很薄弱,且本學期文言文難度較之上學期有很大提升,學生還需要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根據(jù)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特點,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等詞的意義;背誦全文。

  (2) 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的語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4、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只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蘭亭集序》是一篇自讀課文,文下有注釋,學生可自己借助注釋和工具,理解詞句含義,教師只需對個別難句略做點撥即可,據(jù)此我將該課的教學重點定為:(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歸納“修、期、致、臨、次”等詞的義項;(2)背誦全文。

  課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樂轉悲,對人的生死這一問題的議論富有哲理性,學生由于經(jīng)歷淺,多數(shù)未經(jīng)歷過生死,對其中表達的生死觀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蘊含的積極情緒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nèi)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 能啟發(fā)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質疑,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難句質疑;

  3、用歸納法歸納文中的特殊文言現(xiàn)象。從上學期開始,我一直讓學生學會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tǒng)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

  四、教具準備

  1、錄音機、課文朗誦帶;2、有關蘭亭和王羲之書法的圖片、資料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焙玫膶肽軤I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由于本課作者是位書法家,故以提問的方式導入:“大家是否喜愛中國的毛筆書法?你們最喜歡誰的書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出作者;然后引導學生欣賞課本前頁的插圖,欣賞《蘭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課題。

  (二) 作者簡介

  欣賞完插圖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作者和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三) 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的語言特色。聽完錄音后,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師相機作誦讀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四) 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1、“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應掌握以下實詞:

  修:做。 禊事 :禊,一種祭禮。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種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游,并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

  2、“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畢:都。 咸:都 。 修:長、高。 映帶:映襯,圍繞。

  3、“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引導。引(之),省略賓語“之”,清流激湍。流觴,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誰前,誰來取飲。曲水,引水環(huán)曲為渠。( 展示流觴曲水的圖片資料)。

  盛,盛大。 觴,古代喝酒的器具,這里解釋為飲酒。(名詞作動詞)

  詠,用詩詞來贊頌或敘述,指作詩。 以,來。

  4、“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是,指示代詞,這。 惠風,和風。

  5、“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極,窮盡。 娛,樂趣。 信,實在。

  其余段落不一一贅述,此環(huán)節(jié)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 此外,課文中出現(xiàn)的“流觴曲水”這樣的字詞學生理解可能有困難,所以展示課前準備的有關蘭亭集會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課變得生動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識更為直觀和便于理解。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輕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識。這既完成了教學目標(1)(2)(3),同時又突破了重點難點,也是對學法的落實。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yè)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布置作業(yè):(1)熟讀課文,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完成課后練習三。第一課時的作業(yè)重積累,對基礎差的學生必不可少,又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同時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jié)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一) 學生齊讀課文,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二) 分析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句子或字詞,教師根據(jù)回答點撥各段大意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段敘述蘭亭集會的盛況,寫出了宴集的時間、地點、相聚的緣由、參加人員、環(huán)境及景物、天氣和宴集的感受。作者對這次宴集環(huán)境的描述簡潔雅致,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信可樂也”,這些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以一個“樂”字為基調;

  第二自然段,由蘭亭集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靜躁不同,但當 “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 “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fā)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fā)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 “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fā)感慨,但字里行間仍然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批判當前士大夫階層中“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虛無主義思想,這在玄談之風盛行的東晉時代是有積極意義的,體現(xiàn)了作者積極的人生觀。接著文章以“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的慨嘆,將話題巧妙地引到詩集的編成及其意義上來,交代了作序的目的。

  第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寫宴集以后的感慨,這部分以一個“悲”字為基調。

  同時,板書全篇思路,引導學生根據(jù)板書嘗試背誦,這是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再落實。

  (三)問題研討(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這一問題?學生可結合自己的人生觀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以此突破難點即理解作者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其中蘊涵的積極情緒。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對課文知識進行梳理,便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作業(yè):(1)背誦全文(2)搜集有關王羲之和《蘭亭集序》的資料,相互交流。第二課時的作業(yè)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高中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說課稿11-02

高中語文《故都的秋》說課稿06-25

高中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06-01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09-09

高中語文說課稿(精選12篇)09-27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4篇06-26

高中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03-02

高中語文說課稿3篇06-27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4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