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一年級《小猴子下山》說課稿

一年級《小猴子下山》說課稿

時間:2024-01-16 09:59:2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小猴子下山》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小猴子下山》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小猴子下山》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看圖學文。寫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見許多可愛的東西,它扔了這個要那個,結果什么也沒有得到故事。這是一篇饒有情趣,發(fā)人深省的童話。告訴了學生如果做事沒有明確的目的,三心二意,將一事無成的道理。本篇課文配有五幅插圖。這五幅插圖生動形象,能根據(jù)聾生的生理特點充分發(fā)揮插圖幫助聾生理解句意,讀懂課文內容的作用,把視覺形象與語言文字聯(lián)系起來,從而利于發(fā)展聾生的語言思維和語文能力。

  二、學生分析:

  1、從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體系來分析,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手(口)語表達能力,具有初步的思維理解能力和學習圖文結合課文的方法。

  2、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點來分析,三年級的學生還處于一個好動的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維持時間短,只有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師生民主、協(xié)作、自主的實踐活動激起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其主動性,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三、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懂得小猴子見新扔舊的行為是不好的,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專一才能有所收獲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本課的關鍵是必須處理好形象的圖和抽象的文字之間的關系,因為只有圖文緊密結合了,才能使學生了解小猴子活動的順序和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有效的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五、說教法、學法

  1、教法:

  (1)圖文結合情景教學法。

 。2)以扶為主扶放教學法。

 。3)讀思結合,品讀感悟法。

  2、學法: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六、教學活動過程

 。ㄒ唬、激發(fā)情趣 導入課文。

  首先出示圖片,出現(xiàn)一個可愛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然后問:這是誰?你們喜歡嗎?誰來描述一下?最后教師小結: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描述得好,可是你們知道嗎?這只小猴子今天已經是第二次下山了,它在前不久的一次下山中,發(fā)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引出課題,并板書。

 。ǘ熒鷧f(xié)作,自主學習。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運用學生已學的方法,根據(jù)學習課文的體會,開展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見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具體活動過程中:

  首先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找出有幾個段,并找出與之相關的圖畫。再讓學生借助拼音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老師出示課件)①、小猴子下山干什么?②、它下山到過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樣?它是怎么做的?然后師生交流,學生分小組討論第②個問題。最后請各組代表一邊看圖片,一邊回答第②個問題。老師總結同學們的發(fā)言,啟迪思考:課文二、三、四段與第一段的寫法是一樣的嗎?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歸納出第二、三、四段在寫法上與第一段一樣,都用了一個“小猴子( ),走到( ),看見( ),就( )。”的句式來寫的。

  這時再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四段。最后教師小結:課文的前四段寫法一樣,所以我們學起來比較輕松,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問:這只小猴子追到兔子了嗎?最后的結果是怎么樣的呢?引入學習最后一段。這一段的學習中要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圖文結合明白小猴子最終是一無所獲,并讓學生找出說明小猴子此時心情難受,卻沒有辦法的一個詞?(“只好”)學生找對后,再啟迪思考:小猴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盡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最后再由老師點評、鼓勵。

 。ㄈ(chuàng)設情境,表演課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首先教師發(fā)言:剛才我們較好地學習了課文,你們誰愿意扮演這只小猴子,來表演小猴子下山的過程嗎?挑選一個學生扮演小猴子,另外的學生可以戴上頭飾扮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參與表演。提示學生要注意“高興”“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這些詞的動作及表情。學生表演完畢,教師及時總結學生表演情況。

 。ㄋ模、展開聯(lián)想,延伸課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具體活動過程是:老師問:小猴子空著手回家,在路上它會想些什么呢?也可以提出“假如你是小猴子會怎么辦?”的問題,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續(xù)編課文,編一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不僅照應了新課開頭的引入,還給學生留下了一個很有想象力的作業(yè)。這樣的作業(yè)設計富有彈性,有利于開創(chuàng)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七、板書設計:板書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我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運用了往復式的設計方式,從板書中,學生可以了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無所獲的全過程,能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一年級《小猴子下山》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猴子下山教案07-28

《小猴子下山》教案08-26

《小猴子下山》教案02-02

小猴子下山教案09-29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02-06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02-28

《小猴子下山》優(yōu)秀教案03-23

《小猴子下山》教案設計08-26

小猴子下山教案15篇08-30

《小猴子下山》教案15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