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物理說課稿《電磁感應現象》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說課稿《電磁感應現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物理說課稿《電磁感應現象》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奧斯特的發(fā)現說明了電能產生磁,而法拉第的發(fā)現說明了磁能產生電,從另一角度揭示了磁和電之間的聯系,使電能的大規(guī)模利用成為可能,為發(fā)電機的制造和應用奠定了基礎,因此這一章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之一。學生學好這一節(jié)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是為升入高中學習電磁感應定律奠定了基礎。
重點: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感應電流的方向與那些因素有關。
動卷式話筒的原理
難點:法電機的結構原理。
關鍵:本節(jié)的教學關鍵是指導學生邊學邊試驗,探究電磁感應現象及其規(guī)律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電磁感應現象及其產生的條件;知道動卷式話筒的和發(fā)電機的結構原理。
。2)能力目標:訓練學生的觀察、歸納和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素質目標:通過介紹科學家法拉第的事跡,培養(yǎng)學生刻苦學習,探索真理的精神。滲透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訓練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法
采用改演示實驗為學生探究性實驗,邊設疑,邊討論,啟發(fā)誘導,指導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介紹科學家的事跡,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三、說學法
1、通過猜想、討論、答疑、設計試驗方案,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自信心,培養(yǎng)頑強意志,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說手段
利用多媒體或投影儀學習提綱,歸納實驗結論,討論練習。學生實驗操作歩驟、探究的問題,印刷在紙上課前發(fā)放在課桌上,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五、說教學程序設計
1、設疑引學
前面我們學習了“奧斯特的發(fā)現”它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說明電能生磁,電流和磁場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反過來進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電呢?讓學生猜想。在學生猜想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問:怎樣才能使磁生電呢?
板書:一、實驗目的:探索磁能否生電,怎樣使磁生電
2、討論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
師問:根據實驗目的,本試驗應選擇哪些實驗器材,為什么?
師生討論認同:根據研究的對象,需要有磁體和導線,檢驗電路中是否有電流,需要有電流表,控制電路通斷必須有開關等。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根據實驗方案,將矩形線圈,電流表,開關,導線連入閉合電路,矩形線圈先不要放在磁場內。
第一階段:研究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
提出問題:如何做實驗?其步驟又怎樣?
引導學生做如下設想:電能生礠,反過來,我們把導體放在磁場里觀察是否產生電流,那么導體應怎樣放在磁場中呢?導體在磁場中是靜止?還是運動?怎樣運動?
。1)投影學習提綱
按課本圖14—41裝置,利用矩形線圈的一條邊作為直導體做如下實驗:
a、閉合開關,讓導體在蹄形永久磁鐵中不動;讓導體在磁場中上下移動;讓導體在磁場中前后左右移動;觀察電流表的指針偏轉情況,并做記錄。
。、斷開開關,重復上述實驗,觀察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情況,并做記錄
。2)學生實驗研究
學生根據學習提綱的要求邊學邊實驗,邊看書邊討論,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3)思考討論
在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和閱讀課文的基礎上,用投影儀出示下列問題,組織學生思考討論
。、在實驗中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在什么情況下導體中有電流產生?
。狻⑼ㄟ^觀察實驗和自學課文,你能否歸納出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有哪幾條?
(4)在學生討論和答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規(guī)律
教師板書
教師講述:電磁感應現象最早是由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在1831年發(fā)現的,所以我們把電磁感應現象叫做法拉第現象。進一步介紹法拉第的事跡發(fā)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意義,給學生以教育和激勵。
第二階段:動圈式話筒的原理和發(fā)電機的原理
(1)動圈式話筒的原理就是依據電磁感應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結構如圖14—42所示,在接收聲波的膜片后面粘貼著一個由細漆包線繞成的線圈,它能隨著膜片一起運動。膜片的后面有一個環(huán)形的永磁體,并使線圈置于它的磁場中。線圈的兩端用導線引出。你能說出它的工作原理嗎?學生討論后回答。
。2)發(fā)電機的原理也是根據電磁感應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結構如圖14—44、14—45所示,學生看書后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什么是交流電的頻率?頻率的單位是什么?我國交流電的頻率是多少?
4、鞏固強化
(1)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材料”
通過指導學生學習“法拉第的故事”,使學生加深對感應電流的認識,而且可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實驗的設計與操作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對于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意義,從而有機的結合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
。2)找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小結。明確本節(jié)課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幾個問題?
。3)完成本節(jié)的練習題(投影顯示)
練習題的設計目的在于使學生對知識形成持久的記憶,由認識的表象轉化為學生的內在能力,在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物理說課稿《電磁感應現象》2
一、教材與學生分析
1、對教材內容的分析
電磁感應這一章作為聯系電場和磁場的紐帶,不僅是電場和磁場知識的綜合和擴展,也是以后學習交流電、電磁振蕩和電磁波的基礎。電磁感應的發(fā)現,在科學技術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于它提示了電和磁之間的深刻聯系及規(guī)律,使得人類進入了一個充分利用電能的新時代,使人類文明邁進了一大步,因此,本章無論是在知識內容上、還是在社會實踐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電磁感應現象是電磁感應中的重要一節(jié),這一節(jié)教學內容安排為兩塊:第一塊為學習磁通量的概念及其變化;第二塊為學習產生電磁感應的條件和電磁感應現象中的能量守恒問題。第一塊磁通量及其變化又是后繼課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等的基礎,第二塊中教材要求運用磁通量的變化的概念來描述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條件,這也是后繼學習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做好實驗,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掌握規(guī)律。教材的重點是研究“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難點是如何在初中“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線”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實驗,使學生歸納出“閉合回路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雖然本節(jié)課的`名稱叫《電磁感應現象》,但這節(jié)課并不是一節(jié)“現象”課,而是一節(jié)“規(guī)律”課。
2、學生情況的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電磁感應現象》,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線。
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前提條件從知識角度看是:(1)知道電流的磁效應(奧斯特實驗);(2)了解條形磁鐵、馬蹄形磁鐵、通電直導線、通電螺線管的磁感線的分布;(3)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線;從能力角度看是:(1)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2)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3)具有一定的識圖、連接實物電路的技能。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對本節(jié)的具體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主動發(fā)展的原則,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能說出磁通量的定義,會計算磁通量
(2)能根據實驗事實歸納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3)會運用條件判斷有無感應電流
(4)知道什么叫電磁感應現象
2、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歸納、概括出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猜想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他們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三、教學設想
1、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提出猜想并比較不同實驗的結果修正猜想,從而得到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這節(jié)課每個學習小組都發(fā)了一份《實驗報告》整堂課幾乎都在圍繞實驗進行。上面既有教材要求的實驗步驟,又有學生自主實驗的空間,在每個實驗結束后我都在《實驗報告》上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利用這些器材我們還可以怎樣得到電流?這樣學生就有了自主活動的條件。我設計的實驗要引導學生按照:“實驗——猜想——再實驗——比較修正猜想——總結”這種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來進行。通過這個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這樣做目的就是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自主實驗的空間,學生的主體性可以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需要調節(jié)自己的思維,不斷改變研究問題的對象、角度、深度,對研究對象進行求同與求異思考,通過本節(jié)課,學生不僅學到了基本知識,也學會了一般的研究方法。
2、課本先介紹了磁通量的概念,再來講授電磁感應現象。這體現的是一種傳授式教學的特點。但是歷史的研究并非如此。以前我按照這種順序來講授,發(fā)現學生在學習磁通量的概念時很吃力。因為這個概念太抽象,盡管其物理意義很形象:穿過一個面的磁感線條數,但是學生抽象數學思維能力不高,對其理解不深,需要反復地訓練。
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我做了大膽創(chuàng)新,采取了發(fā)現式的教學方法。先總結出穿過閉合電路磁感線的變化產生感應電流,讓學生知道現象直觀利用磁感線的判斷方法。然后提出一個問題:“1/3條磁感線如何用圖形來表示?”這個問題暴露了磁感線的缺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知道了磁感線盡管很現象,但不能機械的利用磁感線進行定量計算。為了科學地表示磁感線的條數,學生就理解了引入了磁通量的概念的目的:定量地科學地表示磁感線條數的。
這樣處理教材符合了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過程:先認識非常形象具體的磁感線,再抽象出磁通量這樣的抽象卻很科學的概念。實現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這樣處理磁通量的概念后,學生就會對它的物理意義印象深刻,再進一步討論磁通量的變化等知識難度就會降低很多。
3、本節(jié)課采用的教學手段
本課的一個難點是磁場的空間分布及磁感線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用Flash制作多個動畫。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立體感,形象、生動的特點來突破這個難點。看完動畫后學生對電路圍成的面積、切割磁感線、磁感線條數變化等記憶深刻。
四、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復習奧斯特實驗,引出如何用逆向思維,利用磁場來產生電流的課題。
2、新課教學
學生自主實驗:如何利用磁場來產生電流,由于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電磁感應現象》,實驗中會通過切割磁感線來產生電流。
教師引導學生做課本上三個實驗,總結出得到感應電流的條件。
為了克服磁感線條數在定量計算上的缺點,引入一個新的物理概念-----磁通量。
引導學生用磁通量來總結實驗現象,得出產生感應電流條件的結論。
3、討論題(略)
4、布置作業(yè)(略)
五、教后感:
1、語言不夠簡煉流暢,影響了知識的傳授。
2、我設計表格讓學生記錄實驗現象再提出猜想,進行討論,最后得出結論這種方式。這樣做發(fā)揮了教師作為一個組織者的作用,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
在上課過程中學生會提出一些好的想法,可惜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能夠詳細地討論。
3、上課時采用“合唱”式的提問方式不好。提問個別學生可能要好一些,這樣更能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4、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好,利用磁感線判斷感應電流產生比較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應用,但是還要利用至少一節(jié)課的時間來討論磁通量的概念,學生才能牢牢掌握這個概念,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